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感受大自然之美

2024-08-04

122感受大自然之美(精选12篇)

122感受大自然之美 篇1

感受大自然之美

(一)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能力:本节课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和学生自主感受两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自然的美之所在,懂得如何欣赏大自然的美,学会亲近大自然。

知识: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美,提高学生认识、感受和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走近大自然。

教学重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约1分钟)

1、导入语:(详见教材P32引言)

2、板书课题: 第十二课 感受大自然之美 2.自学目标(约1分钟)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能力:本节课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和学生自主感受两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自然的美之所在,懂得如何欣赏大自然的美,学会亲近大自然。

知识: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美,提高学生认识、感受和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走近大自然。

3.自学指导(约3分钟)搜集与交流:

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搜集有关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感受大自然之美,并精选资料在全班展示。

4.学生自学(约15分钟)

育聪察强毅之才 养正直中和之德

1、美丽的大自然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2页)图片1:草原秀色 图片2:黄果树瀑布 图片3:三峡风光 图片4:泰山雄姿 谈一谈:

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大自然,自己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1)美丽的大自然(大自然之美的内容)①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美丽无穷

(学生朗读教材,从中感受其无穷的魅力)②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③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学生朗读教材,去感受领略其中之美)④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益处 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有哪些益处呢? 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以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精神生活。

5.教师导学(约10分钟)(有微课的可渗透微课助学)怎样鉴赏自然美(P35页)

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①观赏的距离:(P35—36页)观赏风景时,如果我们要观赏全景,就需要有一定的距离,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如果要观赏局部的美,距离要近些。

②观赏的角度:(P36页)观赏风景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③观赏的时间:(P36页)观赏风景还有一定的时间性。(3)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P36页)(按教材简述)

由此可见,我们中学生应该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审美交流

图1:泰山远景 图2:泰山日出 谈一谈:泰山美在哪里? 泰山——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本节课应掌握得知识点:

①大自然之美的内容: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大自然风景秀丽,美景如画。

②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益处: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③自然美的分类: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④怎样鉴赏自然美: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6.训练检测(约10--15分钟)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景象属于()A、宇宙之美 B、生物世界之美 C、自然风光之美 D、劳动之美

2、美的自然对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下列属于后者的是()

①设计精巧的园林②美丽的西湖 ③浩瀚的星空④起伏的山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3、同样是面对梅花,失意的陆游写出的诗句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而意气风发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写出的却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说明()

①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人的思想观点密切相关 ②陆游不会欣赏自然美 ③自然美总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④面对同样的自然景观,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自幼爱鹅,成年后喜欢饲养鹅,每当他写字劳累时,就到鹅池边观赏鹅在水中嬉戏、畅游的情形。渐渐的,他还从鹅从容自然的神态中受到启迪,融入到自己的书法艺术当中。这告诉我们()

①提高艺术修养,主要欣赏自然美 ②学会欣赏自然美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③欣赏自然美能陶冶人的情操④生物世界也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三)教学反思

D.②③④

122感受大自然之美 篇2

在我国艺术史上,我们看到许多非常推崇自然的艺术家。晚唐的张彦远将画品分为自然、神、妙、精、谨细五等,自然居上品之上,为最高品位。李嗣真在《书后品》中将书法分为九品,上上品之前复列逸品,他对逸品的诠释是:“偶合神交,自然冥契”,“神合契匠,冥运天矩”。现当代时期,更有直截了当地论述这一观点的。如:“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钟敬文),“朴素是真的高贵”(徐志摩),“最高的文采是朴素,因为朴素是美的首要条件”(王西彦)。

朴素,并不仅仅是对形式的追求,艺术的朴素自然,应该是高妙的技巧与真实内容的有机统一的完美结合,将艺术形式与技巧消融在艺术内容中去,这是高度艺术化的表现。艺术家的创作,呕心沥血而不见痕迹,反复雕琢又似漫不经心,这正是朴素自然的美学理想所追求的境界,这正如常言说的“巧夺天工”、“出神入化”,亦如古人所言“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朴素无华的,却又含有很高的艺术技巧,只是这经过多次锤炼的高超的技巧在那一气呵成的诗歌意境上,不露出一丝一毫艺术加工的痕迹。

