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规章制度

2024-08-12

互联网金融规章制度(精选10篇)

互联网金融规章制度 篇1

汇投资坚持信审承诺安全

对于风起云变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可以在投资方式上创新,但金融的本质不可变,那就是投资安全。相对于P2P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模式而言,P2C个人对公司的投融资形式更具有创新性和安全性,在当今中国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P2C显然更加适合国情和用户的投资体验。面对众说纷纭的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安全问题,行业监管部门及相关协会、专家提出虽然提出“试错式监管”的方式,但无疑也是在降低各方压力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投资环境。

在刚刚开完的互联网金融大会上,聚集了汇投资、人人贷、宜信、陆金所、有利网、积木盒子等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家,大家一样在反复强调“投资安全”的问题。面对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细分,相信未来P2P与P2C会存在着相对不同的监管模式。在采访到汇投资董事长张征时,对方谈到:“汇投资已与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达成长久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来汇投资P2C将致力于为优秀的中小微企业和有投资意向的用户提供投融资服务。我们汇投资的安全监管工作主要体现在“前”“后”两个层面。”“前”指“投资项目准入的信审制度”,即为出借人投资提供更安全稳定的项目;“后”指出借人投资后的“风险保障的本息保障计划”,担保公司与汇投资双重控制风险并本息偿还。这两环相扣,汇投资将会在政府、行业监管出台前,对于本平台的P2C投资方式全方位进行自卫式监管,一切只为将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用户即出借人的利益就是互联网金融的第一利益。

汇投资“前置”的项目准入“五审”信审机制

汇投资拥有一套非常完善的信审制度,在项目的信审方面做到了严查、严防、严守。

1、审资质:融资的企业方将向汇投资提交申请,通过初步审核。初步申请包括融资企业信息、经营范围、资产提供、融资用途等。

2、审现场:汇投资的专业评估团队,将根据融资企业提供的申请到企业方进行实地考察,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属实完整性。

3、严复审:融资企业将进入严格的复审阶段,并且由审贷会介入,对于实地考察的企业情况进行后期评估,对于资金用途与偿还能力进行纵向评估;对于融资金额与实际情况进行横向评估。

4、签合约:之后融资企业将签属融资企业制度、以及经过法律团队审核的统一融资合同。

5、监管理:企业融资完毕后,将进行后续管理、催收等多层保障工作。合同中明确约定的风险防范措施,融资企业将须进行各项书面确认。投资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事件,汇投资将立刻采取合同中约定的代偿回购措施,并向融资企业追偿。汇投资“后置”的双保险(放心保)“本息保障计划”

汇投资董事长张征先生在采访中反复强调“投资安全与用户信赖”的重要性,想必这也是汇投资用实力赢得用户的关键。据记者了解,在风险控制上汇投资用双

重保险进行风控管理。首先,审核通过并上线的项目均由汇投资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具有雄厚实力的注册资金超过一亿元的第三方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最大程度上保护交易参与各方的权益。并且,担保公司在前期项目信审准入环节就已介入,担保公司将对融资公司进行全面调查与信息进行核实,并且将对该企业的项目提供本息担保,对融资企业到期还款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保证。其次,汇投资还提出了“本息保障计划”,“本息保障计划”是汇投资为保护平台全体出借人的共同权益而建立的信用风险共担机制。平台的所有出借人经过平台身份认证后,在平台的投资行为均适用于“本息保障计划”,出借人无需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汇投资出资1000万作为本息保障金账户初始资金,当出借人投资的借款出现严重逾期时(即超过24小时),担保公司因意外不能按照约定执行代偿,汇投资平台将通过本息保障金账户向出借人垫付此笔借款的剩余出借本金或本息。“本息保障计划”为出借人提供了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分散了出借人投资行为所带来的信用风险,营造了一个安全健康的投资环境,保障了出借人的权益,使出借人获得本息收益保障的双保险。汇投资“全程”资金流转的资金托管机制

除汇投资“前置”的项目准入“五审”信审机制,以及汇投资“后置”的本息保障计划外,汇投资在资金流转层面,也启用了“全程”资金流转的资金托管机制!在投资过程中,出借人资金的流转不会经过汇投资,汇投资也不会有任何权限去支配资金。目前汇投资已经委托京东网银在线为发售项目提供在线支付和提现服务。资金的流转全部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资金的每一次流动都能被投资者清晰地监控。

网银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银在线)为京东集团全资子公司,2011年5月3日首批荣获央行《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支付企业,并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任常务理事单位。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电子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包括五大国有银行、银联在内的国内主要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支持互联网、POS、手机、电话等多种线上线下的终端支付形式,以及银行卡、外卡、电信卡等各种支付工具。现已形成银行卡网银支付、银行卡快捷支付、信用卡无卡支付、手机充值卡支付、电话支付、银行卡POS收单、预付费卡发卡及受理等业内领先产品。汇投资与网银在线的资金托管机制,将使每一位用户的投资获得安全的第三方托管,获得稳定安全的收益保障。

互联网金融规章制度 篇2

1 从保险合同制度适用角度来看

互联网保险使得保险业传统营销格局发生了彻底改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保险开发模式正在不断蔓延,由此使得实际的保险服务质量也得到不断的提升。在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会以电子保单的方式来进行销售,这是保险公司将会去采用的基本模式,由此使得新型保险营销服务得以诞生,可以以网上业务的方式来进行,可以以网络对接的方式来进行,还可以以卡式业务的方式来进行。在互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不仅仅能够提供保险产品销售方案,还可以以保险业运营的视角入手去实现保险业的不断拓展,由此迎来全新的互联网保险发展格局。互联网保险在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以市场经济为适用领域的,其服务对象是互联网经济活动的团体或者个人,其面对的风险因素是独具特色的,需要依靠信息安全技术来进行稳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保险服务模式也是更加个性化的。从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来看,保险业拓展在互联网市场中的空间,使得互联网保险领域的竞争程度得到增大,此时无疑需要对于《保险法》进行全面调整和改善,当然也涉及到《保险法》适用方面的内容,此时保险立法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做好反馈,由此使得对应法律法规能够跟上互联网保险的需求,继而才能够迎来互联网保险稳定有序的发展格局。

