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2024-09-18

跌倒坠床预防措施(精选12篇)

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篇1

预防跌倒和坠床护理措施

1.保持病房和周围环境安全,无杂物,地面干燥避免湿滑。

2.(告知)下床活动的动作宜缓慢,先在床边坐5-10分钟,无头晕等不适时再下床活动,以防体位至低血压的发生。3.行动不便偏瘫者需在亲人看护下下床活动。

4.避免穿着过于宽大的衣褥,协助患者穿着合适的衣物。

5.(告知)床栏拉起时,如需下床请先告知医护人员将床栏放下,切勿翻越床栏。6.(告知)当有需要而亲属不在旁时请呼叫护理人员协助。

7.患者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时,应与保护性的约束并安全使用床栏,反应迟钝者应加强探视,晚夜间加强看护,安全使用床栏。8.病房内保持光线充足,晚夜间应避免走道灯过暗。

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预防褥疮在于消除其发生的原因,要求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治、勤更换,交接时要严格细致的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

一、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1.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卧位。翻身间隔时间应根据病情及局部受压情况而定,一般二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一小时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卡,协助病人翻身时应将病人身体抬起,再挪动位置避免拖拉推动的动作以防擦伤皮肤。

2.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可在身体空隙放置软枕海绵垫,需要时可垫气圈、海绵垫褥、气垫褥等。

3.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的病人、衬垫应平整、松软适度、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肤颜色改变的情况,听取病人反应适当调节。

二、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病人应及时擦洗干净,床铺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褥污染需及时更换。2.不可使用破碎的便盆以免擦伤皮肤。

三、增进局部血液循环

对易发生褥疮的病人,需要检查,用温水擦洗,擦背或用温热毛巾行局部按摩。

四、增进病人营养

病情评估时给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进机体抵抗力及组织修补能力。

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72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 其中男性89例, 女性83例, 年龄为46~87岁, 平均 (67.4±9.7) 岁;将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59例脑梗死患者临床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77例, 女性82例, 年龄50~85岁, 平均 (64.4±11.7)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 对脑梗死患者首先进行常规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其内容包括:①近1年中不明原因跌倒经历 (1分) ;②意识障碍 (1分) ;③视力障碍 (1分) ;④活动障碍、偏瘫 (3分) ;⑤年龄 (≥65岁) (1分) ;⑥药物影响, 如镇静剂、降压利尿剂、麻醉止痛剂等 (1分) 。在患者入院时, 对患者进行评估, 根据具体评分给予护理。总分高于4分者, 为高危患者, 给予高危护理, 低于4分者为普通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通过临床观察及研究发现, 脑梗死患者坠床、跌倒除了与患者自身状态有关外, 与家属护理、住院环境都有密切关系。因此, 住院患者风险评估表[2],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 制定脑梗死患者坠床风险评估表, 包括:①年龄≥85岁3分, ≥75岁2分, ≥65岁1分;②意识状态:躁动3分, 意识模糊2分, 清醒1分;③活动能力:严重活动能力障碍、偏瘫3分, 中度活动能力障碍2分, 活动能力基本正常1分;④药物:服用镇静、安眠、精神类药物1分;⑤基础疾病:头晕、低血压、贫血等1分;⑥患者及家属配合度:无人护理3分, 有人护理但意识薄弱2分, 有人护理且有一定护理常识1分, 见表1。

对观察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 并实施脑梗死患者协同护理方案, 记录其坠床/跌倒率。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 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共159例, 其中高危患者68例, 普通患者91例。住院期间, 坠床1例, 跌到3例, 其坠床/跌倒率为2.5%。观察组患者共172例, 其中高危患者89例, 普通患者83例, 住院期间无坠床及跌倒患者, 其坠床/跌倒率为0。可见,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方案效果显著 (P<0.05) 。

3 讨论

脑梗死多发于老年患者, 因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较高, 极大的影响患者健康, 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包括缓解急性期脑水肿, 改善微循环, 溶栓, 扩张血管及抗凝等。由于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差, 其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至关重要。

本文对比了实施脑梗死患者协同护理前后的坠床/跌倒率, 发现规范、科学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坠床、跌倒, 对于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同时, 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的指导, 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避免因护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导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

脑梗死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疾病的治疗、康复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应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由于脑梗死患者常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 患者常常伴随消极、易怒的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应给予心理护理, 帮助其正确看待疾病, 树立信心。对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提高意义重大。在患者病情稳定后, 给予适当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恢复有极大帮助。目前, 肢体功能训练尚无明确的指导原则, 通常是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常见的恢复训练包括翻身训练、坐站位训练、步行训练、功能位摆放、语言训练等。应注意对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的观察、评估, 切忌盲目急进。同时, 给予患者鼓励, 使其树立信心, 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本院制定的脑梗死患者协同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患者坠床、跌倒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72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 按脑梗死患者协同护理方案进行护理, 对其坠床/跌倒率进行统计。结果 观察组坠床/跌倒率为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实施脑梗死患者协同护理方案, 对于预防脑梗死患者坠床、跌倒有重要作用, 应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坠床,协同护理

参考文献

[1]朱春萍.预防患者坠床的风险管理方法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 (5) :347.

