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书

2024-08-15

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书(共11篇)

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书 篇1

中国____银行____市分行:

我于200_年_月考进____学院____系__班_____专业就读,是__科学生,身份证号码为____________,毕业时间为___年___月。因为家庭经济困难,难于支付本人在校期间的学费,为了能顺利完成学业,特向贵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贷款200 _至201_学年的学费人民币_______元整(汉字元),生活费人民币_______元整(汉字元),以上合计人民币_______元整(汉字元)。贷款期限从200___年___月至201___年___月,最迟不超过毕业后第六年。

我承诺: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后,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并信守诺言,在201___年___月__日前还清贷款;毕业后及时将工作单位或详细的联系方式告知贵行,做一名守信用的当代大学生。

我家的详细联系地址是____省____市____县____镇____村邮政编码是:____ 联系电话是:________________。

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书 篇2

一、研究方法和内容

本次调研人群只针对在校贷款学生, 研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首先设计好调查问卷内容, 在全校各年级学生中随机选出800名申请并审核通过助学贷款的学生, 统一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800份, 回收有效问卷764份, 占95.5%。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了解、学生的诚信度、就业观及日常消费情况等方面。本研究设计问卷的内容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为结果分析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样卷首先针对的问题是贷款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认识情况, 内容主要是从国家助学贷款的办理程序、生源地贷款政策、生源地贷款办理程序、是否申请过生源地贷款、学校和生源地贷款学生首选哪个等方面作了调查, 结果如下:

根据上表中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98%的学生比较了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同时91.40%的学生在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之前对办理程序都比较了解, 这和每年国家的资助政策宣传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年国家都会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大量地报道和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同时学校每年在新生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都会将国家的资助政策宣传册寄给每一位新生, 再者学校每年7—8月都会开通“资助咨询热线”, 专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的宣传和解释。但是只有75.00%的学生对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有一定了解, 并且37.60%的学生不了解生源地贷款的办理程序。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得知, 目前生源地贷款还没有全面铺开, 同时针对教育部隶属高校和地方高校财政补贴不同, 很多地方上开发银行还没有开始实行对我校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导致了92.00%的学生首先选择学校的国家助学贷款, 根据2010年最新统计数据, 目前全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是3956人, 其中在学校申请助学贷款学生人数是3621人, 生源地申请助学贷款学生人数是335人, 生源地贷款学生人数仅占9%。因此只有加大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办理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的政策要求, 才能发挥学校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相辅相成的作用, 尽快实现学生应贷尽贷的需求。

关于大学生的诚信调查, 主要从违约的惩罚制度、贷款逾期、对国家的征信系统的了解情况以及诚信的重要性、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自身的诚信度等方面作了调查, 结果如下: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91.00%的学生对于不及时还贷的惩罚制度很清楚, 有88.50%的学生了解贷款逾期, 这与学校的宣传, 以及负责助学贷款老师多次给学生讲解贷款逾期后果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从历届贷款毕业生还款情况来看, 每季度贷款逾期学生达到11.50%左右, 表明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仍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贷款逾期, 一方面学生对还款时间没有把握好, 一时疏忽造成贷款逾期, 另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刚参加工作, 经济压力大造成贷款逾期。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在校贷款学生中只有54.00%的学生知道银行的征信系统, 这反映出学生目前对这个征信系统并不是普遍清楚。97.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诚信度非常高, 只有2.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诚信需进一步提升。这说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逐渐增强, 93.0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当今社会是相当重要的, 并且普遍认为大学生的诚信度是很高的, 这部分学生占该次调查的96.00%。我们通过调查认为目前学校贷款学生的诚信度比较高, 学生的诚信意识比较强, 但是学校仍然不能放松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 助学贷款是学生一生中第一笔信用助学贷款, 学生应该怀着感恩之情回报社会和学校, 通过自己的奋斗尽快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息金额。

关于大学生的就业观和代偿资助政策调查, 主要是用历年具体的数据统计来分析问题的所在:

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政策指的是贷款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或者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后国家将在3年内代其偿还助学贷款及贷款产生的全部利息, 从2009年开始新的代偿资助政策扩大了就业地区覆盖范围, 由原来的西部地区扩大到了中西部地区;同时扩大了代偿学生毕业去向范围, 由原来的赴地方基层就业扩大到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从上表3年的统计数据可看出, 到基层就业获代偿资助学生人数虽然逐年在增加, 但是相对贷款毕业生人数来说基层就业获代偿资助的学生人数显得微乎其微。究其原因, 一是贷款毕业生自身不愿意下基层就业, 学生的就业眼光比较高, 很多学生宁可在大城市打工, 也不愿意到基层吃苦。二是一些基层单位在用人机制方面不够完善, 导致留不住人才的结果, 就2007—2008两年到基层就业的51名贷款毕业生中已经有7名离岗。三是毕业学生对国家的代偿资助政策还没有深刻了解,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校贷款学生对国家出台的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政策了解的学生只占17.00%。以上这些原因都直接影响了贷款学生基层就业。

对于学生每月消费情况的调查显示,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学生的消费在300—500元之间, 占到总人数的60%。其中400元的消费群体最高, 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40%, 也就是说学生在校期间一年的日常消费在4000元左右。目前学校每年在资助方面主要有国家奖助学金、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社会企事业单位奖助学金等20余项, 最高资助金额8000元/年, 最低资助金额1000元/年。学校80%以上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资助, 这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生活费用。在资助的时候学校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贷款学生和特困生, 但是前提是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要达到各学院规定的合格线。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偿还问题探讨 篇3

关键词:助学贷款;偿还;违约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

一、现状分析

2010年国家助学贷款资助人数突破100万人,金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1.6%和32%,创历史新高。1截止至2009年,全国高校贷款学生达451.8万人,贷款金额424.1亿元2。而部分贷款违约率却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按照规定,当违约率超过20%,银行有权终止贷款。

助学贷款无担保是银行发放贷款的最大顾虑。国家助学贷款业务风险性主要在于:一是毕业生就业率低,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还贷必将会受到影响;二是毕业生流动性大,增加了还贷难度;三是不可抗力导致的房贷风险增加。

多年以来,各地媒体不断有报道反映大学生失信违约行为。由于没有抵押和担保的顾忌,学生毕业后就存在一走了之的侥幸心理,银行即使想追究其违约责任,很可能传票都不知道往哪里发。尤其是现代化社会,人才的流动性非常大,联络方式变更频繁,学校贷款管理部门对此也束手无策。恶意欠贷如果不解决,则会形成恶性循环。

二、拖欠原因分析

(一)制度不完善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信用体系不完善是由工业型社会向知识型社会转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世界上,贷款拖欠率较低的国家或地区, 一般是地域小,人口少,公民有较强纳税和还贷意识,有发达的银行系统,并建立了完善的信用体系以及相应的追缴措施或方法。

