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精选13篇)
谈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谈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作者:曹靖华
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4期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二、在阅读上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大门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
三、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教师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到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四、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一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的精神,教师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为培养学生批判精神,我曾经给学生抄过这样一首童谣:现代教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这首童谣表现了学生对一些老师的讽刺和批判,一般老师是不会抄给学生看的。我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从我做起,做好自我批评,为学生做好示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对自己角色不断有新的认识,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改深入的今天,把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良好语文习惯培养起来,这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回民中学)
谈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2
关于教师角色的定位, 唐代的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里他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表述的。教师这种角色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发展的。现在, 这个定位已经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了, 我们必须更新陈旧的思想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 照章行事的盲从者, 而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和创新者, 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
一、教师将由知识的保管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他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 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并能把自己的实践活动上升到理论高度, 再用来指导自己和带动一批人共同进步。
二、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所谓促进者, 也就是指教师将在仅仅作为文化科学知识传递者的基础上, 发展成为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的学生整个个性发展的催化剂, 这是教师最富有当代性与未来性的角色特征。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呢?
1.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认和协助他们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
3.教师应当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5.教师应当作为学习的参与者,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 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师将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课程改革中, 教师的角色就不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领导者, 既要授之以鱼, 更要授之以渔。
2.以学习者代替无所不能者。“教学相长”, 学生也是教师成长的一面镜子。
3.鼓励学生培养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
4.重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 不能把学生训练成缺乏情感、没有创造性的知识的“储存器”, 应付考试的工具。
5.以个别创造性代替团体一致性。重视学生个人的学习历程与创造才能, 激发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
当一名教师真正地把自己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后, 得到提高的就不仅仅是学生了, 而自己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迅速提高。
四、教师将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
课程改革中, 要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教师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要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我们的教师:
1.建立起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发展的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学生人格, 让学生自由充分发展自己, 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并且还要不断地提高法制意识,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更要努力加强本身的师德修养, 纯化师生关系。
2.创造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
要建立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 首先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必须要真情付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让学生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个性, 展现个人魅力。
总之, 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它需要教师全身心真情投入, 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方面共同努力。
五、教师将由墨守成规的执行者变为教学创新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无法摆脱一些固定教学模式的束缚, 结果是教师成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陈腐观念和制度的忠实执行者, 所以有的时候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 但还是效果不明显。而课程改革以后, 不管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如果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桎梏中, 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与教学观念的变化而创新我们的教学, 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所以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富有创新精神。
教师的创新要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1.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2.体现在优化教法上——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会学习, 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 而且要有突破和创新。
4.体现在教师队伍上——教师团队协作与创新精神的充分发挥。
5.体现在教师、家庭与社会教育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实施, 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 同时也需要得到广大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有关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使之能够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师生关系角色定位的研究, 应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相融, 让教师与学生对各自角色进行合理定位和协调, 加强心理与行为的沟通和理解, 强化教师队伍的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 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才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有机的课堂教学, 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必须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 而应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和创新者, 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
谈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3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94-01
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和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成了社会生活中从事教育教学专业的重要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作者、参与者和开发者、引导者,其角色的转变是为了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只有切实的做好角色的定位,确实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必须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设计者;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引导者和管理者;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评价的辅导者和激励者。
