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信仰自查报告(共9篇)
民族宗教信仰自查报告 篇1
关于民族宗教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
根据上级要求,我们对全镇民族宗教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认真地自查。现报告如下: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民族宗教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展民族经济为重点,以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为主线,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四争创”活动和宗教“四争创”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团结和引导全县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营造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民族宗教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处理民族宗教方面的重大问题,检查、督促民族宗教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乡镇有主管民族宗教工作的主管领导和工作专干,行政村有负责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小组,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有管理组织,确定有政策法规宣传员和信息员,建立起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二是强化责任,每年年初镇政府召开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民族宗教工作,表彰奖励先进,制定XX镇民族宗教工作意见,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镇有关部门的责任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实行目标管理。三是建立和落实民族宗教五项工作机制。即: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形成了镇抓村、村抓户的纵向工作机制和组织、宣传、政法、公安、文化、科学、民政等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横向工作机制;建立培训教育机制,镇、村开设民族宗教政策和法规课程,加强对各级干部的培训;镇民族宗教办加强对宗教团体、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培训与教育;建立奖惩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责任;建立不安定因素排查消除机制,镇、村每月对民族宗教领域的不安定因素进行认真排查,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研究和妥善处理,及时化解矛盾,确保和谐稳定;建立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努力提高生活水平。镇政府每年召开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对少数民族聚居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安排部署,提出工作要求,制定民族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为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镇民族宗教事务局每年对民族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认真地普查、统计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经济发展意见。乡镇和民族村克服困难,想方设法,重点加强道路、饮水、学校、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和爱国宗教团体建设。
一是通过认真调查、摸底,建立健全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档案,由民族宗教界人士协商、推荐,确定了全镇民族宗教界重点代表人士,定期走访、慰问,加强联系。二是对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进行多层次的培训和教育,定期召开学习会、座谈会,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三是做好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的登记、备案。加强外来传教人员的管理。落实宗教房产政策,依法进行房产权属登记。教育、引导各宗教团体和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活动。
四、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一是利用横幅、标语、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达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加强执法检查,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对非法传教、家庭私设聚会点、乱塑神像、乱建寺庙等违反《宗教事务条例》的现象,进行严肃查处,确保《宗教事务条例》的贯彻落实。对全镇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检查,对措施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内容不规范的宗教活动场所责令整改,促进了宗教活动依法有序,健康和谐。三是建立了村管小组与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每月例会制度和重大问题应急处理机制,乡镇、村和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每月进行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和调处,确保全县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五、切实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宗教工作和抵御境外渗透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开展宗教活动整治工作,会同公安、文化等有关部门,对非法宗教书籍、刊物、音像制品等进行检查,对境外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进行传教活动以及自封传道人、非法传道人等各种邪教活动进行严厉打击。做好境外宗教渗透调查工作,弄清境外宗教渗透的态势、手段、渠道、规律,建立健全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工作机制。
XX镇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10日
遏制宗教升温个人自查报告 篇2
宗教活动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主要特点为,相信存在超现实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们产生敬畏及崇拜。虽然国家规定宗教自由、受法律保护,但依然存在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活动产生的严重危害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非法宗教活动有两个要素构成:一是宗教活动,二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经过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的,跨地区传教活动,就是合法的、正常的宗教活动,反之就是非法宗教活动。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需要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做到“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目的,建立以法制作为保障的长效机构,特别是要直接面对群众的乡村机构,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沟通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做好乡村的民族宗教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作为一名乡镇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民族宗教工作,始终做好稳定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有效途径,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成效。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深入研究民族宗教工作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坚决遏制宗教升温的势头,坚决制止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努力形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营造共促发展、加强团结、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心中要明确群众是我们执政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依靠。正确把握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要全面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取缔和制止非宗教活动,打击利用宗教活动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坚决遏制非法宗教活动,要严格区分民族宗教中不同性质的矛盾。分清性质,区别对待,妥善处理。总的原则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要紧紧围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两大任务,全面提升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使各民族都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搞好民族团结,增进兄弟感情,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
