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学习口诀和方法(精选5篇)
文言文的学习口诀和方法 篇1
一、诵读琅琅上口, 提高记忆效率
诵读即有声之读, 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手段, 朱自清先生说:“吟诵, 对于探究所得的, 不仅能理智地了解, 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和方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 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丰富的内涵, 体会到韵外之音, 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 学语文就要诵读。方法多种多样: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等, 在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了解语文的真正魅力。
二、掌握正确方法, 培养鉴赏能力
“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的总原则。具体来说, 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补充省略的部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 如:主语、宾语等, 要视情况补充完整。2.调整语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 如: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都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 翻译时应调整过来。3.适当增减。有些文言文的语句, 非常精炼, 言简意赅, 翻译时应做适当扩充, 以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相反, 有的文章为增加气势, 强化效果, 故意用一串有同样意思而说法不同的句子, 这时, 翻译就要合并浓缩。此外, 还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句子间的关系、修辞手法等, 翻译时要完整贴切地表达出来。
三、尝试断句分段, 学习其乐无穷
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口诀是什么 篇2
6、不能使句子含糊不清;
三、牢记六个删除点(缩句要删除)
1、“的”前面的修饰限制词语(包括“的”字);
2、“地”前面的修饰限制词语(包括“地”字);
3、“得”后面的补充说明词语(包括“得”字);
4、句中表示特定条件、方位、地点、环境、方向的词句。如句 中的“在……上(下、里、外、中、内、边、旁)”“给……“”向……”;
5、句中的.量词、数字;
6、句中表示程度、时间的词句。
四、六种保留也重点(缩句要保留句中的)
1、“着”、“了”、“过”“差点儿”、“几乎”、“即将”、“快要”、“将”要保留;
2、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3、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5、句后面的“呀、啊、吗、呢”要保留;
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篇3
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会上的发言?
曾有学生戏言: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作人。那为什么文言文的学习会成为大多数同学语文学习的一道坎呢?老师这里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达,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的意思。连起来就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古人说话和写文章的表述是不一样的。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口头表达就是“吃饭了吗?”而书面表达就变成了两个字“饭否?”大家会发现,书面表述要简省的多,这无形当中给我们的理解增加了难度,另外文言文中还存在着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同时文言文在句式表达上也和白话文有很大的不同,这样就给我们的文言文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迈过这道坎呢?下面,老师就根据自己学古文及教学中得出的一些方法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文言文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要大声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学习的最妙之法。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常能看到古代私塾的学生摇头晃脑地大声朗读的情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不仅要读,而且要高声诵读或者吟诵。我国近代政治家、文学家曾国藩甚至把高声诵读作为人生一大乐趣。他说:“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意思是:读书要高声读出来,读书的声音就像钟、磬这两种乐器发出来的声音一样,非常美妙、动听,让人进入一种飘飘然的境界。而我们同学们越来越不重视朗读,甚至在早读课上,我们也很少听到那琅琅的书声,有的同学宁可在那儿默读,也不愿意读出声来,还有同学觉得读出声来很难为情。殊不知,我们对文言文的语感就是在一遍又一遍的大声诵读中培养出来的。所以,老师建议大家拿到一篇文言文,要能够做到大声诵读,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地读,做到读准字音,把握停顿,读出感情,进而能够熟读成诵。
其次,要掌握方法。文言文学习中,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疏通文意,即我们常说的翻译。有的同学,提到翻译也是直挠头啊,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掌握一定方法,翻译起来也是很容易的。这里老师就教大家几招:
1、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同学们学习古文会发现,古文中有很多的单音节词,这时候我们要学会把这些单音节的词变成双音节。比如,七年级同学学的《郑人买履》里“宁信度,无自信也”,“宁”这个单音节词,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要把它变成“宁可”,“信”变成“相信”;再如,八年级才学的《晏子使楚》中“晏子将使楚”,将,变成“将要”使,变成“出使”楚,变成“楚国”,连起来就是“晏子将要出使出国”。
2、联系旧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在我教文言文的时候,就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同学们把每篇古文都当作第一篇古文来学。即使是以前学过的文言实词或虚词,在我们眼里都当成是新的,它认识你,你却不认识。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联系旧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七年级同学才接触文言文,可能积累的文言词汇比较少,但八年级、九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完全可以学以致用了。我在教同学们学习翻译古文的时候,我就会问同学们,这个词你在以前的`古文中学过没有,在那篇课文中是什么意思,用在我们这儿行不行?比如,《人琴俱亡》中“弦既不调”的“既”,“掷地云”的“掷”“月余亦卒”的“卒”,这些词,同学们会发现,在七年级的《赵普》这篇课文中都学过,“既薨“的”既“,“已经”;“碎裂奏牍掷地”的“掷”,“扔” ,用在《人琴俱亡》都是可以的。而“卒用其人”的“卒”是“终于”的意思,用在“月余亦卒”上虽然行不通,但是我们在比较中,无形中又增加了积累,知道“卒”,除了做“终于”来解释,还可以解释为“死”。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既巩固了旧知识,获取了新知识,有培养了能力,真所谓“温故而知新”。今年的初三中考语文已经进行了改革,不考课内文言文,但是它所考察的文言实词却全是来自课内的,如果同学们能够做到联系旧知识,学会迁移,就算是考课外的,又有何难呢?
