数学的文化教案

2024-07-18

数学的文化教案(精选8篇)

数学的文化教案 篇1

第一章 数学文化概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定义、数学文化课的开设方法、数学文化课的学习方法、数学文化课的考核方式等等。

教学重点:数学文化课与一般数学课的区别

教学难点:数学文化课程中如何处理好数学和文化的关系 教学课时:2节

教学方法:课件教学与讲解相配合 教学过程:

序言

一、“数学文化”一词的使用

二、什么是“数学文化”

三、“数学文化”课的开设

四、“数学文化”课的上法

五、“数学文化”课的考核2

一、“数学文化”一词的使用•该词使用已有二、三十年;•在中国,较早使用的是1990年邓东皋、孙小礼等人编写的《数学与文化》及齐民友写的《数学与文化》;•近七、八年这个词用得多起来。•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近年大大增加,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说明许多人为着某种需要更愿意从文化这一角度来关注数学,更愿意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2 第二章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数学教育的功能、数学素养的内容、数学教育与数学教学的区别、数学文化的发展历程等等。

教学重点:数学素养的内容、数学文化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数学教育与数学教学的区别

教学课时:2节

教学方法:课件教学与讲解相配合 教学过程: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的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满足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对美妙音乐的冥想;有时甚至可能以难以察觉到的方式但无可置疑地影响着现代历史的进程。”——M·克莱因

一、数学教学与数学教育

1、数学教学: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中学数学教学是“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能力,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聪明日益长进”。

2、数学教育:(1)以动态的观点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2)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重在突出数学的应用性;(3)不仅仅是得到数学知识和技术,重要的是得到对事物进行认识、推理、判断、运用的能力,以及认识客观世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使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和非认知心理得到健全发展的过程。

二、学生眼中的数学教育老师眼中的数学与学生眼中的数学是有区别的,学生眼中的数学并不是我们理解的数学,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走进学生的心中,理解学生的思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只有以学定教,才有高的教学效率!第三章 数学发展简史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发展分段。教学重点:数学发展简史

教学难点:数学教育与数学教学的区别

教学课时:2节

教学方法:课件教学与讲解相配合 教学过程:

数学发展简史数学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数学起源时期

二、初等数学时期

三、近代数学时期

四、现代数学时期

一、数学起源时期(远古——公元前5世纪)这一时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算术与几何尚未分开。数学起源于四个“河谷文明”地域•非洲的尼罗河;•西亚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中南亚的印度河与恒河;•东亚的黄河与长江

二、初等数学时期(前6世纪——公元16世纪)也称常量数学时期,这期间逐渐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术、几何、代数、三角。该时期的基本成果,构成现在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希腊;东方;欧洲文艺复兴。1.古希腊(前6世纪——公元6世纪)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万物皆数”几何《原本》面积、体积阿波罗尼奥斯——《圆锥曲线论》托勒密丢番图————三角学不定方程

2.东方(公元2世纪——15世纪)1)中国西汉(前2世纪)——《周髀算经》、《九章算术》魏晋南北朝(公元3世纪——5世纪)——刘徽、祖冲之出入相补原理,割圆术,算

四、现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 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阶段:年);年);现代数学酝酿阶段(1820——1870现代数学形成阶段(1870——1950现代数学繁荣阶段(1950——现在)。这一时期虽然还不到二百年的时间,内容却非常丰富,远远超过了过去所有数学的总和。鉴于本课程的性质,对于这一时期的数学内容,我们只作简略的介绍。

第四章 数学的美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对称美、数学的简洁美、数学的和谐美。教学重点:数学的严谨与数学的美的辩证统一 教学难点:数学文化课程中如何欣赏数学的美

教学课时:4节

教学方法:课件教学与讲解相配合 教学过程:

1.数学问题的简洁一个好的数学问题为了突出其本质的因素,必然是简洁的。而一个问题提得越简洁、越清晰易懂,也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凡是经久不衰。引人入胜的数学问题,如三大尺规作图问题(用直尺和圆规求解倍立方、三等分任意角和化圆为方问题)、梅森关于素数的猜想、七桥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等都是以极其简明而深刻的表述方式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多么像引人垂涎欲滴的美丽果实,在诱使人们向它们伸出手来!而一旦把手伸出便欲罢不能。

