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直补工作总结

2024-10-06

粮食直补工作总结(共15篇)

粮食直补工作总结 篇1

中埠镇粮食直补工作总结

中埠镇财政所耿霞

中埠镇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8万人。享受粮食直补面积为11087亩,涉及3930户,兑付直补资金921865元。今年的粮食直补工作由于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财政所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经过政策宣传、张榜公示、兑现补贴、规范整档四个阶段,圆满完成了粮食直补任务。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广泛宣传,政策到户。

粮食直补工作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任务艰巨。为把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政策落实好,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粮食直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镇、村两级干部专题会,使粮食直补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共印发5000多份《致全镇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直接发放给种粮农民,同时在镇、村主要路口悬挂横幅,村村张贴宣传标语,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宣传,使每户农民及时准确了解补贴标准、计算依据和补贴金额。

二、认真做好张榜公示工作,接受群众监督。

我们首先根据市、区实施方案,本着对党负责、对农民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细,广泛听取农民意见,落实好补贴土地面积,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补贴方案。以村为单位,多处在村民明显的地方进行张榜公示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和补贴金额,并把财政所相关同志的手机号码一并张贴公布,设置为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三、坚持原则、严格把关、按程序发放粮食直补资金。

做好粮食补贴资金兑付工作是粮食直补工作的最关键环节。为确保粮食直补资金按时发放到农民手中,财政所人员统一思想、严明纪律、严格把关,按照操作程序,积极和农村合作银行协作配合把直补资金一分不少地兑付到农民的粮补存折中。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直补资金发放和监管机制做到了“资金专户管,补贴一折发,手续集中办,收支帐明白”。

四、规范化整理管理粮食直补档案。

在粮食直补兑付工作结束后,财政所工作人员把相关资料分门别类进行整理,装订成册,有序归档,专人管理,专柜存放。

2011年8月16日

粮食直补工作总结 篇2

@人民网:在许多地方, 农业“三项补贴”已经畸变为农民的收入补贴, 一些农民即使不种粮或者不种地, 也能得到补贴。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却往往很难得到支持。

@安徽发布:安徽省2015年已经开始试点农业补贴“三合一”, 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南海财政:近日, 财政部和农业部就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两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 从第三方评估结果看, 三补合一后, 耕地撂荒现象减少了, 农民的获得感增强了, 政策实施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陇南农牧:“三项补贴”政策合一之后, 2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另外的80%加上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则用于耕地地力保护, 补贴对象为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 可以真正做到“谁种粮谁受益”。

粮食直补工作总结 篇3

高度重视,成立组织为加强对粮食直补发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长春市联社成立以主管业务领导为组长的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工作领导小组,各涉农县级联社(农商行)成立相应组织,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共同做好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工作。

制定方案,严密部署 长春市各涉农县级联社(农商行)及时组织基层信用社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发放方案,明确责任,落实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窗口经办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对未按时完成发放工作或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个到位,按时发放明确事项,通知到位。充分利用宣传媒体等多种形式,信贷员走村窜户,及时通知信用社代付粮食直补的具体时间和发放方式。核对信息,准确到位。财政部门下拨资金统一开设专户后,信用社按财政部门提供直补名册及每户直补具体金额,核对发放台账,直补户的身份证明和直补金额。规范操作,发放到位。严格操作程序,规范操作办法。设置专人,增开窗口,周六、周日各所营业窗口不休息,按村、组,依次发放,接受监督,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

发放中坚持“四公开、六不准”严肃工作纪律公开补贴方案,公开补贴金额,公开发放过程,公开举报电话。坚决不准拖延补贴兑付时间;不准由村干部代領直补资金;不准在发放直补时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不准借机用补贴款抵扣贷款和其他费用;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不准违规向享受补贴农户以外的个人和集体支付补贴资金。

坚持做到,在信用社的发放环节,禁止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截留、挤占、抵扣、挪用、骗取、套取粮食直补资金。对以上问题,涉及内部员工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对外部人员,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我县粮食直补工作调查 篇4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关心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直补农民的利益,把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政策落实好,旺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直补工作,成立由农工委主任任组长,县财政局长任副组长,其它相关人员为成员的补贴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下乡入户、开展座谈会、以及抽查软件数据方式,加大对补贴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自查、抽查,从而强化我县补贴审核力度,确保补贴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对照文件,开展排查工作

我县根据党精神,对事前审查、公示制度、是否虚报等行为进行抽查。抽查过程中,均未发现有虚报农户、夸大补贴面积等虚报冒领行为,且在申报补贴前,我县组织了相关审查组对补贴面积等数据进行了事前审查,并严格执行了补贴村级公示制度,及时上墙公示。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户种植面积小,难以达到我县补贴要求、尚武镇五马村海拔高、人口少、条件差、大部分农户已经搬迁,导致整村的补贴取消、申报卡装订还未就绪、四、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惠农惠民政策是党在农村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为此,我们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增强责任感。确保我县惠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我们务必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把它提到重要位置,指定专人负责,抓紧抓好。

2、落实责任,阐明政策,切实把握工作总体要求。我们要加大政策和补贴方式的宣传力度,提高惠农惠民政策群众的知晓度,对自查和检查中发现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梳理,逐条整改,做到“整改目标,任务,措施,方法,责任,要求”六个到位,对在检查中发现顶风违法违纪案件,组织力量予以查处,切实推动惠农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粮食直补和家电下乡解读和总结 篇5

一、粮食直补政策及工作措施

粮食直补,全称粮食直接补贴,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

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是继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又一项

影响巨大深刻的变革,是随着国家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将国家对粮食的补贴由间接补贴流通环节的国有粮食企业改为直接补贴给生产环节的粮食生产者—农民,也就是所谓的“暗补改明补”。中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动用国家财政资金给广大种粮农民直接发放补贴,其积极意义在于它为中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其影响是划时代的。为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国家自2004年开始对种粮农民实施了“粮食直补”,2006年又在粮食直补基础上实施了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的依据均为农民种植小麦的实际面积。2011年,我县种植面积69.69万亩,小麦直补每亩14元,综合直补每亩84.45元,共计补贴5886万元。同时,对超过种植面积100亩的种粮大户在此基础上再给予10元/亩的补贴。

为确保我县粮食直补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对直补工作的 1

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相应的粮食直补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根据政策制定下发具体的实施方案,严肃相关的工作纪律,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确保了粮食直补政策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格要求,规范程序,透明操作。县和乡镇均设立了举报电话,面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为确保粮补工作的透明度,我县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的补贴面积实行两级公示,与农信社联网发放补贴,实行“一折通”兑现。县财政部门在县农业发展银行开设粮食风险金专户,将粮食补贴资金纳入粮食风险金专户管理,分账核算,单独反映。各乡镇在信用社开设了补贴资金专户,确保资金封闭运行。

为进一步加强对种粮农民补贴的管理、做好我县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我县对各乡镇财政所所长和主管此项工作的会计人员就农民有关信息收集、信息录入和数据上报进行了业务培训,并做好全县农民补贴网的数据审核汇总工作,认真审核,统一把关,确保质量,做到上报数据准确无误,顺利完成了我县种粮农民补贴网络建设,保证我县17万户农户的种粮补贴信息在中国农民补贴网顺利运行。

