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写作的有效尝试(通用7篇)
自主写作的有效尝试 篇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写作能力弱、害怕写作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职高学生, 由于本身语文底子差, 初中期间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对写作处于一种机械、被动、厌恶的状态, 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 他们把作文当成一种痛苦的“任务”来完成。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笔者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将生活兴趣转化为写作兴趣
由于职高学生学业负担相对轻松, 故业余生活也相对较丰富, 感兴趣的东西较多。虽然他们可能没有写作兴趣, 但谈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 往往会有话要说。于是, 在写作训练时, 笔者注意给学生留有空间余地, 让他们写自己感兴趣、较熟悉的事物。比如“我最喜爱的……”、“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或是“挑选一个你最熟悉的场面进行描写”, 不限定具体题目, 只给范围和总体要求。一次, 笔者要求同学按照场面描写的要素、特征, 写一篇以场面描写为主的习作, 同学们选材内容五花八门, 有不少片段写得形象生动。如有一个女同学写冬天大家课后打热水的场景:“比赛项目不只是跑步, 还包括爬楼梯。在楼梯间里大家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向上登。有的捉住栏杆, 把身子向上拉着走;有的手脚并用, 像四肢动物那样向上爬;有的挽起裤腿向上登……整个楼梯间像快要踏倒似的。好不容易登上了四层楼, 还没有喘过气, 就锁定自己宿舍房间的方向, 使劲地奔过去, 边跑边掏出裤袋里的钥匙……”这样的描写还是写得比较生动的。
二、提倡写“放胆文”, 让学生自由写作, 获取成功的欢乐
学生害怕写作, 按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叫做学得无助感。究其原因, 是因为个体在学习写作中屡遇困难, 心有所拘, 落笔艰难。个体因无法克服焦虑、恐惧、痛苦的压力而丧失斗志, 放弃一切努力, 进而陷入绝望的心理困境。心理学家指出, 防止或改变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学得无助感的状况, 除了让学生有机会从困难中获得成功经验之外, 还必须给学生适度的自由。而写“放胆文”是消除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较有效方法。
“放胆文”顾名思义, 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落笔下文。想到什么写什么, 不必过于拘泥主题、中心、结构, 适度给学生天马行空的写作自由, 真实体验“吾手写吾口”的畅快与自由, 从而从思想上消除了写作时须兼顾主题、中心、结构等的掣肘之虑, 从心理上消除无语笔滞的焦虑和恐惧, 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当然, 写“放胆文”也不完全是绝对的随意和凌乱。须遵循两个条件, 一是范围的限定, 二是对象的明确。比如, 笔者在指导学生仿写老舍《我的母亲》时, 材料选用限定在与“我的母亲”有关的人和事的范围内, 叙述的对象必须以“我的母亲”为中心。
三、发现亮点, 激发学生在写作上的内驱力
长期的挫败感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缺少写作的动力。作文教学想取得高成效, 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提高写作的兴趣。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热爱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要关爱差生, 教师要把差生当“朋友”, 了解他们在写作中的困难, 并给以具体指导、热情鼓励, 学生有所进步, 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帮助学生总结成绩, 克服失望心理, 树立写作信心。
即使是写作水平很差的学生, 总有他的“亮点”, 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 善于发现这些“亮点”, 及时表扬鼓励。作为教师, 我们如果能从学生作文中竭力去找优点, 对学生的作文多加以肯定和鼓励, 就能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学生是多么希望通过教师的肯定来证实自己的能力, 学生有了自信, 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另外, 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 或者通过班报班刊、校报校刊等多种途径, 把比较优秀的习作“发表”出去, 这样, 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四、改变教学思路, 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水平
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讲解再多的写作理论和写作技巧都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而应该有计划地加强基础训练,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首先可以从仿写句式做起。仿写句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并能提高语言的表达力。比如可以出这样的仿写题:根据语意仿写, 要求比喻恰当, 句式相近。例句是:“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 叫做———安详, 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 任云卷云舒。”我们就可以仿写出类似这样的句式:“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 叫做———恬淡, 恬淡就像隐居山野的贤士, 看花开花落。”作文作为进入文学殿堂的起步阶段, 同文学一样, 理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教师, 我们应指导学生理解生活, 广积生活材料, 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而这种有所限制的句式仿写形式, 既能激发学生根据生活生发议论的灵感, 又可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很有帮助。