作为分管宣传的领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坚决把民族宗教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探索有效机制,多下工夫,解决眼前多重困难,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坚持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大力发挥文化教育的凝聚、鼓舞和引领作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把“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融合到遏制宗教升温工作中发展。为各族群众相互交流、增进团结、共建美好家园创造良好环境。
基层民族宗教工作是维护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是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履行第一责任的重要工作。对重要的政策举措、重大的工作部署、重要的问题处理、重大活动的组织,都要亲自主持、参加。真正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基层民族宗教工作是必须抓好的重要工作,通过实践锻炼,不断开拓创新,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引导。
落实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自查报告 篇3
示范区和风小学
年7月24日中心校通知:要求各中小学自查有无自行(或跟随家长)参加宗教活动,有无去宗教机构、教堂参与补课,严格落实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教育法规。
接到通知后,校长杨传伟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校领导班子成员学习相关法规和文件。制定方案,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自查(排查)小组,对我校辖区内的学生“有无自行(或跟随家长)参加宗教活动,有无去宗教机构、教堂参与补课”等现象进行排查。经过明察暗访、重点学生跟踪调查、进户询问、走访群众、认真、细致的排查,发现我校辖区内学生无自行(或跟随家长)参加宗教活动,没有去宗教机构、教堂参与补课的现象。
我们认为:学生在学校,应该大力进行唯物论、无神论的学习和宣传,树立科学人生观,而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在学校从事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都与《宪法》、《教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相违背,与我国法律所确定的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是相违背的。
学校必须保持良好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必须有一套保证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管理规章制度,因此在学校从事宗教活动是不允许的。未成年学生,世界观还没有形成,还不具备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极易受到影响。作为学生,本身正处于在学校接受知识、学习科学的阶段,如果信仰宗教,就会影响学习,影响他们形成科学判断事物的能力,影响他们的行为。
XX关于民族民间信仰调查报告 篇4
民间信仰是由传统沿袭下来的根植于民间“尊神崇圣”和“功施于民则礼之”的具有宗教色彩和特征的较低层次的信仰和崇拜,是长期以来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情况下所产生的与当地民情、民俗相融合的历史文化现象。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和群众思想文化活动的多元性,民间信仰已经成为部分群众在五大合法宗教之外的信仰选择。如何研究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社会和谐,是宗教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3月2日至3月26日,县民族宗教局会同公安局等单位联合组成专班深入全县17个乡镇,对民间信仰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民间信仰渊源长,种类多,分布广。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多数活动场所被挪作他用或被拆毁、关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全县大部分乡镇有一定历史渊源的活动场所在当地群众的自发组织下又重新开展活动。
1、我县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数量。
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我县公共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有100多处,信众约5万多人,远远超过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信众人数。
2、民间信仰活动主要种类及表现形式。
我县民间信仰活动主要可分6类:一是信仰关圣帝。在县城及乡镇很多商铺、厂店都供奉关帝的神像,店主常年焚香供果,敬拜关公,祈求生意兴隆。二是供奉“菩萨”。有的乡村建有小庙,供奉土地、财神、送子娘娘等被老百姓通称为“菩萨”的神像。每月初一、十五,信众自带香、表敬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早添贵子等等。三是供奉门神、灶神。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贴门神像,祈求门神镇守门庭,阻挡牛鬼蛇神入户作乱。灶神也称“司命神君”,传说他每月三十日上天庭汇报主人家的善恶事,于是人们习惯在灶头立香炉,初一、十五上香叩拜,祈求灶神向上天多言好事。四是神话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及人物神祗。如宝丰镇女娲山的“女娲娘娘”,附近老百姓每月初一、十五上山朝拜,祈求好运、平安、吉祥。竹坪乡金花洞内供奉的“金花娘娘”,周边及陕西边境老百姓每月初一、十五前来求仙水、求子疗疾的上百人,鞭炮声震耳欲聋,焚香化纸烟雾腾腾。五是自然物崇拜。如官渡镇驴头峡山顶的百年古树等,都因历史悠久传说纷纭,常年有人朝拜,祈求树神显灵保佑。六是崇拜伟人,祈求平安。有的公共场所及工地时常插挂着伟人像,祈求避邪平安,出租车、私家车的驾驶室内也经常可见悬挂伟人画像,祈求保佑行车安全。
3、民间信仰的主要特点。
我县的民间信仰有6大特点:一是客观性。民间信仰源于历史文化,不管人们接纳与否,都是历史的传承和现实的客观存在,它有着不完全依赖于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的相对独立性和自发发展的不可扼制性,不会因为人们认识事物能力的提高而消亡。二是普遍性。我县的民间信仰群众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商贸不发达、文化较落后的乡镇。信众信仰观念和信仰习俗多以家族、宗亲、村庄为根基,在社会地位较低、文化程度不高的民众当中传播较广泛。三是复杂性。民间信仰与佛教、道教教义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在农村有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和普遍的认可度。部分场所“一庙多神、一神多教”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双台乡的学堂洞,本是一个天然石洞,传说圣人孔丘的弟子颜回、子路曾在洞内传授过儒教,后人便将此洞称为学堂洞,供奉几十个各路神仙及仁人志士、英雄伟人,逐渐形成了一个什么神仙都有,求什么事都行的道场,香火旺盛;四是松散性。民间信仰是繁衍于民众当中的非宗教信仰,其组织形式大多都没有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组织机构,有庙就有庙会,各庙各自为战,只是在开展比较重大活动的时候,借助现有的家族组织或村镇组织,组成临时专班举行相关活动。五是多样性。信众崇拜的神灵多种多样,凡是被认为有神灵的事物,都会成为他们信仰的对象,大多不分佛道,更谈不上教别,当地民众只知道供的是“老爷”,见老爷就拜。六是功利性。民间信仰信众很多都带有较鲜明的功利目的,只要身体有些许不舒服、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有可企及或不可企及的愿望,就会朝拜。
二、存在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县的民间信仰态势是稳定的,民间信仰活动是正常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信仰盲从。由于民间信仰没有教义、教规,与封建迷信相掺杂,信众只是盲从地参与,很容易上当受骗,加之活动内容和形式混乱复杂,一定程度上给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留有可乘之机,存在着不稳定因素。
2、管理难度大。有的场所由住在附近的1--2名老人看管,并收取微薄的香火钱;有的是由1名信徒自发到庙里居住,维护场所正常活动,靠场所收入维持生活;还有部分场所无人管理,这种场所一般规模较小,如设在村头、路边的小土地庙等,占30%左右。由于场所点多、面广,给监管工作造成相当难度。
3、安全隐患较大。大多数场所地理位置偏避险要,交通不便,信众参加活动过程中,特别在大雪封山,雨、雪路滑时,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在大年三
