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2024-09-29

如何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精选6篇)

如何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篇1

让责任感在少先队员心灵扎根

——浅谈少先队员的荣誉感与责任心的培养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少先队组织的重要性以及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描述少先队员的责任心与荣誉感的现状,从加强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入手,建立如何培养少先队员荣誉感和责任心的观点,进而一一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少先队员 荣誉感 责任心

少先队员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桥梁和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它是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祖国兴旺发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培养出合格的少先队员是辅导员及服务于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然而,在崇尚和谐,建设责任社会的的当今时代,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责任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立足“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需要,是我国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少先队员荣誉感和责任心的现状及其联系:

现代青少年普遍缺乏责任感,有许多少先队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责任感。在面临问题或遇到困难时,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自己却是民则保身。同样的,荣誉感在很多少先队员心目中也面临窘迫的境地,很多青少年渐渐抛开了精神收获,慢慢地去追求更多的物质奖励。因此,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是极其重要。

然而荣誉感和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密切联系的。荣誉是一个人在尽到自己的责任之后才能获得的,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只有在任心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较强的荣誉感;而荣誉感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人的责任心,一个人在获取了崇高的荣誉之后,他的责任心必然受到启发。给人带来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有时可以 1 获得巨大无比的责任心。因此荣誉感和责任心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他们是相辅相成。

那么如何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呢?

一、亲近红领巾,了解队知识,增强少先队员的荣誉感与责任心。

(一)发挥入队仪式的阵地,让红领巾“高高”飘扬。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戴上红领巾无疑是孩子心中最大的愿望。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辅导员及老师就应抓住各个机会,让孩子们意识到戴上红领巾是很高的荣誉,激励孩子们遵守学校行为规范、认真听课、为集体做好事等,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只要表现好,或有所进步的,都可以入队。经过一段时间的队前教育,在辅导员和老师的熏陶下,入队将是孩子们的又一热切期盼,因此,入队仪式是培养少先队员荣誉感与责任感的又一个重要契机。学校大队部可以利用10月13日的建队日或其他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开展“向队旗敬礼”、“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等各种主题的入队仪式。让校领导、高年级的队员、所有辅导员,甚至是家长一起见证这光荣的一刻。在整个入队仪式过程中,大队部组织好规范的仪式,光荣而神圣的“向大队旗敬礼”、“宣誓”、“呼号”等等,要使新队员倍感少先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难忘的入队、不可替代的组织文化培养队员们的组织意识和集体精神,让红领巾“高高”飘起来。

(二)了解红领巾,进行队史教育。

让孩子光荣于“少先队员”,自豪于“红领巾”,那么首先就应该让孩子认识“红领巾”,了解队知识。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儿童组织,是培养少年儿童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也是担负起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任的预备队。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感到无比光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让队员了解“红领巾”的故事,向队员展示少先队的光荣历史,了解少先队的性质及作用,知道红领巾的来历等等。用一声声嘹亮的队歌、一个庄重的队礼、一面 2 星星火炬队旗、一句响亮的呼号,唤起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向往和留恋,培养少先队员的组织纪律性、荣誉感和责任心。

(三)重视升旗仪式,让其成为渲染队员爱国意识、培养荣誉感的阵地。

学校可以通过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进一步深化少先队员的爱国意识和荣誉感。如:神气、自信的国旗班队,给全校少先队员树立良好的榜样;崇高的敬礼,更显五星红旗的神圣与庄严;嘹亮的国歌声,唱响中华民族的自豪;生动、感人的国旗下讲话进一步引导少先队员学做人、求新知等等。让队员们充分领悟升国旗的真正内涵,以激发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感,报国之志以及崇高的荣誉感。

(四)规范的队礼仪,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人翁意识,增强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积极开展各项少先队活动,利用少先队的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人翁意识。少先队在重大的节日组织集会,或者举行大、中队活动,夏令营的开营仪式或结营仪式,都应该举行队会仪式。举行队会仪式能够给队员一种庄严的感觉,可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是向队员进行组织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形式。

二、培养少先队员的自我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责任感。

(一)开展积极有效的队活动,增强队员的责任感。如:开展“我是小能手”活动,让队员们在“我会做什么?”的大讨论活动中,踊跃发言,谈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自己会做些什么?自己做的怎么样?如果自己会做的事让别人帮着做对不对?为什么?等等。使队员在讨论中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使队员们从中知道什么叫责任,激发他们的责任情感,巩固他们的责任行为。又比如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今天我当家”、“如果我是爸爸妈妈”、“日常生活小调查”、“今天我做对了……”等等,教育少先队员做一个诚实、自信、勇于承担责任的优秀队员。

