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2024-10-06

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精选12篇)

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篇1

案例

小张是一个调皮好动的男孩。 一次课间, 因跑得太快摔倒了, 额角擦破了皮。我立刻将他带到附近小诊所进行了简单的包扎, 又让医生开了一些口服消炎药, 然后便带着孩子回教室上课了。不料, 下午刚到学校, 小张妈妈就拉着孩子气势汹汹地找我讨说法:“ 孩子受了那么大的伤, 随便包扎一下就算了, 老师太不负责了!必须将孩子带到‘ 正规的大医院’做全面检查!”我执意认为自己在处理这件事上没有任何过错。 一则, 孩子摔倒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 与他人无关, 给他包扎已经仁至义尽了;二则, 孩子并无大碍, 一点皮外伤至于这样大动干戈吗?于是我们各执一词, 越吵越凶。 事情最终在校方的调节下而告终。 可我却觉得自己受了奇耻大辱, 坚决不肯再接受这个我一直很喜欢的男孩。 上课铃一响, 我立刻将他从我的“ 地盘”驱逐出去。 当这个亲眼目睹了我和其母“ 大战” 全过程的男孩搬着板凳离开我班教室时, 眼里噙满了委屈和伤心的泪水, 而我的内心却闪过一丝胜利者的喜悦。孩子大概当时也认为母亲做得不对, 后来每次在校内相遇, 他都想方设法躲着我, 眼里满是惊慌和不安。

其实, 事后我也在反思, 我当时处理得真就“ 完美”吗? 如果我在孩子摔倒后立刻和他家人沟通, 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再进行处理, 或者在处理后向他家人解释一下并道个歉, 是不是就没有后来的争吵了, 孩子幼小的心灵也不至于受到如此大的伤害。当时孩子的伤情固然没有大碍, 而我却忽略了家人的感受。可时至今日, 我仍没有勇气向他家人道歉, 我们的师生关系也就从那时起永远地画上了句号。

( 安徽省霍邱县戚士菊 刘爱燕)

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未成年人, 这就注定教师在从业过程里既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又要关注自己的言行, 避免给学生带来精神上或者身体上的伤害。尽管《 教师法》 当中明确规定不得体罚学生, 但是, 对于保护孩子们在精神上不受到伤害等方面, 我们的教育法规仍亟待完善。

教师的角色并不是单纯地讲授书本知识, 或者讲讲做人的道理。在学校教育阶段, 还应该有更重要的内容, 它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期而有系统的训练:一个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另一个是学生社会功能的提高。 但很多教师, 或者说是我们中国目前的教育理念中仍然低估了这两个重要内容。

我必须强调, 如上所述的学习能力并不是记住标准答案。 相反, 它特指批判式思维 ( Critical Thinking) , 是以逻辑方法作为基础, 结合人们日常思维的实际和心理倾向发展出的一系列技术, 包括积极地把通过现象观察、个人经历、反思以及沟通交流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概念化处理, 运用娴熟的推理技术进行加工, 然后归纳整合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 而是要经过系统的训练。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批判式思维能力的缺失, 所以导致人们普遍容易偏激, 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想法必然是对的, 只要遇到不同意见就怒火中烧。如此例子在网络贴吧或者微博上可以得到最好的诠释:如果有人抛出一个观点, 下面跟的帖子往往不是摆论据支持论点, 而是直接开骂。

社会功能 ( Social Skills) 或者人际关系能力 ( Interpersonal Skills) 是指能够使一个人有效地与别人互动, 有效地倾听与理解他人意见、态度与举止, 并以坚定自信的沟通方式清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这也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反观我们的教育, 从根本上脱离健康的轨道。 比如“ 公而忘私”“ 舍己为人”等, 假如高喊这些口号的人完全发自内心, 并且身体力行, 那么他们就是彻底地连自己都忘记了的人。 试问, 一个连自己的健康与快乐都完全抛开的人, 他生存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是为了让别人活得更好? 那么他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心理上的满足吗? 这种完全于自己利益而不顾, 全心全意满足公众利益的行为是心理学意义上的“ 讨好”, 活得已经不真实了。 从心理学上看, 这样的人是不健康的。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喊出的口号与行为不一致, 行动上有相反的价值体系支撑, 那这样的人就是伪君子。

正是由于批评思维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长期缺位, 导致人们首先容易认死理。 这个死理就是:我的想法一定是对的, 如果你的想法与我不一致, 那你就是跟我过不去。在生活中, 一旦有人与当事人意见不一致, 其内心的怒火一下子就会窜上头顶, 接着便熊熊燃烧。 根据心理学常识, 当人处在极端愤怒的情绪下, 就会丧失有效倾听的能力, 当然我们这些没有在学校接受过系统社会能力训练的人通常不愤怒的时候也不擅长倾听。 那么, 双方在愤怒之后的相互交流都是态度糟糕, 言辞激烈。 愤怒的时候更多的是攻击对方或者为自己辩解, 不会发生有效倾听, 也难以做到自信清晰地表达意见, 这时双方的沟通通常都是失败的。

案例中, 老师在学生意外跌倒之后能够立即带学生在附近诊所进行外伤急诊处置, 而且取回消炎药等, 这一系列的处理措施都显示出班主任对学生有足够的关爱。但是, 班主任忽视了教师的社会角色, 即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建设者之一。 在意外创伤或者突发病症发生之后, 教师必须联络家长, 征询家长处置意见, 是否可以让家里人接孩子去医院治疗。 与此同时, 校方应根据当时情况做一下紧急处理, 如案例中的去诊所处置伤口。 如此, 就会避免更大的矛盾产生。

