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幼儿英语教学

2024-10-24

加强幼儿英语教学(精选12篇)

加强幼儿英语教学 篇1

幼儿英语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幼儿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 模仿能力特别强, 没有思维定式, 比成人更易接受新事物。因此, 对幼儿的英语辅导并不像成人一样经历漫长而乏味的过程。不容忽视的是幼儿英语能力的提高和语言环境密切相关。要提高孩子的口语水平, 就必须让孩子习惯说英语, 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语言氛围的营造需要各方面的支撑, 字母卡片、英文儿歌、游戏等。幼儿英语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 在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办学理念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

一、加强幼儿英语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幼儿英语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各国往来频繁, 英语作为一门通用的语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 培养未来世界所需的高科技人才, 要求教育面向世界。面对这一挑战, 必须促进教育的全球性合作, 加强不同文化间的学习、交流和探讨。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走向世界、开展国际交流、竞争、合作的能力, 其中能够流利地运用本国语言和英语是必不可少的。今天的幼儿, 是未来世界的希望, 那么, 今天的幼儿英语教育, 就是为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科技人才而进行的基础性教育。因此, 为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英语教学从幼儿抓起是大势所趋。

2、幼儿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 幼儿英语教学是可行的

幼儿具有学习第二语言的生理优势。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机构在1996年第1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幼儿在学习外语时, 大脑将外语贮存在“布罗卡斯区” (掌握语言学习的区域) , 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 而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已无法将外语贮存在该区, 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新的记忆结构不够灵敏, 需要与“布罗卡斯区”建立联系。因此, 成年人学习外语的速度慢, 掌握得远没有幼儿牢固。这一研究结果, 充分说明了儿童早期学习外语有生理优势。如果能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第二语言教学, 其潜力和发展是无限的。这为幼儿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幼儿具有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优势。一方面, 幼儿的自我意识不够成熟, 他们不会因为害羞或害怕而不敢说英语。相反, 青少年或成年人容易产生对外语的恐惧感和排斥感。大多数幼儿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意识, 喜欢获得他人的鼓励、赞扬,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更愿意表达, 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表达和练习。另一方面, 幼儿的认知系统尚未形成。对小孩来说, 学习英语是快乐的活动, 他们可以在掌握少量英语的情况下, 模仿、运用肢体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 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信心。

二、幼儿英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容易激发兴趣, 不易保持兴趣

虽然外界的新生事物在幼儿眼中是新鲜的、有趣的, 但是他们并没有任何动机。英语作为幼儿从未接触过的语言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然而他们会因为各种原因渐渐丧失兴趣。例如,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 发现错误, 不肯改正;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新事物;已学知识不能满足学习欲望。

2、合格幼儿教师严重匮乏

现在很多幼儿英语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有的幼儿教师自身英语基础较薄弱, 语音语调方面存在缺陷, 口语不流利, 发音不准确, 不熟悉幼儿教育教学规律、方法, 不利于幼儿英语启蒙教育的发展。

3、缺少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很多幼儿园和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只注重教学成果, 忽视教学过程, 幼儿只能学到一些单词和短语, 不能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如果仅将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来教学, 就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幼儿英语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 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学习的意义不大。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练习, 需要一系列的教育素材来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这些素材当今很匮乏, 还需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三、幼儿英语教育问题解决方案

1、激发并增强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英语的前提和动力。可以说, 幼儿学习英语的另一目的是培养兴趣。只有激发幼儿的兴趣, 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因此, 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首先, 利用幼儿好动的特征, 通过游戏引起兴趣。游戏不仅可以密切师生关系, 而且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将知识融入游戏, 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 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其次, 唱儿歌、播放动画片、短剧表演也有益于增强幼儿英语学习兴趣。

2、培养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

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首先要熟悉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语音语调要纯正, 口语表达流利, 普通话标准。同时要掌握幼儿教育理论知识, 能与幼儿亲切交流, 组织管理幼儿活动, 灵活应对课堂状况, 还要掌握幼儿教学技能, 会唱歌、画画、跳舞等。因此, 需对幼儿英语教师进行职前和职后培训, 注重教学实训, 突出口语表达能力, 提升教学质量。此外, 提高职业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和照管天真活泼的幼儿, 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教师, 精力充沛, 工作效率高, 与幼儿一起活动, 会给幼儿带来自信和欢乐, 否则, 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 心胸宽广, 情绪稳定, 对幼儿充满热情, 工作主动, 与人友好相处。因此, 必须加强幼儿教师的身心修养。

3、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通过墙面设置、渗透英语到日常生活中、创办英语角, 可以引发他们对英语的反映使用能力。

利用墙面设置, 让幼儿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氛围。根据不同的情景设置不同的画面, 写上英文句子, 展现与英语息息相关的场景, 给幼儿以直接的刺激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将英语渗透到一日活动。教师应及早将日常用语教授给幼儿, 如Good morning早上好、Stand up起立、Come here过来等, 用英语组织游戏活动, 也用于组织生活和学习。

创办英语角。定期的开展英语角活动, 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材料, 指导幼儿更好地运用英语。例如, 这次英语角的主题是动物, 教师要准备动物的玩具或图画, 让幼儿自主选择喜爱的动物并教授简单的英语单词。

参考文献

[1]杨文.幼儿英语教学法[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6.

[2]朱凤英.幼儿英语教育现状及其对教师的要求[J].内蒙古教育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12) .