在西方,即使在欧洲最黑暗的年代——中世纪的基督教的教义中,从13世纪圣托马斯发展的正统经院哲学就认为,简练和朴素是最基本的美感,是最接近天堂的特征,是高雅的修士应该追求的。米开朗基罗的书信集中,他这样论述道:“还有什么能比简约的表达更难把握的事情呢,每天都有大量喋喋不休的东西缠绕着我们,而其中具有美感的东西甚至一点也没有,因为他们都不够朴素……在创作中,永远要用一种简洁而直截了当的方法描绘你所了解的东西,……并在一幅画或雕塑中做到有所突出,这两点解决好了,一切作品都是很容易的事”在雕塑史上迎来了第二次高峰,甚至因为他建立了卡比多广场而开启了豪华美丽的巴洛克风格的先河的米氏,他在笔记中心灵深处一次次呼吁艺术审美的至高境界——朴素美。

在18世纪法国,有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他就是夏尔丹(1699-1779)。朴素、单纯是夏尔丹静物画构图所具有的特点。《虹鱼》画面上呈现新的意趣,一只小猫和悄悄地爬过桌子上的牡蝠,瞬间的动感,使画面的生活气息无尽。《厨桌》《有铜水箱的静物》,构图均衡稳定画面简洁朴素、色彩丰富而具有表现力。画面效果类似剪影,单纯而简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夏尔丹创作的生活风俗画是18世纪的法国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其作品朴实无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周围环境的描绘简洁、自然、真实。他着力表现普通的城市平民的形象和生活,手法写实,表现单纯、自然而又抒情。其作品简洁的构图、坚实饱满的色彩,自然朴素的画风,高雅的情操,开创一代新风。

维米尔(Jan Vermeer,1632-1675)这位17世纪荷兰著名画家以一丝不苟的写实主义风俗画为人称道。其地位在荷兰仅次于伦勃朗。他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朴素也是一种美,在传世名画《倒牛奶的女仆》中,穿透窗户的阳光照射在女人背后的白色墙上,墙面产生出明亮而眩目的白光。女人的脸庞宁静祥和这和倾倒牛奶的动势,恰好形成一种静与动的迷人张力。室内洒满光线,人物平常简单的动作与神态,得到了最精简的诠释,一切似乎在时间与空间中凝结,一下子化为永恒。这幅画所呈现的精湛的光影技法,给画面平添了许多温暖的人性关怀,使之成为艺术史上难得的一幅杰作。维米尔的画虽然朴实,但是很有感染力,他把他的感受与体会一点一滴的渗透到作品中,使人回味无穷。在维米尔的作品里我们感受到了朴实的美感,因为作者的选材来自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他很好的用油画的形式表现出“原生态式”的生活,这种“原生态式”的朴实型的油画是维米尔绘画的特点,也是他的作品吸引人的地方。

返璞归真是当代社会人们生活和艺术追求的潮流之一,在现代绘画中,有很多画家追求着质朴的情感和独立的精神。比如,后印象派的画家高更等都曾大胆地从现代文明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去追求一种新的绘画精神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他是一位最富有原始生命力的画家,他从原始、野蛮中得到生活的力量,远离现代文明的矫饰与虚伪,一心去领悟自然、神秘的真理,他的绘画风格独特,将装饰性与象征寓意结合起来,表达直率,让人感到野蛮、粗野和原始。其作品,表现性的因素很多,而对朴素美的追求也显而易见:作品形体简括,强调轮廓线。毕加索(1881-1973)这位在近现代绘画艺术史上闪耀着夺人的光芒的艺术家,一生画作颇丰,但简练和概括至极,几根线条,数笔色块,意向却无比的丰富,节奏和谐,美如夜曲。正如德米特里亚娃《毕加索》113页中如是说:绘画不是散文,而是诗。它是用造型性的韵律写成的诗……造型性韵律是一种协调而又同其他形式或其周围空间保持和谐的形式。从这里我们足可以发现毕加索追求的绘画是诗的境界。更要有诗的形式,诗是文学样式,单就形式来说具有天性的灵气。也有哲人说诗乃上帝之语言。此处不难理解毕加索的艺术追求,或者单就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来看,朴素亦是公认的格调。