(二)培养队员的责任感,从身边小事做起,教会队员勇于承担责任。

3(1)每当辅导员看到教室里废纸满地却没有人去捡,有些各自做自己的事;做课间操时很多同学动作规范,却有那么几个“不和谐音符”懒懒散散等现象时,心里满是不怨。分析原因,这是由于某些队员缺乏责任感而造成的。此时,作为辅导员,可以利用以上事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对队员们进行引导和教育,并开展“争章”、“争大拇指贴”等活动,去激励和推动少先队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其责任感。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幼小“心灵”,但是不应该逃避,更不应该推卸责任。每当队员犯错、出现问题时,辅导员应教会队员如何去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味的斥责、批评。队员不小心损坏了公物,辅导员应教会他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修理好公物或者赔偿等等。队员不小心伤害了其他同学,辅导员首先应教会他及时报告老师或送医务室,然后向同学说声对不起……在一次一次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队员会慢慢明白,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三)积极参与中队各项活动,树立中队主任翁的责任意识。

要使少先队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就需要队员有中队主任翁的意识。在开展中队活动时,辅导员应协助中队长妥善安排活动,让中队长分配任务,保证“人人有事做”,每次活动总是群策群力,使中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增强队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三、抓好队干部建设,在竞争中培养队员的光荣感和集体责任感。干部队伍是中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先队这个组织中,队干部既和其他队员一样接受辅导员的教育、辅导,同时他又起到辅导员的助手、其他队员的榜样等作用,因此,抓好队干部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做好换届选举工作,明确队干部的职责。

首先要让全体队员正确认识队干部一职,知道少先队干部都是由一些各方面表现较为优秀、突出的队员担任,如:热爱集体,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能热心 4 为集体服务,公正无私等等。因此担任少先队干部一职是来之不易,且非常光荣及自豪的一件事,以此来培养队员们的自主意识。与此同时,也要让队员们明白,当选队干部固然是对这名队员的肯定,但更多时候队干部要牺牲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少先队和队员服务,以此树立队干部及队员的责任意识。

(二)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尽职尽责,起到榜样作用。

良好的榜样是优良思想品德的具体反映,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更应该为少先队员们树立身边的好榜样。作为队干部,首先就要为队员树立起榜样的作用,引导和激励全体队员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学习这些身边榜样身上散发出来的闪光点,从而达到对队员进行“光荣感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培养有素质的接班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做事认真,具有责任心和荣誉感是培养优秀少先队员的首要条件。然而培养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就需要我们的辅导员老师细水长流的教育,不断督促,逐渐强化。

参考文献:

[1]叶正峰.对培养少先队员荣誉感、责任心策略的探究[J].新课程,2012,2(8):123-125.[2]王雪敏.浅谈少先队员责任感的培养[J].新课程,2013,2(1):43-46.5

如何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篇2

在一次校运动会前, 我分析了我们这个班的实际状况, 在比赛项目上不可能名列前茅, 就动员班干部组织同学提前多写出一些运动会上用的宣传材料, 争取在宣传工作上夺一个 “冠军”, 学生理解了我的想法后十分兴奋, 每个人都抽时间写出几首诗歌准备在运动会用。

运动会开始后我才发现, 有两个班在运动会前已经利用作文课时间写出了更多的宣传稿, 数量大大超过我们班。

运动会快要结束了, 不出所料, 我们班的比赛成绩平平。 我看到学生的脸色也慢慢阴暗下来了, 有两个女同学甚至流下眼泪, 我心里十分焦急。我想绝不能让班集体带着失败者的心情退出运动场, 但是怎么办呢?我忽然看见地上有不少零食包装袋、纸屑等没有人管……

散会了, 我立即把全班召集起来, 面对着学生一张张严肃的面孔, 我的声音也有些激动:“同学们, 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会场了, 我们全体自觉地去完成一件没人分配的任务好吗?让我们学习解放军叔叔离村前做到缸满院净的好传统, 五十个人一齐动手, 把操场上的所有废纸都捡起来放到垃圾箱去!”

这时, 学生原来拉长的脸上泛起了红光, 显然, 内心也有些激动。大家很快行动起来了。不多时变把操场上的纸捡净了。然后, 大家又顺着操场到大门口的路捡起来。

快到大门时, 由于每人两只手都抓满了纸, 地上剩下的废纸就只好不捡了。到了大门口, 大家把手里的纸扔进垃圾箱。 这时我想, 大家都看到了, 纸并没有捡干净, 如果就这离开会场, 好不好呢?虽然天色已晚, 我还是把队伍召集起来, 先肯定大家的成绩, 然后说:“大家看到, 我们并没有把纸捡干净, 我提议自愿留下几个同学, 把纸捡干净再回家。”结果全班谁也没走, 全留下了。

大家又干了起来。这时正在退场的外班同学纷纷投来了敬慕的目光。大家在这种气氛中, 心中都升起了强烈的自豪感。崇高的感情升华了, 干得更带劲了。

第二天, 校领导在广播里表扬了我们这个过去经常挨批评的集体, 学生们情不自禁地为自己鼓起掌来。

我感到, 一个班集体, 不管基础多差, 不管遇到多大困难, 班主任都应该用正确的思想和恰当的方法对其进行引导, 使集体在精神上不打败仗, 让集体不断受到鼓舞, 昂首前进。只要我们重视, 恰当的方法和适当的时机总是可以找到的。