但是, 为什么老师好心帮助孩子还会让家长愤怒呢? 因为每个家长对孩子情况的心理承受阈限不一样,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 我曾建议一位小学生周末两天均六点半起床到小区对面的植物园晨练。 当时孩子妈妈就急了:“ 老师, 孩子本来早上就不愿起床上学, 周末再不让他多睡几小时, 孩子身体会吃不消的。 我有一次周末八点多去那个公园散步还晕倒了呢! ” 这个时候我要急吗? 我要直接告诉她孩子这么没有节制地睡才会导致孩子身体吃不消吗?我让孩子周末依然保持正常作息时间就是为调解其生物钟, 让他养成早起的习惯。 如果按照我的行为修正方案, 孩子平日早上赖床不起的问题不治自愈, 省去许多苦口婆心的大道理, 而且, 早上在公园玩玩滑板车, 捉捉迷藏可以振奋孩子精神, 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遇到这种情况, 首先接纳家长的担心, 如:家长是担心周末时间的晨练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是吗?这样一来, 家长的焦躁情绪因为得到老师的倾听与接纳 ( 不等于认同) , 她只有一个回答:是啊!这个时候她就不跟你对立了, 然后, 你再以孩子妈妈最关心的焦点做解释, 比如, 担心孩子睡眠不足, 是吗? 可以安排孩子午饭后睡一个小时。 担心孩子早上醒不来, 那晨练会让孩子晚上可以按时入睡, 并且提高睡眠质量。 看似浅显的道理, 当我们用家长最关注的视角去解除她的烦忧后, 双方的沟通就比较有效, 孩子成为最终受益者。

至于案例中的班主任老师与小张妈妈经历一场无效沟通后, 心中的愤怒一下子全部转移到孩子身上, 心理学上成为移情 ( transference) 。 即把刚才从小张妈妈那里受委屈产生的愤怒一下子转嫁到孩子身上, 老师从情感上失去了把小张当成独立个体的能力, 而认为刚刚受到那么多的冤枉与责骂都是小张带来的。这种现象并不鲜见, 只是, 教师面对的是尚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在工作中让感情指挥行为, 那么, 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尤其小张的妈妈脾气暴躁, 沟通能力差, 孩子难得被倾听, 再遇上同样沟通能力弱的班主任, 孩子通常无法得到两方中任何一方成年人的引导, 这个事件将在孩子心灵上造成很大的伤害。

可见, 教师的角色真的不是简单的教书育人。 很多对学生终身有益的内容教师尚且不知, 何况训练学生呢? 文章看似略有赘述, 其实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接纳家长那些看似无理的指责。当家长觉得自己担心至极的问题被老师倾听了, 其怒气基本消除一大部分;当老师站在家长的角度, 用科学观点把担忧的事解释清楚, 或者商量出双方认可的处理方法, 那么就能产生有效沟通。最终, 我们的工作开展起来会更顺利, 孩子也会得到更好的教育。

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篇2

——儿童自主学习课堂的理性思考

淮师二附小

宗全全

一、引入:

关于课堂,有这样的比喻:学生就像小毛驴,学习就是赶路。理想的课堂是在能看得见的前方摆着青草,让学生信“驴”由缰,自由奔驰;中等的课堂是苦口婆心地告诉“毛驴”,远方有吃不完的青草,再用根绳子拴着笼头,生拉硬扯;最次的课堂是,要到哪里去毛驴不清楚,“主人”扯不动绳子就掉过头抽驴屁股。

很显然,这种理想的课堂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正如孙双金老师追求的那样:每堂课上学生应“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今天,课堂上学生是否是自主学习成了评价教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准,于是乎,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始“充分”地放手放权,表面上是把学习自主权还给了学生,实际上课堂效率却不高。

不可否认,课堂上应该体现孩子的自主性,但自主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能弱化吗?如果不能,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该处于什么的位置,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二、展开:

1.学习加油站的经理。

首先教师要扮演的角色是学习加油站的经理。对于将要发生的课堂,从情感的角度讲,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从理智的角度讲,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从心理发育角度讲,学生具有天然的好奇心.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态度是主动的,积极的.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学生犹如蓄势待发的船。这样状态的学生天然会有吗?或者是能够持续拥有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发挥自己“加油站”的职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奠定自主学习的基石。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加好奇之油。

创设表演情境,加快乐之油。

创设情感课堂,加情感之油。新奇感:

新的老师(跨班教学、师生角色互换)新的学习方法(调查、表演、纠错„)

新的教学具,激发学生新奇感,让学生的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及时的鼓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和鼓励。”美国艾尔莎·凯德说:“我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上获得的自尊和自信迁移到他们的生活中。”尊重学生,欣赏、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

教师在课堂关注学生差异,在学生疲倦时、困惑时,遇难题准备退缩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扬起自信投入学习。

自主课堂中,教师成了加油站的经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加满油,挂满帆,让学生驾驶学习之船开足马力奔向彼岸。试想一下,如果课堂缺少了教师的“油”,学生能有多少在自主地学呢? 2.学习大戏的总导演。

课堂犹如舞台,学生是一场学习大戏的演员,剧本当然是所要学习的内容,姑且把这场戏剧就叫学习大戏吧,教师在学习大戏中是当仁不让的总导演。有人认为真正地自主课堂“要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扶持过多,引导越位,会框住了学生的思维,于是便撒手不管。这实际是引导缺位,最终造成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变成了放羊式的假自主。自主学习不是教师轻松了,而是教师这个总导演所要做的事更多了。

从一节作文课说起。

这是我们做学生时,广为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前怕狼,后怕虎,学生最怕星期五。”“一二三四五,学生就怕星期五。星期五作作文,老师出题愁煞人。”

顺口溜形象地表达了学生畏惧作文的形象,其实,即使是现在,仍然有一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怎样让学生自主快乐地习作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节我校教师执教的作文课。

教师告诉学生将举行春游了,学生确定了春游地点,讨论并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春游时线路,自己准备春游所需物品,注意事项,开开心心春游。春游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春游的收获,然后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最后在教师组织下向低年级建议下次春游也去这里。

在这样的作文课中,教师这个大导为了这场学习大戏煞费苦心,春游前期的准备、春游的组织、习作的指导展示。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入了快乐的习作之旅,正是有了这样的煞费苦心,才有了学生的精彩纷呈。(习作图片)

如果我们穿越一次回到童年,如果我们再做一次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听课,还会把写作文当成难事吗?

