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作文(共10篇)
墨子作文 篇1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致墨子的一封信 尊敬的墨子: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大美妙,因为从你那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
我终于明白,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其余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这片星空划出更绚烂的光芒。所以,你总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显得坚实、有力。
原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
黑衣黑发、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脚踏大地,奔走于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穿透重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因为没有星空的照耀,我们的路不会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脚踏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切实地做点什么。毕竟,星空的美丽永远不属于大地,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折射出星空的绚丽。
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谢你让我的生命拥有了最恒久的动力。怀旧墨子
<序>
诸子百家的思想,各有各的优势,每个门派的学说都是一番别异的风景,而真正成为胜者的是儒家,儒家思想也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为这些,孔子成了诸子的代言人。
但我们的视野中却并非只有一个孔子,还有“庄子”,或者说是道家,庄子能让人读得懂,他能让你直通精神自由的诗化境界,每次读《秋水》《逍遥游》《天下》《庄子》,我不仅会想到庄子,我还会想起其他的“子”,当然也包括那位神秘的“子”。
关于“韩非子”“孙子”“孟子”“老子”,他们的自身我们都能读得懂,因为他们不是飘逸的湛蓝色,古典的金黄色,就是热情的红色吧。这些鲜艳的颜色当然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诸子百家的了不起,就在于他们被选择成了中国人的心理色调,我觉得孔子有点道貌岸然,“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在为自己找说辞罢!自己的学说不被别人认可,写出这样一句话,倒是让我们觉得他们是君子了呢!因为汉武帝
关键字:踪迹墨子 踪迹墨子 踪迹)墨子的大名大略,他的思想发扬光大,自己便也成了闪闪发光的金黄色了,也被我们说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老子是飘渺的白色,不太引人注意,但我们却忘记不了他,因为他被孔子说成“上得天空,下得大海”的神龙,因为他在我们小孩子心中永远都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形象。
诸子百家里面有一个“子”有点特殊,这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及的“神秘”的“子
”,也许就是因为他的陪衬,才使诸子更加鲜明吧!
在天地未被劈开时,人类未被创造时,地球还没有诞生之时,天地是一片混沌,天地一片黑色,这就是天地的始源之色——墨色。
墨色,也就是神秘的黑色。黑色固不被认为是一种颜色,但我却喜欢它。不是因为我熟悉,而是因为我陌生。
墨子读书笔记——非攻
(2007-08-04 07:18:11)转载 标签: 分类: 阅读散记
人文/历史
墨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群雄争霸,弱肉强食的时代,天下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安定平和的生活。墨子正是体差到百姓的疾苦,体会到弱国的无奈,提出了非攻的主张。
非攻,首先要看到攻是不义的。比如有一个人,到人家果园偷了几个桃子,或者到人家家里偷了几只鸡,又或者杀了一个人,这样的人大家都觉得他是在犯罪,要得到惩罚。可一个国家侵入到另一个国家,毁坏宗庙,抢夺重器,杀掉的人何止千万,却没有遭人非议,认为是犯了罪行,反而会有人颂扬其武功。而这些事情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不义之举,是在犯罪,不同的只是祸害的大小。
其次,还要看到攻极度消耗民力。战争一般发生的春、秋之季,这个时候正是耕种、收获的季节。而战争一旦爆发,历时很久,必然会导致荒废时令,那么天下百姓就会因为收成不好受冻挨饿。战争需要大量的武器、牛马和粮食,都要老百姓供给,还要他们负责运输,使他们本就艰苦的生活雪上加霜,还有丢掉性命的可能。战争还要死掉成千上万的士兵,这些士兵本来也是老百姓。所以墨子说,攻就是“夺民之利,废民之利”。
再次,要看到攻是得不偿失的。墨子说,现在好多人都觉得战争不光会使国家有炫耀武功的机会,还会带来实际的利益。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现在有一个万乘之国,攻打一个三里之城,是很容易就占领的。表面上看起来疆土又扩大了,是有利的。但攻打过程中,要损耗多少物资,牺牲多少生命。作为万乘之国,三里之城不过是弹丸之地,现在却要拼着消耗国库,浪费民力,损失人口去攻打,有多少意义呢。不如集中精力,开发好国内大量的荒地,使人民居有定所,衣食无虑,还可以增强国力,这才是有利的事。
总之,攻上不利天,下不利民。虽有一时之利,带来的却是长久的祸患,可天下仍然是战事不休,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认为,攻虽然上不利于,下不利民,但利于执政者,利于统治阶层。战争可以给君主带来战无不胜的美名,疆域扩大的功绩,征服天下的成就感;可以带来奇珍异宝,如花美人。战争可以让官吏们得以加官进爵,分封土地,赏赐财物。所以,他们热衷于武力,频繁发动战争,为一已这利,损天下人之利。墨子说,“执政若此,非国之务”也,他劝这些执政者们,上要顺天,下要顺民,以民利为本。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古圣人以仁爱之心治理天下,所以万民归心,诸候咸来,尊为天子。因此,君主们“尚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非攻之为说,不可不察者。”
体会非攻的意思,其核心在于保护人民的利益。只有天下皆非攻,才能战事不起,四海安宁,君主们行仁义之政,诸候间执仁义之礼,那么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和谐的生活。读非攻,还要和兼爱一起来看。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的根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政者如爱自己一样爱护天下百姓,就不会因已之利去发动战争,伤害百姓的利益;强国如爱已一样爱护小国,就不会为自己的利益去攻打,伤害小国的利益。
非攻的思想,体现了和平和谐的要求,评者以为,非攻思想表现在国与国关系上,就是和平共处外交原则的滥觞。表现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人和人之间,就是团结和谐的基础。我们无从知道上层的本意,但不管怎么说,墨子的非攻思想是以人为本的,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其基本原则是:以大多数人的利为利。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不妨作为一条行为准则。
去年有部电影叫《墨攻》,塑造了一个墨者革离的形象,衣着简朴,不求名利,四处奔走,为了宣传非攻思想,阻止战争,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我想,当年的墨子就是如此吧。
墨子作文 篇2
我们可以看到书中对众人的要求为务实、节俭、兼爱、非攻,对于我们所有的人都比较适合,其中不乏为官者。但是有另一种感觉,他要求的太严格,对于像我这种懒惰的人并不适合。这也就是为什么墨家的思想会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喜欢把墨家比做一个国家,因为它有着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很像一个政权。在这方面我又感觉到他和法家有些相像,也许这就是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各取所长。例如,《亲士》这一篇就很明显的表现出儒家思想。
读《墨子》一书,也必须承认墨子本人的博学,因为其中包括了很多东西,例如,政治、军事、哲学、自然科学。对于政治中的兼爱非攻我感触颇深,他让我想起了民主这个名词,君臣、父子、兄弟都应平等的相互关怀,对于社会上的民生问题,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为官者与平民者之间的矛盾等等都是相互缺少关怀的结果。
对于墨子的“天志明鬼”我是很不赞同的,因为可能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所以把这个缺点归咎为当时人们对自然认知的局限性。但书中所提的人民拥有权力来反抗不义的政府,让我更觉得这是一个进步。因为从古至今无论哪个人谋反都被认为是乱臣贼子,我们看看岳飞的一生就会明白什么叫做愚忠。