感受这些杰作里的朴素自然之美,对我们的创作也有很多启示。在我们的身边寻找我们认为最朴实的景色,借鉴大师的思路,创作我们的作品,这也是一种学习的途径。

朴素的艺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非常普遍,我们在生活当中随处可见,但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恰恰要学到的是“从生活中来,回归到生活中去”的态度,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但并非所有情感的表现都是艺术。那些单纯发泄情感的活动如哭、笑、咆哮如雷或者奔走跳跃等等并不是艺术创作活动。那些是情感的自在的形式而不是情感的表现性形式。表现不仅是表现,而且是一种有意识的、反思的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创造的不仅是形式。它本身就是一种人类自由的形式。有意识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生活处处都有美的气息存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用眼睛发现,用心去体会,它就会降临到在你的身边。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在艺术家那里,最高的美正

红木余料在现代设计中的再利用

施燚李若辉郁舒兰(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从红木余料的利用现状着手,考量红木余料在现代设计中再利用的可行度。搜集总结了红木余料在生活中可以应用的领域,并且探索分析了红木余料与现代设计结合的方式,最后指出了红木余料在现代设计中应用需要突破的瓶颈。

关键词:红木余料;现代设计;材料;再利用

2012大学生实践创新阶段成果

一、红木余料的现状

红木为热带地区所产,豆科,紫檀属(pterocarpus)的木材。红木资源有限,生长周期又非常长,有的可达几百年,因此,物以稀为贵的红木制品集实用、观赏、保值于一体,越来越具有独特的魅力。

我国家具企业的红木用材基本上倚靠进口,花费众多,但是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多数企业对其所产生的红木余料没有进行再应用。在家具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尤以不可再生的红木资源为主。这也是红木家具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红木作为高档家具的原料,尽管是余料,在质量品质、收藏价值等方面仍具备潜力。弃置其余料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

北宋时期,李诫就在《营造法式》中提出了对木材节约利用的原则,如:“务在就材充用,勿令将可以长用者截割为细小名件”,甚至连余材边料也不能浪费,提出“木植内如有余材,可以别用,勿令失料”。近年来,通过对木质废弃物的利用技术的开发研究,突破了传统做法上一开始就直接燃烧木材的方式,而是通过液化、气化等手段,使能量的转换效率提高,使获得的能源更容易得到利用。但是红木作为最高档次家具的用材,将其余料进行燃烧仍是一种暴殄天物的行为,如何进行合理的再利用,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价值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红木余料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1.在现代设计中,红木余料可以在很多领域中应用:

(1)文具

古有木质戒尺、木笔杆子等,在现代设计中,虽有合成材料替代了木材制得了这些产品,但是木材仍可以在文具设计领域大放异彩。相比较用大材、整材裁切制造文具产品,用余料制作这些小产品更为环保合适。并且,用红木余料制作出的文具由于具备了红木本身的价值特性,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很适合作为礼品相互赠送。

是自然朴素、返朴归真、以质为美的审美境界。朴素自然高于雕饰美,但并不排除华美的篇章,朴素自然,是艺术的内容的真实与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这完美的艺术形式是作家运用高超的技巧辛勤耕耘的结晶,是一种不露痕迹的“第二自然”。写文章的人说“文字要深入浅出,不端架子,不故弄玄虚,要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绘画亦如拉家常,朴实得像麦穗一样,是籽粒饱满

(2)纪念品

在各处旅游的时候人们难免会买一些旅游纪念品带回家自己留作纪念或馈赠亲友等。除去传统手工制作的纪念品,近年来很多旅游纪念品是进行了现代设计、经过工业生产制成的,这些旅游纪念品大多设计精良但是用材一般,旅游者买回家中难以长期保存。若是可以将红木余料运用到这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生产中,不仅可以使其长期保存,实现旅游纪念品的纪念价值,也可因为红木的价值而使纪念品本身的价值有所上升。下图是国外一旅游景点的纪念品,结合当地旅游特色用木头精加工而成,深受游客的喜爱。