自主课堂中,教师还可以是学生的伙伴、学习游戏的裁判、学习前行之路的向导„„然而不管是什么角色,教师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三、总结

刍议中职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3

传统语文课堂的“以师为本”“满堂灌”过度强化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意识得不到发挥,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我们一味追求所谓的课堂创新、倡导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再加上目前评价一堂语文课好坏与否,主要是看教学教法是否新颖、课堂氛围是否浓烈、教学手段是否先进等等。导致了语文老师刻意追求教学形式,成了自导被演的组织者,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表演,在看似热烈纷呈的课堂背后,师生根本无法静下心来进行深层的思考。

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在《蒋勋说文学》中说:“文学是照进现实的一道光,弥合了世界与内心的缝隙,成就更加丰盛的自己”。“美好的文学并不是拿来做教科书的,也不是拿来做考试范本的,而是使人觉得活着有意义,让人感觉活着是幸福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何其有幸,成为传播文学之美的人;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更何其有幸,有机缘、有时间能相对自由的安排语文教学。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要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回归语文教学的“本昧”。那么,中职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就要如此:

一、回归生活的引导者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是的,语文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具备一个善感的心,花谢花飞飞满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生活的点滴感悟是语文的灵魂:春有百花秋望水,夏有凉风冬听雪,生命的更迭交替是语文的抒写;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人生的纷繁无常是语文的观照。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来体验、感悟、聆读,然后在语文教学上成为回归生活的引导者,带领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原有知识与语文对话,构建语文的意义。如读《善良》时,“感动中国人物”带给我们的震撼,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道德缺失:如读《合欢树》时,“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份遗憾,“舍与不舍”的那份纠缠。

《一张诊断书》中的林巧稚让我们不得不对照当下的医患问题,《绝品》中的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让我们感慨职业素养与民族大义,《列车上的偶然相遇》让我们懂得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其实,这就是语文,它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它让我们去丰富、去充实、去感悟生活的常态与失态,去引导学生体悟生命的无常和质感,师生之间产生了异体同向的“情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与文本、与教师、与生活展开自由对话。

二、回归阅读的反思者

“一部文学作品可以流传上千年,是因为当中有一个生命让我们觉得亲近,好像身边的朋友,阅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哀伤、孤独、希望,这是文学最大的力量,也是文学在人类文明史上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蒋勋的一段话让我们感受到阅读的美好。

是的,语文教师在专业发展上,首先要经常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就在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十分强调这点:“教师的素养重要取决于教师的读书。”只有阅读才能视野开阔,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我们要阅读文学,无论经典还是当下;我们要欣赏艺术,无论美术还是音乐:我们要知晓历史,无论正史还是轶事;我们要研读理论,无论正统还是杂说;我们还要略晓心理,无论修心还是励志。学识渊博要成为语文教师毕生追求的使命,而这要从幸福的阅读开始。其次要学会反思,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最后要勤于思考,善于探究,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

三、回归故事的感染者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毛诗序》中这样描述诗歌的来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语文并不是一门学科,它是人们在自己抑或他们的遭际中得到的一丝感动和嗟叹,它的普世情结注定了要进驻你我的内心。所以,“传之以情、以情激情”,语文教师只有自己动情,才能以情感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情”弦鸣响,因为在每一首诗、每一篇散文、每一部小说背后都隐含着有故事的人和丰富的故事,而这故事,恰恰是拨动师生情弦的灵犀之所。

中职语文教师要成为讲故事的人,通过故事,做到举一反三、以此及彼,从《赤壁怀古》中感受苏东坡坎坷达观的一生,从《雨铃霖》中感慨柳三变羁旅漂泊的一生,从《琵琶行》中感悟白居易“同时天涯沦落人”的共鸣,从《林黛玉进贾府》中照射曹雪芹繁华落尽的必然。其实,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则组成了星河灿烂的文学,而这些文学书写的却是每一个人的一生,语文教师就是要成为讲故事的人,通过讲述,感染学生,然后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寻找文章背后的故事,去寻找故事背后的自己的人生。正如莫言在诺贝尔问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那段话——《讲故事的人》:“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讲他人的故事,讲祖先的故事”。

新手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4

一、教育行业中的奉献者

当前很多师范专业的毕业生, 做教师之后, 只是把教师当成一个谋生的行当, 或者是一个跳向更高处的台阶, 并没有把教师当成一项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职业中。很多新手教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刚开始热血沸腾, 朝气蓬勃, 想通过教师这一职业获得人生价值, 然而一段时间之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就开始激情殆尽, 在教学中敷衍, 甚至会一蹶不振。而因为教师行业的特殊性, 教师的懈怠会对学生造成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影响, 这样的影响往往是不可弥补的。因此新手教师自己必须有准确的定位, 热爱教师职业, 要有把全身心奉献到教育事业中的决心与信念。那样新手教师才会奉献自己的青春给三尺讲台, 挥洒自己的汗水在粉尘之间, 才会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师生涯中时刻保持激情, 时刻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对待学生。

二、学生的严谨朋友

新手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亦师亦友, 做到让学生感到亲切的同时又赢得学生的尊敬。新手教师在交流中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和适时的批评, 要在实践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尺度。在扮演着教师角色的同时, 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或者生活中的困扰, 新手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良好氛围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方面的健康成长。与学生成为朋友, 教师同样要对学生的错误和成长中的问题提出严格的要求。对学生错误的姑息和助长, 只会失去一个教师的权利和威严。而另一方面, 由于新手教师还没有对自己的教师角色完全定位, 且新手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较小, 往往会在极力“取悦”学生的同时模糊自己的教师角色,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从而完全失去教师应有的角色定位。而一部分学生就会抓住新手教师这一特点, 在学习上懈怠、对自我要求放松, 新手教师的定位模糊最终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三、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交织而成的三维目标体系, 不单单是知识上的要求, 更多的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和形成。所以, 新手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重点、考点, 继续以往课堂上“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 而是要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创新设计, 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课题。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兴趣, 环环相扣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知识。新手教师要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引导上, 鼓励学生们开阔思维, 大胆创新,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验或多媒体演示, 让学生达到自己探索新知的目的。而一部分新手教师过于心急, 为了达到课堂效果把课堂设计得花哨而浮夸, 或者找学生当“托儿”, 这样都失去了引导本身的目的。

四、教育创新的执行者

知识需要以创新的形式继续传递下去, 这就需要新手教师在新课程的大目标下从“教书匠”转化成“教育家”, 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审视教育问题。新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接受的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 创造性地使用网络资源和新媒体, 完全抛弃以往教师“权威者”包揽一切的做法, 放下教师的“架子”, 积极地鼓励学生去不断地探索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创造价值, 一成不变只是对知识的延续。新手教师要扮演的角色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积极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勇于创新。

