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书作文

2024-05-23

“吃”书作文(精选3篇)

“吃”书作文 篇1

吃书作文550字

爱书之心,人人皆有。大家一定经历过与书有关的事情吧!有些事,已经淡忘了,可是有些事怎么也忘不掉,今天,我把一件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天,我放学回家,拿出作业本准备做作业。我瞄了一眼书架,《草房子》《水浒传》《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昆虫记》……咦,《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我的大脑能上网》我好像没看过呀,我连忙把他从书架取出来,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儿子,吃晚饭啦!”妈妈喊道,“哦”我满不在乎地回答,眼睛还是紧紧地“粘”在书上,我在看杨哥数学老师数落杨哥呢!哪有心思吃饭呀!

过了多久,我才感到肚子饿,我只好站起身来,一边看书一边去饭厅吃饭,走到楼梯时,悲剧发生了!

哧溜,扑通扑通,啪!“哎哟!”我下楼梯时踩了个空,从楼梯上滚下来,我也摔个七荤八素,狼狈不堪的.爬起来,赶紧看看书有没有摔坏掉!

呼!没坏!我松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我跑到饭桌前,开始边看书边吃饭,妈妈说:“吃饭就专心吃饭,不要看书。”我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筷子按直觉在那边夹菜,扒饭,感觉有点饱了,我一看,天哪,我身上的菜足够喂饱一只狗,还把妈妈的饭给误吃了!

晚上睡觉前,我在床边看书,我硬撑眼皮,这本书马上要大结局了!不一会儿,看完了,我合上书,虽然我觉得眼皮有千斤重,但是我浑身轻松,因为我感悟到了读书的快乐!

吃书节是哪一天? 篇2

吃书节是哪一天

2015吃书节是哪一天?对于“贪吃”的读者来说,4月1日是一个值得留意的日子。这一天是“吃书节”:一年一度“吃书”的日子,全世界图书馆、书店、画廊和个人家庭都要庆祝这一节日。

吃书节的由来是什么

事情缘起于一位活跃于美国书籍艺术圈的创作者、收藏家兼评论家朱迪思・霍夫伯格女士。感恩节时,她与三位书籍艺术家相聚,当火鸡伴随其他美食、美酒下肚之后,霍夫伯格突然心生一念,若是书也可以吃,不知这群艺术家们都会制作出什么样的书来?这个奇想当场引发在座人士的莫大兴趣。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霍夫伯格积极联系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也得到了热烈的回响。她于是用来吃的“书”选定千禧年的愚人节作为首届“国际吃书节”,鼓吹爱吃又爱书的个人与团体,以食材制作出与书相关的物件,在4月1日这天下午2点至4点(以每个人的时区为主),将成果公诸网站上或特定场所,然后在4点整的下午茶时段里,动手将它们祭入五脏庙之中。

吃书节的习俗

把“吃书节”定在4月1日“愚人节”,自然带有幽默色彩。有别于以纸、油墨为原料的传统书籍,历届吃书节的成品运用了巧克力、糖、奶油、海苔、饼干、蛋、果冻、鱼子酱、通心面、各色水果与蔬菜。

人们的热情参与下,能吃的书中以书形蛋糕和用面包片、海带做成的书页占据大多数的席位。

端上来的蛋糕大部分都是书的形状。其他用面包片、海藻、冷拼、豆荚、切成薄片的甘蓝做成的书可能与茶不搭配,但是却可以翻页。

“吃”书作文 篇3

②在北大的7年里,我几乎不参加班级活动,也不知道班上究竟有几个女生。呆在图书馆的时候比在宿舍还要多。那时,商品经济的大潮开始翻涌了,校园的静谧也受到了莫名的搅动。面对着各种诱惑和干扰,即便是在北大的校园里,爱读书的学生也日渐稀少。那时,图书馆的新馆还没有开始修建,旧馆的建筑呆板平庸、毫无特色,让我感叹世界上居然有如此愚昧的建筑师。但是,图书馆里的藏书却是一笔无法估量的宝藏。对于我来说,外观丑陋的图书馆比美丽的未名湖更加重要——未名湖是恋人们的世界,图书馆是单身者的天堂。我最喜欢到图书馆里的各类阅览室去,随心所欲地翻阅那些积满灰尘的书籍。通常在那些最不起眼的角落里,隐藏着最好的书。我穿梭在图书馆与宿舍之间,每隔两天就背回来一大摞砖头一样的书籍。牛仔书包洗得发白,却很结实,无论装多重的书都承受得住。

③似乎有一种声音在呼唤着我。《鲁迅全集》是两本两本地借出来看的,然后便是《复活》《莎士比亚全集》《巴黎圣母院》《浮士德》……我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以及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爱上了那些为文学、艺术、自由、民主和爱情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我似乎在与他们一起讨论、争吵、歌唱和哭泣。普希金的卷发和鲁迅的胡须同样让我着迷,哈姆莱特的脆弱和堂吉诃德的天真都溶入了我的血液里。这些高贵的灵魂是可以穿越时空的。

