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角

2024-07-19

经济视角(共8篇)

经济视角 篇1

《经济视角》征稿通知

为了促进学术交流和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视角》适时追赶当今学术发展潮流,力求具有前瞻性,捕捉经济热点,注重学术性和权威性。经济视角杂志社特向广大读、作者征稿。热忱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稿件只要是泛经济类都可。

本刊宗旨:大视野 广角度 深研究 宽思路

特别说明: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网络化,扩大本刊与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全文收录

主要栏目:教育经济、工商管理、区域经济、金融财税、产业经济、农村经济、研究与探索、国际经济、行政管理、理论经济学、研究与探索、经济与法 投稿须知: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真实、逻辑严谨、文字准确、语句通顺。

2、文章以4000-6000字为宜;文章标题字数在23字以内;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另附文章题目英文翻译)等要素齐全;来稿须注明中途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4、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标点符号使用准确;表格设计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清晰,注明图题图号。

5、投稿使用word格式并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箱。

6、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所投稿件进行修改。

7、严谨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否则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8、编辑部有权对作者的文章进行修改和部分删减。

联系方式:***

周编辑QQ:2530749279

投稿邮箱: 2530749279@qq.com(投稿请注明所投期刊名)

启凡论文网:http://

经济视角 篇2

“县域”这样一个从春秋时代沿用至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稳定的空间单位在中国“区域”发展政策中就越发显示出其相当的重要性。它们的社会经济系统能否有序持续的发展, 不仅影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也将决定全国的生态环境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城乡结合部, 以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主体, 即从事三大产业的经济再生产, 又兼蓄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发展的县域, 是中国实施党政领导管理和实现各项事业持续发展调控的基层综合社会经济系统。没有农村人口的有效控制和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没有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其基础的不断加强, 没有农村生态环境的积极改善和保护, 就不可能保障中国《21世纪议程》远大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 在借鉴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欧阳琳、张瀚文、蒋京桥、李普、蒋欣言和文逸群六位学者共同撰写了专著《循环经济视角下湖南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 该书在国内、外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评述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县域经济实际情况, 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等方法, 建立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并以湖南衡阳地区为例, 综合评价了该地区近年来县城可持续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文章在对不同类型的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详细评述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角度深入讨论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城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形态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这些研究成果都给予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2.建立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从国内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出发, 根据国内国情和研究案例湖南衡阳地区县域经济自身的特点, 在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 构建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 与因子分析法确定了各单项指标的权重, 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

3.根据建立的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以湖南衡阳地区为例, 以该地区2005—2008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状况数据为基础, 通过对衡阳地区与湖南其他13个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比分析;衡阳地区地域内5县2县级市的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 得出了关于衡阳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较为合理的结论。为衡阳地区, 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并有利于此评价指标体系在国内其他地区的推广和运用。

该书重点探讨中国县域可持续发展的机理和县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和调控策略。并对湖南省的部分县域进行案例研究, 以形成相对成熟的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以及切实可行的运行方针和策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亮点:一是把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视为一个整体统一纳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度量平台, 既有各子系统的发展度量标准, 又有各子系统之间协调性的度量标准。二是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因子分析等数学方法, 在层次结构分明的模型基础之上建立的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结构分明, 层次清晰, 保证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指标体系中的各因素之间的干扰给评价结果带来的影响, 为评价结果的正确性提供了保证。三是为了更好地评价县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 本书提出了水平指数、协调指数、发展指数, 建立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

经济视角 篇3

下海以后,我经常提起的科学哲学家有波普尔、库恩和费耶阿本德。我用波普尔的思想更多地用于新经济,重点用于创业。我认为,创业就是一种试错。新经济之所以有生命力就在于创业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我一直在讲创业、孵化和集群,它们构建了新经济的三定律:创业是新经济的动力学,孵化是新经济的生物学,集群是新经济的生态学。从“创业—动力学”到“孵化—生物学”再到“集群—生态学”,我不断地从不同的维度来透视新经济,相继维度间还有逐步深化的趋势,从而让我对新经济的认识趋于全面,也趋于深刻。

随着对视角主义的探索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开始发现很多像新经济三定律这样对新经济的深刻认识都是源于我对视角主义的经验性理解。现在我认为视角主义是研究新经济的一个新视角:

视角主义能够很好地解释新经济的种种现象、特征和规律。比如,新经济三定律可以由视角主义来说明。“创业—动力学”、“孵化—生物学”和“集群—生态学”分别是我们透视新经济的视角。其中,创业—动力学视角内部是一种“单一视角”形态,孵化—生物学视角内部是一种“有限视角”形态,而集群—生态学视角内部是一种“无限视角”形态。可见,视角也是分维度和层级的。在创业、孵化和集群这一脉络中,视角的数目在跳跃性增加,特别在集群阶段,信息异常纷繁,情况十分复杂,绝不能单一化、绝对化地看待问题,必须以“多视角”处理各种问题。

视角主义能够紧跟新经济强烈的动态性节奏。在工业经济中区域经济的重心是骨干企业,骨干企业是用静态的眼光看待产业组织的一个视角。而在新经济中,我们应该关注瞪羚企业。因为瞪羚企业是区域的增长源泉,这个时候看待瞪羚企业重点要看成长性,成长性本身是两维的,包含规模和时间的视角,也要看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这两个视角。这样一来,瞪羚企业至少是四个视角竞争的结果。新经济越是向前发展,我们越需要透过多个视角去察看。

视角主义能够解释“长城所”20年咨询方法的有效性。我们用到的波普尔、库恩和费耶阿本德的思想中本身就渗透了视角主义的理念。“长城所”在特定的阶段运用特定的哲学思想,同样体现出一种视角主义的观念。“长城所”关于80/20/4,关于长板理论,关于0-100%创新等方法在企业咨询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种方法论的重要性对于“长城所”来说在于其是否能够大量用于咨询实践。如果从视角主义来看,还会有大量视角等待人们去发掘。

最后,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带来了新经济,蓬勃发展的新经济使得企业的动态性显著增强,企业不断地出现层出不穷的各式问题,面对新经济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以越来越多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灵活性在此显得尤为重要。灵活性就是快速变换看待问题的视角。

“长城所”现在致力于开发透视新经济的新视角,而科学视角主义就可以作为这样一个新视角。它无论对于新经济,还是自主创新,抑或咨询业本身,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经济视角 篇4

2011-11-3 期货日报

作者:姚远

【正文】

美联储可能会推行QE3,更多量化宽松政策是一个可能的选项。

11月1日美联储召开议息会议,QE3是否会推出,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近期美联储官员的讲话为推出QE3点燃希望。尽管市场对扭转操作不认可,但要推出QE3取决于美国经济总体状况,QE3或将仍然是美联储的最后武器。

QE3呼声渐高

最近许多美联储官员表态支持推出QE3。美联储副主席耶伦表示,美联储正在寻找方式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以促进美国经济复苏。由于通胀保值债券市场显示投资者评估通缩风险在近几个月已经大幅上升,美国债券市场再次打击美国经济活力,通货紧缩风险上升。耶伦认为,虽然在较长时间内的通胀预期依然稳定,但通胀目前不是关注的重点。同时,美国经济面临显著下行风险,美联储正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动用工具。在政策工具方面,鉴于目前的美国联邦预算无法维持,美联储扭转操作规模受限于美联储所持短期证券仓位的数额。因此,如果经济情势需要更宽松的政策,购买广泛年期的债券可能变得更合适。

同时,美联储理事塔鲁洛呼吁恢复大规模的抵押债券购买计划,以刺激央行开始QE3,来扶助美国经济复苏。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表示,近来美联储所采取的行动有助于提振美国经济,但光凭美联储的努力并不足以推动美国经济走出困境,而且美联储并未用尽政策工具。美联储可能会推行QE3,更多量化宽松政策是一个可能的选项。

而且伯南克此前在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上就经济前景作证时表示,美联储需要继续紧密监控经济发展,同时准备视情况采取进一步行动来提振经济复苏。这番话表明伯南克在8月和9月份推出非常政策工具后,仍然有推出QE3的可能性。