在日本, 20年助学贷款的拖欠率由46.7%降至2.3%。究其原因在于日本加强了追缴的力度,“学生逾越偿还期限不自动来偿还者,首先由育英会寄发通知催促偿还,若仍不主动偿还则由育英会派员前往收缴倘若再不偿还,则诉诸法律。由日本简易裁判所判决并执行之。”3同时,为了鼓励尽早还款,日本育英会规定,若在偿还期限内提前4年还清贷款,则退还所贷总额的10%作为奖励。

(二)缺少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一个社会稳定和文化沉淀的重要媒介。助学贷款作为无担保的政府贴息贷款,又缺少必要的责任连带关系,诚信问题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虽然诚信为大多数人所承认和认可,但对于刚步入到大学殿堂后得学生,会受到很多来自社会上一些非主流思想的冲击,这些思想对于学生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影响。大学教育是向社会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知识的存量已经不能简单涵盖人才了,品德已经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缺乏有效保障机制

助学贷款实施过程缺少有效的机制约束,银行方面没有投入大量精力去管理学生贷款资料的可行性,其主要依靠学校提供的学生资料。学校承担着学生助学贷款申请的保证人、管理人和监督人,而当涉及到还款问题时贷款档案管理工作又转移到银行和贷款人的工作单位,学校只有辅助性的责任。这种落差和转变导致了责任归属不明,最终危及的是经济行业和学生个人的利益。助学贷款是无担保贷款,但经济上无担保并不意味着不可以采取人保的方式。与此同时,当国家代为偿还银行利息的同时,是否也可以考虑到为信用不足的学生贷款提供商业保险。

三、解决措施

(一)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制度

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偿还问题离不开对制度问题的思考。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须明确各方面的责任,行政部门、银行、学校、个人,四方各有责任,责任分工不同,但必须各司其职。传统上,国家助学贷款依赖于学校地银行放款,为督促还款,可更多采取生源地贷款的方式,增加贷款学生家庭的社会责任。

除此之外,加强法律保障力度。相关法律有《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补充意见》。笔者认为,法律虽然可以保证贷款人的合法权利。但法律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教育,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管理工具,一方面能给那些骗贷人以教训,另一方面也能督促震慑那些持观望态度的还款人。

(二)建立信用体系

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信用体系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美国的信用体系很发达,从一个人刚出生就有一个类似信用账号的号码伴随其一生。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实现这样的管理体制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相信完善的银行联网体系一定会很快就建立起来。同时与高考一样,可以考虑将助学贷款信用问题加入到诚信档案。另外,第三代身份证如果能够既使用指纹识别,又能够注入诚信档案,相信虽然在短期内的社会阻力较大,但不需要多久社会就会广泛认可或者接受这种本应有的诚信道德。

(三)构建问题处理机制

机制的功能在于弥补制度的不足,从某种程度来说,制度是僵化的,机制则是灵活的。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偿还难问题,可以灵活运用各种办法,积极适应中国的国情和大学生的阶段性特点。首先,可以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即使在发达的美国,还款的期限也是10年。目前,大学生就业前景不是十分乐观,特殊情况应该特殊处理,不可以偏概全;其次,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加大助学金、 各种奖学金的力度和广度,增加教育投入,助学贷款不是解决教育普及化的根本措施,各种经济手段要搭配使用。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可以一方面增加财政补贴的力度,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和鼓励小企业积极吸纳应届生。减、免、补等措施不是长久之计,可持续发展来自于学生的内在动力,只有调动了其自身的积极性,才能够促使整体经济的活跃和社会的稳定。最后,开展助学贷款的商业保险。商业保险既能够分担银行的风险,也能够促进贷款问题解决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增加社会责任感。(徐州师范大学法律政治学院2010级研究生;江苏;徐州;221000)

参考文献:

[1] 凌靖波、吴爱邦.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机制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2] 杨亚伟.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机制探析[J].科学咨询,2010,(11)。

[3] 耿新、陈莉.信息不对称下国家助学贷款偿还的博弈分析[J].财政监督,2010,(6)。

注解

① 中国青年报,2011年07月15日。

② 银监会网站,2010年11月16日。

大学国家助学金申请书 篇4

申请书一:

尊敬的XX学校领导:

您好!

我来自中国xx的一个偏僻的农村。家中的劳动力只有父亲和母亲,父母亲均是农民,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本钱,只好在家务农以种田为生,且母亲一直有病在身,全家的开支几乎由父亲一个人承担。为了能让我上学,父母亲日夜劳碌奔波,可收入仅仅是维持家庭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几十年来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尽管家庭贫困,经济捉襟见肘,但我并不因此而放弃我的大学梦,经过我的奋斗努力,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但是高昂的学费,让全家在高兴之余,也随之多了一份负担。每当开学时父母亲便愁容满面。

几经周折,父母终于向亲戚朋友借来了我的学费,但现在我们家早已是负债累累。我并没有被家庭情况所困扰,始终坚持学习,没有把自己的情况当成一种负担,在校期间我曾获得一次二等学习奖学金和一次三等奖学金。在学习上,我努力刻苦,还参加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在生活上,为了尽量减少家庭负担,在空闲和休息期间,在不影响自己学业和学习的同时,我还参加了图书馆里面勤工俭学,这不仅减轻了家庭的生活负担,还学会了一些书本上不曾有的知识。在大一署假期间我到天津去做过短工,大二时在学校图书馆里找了份工作。对于之后的生活我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追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动,保持共青团员的先进性思想,为加入共产党做好准备,作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为了能给父母减轻负担,解决我的后顾之忧,遂向学校申请贫困助学金,希望各位老师能给予批准。

谢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申请书二:

尊敬的各位院领导:

我是经济管理学院2015级金融学的一名学生,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的一个小村。母亲与父亲离异6年有余,父亲不曾给过任何形式的抚养费和帮助,与父亲已经失去联系多年,与父亲家里所有人没有任何联系,在这6年里,一直都是母亲一个人带着我,只靠母亲开的一家小理发店的微薄收入支撑着我的学业,平时大多靠母亲的朋友以及母亲家里亲戚接济,家里没有任何额外收入,母子相依为命。所以我申请学校的国家助学金。

我的父母原本是传统的农民,一次偶然机会,父亲学会了理发,家庭有所改善。母亲和父亲一起在村子里开了一家小理发店,但是好景不长。听母亲说,自从我出生不久以后,母亲渐渐的完全学会了理发,父亲就染上了赌博,一发不可收拾,直到现在,小时候的我被母亲带着出入在各个赌馆找父亲的那一幕幕场景依然让我难忘。小时候的我不懂事,总问母亲:“妈妈,我们为什么总在找爸爸?”母亲说:“因为爸爸比你还贪玩。”一直到我懂事以后,我才渐渐明白:只有母亲一个人在苦苦支撑着这个家,父亲对这个家没有任何实质的贡献。父亲真的就像个孩子一样出入在各个赌场,找也找不到的躲着我和母亲。从来不懂,也不知道,什么叫父爱,看到别人的父亲,真的,好羡慕。