3、成语解释法。我们现在的不少的成语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很多词语还保留这原来的意思,因此我们也可以借助成语去理解。比如,《曹刿论战》中的“肉食者谋之”的“谋”和成语“不谋而合“的“谋”是一个意思,《爱莲说》中的“陶后鲜有闻”的“鲜”和“鲜为人知”的“鲜”意思一样。
再次,归类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的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主要在词汇上的积累,同学们可以准备一本笔记本,有重点有针对的搜集、整理、积累。如古今异义的积累,通假字的积累,一词多义的积累等等。
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篇4
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功。诵读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
每读一篇文言文,要先通览全篇,初略掌握其大意,然后再借助工具书,消灭阅读中的文字障碍,弄懂难字、难词、难理解的语句,进一步体会其含义之后,再逐句逐段地理解全篇的内容。这就是古汉语常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读得多,读得熟,理解也就自然会深了。熟读可以加深理解,理解了的东西,记忆就会牢固。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我们读了一篇文言文之后,虽然读的滚瓜乱熟,但有时也会有囫囵吞枣,没有真正理解的现象,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便会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
诵读必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不读破句),读出语气。
二、指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律
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这就需要我们真正掌握文言字词和古汉语的一般规律。
1、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对文言字词,从字音到字义,都应读正确并理解准确明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时,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如“许”字,在“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句中,是“多,左右”的意思。而在“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句中,则是“答应”的意思。又如《桃花源记》中有两个“舍”字,其一,“便舍船,从口入”,“舍”读shě,作动词用,是“放下”、“放弃”的意思;其二,“屋舍俨然”句中的“舍”读shè,作名词用,是“房屋”的意思。学习时如果能够注意类似现象,那么读懂文言文就不难了。
2、认准通假字
通假字是借用一个音同或形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学习文言文时,不能不注意。如《狼》中有“止有剩骨”,“止”就通“只”,意思是“只有剩下的骨头”。又如《活板》中的“板”字通“版”,意思是“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预备同一版内有重复出现的字”,其它如“说”通“悦”,“女” 通“汝”,“见”通“现”,“被”通“披”等,这些都需要根据上下文意、前后语句来判断是否通假,否则就会因词害义。
3、掌握文言虚词的应用
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是经常出现的,而且一篇文言文中同一个虚词多次出现,其用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必须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方可在学习中减少困难。如虚词“而”字在《捕蛇者说》这篇文言文中多次出现。“黑质而白章”中的“而”字作连词用,表并列;“号乎而转徙”中的“而”字作连词用,表修饰;“呼虚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藕也”中的“而”字,作连词用,表因果;“而吾以捕蛇独存”中的“而”字作连词用,表转折;“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中的“而”字作连词用,表顺接。又如“之”字,它的用法大致有三种:作代词、助词和动词。如《为学》中的“为之,则难亦易矣”中的“之”字,作代词用,代事情;《黔之驴》中的“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中的“之”字,作代词用,代“驴”。《扁鹊见蔡桓公》中“君之病在肌肤”的“之”字,作助词用,相当于“的”。又如《为学》中“吾欲之南海”中的“之”字,作动词用,相当于“往”、“到”、“去”。
4、弄清古今语句的异同
句子结构形式,一般来说,古今差别不大,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有些句子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学习的一种障碍。
(1)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在主语和宾语之间加一判断词“是”,而在文言文中不用“是”,而用“…者,…也”等形式来表示,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其它还有用“乃”、“则”、“非”等词来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
(2)文言文中被动句常用“于”、“为”、“见”、“为…所…”等虚词来表示,这和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介词“被”不同,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现代汉语的一般形式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但文言文在一定条件下,宾语是置于动词之前的,如“吾谁与归?”、“沛公安在?”、“古之人不余欺也”,类似这样句子,我们在学习时,要善于比较、掌握其规律,经历多了,就容易辨析。
三、要求学生常做翻译练习
学习高中文言文的几个方法 篇5
第一,可以让自己试着去喜欢古文,古文还是很有魅力的。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赏读一些比较优美的古文,记忆一些朗朗上口、优美的语句,抄写一些好的句子,这样可以提高自己对古文的兴趣。其次,理解文章的内涵,这需要结合课文的注解和相关的古汉语工具书,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深层次的含义。再次,通过了解文章的内容,去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多阅读,多记忆,多背诵,汗水是不会骗人的,青春的眼泪也不会白流,只要关注它,花时间下苦功夫,终会有所收获。
第二,课前最好要预习。高中的课程很多实验班老师在讲解文言文之前都假定你已经预习过了,所以上来就讲。很有可能你连这篇文章在讲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囫囵吞枣的跟着老师学,效率肯定不高。