老年患者坠床/跌倒的预防对策 篇3

【关键词】老年患者;坠床/跌倒;预防

【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80-01

患者坠床或跌倒是非故意事件,指人体从高空坠落到低处或在走动时突然倒地[1]。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70岁以上老年人的意外死亡中2/3是坠床或跌倒所致的,而成为该人群第五大死亡原因[2]。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是患者住院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一旦发生坠床/跌倒,这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痛苦,还会增加经济负担,更甚者还可能会引起医疗纠纷[3]。我院老年干部病房的患者总体年龄偏大,发生跌倒的危险性增大,故我科根据近两年来发生的坠床/跌倒事件根本原因分析结果,从预防坠床/跌倒的可控因素为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预防对策

1.1 制定坠床/跌倒风险因子的科学评估方法和及时准确的评估:患者入院8小时内和住院期间每天进行评估,或病情发生变化、手术、转科、服用影响意识和活动的药物时需重新进行评估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评估按照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分表进行评估,其内容包括1.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经历(1分);2.意识障碍(1分);3.视力意识障碍(单盲,双盲,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复视)(1分);4.活动障碍、肢体偏瘫(3分)5.年龄≥65岁(1分);6.体能虚弱(生活能部分自理,白天过半时间需要卧床或坐椅)(3分);7.头晕、眩晕、体位性低血压(2分);8.服用影响意识和活动的药物 散瞳剂 、镇静安眠剂量、降压利尿剂、阵挛抗颠剂、麻醉止痛剂(1分);9.住院中无他人和家属陪伴(1分);10.无 (0分);评估后累计分值≥4分者为坠床/跌倒危险患者,加强防范措施。

1.2 制定预防坠床/跌倒的教育指南:预防患者坠床/跌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生、护士、清洁工人、后勤服务支持者及家属共同参与[4]。每位患者入院时即对其及家属进行环境介绍和坠床/跌倒预防的安全教育,评估坠床/跌倒危险因子≥4分的患者,在床尾和腕带上注有“高危坠床跌倒”的标志;患者的住院电子病历上自动生成红色加粗的字体“坠床/跌倒”提示牌;发放《预防坠床/跌倒告知书》。

1.3 消除环境设施安全的风险隐患:健全的基础设施是环境安全的重要保证,醒目的安全标示是预防坠床/跌倒意外伤害的重要環节。护士台墙壁和每个病房墙壁上都有《预防跌倒十知道》;每张病床都配有床栏并告知使用床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患者应可及床边呼叫器及必需用品;每个病房的厕所旁和浴室旁都有紧急呼叫器和防滑垫,由于患者的特殊性,本病区要求每个患者都有陪护并不允许患者单独上卫生间:卫生间的门不上锁,并且用任何的钥匙都能打开;工人清扫地面时在旁边设立醒目的防滑标志;有台阶的地面用醒目颜色标志;病区的走廊和厕所、浴室都配有扶手;保持病房的通道和病区的走廊通畅;转运的轮椅和平车都配有安全带,并统一放置工人间;在患者走动的范围内及转弯处有足够照明或采光。

1.4 制定患者坠床/跌倒个体化干预措施:患者坠床/跌倒的风险因子是不同的,采取预防措施时也因人而异,如意识障碍的患者可适当的选用合适的约束用具;老年痴呆患者晚上症状加重,在此期间需要更多的帮助;脑血管意外患者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因此要对这些患者和家属(陪护)多做宣教和督促,使其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

1.5 制定患者坠床/跌倒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5]。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后,要立即启动应急流程,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危害和不良后果,做好患者及家属安抚工作。及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进行审核,并与病房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制定预防及改进措施。

1.6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和强化护士安全管理意识:成立由护理部‐护士长‐病区护士质控员组成的三级质控小组,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对于高风险患者实行班班重点交接。定期组织学习,运用PDCA循环,不断整改,优化工作环节,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2 小结

通过跌倒/坠床评估表及一系列防范措施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保障患者安全的有效措施;持续质量改进,改善患者安全是不良事件管理的目标。降低患者坠床跌倒导致伤害的风险,这符合我国卫生部提出的十大患者安全目标和美国医疗机构联合委员会提出六大国际患者安全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崔妙玲,应燕萍等,住院病人跌倒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广西医学杂志,2007,29(9):1346.

[2]MA Province,ED Hadley MC Hombrooketal,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Falls in Elderly Patie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995,273,1341-1347.

[3]杨霞,李萍华,胡惠萍神经外科患者坠床/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防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12月第15卷第24期:93.

[4]郦忠,叶志宏,盛洁华,坠床与跌倒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中华医药管理杂志2008年9月第24卷第9期 :646-647.

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预防措施 篇4

一、处理预案

1.立即赶到患者身旁,了解患者病情。同时通知医生迅速查看患者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

2.受伤程度较轻者,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3.皮肤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出血者进行压迫止血、清创包扎;必要时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4.疑有骨折、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伤情采取适当搬运方法;协助医生进行辅助检查。

5.患者出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时,立即遵医嘱予以输氧、输液、心肺复苏等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6.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7.及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应立即了解患者病情,做好相应处理。必要时护士长应向上级主管领导领导汇报(夜间通知医院总值班)。

8.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及心理变化。

二、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树立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2)做好患者及家属宣教工作,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3)保证护栏、约束带、推车等用物性能完好,病房环境整洁、安全,对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及时检查、落实整改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1.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 2.地板干净、不潮湿3.危险环境有警示标识4.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移开

安全防范措施:1.有高危跌倒患者的标识2.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确保其安全。3.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位置。4.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长短不合适的裤子,鞋底应防滑。5.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6.当患者头晕时,确保其在床上休息

(4)评估患者潜在跌倒/坠床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5)对于有跌倒危险的患者,保持病区地面清洁干燥,地面湿滑时需出示警示牌;保持病房通道畅通;各种设施指定位置摆放,电线卷好;走廊通道安装固定扶手,定期检查扶手的稳定性。