一、参与活动引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而是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要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安排适当的语文活动节目。在活动之前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文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然后由同学自行设计活动游戏,相声小品,布置文艺会会场等。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参与探究合作,帮助学生顺利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此时的教师,应充当好学生探究学习的亲密合作者。“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目标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坚持“在活动过程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更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学生自主分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通过合作促使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
三、创新个性化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没有个性,就无从谈创新。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只有通过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才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课程,在拓宽教师创新发展空间和眼界的同时,也使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专业化发展成为了可能。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和个体差异为宗旨。作为课程的主体之一,教师不在只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我们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发现问题,写成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
四、努力开发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脱离社会发、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需要深化课程多样化的改革,开发“综合性课程”既要适应社会和科学的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历史发展的要求,教师将从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校任务的执行者,进一步走向“综合性课程”的开发者。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与化身,学生是毫无“自我”的服从。从教学开始到终结,都是教师根据预设的教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对着文本宣读。单行线的、规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单向传递知识是教师传统教学的特点。新课程倡导开放、民主、动态的课程理念,确定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性,给予教师课程设计的自主权。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五、认真组织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化学习动力。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的时候,教师应多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发,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学生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他们评价的信心。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方法后,可采用小组竟赛、小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同时让学生掌握评价的形式,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原因”的评价格式,这样的评价格式不仅让学生讲清楚他们的看法,还通过陈述原因清晰地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
重新定位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篇4
传统的地理教学大纲中,习惯于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的语言形式,表明地理教师是主体,而学生是客体。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中,尽管“学生”一词省略没有出现,但隐含的行为主体已明显指向学生。即学生成了主体。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我们认识到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传道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往我们多半是以“教”带“学”,教师都是按照实现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按部就班的进行,现在我们则要更多的考虑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学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的共同探讨、平等对话,让自己真正从舞台上“独奏者”的角色逐渐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
重新定位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我们必须避免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给学生一杯水,担心自己没有一桶水
新课程自由发挥的余地非常广阔,很多教师担心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缺少走进新课程的应有的自信,甚至忧虑不安。其实过于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想法在今天看来,有他的局限性。第一,信息时代,教师在任何一方面的知识都超过学生是不可能的,有的学生在某方面的知识获取甚至会远远超过老师,因为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多,如书刊、电视、网络等;第二,学生大脑不是空荡荡的容器,而是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所以仍然这样想,只能说明我们在潜意识里仍然把学生当作是一个盛水的杯子。当前,我们要相信学生,把机会交给学生,跟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
(2)、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中心”,而自己则退到一边当“观众”
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的参与,教学中学生如何成为真正的主体,怎样实现主体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仅取决于把舞台让给学生,还在于教师如何成功的引导、组织和教学。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还在于是否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给了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创造中学会创造。同时,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处。
(3)、教师一味的“拿来”,却忽视自己的优势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定位教师角色 篇5
有人说,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演员。那么作为“演员”就应该能够根据“剧本”的情节要求,能够扮演符合要求、观众喜欢的角色。
教育到底是为人服务还是为社会服务?
教育是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尽管人们要认识世界,改造社会,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也就是说通过社会的发展为人服务。
我们做教师的不能仅仅按照自己的备课情况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来确定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是教师适应学生还是学生适应教师?
新课程实施以来,要求教师在新理念下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可是,对一些教师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新课程,在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与行为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的同时,现在又陷入了新的误区。
新课程强调以能力为中心,倡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做中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改变“我讲你听”、“满堂灌”的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力,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如果我们的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该讲的知识内容没有讲了,该有的讲授环节给忽略掉了,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强调不了,那么,学生在缺乏应有的基本能力的情况下,与其他同学、教师互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便是一句空话。
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需要在创新实践中去感悟。
学科教学应该根据需要突破本学科的限制。教师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把教材当成一个例子,但又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偏离主题,所以选择的内容、难易程度要恰当,使教学放得开、收得拢;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既“求同”又“求异”,不能以“求同”的思维定势扼杀学生的鲜活、新颖的思想和个性表达,使得原本可以有更多遐想的空间变得狭小,学生的思考能受到打击。
教师能否把握其所教学科的核心,能否将所引用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本学科教学之中,为本学科服务?