第三,翻译。提高文言文的翻译水平,不能乞求于一次的努力,要细水长流,持之以恒,以多练为主,靠平时的日积月累,才能有成效。“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早已立下的规章。“信”,就是译文要忠于原文,不能歪曲原意,任意地添油加醋;“达”,就是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求;“雅”,就是翻译文言文的语句,要生动、优美,富含情感。其中,信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具体地讲,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力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直译就是按照原文词性、词序和句式,逐词逐句翻译,以意译为辅。(2)凡属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制、书名等专有名词,可以照录,不用翻译。(3)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倒置、前置等现象句式,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翻译。(4)文言文中省略的现象也很普遍,为使翻译的语句清楚流畅,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出来,不能缺失。(5)有些词(特别是文言虚词),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的意义,可以不译。例如,曹刿曰:“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字,是发语词,可不译。译文为曹刿回答说:“打仗是要凭勇气的背”。跟学英语是一个性质,不会的根据语境判断,上课记几个特殊的翻译,高考翻译的给分标准是意思对,题目中的难字是要翻译的,没事多读读古文,其实古文挺好的,看看半文言文的四大名著,都对你有用,作文上也可以引例子。先了解某些经常出现用的词的意思,比如,“是”“然”“尔”这些,然后去读译文,再去了解比较生僻的词的意思,一般经常的用的那些词在每篇文言文里的意思是一样的,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就差不多了,重点是要理解。尤其是对字的理解。文言文想要专门突破考试难关,就要抓好基础。当基础掌握好了,大致意思就可以看懂。然后,根据特定的语境和句式,仔细体会,慢慢就会将文言文的句子段落融会贯通。还有在学习之前,通过辅导书等材料,对文章作者和文章内容先有个大致了解。不要急于看标准翻译,那个对你的学习没有帮助。直到课文学完,再通读一下标准翻译,事半功倍。
第四,背诵。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名篇,起码语文教材中指定的篇目,能熟练地背诵。背诵能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和理解程度,也是一种语言能力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分层理解背诵法,即针对课文一层一层的理解,逐层逐层地背诵,最后连起来,完成全篇的背诵任务。课文会背后,要及时地巩固,强化背诵的效果。背诵的方法很多,适合你的就是好方法。
第五,理解。学习文言文实词,不必去记一些术语,应该侧重掌握实词的含义。引起学生产生异义的主要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现象,需要下一番真功夫,去识记。最忌望文生义。通假字也应注意,应当记住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否则就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文言虚词中,对个别可能导致句子误解、误译的虚词,应当有所归纳,分清用法,明确意义。文言文常用句式,最重要的是判断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应当认识这些现象,正确地理解。了解了文言文语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就不妨碍理解课文内容了。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深刻内涵,理解它的艺术技巧。多读。习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多读书,特别是多读《水浒传》《三国演义》之类的小说,对你的文言的进步会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读《曾国藩家书》,对做人做事都会有很大很好的影响。记住,要读原文,不可读译文。
总之,我们只要肯动脑筋,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手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先是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学生的文学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的。同学们只要肯下力气,就能学好文言文,文言文的考试成绩就会很理想。
摘要: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高中文言文不能死记硬背,光背书上的不能应付考试,还很枯燥。因为高考时文言文都是课外的,并且很长。若没有一定基础,无法下手。多读,读的时候注意语气,思考含义。多看,看的时候注意倒装句与句、字与字的意思古今差异。多品,文言文是古代记事记人的一种文体,结构大致统一学会举一反三,有时文言文语句翻译还需要大胆的合理想象去联想前后句意。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教学方法,兴趣,创新
参考文献
[1]单宾.“以文悟道”,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J].北京教育,1994,(04).
[2]程英娣.创设情境法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教育,1994,(06).
[3]吴禹春.试论作文命题的改革[J].北京教育,1994,(10).
[4]宋惠存.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板书[J].北京教育,1994,(11).
【文言文的学习口诀和方法】推荐阅读: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10-13
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方法10-14
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和方法01-05
文言文学习方法谈12-04
文言文学习方法例谈06-20
中考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01-04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12-17
初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08-29
文言文的教学方法12-18
文言文的学习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