二、家电下乡政策及工作措施

家电下乡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惠农强农,带动工业生产,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自中央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以来,我县财政部门积极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对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财政补贴支持我县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和改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家电下乡政策,是对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给予产品

销售价格13%补贴的资金。享受补贴的每类家电下乡产品每户农民限购2台(件)。家电下乡产品包括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洗衣机、电脑、空调、热水器(含储水式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微波炉、电磁炉九类,摩托车已经纳入汽车下乡补贴渠道。今年家电下乡产品由九种增加到十种,又增加了电动自行车这一产品。

家电下乡产品最高补贴如下:彩电455元,冰箱(含冰柜)325元,手机130元,洗衣机260元,壁挂式空调325元,落地式空调520元,储水式电热水器195元,燃气热水器325元,太阳能热水器520元,电脑455元,微波炉130元,电磁炉78元。新增的电动车补贴额最高不超过260元。

截止2011年7月底,全县财政通过对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消费发放财政补贴共4769.66万元,直接拉动全市消费达4.24亿元。其中:家电下乡政

策带动产品累计销售量121357台,累计销售额达2.62亿元,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带动产品累计销售量6167台,累计销售额达1.62亿元。

在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财政补贴工作中,我县级财政部门始终以惠农、惠民、便民为主线,以财政补贴资金安全发放为前提,努力做好几项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发放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努力提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兑付率。自家电下乡实施以来,我县财政部门都以提高农民家电下乡财政补贴兑付率为责任目标积极开展工作,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县政府都成立了以财政、商务、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为成员的家电下乡工作领导组,明确相关职责。下发了《**县家电下乡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家电下乡相关政策,通过落实工作责任,分工协作,合力推进家电下乡工作的实施。二是加强一线审核发放人员的培训,努力缩短审核发放的时间。重视对网点、乡镇财政所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方法上采取以会代训和上门指导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使基层操作人员都能不断熟练掌握家电下乡政策的适时变化和补贴流程,有效提高了部门间的配合水平,也提升了办事效率。三是以方便农民为宗旨,推进改革,简化补贴发放流程。为进一步方便广大农民消费者,缩短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审核兑

付工作周期,财政局、商务局及时了召开家电下乡代审代垫工作推进会议,在全县全面推行由“销售网点代审代垫,财政所审核结算”的补贴资金兑付方式。农民消费只需持身份证及户口簿到指定的销售网点购买家电下乡产品,补贴资金申领手续由销售网点代办,补贴资金由销售网点先行向农民购买人直接垫付。

三是建立政策咨询和投诉电话,加强补贴兑付工作的检查力度。我县将政策咨询和投诉电话设立在经建处和商务局贸易办,确保农民向上反映问题的渠道畅通。今年5月中旬,财政部 商务部《关于加强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监管防止骗补等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会同商务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中标流通企业及销售网点的月抽查力度,每月的抽查比例不得少于10%;财政部门对家电下乡补贴2台(含2台)及他人代领的要100%抽查。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作出调查处理,暂停相关企业的家电下乡或以旧换新业务。针对抽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制定完善监管措施,确保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同时认真做好群众举报的核查工作,并做好举报受理及处理情况记录。

三、家电以旧换新政策

2009年9月起,财政部创新机制,又实施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家电以旧换新”是指消费者废弃旧家电并购买新家

电的行为。凡在试点省、市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或具有试点省、市当地户口,在规定时间内交售旧家电并购买新家电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购买人),在购买新家电时可享受家电补贴。交售旧家电与购买新家电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一致。已享受“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新家电不得重复享受以旧换新补贴。

以旧换新补贴家电产品范围:电视机、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空调、电脑。

1、家电补贴。按新家电销售价格的10%给予补贴,补贴上限为:电视机400元/台,冰箱(含冰柜)300元/台,洗衣机250元/台,空调350元/台,电脑400元/台。

粮食直补工作总结 篇6

为了认真做好2011年度粮食直补发放工作,确保本辖区内粮食直补面积的核实平稳落实到户,确保粮食补贴资金按时兑现到户,乡(镇)政府特与村委会签订工作责任状。

一、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责任人,对本村辖区范围内的农户粮食直补发放工作负责。

二、在粮食直补面积和资金兑付工作中,要严格做到“五到户”、“五不准”的要求,“五到户”,即政策宣传到户、面积核实到户、清册编制到户、通知发放到户、资金兑现到户。“五不准”,即:一是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二是不准收回农户存折代领补贴资金抵扣任何税费;三是不准改变补助范围和补助标准;四是不准以任何名义增加农户负担;五是不准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暗箱操作。

三、确保农户认可率达到100%,农户投诉率为零。

四、发放工作必须于4月28日前结束。

五、对违规违纪行为,要严格按照省市区的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立状单位:淮阴区古寨乡人民政府签状单位:后河村

签状人: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存在的问题研究 篇7

在这样的背景下, 国务院于2 0 0 1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提出“进行将补贴直接补给农民的试点”。2 0 0 4年, 我国正式出台了粮食直补政策, 即政府对种粮农民直接发放财政补贴资金的政策。其目标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稳定全国粮食大局, 增加种粮农民收入。2 0 0 5年, 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明确指出: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粮食直补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对于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2 0 0 4年正式实施以来, 我国的粮食产量增长和农民增收都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是, 目前我国的粮食直补政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对政策的积极效应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首先是粮食直补政策的资金来源问题。粮食风险基金是我国目前粮食直补政策的主要资金来源, 而它是由各级政府分级包干筹集的, 并由中央和地方按照1:1的比例筹集资金缺口。这样的体制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还勉强可以承受, 但对于大多数粮食主产区来说, 却造成了较大的地方财政负担, 尤其在2 0 0 6年取消农业税以后, 地方财政的收支矛盾变得更加严重。如果资金来源问题不能在未来妥善解决, 必然会造成粮食直补政策执行落空等问题的出现, 严重影响粮食直补政策的执行效果。

其次, 粮食直补政策缺乏合适的执行主体。在目前粮食直补政策的具体操作过程中, 一般是由财政部门牵头, 农业、粮食、税务等部门配合, 县、乡、村三级干部共同完成。这样的操作方式, 牵涉单位多, 工作协调难, 还加大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量, 造成了大量的行政成本浪费。

第三,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执行成本较高。我国目前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的发放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是由村委会的干部对各家的实际种粮面积、计税面积或者是计税常产进行摸底并在村内进行公示, 公示期间没有异议就由村委会逐级上报。在上报的过程中就涉及到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操作主体繁多的问题, 上报审批过程需要经过粮食、农业、财政等多部门, 费时又费力, 成本十分高昂。据调查, 一个种粮大县执行粮食直补政策的直接行政成本在50到100万元之间。

第四, 没有为可能出现的“卖粮难”问题准备对策。粮食直补政策对于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来说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要看到的是, 我国目前的种粮农民缺乏必要的市场经济常识, 对于市场的需求没有清醒的认识。一旦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并导致价格下降, “卖粮难”问题将不可避免。如果农民的粮食销售不出去, 资金无法回流, 只是得到一小部分补贴的话, 必然会再次重挫我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总的来看, 粮食直补政策对于市场的调节作用是单向的, 对于供不应求的情况有效而对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则显得无能为力。所以粮食直补政策还是应该和最低价收购政策紧密配合, 维护我国粮食市场的稳定, 保证最广大种粮农民的根本利益。