母亲日夜操劳的在理发店干活,而我则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因为母亲说过,我只要好好学习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母亲对我的要求一向也很严格,我也很懂事,很少和小朋友们出去疯玩。初中时候,我在学校里一直保持着全班第一全校前十的成绩,父亲呢,因为赌博和别人打架斗殴坐牢,在狱中,父亲信誓旦旦的向母亲承诺:再也不赌博了。母亲选择了相信父亲,不仅把父亲保释出来,还为父亲还了大量的赌债。之后的日子平淡了一些,但是,同样的,不到两年,父亲又忘记了自己的承诺,继续一如既往的开始赌博,这时候母亲搬了理发店,为了方便自己干活儿,也为了我学习,简单的带上了一些家具,母子二人在外租了一间不到20平米的房子住。这时候的父亲,还总是死皮赖脸的回我和母亲在外租的房子来打闹要钱去赌博,母亲不给,他就抢着家电要出去卖,母亲总是背着我偷偷的哭,我知道,我也看得见,只是母亲一直不知道。我不懂,难道别人的家庭也是这样的么?渐渐的我也迷惑了,似乎这一切很正常,以为别人的家庭也是这样的,我还是太小,太傻。后来到了我初三渐渐的,懂得了一些,母亲很苦,很苦,她才是这世上最爱我的人。初三周末的一天,我在家,母亲问我,她想离婚,问我怎么看这件事,我只说了一个字:“离。”母亲又问我如果离婚打算跟谁,我说:“当然是你。”母亲抱着我哭了,我擦掉母亲的泪说:“妈,咱不哭,不然让她以为你好欺负。”之后不久,2006年3月8日,母亲终于毅然决然的决定了,离婚。

那天,母亲办完手续来学校看我,母亲依然是哭,她毕竟是女人。我说:“妈,不怕,你还有我。”

后来母亲告诉我,经过法院判决她给了父亲1万元算是离婚费,家产一人一半,父亲给母亲部分我的抚养费。母亲只是带了一些家具,房子等出售后再分钱,就这样我和母亲出来了。后来房子被我三叔(父亲的亲弟弟)买下,卖了6万元,钱给了父亲,从此父亲消失了,消失的无踪无迹。当然从离婚后父亲就一直拖着的抚养费,也一份没给,自从那以后,母亲的负担就重了,当时我正在读高中,看到母亲一遍遍疲惫的自我安慰:本来就担心他来骚扰我们母子,这下可以算是完全摆脱他了!每次听到母亲这么说,我都心疼母亲,母亲说,不管怎么样,我还有这个高分考上本市重点高中的儿子,我再苦再累也值。

终于,我不辜负母亲的希望,考上了内蒙古大学,心里一直内疚于只超了那年一本线50分,但是母亲说:“内蒙也挺好,至少咱的专业好,金融嘛,就业那么好。”我苦笑,总觉得有点儿对不起母亲。上了大学,大一刚来,莫名其妙的就被班主任相中干班长一职,从此一直抱着为同学服务的想法,一直努力帮助同学,为班级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班务工作认真负责。在任职期间,看到家庭困难的同学好多,我想至少我还吃得起饭,有些同学家庭真的很难,所以大一大二把助学金都让给了其他同学,希望我的弃权对于他们的困难能尽一些微薄之力吧!但是也因为第一次干班长,没有经验,耽误了学习,自从辞去班长后,一直在努力学习,但是由于大学课程的基础没打好,成绩提高的不是特别快。但是我相信我的学习能力,我一定可以再造曾经的辉煌。

来大学后,我的生活一直很节约,从不和别人比吃穿,也不会想去什么有名的地方去玩。不是我不想去增长见闻,而是我知道这对于我来太奢侈。每次听到别人说要去外地旅游,我只能默念:我也会去!但是,不是现在,在不远的将来。从高中开始每年的学费都是我的姨姨舅舅还有姥姥补贴着,多亏了我母亲的亲戚,朋友,我得到了和别的孩子一样的机会,上了高中,并且来到了大学,坐在这明亮宽敞的教室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学习之余的假期,我一直在学校附近的博曼海航酒店端盘子打工,尽量减少母亲的负担。因为我知道,我已经足够大了,应该要有敢于闯荡的勇气,要学会考虑现实问题,要学着为家里想想,所以我向学校申请助学金。

我现在已经在大学了,我会珍惜这次机会。用自己的热情去拥抱大学,用自己的执著去书写学习,用我的毅力去改善我的适应能力,用我的……希望学校批准我的申请,给我安上一双飞翔的翅膀,让我飞的更高更远!

此致

大学国家助学金个人申请书 篇5

您好!

我是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法学分院行政管理(城市文化规划与设计)0801班学生,我来自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一个美丽的黄河边小镇。我相信自己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我从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身体原因,母亲需要长期吃药治疗,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较差的身体状况也使得家境日益贫寒。母亲开了一家小卖店,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父亲因故下岗,在高青县烟草公司当一名临时工,月收入1000元。家庭人均年收入6000元。减去我的学费和母亲的医疗费,所剩无几。但是“在风雨中长大的,一定能挺立于风雨之中”。我一定会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努力学习。

在进入大学的三年里,通过自己的的努力,坐到了校学生会主席这个位置,同时在学习和综合能力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XX—20XX,获得了三亚学院“专业一等助学金”,三亚学院“三好学生”,三亚学院“书福三等助学金”,三亚学院“优秀共青团员”,三亚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三亚学院“十佳阳光志愿者”,三亚学院学生会“年度突出贡献奖”,社会发展分院“英语演讲二等奖”,三亚学院“运动会优秀裁判”,三亚学院“优秀社团干部”,三亚学院中文征文比赛“二等奖”等荣誉称号。20XX—20XX,获得了三亚学院“专业一等助学金”,三亚学院“三好学生”,“国家励志助学金”,三亚学院“优秀共青团员”,三亚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三亚学院“十佳阳光志愿者”,三亚学院学生会“年度突出贡献奖”,社会发展分院“优秀训导员”,三亚学院新生军训“优秀学生教官”,三亚学院中文征文比赛“二等奖”等荣誉称号。20XX—20XX,获得了海南省“优秀共青团员”,三亚学院学生会“年度突出贡献奖”,三亚学院“优秀共青团员”,三亚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三亚学院“十佳阳光志愿者”,三亚学院法学分院“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我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思想正直、意志坚定,懂得造福、服务于周围的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相信自己的贫寒的家境,会让我在同龄人中鹤立鸡群。有国家的支持,学校的帮助,我相信我能做的更好。

此致

敬礼!