又如, 曾有个班周周是“五星班级”, 在这方面, 我还在班主任例会上做过经验介绍呢, 班长还代表全班同学向全校师生介绍过“如何每周获得五星班级”经验。谁知, 有一次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那天早上, 教室里格外整洁、安静, 我像往常一样, 走进教室, 环视四周, 心里觉得甜滋滋的。当我的眼神落到窗户上时, 却意外地发现靠右侧一扇窗户, 有一串彩带挂着, 又不逢节日, 学生用彩带做什么?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事。

我走到跟前探视了一下, 轻轻地将彩带拿下, 一道50厘米多长的细细的裂纹明显地露了出来。我停住手, 回过头去, 只见一双双惊慌失措眼睛正在紧张地望着我。

“这是怎么回事?”我严肃地问。

随着我的话音, 两名学生站了起来, 其中一个吞吞吐吐地说:“这是我俩不小心打破的。”

“那你们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为什么要瞒着我呢?”我提高了嗓门, 大声地问。

教室里安静得令人窒息, 没有人回答我的问话。

放学后, 我把值班干部和几个学生找到办公室。他们向我解释说:“老师, 不是我们不想告诉您, 我们是想, 这事最好不要声张出去。赔钱不要紧, 可咱们班连续‘五星班牌’就保不住了。再说, 前几天刚向学校介绍了经验, 这不是自打嘴巴, 让别人看笑话吗?况且裂纹很细, 并不影响大家上课。这事您就当不知道得了。”

“这是全班同学的想法吗?”我问。

“是的, 凡是知道这事的大多数同学都这么想。”

我恍然大悟。原来, 他们是故意用彩条把窗户裂纹遮起来, 想这样瞒住此事, 以免因为这件事丢掉了集体荣誉。

在回家的路上, 我一边走, 一边想。我感到, 这事情虽小, 却反映出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学生纯洁心灵的污染。要解决这个问题, 绝不是凭生气, 简单地批评所能奏效的, 更不是让损坏了公物的学生赔偿几元钱就能解决的。这关系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应该引起重视, 需要我们做教师的花点气力去进行引导。

经过反复思考, 我决定, 采用让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让学生懂得, 什么是真正的“荣誉”。

我先把班干部、劳动委员召集在一起, 让他们讨论。会开得很热烈, 一个班委说:“集体的荣誉高于一切, 无论如何也要维护它、保住它。”另一个班委接着说:“也要看荣誉是如何取得的, 假的荣誉不应该维护……”在争论相持不下时, 班委们请我发表意见。我说, 大家可以继续交换意见, 明天召开一个由全班同学参加讨论的主题班会。

“什么是真正的荣誉”讨论会开始了, 由于很多学生事先做了准备, 发言十分踊跃。我也乘机说明这事件会引起不安全的隐患和对大家带来伤害的片段, 经过热烈讨论, 学生认识到:诚实是一种美德。用隐瞒事实真相来维护的集体荣誉, 只不过是虚假的荣誉。如果这样做, 不仅有损于诚实的美德, 而且到头来也必然会损害了集体的荣誉。这时, 打破窗户的学生激动地走上讲台, 表示要去学校主动承认错误并赔偿损失, 决不能再给集体抹黑了。接着, 一个个班委纷纷表态:要接受这次事件的教训, 用实际行动为集体赢得真正的荣誉。

我最后又做了小结, 积极地表扬了学生的进步。

如何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篇3

摘 要: 荣誉感和责任心是我国优秀文明传统的内核,也是少先队员组织建设的灵魂。然而,当战火与革命渐渐离我们远去,在和风细雨中成长的新一代少年儿童,红领巾能给予他们的荣誉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与此同时,责任心每况愈下。在崇尚和谐和建设责任社会的当今时代,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责任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针对现状描述和出现原因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备参考。

关键词: 重要意义 现状描述 原因分析 策略探究

一、少先队员荣誉感和责任心培养的重要意义

少先队员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肩负着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现代化文明国家的重任。加强和改进少先队员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也是确保祖国建设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更是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荣誉感和责任心是少先队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优秀少先队员必备的品质之一。一个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如何,不仅会影响到自身学习与智力开发,而且会影响到日后能否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家庭的幸福。

在崇尚和谐、建设责任社会的当今时代,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立足“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需要,是我国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时代呼吁每一名少先队员都具备荣誉感,具有责任心。

二、少先队员荣誉感和责任心缺乏的现状描述

最近这些年,加强责任心教育,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然而,很多少先队员根本不具备“荣誉感”的心理,不懂得“责任心”三个字的意义。当遇到问题时,只想让别人对自己负责,却从没有想过自己要对别人负责。同样,荣誉感也面临相同的窘迫境地。他们只看到自己的眼前利益,只求不要殃及自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求个人荣誉,毫无团队精神。同时,他们更多地追逐物质利益,忽视精神层面的需求。如果这样的现象长期存在,就会把“荣誉感”、“责任心”抛得更远,对少先队员乃至社会都是有极大危害的。

三、少先队员荣誉感和责任心缺乏的原因浅析

当代少先队员普遍缺乏荣誉感和责任心,导致这一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个人心理认同。