2.数学语言的简洁数学语言是精炼的语言。例如,c2a2b2把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表达淋漓尽致。在欧拉公式eix=cosx+isinx中令x=得ei+1=0 把五个重要的常数 0,1,i,e,简单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爱因斯坦(Einstein)用 E=mc2 就能把茫茫宇宙中的质能互换这样深奥复杂的关系如此简单地揭示出来。多面体的欧拉公式V + F –E = 2V--凸多面体的顶点数,F 凸多面体的面数,E 凸多面体的棱数。3.数学概念的简洁数学概念是数学语言的精髓。不少数学概念已历经沧桑,内涵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使这个概念更加清晰、准确、简洁。怀特(White)说“数学可以定义为相继用简单的概念来代替复杂的概念。”以函数概念为例,从1673年莱布尼兹(Leibniz)给出的“函数就像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那样随点的变化而变动的量”定义。到1821年柯西(Cauchy)给出的“对于x的每个值,如果y有完全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叫做x的函数”的定义,再到近代的“设A、B是非空的集合,f是A到B的一个对应法则,则A到B的映射f:A →B称为A到B上的函数”的定义,其间经历了三百年,一次比一次深刻。4.数学证明的简洁马丁.伽德纳(Martin Cardner)指出:“数学的真谛在于不断寻求越来越简单的方法证明定理和解答问题。”简洁的证明,看上去思路自然,条理清楚。显示出数学证明不容辩驳的逻辑力量,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因此,追求简洁也是数学家重要的研究课题。英国数学家阿蒂亚(Atiyah)说“数学的目的就是用简单而基本的词汇尽可能多地解释世界。。。如果我们积累起来的经验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话,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努力把它们加以简化和统一。”

对一个结果的证明如果很繁琐、冗长,人们读起来就会感到累赘且不得要领,甚至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例如美国数学家布兰吉(Louis de Brange)花了30多年的时间于1984年证明了比贝伯(Bieberbach)于1916年提出的一个猜想(关于单叶函数系数界的一个猜想),这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成就。但是在数学界遭到了冷遇,原因之一是他的证明太长,整整写了350页。后来,他到了前苏联,在前苏联数学家的帮助下,将证明简化成12页,这个结果才得到了承认与好评。

第五章 数学的神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三次危机 教学重点:数学危机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数学危机的解决过程与数学发展的关系

教学课时:2节

教学方法:课件教学与讲解相配合 教学过程:

一、“有无限个房间”的Hilbert旅馆1 2 3 4 ┅↓↓↓↓┅↓2 3 4 5 ┅空出了1号房间1.“客满”后又来1位客人(“客满”)k ┅┅k+1 ┅3

2.客满后又来了一个旅游团,旅游团中有无穷个客人1 2 3 4 ┅↓↓↓↓┅2 4 6 8 ┅空下了奇数号房间k ┅↓┅2k ┅4

•4.[思]该旅馆客满后又来了无穷个旅游团,每个团中都有无穷个客人,还能否安排?•“无穷大!任何一个其他问题都不曾如此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精神;任何一个其他观点都不曾如此有效地激励人类的智力;然而,没有任何概念比无穷大更需要澄清……”----Hilbert7

2.)“有限”时成立的许多命题,对“无限”不再成立(1)实数加法的结合律在“有限”的情况下,加法结合律成立:(a+b)+c= a+(b+c),a,b,c11

当初的伽利略悖论,就是因为没有看到“无限”的这一个特点而产生的。1 2 3 4 5 6 7 8 9 10 11 …n …↕↕↕↕↕↕↕↕↕↕↕↕↕2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121 …n…[ 该两集合:有一一对应,于是推出两集合的元素个数相等;但由“部分小于全体”,又推出两集合的元素个数不相等。这就形成悖论。]9