聪明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启发学生畅所欲言、个抒已见,使学生独立思考后个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的角色因其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不同而不同,但就其共性,教师的角色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即研究者。应该由教书匠向反思型教师转变,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者、实践者。
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善与其工作对象----学生的关系,实现教师是教学的主宰者到师生学习共同体关系的转变。
教师也是管理者。教师是构成学校的主要部分,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有对学生管理的职责,它渗透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教师还是学习者。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构成学习的共同体,就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教师相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当然,我们强调师生的平等地位,且在保持两者人格都得到尊重的前提下去履行自己的责任。教师不能因为“师生关系”平等忽略、放松对学生的教语指导、严格要求的责任;学生也不鞥要求“平等”,就不尊重教师以及教师付出的劳动。师生平等应该体现在人格平等上,都视对方为人,双方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而人的主体能动性是决定人的变化的内因。因此教育学原理中指出: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教学过程,准确地说,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教学的对象是具有潜在智能,充满着情感和个性差异的人。教学目的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改变旧的习惯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多年来形成的共识。但教学的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教师“包办”,以“主导”作用代替“主体”地位的现象还相当程度地存在。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必须改变多年来形成的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在心中建立“学生主体观”,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重在“导”,让学生自己探索,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一种“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教学模式,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其次,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树立自我主体意识。长期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形成一种习惯于被动接受,安于当听众的不良状况。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导师,让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的阴影中走出来。
二、构建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面向21世纪的学校教育要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实处,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新的教学策略。1.营造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加里宁说过:“再也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能捕捉一切最细微的事物。”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加速激活认知过程。所以,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要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没想好的充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允许批评。总之,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能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2.灵活运用方法,激发学生想学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灵活运用方法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运用综合的方法,在一课中变换教学方法,也可以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灵活运用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3.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得结论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发,潜能得到挖掘,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而学生的这一认识过程教师是无法代劳的。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主导”的作用,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少一些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师从“教”到“教会”到“不教”,学生从“学”到“学会”到“会学”的效果。三.加强个体活动,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训练的主人,其认知的过程、情感的长华、思维的发展、学法的领悟都不能越俎代疱,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实践活动才能落实。因此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加强学生的个体活动。首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设计个体活动,如带问题的阅读活动;走出教室的观察活动;强化实践的动手活动;气氛活跃的讨论活动;灵活多样的练习活动„„其次,在教学中个体活动时间要到位,一般说,一堂课学生个体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再次,个体活动的目标和过程要到位。这样才能真正收到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效果。
世纪之交,中小学教育的转轨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和舞台。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紧紧抓住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努力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就一定能在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如何在教育中突出以人为本呢?我认为新课改、新教材、新理念、新起点,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有很多新的东西要学,有很多旧的东西要改。1.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改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要改变陈旧的观念,重构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由权威转变为伙伴,课堂教学由教师表演的舞台转变为师生平等互动的舞台;课堂由个体孤立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重视探究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由忽视学生生命个体转变为关注凸显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生活世界,沟通书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课堂教学时空构成由师生单一互动转变为师生、生生的多维互动。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满堂灌”、“一言堂”,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把他们视为需要点燃的火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生命的主体在课堂中灵动起来。
2.改进教学实践
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平时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贯彻新课改“以生为本”的理念,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同时重新思考定位自身的角色,及时调整转变教学策略并指导学生相应地改变其学习方式,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此外,教师还要改进工作方式,善于合作、勇于探究,让课改成为自身专业成长的“加速器”。l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首先要 “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本,处处体现以学生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在备课中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不要“只见书本不见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现状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和生活化,贴近该年龄段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充分关注学生这个主体,根据学生的情绪、状态等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教学,乃至因地制宜,临时改变教学内容、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改变自身的教以适应学生的学。课后教师还要及时总结,特别当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悖时,更要好好分析原因,多从自身的“教”上找问题,调整、改进教学,不要一味责怪学生。