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用地案例(共7篇)
违法用地案例 篇1
光伏电站违法用地典型案例剖析和启示
“补贴拖欠”、“弃光限电”及土地问题是光伏行业的三大痛点,其中电站用地牵涉的法律问题最为复杂,已成为业内企业最大的风险源之一。从管理体制上看,国土、草原、林业、水利等部门政出多门、监管尺度不一,项目用地需同时满足多个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要求实属不易。
从现行法律政策体系的适用性看,光伏电站新型用地政策“供给”不足,对于“农光互补”等新型用地方式各地操作和掌握各不相同;从用地税费负担来看,规则并不明朗,各地差异明显,可调整空间过大,企业投资测算风险较大。典型案例
一、违法占用河道滩地:河南兰考200MWp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 【案情概况】
郑州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9.77亿元利用黄河滩地建设200MW光伏电站。该项目于2014年4月1日获得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复核核准,并原则上列入2014年建设规划和资金补贴的光伏电站项目规模。但直至项目主体工程于2014年年底完工之时,仍未获得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2015年5月23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叫停该项目。【法律分析】
水利行政部门叫停该光伏项目法律依据主要是:
根据《防洪法(2015修正)》(主席令第23号)的规定,防洪规划确定的河道整治计划用地和规划建设的堤防用地范围内的土地,经土地管理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地区核定,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批准后,可以划定为规划保留区。规划保留区内不得建设与防洪无关的工矿工程设施;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工矿建设项目确需占用前款规划保留区内的土地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并征求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根据《河道管理条例(2011修订)》(国务院令第588号)的规定,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和土地的利用应当符合江河行洪、输水和航运的要求;滩地的利用,应当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土地管理等有关部门制定规划,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根据《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豫政〔1992〕64号)的规定,在河道滩地存放物料、修建厂房或者其他建筑设施,必须报经黄河河道主管机关批准。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的规定,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未按本规定的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建设项目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可根据《河道管理条例》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
二、违法占用水面及管理范围:江苏滨海光伏发电项目 【案情概况】
2015年10月,江苏某太阳能科技公司因违法占用海堤河被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督办。自2013年5月起,江苏某太阳能科技公司未经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占用江苏省滨海县某村境内海堤河水面及管理范围,南北长2200米,东西宽79米,总面积260亩,建设光伏发电设施。该海堤河水面均属于江苏里下河地区管理,里下河地区分属江苏省盐城、淮安、扬州、泰州、南通5市,面积21000多平方公里,曾经是淮河流域性洪水的入海通道。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处理中。【法律分析】
水行政主管部门督办查处的法律依据主要是:
《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2012修正)》(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06号)的规定,湖泊保护规划是湖泊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湖泊保护规划从事水产养殖、城镇建设、房地产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等开发、利用活动。在湖泊保护范围内建设跨湖、穿湖、穿堤、临湖的工程设施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根据江苏水利厅2015年出台的《关于里下河湖区光伏电站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一是要强化项目审批前期工作,里下河地区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时应审慎选址,征询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二是要依法履行水行政许可手续,在里下河湖区保护范围内建设的光伏电站等项目,其建设方案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三是要依法查处涉湖违法光伏项目,各地应进行全面排查,对辖区内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在建、已建涉湖光伏项目,责令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整改,切实加强里下河湖区管理与保护工作,科学有序利用湖泊资源,保障区域防洪安全。
三、违法占用耕地:河北涉县20MWp光伏发电项目 【案情概况】
2014年9月,某光伏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批准,擅自占用涉县某村耕地建设办公楼和维护站,占地面积6.56亩。2015年1月8日,涉县国土资源局依法立案查处,3月17日依法下达《处罚决定书》:没收非法占用土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处以罚款6.5696万元。某光伏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在规定时间内既未申请行政复议,又未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2015年11月30日,涉县国土资源局依法申请涉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目前,已没收非法占用土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法律分析】
根据《土地管理法(2004修正)》(主席令第28号)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1修订)》的规定,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确定的农用地转用指标;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用的,还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批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违法占用国家级公益林:甘肃永昌100MWp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案情概况】
2013年12月25日,国家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18个严重违法占用林地项目,其中之一为甘肃省永昌县河清滩10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甘肃永昌100MWp并网光伏发电项目自2012年5月以来,未办理占用征收林地审核(批)手续,在永昌县非法占用国家级公益林地944亩。违法责任单位为浙江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法律分析】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的规定,国家级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根据《森林法(1998修正)》(主席令第〔3〕号)及《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78号)的规定,勘查、开采矿藏和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工程,需要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必须遵守下列规定:用地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预交森林植被恢复费,领取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占用或者征用防护林林地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上的,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地及其采伐迹地面积35公顷以上的,其他林地面积70公顷以上的,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占用或者征用林地面积低于上述规定数量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占用或者征用重点林区的林地的,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非法改变用途林地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的罚款。
