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管理运动兴起(精选6篇)
在科学管理运动兴起 篇1
科学思潮在近代中国的兴起
本文考察了科学思潮在近代中国的.兴起过程、原因以及它带来的影响.“科玄论战”就是科学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一次正面对决,是社会文化心理的一次剧烈的集中的爆发,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事件.
作 者:夏鹏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刊 名:世纪桥英文刊名:BRIDGE OF CENTURY年,卷(期):“”(5)分类号:关键词:科学 兴起 科玄论战
在科学管理运动兴起 篇2
关键词:古史辨,报刊,史家,科学化
1923年顾颉刚提出“古史是层累造成的”这一命题, 古史讨论遂成为近代中国史学的主潮之一, 自1926年《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到1941年出版第七册, 享誉史坛的众多学者参与其中, 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 几乎伴随了整个民国时期的史学发展, 其影响所及, 至今犹存。
一、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为古史辨提供了平台
顾颉刚“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 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中被首次提出来, 该文发表于胡适所主编的《努力周报》上。在此之前, 顾颉刚与胡适、钱玄同就以书信的形式讨论辨伪问题, 当胡适请顾颉刚编《努力周报》副刊《读书杂志》时, 顾颉刚就将与钱玄同的信节录一部分, 题为《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发表。同时给钱玄同去信, 希望他将辨伪的见解多在此刊上发表, 信中提到“我们说起了辨伪已有三年了, 却没有什么成绩出来”, “如能由我这一封信做一个开头, 继续的讨论下去, 引起读者的注意, 则以后的三年比过去的三年成绩好了。”[1]76这里顾颉刚的目的非常明确, 就是为了将古史辨伪的讨论继续下去, 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 而实现的形式就是将信件中讨论的内容公开发表。此后, 《读书杂志》从第九期开始至第十七期止, 连续发表了顾颉刚, 钱玄同, 刘掞藜, 胡堇人等人辩论文章 (信件) 九篇。古史讨论一时成为热点, “哄动一时”。
这里,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即古史辨的兴起除了其自身的吸引力及与传统学术的关联外, 报刊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近代报刊业伴随着西方传教士的而来, 中国最早的报刊是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 但数量较少, 1815年至1861年, 总共才出现8种中文报刊, 1900年据梁启超统计大约有124种。辛亥革命掀起了近代中国前所未有的办报热情, 全国报纸达500家, 期刊达700余种, 仅报纸的总销售当时就达4000万份。1927年, 中国大约已有报刊2000余种。报刊业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公共领域”的形成, 可以这样认为, 至1920年代, 报刊业的发展已经为顾颉刚提出古史辨并成为热点提供了充足的环境。
顾颉刚认识到了报刊的功能及其对学术发展的影响。从顾颉刚早期的读书生涯中我们可以窥其一斑。此后, 无论是阅读还是亲自参与编辑, 顾颉刚的读书生涯中, 始终没有离开报刊, 报刊对他的思想及知识积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使得顾颉刚对报刊对学人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 这在1935年顾颉刚与谭其骧的信中有明晰的表达, “说到创办刊物, 你和我的胸怀太不相同了。我办这刊物, 固要使你成名, 但世界上埋没了的人才何限, 可以造就的青年又何限, 我们纵不能博施济众, 但必应就力之所及, 提拔几个, 才无负于天之生才……难道我为了爱惜自己的时间而使他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吗?”[1]164从这段话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顾颉刚对报刊的传播作用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 并将这种认识付诸到实践活动当中。这可以说是顾颉刚因古史辨获得巨大成功的经验总结。
二、史家的职业化为古史讨论提供了支撑
讨论史家的职业化, 必须要联系到近代学术和教育机构的建立以及稿酬的出现。学科体制的建立使得史家得以从传统价值观念中解放出来, 完成了从依附于封建国家到融入近代的学术及教育机构的转变。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使得稿酬开始出现, 为史家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之新平台。中国史家的职业化是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而逐步确立的过程。1905年, 清廷废除科举制, 这一举措的客观效果是彻底切断了读书人与政府之间的纽带, 迫使知识分子开始向近代转型。失去了科举入仕的追求, 知识分子为了谋求出路, 开始向社会各个行业流动。
