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2024-08-03

加强训练英语运用能力(精选10篇)

加强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篇1

朗读, 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和表情达意的简捷性, 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朗读不仅仅是“读”, 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 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及不断地、反复地训练, 才能熟中生巧。为了避免单调、枯燥, 朗读形式应尽量多变,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强化读的环节, 可以把学生带人到文本的情境,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一、教师精美范读, 激起学生朗读欲望

朗读是一项语言艺术, 一段好的声情并茂的朗读, 它会带给听者各种各样的内心感受:有时令人欢欣鼓舞;有时催人潸然泪下;有时令人激情高涨;有时让人陷入沉思……总之, 它的震撼力是难以估量的。因此笔者认为, 教师在教学伊始, 特别是在学生接触朗读的初始阶段,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尤其重要的。对于初入学的学生, 与其费尽心思让他们知道在哪里停顿、哪里重读、哪里轻读, 不如教师一次直观的范读来得更为奏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重, 教师精美的朗读一定会激起他们的朗读欲望, 再加上他们善于模仿, 通过范读来指导他们朗读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从他们的模仿训练中, 我不禁欣喜地发现了他们惟妙惟肖的模仿效果, 就连我在范读时的一些细微的神态与动作他们也模仿得淋漓尽致。因此, 在语文朗读训练教学中我常用的激趣方法就是精益求精的范读。不管是针对一两句短小的语言片断, 还是一篇长长的课文, 我总是首先以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去感染学生, 有时是自己当堂示范, 有时是事先录好音放给学生听。不管是哪种方式, 学生跃跃欲试的表情给了我肯定的答复, 那就是他们已经深深地被我的朗读打动, 他们想读了, 他们要读了, 他们的朗读兴趣已经蠢蠢欲动了。

二、明确朗读要求, 培养良好朗读习惯

朗读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在朗读时, 首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把音读准, 然后做到“六不”, 即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重复、不颠倒、不读破句。有的句子很长, 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初读时教师可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句子、通顺课文。也可以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朗读, 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对于自学性朗读, 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 切不可匆匆过场。对于美读, 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 还应要求读出感情, 读出语言气势, 并把握朗读的速度, 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如果是集体朗读, 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学生的朗读不应是盲目的, 而是应该有针对性且逐渐深入的。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初读感知、再读理解、精读体会、回读感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在活动, 学生对文章也加深了理解。

三、变化朗读方法,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 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 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的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 精心指导学生朗读, 使师生的朗读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 呈现出作品的声律美、神韵美, 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有时学生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却不能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件较为遗憾的事。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 对于已有一些朗读经验的学生, 也应适当地教给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与方法, 使学生知道停顿、轻重、语气等在朗读中要如何随着表达的需要而变化, 从而提高朗读的感染力、表现力, 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水平。一般情况下, 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 常读得快些、急促些;表现高兴、兴奋、夸奖的句子, 读时音调略高;表示悲痛、沮丧的语句可读得低沉些、缓慢些等等。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 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通过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 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在教学中, 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 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 其侧重点也不同。有效的朗读指导, 使学生从中受感染, 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 在课堂教学中, 只有切切实实地进行朗读教学, 才能有效地发挥朗读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使朗读真正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加强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篇2

英语书面表达是《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应具备的运用英语的四大综合能力“听、说、读、写”之中的“写”, 是NMET试卷中一道主观题,其目的是考察学生书面作文能力。 书面表达是一个令很多学生头疼的题目。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师生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疑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语言运用错误多,尤其是词汇和句式错误较多。

有少数学生,基础十分薄弱,很多基本的基本句型基本词汇都写不出来,甚至仅限于初中水平;有些学生潜意识里就把作文当成了汉译英,很多话不知道怎么翻译,写出了许多汉式英语的句子;还有些学生在写作时强迫自己使用一些自己没把握的单词和句型,为过分追求高级语言而犯了很多错误。

2、学生缺乏审题意识,所写文章不伦不类。

有些学生不知如何审题,忽视了各种文体的特定格式,不分析所给情景材料;也不分析写作要点和写作目的,提笔就写,从而导致大量的时态错误,人称错误,行文无层次,无逻辑,表达时缺少必要的连接和过渡,使得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支零破碎。

3、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费时耗力,但收效甚微。

对于大多数英语教师来说,批改学生的书面表达是一件费力而又收获甚微的任务(若班级数额大,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因为批改作业往往被认为是教师的任务,而学生只不过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给自己的作业所打的分数。教师往往不鼓励学生参与改作,因此学生不把自己当作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来看待,对教师的批改很少感兴趣,对自己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也不求甚解,以致在以后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错误,这不利于学生成为一个好的语言学习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加强学生的多方面快速训练,改革书面表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现状,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一. 加强课堂基础知识快速反应训练,夯实学生写作基础。

