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毛泽东故事有感

2024-10-03

观毛泽东故事有感(精选12篇)

观毛泽东故事有感 篇1

观《毛泽东的故事》有感

专业班级:工程技术学院2010级4班

学号:20100343042 姓名:吴秋宏

在学习了《毛泽东思想概论》以后,我观看了有关毛泽东同时的影片《毛泽东的故事》。通过影视观摩,我有很多感受,不仅加深了我对这位伟大领导人的认识,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这段历史的认识。

影片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层层展现伟人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将毛主席的光辉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影片中的毛主席严肃而又失亲切,深沉而又不失开朗,庄严而又不失随和。

影片中的毛泽东不怕面对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对群众亲切又随和,影片中放到毛主席在鸭子楼无意间被一个妇女看见了,她的喊声招来了一大批的群众,而钟二牛却关上了窗户,毛主席立即斥责了他,说:“难道你怕群众吗?”然后就打开窗户和群众亲切地打招呼。

影片中的毛主席工作十分辛苦,生活却十分简朴,衣服和袜子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补丁,却不肯换一件新衣服。

影片把我们又带到了那艰苦卓绝的年代,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当毛主席知道远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儿子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以后,非常悲伤,但他没有哭,只是默默地回忆。

影片通过展现一些细节向我们展示了为人鲜为人知的一面,面对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他更像一个战士,不屈不挠,绝不妥协,最终取得了胜利。

毛泽东,作为一名伟大的领导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了终身。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开始了反帝反封建主义斗争的道路。经过数十年的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创立了新中国,并使之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尽管他老人家老年的时候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但是他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仍然是伟大的,是前无古人的。

在抗日战争中,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带领战士们保卫祖国,保卫我们的国家。在红军长征中,我们的毛主席带领红军腾越五岭,险走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等,他在长征中与战士们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他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面对困难从不低头,不管环境怎样恶劣,长征怎样艰苦。爬雪山,过草地时吃不好,穿不暖,有时候一两天喝不上一口水,但是我们的毛主席与红军战士依然坚持,依然乐观。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始终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没有没有趟不过的河,没有翻不过的山,遇到困难又算什么。跌倒了,再站起来,只要有这种精神,又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长征能坚持下来并且取得伟大的胜利,不仅仅在于毛主席的聪明才智,还有红军战士门的友爱互助,在艰难面前,我们的红军战士手拉手,心连心共同面对困难,在饥饿面前,大家相互推让,舍己为人的精神更为高尚,更能显示红军团结互助的精神。表现了红军坚强不屈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毛泽东虽离我们已近30年的时间,但他的思想无不影响着新时代的每个人,每一个中国人,中国的人民。看了影片让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听如平常的话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毛泽东的一生实质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从领导农民群众搞起义到一系列革命战斗,再到解放战争到新中国的建立,一个伟人的形象时刻留在大家的脑海中,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的思想,其出发点和落角点都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冷、暧、疾、苦始终放在他的心中。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他高兴,人民生活遭受疾苦他就痛心,这也是他被广大群众基础所尊重瞻仰的原因。同时他是个很随和的人,如果不是主席的高位,可以看得出他的一言一行都是群众性的,只不过他想得更多的是人民大众。

其实,毛泽东小时候是一个爱劳动、爱读书的人。他在上学前和放学后都要帮助家里人做许多的事情,虽然很累了也坚持每晚睡觉前看书,常常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他的父亲很严厉,他的父亲要求孩子们也要像他那样不许闲着,如果孩子们稍微犯了点错误,父亲就打他们。他父亲也从来不给孩子们一文零花钱用。就这样,毛泽东从小就磨练了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劳动,都养成了勤劳不懒惰的良好习惯,这一习惯一直伴随着他到老。

