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英语教育的六大教学方法(共13篇)
幼儿英语教育的六大教学方法 篇1
幼儿英语教育的六大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主动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还强调“幼儿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基于对上述要求的思考,我以“英语教学”这一主题为基点,进行了专项研究和实践。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幼儿接触英语?怎样让幼儿掌握英语并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呢?通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反思、探讨,我总结了几点幼儿英语教学方法。
1、环境熏陶法
研究表明,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要通过主动积极的与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材料交互作用来发展他们的语言。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儿童与生俱来的智能,使他们不需要别人的指导,就能将听到的声调、词汇组成文法复杂的句型,他们需要的只是去听并且练习说出来。”很显然,最有效的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耳濡目染。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模拟的充满英语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英语物质环境的创设是指活动室的环境布置、玩具材料的提供应与国外英语幼儿的活动环境相同或相似,应与 幼儿当前的英语学习内容相联系。人际交往环境是指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正式学习英语活动以及教师之间对话时应尽量使用英语,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接触、模仿、内化英语的机会。
幼儿刚刚接触英语,对学习英语有一种神秘和畏惧感,担心自己听不懂英语,更不敢张嘴去说。为了克服他们的这种心理,我们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生动的学习环境。将孩子们熟悉的一些卡通人物形象请到班内布置到墙面上,并配以英文说明;枯燥、抽象的英语字母、单词变换成卡通、拟人的形象,张贴、悬挂在教室相应的位置。幼儿一进入教室,仿佛进入了英语的王国。这种英语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幼儿对英语不再陌生神秘。另外在与英语环境、玩具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幼儿耳濡目染地感受、习得英语,学习兴趣大增。
在生活环境中,我们充分利用幼儿的各种生活经验,为幼儿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幼儿在自然、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需要一问一答,教师鼓励幼儿说出来,和幼儿处于平等的地位,并参与他们的谈话,如:晨间入园时用“good morning”(早上好)问好,进餐时说“have dinner”,起床时说“get up”,及幼儿小便、洗手等,抓住孩子们某种生活体验或兴趣点作为切入口,将英语生活情境贯穿幼儿一日生活中,不断用双语与他们交流,使幼儿做到在生活情境中自如地运用英语,这样,幼儿学英语是自然的、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习得过程,而且是无压力、无负担的,孩子们渐渐地感到双语交流的乐趣。然而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还要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心理需要,耐心指导幼儿,让幼儿多听、多说,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以肯定鼓励,从心理上给幼儿以暗示,使幼儿有信心学好英语,另外发挥幼儿能力互补的作用,孩子之间的交流要远远多于与成人的沟通。这样,就会使双语生活化,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就会有乐说的态度,在敢说英语、爱说英语中获得主动发展。
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幼儿,但是对于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幼儿园和社区的人文环境要求较高。幼儿园、幼儿的家庭和其所处的社区应该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一个说英语的氛围,在这个环境中英语是幼儿 与人交流的唯一工具,让幼儿不由自主地听、说、学英语,这样对幼儿英语水平的提高是最有帮助的。
2、形象直观法
夸美纽斯曾说:“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放到感官跟前。”根据幼儿认知发展具体形象的特点,我们把教育内容以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幼儿,充分发挥墙饰、实物、图片、玩具、操作材料、VCD光盘、录音带等的作用,让其直接作用于幼儿各种感官,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具体感知与英语发音相结合,在语音和所表达的事物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以减少幼儿掌握抽象语言的困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我们针对幼儿的有意注意、坚持性及自制力发展较差的特点,制作了很多色彩鲜艳、外形夸张、可活动的直观形象的教具。如嘴巴张开、胃口透明、可喂食物的小人、鲨鱼;可以活动的玩具汽车;形象逼真的冰激淋、蛋糕、糖果;可变换时间的大钟表;各种有趣的手偶、头饰等。这些教具不仅形象逼真、幼儿易于理解、接受、有助于记忆,而且适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幼儿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求知欲。另外我们利用电视、电脑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给幼儿以生动、形象、逼真的感官刺激,使幼儿满怀浓厚的情趣去接触语言符号,接受英语教育。
这种方法对于幼儿园的物质条件及教师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为其呈现的直观教具也是有不同要求的。如年龄小的幼儿应该为其呈现一些形象简单可爱、有安全感、与他的生活经验有一些联系的直观教具。
3、情绪激励法
为了帮助幼儿形成英语的思维,在双语活动中,是尽量不说汉语的。这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幼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接受教学内容,教师要用夸张的表情、动作,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带动幼儿,让幼儿借助教师的动作和表情以及当时的情境来理解老师说的英语,以保证英语识记的稳定性。
例如,在学习儿歌《My Family》时,“Grandma is sweet”,幼儿比较难于理解,于是教师化装扮演成老奶奶,通过亲吻、拥抱孩子们,营造了一种和谐、亲切的气氛,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奶奶的和蔼、慈祥,同时也真正理解了“Grandma is sweet”的含义。
又如在学习“I like ……”,“I don’t like…… ”这两个句型时,教师通过出示各种美味的食品图片、道具,做出饥饿难耐、狼吞
虎咽、大饱口福的夸张样子,让幼儿感受到“I like”的意思,继而又在食物上践踏、吐口水,教师做出恶心、呕吐状,幼儿很直观地理解了“I don’t like”,并且争先恐后用英语表达“ I don’t like”。在这种情境下,在老师的感染下,幼儿很快就掌握了这两个句型,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
这一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有投入的情绪、夸张形象的表演、细腻的感情,用自己的夸张表现去刺激幼儿的感受,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真正理解英语的内涵,准确表达。
4、音乐感染法
音乐没有国界,没有人能拒绝音乐的魅力。大人是这样,孩子更是这样。听到音乐,孩子们会流露出快乐的表情;听到音乐,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手足舞蹈;听到音乐,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模仿学唱。以音乐为中介,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英语并不难,英语是可以“唱”会的。
我们从易到难,精心为幼儿选择了许多旋律优美,易于理解的英文歌曲,让幼儿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的发音,学习英语的表达。如《ABCD》让幼儿了解了英文有26个字母,学会了26个字母的发音和写法;《Hello》、《Good Morning To You》让幼儿在歌声中迅速知道了如何用英语互相问候;《Ten Little Indians》、《Table Number》让幼儿学会了英文数字的表达;《What’s Your Name》让幼儿轻松掌握如何用英语问名字;《Fruit I Like》、《Pass An Apple》让幼儿通过歌曲学会了各种水果的英文名称;《Eyes And Ears》、《This Is The Way》让幼儿脱口而出自己五官的英文表达。
在音乐的陪伴下,幼儿很自然地张开自己的小嘴,模仿学唱,对他们来说,学习英语已不可怕,而是一件快乐而美妙的事情。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幼儿已经学会了30多首歌曲。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的时候,熟练的英文从孩子们的嘴里脱口而出。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所以运用这一方法对于环境、教师、幼儿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教学,选用的音乐、歌曲作品应是有选择的。对于年龄小的幼儿应选用一些旋律简单、歌词简单重复的作品内容,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幼儿可选择旋律轻快、优美,歌词上口、有变化的作品。
5、全身反应法
美国加里福尼亚圣何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创立了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全身反应法(即TPR教学法)。它是通过语言与行为的协调来教语言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孩子先用身体做出反应,而后再学会用语言进行反应。“听—做动作”是全身反应法的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在学习运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又加以拓展,即“做动作—说”。让幼儿边做动作边说,用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语言。如在学习诗文《Three Little Monkeys》的过程中,我们用手指代表Monkey,随着诗文的内容做出jump、call the doctor等相应的动作。几个小手指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长长的诗文很快就理解了,随着动作的熟练,诗文内容也脱口而出。又如在学习诗文《Follow Me》时,让幼儿听指令做相应的 Walk、Run、Turn、Jump等动作,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感知理解各种动作的英文表达,在做动作的同时也学会了使用这些动词。