五、违法占用天然牧草地:青海共和光伏园区道路 【案情概况】
2014年4月,青海省共和县某单位未经批准擅自修建光伏园区道路,占地面积为883.26亩,均为天然牧草地,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用地。2015年5月23日,共和县国土资源局对其立案查处。2015年5月30日,共和县国土资源局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共和县某单位作出行政处罚:“对非法占用土地883.26亩(588840平方米)处以每平方米1元的罚款,共计588840元”;限期补办相关用地手续。2015年6月24日,涉案单位缴纳了全部罚款。【法律分析】
本案的处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即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总结与启示
一、高度重视包括国土部门在内的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程序
光伏电站占用森林、河道、草原等特殊类型土地时,除了应履行国土部门的审批程序之外,还应根据草原、水利、林业等单行法规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缺少任一相关行政部门审批程序,都有可能导致光伏项目用地违法违规风险。
此外,由于国土部门与林业、草原等部门数据并未完全联网,在实践中可能存在国土部门和林业部门(草原部门)对土地性质的认定标准不同,导致某些项目在国土部门的规划中被划为“未利用地”或“荒地”,而在林业部门的规划里则变成了“规划林地”或“宜林地”,在草原部门被认定为“基本草原”的冲突混乱局面。光伏电站企业应加强与上述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避免违规风险。
二、高度重视农光互补等新型用地方式合规性
光伏农业大棚、光伏养殖、渔光互补等不同形式农光互补光伏电站成为光伏行业投资建设的热点。根据我国土地管理规定,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农用地的,均须将农用地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转为建设用地后方能予以开发利用。
但是,上述新型光伏用地方式(光伏大棚、渔光互补等)特殊之处在于:光伏电池板矩阵架设在农田、草场、鱼塘或温室大棚之上,并不直接改变土地用途;这种新型用地方式是否属于“占用农用地”仍存在争议,实践中各地做法也不尽相同(如《合肥市光伏发电用地指导意见》规定:“光伏发电项目电池组件列阵架设若不破坏地表状况,且不影响地面原使用功能(包括种植、养殖功能)的,可采取地役权方式用地。)国土资源部网站2015年11月27日答网友提问(光伏用地占用农用地可否在基本农田上开展?)中回复“按现行政策,光伏用地占用农用地的,包括占用设施农业、农业大棚,均应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依法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具体政策请向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咨询。”国土资源部等《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5号)(以下简称《创新用地意见》)也明确规定:“对建设占用农用地的,所有用地部分均应按建设用地管理”。据此,我们认为国土主管部门对该问题仍持谨慎态度。光伏电站如采用新型方式占用农用地的,仍应按照土地管理法规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如当地有特殊政策的,应咨询当地国土部门)。
对于光伏项目占用未利用地的,《创新用地意见》规定:“光伏、风力发电等项目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的,对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用地部分,可按原地类认定,不改变土地用途,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时作出标注,用地允许以租赁等方式取得,双方签订好补偿协议,用地报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据此,光伏电站占用未利用地可灵活采取租赁等方式进行。
三、高度重视光伏电站工程用地控制指标
国土资源部《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2015〕11号)填补了产业(能源)领域用地标准的一项空白,规范了光伏电站用地的审批行为、用地标准,建立了转换效率与用地指标挂钩的用地机制;该用地指标是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用地审批、土地供应、供后监管、竣工验收等环节确定用地规模的依据和尺度。
至此,光伏用地指标控制将从总体规模控制的“单控制”转向总用地规模和各功能分区用地规模的“双控制”:即使一个光伏项目符合总体指标,而功能分区用地规模不符合单项指标规定时,也会产生违规用地的法律风险。因此,光伏电站更应高度重视各功能分区用地符合上述《用地指标》的控制要求,避免产生违规问题。
四、高度重视土地税负属地化调研与测算工作
《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规定,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为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因此,光伏发电企业在项目立项阶段就应对发电场址的土地规划和用地是否落入城镇工矿区范围予以充分调研,并向当地主管部门确认是按“点征”面积计征,还是按照实际占地面积征收。光伏电站占用耕地的,更应确认占用的是否为基本农田(当地适用税额的基础上提高50%),以便为企业财务测算提供基本数据支撑。
违法用地案例 篇2
“我对不起组织的培养, 对不起父母、妻儿, 我认罪!”为违法建设提供便利、收受贿赂, 车城街办两名干部面对法官和百余名前来旁听的基层干部、当地居民, 当庭悔罪。
该案是湖北省十堰市集中开展“三违” (违法用地、违法开山、违法建设) 治理以来刑事案件第一案。此次公审, 标志着该市“三违”治理正由集中拆违阶段向分类处理阶段强力推进。
来自十堰市“三违”治理办公室的消息, 该市针对城市建设与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去年11月底掀起“三违”治理风暴, 到目前已经拆除违法建筑932起, 面积达52万多平方米;清查一户一基和小产权开发9284户;侦办“三违”案件76件, 涉案88人, 批准逮捕47人。
“三违”之乱与城市之患
电缆光缆纵横交织乱如蛛网, 巷子院子连为一体阴暗拥挤……车辆从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浪路进入两边的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 可以看到一幢幢高矮不一、风格迥异、横七竖八排列的建筑, 非常刺眼。
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没有考虑过市政规划、绿化、消防, 更无人监管工程质量。有的是未批先建、批了超建的“楼加加”, 有的属于“房顶无钢、地上无桩、砖缝无浆”的“楼脆脆”。
“白浪的‘种房’乱象, 只是冰山一角。这几年, 十堰城区外来人口逐年增多, 住房需求量剧增。一些人瞅准‘商机’, 疯狂抢建违法建筑, 并从城乡结合部逐步向中心城区蔓延。”提起“种房”乱象, 十堰市住建委城建科负责人眉头紧锁。
三层小楼, 只有一层、130平方米是合法建筑, 房主却要求三层、400余平方米的建筑均按照1∶2的比例还房, 致使十堰城区坡沟巷棚户区改造项目迟迟没有进展, 已经搬迁出去的百余户不能如期住新房, 集体上访求助;
十堰城区五堰京东路工程, 因19户居民对自己的违法建筑漫天要价, 拒不搬迁, 工期延长3个月;
城市中心区三堰郑家巷一民房燃起熊熊大火, 数十户居民安全受到威胁。消防出动的5台消防车, 却因违建挡道难派用场;
郧阳路改造、红卫经济适用房项目、发展大道修建、刘家沟棚户区改造……城市建设中, 违法建设成了极不和谐的音符。
见缝插针, 见空“种房”。违法开山, 违法用地, 进而进行违法建设, 渣土车昼夜飞驰。十堰这座山清水秀的山城, 一度被网友戏称为“光灰城市”。
“三违”不仅破坏了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秩序和城市形象, 而且, 还积累大量信访矛盾, 破坏了城市法治环境, 浪费社会资源, 侵蚀公共利益, 对城区的生活环境、安全环境、生态环境、治安环境、社会环境都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种房’集中地, 物业跟不上, 容易产生供电、供水、通讯问题;由于居住的多是低收入人群和外来流动人口, 容易‘藏污纳垢’, 滋生各类违法犯罪现象。”采访中, 十堰市治安支队副支队长张浩说, “治理‘三违’, 有利于建设法治十堰、打造平安十堰。”
治违之难与突围之策
“巴掌大的空地就有人盯着想下基, 几十平米的楼顶都有人想加层。执法工作, 常常是按住葫芦浮起瓢。”十堰市城建监察支队支队长孙凤智如此形容十堰“三违”治理行动开展前的严峻形势。
“一线城管最难, 执法前是猫, 执法中就成了弱势的老鼠。拆违就像割韭菜, 城管反复拆, 违建者反复建, 治而不绝”。回忆治违经历, 这个当过兵、做过警察的硬汉长叹一口气。他说, 违建几乎成了不敢轻易动刀的毒瘤。违建者法律意识差, 勾结各种势力阻碍执法。百姓不配合, 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茅箭区城管执法局局长郑长青介绍, 2011年以来, 辖区就发生顶风抢建250余起。“面对遍地开花的违建, 执法工作一度非常被动。我们白天拆一层, 违建者晚上盖两层。一线城管常遭打骂, 猖狂的违建者甚至持刀追赶执法人员, 威胁其家人, 执法队员精神压力很大。”
2011年9月17日, 十堰市政府曾发布公告, 要求对违法建设进行清理整治。可公告发布之后, 违法建设上演“最后的疯狂”, 新增482起20多万平方米。
治违何其难!