加强幼儿英语教学 篇2

为加强幼儿园教学楼楼梯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幼儿因上课下课拥挤发生踩踏或者发生火灾等意外事故,根据我园情况,特制订幼儿密集出入时防踩踏措施及《预防幼儿踩踏应急预案》,并自公布之日

起实行。

一、成立处置突发事件的领导小组:

组 长:李小容

成 员:王荣芬 江福丽 唐树群 罗小红 唐树容 罗春平罗贵佳 曾祥敏 罗胜尧 蒋烈群 胡朝明

陈加方

二、机构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制定应急预案和落实各项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和应急保障系统。

2、幼儿园园长要识别容易出现踩踏的风险所在,重点防范,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幼儿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守秩序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幼儿园园长要经常性地对幼儿园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要确保走廊、楼道的畅通。

4、健全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

5、安全负责人履行值日工作职责,坚守幼儿园.6、办公室印制全园教师通讯录,并定期核对电话号码,确保通讯录电话畅通。

班主任要在身边常备家长通讯录。

7、学生密集出入时,每楼层安排一名教师维持秩序(白天值班教师负责):

前楼二楼楼梯口:胡朝明 后楼二楼楼梯口:陈加方

三、教师职责及对幼儿的安全教育要求

1、各班主任要经常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幼儿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行,不要拥挤,防止踩踏积压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有这样现象的幼儿要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错误行为。

2、上下楼梯的教师要对幼儿上下楼梯故意打闹等不良现象给予制止,防止拥堵现象的发生。

3、在上课期间,教室门都要打开,一旦发生拥挤踩踏或者火灾等问题,便于幼儿及时有效地疏散。

4、幼儿在经过楼梯发生踩踏等安全事故时,所在教师要及时组织疏导,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5、一旦发生踩踏等安全事故,所在老师要马上报告园长,同时根据伤情拨打120急救电话,组织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处理。

6、教师都有责任教育幼儿遵守幼儿园规定,特别是对上下楼道应该注意安全的问题要经常讲,以引起幼儿的高度重视。

7、上课期间一旦发生火情,所有老师都有责任及时报告园长,并负责组织好本班幼儿,做好疏散等工作,还要马上组织人力抢救,但不能要求幼儿走近危险地方;要及时切断电源和火源,防止火势的进一步蔓延。要及时电话报警(电话:119)。同时组织幼儿疏散,防止损失扩大。

8、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在场的教师和园长要注意按照应急疏散指示、标志和图示进行合理正确的疏散幼儿。

9、要学会正确使用消防设备,及时扑灭火灾。

10、未依法履行安全职责,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或违反本规定的,经有关部门的认定,由幼儿园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者其他处罚。因渎职、失职或者管理失控发生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由有关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应对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发生事故后,目击者要立即向领导小组反映,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所有成员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同时,迅速拨打电话报警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请求援助。

发生事故后,领导小组按以下原则组织师幼进行紧急疏散:

1、发生突发事件后立即打开报警器(由李小容),安全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全校师幼疏散逃生。

2、具体疏散工作安排:(1)课余时间各班班主任负责指挥本班幼儿疏散,上课时间由授课教师负责指挥幼儿疏散。(2)按楼层由底到高的顺序依次逃生:一楼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到操场,二楼层的幼儿成二列纵队依次逃离。

(3)每楼层安排一名人员维持秩序(胡朝明、陈加方)。(4)操场指挥员:各班班主任(5)紧急疏散后集中地点:

楼道疏散下来的幼儿按指定线路到操场集合,但不能影响其它班级的通过路线。

四、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

1、听到幼儿园发出的警报声后,全园师生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

2、疏散集合地点:全部幼儿按做操位置在操场集中。

3、疏散顺序:教师指挥幼儿按计划安排依次快速、安全下楼,不能抢先下楼,以免发生拥挤践踏事故。

4、疏散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伤害,首先进行简单救助,为伤员包扎伤口,然后安排专人进行护理并送到医院救治

如何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 篇3

【关键词】幼儿绘画 教学活动 策略

绘画是引导幼儿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以及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幼儿通过绘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和想象到的,对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学习绘画会让幼儿懂得热爱生活,并且变得更加有耐心。传统的绘画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以及自主发现能力有所欠缺,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儿成长十分重要。

一、幼儿绘画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并没有依据幼儿特点进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并不好,这些问题主要有几下几点:

(一)观察范画阻碍了幼儿的想象

许多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喜欢给学生看范画,例如要求画鲜花,就会首先将教科书或是其他图片上的鲜花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心中的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脑海中的鲜花就是教师展示的图片上的样子,而阻隔了许多想象。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慢慢缺乏想象力,没有范画的引导甚至自己不知道该画什么。绘画是一门艺术,没有想象力学生将来就很难在绘画上有所成就。

(二)技能指导遏制了创造思维

幼儿的思维与成人是不相同的,这就意味着他們可能把树叶涂成紫色,把香蕉涂成蓝色。而许多教师喜欢对学生的绘画进行规范性的教导,指导学生如何画线条和图形,如何给图形涂颜色,从而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一种教条模式。这样的绘画课程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技巧训练,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没有任何效果。

(三)简单评价抑制了多元化发展

部分幼儿绘画教师对于幼儿绘画活动课程并不重视,认为只是小孩子涂涂画画,并没有什么重要意义,因此在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地评价“好”,或者“不好”之类的。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评价学生的作品说“画的太像了”,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就会认为“像”是绘画的标准,从而把“画得像”当成自己的目标,从而一味地临摹,而忽略了自己绘画作品中的其他特点。教师不能从全方面对学生的绘画进行详细的点评,使得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到自己绘画中的优点和不足,及缩小了进步的空间,也使得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被阻隔了。