毛泽东还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好少年。他小的时候,要到离家很远的学校去读书,中午不能回家吃饭,早上就从家里带一点饭,用盒子装好,带到学校去,等到中午放学后再吃。一天中午,有个同学没有饭吃,他就把自己的饭分给这个同学一半。后来他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情,没有反对他的做法,而是每天给他带的饭多了一半,让他给没有带饭来的同学吃。毛泽东不仅是这样,还经常和她母亲把自己家里的粮食送给一些很贫穷的人家。就这样,毛泽东 从小就养成了接济穷人的良好美德。这与后来他一直关心人民的疾苦是分不开的,与他要带领全国劳苦大众闹翻身求解放的大事分不开的,这与他后来成为国家主席分不开的。我敬佩毛主席,敬佩他那孜孜不倦的读书精神。他从小酷爱读书,一旦读起书来,天上的打雷声他都听不见!他看书十分认真,每次阅读总要标出重点,写下评论和感想,在段落上都画了许多圈圈和圆点。更可贵的是他锻炼自己在最嘈杂的菜市场、城门洞里聚精会神地看书。

我敬佩毛主席,敬佩他为了中华民族辛勤操劳的精神。长征开始时,疾病缠身、重病数月的毛主席走不动路,组织上为他配备了一副担架。但毛主席在担架上不肯睡觉,而是展开了特殊的“办公”——他一路上和许多中央领导同志研究,主张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挺进,争取到大多数领导者的大力支持,为长征的最后胜利铺平了道路。

我敬佩毛主席,敬佩他有坚强的意志。他曾经说过:“干大事业的人,必须锻炼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强壮的体魄,吃大苦、耐大劳的能力!”毛主席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大雨天他在外面淋;大风天他在墙上让风吹身体;下霜时节他去野外露营。这样的锻炼是他日后在井冈山、长征途上,在延安,历经无数磨难而始终不曾倒下。

看了《毛泽东的故事》这部电影后,我体会到了,毛泽东为什么受到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那是因为他小时候有一个严格要求的父亲和一个慈祥的乐善好施的母亲。他在父亲的教育下,成了一个不畏艰难险阻,努力奋斗的人;他在母亲的影响下,能体察人民疾苦,同情人民,关心人民,热爱人民,成了为人民谋幸福的人。读了毛泽东的故事,我想,我也要像毛泽东学习,从小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长大了做个品德高尚的人。

抓码王

http://uu88s.com udgvsddd12976

观毛泽东故事有感 篇2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指引下,我国体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自1995年5月国务院适时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一适应大众健身需要的战略计划以来,体育更是以全新的姿态深入群众生活。然而,在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由于长期受金牌体育观的影响,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出现脱轨,体育的普及与提高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加之全民体质日趋下降,成年人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和群众自觉锻炼意识淡薄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使得提倡“全民体育健身”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形成明显对立的矛盾,大多数群众对增强体质的难度及其重要性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应重新对毛泽东体育观进行审视,从认真系统地剖析一代伟人在不同时期的体育思想,清醒地解读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历程,不断坚持和完善毛泽东体育观,使全民健身健康意识深入人心,实现我国从体育强国到体育大国的真正跨越。

1 毛泽东体育观形成的背景

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正值清末民国初期,国难当头,群雄并起,而中国人又长期被辱称“东亚病夫”。正是“国力羸弱,武风不振,名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的真实写照。毛泽东作为当时湖湘的先进知识分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西方泡尔生“意志主义”哲学的影响,深感国难之耻,立志树立拯救国家民族危亡之大任。他在追慕中国古典著作中关乎古代尧、舜、秦皇、汉武等英雄事迹和西方彼得大帝、拿破仑、林肯等世界英豪的业绩中,清醒地意识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深刻内涵,须知欲救国救民,当以锻就强健的体魄。因而毛泽东体育观不仅仅注重自身的修为与发展,更注重于为国家民族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

2 毛泽东体育观的形成过程

2.1 幼年时期的特殊经历奠定了他对体育的初步认识

幼年时期的毛泽东体质柔弱,曾经害过一场大病,全家人甚是担忧,便小心翼翼地照料他,同时他的两位兄长也因身体不好而很早就夭折了。1910年,当他从家乡的私塾学堂转入湘乡东山高小后,开始接触正规的体育课,就是这些生动活泼的体育课使他对体育有了初步印象,他下决心锻炼身体,常利用有利条件进行游泳、爬山、跑步,还和伙伴们去野外露营、雨浴、做操,身体状况日渐好转,毛泽东还主动从事体育实践,既增强了体质,又锻炼了意志,使他受益良多。