十堰这一次的“三违”治理, 决策层思想高度统一。他们决意迎难而上, 提出凡违必处, 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十堰市四大家领导分头调研, 市委书记周霁多次赴现场“督战”, 市长张维国担任“三违”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2013年1月22日上午, 茅箭区武当街办堰口桥村四组一栋7层、315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被拆除。 (张启国摄)
违法建筑被拆除后, 裸露的山体将很快得到治理, 重新披上绿衣。 (张启国摄)
形式多样的“三违”治理宣传, 做到了家喻户晓。 (纪枫波摄)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联合出台责任追究办法, 明确治理中失职、渎职3类22种情形将被追责;市政法委、纪委监察部门提前介入, 为“三违”治理清除“路障”。
从市直各部门抽调50余人, 成立“三违”治理办公室, 区、街办、村 (居委会) 成立相应组织体系, 四级联动, 明确12类治理对象、治理措施、治理重点, 排出治违时间表;
“三违”治理工作方案、“三违”处理意见、“三违”分类处理实施意见……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文件相继出台;
对执法人员进行半军事化训练, 统一进行法律法规、执法培训;
主流媒体持续聚焦、户外宣传铺天盖地、流动宣传车穿梭街区, 治违宣传到村到户, 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一时间, “三违”成了过街老鼠;
入户摸底、规范建档、调查举证、实地测量、执法取证、违建清理、后勤保障……各个环节, 专人专班, 步步为营, 扎实推进。
去年11月20日, 十堰市砸下“三违”治理后的大型拆违第一锤, 柯家垭7层违法建筑被推倒;
去年12月17日, 十堰首次拆除单位大型违建, 李家边社区居委会一栋5层违建轰然倒下;
今年1月25日, 柏林镇一天拆违1.5万余平方米, 创下十堰单日拆违之最;
3月26日, 顾家村一栋7676.5平方米、70多套房、价值千万的违建被一次性拆除, 成为十堰开展“三违”整治以来拆除单体面积最大的违法建筑……
“三违”治理风暴启动仅仅半年时间, 十堰市拆除违法建筑932起, 52万多平方米, 相当于之前城管部门至少5年的违建拆除量。而且, 自打这次行动开始, 城区再也没有新增“三违”案例。孙凤智不无感触地说, 拆违难, 但再难的事只要动了真格, 敢于碰硬, 没有办不成的。
“‘三违’治理带来的效果, 老百姓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五堰街办党委书记李飓说, 辖区以前受制于违法建筑的京东路修建以及赵家沟、三邦巷等旧城改造项目, 目前正在顺利推进。
“无情”推进与“有情”操作
一栋违法建筑的建设投入, 少则几万十几万, 多则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三违”治理, 拆除违建, 简直就是在违建者身上割肉, 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十堰市拆除50多万平方米违建, 令人欣慰的是, 未发生一起上访、伤亡、暴力抗法事件。
十堰“三违”治理, 如何做到了“治而不乱”?十堰市“三违”治理办相关负责人许若飞介绍, 除了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协作、组织体系健全、制度措施得力外, 得益于“无情”推进和“有情”操作。
“无情”推进, 即法不容情, 凡违必处。所有涉违案件均将依法依规, 迅速、坚决、果断处理。同时做到违法面积、认定标准、处理结果“三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坚持违建“零补偿”、分级处理、查事与查人相结合, 同时严格责任追究, 实行“不拆违就摘帽”, 做到“苍蝇老虎一起打”。
“有情”操作, 即不同类型, 区别对待。坚持“三先三后”原则, 先治理群众反映强烈、负面影响较大的, 后全面推开;先治理必须拆除的“三违”项目, 后治理通过处理后可补办有关手续的“三违”项目;先治理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村组干部的违法违规行为, 后治理一般群众的“三违”行为。对“三违”认定和处理决定不服的, 约请当事人召开听证会;执法过程中全程录像, 确保文明执法;对违规开发小产权、农村一户一基超建等分类处理, 坚持“以人为本、无偿拆违、有情救助”……
工作落实在一线, 矛盾消除在基层。强力措施, 加上周密细致的思想工作, 使违建者化解了怨气, 消除了怒气, 最后达到心里服气。据了解, 一半左右的违法建筑都是违建者自己主动拆除的。
十堰“三违”治理即将进入收官阶段, 据园林部门的同志介绍, 再过一段时间, 那些违建倒下的地方, 将被一片片绿地、一个个街头小游园所取代, 那些因违建而裸露的山体, 也将再次披上绿装。
违法用地案例 篇3
关键词:长沙市;违法用地;特点;原因
1 长沙市违法用地特点
笔者通过走访长沙市多个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及基层国土资源所,以及对2007年以来长沙市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从用地性质的角度来看,近年长沙市的违法用地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1 交通运输类违法用地点多面广
目前许多交通运输类线性工程项目,存在未批即用、边报边用的情况;或者在办理项目用地审批时,只办理了项目自身用地的审批,而相关配套施工、临时堆料、取土卸土、辅助用地、安置用地等都未办理用地审批,由于此类违法用地分布于沿线各施工路段,跨度比较大,因此便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如2010年度卫片检查中,16宗交通运输违法用地就分布在30多个行政村,所涉及的图斑数达70多个。
1.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类违法用地与日俱增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新农村建设及各项民生工程的推进,基层政府相应出台多项惠民政策,推动民生工程建设,于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类违法用地增长较快。该类违法用地宗数和面积增速持平,主体多为基层政府、科教单位。
1.3 工矿仓储类违法用地比率居高不下
随着长沙市城市经济圈的成熟,经济发展逐渐向城郊农村辐射,加上农村经济的开放搞活,集体土地流转的前期探索,各种小农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冒头,工矿仓储类违法用地增长迅猛,尤以法人工业违法用地和个人仓储违法用地增势明显。就发生地域而言,仓储类违法用地多发生市内五区范围;而工业违法用地多发生在四县市,尤以浏阳最为突出。
1.4 商服类违法用地面积不大但形式多样
长沙市商服类违法用地无论在用地宗数还是用地面积上都没有大的发展和突破,但用地形式和违法主体上却丰富多样,农家乐、休闲山庄、社会无序取土卸土、驾校用地、建筑配套(混凝土搅拌场、预制场、堆放建筑材料等)为该类违法用地多发行业。
1.5 住宅违法用地以农村宅基地为主
长沙市住宅违法用地以农村宅基地为主。农村宅基地违法用地先期以法人违法为主,后期则演变成以个人违法为主了。
2 违法用地产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违法用地的原因很多,也较复杂。根据长沙市违法用地的特点,从共性和个性两个角度分析和查找原因如下:
2.1 共性的原因
2.1.1土地权利主体虚位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存在主体虚位现象。所以,当权利被侵犯时,站出来坚决维护、主张权利的人就很少;即使有人站出来,当对方以利相诱,主张者就会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权衡,一旦诱惑达到一定程度,他便会选择个人利益,放弃集体利益。
2.1.2土地供需矛盾紧张
一是土地是稀缺资源,加上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过程不可逆,因此我国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每年每个省、市农用地转用指标极为有限。二是耕地占补平衡困难。我国执行以省为单位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作为省会城市的长沙,多年来的持续发展,耕地数量锐减,即使用地指标有保障,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也不是一件易事,只能省内异地、高价购买指标。
2.1.3利润空间的存在
违法用地的形成有多种因素,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益空间的存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近年来长沙市经济快速发展,土地乃万物之源、财富之母、百业存在之基础,当违法用地可以获取高额回报时,胆大者就会蠢蠢欲动、铤而走险;基于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当发现先行者真正获利而且未受到相应的惩罚时,胆小者便会竞相效尤,违法用地便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2.1.4用地审批繁冗。
出于严格保护耕地的需要,我国涉及农转用项目的用地审批极为严格,程序繁琐。就算用地指标有保障的重点工程,也要做可行性研究、预审、立项、地籍调查、勘察定界、一书四方案等,才能报批。用地审批涉及发改、规划、环保、国土、林业、水利等诸多部门,一套程序走下来,多则两三年、少则八九个月。单位尚且如此,个人就更不会费心尽力、耗时耗财地去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2.1.5查处力度偏弱