文化适应模式认为,学会一门外语的同时也应学习适应一种外国文化。因此要克服母语对英语写作的干扰,就必须进行一系列中英文思维转换训练。例如:

1、从单词涵义入手,要求学生在语境中准确用词,对相近词进行语义辨析;

2、比较中英文某些句式结构或表达习惯上的差异;

3、分清英语和汉语在段落、篇章结构上的不同特征及规律;

4、通过各种练习,如改错、翻译、长句子结构分析、句子排序、典型习作评改、在阅读英语原文的基础上比较英汉篇章组织、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上的差异等等。

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作文课训练中,应安排单词辨认与默写、意义辨析;短、长句翻译和结构分析 ,尤其是英汉句式的比较;同时,可采用口语训练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小短文的表达,侧重对文章层次的把握。由于高中课程较紧,课时较少,而基础知识涉及面广,因而,训练的时间应受到限制,宜在课堂前十分钟左右快速进行,并最好使之制度化。主要内容如下

1、词汇的快速复现;

2、习惯用语和习惯搭配快速回顾;

3、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的快速翻译训练;

4、英汉易混淆句型的快速翻译与比较训练;

5、教师提供材料,由学生形成短文并口头表达的快速训练

二. 加强学生快速审题训练,培养学生快速作文能力。

书面表达题是一种主观测试题。它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性写作,不同于自由写作,不能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不论体裁、题材如何,书面材料总是要求你叙述一件事情,介绍一个人物或表达一个思想。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快速审题的习惯以及快速完成作文的能力。

1、快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要求、把握大方向。这是下笔写作之前的大前提。学生必须对提示中所提出的各种要求正确理解,才能根据要求去进行写作。以江苏高考书面表达为例,该题要求讨论志愿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审题时应首先明确文章的层次,由于开头已经写好,接下来分两段,一是志愿者的行为,其次是自己的观点;前一段人称为第三人称,后一段为第一人称;全文时态以现在时和将来时为主。

2、快速列出要点、译成英语。在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的基础上,应尽快地逐个地完整无缺地把内容要点列出来,以便进一步组织语言,形成短文。在完成这个步骤时应注意:要点不要遗漏,尽量用自己最熟悉的词汇和基本句型。

3、快速将要点扩展成句子,并使用恰当的连贯语联句成文。在这个步骤中要尽量使句子表达得清楚、正确,使短文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 造句的步骤后要再根据前后句的逻辑顺序,把这些句子重新排列组合起来,使之前后连贯成一个完整的短文。在这个组织语言、形成短文的过程中有必要利用表示并列、转折或递进等意思的连词。

4、快速通读全文、检查复核、修改可能出现的错误。学生在写好短文后,从题目要求上对全文进行检查和润色。要注意字数是否相符、体裁格式是否正确、内容要点是否全面、语言表达上是否有错误,大至主谓一致、时态呼应、习惯用法,小至单词拼写、大小写及标点符号,都一一不可放过。

5、至于书写自然应该规范、整洁,但学生也应培养快速而且工整地书写能力。

三. 多途径快速批改,及时反馈纠正。

初稿完成后,教师通过口头的形式给予辅导意见,让学生明确自查、互查要查什么,纠正什么,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下列内容:(1)作文评分标准。(2)评价时注意事项,如:人称、时态、标点、句子、语法是否正确,有无中文式英语、表达是否符合英语习惯、上下文连贯及过渡是否顺畅等。

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改,并给对方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种学生之间相互获取反馈意见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及阅读能力,使学生在评判别人文章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这种活动还能促进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精神,并使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当学生间的意见被采纳后,相互的文章有所改进时,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自身写作价值及能力的存在。

学生互改的形式通常在同伴或小组之间进行。学生将自己的初稿交给同桌或同伴后,学生相互批改对方的作业,并做出及时的反馈。小组批改时可选一位同学作组长,负责组内同学的作业修改,以及记载其他同学的修改意见。

学生互改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部分学生的修改稿进行批改,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快速反馈,高校地发挥批改作业的效果。

加强英语阅读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能力;阅读训练

《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把英语课程学习提到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展思维能力,发展人文素养的高度,并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在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方面,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中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笔者作为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的高中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过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笔者在教授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前,往往要求学生根据标题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预测。这时学生们思维活跃,思路广阔,通过讨论激发他们对将要学习的课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讨论要广开言路,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以培养他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阶段,我们还注意加入对本单元内容的背景知识介绍。这一教学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在备课时要花费很多功夫,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背景知识科学地,有趣地呈现出来。如人教版教高二册(B)第十九单元“A freedom fighter”时我就向学生介绍了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er King)及其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而奋斗的一生,介绍了他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介绍他所信奉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理念。这样做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另一方面也为课文的教学作了铺垫。