小学阶段正是心理发展的形成阶段,仿效性强,刚入学时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负责。与此同时,家长会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但随着少先队员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家长关注点渐渐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在荣誉感和责任心培养问题上,表现出一种懈怠之状,少先队员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耳濡目染,不由得在心理上产生这样的认同,导致责任意识和荣誉感的淡化。

(二)学校教育缺失。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对少先队员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所轻视,特别是现代社会上对少先队员的评价往往还是“成绩第一”,这种不正确的观念致使少先队员进行畸形的竞争,待人处事逐渐走向冷漠,自私心理占上风。教师既没有很好地适度地做到扶得有度放得有度,又没有很好地均衡少先队员的智育发展与德育发展,从而致使荣誉感和责任意识的缺失。

(三)家庭现实情况。

现在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多是独生子女,这类家庭溺爱子女的特点是:爱之过甚,担心过度,照顾过头,迁就过多,夸耀过分,期望过奢。在如此的教育生活环境中,少先队员得不到劳动、处事、待人等方面的亲历和体验,责任心渐渐丧失,逐渐表现得无情无能、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他们经不起任何的挫折,冷漠高傲,更谈不上对集体的“荣誉感”。与之相反,还有一大部分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重视,父母责任心的缺失导致他们的责任感缺失。

(四)社会功利影响。

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所表现的道德严重缺失,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不讲信用、欺骗欺诈行为,这种现实的社会环境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些社会环境的问题对少先队员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荣誉感与责任心的养成带来负面影响。社会经验较少的他们很容易走进一个“唯我独尊、没有责任”的死胡同,朝着没有血肉没有温情的冷暗方向驶去。

四、解决策略

(一)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每一名少先队员有潜藏着一份荣誉感,一颗责任心,需要三者时常教育与督促。久而久之,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慢慢地培养起来。

(二)以课堂为阵地,以不可替代的组织文化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1.了解红领巾,进行队前教育。队前教育内容上要求新,使其充满时代气息,反应当今少先队的新形势、新思想、新观念。其次形式上要求新,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让队员了解“红领巾”的故事,向队员展示少先队的光荣历史,了解少先队的性质及作用。

2.发挥入队仪式的阵地,让红领巾“高高”飘扬。学校大队部可以开展“向队旗敬礼”、“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等各种主题的入队仪式,让校领导、所有辅导员,甚至是家长一起见证这光荣的一刻。以难忘的入队、不可替代的组织文化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三)强化队的礼仪文化,培养少先队员的主人翁精神。

1.规范队礼仪,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人翁意识。

2.重视升旗仪式,让其成为渲染队员爱国意识、培养荣誉感的阵地。

3.举行队会仪式。

(四)开展多种队活动,激发少先队员的责任感。

1.开展积极有效的队活动,增强队员的责任感。

2.从身边小事做起,教会队员勇于承担责任。

3.积极参与中队各项活动,树立中队主人翁意识。

4.抓好队干部建设,在竞争中培养队员的光荣感和集体责任感。

如何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篇4

努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以中职院校为例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 吴传明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十八大报告对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明确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怎样去努力增强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特别是作为中职教师,面对中职生的教育工作,如何来提高我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呢,这个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教师荣誉感 责任感 中职 正文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教育成为优先发展的战略要地。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所说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臵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我们知道,决定教育品质的关键人物是教师,教师强则教育强,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育队伍,就永远不会有一个高水平的教育。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让教师真正拥有职业的尊严和幸福,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就我们教师本身而言,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就是让每一位祖国的“花朵”都能学会做人、学会知识,掌握本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教书育人”不仅是教师的天职,更是一种荣誉!因为只有人人都去认真履行职责的时候,只有人人都把这项工作当成一种荣誉的时候,“教书育人最光荣”这句话才会得到我们最真切的认同;才会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并立足岗位、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己的生活守则;才会牢固树立“国家至上”、“教育为本”的理念。

那作为一位教师,怎样去树立教育为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呢?

1、作为人民教师,就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教人先正己,要胸怀坦荡、仪表端正、行为规范、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乐于奉献、发扬风格。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为人正直、办事公正、对人诚实、讲究诚信、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2、作为人民教师,就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基石。热爱教育事业,忠于教育事业,不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谋生的手段,而把教育事业当做自己的崇高理想。教育事业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之一,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可塑造人类的灵魂,也可以挽救失落的灵魂,在未来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当明白: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前提。

