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尝试

2024-09-03

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尝试(精选12篇)

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尝试 篇1

学习, 是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没有”到“有”的过程。以往的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是通过教师把课本上前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通常的做法是, 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靠近现成的答案, 或者干脆等教师把答案告诉自己之后再花功夫背下来。不可否认, 这样学生也能完成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没有”到“有”的过程。但在这种教学环境中, 学习对学生来说更多的意味着记忆, 意味着反复地练习以求熟练掌握某种既得的知识, 而不是一个思考、想象、尝试和发现的过程, 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习, 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遭到压抑和阻碍, 又怎么会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且指出“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无须多言, 这种学习方式必定是能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 唯有以认真研究、积极实施为己任, 吸引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大胆想象, 主动地去了解认识未知的事物, 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在学习中发掘自己内在的潜能, 培养、发展各种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实践, 大胆尝试, 收到良好的效果。

自主就是指学生主动的学习,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做学习的小主人。新课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学生自学为主, 通过学习教材, 讨论交流。教师启发答疑, 让学生去解疑, 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上课伊始, 在汇报预习收获的基础上, 我提出:对这篇文章你还想进一步研究些什么问题呢?学生通过对文前预习部分、文后思考练习的参考以及自己的思考, 最后讨论归纳出几个问题, 这就是学生自己为本篇课文确定的的学习目标, 虽然不是很全面, 但这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 而且也都具有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给予尊重。

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必须建筑在学生个体学习的基础上, 没有个体切实的学习为基础, 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 组长至关紧要, 他们必须经常培训, 如:教会他们如何组织协调小组的学习, 如何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 如何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等。在课堂上,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和组内朗读课文。讨论内容一般是需要通过互相启发来扩展思维的, “多维性”问题;需要通过反复推敲才能准确把握的“聚焦性”问题, 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有统领全局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共同协作来提高学生效率的集体性作业。根据讨论内容的不同, 讨论形式可以是诊断式、辩论式、连锁式、分割式等。通过实践, 我发现, 学生在和谐友爱的教学氛围中, 乐于参与学习, 充分体现了他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人。

学习和实践就是探究。“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十分相近, 主要的思路上一致, 它是以教师先举出实例, 让学生通过独立的思维活动, 从中“发现”概念。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 人类思维的基本任务, 就是给纷繁复杂的事务现象进行分类, 我们才能得到对世界的明确而又有条理的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质疑能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对任何事务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要有不唯书, 不唯师的敢想敢说的探究精神。

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活动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应该综合使用, 灵活使用, 不仅课堂上使用, 在课外语文学习上也应该使用。但无论如何使用, 都要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来进行。

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尝试 篇2

语言实验室的陆续引进,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设施和语言环境,但是,由于认识不足,这些年来,在外语教学的一般实践中,语言实验室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常常见到的是语言实验课仍然照搬普通课堂的做法,即采用同一教材、同一进度、同一要求和统一训练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同在普通课堂相比没有多大变化。长此下去,基础好的沉重“吃不饱”,不能自主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一旦对学习失去信心,掉队也就成了必然结果。为了探讨改变这种状况,从1993年开始我们在涤纶厂子弟中学进行了“自主学习、分组训练”语言实验室教学方法改革的实验。我与任课教师负责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自主学习,分组训练”的教学方法是依据语言实验室多信道的传递功能而将群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组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示,即:学生按不同层次分组,使用不同教材,自主学习,并分别接受教师指导与训练。

实验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学上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媒体,学习语言形成能力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活动。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听讲,坐等结论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都有了相应的变化。它反映了一种新的教学结构关系。这种方法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能在同一时间内,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课前,教师将准备好的录音教材发给学生每人一盒,学习内容可以自选,方法可以自定。每个学生都有了充分掌握信息源的机会,能按自己的程度和需求进行必要的重复、跳跃和停顿,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该教材经过一年时间的试用,实验班学生的听说能力到初二期末,同期平行班级比较有了显著提高。

从实验班A、B两组听力测试差异对照统计结果看,对难度大的试题,A、B两组差异很显著,这表明A组比B组进步更大,实现了优生更优的目标。由于学生听说领先,促进了读写能力的提高,使实验班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从初一时全学年排第三名,到初二期末,跃居全年级第一,从测试数据看,实验班差生率比初一时降低了10.4%,从而减少了差生掉队现象。该教材还被评为第四届电教年会优秀电教教材二等奖。

“自主学习,分组训练”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要有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根据实验的要求,我们尝试编制出一套适合普通中学初二学年使用的英语实验教材(包括文字和录音两部分)。这套实验教材是按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新编通用英语教学内容,以单元基本知识为主,附加适当的听、说材料编制而成的。它从设计到内容的选编都是紧紧围绕着课题研究需要的。其特点为:(1)针对性强。A、B两组教材内容难易不同,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2)符合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化难为易适应学生自学。(3)注重趣味性。内容巾近学生生活,依据年龄心理特点,力求生动有趣。(4)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听说写导向明确,启发性强,为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留有充分余地。实验教材怎样才能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呢?下面仅就这点谈谈在设计教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不同水平,分别设计和选编学习内容。

实验学校的语言实验设施档次一般,只能容两组信息同时播放。所以,我们设计的教材也只能是有A、B两组不同程度的教材。因为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由浅入深、由

美术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尝试 篇3

以前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过程,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只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今天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而且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这就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进行自主。