循着这一思路, 可将写作训练扩大到片段作文的训练上。比如:训练同学写肖像、写心理、写场景、写格言体会等等。写完后引导同学把自己的作品念出来。对肖像片段, 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对心理片段, 让大家评一评形象生动与否;对格言片段, 让大家谈谈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动, 他们既体会到成就感, 又交流吸取同学的长处, 激起同学之间的思想碰撞, 深化写作的感悟。久而久之, 在语言积累、片段训练和成功体验的综合作用下, 有些同学的作文不知不觉写得更长更有味了。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他们围绕一定的主题或线索将若干片段连缀成篇, 自然而然以片段为主的训练也就过渡到成篇写作。这样分步的作文训练法,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可以针对性地攻克学生写作的畏难心理, 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 促使学生主动想写, 逐步会写。
五、改变批改方式, 教会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 但大部分学生对此只是看一看教师打的分数就完事, 根本不去细心地看一看教师的批语, 不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更不用说按教师的要求去修改或重新写作了。这样只有一种结果, 教师疲于奔命, 学生收效甚微, 即学生的作文只停留于原有的水平上。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当教师, 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 得到个深切的体会, 徒劳无功。”又说:“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给学生的批改, 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 自己能够批改了, 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所以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作文, 还要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文章不厌的回改”,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 而是改出来的。那么怎样才能学会批改呢?笔者是这样做的:
1. 教师“领”着学生学会修改。
学生习作交上来后, 教师先浏览一部分作文, 了解此次作文共同的优缺点, 然后选择一篇写得好而又有代表性的文章, 复印后分发给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在作文课上修改。教师根据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 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修改, 各自形成自己的修改意见。然后全班共同讨论其优缺点, 讨论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 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激发学生打开思路,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让学生结成对子互改。
要求学生先疏通文句, 然后按教师的要求评论优劣, 写出评语。评语内容分为“常规内容”和“特定内容”。“常规内容”是每次作文都应有的共同性内容, 如主题正确、语言通顺、层次清楚、书写整洁等。“特定内容”是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不同特点所提的不同要求。如写作《萝卜的妙用》这篇说明文, 就要求写上: (1) 内容、语言是否符合说明文特点; (2) 说明是否清楚、具体; (3) 说明顺序是否合理。批改后, 要签上批改者姓名, 以示负责, 也便于教师检查。俗话说:“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能取长补短,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虽然职高学生语文水平低, 写作能力差, 但只要我们直面职高学生的写作现状, 正视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完成我们的作文教学任务, 那么我们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新的具有职高特色的作文教学之路。
摘要:本文根据职高生害怕写作、缺乏写作兴趣的现实状况,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提高职高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写作兴趣,学得无助感,循序渐进,内驱力,作文批改
参考文献
[1]徐安发.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 (1) .
[2]钟国榜.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研究, 2007 (6) .
[3]梁政芬.技校写作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兴趣.职业教育研究, 2004 (9) .