2.2 青年时期的独特体育实践加深了他对体育的认识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正是中国现代体育的萌芽发展时期。毛泽东在努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经世之学的同时,将社会、学校、个人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对体育的认识也不断加深。通过积极的探索,他深知若欲唤醒民众,改变国民体质,改造中国与世界,唯有体育可担当此任,倘使与封建社会培养出的貌瘁神伤的读书人一样难以挽救民族危亡的。1916年他在写给黎锦熙的信中说:“诚以德智所寄,不外于身,智仁体也,非勇无以为用。”这里强调“勇”的重要性。同时他还力行实践,并以其独特顽强的体育实践闻名全校,致使广大同学受他的影响颇深。

2.2.1 青年毛泽东的全新体育哲学观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丰富,加上刻苦学习以及优秀老师的教导与影响,毛泽东对体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他于1917年4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从体育的广度和深度,客观、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他的体育观及体育中“三育并重”的思想,充分认可了体育在“三育”中的核心作用,并客观地分析国民体质下降的原因,从而极力倡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哲学观,同时自己也通过“野蛮”的体育锻炼来获得精神的滋养。

(1)动与静的体育哲学观

毛泽东往往喜欢从一个比较高的层面来审视问题,这样显得独到、全面而宏观。毛泽东从“盖天地惟有动而已”的哲学观点出发,提倡人体之运动须注“动”,“人者,动物也,动则尚矣。”“动也者,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也。”他认为体育的功效在于动,指出人是动物,则动物之重要性。然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运动却应有正确的法则。这里显然与佛儒两门“主静”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他始终恪守“以动养静”来强健体魄的主张,并且持之以恒地锻炼。

(2)知行合一的体育哲学观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正是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战事频仍,内忧外患如飓风般风起云涌,墙外的动荡局面也时刻撞击着这千年宁寂的学府。毛泽东身为学子,心忧天下。他把“知行合一”时刻付诸于体育研究和实践中,不仅自觉参与而且还孜孜不倦地进行宣传、倡导。他认为若实现中国的强大与复兴,须开化民智之淤塞,并动其心,由细枝末节处逐渐改造中国之旧社会。他把自己一贯坚持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及尚武精神紧密衔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将强身健体与卫国强民纳入了体育研究的轨道。

(3)体育中有意志的体育哲学观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体育爱好十分广泛,常携好友去爬山、野游、露宿、游泳。不仅如此,在艰苦条件下他还琢磨出一套特别的体育项目,即“四浴”:“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大雨滂沱,就到野外奔跑;寒冬十月,拿井水擦身;烈日炎炎,就赤膀到沙滩暴晒;大风肆虐,就到江河湖海中去搏击风浪。这无疑极大地增强了毛泽东的体质,磨砺了他的意志。在他看来,“勇武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从他严酷的体育锻炼中可以看出他的爱国心切,救国情深。

2.2.2 青年毛泽东的野蛮体育实践

课余和节假日,毛泽东喜同好友跋山赴水,长途远涉,在欣赏大自然的动人景色中寻找艰难环境来锻炼体魄。有时一个人在狂风暴雨的夜晚,登上岳麓,领略“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的境界;还常协同朋友共同畅游湘江,至橘子洲头,上岸后共沐日光,谈古论今,留下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壮美诗篇。此外,他还坚持“四浴”、奔跑、野宿、六段操等,这些特殊而新颖的体育项目,不仅磨砺了他的意志,增强了他的体质,为后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3 老年时期丰富的体育经验提升了他对体育的认识

在艰苦的长征岁月里,毛泽东极力主张从强身到强国之转变,由个人解放进而全民族解放的道德范式:“动以营生也,此浅言之也;动以卫国,此大言之也……”号召人们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共同卫国。在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中,虽然条件艰苦,头顶敌机隆隆,腹中饥肠辘辘,延安干部与群众却是兴致高涨,还经常举行“边区运动会”,极大鼓舞了人们抗战的决心。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战士经常开展搏击、射击等体育活动,活跃气氛的同时,群众素质也得到了极大提高,部队战斗力也得到加强。解放后,毛泽东把体育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来,1951年11月,明确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1952年,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就要将体育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