我们还经常与幼儿共同根据内容讨论出动作,然后边说边做,这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主动性。由于已经习惯了结合动作来学习英语,所以在说英语时,幼儿会自发地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拍拍自己的胸脯表示“I”,以微笑、飞吻的动作表示“LIKE”,以恶心、皱眉、摆手、摇头表示“I DON’T LIKE”……。幼儿喜欢边反复做动作,边说出单词句型,不知不觉中便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6、游戏习得法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是《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一个基本思想。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基本方式和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游戏给予快乐,由内在动机引发,是相对自由的。儿童对游戏非常感兴趣,他们离不开游戏。双语教育也不例外,也要借助于游戏情境来激发幼儿学习双语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向往双语学习,觉得双语学习是快乐的。我们在探索中尽量使幼儿园英语活动形式游戏化,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得轻松、活泼,发挥出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智慧潜能。
我们结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学习内容,进行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游戏。如:体育游戏:“catch the fish”(抓小鱼);智力游戏:摸箱、奇妙的口袋、九宫格、Passing Down、传话比赛、猜猜我是谁、What Is Missing;角色游戏:光临麦当劳等,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偷快地习得了英语,学会了单词、句式,锻炼了英语听、说能力,在玩中学习并获得了发展。同时,在游戏情境中,幼儿注意力集中,他们的合作、选择、交往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这种情境下,幼儿觉得学习英语很有趣、很好玩,这种自觉参与实践的活动,对幼儿的英语教学十分有效。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的游戏应是有所侧重的。对于3-4岁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游戏时应注意其直观性、形象性和重复性。5-6岁的幼儿应采用一些具有挑战性、操作性的游戏。
四、小结
实践证明,只要教学方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并且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幼儿英语教学不但可行而且还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有英语特色的学习环境,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得到第二语言方面的熏陶,让幼儿象学汉语一样轻松掌握英语。作为教师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幼儿园则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师资水平、完善办园环境,从而使英语教学向真正的双语教育迈进,以利于素质教育总体目标的全面实现。
幼儿英语教育的六大教学方法 篇2
一、解放头脑, 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认为, 儿童的创造力常常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起来。 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那些世俗的东西中解放出来。
首先, 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 老师应该任由孩子去玩, 不要加以禁止, 否则会扼杀孩子探究的欲望。 例如科学游戏“影子在哪里”这一活动就深受幼儿的欢迎, 在游戏里, 幼儿探索了“我们的影子是怎样的? ”“早上、中午、傍晚时分的影子又是怎样的? ”, 并亲身体验了“光和影子”的关系。 游戏中, 幼儿积极动脑, 创造了多种方法捉影子。 既玩得愉快, 又满足了身体运动的需要, 还从中产生了新的疑问, 发现了新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呢?”, 产生了操作实验“光和影子”。 通过这一活动使幼儿发现了影子是光被物体挡住以后才有的, 而影子的变化同光线的位置和距离远近、有密切的关系, 从而使幼儿获得了科学经验, 并发展了智力和好奇心。
二、解放孩子的双手, 发展幼儿“做”的能力
陶行知认为手的解放本来是人类进化的关键环节:“人类自从腰骨竖起, 前脚变成一双可以自由活动的手, 进步便一天千里, 超越一切动物。 ”在平时幼儿的动手操作过程中, 幼儿自身对做的“过程”比对做的“结果”更感兴趣, 动手做的过程给幼儿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我们应当看到幼儿的许多创造行为就表现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这有利于增强幼儿再创造的信心。 为此, 教师要多对幼儿说些支持鼓励的话语。 例如在蒙台梭利实验室里, 听到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慢慢来, 总会越来越好的。 ”如此营造了良好、宽松的心理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孕育的创造幼苗定会茁壮成长。
三、解放眼睛, 让幼儿善于发现周围的科学秘密
陶行知极力主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陶行知说:“小孩不视便是瞎孩子。 ”“我们要想创造新民族, 只能提倡科学地看。 ”幼儿园教师是一切活动的创设者, 其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认识事物, 并不是一味地牵着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的。 首先, 教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在帮助孩子确定了观察对象之后, 要鼓励孩子留心观察到底, 不要轻易转移目标。其次, 要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 如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从里到外等。 再次, 要从多角度观察事物, 培养孩子创造性的观察方法。 最后, 注重同一事物、不同事物的比较,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四、解放孩子的嘴, 让幼儿大胆地问
陶行知认为:“发明千千万万, 起点是一问。 ”“问题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 只有心中有了疑问, 幼儿才会有主动探究的动力。 在“倒在地上的水到哪儿去了? ”的主题研究活动中, 当我将一盆盆的水倒在不同的地方时, 十分夸张地睁大惊奇的双眼盯着倒了水的地方, 引发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不断在问:“水倒在这块地方消失了, 为什么呢? ”此时的他们, 有了求知的需要及欲望, 这便是进行主动建构的良好开始。 作为老师, 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而是将问题反抛给幼儿, 以此将幼儿的学习思路从想“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得答案”引导到“通过自身的探索找到答案”, 让孩子感到你对他们提问的重视、赞赏和鼓励。 当幼儿提出一个问题时, 无论你是不是很忙, 知不知道答案, 都不要斥责或回避、岔开他们的问题, 应为孩子们创造鼓励提问的氛围, 使孩子们感到自己能提问, 可以提问, 有权提问, 这才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真正价值。
五、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 提供幼儿科学探索的条件
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 解放了空间和时间, 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 扩大认识的眼界, 以发挥其内在创造力。 在科学活动中, 幼儿在探索事物的时候, 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 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 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如在科学活动“什么东西有弹性”中, 我与孩子们收集了大量有弹性的东西:橡皮筋、弹力球、手表链、弹簧、布条、气球等并将这些东西投放在探索区, 孩子们在角区中玩得津津有味, 并主动寻找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有弹性, 讨论这些东西的用途。 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各种材料进行活动, 孩子们在动手操作、自由探索的过程中, 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满足, 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改变了以往以听和看为主的传统式教学方法。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探索的过程。 走进幼儿园, 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是幼儿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 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在现代幼儿科学活动探索中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 我们坚信, 只要教师能认真研究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的内涵, 结合当代幼儿的实际灵活运用, 就一定能发挥好科学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整体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益红, 主编.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5.