(6)对于有坠床危险的患者,床尾有醒目标志;确保患者可以随手触到呼叫器病床高度适中,固定良好;昏迷、烦躁、偏瘫、年老体弱等患者使用床挡或安全带,专人看护。

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 篇5

(一)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挡,并有家属陪伴。

(二)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姓约束,但要注重动做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三)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件,如有须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四)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做,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姓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壮,易于发生危险。

(五)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壮,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六)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壮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壮、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七)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八)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九)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处理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上报程序】

发生坠床/跌倒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情况逐级上报 患者跌倒(坠床)防范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对高危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切实有效地防范与减少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跌倒(坠床)防范制度与措施如下:

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对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策略的意识。

2、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理流程。

3、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最大伤害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指导高危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4、入院指导明确,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知道如何得到援助。

5、通过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

6、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7、提供光线良好的活动环境。夜晚巡视高危患者时,不要让病房太暗,打开夜灯或卫生间的灯。

8、将常用物品置放于病人视野内且易于拿取的范围内。便器应倒空并置于适当位置。

9、责任护士或夜班护士对有高危情况(有跌倒史、意识障碍、65岁以上老年人、服用镇静剂、降压药等)的入院病人按跌倒评分表进行 评分,评分大于4分填写评分表,护理文书中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落实预防措施。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动态评估持续追踪,强化教育。

10、将评估情况告知家属并签名,留陪护监管。发放健康处方,做好相关指导。

11、注意环境安全,走廊和洗手间设防滑标记。

12、教会轮椅、助行器的使用方式,使用轮椅或上下床注意脚轮的固定,患者下床应搀扶。

13、高危患者卧床需拉起离家属远侧的栏杆,勿拉起两侧栏杆,以免妨碍患者离床活动。但对于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及年老者等,应拉起两侧床栏且固定好。

14、在住院一览卡右上角做好三角标记,床头卡上插警示标志,在提示栏内写清高危患者床号。

15、做好高危跌倒患者的交接班工作。每周进行再次评估,记录评分情况和有无意外发生,直至高危解除或病人出院、死亡。跌倒高危评分表保管于病历中。

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篇6

2017.8.1

一、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分为≥4分,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有:

1、活动障碍/偏瘫

2、体质虚弱

3、头晕目眩/体位性低血压

4、意识障碍

5、视力障碍

6、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1)镇静药(2)镇痛药(3)降压药(4)降糖药(5)利尿药(6)抗癫痫药(7)散瞳药(8)缓泻药

6、近一年有不明原因跌倒史

7、年龄≥65岁或≤10岁

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时间为:

1、患者入院时高风险因素筛查评估,≥4分为高危患者

2、高危稳定患者每三天重新评估一次

3、病情发生变化随时评估

4、术后、产后、第一次下地前需再次评估

三、≥4分为高危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需护士长审核并签字

1、不能下地患者防范措施:

(1)警示标识(2)床档(3)呼叫器(4)陪护(5)陪护人员离开告知(6)物品放于易取处

2、能下地患者防范措施:

(1)安全环境:警示标识、足够灯光、地面清洁、干燥、病房床旁无障碍物(2)辅助工具:床档、约束带、卫浴扶手、呼叫器(3)遵医嘱:用药、陪护

(4)对病人及家属宣教:活动时渐进下床(缓慢做起3分钟,坐床沿3分针、站起3分钟无不适症状,由家属陪同搀扶下床行走);下床时放下床档禁止翻越床档;衣裤合体,物品放于易取处;穿防滑鞋切忌赤脚;家属陪护在床旁,离开时告诉护士;地面潮湿即时告诉护士

四、跌倒/坠床应急预案:

(1)患者不慎坠床/跌倒,立即到达现场,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护士长。(2)对患者的情况做初步判断,测量血压、心率、呼吸,判断患者意识等

(3)医生到达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4)如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患者床上(5)遵医嘱行必要的检查治疗

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12月行介入治疗患者9 312例作为对照组,男4 683例,女4 629例,年龄25~80(65.2±7.5)岁;2014年1~12月行介入治疗患者9 405例作为观察组,男4 731例,女4 674例,年龄28~81(67.3±6.8)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制定介入手术室介入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因素评估表,对介入患者进入介入手术室行介入检查治疗前进行评估,认真填写跌倒坠床风险因素评估表,术前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情况、体态及体型、入院诊断、所行介入治疗部位及目的;术中评估内容:生命体征、易出现的突发情况;术后评估内容:患者紧张程度、介入结果、用药情况;根据评估的不同结果,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跌倒坠床的发生,使介入手术室介入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常规化[4]。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跌倒坠床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0.075%(7/9 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重视介入患者在介入手术室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

制定介入患者个性化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表。术前对每一位介入患者依据评估表逐一进行评分,找出患者易至跌倒坠床的高危因子,对高危患者将高危因子标示在腕带上,并贴以红色标识。制定患者护理计划:如采取何种方式上下导管床、是否需要约束固定;术中重点监测的体征(恶性心律失常、意识改变、血压及体位等);备好抢救药品,保持液路通畅。对易发生恶性心率失常的患者术前贴电极片时需避开除颤的部位,并将除颤器电极涂上导电糊,处于备用状态[5]。

3.2 加强介入患者在介入手术室术前、术中、术后跌倒坠床宣教

对意识清楚患者,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介入手术室环境,有针对性地讲授坠床所致的不良后果,指导患者上下导管床时双手及身体不能触碰臂托,以免重心不稳引起跌倒。术前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后,告知患者导管床仅有一人宽不能随意挪动或翻身,如感觉体位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给予帮助;嘱咐患者双手触摸导管床边缘,保证身体躺在导管床正中。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听从医护人员指挥,以免发生跌倒坠床。手术完毕,不能自行坐起下导管床,应由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情况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下导管床方式[6]。