数学的文化教案 篇2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一方面从互联网的诞生、迅速普及到网络文化的逐步形成,网络文化的触角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延伸,由于网络和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自由性、自主性及互动性满足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摆脱束缚,驰骋思想,发展自己个性的重要空间,因而网络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语言方式、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学习方式。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已经被提高到专业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高度,受到极大的重视。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文化的内涵包罗万象,其中科学技术和知识是当代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数学科学作为科技文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工具,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彰显出其重要地位。而伴随着数学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数学文化就构成了现代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现代的数学就没有现代的文化,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因此在各类院校中普及深化数学文化,不仅可以普遍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修养,也是全体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那么如何在校园中普及深化数学文化,就值得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与思考。借助网络这种现代信息的重要传播工具,结合各院校正在建设的网络文化及多年成熟的网络教育经验,使数学文化融入网络文化中,成为网络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二、数学文化在网络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般来讲,数学文化狭义上指的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层面上的数学文化更多的通过数学具体的知识而体现,如数与数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具体学科。因此要认识和普及数学文化首先就要学习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文化即数学文化的内涵;而数学文化广义上则指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即数学文化的外延,这个层面上的数学文化从宏观上揭示数学的意义,数学不仅是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一种认识自然揭示自然规律的特殊语言,它的内容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深入了解和学习数学文化这两方面内容,可以使大学生获得一种思维的力量,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掌握从数量角度研究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能力,同时又能够体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培养既有人文素养又有科学精神、既懂得人文价值又掌握科学方法的高素质群体。而数学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数学文化是网络文化在技术上的坚固根基。网络文化产生于网络,即网络文化的物质基础是网络,所以网络文化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层面,另一个是文化层面。从技术层面上,网络技术是网络文化存在、发展和创新的物质后盾,网络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依赖于网络技术的支持,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持和发展,就没有网络文化的发展,更不可能有任何一项网络文化的创新能够实现。因此要发展网络文化,本质上必须进行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手段的完善和创新,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核心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只有这种技术的进步才能充分拓展网络文化的发展空间,丰富网络文化的内容,开发出更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例如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完美结合,造就了基于Internet网络多媒体课件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产生不仅使教育技术实现了一次根本的飞跃,也改变了全民的教育观念,在时间和空间上开拓了教育领域的全面发展,引导了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同时在这种虚拟的校园环境下,使得校园网络文化迅速成长,学生们迫切需要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正确引导和高层次的网络文化产品,这种需求极大促进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也使得网络教育迅速成为网络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此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是网络文化发展的技术安全保障,例如有了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才能够更有效地保护我国优秀文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并抵制部分不良群体和不良信息的侵蚀破坏。而这些技术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现代数学这一根本工具。因此提高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就必须意识到数学文化本身蕴含于网络文化中,网络文化根本的技术发展平台是数学和数学文化,发展网络文化更深层的内容是学习、认识和普及数学文化。其次数学文化是网络文化在文化意义上的深入和完善。从网络文化的文化层面上,网络文化要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就要提供充足的、高层次的承载这些内容的文化产品。而数学文化作为人类智慧发展的最深刻的形式,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其精神产品能够极大地深化网络文化产品的内容。数学文化不仅可以从专业上给所有学生提供其工具价值和应用价值,还可以给人文学科的学生通过相对简单的数学内容体现数学在思想、精神及人文方面的作用,提供他们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例如通过深入研究数学与哲学、数学与经济、数学与文学、数学与史学、数学与语言的关系及数学与这些学科成功结合的案例,掌握数学思想的精髓,体会马克思的“一种学科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完善的程度”的意义,从而满足各个层次上不同发展方向的大学生的需求。因此,网络文化中的数学文化可以深化网络文化的内容,避免网络文化结构的浅层化,娱乐化倾向,引导学生对信息作出充分的分析、思考、筛选、创新、思辨等科学理性认知的习惯。同时,网络文化中承载的数学文化为数学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方便的途径。数学文化的普及根本在于数学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学习方式。而网络文化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功能提供了更广泛传播数学文化的有效途径。网络对精力充沛、渴求知识的大学生来讲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知识及获取、交流信息的重要来源,网络改变了传统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网络学习已经充分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而且各种知识,思想的碰撞,使得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知识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更容易形成个性的思想,有利于他们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因此通过网络更有利于在各个层面上传播数学文化。

三、数学文化融入校园网络文化具体实现的一些想法

数学文化融入校园网络文化的关键是利用网络技术提供足够的承载数学文化的信息并提供充分交流这些信息的平台。随着近几年网络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的引导,以及网络学院的建立,高校中一般已经具有了相当多的关于数学课程的资源,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各门数学学科的网络学习系统,例如教学系统、数学实验系统、自测答疑系统等,这些资源的建设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和学习数学,特别是在系统资源中普遍提供了相关学科的历史发展背景资料、趣味问题、最新学科研究进展等,这些优质的教学内容和资料事实上极大地推动了数学文化的普及和深入,丰富了网络文化的内容,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数学文化活动的兴趣,促进了网络文化内容的深入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同时我们看到,对这些资源的认识基本上是从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及提高学习兴趣的角度而建立的,还没有提高到数学文化的层面来认识,因此进一步改革网络数学资源的内容,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来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各个数学学科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可以起到开拓、引导网络文化技术基础内容深入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在数学文化的文化层面上,其本身的内容和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目前网络上涉及不多,因此应该加快数学文化理论的建设,并加强数学文化网站、网络课程的建设,引导大学生在数学文化的学科观、社会观、哲学观、美学观、方法论上进行多层次的学习和讨论,发挥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理解数学文化、数学思想及其作用,使理工科的学生具备足够的人文精神,使文科的学生具备科学素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从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角度,对于基础课和公共课的数学网络资源应加强开放性,特别是高校间应加强协作,扬长避短,实现优秀网络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共同构成一个高层次的高校网络文化氛围。此外,通过前期社会热点问题的发生与讨论,引发了人们对微博、博客强大信息传播能力的认识,因此,期待有更多有影响力的数学科研以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大家、教育家建立微博与博客,及时发表他们对数学的感悟,从不同层面上潜移默化地传播数学文化的理念。在网络平台上,除提供给大学生数学文化的广博信息外,还应该提供足够的、新颖的数学文化互动活动,目前这种活动仅限于小部分院校开展的数学文化节活动,能否有更多的院校联合起来,开展这方面以致全国性的网络数学文化互动活动值得尝试,亦可以借鉴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网上社团并开展丰富的网上社团活动。例如结合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数学文化等课程组织网络学习型社团、学术科技型社团,在网络文化中注入新的科技的内容,同时引导和支持校园其它类型社团的网络化。

总之,数学一直是人类文明史和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进步,它更是构成现代文化及其重要的因素,数学文化与网络文化的两个层面恰相辅相承,可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并且网络文化作为现代文化中一种年轻的文化形式,只有融入了数学文化才能够反映当代最优秀的文化,才能够成为一种深刻的、理性的文化。因此将数学文化融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深化和丰富网络文化的内容,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