一是长沙市目前许多基层国土资源所人员编制严重偏少,与其所承担的职责、所管辖的面积极不相称。二是国家着重保护资源,而地方政府着重如何开发利用。国土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面对政府主导的违法用地,只能书面发放《停工通知书》,实际难以查处。三是按照现行规定,国土资源部门无强制执行权,即使现场下达停工通知书,还要立案、调查取证、下达处罚决定(之前还有告知、听证)等一系列复杂程序,如当事人不服,还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程序,到最后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此时违法占地已经由小变大甚至建成投产,拆除成本很高,实际已难以拆除。四是处罚难以到位。违法用地查处涉及多方利益的调整,事关社会稳定,缺乏切实有效的手段确保处罚到位,客观上导致不断有人敢以身试法。
2.2 个性的原因
2.2.1交通运输类违法用地用地
一是不利的政绩导向和政绩观。目前,交通运输类项目的建设及进度都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此外重点工程匹配资金是按年度计划下达,当年完不成工程,资金无法结转使用。为了绩效考核和充分利用资金,地方政府便会打着因公旗号,大胆地未批先用、边报边用。二是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改设计,改变用地位置或增加用地面积,用地报批资料不可能一次到位。
2.2.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类违法用地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的展开,各项惠民政策出台,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急需改进。该类用地需求急剧增加,出于因公违法和绩效考核的考虑,基层政府对此类用地大胆地持“先上船后补票”的态度。
2.2.3工矿仓储及商服类违法用地
首先,工商企业属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活跃因素,也是地方财税的重要来源。部分地方政府“以地生财”观念严重,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背后支持、默许该类违法用地行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些村、组便假招商引资发展经济、集体土地流转之名,行违法用地之实;广大拆迁户便借安置滞后搭建过渡房之由,以保障生计、自主创业为名大胆修厂房、仓储、农家乐等。二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结合部灌溉水系遭破坏,部分耕地无法正常耕种,加上城郊土地区位优势凸显,土地用途改变的利益空间巨大,“种稻不如种菜、种菜不如种树、种树不如种房子”,受利益驱动,个人私搭乱建临时仓储、厂房现象严重。
2.2.4农村宅基地违法用地
一是以往项目建设中出于进度要求,存在“重拆迁、轻安置”现象,安置严重滞后,直接导致拆迁户乱搭过渡房并借机扩大面积、建设房屋出租。二是中心城区范围内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建房用地,审批手续和项目用地一样繁杂,使一部分想合法用地建房的农民望而却步。三是部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的编制不尽合理,操作性不强,使许多确需建房的农民因用地不合规划而无法获批。四是某些法律的相关规定不合实际,影响建房用地的审批。如我国农村“公路经济”现象十分突出,而公路法却规定:“ 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的以外,禁止在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还有岳麓山风景保护区内,因控规的需要,导致周边的桃花村、茶场村、左家垅村等地村民建房无法获批。
违法用地案例 篇4
为加强对镇村建设及土地使用管理力度,依法规范镇村建设行为,做好“两违”防控和拆违工作,为维护我镇村正常建设秩序,加快推进我镇2020年整治“两违”各项工作开展,稳固“两违”整治工作成果,坚决遏制当前“两违”多发势头,确保实现“两违”零增长目标,根据城区党委、政府以及XX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XX市落实强首府战略、突出“强治理”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提升全社会知法、守法意识,进一步强化宣传对治违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促进我市环境秩序总体提升,建立遵循规划,依法用地、依法管理的良好秩序,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我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自2020年1月1日起,在全镇范围内动员各方力量全面深入开展打击“两违”工作,形成高压态势,依法查处各类“两违”行为,确保打击“两违”覆盖率达100%,立案查处率达100%,实现两违“总量递减、增量为零”地目标,使全镇“两违”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依法行政原则。
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履行法定程序,按照法定要件,准确适用法律法规,充分调查研究,确保证据确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坚持主动防控原则。
打击“两违”工作重在防控。要强化主动防控意识,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两违”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报告一起,拆除一起。(三)坚持属地管理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组、片、村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打击“两违”工作,依法查处“两违”行为,杜绝“两违”情况发生。(四)坚持齐抓共管原则。
各组、片、村要切实履行职责,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既要认真落实打击“两违”工作措施和任务,又要严格查控各村社区的新生“两违”,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五)坚持责任追究原则。
对打击“两违”工作行动不力甚至包庇纵容、失职渎职的,进行严肃查处。重点查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参与“两违”行为的案件,视情节追究其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四、工作重点
(一)违法用地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属违法用地行为:
1、非法买卖、租赁土地的;
2、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占用土地的;
3、超过依法批准的面积占用土地的;
4、改变批准位置占用土地的;
5、临时用地改变用途、改变建筑结构建永久性建筑占用土地的;
6、未按批准要求,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
7、未经批准,擅自毁林挖山的。
(二)违法建设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属违法建设行为:
1、未取得或违反建设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
及其他工程;
2、逾期未拆除的临时建筑;
3、未取得合法土地使用权新建的非法建筑;
4、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其他建筑。
五、“两违”行为零增长时间节点
2020年1月1日以后不得产生新的“两违”,实现“两违”零增长目标。对于新发生的“两违”行为,要求在15天内整改到2020年1月1日以前的状态。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1月—3月)
利用广播、宣传单、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两违”整治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揭示“两违”存在的危害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开展打击“两违”工作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撑。
(二)调查摸底阶段(4月-6月)
各组、片、村要对本辖区内的“两违”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摄像取证,登记造册,分门别类建立工作台账,确保无盲区、无死角、无遗漏。制定打击“两违”工作方案。
(三)实施整治阶段(7月—9月)
对清理发现的“两违”行为依法做出处理。重点打击对象是:2020年1月1日以后顶风作案、新产生的和正在进行的“两违”行为;2020年1月1日前严重影响规划、群众反映强烈的“两违”行为。
(三)总结提高阶段(9月-12月)
认真总结打击“两违”工作经验,并结合我镇实际,制