3.3 提高护理人员预见性及安全服务意识

评估患者,为患者准备合适拖鞋必要时给予适当搀扶。根据患者的身高调整导管床高度,准备合适的脚蹬,在患者上下导管床时护士均应协助;肢体活动不利患者给予搀扶;年老体弱、病情危重患者使用平车或病床,移动患者时,固定好平车或病床;对意识不清、年老体弱、躁动不安及在全身麻醉诱导期和复苏期的患者及儿童,上下导管床时使用过床易,应有专人在床旁守护,根据需要使用相应的约束带[5]。术中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危重患者器械护士应穿好铅衣守护在患者身边,以免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或意识改变时患者抽搐发生坠床。术后及时移开控制面板避免误操作。对术中过度紧张、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调整血压药物或介入结果严重的患者,应使用平车搬运,绝不允许自行下床。搬运时应在导管床归位后再推平车至床旁,以免导管床挤压平车引起平车倾斜,发生坠床[7]。

3.4 提高介入手术室环境的安全性

因环境因素引起的跌倒约占跌倒原因的33%~50%[8],环境不熟悉、通道内物品堆放过多、地面潮湿、灯光照明不足、地板打蜡等均是介入手术室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适当调整室内光线,物品有序放置,清除通道障碍物;保持地面平整、干爽、防滑,避免沟、坎。地面潮湿有水时应摆放防滑警示标识,及时用拖布擦干,必要时由护理人员搀扶患者活动。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导管床、平车、轮椅及复苏床等设施是否完好,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请相关部门维修,确保环境设施的安全。室内地面距电动门1m处画一警示红线,将患者轮椅或平车放在安全区内,固定好前后车闸,以防电动门开关时碰撞轮椅、平车。转运患者前评估工具是否安全,适当调低平车高度[9,10]。

3.5 改良传统患者约束装置

发明适合介入手术室介入患者的约束装置,以便有效约束患者使介入手术顺利进行、保证患者术中安全、减少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做好介入手术室介入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反复宣教、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同介入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服务意识,可避免或减少介入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确保每例介入患者的安全,从而减少由此引发的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毛燕君,许秀芳,李海燕.介入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55.

[2]吴惠平,宋晨.临床护理异常事件案例分析与预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5.

[3]郦忠,叶志弘,盛洁华.坠床与跌倒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9):646-647.

[4]陈婷.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护理安全防范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9(9):12-13.

[5]林岩,谭淑芳.实用手术护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255-257.

[6]罗真华.介入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709-2710.

[7]刘幼方,吕玉娥,黄秋萍,等.介入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2):172-173.

[8]季淑凤,朱慧.老年跌倒问题原因分析与预防[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63.

[9]刘玉香,李宁珍.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安全管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8):195-197.

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篇8

【关键词】老年患者;健康教育;安全管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成为跌倒的高危人群。老年人各个器官功能由于疾病的影响日趋下降和退化,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问题更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关注,做好老年患者住院护理的安全防护,已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活动,使患者及家属建立安全意识,防范跌倒坠床事件发生。近年来,我院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使社会满意度提高。现报道如下。

1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

1.1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收集相关信息,做出初步评估,为下一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可采用交谈、体检、查阅病历收集资料。①身心状态评估。如老年患者的实际年龄、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②社会文化背景评估。如职业、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个性特点。③既往受教育情况的评估。既往是否受过健康教育,掌握哪些护理知识,根据老年患者文化水平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方法。

1.2确定健康教育目标从评估中获得的资料如患者缺乏哪些知识、技能、患者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等建立学习目标,并由患者及家属和责任护士共同制定,使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学习。同时目标应具体,符合患者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实施健康教育。

1.3健康教育的方式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选择一对一教育,集体宣教和书面教育等方式进行宣教,指导和示范防跌倒坠床的一系列措施,使患者及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通过病房墙壁张贴图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观看录像,使患者及家属易于理解和接受教育。

2实施步骤

2.1入院介绍教育可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如图片、宣传栏、录像等,宣传导致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因素,如生理因素,生理机能退化。病理因素,平衡能力下降,肢体活动障碍,老年痴呆,自理能力丧失,眩晕症,高血压。心理因素,焦虑症、抑郁症。环境因素,地面不平、潮湿、室内有障碍物、设施不到位,无床栏、扶手等。因人而异进行宣教,讲解住院环境,设施,住院制度,指导患者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与预防。

2.2住院期间教育住院期间,不准患者擅自离开病房,如确实需外出,必须经主治医生或值班医生同意,医患双方签署患者离院告知书,方可离开病房,并告知返回病房时间。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工作。注意用药方式、用药方法正确,耐心解释用药原则及按医嘱给药对疾病的重要性。说明擅自减药物的危害性,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做好环境评估,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证走道畅通无障碍。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光线适宜,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指导老年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对老年患者使用带床栏的防护床,对于有高危情况(有跌倒史、意识障碍、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服用镇静剂、降压药等)的入院病人按跌倒评分进行评分,评分大于4分填写评分表,护理记录单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落实预防措施。将评分情况告知家属并签名,并留陪护一人,并根据病人情况每周护士长评估一次,并追踪结果,强化教育。对跌倒坠床的高危患者的一览表左上角做好红三角标记,床尾应悬挂小心坠床警示标识,在小黑板提示栏内写清跌倒坠床高危患者的床号、姓名。并进行交班。护理部不定期检查有无漏报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2.3出院时教育为了使患者尽快地适应社会,适应家庭的自我护理,出院后必须围绕加强自我护理为主题,真正从老年患者健康出发,鼓励老年患者学习掌握安全知识,防止跌倒坠床发生,老年患者的生理变化及心理调适,合理休息睡眠,合理营养与锻炼,合理用药指导,并做好生活饮食指导,告知复诊时间。