十、初一、十五等朝拜人员较集中时,燃放烟花炮竹、上表烧香都极有可能引发人身伤害和山林火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对策与建议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传播封建迷信、社会陋习的消极的一面,也有排解群众心理压力,促进底层社会稳定的积极一面,如何加强民间信仰的引导和管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建议:
1、积极引导,分清民间信仰与封建迷信的区别,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加强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宣传阵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使广大信众分清合法宗教、民间信仰与封建迷信的区别,搞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引导他们自觉地接受党委政府的领导,开展正常活动。
二是倡导科学文化,反对封建迷信。对民间信仰中掺杂封建迷信色彩的东西,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同时要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大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特别要淡化民间信仰的神秘色彩,科学解释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巧合现象。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从调查情况看,民间信仰升温主要是农村精神文化匮乏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极大提高,但是农村精神文化发展却严重滞后,投入不足,设施不多、农村专业文化传播者很少,特别是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太少。因此,要大力发展公益性农村文化事业,积极构建覆盖农村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把重心放在村一级的文化阵地建设上,将公用的文化场地纳入到村镇建设发展规划中;要加大对农村广播站(室)、文化站(室)、体育场地的投入,建设一些集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农村文化工作健康发展。
2、规范管理,建立法制化长效管理机制,为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对民间信仰管理工作的领导。要建立民间信仰管理工作协调小组。成员由宣传、统战、综治、民政、公安、文明办、宗教、土地、城管等部门组成,经常研究民间信仰政策、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及时处理民间信仰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强化责任,上下左右联动,在机制上保证民间信仰问题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同时实行党政领导负责制,属地管理,责任到单位、到人。
二是积极探索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管理方式。要加大对民间信仰场所责任人的教育力度,增强法制观念,确保其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要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督促指导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人员、财务、治安、消防、档案、环保等制度,并接受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要加强登记报备等工作。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在举行大型民间信仰活动前要向当地政府宗教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和登记备案,并严格按照宗教管理部门作出的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开展活动。各级党委政府对现存民间信仰活动不鼓励、不支持,更不能参与。
三是要坚决制止乱建滥建民间活动场所现象。鉴于确实存在乱建滥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现象的情况,土地规划部门要从严掌握,从村镇房屋建设规划的角度限制兴建数量,控制建设规模。同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治理乱建滥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任务落实到乡镇、村。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对群体性民间信仰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对借乱建滥建活动场所聚敛钱财,蒙骗群众的神棍巫婆要严加惩处,以示警戒。
3、加强调研,掌握动态,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详实依据
民族宗教信仰自查报告 篇5
调研报告
勐马镇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全镇共有宗教场所40处,其中佛寺26座,基督教教堂14处,教职155人,其中有佛教教职99人,其中外籍人员4名(均在派出所登记备案),基督教教职56名。有信教群众12293人,其中佛教10056人,基督教2237人。涉外情况复杂,信仰同一种宗教的信徒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员交往情况复杂。就我镇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专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勐马镇位于孟连县西南部,国土面积530平方公里,全镇辖8个村委会107个自然村1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731户3.05万人。“边、少、山、穷、低”是勐马镇自然和社会的基本特征。“边”即边境线长,全镇8个村委会中有4个村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接壤,辖区国境线长73.88公里;“少”即少数民族众多,镇内聚居着傣族、拉祜族、佤族等15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75.4%;“山”即山区面积大,全镇除南马河流域属坝区外,其余均属山区,山区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79.62%;“穷”即镇穷民穷,2010年勐马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2亿元,农民人均 所得3206元,农民人均有粮426公斤;“低”即社会发育程度低,全镇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4.9年,部分少数民族解放初期几乎是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主要优势:一是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全镇地处低纬度南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8.3℃左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橡胶、茶叶、咖啡、甘蔗和热带优质水果等经济作物。目前,全镇橡胶种植面积11.1万亩,茶叶种植面积2.1万亩,咖啡种植面积1.5万亩,甘蔗种植面积4386亩。二是沿边口岸区位优势。我镇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仅一江之隔,孟连口岸1991年就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国家二类口岸,2010年勐啊通道进出口贸易额达6956万美元,占孟连县进出口贸易额的97%,进出口货流量19.08万吨,出入境人员50.8万人次,出入境车辆7.67万辆次,是普洱镇通往缅甸、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陆路通道。三是民族文化旅游优势。我镇辖区内保存完好的大黑山原始森林、勐马瀑布、温泉度假村等风景区,各民族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族风俗文化艺术,其中傣族马鹿舞和嘎光舞、拉祜族的芦生舞、佤族木鼓舞都各具特色,各民族的节庆活动和宗教仪式、人文景观、建筑、饮食丰富且独特。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普洱打造“普洱品牌”和孟连打造“世界娜允,中国孟连”的战略机遇,继续发挥好热区资源、沿边口岸、民族文化旅游三大优势,坚定不移走“组织固镇、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口岸活镇、旅游兴镇、和谐稳镇”的路子,全力 实施好“五个三”工程,即:打牢基层组织、农业、科教三个基础,巩固提升橡胶、茶叶、咖啡三个支柱,做优做强蔬菜、优质稻米、畜牧三个骨干产业,努力培植林业、加工商贸、民族文化旅游三个新兴产业,实现绿色经济强镇、口岸经济活镇、民族文化旅游兴镇的目标。到201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3.23亿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11元,年均增长8%;企业总收入达3.1亿元,年均增长8%;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5亿元,年均增长8%;粮食总产量与2010年持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按新标准解决贫困人口4530人。