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从小具有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成长后具有独立创作的能力,我认为老师不妨偷偷懒。如:在教授《树》这课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尝试。本节课的要求是用蜡光纸制做小树,在上课时我没有按照传统教法,教师示范——学生制做——教师讲评,来进行教学。而是采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看一看,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形态的树,如光棍树、面包树、毒箭树、蛋树等,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材料可以表现这些树,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想法,这时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思考说出了很多很好的点子,如:可以用牙签变成光棍树、用报纸包起来变成面包树等等,于是顺利的过度到做一做与评一评当中来。在这堂课中我并没有示范、讲解,而是偷了懒,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但是得到的结果比传统教学方法要好,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兴趣更高,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排除学生以老师观点、做法为基准,跟在身后,毫无创新的后果。并且通过自主学习能扬长补短,如本课的要求是用蜡光纸制做小树,但有部分学生认为用橡皮泥能更好的表现树的立体感,在教学上我没有不许而是在布置作业的上进行 “选择题”,学生可以用蜡光纸、也可以用泥塑的形式设计树,这样不仅顾及到了学生的兴趣,也顾及到了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创做,避免老师要求过高,部分学生达不到,影响自信。

改变在让学生自主学习中也是很重要的,如何改变我做了以下尝试。

(1)改变地点。我们美术主要的教学地点是教室,适当的改变教学地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绘画中学生最出现的问题是画的很小,并总是画老师示范的物品,自主性不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将授课地点改在大操场,每个学生分一块地,画纸大了、空间大了,学生的画自然就大了,画面大了学生自然会思考还要画上些什么,自主性得到了增强。一个难点很顺利的突破了。

(2)改变工具。我们以往的教学工具不外乎笔、纸、泥。我在教学上利用学生喜欢玩水、玩沙的心理,将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沙地上用木棍作画,在地上用水画画,这种方法可受学生欢迎了,用这些工具绘画时学生不仅能看到自己的画,并且能及时改正添加,而且随时可以品评别人的画,利用这种方式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处处留心思考,“棉花可以做云”“火柴可以做房子”養成学生自主探索的好习惯。

(3)改变形式。将电脑绘画引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初中年级的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希望画的漂亮可是技术达不到,长期下去学生会失去信心、兴趣。而利用电脑绘画软件可以快速的创作一幅漂亮作品,并且网络中有大量画好的图片,可供学生剪切、拼贴、变换变幻,而电脑绘画软件中的各种工具能迅速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尝试 篇4

一、目前能力培养上的主要障碍

高中学生当前在物理学习上较大的问题是学习方法问题, 这是能力培养的最大障碍。他们一般是上课急于抄笔记, 下课急于完成作业。解题时又急于对得数, 凑答案, 并不从中总结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规律。正确答案得出了, 而错误思路却被掩盖了。这些学生的作业, 平常都还准确无误。一旦考试, 就“六神无主”, 原本会的也因为紧张而出现失误。他们的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 常此以往, 恶性循环, 所以总觉得高中物理“难”学, 摆脱不了被动学习的境地。这种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形成, 大多是由于长期依赖老师、套公式、套例题的结果。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首先从教法的改革入手。

二、鼓励学生“班门弄斧”是克服学法障碍的好办法

教学的宗旨是, 在能力培养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首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敢于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是难得的好事, 只有这样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展现出来, 误区才能暴露出来。例如对选择题, 按常规填写出选项符号就行了。但我却没有简单处理;也没有因为某道题有一定的难度, 举一个类似的例题, 教会学生解这道题了事。而是鼓励学生对问题首先进行解析, 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在前, 结论在后”。要鼓励学生在老师面前当老师。对选择题、填空题不仅进行解析, 我在教学中还让学生“自己当老师”, 让他们始终坚持对选择题、填空题写出求解的思路和根据, 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 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

“班门弄斧”的实质, 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 更应该体现出这一特点来。要让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其成功的秘诀, 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匹配。这种最佳匹配的保证是搞好课堂教学设计。

三、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能力培养的前提

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了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一般地独立阅读和课内看书, 它是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有序启动的各种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实施的主体是学生。重在能力培养的课堂设计, 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设问质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检测和小结。下面以电磁感应课堂教学设计为例, 说明一下设计思想。

1.“设问质疑”的设计思想。

(1) 用学过的磁通量Φ来回答ΔΦ、ΔΦ/Δt, 重点突出针对性很强的预备知识ΔΦ=0。 (2) 3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深化ΔΦ是否“零”现象和条件, 为EΔΦ/Δt作准备。 (3) 由实验导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以上内容不需老师讲述, 也不抄笔记, 一般学生都能独立填好教学材料上要求填写的内容。基础好的学生把实验结果和小结写在实验报告上。多余的时间回答有关这部分的练习题。这样设计, 上课之始就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他们在主动想问题, 不是旁观的听众。其结果就可避免死记硬背, 因每一步都有科学的逻辑推理, 每一步都能紧扣教学目标。

2. 电磁感应这节课由Φ、ΔΦ、ΔΦ/Δt出发, 重

点解决E (感生电动势) 的产生, 突破“感生电动势”这一难点。感应电动势是在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出现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把低位经验 (电动势等同为电压) 概括纳入到高位结构中去。由于问题提出的顺序符合学习的同化和顺应的逻辑关系, 所以使其能够顺利进行解题。

3.“检测和小结”的设计思想。

通过挂图、模型、实验和练习题,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模糊认识和存在的误区, 让学生口答、笔答, 到黑板上画图等、获得即时反馈, 小结是学生对知识的总结,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强化和锤炼的具体内容是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对一般同学要求熟练掌握右手定则的具体应用, 提高一步要求会使用楞次走律。