2 从保险合同缔结阶段角度来看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会对于保险合同缔结阶段造成影响,其主要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会对于认定保险人条件说明义务的履行标准造成影响。《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需要在保险合同签订阶段承担格式条款的说明义务,这是缔结动作完成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并且适用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保险合同缔结。但是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合同的便捷性和虚拟性,又不能依照书面协商订立保险合同的方式来进行,需要纳入保险条款,保险人免责条款,条款说明内容,投保程序等内容。但是在此过程中保险人已经适当的履行条款说明义务如何去界定,指定条款说明义务的履行标准如何?这些都成为需要去解决的问题。此时就需要由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来进行验证,对于其说明内容的合理性,对于其说明义务的履行情况进行分析,由此给出结论,并且要求保险公司在保险人出现疑问的时候,还需要给予对应充分的说明或者解答,由此才能够保证实际的履行效果。另外一方面,会对于保险合同成立和生效的法律标准认定造成影响。无纸化的数据电文形式作为互联网保险的基本运行模式,其在提高缔约效率的同时,也给予司法实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能不能使用一般性标准来界定保险合同的成立或者生效?实际上,其实践操作是不可能实现的,由此多数人认为互联网环境下的保险合同成立和生效不能适用于《合同法》,由此需要在此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善,保证电子商务运作特点与互联网保险之间的契合性,这样才能够保证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3 从保险合同履行阶段角度来看

互联网金融也会对于保险合同履行过程造成影响。详细来讲,可以将其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对于投标人身份认定造成的影响。互联网保险背景下的数据电文是以非面对面的方式签订的,在终端操作的人或者缴纳保险费用的人可能不是同一行为主体,再加上被保险人与投保人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行为主体界定的难题。也就是说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网上投保行为人不能简单的界定为实际操作的人,应该强调是在投保过程中独立表达真实投标意思的人,此时可以将网络操作的人界定为代理人或者协助人,在满足上述条件基础上,依照规定缴纳了保险费义务的人。依照这样的认定方式,可以保证对于互联网保险下的投标人身份进行界定;其二,对于保险责任开始时间认定造成的影响。依照理论来看,保险责任是保险合同的核心所在,投保人购买保险合同的目标在于:支付保险费获得对应保险保障。那么保险责任开始时间就成为保险合同体系的重要节点,因为事关双方的利益。对于各自电子保单纠纷案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是很多纠纷出现的根本原因,也是互联网金融对于保险合同履行造成影响的具体体现。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依照以下原则来进行处理:坚持保险合同有效期限与保险责任期限之间的科学关系;保险合同条款的约定应该优先于法律的规定,由此妥善的处理好保险责任开始时间的确定方案,而这对于引导实际工作的快速开展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在给予保险行业创造全新发展契机的同时,其也存在很多与当前保险合同制度适用不吻合的地方,要想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迎来全新的保险行业发展格局,就需要懂得在这两者之间做好权衡。立法部门要对于当前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应法律的调整和改善,从法律适用,法律内容和法律执行方式等角度入手,实现全新的互联网保险法律体系的构建,由此引导互联网金融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规章制度 篇3

(1)从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实现投资者风险吸收能力与金融资产风险相匹配的逻辑出发,应把交易主体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所导致的交易不确定性,以法律方式予以剔除;而互联网金融的脱媒属性,也决定了披露融资者信用风险及金融资产风险,应成为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的首要范式,这也可被称为“风险暴露”范式。

(2)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实现投资者风险吸收能力与金融资产风险相匹配之逻辑的约束下,投资者投资额占其净资产的比例,及单一投资者投往同一金融资产的累积投资额,均应受到限制。这也可以被概括为互联网金融投资的“风险分散”范式。

(3)由于互联网金融市场是准入门槛较高的银行及证券市场无法满足小微初创投融资者需求的产物,具有准入门槛低、鼓励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因而,基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实现投资者风险吸收能力与金融资产风险相匹配的逻辑,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范式,应契合于金融市场内生的交易形态,通过提高市场透明度和降低准入壁垒,来促进竞争,这也可以被称为“促进竞争”范式。

遵循金融风险规制逻辑并结合互联网金融创新,而演绎出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的风险暴露、风险分散和促进竞争范式,与涉众型监管和投资者适合性原则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其不仅以金融风险为规制对象,而且以披露和配置金融风险为规制手段。相比于提高投融资者准入门槛、限制市场主体数量及规范投资者风险特征等手段不仅更为直接,而且也更节省交易成本。

据此,提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具体建议如下:

(1)P2P 和股权众筹平台的准入与退出

为便利中小企业融资和普通个人投资应当便利融资者入市。应当秉承便利融资、促进竞争及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原则,规范P2P平台和股权众筹集资门户的资质和准入条件,规范其管理和退出机制。

在资质上,P2P平台和股权众筹集资门户应符合工信部对平台技术审核和信息审核标准的要求。在P2P平台准入上,可以区分为纯信息中介平台和准信用中介平台。纯信息中介平台可以宽松,只要在行业协会注册或备案即可;而准信用中介平台相当于准金融机构,采用银行金融监管的审慎监管,采取严格的审批准入制度:应包括平台的注册资本、风险备付金、风险保障金、服务范围、高管资质、征信情况以及专业能力等内容。股权众筹门户可被界定为“为他人提供要约或证券交易的任何主体”,股权众筹平台也分为两类: 私募型和公募型。对于私募型平台,应相对宽松、准入门槛不宜过高,采取备案制。而对于公募型平台,采取严格的准入机制,注册制,即符合具有风险控制和资产管理能力的中介组织,要求注册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

在平台退出机制上,若平台运营失败,则与平台P2P业务有关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或其他互联网系统运营商,负有安排平台接管的义务,接管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安排其他企业或P2P平台作为接管人,或由出现运营困难的平台自行提供与平台债务相当的抵押、担保或追加风险保障金。

(2)股权众筹小额发行及豁免

为维护互联网金融交易业态的竞争性、发挥该市场培育小微初创企业的功能和保持市场流动性,应当对融资者融资限额予以限制。在给予融资者便利的同时,也应避免普遍具有高杠杆率和信用风险的单个融资者,提供风险过大的金融资产,并导致投资者风险吸收能力与金融资产风险很难匹配,进而导致该市场流动性枯竭或系统性风险爆发。