在这一知识分子职业转型的过程中, 史家的职业化首先与清末民初的学术教育机构的建制及其发展密切相关。在洋务运动时期业已出现同文馆、广方言馆、水师学堂及自强学堂等新式学堂, 但这些学堂“言艺之事多, 言政与教之事少”[4]19, 史学在其中并不作为教习的内容。戊戌维新之际设立了京师大学堂, 成为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堂, 戊戌之后, 先后兴办的大学堂有陕西的宏道大学堂、山西的晋省大学堂、山西大学堂、河南大学堂、两湖大学堂、广东大学堂、江苏的南菁高等学堂等[5]77, 这些新式学堂一般都将史学纳入教学内容, 史家开始具有职业的性质。至民国初北京大学等一批新式大学的建立, 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真正建立起来。这些大学与学术机构有较强的独立性, 史学作为诸多学习科目中的一类, 教学与科研成为学者的本职工作, 亦是史家得以获得酬劳的最基本方式, 史家的职业化开始真正形成。
另外, 稿酬制度的出现也为史家的职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持。稿酬制度与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相伴而生, 随着报刊业的不断发展, 报刊从初创时期单一的宗教政治舆论宣传工具向产业性转化, 随之与出版报刊相关的职业性的工作人员如编辑、记者、经理人等亦大量开始出现, 同时写作也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史学类学术性质的文章是否具有稿酬, 就早期的专业性史学期刊《史地丛刊》、《史地学报》、《史地研究》等刊物来看, 都没有明确标明是否有稿酬, 但在1905年前后的上海报界, 写作“论说”文章是有稿酬的, 大概是每篇五元。如顾颉刚曾应郑振铎之邀, 作《〈诗经〉的厄运与幸运》售与小说月报。另外就史学类图书的出版来看, 视出版销售数量的多寡也有数量不等的稿酬, 顾颉刚大学毕业不久, 曾经就因经济上的困难试图“拿著书来做主要职业, 拿版权来做主要收入”[1]63就《古史辨》第一册出版的情况来看, 因为其销路很大, 连续出版十次, 由此奠定了朴社的经济基础。当然就整体来看, 史学类学术性文章支付稿酬的现象不是很普遍, 同时稿酬也只是作为史家经济来源的一种补充, 但其存在也是促成史家职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史家的职业化使得史家以学术性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 不囿于传统政治的束缚, 史学进入真正的科学研究阶段, 也必然促进史学的极大的发展, 古史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产生的。我们从在古史辨兴起时, 参加讨论的主要人员的职业性可以得其大概。顾颉刚、钱玄同、刘掞藜、胡堇人、柳诒徵、容庚诸多参与到古史讨论的人, 大多依附于近代学术教育机构, 学习或就职于与史学相关的职业, 正是有这样一批职业性的史家的参与, 古史辨才得以兴起并延续下去。同时, 在这样一批具有职业性的史家面前, 科学理性批判的精神受到张扬, 宗教信仰的藩篱被打破, 史家的职业化意味着史学的科学化走向。
三、史家与报刊结合以古史辨的形式催生了近代史学的科学化取向
职业性的史家与报刊的结合意味着史学研究与现代传播机制结合的完成, 这样一种新型的学术机制, 必然对史学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它突破了古代史家单独研究的局限, 能够将问题公之于众, 让更多的学者参与到所研究的问题上来。报刊的发展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 “各种研究所, 各有其专门之杂志, 以发表其成绩。”[6]通过在报刊这样具有广泛传播效力的工具, 史家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更容易融入到当下学术研究与讨论中, 通过讨论及相互之间的启发驳诘, 使得对所研究问题更加深入, 顾颉刚在古史辨自序中这样坦言:“我又非常感谢刘楚贤 (掞藜) , 胡堇人 (治征) 诸先生, 他们肯尽情地驳诘我, 逼得我愈进愈深, 不停歇于浮浅的想象之下就算是满足了。我永远要求得到的幸运, 就是常有人出来把我痛驳, 使得我无论哪个小地方都会亲自走到, 使得我常感到自己的学力不足而勉励寻求智识。”[2]3可以说正是史家通过报刊得以相互影响, 不断推进自身的研究, 古史辨是这一形式的明证。
另外, 就古史辨所讨论的内容来看, 他本身亦符合中国史学科学化进程的需要。中国史学的科学化首先必须对古史做出清理, 打破原有的一整套为帝王政权服务的古史系统, 顾颉刚就明确主张“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观念”, 认为“我们要懂得五帝三王的黄金世界原是战国后的学者造出来给君王看样的, 庶可不受他们的欺骗。”[2]101传统的古史系统以为三代为理想社会, 其后历史的发展则是每况愈下, 这一古史系统存在于为整个传统社会价值取向的经学元典之中, 打破原有的古史系统就等于无形之中消解了对经学的崇拜, 原来的经学成为了史学研究的领域, 整个传统社会所为之尊崇的价值观念也必然随之瓦解, 科学理性的精神受到尊崇。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职业性的史家与报刊的结合, 以古史辨的形式催生出了中国史学的科学化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史家与报刊的结合并不以古史辨为始, 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新史学》, 但并没有对中国古史作出具体的研究与讨论, 这说明在史学从传统到近代转型的过程中, 由于缺少职业性的史学家的参与, 使得讨论及其转型难以完成, 因此梁启超更多的是提倡宣传之功。至古史辨的提出, 这一新型的学术机制才得以真正完成。没有作为现代传媒的报刊, 史学的科学化过程将是一个漫长的道路, 同样, 没有在现代学术机制下产生的职业史家, 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亦将不会如此迅速。
参考文献
[1]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M].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7.
[2]古史辨 (第一册)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3]梁启超.变法通议?学校总论[A].饮冰室文集第一册[M].中华书局, 1989.
美国兴起食品安全推广运动 篇3