第五, 财政负担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随着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和完善, 我国再次出现粮食生产供大于求的状况是极有可能的。一旦粮食价格下降, 农民出现“卖粮难”问题, 政府出面进行最低价收购则是不可避免, 而这样的收购,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 将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 而且届时国家财政已经在生产环节对农民进行了粮食直补, 如果再在销售环节进行最低价收购的话, 财政负担将会急剧膨胀。最令人担忧的是, 粮食直补和最低价收购政策无法做到预先调减供给, 极有可能持续造成粮食生产供大于求的局面, 使得财政负担的膨胀愈演愈烈, 最终重新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

第六, 在目前的政策实施过程中, 仍有许多监管漏洞所以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发生。例如, 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民虚报种粮面积、恶意套取国家粮食直补资金的行为。这些农民在向村委会上报种粮面积或者是计税面积时夸大虚报, 而村委会疏于核实, 最后造成直补资金的无端浪费。有些地方还出现“黑地”现象。由于部分省份采用计税面积的计算方式发放补贴, 有些农户承包了土地但缺不种粮食, 还可以享受国家的财政补贴, 这让粮食直补政策的效率和公平都受到影响。

第七, 粮食直补政策虽然是一个惠农政策, 但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首先, 粮食直补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回流, 这些农民在知晓国家的粮食直补政策后, 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 回到农村, 将原本租出去的土地索要回来, 影响了粮食的规模生产和规模经营, 同时也对我国的城镇化造成的一定的影响。另外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刺激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但与此同时, 也会给粮食价格造成一定的下行压力, 如果出现补贴力度不能弥补降价损失的话, 粮食直补政策的功效就要大打折扣了。

第八,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在不同的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 在补贴品种的设置上, 我国各省份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只对单一粮食品种进行补贴, 比如山东省, 只对小麦生产进行补贴。第二种是补贴多种粮食作物, 比如说辽宁省, 它对本省的水稻、小麦、玉米、高粱以及小杂粮的生产都进行补贴。

其次, 在对补贴对象的限制上, 我国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一些粮食主产县, 然后对这些县的种粮农民进行补贴, 在县内, 补贴标准没有差异;第二种是在全省范围内只针对大户进行补贴, 即设置一定的标准, 一般是种粮面积, 只有达到具体规定的种植亩数才有资格享受补贴;第三种则是不设主产县或者是大户标准, 在全省范围内对所有种粮农民进行补贴, 只要农民种粮, 就能享受粮食直补政策;第四种是只对向国有粮食企业交售粮食或者签了订单的农民进行补贴。农民凭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订单或者是合同享受粮食直补政策。

再次, 是补贴方式的差异。我国的粮食直补政策在执行中出现很多种具体的补贴方式, 包括按计税常产进行补贴、按计税面积进行补贴、按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以及按粮食交售数量进行补贴。其中, 前两种属于脱钩补贴方式, 即与农户当年粮食生产行为或交售的数量不挂钩的补贴方式。后两种属于挂钩补贴方式, 即与农户当年的粮食生产行为或者是交售数量挂钩的补贴方式。到底哪一类补贴方式的效率更高, 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结论。

最后, 是补贴标准的差异。补贴标准的意思是农民切实得到的实惠按一定的标准算具体有多少。根据不同的补贴方式, 一般按每亩地补贴多少元或者是每公斤粮食补贴多少元来衡量。按每亩地补贴多少来衡量的话, 北京、上海的补贴标准明显高于全国其它地区, 而贵州和甘肃则是每亩地补贴标准最低的省份;按每公斤粮食补贴多少来衡量的话, 新疆的补贴标准最高, 而陕西则最低。

摘要: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粮食生产是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大问题, 为了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于2004年颁布实施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政策实施以来, 产生了良好的积极效应, 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希望能够对政策执行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粮食生产,执行,缺陷

参考文献

[1]G.Miller.1986.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policy.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1]G.Miller.1986.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policy.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

[2]P.G.James.1970.Agricultural policies of rich countries.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2]P.G.James.1970.Agricultural policies of rich countries.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

[3]徐全红.我国农业财政补贴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参考, 2006 (93) :21-26[3]徐全红.我国农业财政补贴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参考, 2006 (93) :21-26

[4]杨建利, 岳振华.美、欧、加粮食补贴标准、确定机理对我国粮食直补的启示.经济体制改革, 2011 (2) :154-159.[4]杨建利, 岳振华.美、欧、加粮食补贴标准、确定机理对我国粮食直补的启示.经济体制改革, 2011 (2) :154-159.

[5]王玉霞, 葛继红.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低效率的经济学分析.贵州社会科学, 2009 (3) :71-75[5]王玉霞, 葛继红.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低效率的经济学分析.贵州社会科学, 2009 (3) :71-75

[6]梁世夫.粮食安全视角中直接补贴政策的依据选择.调研世界, 2005 (6) [6]梁世夫.粮食安全视角中直接补贴政策的依据选择.调研世界, 2005 (6)

[7]柯炳生.脱钩补贴是农业补贴的发展方向.红旗文稿, 2004 (23) [7]柯炳生.脱钩补贴是农业补贴的发展方向.红旗文稿, 2004 (23)

[8]李传健.选择适当的农业补贴方式, 实现农业多功能性.经济研究参考, 2007 (48) :24-25[8]李传健.选择适当的农业补贴方式, 实现农业多功能性.经济研究参考, 2007 (48) :24-25

湖北:5亿元直补粮农 篇8

对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将严肃查处。给农民造成损失的,将督促经营者依法赔偿 。对举报、申诉和发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事故的,省农业部门将依法调查处理,帮助受害农 民索赔;

做好良种供应服务工作,目前湖北省已发布了50个春夏播作物主推品种公告,印发5000 多份,送往各个种子经营部门和乡村。并在湖北农业信息网上,免费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发 布良种、农产品供求信息等;

对产业化龙头企业需要的原料基地,省农业厅负责衔接,保证满足需求;

農业部门将及时发布动植物病虫信息,指导防治,组织扑灭;

农村需要的各种农机具、零配件、维修服务和农机作业等及时提供尽力满足;

办证的各项收费,严格执行国家核定标准。检验、检疫等收费,在国家核定范围内从低 收取。对乱收费的,要坚决查处,决不护短;

国家和湖北省支持的农业发展项目,由农业厅负责协调、监督和落实,做到建设一个项 目,发展一片经济,富裕一方农民;

严格监控农民负担,凡因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等引起的恶性案件和群体事件,发现 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

对农民来信来访,农业部门要热情接待,耐心解答,明确回复。到该省农业厅办事的, 实行首问责任制,随来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粮食直补工作总结 篇9

合作市财政局:

按照市上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指导,根据《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自查整改工作的紧急通知》甘财办明电[2012]4号文件精神的要求。我乡组织专人,认真按照自查整改内容,对全乡落实惠民政策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人开展自查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二、认真仔细地开展自查工作

通过征求意见、设立投诉电话等方式,对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排查,真正做到了广纳群言,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三、认真整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

在整改自查过程,我乡根据《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自查整改工作的紧急通知》的文件精

神,对部分明白册填写不规范和群众们反映强烈的户主姓名、身份证号码、补贴面积、补贴金额、“一折通”账号等基本信息不符的情况等问题,进行了逐一检查,查找存在原因、详细制定整改措施,使自查工作顺利开展。