二、民族宗教工作开展情况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拓展民族宗教工作领域,为开创全镇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工作局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一是坚持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制度化。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教育纳入全民教育活动的学习内容,纳入各类培训教育的规划之中,纳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普遍提高了对民族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勐马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从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角度出发,创新载体、理 清思路、狠抓落实,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新活动,积极促进少数民族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二)全面贯彻落实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是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民族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二是协调落实政策,加快发展民族经济,重点扶持发展民族特色餐饮业。三是以人为本,组织开展帮扶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为少数民族贫困户、贫困生送温暖。
(三)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制定了符合我镇实际情况的宗教政策和法规
一是强化我镇宗教事务的管理。从我镇现阶段需解决的宗教活动场所内部矛盾纠纷,跨地区大型宗教活动,私设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场所与其他,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等问题出发,制定了《勐马镇宗教事务管理若干规定》,对我镇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干部管理队伍建设。各村、组想方设法解决民族宗教管理人员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队伍建设。三是加强活动场所的管理。对全镇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健全了档案资料,并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责任目标和管理措施,帮助健全了民主管理组织和制 度,推行定期公开寺务财务,规范了宗教活动场所的内部管理制度,从头源上杜绝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管理。四是健全机制措施。建立健全民族宗教信息机制、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处置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等三项机制,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干部掌握和运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水平、及时准确捕捉信息以及正确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重要情况、信息、事故苗头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报告请示、第一时间应对。五是切实加强大型宗教活动的管理。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权、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权和爱国人士对宗教活动的主导权,尊重宗教仪规和传统习惯,认真做好大型宗教活动的管理、协调、服务工作。六是对非法宗教活动和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常抓不懈。针对非法宗教活动,在广泛宣传其危害性、发动群众进行抵制和举报的同时,积极组织和协调宗教、公安、安全等部门联合出动,对其进行严厉打击。七是严肃查处伤害少数民族感情和宗教感情的事件,要妥善处置,并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当事人做出严肃处理,维护了信教群众合法权益。
(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一是积极组织镇宗教团体对宗教伦理道德与社会相适应的教义内容进行阐释,在信教群众诚信守法、增强素质等方面接着专题辅导,使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相得益 彰,成为了规范社会道德秩序的重要补充。二是组织动员宗教教职人员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在开展宗教活动时,结合教义阐释进行宣传,提供教义方面的支持。
(五)充分发挥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确保社会稳定
近年来,我镇在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群众的宗教需求,争取民心,教育群众,抵制渗透,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做了大量工作。我镇在“7.19”事件发生后,我镇及时成立了佛教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合统战、民族宗教、公安、司法等部门深入各村、组、佛寺、教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按照“进得去、站得住、有成效”的总体要求,广泛宣传《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宗教界人士正确理解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坚决反对和抵制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积极引导信教群众保持理智和冷静,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自觉抵制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恐慌的谣言,自觉抵制境内外势力的渗透,自觉维护我镇镇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总体来看,当前我镇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基本稳定,但从调查情况看,也面临一些新的情况。主要是“两多一少一薄弱”:宗教活动场所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多;民族、宗教管理干部队伍人数少;宗教场所管理委员会人员年 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后备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应引起我们重视和关注。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机制的调整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目前,我镇民族宗教领域进入了一个变动时期,虽然大的方面还比较稳定,但在局部,矛盾冲突依然存在,个别方面还比较激烈。我们认为,潜在不稳定因素:超过宗教活动场所容纳范围的大型宗教活动给维护正常社会秩序造成压力。这集中表现在傣历新年佛寺每年举行的大型宗教活动,参加人数逐年提高,给勐马镇的生活安全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压力,牵扯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量精力。
四、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现实的紧迫工作。深入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对于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维系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保持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对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奋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全镇各村、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 结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周密细致地做出安排。建议从六个方面深入开展宣传教育,1、深入开展维护国家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的宣传教育;
2、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的宣传教育;
3、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
4、深入开展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宣传教育;
5、深入开展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的宣传教育;