总之,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 绝大部分内容和时间的支配都交给了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材料上,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只是起着监控和调度的作用。当然教师还要做到保证双向反馈的沟通, 并能以较强的应变能力准备处理好突发性的问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遵从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三条基本原则,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 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摘要:本文以电磁感应课堂教学设计为例, 在教学设计上遵从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三条基本原则,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 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尝试 篇5

摘要:对初中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自身发展必备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学好英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和《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学习习惯与学好英语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等问题。关键词:学习习惯

课程标准

Abstract: A good habit of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a necessary one of the basic factors.For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t plays a vital role to learn the language well.This paper is dedicated to speculate in the light of theories of psycholinguistics and 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And The Used English Curriculum for Middle School.It also introduces several approaches on how to cultivated the language learners.一、引言

习惯,是指在长期重复地实践活动中,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轻易改变,这是生活经验。而学生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可为其毕业后终身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其一生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因此,作为教师,不应把注意力习惯性地只是停留在学习什么上,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怎样学习,即主体是如何学习的,主体应怎样学习。这不仅是一个注意力转换的问题,而且是思维方式转换的问题。

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任务驱动型学习的内涵

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又可分为“中心任务”和“子任务”。中心任务大多是根据单元话题设计的任务。子任务则根据任务的指向性又分为“环绕性任务”和“延伸性任务”。“延伸性子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拓展和深化,而“延伸性任务”常常围绕“中心任务”来展开,从不同的侧面来完善中心任务的实施。

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的理论依据是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ctivities)。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一堂课的具体教学中,教学目标体现为能力目标

(cooperation/cooperative learning)、技能目标(reading and speaking)、情感目标(interest, need, motive)和知识目标(wood, pronunciation, grammar)。

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具体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完成学习任务。任务驱动型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新语言的文化魅力,体会它的实用性价值,获得用另一种语言进行交际的经验,并从中得到乐趣。

三、任务驱动型活动的特点

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发展。其特点是: 1.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讲求双“四化”:

我在安排每一单元教学任务时,力争使教学过程活动化;词汇、短语、句型的复习游戏化;对话的表演化;课文的故事化等,这些都是在教师事先指定的范围内自由自主活动,以便增强活动练习的趣味性和学生复习的积极主动性。当然,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而是要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学生的活动,及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进而再让学生的活动由台下走到台上,从室内走向室外,从课堂走向生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活化,具体化,经常化,习惯化。

2.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讲求三“动”。

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启动,任务驱动,合作互动。其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1)教师启动

在“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设计教学任务应具有多层次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从而形成任务链或任务群。根据任务与学生生活环境的关系,任务可分为“真任务”(real-world task)和“教育任务”(pedagogical task)。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3第十六单元时,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看一场足球比赛,了解足球比赛的一些规则和有关足球的术语,如draw, kick, goal, ect.并用日记形式记录下来。这都是真任务;接下来我们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谈论足球和足球比赛的活动,以及“谈一谈你所了解的足球明星”、“你认为中国足球队能拿世界冠军吗?”等开放性任务,可视为教育性任务。这些活动开展,能使全体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

2)学生驱动

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育任务,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明确活动任务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学生个人开始活动,让其自己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例如,在Unit 14 Shopping 这一话题时,我让学生自己逛超市,作一次实际购物实践,让学生留意有关挑选物品,询问价钱,讨价还价以及做决定的一些用语。要求学生写日记,以便回到课堂时,作模拟“购物”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动脑、学会观察,培养其动手、动口的能力。3)师生互动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正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表述的那样:“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新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的基石,特别是当师生关系变成一种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时候。”教师应该是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指导者和反思者。在共同的教学中,师生都是这一创造性过程的受益者。因此,老师有时是“老师学生”,学生有时是“学生老师”。比如,在教学生怎样“shopping-online” 时,许多学生就帮着我搜索某些商品的信息。在教Unit15 时,学生还给老师提供了许多有关动物,宠物的小文章,极大丰富了课程资源。教师此时的角色是:教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即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感情(如买东西、问候、寒暄等),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获得信息,即从各种媒体(如广告、电视、音像制品、报纸杂志、广播等)获取用简单英语传播的信息,学会灵活应用;学会欣赏作品,即欣赏和学习简单诗歌、歌曲、韵文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改编和创作,理解欣赏与所学水平相当且语汇略有扩展的各种活动;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督促、指导,交教给他们对他们的学法具体指导。学法指导的方式有个性也有共性,通常有五个基本途径:学科渗透、课间交流、专题辅导、归纳总结、策略转换。在学法指导的过程中,老师应重视每个学生自身基础上的发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求发展。课堂教学要面向社会,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生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享受学习,学会“稳健+快速+跳跃”式的学习,学会淘汰式学习,学会键盘式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学法研究,最终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四、任务驱动型活动的实施步骤:

1.在利用任务驱动型活动进行教学时,我还参照了Willis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结构》(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上得以些理念,把任务分为: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三个步骤:例如: 任务前:

1)中心任务: 教师向学生公布与本单元或本课的中心任务,让学生凭借原有的兴趣和个人经历为出发点,挖掘情感因素,迁移已有知识经验,师生共同进入探索、求知状态。2)子 任 务:A:读报纸:科代表公布集体阅读的内容;B:每日一师(5分钟):由值日生同学负责;C:每日一星:每个同学自己准备演讲稿。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任务中:主要完成下列任务:晨读课,进行“每日一师”的学生个人风采大赛;课堂上,每日一星评比或读报活动(5分钟),仍然都属于学生的自学的过程。检查家庭作业,实际上是对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价,采用一问一答或讨论的形式。最后给学生留一些时间,互相切磋学习中的得失。任务后:

1)各自完善前学习任务:总结任务中包含的语言功能项目,归纳并操练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结合新语言,继续完成一些新学习任务,进行综合性交际练习。

2)后延伸:A:写自学主学习笔记活动,以巩固一天来的所学;B:每周一报:作为假日作业,要求学生在周末完成,以巩固一周内的新知。

五、任务驱动型教学活动的案例 任

务名

称: 每日一师活动:

目的: 1)培养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的习惯。

2)培养学生组织才能和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4)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

要 求:

学生按学号大小轮流值日,担当每日的一师。值日生每天要给大家提供5---10道有一定难度和知识性,且趣味性很强的题目。每天请清早晨读课上利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呈现给其他同学,在临下课5分钟前上台,担当“老师”,负责答复或讲解。这时值日生可能用到的英语有: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in understanding them? If you have some, please put up your hands.I’d like to help you.活动采用Ask and answer.的形式操作,采用讨论、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直到大家都满意为止。如果有必要,教师可以参与讨论,帮助学生。课外值日生还必须收集解答学生们提出的其他问题,可以借助老师的帮助。任

务 2

称:每日一星活动:

每日一星活动:每天上课时抽出4名同学上台用英语演讲。

第一次由老师抽出一名同学,这名同学演讲完毕,再由该同学抽出第二名同学,第二名同学负责选第三名,依次类推。等4名同学都演讲完,其它同学每人每票写一位同学的名字。投票选出这次的每日一星(课后进行有学生代表会同老师唱票决定)任

称: 读报活动:

目的:通过活动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的习惯。通过读报、评报还能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增强。

方法:

(一)向学生提出所办报纸的栏目及要求

报纸的主要有四个版面:

点击要点;走出迷宫;走近中考;万花筒。

1)点击要点

要求:整理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即重点和难点,以纲要的形式呈现出来。

2)走出迷宫

要求:整理本周作业和测试卷中的错题,并进行简要分析。

3)走近中考

要求:挑选近年来中考试卷中的相关试题,并给做写出做题思路。

4)万花筒

要求:学生可以自主支配这部分版面,但主题必须是与本单元话题有关的内容。

结果:

1)锻炼了老师和学生。

2)全面、广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务 4

称:每周一报活动:

栏目及要求:

1)点击要点

要求:整理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即重点和难点,以纲要的形式呈现出来。

2)走出迷宫

要求:整理本周作业和测试卷中的错题,并进行简要分析。

3)走近中考

要求:挑选近年来中考试卷中的相关试题,并给做写出做题思路。

4)万花筒

要求:自己支配着这部分版面,但主题必须是与本单元话题有关的内容。

务 5

称:写自主学习笔记

内容要求:分三个版块:

1)要点回顾

内容主要是在课堂所学的主要内容和老师板书的重点内容。

2)知识宝典

提倡学生课外看教学辅导书,在看书的过程中,记下课堂上未练习,但是,你本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老师教案只备了新出现的知识,至于以前学过的、将要学到的一些知识,在教辅书中会归纳的非常详细,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学海冲浪

建议学生每天从《一课一练》中挑选三至五个你认为有难度的题,在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下做简要的分析。

五、任务驱动型教学活动的收获与反思

收获 :通过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学生的英语水平直线上升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带劲,在学生的眼里,上英语课已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时刻准备着能在课堂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教师在这种课上失去了以往在课堂上的绝对权威,危机感迫使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走向与同伴合作的校本研究的专业之路,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教、学、研”三位一体的学者型教师。

1.教师的多元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

2.学生学会了为自己创造机会,展示自己的语言才能,尝试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学会了与同伴的和作与交流;

4.学生的资源意识有很大提高,他们知道借助报刊、杂志和、教辅用书甚至网络资源来丰富语言的学用渠道;

5.学生在一定模式的约束下,学会逐渐摆脱老师的束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自主学习的强者。

反思:

1.值的思考的是:当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后,他们的自主权会愈来愈大。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老师应该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加以控制、疏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每天的任务相同,但是没人完成任务的方法、途径和活动结果不尽相同。因为学生本身存在着上、中和下三个层次,所以,学生的作业质量也不可能整齐划一。因此,我在布置任务时,是分层设计并含有一定弹性:我从未让学生做一样的作业。同一节课的内容,好学生可能吃不饱,差学生(指学习成绩)也未必能吃了。布置他们写自主学习笔记,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使得其所,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附录

1.读报活动教案:

Step 1.Reading newspapers(1—2m’)

Teacher: Who’s on duty today?

Student: I am.(Coming to the front and saying)Who’s the reader today? Let’s see.(Drawing the pot and reading)It’s number 12

Reader: Hi everyone!Today I’m going to read newspaper for you.The topic is “The story behind the scenes” Listen carefully, then I’ll ask you som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Beginning to read it.Some minute later saying)Have you caught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 And who would like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

No.1 : Is the film 《House of Flying Daggers》the first martial arts film or second one ?(Calling one of the students who have raised their hands.)

Student A: It was the second one.Reader:

No.2 : Why was Takeshi Kaneshiro nervous and excited?

Student B: Because it was first time that he worked with Zhang Yimou.He was afraid that he wouldn’t do well.Reader:

No.3 : Why did Zhang Yimou give Andy Lau a high prize?

