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和谐之美

2024-08-18

感受和谐之美(精选12篇)

感受和谐之美 篇1

感受和谐之美

段道湍

和谐犹如一幅画,和谐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鲜花因了绿的依偎,才显得娇艳、鲜润;天空因了白云的点缀,才显得静穆、安祥;大地因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平和馨香,生机盎然。

当今社会,和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琴瑟和谐是家庭幸福的象征;社会和谐是安宁、稳定的象征;同事之间和谐是事业兴旺发达的象征„„

春风是和谐的,她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 春雨是和谐的,她润物无声,让河山披上新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情与爱的和谐; “春日平原芥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是一副良药,吃了她就会弥合你我之间的疮痛;

和谐是一座沟通的桥梁,只要走过她,你我之间就会化干戈为玉帛„„ 和谐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成为考量时代进步、文明、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志。企盼社会和谐,是古今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孔子极尽倡导的和为贵,大道之行;宽大为怀,与人为善。是人本大爱的和谐社会。

范仲淹大书所言的政通人和,百姓安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理想大智的和谐社会。

洪秀全强力推崇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是质朴无华的和谐社会。

康有为奔走呼号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朴素高洁的和谐社会。

唯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和谐社会。

世界经济社会繁荣发展需要和谐,人民共同幸福生活呼唤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让我们的家园鸟语花香,山青水绿充满生机;全社会之间的友好和谐相处,则国泰民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音韵和谐奏出美妙乐章,社会和谐助推经济繁荣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亘古梦想正在我们手中实现; 构建和谐社会,辉煌历史正在我们手中续写; 构建和谐社会,千秋伟业正在我们手中成就!(原载2005年《城市审计》第6期)

感受和谐之美 篇2

一、感受生存世界的和谐之美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层面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 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这句话揭示出地理学科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已知宇宙中, 地球作为唯一可以居住的星球, 地表形态万千, 四季变化、斗转星移、海陆变迁……这些都给人类带来许多遐想。城市的繁华、乡村的静谧、平原的广阔、山区的旖旎、草原的丰美, 以及冬日的冰雕、夏日的花果、秋日的湖光山色……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地球给我们带来生活需要的资源:阳光、水、土地、矿藏……人们感谢大自然的赐予, 安享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的和谐共生。彼此友好相处, 享受天人合一, 这不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吗?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 或者更确切地说, 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

生存世界的和谐美建构在发现、引导的基础上, 它需要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发现美的元素、美的联系, 需要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欣赏美的心灵。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就是一幅美丽和谐的图画, 学生徜徉其中, 享受人、资源、环境及社会发展诸要素之间的和谐美, 探索科学真谛, 提高地理素养, 唤醒自己对和谐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材中凡是涉及地理环境和谐美的内容, 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情趣之美:马尔代夫的水下政府办公会议, 太平洋岛国图瓦卢酝酿整体搬迁, 都是因为全球变暖, 海平面上升。古今联系之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联系王之涣的“春风不度玉门关”;气候, 联系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运动之美:昼夜在地球自转中交替,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四季在地球公转中更替, 海陆变迁, 沧海桑田。类比之美:海底地形与陆地地形,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对称之美:地中海气候的南北对称分布, 全球温度带的分布。图像之美:板块的张裂与挤压运动图, 气候类型图, 资源分布图。案例之美: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悲壮故事。时差之美:地球上东边时间总比西边早。丰富的地理教材内容, 使学生沐浴着生存世界的和谐之美。

二、感受生活品位的和谐之美

品位是指一个人的品质、趣味、情操与修养, 它是一个人内心世界对真善美的追求, 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幸福体验。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是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地理学科实践性很强, 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地理问题, 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在对地理现象的感知与理解中不断提升生活品位。

地理学科不是牢记“地名+物产”, 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这就要求广大地理工作者善于解剖地理现象, 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东西。这种解剖, 一方面是通过搜集大量资料, 佐证结果;另一方面则是尽可能带学生通过实地考察, 通过实践活动, 提高认识, 获得真情实感, 知道为什么以及怎么做。如学习了“气候”一章, 便会知道新疆深居内陆, 受海洋影响小, 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温差和日温差都很大, 出现了“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又如, 昆明的“春城”之称, 与它所在的位置及地形的影响有关……了解这些知识, 对学生出行有很大帮助。再如, 学习《世界人口》一课时, 为了了解人口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 了解河流污染与水土流失现状, 到环保部门采访, 获得具体数据, 形成深刻认识, 以此说明人与自然环境不和谐造成的危害。学习《世界的聚落》一课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 并结合日常观察说出聚落的两种形态, 通过理清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知道保护碧水蓝天、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地理学习之中, 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渐提高, 生活品位也会不断提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地理学习应以兴趣为引导, 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观察、多展示, 以此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感受生活环境的和谐之美

生活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体, 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生活环境的和谐美, 实际上就是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 这在地理“课程目标”中有明确要求。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理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形成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意识。社会环境的和谐则需要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 放眼全球, 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通过地理教育促进个人的终身发展。

正如《地理教育国际宪章》里所说:“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这是对地理教育价值的高度概括, 要求学生树立全球视野。地理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全球意识的重任。因而, 教师在教学中, 应在地理课程的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方面做好协调统一。如教授《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课, 教师就可以结合徐州部分煤矿关闭的情况, 让学生知道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性;知道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对矿产资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会造成人地关系恶化, 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并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还应提供一些视频、资料, 说明全球已普遍出现了这类问题, 让学生知道应该尊重自然规律, 不滥伐林木, 不毁坏草场, 要保护碧水蓝天, 爱护自己的家园。课余,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做环保宣传、调查活动, 通过对社区调查, 查找污染源, 写出调查报告, 以实际行动建设美丽家乡。教授《世界人口》一课时, 教师可以展示乡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迁移带来的问题,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 并结合地理背景, 引导学生认识人口迁移要与城市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两大特点,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突破常规, 多角度、多思路地分析地理现象, 提高能力, 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服务。

