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减肥与运动健康

2024-08-24

科学减肥与运动健康(通用12篇)

科学减肥与运动健康 篇1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大连海事大学38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 进行科学运动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旨在通过科学运动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各项因素影响的关系中, 寻求促进学生健康的有效手段, 为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科学运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 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影响。可见, 自我意识的提高, 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才会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健康。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 他们正处于走向社会, 独立生活的关键时期, 而世界观的不成熟也决定了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 因此, 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会维护他们的一生。有研究表明, 大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和生活[1,2,3,4]。本研究正是基于此, 从科学运动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中, 探讨科学运动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以期为高校管理工作者和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为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大连海事大学一至三年级随机抽取400名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85份, 有效率为96.25%。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研究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年级、性别、基本锻炼状况等社会性调查内容;第二部分为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5], 包括8个维度、38个条目, 分为外显和内隐生活方式两个子量表。

1.2.2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6.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寻求健康改善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研究发现, 在遇到健康问题时, 有186名大学生能主动向卫生专业人员或相关教师请教, 占所有被调查学生的48.31%, 另有51.69%的大学生不能主动请教, 可见, 还是有一大部分学生的健康意识较低。另外, 在对大学生能否主动请教健康问题方面进行的健康生活方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压力管理行为、生命欣赏行为、外显行为、内隐行为和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F健康责任行为=6.920, P�0.009;F人际支持行为=6.498, P�0.011;F压力管理行为=3.859, P�0.050;F生命欣赏行为=9.516, P�0.002;F外显行为=4.591, P�0.033;F内隐行为=8.435, P�0.004;F总分=7.722, P�0.006) 。这说明, 大学生能否主动请教健康问题可以影响他们的健康生活方式, 其中表现出对健康责任行为影响很明显, 进而可以影响到他们的外显行为, 另外, 对内隐行为影响最为关键, 不仅表现出对人际支持行为的影响, 还影响到他们的压力管理行为和生命欣赏行为。

2.2 科学锻炼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研究发现, 有53.5%的大学生在运动中身体出现不适反应时, 自己能够主动向卫生专业人员或相关教师请教, 另有46.49%的大学生却不会主动进行请教, 可见, 大学生科学锻炼的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还有待加强。另外在对大学生运动不适时能否主动请教对健康生活方式影响进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生命欣赏行为、外显行为、内隐行为和总分, 有显著性差异P<0.05 (F健康责任行为=9.500, P�0.002;F人际支持行为=10.224, P�0.002;F生命欣赏行为=9.335, P�0.002;F外显行为=8.143, P�0.005;F内隐行为=9.682, P�0.002;F总分=10.661, P�0.0012) 。这说明, 大学生在运动不适时能否主动向有关人员请教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生活方式, 主要表现在对外显行为中的健康责任行为的影响, 以及内隐行为中的人际支持行为和生命欣赏行为。

2.3 科学制定锻炼计划的调查与分析

研究发现, 有43.64%的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锻炼计划, 另有56.36%的大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锻炼计划, 可见, 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科学锻炼的意识, 但大部分学生还是缺乏这种意识的。另外在对大学生能否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锻炼计划对他们健康生活方式影响进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健康责任行为、外显行为和总分, 有显著性差异P<0.05 (F运动锻炼行为=23.980, P�0.000;F饮食营养行为=4.390, P�0.037;F健康责任行为=4.343, P�0.038;F外显行为=8.365, P�0.004;F总分=4.521, P�0.034) 。这说明, 大学生能否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锻炼计划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生活方式, 主要表现在对外显行为的影响, 其中重点影响到他们的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和健康责任行为。

2.4 结合自我健康状况, 根据运动处方进行锻炼的调查与分析

研究发现, 有54.03%的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向相关教师请教运动处方, 另有45.97%的大学生不能主动请教运动处方, 可见, 多半数学生具有科学锻炼的意识,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这种意识的。另外在对大学生能否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主动向相关教师请教运动处方对他们健康生活方式影响进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生命欣赏行为、外显行为、内隐行为和总分, 有显著性差异P<0.05 (F运动锻炼行为=5.151, P�0.024;F饮食营养行为=8.663, P�0.003;F健康责任行为=5.894, P�0.016;F人际支持行为=5.196, P�0.023;F生命欣赏行为=5.744, P�0.017;F外显行为=9.020, P�0.003;F内隐行为=4.274, P�0.039;F总分=7.458, P�0.007) 。这说明, 大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后, 能否根据需要向相关教师请教运动处方对他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外显行为上, 还表现在内隐行为上, 其中主要影响到他们的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和生命欣赏行为。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在遇到健康问题时, 不能主动向卫生专业人员或相关教师请教, 对维护健康的意识偏低, 另外, 这种意识可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压力管理行为和生命欣赏行为, 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健康生活方式。

(2) 大学生科学锻炼的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还有待加强, 另外, 大学生在运动不适时能否主动向有关人员请教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生活方式, 主要表现在对外显行为中的健康责任行为的影响, 内隐行为中的人际支持行为和生命欣赏行为。

(3) 大部分学生缺乏科学锻炼的意识, 另外, 大学生能否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锻炼计划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外显行为——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和健康责任行为。

(4) 近半数大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向相关教师请教运动处方, 另外, 大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后, 能否根据需要向相关教师请教运动处方对他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影响, 其中主要影响到他们的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和生命欣赏行为。

3.2 建议

(1) 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 还要多渠道地培养他们维护健康的意识。

(2) 体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加强运动保健知识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科学锻炼的意识, 在体育教育中学会如何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制定锻炼计划。

(4) 培养学生的科学锻炼意识, 加强运动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 体育教师也需要加强开运动处方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季成叶.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报告 (2005年)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8-9.

[2]陶芳标, 张洪波, 许韶君, 等.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1999, 20 (4) :249-250.

[3]唐弘.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现况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 2006, 17 (3) :76-78.

[4]张会来, 李广宇, 张宝荣, 等.华北2所高校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描述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5 (2) :192-193.

[5]王冬.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研制及初步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博士论文, 2009.

科学减肥与运动健康 篇2

2 迅速热身 在进行运动前,热身过程不可忽视,而且一定要做得又快又好。新泽西大学的研咳嗽狈⑾郑孕谐翟硕痹诙淌奔涞娜壬碇螅硖逶诒热那鞍攵沃写τ诟叨冉粽抛刺蟀攵尉10分钟休息后,身体进入竞技状态的速度变迟缓,而在前半段时间里消耗的热量比在运动后半段时间里消耗的热量,多出了10%。 在运动前迅速热身,能最大程度调动身体积极性,同时也调动了身体里积蓄着的脂肪,使其在随后进行的运动过程中能充分燃烧。同时,新泽西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上述现象也同样出现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中。

3 骑脚踏车 进行举重类锻炼之前,先骑脚踏车。这样能让身体的肌肉、筋腱、关节充分活动,避免在随后进行的举重运动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美国运动健身理事会的发言人凯莉。卡拉布莱斯说:“骑脚踏车的时间不必太长,5-10分钟即可,运动完后心跳加快,微微出汗,简单就能做到。我们通过实验证明,在进行举重类锻炼之前,做做这样的运动,确实能让身体在举重运动中,燃烧更多脂肪。”

4 跳街舞 你可不要觉得这只是年轻人的时髦玩意,街舞是一种全新的运动方式。德克萨斯大学的运动心理学专家狄西。史丹福斯认为,与传统的舞蹈动作相比,街舞的新奇动作,能让身体各部位的肌肉运动起来,强度更大,因此消耗的热量更多,且一般体质均能接受。 那么,究竟多消耗了多少热量?研究人员发现,以一名体重为130斤的中年女性为例,她在街舞步法的1小时练习中消耗的热量为7。1千卡,而以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步行1小时,消耗的热量为4。8千卡。如果你准备尝试以跳舞的方式减肥,那推荐你选择街舞。

5 在上午运动 有人担心,上午运动会引起午后困倦。运动方面的研究者们却认为,在上午运动,能让身体一天的新陈代谢处于较高的水平,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都相对活跃,因此也能帮助身体燃烧更多的脂肪。 美国运动健身理事会的发言人凯莉。卡拉布莱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感到疲倦,是正常的生理周期,这也是为什么在工作一天之后,人往往不想从事任何体育运动,此时的身体需要的是舒展和放松。研究发现,在上午的时候运动,正是在调整人体的生理周期,让疲倦来袭的脚步变得更加缓慢。