3、作为人民教师,要不断地追求学问。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没有精通的业务知识和渊博的学问,就不配作人民教师。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知识日新月异时代,要不断开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吸呐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然后把它奉献给学生。要讲究方法与艺术,惟有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教学。掌握教育规律和艺术,艺术地把学问内化成学生的学问,使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聪明的才智,激荡的热情,高尚的品德,全面发展,健康的成长为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4、作为人民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来对待日常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尽管我们所从事的行业不能像制造业一样快速产生经济价值,但是我们是从事的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所在。“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这一科学论断和对教育作用的准确定位,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了教育对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优先发展”回答了教育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先后顺序问题,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均衡发展”回答了教育如何发展的问题,是要通过合理配臵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来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这些论述,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未来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的坚定决心,必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以上,是站在整个大的教师队伍的立场上的论述,但是,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面对的是职业教育工作和中职生,如何去增强自身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呢?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职业荣誉感方面存在着认知误区,不能不察。中职教师职业荣誉认知误区的表现与危害职业学校并轨招生以来,伴随着职业学校的生源危机,职业学校间的招生大战此起彼伏,特别是职校学生实行注册招生的这几年,学生年纪趋向低龄化,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断下降,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学生难管难教问题相当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中职教师普遍认为,从事职业教育不值得、没价值,没有成就感,对职业荣誉感的认知存在偏差,而且此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中职教师职业荣誉感存在的认知误区,往往导致部分教师产生一些消极错误的做法:(1)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冷漠,缺乏感情,师生关系紧张;(2)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考虑如何创新教学,课堂教学沉闷、枯燥,缺少生机和乐趣,很难实现教学互动、师生共鸣;(3)对本职工作倦怠,不思进取,流于世俗,不去钻研业务;(4)职业荣誉的心里认同程度低,甚至有不少人自卑自弃,产生心理负担。

其实,职业学校的老师应该同样具有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对所从事的工作也要有职业幸福感。首先从宏观上看,国家现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在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臵,同时也指出,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这说明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老师的重视,也是对职业教师的一种要求。

其次,虽然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的老师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偏见,但是如今在很多地方,中职学生比例与普通高中比例已经达到1∶1,这意味着中职学生数量与普通高中学生已经大体相当,说明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步的改变,只是要扭转全社会长期的想法,可能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另外,虽然职业学校的老师在社会地位和收入方面的成就感稍弱,但是,只要谈到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变化,那就是所有职业学校老师荣誉感和责任感的来源。

职业学校的生源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是初中成绩不好、有些是学习习惯较差、还有些是家庭经济条件差,使得这些学生进入了职业学校的大门。在初中的学习中,以分数、成就为主,忽视了一些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所以他们把一些陋习带入职业校园,这就要求我们比一般的普通学校的老师更加具有责任感,把每个学生当做是自己的小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职业学校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他们处于懵懂和懂事之间,模仿能力非常强,同时也是具有弹性的,变得好还是变得差,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坚持的就是不抛弃和不放弃的精神,哪怕不能成才,但是一定要成人,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当他们走出校门,走向实习、走向社会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个调皮学生从差变好,由后进变为先进,从什么都不会,到三年毕业掌握一技之长,成为社会上急需的技能型的人才,这个时候的我们,作为职业教育的老师,是最有成就感的,尽管付出很多,但是还是值得的,是很骄傲自豪的,这个就是我们的职业荣誉感!

作为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工作者,我们应该觉得自豪!这种自豪要求我们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地教书育人。无论我们处在什么学校,无论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无论我们位于哪个职位,教师的天职是育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所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不但是我们的荣誉,而且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在享受这种荣誉的同时,担当起我们的责任,更好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陈地华 *《努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提高教师的责任心(爱心)》 宋丽萍

如何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篇5

淮阴师院附属小学刘蓉

集体荣誉感,是指人们意识到作为一个集体成员的尊严和荣耀的体验。集体荣誉感能促使人们珍惜集体的劳动成果激发为班级体争光的意识,是集体成员团结向上的“凝固剂”,能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是激励人们改正缺点,积极向上,战胜困难的无形力量。苏联教育家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学说也提出了集体教育的原理:集体是形成新人的基本条件,只有加强集体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特点的集体主义者,也只有在集体教育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注重通过集体来影响每一个人的思想,用集体的舆论、集体的作用和集体意识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识自我,增强认同感。

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如何使他们融入集体,让他们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存在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让学生认识自我的同时,增强他(她)对集体的认同感,感受自己是集体一员的重要。

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在总结自己的班集体建设经验时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克制”。他认为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我”与“旧我”的斗争是迈开自我教育的第一步。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比如:

1、引导学生写周记。写周记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极好形式。它可以解剖自己,分析自己。也只有分析、认识、评价自己,才能有效地改造自我。像魏书生老师就把学生写周记看作是道德长跑。他认为坚持写就是坚持跑。写周记可以使人的心灵求真、向善、爱美。

2、指导学生写评语。评语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一种手段。而我认为评语的真正价值在于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比如我经常在写评语之前,我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鉴定,让学生自己总结,这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正确地评价自己并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的评语中,既有优点又有不足,还有今后的努力方向,在评价自己的同时,还评价他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提高自我认识。例如在一个同学的评语中,他这样写道:“在这一学期中,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很满意,我总是不认真听讲,还经常给同学们捣乱,和同学们打架,影响了集体的进步,我下学期一定改正”,可见这个同学对自己的不足认识得十分清楚,特别是认识到由于自己的不足影响了集体;然而在该同学的评价中,有的同学写道:“其实你也挺好的,在老师讲课的关键时刻,你总能认真听,还能主动给不明白的同学讲。你还能主动为集体争光,捐衣服,你是班中最棒的。我相信,缺点你一定能改”。同学的评语使这个同学感到自己虽有不足,但也有闪光之处,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找到了自己在集体中、在同学心中的位置。我想,看到这样的评语,同学们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改正不足,为集体争光。这种评价是非常有效的。