(3)首饰

通常在首饰设计领域中,设计师多用金银珠宝此类贵重材料,市面上的低端饰品则是以合成材料为主。而在我国古代,木材是饰品设计中常见的材料。无论是女子头上的发簪还是男子常戴的珠串,以至于闺房中的首饰盒,大多是用上好的木材制成的。在现代设计中,此种选材未尝不可借鉴。由于发簪、珠串所需的木材都是小料,红木余料则正是上选。当然红木余料在做首饰上可以应用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珠花、吊坠、耳坠、佛像挂坠、手链、手镯、项链、扳指、手表等等都是可以考虑的题材。

(4)摆件

中国自古有玉石摆件,西方现代有施华洛世奇水晶摆件,摆件作为对美好的寄托,是家居、办公环境中常见的物件。摆件一般都用玉石或者水晶玻璃制作,价值高昂且显得剔透华美。其实红木色泽温润大气,收藏价值极高,也是制作摆件的极佳选择。自古木能养人,木质佛像、观音像、人物小像都是有吉祥寓意的。用红木余料做摆件无论是当成车饰、桌面装饰,还是拿在手

的麦穗,是高筋高粉的麦穗。

参考文献

[1]马晓琳《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精选教材——西方美术史》河北美术出版社.

[2]田军.王剑.继平.达星.高更·塞尚画风[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感受生命之美 篇3

在田园环境中感受生命之美

幼儿园应该是一个草木葱茏、鸟语花香、流水潺潺的田园小居。没有塞满桌椅的教室,只有绿得发亮的大草坪;没有严厉刻板的老师,只有亲切可爱的“大姐姐、大哥哥”。每位“大哥哥、大姐姐”都有生活的基本常识,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有热爱大自然的心。每个孩子在这块美丽的地方,都受到充分的重视。他们的顽皮能够得到容忍,他们异想天开的想法能够得到认可。田园小居式的幼儿园是一个幽雅清新的地方,一个富有诗意的地方,一个有水有草、有鸟鸣虫叫的地方,也可以说是“世外桃园”。孩子的天性是喜欢自然的,应该“放虎归山”,让他们接触大树小草,与鸟儿做朋友,在花儿的芬芳中入睡。

据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当年要招收一批6岁的孩子,要对他们进行为期10年的教育,而一个家长却说:“小孩子还来得及去坐教室,先让孩子去过一过他的日子吧,不忙上学。”这朴素的话道出了深刻的思想,引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深思。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自然的哺育,他们有自己情有独钟的世界。蓝天、日月、星辰、草地、池塘等,皆是大自然母亲赐予他们的乐园。幼儿一旦脱离了与自然的互动——这本应该属于他们的生活,就会进入一个异己的世界。

无数事实证明,圈养在教室中的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会慢慢窒息。过多的条条框框,会束缚他们的灵动。人为地缩短幼儿的生长期,培养出的“儿童博士”、“小大人”,会严重背离幼儿教育的初衷。孩子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应该为孩子创设环境,让他们充分地与自然接触。孩子只有在田园小居式的环境中才能体验到特有的乐趣,身心愉悦发展,感受生命之美。

在天气变化中感受生命之美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要有效利用和整合身边的宝贵资源。比如,飘雪的日子,带孩子们到雪地里玩耍,让他们观察银装素裹的世界,知道雪花怎样形成;大雨滂沱的时候,领着他们在屋檐下听雨,看雨过天晴后的清新世界;如是小雨霏霏,可让孩子们撑伞在小雨中畅游,或者干脆迎着小雨走上几分钟,感受那沁人心脾的丝丝凉爽;若是电闪雷鸣,可给他们讲关于雷电的知识,解释雷电现象,鼓励孩子们勇敢地面对自然现象,不惧怕那震耳欲聋的巨大声响。若是阳光明媚,那便更好了,可带他们去小树林里,坐在树荫下唱儿歌、讲故事;还可以在花园里观察花儿的情态,到室外的田地里看看农作物的生长。通过这实实在在的接触和感受,让孩子们认识大自然的现象,了解其中的规律。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批判传统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与此相对照,中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了“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观点,这里的“活”字,就道出了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灵活性。如天气变化之类的自然界现象,对孩子来说都是绝妙的“活教材”。在观察、感受天气变化中,让孩子们与自然互动,从而感受大自然给予的生命之美。

