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2024-08-08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精选12篇)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篇1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曾经明确指出:“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而化学实验教学是开展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行之有效的形式。”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 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该重视实验这一重要手段。毋庸置疑, 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还能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方法与科学态度。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 略谈几点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希望能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献出绵薄之力。

一、更新教学思想, 重视实验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即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强调为学生讲清化学原理、做好实验示范, 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将重点放在学生能否明白化学实验原理、能否看清实验现象等方面,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无法促使他们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新课标提倡教师要在化学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即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启发他们的智慧, 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科学的真谛, 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为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从事科学探究必备的素质之一,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初中化学教师要带领学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上,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遵循这几点原则:能够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 绝不包办代替,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验证结论;能由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思考得出的结论, 就不急于下结论, 而是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 解答问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笔者尽量让学生独立准备实验器材、自拟实验步骤, 让他们亲手操作实验仪器, 处理实验数据。这样的教学过程, 就是要促使学生不停地动手和动脑, 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组织探究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所谓探究性实验, 就是让学生自己 提出实验 方案, 并动手操作, 最终得出有创见性的实验结果或结论。组织探究性实验不 是一件简 单的事情, 需要经历 引导探究、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三个阶段, 需要化学教师循序渐进, 步步为营。比如, 在进行“物质的除杂”这个实验时, 笔者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 思索如何进行“从氯化钙中除去少量盐酸”的实验, 鼓励学生努力开启智慧, 大胆设想、制订实验方案, 并大胆实验。最终, 学生的实验方案有:用碳酸钙去除;用金属钙去除;用氧化钙固体去除;用氢氧化钙固体去 除。这样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和探究, 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四、安排合作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程改革积极提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协 作意识, 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 学生才能培养起人际交往能力, 为日后走上社会做好铺垫。为此, 笔者为学 生安排了合作性实验, 让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共同合作完成实验过程, 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兴趣与热情。比如, 在学习制造二氧化碳的原理时, 让学生一起合作, 动手装配实验装置, 要求学生互帮互助, 相互配合, 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干, 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当学生看到自己合作完成的装置时, 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五、开展多样化实验, 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

初中化学实验可分为多种类型, 有演示实 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课外实 验、学生设计的实验等。这些实验都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关键在于这些实验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让他们体会到化学实验的价值和作用。为此, 笔者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生活中的化学实验”“趣味化学魔术”等实验, 实验内容有:铁钉为什么会生锈?洗过的鸡 蛋为什么不能保存更长的时间?如何防止 水污染?……这些实验内容旨在促进学生时刻发现化学、关注化学和应用化学, 实现寓教于乐, 并能让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张扬和发展。

总之,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 关键要对症下药, 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松.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内江科技, 2009, 30 (7) .

[2]韦玉甘.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浅谈[J].科技信息, 2008 (19) .

[3]付丽爽.如何搞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16) .

[4]王关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点滴体会[J].考试周刊, 2009 (37) .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篇2

【摘 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教育,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习惯,是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学化学教师的职责。现将本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观念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关键词】化学教学;绿色化学观念;环境保护

随着21世纪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绿色化学被提出,绿色化学也叫环境友好化学,它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新兴学科。绿色化学观念确实应该提倡,它是我们通向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而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观念是每一个中学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观念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保护教育的素材很多,教学中教师要把绿色化学观念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进行绿色化学观念教育,借以提升学生环保意识。初中化学新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绿色化学观念的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主要应抓住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1995 年 6 月 20 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冰箱、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例如在学习了

“煤和石油”的知识后,可以介绍“酸雨”“温室效应”的成分、形成、事实及危害,消除措施。在讲《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二、在化学实验中融入绿色化学观念

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也应重视融入绿色化学观念,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比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强调硫的用量并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液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同时,也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又如在做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硫在氧气中燃烧、红磷的燃烧等实验时,往往会使教室、实验室的空气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可将实验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不断改进化学实验,或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在课外活动中设计绿色化学活动

化学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绿色化学观念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化学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也可为进行绿色化学观念培养搭建很好的平台。在化学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的设计中,我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础,生态系统中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增加了包括环境保护、新能源、卫生保健食品等方面内容,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绿色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的习惯和绿色化学观念

四、在考试练习中强化绿色化学观念

初中化学新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该把环境保护的知识贯穿于始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美化地球。我在教学中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环境保护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考试题,以便巩固学生保护环境的知识,强化绿色化学观念。