6 运动前补充能量 不要空腹做运动,可以在进行运动前,吃一根香蕉。凯莉。卡拉布莱斯说:“补充能量能保证你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吃些低热量的食物即可,如1杯酸奶酪、1个低糖水果或者半根能量棒。” health tips:能量棒是当前国外非常流行的一种能量食品,尤其受从事大运动量训练和长时间运动的体育爱好者喜爱。此类食品一般都含有高碳水化合物和其它运动时必须的营养物质,在训练比赛前、中、后适量补充,不仅可使胃部没有饥饿感,且能迅速补充运动中丢失的能量,满足运动时机体所需。同时还能维持运动时的血糖水平,从而达到迅速增强机体耐力和做功能力,有效缓解疲劳,改善运动中神经传导的作用。国内的能量棒品牌有宝得能、康比特。

7 调整运动频率 不必运动更长时间,就能消耗到更多热量,达到这个效果的关键是:运动频率。运动频率的调整因人而异,也不是说任何人都要运动到心跳剧烈、大量出汗、气喘吁吁,才叫有好的运动效果。你可以做的,只是在短时间内加快自己的运动频率,比平常快15%,持续3-5分钟,然后放慢运动频率到平常的状态,重复几次这样的快慢结合,能使身体消耗掉更多的热量。

8 在健身房里做三项全能 说这话,不是让你也做一个奥林匹克全能运动员,而是指:在30-45分钟的时间里,不休息地做完原地慢骑自行车、原地快蹬自行车和在跑步机上快走这三项运动。借助跑步类运动器械锻炼,正是燃烧更多脂肪的方法之一。

9 在沙滩上做运动。这个消耗更多热量的法则简单好记:运动场地的地面越柔软,消耗的热量就越多。在沙滩上快走或慢跑,会比在硬场地上做同样运动多消耗20%-50%的热量。如果你尝试过在沙滩上跌跌撞撞地跑上一段距离,你就会知道,在沙滩上做运动并不容易。

科学的运动是健康长寿之道 篇3

任何一个有生命的物体,为j保持活力,就必须经常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给生物体的健康带来效苴,而运动过量或缺乏运动都是有害无益的。

虽然人与动物同为生命体。但因为人与动物的形态不同,不可遵循同样的运动规律。拿动物来说吧,一般野生动物由于活动范围大,平时的运动量也较大,它们为了生存,需要不断寻食防袭,东奔西跑,所以其生命力就特别强,寿命也要比同类家养动物长好几倍。如野生的大象可以活200年以上,而动物园里的大象,吃得好,喝得好,玩得好,但由于运动量减少,活动范围小,却只能活80年。野兔平均能活到15年,而家兔只能活4~5年。苏格兰牧羊狗可活27年,而一般的看家狗只能活12年。科学家曾用老鼠进行过严格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运动的老鼠的寿命要比不运动的老鼠的寿命长得多。

然而,人类的寿命却常常不因为运动量大而得到延长,相反,有许多优秀运动员的寿命却不如一般人的寿限。例如,世界著名长跑运动员、挪威的森·恩斯特仅活到44岁;奥运会金牌获得者、非洲的长跑家阿贝贝逝世时年方41岁。世界优秀运动员早逝的例子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运动过度的缘故。

为何动物运动量大可以延长寿命,而人的运动量大却反而会损寿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人类与动物的形态的差异中找到答案。

大多数动物运动时,其体态均处于舒适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对减少运动时心脏工作的负荷,维持体内应变突增的血液循环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它们在剧烈的运动中既锻炼了机体,却又不会给机体造成过多的负担。然而,人类的运动却是在直立的体态下进行的,因而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处于较高的位置,运动时工作的负荷大大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与地球的万有引力相悖,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还需要借助于静脉蚌等特殊物质的帮助,因而活动量加大,身体各器官的负担也相应增加,尤其是心脏的负荷加大。对于一般的活动,人类尚有相应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然而,对于运动训练、运动竞赛这类过于剧烈的运动,由于超越了人体的应变能力,就容易使体内的脏器受到损伤。因此,对人类来说,运动必须适量才有益于身体健康。

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来国外许多科学家提倡“低度运动”,认为如果每周能够从运动中消耗2000卡的热量的话,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美国哈佛大学和史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对1700多人进行为期16年的追踪调查研究后发现,参加低度运动者较平时缺乏运动的人,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低2倍,平均寿命长4~5年。如果中老年人每天能坚持参加30~40分钟的步行,则可以达到低度运动的目的。

有的学者提出,生命在于静养,静养方能延长人的寿命。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的本身就不科学。要知道,在宇宙间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所谓静,不外是少动而已。现代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随着竞争的剧烈,人们的生活节奏将会愈来愈快,任何一个生存者为了生活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活动频率。倘若过分地强调静养,将会使人走向反面,会使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应有的活动而不断退化,会变得弱不经风,以致变得手无鳟鸡之力,这样必然会缩短寿命。

科学减肥与运动健康 篇4

作为国际“脑科学与教育”的首倡者, 小泉英明先生作了题为“脑科学与教育——尖端研究与未来展望”的报告。从“生命与进化”、“信息与学习”、“‘教育’是人类最大的发明”、“生物学中对‘学习’与‘教育’的理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脑科学与教育”的重要性等六个部分, 对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其在早期教育、儿童发育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他还指出, 解决出现在当今社会上的诸多教育问题, 应该是从幼儿时期抓起, 需要根据其发展规律, 逐渐完善教育论的原理;且教育过程应该遵循脑神经的“髓鞘化”规律, 在尚未“髓鞘化”的部位进行长时间的教育, 肯定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 要根据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彻底修改现在的教学计划。小泉英明先生, 还就“脑科学与教育”未来的研究方向, 提出建议, 如, 来自外界刺激的“学习”与学校所实施的控制、补充外部刺激的“教育”是否相一致, 及其结果如何等。对于小泉英明先生的报告, 李鸿江指出:“体质健康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没有体质健康, 就谈不上智力发展。在我国, 研究脑科学, 尤其是研究脑科学与体育运动关系的人很少。小泉英明先生通过大量研究、分析, 为我们了解大脑的构造、功能, 及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大脑生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 孩子从事体育锻炼, 不仅不会影响学习, 还会促进其大脑的发育, 有助于提高智力水平。小泉先生在报告中的研究成果和‘脑科学与体育运动实验室近年得出的研究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正木健雄先生则以“自律神经”为切入点, 做了题为“从日本和中国儿童‘自律神经’的调查结果思考”的报告。他指出: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 有效开发大脑的右半球, 促进儿童感知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对儿童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儿童的“自律神经机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是当前学校体育所解决不了的课题, 需要通过国际合作, 找到成功控制“自律神经机能”“降低”的国家 (和地区) , 找到促进儿童“自律神经机能”发展的因素, 逐渐使儿童“自律神经机能”得以发展, 最终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对此, 李鸿江评价道:“该研究是正木健雄先生研究的一个侧面, 一个点, 也是一个最新的研究成果。希望通过该报告, 能够引发大家对体育本真的一些思考, 并加深大家对体育本真的认识。这也告诉我们, 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社会永恒的主题, 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更可以培养人的一种精神, 完善人的人格, 同时还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

在报告结束后, 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小泉英明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脑科学与教育入门》, 及“脑科学与体育运动实验室”的首批研究成果——《发展大脑和身体的运动》丛书。

运动与健康(生命在于运动) 篇5

1、体育运动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爱的项目、适宜的负荷、优美的环境、美妙的音乐,能使锻炼者享受到无比的快乐。

2.体育运动对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在体育活动中,当你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一个动作或一项活动后,你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运动过程中,你可以尽量展现自己的技术、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断认识自己。这种认可感和成功感有助于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心。

3.体育运动对培养意志品质的作用:

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培养积极向上、不怕艰苦、敢于挑战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还能有效地激发斗志、增强心理承受力。

4.体育运动对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

体育活动,尤其是集体性运动项目有助于: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交流信息、相互帮助克服孤独和寂寞感,养合作性

5.体育运动对提高适应能力的作用:

参加体育运动能增强生理功能和抵抗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参加体育运动能培养豁达的胸怀和