l 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不仅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还要关注同一群体内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把学生按实际水平并兼顾自愿的原则分层或分组,在目标要求、课堂提问、教学活动、作业布置和评估检测等方面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实施有梯度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l 重新定位角色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应由以前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独霸的舞台,而是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场所,充满了民主平等的气氛、洋溢着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师要“蹲下来”,融入到学生中间,参与指导学生的活动,成为他们的一份子;教师要“退回去”,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引而不发,让学生尽情、尽兴地释放个性、施展才能、放飞理想,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l 转变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策略也要相应变化,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的发展转变、由注重自身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注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注重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异性教育转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时代性和生活化以及教学形式的趣味性、活动性和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开发心智,拓展视野;改变单纯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体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使用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观。l 改变学习方式
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人文素养,发展健康和谐的人格;提倡合作学习,锻炼学生与人交流、分享和合作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引导学生善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只有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地转变,才能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学会学习。
l 改进工作方式
浅谈基础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6
而我认为作为教师, 应当树立起角色意识, 明确角色定位, 确立角色形象, 实施角色行为, 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教师应当成为学生人格的尊重者
爱默生曾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完全鲜活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 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 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需要, 都应该得到人性化的尊重与接纳。教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存在价值。即尊重每一位学生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人生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小乌鸦爱妈妈》时, 向学生讲述了音乐所反映的故事内容后问学生:“小乌鸦的妈妈为什么躺在家里?”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 有的说是睡觉;有的说她是懒惰;……对于离题的回答, 教师若马上给予了否定, “乌鸦妈妈老了, 飞不动了。”这就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阻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老师若允许学生们众所纷纭, 并肯定学生的回答, 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生活中人的赡养问题方向转移, 也就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正是这种和谐、真诚和宽松的课堂氛围, 形成一种促进学生“完善个性, 尊重人格, 崇尚自由”的教育氛围。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 就能充分发现自己, 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体验到自己作为独立自主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展现自我的独特才能与价值, 从而提高自我教育和学习的能力, 进而朝向自我人生的完美发展。这样也就真正达成“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的远景, 也就实现了教育极力倡导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目标。
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情感世界的共鸣者
教育家夏丐尊指出:“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就不为池塘;没有情感,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新课程改革所热切呼唤的教育真谛之一便是“爱的教育”。更具体而言, 是人性深处的情感教育。
教育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 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只有老师“蹲下来看待我们的学生”, 积极寻找师生二者情感世界的情感域、升华点、共鸣圈, 才能做到陶行知先生的“始终如一同我们的学生站在同一感情线上”, 也才能做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师生情感与心灵深处达到最微妙的相互融合与共鸣”。惟有饱含师生情感共鸣的学习, 学生的整个学习“历程”才会最高效、最富生命力, 才最有意义, 才能同学生自身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三、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 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 独立去获取知识, 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其特点是含而不露, 指而不明, 开而不达, 引而不发。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 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当学生迷路的时候, 教师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的时候, 教师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 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引导的价值是无穷的, 因为“给”只是给死的知识, 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 经过教师的努力引导, 学生仍然不能知道, 但是经过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 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不一样, 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 哪怕是一分钟, 都是有效的。
师生间是一种携手并进的关系, 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协作者或者说是伙伴、朋友。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 在当好导演的同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至于“学什么, 怎样学, 学得怎样”完全是学生主体“自抉”的过程, “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与灵魂,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
四、教师应当成为评价学生中的“平等中的首席”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当前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转为“平等中的首席”, 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沟通与交流。教师要乐于放下架子, 走下“神坛”, 以一个平等对话者的姿态融入学生当中, 参与讨论, 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 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长和合作伙伴。
评价活动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摆正自己的角色,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能力发展、个性特征等因人而异进行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 坚持评价的民主性,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通过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等多种形式, 启发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增强学生对评价的参与感和约束感, 培养自我评价的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正确评价还将会使学生对探索知识的信心更坚定, 同时也更能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谈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7