摘要:数学文化是当今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应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将数学文化融入网络文化, 特别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问题, 从而深化校园网络文化内容、潜移默化地提高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并抛砖引玉地讨论了如何通过网络技术结合大学教学改革及精品课程的建设构建较完善的网络数学文化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数学文化,网络文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方延明.数学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数学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融合 篇3

关键词:数学文化;网络文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201-02

一、引言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一方面从互联网的诞生、迅速普及到网络文化的逐步形成,网络文化的触角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延伸,由于网络和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自由性、自主性及互动性满足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摆脱束缚,驰骋思想,发展自己个性的重要空间,因而网络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语言方式、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学习方式。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已经被提高到专业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高度,受到极大的重视。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文化的内涵包罗万象,其中科学技术和知识是当代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数学科学作为科技文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工具,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彰显出其重要地位。而伴随着数学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数学文化就构成了现代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现代的数学就没有现代的文化,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因此在各类院校中普及深化数学文化,不仅可以普遍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修养,也是全体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那么如何在校园中普及深化数学文化,就值得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与思考。借助网络这种现代信息的重要传播工具,结合各院校正在建设的网络文化及多年成熟的网络教育经验,使数学文化融入网络文化中,成为网络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二、数学文化在网络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般来讲,数学文化狭义上指的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层面上的数学文化更多的通过数学具体的知识而体现,如数与数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具体学科。因此要认识和普及数学文化首先就要学习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文化即数学文化的内涵;而数学文化广义上则指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即数学文化的外延,这个层面上的数学文化从宏观上揭示数学的意义,数学不仅是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一种认识自然揭示自然规律的特殊语言,它的内容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深入了解和学习数学文化这两方面内容,可以使大学生获得一种思维的力量,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掌握从数量角度研究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能力,同时又能够体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培养既有人文素养又有科学精神、既懂得人文价值又掌握科学方法的高素质群体。而数学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数学文化是网络文化在技术上的坚固根基。网络文化产生于网络,即网络文化的物质基础是网络,所以网络文化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层面,另一个是文化层面。从技术层面上,网络技术是网络文化存在、发展和创新的物质后盾,网络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依赖于网络技术的支持,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持和发展,就没有网络文化的发展,更不可能有任何一项网络文化的创新能够实现。因此要发展网络文化,本质上必须进行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手段的完善和创新,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核心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只有这种技术的进步才能充分拓展网络文化的发展空间,丰富网络文化的内容,开发出更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例如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完美结合,造就了基于Internet网络多媒体课件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产生不仅使教育技术实现了一次根本的飞跃,也改变了全民的教育观念,在时间和空间上开拓了教育领域的全面发展,引导了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同时在这种虚拟的校园环境下,使得校园网络文化迅速成长,学生们迫切需要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正确引导和高层次的网络文化产品,这种需求极大促进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也使得网络教育迅速成为网络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此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是网络文化发展的技术安全保障,例如有了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才能够更有效地保护我国优秀文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并抵制部分不良群体和不良信息的侵蚀破坏。而这些技术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现代数学这一根本工具。因此提高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就必须意识到数学文化本身蕴含于网络文化中,网络文化根本的技术发展平台是数学和数学文化,发展网络文化更深层的内容是学习、认识和普及数学文化。其次数学文化是网络文化在文化意义上的深入和完善。从网络文化的文化层面上,网络文化要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就要提供充足的、高层次的承载这些内容的文化产品。而数学文化作为人类智慧发展的最深刻的形式,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其精神产品能够极大地深化网络文化产品的内容。数学文化不仅可以从专业上给所有学生提供其工具价值和应用价值,还可以给人文学科的学生通过相对简单的数学内容体现数学在思想、精神及人文方面的作用,提供他们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例如通过深入研究数学与哲学、数学与经济、数学与文学、数学与史学、数学与语言的关系及数学与这些学科成功结合的案例,掌握数学思想的精髓,体会马克思的“一种学科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完善的程度”的意义,从而满足各个层次上不同发展方向的大学生的需求。因此,网络文化中的数学文化可以深化网络文化的内容,避免网络文化结构的浅层化,娱乐化倾向,引导学生对信息作出充分的分析、思考、筛选、创新、思辨等科学理性认知的习惯。同时,网络文化中承载的数学文化为数学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方便的途径。数学文化的普及根本在于数学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学习方式。而网络文化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功能提供了更广泛传播数学文化的有效途径。网络对精力充沛、渴求知识的大学生来讲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知识及获取、交流信息的重要来源,网络改变了传统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网络学习已经充分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而且各种知识,思想的碰撞,使得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知识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更容易形成个性的思想,有利于他们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因此通过网络更有利于在各个层面上传播数学文化。