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社会和人

际环境的适应。

身体活动能有效地消除精神疲劳,降低焦虑水平和

沮丧感,使头脑更清醒,反应更敏捷,工作效率更高。

6.体育运动对精神恢复和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

体育活动具有宣泄功能,在身体活动时你可以释

放内心的压抑、忘却烦恼,同时也能给你带来身

心上的愉悦,加之运动能使身体发热、出汗,都

有助于心理压力的减轻。

怎样科学合理地

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

安全性原则:目的要明确是健身,不是比赛。不要做危险动作。

循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内容要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运动负荷安排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适宜的运动量原则:一定要根据自己当时的身体情况掌握运动量。

持之以恒原则:锻炼要持之以恒,但生病期间不要勉强。

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活动。

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最好结伴锻炼。

锻炼要与生活方式相结合才更有效。

(1)有氧锻炼法

有氧锻炼法 是指锻炼者在锻炼过程中没有负氧的情况下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这种锻炼方法运动负荷适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血管和呼吸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并能减少脂肪的积累。如长跑、竞走、游泳、骑自行车、耐力体操及节律操、徒步旅行等。

(2):娱乐消遣法

娱乐消遣法 是指为了寻求生理上的放松,欢度余暇而进行的锻炼方法。这种锻炼方法没,运动强度不大,令人轻松愉快,具有消除疲劳的特殊功能。这些活动有利于体质较弱者来选择,终身坚持活动能够促进集体的发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如散步、旅游、郊游、踏青、登山、日光浴等。

(3):保健养生法

保健养生法 我国古代流传下很多保健养生法如气功、导引等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健身强体上流传至今,深受广大锻炼者的喜爱。这种锻炼方法讲究内外统一,神形兼顾,要求身体的外部活动与内在气血运行一致,使身体与卫生保健结合,达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4):睡前锻炼法

睡前锻炼也收效甚佳。这是因为,睡前身体活动的作用,能在睡眠全过程中得到维持,尤其是做一些加深呼吸的运动,如活动膈肌或扩胸动脉。这种运动能使人体整个系统充氧,处于较好充氧状态的人,不仅睡眠好,而且对解除白天疲劳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使身体得以很好的恢复。

中医养生十二宜

一 目宜常运

二 耳宜常搓

三 津宜常咽

一 目宜常运

是保养眼睛的方法。运目,是指活动眼球。现在的人生活水平高于几十年前,吃的东西变得更加精细,不像以前吃粗糙的食物那样需要大量的咀嚼,所以咀嚼肌缺乏了锻炼,这也使得整个面部肌肉缺少锻炼。面部肌肉的松弛,不仅影响形象,而且会造成眼睫肌松弛,视力就容易受到影响。面部肌肉的松弛,可以通过锻炼咀嚼肌,比如吃耐嚼的东西(不是铁蚕豆那样非常硬的,像老玉米,牛蹄筋,生萝卜那样的就很好了)来锻炼。而眼部周围的肌肉,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活动眼球来锻炼。活动的时候可以左转右转上看下看让眼球来回动,也可以顺时针逆时针绕圈。开始的时候会很累,活动上不到一分钟就累了,就需要闭目养神,让眼睛周围的肌肉得到滋养。也可以用毛巾热敷(毛巾和水一定要干净),按摩穴道(眼保健操就可以)来加强血液循环。久而久之,眼睛周围的肌肉结实

了,就可以活动很长时间。这种活动会让眼睛疲劳,所以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来让眼睛得到休息。最后补充一点,对眼睛来说,最好的眼药水就是眼泪,开个玩笑说,没事哭一哭对眼睛是很好的滋养。看看什么感人的爱情剧什么也可以保养眼睛。

二 耳宜常搓

指的是常常用手指搓耳朵,用手指对耳朵进行温暖和按摩。养生的一大内容就是自我按摩,一般来说古人注重在穴道经络集中的地方自我按摩,效果比较明显。穴道集中的部位有头部,耳朵,足底,后背,腹部等。其中,我认为耳朵是最需要多按摩的。耳朵虽然有很多穴位,但是由于其血流量少,上面又不分布肌肉和脂肪,温度通常低于体温,尤其是在冬天,很多人的耳朵常常冻得通红。这些很不利于耳朵的血液循环和经络的疏通。按摩耳朵的时候,要将耳朵的内外两面都按到,捏,搓并用,让耳朵感受到手指的温度和力度,最后以发红发热为好。中医上有耳针的治疗方法,对假性近视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其实按摩耳朵也有助于视力的保护。

三 津宜常咽

科学减肥与运动健康 篇6

【摘要】本文主要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与健康管理师职业接轨的可行性内容进行探讨和分析,通过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与健康管理师职业接轨所面临的问题和可行性的具体研究进一步论述,意在于揭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与健康管理师职业接轨的未来必然发展趋势。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健康管理师职业 可行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40-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问题。人们现如今的生活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越来越多人慢慢关注到自身的健康的同时也发现了不能科学地对自己的健康进行有效地管理,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健康管理师这样的职业就应运而生,它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地进行健康方面问题的科学式的管理。

一、将健康管理师职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进行接轨面临的问题

尽管健康管理的风潮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完善和修护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且新兴的健康管理服务事业的空间发展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健康管理师是一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的职业内容,它的出现将为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在我国的产业发展积累一定的人力资源的帮助,在这种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的健康管理师教育内容将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做相关的可行性融合,这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带去新的过程和体验。但是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形势还只是在初级阶段,在高校采用的“订单式”和“双证式”的教育培养模式下必然会产生一些令人出乎意料的结果和问题,这种新型模式下的教育改革制度将给我国的教育界给来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只要我们积极地去对待和重视这项内容的实施,必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带给我们惊人的重要创举。

尽管近几年来的信息交流和学术研讨增多,但是还是没有出现全国性质的健康管理专业在协调方面的机构和组织,也没有成立任何一支具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职业化队伍,并且也没有建立任何一套完整的、健全的、科学的健康管理理论结构框架和体系。健康管理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还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内容,健康管理方面的机构和组织在经营的过程中也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险阻,很难建立优质的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指导训练基地,同时这方面的教育质量也是存在令人质疑的诸多问题。职业教育的相关费用的支出没有一定的培训机构作支持与帮助往往很难在该地区进行有效地推广,并且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各种负担。另一方面,在训练化模式的培养方案中加入健康管理方面的内容,它的整体的实用性和技术性就会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于进入就业市场的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还有待经过事实的检验,很多复杂原因的作用下就会影响人们对于健康管理方面的发展形势的判断[1]。

二、将健康管理师职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进行接轨的可能性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进步和发展已经为我国的体育科学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的专业化职业人才和科研人员。但是后来的发展却逐步走进了与社会职业需求的脱节方向上,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归结为:高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课程内容构建模式太过单一,太过重视基础理论,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内容,还有就是校方太过重视课堂的教学内容而忽视了一定的专业方面内容的实习情况。从具体的国内情况上看,各大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立的时间一般都不长。这种相对于比较新的学科一般所配套的师资力量会相对较弱,课程的设置内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社会上的需要[2]。

就现阶段的国家新发布的信息内容来说,健康管理师是卫生行业中最新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职业,许多的训练内容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与运动保健方面的内容不谋而合,这对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未来的发展形势和就业渠道的拓宽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启示。就现如今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来看,培养宽领域、多层次的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才,才是人才发展的主流趋势。我们所要追求不仅仅是厚重的基础性知识容量的人才。像这种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快速化时代需求。

我们可以重新定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的发展战略内容:德、智、体、美综合性发展已经是最基础的技术要求,同时还要兼备丰富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和实际应用的技术手段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在未来复杂的社会洪流中,迎风而上。

有关数据表明,现如今的大部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而且我国的人们医疗费用的支出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所以造成一定的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这种形势下的健康管理师这个职业的需求就会逐渐有升高的趋势。健康管理可以将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一定的管理,有效地控制风险因素的产生。所以在这种形势下的人们需要这样的健康管理师去调节他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逐渐养成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健康管理师的价值内容上去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健康管理师是关乎一个人的健康事业的推动者和促进者。它有别于医疗工作者但是有对于专业化的健康知识也是他们的强项。人们越来越重视亚健康的内容所以健康管理师也是未来发展中重要、不可或缺的职业内容。而高等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就应该针对当今的社会现象做相应的调整。加大强化医疗卫生类的知识教育。将健康管理师职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进行有效地整合,逐步发展成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内容[3]。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与健康管理师职业接轨的必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创举,我们应该对此起到一定的重视。同时为二者的发展提供可靠、有效地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国军.健康管理理念下公务员体质健康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3.

[2]郑家鲲.健康城市背景下的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

[3]张婷.中美英体育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与课程设置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13.