在谈论尚贤者时,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现在国家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择优为官的原则。对于“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这一主张我非常的赞同,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农民出身,现代社会中所谓的英雄不问出处,和几千年前墨子的言论相照应。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个巧合,而是历史的传承,也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写照。更是对现在所有努力学习的贫苦学生的一种勉励。
墨子名言名句(推荐) 篇3
1、天之爱天下之百姓。
2、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3、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4、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页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5、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6、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7、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8、墨子:国之将亡,必有七患国防之患:不修国防大兴宫殿粉饰太平外交之患:大敌当前外无盟友孤立无援财政之患:分配不公铺张浪费穷尽民用内政之患:仕皆渔私修法禁言不问国是国君之患:闭门自大标榜先进坐以待毙团队之患:用人不当小人当道离心离德政权之患:民无食用国无贤能赏罚失威
9、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10、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11、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12、民有三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13、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14、今天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15、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16、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17、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18、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19、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20、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21、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22、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
23、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24、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25、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26、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27、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8、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29、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30、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31、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32、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33、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34、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35、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36、万事莫贵于义。
37、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38、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39、天欲义而恶不义。
40、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41、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4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43、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4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45、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46、兼相爱,交相利。
47、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48、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49、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50、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51、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52、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53、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54、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5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56、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57、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58、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59、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60、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61、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62、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63、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
64、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65、原浊着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66、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67、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68、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69、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70、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71、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72、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73、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74、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75、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76、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77、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78、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79、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80、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81、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82、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83、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84、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85、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86、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墨子名言 篇4