五、在调查研究中增强完善环保意识

教师要尽量因地制宜地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环境污染的调查,例如:在教学中就提出了农村的饮水问题、沼气池的建设、化肥厂的排污、西北的沙尘天气、家乡的空气污染等学生关心的小课题,让学生进行调查。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提出解决方案、撰写环保小论文的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收效良好。比如:我在教学中就提出的农村的饮水问题,事先列出调查提纲:﹙1﹚本村(或家)的水井建在什么地方?(2)你认为是否受到污染?(3)取水的方式是怎样的?(4)如何防止井水污染?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观察思考,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学生们清晰认识到农村吃水的问题多:有些水井建在低洼的地方,如池塘边、农田里,不同程度受到了农药化肥或其他有毒物的污染;有的村几百人共用一口井,又都是沿着台阶到井里用自家的桶直接取水,结果是井洗百家桶,人吃洗桶水。台阶上的垃圾有不可避免地被水冲到井中,造成污染。而有些农户先在无污染的地方,一家打一口井,将井口用盖子封闭起来,再装上摇式活塞抽水机,随用随抽,比较清洁卫生,值得借鉴推广。通过一些社会调查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

力,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如何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篇3

关键词 加强 实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59-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都安排了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大多数是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如蜡烛燃烧实验,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这一实验学生并不陌生,我引导他们如何观察时,学生反应强烈。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则要求同学们自行寻找替代品并按自己的思路完成,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同学重做这个实验,获得了成功,同学们兴奋不已,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有的同学自己则主动设计并做过之后,再把所做情况和老师讨论,或与其他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胜利果实。大家都显得非常高兴。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部分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定时检查。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开展家庭小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如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现象、怎样描述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加以具体指导和详细说明。以一些生动的实例或故意设计一些错误实验来告诫同学们:我们必须这样做是为什么?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堂上除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 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倒放瓶塞、手掌标签,两口紧挨、倒后加盖”;使用胶头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滴管有距离、管口勿触壁”。

三、重视实验习题,启迪学生思维,注重实验综合能力的提高

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实验习题是提高的巩固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内容,新教选编了不少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科学问题能力的题目供学生进行训练。

初中學生作为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对他们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是中学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就化学学科而言,重视和做好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钻研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篇4

一、寻找生活和化学的契合点, 用实验探究释疑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 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都会产生不同的困惑。这些困惑小到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大到宇宙是否有边际。总是若隐若现地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 在不经意的时刻溜出来提醒你, 还有很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究。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 也有很多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生活中的困惑相契合的地方。因此, 在教学时寻找到生活和化学知识的契合点, 用实验加强探究, 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活力。

如在学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时候, 其中有一节的内容是学习“蛋白质维生素”。我是这样引入的: 同学们还记得, 在很小的时候, 父母就会给我们买各种营养品, 其中就有蛋白质和维生素。初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补充各种维生素和蛋白质, 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 可是到底什么才是蛋白质、维生素呢? 他们对人体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人补充多少蛋白质和维生素才够用呢? 什么样的人才需要补充这些物质呢? 这样的问题其实一直都是学生们感到困惑不解的问题。因此, 在教学“蛋白质、维生素”的内容时, 学生的生活和化学的学习形成了契合点, 教师应抓住这样的契合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 探究自己心中的疑问。当学生们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 成功地解开了自己心中疑问的时候, 便会产生高度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在初中化学的知识学习中, 有很多这样与学生生活有过交集的契合点, 这些埋藏在心中的疑问, 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来寻找答案, 能进一步彰显化学实验探究的魅力,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充分发掘实验探究的可能性, 给实验探究加料

初中的化学学习, 是由一个个实验堆积起来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 教材对化学实验的性质进行了分类, 既有演示实验, 也有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实验。这些实验中有些不属于探究实验的内容, 也可以通过教师的适当调整, 转变为探究性实验。

如在学习初中化学“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的时候, 我首先通过课件让学生们了解生活中的分散现象, 比如: 醋的稀释、盐在水中的溶解, 等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印象中的分散现象。这时候, 学生对分散的定义还不是很清楚, 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回答。那么, 接下来就要让学生来探究自己所举的这些事例是不是分散现象。这就将原来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实验, 鼓励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验探究和验证, 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实验探究的机会。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把验证性质的演示实验转变为具有探究性质的探究实验。这样极大地丰富了探究实验的内容, 给了学生更好的、更多的探究实验的实践机会。

三、充分挖掘创新性实验内容, 给实验探究添彩

随着人们对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逐步重视,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又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性实验效果的提升。创新性的实验探究, 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给实验探究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挖掘创新性的实验内容, 给实验探究添彩。

如在学习了初中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中的“常见的化学变化—燃烧”之后, 学生们对课本中“探究燃烧的条件: 着火点”的实验设计产生了质疑, 原因是课本中探究着火点这一燃烧条件的时候, 采用的是白磷为燃烧介质, 固然是因为白磷着火点比较低, 易于研究,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白磷的易燃性容易引起事故, 在白磷燃烧的时候, 由于没有排烟措施, 产生了大量白色的烟雾, 对教室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样的认识,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并提出具体的要求: (1) 要易于操作; (2) 要做到无污染; (3) 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4) 实验的效果要明显。没过多长时间, 就有学生提交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该生的实验方案如下: 先用2 支干燥的试管, 一支试管中放入白磷, 另一支试管中放入红磷, 并用橡皮塞塞住; 之后, 把2 支试管放入烫手的热水中, 观察实验的现象。这个实验的改进, 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同时也有同学对他的实验改进提出了意见: 这个创新实验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实验现象一目了然, 最重要的是没有环境污染。可是, 存在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那就是白磷的量不能放得太多, 否则容易引起试管的爆裂, 发生危险。