一、参与活动引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而是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要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安排适当的语文活动节目。在活动之前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文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然后由同学自行设计活动游戏,相声小品,布置文艺会会场等。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参与探究合作。帮助学生顺利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此时的教师,应充当好学生探究学习的亲密合作者。“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目标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坚持“在活动过程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更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学生自主分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通过合作促使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
三、创新个性化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没有个性,就无从谈创新。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只有通过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才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课程,在拓宽教师创新发展空间和眼界的同时,也使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专业化发展成为了可能。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和个体差异为宗旨。作为课程的主体之一,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我们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发现问题,写成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
四、努力开发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面对新的形势和历史发展的要求,教师将从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校任务的执行者,进一步走向“综合性课程”的开发者。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与化身,学生是毫无“自我”地服从。从教学开始到终结,都是教师根据预设的教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对着文本宣读。单行线的、规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单向传递知识是教师传统教学的特点。新课程倡导开放、民主、动态的课程理念,确定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性,给予教师课程设计的自主权。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五、认真组织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化学习动力。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的时候,教师应多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发,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学生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他们评价的信心。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方法后,可采用小组竞赛、小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同时让学生掌握评价的形式,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原因”的评价格式,这样的评价格式不仅让学生讲清楚他们的看法,还通过陈述原因清晰地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
自主课堂中教师角色定位 篇8
——儿童自主学习课堂的理性思考
淮师二附小
宗全全
一、引入:
关于课堂,有这样的比喻:学生就像小毛驴,学习就是赶路。理想的课堂是在能看得见的前方摆着青草,让学生信“驴”由缰,自由奔驰;中等的课堂是苦口婆心地告诉“毛驴”,远方有吃不完的青草,再用根绳子拴着笼头,生拉硬扯;最次的课堂是,要到哪里去毛驴不清楚,“主人”扯不动绳子就掉过头抽驴屁股。
很显然,这种理想的课堂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正如孙双金老师追求的那样:每堂课上学生应“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今天,课堂上学生是否是自主学习成了评价教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准,于是乎,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始“充分”地放手放权,表面上是把学习自主权还给了学生,实际上课堂效率却不高。
不可否认,课堂上应该体现孩子的自主性,但自主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能弱化吗?如果不能,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该处于什么的位置,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二、展开:
1.学习加油站的经理。
首先教师要扮演的角色是学习加油站的经理。对于将要发生的课堂,从情感的角度讲,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从理智的角度讲,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从心理发育角度讲,学生具有天然的好奇心.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态度是主动的,积极的.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学生犹如蓄势待发的船。这样状态的学生天然会有吗?或者是能够持续拥有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发挥自己“加油站”的职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奠定自主学习的基石。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加好奇之油。
创设表演情境,加快乐之油。
创设情感课堂,加情感之油。新奇感:
新的老师(跨班教学、师生角色互换)新的学习方法(调查、表演、纠错„)
新的教学具,激发学生新奇感,让学生的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及时的鼓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和鼓励。”美国艾尔莎·凯德说:“我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上获得的自尊和自信迁移到他们的生活中。”尊重学生,欣赏、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
教师在课堂关注学生差异,在学生疲倦时、困惑时,遇难题准备退缩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扬起自信投入学习。
自主课堂中,教师成了加油站的经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加满油,挂满帆,让学生驾驶学习之船开足马力奔向彼岸。试想一下,如果课堂缺少了教师的“油”,学生能有多少在自主地学呢? 2.学习大戏的总导演。
课堂犹如舞台,学生是一场学习大戏的演员,剧本当然是所要学习的内容,姑且把这场戏剧就叫学习大戏吧,教师在学习大戏中是当仁不让的总导演。有人认为真正地自主课堂“要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扶持过多,引导越位,会框住了学生的思维,于是便撒手不管。这实际是引导缺位,最终造成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变成了放羊式的假自主。自主学习不是教师轻松了,而是教师这个总导演所要做的事更多了。
从一节作文课说起。
这是我们做学生时,广为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前怕狼,后怕虎,学生最怕星期五。”“一二三四五,学生就怕星期五。星期五作作文,老师出题愁煞人。”
顺口溜形象地表达了学生畏惧作文的形象,其实,即使是现在,仍然有一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怎样让学生自主快乐地习作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节我校教师执教的作文课。
教师告诉学生将举行春游了,学生确定了春游地点,讨论并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春游时线路,自己准备春游所需物品,注意事项,开开心心春游。春游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春游的收获,然后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最后在教师组织下向低年级建议下次春游也去这里。
在这样的作文课中,教师这个大导为了这场学习大戏煞费苦心,春游前期的准备、春游的组织、习作的指导展示。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入了快乐的习作之旅,正是有了这样的煞费苦心,才有了学生的精彩纷呈。(习作图片)
如果我们穿越一次回到童年,如果我们再做一次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听课,还会把写作文当成难事吗?
自主课堂中,教师还可以是学生的伙伴、学习游戏的裁判、学习前行之路的向导„„然而不管是什么角色,教师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三、总结
谈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9
校长培训中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
校长培训中专业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培训具有培养学习气氛;激发学习愿望;创设多种形式;讲究交流互动;提升实战能力五大特征.专业教师认清自己的`教师角色、教练角色、咨询角色、管理角色,才能使校长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必要的行动策略是:分析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方案、开发培训课程、梳理办学问题、提炼实践经验、评估培训绩效.