当我们通过预测认定了这是应该阅读的材料之后,最常见的是要从所多材料中找出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这时我们就要通过快速阅读,尽快找到这一信息,对其他信息可以忽略或只作粗略的了解。高中课文教学的第一步,常是“Read the text fast to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这一步只是针对课文提出一两个最基本的问题,要求学生迅速找出答案,以提高他们快速寻找信息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或workbook上所安排的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或笔头练习,如:回答问题(questions and answers);判断正误(true or false);做笔记(note-making);填写表格(fill in the form);寻找主题句(topic sentence);归纳大意(main idea);该写(paraphrase);听写(dictation);复述课文(retell)等,再如牛津英语模块一第一单元阅读策略skimming and scanning的运用,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课文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生词,我们注意教给学生通过上下文所提供的语境猜测和理解生词的技巧,减少阅读中的障碍,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理解力。

当课文教学进行到这一环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只停留在泛读的层面上,要充分利用课文这一语言载体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进入精读阶段。首先要对课文中的长句,难句进行详细的讲解。长句难句中往往包含较多的从句和较为复杂的语法结构,是理解中的难点,学生对这些句子往往是囫囵吞枣,甚至理解错误。我们结合语法教学,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对出现的语法现象进行详细的说明,对英语中的一些固定句型和习惯搭配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从整体上加以理解,而不仅仅是字对字的翻译。通过长期的训练,帮助学生搬开这些阅读中的绊脚石。

朗读是有声的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在深刻理解了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内涵之后,才能读得流畅,读的有感情。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达到自我欣赏和感染他人的境界。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早自习大声朗读课文,课堂上也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遇到剧本,小说等课文,我会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表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英语语感,也使他们初步体会英语的音韵美,节奏美,有利于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特殊优美的文段或经典的语句,我要求学习背诵,让他们达到铭记在心,出口成章的境界。

课文是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但仅仅精读课文远远不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英语程度又有趣味的阅读材料,使他们看得明白,读的有趣。我提倡学生订阅英语课外辅导报,推荐他们阅读《快乐英语》《21世纪英语报》以及《上海学生英文报》等课外书籍,耐心解答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们增加了知识,拓展了视野,提高了人文素养。

总之,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一定把《英语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牢记在心,通过各种教学实验,加强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英语阅读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 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能力,阅读训练

《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 把英语课程学习提到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 开展思维能力, 发展人文素养的高度, 并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在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方面, 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其中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除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笔者作为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的高中老师, 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过多年的探索, 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笔者在教授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前, 往往要求学生根据标题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预测。这时学生们思维活跃, 思路广阔, 通过讨论激发他们对将要学习的课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讨论要广开言路, 让学生们畅所欲言, 以培养他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阶段, 我们还注意加入对本单元内容的背景知识介绍。这一教学环节是十分重要的, 在备课时要花费很多功夫, 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背景知识科学地, 有趣地呈现出来。如人教版教高二册 (B) 第十九单元“A freedom fighter”时我就向学生介绍了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er King) 及其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而奋斗的一生, 介绍了他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 (I have a dream) , 介绍他所信奉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理念。这样做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 另一方面也为课文的教学作了铺垫。

当我们通过预测认定了这是应该阅读的材料之后, 最常见的是要从所多材料中找出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这时我们就要通过快速阅读, 尽快找到这一信息, 对其他信息可以忽略或只作粗略的了解。高中课文教学的第一步, 常是“Read the text fast to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这一步只是针对课文提出一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要求学生迅速找出答案, 以提高他们快速寻找信息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 根据课文内容或workbook上所安排的练习, 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或笔头练习, 如:回答问题 (questions and answers) ;判断正误 (true or false) ;做笔记 (note-making) ;填写表格 (fill in the form) ;寻找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归纳大意 (main idea) ;该写 (paraphrase) ;听写 (dictation) ;复述课文 (retell) 等, 再如牛津英语模块一第一单元阅读策略skimming and scanning的运用, 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课文内容, 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生词, 我们注意教给学生通过上下文所提供的语境猜测和理解生词的技巧, 减少阅读中的障碍, 加快阅读速度, 提高理解力。

当课文教学进行到这一环节,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只停留在泛读的层面上, 要充分利用课文这一语言载体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要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进入精读阶段。首先要对课文中的长句, 难句进行详细的讲解。长句难句中往往包含较多的从句和较为复杂的语法结构, 是理解中的难点, 学生对这些句子往往是囫囵吞枣, 甚至理解错误。我们结合语法教学,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对出现的语法现象进行详细的说明, 对英语中的一些固定句型和习惯搭配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 从整体上加以理解, 而不仅仅是字对字的翻译。通过长期的训练, 帮助学生搬开这些阅读中的绊脚石。