3讨论

健康教育增强了老年患者对安全防护知识的认知。通过入院宣教、住院教育、出院指导,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与预防,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为顺利康復出院创造了条件。并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患者`健康行为的改变。健康教育的实施拓展了护理人员的知识面,责任护士人人皆知,锻炼了我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实施健康教育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与背景及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的老年患者,针对不同的个体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社会、人文、心理学等知识,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高质量的健康教育需求,提高了护理质量。

跌倒与坠床制度 篇9

(一)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二)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重动作轻柔,常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三)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四)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忽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五)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呼叫器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六)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刻到患者身边,通知医师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定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七)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八)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师汇报。

(九)及时、正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制度

(一)评估环节

在患者入院时、转入时、病情发生变化、特殊用药/治疗等环节由护士完成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具体见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二)评估频次

1、病情稳定者入院/转入时评估一次即可。

2、病情发生变化或接受特殊用药/治疗需每周评估一次。

3、首次评估患者跌倒风险总分≥4分,需每周评估二次,待病情稳定,总分<4分,不再评估。

(三)对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

跌倒/坠床的评估、预防及处理流程、患者教育等。

(四)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

尤其是评分≥4分者为高危坠床/跌倒患者,包括跌倒危险因素、安全问题和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告知家属,并签名,留陪人,做好相关宣教,在床尾挂上高危跌倒警示。

(五)跌倒高危患者列入交接班范围。

(六)安全预防措施

1、指导患者走动时穿防滑鞋。

2、教育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

3、指导患者需要时及时请求帮助,如上厕所,起床。

4、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5、患者能随手可及呼叫铃及必需物品。

6、保持环境安全,走廊、浴室和洗手间有防滑标记;有足够的照明。

7、病床、轮椅、拐杖等的安全使用,如:病床的高度要适中,床、椅轮子应固定。

8、床档的安全使用:对于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年老及小儿患者等,应拉起两侧床栏且固定好。

9、烦躁患者适当使用约束工具。

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

(一)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赴现场及时了解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二)医生赶到现场后,护士应向医生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及伤情的判断。

(三)医生到场后应立即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意识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伤情实施必要的体格检查,以便对其伤情做出初步的判断。

(四)如病情许可,护士和医师可将病人移至病床/推车,并进行后续治疗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检验。

(五)执业医师应当依据患者的情况,结合检验、检查结果,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的伤情如实、科学、合理地作出轻、中、重程度的判定;必要时请相关的科室医生会诊,共同判断患者的伤情。

(六)当班护士立即通知患者家属,告知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目前的伤情、治疗措施、预后等,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七)立即报告:

口头报告时间节点:发生或发现者立即(1小时内)报告护士长或当班主管护士、相关医生;护士长或当班主管护士接报后立即(1小时内)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接报后立即(1小时内)将该事件报告护理部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

书面报告时间节点:发现者8小时内完成并交予护士长;护士长在24-48小时内交予护理部。

(八)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或跌倒的经过,伤情与抢救记录。

(九)如患方不能认同院方的伤情判定结果,可通过司法鉴定等相关法律程序依法主张其合法权利。

患者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

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燥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栏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一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在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时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5、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工勤人员拖地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

6、中夜班加强巡视,必要时为病人准备床栏并拉起。

7、对服用特殊药物者(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加强观察。

8、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

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处置预案

一、值班医务人员发现患者不慎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时应立即通知科室负责人,如患者病情允许,同时将其移至抢救室,联系家属;

二、对患者受伤情况,当班护士和医生应做初步判断,测量BP、P、HR、意识及判断有无皮肤擦伤、骨折等;

⑴、受伤程度较轻者,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⑵、对于皮肤出现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碘伏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针。

⑶、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受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请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它治疗。

⑷、对于头部受伤,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通知医生,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三、加强巡视,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稳定。

四、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班。

五、向患者了解当时坠床、跌倒的情景,帮助其分析坠床、跌倒的原因,做好安全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坠床、跌倒。

六、科室负责人到场后,应问清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对此作出相应的应急处理,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七、记录事件经过及患者情况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八、科室负责人及时组织讨论,查找原因,总结经验,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减少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压疮评估制度

(一)压疮风险评估内容

1、好发部位

压疮多发生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并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

仰卧位时: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骶尾部及足跟处,尤其好发于骶尾部。

侧卧位时:好发于耳廓、肩峰、肋骨、髋骨、股骨粗隆、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处。

俯卧位时:好发于面颊、耳廓、肩峰、女性乳房、肋缘突出部、男性生殖器、髂前上棘、膝部和足趾等处。

坐位时:好发于坐骨结节、肩胛骨、足跟等处。

2、高危人群

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包括:①老年人或肥胖者;②瘦弱、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患者;③意识不清和服用镇静剂患者;④瘫痪或水肿或发热或疼痛患者;⑤大小便失禁患者;⑥因医疗护理措施(如制动、行石膏固定、手术、牵引等)而活动受限者。

3、危险因素

易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①活动受限;②体温升高;③意识状态改变或感觉障碍;④应用矫形器械;⑤营养不良或水代谢紊乱;⑥药物影响;⑦皮肤受潮湿刺激;⑧全身缺氧

(二)压疮分期

1、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由于压力或剪力造成皮下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如变紫、变红),但皮肤完整