作 者:张祥明 Zhang Xiang-ming 作者单位:福建教育学院校长研修部,福建,福州,350025刊 名:福建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年,卷(期):10(5)分类号:G47关键词:校长培训 专业教师 角色定位 行动策略
浅谈教师在中职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篇10
关键词:教师;中职教育;角色定位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职教师如何定位自身角色,如何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是现代中职教育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
一、转变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贯穿在课堂中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也不好,不知道为什么来中职学校读书。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家庭原因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情绪容易产生波动,不懂得与别人交流,遇到问题和困难不知道怎样解决,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也很差。
中职教师有责任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引导和教育他们在中职学校一样可以成才,一样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产生兴趣,笔者向学生介绍他们所学的专业和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和对就业方向的引导,使学生渐渐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学生头脑里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就业思路,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2.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在完成文化课程的前提下,重点学习专业操作技能,将来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的一线或基础性、操作性的工作。因此,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将要从事的岗位工作,也关系到学生工作的稳定性、持久性。中职教师有责任在人才培养上更多地了解行业企业的现状,着力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因岗施教,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操作技能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使之符合行业企业的需求,进而提高就业率。
二、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能力培养
目前,许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怕吃苦、对业务不专;实践经验缺乏、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团队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差;缺乏对职业的热爱、责任心不强;职业能力欠缺、在工作过程中很难解决实际问题;无法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等。这主要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专业就业指导、缺乏职业能力培养有关。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逐渐完善自我,积极适应社会需求。
2.抓住顶岗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职业和就业能力
2012年5月,笔者所带的食品检验班去蒙牛乳业(焦作公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学实习,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生活,笔者和学生吃住在一起,并且走进车间,同他们一起工作了一周。在工作中,笔者认真细致地观察每位学生,从中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问题。工作之余笔者花大量时间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引导学生与周围同事相处,和师傅沟通,克服工作上的困难;指导学生从基层做起,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在工作中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两个月的教学实习结束,大多数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企业的称赞。这段经历让笔者深深感受到,中职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要进行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引导,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职业能力。
3.中职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实现角色转变
中职教师必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备综合职业素质的技术人才。培养出的学生应该具备一技之长并能熟练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中职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面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明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将“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这几个关键标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还要在专业课上、班级管理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既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生产工艺技能,还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中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应该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做准备,关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各种能力的培养,为其今后择业、岗位转换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复合型人才,让中职学生毕业后经过社会实践锻炼和继续教育,不管在专业理论知识,还是在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均可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获得了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技能教学水平的提升。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篇11
鉴于此种情况, 我个人认为, 作为教师, 尤其是作为初中阶段的教师, 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普通人”, 这既切合实际又符合学生心理认知, 不但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而且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我是一个普通人”之适时流露情感, 增进师生情谊, 提高课堂效率
人是感性动物,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都有一种感情在支配。教师, 作为社会中的人, 必定会有常人生活的喜怒哀乐。在我看来, 语文教师将这些情感在课堂上适时地表现出来, 对学生可以起到感染熏陶甚至是教育作用。去年初夏, 因车祸而成为植物人卧床两年的小姨过世了。我参加完葬礼回到课堂上, 面对学生因两天未见而充满疑惑的眼神, 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告诉他们我去做了什么。在讲述中, 我以和学生们同龄的表妹两年来对小姨如何进行无微不至地照顾, 她自己又如何刻苦地学习为中心, 以此来启发学生要懂得孝敬父母, 努力学习。那堂课上, 学生们被爱被真情唤醒, 亲情的美好与伟大一次次激荡着他们的心灵。那堂课的教育效果, 绝对胜过对万千文字材料冷冰冰地分析。
二、“我是一个普通人”之用兴趣爱好感染熏陶学生, 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课堂, 是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的阵地。但我们的这块阵地绝不是死气沉沉的, 很多时候它会歌声飞扬, 因为歌唱是我所爱。我们在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快速牢固地背诵文章, 我让学生把文章作为歌词填充到他们喜爱的歌曲中并唱出来。于是, 语文课成了“想唱就唱, 我最闪亮”的展示舞台。这种比较特殊的学习方式, 不但学生爱学, 而且效果极佳。
三、“我是一个普通人”之知错就改, 善莫大焉
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 我越发觉出自己的浅薄。课堂上, 我们谁也避免不了说错话或解析错某道题。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出错而畏手畏脚, 出错不要紧,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错误。当意识到错误后, 我们要及时纠正, 更要真诚地向学生道歉。这样, 学生对我们不但不会丝毫的埋怨, 他们反而能从活生生的例子中学到什么是真诚, 什么是知错就改。