四、感受地域文化的和谐之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世界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 不同的自然环境、民俗风情、政治经济, 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是不断发展的, 它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相融合, 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地理学上的地域文化有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移民文化等。我们欣赏地域文化的和谐之美, 就是要弘扬地域文化, 尊重不同国家、地区的风俗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和谐之美, 不仅体现在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还体现在与民风、民俗的结合, 体现在与价值观的结合。不同地域文化有着不同历史与自然背景, 如中国的吴越文化、客家文化。学生体会地域文化的和谐美, 应在了解地理背景的基础上进行, 如阿拉伯世界的宗教建筑、中国苗寨的高脚楼、日本的防震建筑、巴西多样的人种、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 都有着不同的地理背景。同时, 还要体会地域文化的历史性与差异性,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树立全球视野。

亲近合唱,感受和谐之美 篇3

关键词:音乐教学; 合唱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60-001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由此可见,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合唱教学绽放其应有的魅力,提高小学生合唱艺术水平。

一、以“音乐”为本体

合唱教学首先要关注音乐,突出音乐,以音乐为本。一切教学方法、一切综合应该是充分利用“音乐”这一情感艺术: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必须以音乐为主线展开教学。

二、以“兴趣”为向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协和,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合唱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激发学生兴趣看做是教学成功的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选曲激趣,事半功倍

选择正确、适宜的曲目,可以使合唱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曲目的选择要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一些成人的混声合唱作品如《半个月亮爬上来》等,并不适合小学生演唱,它们通常音域宽,跨度大,学生难以胜任。长期演唱这些成人化、远离青少年生活情趣的作品,学生就会对合唱失去信心、兴趣。其次,选择作品要与学生个体相联系。如低年级合唱队员可选择些充满意趣的作品,如《玩具恰恰舞》等,而中高年级则应相对增加难度,选择表现力更强的,如《成长》等。最后,曲目的选择要尽量做到量体裁衣、扬长避短。如没有好的领唱,就不要排《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合唱曲;如果音准欠佳、协调感不够,就不要问津《牧歌》等无伴奏合唱;如果合唱队离调、转调意识不够,对西方音乐感受不多,就暂时不要排《蓝色的多瑙河》等有一定难度的外国合唱曲。总之,曲目的选择要根据合唱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演唱水平。

2.游戏激趣,提高效率

合唱的基础练习包括气息、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能使这些练习形象化,学生便能容易接受,也乐于接受。如用“狗喘气”“车轮胎漏气‘丝’的练习”来训练胸腹式呼吸;用“吹蒲公英”的游戏练习循环呼吸;用“咬苹果”“打哈欠”“提笑肌”等练习来训练队员的共鸣。教师把基础练习和形象的游戏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以“体验”为核心

出色的合唱声音来自于教学中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对歌曲的反复练习推敲。

1.听中体验

音乐首先是一种听觉艺术。合唱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让学生会“听”。如在排练合唱作品《歌声与微笑》时,可采用“干扰”听觉的练习方法,学生唱高声部,同时,教师用钢琴弹奏低声部,唱低声部的同时,教师弹奏高声部;学生在唱各自声部的同时兼听另外一个声部,这样反复练习,便很顺利地完成了两个声部的合唱教学。此外还可选取大量的中外优秀简短、富有童趣的合唱作品给学生欣赏;从听辨音程、声部到听作品的情绪、速度、力度、和声、音色等等来训练他们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

2.唱中体验

合唱教学中可采用多样化的练唱方式。(1)先低后高。学生对曲调的印象常有先入为主的情形。对于二声部合唱,学生总有一种误解,以为低声部难唱,而高声部容易得多。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初期,先把低声部拿出来模唱或做发声练习,在学生熟练低声部后,再学习高声部。如教唱二声部合唱《月亮月光光》时,我采用“先入为主”的教法打破常规,出其不意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听唱结合。在合唱练习中,学会各声部旋律后,要尽可能让学生在两个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如在练习低声部时,高声部亦用轻声演唱自己的声部;抑或者学生唱高声部时,用钢琴伴奏低声部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让学生既各有所“依”,又能相互倾听,在听、唱中不断提高演唱水平。(3)用轮唱作过渡。轮唱是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点是第二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模仿第一声部旋律。如排练作品《赤足走在田埂上》时,可以把“轮唱”作为“合唱”的“前奏”,这样大大降低了合唱的难度,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声部独立和互相配合的能力,为后面的多声部合唱教学打下基础。

四、以“协作”为提升

合唱是一种用人声音色编织起来的立体艺术,他的最大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协作。即个人服从集体、个性服从共性、群体服从指挥等复杂调节过程。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唱好各自声部的音准、音色、音量,同时还应该注意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均衡,使学生在合唱活动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首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有信心,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学生合唱的美妙音响并不会遥不可及。其次,对合唱的训练过程一定要有耐心。教学初难免会出现跑调、声部不协和,作为教师不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必须有耐心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练习。

感受诗词之美 篇4

(领)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光辉。(领)故事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的心窝(领)春天花红柳绿,夏天荷花映月(领)秋日夜色如水,冬日白雪皑皑

(合)古诗中描写的诗优美动人,韵味悠长,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四季风景的轮回。一

春之歌

(领)花开了,柳绿了,春来了(幼儿)《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领)春,迷人的字眼,柳绿花红,莺歌燕舞,万紫千红,令人向往

(幼儿合)《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

夏之歌

(领)夏天来到我们身边,听到了蝉的叫声,那是婵对夏天的欢迎歌。

(幼儿合)《所见》清

袁牧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领)西湖美景荷花丽,碧莲满湖夏日来。

(幼儿合)《小池》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 秋之歌

(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塞上秋来风景异

(幼儿合)《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领)秋天是一个怀乡的季节,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让我们感到一丝秋意的同时,也感怀一丝伤感。

(幼儿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四 冬之歌

(领)冬天来了,带来了皑皑白雪,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幼儿合)《江雪》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领)虽然寒天动地,白雪皑皑,但是梅花却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传来阵阵香气

(幼儿合)《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领)中国文化的历史是一个光辉的历史,它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中国素有诗国之称,诗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唐诗宋词赋予我们文学修养,也给与了我们文化的熏陶。