xx

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书 篇6

关键词:诚信教育,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防范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惠及广大贫困学子的一项政策性贷款,它体现了国家教育机会公平、社会福利公平以及加快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根据办理的途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助学贷款;另一种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概念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为学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入学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和抵押,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2007年8月起,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五个省市开始试点开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2008年秋季,在各省市本着自愿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覆盖范围,大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使得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受益。由表1-1我们可以看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对于国家助学贷款具有以下特点:其更多的保障了借款学生的利益,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高校方面不需要承担风险和管理责任,金融机构又不管理贷款风险;相对高校和金融机构来说,政府则需要承担更多的监管责任。

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现状分析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自2007年8月开展试点城市到2009年在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全面推行政策。短短两年的时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贷款形式快速推行开来。根据教育部2013年11月13日在中国教育报发布的《2012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累计国家助学贷款发放263.45万人,发放金额高达149.03亿元,其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人数169.67万人,占当年发放贷款人数的69.96%,发放金额97.03亿元,占当年发放贷款金额的71.11%,比上年增加25.33亿元,增长35.33%。不管从人数,还是从金额来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比例均接近七成,远远超过国家助学贷款比例,占据了贷款的主导地位。

据了解,湖北省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来,从2007年开始试点发放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已累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达27.27亿元,资助学生人数达46.5万人次,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量及受助人数位居全国前列。

随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全面推行,每年申请贷款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在申请助学贷款和还款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也慢慢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材料信息失真缺乏诚信

我国高校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要提供村(居委会)、镇(街道办)和县(区)民政局的三级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书原件、父母亲身份证复印件、学生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学生证原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书、学生成绩单等一大批申请材料,学校和银行根据学生提供的这些证明材料进行初审、复审和最后审批发放。从程序本身来说,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材料应该是真实、合法、有效的。但是个别学生在贷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人信用危机令银行和学校吃惊,从近几年统计情况来看,有些恶意欠贷的学生所提供的材料普遍存在虚假信息现象。这充分说明,确实有个别学生从一开始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时就存在刻意的主观欺骗等不诚信行为。这种不诚信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主观骗取助学贷款的行为,虽然是极个别行为,但往往也是恶意欠贷款的典型代表。

2、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资金使用上缺乏诚信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贷款,其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的压力,让贫困家庭的学子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但有的学生申请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后,还瞒着父母要学费和生活费或向亲朋好友借学费和生活费,拿到的贷款用于买电脑、买高档手机、上网玩游戏等;有的学生瞒着家人申请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后,挪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炒股、做生意;有的学生甚至因谈恋爱或交朋友开支太大转而提供申请材料获得生源地助学贷款。

以上这些情况,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少数受贷学生没有履行助学贷款的义务和承诺,将这一政策性资金用在相应的学费或生活费上,从而发挥其本质作用。

3、部分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时还贷缺乏诚信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实行的是无担保的信用方式提供的个人信贷消费贷款,信贷的偿还很大程度取决于大学生的诚信度。由于我国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全社会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还没达到较高的水平,部分受贷学生抱有贷款不还的主观意识,致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发展得不尽人意。大学生毕业后工作流动性大,分布范围广,给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部分银行面对低还贷率的现状,不敢轻易向大学生发放贷款,最终受害的是更多急需贷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同时也造成了一方面商业银行款项贷不出去,另一方面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贷不到款的困难尴尬局面。

三、当前高校在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最集中地反映在生源地助学贷款问题上,我们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在实际情况下,随着就业难度的加大,部分贷款学生毕业后的还贷能力不高。拖欠贷款的学生大致分为三类:部分的确因就业困难,无力偿还贷款;部分因毕业等原因流动性大,从而导致信息失联,银行无法进行款项催收;还有部分就是信用意识较差,抱有侥幸心理拖欠贷款。所以只有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才能最大程度的解决这些问题。

1、大学生诚信教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习惯于采用“单向灌输”、“我说你听”的一种固化的形式,忽略了大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导致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从而使诚信在教育中知行脱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言行不一致。而学校教育往往偏重于道德知识的传授,缺少道德行为的有效评价,说服力和约束力不强。

惩罚机制没有建立,缺乏制度的约束和缺少失信惩罚机制也是原因之一。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匹配,缺乏与市场经济体系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诚信的履行,而使讲诚信难以从道德层面上升到法制层面,使其成为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时过多地停留在原理的灌输,过多地强调中国古代的“诚信”传统,较欠缺吸收中外相关最新理论。在教学中所引的一些实例也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感染力,不能跟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引起共鸣。

现今社会的不良现象对诚信道德观提出了巨大挑战。经济领域的制假贩假、政治领域的腐败、职业生活领域敬业精神和诚实劳动的“贬值”、个人生活领域中人际交往间的互不信任,这些一系列不诚信现象的泛滥,使得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容易迷失方向。教育教学手段单一,固守传统教学的“老三样”,难以激发兴趣多样、思维敏捷的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当前,在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中普遍采用信息单向传输的教学形式,没有广泛采用尊重学生主体,为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双向交流、讨论的形式。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两个重要环节,二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实践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理论教育的补充,更重要的是,它是帮助大学生认同和践行诚信,将诚信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和主动追求、形成诚信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2、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社会转型期,一些负面因素对学生诚信道德价值观的冲击。经济生活中的欺骗现象、不诚信现象渐渐地向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蔓延。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群体,难免会受到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

新一代大学生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新的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伦理道德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社会瞬息万变,在没有成熟的法律、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无所适从,其生活和观念处于无序状态,容易受不良的事物所感染。本来就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的条件下,一旦助学贷款采取失信的行为能获得“收益”,就竞相效仿。

当前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显然还缺乏现代化、前瞻性的眼光,落后于社会发展的形势。二是教育理念落后于高校改革的形势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投资主体、收费和分配制度等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改革的深刻变化直接导致大学生思想和生活的巨大变化。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对主体地位的要求和愿望更加强烈。面对这种变化,大学生诚信教育要主动求变,才能适应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使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估计不足、认识不够、研究不透、办法不多,在实践探索上落后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

学生诚信教育要取得实际效果,内容应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应靠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高校应针对当前的社会诚信问题开设一些选修课或讲座,与学生共同讨论,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大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社会诚信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念。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虽然走出了封闭环境的束缚,但在开放的程度上仍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仍不能适应大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在社会层面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局面还未形成 ;二是在高校层面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孤军奋战的状况还没有彻底改变,所有教师、管理人员、教育环节、课程都担负着育人重任的责任意识还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没有真正形成。

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中国传统伦理学,从客观上说,为“诚信原则”奠定了价值取向的基础,是我们应继承发扬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守信须先立诚,立诚必须达信,两者相互作用即诚实信用。

我们必须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着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加强制度建设,严惩失信行为,构建诚信社会建设诚信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校应找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解决好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建立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只有真正达到管理上重视、制度上健全的时候,“诚信”才不只是一句空话,违反诚信原则的人才不敢为所欲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更有成效。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无担保、无抵押的纯粹意义上的信用贷款,但由于现在学生的个人申请和家乡证明都不足以信,无形中增加了学校和银行对学生家庭状况的了解和特困生鉴定的难度,在现行助学贷款政策尚不完备的情况下,银行贷不出,学生贷不到,致使生源地助学贷款不能发挥效用,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缺乏与发达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体系、信用机制和信用制度,银行和大学生之间彼此缺乏信任。