朗读是有声的阅读, 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只有在深刻理解了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内涵之后, 才能读得流畅, 读的有感情。通过朗读, 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达到自我欣赏和感染他人的境界。因此, 我们要求学生早自习大声朗读课文, 课堂上也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 遇到剧本, 小说等课文, 我会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表演,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增强英语语感, 也使他们初步体会英语的音韵美, 节奏美, 有利于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特殊优美的文段或经典的语句, 我要求学习背诵, 让他们达到铭记在心, 出口成章的境界。

课文是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 但仅仅精读课文远远不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所以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 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英语程度又有趣味的阅读材料, 使他们看得明白, 读的有趣。我提倡学生订阅英语课外辅导报, 推荐他们阅读《快乐英语》《21世纪英语报》以及《上海学生英文报》等课外书籍, 耐心解答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外阅读, 学生们增加了知识, 拓展了视野, 提高了人文素养。

加强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篇5

【关键词】兴趣情景 背诵和复述 英语角 校园英语广播 演讲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往的扩大,我们日益感到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接受英语学习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为了应付各种以笔试为主的英语考试,在多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教授更多的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能运用英语流畅的进行交谈的学生人数并不是很多。为了改革以往“哑巴英语”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口语兴趣,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游戏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游戏是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统一体。它顺应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也能变“乏味”为“有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如针对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我利用“口语传递”游戏,培养他们快速、准确听、说新语言的能力。具体游戏过程是:把全体学生按纵行分成若干组,教师把写有所学新句型的纸条交给每一行的第一位学生,这位学生把纸条上的信息口头传给下一位学生,速度要快,准确度要高,依次传给每一行的最后一位学生,然后最后一位学生把听到的信息迅速的说出来。最后教师根据各组的传递速度和准确评定游戏结果。

二、创设情景,形成氛围

“成功的外语教学应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 学到的语言材料。”英语新教材给予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情景。一般交际情景有:问候、介绍、致谢、约会、道别、邀请、送礼、祝贺、欢迎等。实用的生活情景有:寻人寻物、电话交流、问路与指路、借物与归还、购物与用餐、出游运用、看病就医以及社会实践等等。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口语训练,将枯燥的内容寓于有趣的情景教学之中,将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在教学“指路与问路”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场所,如store、bus station、shool、park等。以同桌两人为一组,A问路,B指路,根据对话内容进行情景对话。整个教学过程虽有点乱,且个别学生扮演的甚至比较“疯狂”,但他们全身心投入的劲让人感动,交换角色表演之后,我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这个对话,这难道不是创设情景的魅力吗?

三、重视课文的背诵和复述

背诵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式之一。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主要是语言材料积累不够丰富,而背诵可以加强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单元的SectionB中的3a都让学生背诵或复述下来。对于较长的课文,教师可给出关键词或中心句让学生复述。经过日积月累的背诵或复述,学生的语感将会不断增强,能滔滔不绝地说英语。这个过程对以后的学习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更是发展学生的口语交往能力的保证。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英语口语能力的形成必须首先有语言材料的大量有效输入和积累作为基础。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1.创办英语角(English corner)

英语角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每周固定一个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举行英语角活动,主要以年级为单位,地点不定。每个小组都选一位组长负责,内容可以由大家讨论决定,教师要和他们一起活动,帮助他们开口,并要求组长把每次活动中学生参与情况记录下来

2.校园英语广播

校园广播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播放一些适合本校学生的英语节目,也可选用本校学生好的英语作文作为范文,定期让学生欣赏、学唱英语歌曲,把学生带进了一个语言美与音乐美交相辉映的美妙境界。在那里,学生们得到了美的享受,语言氛围的熏陶,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也对学生的口语起潜移默化的训练作用。

3.英语演讲比赛

为了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一次英语演讲比赛,参加人数不限,可自愿报名,并组织学生和教师当评委进行评分。这种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大有益处。三年来,我校涌现一批优秀的口语演讲人才,得到了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这些形式活泼、内容广泛的课外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往能力,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操作语言的自豪感,还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加强实践,培养丰富的语感。

加强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篇6

一、优化学习氛围, 创设会话环境

要使英语学习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 这个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 就是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 英文标语, 英语画刊等, 在室外, 开办“英语角”, 强化对各种物品的英语名称的识记, 以此体现和强化一种外语氛围;所谓“软环境”, 就是师生之间, 同学之间, 在课内外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课堂上运用挂图, 投影片等创设情景, 用英语看图说话, 用英语扮演角色, 用英语搞抢答赛, 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 最大限度地创设会话环境, 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自我追求, 自我完善, 自我提高的兴趣和动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 实践语言“内化”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 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 学会了多少, 在实践中能用多少, 这种“学会”, “能用”就是“内化”, 为此,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手段, 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