定出台我镇打击“两违”和土地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七、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总督导,以镇长为组长,各相关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片长、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打击“两违”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14个工作组,以村为单位组成。各工作组长对辖区打击“两违”工作负总责,对工作亲自安排、亲自督促、亲自检查,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各片长要全力以赴,深入一线,靠前指挥,遇到难题不退缩,遇到问题不回避,做到情况掌握在一线、协调指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领导小组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听取各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二)落实工作责任。
构建组、片、村三级“两违”工作防控打击体系,及时发现和制止“两违”行为。各工作组组长为全镇打击“两违”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所辖三个片区的“两违”打击处理工作负总责;各片长为全镇打击“两违”工作主要责任人,对所辖三个村的“两违”打击处理工作负主要责任;各村主要负责人为全镇打击“两违”工作直接责任人,对本村“两违”打击处理工作负直接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工作组承担本辖区内“两违”行为巡查、监控、拆除等责任,带领组、片、村全体干部严格按照县打违办督办函的时间和工作要求对“两违”行为处置到位。(三)强化片组协作。
实施打击“两违”工作涉及面广,任务十分艰巨,所有参与打击“两违”工作片组干部必须无条件服从工作组的统一指挥,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绝不允许出现推三阻四,或者出人不出力的现象。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精心打好这次打击“两违”攻坚战。(四)严格责任追究。
两个工作组实行分工负责、分片包干,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对组织不力、工作不力、查禁不力,不能按要求处置到位的,严格执行市、县关于打击“两违”工作地责任追究办法,对组、片、村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或者撤职处理。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违反规定,直接组织实施违法用地或参与违法建设、不按规定主动拆除违法建设,煽动亲朋好友干扰执法部门依法执行公务,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提供虚假材料的,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决不姑息。违法用地案例 篇5
违法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有效遏制和严厉打击和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我镇按照《**县集中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安排,利用3个月时间,集中开展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专项整治工作。为保证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及《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集中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发[2015]**号)文件精神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433”发展战略,深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按照“突出重点、打罚并举、分类处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和“发现苗头严格管、在建工程立即停、影响恶劣坚决拆”的工作要求,依法严肃整治各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坚决控新治旧,保持高压态势,努力促进土地管理规范有序,建设行为合法合规、城市环境持续
改善。
二、整治目标
按照“清理过去,管住当前,规范今后”的总体目标,综合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采取强有力措施,依法严肃查处违法建设、违法用地行为,对违法建(构)筑物集中拆除一批、打击查处一批、分类处置一批,做到对违法行为“零容忍”、严打击、重处罚,并通过整章建制,强化长效化管理,逐步建立依法有序建设、合理节约用地的良好秩序,树立广大干部群众合法用地、合规建设意识。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协调联动、务实高效原则。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司其职、协调联动、责任到人”的工作格局,依法查处、拆除违法建设,做到整治工作步调一致、联合行动、扎实有效。
(二)坚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原则。坚持原则,敢于动真碰硬,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执法行为,形成执法合力,对各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立案,严肃查处,重拳整治,切实做到定性准确、程序合法、打击有力。
(三)坚持分类处置、综合治理的原则。对各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要全面调查摸底,分类建立建档,对新增违法建筑要做到坚决拆除;对影响较大的重点违法建设要先期组
织集中拆除;对历年违法建筑要依据有关法规分类进行处理,确保整治工作有步骤、有重点,做到目标明确、有序高效。同时要在根治源头、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上下功夫,认真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健全完善监管巡查网络,强化管理,提高水平。
(四)坚持教育引导、疏堵结合的原则。坚持教育与处罚并重,做到教育在前、引导在先,深入细致的做好群众工作,教育督促违法建设者自拆,党员干部更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拆违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特困群众、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集中整治工作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鼓励积极举报违法行为,并及时受理、及时处理。
四、整治范围和对象
(一)整治范围:以城区规划区及S**线、**公路、**公路和**大道沿线为重点,全面开展辖区内各级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辖区河流河道、镇规划区及川坝地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
(二)整治对象:凡违反城乡规划、土地、公路、河道、林地、城市市容市貌管理等法律法规,未经依法审批,擅自进行违规违法建设的行为,具体包括:
1.未取得建设规划许可或未按照许可规定进行建设的建(构)筑物;
2.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
地、林地进行建设的建(构)筑物;
3.未经批准擅自在河道、滞洪区管理范围内建设的建(构)筑物或其他设施;
4.未经批准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内违法进行建设,或者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对已存在的建(构)筑物擅自进行改建、扩建、重建的行为;
5.占压各种管线、挤占消防通道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违规违法建设行为;
6.已依法取得临时用地或临时建设规划许可,但已经超过规定的期限仍未拆除的建(构)筑物;
7.违反市容市貌有关法规规定,私自搭建的棚、亭、摊等简易设施;
8.未批先建、批少占多和非法交易、闲置浪费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行为;
五、工作职责
为切实加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由镇长、党委副书记**同志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分管副镇长**同志为副组长,有关站所及单位人员为成员的**镇集中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的整治工作,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方案及推进措施,并负责解决整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整治工作的协调、组织及上报下达等相关工作。