只有尽快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推行个人信用联合家庭信用制度,完善个人及家庭信用相关法律,借鉴美国信用制度的经验,成立专门的信用局来对个人进行专业的信用评估,使我国的信用制度尽快落到实处,也得以使助学贷款风险得以化解。首先从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来说,应尽快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学生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效果、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等。“信用记录”作为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点,主要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生源地助学贷款还贷情况、学杂费交费情况、违反校规校纪情况、勤工助学情况、相关责任义务情况及履行承诺情况。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也是大学生确立自我诚信目标、体验自尊、增强诚信意识的过程,对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大学生信用监督与制约机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次从推行个人信用联合家庭信用制度来看,就是将个人信用与家庭主要成员之间的信用进行捆绑,形成双重的信用保障链接。在对个人进行贷款信用考察的同时,也对其家庭做出相应的信用考察,必须要求个人及家庭双方都达到信用审核条件,才能认定其个人信用考察合格,进而对其进行贷款发放等相关事宜。在个人信用联合家庭信用这种制度下,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种实效性较强的措施,它能够尽可能快的提升社会全体成员的诚信意识,使这种意识在个人的思想中进行内化,从而进一步形成个人的自觉行为。

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书 篇7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 大学生 诚信教育

国家助学贷款是指一些经由国家审核通过的银行,向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金钱,贷款利息由政府补贴。国家助学贷款的初衷是为了让经济贫困地区或者家庭的孩子能读得起书,完成大学学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国策,助学贷款更是一项利国惠民的好工程。但是,在国家将款项借给大学生之后,还款的情况却不甚理想。目前,大学生与银行之间存在非常严重的信用问题。

一、国家助学贷款与诚信道德教育的关系

贷款政策想要稳定、持续地发展,就需要培养人们的贷款道德,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国家助学贷款也要遵循这个市场准则,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道德水准和思想品德,与学生的道德息息相关,它们都统一于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因此,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诚信意识。通过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诚信意识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它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及大学生信用的缺失

1.申请助学贷款的材料失真

根据国家助学贷款的各项规定,学生在申请贷款时必须由本人填写各项资料,提交正式的书面申请,而且还必须附上自己的身份证明文件以及真实、有效的家庭信息、家庭经济情况说明等,这样才能获准贷款。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有欠款的学生提供的材料大多都是有问题的、不完善的,存在学生家庭贫困信息造假、家庭住址造假、身份证造假等几种比较典型的造假情况。这说明有些申请贷款的学生从决定贷款开始,就存有欺瞒的心态和不诚信的行动。

2.使用助学贷款的资金失信

最早提出国家助学贷款的概念,是为了给予一些渴望读书、渴望成才且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援助,减轻他们学费和生活费的压力,使他们专心于学业,实现他们美好的人生目标。但是,有的学生申请到了助学贷款之后,会把这部分资金用于投资、玩游戏、买奢侈品上面,父母依然要为他们付生活费和学费,给家庭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些学生没有履行贷款合同的条款,没有体现出助学贷款的真正意义。

3.履行助学贷款的还贷失约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特殊的贷款,主要针对在校的大学生。在贷款的时候,大学生只要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家庭资料,不用任何抵押,就可以进行贷款,表现出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极大信任,所以这种贷款的还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贷款学生的诚信程度。大部分学生会按时还款,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不守信用,毕业后就更换自己的联系方式,让银行和教育单位无法找到他,从而逃避还款。一项调查数据表明,贷款学生的失信率高达45%,真是令人大吃一惊。

三、大学生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相对淡薄

就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情况来看,诚信的缺失已经非常普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都丧失了诚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诚信是一种很好的品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讲诚信的事情经常发生,尤其出现在助学贷款的还款方面。在金钱面前,诚信似乎失去了其特有的力量,不能促使学生主动还款。有些学生认为,反正我毕业了,还不还款还要看自己的经济水平,如果毕业后找到的工作薪资水平不高,那么我就不还款了;还有的学生认为,当时贷款的时候没有进行抵押,不还款也不会对自己造成多大的影响。这些不正确的想法体现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

2.关于诚信学习的欠缺

加强诚信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性,诚实和责任的宣传、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教育。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忽视思想教育,而过于重视行为教育。关于行为规范,一般教师只传授一些诚实的、正直的文化思想观念,忽略了责任的培养,再加上存在高等教育轻视道德教育的客观倾向,这是导致大学生缺乏诚信的最根本原因。诚信是学生进行价值选择的导向因素,诚信教育分散在一些课程和教师的言语中,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问题。

3.大学生诚信行为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些助学贷款是没有抵押的贷款,它不需要保证,而且操作方便,所以在贷款时,个人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就演变成了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这就容易产生恶意贷款。当巨大的压力和价值产生冲突时,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判断标准容易受一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出现缺失诚信的行为和表现。

四、应对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不足的办法

1.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学生属于一个大的社会团体,他们的信用意识、诚实的行为都深深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环境。社会中的一些不良行为、错误想法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在进行大学生助学贷款时,我们必须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建立“诚实守信光荣”的道德荣誉观,使诚信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客观经济规律。

2.建立大学生的信用档案

学生贷款管理归高校负责,所以建立学生的信用档案是学校的义务,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教育大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贷款学生的健康人格,使每一个贷款学生的档案都拥有优良的信用记录。

3.加强建立有关助学贷款的法规

国家应加强有关助学贷款的法规建设,形成一个特殊的监督系统,扩大现有四大银行贷款的范围,完善助学贷款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比例,确保助学贷款中贷款手续、合同的违约责任等问题被主体理解,并列出相应的处理规则,把有关助学贷款的行为纳入法律范畴,对违反合同的行为进行有效惩罚。

4.制定助学贷款信用担保政策

我国助学贷款是不需要担保的贷款,如果学生为了个人利益而选择不支付贷款,那么学生就成了一个高风险的贷款人群,银行必须采取控制风险的措施。美国财政专家约翰斯通认为,在学生贷款运行优良的情况下,国家应提供贷款担保,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所以说,助学贷款必须在政府的担保下才能实施。我国大学生的贷款可以引用国外助学贷款的方法,通过多样担保主体,如国家、父母、亲戚成为担保主体,这将有利于我国大学生贷款信用担保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五、总结

综上所述,诚信既是道德的所属,又是法律的范围。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要加强道德建设,而且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一方面,大学生是一个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应继承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优良美德;另一方面,国家、政府、学校和各级各部门应建立科学完整的教育体系,遵守“抵制风险,快捷贷款”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有效执行贷款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珺.浅议国家助学贷款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5).