总之,在这次自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总结了经验,并创新了惠民政策管理工作机制,从实施范围、主要内容、操作流程、实施步骤等方面研究制定了保障落实惠民政策的制度和措施,形成落实惠民政策的长效机制。

附:佐盖曼玛乡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分配情况 粮食直补分配如下: 地瑞行政村 189户、3160亩,粮食直补共计15705.26元。扎代行政村176户、2941亩,粮食直补共计14616.56元。美武行政村330户、5547亩,粮食直补共计27568.94元。克莫行政村113户、1899亩,粮食直补共计9438.05元。德吾鲁行政村54户、898亩,粮食直补共计4463.02元。岗岔行政村170户、2857亩,粮食直补共计14199.35元。共计:粮食直补补贴资金85991.18元17302亩、农资综合补贴分配如下:

地瑞行政村 189户、3160亩,粮食直补共计99950.90元。扎代行政村176户、2941亩,粮食直补共计93023.83元。美武行政村330户、5547亩,粮食直补共计175451.57元。克莫行政村113户、1899亩,粮食直补共计60065.38元。

粮食直补自查报告 篇10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及时宣传发动。

我镇于2月9日召开村三职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补贴政策,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操作规程,严肃工作纪律,狠抓贯彻落实。在各种宣传渠道上公布补贴政策,大多数村还通过广播进行宣传;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提高广大农民对补贴政策的知晓率。在粮食直补公示阶段,于3月1日再次召开会议,对公示提出具体要求,防止走过场。文件下达后,我镇于3月22日又召开了紧急会议,贯彻落实自查自纠通知精神,对照检查内容,对20xx年全镇粮食直补工作进行自查自纠,以保证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2、抓好面积公示

粮食直补政策涉及千家万户,为了提高惠农政策的透明度,按照县委县府及财政局文件精神,坚持粮食直补面积核准到户,并以村为单位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在公示时间发现问题,能做到及时处理。

3、强化组织领导。

惠农政策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按照上级的要求我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在各相关部门明确专门人员,就各自的工作职能落实到人,确保粮食直补按时、按质、按量、按要求发放到户。

4、督促检查。

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纪委书记牵头的督促检查工作小组,对粮食直补工作落实情况实行全程跟踪督促检查。

二、自查自纠情况

1、20xx年镇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面积为24210.31亩,直补金额为3028000.42元。

2、截止20xx年3月20日镇已发放直补款3028000.42元。现已全部发放到农户。

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问题与建议 篇11

一、主要问题

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出发点和发展趋势都好,但其毕竟是新生事物,与之相关的各种制度及操作规程等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

(一)直补资金担保贷款资格确认问题。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是直接对种粮农民的资金补贴,应该由种地农户领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种地农民没有领取到直补资金,造成他们丧失直补资金担保贷款资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出租土地农户与承租土地农户双方约定直补资金由出租方领取。由于出租方大多数是脱离土地的非种粮农户,这就造成种粮农户无法获得直补担保贷款的权利。另外有的虽然由承租方领取,但流转手续不健全,多数是双方口头协议,有书面协议的少之又少,可操作性差。

2.土地经营权归属问题。由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量较大,流转年限不统一,财政所在填写《农户直补资金担保资格确认单》时,不仅要根据直补资金台账,而且还要参照土地经营权证,但是由于二轮土地承包距现在时间较长,许多当时在一个土地经营权证上的家庭成员现在已经分户,而土地经营权证还没有分开,造成一证多户现象,为农户贷款造成诸多不便。

3.目前各村都有机动地,这些土地的使用权归村集体所有,但个别地方机动地直补资金由村干部领取后上缴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若用这些直补资金申请直补资金担保贷款,从制度、手续上看是符合要求的,但贷款发放出去以后,无法保证贷款的实际用途,而且容易形成风险,造成损失。

4.土地征用问题。借款人的土地被征用后,农户土地面积减少,导致直补资金担保贷款风险加大,尤其是沿路及城乡结合部土地被征用的机率较大。

(二)容易形成借名贷款。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实施,很多农户通过合法流转拥有较多的土地,获得的直补资金也较多,这些农户的直补资金贷款多数能够用于农业生产。但是,有一些人看中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利率低、期限长的特点,利用农民朴实、好面子,个别人贪图蝇头小利等弱点,通过走人情、施薄利等手段进行借名贷款,扩大了贷款风险。

(三)业务部门之间协调问题。办理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业务流程,涉及多家单位,最为直接的是县乡镇财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银行。虽然金融部门和县乡镇财政签订了协议,但由于沟通不及时,有些金融部门的操作细则财政部门不掌握,乡财政所对有关事项了解得不清,制约了此项业务的开展。另外,金融部门之间的征信系统不共享,在发放此项贷款时,无法做到信息共享,容易产生多次放款,形成贷款风险。财政部门担保登记信息更新也不够及时,几家银行同时开办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因担保信息衔接不及时可能会造成重复放贷的现象。

(四)贷款用途偏离要求。《吉林省2011年以直补资金担保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规定:“贷款用途重点支持种植、养殖等农户农业生产性、经营性资金需求,避免盲目投资和过度消费行为,确保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方面。”但有些办理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金融机构对此项要求执行不严,出现个别农户将贷款用于购车、购房等过度消费行为,偏离了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方面的要求。还有的金融部门为了盘活不良贷款,引导农户用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偿还陈欠,而许多陈欠并非用于生产经营方面。

二、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发展前景及建议

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工作开展以来,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由于政府大力支持,财政积极介入,吉林省金融机构之间开始争抢农村金融市场,农民有了选择金融机构的空间。与传统的贷款方式相比,农民还款自由,利率降低,减轻了不少负担。随着金融机构不断向农村注资,农村经济发展有了资金保障,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强,直补资金会增加,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发展前景可观。为了做好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机动地及被征用土地直补担保资金贷款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村民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机动地属于集体所有,用机动地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应按照上述条款规定,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对于征用土地,金融部门应经常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及时了解建设规划,对于将要被征用土地及时登记注册,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贷款发放之后土地被征用,金融部门要及时召集贷款人明确还款责任及份额,用其所得补偿款或其他款项偿还贷款,最大限度避免贷款损失。

(二)切实加强贷款管理,确保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真正惠及农户。切实做好贷前调查,明确贷款用途,从源头上堵塞借名贷款的发生。对于已发生的借名贷款,建议将其贷款人及实际用款人列入重点关注对象,记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从根本上遏制此类现象的发生,确保直补资金贷款真正惠及农户。

(三)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工作需要各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避免金融和财政部门脱节。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要建立一个更新及时的担保信息平台,能够及时查找借款申请人的贷款信息,避免多个金融机构的重复放贷,降低信贷风险。

(四)进一步做好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工作。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工作是新生事物,开展工作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多组织学习和培训。通过新闻媒体等可利用的宣传工具,加大对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工作的宣传,让农民真正了解政策、享受政策。

(作者单位:吉林省大安联合乡财政所)

粮食直补工作总结 篇12

从2004年开始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对种粮农民按面积实行直接补贴, 当年全国有6亿农民从中直接受益, 平均每个农民因此一项增收19.3元。种粮直补 (即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是国家为保障粮食生产、减轻农民负担而实行的一项惠农政策, 实施至今已有8年, 但笔者从一名基层农技人员角度来看, 此惠农政策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扶农惠农作用, 但在我国南方丘陵农业生产区, 对稳定粮食生产、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

