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案要求发

2024-08-21

初中语文学案要求发(共8篇)

初中语文学案要求发 篇1

初中生物学案设计格式及要求

一、课题

要注明章节及课题内容,并且注明第几课时。

二、设计人姓名 要注明设计人姓名。

三、学习目标

1.目标内容:目标要具有三维性。

①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在课标和教参中表述比较具体,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课标、教参要求进行设计。②能力目标:主要包括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一般方法的训练,对各种图文资料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或社会问题的能力。设计目标时,要注意和知识的结合,不要空洞的谈能力的培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主要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因此,设计目标时,要从学习态度、科学观念或所学知识的意义等方面,深入思考情感教育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感悟。2.目标描述:

首先要明确的是学习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样做和做什么;评价教学是否成功,其直接依据应该是学生收获了什么、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什么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完成了什么任务。从陈述方式上来说,三维目标的陈述主要可分为两类:

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方式,即明确表述学生的学习结果,采用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词,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领域。经常使用的行为动词有描述、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解释、阐明、设计、拟定、应用、撰写、模仿、运用等等;

二是采用体验性目标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取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经常使用的行为动词有体验、参与、交流、关注、认同、确立、形成、养成等等。

3.目标数量:一般不要超过3项,内容较多时可进行综合,不要过于零碎,以免难于操作。

四、重点和难点:

结合《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别说明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五、学习过程

主要采取任务引领,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即以学习任务启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程序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以合作交流展现思维历程并形成知识结论,以反思扩展挖掘知识内涵,促进深层次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的建构,以尝试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其程序是: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明确学习任务及要求,出示程序性问题)——合作共建(合作交流,形成共性结论)——反思拓展(挖掘知识内涵)——系统总结——尝试应用——诊断评价——课后反思。

(情境引入:精湛的情境导入,能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在情境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情境的创设,建立起生活与知识的桥梁。)

1.自主探究——要展现学习任务及学习问题。

① 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包括是让学生干什么、如何干、解决什么问题等,通过学习任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或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② 学习问题——根据学习任务设计程序性的问题,用程序性问题引领的学习活动。

设计要求:首先要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找清核心知识点,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递进关系,依据知识点设计学习任务,零碎的小知识点融入学习任务之中。然后依据学习任务设计具体的逻辑性的问题或程序性的活动。

设计原则:一是任务要明确,任务不应只是知识的要求,而应包括研究的方式及内容,学生能按照任务的要求自主开展学习活动;二是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具体知识点进行设计,任务不要过大,以免使学生不易下手,大的任务可将其分成几个小任务;三是要有系统性,任务之间符合知识的递进关系,使每一项任务既是前一项任务的扩展,又是后一项任务的准备;四是要符合认识规律,任务解决的程序要符合认知历程,符合知识的发展过程;五是要具有活动性,能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知识,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研究方法或学习方法。2.合作探究

要通过生生及师生交流,形成共性的认识。

①交流方式:一是生生交流,主要是小组内的交流,既促进相互矫正,又达成共识;二是集体交流,在教师组织下进行小组间,或师生之间交流,集体达成共识。

②交流内容:

一、交流研究方法,让学生回顾研究历程,说明操作及搜集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二、交流知识结论,让学生全面表述研究结果;

三、交流研究中的疑惑,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引发反思扩展活动。

3.反思扩展(或问题探讨)——要深入挖掘知识内涵及研究中的问题,促进深层思考与理解。

①反思形式:一是学生提出问题;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②反思内容:一是研究过程,针对研究过程提出疑问;

二是知识结论,针对知识结论的内涵提出问题,三是关联知识,针对关联知识提出辩析性问题。4.尝试应用(或典例分析)——要通过典型例析,将知识转化为应用,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

5.系统小结:这是让学生及时构建认知体系,形成整体的认知结构。其作用是:一结合以前的知识基础,重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总结出本节课所学习的或者是本节课所应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二对照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反思本节课的任务是否都已完成。总结方式可以是学生自结自悟,可以是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立体交流。

6.学习诊断(或诊断评价):这是对当堂教学情况的形成性评价,通过诊断练习,师生共同反馈当堂课的学习效果。评价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应用。题目设计要少而精,要遵循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难易要有梯度,考查形式要注意简单与适当综合相结合。)要注重诊断评价的结果,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和教师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反思提高。另外,评价结果也可以记入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评价(建议各学校开展初中生生物综合素养评价的研究)之中。