在劳动收获中感受生命之美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可以在幼儿园里种植自己的“百草园”、“百花园”、“植物园”、“果园”、“蔬菜园”、“庄稼自留地”。平时可组织他们进行“劳动”,种下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根据季节特点,还可以在“试验田”里种植各种庄稼,看护农作物的成长,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也可以在“试验田”里种下各种时令蔬菜,观察蔬菜的生长。到收获的时候,让孩子们去采摘果实,体验收获之喜悦。

对此,许多中外教育家都有过明确的论述。陶行知先生讲:“必须以大自然为生物园,才有丰富的收获。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生活教育吗?”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寓学于做”(Learning by doing)。陈鹤琴也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幼儿需要的是通过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幼儿通过“试验田”播种希望,采摘自己劳动的硕果,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要想方设法给他们创造与自然互动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劳动和收获,去体验大自然给予的生命之美。

在季节更替中感受生命之美

季节的更替是大自然活生生的语言。幼儿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要让他们融入其中,亲身感受四季的色彩。

春天,可带着孩子到野外踏青,感受大自然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让他们认识草儿、花儿和树儿,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夏天,让幼儿走出教室,在烈日下感受天气的炎热和各种生命的灵动。秋天,带着孩子们走进田野,观察春花过后的秋实,体验大人们收获的喜悦。冬天,让孩子们观察冰霜和花与树的萧条,感受冬的寒冷。尤其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可组织他们堆雪人、打雪仗。雪花儿是冬天里最有诗意的语言,是来自天籁的绿色之音。四季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是生动和新奇的。莫用一连串的“怕”字束缚孩子们的天性,以致让幼儿天真的情趣在无声无息中泯灭。

爱尔兰诗人西默斯·希尼曾作了首小诗《个人的诗泉》,诗中充满了对儿时亲近自然的感恩。诗中写道:

童年时,他们没能把我从井边,

从挂着水桶和扬水器的老水泵赶开。

我爱那漆黑的井口,被框住了的天,

那水草、真菌、湿青苔的气味……

我们每个人都是大自然母亲的儿女,是离不开“绿色”的滋养与哺育的。如果把人所受的教育比作一条源源不断的河,那么幼儿教育应该是这条河流的源头,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让孩子们从小就好好享用大自然母亲赐予的礼物吧!

(作者系德州学院教育系副主任、副教授,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反思 篇4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反思

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感受美丽的大自然,增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时,了解鉴赏大自然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的能力。

解决本课时问题的理论支撑是人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及相关的美学知识。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植物和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使他们明白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友好的,作为万物之精灵,人类应该对自然抱有感激之心,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养成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觉悟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

帮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首先应引导他们去认识美丽的大自然,然后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再总结鉴赏大自然的经验,这样就容易从学生的自身体验出发来进一步探究怎样鉴赏自然美的知识。因而本课时在逻辑结构上分为紧密联系的两部分:一是体会感受美丽的大自然;二是学会鉴赏大自然之美。而提高人们鉴赏自然美的能力,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更有利于增进人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所以鉴赏大自然之美的方法是本课时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认识美丽的大自然,可通过系列图片、散文、诗歌、歌曲等,引导学生去用眼睛发现大自然之美,用语言描绘大自然之美,培养学生观察、感受、体验自然美的能力,增进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

对于如何鉴赏美丽的大自然,应首先搞清什么是自然美,把握自然美的两种分类。可引导学生从自然美的多种表现中,了解自然美,知道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审美领域,大自然美丽无限。鉴赏自然风景的方法,可选用典型的风景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感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对精神消费要求的提高,人们走进自然、回归自然,在游山玩水中享受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但不同的人面对共同的自然景观,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尤其是人们审美能力的差异,对自然美的鉴赏水平千差万别。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了解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明天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必须从小养成爱护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感受自然之美 篇5

一个人走在初春安静温暖的小路上,感受着上天的款款深情。没有风声、虫声、鸟叫,只有阳光、蓝天、白云。春天就是这么干净,让人平心静气去享受。春的美,无暇,自然的美,安静。突然,一株草映入眼帘,独自在光秃秃的小路边摇摆。我想,这便是春天的第一株草吧,第一个钻出头来,成为小伙伴中第一个开路者,享受第一抹阳光,响应自然的号召。原先,自然的.美其实热烈蓬勃,仿若生命之美。