在借贷或发行限额上,融资者通过股权众筹,在一个或多个股权众筹集资门户内,为单个项目发起的累积融资总额,不应超过1000 万或3000万元人民币。在多个股权众筹集资门户中融资的融资者,需要在股权众筹说明书中,充分披露其在其他平台上募资的情况。

根据《证券法修改草案建议稿》中对公开发行豁免制度的规定,小微初创企业通过股权众筹集资门户公开发行证券,其公开发行可以豁免注册,欧美与中国有类似的规定。各国股权众筹小额公开发行豁免规则的趋同,说明在投资者和融资者单一项目的风险可控制在与市场流动性要求相符的程度之内时,并无限制融资者向不特定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证券的必要。事实上,股权众筹的市场逻辑,恰是以小额高风险资产吸引数量众多的各类投资者的小额高风险投资;并在给予投资者高回报的同时,以群力培育初创项目。这种证券发行方式之所以在欧盟等发达金融市场中也脱颖而出,恰恰是因为小微初创企业无力通过私募方式融资或融资不足。因此,一方面,各国股权众筹规则还会要求投资者投资额须低于其净资产或年度净收入的一定比例;另一方面,也均不限制投资者人数。

同时,应建立融资者退市制度,以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充分竞争格局及其为处于初创时期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功能。以股权众筹为例,若融资者年营业额超过10 亿元,或连续发行不可转换公司债3年以上,或通过股权众筹融资超过5年以上,或已符合主板、创业板或新三板上市条件的,则应退出股权众筹市场。

(3)投资者分类及投资额度限制

投资者分类和保护制度,是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及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重要内容。互联网金融规制要实现资本形成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平衡,就要把握互联网金融满足小微投融资者需求的关键,即拆分资产而后向仅具有小额投资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中小投资者配售资产。

我国互联网金融立法可将投资者分为非成熟投资者和成熟投资者。非成熟投资者可界定为所投资项目为2个以下的投资人,其投资总额,不应超过其净资产( 不含常住房产、养老保险金) 的特定限额。非成熟投资者累计12个月内对单一融资方的投资上限,也应受到一定限制。成熟投资者可界定为投资于单个融资计划的最低金额不低于100万人民币的自然人、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同时,应允许专业投资者、高资产净值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参与投资,将其视为成熟投资者,鼓励其以套利交易挤出噪声交易者。同时,授予非专业投资者和非高资产净值投资者以是否接受适合性原则保护的选择权。

对投资者进行分类的立法思路,在我国全国人大财经委《证券法修改草案》中也较为明确。在非成熟投资者投资额问题上,由于我国居民收入成分复杂,可设置阶距较宽的梯度投资限额。但自然人家庭金融资产总计超过300万人民币,或自然人个人年收入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不受此限。可建立以年收入或净资产为基础,以投资损益记录为附加的复合分类标准。

(4)充分信息披露

P2P和股权众筹平台,应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应对投融资者实名认证并审核用户信息;应审核融资计划的合法性和融资计划书的完备性,若融资方或融资计划发生重大变化,中介机构要督促融资方通知投资者;还应对融资方和投资者的信息及融资记录予以妥善保管。增加投资者理性,为自律机构和监管机构提供公开信息;互联网金融的营业者,还需向监管机构披露与融资风险相关的信息。

P2P平台应向自律机构和监管机构提交借款人的相关信息、作为信息披露的资料;实施资产证券化交易的P2P平台及融资者,应借鉴金融债券等资产支持证券目前的信息披露模式;股权众筹在发起、交易和退市时,应履行《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信息披露规则;私募型股权众筹应发布融资计划书,并充分揭示投资风险,披露募资不足时或超额募资时的处理办法及其他重大信息、披露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关键信息;并应及时披露其他会影响投资者权益的信息。

要求P2P平台进行年度信息披露,提供年度报告,向投资者提供评估工具,使其可以根据收入和费用对预计借款额进行评估,向借款人提供综合信息文件;使其了解借贷金额、协议利率、借款期限、清偿条件和总体成本等信息。

平台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义务还应包括对平台所持牌照、注册号、平台报酬方式和费用、项目申请资格、筛选条件、项目发起人资格标准、每个项目及其发起人信息的披露和说明,以及对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风险警示信息。

(5)风险转移与预警

风险转移与预警系统,是实现互联网金融规制的投资者风险吸收能力与金融资产风险相匹配的逻辑的一项重要内容。互联网金融交易风险较大,融资者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较高,投资者资产净值不高且专业能力不足,所以应在交易之前,对融资者和平台的风险进行充分博弈,通过风险资本金和风险备付金等形式,对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和融资者的道德风险进行定价。

在风险资本金问题上,2014年3月英国《众筹监管规则》通过信用风险定价解决平台流动性问题,规定了P2P网络借贷型众筹的最低资本金和风险资本金。其中风险资本金比例随平台规模扩大而递减。这也符合2008年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协议III 确定的风险吸收原则。在风险备付金(保障金) 问题上,P2P 平台风险保障金,应与融资者融资额度、期限和违约率挂钩。这是风险保障金具有债权信用风险定价功能的关键。英国著名的Zopa风险保障金对此作了很好的诠释。Zopa平台上的债权,因风险保障金而获得了二级市场流动性,这些债权的二级市场价格与其初始价值的差额,就是其信用风险价格。英国2014 年《众筹监管规则》颁布后,立法将平台风险保障金制度化,平台可对融资者信用等级或债权风险,进行公开定价,以实现信息甄别。融资者信用等级和债权风险定价,均为公共信息,亦可通过大数据系统,成为融资者和平台信用风险的评价指标。

由于大数据降低了信息供给的成本。可依托大数据,以信息机制来规制P2P、股权众筹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用风险,实现从信用风险到公共信息工具的转变,最终实现风险转移和风险预警。而风险转移与风险预警系统,又成为P2P 平台、股权众筹集资门户及其融资者的法律责任的基础。