幼儿英语教育的六大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六大解放;幼儿;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学习“六大解放”思想,真正做到让孩子敢想、敢做、敢创造。在以前的教学观念中,大部分都是以范画式为主,偏重于教师为主体,孩子去临摹作品,画什么有老师去固定的,完成的作品没有太大的差异,基本上都是依葫芦画瓢,大同小异。这样就阻碍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取的。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把孩子禁锢的思想解放出来。幼儿教师在美术教育中需要重视孩子的天性、创造,真正做到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这样,就能让孩子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让孩子敢想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过多地讲究色彩的协调、形象的逼真等,往往忽视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充满奇思妙想的。例如在小班中秋主题活动中,让孩子绘制一个圆圆的“月饼”,并想想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跟月饼一样,是圆圆的?幼儿开始自由想象,有的说铃鼓;有的说太阳;有的说轮胎;有的说挂钟等等。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能够对月饼形状的认识更加形象、深刻。
二、解放小孩子的双手,增强幼儿自我表现的能力
现在有些幼儿园的美术形式还是很单一化的,特别是在小班,经常用颜料怕孩子衣服弄脏,手工剪纸怕孩子受伤,捏陶土怕地上、桌子上弄得到处都是。不知不觉中,减少了幼儿很多自己动手的机会。孩子的美术创作恰恰就来源于自己的不断尝试、操作,多让孩子动手,相信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一样的惊喜。
三、解放小孩子的嘴,让孩子敢说
俗话说:“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但用在孩子们的美术想象创作中还是有些欠缺的。在美术活动中,更需要以孩子为中心,表现出孩子世界中的所思、所说。在提问中,让孩子发挥想象,增加认知,在讲述中,让孩子展开思路,激发灵感。例如大班美术活动《月亮像什么》,教师将大月亮粘贴到背景图上,引出故事。晚上,月亮爬过树梢,出现在天空上,小动物们看到了月亮,大家议论起来。老师让孩子讲述小猫、小狗、小猪等动物对月亮的想象,讲述时尽量放慢速度,给予幼儿充分想象的时间。如果我们坐着飞船到月亮上去,你希望月亮上有什么?请先在白纸上画一个大大的月亮,月亮里会有些什么呢?大胆地把它画出来吧!幼儿想象月亮上的奇特事物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通过孩子们的自由讲述、想象,然后充满自信地去创作。
四、解放小孩子的空间,提供给幼儿美术创作更广阔的天地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建筑等,将自己的切身感受融入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去,取得更丰富更生动的学问。在美术活动《各种各样的房子》,我就带孩子们走出幼儿园,来到太平老街,让孩子感受昔日留存的古建筑;来到住宅区,有小高层、洋房、联排、小庭院;来到教堂,尖房顶式建筑。还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很有特色建筑风格的房子。最后,让孩子思考,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那所房子。这样,更加激发孩子创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多样性、表现性。
五、解放孩子的时间,让孩子尽情地玩,尽情地画
幼儿园的美术集体教学活动都有着相应年龄层的时间规定,有时孩子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时老师就催着要结束进行下一个活动。通常情况下,我会给孩子们事先打个预防针,你在创作的时候要专心,不要同其他孩子相互打闹。尽量给孩子们充裕的时间完成创作,总有个别幼儿创作速度快的小朋友先画好,我也会提醒其他幼儿不要着急,继续画,老师会等你的。如果实在有个别幼儿来不及,我也会鼓励幼儿利用午睡前的时间将其作品继续完成。让幼儿在充分的时间,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别具匠心的作品。
六、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领略不同的美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们用他们那双天真无邪、充满好奇的眼睛,看到的是五彩斑斓的世界。而孩子们绘出的那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正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透过他们的画,我们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花草树木、人情世故、内心活动等等,把实实在在的事物变得妙趣横生、奇特古怪。让孩子的眼睛眺望得更远,打开孩子们心灵的窗户。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以陶行知先生的人格精神激励自己,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以陶行知先生的研究成果服务自己,把先生的教育思想付诸于教育实践,继而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编.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2] 方明编.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 周德藩主编.走进陶行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美迪教育集团 六大教学法 篇4
自然品应法也就是“看字读音”,将单字中的“字母”当“音标”来念,利用字母拼成单词的读音变化规则,来达到直觉发出声音的学习,也就是在学习字母名字的同时,学会字母在单词中的声音,即在学习字母发音和拼字间的对应关系。自然发音法摆脱了传统需依赖音标才能读出单词的困扰,减轻了背单词的负担。可以将规则加以组织,运用归纳的方式,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应用,为小孩打下学习英文的良好基础。
2.自然母语教学法
全英文授课,建立英语表达与事物的直接对应,完全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用中文教英文,自然母语教学法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英文思维能力,以学习母语的自然方式,促使孩子更快掌握英语。
3.T、P、R教学法
即肢体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教授Asher提出的,他认为外语学习过程应类似小孩子学母语一样,围绕小孩心理和生活特点进行教学,让小朋友开口讲英文和做肢体伸展的同时,自然的说说唱唱。
4.多元化情景教学法
给小朋友设计种种生活的情景,然后让小朋友在种种情境之下做角色扮演,是滴演练生活英语,让小朋友在学习语言时找到参与的感觉,以此来提高学习语言的主动性。
5.多元化智能开发教学法
由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和塔虎兹大学(Tufts University)的大卫·费尔德曼(David Feldman)教授提出的多智能论(Multiple Intelligence)是人类的智能分为八种,认为每个人的心智都是由这八种智能以不同的强度组合而成的。那么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在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在于开启并引领这八大智能的均衡发展,在我们的英文课堂上,我们会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同步开发小孩子的八大智能。