三、优化教学活动, 提高运用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切忌死记硬背, 而要千方百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 我们要努力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炉, 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如, 运用投影, 创设问路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将静景变为动景, 将书本语言变为交际语言。

加强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篇7

一、优化学习氛围,创设会话环境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给学生创设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就是设置英语墙报,开办英语角,学习各种物品的英语名称,以此强化一种外语氛围;所谓软环境,就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进行思考和想象,最大限度地创设会话环境,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的兴趣和动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实现语言内化

英语教学是否成功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为此,在英语教学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识记→操练→运用”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

优化教学内容必须活化教材,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生活实践贴得很近,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工夫,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优化教学手段,努力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优化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

三、优化教学活动,提高运用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切忌死记硬背,要千方百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我们要努力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炉,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如训练造句能力,教师可以提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学生根据各自的志愿回答:“I am going to be a teacher/a worker/an officer/a cleaner...”通过训练,学生不但可以巩固已学词语,而且还能做出正确的应答,从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加强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篇8

一、重视音标,夯实基础

音标教学已经不再是课堂常态,只有个别老师在正音的时候还会用。其实小学英语学的是基础,尤其是发音要准确无误,老师不能只求“像”,更重要的是求“准”,老师要在反复倾听中帮助学生正音。准确的发音是英语口语的基础,学生从开始接触英语,学习字母发音就要正确,读准字母音才能读好单词,之后才能连词成句。如果在小学英语学习中读音不准,以后再纠正难度就大了。所以,小学英语老师一定要注意用音标正音,帮学生打好口语基础。

口语表达还需要积累丰富的词汇,背诵更多的句型对话。口语表达并不像书面语那样讲究语法,但是很多用语习惯需要诵读积累才可以做到随心所欲地表达。我们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如苏教版三年级My friends,My family的学习,可以向别人介绍家人和朋友。学习Colours可以发现生活中的五颜六色。四年级学习Let’s make a fruit salad后,学生回家后 都可以教 给妈妈英 语对话。I can playbasketball一课介绍了更多的体育活动。教材就是最好的语言积累资源,英语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背诵,以积累更多的语言点,在口语对话的时候可以随口调出,更加熟练地进行口语表达。

二、听力练习,培养语感

在语感培养中听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只有先听懂,才能给出正确的反应;只有会听,才可以培养语感。当然,小学生的听力材料不能安排得太深刻,越是简单易懂的短文,越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读懂了,便有一种成就感,在成功的刺激下,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将会更加高涨。

如学习苏 教版五年 级Our animal friends时 ,从“Listen and tick”开始,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在听到“Ihave an animal friend.It has big eyes and a big body.It hasno legs or arms,but it has big tail.It can swim.”时,很多同学都会心地笑了。这说明学生能够听懂,而且饶有兴趣地继续学习本课的内容。文中的动物还有cat,dog,rabbit,fish等,学生都能够根据句中描述的特点猜测出来。学完之后老师布置的题目: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animalfriend.学生可以借助听力中的内容进行口语表达。

当然,听力训练是丰富多彩的,比如英文歌曲,教材每个单元的最后都有“Let’s sing”环节。因为考试内容不涉及,所以很多老师会把这个环节忽略,或者是播一遍走过场。学生意犹未尽,老师那边早已进入另一个环节,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老师一定要好好利用“Let’s sing”,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学。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英文视频,最好是双语对照式,帮助学生学习西方用语的习惯。经过长时间的听力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一定可以提高。