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5

刘海鹰

摘要:语言教学重在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语言的交流与练习。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策划者、指导者、评判者的角色,为学生尽可能提供语言练习的机会。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角色

中国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历史悠久,根深蒂固,影响很大。不论是哪种科目的教学,教师的讲授总会占主导地位。教师总是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而一名英语教师会竭尽全力讲解英语的语法结构,会为学生逐字逐句的解读英语课文,会教给学生很多解题的方法。但是,他在辛苦工作的同时完全没有意识到他所教授的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而只有交流才是掌握语言唯一的方法和途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可能适合于某些课程,但对于语言教学是绝对不利的,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好象是在观看一场表演,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等这场表演结束,观众会对演员的表演作为评价,但是观众本身无法学会表演。所以,英语教师不能充当演员的角色,演员应该是由学生来充当。当然教师也不能充当观众的角色,教师应该是导演,是整个表演的策划者、组织者和评判者。让学生在教师导演的这部戏剧里面尽情的表演和展示,并同时学习和收获。

一、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

英语教师即是指教授英语的教师。在这句貌似废话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个隐含的含义:1,该教师的母语是中文。2,该教师是第二语言教授者。3,该教师的学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我之所以要得出这三个结论是为了强调母语学习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而这也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在确定自己的角色之前必须要了解的问题。一个正常人即使没有接受过语言教育,即使一字不识,也不会影响到他使用母语的流畅性;而一个第二语言学习者,即使接受过多年的语言训练也未必能流利地用第二语言与他人交流。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举个形象的例子来说,一个优秀的中国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和一个美国六岁的孩童用英语交流的时候,轻松的必定是美国孩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六岁的美国孩子自出生那天起听到的就是英语,他第一个语言发音是英语,他所表达的第一句话用的是英语,他的语言学习是非常自然、自觉、主动的。等到他成长至六岁左右,他的大脑语言系统已经基本发展完善的时候,他就能用流畅的英语和成年人交流了。反观中国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不论他平时的学习多么认真刻苦,他接触最多的还是中文。中文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对英语的理解与使用。由于缺乏比较固定的使用英语的语言环境,他的英语学习是被动的、有意识的、非自觉的。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学习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语言环境。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语言的先决条件。所以,1

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授者,在实施教授之前首先必须做的事情就是尽力营造一个适合语言教学的环境。一个英语教学过程的策划必须以设计一个纯英语环境为主要内容,所有的准备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而策划的最终目的也应是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英语操练。

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要对每个学生的知识程度、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一个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应该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自愿、自觉地参与学习,并在积极参与的同时获得练习的机会,而这种练习是语言掌握最根本的要求。

其次,教师要精心处理教授内容和教学材料。由于中国有严格统一的选拔考试体系,有与之相对应的考试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比较固定,教师相对而言缺乏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的自由性。但是,作为语言教学,死搬教材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语言的教学有更大的灵活性。举例来说,语法教学在是英语教学中比较枯燥的一个环节,教材上的内容通常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解释、说明或例句,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可能可以让学生理解,但是一般不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上会有被动的感觉。所以,教师在语法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摈弃教材上的条条框框,参阅多种与语法教学有关的书籍,其中不乏很多游戏语法教学法,教学方法非常灵活,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让学生掌握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而在阅读、听力、口语等训练时,教师自由选择的余地就更大了。只要是在词汇范围之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教师完全都可以自由的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

再次,教师要确定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的传授。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语言教学都应以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为主要模式。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应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以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为根本。常用的小组活动(group work)、双人活动(pair work)、角色扮演(role play)、游戏(games)、辩论(debate)等的教学模式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适当选用。

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通过教师的指导达到和谐统一。教师在以极为精练的语言传授新的知识点以后,把大量的工作留给学生去做。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练习中逐渐掌握和运用新的知识。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学生在操练过程中教师及时地给予学生启发、鼓励和有建设性的建议,并及时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在老师帮助下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为了让自己的指导工作更出色,教师必须掌握一些指导的技能与技巧。他必须学会引导学生在操练的时候学会思考。例如,在学生练习口语的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去考虑在表达同一含义的时候中英文的差别,让他们在比较中学习,在思考中获得。

三、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评判者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练习结果作出评判。对于语言的评判一般不宜用简单的对错来下结论。尤其是口语训练的时候,教师应该禁用“No, you are wrong.”(不对,你错了)之类的评判。我们在用母语交流的时候经常也会说出很多不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但是一般不会影响到谈话双方的交流,何况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出现一些表达上的错误是很正常的。所以,在进行口语训练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说,多开口,即使表达上有错误,只要不影响相互之间的理解都不要打断他。对于比较严重的错误,教师可以用“你这样表达可能更好一些”的方式来纠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一定要调动和维持。过多的打断或纠正只能让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另外,不仅要小心对待学生的错误,还应该鼓励学生多犯错,即所谓的3M(Making Many Mistakes:犯很多的错误)原则。只有在错误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教训才是学好第二语言的捷径。

美国一位语言学家说过: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讲,语言学习和教学应该是一天中令人兴奋、精神愉快的一段时光。要营造这样的快乐时光,关键在于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只有正确的角色定位才有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英语教学活动才有可能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动,才会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教师也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书目:

综合课程教师角色的定位 篇6

综合课程改革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随着初中综合课程在全国各地实验点的进行,综合课程的有效实施也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其中教师问题是制约综合课程改革的“瓶颈”因素。那么,教师在综合课程改革中应做些什么、到底如何去定位综合课程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的决策者角色

所谓课程决策(curriculum decision-making development),是指在课程发展(curriculum development)过程中对教育目的与手段进行判断和选择,从而决定学生学习怎样的课程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怎样学习,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这些都是课程决策的过程。

综合课程存在多种设计模式,如相关的分科式设计、广延的分科式设计、合科式设计等。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课程形态,只有吸纳教师建议的综合课程,才能更接近真实的“教学场景”,才能更具有现实操作的可能性。

首先,在课程综合化过程中,课程理论专家能够保证知识逻辑结构的严密与科学,能够体现社会的价值与需求,但是,理论专家不一定真正了解实践,这种在理论形态上合理的课程可能不为学生所认可。