镇土管所:负责配合县国土局依法查处整治各种违法用地行为,及时制止和查处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地政策的抢种、抢建行为,以及乱占滥用土地、非法交易土地行为;配合做好违法建设查处整治工作,牵头协调解决村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用地等问题。
镇纪检监察室:负责依法查处在整治违法建设、违法用地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和渎职、失职行为,对参与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处理,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镇农综站:负责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违法占用林地、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和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的违法建设、违法用地行为,对超出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镇文化站:牵头协调、组织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查处违法建设、违法用地法律政策和工作情况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支持配合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
派出所:负责依法维护拆除违法建设现场秩序,及时制止和查处妨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等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行为人的责任。
司法所:配合做好违法建设、违法用地专项整治工作中的宣传工作,负责案件查处中的人民调解,并参与督查追责组相关工作。
综治办:负责受理有关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整治工作的
信访事项,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各村(居)委:是各辖区范围内查处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的责任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实施本辖区范围内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的巡查管控和查处整治工作。
其它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调配合做好违法建设、违法用地整治的相关工作。
六、方式步骤
集中整治工作从2015年3月15日开始,到6月20日结束,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配合、形成合力”的工作方式,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3月15日至3月20日)。一是组织部署。召开全镇集中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落实工作职责。各村(社区)抓紧研究本级专项行动具体方案和人员安排,扎实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宣传发动。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制定相关宣传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大力宣传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务必使上级及镇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迅速掀起整治工作舆论声势。要将宣传贯穿整治工作始终,对整治过程跟踪报道,增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二)调查摸底阶段(2015年3月24日至4月23日)。一是由各村(社区)负责,组织开展各自整治范围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摸底调查工作,要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各类违
法用地、违法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性质认定,要在优先抓好重点区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排查和深入调查,查明违法建设的位置、面积、结构、历史成因、经营性质和责任人,分区域、分类别树立并登记造册(二份),切实把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情况摸清楚,将违法性质定准确。二是在2015年4月12日前,各村(社区)要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基本情况档案报送镇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台账,为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提供详实的调查数据。三是在摸底调查的同时,各村(社区)组织开展好下去范围内违法行为自查自拆工作,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上门做好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者的说服教育工作,宣传政策、分析形势、讲清道理、晓以利害,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辖区内违法建设当事人自行拆除违法建筑,帮助违法当事人解决当前实际问题,为自觉拆违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依法处理阶段(2015年5月3日至6月18日)。一是由
(四)巩固提高阶段(2015年6月19日至6月23日)。一是总结工作,各村(社区)及时收集整理数据资料,认真总结专项整治成效和经验做法,及时向镇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总结材料。二是强化责任落实,由各村(社区)负责制定各自日常监管制度,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
突出区域纳入重点监管对象。三是建立长效建立日常巡查、部门联动、过错追究等工作机制,明确建设控制“红线”,巩固整治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七、整治措施
(一)处置方法
1.在规定时间之前(具体时间以通告为准)主动申报接受处理的,且经县住建局认定符合城市规划及县国土资源局认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房,收取有关税费并进行处罚后,补办有关手续。
2.不主动申报和不接受处理。但经县住建局认定符合城市规划及县国土资源局认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且已建成或基本建成的未办理建设及用地手续的建房,从重处罚并依法拆除。
3.对于严重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坚决依法拆除。
4.对非法占用、买卖土地使用权的集体和个人,在清查阶段未及时收回或退回的,涉及党员、干部的由镇纪检监察部门严肃处理,非法所得全部没收上缴国库,并处罚款。
5.对于影响城市环境容貌的私搭乱建简易设施,必须限期拆除。
6.对于在河道内乱搭乱建或者堤防上违法建筑,必须限期拆除。
(二)处置原则
1.执法机关对违法建设下发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书,做好政策解释和当事人思想工作,督促当事人自行拆除或者委托执法机关代为拆除。
2.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不自行拆除,也不委托拆除的,依法实施强制拆除,强制拆除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并按规定予以公告。
3.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拆除或者改正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不予罚款;不按照要求拆除或者改正的,除拆除、没收违法收入或者没收实物外,依法从重处以罚款。违法建设的罚款,遵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执行。
4.违法建设的拆除要与环境容貌“脏乱”整治工作相结合,拆除一处整治一处,确保拆除后市容市貌整齐、干净、有序,与周边建筑和环境协调融合。
5.各相关部门在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进行认定、查处时,要依据本部门执行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规范政府共同行为法律法规规定,并按照分类处置的原则,结合省、市、县有关政策规定进行。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各村(社区)要充分认识此次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镇党委、镇政府工作部署上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保障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同时,各村(社区)要迅速成立