[2]傅军.国家助学贷款中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李岩丽.当前大学生助学贷款诚信问题及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黄成忠.从当前高校助学贷款的现状谈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大学生国家助学金申请书 篇8

尊敬的领导:

你们好!我是化学与材料学院应用化学12班学生XXX。来自广西XX市XX县XX乡X村X屯,我们那里地处偏僻远离市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我家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和我。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文化,没有技术,以靠种几亩劣田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其他也基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爸爸已年过60体力渐衰,加上因长年累月的劳作,最终积劳成疾患上了心脏病、哮喘等病,需要常年吃药来维持身体,不能做重的体力活,更不能下地劳作了,家里本来没有什么大的收入,却每天都要给爸爸买药服,每年需要大笔治疗费用,16年来为了供我上学,爸爸一直没有因为身体的不适而好好的去医院治疗过一次,去年他已病入膏肓到医院看时医生说需要做手术,爸爸为了省点钱给我上学只是在家服些中药来控制病情,却把自己的健康放一边不顾一直拖着;母亲也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一日不如一日;兄长今年也27岁,当年正当他上高三我上高一时,因父亲患病家里供养不了我们两个人读书时,懂事的他选择了辍学回家帮母亲做农活,至今还没有结婚,他说他要是结婚了,谁来供养我上学。为了供我上学和给父亲治病现在我家已经负债累累了,助学贷款1.8万元,其他借款3万元。

2011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带着全家人甚至几代人的梦想,我终于考上了大学。但是高昂的学费却让我们一家更强烈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我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我原打算放弃继续求学这条道路,早日参加工作来减轻父亲的负担,补贴家用。但是父亲通过自身的经历,深切体会到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命运,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所以为了让我将来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好的生活,不顾自己的病情也不放弃对我的支持。但一年学费也要五千多,还有其他的巨额费用呢?这可是我家1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出来的。而我的父母情愿为了我的前途,再辛苦也愿意去扛。多亏了我的父母、亲戚,朋友和国家好的政策,我得到了和别的孩子一样的机会,来到了美丽神圣的大学,坐在这明亮宽敞的教室里,接受更好的教育。

大学四年以来,我深知着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生活更是来之不易。我省吃简用,化压力为动力,化爱为能量,无时无刻不努力着,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热心帮助同学,大一通过了英语B级考试,计算机区一级,大三时参加并通过了区计算机二级的考试,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家人宽慰,用良好的成绩来回报帮助过我的亲人和朋友,来回报国家和社会。大四的学习生活如期而至,而父亲也和往年一样,又在挨家挨户的去亲朋好友家为我的学费奔走。这样的情景让我的心里很难受。父亲多次遭受了许多的冷嘲热讽、白眼、闭门羹。我还知道,有很多给我家借过钱的亲戚、朋友也再不愿意借钱给我们家了。这些让我的父亲十分发愁。

大学生国家助学金申请书 篇9

你们好!

我是__班的学生__,来自__,这里虽然有许多的煤田,但是由于我家原是__市,在我6岁时父母为了让我们接受好的教育搬到了这里,所以我们还是以种田为生。

我的家庭有六口人:爷爷,爸爸,妈妈,弟弟,妹妹,还有我,年迈多病的爷爷一直都是劳累一天的母亲给喂药,喂饭……,父母因为常年在外透支体力地劳动患上了腰椎病,每当天凉的时候和劳动过量时就会犯病;躺在炕上下不了地。这种情况下从地里回来的母亲就得照顾两个病人,父母也不是没有想过另谋出路,但是因为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本钱,只好一直在家以务农为生,尽管现在粮价上涨了,可是随之飞涨的物价使得收入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可是天公不作美,今年我的家乡又发生了旱情,我们家的希望和未来又在哪里呢?

尽管这样的升天好像并不垂怜我们,就在去年六月,我高考前夕,弟弟被查出患有气胸,高昂的手术费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累还负债累累,母亲为了照顾弟弟三天也没有合眼引起了高血压,经常头昏不能干体力活。

又快开学了,父亲也和每年一样又在挨家挨户地为我们三个孩子的学费奔波,每晚回到家里都低着头抽着烟,这样的情景让我心里很难受,我知道别的朋友也许不理解为什么父亲非要供我们上大学,我也知道父亲一定又为我们遭受了许多的冷嘲热讽,白眼,闭门羹。我还知道有很多借过钱给我家里的亲戚朋友们再也不愿借钱给我们家……到现在,我的学费还没有着落。

上学以来我深知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省吃俭用,化压力为动力,化爱为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努力着,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父母宽慰,给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一个答复,在空闲和体休时间我参加过学校的义工劳动和志愿者劳动,还利用假期时间来打工,这不仅减轻了一点家庭负担还让我学会了书本上不曾有过的知识。

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让更多的像我这样的学生看到了希望,我满怀热血感激国家对贫困生的关心,真诚希望党和学校给我一次机会,以解我求学之路的燃眉之急,我会以百分之一千的努力好好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争取早日成材回报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鉴于此,遂向学校递交国家助学金申请书,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够批准。谢谢。

国家助学金申请书 五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我是文法学院214级新闻采编与制作的学生,我希望申请国家助学金来缓解经济问题。我家住,家里一共有五口人,除了我之外,还有爸爸、妈妈、奶奶和弟弟。我们地理位置偏,交通不便利,导致经济落后,文化贫穷,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教育设施都很不完善。贫穷是先天带来的,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贫穷却是可以改变的。我深信:知识改变命运。努力学习会是成功的一条途径。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班上就有很多同学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当时我也动摇过去上技校的念头,可最后是妈妈鼓励了我,我能够有足够的学费那是靠父母的血汗赚来的,一分一毫都赚得艰辛。在我的记忆里,父母除了务农之外,也总会找些零工来补贴家用,他们干的都是最脏、最累、最廉价的工作,拼劲力气也只能赚那么一些家里的经济情况总是很拮据。

现在,我的父母都已四十多岁我明显的看见他们的头上添了很多白发,或许相对于城市的同龄父母来说,他们的样貌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很多,生活的重担压的他们喘不过气,也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贫穷的痕迹,我是多么的希望能去改变这种状况。高中的时候我也打过工,是在一家服装厂,辛辛苦苦一个月也赚不了多少钱,当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了父母赚钱有多不容易。

高考前,我本打算学自己从小就喜欢的美术,我觉得自己还是有那么一点天赋的,可是学美术的费用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们几乎逼我一个月的生活还多。我再三考虑,终于忍痛放弃了美术,当时的我真的很失落、很无助。可是这更加坚定了我要改变命运的信念,沃野希望希望有一天能有更多的孩子可以不再重蹈我的轨迹。始终,我都一个目标:要考上理想的大学,改变自己以及整个家庭的命运。

寒窗苦读终于有了结果,可是大学高昂学费又让我望而却步,想打退堂鼓,爸妈的身体都不好,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我的爸爸一直有腿疼的毛病,妈妈血脂又高,家里还有年迈又体弱多病的奶奶,患有白内障,总是看不清东西,常年要靠药物维持,我的弟弟同时也升入了初中,需要一大笔教育投入。大学的学费是爸妈东拼西凑交上的,因此也欠下了一大笔债。我终于踏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在大学期间,我勤工俭学,做兼职。趁假期外出打工,申请国家助学金充当生活费。在学习上,努力学习,在班里成绩第九。

我很需要这笔国家助学金完成学业。毕业后,我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回馈社会,回馈母校!这些都是我最真诚的想法,再次真挚的感谢学校的各位领导!希望领导能批准我的助学金申请书顺利通过,我将不胜感激!