7.课后反思:这是“学案”实施后的体会或感悟。是要教学实践后完成的。内容可围绕课标把握、教材处理、问题设计与处理、活动方式及程序设计、反思与拓展设计、诊断方式及内容设计、教学策略与机智、教学效果等方面,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提出对本节“学案”的实施建议或改进设想等

初中语文学案要求发 篇2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 必须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留给学生时间, 让学生自主发展, 学生作为课堂唯一的主人, 应凸显其主体地位。二是导学性原则。学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 要做到目标明确, 流程清晰, 要求具体, 操作方法明了、实用。三是探究性原则。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所以一开始设计内容不宜过于复杂, 要逐步深化, 体现阶梯形。四是创新性原则。学案的编写要充分预设学生的学情, 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个性需求, 具有创新性, 切忌千篇一律, 照抄照搬。

一、初中语文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案“习题化”

一些教师认为语文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 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 把学案变为教案的翻版, 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织成一个个习题, 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 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也有些教师把学案变为试卷, 收集与罗列大量的试题, 大搞题海战术, 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 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 死记硬背教学内容, 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试题, 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 根本无法实现学案教学的优势。所以, 学案绝不是单纯的的练习作业, 而是学生学习的指

筅江苏省盐城市鞍湖实验学校

张松元

导方案, 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习题集”, 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在学案教学的设计中, 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拓展练习是必需的, 但是, 它不同于同步练习。在学案设计中, 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重视问题的探究, 同时, 更要重视学生阅读中问题的发现感悟、学法的指导与实践。

2. 学案“教材化”

一些教师上课连语文课本也不带, 只拿一张学案走进课堂, 课堂上师生就一张学案进行教学, 把学案变成“教材”, 师生就一张学案进行学习, 完全是讲解学案, 不是“用教材教”, 而是教“学案”。语文课本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课文一般都文质兼美, 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语文教学必须要进行文本细读, 走进文本, 深入文本。语文学案应该是指导学生如何走进文本, 进行有效的生本、生生、师生多重对话。语文学案要让学生拿起书本进行阅读、感悟、发现, 并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与文本探究, 而不是让学生放下书本, 拿起学案, 这是本末倒置。不要把语文学案“教材化”, 语文学案只是语文学习的素材之一, 一种语文课堂学习资源, 一个凭借, 只是进行文本细读的方法指导或操作流程。

3. 学案“问题化”

不少学案设计的问题显得过浅、过多, 缺乏思考的力度, 更缺乏思维的厚度和宽度, 一张学案的文本解读都是一些问题的系列化, 实际上这是“满堂问”的变式, 学案教学存在严重的问题化。当然我们认为问题是导学的核心, 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 在学案教学中, 问题的设计是重要的。笔者认为, 教学中一是要把更多的问题留给学生提, 由学生提出, 因为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二是在学案中一定要多设计一些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的主问题, 让学生去思考,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案的导学价值。

4. 学案“整齐化”

不少学案忽略了学生的层次差异, 缺少阶梯性和递进梯度, 要求更多地体现的是整齐划一, 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学案教学要面向全体, 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 实施分层教学, 关注生情, 关注学情。学案应从所教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基本能力的实际出发,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设计成有层次的、阶梯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使优秀学生能从学案的提升中感到满足, 一般学生能从中受到激励, 学困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 借助学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发挥学案应有的价值。

5. 学案“程式化”

一些教师在学案的具体使用中, 过分拘泥于学案设计的要求和内容, 固定、僵死的固守预设的学案, 不能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而变化, 缺乏一种智慧生成的意识, 使一些可贵的生成内容得不到重视, 影响了学案教学的实际效果。学案成了一种固有程式, 一种束缚框架。其实学案也是一种预设, 并非一成不变, 根据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语文教师, 学案应该有生成性变化。语文学案教学并不排斥生成, 如果学案教学中缺乏灵活性, 排斥具体有效的生成内容, 那学案就将成为束缚学生思维、限制学生创新灵性迸发的僵死模式。这不是学案教学所希望的。因此, 要树立学案为课堂服务、为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服务的意识, 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和需要, 教师要灵活运用学案, 补充和完善学案, 让学案在生成和完善中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媒介。因此, 学案教学中强调精心的预设, 更期待精彩的生成。

6. 教师“虚设化”