Student C: Because he thought Lau was a great actor and he’s improving all the time.Reader:

No.4 : How long did Zhang Zi Yi live with a blind dancer?

Student D: For two months.Reader:

No.5 : What was the big problem when they were shooting the film ?

Student E: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snow in Ukraine came very early in the year, and that it began to snow heavily.Reader:

Do you have some other questions to ask me ?(After some of the students finish asking , the reader may say)That’s all.Thank you.(Going back to his /her seat)

Step 2 Tasks(2---3 m’)

Teacher: Ok.Let’s check your tasks which I gave you last time.Now I will declare the list of the names who’re going to explain some langue points for us.(There are 10 students in all.)

Teacher: No.1 No.2 ….(Asking them one by one)

Student 1 , 2 ,…10 : ….Teacher: Who can retell some part of the contents that the ten students mentioned just now ? If you can speak out over two of them, we’ll say you have succeeded.Step 3 Discussion(5 m’)

The teacher declares the demands:

1.Work in pairs or in groups to read dialogues.2.Read the passage in this lesson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on page ….After that , we will find out or underline some langue points in the text.Discuss some of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items:….Teacher: Who can retell some part of the contents that the ten students mentioned just now ? If you can speak out over two of them, we’ll say you have succeeded.Step 3 Discussion(5 m’)

The teacher declares the demands:

新课改中语文自主学习的指导尝试 篇6

新课程的课究竟怎样上?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知识是我们送给学生的,还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的?我们组织的语文课堂的讨论是否真的有效?课改开始时,笔者和其他语文教师一样也有着深深的困惑。让笔者倍感欣慰的是,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在这次新课改中,笔者尝试着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中,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新课改的实施为契机,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我们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积极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但是在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教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

要使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能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价值观,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刺激学生的发现欲,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语文课的自主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解读和评判。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我们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层次、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认真解读文章,使课堂学习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

三、以课堂讨论或辩论为展示形式,努力营造有亲和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各个学习主体的主动探究

新课标下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本质,解决怎样学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这种教学形式。但是,教师必须在策划、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上多下工夫,促进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其次,笔者积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把自己的“教学目标”改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授课时,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空间、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

四、以写作为依托,形成自主学习的结果

学生的自主学习重在过程,重在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这一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特,而在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在于他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领会后的倾吐和表达,而这种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笔者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

五、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坚决避免“放大羊”,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调控,避免师生走入误区

1.学生的课堂讨论不分难易,甚至无价值的问题也讨论。

2.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讨论,避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机械地赶时间,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无实际意义和效果。

3.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定位于学生的“学”上,每节课应让学生学有所得。

4.自主学习应避免过分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失去教师的积极调控,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的自学过程。

5.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合作、讨论、发言,应避免优等生唱“独角戏”,学困生毫无发言权及立足之地。

6.学生的自主学习应避免偏离语文教学的特点,搞所谓的“创新”。

实践证明,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中焕发了极大的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他们的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尝试 篇7

一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长期以来, 教与学的目标都是由老师课前精心制定的, 往往上课时再向学生提出。我则反其道而行之, 如上课伊始, 让学生听一遍本节内容的录音后, 便鼓励学生或谈所知、或质疑、或说出最想知道的内容, 学生大都能各抒己见。教师随之迅速梳理、归纳, 形成几个重点问题, 并告诉学生:你们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正是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如此, 在学生看来, 这目标是他们提出的, 就更关注而欲知究竟。

二根据学生意愿, 选择学习路径

如当学生听完本课的录音, 整体感知后, 可以问:“你们对本课的哪部分最感兴趣?”然后, 根据多数学生意见确定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打破“从头到尾”的逐一推进式, 恰当地运用变序教学法, 或直奔重点, 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切入……这样, 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鼓励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会更有效。如每到阶段内容的复习时, 我便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复习, 声明要验收复习效果, 还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当然, 我也推荐好的方法以供参考。然后, 学生选择自习, 或再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少些干预, 学生多些自主, 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可谓其乐融融。

四自由表达、畅所欲言

无论是日常用语, 还是诗歌, 课程标准都特别强调不拘形式、自由表达。的确, 只有在没有过多干预的状态下, 学生的思维才会更活跃, 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氛围里, 学生才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英语教学中的日常用语和单词, 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怎样想就怎样说”;教师则因势利导、适时规范、循序渐进, 语感便会在耳濡目染之间得到培养。

五尝试由学生设计考题

老师出题, 学生答题, 做现成的习题或试卷, 已司空见惯。但我在学生的平时学习或复习时, 也尝试让学生自拟小试卷, 并附上答案, 互相测试、交换答案批改, 再交给老师检查, 据其学习态度给予定量与定性兼容的评价。如此, 不但可以及时地诊断、反馈和甄别, 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状况, 有利于及时矫正、表扬和激励, 而且更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求成动机,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践表明, 让学生自己设计考题, 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让学生收集资料

英语教学要重视课内外的沟通、校内外的联系。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和资料, 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并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做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收集资料比教师一人整理所获取的信息量更大, 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学习实践活动, 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 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也是学习的拓展与延伸, 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七由学生自主自习

自习, 即自觉、主动、自主地学习。教师把较多的自习时间还给学生, 既解放了学生, 更解放了自己。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过程, 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 自我学习和成长。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成长,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才更有意义。

我对学生的自习, 有任务、有验收, 其余就是学生自主选择内容, 选择自习内容的先后及方法。有问题就请教师随时帮助, 不像以往教师喋喋不休、学生不胜其烦, 真正达成学生的主动, 渐渐形成一种自觉氛围, 养成一种习惯。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师应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 教育是个体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他们的学习只有成为自主的行为才更有效。