感受音乐之美作文 篇5

记得小时候听得最多的音乐就是妈妈唱的《摇篮曲》,后来,我渐渐地接触到了贝多芬、冼星海、莫扎特等一些著名音乐家所写的钢琴曲。我最喜欢贝多芬所写的那部钢琴曲——《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部《命运交响曲》能让我的内心变得平静。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了很难的一道题目,我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来,我气得把笔往桌子上一扔,打开收音机,这时正巧播放的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听着这悠扬的旋律,我的怒气渐渐平息了下来。我想:贝多芬患有耳疾,但他还是用坚强的意志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而我,遇到这么一点困难就退缩,我真是不及贝多芬的百分之一啊!音乐的魅力真是无穷啊!它能教育我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我很喜欢在黄昏时,把自己关在寂静的小屋里,怀着平静的心情听上几首动听的歌曲。全身心地陶醉在这恬静的气氛之中,这是一种享受。我喜欢音乐的种类有很多,如:古典音乐、交响曲、小提琴曲、流行音乐……我由衷地喜欢蔡依林璀璨夺人的气质;twins稚气天真的嗓音;BY2甜美动听的歌声以及孙燕姿清纯亮丽的歌喉。从SHE的《不想长大》到范玮琪的《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从周华健的《朋友》到曲婉婷的《我的歌声里》,从那英的《白天不懂夜的黑》到付梦妮的《快乐不再快乐》。我都来者不拒。虽然知道自己天生缺乏音乐家应有的一些条件,但是每当听到自己熟悉的`歌曲时,还是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响哼唱起来。即使唱得五音不全,即使没有人为我喝彩,我也乐此不彼。

感受汉字之美作文 篇6

古代的文人书写底蕴颇为深厚,提笔落笔,墨色便在纸上浮现。一笔墨,分隔了墨白,分隔了阴阳,分隔了虚实。笔法的时而轻墨,时而疾徐,汉字的深厚刚劲表达得漂流尽致。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一个个汉字是丰富的书法瑰宝。它们是中国五千年古老文化的结晶,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疑聚力量。

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写下每一个笔画都是拉长历史镜头的过程。古人写书法是从临摹法楷体开始的,数千张纸的练习追求书法之道。古人曰:“正者,冲和之谓也。”练字以“中和之道”为内涵,做到身正、笔正、纸正。以正的立意书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内心对书法的尊崇表现汉字之美。大多数书法家都有自己独具一格的字体,或许飘逸,或许柔美,当每个人的内心沉淀下来去倾诉时,语言学会有自己不同寻常的生命特质,字体也便不同了。字体形状有别,灵魂始终是一致的,汉字带给人的洗涤与净化是不会改变的。

真正用心灵触摸一支毛笔,体会墨汁落于纸上,轻轻渲染开来的韵味。临摹一篇美文,感知那春风拂过柳叶的雅致,亦或是临摹一篇经典,感知古风古韵,如同欣赏那红墙黄瓦间,一位手撑油纸伞的女子。写下端端正正的一笔一划,细细体味书法之美,汉字之美。当笔尖轻轻落于纸上,悠悠墨韵染,当每一撇一捺划过,都是在诉说。你听到了吗?那是在与纸墨的细语,它柔情又细小的声响,在笔尖,在纸上,在墨里。

走近名师,感受简约之美 篇7

“简约教学”是在质朴中透着大气的美

简约不是简单的压缩或简化, 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简约是以朴素的姿态, 将丰富寓于简单之中。徐老师从一件生活中最简单的事情——撕纸问题入手, 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轻松的学习氛围, 将“统筹与优化”的数学思想运用在生活中的《烙饼的经验》一课中, 用自己的大手当锅, 学生的小手当烙饼, 用“锅来啦!”“饼来啦!”等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经验, 最终获得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徐老师的课堂上, 我们体悟到他简单中的不简单, 用简洁、明了、易于操作与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于“困惑”之中生思启智。这种灵动的课堂, 让我们在质朴中感受到的是大气。

“简约教学”也是低调中奢华的美

简约是一种回归与沉淀, 一种风格, 一种气质, 更是一种内涵。“简约教学”是教学环境的简洁和真实, 内容的简明和充实, 过程与方法的简化和厚实、简朴和多样, 更是教学评价的简明和真诚, 语言的简练和深刻。

“大道至简”“道法自然”, 徐老师在课堂上追求着更高层次简约、求实的境界。正如他在课堂上, 从两张饼的偶数教学开始, 形成一种基本经验, 又由三张饼的奇数教学拓展开来, 产生一种基本思想, 在“双基的作用下, 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以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随后, 徐老师对学生顺势而导, 得出烙一张饼所需三分钟的结论。学生经过思考都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后, 电饼铛的出现令所有的学生和听课老师恍然大悟。这种剔除喧嚣与浮华的课堂, 最终变得简洁而美丽, 它虽简约却不简单, 更不肤浅, 保留住了简约的本质与精髓。

“简约教学”更是一种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美

“数学简单, 数学使一切科学简单, 就让我们的教学从简单开始, 并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和自由, 简单到不拒绝任何一个学生参与。”徐长青老师是这样说的, 他也是这样践行着他的思想。他不仅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地学知识、长本领。在“徐长青工作室”的所有老师, 也是如此自由、自然地成长着。徐老师用他的激情、智慧、执着感染着工作室所有的成员, 开启了一批又一批教师思考的大门。他游走于全国很多省市, 相继设立20多个“简约教学”研究基地校, “简约教学”如星火燎原, 让更多的教师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快乐成长, 也让更多的学生享受着这样愉快的课堂。

感受台湾教育之美 篇8

第一次感受“爱的鼓励”是在5年前的武夷山。当时有一场教学研讨活动,大陆和台湾的教师同台上课。上课的是台北市芝山国小的吕玉英老师,课题是《分数的探究》。大凡公开课,到了不熟悉的班级,老师提问时都是“你说”“请你回答”等,大家也都觉得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毕竟是面对不熟悉的学生。而在吕老师的课堂上,她从头到尾手里都拿着一张纸,提问时先看一下然后再叫“**,请你回答”。到了后来,有一两个比较突出的孩子吕老师已能直接叫出名字了。在学生回答时,吕老师总是提醒“是你的观点还是叙述别人的观点”?就是这样看似不经意的提醒,最后学生站起来总是会先说“我的观点是”。原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也可以这么简单!