其次,教师处于教学一线,真正了解学生。教师参与决策可以确保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以及过去的经验不被忽略,不被拒斥在课程设计的视野之外,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基础的和谐统一。同时,教师也只有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才能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体验到综合课程改革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综合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

然而,从课程改革实际进程的考察中可以看出,许多教师并没有参加课程决策的积极性,有些教师甚至对新课程改革有一些抵触情绪。这无疑是综合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澳大利亚等国家发生的校本课程发展运动之所以没有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缺乏课程决策意识。目前,如果不激发和提升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教师将很难成为综合课程的决策者,综合课程的理想也将难以实现。

教师的学习者角色

综合课程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完全不同于教师以往所教授的学科课程。因此,教师要成为综合课程的学习者。

首先,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如科学课程按国际通行的科学学的结构,把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作为三大学科领域,分别提出了各自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标准。同时,把科学探究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另外两个领域,构成科学课程内容的五大领域。传统师范教育体制培养的理科教师,其专业知识结构与科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理科教师必须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方能胜任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教师可通过集中培训、合作学习、进修等多种方式来更新知识结构。其中,合作学习应成为在职教师更新知识结构的主要学习方式。学习小组可采用灵活的方式构建:如自愿组合、按需组合、新老教师搭配组合、根据共同研究的课题组合等等。另外,教师还应通过网络、电视、学术期刊等媒体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情况,以满足科学课程对教师知识的需求。

其次,教师要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综合科学课程倡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理解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在传统的分科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接受式学习,呈现给学生的也是不容怀疑的结论,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因此,在综合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成长,通过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使教与学的方式由单纯传授与接受确定性知识,向科学探究、重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教师的研究者角色

长期以来,教师总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教书育人,一提到教育科研,就认为是专家、学者的事。实际上,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根本途径。教师成为研究者,也是创造性实施综合课程的基本保障。

首先,科学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是综合课程教师的特殊职责的需要,是教师成熟的标志。教师知识的建构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有赖于教育研究,如果一个教师不对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管其实际教龄有多长,也只能是“教书匠”。

其次,从课程的机械执行者变成课程的共同创造者有赖于教育科研。“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运动中的重要观念。作为教育改革的举措之一,综合课程给了教师和学校更多的自主权,这些自主权既为综合课程教师从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也使他们认识到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的教学问题的必要性,认识到自身既是综合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要成為课程的研究者。

教师的再创造者角色

课程的成功综合,不仅体现在内容的综合上,也应体现在课程的教学之中。课程专家所开发的综合课程形态仅仅是一种理论范型,要想使它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统一起来,教师的转换功能是必不可少的。纵观我国多年来的综合课程实验,基本上是仅仅实现了内容上的统整,具体的教学行为并未真正做相应的变革。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改变教育理念,具备综合意识,才能真正实现综合课程设计的初衷。毫无疑问,学生是课程综合的主体,但他们是一个发展中的群体,他们的不成熟与偏激决定了在综合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改变教育观念,具备综合素质,通过对课程的再创造、再开发,方能实现内容与方法的综合,消除学生的认知分裂,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

其次,教师只有通过创设综合的教学情境,才能保障综合课程的实现与综合学习的开展。只有在综合的教学情境之中,综合课程与综合学习的目的才能实现。一般来说,综合的教学情境包括两个层面。其一,营造一个统整的知识图景。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加强学科与社会的沟通,实现学科与学习者的内在统一。其二,拥有一个弹性的教学时间与空间,保障综合课程与综合学习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即时性与灵活性。

专业角色:语文教师的价值定位 篇7

1. 语文教师应是朗读指导的专家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 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 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独特的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笔者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 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受到情感熏陶, 享受到审美的乐趣。于永正老师执教《高粱情》时, 指导学生读“站得直”, 他在“站”的后面拖长音, 把“得”读作“děi”, 听课的教师恍然大悟———于老师真是“吃透了教材”。一位教师在教学《负荆请罪》时,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当两名学生边读边表演之后, 其他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大家都被他们的朗读感染了 (声音特别洪亮) 。这时, 一名学生忽然站起来说表演廉颇的那位同学读得不好。教师愣住了, 让他发表意见。学生的观点是:廉颇是来认错的, 说话声音不能太大, 应该带有自责的成分。这位教师非常机智, 请质疑的学生朗读了一遍, 这位学生声音低沉, 读得非常动情。

2. 语文教师应是点拨学法的能手

在阅读教学中, 不可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 不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也不可以教师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但是,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又不能离开教师的有效点拨。请看《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片段。

师:刚才读第七、第八两段, 你读懂了什么?

生1:法布尔很辛苦, 八九岁就放鸭。

生2:我认为他的父亲让他放鸭是为了锻炼他。 (仍有几名学生举手想参与讨论“放鸭”话题)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3:法布尔的父母亲为什么都怒气冲冲地呵斥他?

师:是啊, 俗话说,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 可是法布尔的父母为什么对他大发雷霆呢?

生4:父母也许是事先说好的, 想联手彻底戒掉法布尔的虫瘾。

生5:法布尔的父母亲认为迷恋昆虫不会有出息, 希望他安心读书。

如果按第二位发言学生的意思继续讨论下去, 只会浪费时间。教师果断地中止, 调整讨论方向。通过点拨, 后面学生的质疑贴近文本内核, 为深刻领悟法布尔痴迷昆虫、终有成就做好了铺垫。

3. 语文教师应是多才多艺的偶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 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 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来了多少东西, 教给学生多少东西, 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对学生的影响如此之大, 当学生发现从自己的语文教师身上能学到无穷无尽的知识的时候, 当他们在老师的影响下兴趣广了、知识多了、眼界阔了的时候, 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非常浓厚。

教学《长江之歌》快结束时, 笔者问:“同学们, 学了本课, 你们是否对母亲河长江充满了依恋之情?把这份依恋之情唱出来吧!”接着便饱含深情地唱了这首歌。可以想象, 伴随着学生掌声的是他们异样的表情:兴奋、惊讶、不可思议。课余时间, 笔者还一字一句地教他们唱这首歌。在反复吟唱之中, 学生既熟悉了课文, 又加深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并激起了学习课文的兴趣, 教师的威信无形之中便提高了。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篇8