由此可见, 充分地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创新,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更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的效果, 为学生深入学习化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篇5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做好演示实验、上好学生分组实验开始,并充分发挥课后“家庭小实验”的作用,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做实验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化学 实验 能力 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形成实验技能。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更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多种探究活动,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体现绿色化学的原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效率的提高等。如何利用实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做好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要想让学生学好化学,必须先让他感兴趣。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认为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和活生生的化学情境。教师不仅要上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可以将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也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边实验边讲解。例如,在讲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时,我让三名学生上来自己动手做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的溶解实验,并用手感受其溶解前后温度的变化,而不用温度计直接测量,这样通过他们手上直观感觉出来的温度变化。教师在进一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讲解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为什么会有升高、降低、不变三种情况。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较抽象的实验,教师可以设计或下载优秀的化学课件来演示化学现象及化学规律。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动感体验,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二、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同样,实验的复杂性、多元性也需要学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无论是实验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操作,还是实验的完善、实验数据的分析、结论的得出、过程的评价和交流都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团结协作,整体配合,共同完成。例如,在做“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同学要分工明确:有的收集气体,有的准备药品,有的`作记录,同时,既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又要共同合作、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完成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正确使用仪器,谨慎操作;尊重客观事实,不乱写实验现象;实验完毕自觉整理并爱护仪器等。

这样做既能确保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实验,又能充分体现实验中的分工与协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

三、充分发挥教材中“家庭小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现在的化学课本中,课后有很多的“家庭小实验”,但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忽视或认为其可有可无,或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确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发展学生智力很有帮助。例如,在讲了“水的净化”后,课后就有一个家庭小实验,就是让学生取一个空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赛紧,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向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蓬松棉、纱布、活性炭、石英沙等,这样就得到一个简易净水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它的净化效果。做完实验后,根据实验效果让学生分析这个简易净水器里各成分的作用,进一步巩固课上所学的净化水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启发他们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还帮助他们提高了动手能力。

四、拓展实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篇6

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便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强化实验教学,给学生展示奇妙的化学现象,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形成深刻的记忆。如在教学“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安排大量的演示实验,当学生惊叹于氧气神奇的作用时,教师再精讲氧气的化学性质,知识便能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记忆深处,形成较为持久的记忆。

二、构建知识体系,注重意义识记

初中化学知识零散,涵盖的范围大,内在联系又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既枯燥又陌生,很多学生因为不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不能及时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习惯于孤立的记忆知识,记忆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因此,要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必须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编制知识网络,让学生弄清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溶解度计算”的教学中,我首先和学生共同复习“溶解度”的概念,然后给学生出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特别指出这一公式中必须具备的条件:100 g溶剂,溶解达到饱和状态。通过这样的讲解,深化了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既增强了记忆效果,又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

三、挖掘趣味元素,增强记忆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感觉妙趣横生的知识,能导致神经兴奋,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于最佳的记忆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将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尽可能生活化、趣味化,贴近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处于愉悦欢快的氛围中,从而快乐识记。

1.编制顺口溜

顺口溜是将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结合音韵,把知识与趣味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将知识记住。如在教学“过滤”时,和学生共同总结了“过滤操作要知道,一贴二低三紧靠,一次过滤不澄清,重复操作可奏效。”在教学“仪器装配”的知识时,与学生编制了如下的顺口溜:下上左右顺序定,装好检验气密性,固液小大装药品,拆卸仪器反进行。此外,像化合价、溶解性等较为繁杂,学生不易记牢的知识,教师都可将其编成顺口溜,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所学知识。

2.巧用谐音

教师将所学知识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既能记住相关知识,还能在记忆的过程中捕捉趣味元素,让人会心一笑。如:记忆地壳中各元素百分含量前四位“氧、硅、铝、铁”,可将其结合农村土话,说成“养闺女提”。再如,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后面的五种金属“铜、汞、银、铂、金”,教师可将其说成“总(统)共一百斤”。通过这样诙谐的词语,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而且让学生轻松一笑,愉悦了课堂气氛。

3.巧妙联系

在教学中,针对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间的联系,将其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相互联系,相互比较,让学生在知识的对比中记住知识。如对于“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教师可将几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进行记忆。再如对于“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教师也可挖掘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比较之后,把握概念的本质,从而记住概念。

4.关键字记忆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语句中的关键字,用关键字引导记忆。如在教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时,我给学生总结了七个字:查、放、固、点、集、移、熄。“查”即实验之前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放”指往试管里放置药品;“固”即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集”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