吕老师很喜欢叫学生上台说明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画图帮助讲解,在这个时候,她总是走到最后一张桌子,站着听讲台上的学生讲,不时地还会提几个问题挑战台上的学生。每当重要的问题有学生回答后,吕老师总是会问其他学生“听得懂吗”?有听不懂的就请回答的学生再想想怎样说明更明确,或请其他学生来帮助,但很少见到吕老师主动讲出来的。每当有学生回答精彩,吕老师就会说“给他来个爱的鼓励吧”“给自己来个爱的鼓励吧”!然后自己带头鼓起掌来,学生也跟着鼓掌。原来掌声加了“爱”就变得这么可爱了。

活动结束后我曾写了一篇随笔,用以纪录自己对“爱的鼓励”的感动。没想到,隔天就读到吕玉英老师的留言:“感謝您們的愛的鼓勵,有了愛教育就有信心,有信心就有希望,為孩子營造學習的環境,創造學習的機會,就是給予孩子更長的回憶。長長的回憶,短短的相聚,無限的思念。”虽是繁体字,但吕老师朴实又充满诗意的回复让我也感受到了爱的鼓励。

第二次感受“爱的鼓励”是在去年。我校几个老师带着二十多个孩子进行为期一周的赴台交流,其间访问了两所学校,还进行了环岛旅行。带着这么一群充满活力的少年出门,带队老师的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而导游Amy帮助我们减轻了许多负担。只要她在场,孩子们的组织工作基本由她负责,四十多岁的人了,却要孩子们称她Amy姐姐。随着交流的增多,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她的情况。她是3个孩子的妈妈,但身材保养得犹如少女,脸上化着妆,也让人感觉恰到好处。她原来在台北市政府里一个与教育相关的部门工作过,也曾经担任过竞选台北市长的议员的竞选办公室成员,但最后,她选择了当导游,因为这是她的爱好。因喜欢而工作,或许,这就是她青春长驻的奥秘吧。

Amy让孩子们言听计从的秘诀又是“爱的鼓励”。在见面的第一天,她就在车上训练孩子们怎样表示“爱的鼓励”了。这比以前听过吕老师课上的表示方法更加有力量。鼓掌是用节拍的,最后再辅以“HOU嘿”结束,节奏利落,声音响亮有力。每次活动结束后,Amy都会组织孩子进行评选,谁的表现特别好,就全体给予爱的鼓励。更令人感动的是,她还引导孩子们要有感恩的心,比如司机伯伯陪着大家,以精湛的车技带领大家环绕台湾海岸公路;比如老师们要照顾大家的饮食起居,非常辛苦。她都使用讲故事般的语言,让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爱的鼓励,也乐于送出爱的鼓励。

“爱的鼓励”竟是如此神奇。其实,这就是教育本来就应该具有的“特色”: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师生平等,重视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发展,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以学定教,等等。

由于文化背景、教学环境的不同,还有自身教学风格的选择,如果照搬“爱的鼓励”之形式,则可能会形成“东施效颦”的尴尬局面。但是,在鼓励中加入“爱的味道”,让鼓励如春风化雨渗入心田,卻是每一位为师者均应修炼的道行。

美丽传统 共同传承

在台湾的行程中,正好遇上了端午节。大家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程度已不如前,“现在的粽子没有以前的香”也是许多人的共同感受。尽管节前各商家也打起了端午的主意,市场上的粽子加入了太多的现代元素,渐趋高档的粽子却难以取代儿时那渴望的心情。

在中正小学参观时,走过一间教室,看到一位老师在门前站在椅子上忙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她是在往班级的门上挂艾草,这象征驱邪的植物的淡淡香味,一下子勾起了在场人的记忆。“哦,明天是端午节了。”只是,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人在坚持这美丽的传统?

中正小学的走廊橱窗,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个专版――“超级比一比:超级祖孙脸”活动征集照片,一张张的照片,写满了一个个的幸福故事。有一个孩子这样写:“有爷爷奶奶真好,因为可以听他们讲年轻的事情,也可以听他们讲一些历史故事,那是多么的有趣呀!我们可以帮他们搥搥,可以陪他们说说话。有爷爷奶奶真好!”这样的语言,怎能不温润我们的心房?上慈下孝,这些逐渐离我们远去的词语在这里又得到了重温。

在台中光复小学,当车子驶入校门口,我们就见到老师与学生列队欢迎,穿着校服的女孩子拿着花纸伞,宛然一副江南女子的灵秀。一进入校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尊孔子的塑像,底座写着“有教无类”四个大字,这尊塑像已显老旧,显然是年龄不小的了。在光复国小那不大的校园里,同时存在着音乐班、普通班、幼稚园、智障班、肢障班,这样的学校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但这也是学校在用实践诠释着“有教无类”的理念吧。

谁丢了美丽的传统?现在我们开始流行读国学、背古经,但是否仍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何真正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台湾同行的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家校合力 效果显著

早就听说台北中正小学的家长会工作非常出色,这次有了切身的体验。我们一到桃园机场,出了关口,就看到了迎接我们的学校领导及家长会代表。参观学校是在隔天上午,没想到学校却特地组织人员来机场迎接,大家都非常感动。由于下午安排了观赏故宫和101大楼,匆匆见面交待晚上由家长会宴请我们,大家就暂别了。

晚会由中正小学家长会一位副会长的夫人主持,据说她在电台及报纸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晚会气氛非常热烈,台湾的家长们、孩子们轮流上台表演,不是正规的节目却让气氛显得更加温馨,让我们这些客人们少了许多拘谨。渐渐地,我们的孩子也活泼起来了,个人独唱、小组唱,连续着上台抢话筒了。“你们的孩子比我们大方,是怎样教育出来的?”中正小学校长的话里意思,应该是鼓励吧。