三、数学文化融入校园网络文化具体实现的一些想法

数学文化融入校园网络文化的关键是利用网络技术提供足够的承载数学文化的信息并提供充分交流这些信息的平台。随着近几年网络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的引导,以及网络学院的建立,高校中一般已经具有了相当多的关于数学课程的资源,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各门数学学科的网络学习系统,例如教学系统、数学实验系统、自测答疑系统等,这些资源的建设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和学习数学,特别是在系统资源中普遍提供了相关学科的历史发展背景资料、趣味问题、最新学科研究进展等,这些优质的教学内容和资料事实上极大地推动了数学文化的普及和深入,丰富了网络文化的内容,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数学文化活动的兴趣,促进了网络文化内容的深入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同时我们看到,对这些资源的认识基本上是从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及提高学习兴趣的角度而建立的,还没有提高到数学文化的层面来认识,因此进一步改革网络数学资源的内容,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来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各个数学学科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可以起到开拓、引导网络文化技术基础内容深入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在数学文化的文化层面上,其本身的内容和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目前网络上涉及不多,因此应该加快数学文化理论的建设,并加强数学文化网站、网络课程的建设,引导大学生在数学文化的学科观、社会观、哲学观、美学观、方法论上进行多层次的学习和讨论,发挥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理解数学文化、数学思想及其作用,使理工科的学生具备足够的人文精神,使文科的学生具备科学素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从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角度,对于基础课和公共课的数学网络资源应加强开放性,特别是高校间应加强协作,扬长避短,实现优秀网络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共同构成一个高层次的高校网络文化氛围。此外,通过前期社会热点问题的发生与讨论,引发了人们对微博、博客强大信息传播能力的认识,因此,期待有更多有影响力的数学科研以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大家、教育家建立微博与博客,及时发表他们对数学的感悟,从不同层面上潜移默化地传播数学文化的理念。在网络平台上,除提供给大学生数学文化的广博信息外,还应该提供足够的、新颖的数学文化互动活动,目前这种活动仅限于小部分院校开展的数学文化节活动,能否有更多的院校联合起来,开展这方面以致全国性的网络数学文化互动活动值得尝试,亦可以借鉴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网上社团并开展丰富的网上社团活动。例如结合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数学文化等课程组织网络学习型社团、学术科技型社团,在网络文化中注入新的科技的内容,同时引导和支持校园其它類型社团的网络化。

总之,数学一直是人类文明史和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进步,它更是构成现代文化及其重要的因素,数学文化与网络文化的两个层面恰相辅相承,可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并且网络文化作为现代文化中一种年轻的文化形式,只有融入了数学文化才能够反映当代最优秀的文化,才能够成为一种深刻的、理性的文化。因此将数学文化融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深化和丰富网络文化的内容,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方延明.数学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南基洙.大学数学文化[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 篇4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能力目标:

(1)自制指南针的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

(3)通过联系通过小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宜宾地方史,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

(4)通过分析马克思、培根、鲁迅的名言,培养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宋元文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四大发明的科技成就以及对蔡伦、毕升、王祯等科学家精神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巨大影响。

三、教学方法

1、课题探究法。

2、小组讨论法。

3、比较法。

4、谈话式启发引导法。

四、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让学生看三幅图片从中猜猜我国古代科技的一些伟大成就引出教学内容。教师抓住情景创设的时机,让学生回顾上学期已学过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然后指出这节课将学习灿烂宋元文化中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三大发明。

2、新课学习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新课学习将分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版块进行,由于这三大版块是并列关系,就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先后顺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印刷术

第一:引导学生回顾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启发学生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处”,教师适当举例说明。

第二: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在不看书的情况下,讨论如何在古代宋朝的社会条件下,创造一种比雕版印刷更好的印刷术,并写出一份详细的设计方案。教师循查各小组的设计情况进行适当指导。

第三:教师从各小组的设计方案中选出优秀的两组进行实践。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看是否可行。学生大多能想到活字印刷,通过这个环节就可以让学生演示出活字印刷的过程。

第四:让学生打开课本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看看自己的设计方案和毕生的活字印刷术有何不同。

第五: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体会毕升的创“新”在哪里?突出两个“活”字——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再引导学生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作用”和意义。

(2)指南针

对于指南针学生是比较熟悉的,我采用设问引导法,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问题一:指南针是用来做什么的?

问题二:要辨别方向,白天可以看太阳晚上可以看星星,不用指南针也可以啊? 问题三:什么情况下需要指南针?

问题四:最早的指南针是什么样的?能用于航海吗? 问题五:什么时候有了能用于航海的指南针?