5.形象化比喻

形象比喻记忆就是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将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形象化、通俗化,引导学生记忆。如对于“核外电子排布中能量越低的电子离核越近,能量越高的电子离核越远”的规律。教师可将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比喻成一个大家庭,能量低的电子就好比能力弱的孩子,能量高的电子好比能力强的孩子,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飞到天涯海角去打拼,而本领差的孩子只能呆在父母的身边。通过这样形象通俗的比喻,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了这一问题,记忆障碍也迎刃而解了。

当然,记忆的效果不仅与记忆的方法有关,还与学生的遗忘规律紧密联系。因此,我们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不断总结、不断发现一些好的记忆方法,更要教给学生如何防止遗忘,从而真正使识记成为提升学生化学成绩的助推剂。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浦东实验学校)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篇7

关键词:实验指导,观察实验,操作要领,实验设计,实验能力

本人多年在农村初中从事化学教学,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和特点, 又有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 结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试用) 》中要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谈谈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新课程理念, 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

实验教学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 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在原有的基础上需要学生学习一些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更重视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实现, 适当降低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 化学计算的要求也大幅度地降低, 拓宽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面, 更强化了化学实验, 提高了化学实验的要求, 其中有31项实验必须在课内演示完成, 一定要做, 不是可做可不做, 学生分组实验19个, 必须做10个, 选做9个, 其他的实验要求教师创造条件努力完成, 让每个学生有动手动脑做实验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13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8项实验操作技能, 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 注意安全。针对这种情况, 我在实验教学中改变以往重讲授, 轻实验的现象, 纠正为了应付考试讲实验, 背实验的错误做法, 首先从自身做起,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的方法、科学态度, 从而为实现三维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达到既讲授化学知识, 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 充分掌握化学实验的内容

(一) 充分利用并强化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

演示实验, 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 在各单元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 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 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 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 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 以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 在第三单元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成功的关键在于: (1) 装置不能漏气; (2) 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少量水; (3) 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并塞紧塞子; (4) 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一般要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 可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5) 在小学《自然》中曾经做过用蜡烛、水杯、碗、水等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也可让学生回家做这个实验。现象:红磷燃烧, 产生大量白烟, 打开止水夹后, 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集气瓶中, 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 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原因: (1) 由于过量的红磷基本耗尽了瓶中的氧气, 使瓶内压强降低, 打开止水夹, 水就会进入瓶中; (2)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3) 集气瓶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它不支持燃烧。

又如实验9-5, 实验9-6是关于“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 求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这实际上是直接运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式, 计算并不困难。但是要指出的是: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计算, 要尊重化学事实, 明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只在溶解度范围内才有意义。为此我补充如下实验活动:温度20℃, 氯化钠30g, 水70g, 混合并充分搅拌。通过本实验, 一是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尊重实验事实, 补充的实验中一部分氯化钠没有溶解, 二是让学生正确计算实验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实验9-5, 实验9-6质量分数分别10%, 20%, 但补充的实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却不是30%, 只能是26.5%。

(二) 充分利用和开发家庭小实验, 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 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 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 并与课本第12页习题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 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 学生开始产生兴趣, 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实验。

又如水的净化除去不溶性的杂质的方法———静置和过滤。静置可举生活中的例子, 如当水壶里只剩下少量水时, 倒进杯里有些浑浊, 若静置一段时间, 则杂质就会沉到水杯的底部, 而上部就比较澄清。

(三) 充分利用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 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 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 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 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

1.安排课外实验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条件。能让学生练习实验基本操作的如:溶液的配制, 实验装置的设计和连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仪器的安全使用, 仪器的洗涤等。

2.有些课外实验活动是配合课堂教学的如: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燃烧, 强酸把衣服腐蚀了一个洞等。

3.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如:如何防止煤气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不可以放止煤气中毒?如何洗去衣服上的字渍?吸烟为什么对人体健康有害等。

4.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如何降低水的硬度, 常用方法是什么?学生在家自己用什么方法?

5.如何测定金戒指中金的含量?如何区别假的金戒指?

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课外实验活动报告, 并交流自己实验的体会、心得, 让做得较好的学生说说自己实验成功的关键, 还让课外实验活动做得不成功不理想的同学说说做课外实验时应该注意的方面。这样交流后使大家对课外实验会更加理解和投入。

三、落实新课程理念, 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新时期只有领会了新课程的理念, 才能贯彻新课程的理念, 在这样的前提下, 大部分学生开始对实验产生兴趣, 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正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促进学生不断地追求, 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实验, 不断地总结, 不断地进步, 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当要验证某种猜想时, 先要想到如何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用到哪些仪器、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这样的科学方法。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 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甚至智慧的火花会放出奇异的光彩, 学生实验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参考文献

[1]张长江.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技术指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2]毕华林.中学化学教学指导[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篇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大,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均衡,农村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广大农村学生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知识面狭窄。因此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不断渗透和加强STSE教育,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教学中恰当、灵活运用STSE素材,加强STSE教育