以前教师大多不敢放手, 担心过多, 把自己当成主角, 自导自讲, 学生则是听众。但现在语文学案教学中, 教师全身“隐退”, 地位“虚设”, 完全让学生自由发挥, 课堂成了无主题变奏, 如脚踏西瓜皮, 滑到哪教到哪。对学生的回答, 教师只是用“对”、“很好”、“有创意”等赞语, 认为只有这样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殊不知, 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 教师重在组织和引领。这样, 在学案教学中,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恰恰相反, 教师要立足主导地位, 肩负“导演”的责任。学是主线, 导是关键, 所以要在“如何导”上下功夫。教师必须定好自己的位置。在语文学案教学中教师扮演好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 是“平等中的首席”,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分析解决问题, 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拓展思路, 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在引导和思维启示中, 还要担当起整个学习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学生学习障碍的排除者角色, 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解决语文学案教学问题的策略

1. 学法指导

学案教学关键在于学法指导, 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老师要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 变教学为导学, 教师要真正领会“导学”的真谛, 深入学生, 指导学法。如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 正确的做法应该引导学生使用好学案, 教给预习的方法, 如何进行字词摘抄、如何进行搜集作者资料、如何进行质疑等。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2. 分层递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 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 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 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以提高教学效率。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 “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 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作业的设计, 对于同一篇课文内容, 可针对基础题、能力题、提高题、拓展题等分层次进行练习,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细读文本

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基于新课程标准, 把教材当作素材、范例、凭借, 通过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依托学案, 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材”主要是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文本细读的过程应该是在对言语的感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灵魂与灵魂的碰撞, 情感与情感的互动。解读文本, 是一种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文本细读, 让读者能够仔细领会言语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 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与肌理, 质疑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 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 进入言语的灵魂世界。当学生能够带着问题、矛盾、困惑、方法、理解走向自我、走向同伴、走向教师的时候, 就意味着“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 通过学案得以充分彰显。

借助学案和学生预习的问题, 进行深入地文本细读, 走进文本, 学有所得,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进行思维的碰撞, 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升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潜滋暗长起自己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从而提高语文学案教学的有效性。

4. 注重生成

课堂要想不断有动态生成的精彩, 一是需要有高质量的预设, 学案编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根据年级情况进行精心预设:创新学案的形式, 不要模式化, 力求新颖,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学法指导, 跳一跳摘桃子, 预设生成的空间。二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必须是一个真实的课堂, 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 是让学生更多自主思考时间的课堂, 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课堂, 这不但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师生、生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的空间里展开心灵对话, 在对话中生成, 在生成中引导, 在引导中感悟。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下, 在同伴的合作、点评、质疑中, 才会有新的创造、新的生成。所以, 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是活生生的人, 师生之间要实现教学相长, 建立密切的教学关系,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挑战意识, 只有这样, 才能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处于的被动局面,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组织活动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纳过程, 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态度等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不能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授, 更要想方设法, 唤醒、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巧设语文实践活动, 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与习惯, 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因此, 学案要以全体学生为核心, 以“主体”的“自动”为前提, 以演讲、辩论、笔练等为活动的基本方式。一要创设生动、充实、热烈的课堂气氛;二要注重师生平等和谐对话;三要语文活动有新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这样使学生人人有愿望, 人人有兴致, 人人在思考, 人人在活动, 不仅有利于激发程度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树立自信心, 使他们在既充满智力挑战又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不断否定自我, 超越自我;同时, 又从羡慕他人, 到追赶他人, 形成“别人能, 我也能”的活动气场。

6. 及时批改

学案中的反馈部分, 如课前预习部分以及课堂总结检测部分, 需要任课教师两次收集起来, 去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它是语文学案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案的二次批改环节就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纠错及学案的完善情况, 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有疑问的知识点, 学生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解决掉, 并在学案上写出来。学案有发必收, 有收必批, 有批必评, 有评必纠。如果不批改学案, 老师就会不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 就不能调节教学方案, 课堂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而学生初步完成学案中预习部分后由学科代表收齐上交, 教师进行第一次批阅, 从中了解学情并确定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做到心中有数, 及时调整课堂学习方案, 这样具有针对性, 又有实效性, 在上课前将学案发下来;课堂上, 学生结合学案研读文本, 拓展文本, 小结感悟, 训练巩固, 学生要在课下进一步完善、整理、订正, 完成后收齐上交课代表, 教师必须进行第二次批阅。