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机构,根据实际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全镇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快速、有效推进。
(二)广泛宣传动员,加强示范引导。各村(社区)及有关部门在专项整治工作中,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细致地开展宣传工作,讲清说透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危害性、侵权性,宣传查处违法行为的重要性、必要性,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自觉遵纪守法,支持和拥护整治工作。充分发挥广播、宣传栏等各种载体,分阶段分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对典型违法建设案例要公开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三)强化工作效率,确保取得实效。对新发现违法建设要做到“早发现、早拆除,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对既有违法建设,全面清理认定,督促违法建设当事人限期拆除;违法建设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及时组织实施强制拆除。坚持动员自行拆除和采取行政措施并重,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特事特办,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执法效率。凡属违法建设的,在城市建设、征地拆迁或强制拆除时一律不予任何形式的赔偿或补偿。
(四)敢于动真碰硬,狠抓责任落实。要把违法建设清理整治作为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政治任务,敢于动真碰硬,依法开展清理整治,情节轻微的责令限
期拆除;对拒不执行的,采取综合措施坚决强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建立严格的工作督查、考核、监察、问责机制,对推诿扯皮、消极怠工、整治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严格实行绩效问责,确保实现整治工作目标。
(五)突出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整治工作事关当事人切身利益,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工作中要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执法程序,注重执法细节,做到执法主体合法、执法程序完善、执法行为规范。同时,要做到疏堵结合,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与维护稳定的关系,做到无情“拆违”、有情操作,尤其对弱势群体和确有困难的群众,要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指定维护稳定工作预案,对矛盾突出的案件要妥善处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附件1:**镇集中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清查整顿农村违法用地1 篇6
各村民委员会、镇属各相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人民黔府办发【2009】85号和平塘县人民政府平府发
【2011】1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工作方案。
1、由镇政府组织成立一个以镇政府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2、此次清查主要以农村违法用地和违法建房为重点,由镇政府主持召开村两委班子以上培训会议,以便统一思想。
3、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各村制作一幅以上布标,政府以文件精神发布公告,限期违法用地户主动到政府有关单位补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宣传期间利用赶集天在镇上发传单或广播宣传,闲天用车沿各村公路沿线广播录音宣传,制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4、由各村先向领导小组报送本村违法用地户名单,再由清查小组根据情况逐一调查、丈量取证。
5、自政府公告日起主动前来办理相关用地手续的将按合法用地手续给予办理,清查组监督办理的按文件精神先处罚后办理用地手续,不接受处罚的,待调查取证作好材料后上报县指挥中心,执行强制撤除。
6、工作及奖励经费按文件精神办理。
7、手续办理程序归国土所解释。
8、各种款项的收款票据由国土所到县国土局领取,收款管理由镇政府统一调配。
9、总结上报工作由镇政府规定时日内上报。
克度镇人民政府
违法用地案例 篇7
2011年4月2日,宣城市城管执法局接到举报,反映敬亭山茶场一分场朱某房屋是违法建设。经立案调查,在宣城市规划局的协查下,认定当事人朱某于2006年在原建筑面积约107.32平方米土基房的基础上进行翻扩建,建设的两层砖混结构,面积为396.8平方米的建筑属未经规划许可的违法建设(第一层四间213.79平方米,第二层三间183.01平方米),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宣城市城管执法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依法向当事人下达限期拆除决定书。
当事人朱某不服宣城市城管执法局限期拆除决定一案,向宣城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于2011年5月25日立案受理,2011年7月7日公开审理了本案。
二、案件焦点
原告朱某诉称:原告在宣城市宣州区敬亭山办事处敬亭山茶场一分场有私房一栋,在敬亭山茶场与该房性质相同的房屋还有许多,认为被告在没有查清事实的情况下,于2011年4月29日以违章建筑的名义单独对原告作出宣城管(规划)限拆字第(2011)012005号《限期拆除决定书》。原告认为被告作出该《限期拆除决定书》的行政行为违法,导致原告合法财产权利受到侵害,请求依法撤销该《限期拆除决定书》。
宣城市城管执法局答辩认为:对于2011年4月2日的举报,宣城市城管执法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向朱某作出的《限期拆除决定书》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请求依法驳回原告朱某诉讼请求。
宣城市城管执法局在法定举证期限内向法院提交的主要证据有:一、事实方面证据:1、现场勘验检查笔录;2、对敬亭山茶场土地科长孙良华的询问调查笔录;3、对敬亭山茶场山南分场场长舒金平的询问调查笔录;4、违法建筑的摄影材料。上述证据,综合证明建筑的违法性质、建设时间、面积、位置。二、程序方面证据:1、举报材料;2、询问调查通知书;3、立案审批表;4、协助勘验委托书;5、协助勘验意见书;6、责令改正通知书;7、执法告知书及送达回执;8、案件处理意见书;9、审案会议记录;10、听证通知书、听证笔录、听证报告;11、案件处理审批表;12、行政执法通知书;13、行政执法告知书送达回执;14、限期拆除决定书;15、限期拆除决定书送达回执;16、敬亭山茶场提供的材料(包括房屋翻建报告、收费凭证)。以上证据证明原告违法的事实,以及被告作出《限期拆除决定书》符合程序规定。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
原告朱某提交的证据有:1、原告身份证复印件,证明原告身份情况。2、房产证复印件,证明原告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3、限期拆除通知书复印件,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存在。4、翻建报告复印件,证明原告建房是经过茶场审批的。5、敬亭山茶场其他房屋照片,证明其他房屋都是经过茶场审批的。6、2008年对原告土地征收的文件,证明诉争房屋土地是农用地,不属于城市规划范畴,不能适用城市规划法对原告处罚。7、国土字资2008、2009年文件,证明城市规划区外建房农场可以审批。