根据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的编排:空气与氧气、生命之源———水、燃料及其利用、金属材料、溶液、酸碱盐、合成材料、食品、药品与健康等。教师在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要注意通过各种媒体、报刊、新闻等渠道挖掘、积累与化学学科有关的STSE材料。包括科学知识、高端技术、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并将收集到的STSE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灵活地应用,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如物质化学式、元素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是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抽象的化学概念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如果照本宣科、只讲理论,学生不但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很难将所学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不妨举一些与STSE有关的实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在感染初期使用“达菲”治疗,效果明显,合成“达菲”的主要原料是莽草酸,存在于我国盛产的香料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化学式为C7H10O5,则下列有关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黄金有价、玉无价”,某种玉石的主要成份是NaAlSi2O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面值100元的新版人民币,其面值左下方的数字“100”,采用了变光色防伪油墨印刷,垂直为绿色,倾斜看为蓝色。防伪油墨中含有MgF2,其中F的化合价为多少。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实现了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想,发射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3X+4H2O,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优点是什么,X的化学式为……这些与高科技、生产、生活、环境、人类健康联系紧密的实例,从表面上看与书本知识无关,但这些例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科学技术、人类健康等联系紧密,学习化学知识非常重要,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课本上没有的信息。

二、设计与STSE相关的化学习题,渗透STSE教育

化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教师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积极开发和利用一些与STSE教育相关的化学习题,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要重视习题的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性和明确的方向性,对学生要有正面的影响力和积极的指导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平时要多收集、设计、改编一些与STSE紧密联系的习题,以时事新闻、高科技、新材料、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人类健康、环境保护等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能从习题的内容上感受到化学学科价值的存在;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某些化学物质和现象的确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在根本上消除化学成为危害人类安全与健康的错误认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渗透STSE教育

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学书本知识并联系实际,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如要求学生调查自家饮用水的品质(硬度、污染程度),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对饮用水的污染情况,并提出防止水污染的方案,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节约用水的……最后形成小论文。结合我国探月工程———嫦娥Ⅰ号、嫦娥Ⅱ号的成功发射,让学生通过广播、报刊、新闻报道等了解并查找在探月工程中与化学有关的知识,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平时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化学紧密联系的科普小论坛,充分利用讲座、讨论、黑板报等途径介绍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信息或在化学领域的最新成果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又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学有所用,开拓学生的化学视野,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关系,体验化学课程与现代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

总之,不论是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化学计算、化学实验探究,只要教师勤收集、积累,肯钻研、分析,都可以将化学教学与STSE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环境乃至生命健康等是息息相关的,是与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等是紧密联系的。这样,能使广大的农村学生获取更多的书本上没有的信息、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大, 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均衡, 农村教育发展严重滞后, 广大农村学生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知识面狭窄。因此, 广大农村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 通过各种渠道注意挖掘、积累与STSE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英文缩写) 有关的素材, 并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不断渗透和加强STSE教育, 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书本上没有的信息、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篇9

关键词:化学习题,变式教学,化学思维

与过去的教材相比, 新课程的教材更具有弹性和张力, 而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思维。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呢?教学中出现的习题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巩固方法、培养能力、积淀素养的载体, 而且如果对它们进行特殊联想、类比联想、可逆联想和推广引申, 这些习题也是作为探究教学、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材料。通过教学实践发现, 加强化学习题变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所谓化学习题变式教学是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规律等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变式。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更加是教材的建设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因此立足于学生的实际,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化学习题变式教学。

一、变式习题要有目标性

化学习题变式教学不是为了“变式”而变式, 而是要根据学习的需要,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 其目的是通过变式训练, 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 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形成技巧规律。因此, 化学习题变式要有目标性, 要起到引导、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作用, 对变式所达成的目标应该清晰, 而不能是含混不清。

【例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 22.4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B.1.8g的N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 48g 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4.8 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

在评讲时, 可对B、D选项作如下变式:

【变式1】1.8g H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____, 中子数为______。

【变式2】1.7g O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________, 质子数为________, 中子数_________。

【变式3】标准状况下, 11.2L CO2气体与过量Na2O2充分反应, 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

这个习题变式的目的, 是为了巩固有关物质的量计算的难点。变式1和变式2对B中计算电子数的方法进行了强化, 而且在此基础上更是增加了有关微粒的质子数、中子数的计算。变式3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作为高考经常出现的题型, 有很多是涉及到物质反应的计算, 首先要正确的完成反应, 才能再回到D选项进行计算。

二、变式习题要有合理性

从习题的解决形式上看, 变式习题难度过大, 容易打击学生的解题热情, 过于简单则引不起思维的碰撞, 容易造成学生对解题的厌倦或轻视。所以变式问题最好难度适当, 具有合理性, 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 面向多数学生, 去触动学生思维, 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把握。