(6)P2P 平台及股权众筹集资门户的行为义务

互联网金融规章制度 篇4

从2013年至今,互联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且规模日益扩大,逐步促使普通大众养成全新的理财习惯,对中国传统金融行业也造成强烈的冲击。互联网金融通过采取客户创新模式、充分利用数据转化,对传统金融体系产生颠覆性作用。相信对银行业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吧。

虽然,互联网应用对传统金融体系是有颠覆性的,但互联网并未覆盖所有企业,目前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公司多为中小型公司,绝大多数公司还并未利用互联网应用的特点如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推动金融普惠发展。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正在进行相互融合,未来将会出现新的格局。

此外,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联网快捷的服务,大数据金融管理等优势,其快速发展对现有的传统金融行业造成有力冲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行业包括金融行业,均不同程度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冲击。以进行实物买卖为例,互联网简化购物过程,消费者不需要进行线下体验就可完成交易。大大省去了中间的一系列环节,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产生了替代作用,对其造成有力冲击。然而,互联网金融不可能取代银行,因为未来的资金结算流动还是要通过银行,它只是替代了人工与门市的部分,因此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处于转换与融合的过程,并且更多表现为融合。

互联网金融规章制度 篇5

新浪湖南评论 有媒体报道称,银行业被批评时,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公众的青睐。“革命者”的形象固然是一种优势,也意味着不确定性。互联网并不能消除金融领域内在的风险,只是使之参入某种特性有了新的表现形式,甚或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种类。这是3月份发布的首部《互联网金融蓝皮书》的核心观点之一。

蓝皮书称,我国有关金融的法律法规的规制对象主要是传统金融领域,由于无法涵盖互联网金融的众多方面,更无法贴合互联网金融的独有特性,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法律冲突。如有关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企业准入标准、运作方式的合法性、交易者的身份认证等方面,尚无详细明确的法律规范。互联网金融企业极易游走于法律盲区和监管漏洞之间,进行非法经营,甚至出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等现象,累积了不少风险。网民在借助互联网提供或享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将面临法律缺失和法律冲突的风险,容易陷入法律盲区的纠纷之中,不仅增加了交易费用,还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互联网介入的金融交易充满了不确定性,陡增了跨领域风险,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新的危机正在诞生,金融消费者沁润在互联网浮华之中,却感觉不到背后的隐忧。

长沙创新金融与法律服务平台总经理严继光律师引用了一句经典来形容金融的风险特性:“金融学的规律是,风险不会凭空消失,而是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分散”。面对今天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只是提供了一个交易媒介,并没有过滤风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风险,毕竟互联网的快速反应性、去地域化、信息流通已不是以往的固有模式,很可能不少新风险还在潜伏期,一旦爆发,后果将会很严重。正是基于这种“严重性”,作为以客户体验和服务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恐怕要有比传统金融更强的风险预知本能,才能更好的生存下来,没有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意识难以有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我们作为金融与法律服务的经营者,倡导以法为基点提供创新服务,在合规情形下深度拥抱互联网。

其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就曾谈到,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消费者呈现“无国界”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消费权益保护呈现隐私保护难、安全保障难、争议处理难、监管管理难、立法规范难。他认为,互联网金融具有典型的跨市场、跨行业、无国界、不确定性等特征,涉及消费者尤其是草根消费者众多,产品类型多、创新快,时间和空间转化快;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往往具有交易信息不对称、电子合同不平等、资金安全存隐患、个人隐私易泄露等风险,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他还说,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框架依然是机构监管为主,“谁家的孩子谁抱、谁生的孩子谁管”,但这种监管模式极度滞后于跨行业、跨区域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模式,交叉型业务、产品和工具是其主流。众多的新事物频频增加不确定性风险,恐怕当下亟需加强行为监管,强化信息披露,开展消费者金融知识教育和信息安全教育才能破解以上“五难”。

互联网金融 篇6

互联网金融成为2013年金融领域的一个突出现象,其作为互联网时代对金融的一种主动创新,其蕴藏的市场潜力让众多企业纷纷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徐岩教授表示,从P2P 的盛行,到腾讯等公司积极申请银行牌照,可以预示互联网正在给银行业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面对汹涌的互联网金融大潮,上百家的竞争者,企业如何脱颖而出?著名的管理专家王育琨认为,企业做概念是没有出路的。企业要先创造需求,再来考虑解决之道。

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成为小型互联网公司撬动金融大市场的有力武器。北京的人人贷商务顾问有限公司就是具有代表性的P2P 公司之一。人人贷公司是李欣贺等三位80 后大男孩于2010 年合伙创立的贷款机构,他们在创业伊始发现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消费贷款是一个蓝海市场,于是他们迅速将目标客户定义为工薪阶层和个体商户,这个群体在城市人群众多,但这些客户大多没有抵押品,借款额度基本都在1 万到10 万以内,难以依靠个人的信用获得银行资金。三位创始人结合中国的社会信用状况,利用可靠的信用审核模型和先进的技术,创建了适合中国的P2P小额信贷网络平台—人人贷。

2013 年上半年人人贷平台成交金额达到4.73 亿元,借贷交易达成10078 笔,同比增长267%,平均投标利率为13.09%。

传统金融机构也不甘示弱,10 月底,招商银行低调上线了一个专门进行投融资业务的线上服务平台,其业务模式与P2P平台类似,上线一跃揽金近1.3 亿。不管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公司,在竞争中实现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必然是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还在不断延伸。展略达管理咨询和资本公司创始人兼CEO 王伟指出,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蓝图涵盖远不止P2P 借贷,会带来二个趋势:一是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进入金融,这可能带来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可能激活金融业务的创新思维。二是传统金融行业通过互联网来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通过改造优化业务链条和消费终端的互动来形成新的金融竞争优势,比如移动互联的支付功能是微信未来的战略方向。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喜中有忧,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教授认为,如何保证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的安全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防控金融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规章制度 篇7

一、农村金融现状

(一) 农村金融供给侧存在着“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

长期以来, 农村金融供给侧存在着“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 直接融资渠道匮乏, 农村信贷总量投放不足。农户筹集资金困难, 保险、担保等金融主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信用信息缺乏, 因此, 评级授信偏低, 大多在十万以下, 农业信贷资金缺乏, 较大规模的信贷资金难以落实, 缺乏创新, 信贷服务透明度有待提高。