一株草寂寞地为了它向往的天涯坚强屹立,它是一种卑微的植物,但又是最顽强的植物,它奋斗于自然,来展示属于它的美丽——安静又热情。一切顺乎自然,圆融而美满。自然本身便是生命,一朵野花、一株小草、一群飞鸟……无一不是自然的造化;水、山、光……又无一不是生命的呈现。自然的美便是生命的美——纯真,干净。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他的书中曾写到:“凌晨四点钟发现海棠花未眠,如果说一朵花很美,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说道“要活下去”。面临金钱、利益、世俗折磨的他曾多次想过自杀,却又被自然的美所打动,它们干净又热情的活着,给了他无数感动。抛去他的结局不说,自然的美能让一个人有活下去的动力,难道不应被称为“生命”吗?自然充分展示着生命的灿烂。自然界的万物都仿佛代表着人生的好处,总结起来便代表了生命的圆满。

但是,此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习惯了高楼林立的大厦,习惯了钢筋水泥的环绕,习惯了人工花草的装饰。很少有人去观光游览,享受山河的壮丽。人们心里想,花开花败,草长草枯,那是定数。很少有人会想我们如今的生活来源于什么。自然的美就这样被忽视,生命也仿佛不再圆满。我以为,没人会享受刘禹锡的陋室生活,但总会去欣赏春日的安静温暖。事实上,人们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别因为明天会重来、春天会重来就麻木的度过一段段好时光,“凡是美丽的总不肯,也不会为谁停留”。倘若有一天消失了的再也不回来,我们该去哪里寻找?我们明白尊重生命,那便应当去尊重自然。朝阳东升的日子,荷月而归的生活,干净纯真的自然,不去享受,为何而来?三毛说:“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游哥德堡植物园,感受自然之美 篇6

游哥德堡植物园,感受自然之美

推荐理由:哥德堡植物园是北欧地区最大、最好的植物园,占地面积150英亩,位于哥德堡市中心且交通便利。每年有近50万游客游览草本植物园区、可食用蔬菜园区和旺盛的长植被园区。然而真正珍贵的则要数岩石园区了,其在米其林“绿色指南”中被评为三颗星,拥有6000多种不同的沼泽和背阴植物。

园中的野生杜鹃如同1600种兰花一样令人印象深刻,温室内种植着另外4500多种植物,而最具吸引力的当属复活节树,这种植被在其发源地——复活节岛已经灭绝。另外,哥德堡市中心的城市运河旁的Trdgrdsfreningen公园也属于植物园的一部分,是一处非常受欢迎的聚会场所,特别是在夏季,这里经常举行音乐会和演出等。在这座公园里,还存在着非常流行的棕榈屋,种植热带和地中海的树木和植物,同时,玫瑰园中有多达4000种不同的玫瑰。

#户外攻略#。爱乐活旅游玩乐户外攻略。

大自然才是最美的

植物园中的空气都是甜的

美丽的植物园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的角落。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感受文章之美 篇7

邢台市第七中学 范丽华

俗话说:“文如其人”,每篇文章都是有生命的,它是作者心血的结晶,是作者意识的表现。如果你认真地去品味,便会发现里面蕴藏着许多美。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之美。

一、语言美

《爱莲说》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的散文。作者运用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方法,赞美了“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高贵品质。文章的长短句结合,句式多变,读来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声韵和谐,流畅自然,琅琅上口,富于音乐性,使人获得听觉上的美感。教师在讲读这篇课文时,可用充满感情色彩的朗读,引起学生听觉上的美悦,使他们在品味祖国语言文字优美的同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情节美

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的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时,认定小狗的主人的变化而六次改变其态度,时而为小狗辩护,时而骂小狗是“下贱胚子”,时而又称赞小狗是“名贵的狗”,如此一波三折,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善于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沙皇专制统治者的忠实走狗的形象。教师在讲读中可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这种起伏跌宕、摇曳多姿的情节美,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意境美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仅用了28个字,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小桥流水、西风古道的天涯行旅图。作者将无形的、抽象的,化入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瘦马这些有形的、可感的景物中,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凄美的意境。本文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教师在讲读此文时应引导学生入其境、悟其神,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凄美的意境,使学生充分享受到这种意与境的和谐统一、契合交融之美。