2、Ⅰ期:皮肤完整、发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压之不退色,常局限于骨凸处。

3、II 期:部分表皮缺损,皮肤表浅溃疡,基底红,无结痂,也可为完整或破溃的血泡。

4、Ⅲ期:全层皮肤缺失,但肌肉、肌腱和骨骼尚未暴露,可有结痂、皮下隧道。

5、IV期:全层皮肤缺失伴有肌肉、肌腱和骨骼的暴露,常有结痂和皮下隧道。

6、不能分期:全层皮肤缺失但溃疡基底部覆有腐痂和(或)痂皮。

(三)压疮伤口评估内容

1、伤口大小:(长×宽)可用直尺测量伤口,头到脚方向为长,左到右为宽。

2、深度:将无菌止血钳直接放到伤口最深处,测量止血钳与皮肤表面平起点到止血钳头的距离。

3、潜行深度:测量时将无菌止血钳沿边缘直接放入深至止血钳能到的最深处,测量止血钳与皮肤表面平起点到止血钳头的距离。

4、组织形态:黑色结痂、黄色腐肉、红色肉芽组织、表皮增生、伤口组织周围硬度。

5、渗出液:粉红血性、黄色澄清、黄脓、绿黄脓或褐色,气味有:无味、臭味。

6、伤口周围皮肤或组织:正常、泡白、粉红、深红、紫色、黑色。

(四)压疮风险评估要求

1、入院后6小时内或随时进行评估。

2、急性病或危重症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评估,此后每48h评估1次或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3、长期护理的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评估,此后第1个月内每周评估1次,之后每月评估1次。

4、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五)、压疮预防制度

用《压疮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后,对具有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保护皮肤,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建立翻身卡,鼓励和协助患者Q2h翻身;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 隙处;避免患者翻身、搬运时拖、拉、推,防止皮肤损伤;对长期卧床患者,床头抬高<30°,以减少剪切力的发生,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的患者,衬垫应平整、松软。

2、保持患者皮肤清洁、避免局部刺激。

及时清除患者尿液、粪便、汗液等机体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使用肥皂和含酒精用品清洁皮肤,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

3、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可采用温水浴和适当按摩,应避免对骨骼隆起处皮肤和已发红皮肤按摩,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4、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对病情允许的患者,鼓励其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锌饮食,必要时协助胃肠外营养。

5、健康教育。

对家属和患者开展压疮预防宣教,提高患者依从行为。

6、对于高危压疮的患者,按要求应实施压疮上报、登记、追访等工作。

(六)、压疮上报制度

(一)压疮上报指征

1、未发生压疮但危险因素评分达到上报分值(详见《压疮风险评估/高危预警/压疮发生上报表》。

2、院外带入压疮。

3、难免压疮。

4、院内发生的压疮。

(二)压疮预防、预报流程及职责

1、护士在接收入院、转入、手术后患者时以及日常护理危重、生活不能自理及需要重点护理的患者,护士应仔细交接和认真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2、当发现患者发生压疮或具有高危风险时,应在患者入院、转入或发生压疮24小时内填写《压疮风险评估/高危预警/压疮发生上报表》,由护士长评估签名后及时上报护理部。如遇节假日,则报至医院总值 班。

3、详细记录患者目前皮肤或皮损状况,如部位、范围、程度、深度等(转入患者需陪送护士确认签字)及创面处理方法。

4、采取适当护理措施并做好相应记录(1)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落实局部减压措施,如翻身、抬臀等,并建立翻身卡(若患者或家属拒绝配合翻身或按摩,护士应做好相应记录);翻身记录应能体现Q2h翻身、按摩或抬臀情况。(4)正确处理创面。

(5)对院内不可避免皮肤压疮如严重低蛋白血症、强迫体位、癌症终末期等患者,入院时未发生褥疮但有发生的危险,并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压疮发生。

5、做好皮肤情况交接班(1)记录频率

Ⅰ级护理和危重患者皮肤情况随患者书面交班频率而记录,II、Ⅲ级患者皮肤情况

则每周至少记录1次,Ⅰ、II、Ⅲ级患者如有换药,及时记录。(2)记录内容

皮肤目前情况或皮损部位、范围、程度、深度及处理方法。

6、及时在《压疮追访表》上登记压疮转归情况,需要注明压疮转归的日期、皮肤情况或患者去向,并通知护士长;对已发生压疮的患者需同时通知压疮管理小组组长-我院为韩俊霞护士长。

7、未及时上报者按护理部相关规定对个人、护士长及科室进行相应的处罚。

(七)压疮追访制度

(一)医院压疮管理小组

1、接到《压疮风险评估/高危预警/压疮发生上报表》后,在一个工作日(节假日除外)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1)对带入压疮患者,评估患者的皮损程度与预报记录的符合程度;对被视为难免压疮预报者,应评估其皮肤的完整性;(2)评估压疮预防、处理措施的可行性及落实情况;(3)评估压疮预防、处理措施的记录情况;(4)压疮的记录情况。

2、每周随访已发生压疮患者1-2次。随访时应做到:(1)指导创面处理和正确记录《压疮追访记录表》。(2)评估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3)创面愈合后,在《压疮追访记录表》上填写转归情况;仍需追访者,则移交护士长追访。

3、统计和分析全院的压疮情况(每半年一次)。

(二)护士长

每周追访被预报为压疮高危患者1-2次。追访时应做到:

1、评估患者皮肤完整情况、措施落实情况、护理记录书写情况、压疮转归情况。

2、当患者病情好转、转科、出院或死亡时,依据护理单元压疮登记录的转归内容如实填写上报表并交护理部。

患者跌倒(坠床)伤情认定及处理 篇10

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报告制度

1、做好患者坠床与跌倒的预防

(1)针对引起坠床与跌倒的高危因素,对患者进行坠床与跌倒的危险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施动态评估。