由于上述美联储官员的表态,市场对QE3推出的预期增强。事实上,美联储9月刚刚推出扭转操作,但出于对经济增速放缓及欧债危机的担忧,市场渴望对经济的刺激力度更大。

扭转操作不给力

美联储9月21日表示,将购入4000亿美元剩余期限从6年到30年不等的美国国债,并通过出售等值的3年或更短时间内到期的国债筹措所需资金。在货币政策方面,除了新推出的扭转政策,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还表示,为了帮助支持抵押贷款市场状况,FOMC将把来自于所持机构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的本金付款再投资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中去。

这次扭转操作主要目的是改变利率期限结构。另外,扭转操作有利于推动美元短期走强。扭转政策将导致短期利率走高,引导资产结构重新配置。对于没有进入美国短期债券市场的全球资金而言,由于短期国债收益率上涨,将增加美国短期国债的配置比例,吸引资金流入美国市场,推动美元走强。

另外,已经持有美国短期债券的投资者或将减少配置比例,但这部分资金将不会流出美国市场。关键原因在于,持有国债的投资者对避险性需求较高。环顾国际债券市场,欧洲和日本国债的安全程度更加糟糕,而新兴市场的流动性不足,资金只能继续留在美国市场,减少的短期国债配置资金主要会流向长期国债而已。综合而言,扭转政策有利于推动美元走强。

不过,扭转操作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或将有限。从美国政府的角度考虑,通过扭转操作打压长期利率,使得融资成本降低,刺激投资增长,但扭转政策对经济刺激效果令人怀疑。在美联储9月21日宣布将采取这一措施当天,道琼指数反而大幅下跌2.49%,次日跌幅扩大值3.51%,表明市场对扭转操作的失望情绪严重。更为关键的是,扭转操作通过政府干预压低长期利率,并没有反映市场的真实供求关系,银行、企业及投资者对于未来的资本收益 1 率无法做出风险定价,难以促进资金转向实业投资。因此,政府人为降低长期收益率,对经济的推动效果有限。

甚至,伯南克近期在提及扭转操作时表示该政策刺激力度较弱。伯南克认为,扭转操作虽然有意义但对经济的支撑力道并不是很大,扭转操作可导致国债收益率下滑20个基点,相当于降息50个基点,美联储仍然有其他工具可供使用,但需要先仔细权衡利弊。

QE3推出时机仍未到来

美联储推出QE3必须具备两大前提,一是经济显著恶化;二是通胀水平显著回落或者通胀预期稳定。从近期数据来看,美国经济仍在缓慢复苏,同时通胀水平仍然居高不下,推出QE3的前提仍不充分。

最近公布的美国的生产、消费与新屋开工等数据表明美国经济没有出现恶化现象,经济仍然呈现缓慢复苏。

在生产方面,美联储10月17日公布的美国9月工业产出环比增长0.2%,同比增长3.2%,符合预期,环比连续五个月增长。工业产出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制造业大幅增长,制造业产出环比增长0.4%,耐用品生产增加0.9%。尤其是汽车产品和家电产品生产大幅增加,其中汽车生产在9月份触及6个月高位,第3季度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增长21.4%(第2季度大降15.8%),为整个制造业指数贡献4.7%的增幅。

在消费方面,美国商务部10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零售销售环比上升1.1%,高于预期值0.7%及前值0.3%,为7个月来最大增幅。受汽车、服装及燃料销量增加的提振,美国9月零售销售表现强劲,表明消费者支出意愿有所回升。同时,剔除汽车的美国9月核心零售销售环比上升0.6%,高于预期值0.3%。消费是驱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力,9月零售销售强于预期,表明经济增长仍有希望。目前美国家庭的资产负债率、消费信贷负债率与抵押贷款负债率已经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的正常水平,这或将导致消费支出触底回升。

在新屋开工方面,美国商务部10月17日公布的数据表明,9月新屋开工年化总数为65.8万户,大幅好于预期值59.0万及前值57.2万;9月新屋开工年化环比增长15%,好于前期下跌值7.0%,为2010年4月来最大增幅。分地区看,西部地区新屋开工数增长18.1%;南部地区增长15.7%;东北部地区增长12.7%;中西部地区增长9.3%。所有地区9月新屋开工均实现快速增长。

总之,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出现不少亮点,但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美国经济数据仍然是多空交织,复杂多变的,目前没有恶化的迹象,同时也没有明显的走强信号,仍然维持缓慢复苏。

另外,受到能源与食品价格大幅上升的影响,美国PPI、CPI均创出近几年来的新高。

因此,从美国近期经济数据来看,推出QE3还不具备充分条件。

伯南克的弹药库

如果近期美联储不会推出QE3,那么伯南克的弹药库中还有什么替代选择?

一是降低超额准备金率,即降低甚至取消美联储目前要支付的0.2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使得金融机构减少超额准备金,导致更多资金从金融体系投入到实体经济。目前0.25%的利率要高于短期国债收益率,银行没有购买短期债券的动力,同时由于对经济增长的担忧,银行的惜贷现象严重,银行宁愿保持现金头寸获得稳定的收益,不愿对实体经济进行信贷,导致流动性降低。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强银行放贷动力。

二是使用利率政策执行期限指引工具。自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就把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0—0.25%的历史低位。对于这一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还将延续多久,美联储往往采用将延续一段时间的模糊说法。由于经济复苏势头不容乐观,美联储今年8月9日宣布把超低联邦基金利率至少维持到2013年中期,这是美联储近年来第一次明确向市场提供利 2 率政策执行期限指引,力图通过更明确的政策预期来压低中长期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除此之外,美联储还可考虑为中、长期利率设限。比如在一定期限内,把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限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之下,如果国债收益率超过限定值,则进行市场干预,以此坚定市场对政府信任度,打压中长期利率,促进经济增长。

三是将货币政策与具体经济目标相结合。尽管美联储8月份声称要将低利率政策保持到2013年,但市场对此仍然充满疑惑,因为对美联储的利率调整政策不清楚。如果将利率调整政策与具体经济目标相结合,比如通胀率、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指标,则政府的口头表述政策将更加具有可信度。

总之,尽管市场上渴望美国QE3早日出台,但这在11月初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上或将仍然悬而不发。

机会不多 最后的救赎?

2011年09月30日06:41期货日报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 姚远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商品市场大幅下挫,缘于欧债危机再次升温,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忧虑增加。

9月份是欧债危机加剧的风暴期,恶化迹象愈发明显。希腊债务违约将难以避免,欧洲大国债务风险加剧,尤其是欧洲银行业酝酿巨大危机。欧洲政府如果救助不力,危机或将全面爆发。

希腊债务违约难以避免

希腊债务危机自爆发以来,一直成为悬在欧洲上空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而且危机愈演愈烈,市场恐慌异常,对希腊债务违约的前景非常悲观。9月23日,希腊1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至135.7%,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3.6%。希腊5年期国债信用违约互换(cds)报价则飙升至3600基点。根据这一cds价格计算,希腊国债在5年内违约的概率超过98%,表明市场确认希腊债务会出现违约。

希腊政府及欧洲央行官员此前坚决否认希腊主权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但如今口风明显松动。而且,欧元区内部对不惜代价救助希腊的计划分歧加大。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勒斯勒尔近日表示,为了稳定欧元,在危急情况下不排除让希腊有序破产,这也是德国官方首次公开讨论希腊破产的可能性。这无疑进一步加剧市场恐慌情绪。

希腊债务危机的演变为墨菲定律做了最好的诠释,发展路径走向最糟糕的方向,超乎大多数人的预料。7月21日,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希腊达成一项新援助协议,计划向希腊提供总额为1090亿欧元的救助贷款,利率由之前的 4.5%下调到3.5%,最长还款期限为30年。如果实施该援助协议,援助贷款足够希腊政府用到2014年(2012至2014年需偿还债务总额为1208亿欧元)。但为何债务状况会越来越糟糕?