3 当代体育体制下全民体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当代体育体制下全民体育发展现状

解放初期,我国体育队伍不断壮大,并且将体育融入农业生产运动中,群众创编了大量生产操,极大地提高了体育锻炼的热情。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体委专门组织了体育科学普查,根据我国青少年生长发展机能制定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校体育倍受重视。尤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全民健身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呼声热情高涨。然而只见口号不见行动的号召似乎一则锦标广告,招引了部分人来关注体会,却有很多人尚闻之未闻,或置之不顾,俨然已将体育健身置于那生活之末。

3.2 当代体育体制下全民体育面临问题

由于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业的压力和紧张的工作学习,以及传统安逸观念和学校“重德偏体”倾向等各方面的影响,全民体质直线下降。其中老年心脏病、糖尿病等突发疾病上升,成年男女肥胖率升高,青少年体质日下,骨质疏松,肥胖超重指标上升,“眼镜”越来越多;“书包”越来越沉;“课程”越排越满。适时全民健身观念也不受重视,或视而不见,或抱着观望姿态,学校也是摆作样式,基层领导甚至教育工作者对增强体育锻炼认识不足而不去谋划组织,上令不行,加则体育器材匮乏的现象,使得本没有休闲锻炼的人群被动性增强,全民健身活动不能够得到贯彻。然而“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

4 毛泽东体育观对当代新型全民体育体制的影射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体育观的高度总结,它从唯物论、辩证法的哲学角度论及体育,立意高深,全面独到,逻辑严密,耐人寻味,其丰富而高深的体育观不仅是体育史上的瑰宝,而且对今后体育体制改革和全民体育模式赋予借鉴意义。

行文开头“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显然与今日全民体质日趋下降的现象不谋而合。借此,深入思考分析毛泽东的体育哲学观,将对今天培养人才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深入研究了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系统的体育观念之后,立足于我们当前新的体育体制改革,我们对新的全民体育观的重构也得到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4.1 当代体育观向幼年毛泽东学“体育重在能自觉”

体育锻炼主要在于主观自觉,因为外在的客观因素不易改变,“改之在人”。众所周知:体育锻炼可强健体魄,延年益寿,但是要取得实效,必须在于自觉,强迫无用。“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倘若自己的体力不振,外面的条件多么的尽善尽美,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好处。所以讲体育必须从自觉的意识开始。

4.2 当代体育观向青年毛泽东学“体育重在亲实践”

毛泽东非常重视实践,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也曾指出:“盖此事不重言谈,重在实行,苟能实行,得一道办法足矣。”他不仅在书面上强调“实行”,在实际生活中也主动参与。青少年时期就经常坚持登山、游泳和“四浴”,直到七十多岁的高龄尚能畅游长江,这与他一生坚持体育实践密不可分。所以体育不是用来谈论的,主要在于亲自实践,如果能够坚持锻炼,体育的魅力和价值也就体现出来。

4.3 当代体育观向青年毛泽东学“体育重在强意志”

毛泽东的体育锻炼始终是与坚强意志联系在一起的。青年时代的《体育之研究》中就极力倡导通过体育锻炼意志的观点。“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体育之大效,盖犹在此矣。”毛泽东对于体育强意志的作用非常重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其体育观的真实写照。此外,坚持体育实践,尤其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抗衡,力排万难,顶风冒险,乘风破浪制胜万里。在今天看来,这种“霸蛮”体育似乎兼有神经质的味道,但是在戎马倥偬的抗战年代,恰恰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说,体育自始自终是与意志相伴相随的,体育中包含着浓厚的意志。

5 毛泽东体育观对当代体育观影射的思考

5.1“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受金牌至上观念的影响,坚持认为充分发挥运动技术水平是体育的真正目的。有些人还误称“增强群众体质”是“小体育”,而“由少数人参加竞技比赛”的体育则是“大体育”,20世纪80年代以来普遍地受关注。实则上,体育中的“竞技体育”是由少数人参加的,以运动技战术为表现手段的群众体育的一部分,然而中国欲从“体育强国”到“体育大国”的跨越,两种体育价值衡量就不言而喻了。