二、幼儿绘画活动的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幼儿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幼儿绘画活动的教学。

(一)丰富绘画素材

教师在进行绘画活动课程的教学中,要尽量丰富绘画素材,书本上的图片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不利于学生对现实场景的表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一些真实的物体做道具,让学生从书本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走出去,感受外面的风景。例如教师要学生进行“春天”为主题的绘画题目时,可以带学生去户外参观,让学生观察春天初生的小草,开放的野花,树上的小鸟,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学生的看到的事物就是不一样的,比起照搬教材上的模板,学生的绘画作品立刻会变得丰富起来。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做些引导,让学生去观察他们平时注意不到的事物,例如树上刚刚萌出的新芽。这样学生不仅会感觉到新奇有趣,同时也会养成观察入微的好习惯。

(二)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

幼儿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的进行绘画创作,无论学生的作品多么不符合我们日常的所见所闻,教师都应该适当的给予肯定,而不能进行打击批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生画月亮的时候引导学生去想象月亮弯弯的像什么,学生就会发挥想象力去联想,从而对于月亮的形象有了更好地认识。在这里不同的学生会回答不同的答案,教师切不可设置标准答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答案进行理解,并且予以肯定,让学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

(三)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幼儿时期学生的绘画作品各有各的特色,并不存在简单的好坏之分,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绘画作品采用简单的评价。教师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中应该尽量的多元化,例如绘画作品与实物相近的,说明这些学生对事物观察比较仔细,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称赞他们的作品逼真,同时鼓励这些学生可以适当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东西。对于一些作品离奇古怪的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问学生为何这样画,从而理解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授学生更多的绘画技巧,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去表达自己的想象。这样多元化的评价学生的作品,对学生做出良好的引导,但是不否定他们的特点,学生才能在创作中更加有信心,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画,作品才会更加具有特色而不是雷同。

三、总结

幼儿时期是想象力比较丰富的时期,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幼儿以后在学习工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应该多鼓励、肯定学生的作品,进行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完成更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谭秀鸾.如何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J]教育界.2012(9).

[2]马洁.学前美术教育新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9).

加强舞蹈教学, 促进幼儿教育 篇4

一、加强舞蹈训练, 提高幼儿自身素质

幼儿教育改革如火如荼, 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幼儿的艺术教育, 因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艺术教育, 舞蹈作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幼儿因为年龄小、骨骼肌肉等还很嫩、可塑性较强, 从这个时期对他们加强舞蹈训练, 能够矫正他们因不良习惯而导致的一些形体上的毛病, 同时也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久而久之, 在舞蹈训练的作用下, 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会进一步有所提高。

二、加强舞蹈训练, 培养幼儿心理素质

舞蹈训练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 对于他们的仪表、气质、精神、意志等方面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因为舞蹈训练艰苦又枯燥, 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娇生惯养, 对于他们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在训练时, 很多孩子由于受不了训练的疼痛掉下眼泪, 这时我就给他们我讲解体育健将和舞蹈家刻苦训练的故事, 使他们明白“苦尽甜来”的道理, 教育孩子们泪水、汗水是不会白流的, 只要拼搏, 就一定会成功。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交流中说过这样一个例子:在她的舞蹈组有一名叫吴晗的小朋友, 他的身体素质比较差, 每次上课总是对老师说:“老师, 我能不能不压腿?”看到孩子的样子, 老师的心里也不好受, 就让她观摩别的小朋友上课的情况, 慢慢激发她的舞蹈兴趣, 对其采取鼓励, 渐渐的, 老师发现了她的自信, 看到了孩子脸上天真的笑容。因此说通过舞蹈训练, 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意志, 也能培养他们的坚强毅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三、加强舞蹈训练,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我们大家都知道,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们所说的智力其实是人的各种能力的综合, 幼儿的舞蹈学习对于他们的智力开发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们非常好动、喜欢蹦跳, 他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 提高了他们的模仿能力, 使他们的动作和节奏进一步协调, 同时也能够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事实证明, 舞蹈学得好的孩子, 他的学习成绩也很优秀, 这充分说明舞蹈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舞蹈对幼儿右脑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舞蹈艺术也为我们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长此以往, 加强舞蹈训练, 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着很好的效果。

著名舞蹈家吴晓邦曾说过:“艺术用它的感染力来培养人类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时也鼓舞着我们的进取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幼儿舞蹈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活动, 它在教育事业中有着难以估价的积极作用, 同时它对幼儿德、智、体、美等全面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新世纪的今天, 我们幼儿教育者将不断努力与探索, 使幼儿舞蹈艺术更加绚丽多彩。

摘要:舞蹈作为一门人体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舞蹈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于推动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以三方面阐述了舞蹈教学对幼儿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加强舞蹈训练, 提高幼儿自身素质;加强舞蹈训练, 培养幼儿心理素质;加强舞蹈训练,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在新世纪的今天, 幼儿教育者将不断努力与探索, 使幼儿舞蹈艺术更加绚丽多彩。

关键词:舞蹈教学,幼儿教育,自身素质,心理素质,智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匡冰燕.试论电视教材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舞蹈世界, 2001 (2) .