报纸:中国保险报日期:2011-04-28据新华社讯 自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与食品、药品监管相关的法案以来,在法治轨道上运转的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经过不断改进,已日渐成熟,但食品安全问题仍不时浮现。目前除了政府方面的监管外,民间组织也在自发寻求多种途径来缔造一个更安全的食品供应链。非营利机构美国食品安全中心执行总裁金布雷尔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曾拥有世界上最安全的食品供应体系,但如今却面临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经由食品传染的疾病每年导致70万美国人身体不适、30万人住院以及5000人死亡。
金布雷尔说,过去10年中,花生、生菜、开心果、菠菜、辣椒、西红柿等食物都曾导致部分食用者生病或死亡。在所有由于不安全食品致病的患者中,未满15岁儿童占了一半以上。此外,对使用农药方面的监管不力,还致使几十种水果和蔬菜被查出致癌物质。
总部位于康奈尔大学的美国农产品安全联盟在2010年11月成立,近日已正式启动官方网站,并公开呼吁美国各地农民、农产品研究人员、政府官员、消费者等加入联盟的工作委员会,一起推动实施从农产品种植到工厂加工包装过程的食品安全标准。
据项目主管贝齐比恩介绍,该联盟已获得美国农业部以及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资助,拥有广泛的合作伙伴,主要通过对农民、包装商与新鲜农产品直销商进行培训,共同推进农业规范教育,促进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制定更多更新的农产品安全政策。
目前,该联盟已创建10个工作委员会,每个委员会分别关注一个特定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包括农业生产、收获后的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预防措施等。这些委员会将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良好农业规范”教育课程,协助人们理解和执行有关新鲜水果、蔬菜食品安全的政策和法规。
在美国食品安全的民间推广运动中,源于欧洲和日本的社区支持型农业起到了引领潮流的作用。堪称美国社区支持型农业先驱的亨德森女士说,自1988年在威斯康星州建设美国首个社区支持型农场之后,农产品本地化的理念逐渐得到普及,近年来对于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增长也促进了该类型农场的发展。美国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综合门户网站LocalHarvest.org总监巴尼特说,美国社区支持型农场的数量在过去10年间显著增加,且分布越来越广,原来主要集中在东西部沿海地区,如今已遍布全美各地。同时在经营模式上出现许多创新,包括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从蔬菜、水果扩展到肉类、鸡蛋、蜂蜜和奶酪等,付款方式、供货方式和参与方式也变得更加灵活。至于目前美国究竟有多少严格意义上的社区支持型农场,巴尼特说,“目前在LocalHarvest.org网站注册的这类农场数量大约为3000个,估计全美总数在4000个左右。而这类农产品的消费者所占比例还不到1%,因此对农产品安全的实际贡献还很小”。
但他也指出:“这类农场引领的农产品本地化潮流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采用各种方式购买本地生产的安全农产品。”
记者还采访了华盛顿州波特兰市郊区的一个典型的社区支持型农场,创办人雷德尔1993年开办了这个农场,当时种植面积很小,仅向3家餐馆供货,目前农场面积已达16英亩(约合97亩),服务对象扩展到25家餐馆和400
位会员。雷德尔还利用实际耕作的机会推广有机农业普及教育,传授农产品安全保存和食用知识,并把分发剩余的农产品捐献给慈善机构,在当地为社区支持型农场树立了良好形象。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篇4
教学目标:(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金田起义;《天朝田制度》。难点:对《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
教具:《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永安封王表》、《全盛时期军事斗争简表》
课前提示:(1)阅读教材;(2)通过《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掌握太平天国重要的军事活动;(3)正确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进步作用和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农民与手工业者破产,激化了民族矛盾。
3、自然灾害严重。1846至1850年,两广水灾、旱灾、虫灾不断。(直接原因)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特点:受《劝世良言》的启发,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国。把基督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将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对广大劳动人民产生了很大号召力。
(2)主要理论著:《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结合课后“阅读与思考”共同分析“洪秀全的思想跟《劝世良言》有哪些本质区别?”
2、传教和发动群众 其最早的信徒冯云山(洪的同学)在广西紫荆山组织拜上帝会,逐步形成以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六人的领导核心,至1850年,桂平等10多个县建立拜上帝会,成员超1万。