5.2“体育倡导”与“体育实践”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体育锻炼的呼声日渐高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但是群众自发组织锻炼的意识没有加强,甚至多数领导干部仍然倾向于“锦标体育”,没有把群众体育置于首位,口号流于形式,与群众自发参与也出现脱节。为此,我们的领导干部要亲自带头参与,大力支持,摒除旧观念,将体育的贯彻实施与自主参与紧密结合,似乎我们要知道酸甜苦辣咸五味,须亲自一品,体育只有群众亲自参与实践了,才能逐步形成全民积极参与体育的热情。

5.3“三育并重”与“健康第一”

教育要真正为培养人才,应当把人才的教育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念结合起来。若只是片面地追求“应试及第”,片面追求升学率,强迫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填鸭式教育,那我们培养的所谓人才,“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的柔弱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又怎能做到尽职尽力呢?体育与德智是相互渗透、缺一不可的,“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只有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才能全面地提高一个学生的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6 结语

综上所述,毛泽东体育观是充满智慧和意志的。他丰富、宝贵的体育经验对我国体育事业迅猛发展、全民体育观的重构和中国体育跻身世界大国的行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按照“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全民体育路线,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科学的理论教育指导群众,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使我国体育事业向着合理、健康、持久化的方向发展。

摘要:体育观突出反映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群体对体育的认识与理解,也包括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深刻认识与躬行实践之后对体育观念的抽象概括。文章着重以毛泽东体育观为切入点,从毛泽东青少年时代、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后期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体育观念的认识、发展过程,紧密围绕其体育光辉思想和体育实践活动两大方面研究探讨得出:体育必须是以身体运动为主,不断增强与完善人类体质的健身教育,而不是指以少数人参加,以取胜为内涵和追求功利为目的的运动竞技教育。在当前国民体质日趋下降的今天,我们仍需沿着毛泽东体育观的正确方向,并以此为根本理论和实践指导的依据,为我国顺利实施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与“奥运争光计划”以及体育体制改革,实现全民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的增强,建设从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的宏伟战略而努力。

观讲座有感 篇3

对有些企业来说,亏损也好,赢利也罢,都与搞没搞学习型组织不搭界。比如江淮汽车,曾经连年亏损,后来“盈利”,其实是政策的问题,计划经济下,安排你得给首钢100台车,不给钱你也得给。如果汽车政策不放开,你的车卖给谁?卖出去又找谁要钱去?

上海大众根本就没有必要学习什么理论,不用学习、不用创新,十几年来他的车就没愁卖过,卖一辆车的利润可以翻一番,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眼珠都红了,想都不敢想,这就是政策。同样,政策放开了,中国彩电又把帝国主义们的眼珠给整红了……这样的价格还是彩电吗?这也是政策。

好多年前,我们的商业系统要定期给营业员办班,是关于如何提高服务态度,如何对顾客热情,但有用吗?后来,政策放开,出现了个体户,也就出现了竞争,营业员的服务态度问题还用组织学习吗?现在上商店,我都离柜台两米以上,用眼睛看商品的价格,实在是不敢靠前被缠住,当然,这也是个问题,但这个问题,你如果组织学习,同样没有用,得他们自己发现,靠这种方式卖不出去商品,他们就会自动改变的。

在国外,它应该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总结,而在我国,它被当成了一种教材、一种不切合国情的教材、一种学完后用不上的教材,就象我们的电脑,很多人在许多年前就学过,但由于一直没有电脑而用不上,而电脑在发展,造成脱节,形成浪费。

发达国家在用电脑做研究,而我们在研究电脑是如何使用。我们在研究“学习型组织”等管理理论,而发达国家在用这种理论管理企业,他们不是曾经或已经学习过电脑或者“学习型组织”等管理理论,而是直接就在用,或者充其量是边学边用,而我们是在走形式。如果没有开放的政策,则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空谈,就是走形式,就是领导们的面子工程。即使有了好的创意,也可能过不了领导关,因为企业不是他们的,只是走形式而已,企业盈利,是政策好,亏损,则怨没有好的政策就可以了,而如果采用了你的创意,出了岔子,那谁来承担责任呢?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篇4