6.歌谣韵文教学法
赏识教育孩子的六大原则 篇5
赏识教育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孩子,首先体现在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倾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想法,述说自己的心里话,从而知道他们的心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样不仅了解孩子,而且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原则二:信任孩子――学会崇拜,学会自豪
赏识教育认为孩子既脆弱又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此,要给孩子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
原则三:理解孩子――学会感激、学会陪伴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想不同的,通过换位之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是理解的作用。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是理解孩子的试金石。经常和孩子交谈沟通思想,能够加深亲子间的关系。
原则四:包容孩子――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包容不等于放任,首先要营造包容和谐的环境,满足孩子的精神需要,其次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所以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创造适合自己孩子的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使孩子在游戏中找到快乐。
原则五:激励孩子――学会发掘、学会分享
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赏识教育以正激励为主,告诉孩子怎样去做,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而负激励只是禁止孩子不许做什么,孩子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原则六:提醒孩子――学会批评、学会分担
当孩子犯错误时,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是必要的,批评孩子是要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前提下进行,比如: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让孩子领悟到其中的对错,克服身上的缺点。幽默性批评,在说笑话的过程中达到提醒孩子的目的。
学习英语口语的六大技巧 篇6
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只要托福、GRE考好了就行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当你的飞机降落在美国那块土地上的时候,你有没有机会在美国生存、发展下去,关键是要看你有没有机会去表达自己,和别人交流。如果你学的是哑巴英语,到了美国你将暗无天日。而我们目前的大学英语的教育是有缺陷的。现存的各个大学的英语角就我个人认为,也是有问题的,虽然大家都很有热情,往往谈到半夜12点。由于大家都是同胞,彼此能相互理解各自的中国英语,你点头,我也点头。但一碰到一个nativeamerican(地道的美国人)时,交流同样的东西,就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了。其实我们学一种语言,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这种语言的某些部分来进行交流。communicationisourpurpose(交流是目的),而不是语言本身。
我们的英语教育就是恨不得把语言的大海完全笼罩在自己的怀抱里。其实知识是无涯的。我们往往把英语仅仅当作一门知识在学,从小学到大学,到最后,还是不会说英语。为什么我们花了十几年、二十年的时间学了一大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本永不上的东西。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方法能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英语的交流呢?语言的交流与掌握大量的词汇、句型、语法是两回事。举两个例子:有一次,有一个中国学生陪一个美国人去长城,在长城上,老外突然对哪个学生说:excuseme,mayIgosomeway(请问洗手间在哪儿).中国学生在学校里英语的句法学得相当不错,听力也挺棒的,马上听明白了老外的话,心想,长城都来了,哪儿不能去啊!于是说:yes,youcangoanyway(请随意)(笑声)。这一句话,差点把老外吓晕了。其实在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老外的“someway”指的是厕所,而英语“娴熟”的中国学生却让老外随地大小便(全场哄堂大笑)。另一个例子:在大学校园里,流行“五讲、四美、三热爱”,中国人把其翻译成:“fivetalks,fourbeauty,threelovers”.美国人一听迷惑了“fivetalks”敢情是谈了五个,“fourbeauty”敢情是谈了五个,其中有四个是美人,那么“threelovers”一定是爱上了四个美人中的三个(笑声不断)。
其实,就语言本身的知识来说,我们已经过关了,而且我们所学的英语知识全是标准的英语。我们缺少的就是在交流中来运用英语,只有在交流中我们才能与对方进行思维密码的相互破译。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言交流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要想真正领悟对方的意思,必须与对方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作为一个中国学生,如果不根本改变自己的思维结构,从而迎合美国人的思维结构和习惯,依然保持自己中国式的思维习惯,那么他学的英语就毫无价值。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建议要把我们学习的目标收缩,把追求大而广的英语知识转化为追求一种定量性的技巧,我认为有六种技巧,是美国人和美国人之间交流的关键性东西,如果我们能掌握这六种技巧,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人的思维,从而学好口语。
第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
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whatisabook。我们中国人从小学到大学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国人常说Whereisthebook?很少有人说Whatisabook?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Whatisthebook?这种Whereisthebook?只是描述阶段,连哑巴也能做到。但是我想连大学生也很难回答Whatisabook?因为中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教会学生表达思想的技巧。
绘画活动中幼儿的“六大解放” 篇7
一、“ 解放儿童的眼睛”, 让幼儿去观察
冬季的一天下雪了, 我顺势组织了绘画活动“雪”。我一边念儿歌《雪花有几个瓣》 (几天前幼儿学习了这首儿歌) , 一边在黑板上范画了一朵六个瓣的卡通雪花 (用意是帮助幼儿巩固和理解儿歌) 。借助我提供的浅蓝色卡纸和白色油画棒, 孩子们开始作画了。过了一会, 我看了一下, 孩子们都在画六个瓣的雪花, 浅蓝色的卡纸上画上白色的雪花甚是好看。“老师, 你看晨晨画的雪花不是六个瓣。”我正在欣赏孩子们的作品时, 一个声音响起来。我快步走到晨晨面前, 发现他画的雪花有的是三个瓣, 有的是四个瓣, 也有的是六个瓣。我悄声提示他雪花都是六个瓣的, 他却反问道:“老师, 我们离雪花那么远, 你怎么知道它是六个瓣的?我不信!”是啊, 我这不是在“绑架”孩子的眼睛吗?其实, 其他孩子虽然画了六个瓣的雪花, 但那是机械模仿了我在黑板上范画的六个瓣卡通雪花。六个瓣的雪花是我“画”到孩子头脑中的, 而不是孩子自己观察习得的。此时, 我从晨晨疑惑的眼神中读懂了行知先生“解放儿童的眼睛”的真谛, 我知道应该带所有孩子出去观察雪花到底有几个瓣。