1 种粮直补发放程序及标准

1.1 种粮直补申报程序

每年底省、市、区县逐级下达次年种粮直补资金额度和申报办法, 再由基层社、村统计种植面积经公示等民主程序后填报给街镇, 然后由街镇汇总报区县财政审核后进行拨付。但在实际申报过程中, 社村干部为平衡本社社员, 一般都是按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扣减退耕还林等不能重复享受的面积外进行上报, 对是否耕种或撂荒并没有很好的进行实地检查。

1.2 种粮直补对象

种粮直补的对象是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种粮大户和农户, 但从走访了解到由于种粮的成本增加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 现农村的撂荒地越来越多, 实际耕种面积急剧下降。但各级在填报种植面积时为保证稳定, 于是不管是否种植都予以上报, 上报的数据中虚数较大, 很多未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所有者依旧获得了国家的补助, 这样使国家资金被套取严重, 国有财产严重受损。

1.3 种粮直补标准

2011年重庆市对种粮直补标准分为对种粮农户进行直补和对种粮大户进行补贴。种粮大户实行2个档次的补贴标准, 种粮1.33 hm2以上 (含1.33 hm2) 至6.67 hm2以下 (不含6.67 hm2) 的种粮大户, 农资综合补贴137元/667 m2, 粮食直补3元/667 m2, 合计补贴140元/667 m2。种粮6.67 hm2 (含6.67 hm2) 以上的种粮大户, 农资综合补贴197元/667 m2, 粮食直补3元/667 m2, 合计补贴200元/667 m2;种粮1.33 hm2以下的一般种粮农户, 农资综合补贴102元/667 m2, 粮食直补3元/667 m2, 合计补贴105元/667 m2。对一般农户的补贴, 区、镇街、村社各级根据农户上年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和2011年统一的补贴标准, 按“自下而上”的程序核定到每个农户, 并将每户农民的补贴面积和补贴资金公示, 公示无异议后发放。转包、转让、租赁等形式流转土地种粮的, 补贴资金原则上兑现给耕种农户, 如转让双方对补贴有约定, 按双方约定意见办理。村社集体机动地种植粮食的, 补贴给种植农户。

2 两点思考

2.1 种粮直补对象和范围的广普性

现行的种粮直补政策针对的是广大的农村农户, 不管种植面积多少均按“自下而上”的程序进行核定。在大力提倡精简人员的情况下种粮直补就无形当中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且容易滋生基层干部的贪污等不良作风。这样形成“普惠”政策, 变相成为国家对有承包地农民的一种福利。

2.2 种粮直补对稳定粮食生产所起的作用

在南方大部分地区人均耕地均没超过667 m2, 种粮直补资金也只有100元左右, 对大多数农户家庭来说对其家庭总收入影响也不大。在国家末减免“农业税”以前, 农户的承包地要向国家和集体缴纳一定的税费, 有部分农民对耕地的价值不是很看重, 但在国家减免“农业税”后农户保留现有承包地就能得到国家发放的补贴, 加之中国农民的“恋地”情节, 造成有意愿和有能力种地的人没有地来发展农业, 即使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取得土地的使用权, 因土地原因导致经营成本过高是造成很多农业业主“夭折”的主要原因。所以, 在南方现有人均耕地少, 耕作成本相对较高地区种粮直补对稳定粮食生产作用不是很大。

3 五点建议

3.1 制定好农业生产发展规划

近年来由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城镇化建设需要, 不可避免地造成城市发展和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供需矛盾。为解决生存与发展的矛盾问题, 建议以区县为单位按本地区人口发展规划确定好本地区农业生产区并以立法形式至少保持20~30年不能改变, 同时按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适宜区来制定好本地区农业发展的规划, 经营业主只能按制定好的规划来进行生产经营。这样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2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根据本地区制定的农业生产和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 农业生产要实行规模发展。在农业生产区域进行农业生产的企业或个人要求达到一定的规模, 个人农业生产者至少3.33 hm2以上, 农业企业至少20 hm2以上, 同时生产产品要符合农业发展规划要求。这样才能对农业生产产品进行规模生产, 产品成本才有可能降低。 (2) 农业生产者实行准入制。对农业生产区域进行农业生产的企业或个人要实行准入制度。对进行农业生产的个人由区县农业主管部门核准其农业生产资格;对进行农业生产的企业由区县农业生产主管和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资格审查并按生产规模由企业准备农业生产发展储备基金, 对农业生产发展储备基金管理由区县成立专业机构实行专款专户管理, 以便在农业生产环节为企业提供资金担保。这样为农业生产提供人员的物资保障。

3.3 集中财力物力进行扶持

农业生产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但农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生产过程中依靠的气候等环境等因素存在不确定性;在销售环节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也较大, 属于弱势产业。所以, 国家可以参照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发展经验, 集中财力和物力对农业生产企业和个人进行扶持, 以稳定农产品生产,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4 加大监督和检查

各区县农业生产发展规划由各省市汇总并报国家农业主管部门备案, 同时由国家成立独立的专业机构利用先进科技手段 (如卫星遥感等) 对各区县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各环节进行监督和不定期检查, 对违反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严处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3.5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社旗县晋庄镇粮食直补 篇13

关于移民安置村粮食直补面积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社旗县晋庄镇曹湾村是全省确定的10个移民试点之一。按照上级整体安排布署,我镇已于2009年7月底全部完成整体搬迁、安置工作。全村辖2个自然村,杨庄自然村(东居民区)、和曹湾自然而然村(西居民区),9个村民小组,长江委已核定人口918人,其中随迁人口983人,已核定人口中农业人口915人(东居民区115户462人,西居民区115户453人)。非农业人口3人,230户。

为完成移民安置工作,自2009年4月上旬至12月底,我镇会同县国土资源局,对移民生产用地进行了实地勘察、定界、绘图、报批、对组移交、对户分配工作。东居民区生产用地安置由我镇的陈建龙村、后曹村承担,陈建龙村调整耕地369.72亩,后曹村调整耕地343.125亩。西居民区生产

用地安置由我镇的晋庄村、崔官庄村承担,晋庄村调整耕地399.56亩,崔官庄村调整耕地299.38亩。在调整耕地过程中,陈建龙、后曹、崔官庄三个行政村实行全村、全组统一调整土地的办法,晋庄村一部分组实行全组统一调整的办法,一部分组实行直接对准被征地户结算的办法。全镇共调整耕地1411.78亩,其中用于建房用地114.44亩,用于生产用地

11297.34亩,安置农业人口移民915人,人均耕地面积1.4亩。

二、粮食直补面积申报情况简述

我镇2010各村粮食直补面积申报情况。除有移民安置任务的村外,遵循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政策申报。曹湾村按照长江委核定人口分配耕地,按照分配耕地面积申报直补面积。承担移民生产用地安置任务的四个村按照实际移交移民村的耕地面积扣减该村、该组、该户的粮食直补面积。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安置村移交移民生产用地实际面积多于原农户分配面积,造成直补面积小于应分配面积,少部分户甚至于种有一定的面积,而使不到直补。