[4]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篇2
关键词:小学作文;有效教学;教学尝试
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难度较大,同时,语文课堂写作的时间十分有限,难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及练习,同时,很多教龄较低的教师对小学写作教学缺乏足够的经验,难以获得满意的教学质量。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写作技巧,无法应用在实际写作中。小学语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很多地方对小学写作没有足够的重视,有的在三年级才把写作纳入语文考试中。由于没有得到系统的学习及训练,很多小学生在写作中难以进行系统描述,语言缺乏条理性。此外,很多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写作教学效果。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见解。
一、结合实际生活,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降低其对写作教学的排斥感,在实际写作中有话可言,进而提高写作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并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感受阅读文本的内容,明白写作源于生活的道理。
二、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俗話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就需要学生去积累一定的素材,没有材料积累想要写作文,那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作文的素材积累,为作文提供丰富的参考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储备语言材料,还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教学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成什么文字,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变成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也是一种享受。”生活中有许多好的东西,只要引导学生留心去耳闻目睹,用心去感知观察,就能获取大量的材料,何愁写作时无米可炊。“观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意溢于海”,一篇文章语言朴实、真情流露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会有妙笔生花的精彩。只有时时刻刻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思想的触角伸向生活的角角落落,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具有真情实感、扣人心弦。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独特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必须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时间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学生有了感知积累,有了知识和生活,“神思”的翅膀才会飞得更远。
三、开发利用课本知识,教导学生写作方法
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离不开课本。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自然需要在课本的指导下开展。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活动前沿的学者经过科学的研究验证才编辑整理出来的适合小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语文知识,它分层次地集中了学生在各个层次所需要掌握的语言能力。教师需要根据课本把握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写作能力,并且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写作的思路,帮助学生积累字词语段,体会文章深层次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教授《秋天》这篇文章时,可以重点让学生把握作者描写秋天的那些语句,教会学生使用那些修辞手法,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灵活使用。如:秋天在田野里打滚,秋天在小路上奔跑等。拟人手法的运用让秋天变得生动、具体起来。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秋天的种种情态,让学生先口头表述对秋天的感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写作表达时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课本是教学知识精华的所在,如果教师能够深层次地发掘教材的价值,就会发现在教学活动中受益无穷。
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除了要重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注重教学实践。目前小学写作教学之所以止步不前,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愿意写作,一提起写作便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觉得枯燥乏味。其实就一般的写作教学方法而言,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是很正常的,因为大部分老师会直接给学生一个命题,然后教给他们文章的基本写法,便让他们在教室里埋头苦写。这样的写作方式无异于闭门造车,久而久之必然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事实上,兴趣才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在写作学习上也是如此。教师不妨多组织一些写作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在教授学生进行动物写作的时候,不妨组织学生去一次动物园,让学生直接观察动物的生活,同时老师在旁辅助讲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使得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学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写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质,对于同一个题目,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认识,写出内容千差万别的作文。