我带孩子们来到操场上, 让他们用两手捏住画纸的两端将画纸平展开来, 让雪花飘到画纸上。 (用画纸接雪花, 是为了保证孩子有观察雪花的时间, 如果用手接雪花, 雪花会在温暖的小手上很快融化, 难以进行观察) 孩子们纷纷伸出画纸, 小心翼翼地仔细观察着飘到画纸上的小雪花, 并轻轻地数着花瓣。我和晨晨合作用画纸接了一朵雪花, 他仔细地观察并点数雪花有几个瓣, 数完之后他歪着小脑袋对我说:“老师, 我数过了, 雪花真的是有六个瓣呀!”回到班里, 我问孩子们雪花到底有几个瓣, 孩子们很确定地回答:“ 雪花有六个瓣!”这时, 我听见潇潇责怪晨晨:“你为什么不相信老师的话!”其他孩子也对他指指点点。晨晨低下了头。我连忙拿起晨晨的画, 对孩子们说:“晨晨老家在我们国家的南方, 那里很温暖, 很少下雪, 所以他从来没有见过真的雪花。刚才他观察了真的雪花, 现在, 我们让他画画自己看到的雪花。”我又给了晨晨一张画纸, 不一会, 晨晨拿着他的“大作”跑到我面前, 我把他的作品举得高高的, 对孩子们说:“虽然晨晨是全班最后一个画好的, 但他没有轻易地相信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话, 而是自己认真观察过雪花以后才画的。他画的不是听说的雪花, 而是自己亲眼所见的雪花!”孩子们鼓起掌来。我深为自己保护了孩子对教师的质疑而窃喜, 更懂得了只有“解放孩子的眼睛”, 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 只要是能搜寻到的实物, 我都提供给幼儿进行观察, 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看出实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细节特征。
二、“解放儿童的嘴巴”, 让幼儿说一说
幼儿作画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应该“解放孩子的嘴巴”, 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图。例如, 中班绘画活动“向日葵”, 我用大屏幕播放了向日葵的特写供幼儿欣赏与观察, 并提示说葵花的花盘要画得大一点, 这样才能在花盘中画好多花籽。幼儿绘画时我巡回观察, 发现大多数画的是一棵大大的向日葵, 枝干、花叶画得都很舒展, 花盘中有许多花籽, 只有皓皓的画面主体是一个大房子, 房子的窗户里有一个小人儿, 在画纸的边缘处有一棵很小的向日葵, 花盘很小, 里面寥寥几粒花籽。并且, 画纸的右下角还画了一大片黑乎乎、乱糟糟的线条。对他的作品我既疑惑又不满意, 交流分享作品时, 我决定给皓皓一次说“画”的机会, 其实我是想知道他的画面为什么如此主次颠倒。我对他说:“皓皓, 跟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你画里的故事好吗?”皓皓喜悦地指着画中的大房子说:“这是我家, 我家有个大大的窗户, 站在窗户里的人是我。”我故意问他:“你的向日葵为什么长得这么小啊?”皓皓有点着急地指着画面上的小向日葵说:“我的向日葵其实长得是最大的!因为我是站在我家的窗户里边看外面的向日葵, 向日葵离我很远, 所以就把它画得这么小喽!”接着他又指着画面上的那一片涂鸦告诉大家, 那是他奶奶种的韭菜。听了他对作品的解读, 我和孩子们忍不住鼓起掌来。其他孩子也纷纷要求说说自己的画, 个个都变成了有故事的人。这件事教育了我, 让我知道了儿童画不仅视角独特, 更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这正是幼儿创造力的源泉。此后的每次绘画活动, 我都提供幼儿说“画”的时间和机会。
三、“解放儿童的双手”, 放手让幼儿画
在孩子集中精力动手作画时, 无论孩子在画什么, 教师都不要让他停下手。相信只要解放孩子的手, 他一定能画出有创意的作品。一次绘画活动“房子”, 要求幼儿画自己梦想中的房子。蓉蓉画了两栋高楼, 在高楼中间画了一条索道和缆车, 我很奇怪, 楼房之间需要缆车吗?本想劝阻她, 可看到她画得那样投入, 就忍住了, 只是悄声问她为什么在楼房间画缆车。蓉蓉很神秘地告诉我, 左边一栋楼是她自己的家, 右边一栋楼是新百超市。如果有缆车, 她和妈妈就可以坐缆车去超市买东西了, 又快又省力气。她转过小脸又对着我的耳朵说:“妈妈带我到天柱山玩, 坐过缆车, 一会就到山顶了, 一点也不累!”在交流分享时, 我高举着蓉蓉的画对孩子们说“老师认为这是今天最有创意的作品”, 并让蓉蓉分享了她的创作意图。所有的孩子都为蓉蓉的创意所打动, 纷纷要求重画一张“梦想中的房子”。
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时间”, 任幼儿去创作
1. 解放孩子的头脑——给想象“留白”。大班有一个语言活动“苹果丰收”, 其延伸活动是绘画活动“苹果丰收”。我在大屏幕上播放视频:树上结满大苹果, 人们站在梯子上摘苹果等, 并宣布了绘画的要求:画心目中最喜欢的苹果。活动结束时, 作品陆续交到我手上, 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画的苹果形状和色彩是那样的丰富。琴琴的作品上只有一棵果树, 树上就结了一个苹果, 这个苹果很大, 一半紫色, 一半红色。在分享作品时, 她说她既喜欢吃苹果, 也喜欢吃葡萄, 她的这个苹果紫色的这边是葡萄味的, 红色的这边是苹果味的。可见, 只要你给孩子的想象“留白”, 孩子就有可能给那片“留白”涂上梦想的色彩。
2. 解放孩子的时间, 不给创造留遗憾。也是在这次”苹果丰收”的绘画活动中, 全班孩子作品都完成了, 乐乐还在画。就要吃午饭了, 我走过去想让他把作品交给我, 他不愿意, 说他还没画完呢, 我就让他到教师办公桌那里继续画。我完成饭菜的分派后, 去喊他吃饭。他高兴地把作品递给我, 我一看他画了一棵大树, 树上结满了苹果, 可奇怪的是这些苹果都是方形的, 苹果的下面画了一些网格状的东西。我问他为什么把苹果画成方形的, 网状物又是什么。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 方形的苹果放到桌子上不会滚下来, 网状物是安全网, 如果摘果子的人不小心掉下树, 安全网就可以把人和苹果接住, 这样人就不会受伤, 苹果也不会跌坏。看着孩子的作品, 听着孩子的讲述, 我想教师有什么理由不“解放孩子的时间”呢?同时我也在想, 说不定这孩子长大后真能成为一名农业科学家, 真的能培育出方形的苹果呢!之后在绘画活动中, 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 而那些不能在课内完成作品的孩子, 只要他主动提出继续画的要求, 我都容许他利用闲暇时间去完成作品。
五、“解放孩子的空间”, 让幼儿与实景对话
浅谈在幼儿园中实施“六大解放” 篇8
一、重视活动与实践的结合
儿童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如:上“蚕”的科学活动时,先带幼儿养蚕,让幼儿采集桑叶,亲自喂养观察蚕头眠、二眠、三眠、四眠,最后“上山”结茧、成蛾、出茧、交配、产子的全过程。幼儿通过亲自动手,如清洁桑叶、剪桑叶、换桑叶等劳动,不仅系统地观察了蚕的生长过程,而且训练了动手能力,培养了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有了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时就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活动时不少幼儿能叙述蚕的生长过程,对老师讲蚕丝可以织成丝绸,丝绸是我国的特产,丝绸的色彩光亮、轻软,穿在身上舒适、流滑等知识也容易理解。
二、重视幼儿外出参观