2、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3、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4、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
5、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6、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7、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8、备者,国之重也。
9、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0、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11、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12、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13、兼相爱,交相利。
14、以攻战亡者,可胜数。
15、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16、俭节则唱,淫佚则亡。
17、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18、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9、万事莫贵于义。
20、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21、重不为不义攻国。
22、原文: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解析:没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学识智慧也不会通达;不遵守诺言的人行动也不会实现。
23、原文: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修身》
解析:一件事情都不能做到有始有终,就不要去操持其他的事情;一物也不明白,就不要追求博闻广记。
24、原文:本不固者末必几。行不信者名必耗。——《墨子·修身》
解析:根本不稳固必然会央及枝叶。行为不守信必然会损害声誉。
25、原文: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墨子·修身》
解析:聪明的人心里明白而言语不必太多。
26、原文: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解析:天下的一切事物不可以没有标准,做人要有做人的标准,即原则;做事要有做事的标准,即规则;治国要有治国的标准,即法则。不遵循一定的标准而能成事者,自古以来是没有的。
27、原文: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墨子·法仪》
解析: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不能保证公平公正、不能惩恶扬善、不能保障人民的利益,就不能当做法律。
28、原文: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墨子·法仪》
解析:国与国之间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也是平等的,在人格与尊严上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上天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人生而平等是上天赋予每个人的不可被侵犯的权利。
29、原文: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解析:作战虽然讲究排兵布阵,但士兵的勇敢是其中的根本;丧葬虽然讲究礼节,但对亲人的哀思是其中的根本;一个人虽然很有学识,但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是其中的根本。
30、原文: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之下,分议者延延,而支苟者??,焉可以长生保国。——《墨子·亲士》
解析:国家一定要有直言进谏的臣子,上级必须有敢于提出反对意见的下级,议论国政的人不停止,各种不同政见的人相互辩论,才可以长久保存国家,使国家兴盛强大。也就是说言论自由是民众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提出不同的政见,民众有平等参与政治的权利。
31、原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所染》
解析:印染时织品用青色染料就变成青色,用黄色染料就变成黄色。随着染料的变化,织品的色彩也变化,放入多种染料则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变化。所以对于印染不可不慎重!说明每个人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每个人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一个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中,人的思想也会变得复杂;而在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的环境下,人的思想也会相对纯朴,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
32、原文: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墨子·七患》
解析: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军队是国家的武器,城廓是守护自身的保障。这三者是国家应当具备的。
33、原文: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子·七患》
解析:仓库里没有储备的谷物,不可以应付凶饥之年;兵库不准备兵器,没有足够的实力,即使站在正义的一方也无法征讨无义之人,实力是维护正义的强有力的保障;城郭防守不完全,则不能守护自己;没有居安思危的心理,不可应付突发事件。
34、原文: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墨子·非乐》
解析:人民有三种忧患:饥饿的得不到食物、寒冷的得不到衣物、劳苦的得不到休息。
35、原文:子墨子曰:“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墨子·耕柱》
解析:墨子说:“言论如果能够付诸行动的就可以讲;不能够付诸行动的就别多说。言论不能付诸行动的而常讲,这就是卖弄口才了。”
36、原文: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原文: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37、原文:磨顶放踵,死不旋踵,利天下而为之。
解析:哪怕是磨没了头发,宁可死也不会旋转前进的脚步,为的是全天下人的利益。
38、原文: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解析: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事情就要坚定的实行,有害于国家、人民的事情就要坚定的铲除。
39、原文:择务而从事。
墨子的名言语录 篇5
2) 食者,圣人之所宝也。 ——墨子
3)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4) 看到别人需要帮助,即使面对危险,都会勇敢的站出来。这正是我们所说的“侠” ——墨子 《秦时明月之万里长城》
5) 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6)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7)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8)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9)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10) 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墨子
11)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孔子 )交相贼,必得罚。
12)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3) 重不为不义攻国。