应加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篇5

应加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要求人们通过团队的合作完成,个人的力量将显得孤立无援,在这种时候,合作能力将比其他的专业技能显得更重要.幼儿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将自己融入集体中,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幼儿时期正是人的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幼儿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幼儿园里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促进其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作 者:冯建芳 作者单位:昆山市石牌幼儿园,江苏,昆山,2153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3)分类号:G61关键词:

加强幼儿英语教学 篇6

一、历史经验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第一个系统地研究了儿童的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他认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继福禄贝尔之后,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创建了幼儿园教育的一系列教学法。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肢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有益于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发展的活动。从以上的历史经验来看,我们思考如何通过游戏活动加强幼儿行为规范的养成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是如何设计、实施这样的游戏活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这就需要广大幼儿教师多思考、多观察、多学习、多总结,从实际教学中得出可行的“游戏教学”。

二、实施方式

(一)明白游戏的“隐性”价值

“隐性”的教育指的是潜在的、非正式的教育,是一种建立潜在经验的方式。而游戏就是“隐性”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和组成方式。日常的游戏活动是一种无计划的学习活动,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促进儿童行为规范的养成的。例如,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幼儿自己决定和谁一起玩,玩什么,在哪里玩,如何玩等。在这之中,幼儿无形中学会了选择,制订规则,遵守规则,这就是游戏的“隐性”价值。这里的“隐性”价值亦是幼儿在行为、思考中的“迁移”,一种已有经验的转移运用。

(二)掌握幼儿游戏设计的基本原则

1.娱乐性与认知性相结合的原则。游戏活动的目的首先在于借助游戏的娱乐性以改变儿童对某些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厌倦心理;使他们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音乐歌唱活动中,教师如果只是单一的、多次的重复式加强幼儿对于某一歌曲的训练,这样极易造成乐感疲劳。如果教师在歌唱活动中加入舞蹈动作或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舞蹈,或者以歌唱比赛的游戏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就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与快乐情绪,使活动的目标更易实现。

2.具体活动和反省抽象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既要让幼儿有具体实际的游戏活动,又要引导幼儿对游戏过程和游戏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帮助儿童从具体的活动对象及活动过程本身中抽象出概念、定义、原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规律。例如,在健康活动《我们的鼻子》中,教师就是这样来做的。通过欣赏PPT中不同的鼻子,了解鼻子的功能,知道一些保护鼻子的方法。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游戏,掌握了生活习惯、安全意识这两方面的行为规范。

3.自由选择与全面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既要使儿童有选择的情感,又要引导和组织全体幼儿参与到规定的游戏之中,并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例如,美术教学活动《梦想画》中,教师组织孩子说说自己的梦想,并要求孩子将梦想画下来,从说梦想到画梦想的过程中,既有幼儿自由选择梦想的情感,又有全体幼儿参与到规定的游戏之中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与游戏设计目标相一致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目标的制订是关键的,制订的目标既要符合(纲要)规定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又要考虑到上行计划的实施。所以,我们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游戏对幼儿行为规范养成的实际作用,从而设计游戏,不能单一地为了“游戏而游戏”。

三、评价与反思

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学前儿童游戏进行评价也是实施游戏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反思是对我们已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一次“再创作”,是教育教学后的再学习。教师要对自身在教育教学中所进行的游戏活动进行长久、持续、科学的验证,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反思,改进游戏,从而达到我们自身与幼儿共同的“最近发展区”。

在我们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幼儿的知识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行为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但难免有所疏忽。游戏却是我们的一大帮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仅在身心上得到愉悦,还在无形之中促使其“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启发我们要多对游戏进行研究、探索、实践及反思,在理论中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找到问题,再将问题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改进游戏,再到实践中去检验,只有这样不断地有“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再到理论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积极探索学习的精神,才能使游戏活动在对加强幼儿行为规范的养成中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铁路第二幼儿园)

加强幼儿园节奏乐教学的措施探讨 篇7

一、初步让孩子们感知节奏、领会节奏的含义

1. 在生活中帮助孩子们感知节奏,建立节奏感

节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同时也可以很方便的被人们所创造。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为孩子们制造一些简单的节奏敲击来增强孩子们对节奏的感知。例如在课上时,老师可以用钢琴只弹奏一个音符,但是弹奏钢琴的频率是不一致的,老师可以有快慢的弹奏钢琴,同时让孩子们随着钢琴拍手。老师还可以用木板来敲击桌子发出快慢不同声响,而孩子们则跟随快慢不同的节奏点头应和。这种简单的节奏可以让孩子们很容易就感受到这一类时快时慢的发声就是我们所谓的节奏。老师还可以多找寻一些不同的发声节奏,让孩子们感受到各异的丰富多彩的声音和节奏,同时让孩子们跟着节奏拍手来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节奏感。孩子们对节奏有了初步的认知后,老师就可以让孩子们聆听一些音乐片段,孩子们就可以从这些音乐中找寻自己熟悉的节奏感,从而逐渐锻炼出较强的节奏感掌控能力。

2. 让孩子们学会标记节奏

在乐谱中节奏有其特定的标注符号,老师应该在节奏教学中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这一点。节奏的标记认识应该渗透在平常的学习中。例如孩子们在朗读古诗词时,老师就可以有节奏的带领孩子们阅读。在带领完成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行模仿老师的节奏进行阅读。这时老师就可以在阅读停顿的地方标注上节奏符号。最后老师再把标注了节奏停顿符号的古诗篇章拿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学习老师所标注的节奏。学习节奏的标记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演奏是可以看懂一些乐章上的节奏停顿。