作文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的作文教学应该遵循作文的主觀性特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形成自主意识,树立写作的信心。这样会让学生大胆地在自己的作文中畅所欲言,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作文中。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后,教师可再及时给予鼓励,可让学生摆脱写作的苦恼,获得写作的快感。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学生互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批改他人作文中运用自己的主观意识,与他人进行对比,强化自主意识。
在小学写作教学这条道路上,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积累,才能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以愉悦的心态获得必需的知识。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验证教学策略的实用性,才能推动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
自主写作的有效途径 篇3
一.探摸灵魂深处的脉动, 写细心情日记。中学生思想细腻而又敏感, 一纸信笺, 一个眼神, 一句关怀的话语, 都能掀起他们思想感情的潮水。引导学生细心的感受体会青春年少时的心跳情怀, 并形诸笔端, 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 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摹自己的心境。一位学生因为做错事受到班主任的批评, 在我的指导下他这样形容当时的感受:“内疚、惭愧、悔恨交织的情感像一匹狂怒的野马在我心中冲撞、奔突。”在班主任纠正了他的错误看法时, 他又这样写道:“我的心如同擦拭干净的一面蒙尘的镜子, 好舒畅, 好亮堂。”通过运用比喻手法, 把无形的心理感受用有形的事物表现出来, 如同闪闪发光的珠子镶嵌在他的日记当中。
二.攀摘生活灿烂的“花骨朵”, 写活生活日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而“生活是写作的源头”, 每天活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们离成功的目标就越来越近。校园生活多姿多彩, 家庭生活充满温情, 社会生活丰富而复杂, 作为生活在其中并充满青春活力的一员, 指导学生择取生活的浪花并融入自己的思考, 作为成长的记录, 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作为刻录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日记,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生活写实、写得有意义, 体现出学生奋发进取的一面。于是, 学校开展的帮助同学、奉献爱心活动, 假期的社会调查, 家乡的新人新事等等都成为学生日记源源不断的素材。如一次考试, 一位学生写自己家庭生活的新面貌, 便以“爷爷穿上了西装”“爸爸下厨房”和“我承包了洗碗”为小标题, 将自己的家庭生活写得温馨而充满情趣。其实, 这是他平时在训练生活日记的写作中所积累起来的材料和写作经验的一次集中亮相和展示。
三.倾听身边“花开的声音”, 写好观察日记。观察日记侧重的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要写好观察日记, 首要的是勉励学生做好生活的有心人, 时时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对平时遇见的事, 哪怕是蚂蚁搬家之类的小事, 也要仔细观察, 练习写作;鼓励学生将“看到别人看不到的, 说出别人没有说出的”融进观察日记;鼓励并指导学生不要囿于常用的观察点, 要调整角度去横看侧眺, 抓住特征进行观察, 对静态事物要逐部分观察, 对动态事物要分阶段观察, 从而将观察日记写深刻, 写出新意。学校举行跑步比赛, 一位学生在观察日记中写道:“……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来了, 来了!’人群顿时沸腾起来, 只见我班同学陆敏气喘吁吁地跑来了, 似乎每一步都使出全身力气。她脸红红的, 像熟透的红苹果, 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滴下来, 我真为她捏把汗呀!”可以看出日记写得不但思路清晰, 言之有序, 而且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更为可贵的是她那一份关心同学和集体的情怀, 使我们不免为之感动和钦佩。
四.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写实感想日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新近发生的、重大的、有意义的、社会反响强烈的事情,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事业, 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做社会有用之人。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如专题报告、课堂演讲、讨论、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 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 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在与社会贴近之后, 将社会生活之中的点点滴滴融进日记这方随心所欲的纸上天地, 以夹叙夹议的方式, 表达和抒发自己实实在在的感觉、感受、感想。还可以以摘抄的形式, 将报纸杂志书籍中的大事件, 剪贴或摘抄在日记本上, 然后在下面写上自己的思考。让学生常写这种体式的日记, 不但可以训练思维, 为写作积累材料, 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 开拓视野。
自主写作的有效尝试 篇4
关键词:聋生;高中语文作文;自主性学习;教学措施
聋生对生活的感知只能够靠视觉、嗅觉等,丧失了生活中一些美妙的声音。这给他们感触生活、体会生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与此同时,他们的心思往往会更加细腻,会感受到正常人所感受不到的情感。自主性学习就发挥了聋生的这一优势,有助于高中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自主性学习对聋生学习高中写作的作用
1.自主性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感知能力