两次批改,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案补充完善情况加以了解和评价, 教师尤其要针对学生在预习阶段出错的题目进行批阅, 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两次批改, 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习惯的指导, 做题方法技巧的点拨, 对于解题方法和规律及时补充, 切实提高语文学案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探究 篇3

一、课题实验构想

本课题实验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案教学为抓手,融合宁晋县基层学校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采用分工协作备课的方式,完成繁重的备课任务,达到创新教学设计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为保证课题实验的有效性,课题组将精心筛选教研整体水平高的学校作为实验基地。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做出一套完整的学案资料;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第二年做好学案的反思完善工作,使学案教学模式趋于成熟;第三年争取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二、实验过程的做法与控制

1.构建学案教学设计思路

经过反复学习研讨,我们构建了“1234”学案教学设计思路。“1”即一个对接,课标与课堂教学对接,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必须在研读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确立。“2”即两个体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3”即三个倡导,倡导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倡导教学预设留白,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即四个板块: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突破重点→鼓励质疑,能力迁移→练习巩固,全面提升。

2.建立教案编写与使用制度

为保证学案编写的质量,我们成立学案编写领导小组。将学案编写的任务合理地分配到学校,建议采用周备课方式,要求备课组分工协作提前一周备课,学校统筹安排半天的时间对已备好的学案展开研讨,形成通案,教师上课前对通案进行二次加工,突出个性化。同时,要求实验学校的教师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针对学案设计、学生反馈等做好教学反思,为下一轮学案的修改完善积累素材。

为保障学案教学的有效实施,加大过程性指导力度,及时纠正教师在学案编写及使用中的问题,课题组定期深入实验学校参加学案研讨活动,采用推门听课的形式观察教师的学案使用情况。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教师将学案作为教案的代替品,当堂下发后,未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便照搬学案讲授。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研究制定了学案使用原则:①下发学案后,必须留给学生充裕的自主学习的时间;②授课前,教师必须批阅学案,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3.完善教师备课评价机制

为解除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与教师的担忧,教育局研究决定,取消参研学校及教师的教案检查,试行“两结合两检查”的教师备课评价机制。

“两结合两检查”,即学校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授课效果与教学反思并检查。学校评价与学生评价分数权重均为50%。学校评价方式为检查教师授课效果及教学反思,具体为:学校成立以正职校长为首的评价小组,每学期听教师1节公开课、2节推门课,量化打分,权重为70%;学期末随机抽取两篇学案的教学反思,评阅打分,权重为30%;两者相加即为学校评价得分。学生评价即学生依据教师平时的授课效果打分,采取等级制(优秀、合格、不合格),按优秀率×100计分。

新的教师备课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兼顾终结性评价,对教师授课的评价更趋于合理化,避免了以检查教案评价教师备课效果的低效机制。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1.学校教研氛围浓起来了

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基层学校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注课堂教学的研究,逐渐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校本教研从做样子、走形式转向了重内容、看实效,形成了校长、教师齐心协力抓教学、搞教研的喜人局面。

2.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了

“1234”学案教学依据新课改理念建构,凸显了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开放性(有可供学生完善的留白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案教学的实验打破了单一而沉闷的灌输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民主开放式课堂教学逐渐遍布我县各个学校。

3.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了

教师吃透了课标,转变了理念;培养了合作精神,增强了反思意识;备课负担减轻,广泛涉猎知识。

我县教师逐渐由“传授型”、“经验型”教师转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体会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

3.掌握并积累文言词汇,了解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朗读和背诵的能力,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

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情感目标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

2.掌握并积累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常常把风景美丽而人们又不常去的地方叫做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个成语来源于陶渊明所写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

二、作者和本文写作背景介绍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世称靖节先生。

三、诵读感悟

1.播放课文录音朗读,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句读。

便舍船(shě)屋舍(shè)俨(yǎn)然豁(huò)然开朗

阡陌(qiānmò)黄发垂髫(tiáo)便要(yāo)还家

邑(yì)人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语(yù)云

为(wèi)外人道诣(yì)太守刘子骥(jì)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

①字音要读准。②句读要分明。③节奏要合理。④语速要适中。⑤语句要流畅。⑥要读出感情。

3.自由朗读,齐读。

四、对照注释,疏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所出现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和省略句。

1.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课文例句 今义

鲜美 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味道)新鲜

交通 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

妻子 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不管(连词)