鉴于此种情况, 我个人认为, 作为教师, 尤其是作为初中阶段的教师, 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普通人”, 这既切合实际又符合学生心理认知, 不但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而且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我是一个普通人”之适时流露情感, 增进师生情谊, 提高课堂效率

人是感性动物,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都有一种感情在支配。教师, 作为社会中的人, 必定会有常人生活的喜怒哀乐。在我看来, 语文教师将这些情感在课堂上适时地表现出来, 对学生可以起到感染熏陶甚至是教育作用。去年初夏, 因车祸而成为植物人卧床两年的小姨过世了。我参加完葬礼回到课堂上, 面对学生因两天未见而充满疑惑的眼神, 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告诉他们我去做了什么。在讲述中, 我以和学生们同龄的表妹两年来对小姨如何进行无微不至地照顾, 她自己又如何刻苦地学习为中心, 以此来启发学生要懂得孝敬父母, 努力学习。那堂课上, 学生们被爱被真情唤醒, 亲情的美好与伟大一次次激荡着他们的心灵。那堂课的教育效果, 绝对胜过对万千文字材料冷冰冰地分析。

二、“我是一个普通人”之用兴趣爱好感染熏陶学生, 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课堂, 是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的阵地。但我们的这块阵地绝不是死气沉沉的, 很多时候它会歌声飞扬, 因为歌唱是我所爱。我们在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快速牢固地背诵文章, 我让学生把文章作为歌词填充到他们喜爱的歌曲中并唱出来。于是, 语文课成了“想唱就唱, 我最闪亮”的展示舞台。这种比较特殊的学习方式, 不但学生爱学, 而且效果极佳。

三、“我是一个普通人”之知错就改, 善莫大焉

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 我越发觉出自己的浅薄。课堂上, 我们谁也避免不了说错话或解析错某道题。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出错而畏手畏脚, 出错不要紧,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错误。当意识到错误后, 我们要及时纠正, 更要真诚地向学生道歉。这样, 学生对我们不但不会丝毫的埋怨, 他们反而能从活生生的例子中学到什么是真诚, 什么是知错就改。

总而言之, 我对自己“普通人”的定位, 让学生不但喜欢上了真诚的我, 而且喜欢上了语文学习。仅仅八个月的时间, 我所任教两个班级的语文水平, 就从我刚接手时的“老大难”走到了今天的“校以我荣”, 我觉得这主要归功于自己“普通人”的角色定位。

摘要:作为初中阶段的教师, 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普通人”, 这既切合实际又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 不但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而且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也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师角色的定位和转换 篇9

由“权威”向“非权威”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中, 教师只是一个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之一, 需要与学生一起探索知识, 而不是什么都懂的知识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的不足, 可以请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紧张和“神秘感”, 而不应以知识权威自居, 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 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平等交流, 是一种享受, 从而以更加理性和从容的心态去学习。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中“牵着学生走”的做法, 要成为“推着学生走”的助推者, 变以往只给学生压力的做法, 及时给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要以鞭策、鼓励和赏识的方法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新课程倡导专家型教师, 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一专多能, 更希望教师能虚心向学生学习, 甘当倾听者, 共建和谐课堂, 做学生的伙伴和朋友, 和学生共同学习, 共同经历, 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

由“灵魂的工程师”向“精神教练”的转变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改变以往教学中只面向好学生的精英教育, 面向全体, 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及思想上的起伏和波动, 教师要想方设法与学生交流、沟通, 引导激励他们渡过难关。教师应作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呼唤者, 引导学生积极、和谐、健康地发展。

由“消息源”向“信息平台”的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由原来的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学校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通道。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输出知识, 更要和学生交换知识, 还要从学生那里学习知识, 要变“知识源泉”为“信息平台”, 给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 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便捷、轻松地学习。

由“挑战者”向“应战者”的转变

在新课标下,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个共同体中, 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不复存在, 而是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 教师不再仅仅去向学生提问题, 而且还要通过对话让学生来提问题, 即变“挑战者”为“应战者”。学生在被教的同时, 也同时在教老师, 使师生双方在教学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的角色中走出来, “蹲”下来和同学们一起活动, 一起感知。教师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 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由“园丁”向“根雕艺术家”的转变

社会上一直歌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知道, 园丁的作用是培土施肥, 修枝剪叶, 而在这个过程中园丁是主动的, 园中的花木始终是被动的。园丁有怎样的审美标准, 那么他对花木就会做怎样的修枝整形, 所以花木的生长发育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园丁审美情趣的雅俗和审美能力的高低。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 它特别强调学生应能独立地、个性地发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 我们认为, 教师不应是园丁, 而应是根雕艺术家。对所要雕的根必须是因势就形, 根据它本身具有的形体特征加工改造, 使它能更好地凸显其个性特点。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能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 更好地成才, 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标准化人才。

论电大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10

关键词:开放教育,电大教师,角色定位,服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 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国家明确指出远程网络教育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 为学习型社会服务、为学员的学习服务是电大教育的根本定位。基于这种认识, 电大的教育教学必须牢牢把握服务这一根本点, 在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和教师服务的实施与实现两方面做好做足文章。电大教师的服务主要体现在理念、技能、方法等方面。

一、电大教师为什么要服务学员

现代社会中, 人人都是服务者, 也是被服务者。现代人必须具备服务理念, 合格的电大教师更应当这样。服务学员是开放教育的根本要求和价值体现, 服务学员、善待学员, 就是善待自己, 就是善待电大的未来。学员是我们的“上帝”, 我们必须尊重他们, 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每一个“上帝”都是美丽的, 我们要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 坚持“服务每一个学员, 服务学员学习的一切”这一观念不动摇。

据报道, 陕西宝鸡一蔡姓储户到银行存款, 因不是大户而被银行工作人员安排在最后办理, 蔡认为受到不公正待遇, 找银行负责人讨说法, 但未得到较为满意的解释和答复。第二天他又到这家银行存钱, 一共七分钱, 分七次存, 要求每次都要打印单子, 银行工作人员也给他打印了。后来因此事引发更大纠纷, 双方走上了法院, 对簿公堂。这一案例可能带有特殊性, 但也说明一个问题, 银行及其员工服务意识欠缺是导致这一纠纷的主要原因。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社会服务性。市场经济条件下, 服务成为必然。人人为别人提供有偿服务, 同时又在有偿享受别人的服务。