总而言之, 我对自己“普通人”的定位, 让学生不但喜欢上了真诚的我, 而且喜欢上了语文学习。仅仅八个月的时间, 我所任教两个班级的语文水平, 就从我刚接手时的“老大难”走到了今天的“校以我荣”, 我觉得这主要归功于自己“普通人”的角色定位。
摘要:作为初中阶段的教师, 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普通人”, 这既切合实际又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 不但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而且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也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网络教学论文教师角色定位论文 篇12
浅析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摘 要】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终身学习者、课堂环境的设计者、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网络时代中,教师只有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适应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找到合适的定位。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师 角色定位 一 网络环境下对教师的要求
传统学校教育将教师角色定位为单一的知识传播者,决定着教学的内容、方法、进程、质量等。然而,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特别是网络教学时代的到来,使教师的职能逐渐被其他新型的社会教育职业群体所分担,教师的传统权威地位正在逐步丧失,教师面临着角色的转换。
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程学习资源的开发者、信息资源的导航者等角色,在网络教学中发挥着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因此,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已成为时代推动教育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要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更好地创设教学情景,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高层次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怎样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如何对网络提供的教学资源
进行整合、评价和充实。二 网络教学的特征分析 1.网络教学资源存在多元化
实施网络教学,其信息资源不仅来源于本地电脑所提供的内容,更多的来源将是分布在网上世界各地。师生通过联网的学校图书馆、教室甚至在家中即可迅速地得到世界上相关方面的最新、最全的第一手资料,聆听世界一流教师的讲课,向最好的专家请教。可以说网络教学信息来自于世界各个角落,其信息呈现多元化趋势。2.网络教学方法存在综合化、多样化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促使了教学方法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传统的课堂班级式教学,是集体化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人的个性和特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中。网络教学方式则是集体化和个体化二者的有机结合。利用网络,学生可参加各种类型的专题讨论组,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这就使得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交互辉映。网络教学教材是多媒体可双向交流的教材,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各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环境,给受教育者以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扩大了教育规模。更重要的是它丰富了教学方式,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形象性、生动性。3.网络教学的交流范围呈现扩大化
以前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主要有信件、电话和传真等普通手段,往往处于被动的信息获取模式。进入网络时代,凭借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讨论组、电子公告板及网络会议等一系列双向信息交流工具,师生双方可就某一问题随时与一国、多国或全球范围内的同行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不仅速度快,而且费用低廉,完全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三 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分析 1.教师应为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和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准备教材、备好教案一样,设计和开发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第一步。课前收集大量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习资料呈现在网上,显示了网络强大的资源共享能力,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中丰富、多元化的教学信息,既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更为学生个性化、人性化的网络学习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平台。作为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在网上,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和资源。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选择空间,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料,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创造条件。2.教师应为学生知识的导航者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的文明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存,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网络信息资源种类、数量繁多,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作为导航者,教
师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应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逐步有序地、开放地培养学生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3.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
网络的出现,在缩短了人们之间时空距离的同时,也拉大了人们之间的心灵距离,孤独、忧郁已为现代人的一种流行病。学生虽然通过键盘能与网上其他伙伴进行快速的交流与联系,却往往不善于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结果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作为教师,在充分发挥其传统教育职能的基础上,还应担当起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治疗师等职责,帮助学生在心智方面健康发展。4.教师是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参与者、评价者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角色新定位 篇13
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进入新课程时代。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要求。作为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者,能否摆正自身角色位置,事关新课改的成败。为了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为了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完善,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角色必须转换,因此必须对新型的教师角色做认真的思考,加以重新定位。
一、传统教育中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反思
中国是一个教育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曾指出:“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到将教师放在与“天地君亲”并列的地位。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角色定位甚高,尤其对肩负传播中华文化的语文教师更是非同一般。
(一)教师是“燃烧的红烛”、“吐丝的春蚕”、“辛勤的园丁”