自主性学习是将学习的自主权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新知识,获取新信息。对于聋生来说,他们对生活的感知方面是有限的,声音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法获得的东西。但是这也使他们的其他感觉更加敏感,特别是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更是要比正常人丰富一些。作文老师如果可以将学生放到一个自由创作的环境中,不去苛求他们在声音方面的作文缺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提升其他的感知能力。
2.自主性学习能够创新学生的写作思维
自主性学习放开了以往对学生想象力翅膀的束缚,给了他们更广阔的飞翔空间。对于聋生来说,想象力是他们有力的写作工具,他们可以想象声音,想象音乐,也可以去感知自然中美妙的音符。采用自主性学习的方式,让他们拥有不一样的声音,创新他们的写作思维。
二、自主性学习在聋生学习高中写作中的具体教学措施
1.推荐优秀的书籍,开阔学生的视野
对于聋生来说,阅读是他们获取知识最好的途径,而阅读对于写作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高中生的作文多数是对生活的感悟或者是对一些哲理的叙述,这不仅仅需要他们的生活经验,也需要一定的阅读积累。从书的世界中获得知识和价值观,受到一些优秀思想的熏陶,也能够增加自己面对生活的勇气。聋生因为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对社会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书籍是他们开拓自己视野的最好途径。老师应当尽量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带领学生进行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教给他们一个自主性学习的方法,利于他们的写作和成长。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加词汇、信息的积累量
词汇和信息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好高中英语作文还要从词汇和信息的积累着手。而对于聋生来说,他们获取词汇和信息的途径较少,锻炼机会也就较少。而且记忆词汇通常是根据读音和拼写相结合,但是缺少“声音世界”的他们无法进行常用方法的记忆,因此,遗忘比较严重。这就需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去发现和挖掘适合自己积累词汇和信息的方法。另外,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自发地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人物或事物,以自己的观察角度去理解和感悟生活;鼓励学生与人交流,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繁华的商场或热闹的公园,鼓励学生用手语或书写与陌生人交流,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自信。这些方法都能增加学生的词汇和写作素材的积累,让学生的写作更丰富,更有内涵。
总之,聋生在高中作文方面的自主性学习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利用自己的优势对生活、书籍进行进一步的感知。以细腻的心思、丰富的情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来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参考文献:
王春梅.浅谈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聋哑学生的作文教学[J].教育平台,2009(12).
日记是自主写作的有效途径 篇5
一、探摸灵魂深处的脉动, 写细心情日记。
中学生思想细腻而又敏感, 一纸信笺, 一个眼神, 一句关怀的话语, 都能掀起他们思想感情的潮水。引导学生细心的感受体会青春年少时的心跳情怀, 并形诸笔端, 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 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摹自己的心境。一位学生因为做错事受到班主任的批评, 在我的指导下他这样形容当时的感受:“内疚、惭愧、悔恨交织的情感像一匹狂怒的野马在我心中冲撞、奔突。”在班主任纠正了他的错误看法时, 他又这样写道:“我的心如同擦拭干净的一面蒙尘的镜子, 好舒畅, 好亮堂。”通过运用比喻手法, 把无形的心理感受用有形的事物表现出来, 如同闪闪发光的珠子镶嵌在他的日记当中。
二、攀摘生活灿烂的“花骨朵”, 写活生活日记。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而“生活是写作的源头”, 每天活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们离成功的目标就越来越近。校园生活多姿多彩, 家庭生活充满温情, 社会生活丰富而复杂, 作为生活在其中并充满青春活力的一员, 指导学生择取生活的浪花并融入自己的思考, 作为成长的记录, 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作为刻录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日记,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生活写实、写得有意义, 体现出学生奋发进取的一面。于是, 学校开展的帮助同学、奉献爱心活动, 假期的社会调查, 家乡的新人新事等等都成为学生日记源源不断的素材。如一次考试, 一位学生写自己家庭生活的新面貌, 便以“爷爷穿上了西装”“爸爸下厨房”和“我承包了洗碗”为小标题, 将自己的家庭生活写得温馨而充满情趣。其实, 这是他平时在训练生活日记的写作中所积累起来的材料和写作经验的一次集中亮相和展示。
三、倾听身边“花开的声音”, 写好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侧重的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要写好观察日记, 首要的是勉励学生做好生活的有心人, 时时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对平时遇见的事, 哪怕是蚂蚁搬家之类的小事, 也要仔细观察, 练习写作;鼓励学生将“看到别人看不到的, 说出别人没有说出的”融进观察日记;鼓励并指导学生不要囿于常用的观察点, 要调整角度去横看侧眺, 抓住特征进行观察, 对静态事物要逐部分观察, 对动态事物要分阶段观察, 从而将观察日记写深刻, 写出新意。学校举行跑步比赛, 一位学生在观察日记中写道:“……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来了, 来了!’人群顿时沸腾起来, 只见我班同学陆敏气喘吁吁地跑来了, 似乎每一步都使出全身力气。她脸红红的, 像熟透的红苹果, 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滴下来, 我真为她捏把汗呀!”可以看出日记写得不但思路清晰, 言之有序, 而且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更为可贵的是她那一份关心同学和集体的情怀, 使我们不免为之感动和钦佩。
