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知识点总结

2024-08-04

初中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7篇)

初中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1

1.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例如我国的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种子库、基因库、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例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

3.建立基因库

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比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

4.制定法律

人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基金制度,保证国家专门拨款,争取个人、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和援助,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等。

5.宣传教育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每年的5月22日是“生物多样性国际日”,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湖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不可替代的关键地带。湖南生物多样性国际日的宣传活动主题就是“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我们的健康”。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2、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4、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几千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这里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地区,到处是黄土荒坡,遇到刮风的天气便是飞沙走石,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由人工植树,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

3、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有益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不可能再生。今天仍生存在我们地球上的物种,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初中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2

说到生物多样性, 人们总会想起《寂静的春天》。春天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多姿多采, 百鸟争鸣。然而我们看到的是:1882年中国白臀叶猴灭绝, 1906年纹兔袋鼠灭绝, 1875年南极狼灭绝, 1908年亚洲狮灭绝等等。时间流逝, 随着1914年9月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在美国辛辛纳提动物园孤单死去, 从此旅鸽这一物种也在地球上不复存在[1]。“世界灭绝动物公墓”八个大字已赫然可见, 这只旅鸽的死引起了人们对物种灭绝这个问题的深刻思考, 让人们对物种灭绝的严重连带关系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由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到1987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引用了“生物多样性”这一概念。1992年, 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从此保护物种, 避免生态灾难成为人类共同和密切关注的课题, 并且把这个问题同人类的安危联系在一起。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 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意义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 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美化人们的生活。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 但是可以肯定, 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的使用价值。

4.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 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 受威胁的158种, 稀有的110种, 共计389种, 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157种、三类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 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2]。

二、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8,9]

1.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 化石记录表明, 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万~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 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 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二是环境突变 (天灾) , 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 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 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 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1) 生境的破碎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 生境破碎, 生物失去家园。与自然系统相比, 一般地, 退化的生态系统种类组成变化、群落或系统结构改变,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生产力降低, 土壤和微环境恶化, 生物间相互关系改变。

(2) 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人类对之的需求迅速上升, 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3) 环境污染

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巨大影响。如水体污染, 它能够对水生生物 (特别是鱼类) 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 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 影响它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同时人们向土壤排放污水, 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 甚至变成不毛之地, 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得稀少甚至绝迹, 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

(4)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的入侵从字面上理解是增加了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事实上, 历史上那些无害的生物也是通过人的努力而扩大了分布范围的, 一些驯化的作物或动物已经成了人类的朋友。如我们食物中的马铃薯、西红柿、芝麻、南瓜、白薯、芹菜等;树木中的洋槐、英国梧桐、火炬树;动物饲料中的苜蓿;动物中的红鳟鱼、海湾扇贝等, 这些物种进入到异国他乡带来的利益是大于危害的。

(5) 制度原因

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在法律制度方面, 虽已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 但毕竟法律效力调整面窄, 处罚力度不够, 故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及其生境。而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上, 虽有一些法规涉及, 如《进出境动物检疫法》, 但没有专门法规对此作相应调整, 法律漏洞较大。

三、保护对策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 进行保护和管理, 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如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而建立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而建立的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等。

2.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对当地生物构成威胁, 同时给经济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一些国家对此进行了立法。如美国先后颁布或制定了《外来物种预防和执行法》、《国家入侵生物法》等;新西兰《生物安全法》等。

我国虽有一些法律法规涉及外来物种管理, 如《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 但是目前尚无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门法规。所以中国亟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生态安全和保护本国生物多样性。

20世纪80年代, 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1992年, 我国成为世界上首先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六个国家之一, 并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 制定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3,4]。

3.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移入保护中心

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 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建立种质库, 为了保护动物的多样性, 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 , 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环保教育

对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来说, 除发展外, 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 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

在世界灭绝动物墓地, 墓碑周围掩映着苍松翠柏, 碑石背面的墓志铭则更是发人深省:工业革命以来, 以文明自诩却无限扩张为所欲为的人类, 已使数百种动物因过度捕杀或丧失家园而遭灭顶之灾。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当最后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浊天空坠向大地;当麋鹿的最后一声哀鸣在干涸的沼泽上空回荡——人类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为了不让碑文成真, 人类所面临的任务和考验是艰巨的。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 需要各方面的参与, 不仅需要政府, 更需要民众;不仅需要单个学科, 更需要多学科;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 而是全球的共同参与与合作。

摘要: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和现状。指出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涉及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 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境丧失、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提出相关保护对策, 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良性发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马敬能, 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综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2]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M].北京: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

[3]王羲.国际环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4]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5]毛文永, 刘剑平.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6]熊治延.环境生物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7]中国外来物种黑名单[J].科学生活, 2004, (3) .