6、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民族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有针对地开展宣讲;深入学校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大力开展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积极营造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舆论氛围。同时建议相关部门着手从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制定民族事业、民族经济发展的规划项目,包括培养少数民族学科带头人、民族企业发展领头人、少数民族干部以及民族宗教上层爱国人士在内的各方面人才等一系列针对少数民族服务的目标措施。努力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充分发挥民族社团和宗教团体的桥梁作用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等组织,是我国社会组织的重 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宗教团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各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发挥了独特作用。我镇民族、宗教领域始终保持团结稳定和谐的局面,与广大宗教团体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密切相关。但客观地看,我镇民宗教团体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帮助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建议镇党委、政府除了继续帮助和支持少数宗教团体开展活动,在人员、活动经费等问题上解决实际困难外,还特别要从制度方面科学规范宗教团体与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关系,准确定位其在社会网络中的方位,给宗教团体发挥作用留出合适的空间、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着力推动、指导民族社团、宗教团体加强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增强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三)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要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各方面的合法权益。要以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扎扎实实为少数民族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视,防止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情况。保护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合法权益和扩展他们与党委、政府间的良性沟通渠道,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有效办法。通过他们说团结话、办团结事,树立他们的威信,进而带动群众一心一意搞建设,为维护团结稳定的社会局面做贡献。因此加大对民族宗教上层人士的宣传力度,宣传他们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先进事迹,拓展说团结话的话语空间,畅通做团结事的办事渠道是当前我镇民族、宗教工作的切入点。
民族宗教信仰自查报告 篇6
尊敬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全县民族宗教工作情况,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3年以来的民族宗教工作回顾
底,全县65万人口中,有少数民族人口30.2万,占全县总人口的47.5%。全县有批准开放的宗教场所10个,宗教教职人员3人,信教群众6818人。
2003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地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全县上下呈现出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繁荣景象。几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二)大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少数民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一是保障各级民族经费足额到位。5年来,县民宗局及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项目论证申报工作,积极争取省民委、地区民宗局的大力支持,共获上级审批下拨民族经费193.8万元,落实县级民族工作专项经费301.5万元。其中:获批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31个,资金130万元;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万元;省级少数民族建房补助资金12万元;省级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26.6万元;省级民族文化专项补助资金9万元;省级少数民族地区沼气池建设补助资金4万元;省级少数民族地区专项补助资金4万元;地级民族文化专项补助资金3万元;地级民族经费补助资金1.2万元。二是对民族边远乡镇干部实行优惠政策。经县委、县政府联席会议研究决定([2005]13号会议纪要),从2005年6月起,对xxx等6个边远贫困民族乡镇在职职工每人每月发放30元的公务补助。三是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水平。共改善了31所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切实提高了学生入学率,促进了我县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修建民族中医院污水处理站1个,实现了医院污水达标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新建人畜饮水工程22处,铺设管道58326米,解决了少数民族群众饮水难问题,提高了群众的饮水质量;新建公路23条157公里,改善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交通条件;新建民族文化中心所3所;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资助少数民族特困大学生3个;帮助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建房61栋,总建筑面积3210平方米,彻底改善了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四是积极探索、创新民族资金使用模式。近年来,县人民政府针对民族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投入量小的问题,就如何才能用有限资金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组织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民族资金使用新模式,收到了一定成效。2007年,我县以xx乡为试点,采取由地方政府担保,农民在当地银行贷款,县民宗局用民族资金贴息的方式,发展了200亩树状金银花。期间,县民宗局充分发挥协调联系作用,积极组织乡干部、农户代表到种植基地参观学习;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实地集中培训;委托公司派代表上门服务,到各家各户田间地头督促指导农户种植,全力提高广大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力争达到以小项目、小资金撬动经济发展的目的。目前,该乡金银花基地树苗长势良好。五是大力推动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拓宽少数民族增收致富门路。面对xx“欠发达、欠开发”的县情,我们始终把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百村千户万人”、“计生三结合”及党建帮扶等定点帮扶工作,积极安排部分县级民族经费,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项目等,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增收。几年来,先后在xx镇xx村、xx村、xx民族乡岗岭村、xx民族乡xx村等建立了扶贫联系点,制定了帮扶计划,并投入资金为少数民族群众购买优良种猪、维修公路、发展烤烟、畜牧生产、修建教学楼、建立党员活动室等,切实帮助农户落实增收措施。同时,在凉水井镇息乐溪(华溪)村新农村建设试点,认真开展了铺路、架桥及果苗种植等帮扶工作,千方百计为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发展。
(四)扎实抓好宗教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及时召开宗教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及省、地宗教工作会议精神。2003年,我县召开了全县宗教工作会议;2005年4月,召开了全县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暨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民族宗教工作,表彰了民族宗教工作先进,专题学习了《宗教事务条例》。二是围绕“服务xx旅游”的宗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全力打造规范宗教活动场所。xx县xxx寺位于中和山旅游区内,是xx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2年开始,县民宗部门协助华严寺教管小组制定了《xx寺修复改造五年规划》,并主动与城建、国土、民政等部门协调配合,鼓励、督促教管小组积极筹集资金,逐年实施修复。至2006年10月,共募集资金400多万元,完成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2006年10月19日,xx县xx寺完成了修复工作,并举行了竣工典礼。修复后的华严寺布局精巧,气势恢弘,得到了地区民宗局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成为思南旅游的一大亮点。三是加强宗教调研工作。2003年以来,县委统战部、民宗、公安等部门先后四次对宗教工作基本情况、当前宗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调研,对全县的宗教情况估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并及时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宗教管控工作,打进了宗教群众与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四是完成了全县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工作,实现了规范管理。