他是一个诗人、一个政客、一个军事家、一个革命家,他就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

一直以这以来,对于毛泽东我都是很排斥。对于他和邓小平,我更喜欢、欣赏邓小平,总觉得邓爷爷看起来更和蔼可亲,并且他的胆识是中国走上了富裕之路。记得小时候经常听爷爷奶奶说他们过去的事,特别是“文革”那段,隐约中,我觉得毛泽东只适合打天下而不适合守天下。

而今天看了这个纪录片,我对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毛泽东:我只是一个教员。

毛泽东的家在湖南韶山冲,他出生于一个中农家庭。17岁时独自离家求学,离家是给父亲留了一封信,即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留下了跟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样的豪情壮语。他来到湖南第一师范求学,他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要做一个奇男子。但毛泽东并没有想过要做一个拿枪的人,他只想做一个文人。在他晚年时,他就说过:“我退休之后,可以给《人民日报》写写文章,做一个小学老师。”对于自己的革命生涯,他只是说了:“逼上梁山。”他用《水浒传》里的四个字,反应了他对革命的无赖。

毛泽东的一生有很多伟大,从1921年参与成立中国共产党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到1976年逝世,他所做的是有很多令人惊叹和

惊讶的。更让我敬佩的事他身上所具有的对事情的反察力和自信心。面对1927年的国共大革命失败,在“八七会议”上,他大胆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毛泽东是个文人,他没想过要拿枪革命,面对失败,他不像陈独秀对自己的坚持感到怀疑,表现出不抵抗不反抗的软弱性。毛泽东用自己的理性,使中国的革命有了新转折。从此,他一手拿着笔杆子,一手拿着枪杆子在中国进行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当他发动秋收起义后,在上海的共产党组织要求他攻入长沙县城,毛泽东通过自己的观察,放弃了武装力量较强的长沙,转而向力量较弱的井冈山进攻,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用自己的反察力,开辟了不同于苏联的一条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结果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

毛泽东本人是很喜欢冒险的,他很喜欢在激浪里搏击游泳。在新中国成立后,他重返故乡时,六十岁的他还在家乡的水库里感受了一下小时有用的快感。他常用在急流中搏击来增加自信。他曾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年。”

毛泽东在面对国际友人时,也表现出了他的随和和幽默。他和来访的人建立了超出国家利益以外的个人友谊。基辛格访华时,他带着妻子和毛泽东见面,基辛格的妻子要比基辛格高,毛泽东看到后比较了一下,使会场的气氛顿时欢快了许多。

毛泽东的一生有功也有过。很多人曾要么一味的追捧他,要么一味的贬低他,不能正确客观的认识他。在《走近毛泽东》中,没有把“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这一段编进去。我想这并不是在有意回避毛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篇5

在我们中国的主席史上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虽然出生贫苦,但志高远大,他成立了新中国,他让农民过上了小康的生活,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的理想其实不是做一个主席,而是平平淡淡的做一个小老师。但是,他也是被现实的情况“逼上梁山”的呀!毛泽东是第一个用笔杆子打战的人,他同后来的鲁迅一样,都是用自己的言语去恐吓敌人,令敌人闻风丧胆。

毛泽东同时也是一个不喜欢抢的人。指挥红军作战的他,甚至连一枪都没有打过。他也成为了当时中国第一个拥有持枪证却从未打过一枪的主席!