14)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5) 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16) 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7)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 ——墨子 《墨子·修身》
18) 天下有利则治,无义则乱 ——墨子
19) 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20)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21)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22) 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23) 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24)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25)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
26)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27)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
28)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29)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墨子》读书心得 篇6
现存的《墨子》一书,虽有十八篇亡佚,但内容依然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逻辑学、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光学、力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一般将其内容分为思想类、科学类、军事类三大类别。在墨家思想类作品中,很多人对《兼爱》、《非攻》等有所耳闻,一说到墨子,也就想到了其“兼爱”、“非攻”的主张。但我独爱《非命》。
《非命》分上、中、下三篇。所谓非命,即否定宿命论,不相信命运早已注定。三篇逻辑脉络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略有不同。综合来说,墨子认为,“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因为“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宿命论的人说:“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命……虽强劲,何益哉?”,宿命论者对上游说王公大人,对下阻挠百姓从事生产。所以“执有命者不仁”。对于宿命论,“不可不明辨”。但怎么证明宿命论是错的呢?墨子认为,说话做事“必立仪”、“不可而不先立义法”。而这个“仪”或“义法”具体来说就是“三表”或“三法”:本(考)之、原之、用之者。本(考)之,就是考察古代圣王的事迹;原之,就是追寻百姓的耳目见闻;用之,就是将这种观点运用到处理政务上去,观察它是否符合百姓的利益。墨子从本(考)、原、用这三个方面否定了宿命的存在,并主张依靠人的努力实现国富民强。
《非命》上、中、下都有“天鬼”、“上帝”等表述,貌似与墨子的“非命”思想相互矛盾,在整个墨学体系当中,也显得有些不协调。但我认为,这不是墨家学说的历史局限性,更不能因此认为墨家学说是唯心主义。我认为这是墨家朴素唯物主义学说的一种历史现实性表现。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为宣传自身学说以取得明显成效而采用的一种借力打力的手段,是一种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恰恰体现了墨家的“显学”特质。
《墨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鳆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句中加粗词
(1)舍其文轩 文_____________
(2)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为_____________
(3)子墨子九距之 距_____________
(4)公输盘诎 诎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之”用法相同的的一项是
例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A、宋之地,方五百里
B、宋何罪之有
C、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D、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请无攻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公输盘距墨子的办法是什么?墨子为什么说“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墨子将楚国物产丰富与宋国的贫乏作对比,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华丽;(2)造;(3)通“拒”,抵御;(4)折服
2、A
3、①公输盘多次运用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御了他的进攻。
②请允许我不在攻打宋国了
4、(1)杀死墨子,墨子的`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拿着防御的武器,准备迎战。
学习墨子的经典名言 篇8
1、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墨子
2、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墨子
3、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
4、以攻战亡者,可胜数。——墨子
5、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子
6、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墨子
7、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墨子
8、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墨子
9、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墨子
10、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
11、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墨子
12、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墨子
13、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
14、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墨子
15、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墨子
16、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
17、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墨子
18、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9、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墨子
20、磨顶放踵,死不旋踵,利天下而为之。——墨子
21、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墨子
22、本不固者末必几。行不信者名必耗。——墨子
23、义人在上,天下必治。——墨子
24、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墨子
25、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墨子
26、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墨子
27、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墨子
28、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墨子
29、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墨子
30、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墨子
31、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墨子
32、子墨子曰:“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墨子
33、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
34、今天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墨子