方便快捷的移动互联网金融, 在农村使用不多, 普及率较低, 尤其是农村的中老年人知识欠缺。

在县域, 农村信用社定位“三农”和中小企业, 具有面广、额小、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信贷力量相对不足, 影响了业务拓展, 金融行业在农村供给侧改革中亟待优化。

(二) 农村普惠金融的政策框架及存在的若干问题

农村金融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不平衡, 形成了社会性和市场性的矛盾, 造成商业金融机构缺乏积极性。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的变化, 农户对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明显增加, 农村金融产品供给跟不上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户“融资难、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在金融领域, 存在中小银行的发展不足的结构性问题, 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竞争活力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发展互联网金融, 从供给端对农村金融进行改变

(一) 改善金融供给、有效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回顾去年, 我国玉米、棉花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并未适应大环境需求变化, 库存过高, 质量不高;农产品大豆、白糖等依赖进口, 结构性失衡突出。

在农产品价格方面, 国内粮食成本过高, 处于高库存的困境, 政策托市矛盾凸现。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只涨不跌, 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也只涨不跌, 进口粮食价格优势明显, 促使进口数量增长, 国内外粮价逐步倒挂。

过去, 农民收入在产业补贴政策下, 增产就可以增收。可是在目前状态下, 随着高涨的粮食库存, 农民虽然增产, 但是收入并没有增长, 使得连年丰收的背后存在待解的问题, 农业的发展也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

从国家战略层面, 大力发展中小银行, 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 改善金融供给, 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通过调整信贷结构, 支持降低农产品的积压库存, 支持利用规模经营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支持补短板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做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服务。

(二) 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 真正完成农业供给侧改革

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就是传统农村金融转型的驱动因素, 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技术发展, 信息技术来推进农村金融的转型,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提升普惠金融水平, 扩大农村金融的普惠。

农村地处偏远, 网络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会存在“数字排斥”, 有必要线上与线下结合。从供给、生产端入手, 解放农村金融生产力、提升农村金融产品的竞争力, 推出更多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有效供给农村地区的金融消费者。

国务院及部委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农村电商的政策, 农村电商也必将成为联结农户和市场的重要通道和平台, 通过这些平台, 积累数据和信息, 金融部门探讨“农村电商+信贷”服务模式, 支持农村电商发展。

(三)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各种业态, 助推农村金融迈进互联网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助力供给侧改革, 发展农村金融, 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优良的金融服务, 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互联网金融主要有四种主要业态。它们是以村村乐、大北农、新希望等为代表的大型“三农”服务商, 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电商综合平台, 以宜信、开鑫贷、翼龙贷为代表的P2P平台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银行机构。

大型农业企业“三农”服务商, 通过建立经营养殖信息系统和开拓网上农资商城, 掌握大量农业企业和农户资源, 在此基础上向其提供农资贷款。

电商平台、传统银行机构广泛涉足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各个领域。

P2P平台在农村通过线上平台整合资金和项目, 通过线下开发客户, 运用互联网将农村资金需求端与供给端有效对接。

农村互联网金融与农村供给侧改革息息相关, 良性的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可以改善金融领域有效供给短缺的窘境, 进而改变农村市场供求关系不匹配的情况。

农村互联网金融帮助传统商户升级转型, 助力供给侧改革, 为农村地区金融环境建设迈进移动互联网时代增砖添瓦。

(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

在经济发展新阶段, 农业供给侧的增长, 更多地依靠农业存量结构改革、技术创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制度进步, 以形成农产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可持续动态均衡。在2015年12月25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中央提出“十三五”时期, 农业农村工作将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首次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涉及农业产业诸多方面。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 农村互联网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结构调整, 提高农业供给效率。

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 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重要发展契机。例如, 据估算仅占农地面积三分之一的耕地流转, 就能为互联网金融创造每年2000亿以上的抵押贷款市场。农村互联网金融通过探索农村服务业金融、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农业科技金融, 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培育农业增长新动力,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强化对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

对于我国传统金融业而言, 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农村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模式融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一) 加强监管, 防范风险

互联网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 加强监管是规避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的重要手段, 确保其规范性, 防范风险。

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 以社会责任为导向, 稳打稳扎, 创新监管体系, 行业出台相关监管政策和行业标准, 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能力。中国银行, 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对各自领域各负其责, 实现协同监管, 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和认可度。

农村互联网金融在监管政策尚未出台之前, 认真统计数据, 确保所有交易数据的准确, 各个环节工作严格自律, 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

通过改革创新, 农村互联网金融衔接央行的征信系统, 结合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丰富数据资源, 构建中国农村的信用体系, 解决农村金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二) 构建诚信安全的金融环境, 预防风险

建设农村信用保障体系, 通过诚信宣传, 提高农户的信用素质。加快建设和健全征信系统, 实现银行、政府、执法部门之间的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共享, 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强化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约束处罚机制, 对违规企业惩罚。

健全农业保险制度, 建立农业农村政策性保险制度, 把农业保险纳入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组建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 开发符合农村实际的农业保险业务;运用财政、税收、金融、再保险等经济手段支持和促进农业农村保险发展, 逐步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农业农村保险体系。由财政、公司、个人等多级出资成立农村融资担保公司, 为农村贷款防险增信。

选择和涉农机构合作, 基于合作伙伴、电商平台等沉淀的大数据信息, 了解农民的信用水平, 并给予相应的授信额度。

(三) 激活存量资产, 进一步缓解农村融资担保难题

农村土地承包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是农村最大的存量资产, 深化农地经营改革, 将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进行相关立法变革, 使其具有改抵押权, 激活存量资产, 进一步缓解农村融资担保难的问题。

摘要:“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长期阻碍着我国农业及农村发展, 农村金融机构推进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农村金融供给侧角度出发, 针对农村金融现状, 提出良性的互联网金融建设, 有效助力农村供给侧改革, 实现农村金融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 进一步提出解决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供给侧,农村金融,发展路经

参考文献

[1]张宏斌.何广文等.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村金融创新.金融时报, 2016年01月07日