观“毛泽东纪录片”有感 篇6

今天上《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课时,老师给我们播放了有关毛泽东一生的记录影片。讲述了毛泽东的青年时期如何奋起闹革命,中年时期如何指挥大局,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战略家,老年时期如何实行外交政策,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等事迹。

毛泽东是中国的一代伟人,他是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青年时期,他就有独特的见解,对自己有一个不同的特别定位,“读奇书,做奇事,成一个奇男子”,他博览群书,热爱学习,在那个**的年代有着不一般的头脑,“为人民着想,为国家出力。”中年时期,作为共产党主要的军事将领,他领导了多次成功的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乘着自己的专有列车,到祖国各地视察工作,拿着他那根越磨越亮得竹竿走过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自然、纯朴、没有任何高高在上的骄傲,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他说,“我多羡慕你们这些做基础工作的啊,可以天天和人民打交道。” 他的这种亲民的思想,赢得了人民欢迎和尊敬。他在外交上,具有亲和力和号召力,他接待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时的隆重欢迎,和交谈的真诚让国际友人折服。在他老年时期健康状况严重恶化时,仍然思想仍然敏捷、深邃。

他把自己的一生,汗水、泪水、热血、生命、妻子、儿子、兄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事业。为捍卫国防、改善人民生活、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是共和国之父,是现代中国的灵魂,他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奇男子。

看完记录片,我们对毛主席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他的事迹,他思想无时不刻的引导着我们,怎样做一个有用中国人,为自己的人生奋斗,做有意义的事情,先充实自己,壮大自己,才能为中华而效力。

我们处在和平、进步的21世纪,无数革命战士用鲜血为我们换来了和平与发展。作为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我们,作为仍在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我们不应该虚度光阴,贪图享乐。应该正确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做出一番成绩,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家人的依靠,国家的栋梁!

雷丹

2009245026

观《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有感 篇7

我记得,鲁迅先生曾有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就连号称“森林之王”的狂狮,也懂得细心地照看自己的孩子,何况是有丰富细腻感情的人,一国的领袖?在爱子这一方面,毛泽东与平常人是一样的。早在毛岸英在苏联留学的时候,毛泽东勉强挤出时间,写信给在国外留学的儿子,激励儿子要认真读书。毛岸英回国后,毛泽东还让儿子去乡村学种田、种菜。还让儿子学医术,学教书。去培养毛岸英与劳动人民的感情和爱国之情。爱子情深,可见一斑。可是,毛泽东明明知道当时的朝鲜气候严寒,到处冰天雪地;明明知道那里的战地十分生疏,九死一生,但他还是把千般怜爱、万种惦念藏在心底,把爱子送到了血与火的战场上。那是为什么?去拼搏,去夺回亿万人民的幸福、安康,与世界的和平……

看着这样的父亲,我想到了现在家长。现在的家长也“爱”孩子,只是这种爱变味了,孩子一回到家,又是扇风,又是拿吃的,从不让孩子做家务,说是不要累坏了,只要能认真读书就行,就连扫地这种小事也不让孩子干。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是,这样的孩

读《毛泽东同志的故事》有感作文 篇8

《毛泽东同志的故事》主要讲了关于毛泽东的三件事,一是毛泽东只有一条毛巾,洗脸、擦脚都用这条毛巾,警卫员要给他换一条毛巾,而毛泽东却说:“不行,这样对脚就不公平了!”二是他对床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他有在床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的习惯,所以他的床要硬,要凉快!三是历史为毛泽东留下了一身补丁的形象,其实他的补丁主要集中在外人看不见的内衣、内裤上,在外衣上的补丁都很讲究!

《毛泽东同志的故事》让我知道了毛主席勤俭和节约的好习惯。所以我们要学习毛泽东的这种精神和爱看书的好习惯!

观雷锋故事有感 篇9

作为一位五年级的学生,我曾经听班主任杜老师讲过雷锋叔叔的故事可是由于年龄小印象不深好多关于他的故事很模糊,记不住几件了。

今天的队活课,老师向全班同学播放了雷锋的故事,我真是如梦方醒深受启发。知道了小学生到底学习雷锋的什么精神?