此致

探析国家助学贷款诚信问题 篇10

【关键词】助学贷款;诚信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政治辅助政策,在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享受免息待遇,政策予以全额贴息,助大学生学业圆满完成。然而,随着这项助学贷款的实施,暴露出部分学生未能履行合同及时还款的现象,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与国家的关注。本文结合笔者的关注实际,对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诚信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诚信意识较为淡薄

守信用,讲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对诚信有着较为普遍的认同感,对不受诚信的做法感到不满。可是,大学生往往容易以挑剔的眼光、高标准看待别人,却对自己的诚信行为不加约束,对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诚信问题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而是贪图眼前的小利,贷了再说,对还款则是以后再说。诚信意识的淡薄与思想观念上的偏差都让他们在还款诚信上表现出缺失。

2.社会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法制建设并不够健全,存在一些空子可钻,让一些投机取巧之人和不法之徒伺机偷税漏税、诈骗、走私等;而少数官员则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等让法律的权威受到挑战……这些社会现象使大学生对诚信概念有了模糊而迷茫的认识,对他们的思想品质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

3.个人信用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目前个人诚信体系并未建立起来,并未建立起一套全国联网、全程跟踪的诚信档案,这就对学生的诚信问题难以进行评估。毕业后大学生流动性大,对其行踪借款银行以及高校难以实时掌握,也给还款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强烈的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开始逾越原有的道德底线,借故不还贷款,给国家、银行、学校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国家助学贷款诚信问题的途径

1.建立流动性的个人诚信电子档案

针对上述现象,国家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为每一位大学生建立一个信用档案,将大学生设立的银行账户、借用以及偿还国家贷款、信用卡等信息进行跟踪记录。可统一由人民银行建立,其他个别银行可联网实时掌控学生的信用情况,且对逾期未还款的行为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

2.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并且定型的人生重要阶段,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当常抓不懈。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引领时代进步的主力军,他们的诚信观念、道德操守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为此,诚信教育应当渗透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高校可利用思想政治课程、法律课堂或者其他学科课堂,有意识的贯穿诚信教育,让大学生从身边点点滴滴的诚信事迹、楷模的感人行为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使大学生的身心受到感染,提高其社会责任感与诚信意识。另外一方面,家庭应当和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情操。家庭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家长应当为孩子的长远利益做打算,不应当以投机取巧的行为给孩子造成思想上不良的影响,而应当以身作则,从自我做起,塑造孩子良好、健全的人格,便于其今后在社会中骄傲的立足,而不是不停的逃避。

3.健全信贷制度,完善管理

首先,贫困生认定机制。在认定贫困生时应当对大学生,尤其是新生的家庭贫困情况的了解,将贫困生认定工作做到位。同时,也要及时了解大学生家庭情况的变故如下岗、离异、疾病等,从而实时的做好记录,及时为大学生排忧解难,及时更新贫困生档案库。各院系的辅导员、书记、班主任等是一个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工作队伍,可对学生从宏观、微观等角度把握,让贫困生认定工作做得到位,做得准确而详实。将大学生的大学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分为入学前、大一上学期,大一下学期,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家庭以及经济情况,同时了解其生活习惯,若出现了挥霍奢侈、铺张浪费等现象,应当将其从贫困生中排除。只有将贫困生认定工作做得详实,才能够让真正有经济困难的学生享受到政策的关怀,消除某些喜欢投机取巧的人贪恋一己私利的行为。

其次,建立助学贷款诚信监督机制。学校可对申请了助学贷款的学生名单予以公示,让全体学生以及教师对其进行共同的监督。若被发现其所填写的信息虚假,存在铺张浪费、挥霍、奢侈等生活作风的,应当予以取消对其的助学贷款。

4.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升还贷能力

对于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拖欠、失信等行为,有部分人的诚信缺失,道德操守不够所致,即在自身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却不遵守承诺,从而造成诚信失守。但是,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庭经济环境差、就业情况不理想等造成,这部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大,自身维系着家庭的经济,确实无力偿还贷款。因此,若能够在毕业之时找到一份合适的满意的工作,则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帮助其提升还款能力,从而信守承诺。因此,高校也应当关注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将品学兼优、能力强的贫困生推荐到合适的用人单位,提升其就业竞争力,让其有力偿还贷款。

参考文献:

[1]黄晓.国家助学贷款诚信问题探究[J].时代金融,2011(14).

[2]陈昆峰.助学贷款工作中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9).

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书 篇11

一、在评定的过程中, 大学生对国家助学金的态度

1.理智型。持有此观念的同学能很好地理解和支持国家设立此助学金的初衷, 认为只有符合国家要求的学生才有资格获得此资助。而其自身, 也会努力以国家助学金评定标准要求自己, 努力提高自身学习成绩;平日生活中, 一方面以德服人, 另一方面靠自己的能力打工补贴生活用度。在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 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对待, 对于评定结果不喜不悲, 始终关注自身在此经历中的内在收获与实质发展。

2.利己型。持此观念的同学对自身能否获得国家助学金比较在意。对国家助学金的评定的标准有自己的理解。对于国家给定的标准, 以此类学生的价值观来理解, 觉得如同没有设定标准。因为, 他们会认为自己1至5条都符合。因此在具体的评定中, 对此类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是:谁是家境困难的学生?面对这个问题, 他们往往会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衡量贫富。有些人认为多数同学家境类似, 以工薪阶层为主, 都是靠自己父母的血汗钱来, 如果自己没有获得此项资助, 就是不公平。另一些人认为, 不同的同学消费理念各异, 不能仅仅从生活吃穿上衡量家境与贫富。如有些人虽然省吃简用, 但在会时不时出去旅游, 难道仅凭生活节俭他就有资格, 而我不出去旅游, 只是喜欢买稍稍贵一点的化妆品, 就认为我比他富有?而且, 随着年级的上升, 对自己身边同学的了解加深, 看到对方条件和自己类似, 仅仅因为会“哭穷”, “家境困难”, 如此简单就能一笔不小的收入, 更加会强化自己对国家助学金标准的片面理解, 认为自己不争取一下亏得慌。甚至有些家境不错的学生, 也会认为自己父母挣钱不易, 如果能从学校获得这份补助, 可以让父母少给自己点钱, 如再拿这部分钱给父母买点礼物, 也算是自己的一片孝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凭什么每次评定关注的焦点在贫困上, 如果真正这样评定下去, 每次也就那么几个同学有资格, 而且, 目前学校各项名目的助学金有好几项, 次次都基本以贫困来衡量, 那这些家境贫困的同学都快成“助学金专用户”, 反而他们手里的钱比我们父母给予的生活费多, 这样对于我们的父母的劳动也是不公平的。因此当再次评定时, 此类学生往往会据理力争, 希望自己也能从此中获得收益。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助学金随着年级的上升越来越难评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3.自卑型。持有这类观念的往往是家境真正比较贫寒的学生。对于国家助学金他们内心是很渴望的, 也是最需要资助的。但是, 每次在评定中, “贫困”是他们最尴尬, 也是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想获得, 就必须揭开自己最窘迫的一面任他人评论, 这是这些学生最不愿面对的。有些家境确实困难的学生, 为了不使自己难堪, 他们反而不会主动揭自己心中脆弱的那一面。此类学生最终还是会获得资助, 不过资助奖项会有多有少。因此, 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会了感恩, 学习更加刻苦努力,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 体味到的是社会的不公平和弱肉强食, 虽然拿到资助, 内心反而更加的不平衡。