运动与减肥 篇7

关键词:肥胖,运动减肥,力量练习,有氧运动

根据相关国际会议的研究结果, 肥胖被定义为21世纪的流行病, 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肥胖易合并或引起的疾病有20多种, 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等。根据全国营养调查报道, 我国城市平均居民超重人数 (BMI>25) 已占到居民总数的14.9%.其中, 北京市的超重者已占到了北京总人口的32.8%.慢性疾病发病率的提升与肥胖有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城市中, 因慢性疾病死亡的人数已占到因疾病死亡总人数的70%以上, 因此, 慢性疾病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

研究发现, 绝大多数的慢性疾病与运动 (或体育锻炼) 不足和营养摄取不合理有很大关系。而将加强体育锻炼与合理、均衡地摄取营养相结合, 不仅能有效防治和减轻慢性疾病 (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一些癌症等) 带来的危害, 还能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改善人的心肺功能、减少体脂、提高耐力和改善心理状态等。因此, 提倡适量运动已成为许多国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预防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1 肥胖的标准

所谓“BMI” (Body Mass Index) , 是指身体质量指数, 简称体质指数, 又称体重指数, 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和健康的标准。该指数是以人的体重除以其身高的平方得出的数字。据世界卫生组织拟定的标准, BMI在18.5~24.9之间的属于正常体重;BMI>25的为超重;BMI>30的为肥胖。但这个标准是根据欧洲人和美洲人为标准制定的。如果在体型偏小的亚洲人身上套用这个标准是不合理的。专家认为, 亚洲人BMI的正常范围应在18.5~22.9之间;BMI>23的为超重;BMI>30的为肥胖。由于我国的肥胖居民大多属于腹型肥胖类型, 即具备体型小、指数小等特点。一项针对中国人的研究调查表明, 当中国人的BMI>22.6时, 其血压、血糖和甘油三脂的平均水平比BMI<22.6的人高, 而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却偏低。因此, 专家建议, 中国人的BMI在20~22之间为最佳, BMI>22.6的为超重, BMI>30的为肥胖。1998年, 美国一家健康研究机构对2 317名男女分别进行了为期12年的追踪观察研究后发现, 堆积在腹部周围的脂肪比分布在臀部、大腿的脂肪所诱发的疾病种类更多。人的腰臀比指数 (腰围/臀围) 越大, 则寿命越短。理想的腰臀比例是:男性<0.9, 女性<0.8.这就提醒人们在判断胖瘦及其危害大小时, 不仅要重视自己的BMI, 更要注意自己的腰臀比指数。

2 肥胖的病理原因

肥胖与遗传或代谢效率的改变有密切的关系, 运动不足或饮食过量也可能导致肥胖或体重超重。人的食物摄入量和运动量是影响体重的两个重要因素。运动有利于人维持合理的体重和体脂。一个成年人要想保持体重恒定, 就需要使热能的摄入量与消耗量平衡。一般情况下, 人在维持体重时会受到遗传特征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 增加体育活动有利于维持正常的体重。通过长期、大量的追踪研究发现, 运动与体重的增减有明显的关系, 缺乏运动是体重增长的原因之一。

3 运动减肥的原理

运动能够降低肥胖者的体重、体脂和血脂, 并改变身体成分、增强心肺功能。人体的运动水平越高, 体脂含量越低。运动能够增加人体能量的消耗。比如, 一次中等强度的运动 (40%~70%的最大含氧量, 持续时间为20~40 min) 能引起人体能量消耗的水平增加, 在5~40 min后, 能量消耗水平才会恢复基础值, 这与运动引起激素分泌的增加有关。而1 h的步行、跑步或游泳等的能量消耗可达到静坐的几倍到几十倍。当增加运动消耗至1 000 k J/d或每周5.5~7.0 MJ, 且在运动后不增加热能或脂肪的摄入量, 也就是不补充运动消耗的能量, 便可使人的体重减轻、体脂减少。此外, 运动后的饮食成分对能量平衡也有影响。跑步1 h的能量消耗约为2.5 MJ, 此时分别食用低脂膳食、混合膳食和高脂膳食的食物后, 身体中的能量分别为-6.4 MJ、-4.5 MJ和0.9 MJ.由此可见, 运动后低脂肪膳食是引起热能负平衡的因素之一。通过增加运动消耗可控制能量平衡、减少体脂, 而仅靠减少饮食则只会减少体重。因此, 将增加运动与适当控制饮食相结合 (注意限制脂肪的总摄入量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 , 才是最科学的减肥方法。

4 科学运动减肥的方法

多数人会选择仰卧起坐消除腰腹部的赘肉, 而这种运动的减肥效果如何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运动科学系的教授曾做过一次实验, 让13名没有运动习惯的男性进行了27 d的仰卧起坐练习, 每人共做5 000次, 但实验结果却令人失望。受试者的平均体重只减轻了0.8 kg, 身体中脂肪的质量分数仅减少了0.6%.这是因为人体的能量供应是在一体化的整体系统中进行的, 任何部位的肌肉都不能“就地取才”, 无法从最近的脂肪堆积处得到能量, 而必须从贮存在血液、肝脏和全身脂肪中的糖原中获取能量。消耗脂肪能量的前提是至少连续运动20 min以上, 并保持心率在最高心率 (最高心率为220-人的年龄) 的55%以上和VO2max在30%~65%之间。此时, 血液和肝脏中的糖原耗尽, 开始消耗脂肪。因此, 中、低强度的长时间有氧运动 (比如游泳、慢跑、健美操等) 一直被专家推荐为运动减肥首选项目。

研究人员监测了人体运动后代谢率的变化, 他们发现, 参加有氧运动的人, 其代谢率在运动后1 h才能恢复正常水平, 而参加无氧运动 (比如健美、举重等) 的人, 其代谢率会在很长时间内高于平常水平, 直到运动后15 h才能恢复正常水平。由此可见, 虽然无氧运动在1 h内消耗的热量不及有氧运动, 但是, 无氧运动的“后劲”能在15 h内持续高水平地消耗人体热量, 具备一定的减肥效果。因此, 专家提出了一套最理想的运动减肥方案, 即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交替练习。锻炼者在进行完每组力量练习后, 立即进行1~2 min的有氧运动 (比如跳绳、骑固定自行车和跑步机跑步等) , 休息1 min后, 再进行下一组力量练习。这种交替锻炼的总热量消耗在单位时间里大大超过了单一的有氧或无氧运动。需要注意的是, 交替锻炼的重量和运动强度要低于正常水平, 以正常水平的70%为宜。

有报道指出, 运动可使静止状态下的脂肪供能比例增加, 并能提高人体的安静代谢率 (RMR) 。安静代谢率是指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比如呼吸、循环和保持体温等功能的能量消耗, 其占人体能量总消耗的2/3.研究证实, 力量练习后提高的RMR比有氧运动后的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高、效果更明显。运动引起能量消耗的变化可能与骨骼肌细胞膜的几种长链脂肪酸转运器的增加有关。研究表明, 运动可活化FFA摄取系统, 是运动可增强骨骼肌摄取脂肪酸能力的有力证明。力量练习为抑制减肥后体重反弹提供了有效手段。对于运动减肥者而言, 增加力量练习的额外收获在于提高了肌肉在体重中的比例。在运动时, 肌肉会比脂肪多消耗20%的热量。美国营养师协会统计, 90%的减肥成功者 (减肥后未反弹) 经常参加运动, 而减肥反弹者中只有30%的人会参加运动。

目前, 在全球范围内, 运动已成为人们强身健体最有效的方式。适量运动有利于各年龄段人群的健康和体能增强。对于采取运动减肥的人群, 有以下七方面的建议。

4.1 找出肥胖的原因

肥胖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遗传、吃得多动得少、肠胃吸收率高、基础代谢率低、体脂比超标或某种疾病。只有“对症下药”, 才能更快速地减重。

4.2 提高减肥的积极性

减肥期间不需要每天都称体重, 每月称1次体重即可, 否则可能会打击人的减肥积极性。此外, 还应多观看体育方面的比赛, 或参考减肥成功者的减肥经历。

4.3 少食多餐, 合理搭配

不吃早餐和缺乏睡眠都会大大降低人的基础代谢率。因此, 早餐必须吃, 且要丰盛;午餐六七分饱即可, 且要荤素搭配;晚餐可用薯类代替主食, 多吃蔬菜, 且少吃油;睡前最好不进食。