此案经庭审质证,原告朱某对被告提交的证据质证认为:第一、事实方面证据。1、对现场勘验检查的笔录。勘验检查笔录事前应该通知朱某,如果事先没有通知,该笔录是违法的。另外对测量人员的身份、资质也有疑问。2、孙良华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其不能作为本案的证人,且其证明内容也是虚假的。房子长15米,宽7.2米,与事实不符,与房产证不一致。另外证人应该出庭作证,否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3、舒金平作证的内容也是虚假的。4、照片是朱某家的房屋,但是摄制的时间不能证明。综上,上述证据不能证明本案事实。第二、程序方面证据。举报事实不存在,是被告编造的。询问调查通知书没有朱某签字,不能证明该通知书送达给了朱某。立案审批表仅凭此不能证明其证明目的,且相关人员身份、签字、职务等都无法核实。请示和回函是违法的。另外意见书的内容也是不专业的,不是每个建筑都要规划批准的,当时农村建房是不需要规划批准的,行政执法局不应该听规划局的意见。处罚的勘验一定是亲自勘验,不能借用第三方资料,说明勘验人员没有勘验。朱某的建房行为是2006年的,不应该适用2008年的城乡规划法。对调查人员的签名的真伪和日期都不能确认。审案会议记录与事实不符,被告的补偿方法方式没有征得原告同意,另外被告也没有和原告商谈补偿要求。行政执法告知书应该告知被处罚人依据、权限,但此告知书告知错误,视为违法,原告没有收到告知书,送达违法。对听证会事实是认可的,但对结果不予认可。拆除决定书送达回执,不符合留置送达的法律规定的要件。该送达是违法的留置送达。拆除决定书中没有表述房屋是何时建造的,导致适用法律错误。翻建报告是实际情况,本案被告没有告诉能使用城乡规划法的依据。敬亭山茶场违规建房是很普遍的,原告不能认同选择性执法。第三、法律依据。朱某的土地是农业用地。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不是程序性规定。限期责令拆除涉及了原告的实体利益。
宣城市城管执法局对原告提交的证据质证认为:对证据1无异议。证据2是原告原来的房子。证据3没有异议。证据4只能证明原告建房花了钱,不能证明原告房子的建设是经过审批的。证据5,被告在敬亭山茶场最近拆除了不少违法建筑,不是选择性执法。证据6与本案无关。证据7不能代表法律,不能以部门的文件来证明原告建筑是否违法,原告的房屋不具有合法性。
三、法院审判结果
经庭审质证,合议庭对上述证据作如下认定:原告提交的证据1、2、3、4均真实、合法,且与本案有关联,予以采信。证据5不能证明原告的证明目的,证据6、7均与本案不具有关联性,均不予采信。宣城市城管执法局提交证据均符合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予以认定。
根据采信的证据并结合当事人陈述,法院确认案件事实如下:原告朱某父母在宣城市宣州区敬亭山办事处敬亭山茶场一分场有私房一栋,面积107.32平方米。2006年朱某经安徽省敬亭山茶场批准对该房翻建。2011年4月2日,被告宣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接举报反映敬亭山茶场一分场朱某户房屋是违法建设,被告遂立案予以调查。2011年4月7日,被告对证人孙良华、舒金平进行询问,并对案涉建筑物现场勘验。2011年4月8日,被告发函给宣城市城乡规划局,要求对以下问题函复:1、该建设工程是否经过市城乡规划部门审批?2、该建设工程是否可以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3、如果可以采取改正措施,应采取何种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宣城市城乡规划局于2011年4月8日出具协查(2011)53号《协助勘验意见书》,内容为:“……经现场勘验,上述建设未经规划批准,属违法建设,建议拆除。”被告于2011年4月9日作出宣城城管(规划)行执改字(2011)第012009号《责令整改通知书》,并于2011年4月27日对案涉建设工程限期拆除进行听证。2011年4月29日,被告作出宣城城管(规划)限拆字第(2011)012005号《限期拆除决定书》,认定朱某于2006年翻建的396.8平方米两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属于未经规划的违法建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要求朱某于2011年5月6日前拆除违法建设。
nlc202309010836
法院认为: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办法》第十二条第(二)项的规定,宣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具有对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可对擅自搭建妨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的建筑物、构筑物等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朱某于2006年在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在敬亭山茶场一分场擅自将原有的107.32平方米房屋翻建成396.8平方米两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宣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经调查取证认定该建筑物系违法建设,故于2011年4月29日对朱某上述建筑物作出的限期拆除决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因朱某2006年翻建该房时,未依法取得规划许可证,故被告认定该建筑物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正确。由于朱某在搭建该建筑物后未依法补办相关手续,故朱某的违法状态一直持续至今,宣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对朱某违法建筑作出处理,并无不当。朱某诉称,宣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作出的限期拆除决定违反法律规定,应予撤销的主张,因缺乏相应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一审判决:驳回原告朱某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人民币50元,由原告朱某负担。
朱某因不服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1年8月5日作出的(2011)宣中行初字第00032号行政判决,向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省高院受理后,于2011年10月9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经审查认为,一审对证据的认证、案件事实的认定符合法律规定,依法予以确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二条、第四十条的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必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可以责令限期拆除。本案中,朱某在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于2006年翻建房屋。宣城市城乡规划局现场勘查后,出具《协助勘验意见书》,认定朱某所建涉案房屋“未经规划批准,属违法建设”,同时“建议拆除”。宣城市城乡规划局作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涉案房屋是否违法以及是否必须拆除提出认定和处理意见。宣城市城管局依据宣城市城乡规划局的勘查意见,对朱某作出《限期拆除决定书》,并未违法法律规定,一审判决驳回朱某的诉讼请求并无不当。朱某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省高院依法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一)项之规定,最终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四、本起案件启示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正式实施,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执法实践中,在查处2008年1月1日前建设的违法建设案件时,在对当事人作出“限期拆除决定书”,责令当事人在限定的时限内拆除违法建设,适用法律,违反法律则应适用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行政处理时应适用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理由是:国法秘函〔2000〕134文件,明确界定“责令限期拆除”不是行政处罚行为,是行政措施的一种。该类违法行为发生在过去,而违法建设的违法状态仍在继续。根据:(一)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二)实体从旧,程序从新;(三)从旧兼从轻原则。认为该行为违反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二条,在向当事人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后,作出的“限期拆除决定书”(如“限期拆除决定书”下达后,当事人逾期仍不拆除违法建设,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政府批准,依法组织强制拆除),只是执法程序的一个环节,根据“实体从旧、程序从新”的原则,因此,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对当事人作出“限期拆除决定书”。
由于宣城市城管执法局在查处本起违法建设案件中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一审和二审都判决驳回朱某诉讼请求。二审判决后,朱某在法律判决威严的震慑下,拆除了其建设的违法建筑。
( 责任编辑:骆小平)
【违法用地案例】推荐阅读:
依法用地和整治违法建设工作10-21
教育违法案例06-05
教师违法违纪典型案例07-18
违法违纪案例心得体会09-24
几起职业卫生违法案例处罚思考06-17
拆除通北路888号违法建筑案例11-12
反腐倡廉违法违纪典型案例学习心得10-11
土地违法05-11
违法建筑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