[2]阙方平.“互联网+”时代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银行家, 2015年12月15日

聚焦科技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 篇8

10月24日至25日,来自政界、金融界、科技界等数百名社会精英齐聚东湖之滨,共襄武汉金融博览盛世。24日上午,第七届中国·武汉金融博览会暨中国中部(湖北)创业投资大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

中心开幕。省委书记李鸿忠出席并宣布开幕,省长王国生致辞。王国生在致辞中说,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武汉金博会已成为银政企合作的桥梁和科技金融领域交流的重要平台,极大提升了湖北金融业的

综合实力和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品牌效应。今年的金博会以“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增效”为主题,紧扣改革新要求,顺应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拓展了科技与金融同步创新、融合发

展的新空间,必将为传播金融文化、促进金融改革,推动湖北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王国生指出,近年来,湖北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双轮驱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

金融创新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业的发展。2013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600多亿元,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东湖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入全国三甲。湖北科技金

融改革创新既任重道远,又潜力巨大。我们将以本届金博会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快湖北金融业改革发展步伐,推进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和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自主创新战略的能

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为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科技金融:已成为湖北金融业重要名片

会中,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认为,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还有很大空间,需从四处着手:一是要完善多元化金融业态和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二是要加快建立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机制;三是健全科

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四是进一步构建科技金融风险分担体系。“科技金融已成为湖北金融业一张重要名片。”潘功胜认为,湖北科技金融创新卓有成效,科技信贷资金的投放稳步增长,科技金融

产品与服务模式日益丰富,科技金融要素市场逐步形成。他向湖北提出希望:“我们正与湖北探讨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试验区的建设,希望武汉能够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中国保监会主席助

理梁涛认为,保险业在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增强融资能力、化解创新风险、分散经营风险、为从业人员提供保障等方面都大有作为。其中,在助推科技企业抵御创新和经营风险方面尤为突出。以

湖北省出口信用保险为例,保险机构与省商务厅、财政厅联合搭建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托管平台,省政府专项支持300家小微企业参保。根据海关统计,投保小微企业出口平均增幅28%,其中46家实现

80%以上增长。

5年左右:实现武汉城市圈金融服务一体化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曹广晶在武汉金博会上提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是社会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也是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增效的重要推动力量。《武汉城市圈科技金

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方案提出,我省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实现武汉城市圈金融服务一体化,基本形成有效支撑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科技金融紧密

融合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初步建成实验股权资本化、智力资本化、资产证券化的“资本特区”。曹广晶认为,为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一方面通过金

融杠杆促进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另一方面通过科技金融创新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向新技术集聚。其次,要发挥科教大省优势,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要构建功能完善、机构健全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同时,打破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地域限制,充分发挥区域金融协同效应,深化和扩大区域科技金融合作。

科技金融:要诞生符合自己规律的产品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副巡视员邓天佐表示,当前急需建立一个平台把分散的资金与项目联成链条。“建立平台是第一步,但科技创新项目和金融工具不是‘拉郎配’。”邓天佐说,科技金融只有诞

生了符合自己规律的产品,才能谈科技金融创新。这种创新过程,既是对科技企业的挑战,也是对金融行业的挑

战。邓天佐建议,像武汉这样高智力集聚的城市,应促进烽火等领军企业搭平台,积极探索帮助院校原始创新产业化,实现从跟踪创新到引领创新。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副主任杨晓军表示,银监会将

结合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建立健全面向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机制。杨晓军说,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金融组织体系势在必行,应积极发展为科技创新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组织。此外,建立

培育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平台,推动创业投资、银行信贷、科技企业改制服务,为科技企业提供全防伪专业化和定制化投融资解决方案。杨晓军表示,银监会将鼓励金融机构根

据科技企业成长状况,动态分享相关收益,完善科技贷款审批机制,提高科技贷款审批效率。作为证券行业的一名“老兵”,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葛伟平坦言,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将是深化市场体制

改革的必然要素,其中,证券业有效服务了不断增强的直接融资需求。谈及湖北证券行业,葛伟平表示,除传统业务外,将支持湖北券商积极创新产品业务和交易方式,“探索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实

施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此外,他还指出,将支持证券经营机构拓宽并购融资渠道,“尤其是推动市场化并购重组,促进湖北加快行业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将鼓

励券商全方位参与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重点支持长江证券柜台市场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证券机构通过报价系统开展业务”。

nlc202309041726

一种事实:让中国企业“走出去”

美国史带战略伙伴集团总裁钮小鹏表示,目前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来看,资本的流动走向开始出现多选的情况,中国目前如果希望引资进来的话,必须要存在很强的差异化,在差异化的过程中,“双向”

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以前我们讲国际化,在招商引资中,都是外资引进来,而现在是让中资走出去,全面超过外资引进来的数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钮小鹏表示,当GDP需要下行的时

候,很多传统的行业、中小企业,也包括国企,都可能会面临业务上的一些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在海外的一些市场去发展,是整个业务发展的必要范围。钮小鹏提到,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已经不光

是一种现象、一种趋势,更是一种事实。中国企业目前在海外投资已经取得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所以在这种新的金融所驱动的中国企业全球性发展的新生态链发展之下,一个非常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企

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发现了资本更多的“引进来”。不光是资金方面,不光是人才方面,不光是企业本身落地方面,还有很多的技术方面。钮小鹏强调,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新金融非常重要的

一个环节。从湖北、武汉未来发展的角度讲,金融作为支撑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实体经济最终都要靠金融推动。武汉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城市,有非常大的实力和机遇能够乘着这个“东风”做大做

强。

辜胜阻:给科技金融开“药方”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科技金融不是简单的‘科技+金融’,而是通过一系列金融制度的创新安排,产生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价值叠加效应,以创新为本、双向融合、相

互促进。”他首先承认湖北是传统的科教大省,但却指出湖北与科技强省存在着差距,也存在“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人才和成果“东南飞”、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湖北如何从科技大省转

变成科技强省?