首先,希腊政府削减赤字难以达成目标,这将拖延援助计划的实施。根据该计划,希腊政府今年需要将赤字控制在gdp的7.5%之下,以换取援助款项的发放。但希腊政府预计,今年经济萎缩将超过5%,远高于此前欧盟委员会预计的3.8%。希腊今年前8个月的预算赤字由去年的148亿欧元升至181亿欧元,同比大幅增长22%。显然,希腊政府将无法完成此前预定的赤字削减目标,从而无法满足获得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的条件。

其次,引入私人参与部分实质上允许债务选择性违约。在私营部门是否要参与对希腊的救助问题上,欧元区成员国之间存在较大分歧。法国总统萨科和欧洲央行反对私营部门参与,认为这会导致市场恐慌,但由于德国的强力推动,最终通过了这一协议。根据该协议,私营 3 部门将在“自愿”基础上参与到希腊新救助方案中,未来3年私营部门的净出资额为370亿欧元(约合533亿美元)。关键问题在于,私人投资者将在“自愿”的基础上,损失其债券面值的21%,作为对希腊政府的债务减免。这其实是一种违约行为,至少是“选择性违约”。虽然欧盟领导人极力声称这项私人参与计划仅适用于希腊债务,但它仍然对市场情绪构成了严重打击。

最后,第一轮贷款中第六笔80亿欧元的贷款迟迟没有到位。由于希腊财政赤字削减力度不够,欧盟、imf和欧洲央行延迟发放本应在9月到位的贷款,将第六笔援助贷款的评估推迟至10月初,而此前希腊政府表示财政只能维持至10月份。这无疑引发市场恐慌。

为了尽快获得第六笔救助金,希腊政府随后公布了更为严厉的财政紧缩方案。即使希腊获得这笔救助金,也无非是帮助希腊的债务危机再拖延一段时间,在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前提下,希腊政府入不敷出的局面难以改变,违约将不可避免。

欧洲大国债务风险加剧

在希腊债务违约风险增加之时,欧元区核心国家的债务风险也越来越大。

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仍然是关注的焦点。9月19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宣布,将意大利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从a+降至a,前景展望维持负面。理由是该国经济增长疲软,政局不稳,应对欧元区危机难度加大。此外,外部需求进一步疲软,政府财政紧缩措施以及融资压力上升,意大利经济增速可能低于预期。而意大利在被下调评级后,宣布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1.1%下调至0.7%,并将2012年增长预期从1.3%下调至1%或以下。经济前景堪忧,加上债务危机的持续影响,意大利的主权信用评级或有再次被下调的可能。

目前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元区大国或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即面对巨大的债务负担率及赤字率,政府开始进行财政紧缩,导致经济增长乏力,财政收入下降,财务状况恶化,进而主权债务评级被下调,政府推动新一轮的财政紧缩,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其解决的根本方法在于经济恢复增长动力,改善财务状况。

不过,最新的经济数据令人失望。欧元区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2%,同比增长1.7%,均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尤其是第二季度德国的经济增速为0.1%,法国增速甚至为零,说明欧元区经济增长引擎失去增长动力。

此外,系列经济领先指标表明欧元区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市场调查机构markit 9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至近两年低位48.4;9月服务业pmi降至49.1,为2009年8月以来首次跌破50的荣枯分水岭。德国9月制造业pmi由50.9跌至50.0,法国由49.1跌至47.3。经济增长乏力无疑将增加欧元区各国陷入恶性循环的概率,欧元区核心国家也难以幸免。

市场对欧元区核心国家的债务风险已经高度警惕。9月22日,意大利国债5年期cds达到538.1,西班牙为436.9,法国为202.5,德国为106.0。

可以看出,意大利国债风险已经突破cds的警戒值500,此前希腊和爱尔兰均是cds达到500,政府不得不求助于外部援助。而且其他国家债券的风险也在升高,德国债券cds通常在50以下,目前已经突破100。另外,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化情况来看,22日意大利国债收益率达到5.66%,西班牙国债收益率为5.29%,直逼前期高位,说明国债市场抛售压力加大。

欧洲银行业危机重重

欧债危机不仅由边缘国家延伸至核心国家,而且正逐步传导至银行业。如果银行业爆发危机,欧洲经济将急速下滑,世界经济难免陷入二次衰退。而欧洲银行业危机重重,成为近期金融市场恐慌的主要原因。

希腊银行业已经遭受到巨大冲击。穆迪9月23日将希腊8家银行的评级下调两档,因为这些银行可能因持有的希腊国债而蒙受损失。穆迪警告称,希腊政府的偿债能力面临巨 4 大挑战,债务置换造成的减值将使直接持有希腊国债的银行面临资本严重缩水的风险。而且,随着希腊持续出现经济衰退,希腊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将进一步增长。市场对希腊银行脆弱的流动性以及融资状况更加担忧,导致银行业遭遇提款潮。

而欧元区核心国家银行也不能幸免于难。9月14日,穆迪宣布将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的长期债务和存款评级下调一级,从aa1下调至aa2,同时将法国兴业银行长期债务评级降至aa3,前景为负面。至于法国最大的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穆迪表示暂时维持其aa2评级,但继续将其列入可能下调评级的观察名单。由于法国银行在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国持有较大风险敞口,同时面临融资及流动性困境,致使评级遭受下调。

欧洲银行业目前暴露的问题或许仍然只是冰山之一角。一是面临降级压力的银行将不断增加。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截至2010年年底,希腊国债总量的96%被欧洲银行体系持有,德国银行持有希腊国债最多,达157亿欧元;法国持有104亿欧元。如果算上欧猪五国,债务总量将达到3万亿欧元,各国银行持有的敞口风险不言而喻,因此后期会有更多银行被降级。二是目前欧洲的会计制度掩盖了银行业的风险。尽管希腊短期债券的价格跌至希腊破产状况的水平,但是欧洲会计规定,只要希腊没有正式破产,银行不用将希腊债券归为损失,所以欧洲银行业的资产状况存在严重水分。

此外,欧洲银行业的经营状况变得更加糟糕,市场流动匀涨鹘粽拧R幸芽枷蚺分扪胄薪枞虢艏贝睿懒⒁餐ü醣一セ恍橄蚺分扪胄刑峁┝鞫式穑分扪胄泻兔懒⒅涞淖式鹜捶从吵隽鞫匝沽徊郊哟蟮淖纯觥P矶喾从沉鞫缘闹副暧≈ち苏庖坏恪@纾瑃ed利差在9月持续保持在30基点以上,同时欧元ois利差在9月26日达到87.6个基点,说明欧元区金融机构之间惜贷现象严重,美元资金趋于紧张,市场流动性降低。

欧洲的救赎机会不多

在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之初,许多人想不到在欧元区中gdp占比只有2.4%的希腊,最终会动摇欧元区存在的基石。复杂的政治博弈、低效的决策机制,使得欧洲援助计划总是出台迟缓,在事件变得难以收拾之际才不得不出手,结果不能有效阻止恐慌的传播,危机越来越严重,只能出台新的应对措施。

这样的故事不断重演,如同一出冗长的肥皂剧,但如果欧洲这次应对措施不及时得力,今后可能没有继续上演肥皂剧的机会。欧债危机不断在深化,核心国家及银行业的危机开始显现,金融市场恐慌加剧,消费和投资信心下滑,实体经济遭受巨大冲击,经济增长陷入停滞。欧洲或许只有最后的救赎机会。

近期,欧洲政府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开始采取应对措施,尤其是加大市场流动性。比如,欧洲央行15日表示,该行已决定与美联储、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协同执行三次美元流动性注资操作,期限为三个月,整个招标活动将持续到年底。21日,欧洲央行表示,从明年开始,由信用机构发行的不在受监管市场交易的债务工具,将被纳入欧洲央行合格抵押品范围。这表明欧洲决策机构对流动性趋紧高度关注。但目前的措施仍然不能缓解对债务危机的担忧,短期而言,应加快援助希腊,防止恐慌扩散,同时扩大欧洲金融稳定机制规模。

目前缓解欧债危机的最佳时日或许不多。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的欧债偿还规模较大,而且欧元区经济增速开始明显下滑,市场信心极度脆弱,现在是欧债全面爆发的高风险期。近期尤其要关注10月上旬的欧元集团会议和欧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如果不能及时援助希腊,不能及时出台积极的刺激性政策,欧洲将死。姚远:衰退还是恐慌

2011年09月01日07:32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姚远

:

在欧债务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增速下滑呈加快之势。美国商务部8月26公布,美国第二季度GDP年化环比增速由1.3%调整至1.0%,连续两个季度增速明显下滑。同时,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2%,为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水平。近期世界经济数据表现低迷,投资者信心大为悲观,市场对世界经济衰退的担忧日益加剧。不过,仔细分析欧债危机,将其与2008年金融危机进行比较,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可能性较低。

美债经过上限上调及评级下调**,近期收益率走低,表明美债仍是国际投资者购买国债的首选。欧债与美债相比,情况更加糟糕,成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的最大风险。不过,欧债危机并非没有应对之策,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避免短期全面崩盘风险,逐步解决危机。解决的办法可分为上策、中策和下策。

上策是发行欧元债券。其实质是以信用较好的国家作为担保发行债券,信用较好的国家对信用较差的国家提供信用担保。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期内缓解欧洲国家因债务危机承担的巨大融资风险,减小市场施加的巨大压力。为了避免信用较差国家的搭便车行为,应该成立独立的委员会对欧元区国家发行规模上限进行设定与监督,其基本原则是债务发行额度越多,委员会对其施加的条件就越严苛。所以这种制度实际上将欧元区松散的财政政策变为统一的财政政策,实现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统一,从长远消除欧元区运作机制的缺陷。

中策是提高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规模。2010年上半年,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出了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其中,4400亿欧元的资金由欧元区成员国提供担保的EFSF筹集。目前,希腊两次申请了2200亿欧元的援助基金,爱尔兰也申请了近1000亿欧元的援助基金、葡萄牙申请了800多亿欧元的援助基金,剩下不到4000亿欧元的援助资金。如果欧元区核心国家意大利与西班牙需要资金,EFSF的资金或难以支撑。以意大利为例,意大利债务总额已高达1.9万亿欧元,这几乎是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债务总和的两倍多。一旦意大利难以从市场融资,EFSF能提供的援助力量有限,因此增长EFSF规模势在必行。

下策是欧洲央行直接购买“欧猪五国”国债。这与美国通过财政部发行债券,让央行买单的做法在本质上一致。这种情况下,无论债务负担规模如何,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解决短期危机。欧洲央行确实如此操作,央行8月上旬大规模购买“欧猪五国”国债,总额达220亿欧元(约合320亿美元)。此前,央行从2010年5月开始购买“欧猪五国”国债,以稳定债券市场稳定。截至8月20日,欧洲央行斥资购买欧猪五国国债累计达960亿欧元(约合1396亿美元)。

不过,考虑到上述措施的现实性与政治性,下策是最易实现的,中策次之,上策最难实现。无论上策还是中策,都将损害德国、法国的既得利益,推行难度不小,尤其是建立统一的财政制度,不会一蹴而就,难以解决短期问题。对于欧洲央行直接购买“欧猪五国”国债的措施,德国也持反对态度,认为其违反欧洲央行保持独立的规定。不过,欧元区规定的可信度并不高。当年欧元区成立时有三大要求:一是各国财政赤字预算不超过GDP的3%;二是如果一个国家出现财政危机,其他国家不会出手相救;三是欧洲央行决不买进有困难国家的政府债券。如今看来,没有遵循上述任何一条规定。

总之,我们认为欧债危机仍有办法逐渐解决,出现短期全面爆发的概率较低。欧债危机可能会脉冲式影响金融市场,但不会导致金融市场崩溃危机。欧元区未来会呈现三种发展可能:一是整个欧盟国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努力,帮助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走出危机;二是把发生危机的主要国家逐出欧元区,或者通过严格条件使这些国家主动退出欧元区; 6 三是欧元区解体。我们认为个别问题国家最终脱离欧元区的可能较大。无论是何种发展路径,欧元区都面临巨大的风险,而且必须坚持缩减财政支出的政策。因此欧元区未来将长期保持低速增长,或将同日本一样,面临失落的十年。

经济周期运行阶段不同

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方面基本呈现协同性,表现为明显的世界经济周期。按照从低点到低点测度经济周期的惯例,世界经济波动可清晰地分出3个完整的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在7—10年,是典型的朱格拉周期。

经济周期主要划分为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库兹涅茨周期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基钦周期是短周期,长度为3—4年,驱动因素是库存调整;朱格拉周期长度为7—10年,驱动因素是资本性支出波动;库兹涅茨周期长度为17—20年,驱动因素是房地产建造活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60年左右的长周期,驱动因素是科技革命,其作用不再显著。

世界经济目前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不同于2008年。世界经济在2007年达到本轮经济周期增长的高点,至2008年,世界经济开始了库存调整、资本支出调整及房地产建造调整。在各种中、短周期共振作用下,世界经济快速衰退。而目前欧债危机所处的经济周期,主导因素是库存周期发生作用,通常会出现低速增长,而不会演变成为经济衰退。而且这种调整通常持续6—9个月,根据OECD领先指标及PMI指标综合判断,本轮库存周期的调整时间自2011年4月开始,预计本轮库存调整在2011年第四季度结束。

去杠杆化过程不同

欧债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去杠杆化的过程不同。2008年的危机是以私人部门去杠杆化为主,而目前的危机是以政府部门去杠杆化为主,两者存在显著的区别。2008年的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是一场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振荡引起的风暴。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是政府财政赤字连年增加,政府债务不断积累,面临无法偿还的危机。

危机处理中,私人部门去杠杆化的过程无法控制,一旦次级贷及其衍生产品面临变现风险,抛售压力如同海啸冲击,去杠杆化的过程导致流动性急剧萎缩。而政府部门去杠杆化的过程,会有“刹车”机制,政府可以采取措施缓解市场恐慌。尤其是对于一个以本币债务为主的政府,解决之道在于大量印钞票,实行债务货币化,比如美国即是如此。欧债的严重性在于“欧猪五国”没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必须通过欧洲央行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不过,政府部门去杠杆化的过程是可控的、渐进的,这与私人部门去杠杆化完全不同。

当然,政府通过债务货币化也必然要付出代价。尽管这种方式可以缓解短期的困境,但从长远角度,将背上沉重的包袱,不得不削减政府支出,提高税收,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总而言之,去杠杆化的过程不同,决定了欧债危机对经济的冲击将小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过,由于市场恐慌放大了欧债危机的冲击,预计2011第三季度经济增长下滑较大,第四季度则触底企稳。

政府更加积极应对

标普下调美债评级之后,市场开始出现恐慌,同时也引起各国政府对经济下滑的高度重视。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危机之后多次表示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在8月已经连续四次表态。奥巴马11日表示,政府将持续推出新的经济提议以帮助促进就业;15日表示将推出多项经济支持计划,如重新将工资税削减两个百分点、重新启动延长失业救济金计划、批准自由贸易协议等措施;17日要求国会通过新一轮的长期预算削减计划,同时批准更多的短期支出;30日表示,将于9月初公布一项旨在刺激就业增长的计划,其部分措施是通过整修基础设施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同时,美联储也积极应对,10日声明维持基准利率0—0.25%不变,并首次承诺维持低利率至2013年中,而QE3也呼之欲出。

在法国国债面临下调等级风险之后,法国总统萨科齐10日立即中断度假召开紧急会议。法国总理菲永24日公布一系列措施,2011和2012年将节省120亿欧元支出,旨在改善财政收支结构。而在欧洲债务危机风险剧增之时,欧洲央行7日立即表示,将购买意大利及西班牙国债,以避免债务危机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

其他各国政府也对经济下行风险高度关注。尽管各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并无新意,推出措施的效果不明显,各种政策的效用递减,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财政政策陷入困境,货币政策的中性化愈加明显,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方。但是政府的积极应对,将提振市场信心,阻止危机扩散,避免经济出现大幅下滑,有利于经济内生增长力量的恢复。政府的应对之策或许无法阻止经济下滑,但短期内减小了经济波动。

宏观视角的绿色经济发展现状论文 篇5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然而发展绿色经济将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创新成本,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应该通过传播绿色经济理念,完善政府绿色经济政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升级等方式推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经济;市场政策;产业升级