不足 不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够,不充分

如此 像这样 说如此 这样

缘 沿 缘溪行 缘故,缘分

延 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长.延伸

2.一词多义

词语 词义 课文例句

舍 舍弃 便舍船

房子 屋舍俨然

寻 寻找 寻向所志

不久 寻病终

志 做标记,动词 处处志之

标记,名词 寻向所志

向 以前 寻向所志

对着 眈眈相向

为 作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对,向 不足不外人道也

给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四个“然”字词 豁然: 俨然: 怡然: 欣然:

4.成语 世外桃源落英缤纷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黄发垂髫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5.省略句见书

六、复述课文,整体感知

1、以“桃源”为线索,小组成员分工讲述桃源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

线索提示:发现桃源—进入桃源—作客桃源——辞别桃源——再寻桃源

2、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或一句话谈读本文的感受,并简述理由。

七、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分步品味

(一)想象桃源之美

1.指名朗读描写桃源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优美的句子。

明确:桃花源外在环境美:

自然景色--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内在环境美:

自然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桃源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选一个景点用一个句式给我们描绘一番(这里的美,你看、、、、、、)

例如:这里的土地美坦荡如砥,一望无垠,就像一面大毡子````

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

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这里的田池美,你看,土地肥沃,庄稼茁壮成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二)理解桃源之乐

1、桃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哪些人能感受到桃源的欢乐?(男女、老幼、渔人)

生活环境—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黄发)怡然自乐,因为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小孩(垂髫)怡然自乐,因为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渔人乐,因为受到热情相邀(要、延)。

男人乐:往来种作,乐不乐?(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安居乐业)

(三)探桃源之奇

奇在何处?

桃林奇,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奇,仿佛若有光,,且形状也奇: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人奇,种作、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奇;处处志之,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病终”

问(1)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2)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4)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二、深入研讨

1好一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地!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再游桃花源。

2读后思考:桃源胜境究竟在什么地方?我们找得到它吗?为什么虚构?解释“世外桃源”的意思。

3有人说桃源是陶渊明积极的理想,也有人说是他的消极逃避,你怎样评价?

(人还是应该脚踏实地不要象陶渊明那样幻想了一个美丽的社会,可自己却在贫病中死去。有人说,人应该有美好的理想,那怕它不能成为现实。)

三、总结收束

为了追求光明和理想,我们的祖先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寄托。《桃花源记》引起劳动人民无限遐想和向往,放眼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谁像陶渊明那样将绚丽的理想描绘的.如此酣畅淋漓?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基础训练。

资料:

[默写]

①描写桃林美景的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花鲜美,落英缤纷。”

②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用借代的手法描写了桃源内老人和小孩的神情态度?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句子是“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和“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⑥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⑦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⑧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⑨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⑩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世外桃源。

文中作者理想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关于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留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美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赋》《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陶渊明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县令。有一天,郡里派来一名督邮视察,县里小吏忙来向陶渊明报告,陶渊明正捻须吟诗,一听来了督邮,十分扫兴,勉强放下诗卷,准备去见督邮。小吏一看他还穿着便服,吃惊地说道:“督邮来了,您该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去拜见才好,怎么能穿便服去呢!”陶渊明一向看不惯那些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一听要穿官服行拜见礼,更受不了这种屈辱。他叹口气道:“我不愿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种小人打躬作揖!”说着,索性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这就是著名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此后,朝廷曾有人多次请他出仕,都被他拒绝了,连他们赠送的梁肉也“麾而去之”。

更多内容请点击:

人教版初中语文要求背诵的内容 篇5

要求背诵的内容 一、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曹操“东汉)【次北固山下】(王湾”唐)【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龟虽寿】(曹操 东汉)【过故人庄】(孟浩然”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夜雨寄北】(李商隐“唐)【泊秦淮】(杜牧”唐)【浣溪沙】(晏殊“宋)【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无题】(商隐”唐)【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南宋)五.九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词 【望江南】(温庭筠”唐)【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北宋)【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武陵春】(李清照”南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南宋)【沁园春 雪】(毛泽东)【如梦令】(李清照”南宋)【观书有感】(朱熹“南宋)二、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北朝民歌)【山中杂诗】(吴均”南朝)【竹里馆】(王维“唐)【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唐)【逢入京使】(岑参”唐)【滁州西涧】(韦应物“唐)【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唐)【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约客】(赵师秀“南宋)【论诗】(赵翼”清)三.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 岳】(杜甫)【春 望】(杜甫)【石 壕 吏】(杜甫)【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使至塞上】(王维”唐)【渡荆门送别】(李白)【游 山 西 村】(陆游“南宋)