4.互赢型。持此类观念的学生往往会抱团争取国家助学金。往往是几个关系要好的同学, 大家情况相似, 在评定中有可能会获得资助, 也有可能失去资助。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在评定过程中积极推荐一两个获得资助可能性比较大得同学。在私下, 彼此达成共识, 一旦获得资助, 金额均分。在此过程中, 他们学会了“互赢互利”, 尽力从此中分得一羹。还有一部分同学会游说其他同学, 全班达成一致, 对国家助学金进行轮流制, 即今年获得资助的, 来年不再评定, 把机会留给没有获得过者, 直至在毕业前, 每一位同学都能受到一到两次资助。

二、价值观对个体的行为的影响与意义

对于价值观, 无论是社会、心理、哲学、政治、经济还是教育等多个领域, 对其都有独特的理解与解释。如社会学角度思考,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的根本认识, 反映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价值追求是人的每一项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 无论改造客观世界, 还是人自己的发展, 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的价值追求中实现的。[1]心理学仍为价值观是指人在对事物属性认识的基础上, 从其自身的需要出发, 形成的与事物价值有关的、对其行为起指导性作用的观念系统。[2]尽管各学科所在角度不同, 对价值观的理解各不同, 但离不开对“价值”的思考, 实质上就是一种态度, 是人们社会实践过程中, 自身生存及发展过程中产生需求, 在衡量与满足自身需求过程中评判事物价值标准的态度。

三、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 对国家财政资助的态度考量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对于很多学生来说, 除父母之外, 没有什么经济来源, 国家助学金是他们第一次有机会以自己为主体, 不用自身付出什么即可获得的来自社会方面的经济给予。这笔钱从哪里来, 很多学生是模糊的。光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国家出钱。但是国家的钱从哪里来, 没有多少学生会思考的, 即便知道其来源, 作为国家财政公众资源, “不拿白不拿”成为大学生对于国家助学金普遍的认识和态度。因此, 作为价值观主体的大学生如何看待这笔钱着实考量着大学生的价值观。

2.无须付出太多即可自主自由地支配国家助学金的性质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的钱, 学生在使用时多少会考虑父母的不易和艰辛。但是, 国家助学金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生活资助,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摆脱父母含辛茹苦挣钱供其上大学的内心压力, 自由支配这笔钱。这是大学生很渴望的。而且, 这笔资助的获得不用付出太多, 只需达到国家提出的5条基本要求即。所以, 不用劳动即可获得收益的诱惑, 对自我经济的自主和自由支配的需求, 决定了他们对此资助的关注度与参与性;推动其价值观的形成与走向。

3.社会帮扶强化弱者形象, 减弱其自强自立的精神, 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为了获得此资助, 有些学生会主动节衣缩食, 有的学会了掩饰自己的生活开销等等。所有这些行为旨在说明:我家境贫困。这种行为类似心理学说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由于尝到国家助学金给予的好处, 强化学生主动扮演弱者形象。而周围未获得者, 则通过对这些学生的观察与学习, 也学会“哭穷”。因此, 学生对弱者的评判出现扭曲, 对自强的态度产生怀疑, 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内在标准。

4.资助惠及面相对较宽, 淡化了个体对社会的感恩心理, 挑战大学生的价值观。国家助学金是目前各高校助学金项目中惠及学生比例最多的一项。很多同学在获得此项资助时, 从中产生了一种“吃大锅饭”的感受。尤其通过“轮流制”获得国家助学金, 人人都有份。这种经历让学生对获得资助的心态是“心安理得”。因此, 也就很少有人会有感恩的心理了。甚至, 有些确实是家境贫困的学生, 即便是获得资助, 由于资助额度不是最多的一等, 反而会生嫉世心理。对此, 面向贫困大学生的资助由于覆盖率较高, 被一些名不副实的学生获得后, 影响整个学生群体对国家助学金的消极认识, 淡化了个体对社会的感恩心理, 进而左右着大学生的价值观。

5.个别受资者对助学金的挥霍, 对其他同学具有强烈的刺激, 考验着其对社会的理解及价值观。大一新生, 同学彼此之间了解甚浅, 对大学生活还处在懵懂与理想之中, 在第一次评定时, 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的要求, 真诚对待此评定。但经过共同生活与学习, 发现个别受资助者与自己的生活消费相差无几, 甚至高于自己, 于是, 内心对此事的态度逐渐产生动摇。并且在助学金分配中利益问题处理不当, 很容易将问题泛化到生活与学习中, 引发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 如同学之间对他人物品价值的评价极敏感, 由此产生对贫困同学等弱势人群的冷漠。所以, 学生对私利的保护及人性的纠结, 对真善美的理解将会产生谬解和偏差, 进而对社会的理解认识产生以偏概全。结果, 在其价值观里以自身实惠来衡量社会, 这将从深层次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 国家助学金的评定中, 由于其自身制度的不完善, 造成学生对此事的态度与国家的初衷背道而驰。尤其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之深, 是始料不及的。在国家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 对评定条件尺度解释不同, 将直接涉及利益分配。学生为了自身利益保护与争夺, 对贫困的理解、对社会资助的态度、对社会的认识产生曲解。不过学生毕竟生活阅历简单, 自身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中, 因此, 在此关键期, 作为最能直接影响学生生活的国家助学金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大影响, 并将对其未来生活起到指引作用。

摘要:目前我国各高校每年都会进行国家助学金评定, 但由于其自身评定要求的模糊, 导致学生对其评定过程及结果产生不同的认识与态度。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其价值观也在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 不断地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通过大学生对国家助学金的态度分析, 进而剖析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并针对以上分析提出对国家助学评定的建议。

关键词:国家助学金,大学生,态度,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欧阳栋梁.用邓小平理论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支柱[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0, (02) .

上一篇:清明节活动个人心得体会700字下一篇:邀请外国人来华邀请函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