要经常组织幼儿去园外认识社会:观察警察叔叔如何指挥交通,使街道秩序井然,车辆畅通无阻;观察气象站的叔叔如何观测气象变化;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捡落叶、采标本、认识大自然,在广阔的天地中增长才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每当季节变化时,大自然以无比宽广和慈爱的胸怀,在每一个季节都向孩子们献出妙趣横生的礼物——雪、雾、风、雨……孩子们用它们做游戏——打雪仗、捉迷藏、放风筝、玩泥巴……感受、体验和发现着自然界的变化和奇妙,其乐无穷,受益无限。通过多种有趣的方式了解、记录、报告、预测和感受天气的变化,不仅能提高孩子们对环境和天气的适应能力,而且能发展儿童对科学的理解,极大地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重视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要根据幼儿的认识规律,教给幼儿观察一件物品、一张图片和一种动植物的方法,并通过阶段性的培养和较多时间的训练,让幼儿逐步掌握。如: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可通过观察和探索,让幼儿感受到植物种类繁多,不同的根和叶,不同的茎、花和果实,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不同的土质、阳光和温度条件,不同的水分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探究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植物,也可以引导幼儿自己种植和护理自然角、种植园中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和他们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究发现植物的特点,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变化规律,而且可以使幼儿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的热情,关爱与呵护植物的情感和能力,以及对劳动的热爱。
再如: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他们如同关爱自己一样关爱动物。幼儿通过与小动物的实际接触,通过对它们的观察、饲养和照料,以及进行成长记录和与成人交流,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获得许多的相关经验和信息。他们会惊喜地发现动物有感觉,像人一样有自己的孩子,这些小家伙很像它们的爸爸妈妈。小动物需要喂养,能逐渐长大。不同的小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它们行走和防御敌人的方式也不一样。
四、重视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
好奇好想好问是幼儿的突出特点。在一日生活中,幼儿会产生很多疑问、提出很多问题,尤其是3岁左右的幼儿,会抓住成人问个没完没了。只要留心,我们还会发现,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与环境有关:“小草为什么是绿的?”“蜗牛的嘴到底在哪儿?”“天为什么是蓝的?”……幼儿急切地想知道世界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会有现在这些现象。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这些问题和疑问,都是幼儿学习的起点,科学探索要依靠问题的不断推动。作为教师,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到你对他们提问的重视、由衷的赞赏和鼓励。当儿童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你是不是知道答案,都不要斥责或回避岔开。几次得到消极的反馈后,幼儿会感受到老师不喜欢他提问、他问的问题很傻,幼儿的问题就会逐渐减少,对周围事物的关注也会减少。“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一种鼓励提问的氛围,使孩子们感到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当老师面对一个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时,除了轻松地说“我也不知道”外,还应该加上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六大基本句型英语 篇9
这种句型主要用来表示主语的特点、身份等。其系动词一般可分为下列两类:
(1)表示状态。这样的词有:be, look, seem, smell, taste, sound, keep等。
三、句型3:Subject(主语) + Verb (谓语) + Object (宾语)
这种句型中的动词一般为及物动词。其宾语通常由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或从句等来充当。
四、句型4: Subject(主语)+Verb(谓语)+ Indirect object(间接宾语)+Direct object (直接宾语)。
五、句型5: Subject(主语)+Verb (动词)+Object (宾语)+Complement(补语)
英语学习六大原则 篇10
英语学习, 原则
当我们意识到有必要学会英语,并且下决心去攻克这个难关时,我们就一定要:
1、投资我们的时间和心智。我们并不傻,有足够的智慧和大脑空间来消化储存那些ABCD。别人能学会,我们也能学会,只要我们善于投资自己的时间。上帝赋于我们每日24小时,上班8小时,睡觉7小时,三餐饭2小时,莫名其妙kill2小时,无论如何应有1小时来学习。越忙的人,越有时间做事;越闲越懒散的人,越找不到时间来做事。
2、要有自我约束力,且称之为“心力”吧。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来蚊虫冬又冷,背起书包待明年。总有一些理由不学习。这样下去,我们的英语之树永远长不大。古人云:“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很有道理。在四川大足佛教石刻艺术中,有一组大型佛雕《牧牛图》,描绘了一个牧童和牛由斗争、对抗到逐渐融合、协调,最后合而为一的故事。佛祖说:“人的心魔难伏,就象牛一样,私心杂念太多太多;修行者就要象牧童,修炼他们,驯服他们,以完美自已的人生。”我们学英语也一样,要能够驯服那些影响我们学习的大牛、小牛,抵制各种诱惑,集中精力,专心学习。
3、要有信心。英语不过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一种说话习惯而已。我们要坚信,只要有投入,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绝不会“付出的爱收不回。”
4、要有实际行动。一个真正的马拉松运动员绝不会空等奥林匹克金牌从天下掉下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5、要有连续性、持续性。学英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时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学英语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在完全忘记之前及时复习、加深印象,如此反复,直至形成永久性记忆。如果等到忘记了再来复习,就象又学新知识一样,那么,我们就永远是初学者,虽然在辛辛苦苦地烧开水,却难品味到其甘润。
幼儿英语教育的六大教学方法 篇11
关键词:解放;最好的未来;回归立场;回归素养;回归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68-2
1946年,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指出:“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陶先生倡导的这“六大解放”犹如一声惊雷,打破了教育固守的沉默,给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地实现语文的解放与回归呢?
一、解放教学思想,回归儿童立场
1.回归儿童立场,关注儿童学习的兴趣
与学生学习兴趣相悖的课文,想来学生学起来一定是了然无趣。相反,如果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着童真童趣,那么学生的思维一定是活跃的,教师想教,学生想学才是一节好课的开始。
例如:我在执教阅读指导课《女儿的故事》一课时就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观点。我知道学生们都喜欢有趣的事物,便用“笑死笑活”这个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说:“我知道不管我把《随地小便》这四个字打多小,放在多么偏僻的角落,你们还是会第一个选它。”果真如此!我用分角色读,朗读,猜测等多种形式让课堂充满乐趣,因而长久地保持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读了还想读。阅读课,不正是要激发和维持学生阅读的兴趣么?