四、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写实感想日记。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新近发生的、重大的、有意义的、社会反响强烈的事情,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事业, 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做社会有用之人。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如专题报告、课堂演讲、讨论、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 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 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在与社会贴近之后, 将社会生活之中的点点滴滴融进日记这方随心所欲的纸上天地, 以夹叙夹议的方式, 表达和抒发自己实实在在的感觉、感受、感想。还可以以摘抄的形式, 将报纸杂志书籍中的大事件, 剪贴或摘抄在日记本上, 然后在下面写上自己的思考。让学生常写这种体式的日记, 不但可以训练思维, 为写作积累材料, 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 开拓视野。
自主写作的有效尝试 篇6
一、独立先学:主体性教学的前提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先学后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铁律之一。
“先学后教”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凸显了教师指导地位。独立先学, 让学生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 自主有效地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
例如, 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课始, 教师出示导学提纲:
(1) 从主题图上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
(2) 两块花坛的面积哪个大?
(3) 怎样才能计算它们的面积?
(4) 数方格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方法?通过数方格你发现了什么?
(5) 不数方格, 你能计算它们的面积吗?
通过提纲导学, 唤醒学生旧知, 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让学生厘清思路, 寻找新知的停靠点, 立足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
二、质疑问难:主体性教学的根本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先学后教”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生的质疑问难。“问”的实质就是学生质疑问难和说出独立学习的成果, 以及对教材内容学习的体会、遗留问题需要解决的情况等。
例如,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关学习过程中, 学生通过自学, 把已掌握的知识和结论在小组中汇报交流。
生1:我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生2:数方格方法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3:我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4:通过剪和移拼, 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生5: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是不是一定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 然后再平移, 如果斜着剪行吗?
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 同时要不断提高质疑的质量。
三、合作交流:主体性教学的核心
议, 就是讨论与交流, 即通过小组合作, 展开讨论, 归纳小结。组际交流时, 由小组长汇报, 其他成员补充。这种形式的特点是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例如,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让学生讨论:
(1) 在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过程中, 如果剪两刀, 再平移, 是否也可以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2) 平行四边形在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中, 是不是可以不用沿着高, 而是斜着剪, 也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接下来, 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剪剪, 拼拼, 验验, 加深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植入学生的思想之中。
教师引导学生恰当地应用比较方法, 互相启发与争辩, 突出问题的本质, 澄清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帮助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知识体系。
四、练习反馈:主体性教学的保证
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呈现出来的状态, 通过水平测试, 根据反馈的情况, 适时捕捉新课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 进行及时矫正, 以实现新的认知结构的重建。
例如, “平行四边形面积”练习环节, 我这样设计:
1.判断题 (让学生辨析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 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 平行四边形底越长, 它的面积就越大。 ()
2.看图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出示不同方位的平行四边形, 意在不同方位中认准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2.综合题
学校要用方砖铺一块底15米、高10米的平行四边形的地, 如果铺1平方米需要20元, 铺这块地需要多少钱?