2007年8月下旬,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联合开展了全县宗教活动场所调查登记活动,严格按照宗教场所登记管理办法,履行了相关手续,协助各宗教场所制订了学习、纪律、财务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并于2007年底,举行了xx寺住持聘任仪式,实现了宗教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五是坚决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切实加大抵御渗透、打击邪教工作力度。2004年7月,对大坝场村民在xx乡石家寨村桥头公路边非法修建寺庙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2006年7月,认真组织对xx镇xx村、xx村在xx电站进场公路边山洞里搭建木棚、供奉神像、举行朝拜活动进行了调查处理,并依法进行了取缔。2007年8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县民宗局和县天主教爱国会共同举办了为期4天的天主教爱国爱教培训班,进一步激发了信教群众的爱国热情,提高了信教群众自觉抵制邪教的能力。此外,民宗局等部门每年都要开展以天主教、基督教为重点的宗教活动场所检查走访活动,充分利用宗教三级信息网络,准确掌握各宗教活动点情况及外来人员情况,定期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使天主教、基督教活动点的反邪教、防渗透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
二、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过去五年我县民族宗教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的看到,我县的民族宗教工作与地委、行署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较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我县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境内宗教教别多(五大宗教我县就有4个),涉及面广,宗教形势复杂,管理难度大。
三是民族文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县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濒临失传,必须认真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力度。
三、下步工作重点
今年,我县民族宗教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
一是筹备召开全县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对近几年来全县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进行周密地安排和部署。
二是要从解决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和增收难的“五难”入手,切实关注少数民族的民生问题,出台《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全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三是积极组队参加全区首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努力提高全民族体育素质,力争取以好的成绩,回报思南人民。
四是加大少数民族项目争取力度,加大民族宗教特别是民族乡镇的经费投入,夯实基层基础,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困难,促进少数民族乡镇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是解决思唐镇天主教房产遗留问题,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协调统一。
六是完成全县少数民族档案微机录入工作,实现动态监管。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八峰民族学校体育工作自查报告 篇7
八峰民族学校始建于1990年,属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现有一至六年级各一个,七至九年级各三个共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78人,现有教职工53人。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我校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指导,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纲要》精神,结合《鹤峰县中小学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实施方案》、《鹤峰县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价细则》以及体育课标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学校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理念,遵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享受体育的快乐。结合实际,我校对贯彻落实体育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领导对此十分重视,成立了以校长姚凤武同志任组长、副校长钟志华、张廷飞同志任副组长,谭振林、张松、夏雪、向金玉四位同志为成员的体卫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务处负责体育工作的日常工作,由政教处负责思想工作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学习贯彻国家有关体育卫生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制定贯彻落实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的规划;学校每学期都把体育卫生列为学校正常工作内容,召开体育工作专题会议,研讨怎样开展好一年一度的体育竞赛活动,总结先进经验,解决体育工作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每学期的计划、总结、考核、评比、督促检查中都有体育卫生工作,并列入校行政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学校部门之间工作协调,齐心协办地搞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体卫艺教研组。
二、制定方案,开展工作。
我校一贯把体育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建立校长领导下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分管负责制。工作流程为“校长—分管领导—体育教师”一条线。学校主要领导积极学习国家体育教育工作政策和法规。学校每学年的工作计划和年终工作总结中,都把体育教育工作的内容作为重要的一项,从而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评价机制和体质状况
(1)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学生体质监测情况。学校对全体体育教师进行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培训,使他们明确了此项工作的意义,掌握了测试方法及相关评价标准。
(2)每学年坚持学生体质检测工作,及时做好数据上报工作;测试普及面达100%,合格率达96% 以上,优秀率逐年提高;学校逐步健全学生体育档案及学生体质健康卡。
(3)建立并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评价机制,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奖惩制度,把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班主任和课任教师考核指标,实行绩效评估和问责制度。
四、认真自查,结论如下:
1、加强体育师资培训,构建优质教师队伍。
我校一直把优化学校体育教育师资队伍作为提高体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来抓,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学校按规定配备专职体育教师3名,3名教师有2名为本科学历,1名为大专学历。为了保证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校积极为体育教师购买服装,不断选派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我校谭振林老师和向金玉老师分别到武汉体育学院参加了提高培训。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正常教学秩序。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课程管理计划,按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并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全校中小学各班每班每周三节,学校不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体育课时间,同时开展课外活动,每天晨练30分钟,保证了学生每天至少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确保了阳光体育锻炼的实施。
3.开展多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强化管理,制定制度,分工协作、建立良好、高效的工作秩序”,这是我校对体育工作的定位。常规工作如:上课、早锻炼、课间操、课外活动等均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如遇重要活动,各组老师团结协作、一起参与、发挥特长、相互帮助。今年秋季开学以后,我校掀起了学习体操的热潮,体育教师克服学校场地狭小的实际困难,有时间就练,有地方就占。每天从清晨开始,各团队就利用课余按计划开展训练活动,使校园充满勃勃生机和朝气。我校每学年都举行规模盛大的运动会,学生和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运动会的举行,让学生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良好品德。国庆前期我校第十五届秋季运动会已落下帷幕。