④在每一本书的后面,都贴着牛皮纸制作的借阅登记卡。有的密密麻麻地填满了借阅的时间,有的则只有孤零零的一行,甚至还有的全部是空白(有时好书偏偏没有人光顾)。每个时间都对应着一个读书人,每个时间都对应着一段奇妙和青春。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人读过这些书,但他们跟我之间似乎有着某种类似于血缘的奇特关系——喜欢同一本书的人应该都是兄弟姐妹呵。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在茫茫人海中辨认出他们来,为着我们曾经共同拥有过某一本书。

⑤那些日子,连吃饭都如同在军校里那样迅捷。吃完饭又骑上自行车往图书馆里赶。记得有一年的夏天,我挥汗如雨地在台港报刊阅览室翻完了十几册厚厚的《文星》合订本——这是上个世纪60年代台湾最优秀的刊物,它聚集了一群天真而坚强的反抗专制、追求自由的文化人。在密密麻麻的书架与书架之间,我发现了整整一个格子的《文星》,就好像一个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处文明遗址一样兴高采烈。我如饥似渴地翻阅着那些已经开始泛黄的期刊,也翻阅着李敖他们狂放不羁的青春。30多年前的刊物,装帧和印刷都显得无比简朴,但那些竖排的文字在我眼前像星光一样闪烁着。作者们当年少年轻狂,如今大概已经满头华发。他们在那么小的一个岛屿上,思考着关于大海的问题,我在文字间听到了潮水的声音,也闻到了潮水的腥气。我多么羡慕他们啊,他们的文字能够在像《文星》这样的刊物上发表,而我的文字却只能压在抽屉的最底层。

⑥笔记本很快就写完了一本,然后是下一本。后来等我离开北大的时候,居然积攒了整整一箱子的笔记本,足足有20多本。看着这些用不同颜色的墨水写的笔记,我想,我真是一个卡内提所说的“吃书”的人啊。

⑦北大是一片肥大的桑叶,我是一只小小的蚕,我一辈子都啃不完这片桑叶。这片桑叶,不仅我啃过,我的老师以及老师的老师也啃过,将来我的儿女以及孙子孙女还会来啃。

小题1:阅读全文思考: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在北大“吃书”而不说“读书”?(4分)

小题2:第⑤段写“我如饥似渴地翻阅着那些已经开始泛黄的期刊,也翻阅着李敖他们狂放不羁的青春”,句中两个“翻阅”的意思相同吗?如何理解? (4分)

小题3:文中交代“我”当年在北大上学的时代背景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结尾画线的比喻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5:作者在第③段中说“这些高贵的灵魂是可以穿越时空的”,你认同吗?请结合课内外积累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看法。 (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因为“吃书”不仅表示阅读,更强调消化、吸收、创造的过程(2分),比“读书”的含义要深刻(2分)。

小题2:不同(1分)。第一个“翻阅”指翻开阅读的意思,第二个“翻阅”指在阅读中了解李敖等作者青春狂放,反抗专制,追求自由的思想(3分,要点明区别)。

小题3:交代当年的时代背景,以北大爱读书的学生日渐减少反衬“我”对读书的执着与痴迷。

小题4:作者以“桑叶”和“蚕儿”比喻北大和自己的关系(1分),既赞美北大的丰厚意蕴(1分),又表达了自己决心一辈子“吃透”北大精神的愿望(2分)。

小题5:认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畅游书海就是与作者、与作品中的灵魂对话,那些刻骨铭心的思想,如简爱的坚强、基督山伯爵的侠义、保尔的崇高、鲁滨逊的智慧等等,一切都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只会穿越时空,代代相传,历久弥新。(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做此题时一定不能把思维局限于“吃”这一个字上,而要注意“阅读全文思考”这一提示,从全文来看,围绕着“我”读书展开,可见“我”的读书并不是单纯地“看”,更多的是思考、吸收,理解到这一层面,那么“吃”这个字就可以理解透彻了。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此题中“翻阅”的含义,结合语句可以判断出有两层意思,每层意思只要结合“翻阅”的内容即可理解,“翻阅着那些已经开始泛黄的期刊”很明显地是指阅读刊物;“翻阅着李敖他们狂放不羁的青春”则是指思想层面上的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时一定不能孤立地理解,要结合语境,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句段落及其中心。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背景的作用,当时的背景与“我”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很明显起到了反衬的作用。此类题只要掌握了具体知识,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很容易就能分析清楚。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表面上考查了思想感情,实质上还是句子赏析类题型,只不过侧重点放在了思想感情上。具体分析句子,我们可以很容易判断出应从修辞手法角度进行分析,明确“桑叶”和“蚕”的比喻义,结合文章中心即可判断出作者的感情。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是开放性题目,但提出限制条件“结合课内外积累”“阅读体验”。做题时就不能单纯地谈自己的看法了,还要结合一些积累性知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或者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 商鞅治秦阅读答案

★ 《何为书》阅读答案

★ 《书祸》阅读答案

★ 《书友》阅读答案

★ 现代文《 杨政传》阅读答案

★ 《宋书·王昙首传》阅读答案

★ 与友人书阅读及答案

★ 《权书》阅读题及答案

★ 父亲挑书阅读答案

上一篇:善与美丽作文500字下一篇:英语课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