二、电大教师如何服务好学员

电大教师做好学习支持服务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强化服务意识

服务是具有无形特征却可以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可供有偿转让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不同的行业服务的本质和方式有所差异。电大教师当然需要有服务意识。为什么强调服务?这是由人的本质和特点决定的, 也是社会发展使然。研究表明, 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的主宰, 是因为“人能群, 彼不能”。人, 需要彼此服务, 没有完美的个人, 只有完美的团队。

人是最善于相互提供服务的。1967年,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研究发现, 你想和任何一个陌生的人认识, 中间不会超过六个人 (即六度空间理论)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人可以相互提供服务, 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二) 改进服务态度

从某种程度上讲, 我们的服务态度决定我们的生源数量和质量。我们的态度要真诚, 发自内心地为学员服务。不能糊弄学员, 糊弄一个几个会失去更多, 糊弄一时会失去永远, 惟有真诚才能赢得永远的信赖。

对人对事的态度能反映一个人的涵养水平。语言是服务态度的重要体现。“你听明白没有?”与“我说 (表达) 明白了没有?”这两句话哪句听起来顺耳、舒服呢?显然是后一句。我们在语言交流中切不可显露居高临下的姿态、漫不经心的神情、不冷不热的语气、不耐烦的情绪。电大老师在与学员语言互动交流 (尤其是学员询问) 时一定要注意表达方式。

(三) 研究学员特点

准确分析学员的特点能够使我们掌握学员的实际情况, 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过程安排、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制作, 提供适合电大学员的学习支持服务。学员具有共同特点, 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 对学员特点的分析可使我们在“以学员为本”的基础上, 采取个性化支持服务, 这对于电大教师来说特别重要。

1. 学员的优势。

一是学习目的直接。调查显示, 近90%的学员是为取得毕业文凭, 他们选择电大的目的明确。二是心智成熟。他们已是成年人, 心理成熟, 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比较丰富, 待人接物处理问题老练, 有的在单位是负责人或某一方面的骨干, 对问题的观察有自己的观点, 甚至是独到的, 这些方面可能是老师都不好与之相比的。三是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由于年龄的原因, 学员的记忆力会不如以前, 但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提高, 理解能力增强了。

2. 学员的问题特征。

一是年龄差异大。学员年龄跨度大, 辈份差别也大。学员中不仅有“80后”, 有“90初”, 而且有“爸爸在读”, “妈妈在读”, 甚至爷爷、奶奶在读, 夫妻共读、全家共读的。二是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差异大。同一专业 (层次) 、同一班级的学员的差距大, 不同班级不同学科的学员的差距更大。三是学习条件差异大。经济条件方面, 电大生中不乏百万富翁, 有的还能享受公款上学消费, 而有的学员因失业或收入很低, 交学费都比较困难;有的学员办公室和家庭都有高配置电脑, 而有的乡村来的学员根本没有电脑;有的学员学费全报销, 但大部分学员是自费的。技能方面, 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 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 很多学员不会操作电脑, 更不要说运用计算机网上学习了。

(四) 找准服务基本点

服务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环节上, 即招生环节、教学环节、实践环节、个性化支持服务环节。其中教学环节和个性化支持服务环节更为重要。

1. 把握网络时代学习支持服务必要性。

网络时代学习支持服务主要是师生交互。交互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 是我们了解学员的有效途径, 是培养学员学习兴趣的手段。交互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交互是网络时代教学的基本特征。具体说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学员特点 (上文已述) 、学习特点 (网络条件下的学习可以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或章节) 、教学过程 (互动、动态) 、师生地位 (以学员为中心, 以每个学员为中心, 比如我们通知学员什么事情, 除群发短信, 还要个别打电话)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林黛玉”, 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消费需求, 不同的学员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

通过网上交互师生还可以密切关系、弥补感情空白。网上交互没有传统教育中那种时空统一的面对面“亲密”接触的学习生活环境, 总会有一种虚的感觉, 没有校园氛围, 没有整体学习气氛, 个别学员从来没有到校学习过, 毕业了不认识老师甚至不知道班主任是谁。经常的网上交互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通过网上师生交互, 学员可以倾诉学习中的困难, 倾诉生活中的困惑, 指出我们的不足, 表示对老师的感谢, 表示个人的爱好和成就等, 从而拉近师生距离, 融洽师生关系。

2. 开展导学、助学。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录制导学课件 (央校和省校已做, 我们主要教给学员如何使用即可, 如有可能自己也可再制作些) 、介绍学习方法、提供学习资源、安排实时答疑、降低学员畏难情绪、提高学员自学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员学习能力、设置多个平台、设计多种通道。就学校与学员的关系来看, 如果说学员是需求方那么学校就是供给方。我们要充分满足学员的需求, 就应当搭建多种平台, 把学员需求的东西摆放上去, 让学员根据自己的情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获取。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充分重视学员学习中的问题。

3. 交互中教师应该掌握运用的技能。

开放教育模式下的电大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不仅要熟练掌握课程内容, 具有广博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的阅历, 应彻底改变过去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方式。单靠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不能胜任电大的教学, 必须适应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需要,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特别是师生网上交互技能。然而,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所学专业与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不少教师还不能完全熟练掌握网络操作技能, 与学员进行网上交互。因此,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东西, 掌握新技能。

网络条件下的电大教师应掌握如下技能:一是网上快速查找、下载、使用资源技能 (公共网、电大专网) ;二是使用网络交互技能 (E-mail、QQ、BBS、维客、手机、博客、UC) ;三是整合资源及制作课件的技能 (PPT等) 。学习掌握了这些技能还不够, 还要养成运用这些技能的习惯。

三、结语

要做一个合格的电大教师, 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我们还要研究开放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把握其规律;不仅要了解学员, 而且要精通课程, 掌握开放教育的技术、技能, 关注学员, 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顺起, 陈立勇, 平凡.电大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机遇与创新.开放教育研究, 2008年第14卷5期.

[2]肖爱平, 蒋成凤.网络学习者网上学习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开放教育研究, 2009年第15卷1期.