雷锋的童年是很苦的,爸爸、哥哥、妈妈、弟弟先后离开了他,一个孤儿靠打柴维持生活,还遭到了地主婆地虐待,不许雷锋上山砍柴,

还拿刀向雷锋手上连砍三下,看到这,我恨死那位可恶的地主婆了,他的心是那么歹毒,那么狠心。我真可怜雷锋,那是他那么瘦,那么小吃不饱,穿不暖。想想雷锋叔叔。我是多么幸福,多么灿烂的女孩,我每天能吃上新鲜肉、新鲜蔬菜,每作文Www.ZuoWEn8.Com/星期一吃一次鱼、每星期一吃上排骨、水果、奶,各种小吃妈妈、爸爸都源源不断送给我,春夏秋冬有个各种颜色各种款式的衣裤替换,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是五年级的一名小学生在四楼教室,教室既宽敞又明亮整洁,上课,班级里有笔记本电脑,各科老师在讲课时常常让我们领略祖国的风光,从中了解到中国内的许多知识。我参加了学校琴队有了自己的电子琴,学会了弹许多曲子。

从影片中,我知道了雷锋叔叔生活俭朴,他的袜子漏了都自己补,一只袜子就有几十个补丁,与雷锋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啊,我总是随便花钱,笔袋里有一支笔,一买就是6、7块钱,我每天都想买东西,

没有钱了,就问大人要,有时大人不给还不高兴只会索取,不去奉献,与雷锋相比,我是多么渺小。

观《美丽的故事》有感 篇10

生活就是一场暴风雨,前一秒还是万里无云,后一秒就变的风云变色,倾盆而下。

风雨过后不见得会有美丽的彩虹,但总会有一方晴空。在媒体的镜头下,美丽故事正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地,散布在祖国各个角落。

在如今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当人们坐在电视机前看这则报道的时候,我想,他们内心的惊讶绝不会低于在珠宝展上看到一颗比拳头还大的钻石。

在现代人眼里,诚信、善良就像路边的野草一样,一文不值。只有钱在他们眼里才是上帝。殊不知,上帝在每个人降生的时候,都在我们面前放了一颗价值连城的钻石——诚信、善良,只可惜我们不曾好好利用。

观《老雷斯的故事》有感 篇11

《老雷斯的故事》这部电影,它讲述了一位青年从家乡来到另一个世界寻求发财之路,在一个很美丽的小世界里,砍下了小动物们的大树,用树的绒毛来做一种产品,这种产品迅速热销,为青年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后来,那个青年在小世界里开设了大工厂,不停地砍树、生产产品。这时,树木的代言人老雷斯来求他,让他不要砍树,可是,他已经利欲熏心,不听劝阻,树终于被砍光了,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变成了黑暗的荒山,可爱的小动物们搬出了这个小世界,无可奈何只能去外面寻找可以容身的地方。

这里变得乌云密布,没有一丝阳光,缺少空气。相邻的城堡里住着的人们需要每天购买新鲜的空气,街道种植的都是塑料做的假树……,人们逐渐习惯并享受着这种生活。但是有一个小女孩想得到一颗真正的树,一个勇敢的小男孩听了奶奶的指点,去找那个住在黑暗世界里曾经砍树的青年,小男孩用真诚感动了他,从他那得到了最后一粒树种。他把树种在了市中心,市民们重新认识到树的好处,开始种树、护树,世界又变得美好起来。

看完这部片子后我深有感触,如果大家不爱护森林、重视绿化,那我们的世界总有一天会变得跟电影里一样可怕、荒凉。现在我们大量地开采树木,把地都用来建楼房、过度使用空调、汽车……,很难得到大自然中的天然物品,我们过度地索取,必然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浑浊的空气、劣质的水源、暴雨山洪……。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努力环保,少开车,少用空调,多种树,世界才能变得更美丽。

观《杨六斤的故事》有感 篇12

短片中反映了一个叫杨六斤孩子,他也就10来岁。他没有爸爸、没有妈妈,没有其他的亲人照顾他,只能靠自己来养活自己。因为没有生活来源,

他就帮邻居放羊、喂猪来换取点勉强度日的主食,自作的辣椒和路边的野草就是他所谓的野菜;因为买不起肉,能改善伙食的就是自己扑捉的小毛毛鱼了。但是他还是坚强的活着,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跟,已经另有家庭的妈妈和弟弟在一起生活。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种奢望。

上一篇:乡村治理与农业发展下一篇:商业银行绩效考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