4.设施设备逐渐完善,学生安全得到保障
近几年来,我校加大了体育卫生的硬件投入,各种器材逐年添置,修建了58米的塑胶跑,自建了单、双杠,爬爬梯,目前我校有标准篮球场三个、羽毛球场一个、固定乒乓球台五个、活动乒乓球台一个、跳远场地和铅球场地各一个,另外还有杠铃、哑铃等体育器材。我校学生食堂、小卖部都有卫生许可证,学校学生日常饮水采用桶装纯净水,生活用水基本达标,每年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厕所进行了扩建并配备专人进行冲洗打扫。我校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动员学生参加人寿保险,给学生购买了校方责任险,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5.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关注学生身体健康
近几年来,我校九年级学生全部参加了体育考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并积极参加全县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实施了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通过测试得知,学生的身体状况良好。
四、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对我校的大力扶植。虽然我校在体育教学与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学校的硬件条件特别是生均场地面积还不达标,功能室的建设还不完善,没有配备卫生保健人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近视现象不容乐观、体育教师的待遇还需进一步提高等。今后,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体育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培养,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创造一切条件,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尽力解决学校功能室的困难,让体育工作不断向高层次的目标迈进。
总之,八峰民族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给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有力的保障。今后我们还将在这方面工作中不断努力,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教师的事业成功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民族宗教信仰自查报告 篇8
自查报告
按照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转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对盟市级人民政府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情况进行督导评估验收的通知‡的通知‣(呼政教督发„2010‟8号)要求,我校依照•内蒙古自治区对盟市级人民政府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情况督导评估验收指标‣,对学校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新右旗第一中学为纯蒙语授课的初级中学,始建于1960年。现校园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286平方米(其中教学楼6686平方米,宿舍楼2800平方米,综合楼2800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630名,教职工135人,其中专任教师94人。
二、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1、狠抓普及程度,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巩固“普九”成果。
2005年,我旗被确定为“呼伦贝尔市打造民族教育改革优质品牌”试点以来,我校以打造民族教育优质品牌为契机,将学校的民族教育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2007年,我校成功接受了国家“两基”验收;2008年,接受了 “两基”巩固提高先进旗县及“双高普九”督导评估检查工作;2009年,接受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督导团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验收。为了让工作更加扎实有效,使每位教师提高认识,明确方向,普及控辍做到有计划、有部署,严格管理,责任到人,落实到位,重抓普及程度,确保入学率。为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学校建立了校长、政教处、班主任三级负责的防流控辍工作网络,认真执行“三访一报告”制度,落实责任,使控辍工作成为每位教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对有辍学苗头的学生谈心、家访等方法,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效防止了学生的流失。2007年以来,我校无辍学生。
2、助学体系日趋完备,办学条件与日增强。
近年来,我校在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所有住宿生免费食宿政策;2008年开始将补助标准由中学生150元人/月提高到200元人/月。2007年旗委、政府为我校新建了6686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2009年新建了2772平方米的宿舍楼;2010年新建了2700平方米的包括食堂的综合楼;2009年建成了400米的标准场地。综合教学楼内设有生、理、化实验室共5间、语音室1间、计算机教室2间、图书室1间,18间多媒体教室,配备率100%达到自治区标准化学校评估要求,是集现代化教学设备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楼。综合楼内有2间计算机教室,一间语音室,生机比为10:1。校园网已建设完成,各办公室均配备了至少一台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实现了以计算机和数字化显示设备为班级终端的“班班通”教学环境。这也为学校现代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加之远程教育系统的投入使用,更使学校的教育模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学校现已初步建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
3、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确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学校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执行作息时间、日课表,狠抓“备、讲、批、辅、考”五大教学环节,在教师的自查自评的基础上,教导处加大了日常教学工作督查力度,做到自查与督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行政抽查相结合,从实在、实用和利用率上,重点检查课前准备与练习设计、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作业批改及辅导,力求高质量、高效益做好教学工作。及时了解各科教学质量情况,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正确处理好培优和补差的关系,发挥学生的长处,开展扬长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对教学模式的转变,我校也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了相关活动。一是积极开展勤读书活动,要求教师积极利用校本服务器中的图书资源多读书、读好书,夯实理论基础,丰富文化底蕴。二是扎实开展研究活动,把教学研究与教学反思结合起来。坚持课前独立思考、集体备课相结合,课中全员参与学习观摩,课后互听互评,相互启发,使做课教师与听课教师都得到提高。学校成立了教研室,作为教研活动的基地,并聘各学科的优秀教师任教研员,对各学科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校长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活动开展得实实在在,做到了组织保证、时间保证、活动保证、质量保证。如今,教研活动已成为教师自我展