[8]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2[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初中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3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保护

所谓的森林多样性就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有机体表现出一定的丰富性和变异性,单纯从多样性上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多样性等形式。其中,物种多样性受到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所以需要从保护方面入手。

1、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1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平衡从整体上看主要是以动态平衡为主,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调节来进行维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调节能力主要来自于系统内部的负反馈,其来源是食物链和营养结构。能量和物质的运转程度越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就可以对外界的刺激进行抵御。可见,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在某种程度上和森林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2有利于基因的保存

人类另一个相对比较宝贵的资源就是遗传基因。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物种的多样性。如果基因消失就代表着物种的消失,所以说会受到严重的损害。从目前对物种的调查和研究中可以看出,其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的物种已经消失或者是濒临消失。所以,保护遗传基因是至关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越大,遗传基因就越多,只有对其进行保护,才能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1.3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在相对比较复杂的环境中,生物的发展仅仅依靠自身的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实现进化的协同性。另外,植被和各类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森林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是促进生物的进化工作。所以,需要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加强重视。

1.4提供木材及其他林副产品促进经济的发展

发展森林资源的直接作用就是可以提供一定的木材,可以作为燃料和原料,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支撑,另外,由于生物多样性相对较多,物质和能量的种类也相对较多,不仅促进了经济的高效发展,还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1.5有利于林地环境的改善

森林多样性比较突出,物种的丰富程度也比较明显,而且在林木生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枯枝和落叶,不断给土壤提供重要的养分和原料。不仅可以增强土壤的活力还能够提升肥力。促进生物和土壤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结合,在涵养水土和保持水土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对气候进行高效的调节,还可以增强森林系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另外,森林生物多样性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这一系统可以代替其他的系统来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高效调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比较突出,不仅可以为旅游行业开拓广阔的环境,还能够对产业的多样性进行调整。另外,林业的而发展还可以推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影响因素

2.1立地条件

其中包括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两个方面,从局域性生态系统中可以看出,物种在生长的过程中,这两个方面会直接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特征。如果土质较好,土壤比较输送,深厚程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必然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另外,如果一个地区的光照条件比较实用,降雨量可以给植物提供相对比较充足的水分,而且还可以给植物提供相对比较合适的生存空间,这也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高效发展,可见,立地条件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比较深。

2.2经营措施

从人为因素上看,生物多样性也会受到经营方式和经营措施的直接影响。通过调查和研究可以发展,定期的,有规律的砍伐会直接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从原始的森林中可以看出,林木类型包含的范围相对较广,而且树种也比较多。但是其生长的主要条件就是透光性要高,郁闭度相对较低,所以,植物很难得到生长。如果是进行中度的砍阀,树冠就会出现疏开的现象,林木下面的草本和灌木就会得到高效的发育。在此过程中,如果一些耐阴性相对较强的幼苗就会受到强烈的刺激而出现死亡的现象。如果进行砍伐,不仅会对环境产生剧烈的影响,还可以改变土壤的相应成分,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营养物质等都会有所改变。植物的根系是促进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如果经营措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必然会对生物的多样性产生严重的影响。不仅如此,森林作业会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以及植被的类型上。从森林作业的形式上可以看出,车辆的荷载相对较大,林地的土壤很容易被压实,因此,密度就会增加,孔隙度明显降低,保持水土的能力就会机具下降。可以使得大面积的地表径流出现流失的现象。不仅阻碍了氧气和水分的高度循环,还能够影响到苗木的生长。另外,机械设备对林木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除了对土壤产生破坏作用之外,还会影响到苗木的生长。所以说,要对地表植物的加强保护,尽量减少森林作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