在晚会中,有几个镜头特别令人感动。在我们一位学生演唱《龙的传人》时,全场一起合唱,主持人把“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特别唱成了“你们都是龙的传人”。改得真好,赢得了全场掌声。在家长们上台演唱时,都会来个简短的开场白,有位家长说:“尽管我们的价值观有所不同,但我们的心愿是一样的,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对孩子的期许是一样的。”

边吃边聊着,我们知道了晚上所有的准备及宴请均是家长会人员筹办的,而现任的会长为了准备明天活动的场地布置及物品,还抽不出时间来参加晚宴。晚上有三位副会长及一位名誉会长到场,这位名誉会长的孩子已经不在中正小学学习了,但她仍然热心于学校的家长会工作,实在令人敬佩。

第二天,孩子们进入课堂与中正小学的孩子同堂上课,而我们则被安排到家长会办公室与家长们交流,这正合我们的意愿,想进一步了解台湾家长会的动作模式。在热烈的交流中,一些问题逐步找到了答案。中正小学的家长会有以下特点:

1. 机构建全。家长会除了有一位会长,还有若干位副会长,年级有年级家长代表,班级有家长召集人,会长是要通过选举产生的。还设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经费的管理。而家长会是要通过上级管理部门同意的。

2. 经费保障。在台北,每学期学生交学费时也要交一笔费用,每学期120元(人民币不到30元),以家庭为单位缴交,多子女的也只交一份。这笔费用由政府代收再回拨到各个学校的家长会,主要用于家长会的日常经费开支。经费的使用非常严格,要有预算,使用时要开会讨论,多数家长代表同意才可以使用。这笔费用大部分还是用在学校上,比如学校维修经费不够,可以从家长会经费里面支援,家长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布募捐通知书,而募捐时开的发票可以抵扣一定的税。这也是政府促进民间公益事业的一项举措。

3. 职权并重。中正小学的家长们承担了很大份量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在家长会办公室里,我们看到了几个橱子放满了学生的校服,一问才知道这是为孩子们准备的。比如有孩子在学校弄湿了衣服,老师们就会跟他们说“去找家长妈妈帮忙”。每天的早会,是中正小学教师开会的时间,家长会就会到班级照看孩子,给孩子讲故事。还有很多的活动,都是家长会人员在操办,例如我们见到了一幅很漂亮的图画,家长们介绍说是他们举办了绘画比赛,让孩子们来设计心目中的圣诞老人,这幅是由全校孩子投票选出的最佳作品。家长们承担了大量的教育任务,反过来也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台湾中小学举办大型活动,主席台上如果有三个人的话,其中一个肯定就是“家长会”会长,另外两个则是校长和“教师会”会长。家长会如果认为哪位老师不好,有权利要求校方解聘教师,甚至还可以要求上级选换校长。我们此行,中正小学的新校长,据说就是家长会到教育局要求而聘任的。家长、校长、教师,三种角色各自行使职责,又互相督促,这样的教育更容易得到好的效果。

4. 社会重视。难道台湾的家长们都不用上班吗?这是我们的一个疑问。在交流中,才得知这些热心的家长们大部分有自己的事业,全职太太其实不多,而是家长们认为参与了学校的工作,能伴随孩子成长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所以他们宁愿牺牲全勤奖金来参与家长会工作。而家长会的领导机构会根据家长的不同特长安排不同的任务,比如有的可以当故事妈妈,有的就当爱心导护师,而这些都是以义工的名份在做事,虽然是为自己孩子的学校在做事,但政府仍然给予承认,颁发证书并累计时数。“我们现在奉献在帮助别人,等我们老了拿这些时数可以免费获得帮助。”家长们的想法非常朴实。我们也有志愿者工作,如果能让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服务于学校,让他们不仅在得到精神鼓励时,也看到未来对自己利益的反馈,也许能使这项工作推展得更好。

我校的家长们在学校的教育发展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假日小队活动基本是由家长组织,已形成我校的一项特色。“故事妈妈进课堂”的校本课也已开展了两年,带给了孩子新鲜的课堂感受。但对比中正小学的家长会,团队中的家长代表不由自主地感叹“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赵霭雯

感受大自然之美 篇9

【课程标准】:

一、1.5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大自然之美》,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并归纳总结出大自然美的不同领域,让学生说出欣赏自然美对个人的影响和作用。

2、通过对比四张图片,区分大自然美的对象,并且能够说出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让学生自学小记者访谈,归纳如何鉴赏大自然之美。

4、通过猴子观海、岠嵎山、杭州西湖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鉴赏大自然之美,掌握鉴赏大自然之美的技巧。

【评价任务设计】:

1、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所游览过的美景对自己的影响和作用。

2、提供四幅图片,看学生能否区分开自然对象和人造对象,并以此找出各自的美感。

3、出示青藏铁路的图片,看学生能否说出自然与人类力量的和谐之美。

4、通过一组图片,应怎样来鉴赏这些美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真正感受到、领悟到大自然之美。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并会运用鉴赏大自然之美的技巧与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播放一段歌曲,请学生静静地欣赏,并想像出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用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今天,我们就来展开一段美的旅程,共同感受大自然之美。出示课题《感受大自然之美》。

在旅程中,我们要通向三个站点——欣赏自然美——感受自然美——鉴赏自然美,希望同学们张大眼睛、打开心扉,在本次旅程中有所收获。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站——寻找自然美。

设计意图:在这样一种很美的氛围当中开始这节课,并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乐于去探索,有一种渴望来学习这节课。

二、活动引领,合作探究 环节一——欣赏自然美 看视频,欣赏自然美的表现。(1)通过神秘之门——观看宇宙视频,让同学们归纳出宇宙太空使大自然美丽无穷、奇幻莫测。

(2)通过奇妙之门——生物界视频,让同学们归纳出:生物界使大自然精彩纷呈、生机勃勃。

(3)通过欣赏一组图片,归纳出山川湖海使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环节二——感受自然美