【例2】小苏打、胃舒平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胃酸过多的胃药。

(1) 写出小苏打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2) 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 (OH) 3。写出Al (OH) 3中和胃酸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你是内科医生, 给胃酸过多的胃溃疡病人 (其症状之一是胃壁受损伤二变薄) 开药方时, 应选用小苏打和胃舒平中的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

【变式1】小苏打片每片含0.5g Na HCO3, 胃舒平每片含0.245g Al (OH) 3。中和胃酸时, 4片胃舒平相当于小苏打片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变式2】达喜也是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胃药, 它的化学成分是铝和镁的碱式盐[Al2Mg6 (OH) 16CO3·4H2O]。取该碱式盐3.01g, 加入2.0mol·L-1盐酸使其溶解, 当加入盐酸________m L时, 开始产生CO2, 加入盐酸至________m L时正好完全反应。 (写出计算过程。)

该题不仅有对离子方程式书写知识点的考察, 还有对不同药物使用对象的考查。变式题更是考查了建立在分步反应基础上的计算。通过变式题的设计, 由定性到定量, 难度由浅到深, 这样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变式题具有合理性, 能引导学生开发潜能, 拓展化学思维, 不断挑战自我。

三、变式习题要有层次性

变式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体现在教师设置的一连串阶梯上, 距离太远会减弱学生学习的兴趣, 距离太近又会减少学生学习的欲望, 即阶梯间的距离能左右变式教学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 更好的把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之间的距离。

【例3】试比较NH4Cl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变式1】等体积、等浓度的NH4Cl与HCl混合后, 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

【变式2】等体积、等浓度的NH4Cl与NH3·H2O混合后, 溶液呈酸性, 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

【变式3】NH4Cl与NH3·H2O混合后, 溶液呈酸性, 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

【变式4】NH4Cl与NH3·H2O混合后, 溶液呈中性, 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

【变式5】NH4Cl与NH3·H2O混合后, 溶液呈碱性, 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

【变式6】0.1mol/L NH4Cl溶液500m L与0.1mol/L NH3·H2O 250m L混合, 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

本题从变式1到变式6层次性强, 使学生可以通过“跳”摘到想要的“桃”, 也满足了课堂教学中各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以上这一连串有梯度的变式, 不仅有效的解决了比较离子浓度大小教学上的难点, 而且保证了各层次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变式习题要有开放性

具有较强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特征的习题, 能推广或可拓宽结论的习题, 包含开放性结论的习题, 都可以作为提升化学思维能力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的变式习题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尝试运用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乐趣。

【例4】下列试剂可用来鉴别Na2CO3和Na HCO3溶液的是 ()

【变式1】请设计实验鉴别Na2CO3和Na HCO3。

【变式2】请设计实验鉴别Al Cl3和Na OH。

变式后可引导学生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角度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 然后引导学生从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拟定实验步骤, 观察实验现象, 处理实验结果, 得到实验结论, 这样有利于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新教材中关于化学习题的变式教学可浅可深, 它可以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 能促使学生自觉进行知识体系整理与思路方法归纳。上述几个例题的变式过程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 不仅能使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更有利于将他们从繁杂的题海中“拯救”出来。因此, 教师要经常对习题进行“深加工”, 重视对习题的挖掘、引申和改编, 进行创造性设计, 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习题的变式训练, 这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好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益,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习题编制原则初探,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9 (6) :58-59

[2]陈卫东等, 浅谈化学习题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教学案例, 2007 (1-2) :71-73

加强中职化学的实验教学 篇10

一、培养新生实验兴趣

我校绝大多数新生实验基础较差,对实验课开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据分析有以下一些原因:第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生,从思想上都轻视实验教学,不把实验课置于合理的地位,使实验课不能真正开展起来;第二,一般学校普遍缺乏专业的实验管理教学人员,实验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新生入学后教师可利用两周左右的时间组织、安排到实验室进行参观,向他们介绍化学化工实验室的建设发展过程与现有规模、其间所取得的成绩。在学生参观仪器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插入介绍与之相关的应用,一些新方法、新科技,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增强学生对实验的感性认识,拓宽视野,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间还可为学生准备少数典型新颖的演示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热情。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师首先应从教学观念上明确实验教学的重点是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实验课不应只是单纯学习知识和验证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实践能力。故实验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1. 教师精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实验教学,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操作的三步骤方法,这就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难以得到开发,实践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实验课课时较少,教师应利用较短的时间,简明扼要地讲授关键实验原理知识、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放手让学生大胆操作,鼓励人人参与、多动手、勤动脑,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对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实验问题,教师不包办解决,而是组织学生分析唾弃障产生的原因,指出问题所在,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排除故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重视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今后学生在科研和生产中经常用到的基本功。特别是实验报告最后一部分即对该实验的分析讨论,尤其重要,可谓是整个报告的点睛之笔。实验报告应作以下要求:第一,对测定的数据记录、测试条件、结果的计算,都应列入相应表格中,这样能一目了然地较清楚地反映整个实验过程、操作情况与操作水平。第二,学生要对实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误差,以及产生的原因,要理清思路、化繁为简、提炼要点,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真正达到了上述要求,才能使在实验中得到的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回到理论这一飞跃。