2.3人工林对生物多样性有很大的影响

人工林生态系统种源不外乎三个方面:(1)原立地保留下来的物种及繁殖材料。(2)人工栽培的物种。(3)从本系统外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和扩散进来的。

3、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1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森林具有丰富的各种自然资源,除具有生产木材及林副产品直接经济效益外,还具有更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一个物种所含的遗传信息在今天看来可能毫无价值,但是在将来的某一天也许极有价值。

3.2加强立法和执法。完善保护体制

我国发布和实施的《森林法实施细则》等规则和条例,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出现的新形势,对有关法律法规要进行修补和完善,并制定新的法规。

3.3加强自然保护区、植物园、动物园的建设

保护生态系统稀有和濒危灭绝的物种,防止基因及基因综合体的损失,是自然保护区的基本任务。自然保护区是保存生物基因,繁衍濒危生物物种、探索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类合理利用生物资源途径的重要基地。

4、总结

综上所述,从森林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做好保护工作是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平衡发展的关键。因此,相关的林业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从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进行深入分析,从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方面来进行分析,同时还应该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促进森林生物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张颖.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评价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2(02).

[2]李勇,杨旗.森林作业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森林工程,2004(01).

[3]刘代汉,周天福,黄寿昌,杨振科,唐芸.广西国有林场森林生物多样性变化评价[J].广西植物,2004(06).

[4]刘美爽,杨卫东.森林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林业科技,2006(0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反思 篇4

提出具体任务与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自主学习。

教师进一步引入: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5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2-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图P45)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动物细胞图P48)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p57页最后一段;p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P63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分化的概念; P65题3

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草履虫见课本p70页图,71页2题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初中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6

1.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自然界有生命的部分及其所具有的多种多样的变化。生物多样性包含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但它又不是所有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材料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之间的变异性,因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保护这种存在于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材料之间的变异性或多样性[1]。

1.2 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草原生物多样性是陆地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是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殊生境和重要物质基础。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是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途径。草原生物多样性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止荒漠化、维持生态平衡、保持国土资源合理承载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占有独特的生态经济战略地位,并与森林生物多样性相互联系构成天然绿色屏障[2]。

1.3 甘肃省草原生态系统现状

甘肃天然草原1780万hm2,虽然只占全国天然草原面积的4.6%,但草原分布区是长江、黄河和许多内陆河的发源地,更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在维系黄河、长江和许多内陆河水源涵养、补给,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调节功能[3]。甘肃草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大致分为4个层面:(1)草原生态系统的环境生产功能和环境生产层:草原在生产初级产品的牧草和次级产品的畜产品之前,主要以其景观和环境效益产生价值[4];(2)草原生态系统的植物生产功能和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即草原的植物性生产。包括牧草生产,农作物生产等;(3)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生产功能和动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就是草原上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5];(4)草原生态系统的畜产品加工,流通生产功能和工贸生产层[6],即后生物生产层,是对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的草、畜产品加工、流通、交换和增值,其潜力和效益巨大。

1.4 甘肃省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

2003年新修订的《草原法》颁布后,甘肃省颁布了《甘肃省草原条例》,率先制定了草原植被恢复费收费标准,出台了《甘肃省草原植被恢复费使用管理办法》,依据《草原法》理顺了草原资源征占用审批管理程序。目前全省已成立省、市、县三级草原监理站62个,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草原监理网络。2005年4月,省级草原监理站实现了机构独立。积极贯彻落实《草原防火条例》,健全草原防火体系。近年来没有发生重大草原火灾。在鼠虫害防治工作中,加强预测预报,提升应急防控能力,全省完成草原鼠虫害防治68.26万hm2,其中:防治草原虫害2.56万hm2,鼠害42.40万hm2,建成草原无鼠害示范县4个。草原雪灾防御工作通过做好饲草料收储和调剂工作,确保了防灾保畜有备无患[7]。

2 甘肃省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问题

天然林面积不断减少,残存的林分零星分布于少数地区。人工林面积迅速增加,但是面临林分质量低下,生态系统脆弱等突出问题。草场放牧问题严重,造成草场退化严重,甚至成为沙尘暴的频繁的原因之一。动植物资源过度开发,直接导致了某些稀有物种或敏感物种的消失。环境污染严重,这成为危害草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严重,对本地裁员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商业往来和旅游等人为活动增加,导致生物栖息地面积减少,加速了稀有物种的灭绝[8]。