通过阅读《海上日出》美文及图片,感受自然美带给我们的好处。环节三——鉴赏自然美

1、区分自然美的对象。

如果把四张照片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并说说依据。

风车和雪山是含有人类劳动和智慧的自然景观;望海石和桂林山水是纯天然的自然景观。

自然美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直接改造,是指人类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加以改造和利用,使景色更为和谐,富有变化)

活动一:《实话实说》我的旅游经历:谈自己鉴赏大自然的经验。(收获体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一次旅游经历,谈一下自己当时的感受及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老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看看学生对美景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

活动二:讨论,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自然景观,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总结,学生展示过后,老师总结:和人的性格和经历有关、和看问题的角度有关、和人的心情有关、和人的鉴赏水平有关等等。

活动三:师过渡:鉴赏大自然之美和如此多的人为因素有关,那我们怎样才能鉴赏到大自然之美呢?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老师的提示,自学课本P92——P93。

请学生总结访谈当中你学到了哪些。

2、出示青藏铁路的图片,学生小组讨论:下列景致美在哪里?:

通过一组图片,应怎样来鉴赏这些美景?来评价鉴赏大自然之美,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收获平台

请学生从“我懂得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我现在的体会是~”、“我今后应该~”、“使我感到疑惑的是~”几个角度来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感受生活之美优秀作文 篇10

感受生活之美优秀作文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并洋溢着一种东西,那就是美。在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欣赏着落日所展示着的一种壮丽的美,这是自然赐予我们的。也可来到田园山村之中,坐在清溪流水之畔,仰望碧绿的树木,释放平日禁闭的心灵,感到无比愉悦,这同样是一种美。

周末的晚上,我总爱放一张CD来听。经过了一周的紧张学习,音乐常常是我放飞心灵的驿站。有时候,我觉得音乐像一杯香浓的咖啡,让我疲惫的身子感受到一股强有力的力量,能更好地投入到新一天的学习中有时候,我觉得音乐像一杯散发出阵阵幽香的清茶,细细咀嚼后,会让我觉得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有时候,我觉得音乐像一杯香醇的酒,预祝明天会更好……聆听悦耳的音乐,与跳动的音符一起欢乐,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感受诗歌之美 篇11

我们能想象没有诗歌的生活情景吗?!也许可以,那么我们每天照样像动物一样活下去。但有了诗歌,诗歌就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为我们留下一些温暖和激情,为我们增添一些浪漫和美感,神秘和梦幻。在物质极大丰富之后,人们需要诗歌的滋养,需要有诗意的生活,这是必然的趋向。我乐观地预期诗歌的明天。物质发达的当代,更需要有诗意的生活。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闪烁着无比辉煌的诗歌传统,我们的背后耸立着许多伟大的前辈诗人,诗歌是中华文化中最有价值的精神资产之一,这也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在基本满足了各种物质生活需求的今天,人们没有理由放弃诗歌和诗意的生活理想。

我对苏州这个城市有特别的感情,苏州的自然环境优越、人文底蕴深厚,我认为苏州自古就是一个出诗人的地方。这些年来,我来过苏州有好几次,在此也要感谢小海先生的热忱接待。我曾在苏州大学参加过学术会议,也和小海先生一起在苏州著名的寒山寺做过诗歌方面的讲座,大家去寒山寺还能看到我题写的诗碑,我们还一起去过吴江的一个现代园林(静思园)。在苏州这里有很好的诗歌传统和诗歌氛围。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给苏州、给枫桥边的寒山寺做了这么多年的广告,让大家看到一首诗的作用有多么大,诗歌和苏州的结缘有多么深。其实,在经济、社会繁荣起来后,诗歌的力量也很大,诗歌是一个地方看不见的软实力。

前面说过,诗歌在当今日渐边缘化了,但今天我看到来听我讲座的人济济一堂,也说明还是有许多热爱诗歌的人。在国内其他地方,我的诗歌朗诵、讲演也吸引着不少青年人参加。我在大陆的一个城市还曾经被疯狂的诗歌读者围堵过,她在我的诗歌活动结束后很晚了还来我住的宾馆找我谈诗,第二天一早她又在宾馆门口等候我,说她如何如何喜欢我的《众荷喧哗》,说她被这首诗打动和“迷惑”多年,甚至感觉这首诗就是写给她的,这样一厢情愿地“对号入座”好像有点不大正常了,说明一下,当时我太太也在场哦。我发现一个现象,诗歌在网络上很有读者,当代的网络诗歌我很看好,许多年轻的诗人,在网络上积极地从事诗歌创作,一首好的诗歌,在网上传播很快很广,会在网络上留下几十万的点击率。网络诗歌有着无限的成长空间。

我的长诗《漂木》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这首长达3200多行的长诗主题依然是乡愁。因为乡愁是我们这一代背井离乡的台湾诗人们无法回避、始终关注的一个主题和母题。有人会说,这么长的诗今天还会有人读吗?我觉得,读诗的人越来越少是正常现象,我反倒是对诗人们去一味迎合大众、对一些年轻诗人把诗歌大众化理解为低俗化不以为然,诗歌如果像某些流行歌曲一样大众化、低俗化,品质肯定好不到哪里去。读者少说明诗歌越来越纯粹。从浮躁的状况沉寂下来,回归到诗歌本题,回归到诗意本身,诗歌的魅力不会因为欣赏的人减少而黯然失色,忍受寂寞应该是诗人生命的形式,也是对诗人的考验。

诗人与诗歌,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常常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作为将毕生精力奉献给诗坛的诗人,也没有必要回避当下诗歌界良莠不齐的创作现状,诸如所谓“下半身写作”“垃圾派”“废话派”等等的出现,以媚俗的姿态挑战读者的阅读底线,使一些所谓的詩歌在今天已经失去了本应拥有的美感素质。有些所谓的“口语诗”,其实就是“口水诗”。我并不反对将平实的口语写进诗歌中,将完全生活化的语言引入诗歌,这也可以起到补充诗歌新鲜血液的作用,如我获得广泛好评的诗歌《寄鞋》,平实的语言就得到了卞之琳等诗人的交口称赞。关于语言的选择,许多时候也要看题材来决定,这样,就能使自己的诗歌风格多样。我认为诗人的写作,要为了千秋而舍弃“迁就”,要将美好给读者。诗人可以追求流行之美,更应该有永恒之美。