二、规范孩子们的乐器使用和演奏

孩子们在进行节奏乐的学习时总会要使用到乐器来演奏。但是通常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就需要老师建立一套乐器演奏课上的要求,才能更好的进行乐器演奏课程,避免出现杂乱的场面。

1. 规范乐器的取放要求

上课所要用到的乐器通常有序的归类拜访在教室的某一个地方,假如上课孩子们要使用乐器,老师应该教导孩子们要有序的排队领取自己所需的乐器,在课程完成后老师同样要告诉学生要有序的将乐器归类放回。在取放过程中,老师还应叮嘱孩子们注意乐器的轻拿轻放,养成保护乐器的良好习惯。

2. 弹奏时有序的更换乐器

在进行乐器演奏课时,通常孩子们会用到至少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乐器,这时老师就要让孩子们在更换乐器时做到有序的更换。因为假如孩子们不能有序的更换乐器,会破环整场演奏的效果。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应该让孩子们将不同的乐器按有序的顺序摆放好。在进行演奏时,会碰到变换乐器的使用,老师可以设计一种特定的手势来提醒孩子们转换乐器的使用。这样就有助于更好的控制演奏的秩序。

3. 做到演奏间隙井然有序

孩子们在演奏乐器时,老师会针对孩子们的演奏状况,针对性的指出孩子们在演奏时有待改进的地方,纠正孩子们对乐器的错误使用方法。这时候假如不能有序的控制好,就容易打断演奏的进程。因此老师在纠正时也要让其他的孩子们接着演奏,避免出现混乱的现象。

总而言之,老师在进行节奏乐教学的时候,要教导孩子们保管好自己所使用的乐器,以免随意出现乐器的损毁状况。同时在演奏时,老师要强调演奏的音量大小要适中,节奏要好听,而不是孩子们拿着乐器在乱敲。

三、注重让孩子感受到演奏的趣味

老师们在开展节奏乐教学时,要避免让孩子们进行重复的机械化的技能训练。因为这样容易让孩子们丧失学习节奏乐的乐趣。开展节奏乐教学本身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最终达到激发孩子音乐创造力的目标。针对这一目标,老师可以在节奏乐课上采取游戏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孩子们投入到学习中。老师还可以在孩子们进行演奏时给孩子们录制视频,在孩子们演奏完之后给孩子们回放。平常老师还可以多给孩子们创造一些登台演奏的机会,让孩子从演奏中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鼓励孩子们学习音乐。

节奏乐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渗透在音乐之中。老师要多让孩子们接触各种各样不同的音乐,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老师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传输节奏乐的知识,用不同种类的乐器来培养孩子们乐感。总而言之,节奏乐的学习对孩子们自小艺术感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加强孩子们的节奏乐学习也是幼儿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节奏训练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实践[J].英才高职论坛,2009(03)

[2]于海英.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初探[J].山东教育,2012(Z6)

加强幼儿英语教学 篇8

随着《指南》的颁布实施,学前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目标和价值取向都有所转变,不仅着眼于表层,更关注深层 ;不仅着眼 于眼前发 展 ,更关注长 远进步。 同时 ,《指南》中阐述了游戏作为 《指南》实施途径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天生喜欢的,我们可以认为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的确如此,游戏是最适合幼儿的活动方式。事实证明,在幼儿园引入民间美术游戏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让他们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本文谈几点加强幼儿园民间美术游戏教学的策略。

二、民间美术游戏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民间美术游戏,就是来自民间的,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展现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品质和审美观念。毋庸讳言,民间美术游戏以活泼灵动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 旨在激发人们的情绪与情感。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民间美术游戏,不难发现这种活动是他们喜闻乐见的。

1.民间美术游戏材料丰富 ,操作性强 。

生活性和多样性是民间美术游戏的基本特征,它的材料和素材都来源于生活,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同时,民间美术游戏的丰富性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诸如小木棍、黄泥巴、毛线、民间皮影、染料、木偶等活动材料,可以将幼儿带入一个全新而自由的世界,让他们在玩中学。通过剪、贴、画等多种操作方式,幼儿流露出对民间美术的迷恋,初步培养他们发现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2.民间美术游戏娱乐性强 ,精彩纷呈 。

民间美术游戏是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载体, 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民间美术游戏的形式不尽相同、动静结合,有集娱乐性、民族性于一体的版画、水墨画、年画等;有集科学性、幽默性于一体的皮影戏等。在幼儿眼中,民间美术游戏非常好玩。用泥巴、纸张制作人物、动植物是好玩的;用皮筋、木棍和颜料进行扎染也是好玩的。这些活动都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3.民间美术游戏随机性强 ,随 时进行 。

民间美术游戏一般不会受到时间、空间和人数的限制,不需要有整块时间,也不对场地大小作要求。不管何时何地,幼儿只要想游戏,就可以在活动室、走廊的一角,利用点滴时间自由玩耍。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将民间美术游戏引入幼儿园教学中对幼儿的发展大有裨益, 可以让幼儿从小就接触民间优秀的艺术风格和形式,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效推进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三、加强幼儿园民间美术游戏教学的策略

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指出 :“我们本土 的美术 ,应该被大力倡导和传承。”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发展期,对他们实施 民间美术 游戏教学 , 可以大力 推动他们 的全面发展。