三、读写练习,矫正思维

我们学校的英语学习因为缺乏语言环境进行练习,说出来的常被称为“中式英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总是先接收汉语的意思,然后根据汉语意思再翻译出来。思维在翻译的时候,总是会机械地逐字逐词翻译。这是因为学生缺乏英语思维,在表达的时候思维总要转一个弯。为了矫正这种机械思维,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加强读写训练。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读和说是分不开的,读得越多,语感越强,英语的思维习惯也会不断强化。朗读的材料可以用教材资源,也可以用教材之外的阅读材料。当然,读是对文本的重复,读完以后还要训练“说”。也许开始的时候学生只能说几个短语,但只要坚持就可以流利地说出句子。英语思维的矫正,还可以试着用英文写日记的方法进行练习,让学生每天用英语把日记格式填充完整,如日期、2015年4月24日星期、天气状况,然后用英语写几个句子,记述当天发生的事情或者表达自己的心情。开始的时候,可以只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只要符合英语的思维习惯即可。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学生的英语口语可以脱口而出了。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只要求小学生读和说,随着年级的增长再提出写的要求。循序渐进式地训练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加强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篇9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是二语习得研究者和英语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随着交际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文化教学在语言习得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学者对英语作为母语或者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做了许多的研究工作,也得出了一些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在中国的大学生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有别于二语教学。学生缺乏实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语言环境。我国大学生尽管按照教学大纲或四、六级考试大纲要求学得了较丰富的词汇(分别为4200词和5500词),但是大部分的词汇只是停留在与母语对应的概念的认知层面上,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只是孤立的、静止的、甚至是片面的。所以,学生在进行写作、翻译和口语等语言输出时,出现相当多的与母语负迁移相关的用词不妥,不符合英语习惯的问题。然而,文学作为文化的主要主成部分,除了提供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真实的文化语境,还深深影响读者的情感。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重视文化信息的阅读策略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词汇运用能力。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在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记忆、储存、生成和提取都离不开语境的影响。我们知道,在中国,英语词汇教学一般是通过3个步骤进行的。首先,是基础的语音教学,让学生首先能读,并通过读音初步记忆词汇,是认知的第一步;其次,讲解这些词的词义,包括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通过举例造句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个词;最后,通过听写来检查学生是否记住这个词。这个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很多学生在英语词汇中困扰,记住这个词忘记那个词,并且在考试中,不能有效地运用词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文将针对中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运用能力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词汇习得与文化、阅读理解与文化、阅读理解与词汇习得的关系为理论依据,通过文化导入的阅读策略训练的教学实证研究,提出解决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问题的可行性阅读策略培养方法和建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关系已经得到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家的普遍认可。随着语言教学的变革和发展,语言教师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教学对外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阅读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高名凯(2003)在《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与外来语》中曾说过,运用本族语言的人有必要谈及外语所有、本族所无的词所指明的事物时,如果他不能和来不及运用本族语言的原有材料去创造合适的新词的话,他就会把外语的词吸收到本族语言里来。换而言之,在运用外语表达本国特有的文化时,有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引用外语中出现过的类似的表达方式进行诠释,在交流时更容易让对方明白其内在含义。但是,有时直接的引用也会带来反效果。在汉语中“松、竹、梅”能使人联想到“岁寒三友”,具有“斗霜傲雪,高风亮节”等附加意义,但是在英语中如果直接将其翻译成pine, bamboo, plum却不能使英语民族的人具有这种联想,也就使其失去了本身的文化内涵。张公瑾(2004)在《文化语言学教程》中提到语言时时处处反映着文化,文化在任何时候都需语言,文化与语言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而文化又包罗万象,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本土文化的习得对学生掌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都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从而我们不难发现,文化的导入对我们学习英语词汇习得有着不可缺失的作用。

3. 词汇习得、阅读、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词汇习得、阅读、文化三者是一个整体,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通过理解性阅读来记忆词汇。

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记忆、存储、生成和提取都离不开语境的影响。那么通过阅读来促进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就成为了有效地学习策略。桂诗春(1992)认为:“尽管语言形式不同,提取具有语义关系的词要比提取仅有语音联系或毫无任何联系的词快得多。显然,在双语者的大脑中存在一个语义网,并且这些双语词汇通过一个独立的语言表征系统联系起来。”从心理学上讲,记忆分为识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这三个环节中,意义至关重要。人们通过语言环境来来牢记词汇的意义。记忆是依据信息处理的层面而定的,当一组信息由浅表进入深层处理表面时,记忆才会更持久。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将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融入英语词汇教学的课堂中,对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和促进学生的语言词汇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很有作用。

3.1 词汇习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复杂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在各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差异对其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文化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文化与语言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文化的特性包含及其丰富的内容,它涉及一种与语言所代表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风俗传统和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语言不仅反映文化的形态,而且语言结构部分地或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文化对词汇具有极大的解释力。

3.2 词汇习得和阅读之间的关系。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阅读在语言习得过程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是公认的最稳定、最持久的模式。在英语语境中,阅读包括读者、文本、读者与文本间的互动等内容。阅读不是消极的领会,而是积极的思维活动,是人们从书面语言构成的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语言学家克拉申在他的著名的语言习得理论“输入假说”中指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者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根据克拉申的观点,只要习得者能够理解输入的内容,而又有足够的输入量时,就能自动地、无意识地习得词汇。阅读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于词汇量的多少。所以我们认为阅读和词汇密不可分、相互促进。词汇是实现语言交际的保证,词汇量的扩大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词汇的习得往往是在阅读中。

3.3 文化与阅读的关系。

在二者的关系中,文化是核心,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语言教学应在文化传播中进行。语言和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关系已经得到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学家的普遍认可。随着语言教学的变革与发展,语言教师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教学对外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文化意识、文化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阅读需要理解需要具备必要的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及其他专业知识共同起到关键作用。阅读理解如果脱离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就会使理解变成误解,从而达不到思想交流的目的。许多英语学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即使已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对阅读材料也还是很难理解,有时甚至根本不知所云。这种理解障碍多源于文化差异。