4.4 多站少坐

应做到能站少坐、能坐少躺和多爬楼梯。

4.5 保证健身的次数和时间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每周至少去3次健身房, 每次至少锻炼2 h以上, 并报名减肥、健身的私教课程。

4.6 增肌, 以巩固体重

曾经胖过的人, 即便减肥成功, 以后还是可能会比一般人更易发胖。因此, 在减掉脂肪后, 应增加适量的肌肉巩固基础代谢率, 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将锻炼视为终身事业。值得注意的是, 体重每反弹一次, 再次减重的难度就会加大。

4.7 坚持是减肥的前提

运动与减肥的研究 篇8

每个人的生命活动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 正如飞机飞行, 汽车奔驰需要加油一样。人体所需要之能量来源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 1克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能产生4千卡热量, 1克脂肪能产生9千卡热量。在正常情况下, 肌体内的需求与消耗的热量总是维持在一个动态平稳, 既能量的摄入等于能量的消耗。一旦进入人体内的能量超过了人体消耗的能量时, 超过的部分能量便在体内转化成脂肪, 于是便形成了肥胖症, 故设法增加能量消耗也即“增加支出”则是防肥与减肥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种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就可以达到减肥目的的方法----运动减肥。运动减肥的好处在于它不是针对身体上的某一个部位, 而是全方位的减肥。身体上各个部分的肥肉都可以均匀的减掉。

运动不仅能直接消耗能量, 而且能:

(1) 促进新陈代谢, 改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 加强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等脂解激素的活性, 加强对甘油三脂等的水解过程, 因而具有降低高血脂的作用。

(2) 可以改善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力, 降低胰岛素的抗性, 从而降低血浆内胰岛素含量, 故使脂肪组织的分解作用加强, 减少脂肪组织的堆积。

(3) 肌肉运动能使血液内游离脂肪酸 (由脂肪内蓄积的中型脂肪分解所生成) 的消耗量增加, 而使脂肪细胞缩小, 同时又可消耗多余葡萄糖, 减少异生脂肪的聚集, 达到减肥的目的。

研究对象:按期锻炼的人群。

研究方法:询问

讨论与分析:

在当今减肥药、减肥茶、针灸减肥等盛行的时候, 我发现了行之有效的减肥方法——有氧运动法。类似上述的药、针、茶等方法, 无外乎是两点:一是泻肚, 二是节食, 然而这两种方法看起来有效, 见效快, 但随之反弹也快, 稍加饮食就会恢复到原有的体重, 而且在减肥过程中伴随着身体乏力, 注意力不集中, 呕吐, 头昏等不良症状。其实这些人们是走进了减肥的误区, 成了商家的牺牲品。在我们调查的70%人中, 反映茶、药、针等有反弹的占98%, 其余不反弹的人减肥过后也在有计划的节食。然而有氧运动却避开了一些由于减肥而引发的不良症状, 它能在促使人体内血液循环和内分泌的基础上, 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糖类, 消耗多余的能量, 使人体在锻炼的同时减掉多余的肥肉, 达到完美的曲线。有氧运动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体吸收、输送和利用氧气的能力, 促使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大多数人参加的有氧运动一般有:慢跑 (30分钟以上效果最佳) , 游泳 (脉搏不超过160/分) , 健美操, 体育舞蹈, 器械, 太极拳, 剑术, 球类运动等, 还有极少数人有兴趣的如:踢口袋, 跳绳, 慢走 (1小时以上) 等等。有氧运动不会给人体造成过多的负担, 是一种老少皆宜、工作松紧都适合的减肥方法, 而且这种方法不易反弹。

1 有氧运动的好处

(1) 可使人体吸入比平常多十几倍的氧气, 多吸入氧气可使体内血红蛋白数量增多, 肌体营养物质充足, 肌体免疫细胞健康防御病原体能力明显增强。

(2) 有氧运动还能加快血液循环, 促进组织新陈代谢, 并将体内的铅、铝、苯、酚等致癌物质和其他有害毒素排除, 减少体内的致癌、致病因子。

(3) 有氧运动能明显提高大脑皮层和心肺系统的机能, 并使体内抗衰老的物质 (如超氧化歧酶, 即SOD) 数量增多, 有助于延缓肌体组织衰退和老化过程。

(4) 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实践证明, 长期从事有氧运动锻炼的人, 其体内血清甘油三脂含量下降45%左右, 运动时心脏射血量是安静时的3倍以上, 肌体的脂肪含量明显减少。这是由于有氧代谢运动不仅能明显改善心脏的营养和脂代谢, 使动脉壁保持一定的弹性, 而且能使体内血液产生较多的具有抗动脉硬化的物质——高密度脂蛋白 (HDL) 该物质可有效防止脉管壁上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2 不同年龄或体质的人应该选择不同类型的有氧运动项目

有氧锻炼适宜每周至少三次, 每次持续三十分钟以上。其中最适宜的运动强度应是:

12~20岁的青少年运动时心率维持在150~160次/分;

20~30岁人的心率维持在140~160次/分;

40~50岁人的心率维持在120~135次/分;

60岁以上人的心率维持在90~120次/分为最佳。

另外, 可用170次减去年龄数做为心率的参考数。

有氧运动提倡在午后锻炼。据研究, 同样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 下午或晚上锻炼要比上午多消耗20%的能量。气象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分析发现, 许多城市每天早上和傍晚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而中午和下午的空气最好。为此他们提出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应选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这段时间为好。除上述所说的还要注意到季节的差异, 一般夏秋日早, 空气清新时段相对前移, 冬春晚间空气污染相对严重。

为了便宜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有氧运动的规律, 以下总结几点供人们参考:

3 有氧运动失败的原因及误区

运动减肥无效的常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式的间隙锻炼方法。在生活中, 一些肥胖者运动减肥难以取得满意效果, 与其错误观念, 做法与偏见有关。

错误一:只要多运动, 便可达到减肥目的。运动虽只能消耗人体内热量, 但仅运动减肥效果只会让人身体更加结实, 肌肉更加有力量, 体重并不减少, 即使每天打几个小时网球或游泳几个小时, 但只要吃甜食等热量大的食物, 辛苦的减肥成果便会化为乌有, 因此想获得持久的减肥效果, 除了从事运动外, 还应从饮食上进行合理调控。在生活中, 一些肥胖者运动减肥难以取得满意效果, 与该错误观念有关。

错误二:空腹运动有损健康。人们总担心空腹运动会因体内储存的糖原大量消耗而产生低血糖反应, 如乏力、头昏, 对健康不利。美国达拉斯健美运动中心的研究员认为, 饭前1~2小时 (即空腹) 进行适度运动, 如步行, 慢跑有助于减肥。这是由于此时体内无新的脂肪细胞, 较易消耗多余的, 特别是体内的褐色脂肪, 减肥效果优于饭后运动, 掌握好适当运动量不会影响健康。

错误三:运动强度越大, 运动越剧烈, 减肥效果越佳。其实只有持久的中小强度时, 才能使人消耗多余的脂肪。这是由于中小强度运动时, 肌肉主要利用氧化脂肪酸获取能量使脂肪消耗得快。运动强度增大, 脂肪消耗的比例反而相应减少。当接近大强度运动时脂肪供能比例反而小。因此轻松平缓, 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或心率维持在100~124次的长时间运动最为有利于减肥。

错误四:减肥时不应采取力量训练。有氧运动能提高人体的最大摄氧能力, 但并不是提高体内瘦体重的含量;而力量训练虽不能有效地改善最大摄氧能力, 但却能明显地增加体内瘦体重的含量, 瘦体重的增加可提高机体安静时的代谢率。这就意味着, 即使在睡觉时, 瘦体重多的人比瘦体重少的人消耗能量要多。另外, 体内肌肉和脂肪的比例对减肥后是否反弹也有相当大的作用。肌肉多的人, 不容易发生肥胖, 减肥后也不易发生反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懂得在有氧运动的同时, 加强力量的练习, 使自己在不运动时也能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 在有氧运动的同时, 适当增加力量运动可以巩固和增强减肥的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 有氧运动是最有效的, 而且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减肥方法。合理的进行有氧运动不但能减肥, 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的效果。所以要减肥的朋友, 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 您的希望不再是梦想, 将会成为现实。这里建议大家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您的运动, 使您拥有理想中完美的身体曲线。

参考文献

[1]焦东海科学减肥法[M].

[2]一种无需节食的减肥方法[M].