3.引申题
分别算出下面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12米, 高5米) 。
通过观察和计算, 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 要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要能从多角度反映学生学习的结果,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调整教学, 保证教学通畅, 从而达到预定目标。
五、指导评价:有效教学的关键
现代教学论认为, 学是核心, 导是关键。导, 有两个层意, 一是疏导、启导、引导、点拨;二是评价。评价作为一种手段, 是教师接收学生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导”要体现针对性和适时性, 要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做好“五导”:
(一) 导学
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已经达到的知识经验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促使新旧知识、经验发生相互碰撞, 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实现由“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不断转化。在学生独立学习阶段, 精心编拟导学提纲, 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 阐明学习任务, 提出学习方向, 有目的地为学生学新知做好铺垫, 着力培养学习目标意识。
例如, 一位教师在执教“小数的意义”时, 课始, 设计了这样的导学提纲:
(1) 自学课本第50~51页。
(2) 想一想:分数和小数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分别写作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 你还想知道什么?
导学的意图是通过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探究, 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 导疑
教师要善于把握问题的矛盾, 甚至在数学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制造矛盾冲突, 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矛盾解决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学习。通过有目的的“导”, 不断提高质疑层次, 实现层层递进。
例如, 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轴对称图形”时, 通过两个活动进行导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感悟, 提升认识。之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这时, 教师提出:
(1) 请你再次仔细观察这些对称图形, 它们形状不同, 但是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呀?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 将对折的图形打开, 你有什么发现?
这一环节的意图是想通过前面掂一掂、称一称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亲历操作的过程, 把生活经验转为数学经验, 促进学生知识建构。这时, 再次引导学生质疑, 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寻找新知的落脚点。
(三) 导议
在学生讨论交流时, 教师要把注意的中心放在学生的活动上。通过启发和诱导, 把握时机, 针对出现的问题, 予以适当的点拨。
(四) 导练
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呈现出来的状态, 准确了解学生对新课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水平检测及时评价和矫正, 促使在练习中学生的偏离的知识得到纠正, 实现新的知识网络的构建。
(五) 导思
反思即自省, 是通向“自主”的必经路径。学会反思是学会学习的重要表现, 学生通过反思内省, 不断总结, 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方法和习惯。
例如, 我在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 最后一个环节是这样设计: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2:我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 说说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这样计算:
(长×宽+长×高+宽×高) ×2。
生2: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这样计算:
边长×边长×6。
(3) 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解决吗?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全课的总结, 让学生回眸知识形成的过程, 不断总结, 形成知识网络。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指出,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要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导向, 凸显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方式, 促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主体性,个性发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自主写作的有效尝试 篇7
一、给予方法,突出自主,学会鉴赏
作文评改,就是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指出不妥之处,提出修改建议,正确评价习作的成败得失。让学生自主参与作文评价,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与吸收,鉴赏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并有效地实施作文评价,构建一套学生容易接受,操作性强的方法。成为学生参与自主评价的有效途径。
1. 指导变换角度,化写作要求为评改依据
每次写作训练包括两方面的训练要求:一是常规性要求,即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言通顺流畅等;二是特殊性要求,即习作指定的相关训练要求及需达成相关的目标。学生作文后,按什么标准或尺度去评改别的学生的作文,衡量作文的成功与优劣呢?本人认为,还是应该按照习作的要求进行评改。基本做法就是化习作要求为评改要求。例如:习作要求:选择一个人写一篇作文。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作文评批标准就是要看小作者是否达成了以上这些目标。因此,换一个角度,习作要求就转变成了评改的要求:(1)表现人物品质的时候,事例是否具体。(2)表现人物特点的时候,是否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的,表现得怎样。