(二)课外古诗词 【长 歌 行】(汉乐府)【野 望】(王绩”唐)【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 鹤楼】(崔颢”唐)【送 友 人】(李白)【秋 词】(刘禹锡“ 唐)【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浣 溪 沙】(苏轼“北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四. 八年级下册

(一)课内部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赤壁】(杜牧“唐)【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水调歌头】(苏轼 北宋)【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饮酒(其五)】(陶渊明 东晋)【行路难】(李白 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己亥杂诗】(龚自珍”清)

(二)课外部分 【赠从弟】(刘桢“东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二)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月夜】(刘方平”唐)【商山早行】(温庭筠)【卜算子“咏梅】(陆游)【破阵子】(晏殊”宋)【浣溪沙】(苏轼)【醉花阴】(李清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南宋)【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元【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六.九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诗 【关雎】【蒹葭】《诗经》((一)课外古诗词 【从军行】(杨炯“唐)【月下独酌】(李白 唐)【羌村三首】(杜甫 唐)【登楼】(杜甫 唐)【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 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望月有感】(白居易唐)【雁门太守行】(李贺”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别云间】(夏完淳"明)

文言文

七上 《童趣》(沈复 清)《论语》十则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 南朝)《智子疑邻》(《韩非子》)(不背诵)《塞翁失马》(《淮南子》)(不背诵)《山市》(蒲松龄)(不背诵)七下 《口技》(林嗣环 清)《夸父逐日》(《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伤仲永》(王安石)(不背诵)

唐)要求背诵的内容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不背诵)《狼》(蒲松龄)(不背诵)八上

《桃花源记》(陶渊明)《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核舟记》(2-4段)(魏学洢)《大道之行也》(《礼记》)《三峡》(郦道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诗夜游》(苏轼)《湖心亭看雪》(张岱)《观潮》(周密)(不背诵)八下

《与朱元思书》(吴均)《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马说》(韩愈)《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满井游记》(袁宏道)(不背诵)

九上 《出师表》(诸葛亮)《陈涉世家》(《史记》)《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隆中对》(陈寿)九下 《公输》(《墨子》)(不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秋水》)(不背诵)《曹刿论战》(《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不背诵)

现代诗文

七上 《春》(朱自清)《秋天》(何其芳)《金色花》(泰戈尔)《荷叶 母亲》(冰心)《天上的街市》《静夜》(郭沫若)七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八上 无 八下

《雷电颂》(话剧《屈原》 郭沫若)九上 无 九下

《我爱着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名著阅读

七上 《繁星》《春水》 《伊索寓言》 七下 《童年》 《昆虫记》 八上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八下

《海底两万里》 《名人传》 九上 《水浒》 《傅雷家书》 《培根随笔》 九下

新课标要求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初探 篇6

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新事物,它的诞生是人们对教育长期实践摸索的结果,目的就是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的推陈出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这个新事物的分量是格外沉重的。这一次课程改革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语文的学科性质一下子定位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要知道“统一”二字,其实是把多年来一直蒙在语文学科脸上的面纱哗然撕毁了,这一举动也结束了长期以来对于语文性质争论不休的局面,而这个喧哗的局面,也确实该结束了。因为它是影响语文学科改革深入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它不仅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又强调了它的人文性,扩大了语文学科的内涵和外延,突出了它的德育教育功能。性质这个最核心的东西被重新定位了,其它一系列诸如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观念、教学方法及手段之类的东西又岂能不变。因此,我在新课标要求下,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扎根于生活,着眼于学生,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密切联系生活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语文教学必须遵循其本身的规律,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让课堂充满生活情趣,不能再让学生生吞活剥地死记硬背一些词语或解释。让我们虚心地接受苏霍姆斯基的批评:“我们从儿童入学的最后几天起,就在他们眼前把通往周围自然界的迷人世界的大门关上了,于是,他们再也听不到小溪潺潺地流水声,听不到春天融雪的滴水声……”

二、注重灵活性、多样性、生动活波地进行语文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上充满着好奇心、充满着想象力,充满着探索精神,我们必须珍惜、发掘和利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能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迅速发展

新课标、新教材把语文课外活动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强调“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生动活波地开展课外阅读、写作、参观、访问、专题研究等活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文实践活动既是从外部激发学生学习目的的方法,又是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方法,因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丰富性、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使学生在兴趣中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学习的乐趣。

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作文教学是学生创造美,培养其审美创造力的主要途径。在课程标准要求下,语文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呢?