2.回归儿童立场,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站在儿童立场上看教学,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时,我问学生“信赖”是什么意思,有学生回答“信任”。我并没有做任何解释,而是指导学生慢慢地读课文,看图片,体会小珍珠鸟的感受,从而理解“信赖”不仅有信任的意思还有依靠的意思。我并没有把知识点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是通过巧妙的引导解放他们的眼睛和嘴巴,使他们的认识得到自然而然地提升。
二、解放教学策略,回归语文素养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如:教学《姥姥的剪纸》一文时,可以抓住姥姥被我捂着眼剪“喜鹊登枝”这一段落,着力渗透“熟能生巧”这一富有人文内涵的思想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夸夸班上歌唱得好的同学,作文写得好的同学……这样也就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熟能生巧的道理,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教师可以科学地选择一些迁移练习,加强课内知识的反馈与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比如,学完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观看徐悲鸿的录像,搜集有关徐悲鸿勤奋学习的故事以及他的美术作品图片,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渗透。
从课外来说,应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课前3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竞赛……就这样,让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氛围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从而喜欢学语文,乐于学语文。
三、解放课堂状态,回归动态生成的课堂
1.精心的教学预设——有效生成的基础
(1)研究学生——有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接受能力、学习水平、学习习惯的分析与反思。你就可以了解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什么是他们最没劲的……要从尊重生命活力的高度研究学生的学习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预设。
(2)研究文本——教材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适时把握,合理裁剪,对教材进行改编或重组,使教学生成更具有整合力。
(3)多种预设——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2.适度的拓展学习——有效生成的过程
陶行知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开拓和创造。如在执教《但愿人长久》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我相机做了一些适当的补充拓展,把表达相同情感的诗句推荐给学生。如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一来帮助理解,二来丰富积累。
3.超强的捕捉能力——有效生成的载体
有效的课堂生成来自于教师超强的捕捉能力和敏锐的问题意识,能利用文本的空白处引发生成的要素,这是说要从行动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指导行动。
利用文本——在文本关键处捕捉生发点。如《半截蜡烛》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并以此为生发,引导体验:当你看到这里,心里有什么想法?那老师就把我们的想法加进去,跟原文比比看,哪个结尾更好?学生经过比较,自然会觉得原文好,好在这个结尾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学会倾听——在学生发言中捕捉生成。如在《荷花》教学中,理解“挨挨挤挤”时,学生反馈:挨挨挤挤就是挤在一起的意思。显然与文本的已有理解不相容。于是我引导他们从生活或入手: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挨挨挤挤的体会?进而引导学生,生活中挨挨挤挤感觉让人不舒服,而荷叶挨挨挤挤,为什么让人有一种舒服的感觉呢?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荷花的无穷生命活力,体会到深深的人文关怀。
引导质疑——在质疑问难中捕捉拓展点。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中,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问题的交流,归纳出最具价值的问题。问题一:为什么阳光下的海棠像几座喷花的飞泉?问题二:为什么说“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然后我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三个问题进行或深入、或浅出地引导,尝试解决问题,并立足于文本,引发学生独特的阅读阅读体验,生成高效的语文课堂。
用六大解放思想指导幼儿美术活动 篇12
一、解放儿童的眼睛
陶行知认为, 传统的封建教育思想给儿童带上了一副封建的有色眼镜, 让他们脱离社会实际生活, 成为无益于社会的小“书呆子”。 他指出, 应该让幼儿观察大自然, 对大社会进行分析, 在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中, 陶冶性情, 锻炼意志,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美术教育中, 要丰富儿童的视觉。 儿童看到的美妙的大自然, 奇异的花草树木, 可爱的动物, 身边的人和事, 等等, 都是孩子创造的源泉。 解放儿童的眼睛, 让他们看得更广更真更美妙, 生活的绚丽多姿, 大自然的五彩缤纷。 通过儿童的画, 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个奇趣的世界。 比如中班美术活动《秋叶儿跳舞》, 让孩子走出活动室, 看一看秋风中跳舞的叶子, 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 每一双眼睛都是独特的, 那么所反映的作品跳舞的叶子就是千姿百态的。
二、解放儿童的头脑
陶行知认为, 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裹头布包裹了起来, 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就必须“把它一块一块撕下来, 如同中国女子勇敢地撕下了裹脚布一样”, “如果中华民族不想以三寸金头出现于国际舞台, 就要把裹头布一齐解开, 使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可以突围而出”。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 不需要讲究色彩的配置合理、画面的布局得当、形象的逼真准确、线条的流畅优美, 应该强调的是自由的想象, 为孩子插上自由的翅膀, 在儿童的世界里翱翔。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的、有趣的, 教师需要用有趣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激发孩子, 让孩子可以自由创作, 甚至天马行空。
三、解放儿童的双手
陶行知一针见血地指出, 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 动手就要打手心, 往往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他以爱迪生做实验为例, 呼吁教育者要向爱迪生的母亲学习, 要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 让孩子通过实际操作, 获得真知。 儿童美术教育中, 充分调动幼儿充满灵性的双手和身体, 让他们在做一做、玩一玩中发现、创造。 比如大班美术活动《我们来运动》, 我们让孩子们动起来, 在欢快的氛围中, 幼儿们张开双臂, 跃动双脚, 一起模仿拍皮球、游泳、跑步、跳绳等运动。 在动动身体中, 幼儿的身体得到了舒展, 心情得到了释放, 并且抓住机会观察, 观察在运动中四肢的动态、身体的变化, 在作品中幼儿会注意人物的动态变化, 创造既有动感又充满快乐运动情绪的作品。
四、解放孩子的嘴
陶行知认为, 中国人一般习惯是不多说话, 儿童没有言论自由, 大人说什么, 小孩就听什么, 照着做, 久而久之, 形成盲从的陋习, 这种情况不利于儿童成长。 他指出, 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 特别是问的自由, 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比如美术欣赏活动《呐喊》, 美术欣赏教育是一种给儿童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 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 儿童要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 把认知对象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 对艺术品的初步印象, 是儿童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 这一步应把儿童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 由此出发再讨论其他问题。 儿童在欣赏艺术品的瞬间, 把所看到的、感觉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都汇集在一起, 表现出特定表情、姿态、动作和声音, 他们的思维会奇迹般地活动起来, 画面一出现,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一个骷髅头! ”“他耳朵疼。 ”“好害怕呀! ”孩子的观察多么直接, 也瞬时进入了情感中, 老师只要逐步引导幼儿说出感受, 敢于表达。 幼儿在自主的表达中, 会从对画面的第一印象逐步深入到整个画面甚至一些细节的欣赏。 这才是幼儿的欣赏。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