[3]胡吉成.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师生交互——网络时代学习支持服务的实践与探索.全国基层电大发展援助项目第八期教师管理干部培训班学习材料.北京, 2009年11月.

[4]刘延.学习支持服务案例讨论.全国基层电大发展援助项目第八期教师管理干部培训班学习材料.北京, 2009年11月.

新课标下,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 篇11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执行的模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技能,发展智力,培养阅读、写作的能力,陶冶道德品质。整个教学过程就表现为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边活动”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人,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应做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由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向“双边互动”的教学模式。这样,就涉及到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是权威,常常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更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新“课标”的实施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新“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成为此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和一大亮点。合作学习是语文新课标中着力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必须努力改变自身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而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是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对话者和交往者。要“摆正位子,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不再以“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权威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消除畏惧,活跃思维,发展个性。

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他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析很少,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学,讨论、质疑、争辩、探究,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互动性很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语文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营造学生自主活动的氛围,尽量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写作,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感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探究,并让学生互动起来多交流、多讨论,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为语文教学展现了广阔的碧海蓝天。

二、教师应成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

叶圣陶老先生告诉我们“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新“课标”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几个方面获得发展。又强调要“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这固然没错,但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这就有了相悖的地方,因为过分强调目的性,就削弱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教育家昆体良所说:“你所完成的不是一把刀子的职责,而是一块磨刀石的职责。”因此,教师就要调整自己的角色,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的目的,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教师应当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是新课标的实施者,新课标实施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研究、反思、创新和总结。新课标所蕴含的新理念及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会与旧的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发生冲突。这种新与旧碰撞的结果只能是破旧立新。“立新”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自我反思,重新审视和分析种种问题,随时对自己的思想认识进行补缺、深化和纠正,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和总结,逐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范畴。语文课程改革是语文教育改革中最为关键和敏感的部分,它往往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首要突破口,语文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所以,语文学习就必须关注人类本身的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存亡,关注自然的变化,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

四、教师应成为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推动学生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教师要激起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把课上“活”。教师就要达到说书者的艺术境界,风趣幽默更兼曲径通幽、引人入胜。教师要制造教学悬念,创造教学高潮点、转折点。讲授要生动,描述要形象,声情并茂,才能高潮迭起。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和风细雨育桃李”的韵味。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不能“千篇一律”,“一条道上走到黑”,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文而异。真正做到“课伊始,兴即来;课进行,兴正浓;课结束,兴未尽。”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如果教师的角色定好位,新课标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良教师的教学生态。新课标下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以往的人生,新课标中的教师也会焕发出新的生命。

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思考 篇12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一)教育机制不符合新时期要求

在我国的大多数高职机制中,由教育部特定的审批才能进行承办教书育人的体制,每个教育机制都大同小异,很少有一些创新性的想法,多以以往的经验式教学为主,考试也都以死记硬背为基准,很少注意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进行人才培养时,更没有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功能,在课程安排上不分繁简和难易,让学生难以判断出学科的重点,更分不清学科和自己技能之间的联系。这样长期下去,高职英语教学体制势必被社会所淘汰,势必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新时代需求。

(二)教师团队创新意识不强

首先,现代社会的市场化经济趋势,对员工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英语教师如果仅仅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社会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内容上如果不针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培训,就肯定会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学生如果只是一味地听老师解说,没有听到和实际工作相联系的内容,课堂就会死气沉沉。

最后,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很多高职英语老师只是凭借多年的经验去教学,在原地踏步,不去看外面世界的变化,更没有把教育目标的核心定位在市场化现实需求的基础之上。

二、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高职英语发展

在过去,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因高考成绩差无法接受普通高校教育的遗憾或者是为了工作的需要而选择的。现在人们接受高职教育的原因变得更加复杂。这时候,作为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高职英语如果仍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管理方式,就不利于高职英语进一步向前发展,所以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在新时期必须进行创新。

(二)有利于培养出更具创新力的毕业生

创新是任何一个时期都必须坚持的一种精神,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不会有活力;没有创新,一个国家就不会前进;没有创新,学生的成绩就不会提高,因此,学生必须有创新精神。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仍借鉴以前的教育模式。这样长期下去,学生渐渐失去求取创新的欲望,因此,新时期高职英语模式必须进行创新。

三、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思考

(一)市场化与国际化———教师对教育目标的定位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在目标上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的学习,教师们往往认为这样能培养出理论与系统相结合的专业性人才,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学生上学的目的。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上学的目的不再是混文凭,而是通过学习专业技能,毕业后马上将技术换成金钱。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目标,将教学目标由传统的教授学生理论为主向以服务市场为主要目标,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育目标国际化指的是教育目标在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前提下,还要注重将教育目标向国际市场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很多人上高职也是为了学习一些国际化的技术,这时候,教育目标如果还仅仅面向国内市场,就不行了,因此,教育目标必须国际化。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二)以学生需求为主———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定位

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有很多形式,比如利用多媒体、利用课堂互动等方式,但不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是为教学对象服务的,班级学生属于什么类型,课堂内容及教学条件是什么样子的,都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部分高职院校将网络技术运用到课堂上,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网络技术的投入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在上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全面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使用网络教育下的任务型教学及交互式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要实现创新,还要抛弃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课堂演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手法,将练习、分析、评价、实际操作等环节综合到一起,在带领学生学好知识后,还应进行课堂讨论。另外,不能完全抛弃理论教学,而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四、结语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是目前高等教育当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面对如此特殊的教育方式,很多学校却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管理办法,学生自然不能学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因此新时期高职英语教师必须走创新之路,重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创新关键就在于一切以学生为主,只有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够确保高职英语教学顺利发展下去。

摘要:近几年, 随着全国各个高校逐年增加招生计划, 加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日益下降。不仅如此, 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学习质量也随着各个高校的扩招而逐年下降, 特别是英语这一门注重基础的课程, 学生基础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英语教学的开展, 因此高职英语教师有必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开展的现状进行简单分析, 探讨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价值, 最后分析应如何进行重新定位。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李立胜.高职英语课改中的教师角色定位[J].职业时空, 2011 (05) .

[2]徐杰.21世纪初高校教师职业角色新论[J].教育与职业, 2010 (33) .

上一篇:机床生产率设计论文下一篇:机关档案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