2、一方面是国家的惠民政策,牵扯到农户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是国家的重点工程,属政治工作任务。由于直补面积与农户实际耕种的面积存在一定的差距,又涉及面较大,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加,不安定苗头日益突现。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1、原来各组为了少承担农业税任务,采取少报、瞒报耕地面积的方法,致使现有耕地面积少于实际耕地面积。

2、移交移民耕地面积大于原核定直补面积。原来各村组级分配耕地到农户时,由于受距离远近、地质好坏、水利条件不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为达到基本平衡,有的地块实

际按照1.1—1.3亩折一亩分配到农户,造成实际面积大于直补面积。同时,在分配到农户时,地头、地边、地内坟地、沟、坎等扣得比较多。而移交移民时,基本按照卫星定位绘制的地图对准移民移交,对耕地内1米以内的沟、坎等按规定算作耕地面积,形成移交移民耕地面积大于原核定直补面积。以晋庄村8组为例,移交移民用地一块38.00亩,涉及征地户7户,该组账面分配到这7户的面积为35.6亩,而该组直接对准被征地户结算征地补偿资金,只能扣减这7户的粮食直补面积,少部分户虽然还种有一定的耕地,但存在本户直补面积不够减的矛盾。据初步统计,此类面积约占部总体面积的0.06%,85亩。

3、移民生产用地内整理超出应征耕地面积。移民在生产用地移交过程中,由于对耕地内小沟、坎、坟地是否认定为耕地面积,生产用地内道路、排水、桥涵、障碍物清除等许多具体问题反复协商,重新修建生产路、开挖排水沟,村边围村修建下水道。致使征用耕地面积超过计划。生产用地应征1281亩,实际征用1297.34亩,超出计划16.34亩,而超出部分用来修路、挖沟不能发放直补,造成安置生产用地的村在分配农户直补面积时更大的工作压力。

以上两项合计约102亩。

四、建议

1、淅川县马蹬镇原曹湾村耕地因移民搬迁全部撂荒,可否将原曹湾村的粮食直补面积拨付一部分,解决我镇在移民安置过程中造成的直补面积额外减少部分。

2、为保障我镇有移民安置任务村的村民经济不受损失,正常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维护稳定的社会局面,建议上级对我镇因移民安置造成的额外减少部分直补面积重新核实并于追回。

特此报告

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自查报告 篇14

根据XX省《关于开展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电文„2012‟XX号)的文件要求,我镇党委、政府布置了对种粮农民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自查整改工作,并按照省财政厅提出的五点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入户重点抽查,通过听、看、访、查、核对等方式对补贴面积、村级公示情况、资金拨付情况、一卡(折)通管理和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经过15天的全面自查整改,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核实补贴面积和标准。核定到户补贴面积是做好当年粮食补贴工作的前提和关键。为此我镇根据县农业局下达给我镇的播种面积指导数,结合当年全镇耕地面积变动情况,做到各村分解到户,逐组逐户核对,签字盖章,如实填报,提高透明度,确保面积准确无误。通过核实,本镇实际粮食直补补贴面积为亩,补贴标准元;农资综合补贴面积为亩,补贴标准元。

二是核对农户的基础信息。我镇按照村填报,财政所审核的方式,核实农户基础信息。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际户数、农户姓名、存折号变更及死亡、新增农户等情况逐一进行核实;财政所对变动情况进行审核、确认,严禁虚报农

户、夸大补贴面积等冒领行为。2011年我镇实有农户

户,新增农户户,死亡户,变更户主户。为了确保完成对种粮农民补贴资金兑付工作,我镇在录入“两项”补贴基础信息时采取边查看、边审核的方式,确保了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基础信息的准确、可靠。

三是抓好补贴面积的公示。粮食直补工作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保证直补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户,在兑付补贴资金之前,我们将23个村核定到户的面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公示,其中10亩以上的种田大户补贴面积进行单独公示,公示时间均不少于7天,将补贴政策的落实置于农户的广泛监督之下。

四是严肃资金的兑付纪律。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实行“ 一卡(折)”通方式兑现到农户,做好补贴兑现组织工作,充分运用补贴网络,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农户,确保按时完成补贴兑现工作。做好一卡(折)通”管理工作,严禁村干部收回农户“一折通”专用存折代领补贴资金;严禁将农户应补贴面积转到其它农户名下代扣补贴资金抵扣农民上交费用,确保农民受益。2011年我镇共发放粮食

直补资金农资综合补贴资金万元。

五是加强检查和监督工作。财政所及驻村工作组做好“两项”补贴检查和监督工作,补贴资金兑现期间,检查是否切实做好补贴咨询工作,耐心解答政策;对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同时,财政所也将组织专人到村到户核查清册规范情况、检查公示情况,种粮农民是否足额领取,有没有被截留、被挤占现象存在。以确保今年水稻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工作规范操作、平稳推进。

通过这次自查整改工作,真正地做到了政策透明,宣传到位;也让农民更加了解了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更加充分的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为今后做好粮食补贴发放工作夯实基础。今后我所将围绕“政策宣传是前提,面积核实是基础,张榜公示是关键,监督检查是措施,资金兑付是核心”的工作重点开展工作,做好政策宣传、面积核实、登记造册、资金划拨、督查监督等工作,确保2012年水稻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工作圆满完成。

XXX镇财政所

粮食直补工作总结 篇15

关键词:粮食直补,实名制,对策建议,种粮职业化

一、文献评述

粮食直补,全称粮食直接补贴,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粮食直补政策的推行,主要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直接补贴粮食价格(流通环节)的制度缺陷及农民利益受损的客观事实。自2000年国家提出政策构想至2004年全面推行,粮食直补走过了酝酿、试点和推广的艰难历程,发挥了重要的政策性历史作用,曾点燃和激励了无数纯朴农民的种粮热情与积极性。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环境的变化,以及农地制度的深化改革、现代农业规模发展和工商资本准入的冲击,粮食直补实际效果与直补政策预期渐行渐远,直补政策执行困难、执行不到位以及扭曲执行的后果更加突出,以致于学界已经开始怀疑粮食直补政策的宗旨及意义,并提出“五花八门”的对策建议。

纵观粮食直补(完善)对策建议文献,其中影响较大的粮食直补(完善)对策措施即是建议回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样———直接补贴粮食价格(补贴流通环节)———如实施粮食目标价格的构想及初衷。杨秀琴提出拓宽粮补资金来源,加大补贴力度,实行直接补贴与价格挂钩的不固定补贴的建议;〔1〕孔祥平等建议将现行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粮种补贴、最低收购价格等政策进行整合,推行粮食目标价格补贴制;〔2〕佚名、袁隆平建议将(粮食)直补款项改为国家高价收购,以高出市场0.4元左右的差价从农民手中收粮,再以平价在市场上出售,将差价款补贴给农民。①

其次,比较有代表性的粮食直补(完善)对策便是在“存量不变、增量调整”的思维框架下,粮食补贴直接向种植规模或种植项目倾斜。如“粮食补贴政策应根据补贴目标及耕地需求的补贴弹性和耕地供给的补贴弹性来选择粮食补贴对象”;〔3〕“应有选择、有重点的确定粮食补贴的范围和对象,直接政策应进一步向高效生态农业倾斜”;〔4〕“加大粮食补贴力度、整合补贴政策体系”。〔5〕