目前,我看见的一些流行的叙事诗,有一种非诗、反诗的倾向,崇尚低俗,让人无法忍受。我认为诗歌的美是“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这是我的诗歌美学理论,也就是说诗歌的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是很重要的。诗歌就像舞蹈,如果舞者停止了动作,就没有可表现的主体了,舞者与舞蹈是共存的。

我要告诉大家,近日,我有三部著作将出版,《洛夫传奇》和《漂木》将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精装本《洛夫诗歌全集(上下卷)》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书籍出版后,我将在最快的时间里,将新著赠送给苏州的图书馆,与苏州爱诗的读者见面。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一一朗诵我自己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众荷喧哗》《烟之外》《寄鞋》《苍蝇》《边界望乡》等,并在朗诵之后,具体剖析这些诗作的创作背景和写作心得。

众荷喧哗

众荷喧哗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

要看,就看荷去吧

我就喜欢看你撑着一把碧油伞

从水中升起

我向池心

轻轻扔过去一拉石子

你的脸

便哗然红了起来

惊起的

一只水鸟

如火焰般掠过对岸的柳枝

再靠近一些

只要再靠我近一点

便可听到

水珠在你掌心滴溜溜地转

你是喧哗的荷池中

一朵最最安静的

夕阳

蝉鸣依旧

依旧如你独立众荷中时的寂寂

我走了,走了一半又停住

等你

等你轻声唤我

这首诗写得很早,也似乎和江南有关。大家会记得,“雨巷诗人”戴望舒诗歌代表诗作中“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会唤起大家共同的诗歌记忆。这首诗的手法几乎是白描,身处苏州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处于荷池边自己的感受,情和景是动静结合的,里面有由物及人、流连忘返、欲说还休的情节,读者要用心去直接体味诗中的美。

nlc202309081158

烟之外

在涛声中呼唤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

潮来潮去

左边的鞋印才下午

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

六月原是一本很感伤的书

结局如此之凄美

——落日西沉

我依然凝视

你眼中展示的一片纯白

我跪向你向昨日向那朵美了整个下午的云

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

独点亮那一盏茫然

还能抓住什么呢?

你那曾被称为雪的眸子

现在人叫作

这首诗就是在昨天晚宴上一位女士朗诵过的诗,写于1965年,也可以说这是我写的一首情诗。在大海之边,一个男子遥望对岸,潮来潮去,在千帆之外望眼欲穿,伊人何在?这其中也隐藏了潮起潮落的夜幕中那种游子远离故土的如梦似烟的眷恋,让读者心潮荡漾。这首诗在情感的坡度上是层层递进的,“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大家看看,在爱中徘徊的时空是不是有点恍惚的?而在结尾处几句:“你那曾被称为雪的眸子,现在人叫作,烟”,从雪到眸子到烟,诗中意象的跳跃和转换是不是有点神来之笔的意思,诗人的灵感一现,最后也就点醒了读者。

寄 鞋

间关千里

寄给你一双布鞋

一封

无字的信

积了四十多年的话

想说无从说

只好一句句

密密缝在鞋底

……

这些话我偷偷藏了很久

有几句藏在井边

有几句藏在厨房

有几句藏在枕头下

有几句藏在午夜明灭不定的灯火里

有的风干了

有的生霉了

有的掉了牙齿

有的长出了青苔

现在一一收集起来

密密缝在鞋底

……

鞋子也许嫌小一些

我是以心裁量,以童年

以五更的梦裁量

合不合脚是另一回事

请千万别弃之

若敝屣

四十多年的思念

四十多年的孤寂

全都缝在鞋底

这首诗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写于1987年3月。我的好友张拓芜与表妹沈莲子自小订婚,因战乱在家乡分手后,从此天涯海角,不相闻问已逾几十年;近通过海外友人,突接获表妹寄来亲手缝制的布鞋一双。拓芜捧着这双鞋,如捧一封无字而千言万语尽在其中的家书,不禁涕泪纵横,欷■不已。现拓芜与表妹均已故去,但情之为物,却是生生世世难以熄灭。本诗仍假借沈莲子的语气写成,故用词力求浅白。这首诗的后记大家可能都记得,我就不再详说了,这里面有整整一代人的悲欢离合,非亲历者不能理会其中的至深伤痛。