英语阅读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借用语言系统这个意义来源,在语篇层次上提取意义,达到对语篇的理解。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反之就无法理解。通过英语语言文字的交流,我们能了解英语社会国家的文化,同时基于这个条件我们才能从理解到适应到最后融入这种文化。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使一个文明能够与他者相区别。学习语言,也就是必须要了解这个语言集团的文化。作为语言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词汇,尤其是词义,是客观事物或者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的反映。不同的语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名族文化风格与之相适应,它们必然会反映到词的意义上。语言学家通常将词的意义区分为实指意和文化附加意义,后者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变化非常敏感。有一个这样生动的比喻,英语语言好似一座高楼大厦,语音是它的地基(foundation);语法是它的设计图纸,词汇则是它的建筑材料(building materials)。如果没有词汇,没有建筑材料,这座大厦也只能是一张图纸,因此词汇以在整个语言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于此同时,词汇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其语义和搭配都深深打上了该语言文化的烙印。英语中有些词的概念意义与中文一致,但文化涵义迥异。

研究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是英语学习者的需要,是英语阅读理解的需要。文化内涵是词汇在不同文化中承载的内涵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总和,它包括特定文化背景赋予词汇的附加意义和引申意义,又包含着特定文化群体对该词所指的事物所怀的感情和所持的态度。大多数英语词语既有词汇意义,又有文化意义。词汇作为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括大众文化,如习俗、礼节、生活方式、人际行为等,还包括深层文化,如观念、社会阶层及社会角色等。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将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融入英语词汇教学的课堂中,对提高大学生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和促进学生语言词汇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很有作用。目前,在词汇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以提高词汇学习效率或在阅读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研究成果颇丰,并且已有大量研究关于重视文化导入的阅读训练是学生词汇习得的最有效的手段。但从培养学生重视文化信息的阅读策略的角度来研究词汇习得能力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下面将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验证培养学生重视文化信息的阅读策略与大学生英语词汇运用能力提高之间的相关性。提出解决大学生词汇习得问题的可行性阅读策略培养方法和建议。

4. 重视文化导入的阅读策略,促进词汇运用能力的提高

英语教学法是研究、传授和学习英语规律的科学。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和总结英语的普遍规律,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应用英语的能力。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我们要特别重视词汇的搭配、习惯用语、固定句式。我们学习词汇不仅要注重词的量,更主要的是词的质。教词汇即教文化、教交际、教思考、教学习、教语言。大多数学生学习单词只知道死记硬背,一个单词读上几十遍,这样重复的结果是他们把英语学习变成了一项枯燥乏味的事情,并且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或者是他们背会了一些单词,但是由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融会贯通,往往在运用的时候,发生错误。

不同的民族彼此在文化背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到人们的语用行为。我们使用一门外语时,往往带有母语语言及其文化的特征,致使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所以将文化导入到阅读中的学习策略中,能使学生更好地习得一个词。

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学生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词汇习得策略,很难在短时间内很快地接受并很好地运用这种重视文化导入的阅读策略。而且阅读策略和词汇习得是正相关的,没有一定的词汇基础也无法实现阅读训练,而进行文化导入的阅读策略又能有效地提高词汇运用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今后的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有效的词汇习得策略,让学生更有效地习得词汇。

5. 建议

5.1 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文化意识。

文化知识包罗万象,它包括所学语言国家知识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宗教、习俗、艺术、心理、道德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英语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阅读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看影视作品、浏览互联网等手段了解外国文化。一个英语教师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才能把英语教好,才能给学生更多地注入文化意识。

5.2 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如利用注解法、比较法、联想法。输入英美文化,进行中西文化差异的对照,排除母语的干扰,实现文化的融合,能够更好地扩展词汇的深度,也就是我们说的词汇的“质”。

5.3 提供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

利用各种手段,提供英美文化信息。加强中西文化渗透。多给学生提供文化信息的阅读材料。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向学生推荐一些介绍西方文化的图书资料和相关网站的地址,供他们阅读或上网浏览;再就是录音、广播都可以利用起来向学生传播西方文化。还可以开展各项活动如专题报告、英语角、英语晚会,以及采取谈话、表演、竞赛、唱歌、游戏及多种形式,创设语言环境,增进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提高其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掌握语言与文化知识,并更好地提高词汇的广度和深度。

5.4 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词汇学习策略。

改变学生盲目地使用传统的词汇策略,死记硬背,忽略词的深度习得,树立运用良好的词汇习得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

5.5 培养学生词汇习得的兴趣。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感兴趣,往往能更快地接受事物。可以将一些英语词汇的小游戏,如crossword puzzle和scrumble介绍给学生,激发他们对英语词汇的兴趣,寓教于乐。