关于有氧运动与减肥的探讨 篇9

关键词:肥胖,有氧运动,胰岛素

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体力劳动减少,饮食摄入更多能量,于是肥胖就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单纯性肥胖与有氧运动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提高人们对肥胖的认识,探寻科学、有效的减肥方法。

一、认识肥胖

肥胖是指进食的热量多于人体消耗而以脂肪形式储存起来, 其特征是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量增加致使体内脂肪占体重的比例超过正常范围, 并会在身体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衡量肥胖标准是肥胖指数(BMI),计算公式是BMI=体重÷(身高×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BMI大于25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而中国人的BMI大于22.6时血压、血糖、甘油三酯都普遍偏高, 所以我国卫生行业标准认定BMI大于24即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

一般根据有无内分泌代谢病的病因把肥胖分为继发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两类。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某些疾病,引起内分泌紊乱或代谢性障碍而导致的肥胖。而占95%以上的肥胖属于单纯性肥胖,它并非由于其他疾病或医疗的原因引起,仅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引起的肥胖, 是不同于继发性肥胖的一种特殊疾病, 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单纯性肥胖可分为两类:增生性肥胖和肥大性肥胖。增生性肥胖的脂肪细胞不仅体积变大,其数目也增多,而肥大性肥胖的脂肪细胞体积变大,而数目不变。

二、肥胖的起因

单纯性肥胖的确切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许多因素都可能使能量摄入多于能量消耗,引起单纯性肥胖,主要包括进食过多、体力活动过少、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等等。

1.营养与运动。影响体重的两个基本要素是能能摄入量与消耗量。成年人能量摄入量与消耗量平衡时,体重基本不变;能量消耗量大于摄入量时,体重减轻;而消耗量小于摄入量时,体重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也变成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享受,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求。过度追求高蛋白、高糖、高脂肪等口感更好的食物,对酒类、零食的嗜好等都致使人们从食物中汲取的能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参加脑力劳动的人群在迅速增加,而运动的条件还比较差,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也没有培养起来。这样,摄入的能量自然就会多于消耗的能量,多余的能量以脂肪形式沉积于体内从而造成肥胖。

2.遗传与生活环境。有研究表明父母中有一人肥胖 ,则子女肥胖的几率有40%, 如果父母双方皆肥胖, 则子女有70%80%的肥胖几率。研究同时发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父母把导致肥胖的基因遗传给了子女, 还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传给了子女。

另外,有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肥胖,例如:用暴食暴饮发泄工作压力,排泄情绪;女性产后、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生理方面的变化;长期服用诸如抗忧郁剂、精神科用药、类固醇、胰岛素、口服降血糖药、避孕药等药物。

三、肥胖的危害

随着体重增加人体需要更多氧气供应, 而腹部脂肪的堆积又对肺的活动空间有所限制,增加肺的负担,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由于脂肪在血管内外壁堆积使得血管狭窄,外壁脂肪包围、挤压血管导致血流阻力变大,血管壁弹性变差,容易引起高血压。体重增加血液需求量增加,心脏输出量也相应增加,同时肥胖者的心脏内外也多有脂肪沉积,这些因素致使心脏负担增加,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心脏疾病。肥胖者的脂肪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使得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对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亲和力下降,血液中的葡萄糖就很难进入细胞,出现胰岛素抵抗。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胰腺就会代偿性地分泌更多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造成肥胖者胰岛素含量大大高于常人,即为高胰岛素血症。肥胖的早期阶段人体还可以勉强通过高胰岛素把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 但是长此以往胰腺合成胰岛素的功能渐渐衰竭,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再也不能把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于是就出现了糖尿病。可见,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此外大量医学研究表明肥胖也容易导致血脂异常,增加脑血管病变,引起脂肪肝、骨关节受伤,诱发不孕、癌症等疾病。

四、有氧运动

一般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氧气的供应与需求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有氧代谢占主导地位, 以中等或小强度的运动为主。有氧运动由于氧气充足,可使体内营养物质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运动则由于氧气供应不足,代谢过程中不能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产生乙酸及乳酸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大强度的运动主要是磷酸原和糖供能量,而脂肪则由于氧气供应不充足难于被分解, 而过小强度过小则能量消耗不足,脂肪分解的数量太少,均达不到良好的减肥效果。

五、有氧运动减肥机理

1.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脂肪积累。能量消耗不足是大多数单纯性肥胖的原因所在,人进行长时间的耐力运动时,大量肌肉参加活动,而肌肉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体内血糖提供的能量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人体就通过增加氧气的供给,使体内的脂肪不断经过水解和氧化以供给骨骼肌, 从而抑制脂肪细胞的增生和减小脂肪细胞的体积。就能量消耗而言,运动减肥对所有肥胖者均有效。

2.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 ,促进脂肪分解。肥胖者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肌肉中的毛细血管收缩, 首先出现的是骨骼肌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力下降,发生胰岛素抵抗。有氧运动能使骨骼肌得到充分供氧并且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扩张, 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及供氧量,使体内游离脂肪酸、糖原完全氧化分解为机体运动提供能量,进而有利于减轻体重、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与细胞受体的结合,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使更多胰岛素到达肌肉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另外当机体运动时,随着交感神经的兴奋及血液中抗胰岛素(如儿茶芬胺、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糖皮质)浓度的提高,抑制胰岛素分泌,降低胰岛素浓度,进而促使脂肪水解过程的限速酶、甘油三酯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柠檬酸合成酶活性增加,加速脂肪水解。

六、有氧运动减肥注意事项

1.科学计划 ,安全有效。首先应进行体格检查 ,做一个心血管负荷实验,以确定适宜的运动强度。检查有无其他疾病,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习惯、运动爱好制订一个确保安全和有效的运动计划,并根据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及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及目标要求及时修改运动强度和运动项目。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做一些伸展运动,伸拉四肢、腰背肌肉,活动关节韧带,使体温逐渐升高、心率加快,然后逐渐进入适当强度的运动状态,以避免肌肉、关节受伤。运动后要整理身体,运动后不要立即停止,要有一个整理、放松阶段。运动后立即停止或进入浴室冲洗,可能会出现昏迷等不良反应。

2.合理饮食 ,健康减肥。单纯的运动减肥往往达不到最佳减肥效果,需要同时控制饮食。从控制饮食结构和饮食数量两方面着手,既要限制糖和脂肪的摄入量又要确保营养齐全。人每天摄 入营养物 质较为合 理的比例 是 : 碳水化合 物占5055%,蛋白质占20%左右 ,脂肪占25~30%,人体每天所需的水分大约是2000毫升。在运动前一个小时最好吃一些食物,在运动过程中,最好每隔15—20分钟补充一些水分以防脱水。

3.因人而异 ,强度适宜。肥胖者平时缺乏体育锻炼 ,心肺功能和骨关节的灵活性都比较差,因此不要与别人比较,要以自己实际情况为准确定运动强度, 达到个人的“最适运动心率”。有人提供了如下公式可以用来自己判断最佳运动强度:最适运动心率=心力储备×75%+安静心率;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 (岁 );心力储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一般情况运动后的心率青年人不超过150次/分钟,老年人不超过110次/分钟为宜。

4.时间合理 ,持之以恒。脂肪水解进入肌组织至少需要15分钟, 实践经验表明每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持续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减肥效果最为明显。运动强度大则运动时间短,脂肪还没来得及分解参与供能, 达不到减肥目的。但时间过长,则消耗的不仅仅是脂肪,而且包括肌肉,对人体健康反而不利。如果运动后有持续的、较明显的疲劳,说明运动时间过长,就应该适当减少运动时间或每周的运动次数。运动的频率可因人而异,但至少每周运动三次,最好逐渐达到每周五次,这样可使运动效果更好。运动锻炼一定要长期坚持,一曝十寒无益于减肥与健康。清除脂肪需要一个过程,至少锻炼6周以上才能看到明显的减肥效果。

科学减肥与运动健康 篇10

1 “运动是良医” ( Exercise is Medicine, EIM) 的提出

“运动是良医 ( Exercise is Medicine, EIM) ”的思想古已有之,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 ( ACSM) 和美国医学协会 ( AMA) 在2007年正式提出健康促进行动倡导, 主旨是促进医生、健身专业人员及其他卫生保健服务人员将运动与健康关系的科学证据和政策应用于实践中, 并通过法律或非法律性政策的形式将运动科学研究的证据应用到公共卫生实践中, 促进EIM的全球化。EIM建议将体力活动水平作为人的基本生命体征, 纳入医生问诊的内容体系中, 推荐执业医师在询问病史的时候询问患者的锻炼史, 并给患者开运动处方, 推荐患者锻炼。