1.参观采风 ,激发幼儿兴趣 。

游戏源自生活,高于生活。只有多接触生活,幼儿的游戏内容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幼儿教师应该多带领幼儿走进民间他们会被各种各样的民间工艺品和传统玩具吸引,诸如糖画布老虎制作等工艺品,无一不对幼儿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回到幼儿园后,他们纷纷跃跃欲试,有的尝试制作风筝、有的尝试用橡皮泥捏小人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共同收集材料 ,一起参与游戏 。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的重要基础。在美术活动中,材料的精彩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弱。鉴于幼儿动手意识强,教师可以让幼儿与自己的父母一起收集游戏材料,比如蛋壳、废旧纸盒、花盆、一次性饭盒等。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将这些材料变废为宝,比如在蛋壳上贴上剪纸,用布片进行印染。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开启智慧纷纷尝试对旧材料进行装饰。材料收集活动能够让幼儿以现代眼光诠释民间美术。

3.创 造游戏环境 ,提高动手能力 。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造合适的环境,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运用民间美术参与装饰幼儿园环境、班级活动室环境和各类区角环境,一方面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红色、绿色、黄色等对比色做成装饰图案;利用染纸、剪纸、撕纸、泥工、中国结等作品表现环境主题。

4.利 用节日契机 ,引导幼儿参与 。

我国有诸 多传统节 日 ,比如中秋 节、端午节 、春节等 ,这些民俗节日也是开展民间美术游戏教学的良好契机。比如过年 时幼儿在 外面游玩 , 看到很多 形态不一 的美丽花灯。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制作花灯。过端午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 制作小香 包 ,并在教室 中展览。 这些活动 可以与幼儿 生活融为 一体 ,提高幼儿 实践能力 的同时营 造过节的氛围。

5.与学科活动相结合 ,形 成教育合力 。

幼儿园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都可以成为实施民间美术游戏教学的平台。比如在幼儿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制作体育玩具, 在其中注入民间要素。比如 在练习平 衡感的“挑 担游戏”中 ,鼓励幼儿 在两个小桶上画上线条与民间花纹,增强装饰性,还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四、结语

加强幼儿关爱行为的培养 篇9

一、让幼儿充分感受来自各方面的关爱, 并懂得珍惜爱

1. 来自父母的关爱。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类的本能,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是与生俱来的, 无条件的。父母应多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陪孩子一起做游戏, 一起看动画片, 也可以一起做家务;父母要多关心孩子、鼓励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让孩子感到爸爸、妈妈是多么的爱自己。同时, 父母应该掌握爱的分寸和原则, 知道“溺子如害子”的道理, 要让孩子懂得不能只想着自己, 要多想想别人, 父母爱自己, 自己也要爱父母, 体谅父母的辛苦, 懂得感恩父母;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不一定都能实现, 生活中既有欢乐, 也有痛苦。这样, 让孩子在父母的理智关爱下渐渐地学会淡化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成为家庭中普通的一员。

2. 来自教师的关爱。

教师的爱不同与父母的爱, 教师在关心幼儿、爱护幼儿的同时, 也是对幼儿爱心培养的最好时机, 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

幼儿园的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孩子知识, 照顾孩子的一日生活, 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还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同他们一起游戏, 一起学习, 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 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爱我们, 并从中懂得爱老师。

二、以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关爱行为

1. 日常生活中父母以身作则, 让孩子学会爱别人。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 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因此, 父母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家庭中, 尊老爱幼, 夫妻互敬互助, 互相关心爱护, 会在孩子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会爱家中的每一个亲人, 进而形成良好的情感品德,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去激发和引导幼儿, 增强幼儿爱的意识。

在培养幼儿的关爱行为过程中, 教师必须投入真情, 以自身的情感和行为去激发、引导幼儿的情感, 并促使幼儿产生相应的关爱行为。比如, 一次户外活动时, 我看到笼子里那只腿上包着纱布的小白兔时, 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于是我轻轻地抱着这只小白兔, 用最温柔、最亲切的声音说:“小白兔, 你疼吗?是谁把你的腿弄伤的?”并轻轻地抚摩小白兔, 这时所有的幼儿都被我的真情打动了, 他们纷纷学着我的样子关心起小白兔来。

3. 幼儿园开展以“关爱”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为了使教育能够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 能真正激发幼儿爱的情感, 在幼儿园我们组织开展了以“关爱”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教幼儿学会爱同伴、爱家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进而产生相应的关爱行为。比如, 在班里有小朋友生病时, 开展“关心生病的小朋友”的活动;在三八妇女节时, 开展“红花送妈妈”的活动;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开展“我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的活动;在教师节来临时, 开展“老师, 我爱你!”的活动;在国庆节时, 开展“祖国妈妈, 我爱您!”的活动, 等等。

论如何加强幼儿教育 篇10

叶圣陶曾说过,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 目的就在于养成习惯, 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 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 并且要自我教育, 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 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 能力越增强越好。”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 也能遵守道德规则, 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这种境界也是通过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的。人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等于缺失了积极而持久的影响人生历程的杠杆;丧失了道德信念素养, 等于整个人生航程没有了方向;缺少了丰厚的人文素养, 即使学识渊博也难以成为胸怀宽广、视野开阔、学养充沛的大家。长久以来, 幼儿教育都一直都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到每天活动的每个环节, 比如饭前仔细洗手、餐后用纸巾擦净嘴巴、午睡前脱外套、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轻轻搬、玩具玩完整理好等习惯, 这都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情感、精神、人文等方面的需要,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来使他们成为自身发展的主宰者, 掌握采掘生活所需知识、发展所需智慧的本领, 这是幼儿长进的大策, 教师和家长应认识到这一点, “扶”幼儿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二、增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