3、 金田起义:1851年初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1、洪秀全东乡称天王
2、永安建制,初建政权――其历史意义突出地表现为:建立农民阶级自己的政权。
(1)整顿军纪 (2)清除奸细 (3)分封诸王(P20)《永安封王表》
――其历史意义突出地表现为:建立农民阶级自己的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春,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
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复述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重大事件。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提问:《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它?
(1)主要内容:
A、土地的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土地的分配方法: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的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爱私,物物归上至”
产品的分配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2)评价:A是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B、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农民战争中的“均田”等平均主义的思想,突出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要求,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统治的思想结晶。极大地鼓舞了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志。
C、无法真正实行的主要原因:客观上,处于紧张的军事斗争中,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来推行经济改革方案;主观上,当时的社会生产是在个体劳动和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如果采取绝对平均的方式,废除私有制,取消商品流通,势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亦无法调动;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因此《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在私有制存在的阶级社会中是无法实现的。
2、军事斗争:太平军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当前形势:要推翻清、必须北伐;要巩固天京;必须西征;要断绝财源,必须东征
(2) 出示《全盛时期军事斗争简表》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填表:
名称目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及意义
北伐
西征
东征
A、北伐的失利:
时间:1853――1855;目的:推翻清;领导人:林凤祥 、李开芳;
失败原因:A、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不足;B、未能发动当地群众予以支持;C、面临北方严冬的恶劣条件;D、清军的围攻。
意义:A、深入清统治中心地区,成摄敌人;B、为西征和东征创造条件;C表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大无畏精神。
B、西征的胜利:
时间:1853――1855 目的:巩固天京大本营
主要人物:赖汉英、石达开
结果:攻克安庆、九江、武汉重镇 ,鄱阳湖大败湘军
C、东征的胜利:
时间:1856 目的:断清财源,充实自己
人物:秦日纲; 结果:夺取扬州,两破大营
课堂小结: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的社会危机。洪秀全顺应历史潮流,创立拜上帝会,发动了反清的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太平军顺利进军并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也存在违背社会规律的空想性。太平军进行了北伐、西征和东征,打击了清王朝,巩固和扩展了革命实力。太平天国进入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在科学管理运动兴起 篇5
创客运动兴起,第三次工业革命落地
算起来,媒体热炒第三次工业革命已有两三年了。我们一直在期待伴随第三次工业革命而来的全新的商业模式。时至今日,我们终于可以触摸到第三次工业革命落地的雏形:创客(Makers)运动。 ,著名商业畅销书《长尾理论》和《免费》的作者,安德森(Chris Anderson) 出版了新书《创客:新工业革命》(Makers: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创客和创客运动由此进入主流媒体视野。 按照安德森的说法,创客是指利用互联网、3D打印机和各种桌面设备与工具将自身各种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人。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为创客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各种业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客行列,这样一种潮流是为“创客运动”。 创客空间(Makerspace)是配备创客所需设备和资源的开放的工作场所,创客在创客空间里完成其产品。