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观”的做法自然还有很多, 但是, 在这里我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教师在关注课堂生成的同时, 应有精心预设的、有梯级性和具挑战性的问题、习题、验收题备用和应用。

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其主导作用是服务于学习主体,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千方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之能自读自悟、自主、自觉主动地学习, 这对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品质, 以及学生一生的发展, 意义深远。当然, 这也是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优选途径。

摘要:目前, 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教师们已达成共识。对如何发展小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笔者作了实践性探索。

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点滴尝试 篇8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会使整个的学习过程处于一种和谐平等状态,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有助于给学生创建一个自我发展的舞台和空间, 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宽松的学习环境,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诱发作用, 会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 使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与教学活动的交互作用的和谐中获取满足。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发现自我, 发挥主动性。

我在教学时, 无论是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方法的运用, 还是文明的语言, 端庄的仪表, 和蔼的态度, 规范的教态, 都是精心设计的。这些良好的教学环境,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情感, 实现了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体转变,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激发学生动手动脑, 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学生被动地学习, 其主体性和积极性定会受到很大的抑制。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 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这空间里, 学生将成为独立的、自主的、创造的、负责的主体, 其主体意识得以加强, 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例如: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一文时, 我设计了一个自学提示:1.读课文, 用横线画出具体描写狐狸特点的句子。2.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句子真实、具体地描写狐狸的特点的。3.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自学提示, 把学习任务全部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读书, 去分析、去理解, 做到“主动阅读”“潜心读书”。让学生自我活动起来, 自己充分动脑, 学会有关知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发展了学生思维。

三、鼓励学生探索求异

知识转化为思维能力, 需要多种思维的综合运用, 其中求异思维是最重要的一种。在传统的教学中, 往往倾向于教给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千篇一律。而在现实生活与知识范畴中的大多问题并非如此, 而是依你所追求的目的而定。可想而知,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教给学生一个答案, 那么在学生寻找到这一个答案之后, 就会停止对其他答案的追求, 就会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 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发散求异思维, 培养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仔细品味作者精彩的描述, 想一想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个自然段, 并说明理由。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后, 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的学生说喜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把小艇的特点写的更具体, 更形象;有的学生说喜欢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因为这一段写了威尼斯的夜景的美丽和宁静;有的学生说喜欢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是因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也有的学生说喜欢课文的这一段, 是因为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具体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些答案, 各不相同, 都是经过学生的思考获得的, 这些不同的答案体现了学生独立的探索精神。因此, 我们应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促使学生探索求异, 并提高升华。

四、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探索新知识, 只有在自主学习和自由的思维空间中才能诞生。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新知, 使学生主动探索, 而且还可促使学生严谨思考, 发散求异, 从而有效地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 激发创新思维。如学了《凡卡》一文后, 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假设乡下的爷爷收到了这封信, 故事的结果将会如何?给学生几分钟的准备, 学生组织语言口头作文。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还有《詹天佑》一课, 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 开凿隧道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在青龙桥设计“人字型”线路。在教学中, 要求学生把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形象地表现出来, 并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示。这样,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博的知识背景, 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 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拓宽知识领域。我们可根据单元训练重点, 选择与其相应的课外读物指导阅读。还可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相适应的童话、寓言故事进行指导, 为其今后的学习和运用, 奠定扎实的基础。

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尝试 篇9

一、培养学生高效率做随堂笔记的好习惯, 是学生“任务型”自主学习开展的基础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名言:“播下一个行动, 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在这个关系链中, 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习惯的养成,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文科的教师, 面对高考, 应该从高二文理分科后, 就开始着力于培养学生高效率做随堂笔记的好习惯。而当前, 在地理学科的自主学习中, 部分学生还存在如下现象:学习方法单一、机械, 不善于自我思考和总结, 不能用正确的方法阅读教材, 把握不住重点, 提炼不出有效信息。课堂上不会听课, 抓不住教师讲解的比较重要和反复强调的知识点, 不善于做随堂笔记, 不善于对各种问题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综合。那么, 如何做随堂笔记, 才能高效率呢?

1.每一学科的笔记做法不尽相同, 就地理而言, 地图与笔记不能分开, 可以在地图边上的空白处做笔记, 或者用便签做笔记, 过后粘在图边上

2.笔记是记给自己看的, 每个人的笔记也不尽相同。一些地理事物的名称比较长, 每个人都可以用适用自己的方法来记, 就比如“墨西哥湾暖流”可直接记为“MCG…流”。一个“聪明”的“聪”字解决一切问题, 耳、眼、口、脑齐用, 要把自己认为的重点, 对自己有用的亮点、教师强调的要点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就要求做笔记要快且有所选择, 并在课后加以整理、完善。

教师在学生如何高效做随堂笔记方面要从思想上、方法上加以引导, 更要在在教学过程中提醒、监督和表扬, 逐渐培养学生高效做笔记的习惯并能持之以恒。做随堂笔记是为了用笔记课后高效的自主学习。

二、交给学生“任务”,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是培养学生形成“任务型”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