1.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美。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观察大自然,让学生认识自然界的气势美、和谐美、形态美、色彩美,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开展积极的情感活动,以引起学生的丰富联想,给予他们美的启迪和思考,以培养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更好地为创造美打好基础。

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如:校园中的环境美、教师的育人美、学生行为的心灵美等,都可以要求学生用文字记录下来,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的书法、美术、集邮等活动,激发学生寻找和追求美。

3.引导学生自己创造美。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墙报、手抄报,自办校报,每逢节日让学生动手创造“美育角”内容尽可能丰富多彩。这既美化了环境,丰富了生活,又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创造美的锻炼,巩固并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运用辨证的方式促进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担负着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又很直接地反映在“学生的作文和阅读上,一个人的思路总是狭窄些,几个人的思路就开阔得多;一个人想问题,容易单方面想,几个人凑起来,每个人就想到了几个方面,并且还感到总未能穷尽似的,求新、求知的欲望也就更加强烈。同学

语言富有创造力,才会丰富语言的宝库。教师应指导学生能比较正确而熟练地掌握各种语言形式的技巧和要领,形成自动化的技能,以利于学生在新的言语情境中迁移。我们可以采用这些方法:鼓励学生朗读课文,背诵优美而生动的文字;以造句的形式组织精练而生动的句子;将几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组合成一段文字;将几句富有表现力的短句应用于习作中,组合成新的意境。

初中语文学案要求发 篇7

一、重视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由教师编写,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展开的, 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决定着高效课堂的构建。

首先, 要认清什么是导学案。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导学案就是布置预习的提纲, 就是布置作业。这样的认识到错误的, 自然会严重地影响导学案的质量, 影响着学习效率。导即启发与引导, 学即学生的自主学习, 案即教师的设计方案, 更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案。其基本要素包括有:学习目标、知识准备、重难点、达标测试、学习反思等。

其次, 采用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个人备课的优势在于教师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规律与思维特点, 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 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制定导学案。学习目标要明确, 以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知识准备在于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扫清障碍;重难点即根据具体的内容与学生学情来指出本节的处于重要位置以及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达标测试, 即当堂训练当堂达标;学习反思即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进行归纳与总结, 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集体备课的优势就在于通过广大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取长补短, 不断完善导学案。通过教师之间交流以往导学案实施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来帮助教师总结成功经验, 吸取失败教训, 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与完善, 这样更加利于教师的成长, 更加利于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科学运用导学案

成功的编写导学案只是迈出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接下来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导学案的运用。运用科学合理与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

1. 课前预习。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因此, 在运用导学案时首先就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我们可以将编写好的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 让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据来展开充分的预习。这样, 学生在正式开始课堂学习新知前可以依据导学案来明确本节课堂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的目标性;解决生字、生词等知识障碍, 做好学习新知的知识准备;并在预习的过程中标注出自己已经解决以及没有解决的问题, 加强听课的针对性, 使学生通过预习可以为整个知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更能体现教学的全体性, 学生在听课时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侧重点。

2. 课堂导学。

我将此部分分成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 对基础性知识的回顾与检测, 即帮助学生复习在预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的知识点, 并通过相应的检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二个环节, 对拓展性知识的探究与检测。由基础知识延伸到拓展性知识,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发挥小组的聪明才智, 通过学生之间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来达成共识。待各小组形成一致见解后, 教师引导各小组在全班展开探究, 以帮助学生上升为理性认知, 并进行相应的检测, 以真正做到当堂所学当堂达标。对于两个环节所占用的时间, 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科学分配, 这样才能保证每个环节的顺利完成。

3. 课后巩固。

这可分为当堂练习与课后提升两部分。当堂练习, 即在课堂完成。从学生角度来说, 通过当堂练习可以达到对新知的复习与巩固, 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不把问题留到课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当堂练习中获取最直接、最即时、最有效的反馈信息, 可以为学生新知的学习全面把握, 作为布置课后作业的依据。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课后提升, 是对当堂训练的延伸与扩展。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一点同样要体现出来。为此, 我们在编写课后提升类题目时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 然后让学生选择本层次的题目来完成, 这样才能兼顾学生间的差异性, 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基于自身基础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4. 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层次式学案设计初探 篇8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源于孔子悠久历史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要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就是在这个教育理念上产生的。新的课程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要适应学生,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师的教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分层教学是在同一学科的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授不同程度的课,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不是分尖子班和普通班,而是在一个班里面,实行分层次教学。它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本着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的原则,有目的地把整个班级的学生分层,同时进一步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和评价等进行分层,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做到学习内容有梯度,学习方法有向度,学习考核有区分度。