防拐骗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少年儿童尤其是幼儿, 自我辨别能力差,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与技巧。为此, 幼儿园应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教育力度。与家长一起提高幼儿的警觉性与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可设计一些有趣的防拐骗教育活动, 包括情境表演、看图说话、讲故事、玩游戏等,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幼儿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 能够牢牢记住陌生人惯用的骗人伎俩, 从而积累一定的防范经验。与此同时, 有条件的话还应组织一次防拐骗演习活动, 并邀请公安民警、电视台及家长代表共同参与, 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影片, 听民警现身说法与剖析真实案例, 传授安全知识, 共同增强防拐骗意识。

此外, 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也一直是幼儿园应重点关注的话题。条件允许的幼儿园可与消防部门合作, 组织一些消防演练活动, 让幼儿通过观察消防车、参与消防演习等形式增加消防安全的生活经验, 增强防火意识, 获得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也可组织幼儿与家长一起听取消防员的讲解, 掌握重要的逃生方法;还可以通过教师结合图片讲述的形式, 为幼儿讲解安全消防的知识, 告知幼儿园的逃生路线, 示范讲解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从而进一步增强幼儿园教师及幼儿的消防知识和安全意识, 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做好安全工作, 为幼儿建立一个安全又温馨的家园。

三、让幼儿在玩中学

幼儿园要重视课间小游戏的开展, 把课间游戏活动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让幼儿在玩中成长。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同伴间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也能促进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教师可以就地取材, 带领幼儿挖掘新的游戏, 利用身边的玩具和材料, 开动脑筋, 创新运动形式, 在不断探索中碰撞出新智慧, 让幼儿在做中尝试, 在玩中思考, 在新、奇、趣中快乐健身。比如在我的班上, 以“一物多玩”为切入点, 以“团结协作”为宗旨, 以“快乐健身”为目标,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和特色游戏材料的特点, 由师生共同创新游戏玩法, 这既有丰富的趣味性, 又锻炼了幼儿的体能, 既挖掘了游戏材料的最大价值, 又充分激发了幼儿创新使用材料的思维, 如百变布圈、动感轮胎、花样沙包、快乐木棒、多样脸盆等游戏玩具和材料脱颖而出, 成为了幼儿户外活动中追捧的新宠。

四、重视幼儿的礼仪教育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 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我国自古就有“不学礼, 无以立”的说法。然而现在很多家长和教育者却忽视了礼仪教育, 结果教育出来的孩子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比如: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等, 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现在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孩子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他们在家娇生惯养, 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 根本不讲究什么是礼仪、礼貌。因此, 礼仪教育迫在眉睫, 不仅教师要教, 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细小的事情, 对幼儿进行教育。3岁~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 抓住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能够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

五、加强对幼儿的体能训练

目前很多家长与教师只注重幼儿的学习, 一味地进行智力开发, 很少重视幼儿作为一个个性健全的人应从小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 使他们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在学龄前期, 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较弱, 特别是体弱、老实的幼儿。据调查, 体弱、老实的幼儿比健壮、好动的幼儿们意外受伤率高达72%。可见在幼儿园开展幼儿体能达标的活动, 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有意识的增强幼儿的体能, 是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幼儿的兴趣, 我们可以循序渐进、有目的地进行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 比如有条件的可组织幼儿去爬山、晒太阳等;通过拍球、投掷、翻滚等项目旳练习, 针对性地加强幼儿动作技能的培养;通过爬高、跳远等项目, 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并开展幼儿都喜欢的“趣味运动会”, 以增强幼儿体能, 使动作更灵活、更协调、思维变得更活跃, 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双英.试论如何加强幼儿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5) .

[2]梁丽芳.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J].甘肃教育, 2010 (17) .

[3]强文仙.关注幼儿安全关爱幼儿健康——对加强幼儿安全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云南教育, 2004 (2) .

[4]李慧丽, 蔡水清.加强幼儿教育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研究[D].宜春学院学报, 2004 (29) .

如何加强农村幼儿教育 篇11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教师

幼儿教育相当于建高楼大厦的基础阶段,在幼儿教育阶段打下牢固的基础至关重要。可是有些农村的幼儿园师资力量弱、教学设备简陋、教学管理小学化,这些问题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因此,农村的幼儿教育亟待加强。

一、师资力量弱

大多数教师不适应幼儿教育,严重缺乏专业教师,农村的幼儿教师很多都不是幼儿教育专业的,他们是布局调整后由原来任教的小学教师留下做幼儿园的教师。以某中心校的幼儿教师情况为例:全中心校14所幼儿园,只有中心小学所属的幼儿园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有五所幼儿园的教师都五十多岁了,其中还有两位临近退休,尽管他们很敬业、教小学生教得很好,但是教幼儿还是缺乏经验,还有六所幼儿园的教师是临时代课教师,她们中多数是初中学历。这些教师尽管有责任心,竭尽全力去做好教学工作,毕竟没有适合幼儿特点的基本功,舞蹈、唱歌、美术等教学还得借助播放光盘来完成。

二、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简陋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经费保障机制使义务教育得到了根本的保证。但农村幼儿园投入资金少、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简陋。多数幼儿园的桌椅不合格,虽说不是凳是土墩子,桌是泥台子了,但还是普通班的桌椅。活动用的设备仅有几根跳绳而已。要加大农村幼教的投资扶持力度,健全农村幼儿园的各种教育、保育和游戏活动的基础设施,为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丰裕的物质保障。此外,还要在保证幼儿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统筹规划,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农村的幼儿教育。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