二十世纪以来,全球工业行业蓬勃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工业化进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化石燃料中含有大量含碳、含硫化合物,燃烧后会产生许多的有害气体,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的极大的破坏,比如近年来的全球变暖趋势增强,海平面上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量的含碳化学燃料燃烧后产生了二氧化碳,致使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发全球的温室效应。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空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许多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会议,对于节能减排问题达成了一定的协议,如《京都协议书》认为控制碳排放,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是各个国家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产品进出口贸易中的绿色低碳排放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推动本国绿色经济发展,构建可持续社会经济生态体系十分重要。

一、绿色经济含义

绿色经济具有广泛的内涵与诸多定义,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涵盖大量产业生产以及消费环节。环境经济学认为,绿色经济的发展要建立在自然环境与人类自身可承受范围内,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协调,不能够如传统的工业生产发展一样,以破坏环境作为发展生产的代价。能源领域则认为,绿色经济应当是建立在大力开发新能源基础上的。而生态学家则认为绿色经济代表在发展社会经济过程中不能够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实现生态和谐,保护物种多样性。绿色经济强调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将保护与完善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提倡各个国家地区珍惜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让社会、经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把握绿色经济的内涵需要重视以下几点。第一,环境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要求;第二,推动绿色经济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第三,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过程与结果的“绿色化”作为主要内容与实现途径。

二、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一)发展绿色经济必要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然而,中国得劲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不可持续性,对于能源以及相关不可再生资源具有较高的依赖性。我国是世界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从上表中得知,近年来,我国的原油消耗量比较稳定,在17%-18%左右,而天然气作为大力推进的能源之一,消耗比例从的4%上升到的5.9%。原煤作为污染较大的一种燃料,消耗量逐年下降,从20的70.5%下降到20的63.7%,而核能、水力发电以及其他的可再生能源作为污染较少的清洁能源,消耗比例逐年增加。能源消耗结构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能源使用结构不够合理,尽管各个行业正在加紧整改过程,但是原油、天然气以及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依旧较大。尽管中国国土辽阔,拥有较为丰富的能源资源,但由于人口众多,工业产业众多等原因,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1995年到年来,中国,美国以及印度的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亿吨)。从图中可知,之前,美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中国之上,左右,中国每年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呈现线性增长,从20的40亿吨左右增长至2060亿吨,一度超过美国,,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突破100亿吨,20开始,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减缓,这与我国这两年大力推行新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燃烧,改善企业生产环保现状有关。而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印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年以来一直控制在20亿吨左右。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35.27亿吨,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据了1/3,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最快的国家。近年来,中国极端气候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加,水体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

(二)发展绿色经济对我国产业影响

1.推动环保产品创新与环保经济企业升级。在快速发展经济的现状下,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缺少创新意识,通过廉价劳动力制造大量的工业产品,在产量上具备足够的优势;许多工厂企业都热衷于这种合作方式,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来改良产品生产线,创新产品。但是面对国家提倡的绿色经济发展策略,以及考虑到许多发达国家为产品制定了碳标签以及碳排放足迹制度,想要在国际市场更好地生存下去,维持之前的利润水平,我国的企业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改进现有的生产技术,减少含碳化合物的排放,努力推动产品的环保性能升级,降低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由于许多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贸易建立了绿色贸易壁垒,大量的中国制造的传统工业产品由于环保性能不达标将无法顺利出口,而企业为了避免高额环保税费,必然有充足的动力改进生产技术,增强环保意识,主动采取节能减排的.技术,推动新产品的研发,促进我国传统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升级。2.提高企业生产成本。绿色经济战略的推动以及部分发达国家形成的绿色贸易壁垒,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工业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等一系列的环节。面对绿色经济的环保发展要求,我国的工业生产企业需要创新现有的生产技术,运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对现有的生产流程进行彻底的更新改变,减少产品生命周期中含碳含硫等废料的排放。但是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即使国家相关部门与企业都意识到了绿色经济发展对保护能源资源,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开始重视节能减排的相关措施,然而受到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业技术水平的限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大多数工业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将排污量降低到国家的标准。除此之外,许多钢铁,煤矿等高能源消耗型传统企业也在不断的研发新的环保型产品,为此支付了一大笔相关费用,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环保产品的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购买倾向尚不够明确,因此企业的生产成本又面临着不确定性。3.缺乏有效科技创新机制。推行绿色经济的动力在与企业的不断创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一定差异。一方面,由于环保型产品的市场制度以及需求不够明确,加之巨大的产品创新成本,许多企业缺少开发环保产品,推行绿色发展的理念意识,环保研发投资较低,据统计,许多大中型企业的绿色环保投资金额占据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不足1%。另一方面,受限于科研人才数量与专业素质,产业科绿色科技创新力度较小,进程较慢,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较小,研究范围局限在简单重复的资源浪费问题上,导致绿色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研究支持。

三、宏观视角下发展绿色经济对策分析

(一)推动产业升级

在快速发展经济的现状下,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缺少创新意识,通过廉价劳动力制造大量的工业产品,在产品数量上具有一定优势;除此之外,我国的出口产品多为服装等贸易加工品,虽然单件产品的利润很低但是产量很大,并且风险小,利润来源稳定,许多工厂企业都热衷于这种合作方式,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来改良产品生产线,创新产品。面对绿色经济发展下的绿色贸易壁垒,发达国家为产品制定了碳标签以及碳排放足迹,想要在国际市场更好地生存下去,维持之前的利润水平,我国的企业们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改进现有的生产技术,减少含碳化合物的排放,在保证自身产品能够顺利出口的同时,维护产品自主权。如果美国与欧盟等国家未来真的按照当地的法案对中国的产品征收高额碳税,大量的中国制造产品将无法顺利出口,而企业为了避免税费,必然有充足的动力改进生产技术,增强环保意识,主动采取节能减排的技术,推动新产品的研发,促进我国传统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升级。

(二)树立绿色经济理念

建立绿色经济的观念机制,近年来的绿色经济贸易壁垒致使许多国家提出了“低碳生产,清洁生产”的观念。一是要使用清洁的可再生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尽量减少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消耗,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提高产品环保性能;二是要做到生产过程的环保化,在处理产品废弃品的过程中,采用新型可降解的材料,减少垃圾废弃物的燃烧,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三是积极树立绿色生产的意识,这需要企业从上往下传递绿色生产的信息,向每个员工讲述绿色生产的重要性,树立全企业的绿色生产观念。树立绿色的生产观念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政府的一起努力,从宏观上为企业绿色发展创造一个环境,让绿色发展意识深入到社会的每个方面,成为企业的习惯,积极发展绿色经济。

(三)完善绿色经济发展制度

随着发达国家相继设定了不合理的产品排污规章制度来限定企业生产,面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必须通过完善目前的绿色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来保护企业的基本利益,促进企业积极转型。首先,国家应当通过收集近年来的燃料、排污等环境数据,建立一个绿色发展预测系统,企业通过该系统,可以评估自身产品的绿色度,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其次,完善企业排污标准制度,对排污量超标的企业实施严格的惩罚措施,除此之外,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新闻媒介来向公众传递相关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政策制度变化,加强全民绿色经济观念建设。

四、结论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了大量的破坏。随着我国能源资源数量减少,极端气候出现频率增加,发展绿色经济,升级现有产业结构迫在眉睫。我国许多企业的绿色经济意识不够强烈,在产品质量上不具备优势,提高企业环保度需要付出大量额外的资金成本,针对这一现状,一方面政府需要提高相关政策完善速度,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提高绿色经济意识,全面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隋艳,王子旗.成都市发展绿色经济现状分析[J].青春岁月,(10):427-427.

[2]王金南,李晓亮,葛察忠.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J].环境保护,,2009(5):53-56.