三、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由于实验课考试较少,化工专业班学生只要通过中级工考核,学习过程中压力较小,很易造成精神松懈和精力分散,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实验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加强管理,对学生实验成绩进行合理评定。学生实验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70%)和考试成绩(占30%)两块组成,而平时成绩由预习成绩(占10%),实验操作及违纪情况(占15%)、实验报告(占45%)组成,考试成绩由笔试(占10%)及操作(占20%)构成。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大预习力度。

课前预习,对要实验的目的、原理、使用仪器及操作步骤有所了解,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做好预习报告,在理解的基础上书写,对全部抄袭者给予扣分处理。操作前,教师采取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视学生回答情况给分。

2. 实验操作及违纪情况。

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纪律规定,对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席者及在实验室内嘻闹者酌情扣分。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爱护仪器设备,操作认真规范,课后及时整理实验仪器,打扫实验室卫生。

3. 实验报告。

要求有实验目的、原理、数据(要真实,有较规范的表格,相关条件),并有分析讨论。对有互相抄袭的双方或任意涂改数据者给予零分,并计入成绩。

4. 考试成绩。

由笔试和操作两项组成。笔试重点考查误差理论知识与一些重要实验原理。操作以本学期所做一系列实验为主,将其排列成序,让学生进行抽号操作,操作成绩视操作规范度与结果评定。

以上要求,旨在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部分学生旁观式和参观式的学习态度,体现人人参与动手、动脑的要求。

四、开展第二实验课堂

实验课是按教学大纲的规定完成实验教学内容的活动。它只能解决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学生的能力也仅表现于一般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以及测试技术和技巧方面,对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作用甚微。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帮助他们巩固课堂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设计、创作能力,化工专业可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优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可以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和学习的基地,安排有经验的实验指导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适当增加自拟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我校化工专业学生毕业后多到化工厂一线工作,只有在这一方面对他们多加以培养,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将来在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所言,归结为一点:以实验室为依托,在教学中坚持“一主一辅”的作用。“一主”即坚持以实验课教学为主体,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兴趣、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强教学管理。“一辅”即坚持第二课堂的教学为辅助,开发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教育界培养人才的一个要求,而且是一个时代的要求,它是一个很值得重视和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夕良.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3) , 3:16-17.

[2]苏文平, 薛永毅.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 11:121-124.

[3]钱大益, 刘云, 弓爱军, 吴平.对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 9:11-14.

浅谈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 篇11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实验 强化措施

化学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如下教学建议。

一、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适应中学化学课程改革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化学实验操作,导致实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还有的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记忆化学实验结论,并不是把时间用在实验的具体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改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努力通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促进初中学生成长和发展

化学实验现象反映出化学物质的变化情况,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创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场景,让学生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对抽象的知识从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中得到进一步加深,使知识理论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能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建议

1.转变教学理念,深化实验教学研究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实验教学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不断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切实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应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此外,学生必须正确认识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积极参与化学实验,以培养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完善实验设备配置,促进化学实验室建设

加强化学实验教育资源整合,不断优化化学实验教育资源的配置,才能更好地实现化学实验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对化学实验教育投资应该是多元化的,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不应只是单方面的进行实验室配置,还需要加强技术设备和多媒体教室等设施的投入。只有通过优化化学实验教育资源的配置,形成合理的化学实验教学投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配备足够的实验仪器设备,形成科学合理的实验设备配置方案,确保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发展。同时,学校应配备具有化学实验教学背景的教师,确保化学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

3.强化学生实验力度,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进而直接影响了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大纲和课程的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进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讨论和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改进实验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或动画等形式,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将微观性质和化学原理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化学实验中具有一定危险性或污染的实验进行多媒体视频演示,这样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确保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的密切联系,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理想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及时巩固和理解理论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加注重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参与,有效指导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设计,并引导学生开展化学物质或反应原理的总结分析,进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王俊霞. 浅谈课堂上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J]. 现代教育科学,2011(03).