苍 蝇

一只苍蝇

绕室乱飞

偶尔停在壁钟的某个数字上

时间在走

它不走

它是时间以外的东西

最难抓住的东西

我蹑足追去,它又飞了

栖息在一面白色的粉墙上

搓搓手,搓搓脚

警戒的复眼,近乎深蓝

睥睨我这虚幻的存在

扬起掌

我悄悄向它逼近

搓搓手,搓搓脚

它肯定渴望一杯下午茶

它的呼吸

深深牵引着宇宙的呼吸

搓搓手,搓……

我冷不防猛力拍了下去

嗡的一声

又從指缝间飞走了

而,墙上我那碎裂沾血的影子

急速滑落

这是我写的一首实验性的生态诗,我也把它定性为叙事诗。这首诗与我别的作品风格迥异,和通常讲究精致意象和暗示性强的象征语言的现代诗也不一样,语法与技巧平实得几近散文。我认为一首美学意义下的叙事诗,至少应具备三个特性:一是处理手法要冷静、客观、准确。首先排斥的是激情,由于淡化了鲜活的意象,自然更不应有超越物象的滥情,更重要的是诗人要把握观察事物的准确度,尽可能提高一首诗的可知度。二是借用戏剧手法。叙事诗的语言基本上是缺乏张力的散文语言,戏剧手法则有助于结构与气氛上张力的增强。胡适的诗学观点虽大有问题,不过他认为一首好诗中都有情节倒是说到点子上,因为“情节”正是戏剧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三是叙事诗背后必须具有较深的内涵,否则这种叙事诗势必流于庸俗与空洞。《苍蝇》我认为它颇能符合上述三个特性。就内容而言,《苍蝇》可说是一首以叙事手法写的生态诗。身为诗人,我会以极度的冷静来观察一向被人类鄙视厌恶的小动物,被人类非理性地视为世敌的苍蝇,在宇宙万物中,在神和诗人的眼中,苍蝇也是一个生命,虽然偶尔会传染疾病,但它不是有意作恶,却不幸成了人人喊打、除之而后快的对象。人从不考虑一只苍蝇在整个自然生物结构中的地位,事实上,消灭苍蝇是会影响生态平衡的,所以我把这首诗作为一种反讽的隐喻来处理,当我悄悄地逼近,并扬起手掌准备把那只悠然自在地栖息在墙壁上的苍蝇打死,结果苍蝇飞走了,被击碎的,打得满身沾血的,竟是我自己——那贴在墙上的影子。苍蝇虽身份卑微弱小,却是一个安详而无辜的存在,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却是人的专横与残暴。最后我采用的戏剧手法可说是一个暗示,提醒我们应该有反思,即如何处理好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边界望乡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我给大家朗诵介绍的这首诗是被选入各种大中学教材的《边界望乡》一诗,这首诗写作于1979年,当年3月中旬应邀访问香港,3月16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并■望大陆,从望远镜里望到故国河山猛然出现在我眼前,像是被人猛地当面打了一拳,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曾听到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整整分别了40年,这才体验到什么叫“近乡情怯”,什么叫“有家归不得”,所以,我近乎用完全写实的笔调写下了如上的诗句。我认为可以将乡愁诗分为两类,一类是小乡愁诗,写的是个人对故乡亲人和童年往事的怀念,表现一个游子落叶归根的心情;另一类是大乡愁诗,文化乡愁,写的是超越个人的,对于自己国家的地理、历史与文化的深深怀念。《边界望乡》属于大乡愁诗。

好,我的讲演就暂到这里。谢谢大家。

(由小海、刘放根据讲演记录整理)

创设音乐情境, 感受音乐之美 篇12

在现在的音乐教学中, 音乐知识的讲解比较枯燥, 学生不容易理解, 这就与欣赏音乐给我们提供的各种美好感受发生了冲突。在学生中, 喜欢听音乐、唱歌的人数很多, 但他们却往往都不喜欢上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在音乐课中添加流行音乐的元素, 使他们把喜欢流行音乐的兴趣转移到音乐课中。同时, 音乐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要以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课堂导入, 使学生在接触音乐的初始, 就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增加他们的主动性, 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提高他们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一、更新教学观念, 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传统的教学中, 音乐课只是单纯的知识教学, 其目的只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一些理论知识, 与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截然不同。在这种枯燥的授课过程中, 本来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音乐课的期待, 上课过程中也变得极为被动, 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的开发。要提高音乐课的课堂质量, 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教师就要把课堂变为学生的课堂, 使学生正在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要以人为本, 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欣赏课的难度较大, 就初中学生的音乐水平来说, 在欣赏音乐时从哪方面去思考, 如何对乐曲进行分析、体会都比较难。那么如何在较难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我们可以采取用故事进行导入的方式进行讲述。例如, 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 我先给学生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凄美的爱情故事把学生深深吸引住了, 他们对课堂中要学习和欣赏的曲子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 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 主动去学习和欣赏这首曲子, 并将听到的故事情节与曲子结合起来分析, 更能体会曲子的意境, 从而提高了音乐欣赏的能力和兴趣。

二、运用学科整合, 提高学生音乐文化品味

在音乐教学中,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教育教学途径, 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时可以和音乐欣赏结合起来, 让音乐与各个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例如, 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结合更容易理解。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唱歌课《给未来一片绿色》, 通过演唱歌曲, 使学生明白了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 对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有了明确的体会和认识。《大海啊, 故乡》是一首流传很久的歌曲, 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可以先让学生倾听、欣赏这首歌曲, 在边听边学过程中, 学生很快学会了演唱这首歌曲。例如, 我在讲授这节课时, 在学生学会歌曲后, 我还要求学生根据歌曲的意境进行故事改编, 学生们都积极发言, 讲述自己改编的故事, 课堂气氛热烈, 提高了课堂效率。音乐还可以运用在体育课中, 如可以根据音乐做各种节奏不同的韵律操, 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在历史课的学习中, 也可以穿插音乐的学习。在学习历史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时, 可以介绍当时流行的乐曲和所用的演奏工具。利用音乐的发展作为学习历史的一条线, 可以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充满乐趣。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 巩固和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是通过欣赏来传达其中蕴含的意境, 聆听和欣赏音乐体会的内容又因为人们的思维不同, 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区别而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 音乐的这种没有限制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中, 如果只是单纯地让音乐与其他学科结合来学习, 那么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 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收益。音乐表达的意境很抽象, 在音乐欣赏中, 每一个人对音乐的感受都有不同的理解。新课改后, 音乐课每个单元都有欣赏的曲目,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 要让学生通过欣赏去联想、去发现、去创造。在课堂上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有表现的欲望, 并把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说出来, 进行交流。

在音乐学习中, 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才能在探索中有所发现, 有所感悟。对音乐课感兴趣的学生会主动地进行探索, 寻找音乐课与生活、社会相关联的点。在他们的主动探索中, 音乐的感悟力也越来越强。那么对于那些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应当怎么办呢?教师在讲授中, 不仅要找到这些学生的兴趣点, 还要让他们参与到课堂讲授中, 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去感悟音乐, 体会音乐的美。同时, 在学习中, 可以通过让学生做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玩乐中享受音乐, 在学习中进行玩乐, 真正把玩融入到学习中。例如, 我在授课时, 把学生分成两小组, 然后利用钢琴进行弹奏, 要求学生根据我的节奏做动作, 可以做舞蹈动作, 也可以做机器人的动作, 看看哪个小组的反应快, 节奏准确。学生们兴致非常高, 在既欢乐又整齐的比赛节奏中学习到了各种音乐知识, 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加上了自己的创作。通过这种游戏, 学生在玩乐中很轻松地掌握了音乐的节奏, 通过感受音乐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同时大大提高了对音乐课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 好多原来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一篇:爱心协会2019年9月工作总结下一篇:职场新人必知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