(一) 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H.Ebbinghaus) 研究发现,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 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 以后逐渐缓慢。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组在上课后不复习, 一天后记忆率下降为36%, 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 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 一周后保持86%, 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我在任教的班级都对学生讲过这种遗忘规律, 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认识及时复习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在自习课或者晚自修时对当天所学知识利用笔记马上回顾, 检查遗漏, 先理解后记忆, 把课堂上的暂时记忆转化为较长久记忆———每周定期翻阅, 加深理解, 把较长久记忆转化为长久记忆———月考甚至大考前的回顾, 串联前后章知识点, 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把知识理解和解题能力最终回归课本, 知识点简单化, 增加自信心。根据遗忘曲线, 识记后的两三天, 遗忘速度最快, 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 对刚学过的知识, 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 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 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要“趁热打铁”, 学过即习, 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 这样, 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 就等于重新学习。尽管记忆不是地理课的全部, 但地理学科毕竟是一门文科课程, 里面需要记忆和理解的东西很多, 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是高效课堂的应有之义,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复习地理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核心概念记忆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并引导学生遵循记忆的规律在课后自主学习时间里及时而又高效的复习。

(二) 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 培养学生养成带着任务去学习的习惯

一般说来, 学习目标比较容易确定, 计划也比较容易制定, 难的是定时定量地完成落实学习计划,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知易行难”。因此, 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要“强制”学生学习, 给学生“任务”。教师要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 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 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 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我所任教的班级, 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时间要按“明暗”两条线进行:“明”线是当天复习过的模块, 要完成当天的随堂笔记复习和相应作业;“暗”线是没安排地理课的当天晚上要按自己的进度循环复习已经一轮复习过的模块, 以避免一轮复习时战线过长学生学了后面的模块知识又忘记了前面的模块知识。每天半小时复习时间 (不包括做地理作业的时间) , 要坚持到高考结束。而周末和节假日, 教师同样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内完成, 这样能帮助学生在课外时间内克服惰性, 培养学生高效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班级分组, 小组成员精诚团结, 共同进步, 是“任务型”自主学习习惯坚持到底的保证

本人所任教的班级一般按六个人分为一小组, 选取责任心强、有表率作用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小组按自愿组合的原则稍加调整, 既有成绩好的成员, 也有成绩较差的成员。学习上碰到的小问题组内成员相互帮助解决,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来解决, 小组成员精诚团结, 共同进步。而小组长的作用并不是监督成员, 更多的是提醒本组成员在组内约定的每天半小时复习时间内不要忘记复习, 并把每个成员复习的进度粗略地记在登记表中, 便于教师查看每个成员的复习进度, 也便于月考成绩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挂钩比较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等, 更有利于保证学生的“任务型”自主学习能够每日坚持直至高考。

另外, 高三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 易患心理和精神疾病。不仅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心理沟通, 精神疏导, 更应该引导学生跟学生之间积极沟通, 有效合作, 在紧张之余放松情绪, 自我减压, 合理安排时间, 科学掌握复习与应试技巧, 使他们感到学习既充实又愉悦。我建议同一小组的学生晚餐后三五成群地到学校操场上散散步, 聊聊天, 开开玩笑。这样, 一天的疲乏就大部分消除了, 又能以饱满、高昂的状态进入晚自修的自主学习中, 提高学习效率。同一小组团队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 把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形成小组独特的学习风格和“任务型”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切天性和诺言, 都不如习惯有力。

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尝试 篇10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尝试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终身学习。近年来, 我们在教学科研和新课程改革的摸索与尝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自主探究”的历史课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师生互动, 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历史教学激活学生内驱力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或运用故事、游戏, 激发学生情感, 或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设置悬念, 让学生因探究而要学, 或通过典型事例, 贴近生活实际致使学生因关注而导入, 让学生通过真实、客观的情境再现,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 引发思考, 同时进入新课的学习。

学习最大的内动力莫过于兴趣和热爱, 而兴趣与热爱的心理表现, 则又取决于学习过程是否能使其获得生动、愉快而又丰富的情感体验。新课伊始, 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愉快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和健全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自主学习, 自我感悟

明确的目标是学习的动力。本环节主要是进入新课后, 请同学们通览课文, 捕捉有用信息把基础知识画出来。教师在引导的基础上,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增强学习过程的自觉性。然后, 让学生在一定的具体目标的驱动下, 进行相对自主的学习和探究, 以便为下阶段的互动合作做好准备。

三、小组探究, 共同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一种开放性较强的学习方式, 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展协作能力的广阔舞台, 它给学生更多地提供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 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 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 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

四、互问互答, 竞相发言

在小组经过合作学习后, 让学生在小组间展开学习竞赛。一组提问, 另一组回答, 使学生在相互的学习挑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此期间, 教师要起好引导、点拨和组织的作用, 让小组间保持激烈而公平的竞争氛围, 使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答辩。

五、竞相小结, 提炼升华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回顾和概括, 将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理清和归类, 并结合一定的实际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达到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

该模式是我进行历史课教学的一般模式, 在实践教学工作中, 我会根据学生认知及年龄特点的不同, 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不断摸索, 不断改进,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中语文自主学习的指导尝试 篇11

新课程的课究竟怎样上?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知识是我们送给学生的,还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的?我们组织的语文课堂的讨论是否真的有效?课改开始时,我和其他语文教师一样也有着深深的困惑。让我倍感欣慰的是,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在这次新课改中,我尝试着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新课改的实施为契机,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由语文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既然如此,学生提出自己不同于老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又有何不可呢?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积累、运用,而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扬学生所长的教育过程观、以发展性为主的教育评价观、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观”,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进行语文的自主学习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我们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层次、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从而认真解读文章,使课堂学习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如在学习童话《犟龟》一文时,就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我设计了一组问题:犟龟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然后再问:它要参加的是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可是,它最终参加的却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小乌龟是成功了还是了失败?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回答;在此基础上,我继续设问、启发:它虽没有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但有一点它是有收获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垫,可以不费劲地回答:“克服了艰难险阻。”最后,我又顺势利导,提出了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成功的意义到底何在?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自己的诱导下,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反复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本文的重点难点很容易地就解决了,同时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以课堂讨论或辩论为多种展示形式,努力营造有亲和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合作,促进各个学习主体的主动探究。