无论是红烛、春蚕还是园丁,它都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崇高期待。教师的“师道尊严”应运而生。教师作为“圣人”成为权威的象征,是学生的标准。然而,红烛光亮有限,只能照亮一部分学生,甚至只能照亮学生的一部分;春蚕丝少时限,未必能满足学生日益增加的求知欲;园丁则过多按自己意愿修剪枝条,重视种子的开花结果,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语文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同时注重学生心灵的发展,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但学生与教师同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同等的生命价值,怎能按统一的标准塑造学生呢!黑格尔说: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意在说明人的复杂性,学生是有思想的人,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个体,而“工程师”式的教师却过于用整齐划一的尺度和标准来衡量和检验每一个“工业产品”。
(三)教师是课堂上的统治者
传统教学中的语文教学一直以来以效率低下的讲解法为主,教师授课一直拥有的不过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以及三寸不烂之舌。课堂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学生完全受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灌输——训练”是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主要方式,教师不怒自威,处于统治者的地位,师生关系极度失衡。一位教育家针对这种教育状况说过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
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教师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定位必然抑制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以上是传统的语文教师角色,在今天,这种与时代发展极不相适应的陈腐观念还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从根本上突破它们的束缚,改变这种种情况。
二、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角色新定位
古代私塾里学语文,大多是学生自己读书,教师适当点拨,既是学生自主的,又是个别化的,似乎还符合现代的理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于两千年前曾提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育理念,《侍坐》篇中一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把一个和蔼可亲、平等对待学生的现代新课程的教师形象刻画出来了。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新世纪,新学生,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更应该汲取古人精华为己所用,自觉改变形象。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以期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但教师成为促进者是一个不断的生成过程。为此,教师要强化意识:首先是民本、人本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对源源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教师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其次是发展意识。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不能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教育的目的不只在于考试成绩和一纸文凭,教师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信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加以反思、研究、改进,有能力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境加以批判改进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预测,教师找不到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教师应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以研究者的精
神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育教学质量必将随之提高,可见,教育教学研究是一件富有“乐趣”的“幸福”的事情。
(三)教师是终身学习者
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中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套用一句深有哲理的话:“我学习,因为变化了的世界在那里。”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处处有学问,而语文的外延正等于生活。作为“用一生时间来准备一堂课”的语文教师,理应成为热爱学习的典范,成为终身学习的带头人。终身学习的内容有很多方面,主要应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学习: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等内容的学习,做到身正为范;二是要不断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博览群书,加强文学修养,做到学高为师;三是要坚持学习先进教育理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挑战,获得自我发展;四是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为开阔视野、适应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语文教师应及时补充“信息”。活到老,学到老,这应是语文教师终身矢志不渝的追求。
(四)教师是张扬自我个性者
俗话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也可以这样说,一千个语文教师就有一千种教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都应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教育风格。作为心灵导航的语文教师,对课文内容的感受、领悟、理解也应深深地打上其精神世界独一无二的烙印。教师应发展自己个性的空间,在语文课堂中展现多样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型;踏踏实实、孜孜以求型;启发诱导、师生互动型;和蔼可亲、开放民主型等等。丰富的个性教学将让学生如沐春风,感受着教师的人格魅力。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传,有个性的语文教师拥着与众不同的教学艺术于无形中给教育教学带来帮助,有时竟是一字不着,而风韵流长。
(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目前教育的对象以独生子女居多,因社会开放,父母大多出外觅工,子女只能寄居在长辈家,这种隔代抚养现象在现代社会尤为严重。现代社会良莠不齐,尤其互连网快速发展让学生领略了网络世界的诸多“风景”。过度受到父母及长辈的溺爱的中学生若缺乏引导,可能带来无法估量的灾难,这就需要多方面、长时期的严格管理。语文教师作为优秀精神、文化的传道者,也是一个实践者,其所作所为就是一面镜子。因此,教师不仅要积极主动地通过示范作用来有效地引导学生按预定目标发展,更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高度责任感,通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或许有一天会使学生的人生由于教师的激励和引导而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六)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完全是平等、互助、友好的朋友关系。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而且表现在平时言行上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教师要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塑造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教师形象,拉近师生距离,让他们觉得教师是他们的“朋友老师”。让他们对教师产生兴趣,从而也对语文产生兴趣。教师的苦心、爱心要利用一切机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用自己的心去点燃学生的心,不要一味表现师道尊严,不苟言笑。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亲近、热爱、崇敬之感后自然会“信其道”。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新课程标准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呼唤着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语文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角色的新形象投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姓名:张先兵
单位:增福乡中心小学校
职务:教师
【谈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推荐阅读:
谈语文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换09-13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角色定位之思考07-16
语文教师角色定位10-06
初中语文教师角色定位06-0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给自己的角色定位07-01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角色新定位10-10
语文教学中的角色转变06-26
项目教学中的教师角色07-19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