加强实验提高化学教学实效性 篇12

一、加强实验, 激发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 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不仅是学好化学课的需要, 而且能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例如, 在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这一课时, 我们可以补充一个实验, 在烧杯中倒入开水, 把一小块白磷放入水中, 在烧杯口放一铜片, 在铜片的左端放少量红磷, 右端放一小块白磷。学生观察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 而红磷却没有燃烧, 水中的白磷也没有燃烧。学生观察后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水中的白磷能不能燃烧呢?”这时, 笔者把预先收集好的一试管氧气罩在水中的白磷上面, 顿时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 冒出白烟。同学们看到这些现象, 感到十分惊讶和新奇, 发出这样的感叹:水火也能相容啊!看来, 只要具备燃烧的条件, 不论在哪儿, 燃烧都可以发生。这样, 通过实验,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加强实验,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实验教学在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方面有特殊作用。如在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这一课时, 笔者除了教材所设计的实验外, 还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出一小勺研细的高锰酸钾固体, 放到100ml的小烧杯中, 旋动杯底, 使学生看清高锰酸钾固体的颜色。接着再不断地向小烧杯注入20ml的蒸馏水, 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从中倒出10ml于大试管中, 然后向小烧杯中注入蒸馏水至80ml, 搅拌均匀, 从中倒出10ml于另一支大试管中, 再从烧杯中取出2ml高锰酸钾溶液注入另一支大试管中, 用蒸馏水稀释到10ml左右。

设问:三支试管中的溶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讨论、总结归纳:都呈紫红色, 说明都含有高锰酸钾微粒;溶液颜色的深浅不同, 说明所含的高锰酸钾微粒的数目不等。事实说明, 高锰酸钾是由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所构成的。

通过了这样的实验, 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观察, 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加强实验, 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观察现象的认识, 还能促进学生观察的深入, 使学生对化学实验有更大的爱好与兴趣, 并从中发现某种自然规律, 为学习较高深的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 在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这一课时, 为研究质量守恒定律, 笔者组织如下实验:

[实验1]蜡烛的燃烧:取一小段蜡烛粘在一小块木板上, 将小木块和蜡烛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 调节托盘天平达到平衡。在托盘天平上点燃蜡烛, 观察托盘天平的平衡情况 (用于验证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假设) 。

[实验2]碱式碳酸铜的分解反应:取少量粉末状的碱式碳酸铜加入到试管中, 将试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重, 记录所称的质量为W1。

将试管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到碱式碳酸铜完全变色, 将试管冷却后再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重, 记录所称的质量为W2, 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用于验证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假设) 。

[实验3]无水硫酸铜的吸水反应:取2g~3g预先经研细、烘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置于表面皿中, 将表面皿放在托盘天平上, 调节托盘天平达到平衡。将表面皿放在桌面上, 用一只内壁被水湿润的烧瓶罩上, 放置一段时间后将表面皿放在托盘天平上, 观察托盘天平的平衡情况 (用于验证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假设) 。

[实验4]铁粉在空气中与氧气的反应:取少量铁粉放在石棉网的中央, 将石棉网与铁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 调节托盘天平达到平衡。将石棉网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在石棉网下方加热3min~5min, 冷却后再将石棉网放在托盘天平上, 观察托盘的平衡情况 (用于验证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假设) 。

[实验5]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在10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澄清石灰水, 将一支内有少量小块大理石的小试管用细铁丝固定在与锥形瓶口配套的橡皮塞上, 将一支盛有稀盐酸的滴管插入橡皮塞, 将塞好橡皮塞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记录所称的质量为W1。

将滴管中的稀盐酸慢慢加到盛有大理石的试管中 (滴加盐酸要慢, 滴加盐酸的量要少, 否则橡皮塞有被冲出的可能) , 可观察到有气体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再将锥形瓶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 记录所称的质量为W2, 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用于验证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假设) 。

[实验6]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在100ml烧杯中加入20ml的硫酸铜溶液, 将一枚铁钉用砂纸擦去铁锈, 把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记录所称的质量为W1。

将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观察实验现象。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再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 记录所称的质量为W2, 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用于验证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假设) 。

在实验以后,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合作学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变化是不是没有规律?得到不同结论的实验方案是否存在差异?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实验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的结论。这样的实验, 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又可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四、加强实验, 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实验包括动手让学生试试摸摸、体验体验, 然后引出概念或结论。

例如, 在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章第一节《蛋白质和维生素质》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明白鸡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笔者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书上。

[实验1]在两支盛有鸡蛋白的试管中分别滴加蒸馏水及饱和硫酸铵溶液, 试一试蛋白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硫酸铵对蛋白质的溶解性有什么影响。

[实验2]用6支试管分别装3ml鸡蛋白溶液, 给其中一支试管的鸡蛋白溶液加热, 向另4支试管的鸡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乙酸铅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酒精, 在第6支试管中加几滴浓硝酸, 微热, 观察各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3]用镊子夹一小块凝固的蛋白质, 在酒精灯上灼烧, 再灼烧一根头发和棉纱线, 闻一闻是否产生相同的气味。然后老师提问:通过实验,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交流讨论, 合作学习, 最后在老师引导下, 共同总结出:蛋白质能溶于水, 在水中加入盐之后, 溶解性降低;蛋白质受热会凝固;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盐或浓硝酸会凝固变质;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这样让学生动手实验, 不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成为学习化学的真正主人。

上一篇:老年公寓环境设计研究下一篇:英语工作能力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