2 国内外运动康复与健康相关专业

国内外多所大学开设运动康复与健康相关专业基于运动和医学的交叉学科。在美国“培养体育教师优良大学”第一名的春田学院开设有健康娱乐专业、老年人医学专业。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健康体育和娱乐学院的应用健康科学系在美国有较长的历史, 包括人体发育、家庭研究、营养与饮食学、学校健康教育、公共健康教育、安全管理和职业安全等专业。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健康与人类科学学院的目标是努力提供有益和挑战性的学术环境, 使学生能够获得公共健康与运动科学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培养人体健康, 体质科学和体育运动科学方面的专业人才。该学院的本科生毕业后可从事卫生和健身业、健康护理、运动保健以及环境卫生和安全等多方面的工作。

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开设有疾病防治与康复体育专业方向, 目标是具有使慢性病人和受伤的运动员通过运动、游戏、体育的预防和治疗得到康复的组织、教学、治疗、策划、监督的能力。俄罗斯国立体育学院开设有医疗体育专业。日本体育院系专业设置以保健体育和健康教育最为普遍。教育大学只设保健体育专业或特设体育课程, 体育院系开设有健康教育学专业。大阪体育大学社会体育系设有余暇运动和企业健康两个专业。日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系则设有运动与健康专业, 大阪教育大学在教养学科 ( 相当于系) 中设立了运动、健康和环境科学专业。

2003年在台湾的150余所大学中, 已有47所开设了运动、管理、康复保健专业。台湾义首大学医学院2004年创立我国第一所健康管理学系并于2005年开始招收健康管理专业学生。

2004年教育部审批开设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以来, 全国已有26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 培养能从事运动康复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推拿等工作,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 国内“运动是良医”的发展

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响应和推广“运动是良医” ( EIM) , 2012年6月由中国工程院营养学院士陈君石、营养学家陈春明在北京启动了“运动是良医 ( EIM) 中国项目” ( Exer-cise is Medicine in China) ,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与美国EIM合作推广, 预期与临床、公共卫生、体育科学等专业机构及企业合作, 建立EIM项目中国合作网络, 发展培训教材, 培训师资骨干, 推动“运动是良医”的实践, 促进国民身体活动和有效防治慢性病。目标是推广“运动是良医”的理念, 指导临床医生为患者开具运动处方, 指导公众科学运动和预防慢性病。

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生、博士硕士研究生的《运动医学》课程有专门讲座介绍“运动是良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发表相关文章最早也最多, 2010年11月王正珍等人发表《Exerciseis Medicine———健身新理念》, 2012年8月前沿动态栏目刊登《59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暨第3届“运动是良医”世界大会专栏导读》, 2013年8月前沿动态栏目刊登《“第60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暨第4届‘运动是良医’世界大会”专栏导读》, 2014年8月发表2篇相关综述《第61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综述》、《从第61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看运动促进健康实施领域的未来趋势》。中国前去参加2014ACSM年会的学者共有13人, 分别是国家运动医学研究所和北京医学会5人, 北京体育大学2人、清华大学体育部2人、首都体育学院3人、上海体育学院2人。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开设有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 2013年5月张海峰博士出席美国运动医学会 ( ACSM) 第60届年会暨第4届“运动是良药 ( Exercise is Medicine) ”世界科学大会。2013年9月举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工作年会暨第二届学术交流大会, 并以“运动是良药 ( Exercise isMedicine) ”为主题, 旨在通过运用康复新技术、新仪器、新观念促进健康。

2014年4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正珍教授在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题为《上医治未病, 运动是良医》的学术报告。2014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陈君石在皖南医学院讲题为“身体活动与慢性病防控———科学证据与实践”介绍了EIM ( 运动是良医) 项目的启动与推进情况。

2014年10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运动医学学院教授JamesStanford. Skinner在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讲座: 《运动与慢性疾病》, Skinner主要研究方向是慢性疾病运动干预, “运动是良医”全球健康促进项目的主要领导人。

国内首推EIM的是体育院校的运动医学专家, 然后有医学领域专家接受, 体育专业院校和医学院校有潜力成为推广EIM的主要力量, 医院心血 管和康复 专业医生 也开始接受EIM。

4 基于“运动是良医”的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教育探索

4.1“运动是良医”的证据

锻炼对健康有益, 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克拉底认为“只注意饮食并不能保持健康, 必须与锻炼结合, 饮食与锻炼并重才能保持健康”。体育锻炼和健康状况有清楚的相关性, 不分群体、性别、种族、环境因素只要保持积极体育运动, 就会比那些不这样做的人活的更长寿更健康。

澳大利亚体育运动科学学会论证了运动干预对二十多种慢性疾病的疗效, 包括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 ( 例如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 ; 代谢系统疾病 (例如肥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 ; 肌肉骨胳系统疾患 ( 例如骨质疏松、关节炎、腰背痛、脊髓损伤) ; 神经系统疾病 ( 例如老年痴呆、后天性脑损伤、帕金森症) 以及抑郁症和一些癌症等。

通过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延缓心血管机能退化, 太极拳、瑜伽、有氧耐力和力量运动有效干预肌肉萎缩导致的力量下降, 提高平衡能力, 预防跌倒和功能性障碍, 预防老年人肌肉萎缩, 减少少肌症的患病率, 保持健康体重和体成分、增强骨骼健康、提高人体功能。随着老龄化社会发展,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记忆障碍或老年痴呆, 然而药物治疗老年痴呆疾病的效果不理想, 可以通过运动疗法增强老年人认知功能, 有效预防和治疗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益, 可以预防和降低抑郁症状。

4. 2基于“运动是良医”的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教育探索

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学生, 接受运动是良药 ( EIM) 的理念并付诸行动, 成为积极锻炼的人群。获得参与“运动是良医”服务专业人员资质, 能够把运动锻炼作为治疗疾患的方法。美国临床运动生理治疗师的定义是: 经过专门培训的, 可运用运动训练对某些已被证明运动锻练有治疗效果的慢性疾病做治疗的卫生保健专业人员。以美国为例, 根据服务对象不同需有“运动是良医”颁发的三个等级之一的证书。首先, 他们应已持有由美国国家认证管理局 (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Certifying Agencies, NCCA) 认证的卫生保健体适能或临床运动训练证书。可颁发这类证书的组织有包括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在内的13个专业学会或协会。针对具有较低, 中度和较高危险因素但被认为可以自行进行运动锻炼的人群, 专业人员须具有运动科学学士学位, 具有NCCA颁发的体适能职业证书, 参加并通过EIM的资质培训课程和考核。有些专业人员已经获得针对特定人群进行运动训练的培训证书, 因此可免修EIM培训和考核。

针对具有较低, 中度和较高危险因素, 且在进行运动锻炼时须有临床监控的人群, 专业人员须具有运动科学为主的硕士学位, 或学士学位加上4000小时的临床运动实践, 并持有NC-CA颁发的临床运动训练职业证书, 参加并通过EIM的资质培课程和考核。有些专业人员已经获得美国运动医学学会针对特定人群进行运动训练的培训证书, 例如注册的临床运动生理治疗师。

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方向的师生有条件到达这个专业资质, 中国还没有EIM相关认证, 健身教练、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服务具有较低、中度和较高危险因素但被认为可以自行进行运动锻炼的人群。可以尝试达到EIM的要求条件开展运动治疗业务。

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人员可以尝试与EIM建立联系, 注册成为会员, 参加国际会议, 取得EIM相关认证, 寻求国际认证与合作机会。

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人员在运动康复实践中总结运动锻炼让人更年轻, 功能良好, 更健康, 治愈疾病的案例, 为体育锻炼医学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丰富专业经验。

基于“运动是良医”的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前景广阔, 可以满足当前老龄化社会发展对康复保健人才的需求, 树立明确的专业思想, 突出运动康复治疗的专业特色, 获得医疗卫生领域的认可。

基于“运动是良医”的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教育探索可以通过调整课程增设EIM相应认证课程, 开展EIM认证培训, 进入EIM服务领域。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 对比法研究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教育理念认为, 国内外运动康复与健康相关专业基于“运动是良医”, 把运动与健康的科学证据应用于专业实践并付诸行动, 成为积极锻炼的人群, 获得“运动是良医”专业人员资质认证。

关键词:运动是良医,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彭文革, 余惠清.美国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休闲娱乐教育概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5) :610-611.