美国奥巴马政府在20初计划,未来四年内在1000所美国学校引入“创客空间”,配备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制造工具,鼓励美国青年的创客实践。有资料显示,全球商业性供创客租用的创客空间也已经超过1000个。国内北京、上海、深圳已出现多个创客空间,如柴火创客空间、haxlr8r、Seeed Studio等。 安德森指出,创客运动有三个特点。首先,人们使用互联网上的开源资源,利用3D打印机等数字桌面工具设计新产品并制作原型样品;第二,人们在开源社区中分享设计成果、合作已成为一种文化范式;第三,如果愿意,任何人都可通过通用设计文件标准将设计传给商业制造服务商,以任何数量规模制造所设计的产品,也可以使用桌面工具自行制造并销售。 互联网上供创客利用的开源资源主要有开源软件、开源设计和开源硬件。开源软件不用说了,开源设计是指可供创客免费下载的、供3D打印机加载打印各种零件的`三维数据。而开源硬件则专指Arduino。 Arduino意大利语意思是“铁杆好友”。最初是意大利一所科技设计院校师生于开发的一款微电脑控制器。此后全球许多硬件工程师加入进来,为其开发各种接口电路板,使Arduino能够对传感器作出回应、闪烁灯光,还能控制电动机,并获得Adobe Flash、Processing、Max/MSP、Pure Data、SuperCollider等主流软件的支持。由于Arduino是开源硬件,任何人都能下载其资料,自行制造Arduino微电脑控制器和接口电路板,当然也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多种现成的Arduino产品。资料显示,Arduino产品销售量达到了20万套,一般3D打印机都采用Arduino技术。近一年多来,Arduino深受艺术家、设计师的欢迎,已经成为创客的标准硬件平台。 创客运动有不同于创业风投的筹资方式。创客的作品自始自终都是可见、可用、可评估的现实产品。创客项目能以群众投资模式直接从个体投资者处集资。全球已有数千个创客项目在Kickstarter等“众投”网站上募集资金,仅20,就有将近1个创客项目募集了将近1亿美元。将近100万创客在Etsy网站上销售自己的产品,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目前,全球最大的几家专业产品设计和工程公司正将重点转至新型的创客市场。 创客运动正在来到人们身边,第三次工业革命由此从理论变为现实。 创客是指利用互联网、3D打印机和各种桌面设备与工具将自身各种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人。自20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为创客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各种业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客行列,这样一种潮流是为“创客运动”。
在科学管理运动兴起 篇6
1.频繁的兼并战争和战争方式的改变。频繁的战争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突出表现, 其中以诸侯兼并争霸战争最多。齐、楚、秦、燕、赵、魏、韩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经过近二百年的战乱局面, 形成了统一的秦王朝。战争的需要直接促进了体育的发展。为了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 各国统治者大力提倡军事训练, 制定各种奖励勇士的政策, 选拔武艺超群的人加以重用。齐相管仲“作内政而寄军令”[1]58把全国分成“轨、里、连、乡”等组织形式, 寓兵于农, 军政结合。齐桓公亲自责令各地荐举武艺超群的人才。“子子之乡, 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 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 谓之蔽贤, 其罪五。”[2]47赵武灵王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采取移风易俗、尚武强兵的国策, 大力推行胡服骑射, 使国力强盛, 最终击败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魏国政治家李悝“为魏文侯上地之守, 而欲人之善射也, 乃下令曰:人之有狐疑之讼者, 令之射的, 中之者胜, 不中者负。令下而人皆疾习射, 日夜不休。及与秦人战, 大败亡, 以人之善射也”[3]95。以上事例都表明, 战争的需要是体育发展的原因之一。另外, 战争的形式和作战规模的变化直接推动了军事体育项目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方式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步骑为主的步兵战取代了以战车为主的车战。春秋时期战车在战场上还有一些作用, 至战国时代车战正式退居次要地位, 步兵骑兵成为主要的作战力量。战争方式的改变直接导致了军事训练内容的改变。步卒成为战争的主力, 对战士的体质与跑、跳、负重、投掷的基本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步卒的训练甚为重视。因此, 也推动了一些军事体育项目的发展。
2.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战国时期生产力取得巨大的进步, 各国的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巨大发展。铁制工具和冶铁技术的进步是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之一。经济的繁荣与交流导致商业的发达, 商人的地位得到提高。《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子贡“废者鬻财与曹鲁之间……结驷连骑, 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 所至, 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4]67。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出现了一批商业都市, 它们既是贵族统治的政治中心, 也是各地经济中心。各国都城中, 除了有规模宏大的宫廷外, 还有专门为统治者游乐的宫殿庭院。“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其富而实。其人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临淄之途, 车毂击, 人肩摩, 连衽成帷, 举袂成幕, 挥汗如雨;家敦而富, 志高而扬。”[5]74繁荣的大都市里人们对文化娱乐的需要, 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运动的发展。