二、层次式学案设计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认真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前提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作业设计,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

1.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切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教学目标,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先对七、八、九三个年级的语文学习提出总体的目标,继而提出这种“阶梯式”教学目标,秉承“全体”、“提优”、“补差”的原则,让A层“吃得好”、C层同学“吃得下”、B层“吃得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相应层次目标的指引下,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桃子”。

2.学习内容分层

分层导学本身的目的是让课堂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优秀的学案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我们在学案设计和实际操作中作了如下探索:

(1)问题设计的分层

通常的导学案有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学案习题化。在设计导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机械编制成一个个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课本中知识的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

问题2:导学收获的平均化。实践中,有些学生,尤其是优秀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语文水平在课后几乎没有什么提升。

问题3:学案导学“放羊化”。学案中有些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的,有些内容是要靠老师引导的。由于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该导的没引导好,该自学的没让学生学,课堂教学形同“放羊”。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的漏洞,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问题4:学案导学轻导学。有些老师不放心,本来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学能完成的,却把学习内容嚼碎了交给学生消化,导的地位没突出,缺少了学法的指导与渗透。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分层导学案设计除了具备基础的知识性外,还要注重参与性,留出空白,让学生在预习时先提问。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雪》前,先让学生预习,接着发给学生问题卡,让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的疑问记录于问题卡上;然后收集学生的问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结合教师的备课专研,按层次设计导学案。这样把学生也参与到导学案的设计当中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学习疑问,避免了导学案设计的盲目性,既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2)课堂学习的分层

课堂学习是实施语文分层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A层次学生要“指着走”,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他们自主感悟;对B层次学生要“领着走”;对C层次学生要“扶着走”。对这两个层次的学生要以“扶”为主,“扶”中带“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都能前进。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时,在预习时先下发预习问题卡,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我分层设计了五个有层次性问题的导学案,再分发导学案给学生当做预习作业,这五个问题依次是: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2.成语“世外桃源”也许众所周知,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知道它的意思吗?请解释。3.文章哪些段落写出了桃花源的美好,哪些段落写出了桃花源的虚幻?在文中圈画出来,并作分析。4.陶渊明为何要做这样的一个“虚幻”而“美好”的梦?请结合背景链接谈谈你的看法。5.假如你是桃源人,走出了这“世外桃源”,面对诸多记者的提问,你会如何回答?假如你是记者,你会提什么问题?请选择一角色实景模拟。

五个问题层次性是不同的,其中第3个和第4个问题具备一定的挑战性,由A级及部分B级同学来完成。

3.作业分层

学生的作业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训练和课后作业。作业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是有不同学习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混乱”,极大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上必须难易有别,体现分层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下积极乐观地完成作业任务,以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一般来说,C层次学生的作业以基础的阅读和理解为主,B层次学生的作业以阅读理解中较容易和稍难题为主,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相对简单,所以我们可以让A自由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基础作业,然后做些拓展作业来能满足A层学生学习能力强的特点,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从一些相同的事物中找出不同,提高自主分析的能力。《桃花源记》课后作业实例如下: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阡陌交通 ( ) (2)便要还家 ( )

(3)咸来问讯 ( ) (4)无论魏晋 ( )

★(3)翻译下列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选文最能体现桃源人和外人心境不同的一个词语是什么?产生这种心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扩展阅读: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否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 康与之《昨梦录》)

★(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凡衣服、饮食( )

(2)故可同处( )

★★(6)翻译: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7) “山之大穴”与桃花源有何相同之处?

上述阅读作业题,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标有一星问题1、2、3、5由于都是基础题,由C层次学生完成;对C层次的学生来说,既有课内的基础题,也有课外的基础题,达到了跳一跳的目的;标有二星的问题4、6题,由于以理解分析为主,故由B层次学生完成,标有三星的问题7,是要课内外比对分析,难度较大,所以由A层次的学生完成。同时B层次的学生还要完成标有一星、三星标记的题目,A层次的学生还要完成标有一星、二星标记的题目,以便在巩固的基础上再跳一跳,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上一篇:三年级音乐知识点下一篇:停车场岗位职责与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