[2]辛松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困境及改革思路[J].体育学刊, 2014 (7) :77-80.

[3]胡精超, 赵斌.我国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 29 (9) :851-854.

[4]冯玉娟, 毛志雄.锻炼是良医[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4 (9) :132-134.

[5]周石.运动是良医:临床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和循证实践[J].生理科学进展, 2014 (8) :132-134.

[6]王正珍, 胡扬.第61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 (8) :42-47.

[7]李红娟, 王正珍, 等.运动是良医:最好的循证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6) :43-48.

[8]于洪军, 仇军.老龄化的挑战与应对——老年人体力活动专题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8) :56-60.

健康与体育运动 篇11

1996年7月1日,美国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副总统戈尔亲自出席了《美国卫生部长报告:体力活动与健康》的首发仪式。这篇报告的重要尾不仅仅是有关专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一次全面明确地做出了结论。体力活动与许多慢性疾病和健康关系密切,并且号召全体美国人运动起来。为此,美国政府投入了巨大资源介入和参与了体力活动促进健康的活动和组织。从预防医学意义和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看,这个报告所得出的结论可以与80年代确认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相提并论。

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维持适度的体力活动不仅成为预防冠心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许多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而且在糖尿病、肥胖症等一些疾病当中成为关键的治疗措施之一。这里适度体力活动的度主要指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安全的运动强度、时间、频率、形式和有关的其它注意事项。而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生理状态,适度运动又有不同的内涵。

1、有益健康的推荐体力活动量

(1)平常缺乏体力活动的人,如果能够规律地参加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可以得到改善。

(2)获得体力活动促进健康的有益作用不必须都是很剧烈的运动。

(3)增加体力活动量(时间、频率、强度)可以获得更大的有益健康效应。

(4)不同的运动频率、时间、强度和形式促进健康的作用有所不同。

(5)不同人群的运动能力对运动的反应过程以及社会属性的差异,有关体力活动的指导建议应照顾到兴趣导向和可操作性。

2、针对普通健康成人的体力活动促进健康的指南

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为此制定发布有关文件中共同的基本核心内容包含以下几层意义:

(1)体力活动的频率: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所谓规律,就是几乎每天实际推广应用中,可以每周5——7天定量。这里强调规律,一方面因为平常缺乏体力活动的人,只有经过一定时间规律适度的体力活动积累,相应的健康促进效应才能显现;另一方面,因为日常有适度体力活动的人,如果停止规律的体力活动,相应的健康促进效应会逐渐消失。

(2)体力活动的时间:每天30分钟以上或每周180分钟。如果具体到运动强度的差异,强度较大时,运动时间短,强度较小时,运动时间应增加,范围在每天15——60分钟。这里不强调每次时间达到期望值,而是以每天或每周的累计时间计算。

(3)体力活动形式:常见的踵强度运动形式包括各种有氧运动和耐力运动。具体包括快走、慢跑、中速游泳、舞、太极拳等。同时,从运动有益健康的作用上讲,除了一些疾病状态下对运动强度有所限制外,适宜时间和频率的各种强度对健康都有益处。因此,指导日常的体力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从事尽量多的体力活动。很多体力活动指南鼓励多种形式和强度的体力活动,包括小强度的运动形式;强度较大的肌肉力量锻炼;此外也提倡柔韧性练习和极限强度运动等。

(4)体力活动的有关注意事项:主要提示运动的安全性问题。如心血管系统的智谋负荷、外伤、运动猝死和环境的意外伤害等,以及其它的有关问题。

3、针对青少年的体力活动促进健康的指南

许多国家的调查显示,青少年人群的体力活动量在逐年减少,这将严重影响他们未来的健康状况。因此,应特别强调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指导。青少年的推荐体力活动量应大于成人。其中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推荐量应有所区别,同时也应该配套青少年的体质评价标准。

国际儿童组织提出的青春期孩子的体力活动指南为:

(1)每天参加体力活动,活动形式融合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中。包括玩耍、游戏、体育运动、工作、出行、消闲、体育课或体育锻炼计划。

(2)每周从事三次以上每次20分钟以上中等到较大强度的运动锻炼。

4、针对老年人的体力活动促进健康的指南

智谋的体力活动改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作用在老年人口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但是老年人的体力活动功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他们往往还会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因此他们不可能遵循普通成人的体力活动推荐量行事,而往往需要分别制定适合他们自己体力活动能力的体力活动指南。

WHO指出:老年人首先每天都应该达到一定量的体力活动,这种体力活动不一定是不一定强度的有氧锻炼。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日常活动即可达到适度的体力活动水平。同时,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从事伸展、放松、柔韧体操、有氧运动和力量练习等形式的体力活动,如:步行、舞蹈、爬楼梯、游泳、蹬自行车、坐位健身操等。这些体力活动在性质上应该包含这些基本要素:有氧、肌肉力量、关节柔韧和平衡。运动就是规律的,最好每天都有。

5、有关疾病状态下的体力活动建议和处方

控制病人的体力活动,一方面有治疗的意义;另一方面在由于疾病造成体力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下,给予病人可接掌的体力活动建议,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维持其智谋的工作能力。这种建议通常因人而异,所以又可以称作运动处方。其具体内容需要以病人的体力工作能力能力进行评价,最后确定病人的适宜体力活动。

6、倡导体力活动的健康教育计划

针对公众单纯制定一些体力活动的指南,限定有关的运动强度、频率和形式是必要的,但要真正使民众运动起来,常常又显得公式化。秘以,很多组织和机构要更多地着眼于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计划。强调行为校正技术的可操作性,为民众制定非常具体的行为规则,为提高可操作性,其目标人群又常常分得很细。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达到一个很明确的效应。

浅谈室外运动与奶牛健康的关系 篇12

1 有利于防治奶牛的肢蹄病

肢蹄病是指影响和妨碍牛行走、站立、起卧等运动的一类疾病, 奶牛的发生率较高。奶牛的肢蹄病, 不仅严重影响着奶牛的泌乳量, 而且还是造成奶牛被淘汰或者死亡的很重要原因。奶牛场被淘汰或死亡的奶牛中60%以上是肢蹄病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引起奶牛肢蹄病的原因多种, 主要由于奶牛长期圈养缺乏适当的室外运动。奶牛缺乏室外运动, 长期圈养, 牛床水湿软化蹄质, 易引起腐蹄;缺乏运动, 关节活动少易引起囊肿;缺乏运动四肢无力, 起卧困难, 牛床摩擦体表, 极易造成肢体表皮擦伤引起脓肿;由于四肢无力引起四肢关节扭伤也时有发生。

奶牛适当的室外运动, 四肢健壮有力, 蹄质坚硬, 行走、起卧等动作轻健有力。而且经常的日光照晒有利于奶牛自身合成维生素D, 有利于奶牛对钙的吸收, 防止奶牛缺钙引起肢蹄病。

2 提高奶牛的繁殖力

奶牛繁殖力是奶牛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 与奶牛的泌乳性能关系很大。奶牛场年产仔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全场的年产奶量, 也是衡量奶牛场饲养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提高奶牛繁殖力是争取奶牛高产、高效的有力措施。目前奶牛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卵巢静止、卵巢囊肿和子宫内膜炎等生殖器官疾病对奶牛繁殖影响较大, 发病奶牛表现为产后长时间不发情、异常发情和发情屡配不孕等临床症状, 造成这一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 奶牛长期圈养和缺乏适当室外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奶牛适当的室外运动, 经常接受到阳光照晒, 有利于生殖激素的正常分泌, 维持奶牛的正常发情和受孕。经常运动, 可提高奶牛的分娩产力, 大大减少由于子宫内膜炎直接造成奶牛难产、胎衣不下等症状的发生概率。还可促使奶牛产后恶露快速排尽, 利于奶牛产后子宫吸收, 尽快进入产后发情期。

3 降低奶牛内脏器官扭转性疾病的发生率

内脏器官扭转性疾病是指内脏器官扭转, 改变正常位置, 出现器官机能障碍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奶牛常见的有真胃扭转、子宫扭转等。此病的治疗难度较大, 往往会造成奶牛淘汰。

奶牛适当室外运动, 可以增大体腔内对内脏器官起固定作用的韧带网膜等组织的张力。经常运动, 奶牛四肢有力, 行走、起卧等运动动作轻灵, 避免奶牛突发动作由于惯性引起内脏变位。

上一篇: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下一篇:现场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