35、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
36、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墨子
37、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墨子
38、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
39、天欲义而恶不义。——墨子
40、俭节则唱,淫佚则亡。——墨子
41、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
42、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墨子
43、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
44、刚天下者兵也——墨子
45、墨子:国之将亡,必有七患国防之患:不修国防大兴宫殿粉饰太平外交之患:大敌当前外无盟友孤立无援财政之患:分配不公铺张浪费穷尽民用内政之患:仕皆渔私修法禁言不问国是国君之患:闭门自大标榜先进坐以待毙团队之患:用人不当小人当道离心离德政权之患:民无食用国无贤能赏罚失威——墨子
46、天之爱天下之百姓。——墨子
47、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墨子
48、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墨子
49、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墨子
论墨子的平民教育思想 篇9
论墨子的平民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别具一格.它与儒家及其他思想流派的显著不同就在于它的.平民性.本文以墨子的平民思想为基础,从教育哲学、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几方面论述了墨子的教育思想.认为正确认识墨子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 者:刘天旭 作者单位:平顶山师专,河南,平顶山,467002刊 名:平顶山师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PINGDINGSHAN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18(3)分类号:B224.G40-02关键词:墨子 教育思想 平民性
《墨子·鲁问》原文附译文赏析 篇10
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①,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
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
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
(选自《墨子·鲁问》)
【注】①三世:数代,言其多。②强梁:凶暴,强横。③为:通“谓”。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都:大邑,城市
B.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豆:豆类植物
C.曰:‘莫若我多!’其可乎?莫:没有人
D.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是“不用仁义”的行为的一组是(3分)
①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②我攻郑,顺于天之志
③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 ④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
⑤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⑥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篇各段记载了墨子与鲁阳文君的一些谈话,多处申明了其“兼爱”“非攻”的主张;体现出墨子向往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
B.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行为如同在其境内大家伐其小家一样,但仍然打着顺应天意的旗号,表现出当时的诸侯们对扩张战争的狂热。
C.鲁阳文君对楚国南部夷人杀长子而食的丑恶习俗十分不解而且深恶痛绝,墨子也赞同鲁阳文君的观点,认为夷人的独特做法是不懂仁义造成的。
D.窃物者“不仁”为盗贼,窃国者反而为“义”成诸侯,墨子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通俗易懂而是非分明。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3分)
(2)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3分)
(3)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3分)
参考答案:
9.B (豆:古代食器,形式高脚盘。)
10.D(①为惩罚四境之内的征伐。③教育自己的孩子。⑤是“不智”而非“不仁”。)
11.C(墨子并不赞同鲁阳文君的.看法,他认为中原的风俗和夷人的风俗一样是丑恶的,鲁阳文君不施仁义,不能批评夷人的恶俗。)
12.(1)现在您发动军队攻打郑国,上天的诛伐难道就不会到来吗?
(3分,“举”、“其”及句意各1分)
(2)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可以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
(3分,“所谓可”、“然”及句意各1分)
(3)如果不实行仁义,凭什么去指责夷人吃他们的儿子呢?
(3分, “苟”、“何以”及“非”各1分 )
附1:文言参考译文
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墨子听到了就阻止他,对鲁阳文君说:“现在让鲁四境之内的大都攻打小都,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杀害人民,掠取牛、马、狗、猪、布、帛、米、粟、货、财,那怎么办?”鲁阳文君说:“鲁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大都攻打小都,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掠夺他们的货、财,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墨子说:“上天兼有天下,也就象您具有鲁四境之内一样。现在您发动军队攻打郑国,上天的诛伐难道就不会到来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了上天的意志。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三年不顺利。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墨子说:“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它三年不顺利,上天的诛伐已经够了!现在您又举兵将要攻打郑国,说:‘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上天的意志。’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亲鞭打他。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说:‘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还不荒谬吗!”是!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进攻邻国,杀害它的人民,掠取它的牛、马、粟、米、货、财,把这些事书写在竹、帛上,镂刻在金、石上,铭记在钟、鼎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现在的人,也进攻他的邻家,杀害邻家的人口,掠取邻家的狗、猪、食、粮、衣服、被子,也书写在竹、帛上,铭记在席子、食器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难道可以吗?”鲁阳文君说:“对。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可以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世俗的君子,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现在这里有一个人,假如偷了人家的一只狗一只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就被称作义。这就如同看一小点白说是白,看一大片白则说是黑。因此,世俗的君子只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的情况,如同这句话所讲的。”
【墨子作文】推荐阅读:
我与墨子的对抗小学作文500字01-02
墨子的主要思想10-20
布莱希特与墨子10-26
兼爱思想。墨子05-26
墨子文言文阅读05-27
《墨子备高临》原文及译文10-10
论墨子思想之兼爱非攻07-04
初中作文吃火锅作文精选作文06-07
野炊作文_作文600字作文10-06
成功的作文叙事作文600字作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