四、景物美

朱自清的《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草的鲜嫩、花的娇艳、风的柔和、雨的清新、人的欢快,一幅幅春景图充满了鸟语花香,使我们也感受到了春的生机。作者主要采用拟人的手法,使这些动物,植物散发着顽童的气息,让我们聆听着天籁的声音。教师在讲读此文时,可利用多媒体,把各个图逐个显示出来,最后为学生绘制一副栩栩如生的春景图,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大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美。

五、情操美

爱国情怀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它不见得轰轰烈烈,也许是一举一动一件小事,都能引起人们心灵的颤动。在《最后一课》中,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小弗郎士眼中大人门不寻常的言行。从韩麦尔先生服饰、动作、语言表达了人们对故土的眷恋,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痛恨。最后的无声的文字“法兰西万岁”道出了每个人心中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的高尚情操,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自编自演其中的一片断,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悟,从而培养其高尚的爱国情怀。

感受音乐之美作文 篇8

轻轻戴上耳机,按下按钮,隔绝这世间的嘈杂,感受这无以用语言来形容的美——音乐。

那美妙的感觉,注定在那按钮的瞬间就已开始。听高山,听碧水,听奇幻,听仙境,听轮月,听古色古香,听美轮美奂,听余音绕梁。

听,一段悠扬的.木吉他声响起。它诉说着天空上的一座城,野花芬芳,百果飘香,鸟儿们自由飞翔。它的曲调,是如此凄凉、悲伤,却隐隐有一丝丝追求梦想的意愿。它就是《天空之城》。

听,一段中国风的古典古筝曲响起。它的弹奏仿佛带我来到了春天的夜晚里。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月下有江流,有芳花。有竹林,它们相相呼映,那么唯美。过了一阵子,春江的潮水涌起,气势磅礴,那轮孤月与江潮互相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江畔白沙与月光融为一体,白茫茫一片。这是皓月当空光照江天一派空明的幽美景色,这样的良辰美感景,除了《春江花月夜》能演绎,还能有谁呢?

听,一段轻快活泼的交响乐响起。我仿佛又置身于一片湖畔中,在我眼前,有四只小天鹅正在戏水打闹,十分可爱。曲调干净利落,质朴动人的旋律还富有田园般的诗意。它就是著名芭蕾舞乐曲《四小天鹅》。

音乐像黑夜里的烛光,像冬日里的温暖,像风雨中的一把伞……音乐的魅力使我无法摆脱,让我深深沉醉其中。

感受汉字之美作文 篇9

追溯汉字漫长的历史,它由简易象形的甲骨文,阴柔细长的篆书,到细腻柔和的隶书,圆润饱满的楷书,再到笔畅意连的行书,狂野奔放的草书。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一幕幕的呈现在人们眼前。这小小的汉字组成的词,句,文章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每一个汉字都散发着独有的文化气息,让人为之惊叹。

现代的高科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电脑的普及,网络的链接,可以让人体验一把“在家尽知天下事”的爽快。正是如此,人们上网打字取代了手写汉字,A4打印纸取代了练字的字帖,有些不会写的字只需在键盘中打出首位的拼音字母即可跃入眼前。拼音的声调,汉字的笔画,字形的结构,词语的含义都已被人们遗忘。

这两年,汉字,国学再次被人们瞩目。每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都会关注。还记得那位学生,低低的个子,圆圆的眼睛,在一对四的比赛中,沉着冷静,当听到“lali”这两个字时,他从容地写出“鬎鬁”,但这是很早的写法,裁判说出重写时,他想到了皮肤病的释义马上写出“癞痢”两字,全场爆出热烈的掌声,无不惊叹他深厚的文化才学。两次运用汉字的释义和偏旁部首的联系化险为安。成人书写率仅为2%的那些字,在他的笔下竟如可爱的小精灵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跳了出来。

感受生活之美优秀作文 篇10

感受生活之美优秀作文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并洋溢着一种东西,那就是美。在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欣赏着落日所展示着的一种壮丽的美,这是自然赐予我们的。也可来到田园山村之中,坐在清溪流水之畔,仰望碧绿的树木,释放平日禁闭的心灵,感到无比愉悦,这同样是一种美。