3 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3.1 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积极建立完善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措施,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要将草原保护纳入国家生态建设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草原保护的关系,始终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保护优先、利用有序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开发利用[9]。

3.2 强化草原监测工作,推进新时期草原资源普查工作

建立健全全省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网络体系,组织开展对草原面积、质量、长势、生产力、灾情等方面的监测,掌握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及动态变化情况,研究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石漠化变化发展规律,为有效开展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数据和技术基础。逐步建立一批国家级草原定位监测站,持续开展草原定位观测和资料数据收集工作。积极推进新时期的草原资源普查工作。

3.3 完善生物多样性的经营管理

积极推进草原确权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依法发放草原所有权证和使用权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草原承包工作领导机制和相关部门分工合作、草原部门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和完善草原承包工作[10]。

3.4 完善草原保护支持政策

建立健全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人工种草等草原生态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出台草原保护、草原畜牧业发展和牧区农牧民增收的支持政策。完善和落实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科学提出草原生态补偿的补偿内容、补偿标准、补偿主体、补贴对象和补偿方式,在主要牧区开展生态补偿试点。

3.5 开展恢复草原生物多样性研究

实施草原建设和保护工程,恢复草原生态植被;加快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强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草原野生植物保护力度。加快实施《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加紧编制《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大纲》。

3.6 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力度

加快推进各级草原监理机构建设,并尽快改善各级草原监理机构执法监督装备条件。加大草原执法人员培训力度。加大草原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提高草原违法案件的警示作用。

3.7 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与行动,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

要重视借鉴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验,学习国外的先进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经验和技术。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制,积极争取国际相关机构、经融组织、外国政府的支持,吸引和利用外资来做好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8 加强草原资源保护,制定《全国草原资源亟须重点保护名录及方略》

我国草原保护工作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而草原资源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资源宝库,经过自然环境长期选择,能够适应极端干旱、高寒和贫瘠等严酷的自然环境,是培养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恶劣自然条件作物新品种的宝贵资源,是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目前草原资源研究的基础工作薄弱,缺乏对草原资源家底系统的了解,难以开展对草原资源的专项保护,启动《全国草原资源亟须重点保护名录及方略》的制定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性工作。

摘要:草原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价值及甘肃省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并对甘肃省草原生物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草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保护政策,对策

参考文献

[1]钭晓东.西部大开发中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J].四川环境,2001,20(1):46-61.

[2]徐柱,闰伟红,刘天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现状,开发和保护[J].湖南林业,1994,1:22.

[3]侯扶江,徐磊.动物生产层在草业系统的涵义[J].草业科学,2010,11:55-58.

[4]何广礼.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健康评价[D].内蒙古大学,2009.

[5]胡自治.草原的生态系统服务:Ⅱ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项目.草原与草坪,2005,1:3-10.

[6]唐海滨,李树基.保护和建设甘肃草原绿色生态屏障[J].甘肃社会科学,2011,2:210.

[7]徐柱,闫伟红,吉木色,等.草原生物多样性评价与持续利用的生态学基础[J].中国牧业通讯,2011,5.

[8]李菁,骆有庆,石娟.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与保护[J].世界林业研究,2011,24(3):26-31.

[9]奚洁人.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生物多样性——淡水的保护神? 篇7

淡水资源短缺分为水量与水质型短缺两类。更多的时候,水质型短缺才是罪魁祸首,它大大消减了有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水量。然而,我们的目光往往集中于治理、恢复淡水资源本身,过分强调工程化污水处理等人为处理措施,很少有人意识到,丰富的淡水生物多样性才是维持淡水功能的基本前提。淡水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类提供清洁淡水、鱼虾等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维持淡水生态系统内养分循环、实现水体自净、控制洪涝/干旱、调节小气候等生态价值。

水体自净

所谓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物种及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与环境间所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之多样化,以及各种生物学、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生物多样性包含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等4个层次的内容。淡水生物多样性其实已经涵盖了整个淡水生态系统。

在自然状态下,淡水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进行着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命活动,维持着淡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各种功能的正常运作,保持自身的生态平衡。此时,如果有少量污染物排入水体,淡水生态系统完全可以将其分解和转化,使水质不会严重恶化,这就是水体的自净功能。