2. 引导点面结合,找寻亮点作评改内容
明确评价标准和依据以后,就要落实到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除了常规的错别字、语病、标点等问题之外,寻找习作的亮点,作为文章修改的内容,也是在找文章的得分点,也会成为修改者学习的重点所在。具体来说,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标注修辞,评价语言的生动与形象。修辞往往会让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比喻常会让事物具体而可感,增强质感;拟人令没有生命意识的事物具有和人一样的思想和情感,增强活力;排比使文章情感的表达更强烈。经常使用他们,似翱翔的飞鹰增加了一双更有力的羽翼,飞得更高、更远。找出这些修辞,并根据其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价鉴赏,不仅找出了习作的优点(或不足),而且评价的过程,修改者也会得到一次洗礼,慢慢地就会有使用修辞的习惯和能力,作文水平也就得到了提高。当然,由于学生的思维局限,修辞常不能突破常规,老生常谈。要引导习作者和修改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创新。如果写作者没有创新,修改者应给作者指出来,并做相应的示范。达到作者、读者均受益的效果。
第二,圈注亮丽词句,评价语言的表现力。亮丽词句犹如华丽的外衣,会使乞丐变凤凰。在评改习作的时候,有意识寻找一些好的语句,并对其表达效果进行评赏,对学生遣词造句是很好的提升。
第三,赏析精彩细节,评价习作之独到优势。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的,描述得怎样?让学生在习作中抓主要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进行评改,注意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段落去着手。
二、拨动心弦,放开手脚,互动交流
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作文水平、欣赏水平的限制,对他人习作的问题还不能透彻、全面地看清,必须通过交流来进一步补充完善。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互动合作,参与者都可“双赢”。
1. 和谐互动,做学生习作评改的积极引导者
学生自主评改作文,并不是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放任自流,是热闹的看客。这是不正确的。教师应对整个作文评改过程进行有效地引导,积极地监控,遇到问题随时给学生排忧解难。表面上看,教师把修改习作的任务交给了学生。实际上,教师要随时给予学生指导,穿梭于各个评改小组之间。比教师自己评改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 张扬个性,做习作评改的积极实施者
“自主评改”意味着学生是习作评改的主人,具体的实施者。也就是说,评改的过程主要由学生完成,但受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亦可同学之间交流、探讨,共同完成习作的修改。
3. 擦亮学生习作评改交流的“慧眼”
引导学生交流时要注意四性:
第一,针对性。每一次作文训练都有训练重点,学生批阅时是依据一定的特殊训练要求展开评改,交流时要注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可以是针对片断的评价,也可以是针对全文的评价。切忌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
第二,全面性。学生的作文有差异,学生评改时,教师要巡视了解好、中、差三类作文的评批情况,交流汇报的时候要有三个层面的体现,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习作状况,评批状况。否则学生会出现片面性,以偏概全,造成倾向。
第三,互补性。学生交流评改的意见是稚嫩的,肤浅的,不够深刻。因此,针对A学生的评价,要引导其它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及时地进行补充,使对某一个问题认识逐步深刻,对习作训练要求的把握更为全面。
第四,多样性。可以是同桌交流,及时交换意见,传递评改信息;可以是小组交流,一人宣读评改结果,其他成员补充;可以是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调控点拨,集中反映突出的问题,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学生参与作文评改,把原先“学生习作”,“老师批改”的两个互不相干的独立静态的环节融合在一起,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习作是否成功,让学生自己来检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他人的习作进行阅读、评价、欣赏、借鉴,取长补短,加深对这一类习作训练侧重点的理解和感悟。当然,我们还要对学生的习作评批进行再度评批,全面了解学生习作情况和批改情况。教师改变了原先的角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解放了自己的无效“劳动”。从而一改过去的状况,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效率。
让学生参与“评”,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习作的成败得失,而让学生参与“改”则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一个完善美,加工美,创造美的过程。“删繁就简,标新立异”,是习作教学的追求。在作文教学中,应改变作文评改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自觉地发现和改正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想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就要重点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注重在作文评改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全程参与,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己评改,同学互相评改。
关键词:作文,自主评改,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顾艳梅.小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4):82-82.
【自主写作的有效尝试】推荐阅读:
英语自主写作07-07
学生自主性写作教学07-13
班级自主管理的尝试07-16
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尝试09-03
数学写作的尝试与思考08-18
创新写作的几点尝试08-10
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点滴尝试10-18
自主有效论文07-09
高中创意写作教学尝试07-24
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