辜胜阻认为,关键要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构建支持创业创新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显著提高股权投融资比重,改变金融“短板”。“支持高科技企业,不能只靠银行贷款,因为银行往往厌

恶风险,只有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才能承担高风险、分享高回报。”辜胜阻用数据来论证:2011年,VC新增投资额对工业与服务业增加值的拉动系数为1:7,远高于同期银行

贷款对经济1:1.02的拉动系数。又一个问题是如何发展“科技金融”?辜胜阻给了一张“药方”:首先,要吸引投资机构的集聚,大力发展VC和PE,培育更多天使投资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

转化。其次,要推进湖北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拓宽天使投资、VC和PE退出渠道。用好新三板的全国扩容机遇,争取打造新三板的“湖北板块”。此外,构建多层次信贷体系,大力发展类似美国社

区银行的“草根金融”,推进政府金融担保回归公益性,解决“担保难”和“抵押难”问题,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并以东湖高新区作为载体打造资本特区和人才特区,营造良好发展的“小环境”

,打造技术企业“蔬菜大棚”,让科技型企业在冬天也能“活得好”。他同时指出,目前我国有五大金融风险需要警惕: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使信贷风险上升;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产能过剩领域的贷

款已经成为银行业不良贷款的“重灾区”;影子银行运作不规范、缺乏透明度给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流动性错配形成“钱多”和“缺钱”并存的结构性金融风险。辜胜阻还表示,长

江经济带与中部城市群面临发展机遇,近10年来,我国城市群的规划和建设急剧升温,城市群总数已超过30个;预计未来5-10年内,我国城市群将涵盖全国约四分之三以上的城市和90%以上的城市人口和

经济规模。在此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为“稳增长”的新引擎。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人口超过1亿。长江中游城市群如果能达到长三角城市群的水平,将可以增加

2万亿元的消费内需。他说,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无论采用T型战略或弓箭战略,长江中游城市群都将成为战略支点,有着其他一些城市群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将成为落实和推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支

撑。武汉得“水”独厚,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得“科”独厚,科教资源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得“中”独厚,中三角地区具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3小时高铁圈内,聚集着数亿人

口;成本优势明显。长江经济带水运优势十分明显,水路运输成本仅为铁路的1/6、公路的1/28、航空的1/78。本届金融博览会暨创业投资大会由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联合主

办。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为大会支持单位。开幕式后,举办了主题论坛。全国189家银行、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总部领导出席开幕式。在为期2天的时间里,举办了多场

专题论坛和地方金融发展专题研讨班等系列活动。

互联网金融规章制度 篇9

宏皓给内蒙古金融协会讲授《新常态下经济形势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机遇》

2015年5月21日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宏皓受邀内蒙古金融协会主办的互联网金融论坛,并发表主题为《新常态下经济形势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机遇》的演讲。深刻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各个行业转型升级的历史大机遇,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这个创新工具实现各地经济转型升级。金融学家宏皓2015年经济、金融类核心课程:

1、《政府、企业资本运作与投融资方法》

2、《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银行金融创新》

3、《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及转型升级》

4、《民间金融转型升级应对策略》

5、《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模式与金融创新》

6、《经济、金融环境分析与投资策略》

7、《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及创新应对》

8、《十八届四中全会政策解读与企业应对》

9、《互联网投融资管理策略与金融领域创新》

10、《互联网金融对房地产企业的挑战和创新应对》

11、《企业融资方法与投融资管理》

12、《互联网金融时代投融资管理策略》

13、《互联网金融对券商的挑战和创新应对》

14、《用互联网金融重塑企业商业模式》 金融学家宏皓2015年授课类别推荐: 总裁班开班第一讲

1、《2015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及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管理》

2、《房地产发展趋势及投融资管理与银行金融创新》

3、《互联网金融时代投融资管理策略及金融领域创新》 银行等金融机构专业课程

1、《2015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银行应对》

2、《私人银行财富管理》

3、《中国财富管理发展趋势》

4、《用金融创新推动农村信用社转型升级》

5、《民间金融转型升级应对策略》

6、《农村金融创新发展与财富管理》

7、《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及创新应对》

8、《村镇银行政策解读与创新发展》 产业园区课程

《用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企业适用课程

1、《私募股权投资操作实务》

2、《企业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管理》

3、《企业融资方法与投融资管理》

4、《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房地产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5、《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与投融资管理》

6、《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企业资本运作及投融资管理》

7、《互联网金融对房地产企业的挑战和创新应对》

8、《互联网金融时代投融资管理策略及金融领域创新》

9、《经济发展与企业金融创新》 政府适用课程

1、《政府融资平台的创新与投融资管理》

2、《政府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管理》

3、《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模式与金融创新》 总裁班 /MBA/EMBA适用课程

1、《财富管理与财富人生》

2、《资本市场》

3、《2015年经济、金融环境分析与投资策略》

4、《民间金融转型升级应对策略》 论坛适用主题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2、《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下的投资策略》 金融学家宏皓在中国金融领域独树一帜的授课风格

一、中国划时代的金融专家,是在中国金融领域讲课最受欢迎的中国顶级金融实战专家,各大高校EMBA、总裁班开学第一课的金牌指定授课专家。

二、中国唯一的金融学家,能在讲课中帮助受培训学员企业解决融资资金筹措等实际问题的落地型金融专家。

三、中国唯一能运用多种金融工具给政府、银行、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的金融创新实战专家。

四、创建了中国人自己的金融理论。当前的中国只有宏皓教授的金融理论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才能突破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运用宏皓的金融理论的所有企业、银行、政府才能更好地健康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宏皓教授是全国总裁班开班第一课王牌主讲人,是对企业、政府、银行、家庭讲授金融全产业链综合课程第一人,是讲授民间金融转型升级国内唯一专家,是讲授房地产课程最具落地实操性的地产转型升级唯一实战专家,是目前企业投融资管理和资本运作课程最具权威的教授,也是国内目前唯一给银行高管讲授金融创新转型升级课程的实战专家深度,让你收益匪浅。

读书心得——互联网金融 篇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国家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都成为国家重点的扶持产业。互联网行业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在激发着其他行业的变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成了大势所趋。对于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在近几年成为了企业与学者们研究的新课题。该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订的。