3、建立班级《闪光集》。正确评价他人与评价自己,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同时也使同学们有了积极向上的愿望。《闪光集》专门记录好人好事,只要为集体争了荣誉,为集体作了好事,都可以记入《闪光集》,谁发现了都可以往上记。《闪光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认同感,使学生正确认识了自我,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认识到

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确认识自我是一项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了自我反省的习惯。在进行自我认识的同时,班主任要及时鼓励学生,只要树立信心,再大的困难也能战胜。

二、赏识他人,产生归属感

赏识教育是指在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认识的主体对被认识的客体的才能、成功等价值获得一定的基础上,通过对被认识的客体的重视和赞扬,对被认识客体施加影响,使被认识客体乐于参与,并内化为一定素质,按照一定方向前进的培养人的工作。在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我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使学生在学会赏识别人的同时弥补自己的不足、完善自我,认识到在集体生活中人人都是重要的,别人的进步我要高兴,因为大家都在为集体争光,从而产生对集体的归属感。

l、学习优点,在前进中共勉

学生都是集体一员,但由于每个学生基础不同,他们有各自的优点和长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别人,既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多地要看到他人的长处:在相互支持中,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学习别人之长;在相互学习中,共同勉励,共同前进。

为了使学生更全面、更好地学会赏识他人,我们班开展了“自信我赏识他“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进行了展示,他们各尽其能,大显身手。苗硕的软笔书法“师恩难忘”博得了众人的喝彩,张宁的一曲“在那美丽的地方”使同学们竖起了大拇指,印雅轩的拉丁舞、姜柯名的吉他弹奏鸣曲„„同学们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是他们使集体生活充满了生机,为集体生活增添了活力,每个同学都以他们为荣,纷纷表示要向他们那样,做个学有特长的学生,与他们共同前进。

2、包容不足,在互勉中共进

赏识他人既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包容别人的不足。因为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困难,只有有了失败的体验,才会有成功的快乐。帮助伙伴,改正不足,在鼓励中与伙伴共进是集体中每一个成员都要学做的。在帮助别人改正不足的同时,要挖掘他们的闪光之处,与他们互勉共进。如我班的“捣蛋鬼:朱子宁,平时总是爱惹是非,每天的耳边告他状的人不下5人,都是与他打架骂人有关,为了让他与同学们融洽相处,我给他安了个小官“办公室班长”,每天课间活动时间为老师整理办公室,由此发现他是一个做事积极而且有头脑的孩子,在老师的赞扬声中他的坏习惯改了,接着我又在班级给他了开门的重任,他不怕辛苦,当同学们发现他原来有这么多么多的优点,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记得一次作文《他变了„„》很多学生都写得是他,是的人人进步,集体才会光荣。我们要学会赏识他人。做为班主任的我们要善于诱导,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成为集体的主人。

三、营造氛围,强化荣誉感

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集体,作为班主任必须要充分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在班级的集体活动和生活中,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作用;在班集体建设同时,强化学生积极为集体争光的意识,发展学生正直顽强、责任心强、关心他人、努力进取、善于交

往等良好个性品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发挥优势,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集体进步,我班开展了“三行”的活动:

1、推荐中体现我能行

“我能行”是让学生充分相信自己行。推荐自己、展示自己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再认识。在班干部改选中,我班就采取了自荐的方法---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对方一个发现人才的机会---所以说推荐自我是一种积极的互动。改选中自荐的同学都主动写了演讲稿,阐述自己的优势与胜任后的计划。同学们个个情绪激动,台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小小的竞选,竟能激起同学们如此高的热情!竞选的同学也一改昔日的模样,语言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流畅。而不管同学能否竞选成功,目的只有一个--为建设优秀的班集体而努力奋进!自荐竞选班干部活动也促进了集体中一种积极健康向上氛围的形成。

2、互助中体现他能行

为了更好地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我班学生在班干部的倡导下建立了“一帮一”小组,成立了“双飞互助”小队。好学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懂得地方主动给讲,直到讲明白为止,不放松对自己所帮助的那个同学的要求。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竞争意识,我班还开展了常规学习等多种竞赛。“学习对手赛”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各自选择对手,在同等条件下与对手开展各个学科竞赛。此项活动改变了以往好学生垄断所有获奖项目的局面,给每一名同学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同学们的心中,那种高不可攀的台阶没有了,好同学更努力了,较差的同学也有了奔头,班中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例如:徐磊同学,老师们都说他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学习、纪律都较差,此项活动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他学习进步了,纪律性也提高了,令班中同学刮目相看。

四、参与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是一种思想,其体现应在学生的行为之中,我们经常开展向集体做奉献的活动,因为,集体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肯于牺牲、肯于奉献的精神,从班集体的小事做起,尽职尽责,主动为集体做贡献,主要是“养成”和“熏陶”,使学生总是在一种关心集体、奉献集体的氛围中活动,这样他们的思想侧重点就会不断倾向于集体,不断倾向于他人,如:本学期学校举行了多项活动。如:“地震演习”、“课间活动比赛”、“趣味运动会”、“校运动会”、“英语拼词比赛”、“唱支歌来给党听”等,无论是哪个活动,我都与学生共同参与,与他们共同策划,当每一次取得优秀的成绩时,那种自豪感由然而生,集体主义意识不断增强,现在我班是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集体,每个孩子都能以班级为荣。