经济视角 篇6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人们对于建筑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建筑行业在信息化时代下得到迅猛发展。建筑产品与建筑生产作为建筑行业中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经济学科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二者对于建筑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从建筑经济视觉下,对建筑产品和建筑生产进行研究,是目前建筑学者应重点探讨的问题。由此可见本文对建筑经济视觉下建筑产品及建筑生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研究

(一)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特征

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征。建筑产品作为建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经济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载体,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征。通常情况下,建筑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固定性,例如社会生活中的住房、商业建筑以及公园景观灯,不仅是多样化的同时也是固定性的。同时建筑产品也具有价值不菲和社会性等特征。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化、历史等因素对建筑产品的构造风格和造型形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建筑产品被建成后逐渐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寿命

建筑产品的寿命主要是指建筑产品被建成后直到拆除之前所使用的时间。建筑产品的寿命不仅受到建筑经济的相关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建筑技术因素影响,由此建筑产品的寿命研究可以分为建筑经济寿命和建筑技术寿命。建筑经济寿命主要是指受经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报废时的建筑产品寿命,包括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需要拆除的建筑产品;建筑技术寿命主要是指受技术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报废时的建筑产品寿命,表现为由于建筑技术的不过关,建筑产品出现的结构损坏和使用功能下降等。在建筑经济视觉下,建筑产品的技术寿命由于现代化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意义日渐减小,反而建筑产品的经济寿命意义逐渐扩大。

(三)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价格

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价格主要包含两个范畴,即建筑产品的生产价格和建筑产品的流通价格。建筑产品的生产价格主要是指新建造的建筑产品的实用价值,而流通价格则是指建成后以及使用过后的建筑产品,在市场流通中所体现出来的相应价格。通常情况下,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产品价格指的是建筑产品的生产价格。对于建筑经济视角下建筑产品价格的研究,一方面要对其产品价格的特征研究,例如与正常的工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具有采取单独计价的`方式特点等。另一方面,还要对建筑产品的价格构成进行研究,即对建筑产品价格形成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2]。

二、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生产研究

(一)建筑经济视角下的建筑生产特点

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方面,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周期性长和流动性大的特点,建筑产品的流动性大不仅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对同一建筑产品进行不同方位之间的流动,同时也表现在施工过程中不同区域之间的不同建筑产品相互流动,此流动性是其他工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具有的特点。另一方面,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还具有不均衡性,其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狂风、暴雨、温度等气候条件的影响,使得建筑产品无法进行完整式的生产。另外建筑产品的不均衡性也表现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程度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不均衡等。

(二)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要素

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以及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主要是指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土地,建筑材料包含被建筑行业加工过的相关建筑配件和未经加工过的原材料;建筑土地则被作为采掘对象和建筑对象分别作为建筑生产的不同场地。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则主要包括产品建筑过程中所需要的建筑设备、建筑工具和建筑检验手段等,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劳动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改造自然界并创造建筑财富的能力。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则是指建筑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劳动能力,是对建筑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脑力和体力的总结归纳,劳动力是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3]。

(三)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技术

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技术主要体现在建筑产品的设计过程、建筑产品的组成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的施工等方面。在建筑经济视觉下,建筑生产技术日益提高,建筑生产技术提高的明显结果便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建筑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力度。我国建筑企业对建筑技术进步作用的应用分析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在建筑经济视觉下,通过对建筑生产技术进行相应分析,要选择合适的定量分析法,同时要确立相应的评价建筑生产技术的指标,从而促进经济视觉下对建筑生产技术及其作用的研究。

三、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建筑行业在新形势下不断取得发展,本文也因此对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和建筑生产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建筑产品特征、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建筑产品的价格等方面对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产品进行研究,同时从建筑生产的特点、建筑生产的要素以及建筑生产的技术等方面对建筑经济视觉下的建筑生产进行研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颜廷珊,李春雷.建筑经济角度的建筑产品与建筑生产[J].黑龙江科技信息,,02(01):257.

[2]牛犇,杨杰.基于开发商视角的建筑节能经济激励制度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05(07):157-159.

经济视角 篇7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内涵

在20世纪六十年代的德国“循环经济”一词就已经出现。循环经济是一种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以“最优消耗、最适消费和最少废弃”为目标, 以“3R”仁即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和再循环 (Recycle) ]为原则, 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基本特征, 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它追求的是一种高效益、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在国外旅游业中的应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它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2]。从循环经济在旅游业的运行范围来看, 存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3]。宁镇扬旅游一体化发展循环经济正是该地区循环经济在社会层面上的应用。

二、宁镇扬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循环经济基础条件分析

(一) 自然地理及社会环境

南京、镇江、扬州三市相邻, 位于江苏省西南部的长江下游两岸, 古运河纵贯镇江、扬州。境内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多低山丘陵、水系发达。但三地因为是丘陵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水系面积大同时带来的环境保护难度也大。

宁镇扬及整个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经济最繁荣、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2014年8月颁布的《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又将加快三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步伐。但是密集的工业区以及大量的汽车尾气使得大气污染严重, 同时在宁镇扬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公共服务网络缺乏有效地沟通和协调机制。

(二) 旅游资源状况

南京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镇江以古代寺庙资源和三山为主, 扬州则以园林资源为主。旅游资源的差异性是宁镇扬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如单个旅游景点特色不鲜明, 不能有效的吸引游客;三地仍然没有统一的旅游形象, 游客对该地区的认知零散;旅游产品仍然是以观光型旅游为主, 休闲度假旅游不突出。

(三) 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宁镇扬三地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和较强的综合接待能力, 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加强。但要地区实现可持续化发展仍然面临较多问题。第一, 宁镇扬三地由于长期以行政区划为基础, 存在各自开发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 造成旅游项目重复建设, 旅游资源、人力、物力过度浪费。第二, 该地区内旅游景区和酒店业的资源消耗高, 景区垃圾处理未实现循环经济, 绿色酒店所占比例不大。第三, 宁镇扬三地缺少旅游业龙头企业, 集团化企业数量较少, 对外竞争力较差。

三、宁镇扬旅游经济一体化实行循环经济的价值分析

(一) 旅游产业战略价值

2014年8月国务院颁发的31号文件, 即《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和同时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 构建务实高效、互惠互利的区域旅游合作体。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 是一种尊重生态自然规律与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宁镇扬旅游经济一体化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正是以资源依托型为主的旅游业保护其核心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必然要求。

(二) 旅游产业实践价值

宁镇扬旅游经济一体化实行循环经济将使旅游企业、景区、企业与景区等各环节实现高效利用资源、合理利用废弃物、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从旅游企业层面上, 通过实行微观循环经济, 减少浪费, 提高效益, 同时也可加强三地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产品的创新。景区实行微观循环经济, 则可改善景区环境, 创新生态景区的服务。宁镇扬三地从社会层面上构建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生态服务业、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的产业循环体系, 实现整个生产、销售和消费、使用及废弃物回收、资源化、再利用。

(三) 旅游产业环境价值

宁镇扬旅游经济一体化实行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防治旅游环境污染、改善旅游企业生存环境、保持旅游生态和谐的重要途径。将宁镇扬三地旅游业看成一个可循环的系统, 由政府出面共同制定旅游规划和营销方案, 防止重复建设及恶性竞争, 改善当前旅游企业的生存环境;制定政策法规, 建立科技研发体系、教育体系、绿色消费体系、废弃物综合处理体系等, 真正从公众、企业、政府三方面认识到循环经济的的价值, 改善消费观念、防止旅游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宁镇扬旅游一体化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议

(一) 政府统领构建宁镇扬旅游一体化循环经济体系

由宁镇扬三地政府统领, 对该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整合, 以循环经济系统为主导思想, 制定旅游产业及相关旅游基础设施的各方面规划, 完善旅游交通服务网络, 规定三地旅游业合作内容和重点合作项目, 如酒店与生态农业园区的合作, 景区和酒店等企业与科技部门和环卫部门的合作等, 防止各自为政、内耗严重以及过多的重复建设, 规划一经审定, 应具有法律效力。

(二) 健全实施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

区域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还需要政府制定统一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企业评估体系、经济奖罚机制等, 消除三地旅游市场的制度壁垒, 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 加大主管机构的执法力度, 加强旅游法规的完善, 确保循环经济落实到旅游行业中来, 提高旅游循环经济的可操作性。

(三) 丰富宁镇扬旅游产品结构

目前宁镇扬旅游业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 辅之以度假、商务等旅游产品。要加强对生态农业、休闲养生、修学度假等旅游产品的创造, 积极创新开发娱乐性强、互动参与性大、文化内涵高、绿色养生性的休闲、度假绿色旅游产品, 增加采用循环经济系统的生态景区, 向游客灌输循环经济的理念, 共同促进宁镇扬地区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 塑造宁镇扬高品质整体旅游形象, 实施宁镇扬旅游整合营销