陶行知认为:“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 改良的学校好比放大的鸟笼, 要把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 ”要解放幼儿空间, 让他们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青山、绿水、日月、星辰等, 自由地对宇宙发问, 与万物为友, 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 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 例如组织《春天来了》活动, 幼儿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 可以带领幼儿走进春天, 感受春风拂面、看看桃红柳绿、听听鸟儿欢唱。 这其中蕴含了色彩、线条、远近、疏密、动静等不同的美的元素, 而我们想让幼儿感受和发现的不正是变幻与灵动的自然之美吗? 让幼儿获得充分的感知经验, 他们的作品才可能有东西可表达, 而且每个孩子会沉浸在自己的感受中创作, 不需要模仿大人或同伴。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
陶行知指出:创造的儿童教育, 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 然而, 现实却使陶行知很担忧, 他说:“一般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 一个茶杯, 要有空位方可盛水。 ”大量的备战考试占据了时间, 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 形成无意创造的倾向。 到成人时, 即使有时间, 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发挥创造力。 他认为, 如果能使儿童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 就会为其赢得大量的时间。 有了时间, 儿童就可以多看、多项、多说、多动手、多参与实际生活, 在沐浴民主、自由、宽松的同时, 潜在的创造力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幼儿园的美术集体教学活动都有着相应年龄层的时间规定, 由于种种原因影响, 活动中常常会有部分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来不及完成画作。 老师不经意间的催促和打断等行为, 无疑给幼儿的美术创作激情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因此,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我们要解放幼儿的时间, 让他们尽情地挥动画笔。如果时间实在不够, 就应该鼓励幼儿利用晨间来园时间、午休时间或者回家时间等, 继续完成作品。 让幼儿在充分的时间里遨游画海, 挥起童真的画笔, 画出一片想象的画卷。 让幼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因为每个幼儿都是小画家。
学好英语应遵从六大原则 篇13
学好英语应遵从六大原则
英语学习应遵循以下六大原则。这些原则都是“常识”性的。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一个人必须依据语言、逻辑和“简单的常识”来决定问题和建立自己的行动计划。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按照常理去做,你就可能成功。你违背了常理,就不可能成功。当然,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你的“努力”。这一次,你若按照常理去做,并且下工夫,那你就要成功了!步骤/方法 1.简单原则
学习英语:从简单的开始
运用英语:简单——好、更简单——更好、最简单——最好 所谓“循序渐进”就要求你从“简单”开始。学习、使用英语都要遵守简单原则。当一个人有了成就感时自信心就诞生了,并越来越强,也就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只有从简单的开始,才容易入门,才容易产生“兴趣“,才容易把事情进行下去。英语阅读应遵守“简单原则”,听、说、写都应从最简单的开始,因为简单原则有巨大的优点:
1、造就成就感,培养自信。
2、增加兴趣。
国际海员服务中心网
国际海员服务中心网
3、语言朗朗上口。
4、易于学以致用。
2.量的原则
多——好,更多——更好,最多——最好
学习英语阅读,如果没有读到足够的数量,就无法熟练地阅读英语。若要学习听力,那就大量地听各种磁带,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看英文电影。如要学习英语口语,那就尽量多说英文。学习英语不能太急于求成,因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质”的飞跃。量的积累是必须的。许多人学习英语时,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一本书就代表一个水平。比如,当读完一本初级阅读书时,就会说“我的阅读水平达到初级了“,学完一本高级阅读书,便狂欢“我达到高级阅读水平了“。刚刚读了一本初级口语书,就认为已有初级口语水平。读了一本高级口语书,就认为已有高级口“语水平。
3.重复原则
在发展英语技能时,也应该遵循重复原则。比如,在阅读时,当你读过20本初级读物后,就要在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来读10遍甚至20遍。同样的,当你读过20本中级水平的英语读物后,就应该在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来读10遍甚至20遍。学习听力和口语也要遵守重复原则。比如说,在听了20盘初级英语
国际海员服务中心网
国际海员服务中心网
听力磁带后,就要在这20盘已听过的磁带中选出一盘,再把这盘磁带听上20遍。在刚开始学习英语口语时,重复原则就更为重要。因为,刚学习英语口语,背诵一些英语后,就找同伴来练,反复重复已学内容。“重复原则“与“量的原则“缺一不可,要有机地把两者统一起来。
学习英语中的任一项技能:阅读、听力、口语、写作,都必须在量的原则的基础上,再反复重复。英语中一定有一些你理解的很透并且已经掌握了的单词或句型,你可以灵活自如地使用它们来交际。
4.模仿原则
语言是人们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的认同符号,其运用“规则“可依。孩子学语言是个模仿的过程,他们每天模仿父母、周围的人、电视等一切可以模仿的东西,并且模仿得越来越象,突然有一天,他们停止模仿了,并且逐渐形成融合自己个性特征的语言方式。
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模仿已有的东西,不经历到位的模仿的“创新”意味着错误。创新源于模仿,模仿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你通过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语的灵魂、精髓,然后,才可能谈到自己的语言风格。
5.突击原则
国际海员服务中心网
国际海员服务中心网
若想学好英语,需要采取一个个“速战速决”策略,找到“快速进入角色”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和兴趣把学习坚持到底。你还记得你是如何学会骑自行车、游泳或开车的吗?你是否是通过短时间的“大量突击”练习才掌握这些技能的呢?学习技能的要素是一样的,那就是去无数次的突击训练。当然,学英语或许不像学会骑自行车、游泳那么简单,但驾驭和使用英语语言的确是掌握和培养一种技能。学习一种技能,突击原则是最重要的。句型、阅读、语法、听力、口语也都要有这样一种反复突击强化的过程。一个人的精力不可能总是充沛的,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就会变得单调,因此就要采取间隔突击强化的方法。英语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由一个个强化突击阶段所组成的。
6.兴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首先要有兴趣并努力发展这一兴趣。如果你对英语没有兴趣,那就不会有持续的干劲和动力,英语学习将很难坚持下去。反之,一旦你对英语有了兴趣并努力地发展这一兴趣,那么,你就会不知不觉地去做,带着强烈的欲望去读英语,听英语,说英语,写英语。你就会主动地找人去练英语,找一切可以提高你英语的机会去提高你的英语水平。不知不觉中你的英语就会提高。不知不觉中你就把英语学会了。所以“兴趣”对学好英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际海员服务中心网
国际海员服务中心网
【幼儿英语教育的六大教学方法】推荐阅读:
幼儿英语的教学方法论文10-20
幼儿英语常用会话总结及适合教学的歌曲07-27
幼儿英语情景教学07-19
幼儿英语教学08-04
幼儿英语教学游戏05-31
幼儿英语教学兴趣06-19
幼儿英语教学法07-27
加强幼儿英语教学10-24
幼儿园英语儿歌教学06-10
幼儿园英语教学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