学生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了解北宋时的四种指南针的制做方法。介绍指南针传播的情况:由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火

第一:对于火药的发明学生在上学期讲道教的影响时已经知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火药”是如何得名的,来让学生回顾火药发明的过程。

第二:引导学生讨论火药发明后有哪些应用。然后通过一系列古代火药武器图片,说明火药的出现是战争史上的一次革命,人类从此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而我国在唐朝末年火药就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就广泛用于战争。走在世界的前列。

第三:通过让学生推测宜宾白塔上东山炮台的历史时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并能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活学活用知识。

第四:“动脑筋”思考古代的火箭的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开启学生思维。

3、知识小结

教师简单总结说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虽然并不都是在宋元时期发明的,但都是在宋元时期完善和广泛应用的,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灿烂辉煌,还有其它很多成就,指导学生下来看书上小字或查资料了解。

4、情感升华——伟大意义

学生分小组为单位,讨论四大发明的意义和影响。学生发言完闭后再结合培根的名言说明四大发明传播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影响,有效突破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四大发明是中国的先民们以罕见的聪明才智为世界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启发学生思考古代四大发明能遥遥领先于世界,古代发明家身上有何值得我们学习的精 神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鼓励学生传承古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带着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出新的四大发明。让中华巨龙再次腾飞于世界。

亿库教育网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篇5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史记》的简要内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2、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

3、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宗教中的佛教和道教及史学中的《史记》。难点:如何用正确的态度认识宗教。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历史情境教学法、图片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寺庙):你们住的附近有寺庙吗?寺庙里都敬奉着哪些菩萨啊?一般来说我们去寺庙干什么呢?那这种烧香拜佛是一种什么活动呢?(宗教是迷信吗?)

历史剧:赵朴初先生(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生前常津津乐道一件往事)

即宗教也是文化?那么为什么说宗教是文化?宗教与迷信有什么区别呢?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

以图片,身边的宗教活动及历史剧导入“宗教是一种文化”

二、讲授新课

(一)走进宗教

宗教是一种虚幻的认识,他起源于原始社会,当时的人们不能理解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总认为冥冥之中有一种神灵操纵着这一切,这就是原始的宗教,宗教要求人们把希望寄托在神灵,天国,和来世。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

1、佛教: 佛教简介(地图)

起源:古印度

兴起: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动脑筋)教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学生角色饰演释迦摩尼)释迦摩尼讲佛:

阿弥陀佛,施主,佛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施主如果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死后即可登西方极乐世界,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佛教传入的影响: 佛教的建筑

①白马寺:洛阳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为什么叫白马寺呢?(书)

②佛教的人物(观音、如来)

③佛教语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清规戒律《西游记》)

2、道教

当外来佛教在中国迅速传播之时,中国的民间宗教也逐渐成气候、于东汉年间破土而出。这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儒学和佛教三足鼎立的道教 道教简介

历史情境教学:

假如你是一个道士,请你给我介绍下你所信仰的道教。起源、兴起、创始人、教义 道教产生的影响

①建筑(道观)②文学(西游记)③科技(制药,火药)

3、佛教道教得以传播的原因

这种说法迎合了统治者害怕人民反抗的心理,因此受到了大力扶植。

(二)王充和论衡(自读自学)

同学们相不相信得道成仙,长生不老啊?而在当时鬼神迷信思想却蔓延开来。(秦始皇和汉武帝),但就在这时有出现了一些批判迷信的思想家,王充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写了《论衡》一书。

王充认为人生老病死是必然的。

(三)司马迁和史记(小组合作完成)

除了王充以外在此之前还有另一个人人物对死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1、司马迁个人简介

2、《史记》:

①体裁: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史书史上的一部旷世巨著,是第一部以“人”为主的纪传体通史)

②内容: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③文字特色: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④为什么这本书能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肯定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还大胆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这在历代尤其是官方史书上难能可贵,因此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⑤地位:《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史学的新时代,而秦陵兵马俑的发现则一鸣惊人,轰动一时成为世界八大奇迹。

1、兵马俑概况(学生图片宣讲)

2、动脑p95页

四号坑:

秦的暴政,使得民怨沸腾,陈胜吴广起义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秦始皇陵因此未能完成最后的四号坑。所以在认识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确实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认识到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暴政的历史见证着,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三)小结: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篇6

1、知识目标: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理解传统文化的特征;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延续及其影响;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能力,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学生分析】

在外来文化的强烈攻势下,不少学生盲目崇尚外来文化,追捧外来文化,很少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了解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通过本框的学习,从直观的赏析入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思辩中进一步明确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传统文化的在今天的特点;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难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教学方法】

探索“情境问题”互动教学法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结合,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确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过程】

导入:如果说文化传播是文化横向交流的过程,那么文化继承就是文化从古到今纵向积累的过程。这节课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板书)

寻找传统文化(举例)

教师:这里我们探讨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外来文化,那么大家觉得哪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呢?请举例说明。

中秋)、故宫(建筑)、书法(兰亭集序、西安碑林)、戏曲(京剧、秦腔)、诸子百家的思想(和谐、仁、礼)。

了解传统文化(表现)

教师:传统文化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板书)大家举了好多传统文化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处处可以感受到它的影响。但我们的课本和课堂是有限的,所以只能选取其中的几个角度来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

(1)传统习俗(板书)

教师:大家还记得我们的春节和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 学生:放鞭炮、吃月饼、赏月。等等。

教师:那么大家是怎样看待这些传统习俗的?它们是不是都给社会带来了正能量?