通过对区域内文化脉络的梳理与旅游资源特色的提炼, 宣传宁镇扬的循环经济体系, 塑造高品质的整体旅游形象。制定统一的整合营销计划, 多种形式并举, 开展长期的整体性联合促销。建立优质高效的宁镇扬旅游网站, 提供具有信息和服务双重功能的内容, 普及循环经济的知识, 宣传生态旅游产品, 满足旅游者和部分潜在旅游者的需求。

(五) 宁镇扬旅游企业贯彻落实旅游循环系统

在企业层面, 宁镇扬地区的景区开发者、旅游饭店的经营者及其它旅游企业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 以循环经济的理论来规范自己, 将循环经济的“3R原则”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

从旅游景区方面, 引进循环经济系统, 降低景区污染物的排放, 提高能源的利用, 如污水的净化及重复利用, 垃圾的分类和利用等;有针对性地编制旅游解说系统, 加强游客对景区旅游资源的认识与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生态教育使旅游可持续观念深入人心。

从饭店方面, 根据国家绿色酒店的要求, 引进循环经济系统, 减少各项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另外, 将强宁镇扬区域内酒店之间的合作, 加大饭店产品创新, 如互换厨师举办特色美食节, 与生态农业结合, 推出绿色养生系列餐饮产品。

从旅行社方面, 在产品的设计方面贯彻循环经济原则, 重点开发推介生态旅游产品和低能耗的旅游产品, 在旅游要素的组合中偏向注重循环经济的企业, 如绿色饭店餐馆等;在接待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导游员的作用对游客施加影响, 方便推广循环经济的理念[4]。

(六) 健全旅游服务网络体系, 提高区域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服务网络体系包括健全的交通体系、详细的信息服务平台、优惠的区域旅游网络。加强宁镇扬区域内旅游交通协调力度, 开辟旅游车辆“绿色通道”, 形成区域旅游集散网络;建设宁镇扬旅游公共信息平台, 实现统一的、开放的、交互的信息传递网络。推行三市公园卡、旅游年卡、组合式联票和交通卡的通用, 制定区域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提高区域旅游质量。

摘要:文章以从循环经济的视角, 从宁镇扬旅游的现状分析, 判断宁镇扬在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建设中实行循环经济的价值并提出实施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宁镇扬旅游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83~44

[2]李庆雷旅游循环经济运行的基本模式[J].社会科学家.2007 (9)

[3]阂毅梅.德国的《循环经济法》[J].环境导报, 1997 (3) :40.

从新经济视角看供给侧改革 篇8

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但成长质量相对比较低,环境各方面的代价比较大。而现在开始进入一个增长速度放缓、经济成长的质量本身还没有变得很高的阶段,增长模式还处在旧有的模式当中。如果未来要有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从低增长过程中看到增长的质量有所改善。由此看来,新经济的推动将起到重要作用。

新经济视角看未来经济走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沈艳从新经济指数入手,提供了一条新的观察中国经济转型的视角。

从2010年到2015年,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的速度很明显。尤其是制造业明显在衰退,服务业在整个经济的贡献率在增加,投资回报率非常低,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等现象对我国经济的未来画上了一个灰色的图景。

但是,比较令人欣慰的是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一直在上升,劳动力数量在萎缩的同时,劳动力质量是在提高的。现在,一个25岁的劳动力,平均教育年限是11.8年,比20年前高出两年半,而且这种增速每年还在增加。

“旧经济在放缓的同时,新的经济指标更需要我们去寻找和刻画。因为以往的宏观指标着重于强调对传统经济的观察,新经济的成长是我们目前需要观察的一个着力点,对于把握我国经济未来长期增长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

这个大数据从网络挖掘分成了几类。一个就是招聘的信息,新企业登记的数据,跟资本有关的有招投标、风险投资、新三板上市。再有就是专利相关的数据,某个城市的人口的净流入和净流出,用这个指标来看这个地方的劳动力的活跃程度。识别新经济的三个标准,高人力资本,高技术,轻资产,可持续的增长。通过新经济技术在整个技术投入当中的占比,新经济在整个资本当中的占比,以及新经济在劳动当中的占比计算,来做加权。一级指标是劳动力资本和科技的创新,然后是分项二级指标。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新经济占整个GDP的比重。从2015年8月到现在是有一个上上下下波动的过程,在2016年2月达到最高点32.3以后就开始下滑。如果把新经济指数和工业增加值同比比较,新经济指数到达最高点后开始下滑,而工业增加值也在下滑。由于新经济指数是从投入的角度看经济,而工业增加值更多是从产出的角度看经济。所以,新经济指数是工业增加整个变化状况的领先指数。另外,新经济指数与传统的制造业指数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现有的PMI指标更强调的是传统经济,而新经济指数更多度量的是新的部分。

新经济指数包括三个一级指数和十一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数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劳动力的指数基本上比较持平,略有上升,而资本的投入其实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技术是在近期逐渐上升。

我们在算新经济指数的时候用了大数据的方法,把主要网站的招聘信息挖掘出来以后,分析出哪些招聘是新经济行业的招聘,哪些招聘是旧经济行业的,然后再计算新经济行业的人数的变化以及入职工资水平的变化,得出结果是新经济的平均工资水平是总体工资水平的106.9%,而且对于新经济行业的劳动力的需求还在增加。

在新经济的指标当中,去观察资本投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发现近期民间投资减少,资本的投入比很明显在下降。新经济指数本身在下降,传统行业在复苏,经济状况不乐观。

对于新经济的行业特征,总指数达到了30%,这是通过观察不同行业在新经济当中所占的权重来得到的数值。其中比较重要的行业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金融和法律服务,节能和环保等。

从新的经济成分在经济当中的比重来观察,发现新旧交替是三分天下的状况,新经济占了三分之一的比重,短期内会有波动。从长期来看,我们希望它能够在整个经济当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但是,新经济上行的增量还不能够完全抵消旧经济向下调整的减量。因为新经济所属的行业,产业链比较短,新经济本身的发展对于传统的行业溢出效应比较有限。新经济是人力资本比较密集的行业,而经济转型过程当中,传统部门的衰退伴随着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本身不是人力资本很密集的人群,所以不能完全依靠新经济的发展来拉动就业,新经济大多是为高人力资本的人群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

“从我们对新经济的观察当中,得出几个结论,首先是抓新才能放旧。只有新经济得到更多的发展,才能够为旧经济的调整提供更多的空间。在政策上,资源配置应该更多地向新经济领域倾斜,而不是过度依赖房地产等一些杠杆的手段;教育体制也是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环节,从而更多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法律体系上,切实地对知识产权予以保护。其次,要加强对新经济的统计工作,与统计局合作,对服务业等更多的新经济的具体指标进行研究。再次,建议投资者在看中国经济的时候,不只是看增速,还要看增长质量。如果只关注速度,不关注质量,就不能把新经济真正抓起来,而旧经济的转型也面临困难。”

解读“十三五”时期经济趋势

从短期来看,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经济本身的下行的走势跟稳增长的政策之间,两种力量达到了一个平衡。我国经济在危机之后逐步在下行。这轮危机积累了很多的问题,经济下行本身也需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才能够进入到新的周期。实际上,经济增长包含了政策对它的支持带来的效果。如果没有政策支持,经济增长比现在看上去还要低。第二,基于经济走势情况,国家从年初开始采取了一些相对宽松的状态,包括货币政策M2和GDP的变化情况,看出货币投放对经济带来的收紧或者放松的影响。经济不断回落的过程中,财政政策在不断刺激。今年赤字2万多亿,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规模。银行贷款从7%到5%,开始回落。从理财投资的角度,预期的回报收益状况往下回落,这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回落有正面意义。总体来看,货币政策处于稳健或者宽松的状态。根据观察,未来政策保持宽松的这种状态还是会延续下去。

nlc202309081813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博士非常清晰地描述了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些基本特点。