五、开设特色栏目,培养学生的合谐共融意识

像我现在所带的班除了“闪光集”之外,还有两个特色栏目:

(1)班级日志,每天的值日班长写“班级日志”记录下班级一天的各项常规情况,其余分管班干及时向值日班长汇报,利用晨会课的时候总结前一天的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已的不足及优点,便于及时纠正错误行为,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需要彼此的互相协作才能管理得井井有条。

(2)“心灵对话”使生生,师生之间有密切的沟通,增进彼此的信任,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现在所带的班级已有近两个学年,从三年级的《想说就说信箱》中那支言片语的告状信,到四年级的《心灵对话》中孩子那真情流露的短小对话,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孩子内心世界的丰富,包括孩子们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情感纠结、以及面对挫折时的那种犹豫、徘徊而寻找力量,支撑,指导的心境„„由此我觉得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沟通策略,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心灵对话”让我与学生拉近了距离,集体在我们的心中是一个温馨的家。

六、树班主任形象,助集体主义形成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班级工作的调控员,在班集体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班主任长期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班集体的凝聚力,首先来自班主任的自身形象。班主任的形象越完美,越能吸引学生,越具有感召力。这种影响,甚至可以远达学生的终身。一个值得学生崇敬、信赖和爱戴的班主任应该具备怎样的形象呢?概括地说,应该具备崇高的学术形象和人格形象。

小学班主任都是科任教师,他们留给学生的首先是学术形象。崇高的学术形象,是班主任以其扎实的基础理论、深厚的文化素养、广泛的求知兴趣、高超的教学艺术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来的。在现实中,一个教师,纵然有慈母般的心肠,如果学识浅薄,在学生心目中就没有地位,他的思想教育就不灵。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好书是育好人的前提。事实上,我们身边的优秀班主任就往往既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又有一流的育人方法,因而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班主任的人格形象是指班主任以其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为学生树立起的榜样。班主任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工作精神,最能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从而转化为特殊的感召力。人格的力量还表现为良好的性格和风度。班主任诚实守信、友善谦和、言行一致、正直不阿的性格和端庄大方、不卑不亢、温文尔雅、风趣幽默的风度,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

学生的向师性很强,一个具有良好形象的班主任常常成为学生崇拜和模仿的榜样。“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良好的学识和人格,对小学生的心灵来说,是最直接最有益的雨露和阳光。

如何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篇6

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镇虹阳小学 严惠菊

[摘要]:现在的孩子在大人的过度宠爱中成长着,他们享受着父母长辈所给予的物质与精神的一切需求,而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要担当的责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感觉如果从体验活动入手来开展责任感培养的教育效果会更好,于是我从三个方面来逐步展开:在榜样的故事中体验,引导队员建立责任认知;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促使队员产生责任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使队员形成责任行为。关键词:体验 活动 责任感

今天的孩子,他们是独生子女,他们集万众宠爱于一身,于是也有太多的毛病,让我们有太多的感叹,当你看见他们放满垃圾的课桌,当你目睹家长送孩子忘带的学习用具,当你看见吃好饭随手一扔的饭具。每每看见这样的现象,我就想,我们的孩子,他们的人生理想中缺少了对他人、对自己、对集体的负责。他们的责任感何在?而这样的接班人到底能为我们的祖国做些什么呢?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不得不深思:该如何去培养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如何使少先队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呢?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我们利用少先队体验教育的优点,克服了枯燥说教的弊端,通过科学的、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在少先队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在榜样的故事中体验,引导队员建立责任认知 在现时生活中,不少队员认为父母、师长对自己的关爱是义务,理所当然,而自己对待他们的态度全凭个人喜好与心情。这一观念上的偏差往往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究其原因,他们经历的是一帆风顺、幸福的生活,不易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对责任感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要明确地引导队员,以榜样教育使其转变观念。

1、历史著名人物成为队员心中的榜样。

古今中外,有很多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感。为此,在红领巾读书活动中,我组织队员们召开了“英雄人物故事会”,让队员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讲讲邱少云,黄继光,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牺牲,那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讲讲雷锋做的每一件小事情,虽然是小事情,但是处处体现了雷锋的强烈责任感。想想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是为了什么?那是他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尽责。被无数关于责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在读书心得汇报会上,队员们深刻地谈到了自己的体会。真情的流露,足以反映出他们的思考已进入了深的层次。“岳母刺字”、“屈原投江”、“虎门销烟”,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队员们的脑海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句句至理名言都铭记在队员们的心里。英雄故事会的召开使队员获得了精神的满足,同时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其形成了责任意识。