3.学术的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出现。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是我国古代学术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学术文化的进步和繁荣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孔子的“仁学”思想对我国古代体育的发展影响深远。荀子的“人定胜天”及“动以养生”的观念是对体育运动作用认识的重要思想渊源。各种军事理论及军事著作的出现对体育的训练、竞赛、组织等方面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先秦神仙家以导引行气、服食追求长生不老, 创造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术, 对后世的养生有深远影响。战国时代的医学的发展对体育的发展也有巨大促进。战国时期的学术文化的繁荣中包含着体育的繁荣, 作为整个文化系统中的组成部分的体育, 反映出战国时代思想文化的精神成就与特色。体育与其他文化形态呈现出互为因果、互相渗透的状态。
二、战国时期田径运动兴起的表现
1. 射术的兴起。
作为“六艺”之一的射术, 到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军事技艺。在尚武风气的影响下, 善射者受到社会的重视。墨子曾说:“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 必将富之贵之, 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 将可得而众也。”[6]52战国末期的荀子也曾指出:“人主欲得善射, 射远中微者, 县贵爵重赏, 以招致之。内不可以阿子弟, 外不可以隐远人。”[7]64极大地促进了习射活动的发展。从春秋至战国, 兵役制发生了变化。由贵族武士之间的战争, 变为庶民之间的战争。各国为使庶民乐于习武, 制定了很多政策以鼓励练武习射。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之下, 出现了许多善射的武士。楚大夫养由基善射:“楚有养由基, 善射, 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 百发百中。”[8]48战国时代的重射, 促使人们对射箭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列子·黄帝》皇帝中有对射箭技术的总结:“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 引之盈贯, 措杯水其肘上, 发之, 镝矢复奋, 方矢复寓。当是时也, 犹象人也。”[9]39表明战国时期的射术也相当发达。
2. 士卒的奔跑训练。
战国时期诸侯的近卫部队以长袍为必习项目。“天下有虎贲, 习武训也。诸侯有旅贲, 御灾害也。大夫有贰车, 备成事也。士有陪乘, 告奔走也。”[2]57虎贲即为近卫部队。军队对士兵的长跑训练要求很高。“古者吴阖闾教七年, 奉甲执兵, 奔三百里而舍焉。”[6]62即说明士卒的奔跑训练负荷极大。各国也制定了许多激励政策来鼓励奔跑训练。“魏之武卒, 以度取之, 衣三属甲, 操士二石之弩, 负服矢五十个, 置戈其上, 冠轴带剑, 赢三日之粮, 日中而趋百里, 中试, 则复其户, 利其田宅。”[7]52由于各国的重视和一系列的激励政策, 出现了很多擅长奔跑的人。战国时期对士兵的奔跑训练成为田径运动的主要项目长跑的源头。士兵的奔跑训练成为战国时期田径运动兴起的一个标志。
3. 曲踊和距跃的兴起。
战国时期军中最为流行的跳跃形式就是“曲踊”和“距跃”。晋国大将魏肇违反军令, 晋公欲杀但又爱其才, 让其在家养伤。晋公派使者探视, 如伤重则杀之以正军法。他“束胸见使者, 曰:以君之灵, 不有宁也, 距跃三百, 曲踊三百”[8]。晋公见其强健能战, 免其死罪。曲踊和距跃是当时军中将士的必备技能。跳跃也是挑选将士的测试项目, 《左传》记载:吴攻鲁, 鲁国大夫微虎准备对吴军进行夜袭, 故挑选精兵, “私属徒七百人, 三踊于幕庭, 卒三百人, 有若语焉”。在帐前设跳高架, 每个士兵跳三百次, 从七百人中精选三百名壮士。这也说明了当时对曲踊和距跃这两项跳跃技能的重视, 直接促进了跳高这一运动形式的兴起。
三、田径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历史意义
1. 战国时期的田径运动对加快兼并战争的步伐起了推动作用。田径运动是人类历史最悠久的体育运动形式之一。远在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 人类为了生存, 必须同大自然与野兽作斗争, 每天不得不走或跑很长的距离来获得生存资料。在每天的生活和劳动中不断重复这些动作, 便逐渐形成了走、跑、跳跃和投掷各种技能。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一步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 随着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不断升级, 对人的体能和体力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走、跑、跳跃、投掷等各种技能也必然逐步由简单变复杂。在战国时期, 齐国的军队“疾如锥矢”[2]90。楚国的军队“轻利镖邀, 卒如飘风”[2]279。