学生:鞭炮、烟花等带来空气污染,对社会有一定的危害。

老师: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到底是什么传统习俗?它们对个人和社会有怎样的影响?又有怎样的地位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提问。

教师:传统习俗指的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板书)

教师:刚才我们列举了故宫的例子,它是我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除了故宫,我们还能列举出哪些传统建筑?

学生:北京四合院、万里长城、苏州园林、蒙古包、布达拉宫。等等。教师:作为达州人,我们的家乡又有什么样的传统民居呢? 学生:石桥古镇 大竹清河古镇等。

:那么,大家能不能概括一下什么是传统建筑?它们有怎样的影响和地位呢?

学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板书)

教师:刚才我们列举了兰亭集序、西安碑林、京剧、秦腔等例子,那么它们概括起来可以称为什么?有怎样的影响和地位?举例分析。

学生: 中国的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

(4)传统思想(板书)

教师:请大家阅读课本41页的材料,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教师:除了“大同”思想,在我国还有“和为贵”的思想仍被继承,比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思想和政策。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传统思想?它有怎样的影响和地位?“和为贵”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它对现代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已成为中

认识传统文化(特点)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四个表现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那么它们反映了传统文化的什么共同点呢?

过去有现在也有——继承性

现在的传统文化既继承了过去的优点,又随时代而变迁——相对稳定性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民族性

概括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即与时俱进则促进发展,一成不变则阻碍发展。

第四环节:评价传统文化:论传统、谈弃留(正确态度)

教师: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但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并不那么认同。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参照课本第43页的观点

一、观点二及导学案合作探究二进行讨论。

导学案合作探究二:如今全国不少地方都掀起了一股学生“读四书五经”的热潮。对此,老师、家长、专家发表了他们的意见。有的老师认为:传统文化有超越时空的力量,可以长期发挥作用。有的家长认为:读经占用正常课程时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的专家认为:开设“国学”课程束缚学生的天性,四书五经中不少糟粕的东西,与现代文明进步背道而驰。(1)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你认为我们应怎样对待传统文化?(2)议一议:①燃放烟花:禁止?允许?②四合院:拆除?保留?③京剧:国粹?守旧?④传统思想:精华?糟粕?

学生:按小组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进行合作探究,并进行观点陈述。教师:(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①从社会角度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②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精华部分(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保持和发扬。糟粕部分(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移风易俗”,改造或剔除。

4.课堂总结,回归生活(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个话题。我们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特点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相信大家都有所收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西方节日的严峻挑战,那么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呢?请大家结合下面的资料,为我们家乡达州未来的文化发展建言献策,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作业。

我们的家乡达州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罗家坝遗址 三星堆遗址 巴文化等。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请你为达州未来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

浅谈高等数学的数学文化 篇7

关键词:高等数学,数学文化,数学文化的价值

在现在的社会, 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的角度来讲都离不开数学。特别是高等数学, 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在实际中, 高等数学所体现的数学文化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因此, 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文化, 同时, 良好的数学文化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1 高等数学与数学文化之间的关系

1.1 数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高等数学教学发展

在一般的大学高等数学的课堂上, 老师在讲台上讲着难以理解的公式推导过程, 学生还要死记硬背非常复杂的数学公式, 这样会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厌学情绪, 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如果教师课堂上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介绍一些定理的来历, 数学家的小故事等关于数学文化知识, 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结合书本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 学生就更加容易定理、公式。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 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学习的同时不仅仅学到了定理、公式, 也在无形中传播了数学文化。

1.2 高等数学的课堂促进数学文化传播

高等数学是数学普及的最高层次,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完成知识点的传授之外还要注重数学文化传, 这样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有利于让人们深刻的理解高等数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从人类的发展过程上看, 很多重大的发现都与数学有关, 物理里面的万有引力定律;天文学的重大发现、计算方法都用到了数学知识、航天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一方面教师讲课方法适当, 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积极性,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较好地接受高等数学, 也可以促进数学文化的传播。

1.3 数学文化在高等数学中的体现

数学文化的影响是意义深远的。它的作用是一种力量, 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 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高等数学的课堂上, 教师可以多方面介绍高等数学的发展历史、数学家在研究问题时的吃苦耐劳精神和高等数学所体现的美学价值等,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高等数学,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辨证思想, 在高等数学中, 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普遍联系的观点, 体现了哲学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所以学生通过学习高等数学可以培养他们的人生价值观, 通过观察、归纳、模拟概括出规律, 然后建立数学模型, 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4 高等数学教学活动中体现数学文化

现在我国大学教育正在进行教学改革, 高等数学如何讲, 如何实践, 怎末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值得我们研讨的。通过学习高等数学要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单单的教定理、教公式还要和学生相互的交流、探讨深层次的数学内在价值。这样的课堂所体现的数学文化要比老师教的印象深刻, 也更能让学生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新的尝试, 这样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教学方式。

2 高等数学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

高等数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基础性、工具性和应用性价值, 同时还有育人价值、人文价值, 这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高等数学是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