其中,水体的生物自净作用非常重要。天然水体中栖息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和微生物,微生物能把人类排入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质;藻类、水草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水中二氧化碳和无机营养物,合成自身细胞组织;鱼类一方面以藻类等为食,另一方面又是人类所喜爱的水产品……除降解和转化有机物和无机物外,水生生物还能对汞、铅、铬、砷等有毒重金属盐类或其他有毒、难降解物质进行转化或富集。

由此可见,在水体中,物种越丰富,水质净化的速度就越快,效果也越好。淡水中,即使是相同物种,其携带的基因也可能是不同的,携带一些基因的生物可能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或者对于某些特定污染物的降解更为有效。所以,水体中遗传多样性越高,也就意味着降解各种污染物的功能越全面。

淡水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淡水资源水质、水量都具有密切关联:接纳水体水量越大,水体结构越复杂,就越有利于物理净化;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的河流、湖泊和湿地有利于容纳地表水、补充地下水,具有蓄洪、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功能。

因此,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充分调动水体自净的积极因素,不但可以减轻人工污水处理的经济负担,还可以保证水体的正常功能。例如,美国有很多地方的生活污水只经简单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水体或土壤。他们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就是利用了天然水体/土壤的自净能力。

衰退危机

生物多样性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立刻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因为它预示着生物多样性锐减这种潜在危机的来临。

据生态学者估计,目前物种灭绝速度大约是正常灭绝速度的100~1000倍,全世界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植物灭绝,每天会有一种动物灭绝。有人形象地称,现在的物种灭绝状况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与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不同的是,过去几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所致,此次物种大灭绝的罪魁祸首却是我们人类自己。

与陆地和海洋相比,淡水生态系统范围相对狭小、不连续,具有极高的封闭性;淡水生物不易突破陆地阻隔,迁入、迁出都异常困难。这些特点使得全球淡水生物多样性异常丰富。尽管地表淡水水域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的0.8%,但其所包含的物种数却占全球所有已知物种总数的2.4%,其平均物种密度远高于陆地或海洋(淡水的相对物种丰富度为3,陆地为2.7,海洋仅为0.2)。

另一方面,淡水生态系统的封闭性又限制了其自我调节能力,系统的生态稳定性较差,使其更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淡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速度远远大于陆地和海洋。仅从2003年到2010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淡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物种数量就已从2000上升至6000之多。更严重的是,如果目前的退化趋势得不到遏制,淡水物种的灭绝速度将成倍增长。这些例子只是最直观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其中所隐含的遗传、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无水可饮

造成淡水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人为因素有很多,如水利工程、生物入侵、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和水土流失、过度捕捞以及不合理养殖、气候变化,等等。无论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何种层次多样性退化,均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淡水生态系统净化和涵养水源的功能,最终引起淡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

有时,外来生物入侵也会对本地水体生态造成灾难性的破坏。19世纪70年代,北美小龙虾物种扩散至瑞士,其超强繁殖能力以及所携带的致病真菌导致瑞士本地小龙虾大量死亡。分解这些死去的小龙虾需要消耗很多的氧气,这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迅速下降,有些水域甚至变得混浊,并散发出恶臭。1979年,我国的滇池以及云南许多湖泊引入太湖新银鱼这一物种后,水体中生物群落结构失衡,浮游动物锐减,浮游植物激增,致使滇池及其他湖泊出现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此外,人工养殖在给人类带来大量水产的同时,也在威胁着养殖场周围的水质。

由于过度捕捞,60年前长江中游常见的龟、鳖、蟹类和其他珍稀生物,如胭脂鱼、鳗鲡及白暨豚、江豚、中华鲟等,现已十分罕见。位于食物链顶端的水生生物量锐减导致底端浮游植物激增,打破了水生生态系统原来的平衡,使得昔日一江春水的长江险些变成今日的开放式下水道。

目前,人类对绝大多数物种的认知程度还很低,许多物种甚至在还没有被人类发现之前就已灭绝。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系统价值和功能是无限的,远远超出了人类的经历和认知程度。从长远来看,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就在于它为人类提供了可适应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各种机会,我们需要好好保护。

上一篇:吃西餐刀叉礼仪介绍下一篇:宽容与理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