周末的晚上,我总爱放一张CD来听。经过了一周的紧张学习,音乐常常是我放飞心灵的驿站。有时候,我觉得音乐像一杯香浓的咖啡,让我疲惫的身子感受到一股强有力的力量,能更好地投入到新一天的学习中有时候,我觉得音乐像一杯散发出阵阵幽香的清茶,细细咀嚼后,会让我觉得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有时候,我觉得音乐像一杯香醇的酒,预祝明天会更好……聆听悦耳的音乐,与跳动的音符一起欢乐,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122感受大自然之美 篇11

——听《六口茶》有感

驻香港部队秭归希望小学

尤丹华

从教音乐多年,音乐给我带来快乐,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我觉得无比幸福!一直认为,音乐是情感的教育,音乐是艺术之美。聆听姜莺老师的《六口茶》再次让我感受到音乐之美、艺术之美!现谈几点浅薄的体会:

一、视觉的盛宴。

《六口茶》是一首土家族的民歌,明快的旋律、生活化的歌词,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极致。

开课之初,老师播放了一段“土家风情”的视频,有歌、有舞,浓郁的地方风情,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这无疑是一场是视觉的盛宴。

二、听觉的大餐。

当《六口茶》的旋律响起,学生们个个竖起耳朵仔细的聆听。活泼的曲风,口语化的歌词,让学生觉得很好玩,很有兴趣。听觉的大餐开始拉开序幕。

学唱歌曲时,老师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方法,如:师生接龙、男女生接龙、小组接龙等。避免了学习歌曲时候的单调和乏味。

三、师生风采的展示。

音乐课,不同于其它课,它可以成为展示师生风采的一个舞台。教师的歌、教师的舞,都可以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风采。在师生合作创编这一环节,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弹琴、“小乐手”拿着乐器伴奏、教师带领学生边歌边舞….将师生的音乐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这次听课,促使我对音乐教学有了更多更好的认识。同时,我也在认真地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音乐课“魅力无限”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真挚的情感永远让人觉得美、让人感动。

2、要提升专业技能。老师的专业技能是决定课的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唱、弹、跳要有拿手绝活。

3、应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重点、难点的把握与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自然流畅。

4、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系统构建,才能理清音乐的脉络,不致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

5、钢琴、演唱等基本功要苦练,绝不能丢。

6、课堂小结一定要真正起到强化、巩固本课重难点的作用,不 能走形式。

7、课堂导入一定要真正起到导入的作用,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 情绪和求知欲。

8、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展示、范唱等一定要“扬长避短”,否则展示效果一定会“适得其反”。

9、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贴近教师身份和学生生活,一定要干净利落,不要过于随便,也不要啰嗦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

10、不要用过多的说教、生硬地逼学生回答问题等方式来走“学生参与”的形式化,要加强引导学生体验,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

11、很有必要纠正学生的唱法,提高其唱功。

12、教唱每一部分前,都要学生找出将要教唱部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唱。

13、教学中,在知识的重难点设计、学生情绪的调动、课堂环节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循序渐进,力求课堂表达思路清晰、完整。

感受文字之美 尽享读书之乐 篇12

尽享读书之乐 ——

2012亳州师专第四届“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启动仪式与陶行知广场举行签字活动

年4月23日上午9点40亳州师专第四届“书香校园”读书节启动签字仪式于我校陶行知广场举行。我校领导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欧阳永红,校党委宣部部长徐玉松,校组织部人事部部长周明,校图书馆馆长江毅等莅临现场签名并做指导。

除此之外,此次活动还吸引了我校各大社团前来参加,如大学生记者团,鸽子文学社,羽毛球协会,墨羽诗协等各系科代表,各班班委及学生代表参加签字。整个活动在以题为“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的横幅上,有序顺利进行。在短短的三个多小时内,整个横幅之上已然写满了我校师生最喜爱的书名及自己的姓名,比热情激扬的合影留念。

通过此次“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倡导以第十七节世界读书日主题“阅读。悦心,约未来”的口号,经过广大师生长期以来的阅读积累,爱读书,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已成为我们校园文化的时尚,并且在不断的改变着我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

上一篇:高考写作指导:文采要灵活运用下一篇:清风正气拂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