高等数学作为数学文化重要载体, 首先, 学习高等数学可以更好的了解、研究数学文化, 可以体现数学文化的思想, 其次, 它也是人类重大发现的方法, 体现了人类的一种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某种意义下的艺术的体现。

2.2 高等数学可以传承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其中一部分, 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智慧。此外, 学习高等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创造能力,

高斯说:“给我最大快乐的, 不是已获得的知识, 而是不断地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 而是不断地获已。不是已经达到的高度, 而是继续不断地攀登。”

笛卡儿说:“数学是人类知识活动留下来最具威力的知识工具, 是一些现象的根源。数学是不变的, 是客观存在的, 上帝必以数学法则建造宇宙。”

2.3 高等数学可以传播、继承数学文化

通过在课堂上选讲数学史、数学家的小故事, 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高等数学的发展过程、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高等数学在数学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同时数学家们在研究数学难题时所体现的严肃认真态度、坚持不懈品质值得学生们的学习。

2.4 高等数学还体现了美的信息

法国数学家阿达玛说:“数学家的美感犹如一个筛子, 没有它的人永远成不了数学家。”可见, 数学所体现的美对一个研究数学的人是多么的重要。高等数学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体现在简单美、结构美、对称美、符号美。展示高等数学美的风采, 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形成良好的情商, 有助于学生的心里健康。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文化 篇8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数学文化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且具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它体现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诸多领域,以对物质世界的精确把握和对精神世界的完美锤炼塑造了数学美学。数学家们普遍认为,数学不仅仅是一门思维学科,更是一种艺术类型。它与哲学相似,为人们认识宇宙、了解意识功能提供了结构化的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不应该仅仅止步于讲解试题、机械化演算,更应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将数学之美、数学之趣、数学之情呈献给学生。

一、小学数学教材与数学文化的理论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文化信息隐含在教材的字里行间,即通过承载数学化术语的文本渗透出来,而不是类似其他学科教材那样可以直接通过文字所得,这就形成了数学文化的深入性、思考性和可挖掘性。构成数学文化的载体主要有文字、数字和符号。数字是数学的本质形态,是数学的根本存在方式,只有文字与数字不成其为数学文化。符号作为数学文化的第二要素出现在教材之中,它是连接数字形成数学价值关系的重要桥梁,没有符号只有数字学生无法领悟到数学的逻辑性和客观性。文字看似与数学关系不大,却是数学教材中必不可缺的润滑剂,它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直接载体,只有透过文字,学生才能对文化形成情感记忆并发展出价值观念。文字相对于数字而言是文化的感性符号,它传达出数学所联结的博大的人文内涵和历史重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脱离对单纯计算的重视,而是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价值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以实现这些要求的最重要途径即是对数学教材中的文化内容的发掘,如何将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呈献给学生,教师必然拥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简要介绍几个实例。

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1.《九章算术》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五年级下册中共计介绍了三次关于《九章算术》这本典籍的知识。《九章算术》是我国数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标志着我国古典数学时期的辉煌成就,该书完成了古典数学的算法原理研究,着重阐述了应用数学领域的算法分支。在《九章算术》成书的同一时期,欧洲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文化圈正在完成“逻辑数学”和“推理论证”等数学体系的建立,我国的《九章算术》正与其遥相呼应,互补了数学史上两种不同的发展结构。在教材中,《九章算术》与小学数学内容的结合也随处可见,比如“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向学生讲解了求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的方法(五年级下册第47页);又如“正算赤,复算黑”这个《九章算术》中的红色表示正数,黑色表示负数的规定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起到了直观的记忆效果(六年级下册第4页)。由此可以看出,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接受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九章算术》还涉及很多文化外延,比如,成书年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励志故事等,都是学生遨游在数学文化海洋中的一叶扁舟。

2.数学家的生平事迹

四年级下册曾详细介绍过有关数学家高斯的传奇人生,学生可以通过老师对高斯先生生平事迹的讲述了解数学家的伟大与平凡,感受数学发展的艰辛历程与灵感闪现。数学家的故事作为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对学生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使学生以数学家为榜样,立志成才;其次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史概况,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曲折的数学史演进

提及文化,无不与历史相接,缺乏历史厚重的文化不成其为文化。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多处数学史简况介绍,这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感悟数学、热爱数学是一种最好的熏陶方式。比如,五年级下册中“分数”一课后详细介绍了分数线的演变历史,涉及范围广阔,通过多个国家和民族的分数线对比,形象生动地传达了数学的历史感和深邃性。

4.平凡生活中的数学文化

相对于数学史、数学典籍和数学人物而言,平凡生活中的数学文化对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考虑问题,用小知识解决大问题的影响最大。这在人教版小学教材中随处可见实例,实现了新课改“将知识应用化”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向着“小小数学家”过渡,是效果最为显著的数学文化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方绍权.有关小学数学教材之文化特性研究[J].才智,2015(10):85.

上一篇:驾驶员的安全标语下一篇:浩口三小“均衡教育”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