(2)根据评估情况,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高危患者悬挂警示牌,做好交接班。(3)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配合。(4)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记录,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2、患者坠床与跌倒的报告

(1)迅速报告医生,进行伤情认定,采取救助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2)立即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在24小时内电话报告护理部,72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

(3)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

(4)发生患者跌倒(坠床)的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5)护理部定期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金乡县人民医院企业标准 Q/JXYY/XZGL204-060-2012 2009年8月1日发布 2012年6月1日实施

患者跌倒(坠床)伤情认定及处理

1、伤情认定:

(1)一级:不需或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擦伤、挫伤、不需要缝合的皮肤小的撕裂伤等。

(2)二级: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处理、护理处置或病情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3)三级: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的伤害程度。如骨折、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此伤害程度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过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

2、处理:

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检查受伤情况,通知医师,同时加强巡视或通知家属留陪护。医生根据患者受伤情况,进行伤情认定,分别给予不同处理:

(1)一级: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2)二级:根据伤情为患者实施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护理处置。加强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老年人跌倒原因及预防措施 篇11

关键词:跌倒 老年人 预防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85-02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平面上,除瘫痪癫痫发作或外界暴力作用引起的摔倒,是老年人最常见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有资料显示,75%65岁以上的居家老人发生过跌倒事件,且有一半会重复发生。由跌倒所致的髋部损伤、骨折、脱臼、脑组织损伤等,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社会的负担。因此,了解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及做好相应防范措施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有效方法。

1 内在因素

1.1 感觉功能因素及平衡失调。老年人由于中枢处理能力下降,感觉到的信息就会简化削弱,反应时间会增加。视力减退导致不能正确判断环境结构及障碍物。感觉中枢或传导的原因,环境突然改变不能及时作出适宜的动作而跌倒。

1.2 中枢神经的因素。任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会影响人体的稳定能力,如脑血管意外震颤性麻痹引起的平衡能力的降低,以及痴呆、帕金森病、脑积水、维生素B12缺乏、脊柱病变引起的步态异常。

1.3 骨骼肌肉的因素。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失常;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重新调整代偿能力下降;足部疾病、骨刺、滑囊炎、趾甲畸形等可提供错误的下肢本体感觉信息,诱发跌倒;老年过程的骨质疏松也是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

1.4 心理因素。精神状态和认知能力与机体对环境、步态、平衡的控制能力有关,当判断能力受损或对周围环境忽略时,跌倒的危险性增加。有些药物精神类、心血管类等的应用也常常影响老年人的判断能力。简单的智力检查(mini mental examinatina NMSE)得分低于24分以及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评分高于10分的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成倍增加。

1.5 其他。昏厥、眩晕、惊厥、偏瘫都会影响机体的平衡功能、稳定性、协调性,导致神经反射时间延长和步态紊乱。感染、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血氧不足、贫血、脱水以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均会导致机体代偿能力不足,使机体稳定能力暂时受损。老年人泌尿系统疾病或其他因伴随尿频尿失禁等症状而匆忙去洗手间、排尿性晕厥等也会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2 外在因素

2.1 环境因素。昏暗的灯光、湿滑、不平坦的路面、步行途中的障碍物、不合适的家具高度和摆放位置、未固定好或高度不合适的床和座椅、楼梯台阶卫生间没有扶栏把手等。室外因素包括,台阶人行道缺乏修缮、雨雪天气、拥挤等。

2.2 社会因素。老年人的教育和收入水平、卫生保健水平、享受社会服务和卫生服务的途经、室外环境的安全设计,以及老年人是否独居、与社会的交往和联系程度都会影响其跌倒的发生率。

3 预防措施

3.1 健康教育。以讲解和书面宣传形式,帮助老年人分析跌倒危险因素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增强认知行为干预,增强防跌倒意识,加强防跌倒知识和技能学习。对家属进行预防跌倒的安全宣教,增强家属的风险意识。

3.2 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起居做到3个半分钟,即醒后半分钟,再起床;起床后半分钟,再站立;站立后半分钟,再行走。坚持规律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由专业人员帮助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如内容、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灵活性的练习。定期体检,合理用药。科学补钙,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使用合适的助行器。

3.3 安全环境。穿著舒适宽松的衣服,鞋底防滑。有视、听及其他感知障碍的老年人应佩带视力补偿设施、助听器及其他补偿设施。改善居家环境,规则摆放物品,常用物品放在触手可及之地。增加室内照明,在容易滑倒的厨房、卫生间等处保持地面干燥或铺防滑垫。调整床、座椅、马桶、浴缸、楼梯的高度,有条件的加装扶手。安装个人报警器,一旦跌倒,可以得到及时救治。避免单独外出,避免拥挤的环境,避免高速交通工具。

4 讨论

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篇12

关键词:基层医院,自制跌倒/坠床评估量表,信度,效度

Morse跌倒评估量表是公认的专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而设计的标准评估工具, 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估量表之一[1,2]。但有研究显示Morse跌倒评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低、内容效度不均衡[3];Ferketich[4]认为增加量表条目数量可使测量的范围包含的内容更加全面。我院在临床使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2年中, 对条目的内容和实用性也存在争议。有鉴于此, 我院参考大量资料, 同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 自制了跌倒/坠床评估量表, 并反复修订后运用于临床,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量表的编制过程与方法

1.1.1确定量表的维度形成条目池 维度的构建理论来源于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5]第三章和第七章对住院患者跌倒管理的要求, 从四个维度构建:①健康状况。②治疗、药物和麻醉反应。③环境中的危险因子。④其他因素。再借鉴已有的研究及其他相似、相关量表, 参阅资料初步形成条目池68个[5,6]。然后由护理部组织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进行讨论、修改, 最终从4个维度保留了8个因子35个条目形成原始量表构架。