新课标下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本质,解决怎样学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这种教学形式。但是,教师必须在策划、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上多下工夫,促进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帮助学生摆脱“尽信书”、“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梏,并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激活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其次,要积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把教师的“教学目标”改成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文言文《曹刿论战》一文时,我就曾组织过一场讨论会:“庄公真的‘鄙’吗?”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分析鲁庄公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说:鲁庄公作为国君,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仅能够接见曹刿,而且还能诚恳地与之探讨战前的政治准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这说明他是开明的,这在当时封建专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还有的同学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作为国君虚心听从曹刿的指挥,甘愿扮好“配角”,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最后,同学们一致公认:鲁庄公并非传统说法的昏君,而是一位明君,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了。同时,引入文言文《马说》进行比较。

四、以写作为依托,形成自主学习的结果。

学生的自主学习重在过程,重在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这一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特,而在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在于他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领会后的倾吐和表达,而这种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在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符合逻辑、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不空发议论。如在学完小说《故乡》之后,同学们就写出了《我说闰土》、《我眼中的杨二嫂》、《新时代的故乡》等文章,学生们深入挖掘教材,各抒己见,由表及里,全面深刻地分析了人物形象,从而带动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坚决避免“放大羊”,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调控,避免师生走入误区。

1、学生的课堂讨论不分难易,甚至无价值的问题也可以讨论。

2、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讨论,避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机械地赶时间,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无实际意义和效果。

3、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定位于学生的“学”上,每节课应让学生学有所得,但不可学得过多,有时一节完美的语文课完全可以有些遗憾之处。

4、学生的自主学习应避免过分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失去教师的积极调控。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之下的自学过程。新课程形势下,语文教学重心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转移,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淡化,相反,对教师的自身素养、驾驭课堂的艺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合作、讨论、发言,应避免优等生唱“独角戏”、学困生毫无发言权及立足之地的现象。

6、学生的自主学习应避免偏离语文教学的特点搞苦求所谓的“创新”。

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尝试 篇12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尝试

自主学习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只有自主学习,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自 主探索,有效促进 学生素质 的全面提升.但因初中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独立地完成自主探索任务,还需依靠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培养.在教学活动中,为实现“学生是探索主体”,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一、培养兴趣,激发动机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我要学”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表现,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也就是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成了享受和愉快的体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学习 的内驱力———学 习动机.当学生对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愿望和追求时,这种内驱力就会把内在的精神力量充分地调动起来,就会有效而长久地投身于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探 索问题的 情境中,产生对新 知识的需要、解决问题的需要,并在兴趣的激发下形成探索动机.例如,在教学“整式加法”时,可先给学生呈现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1.任意写出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2;2.交换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3.用大数减去小数;4.交换差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5.做加法.要求学生独立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可说:“老师不知道你们起初想的是哪一个数,可我知道你们的计算结果,是1089.”这样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从表示三位数开始,逐步点拨,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和求知的心境,投入到有规律的探索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激发了动机,同时尝试体验了探索的方法和过程.

二、经历挫折、失败,增强探索信心

自主探索学习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 得新知识的身心体验.意味着学习过程中要面临问题与困惑、挫折与失败.学生也许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一无所获.这时学生最需要教师的耐心疏导和鼓励,才能渡过难关、走出困境.例如,在教学“幂的乘方法则”后,可给学生提供这样一道题“比较3555,4444,5333的大小”.学生一见到题目.会觉得有趣味,匆忙动笔做,可一试起来,就会感到困难重重.这时,教师不必急于指 导,先让学生心生挑战感,产生困惑,让他们手足无措,甚至让他们经历一番失败.在适当的时候,再给予适当的启发、点拨,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再进行尝 试,最后让他们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探索练习使学生认识到“有价值的东西不容易得到”的道理,明白知识和能力来之不易,需要艰辛的探索、深刻的思考,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和毅力.

三、重视探索过程的指导,提升自主探索能力

探索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过程.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升,可促进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素养的提升.教师要指 导学生学 会发现问 题.例如,在教学“直线平行的条件”时,可提出问题:1.在墙壁上钉木条,一木条b已与墙边缘垂直,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2.一根木条a上钉两根木条b和c,让a、b固定,当c转到什么位置时,木条b与木条c平行?3.复习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过程,思考怎样作直线才与已知直线平行?多次提出问题,共同指向结果,让学生在思考、动手操作中探索感悟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吗?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吗?给学生呈现由易到难、由 简到繁的问题,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拾级而上,逐步深入,直至问题本质,获取知识.通过这样多次反复的练习指导,慢慢地,学生就学会自己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明白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

四、重视启发诱导,教给学生探索方法

自主探索学习的标志是“我会学”.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要学会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检查、评价、补救而不是自暴自弃.教师指导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获得和掌握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轴对称的性质”时,教师先让学生在折叠的方格纸上用针扎出“14”,然后打开方格纸,观察两个“14”的关系,感知轴对称,认识对称轴,探索对称线段间的关系.再以飞机平面简图为 例,进行同样 要求的观 察、思考,并讨论,最后由学生概括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上一篇:三维互联网下一篇:毛泽东的思维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