其实,比较普遍的粮食直补(完善)对策建议却是从“计税面积补贴”转向“计量面积补贴”———在实际补贴中纳入“粮食种植面积的增减变量”。如“粮食直补政策,要结合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差异区别对待,由以地定补转变为以粮定补”;〔6〕“提高我国粮食补贴绩效应从加快粮食直补政策由普惠型向激励型转变”。〔7〕

此外,杨建利博士生提出粮食直补主体应当是种粮农民的建议。〔8〕袁隆平也提出———修改粮食直补政策应当牵住粮食直补这个“牛鼻子”,只有把钱补贴给那些真正种植粮食的农民,才可以做到既节约资金,又能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②

二、种粮实名(补贴)制度含义及内容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粮食直补普遍采取“见地补贴”的做法,也有“见粮补贴”的方式,还有“补贴项目或规模”的趋势,鲜有“补贴种粮(人)”的案例,从而致使粮食直补政策执行不到位及扭曲执行的后果更加突出,甚至波及到民心。

调研结果显示,无论是“见地补贴”、“见粮补贴”,还是“规模补贴”或“项目补贴”,其根本不足便在于“本末倒置”,模糊及淡化“补贴谁”,而强化及突出“如何补”及“补多少”的问题,势必违背了国家粮食直补政策———“谁种补谁、多种多补、少种少补、不种不补、会种多补”的目标原则。目前,所谓的“存量不变,增量调整”的结构性粮食直补政策改良,也只是项目补贴或补贴规模的另一种说法,其实质仍然是“见地补贴”的变相(补贴)措施。

调研结论表明,粮食直补推行种粮实名制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即突出“补贴谁”的核心问题,围绕“四个转变”———“补贴农户(家庭)”转向“补贴农民(个人)”、“补贴客体(土地)”转向“补贴主体(活人)”、“补贴粮食(数量)”转向“补贴产能(能人)”、“补贴项目(规模)”转向“补贴资格(新人)”,把补贴目标直接瞄准种粮人,将国家粮食福利政策贯彻执行到底,提高粮食政策执行能力,实现种粮补贴资金与种粮人(资格和能力)直接结合,赋予种粮人相应的权益,改善种粮从业人员结构,优化配置粮食补贴资金和准确把控粮源,发挥“小资金、大意义”的农村政策功能,有效防止掠夺式经营(粮食)或“非粮化”、“非农化”倾向,推进“多种粮、种好粮”及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步伐。

1.“补贴农户(家庭)”转向“补贴农民(个人)”

种粮实名制的内容之一即是从“补贴农户家庭”转向“补贴农民个人”,补贴目标瞄准种粮人、“谁种补谁”,增加种粮成员的工钱及从业选择价值,明确及提高种粮个体在农户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大农业劳动力选择从事种粮的机会,促进种粮人员结构的改善。

调研发现,粮食直补资金仅仅补贴到“家庭”,鲜有补贴至“个人”,未能体现出种粮人的作用,从而失去了种粮补贴政策的基本意义,甚至诱民误入歧途及引发家庭纠纷。

农户即农民家庭,是“由血缘关系组合而成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9〕而农民个体是有责任、义务和权益的自然人或法人。粮食直补应当补贴的是种粮(个)人及工钱而不应当是农户家庭的(所有)成员及收入。

2.“补贴客体(土地)”转向“补贴主体(活人)”

种粮实名制的内容之二即是从“补贴客体”转向“补贴主体”,补贴对象瞄准种粮人、“不种不补”,优化配置粮食补贴资金,加上“漏报种粮面积”,减去“非农非粮面积”,激发种粮人的积极性,促进“多种粮、种好粮”。

调研发现,粮食直补普遍采取按农业计税面积进行补贴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出现“补贴不种粮”的问题,即同时补贴了非粮地、不种粮的人,甚至形成了“见地补贴”的局面,从而导致了补贴资金的分散化、不优化,以及弱化了粮食直补政策“小资金、大意义”的功能。事实上,粮食直补的目标应当是主体(人)而非客体(地)。只要补贴的是种粮人,便全等于“按粮食实际种植面积补贴”。

3.“补贴粮食(数量)”转向“补贴产能(能人)”

种粮实名制的内容之三即是从“补贴粮食(数量)”转向“补贴产能(能人)”,补贴资金瞄准种粮人、“多种多补”,将粮食产量、交易量等数量化统筹并纳入粮食健康产能框架内,有效防止粮食商贩投机、走私、囤积等不良行为,准确掌控粮源、稳定粮市和安抚粮民。调研发现,在缺粮省区一般采取按粮食产量、交易量进行补贴的办法。如广西区,推行订单储备与粮食直接补贴挂钩的粮食直补制度,期望一方面可以调配粮源,确保粮食储备;另一方面可以稳定粮食供给,福利种粮农民。

事实上,补贴粮食与补贴种粮(人)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观念,实际操作中,其结果可谓是大相径庭。前者不可避免地存在补贴种粮人的同时也补贴了粮食商贩、走私贩,从而造成“种粮的不如贩粮”及扰乱粮食市场(价格)的局面;而后者直补目标瞄准种粮人,将补贴资金直接传递至种粮者手中,堵住补贴资金漏洞,防止补贴资金流失及充分发挥补贴资金的作用。

4.“补贴项目(规模)”转向“补贴资格(新人)”

种粮实名制的内容之四即是从“补贴项目(规模)”转向“补贴资格(新人)”,补贴主体瞄准种粮人、“会种多补”,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及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推动健康粮食产业化发展,促进“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

调研发现,在“存量不变、增量调整”的建议推动下,一些省区出现了“规模补贴”或“项目补贴”的粮食直补趋势,如四川省按土地经营规模或项目进行粮食补贴(方式)———如崇州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项目。

理论上,“补贴项目或规模”的补贴方式几乎等同于补贴种粮、种粮人(大户)。但实际运作中,粮食直补目标瞄准的不是种粮人而是土地流转规模(大或小)及种植项目。如果说,补贴项目也就是补贴大户,那也可以说,也是补贴了租地人、粮商,甚至是工商资本所有者,甚至可能造成补贴少数(农商资本家)而得罪多数(农民种粮主体),乃至侵害及剥夺无数农民种粮权益的问题。

粮食直补瞄准种粮人的目的在于严格识别种粮人的资格,将非种粮人、非粮地排除在粮食直补政策权益范围之外,有效防止“粮地非粮化”、“非农化”倾向,防范工商资本肆无忌惮地入侵“三农”的风险,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三、推行种粮实名(补贴)制度的必要性及条件

调研结论表明,“粮食直补”是国家一项稳市安民的种粮利好政策,具有“补贴小资金、安民大意义”的政策功能,也是促进“多种粮、种好粮”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而困难在于实际操作中,粮食直补政策执行不到位及扭曲执行,以及尚未瞄准补贴对象目标的问题。因此,粮食直补目标瞄准“种粮人”,推行种粮(人)实名补贴制度,实现补贴资金及粮食生产条件与粮食生产者(种粮人)及能力的直接结合,优化配置粮食资源,明确及推进“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粮食目标,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1. 粮食直补政策的原则性决定了推行种粮实名制的必然性