经过严格的速度训练, 对实现战略进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军队素质的提高和军事理论的成熟加快了兼并战争的步伐为统一的秦帝国的最终建立,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对文武分途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商周时期, 是“武士”的时代, 武士属于贵族下层, 占有土地和农奴, 接受“六艺”教育。这种文武结合而以武为主的武士教育, 使武士平时统御平民, 战时执干戈以卫社稷。因此, 射御之学成为务实的基本功之一。到了战国时代, 士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贵族阶层的士开始走向衰落, 兴起了大量的平民的士, 平民出身的士, 主要依靠自己的学识和修养, 以求功名富贵。在社会急剧变革、战争频繁的形势下, 各国统治者礼贤下士, 网罗人才, 既需要勇敢善战的武士, 也需要政治经济的计谋之士。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 理想的人才应该是文武双全, 孔子提出了德、才、文各方面兼备的“成人”理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人类知识技能日益广博、社会分工日细的情况下, 士人就根据自己的特长, 或偏于文, 或专于武, 以求功名利禄。文武分途之初, 很多士人是文武兼备的。如孔子的弟子子路、冉求以及稍后的墨子等。到了春秋战国时代, 只有文武分途的发生, 尚无重文轻武的思想, 这是由于当时斗争尖锐、战争频繁对军事的迫切需要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战国时代, 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侠客武士。侠客之士, 讲求击刺之术, 极大地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并产生了一批以击剑为业的职业武术家。文武分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体育对文武分途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专门从事武事的人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促进了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春秋战国时期的体育运动的发展, 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繁荣。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思想取得显著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宗教性的天的动摇和否定, 由重神轻民变为重人贵生。老子和孔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哲学的思想体系作了表述。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 将其作为超越时间的本体, 打破了对“天”、“上帝”等神秘的宗教传统的信仰。《道德经》中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家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体育思想的重要渊源。中国古代的养生思想就是以老子的道家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另外, 体育的发展也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发展, 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理论家, 也写出了一系列的军事理论作品。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体育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繁荣。《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在战国时代已经初步形成。《灵枢》说“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这些初步的人体生理知识为古代养生方法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体育在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管子·小匡[M].中华书局.诸子集成.第五册.1986.
[2]刘向.国语·齐语[M].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第980册.
[3]韩非.韩非子[M].中华书局.诸子集成.第五册.1986.
[4]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M].中华书局, 1996.
[5]吕不韦.吕氏春秋[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6]墨翟.墨子·尚贤上[M]诸子集成第四册.1986.
[7]荀况.荀子·君道[M]诸子集成第二册.1986
[8]刘向.战国策·两周[M].中华书局, 1989.
【在科学管理运动兴起】推荐阅读:
科学哲学的兴起、发展与价值探讨08-12
形而上学与现代科学的兴起11-06
学校运动队的科学管理06-28
泰罗的科学管理在07-04
科学管理理论在饭店中的应用09-28
科学合理薪酬制度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运用分析12-07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05-08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07-04
科学减肥与运动健康08-24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