如果用短期经济增长逻辑来观察,经济平稳增长主要依要靠内需,内需就要靠投资,投资主要靠基建。从进出口走势来看,整个趋势从20%下降到10%,直到负增长,明显改善的可能性不大,全球经济整体增长维持在3%左右,全球复苏减缓对我国出口是不利的。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互补性在逐渐削弱。从外贸顺差的角度和三大需求的贡献来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6-7%之间,而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0.2%、0.3%,有时甚至是负值。

从内需的角度来看,短期内依靠消费拓展发展空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从数据来看,消费的增长状况是趋势性回落的,中间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放缓的。因为经济持续放缓的过程当中,收入的增长也是放缓的。

消费里面,有些部分增长速度比较显著,有些部分在衰落。在投资构成中,有三个领域比重最大,分别是制造业、房地产和技术投资,加在一起占到整个投资的80%左右,制造业投资与房地产投资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政府政策调控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比较大。市场行为投资增长好的时候,基础设施就相对低迷,反之亦然。总体来看,投资比去年有所回升。整个稳增长的落脚点,短期内还是要落到投资里面。

从经济的运行来看,短期内主导因素之间的影响和关联,对经济的调控在加大。汇率与股市两个数据之间呈现反向的变化,资本的流向也会对国内经济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在目前流动性非常充裕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回报过高,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所以,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整,总体上对市场相对有利。最后,信用方面涉及风险议价的变化,对实体经济和市场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未来“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将呈现何种趋势?

第一,国际环境将会有非常大的转折。改革开放到“十三五”之前,总体国际环境比较友好,国家鼓励改革开放。但从现在开始,这种比较友好或者合作的氛围变成了遏制和反遏制的关系。中美之间的冲突体现在方方面面,在东海、南海等问题上,在亚太地区反应得比较突出,中国基本上处在包围圈当中。这背后有经济因素的考量。从经济重心来看,未来亚太地区很可能是全球经济的重心。从人口来看的,东盟十国加上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的人口占到世界人口的一半左右。这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是全球增长速度的数倍。

第二,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GDP是日本的两倍。以往经济发展遗留下来的问题,在“十三五”期间也将被整治。例如收入差距拉大带来的经济方面的不平等,环境恶化带来的变化等问题。在国际上遏制与反遏制的竞争中,进行软实力和硬实力竞争,也将直接影响到国内产业选择。

国家通过改革来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从而改善国家全要素生产力,支持国内经济增长,这与过去经济增长有本质的不同。最近,全要素生产力对经济的贡献处于20多年来最差的阶段,全要素生产的增长速度,下降得非常快。所以,“十三五”时期,经济要突破这种困境,就要从这个问题上来解决和改善。于是,供给侧改革呼之欲出。从经济增长动力塑造的角度来看,国企、财税、金融是最核心的要素,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加速推进,改革迫在眉睫。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就具体产业而言,房地产行业已经走过最黄金的15年,今后应该进入一个后地产时代。用服务、装备、制造和环保产业来替代房地产行业目前的状态。这种转化需要五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装备制造涉及国家安全,关键领域必须独立自主,而且,经济转型没有装备的提升做支撑,是很难实现的。目前,我国人均GDP是80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已经到了中等收入国家阶段。虽然经济比较箫条,但是旅游、教育、文化等行业的发展却非常明显。

在环保领域,环境治理被提上重要日程,也将催生三个细分领域的发展。目前,我国核电占整个能源供应的比例不到1%,天然气不到5%,在其他发达国家这两个领域的占比基本是两位数的比例,我国能源占比较高的是煤炭,这种能源结构导致国内污染问题很难解决。所以,未来在这个领域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除此之外,新能源装备产业,污染治理产业都将在“十三五”期间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融资的角度来看,资本市场的作用还是会加强,尽管现在资本市场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比银行相对有效。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增加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需要有效的平衡。这些都会促使资本市场在整个经济当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年1至4月,北京市完成民间投资604亿元,同比下降7.1%,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降幅位居前列。”这是近日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组到北京市督查后,得出的结果。

一方面,北京市积极主动地转换发展战略、调整发展格局、优化经济结构、疏解非首都功能,对民间投资有引、有疏、有导,正在走出一条减量提质的新路。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下行、新旧动能转换衔接、产业转型升级相互叠加的影响,民间投资增幅出现了下滑,这同时也反映了北京市在促进民间投资的政府服务、管理水平、政策引导、金融支持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指出,现在的社会融资是四条渠道。一个是存款性公司,国有净资产,主要是央行的外汇账款,这是一个与贷款独立的创造货币的渠道。第二是传统的银行贷款业务,这是存款贷款。存款是资金来源,贷款是资金运用。绝对数还是大项,但增长率跟其他的项比起来小多了。第三是表外融资,现在萎缩的很厉害,一直下降得很厉害。第四是银行的股权投资和债券。

“回到民间投资上面,能直接一步跳到消费上面更好,如果跳不到就想一个办法。把搞投资的钱直接拿给减税,人们愿意投资就投资,愿意消费就消费。这涉及很大一笔钱,所以未来民间投资得空间还是有的。”

描述供给侧改革注意的问题

“需求侧管理主要着眼于短期,而供给侧着眼于中长期经济。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期限错配或者时间差的问题。”民生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博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经济低位均衡延续,政策在供需两侧切换。

nlc202309081813

“国家想依靠中长期供给侧改革来解决现存的问题,因为期限错配和具体实施难度,导致改革的措施很难马上释放出对经济的支撑和提升。从我们统计来看,现在需求侧的管理,从稳增长的措施出台、加强项目审批,体现了一部分作用,将需求侧与供给侧改革之间的时间差也拉长了。例如2015年一季度,国家已经在强化需求扩张的政策意图。但真正发挥出作用还是到2015年底,甚至是2016年一季度。这期间发生了目标冲突。在去产能与获需求两者之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

“一方面我们通过稳增长的措施扩张需求,另外一方面我们发现一些僵尸企业复产,出现了内生性的冲突。这点给短期政策操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新的政策周期里面,我们看到了一种艰难的探索。本来可以在扩大需求或者说收缩供给的两端,采取密度更大的一些政策。但是考虑到社会稳定、债务杠杆等问题,国家将政策力度放缓。”

2016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态势,也为扩张需求这种思路打了一个问号。换而言之,在政策松动的情况下,新增政策创造了了历史新高。一线城市房地产泡沫比较明显。

目前,经济运行总体上处于低位均衡状态。有没有希望从低位均衡再转向高位均衡呢?要从几个方面来看待国内经济增长的潜力。

第一个是人口红利问题。从劳动年龄人口和刚需人口来讲,人口红利在消失,而且对房地产的影响是中长期的。另外,政府的所谓杠杆红利,由于地方债务问题、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化,使得很难找到一个通过政府的推动来实现低位均衡到高位均衡。

由于需求低迷,市场没有出新,那么库存一直处于去化过程中。当库存去化到一定程度,需求侧又有一定的刺激,整个产业链条库存回稳成为选择。这是2015年底至2016年一季度很多企业在做的事情。价格的上涨导致产量的迅速恢复,很多企业开始提高开工率,之后很多僵尸企业复产。当价格回升的时候,产量跟上来了,由于需求扩张没有那么多,价格很快会出现回落。

在流动性过剩、整体资产收益率下降的大背景下,出现杠杆化、短期化的资产轮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不同的资产领域,轮动到哪一个领域里确实比较难捕捉。资产的收益率在逐渐降低,负债端的成本降低速度没有那么快,这中间一高一低就会把很多资产的泡沫挤爆。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挤爆,因为没法覆盖到他的成本。最后,CPI的涨幅一定会影响到国家货币政策的选择上,CPI涨幅之后可能将处于中性转向稍紧的状态。

未来,管清友建议,第一,在现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要正确处理政治正确性与经济规律、市场规律的关系问题。第二,供给侧改革能发挥的作用非常大,例如土地承包责任制和改革开放等政策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体现,所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当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第三,要对产权进行保护,强化市场型政府是特别重要的。第四,现在比较关键性的改革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和农村地区制度改革。这几项改革影响到我国经济未来运行的基本态势,是否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学应用下一篇:州扬中学校本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