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校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教师从中受益匪浅,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学校每学期都组织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展示、研究活动,指导他们上好入门课、汇报课、实践课、示范课、竞赛课,要求他们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备课、上课,在实践中锤炼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鼓励和支持他们一马当先,当领头雁。同时,旗教研室各科教研员经常深入学校引领教师将教育教改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增强教师们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信心和能力。学校的业务校长和教导主任每逢公开课、实践课、示范课等活动均能听课指导,每学期的听课节次在40节以上。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母语教学为主的办学思路,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学好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教学的同时,搞好“三语”教学。我校在开设的教学课程里,在三个年级分别开设了英语和汉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汉语课用汉语文授课和外语课用外语授课,其它学科均用蒙语授课,这样既完成了蒙古文化的传承,又达到了正确处理蒙语、汉语和外语的关系,并保证了学好蒙语和汉语的同时,又学好了一门外语。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为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们对数理化、三语、历、政八门学科实行每月检测,并做好“双向细目表”,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4、扎实开展培训工作,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长期坚持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时间上和经费上予以保障和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术交流、学历提高等多种培训。近年来,学校尤其重视关于新课程、新理念的培训,希望通过培训,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把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得最新动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2007年教师参加盟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人数108人,比例为121.3%;2008年教师参加盟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人数140人,比例为162%;2009年教师参加盟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人数70人,比例为79%;2010年至今日参加盟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人数56人,比例为60%。
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坚持培训与教研、培训与教改相结合,通过培训,教师的教研能力提高了,教学理念加强了,教学方式有了转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今后我们将把这一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为建设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而努力。
四、下一步努力方向
1、加强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教师的专业化知识培训,骨干教师、名师培训,全面提高民族教育师
资队伍整体素质。
民族宗教信仰自查报告 篇9
自查报告
我校现有29个教学班,教职工总数183人,学生总数1580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到两个深知:深知民族团结关乎国家的根本利益,关乎学校的稳定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知民族团结教育,并不是一节课、一次活动、一次学习就可以替代的,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我们要把民族教育工作深入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民族团结教育“润物无声,暗香永留”,让民族团结的精神深入到每一位师生的心中。值此,借助普兰店市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检查的东风,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深入学习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贯彻落实好《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依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们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我们校领导班子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年领导小组,组长:木拉提汗,副组长:肯杰别克,王冰,朱娜娜,哈孜扎,阿丽米娜,加娜尔以及校长。我们明确了小组的成立应该辅助以制度的建立。于是我们学校根据地域特点、学校教育特点,制定了我们学校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地方课教育管理制度。我们组织小组成员先后学习了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年工作条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的自觉性。使我们小组成员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这一领域,思想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接下来一系列的检查、督导、反馈中,我们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得到了很好的规范。民族团结教育在学校内蔚然成风。
二、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课程管理、强化细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我们严格课程的管理,保证民族教育教学时间。严格执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所以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来完成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水到渠成。
首先我们重点对地方课程中《民族常识教育》、《中华大家庭》作为重点强化。对于他们的备课,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尤其结合我们乡镇特点、我们学校教育特点处理好、利用好教材,让民族团结的概念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让所任课教师上足课时、讲究教法。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进行一系列的跟踪听课予以指导。再次对品德与社会中出现的民族团结教育的的章节,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无论从备课还是上课方面。最后深挖其他学科中民族团结教育的结合点,要求教师在备课上有体现;在课堂上有展示。
三,以“八进”为抓手,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稳步推动建立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德育渗透、多点开花——发挥德育的主阵地推动作用
德育是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手段,德育的每一项活动都承载孕育着无限的德育内容,他在我们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愿意把德育的每次活动做成过程性,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
2、升旗仪式最直接的教育方式
在一周前我们就布置升旗仪式的内容——民族团结知多少。让学生回家自己收集、查阅相关材料,然后再班级选出最好的内容,在学校交流,最后确定最好的在升旗仪式上朗读。这样的举措坚持多次,就让全校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民族团结的只是储备。
3、举行民族团结教育优秀主题班会评选和观摩活动
在学校举办的以“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中评选中。我们贯彻这样的方针: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我们只做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自己筹备内容;自己排演节目,我们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在班会如火如荼的准备中,孩子们对民族团结的知识有了了解,民族团结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4、校园广播有效地宣传途径 学校利用中午校园广播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为了准备材料而奔忙的情景,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成果,岂不是更加可贵!在潜移默化之中,我们让学生自己牢固树立起“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在实施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1、个别小组只用几次简单的活动来代替民族团教育,形式单
一、实效性不强。
2、资料准备较好,但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中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今后学校将认真按照教育局的要求从小处着手,立足学校未来发展,不断推进学校民族团结工作的新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新的贡献。
沙湾县第二中学
【民族宗教信仰自查报告】推荐阅读:
民族宗教工作整改报告05-21
民族宗教事务局2021年民族宗教工作总结06-14
民族与宗教问题06-10
非洲民族宗教10-01
镇民族宗教工作08-22
民族宗教政策知识09-23
民族宗教政策宣讲10-04
民族宗教知识法规题08-29
民族与宗教试题及答案10-24
民族宗教工作简报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