因为现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他们是从事小学教育十几年,或是几十年的小学教师,受此影响,农村幼儿园只注重语言、数学的教学,忽略艺术与科学方面教学现象极为普遍。识字课、数学课上得多,有的在幼儿园里就学了几百个汉字,能做十以内的加减法,有的还会连加连减。

四、农村家长家教意识淡薄,缺乏家庭教育

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教师的事。我们通过家长开放日让幼儿唱歌、跳舞、画画等,再现幼儿的学习过程,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随机渗透幼儿教育的理念。通过听、看、交流、互动的形式,使家长对幼儿教育从不懂到了解,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促使家长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家长,更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意识到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比读、写、算更为重要,引发家长主动与教师密切合作,达到家园教育形成合力。

加强幼儿语言游戏的指导方法 篇12

关键词:语言游戏,直接指导,间接指导

语言游戏是教师传递语言教育内容, 落实语言教育任务, 实现语言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 蒙特梭利认为“语言是出生后从环境中得来的, 婴幼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 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让孩子处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之中, 孩子便可以悠游自在地在游戏中主动掌握某种语言”。 语言游戏既可以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 又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而独立存在。 在语言游戏中, 幼儿的游戏性体验对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游戏的指导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两类。

一、直接指导

教师以观察者和教育者的身份直接介入游戏, 将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教育意图传递给幼儿, 使幼儿正确、快速地理解游戏中的语言信息, 自然、轻松地融入游戏活动中。

1.根据游戏的组织策略、设计意图及教育目标, 将语言游戏的规则和玩法清晰地传递给幼儿, 以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有一次我在“词语接龙”中, 先讲清楚规则和玩法, 将前一个词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个词的第一个字, 引导幼儿一个一个地说下去, 允许幼儿使用的词汇音同字不同。 然后进行示范, 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玩法。 我在介绍游戏规则时, 语言简单明了, 避免因语言冗长而使幼儿在等待中失去参与积极性。 我说:“蓝天。 ”壮壮马上抢着说:“天空。 ”佳佳说:“空气。 ”虽然有的幼儿接得比较慢, 需要思考和启发, 但是可以感觉到他们十分用心。

2.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遇到矛盾甚至产生纠纷而影响游戏进程时, 教师应直接介入指导, 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在实施直接介入指导时, 教师应把握好介入时机, 避免因不必要的干预而过多地限制和束缚幼儿的游戏行为, 破坏幼儿游戏的兴致。

二、间接指导

语言游戏中, 有时候教师不直接参加游戏, 而以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身份, 用眼神、动作、暗示及肢体语言和相关环境等行为对幼儿游戏进行引导和帮助, 从而顺利完成游戏。 间接指导虽然充分关注了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但并不等于将成人的教育意图和理解直接传达或教给幼儿。

1.“伙伴式”指导。 教师以游戏者身份参与幼儿对游戏的探讨与合作。 对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来说, 教师参与可以为幼儿提供模仿的榜样和信息的帮助, 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不怕困难, 实现自我发展;对于性格内向、不合群的幼儿, 教师与他共同游戏, 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提高情商, 促进其适应集体和同伴的发展; 对于持有不同意见的幼儿, 教师可与其一起分析和比较, 用最直观的方法检验各种意见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快速发展。

2.“交换式”和 “反串式”指导。 游戏中, 教师应认真考察游戏目标的难易程度, 及时调整任务难度, 更换游戏指导策略。对于适应和反应能力较强的幼儿, 教师的虚心请教可以提升他们的成就感, 更进一步激发他们游戏的创造性和参与性;对于偏于内向的幼儿, 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语言表达, 使幼儿逐渐融入游戏群体, 与游戏伙伴进行交流和沟通;对于注意力分散、无所事事的幼儿, 则应吸引幼儿注意力, 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使其自然回到游戏活动中。

有一次在超市游戏中, 我随手拿起一瓶“旺仔”牛奶问“售货员”赵佳:“牛奶怎么卖啊? ”他答:“3元一瓶。 ”我又问:“便宜点行不行啊? ”“那就2块8角钱卖给你吧。 ”我继续追问:“能不能再便宜点啊? 2块钱吧? ”赵佳毫不客气地对我说:“不卖。 ”

幼儿在区角游戏中体验到的最大的快乐就是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角色的理解投入游戏中, 从而对所扮演角色的言行进行诠释。某些时候, 幼儿常常会受制于教师提出的各种规则, 让他们有了约束感。 而区角游戏使他们有了相对独立的“私人空间”, 在这个独立空间中, 他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表现出的拘谨与羞涩, 转而以自己扮演的角色身份与同伴自由交流。 这种交流更能反映幼儿真实的一面, 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当幼儿有了轻松愉悦的游戏交流, 教师便应该抓住契机, 促游戏深入发展。

语言游戏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 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了某些特别的机会。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当重视幼儿语言游戏活动的开展, 使语言游戏活跃起来, 抓住机会促进幼儿语言学习, 利用机会弥补幼儿某些能力的缺失, 为他们语言能力的整体提高、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兢, 余珍有, 著.幼儿园语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燕, 主编.游戏与儿童发展[M].浙江教育出版社.

[3]张馨予, 主编.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农村九年一贯制论文下一篇:北方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