2、让身边的人成为队员心中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人的精神令人敬佩,名人英雄的精神总会唤起孩子的激情,可是激情过后,我们的孩子又陷入了冷静区。而周围身边的榜样却比名人英雄更关键,时时刻刻提醒孩子。因此,重视身边榜样力量的挖掘既是很好的行为导向,又能消除队员认为责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理。于是,我把日常教育及常规活动作为契机,活动前重视指导,阐明如何尽到自己责任的目标;活动中重视点评,及时激励强化队员具有责任感的行为;活动后重视总结,倡导具有责任感的良好风气。在活动中,队员们明确了“环保小卫士”、“礼仪之星”、“劳动标兵”、“守纪明星”的评判标准,从而也明确了他们身上所担当的责任。让班级中做的很好的孩子来谈谈自己做的时候是怎么去做?是什么激励自己来做好每一件事情的?评议会上,队员们讨论热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促使队员产生责任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感受是形成情感的主渠道。如果教育者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咛或是训斥,而没有让队员去体验、去感受,那么他们是无法形成责任感的。所以,让队员形成责任感,就要利用各种机会去丰富他们的自我感受。

1、以班队会为主阵地,开展系列活动,寻找有责任感的我。

开学初,队员们的卫生习惯还未养成,常乱丢废弃物,多次的教育不见成效,教室里总是又脏又乱。一次,我利用队会课让队员们把自己书包里没有用的废纸都清理出来并随便丢在地上。不一会儿,整个教室就像一个垃圾场。很多队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有的队员问我:“废纸不是应该丢在垃圾桶里吗?”我漫不经心地反问:“这样不是很方便吗?”这时很多队员向我提出反对意见。不用老师讲道理,我想这次反面的思想体验教育将会成为队员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习惯,增强环保观念的新起点。队员的不良行为,我总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班队会时间,我常引导他们编排小品,而编排的小品都是来自于他们平时的表现,并针对这些现象让队员评一评、议一议。经过系列的教育活动后,我引导他们进行小组讨论:这样的现象自己有吗?你们觉得好吗?每个人都这样会怎样?我们应该努力怎么做?通过这样的表现这样的思考,孩子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班级中的责任,同时也体会到在生活中自己的重要作用。他们一一表态,自己将在家里、班级、社会上怎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2、以平日活动为载体,让队员亲身感受责任的意义。

除了利用班队会这块主阵地对队员进行体验教育以外,我还充分结合平时的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责任的意义。如引导队员假日里自己当一回家,让他们在一天的劳动中体会父母的辛劳;让队员当一回小老师,给自己班的同学上一堂课,批一叠作业,体会教师工作的琐碎、劳累;组织队员在放学时间到校门口指挥交通,感受交警叔叔工作的辛劳。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已经能感受到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辛劳,同时也能真切的体会到每一样工作都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否则是做不好这样工作的。结合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会,让孩子谈一谈,如果老师没有责任感会怎样?如果医生没有责任感会怎样?------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没有责任感,我们的世界会怎样?学生热烈讨论,积极发言,看到了人没有责任感的可怕,因而想到了自己做为一个公民的责任,作为一个学生的责任。

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使队员形成责任行为

真正的责任行为不能只停留在一时一地上,而应该成为一种自觉的、经常的、持续的并且是自然而然的行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强化孩子责任感,使它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1、以班级为载体,让班级成为队员责任行为实施的空间。

队员大部分的学习生活是在班级中进行的。因此,我在“队员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每个人的班级”的思想指导下,在班中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面对自己的工作,让孩子自己去做,切实体会。时间长了,他们习惯于某一特定的角色,而且能根据这一角色的要求去思考、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一个阶段过后,队员们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班级体在各项评比中都非常出色,让孩子自己发现我的付出为班级争取了什么?我的付出为自己和别人的学习生活改善了什么?体验自己岗位上的酸甜苦辣,由此而懂得尽责之后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懂得理解别人,更加懂得珍惜集体的荣誉,更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这是我的班级,干什么事我都要对它认真负责”的归属感。

2、走向社会,让社会成为队员责任行为实施的舞台。

21世纪的孩子缺少很多外出实践的机会,我就组织组织队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主动性地位和不可缺少的角色,从而更增强了队员们的责任感。如我组织队员开展了“环保在我身边”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我带领队员到校园、公园捡拾垃圾、清理小广告,回收废电池,引导队员向家长和身边的人宣传告别一次性木筷,尽量使用布袋等。这些行为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保污染的问题,但是能每时每刻增强队员们的环保责任意识,从小培养他们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以上的三个层面,通过充分有效的感知过程,生动活泼的活动参与,反复的体验实践,队员接受了基础的思想道德教育,转化了队员的思想,内化了队员的品格。通过活动,队员们逐步产生了责任意识、责任感,形成了责任意识。老师和家长们渐渐地发现孩子们真的长大了,21世纪的孩子也能关心他人,理解他人,也学会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担起了一份责任。

实践证明:在体验活动中,培养队员的责任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培养队员的责任感意义重大,它不仅关系到队员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命运。让我们大家都承担起这个责任,把少先队员都培养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参考资料:

1、刘平《试论辅导员工作的艺术》 中国成人教育 2008年第5期管理之窗

2、王淑章 张荣跃 《新世纪呼唤新型辅导员 》 贵州教育 2007年第4期

上一篇:三字一画培训计划下一篇:适应新常态 创造新业绩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