作为首部系统论述“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著作,作者解密创客金融、创业金融新机遇、新模式、新发展。开创性地提出“互联网+金融=众筹金融”,“众筹是人类社会继股份制之后第二个伟大的制度发明”等论断,并深入阐释“众筹金融”理论。本书也是首部“众筹金融”体系化著作。作者全面论述“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如何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众筹如何改变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传统金融的商业模式与组织形式。在全部八章内容中,既有理论的深度和高度,又有丰富详实的前沿案例;既有商业经营模式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前瞻,又有风险防控措施与监管政策建议的论述;既有丰富充实的内容,又有各式各样的图表。深入浅出的论述方式,使读者可以“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有一个宏观感受。

该书有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1.互联网改变人类的生活,众筹改变中国的命运 2.众筹是与公司制同样伟大的制度发明 3.互联网+金融=众筹金融

4.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众筹金融 5.互联网是推动金融普惠的重要力量

6.众筹改变金融格局、金融模式、金融基因 7.众筹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8.法治是金融创新的第一生产力

9.众筹是互联网精神: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的集中体现 10.让天下没有浪费的资源是众筹的核心价值

11.股权众筹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众筹尤其是股权众筹,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路径!13.金融的未来是交易所,交易所的未来是众筹金融交易所 14.世界就是一部众筹史!

15.众筹是一个信仰!众筹社会主义!16.中国发展的最大的一次机遇已经来临!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交织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技术创新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引发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又进一步释放了技术创新的潜力,可以说,产业变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始于技术创新,而成于制度创新。正是因为有了股份制,将分散的私人资本联合起来形成集中的股份资本,生产规模得以扩大,才能让蒸汽机走出实验室,广泛应用于火车、轮船、印刷机,才有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而有了社会经济的腾飞;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能源、交通运输、通信等领域的巨大进步,兴办大型企业对巨额资本集中的需求与私人资本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伴随市场关系、信用环境、法律制度的日益发展,以社会大生产为基础的股份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企业组织。

进入信息社会,特别是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时代,传统产业为“互联网+”所改造,信息沟通成本大幅降低,边际成本近乎为零,垂直集中已经不是发挥最高效率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这种改变产生了共享经济的基础,使得人类社会进入协同共享的时代。未来,众筹将成为继公司制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组织形式。众筹就是面向公众筹集资金,特别指以资助个人、公益慈善组织或商事企业为目的的小额资金募集。而我们认为,众筹不仅仅是一种“资本为王”的融资行为,其更大的意义在于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资源低成本有效整合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就是一个众筹生态圈。

而保险作为众筹的一种,互联网对其产生的影响会更加明显。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笔者认为互联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变保险行业:

1、消费市场:需求多样化,消费个性和思想行为受到重视

互联网的信息对称功效,让消费者地位上升,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且保险消费意愿由隐形而显性,消费主动性、频次和金额提升,带来更广泛的保险产品创新空间:“保险生活化”成为重要的创新方向,“服务即产品”从隐性理念上升为显性指标,消费者不再为买保险而买保险,保险随着互联网润物细无声渗入衣食住行娱购医甚至感情生活,从经济补偿升格为对冲负面体验的工具,由此将衍生出无数花样翻新的保险产品,或许很多保险产品看上去根本不像保险,更像是服务标准。另外,互联网让保险经营企业有机会捕捉到梦寐以求的“售前”数据,在交易之前就能了解目标客户的个性和偏好,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和方案,这意味着R、V的提升和T、C的降低。

2、代理人:加剧优胜劣汰导致结构性变化

超过300万的庞大代理人,将是互联网带来唯一令人不安的变数。保险公司、代理公司管理失位,让这个庞大的群体争议频频。无疑,作为成本最为昂贵的销售渠道,其阵地已被互联网蚕食,生存空间遭遇严峻挑战:

代理人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将弱化,以往与保险公司讨价还价的筹码,将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逐步丧失殆尽,比如“客户是谁的”、“我的工作是自己说了算还是被管着”,比如保险公司将通过网络提供售前增值服务以换取代理人对客户名单的控制权,以及应用LBS技术管控代理人的展业轨迹。

专业技能和展业效能无法提升的代理人势必被淘汰,而先知先觉者主动求变,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客户,或提升专业能力、服务水平,承揽更多品牌、更多品类的金融产品,还会有些代理人将不再独立销售,而是与互联网结合,成为销售链条中的部分环节,催生“O2O”模式,还会有些代理人将转向三四级城市、乡村等互联网不发达的市场。

随着互联网和整个保险产业链发展迅猛完善,代理人规模会缩减、能力提升,在地域和消费者层次分布更为均衡。

3、经代中介:大众市场集中度增加 数以万计客户粘度高的兼业经代,和以法人业务为主的专业经代,暂不会受制于互联网。但面向大众市场的经代中介市场份额太小,人才沉淀、资金实力不如其上游的保险公司,没有话语权,没有充裕的资源投入转型,加之历史包袱沉重、不愿看也看不懂互联网,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将被无情洗牌出局,唯一的优势是灵活。

而互联网则可以让“灵活”发挥到极致,保险电商将以分销为主,早期触网的中介电商平台因此而存活并有机会做大。

4、互联网电商:客大欺店或反客为主

“电商平台”拥有金融保险机构垂涎欲滴的巨大资源:海量的消费数据、关联的行为偏好和商品数据、支付交易入口和潜在的信用数据、庞大的关系链和话题积聚„„成为与金融保险机构利益交换的筹码,但贪婪可能导致无法达到降低保险销售成本的初衷,成为为人诟病的房地产第二。

7、+1:新兴行业配套产业链百花齐放 保险生态圈本身尚不健全,缺失基础性商业元素、第三方中介弱小、缺乏行业价值共识、各自为政的IT行业标准、缺失信用和医疗等公共基础数据,社保与商业保险隔墙而立等等,原因或因为发展阶段不成熟,或者因为灯下黑或短视,或者因为市场格局不够开放,也有商业基础薄弱的历史所致。

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加之市场的力量、监管的引导,以及资本的助推等生产关系要素,一方面将迅速打破垄断和藩篱,另一方面创造大量的新生市场主体。

上一篇:2024年上半年骨三科工作总结下一篇:光棍节撩妹表白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