6. 结语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的目的重在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词汇教学中不能单独地教授单词的意思,而必须导入文化教学的原则,进行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符号—意义”或“英文单词—中文意义”,它忽略了词汇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使学生对英语词汇停留在表面上的认识,造成用词错误、交际困难,不利于习得词汇。现在大学生普遍词汇量偏小,不知其义,不知其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赋予了英语教师艰巨的任务,要求培养出更多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因此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要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文化导入的阅读策略训练,使文化内涵与词汇教学同步,这不但会加深学生对词义的透彻理解,而且能避免词汇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区分英汉词汇的中西文化差异,排除母语的干扰,真正领会词的含义,在实际中正确地运用词汇,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词汇教学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

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词汇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效果,许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在词汇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现存的学习词汇的策略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培养学生重视文化信息的阅读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词汇运用能力。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将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融入英语词汇教学的教学中,对提高学生语言词汇能力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很有作用。目前,在词汇教学中以导入文化知识提高词汇学习效率,或在阅读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以提高阅读能力的研究成果颇丰,并且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重视导入文化的阅读训练是学生的词汇习得的最有效的手段。但从培养学生重视文化信息的阅读策略的角度来提高学生词汇习得能力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对词汇策略研究的现状,对大学英语词汇策略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不足之处还有很多,笔者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希望能克服这些局限性,使导入文化信息的阅读策略培训做得更完善。

参考文献

[1]Denning, K.&Leben, W.English Vocabulary Element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Goodman, K.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1967, (6) :126-135.

[3]Kramsch, 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00, (14) .

[4]Laufer, B.&Hulstijn, J.H.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The construct of test:Induced involve-ment load[J].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22) .

[5]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6]桂诗春.语言的感知, 理解与产生, 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7]李瑛.文化因素对词汇理解的干扰[J].国外外语教学, 1998, (4) .

[8]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9]王文宇.观念、策略与英语词汇记忆[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1) .

加强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篇10

[关键词]加强;高中生;基础训练;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写作是用书面语言完成思想表达的一门艺术,它既是英语学习的短期目标,考试所要求的内容之一;又是英语学习的长期目标-交流所必需的能力之一。毋庸置疑,英语写作是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课外信息于一身的综合体现,同时,又要兼顾到写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因而,没有扎实的英语语法知识,没有长期不懈的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没有广博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信息,写好一篇优秀的英语作文是非常困难的。英语写作是英语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是语言的输出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英语写作又是一个用英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两种能力:一是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即英语表达能力;二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能力。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文将通过从高中学生常见的英语写作错误中来总结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中文式英语

这是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学生在学外语之前,已经熟悉了汉语的表达习惯,汉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这使他们在学习外语词汇和语义结构时受汉语词汇和语义知识的影响很大。在英语写作中表达方式不遵从英语的表达或思维习惯,而按照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或思维方式强行组成词句,在写作中出现大量的“中文式英语”。因此在学生作文中见到这样的句子也不足为奇了:I very want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n China has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二、缺乏整体性

我们学生的语篇布局能力较弱,不懂得在写作中使用语篇联结手段将写作主题有机地连接,意义很难连贯。根据这样的问题,平时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

(1)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练好词汇“内功”。词汇是文章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很难写出好文章。同时,词汇选择是否准确、贴切,对于文章是否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认为应加大单词的对比教学,也应有意识地介绍英语成语让学生掌握。重视常用词汇、词组和句型的基础训练,例如:在讲解 sense 这一单词,我们就补充 feeling 一词,并列举他们的差异和习惯的表达方式。He has a good sense of humor.She knows his deepest feelings.

(2)加强五种句型的训练。句子是文章中表达思想的最基本单位,在交际中,同一意思可选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所以我们要加强句型练习、造句练习。造句练习可以和词汇教学、句型教学以及语法教学相结合,还可用连词成句的形式或用译句、仿写句子等其他诸多练习形式使学生学会用多种手法、句式表达同一意思,使写出的文章生动活泼。一句多译能开拓思路,即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能为表达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言材料。平时教学中围绕五种基本句型反复训练。五种基本句型是①主语+系动词+表语;②主语+谓语+宾语;③主语+谓语;④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⑤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笔者在教学实践发现,在这五种基本句型当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是第一种和第五种,因此,加强“系动词”和“宾语补足语”这两个语法概念的渗透是学生掌握地道英文句式的关键。如:He is still alive; The exciting news makes all the students excited.

(3)加强语篇衔接训练。语篇衔接手段在语篇的构建和表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学生因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总是不能很好地利用衔接手段,从而使他们的习作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衔接问题。如何才能使一篇文章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呢?关键是在于正确运用英语衔接方法。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为了避免行文漫无目标,保持段落的整体统一,以有效地表达思想,需要考虑给段落设立主题句来统帅全文内容,给文章列出提纲。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如正确使用句与句或段与段之间的连接词(because,however,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等)。总之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上一篇:飞行仿真软件下一篇:技术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