国家粮食直补政策明确要求补贴种粮人,且“多种多补、会种多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多种粮、种好粮”,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及粮民利益。在种粮直补这一政策原则下,只有推行粮食种植实名制,才能确切知道“谁在种粮”,“有多少人种粮”以及“什么样的人在种粮”;同时,才能准确掌握粮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 扭曲执行政策之现实性决定了推行种粮实名制的紧迫性

现实表明,粮食直补与粮食生产“脱节”的“见地补贴”、“见粮补贴”、“规模补贴”或“项目补贴”等做法,致使支农、助农、惠农(经济)政策执行不到位及扭曲执行的行事风气在农村蔓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致使学界已经开始怀疑国家粮食直补政策的目标宗旨及意义,甚至波及到农民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的信心。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提倡及推行种粮实名制,将粮食直补这一稳定粮食市场和安抚种粮农民的利好政策贯彻执行到底,无疑是正本清源及重树信心的“一把亮剑”。

3. 优化配置资金之国情性决定了推行种粮实名制的重要性

粮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比2004年的116亿元增加了35亿元、增长了30.17个百分点,再加上物资综合补贴和粮种补贴,三项补贴资金达1222亿元。但在“见地补贴”或“见粮补贴”方式下,亩均三项补贴资金仅为100多元,从而不仅导致补贴资金分散、不优化,且严重挫伤了种粮农民的主动性及积极性,甚至出现一些农民抛荒撂荒耕地的现象。因此,在粮食资源和环境两道“紧箍咒”,以及价格和补贴两块“天花板”的形势下,推行种粮实名制,将补贴直接瞄准种粮人,优化配置粮食市场资源及资金要素,提高健康粮食产能等,不仅必要且迫在眉睫。

4. 保护粮民权益之国民性决定了推行种粮实名制的必要性

在农业产业规模经营及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利益驱动下,以及在“存量不变、增量调整”结构性改良思路的引导下,一些省区公开地、大张旗鼓地将粮食补贴目标直接对准耕地流转(种植)规模及经营项目,从而人为地拉大了种粮人之间的权益及收入差距,为了少数(农商资本拥有者、土地流转大户)而得罪了多数(种粮农民主体、分散种植小户),甚至诱发及激化了粮地承包者与租地人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多数人对抗少数人的局面,重新叩响了“为了谁”、“谁之主”和“谁受益”时代问题。其实,一是“大国小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广大农村耕地分散,以及粮食及农业的自然生长规律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的宗旨在于“培训农民”、“栽培农民”和“提高农民(农民)”。

换言之,“引进”的目的在于“带动”而不是“代替”,更不是“排斥”及“掠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前提是不能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并赋予其相应的权益。〔10〕鉴于这样的认识,为了切实保护种粮农民主体的利益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行种粮实名制———有效防止“上吃国家”、“下吃农民”的问题以及缓解工商资本所有者与分散小农之间强弱悬殊的态势———很有必要。

四、种粮实名补贴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及措施

中央以民为本之坚定性,加之通信传媒信息技术手段的科学性决定了推行种粮实名制的可行性及充分性。然而,切莫将推行种粮实名制的具体方案及措施简单等同于运用“一卡通”或“一折通”(向农户发放储蓄存折或储蓄卡)。“一卡通”或“一折通”仅是一种资金的传递媒介(方式),能够将补贴资金按时传递至受益人手中,它并不能选择应当传递给谁或不应当给予谁,更不能识别、确认及选择种粮人资格。

换言之,“一卡通”只是兑现补贴资金的方式,仅仅确保粮食补贴资金给予了“想要给”的家庭或农户,难以保证粮食补贴资金直接到达“应当给”、“必须给”的“种粮人”手中,无法实现“多种粮、种好粮”的政策目标。而种粮实名制的实施路径及措施几乎包含着“种粮补贴”的所有内涵,甚至可以穷尽“粮食补贴政策”的全部意义。

1. 种粮资格确任

在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及优化粮食经营的新形势下,并非是有农民身份,便可有种粮资格,更不意味着“会种粮”。因此,应当将农民进行有效分层(如耕作农民、务工农民、技术农民、经营农民、其他农民),进行种粮资格确认,解放农村劳动力和释放土地生产力,把粮地集中至会种粮者手中,如将土地向“耕作农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手中流转集中,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并实现粮食规模经济效益。这既是推行种粮实名制的前提及要求,也是粮食实名制顺利推行的具体手段,同时,可能还是为“职业农民”的培育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其中,乡(镇)部门及村级干部的组织、协调、统计、核实和公示等工作是关键,且义不容辞。

2. 种粮资格年检

在中央以民为本的政策环境下,纯粹为了农民利益,将粮食补贴目标直接瞄准种粮人,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愿意并有能力对各乡村上报的种粮人数、资格及产能,以及粮食直补对象、补贴资金数额等进行交叉检查、核实和年度督导。这是粮食直补推行种粮实名制的重要措施。

3. 种粮资格动监

粮食主产省区包括非粮食主产区及有关部门(如粮食厅、财政厅、农业局等),为了稳定粮食市场、安抚种粮农民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对其种粮人资格的复审并进行动态监督,应当是其能力使然也是其责任。往年,在条块分割、利益体多头的情况下,的确很难达成共识并形成合理的考核标准。可是,如今,为了单纯的种粮人的利益,一切皆可能,且可能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 种粮违规惩处

严肃并敬畏惩罚制度也是粮食直补推行种粮实名制的一项必要举措。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粮食直补政策执行情况及效果之监督检查中,发现违约补贴、故意错补,尤其是侵犯种粮者权益的违规行为应及时纠正并严惩不贷,切莫顾全面子及姑息养奸,酿成大错,殃及民众。

五、结束语

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是“见地补(贴)”,还是“见粮补(贴)”,存在与粮食直补政策———“谁种补谁、会种多补、多种多补、少种少补”———的目标宗旨相悖之嫌,客观上模糊和弱化了“补贴小资金、安民大意义”的政策功能。

“存量不变、增量调整”之粮食直补政策的结构性改良,的确有助于粮食规模化经营、提供粮食产能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然而,这一结构性改良直补政策仍然存在“本末倒置”之嫌———强化“如何补”和“补多少”而模糊“补贴谁”的问题。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为了少数人的利益挫伤无数种粮人的信心和积极性,以及掠夺式经营或“非粮化”、“非农化”的风险。

粮食直补推行“种粮实名制”,将粮食直补政策这一福利农民(种粮主体)举措进行到底,忠实于“谁种补谁、种多补多、会种多得”的补贴原则,实现粮食补贴资金及生产条件与种粮人(农民主体)直接结合,优化配置粮食政策补贴资金,既是有效发挥“小资金、大意义”政策作用,推进“多种粮、种好粮”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亦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中国精神在粮食生产及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杨秀琴.粮食直补政策缺陷与改革思路[J].农村经济,2007,(01).

[2]孔祥平等.关于建立粮食目标价格的几点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0,(36).

[3]郭云辉等.粮食直接补贴对象的选择及其实证分析——以安徽省粮食补贴的实地调查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4]张瑞红.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绩效、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1,(01).

[5]张国庆.我国粮食补贴的绩效评估与政策改进[J].农村经济,2012,(09).

[6]张瑞红.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的效应及完善对策[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03)0

[7]盛逖.我国粮食补贴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05).

[8]杨建利.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9]胡豹.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决策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上一篇:没写好作业检讨书下一篇:铁饼加油稿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