1.1.2量表评价 采用专家评定法[7], 由8名院内护理专家组成, 1名护理部主任、6名跌倒高风险科室护士长、1名熟悉量表制作的专家, 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副主任护师4名, 主管护师4名, 其中3名参加过全国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学术会的培训。每个条目是4等级评分, 1=不相关, 2=弱相关, 3=较强相关, 4=非常相关。8名专家于2周后复测, 对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评价。

1.1.3量表预测试及试用 预测试:随机挑选2名通过培训的护师, 同时对同一住院患者进行评估, 预测试患者50例, 比较2名护士预测试结果的相关性。量表试用:通过护理部层面对临床护士全员培训后, 运用纸质跌倒/坠床评估量表对进入评估范围的住院患者进行评估, >3个因子即为高风险, 纳入重点监控目标人群。科护士长对临床各科的评估及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和监控并持续质量改进, 试用时间3个月。

1.2量表运行 临床护士在基本掌握了评估方法和对量表理解达成一致后, 与信息中心协调, 以运行中的医院信息系统 (HIS) 为支撑平台, 在临床护士工作站的护理病历模块中建立跌倒/坠床评估量表及患者自理能力评定量表, 并在护理部模块中建立跌倒/坠床评估统计表。护士在床旁对患者进行评估后回护士工作站, 打开患者界面, 点击护理评估量表中的跌倒/坠床评估量表及自理能力评定量表, 录入评估结果并保存。评估及录入时间平均约5 min~8 min。

1.3资料收集 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跌倒高风险科室的内科系统:心血管科、消化科、肾病肿瘤科、呼吸科、内分泌血液科、感染科、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0 112例, 使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评估, >45分属高风险患者2 147例, 发生跌倒事件25例作为对照组。在以上科室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1 879例, 运用自制跌倒/坠床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属高风险的患者5 356例, 发生跌倒/坠床的13例作为试验组。2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诊断、高危因素、防范措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内部一致性、折半系数、测试者间信度与重测信度评价量表的信度, 采用表面效度、内容效度、临床效果评价量表的效度。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可行性患者入院后, 护士不用刻意去评估患者,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 通过入院评估和对患者及家属的观察、询问以及查看医生病历就可完成, 评估及填表时间平均约5 min~8 min, 具有可行性。

2.2信度评价

2.2.1测试者间信度评价收集预测试资料, 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2名护士的相关系数在0.819 (P<0.01) , 提示2名护士评估结果密切相关。

2.2.2内部一致性、折半系数及重测信度评价见表1。

2.3效度评价

2.3.1内容效度对重测样本进行效度评价, 各条目I-CVI在0.75~1之间;S-CVI/UA (即被所有专家评为3或4的条目的平均值) 为0.886, S-CVI/Ave为0.971。

2.4临床效果评价见表2。

3讨论

3.1量表的可接受性 Morse跌倒量表内部一致性较低的原因可能是量表的条目少[3], 国内外也有学者提出[8,9,10], 导致老年患者跌倒的因素有年龄、环境、服用药物、患者不合作、感觉障碍、视力缺陷等。唐玮等[11]研究, 跌倒包括平衡能力、认知缺陷、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精神类药物、环境因素、辅助器械的使用、视力缺陷、步态和步速、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等。而我院自行设计的跌倒/坠床评估量表以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为理论依据构建框架、维度[5], 参照多家三级甲等医院跌倒评估量表编制, 共35个条目, 分别从自理能力、年龄、意识、病情、治疗用药、环境因素、陪护因素及患者的依从性等方面反映与跌倒的相关性, 条目与以上学者研究相吻合, 容易被人接受及理解, 护士容易掌握。评估及填表平均所需时间5 min~8 min, 说明量表的可接受性较好。

3.2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信度是指工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一份信度较好的量表应满足其总量表Cronhach, sα系数>0.8[12], 分量表Cronhach’sα系数>0.6, 重测信度>0.7。本研究结果显示, 总量表Cronhach’sα系数为0.937, 分量表Cronhach’sα系数0.716~1.00, 奇偶折半系数为0.868, 0.853;测试者之间的等级相关系数在0.819 (P<0.01) , 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总量表及各维度重测系数均>0.7, 说明量表的信度非常好, 每个条目都可以保留。

3.3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3.3.1表面效度 表面效度是由评估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断定研究工具是否适当, 经过8位专家对各条目与对应的因子及维度的相关程度进行独立评审, 并对量表条目内容及语言的描述、措词的适合性进行修订。对专家给出1或2分的条目, 如“孕妇”“剧烈疼痛”进行讨论后保留, 原因是《标准》要求[5]:对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等患者应采取措施防止跌倒, 孕妇虽然不是跌倒的高风险人群, 但是, 一旦跌倒有可能导致流产或早产, 而且怀孕晚期视野较差, 易致跌倒;“剧烈疼痛”的患者辗转反侧, 是坠床的高风险人群, 也予保留。“机体肌力下降”修改为“肢体乏力”、“活动障碍”修改为“肌肉关节功能障碍”, 以免与“神经系统疾病”雷同。通过两轮的专家咨询和评价, 提高了量表的表面效度, 使量表更易于理解和判断。

3.3.2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是根据理论基础及实际经验来对工具是否反映所要测量的变量、是否包括足够的项目而且有恰当的内容分配比例所作出的判断[13]。用目前广泛应用的CVI计算方法检测量表的内容效度, I-CVI不低于0.78、S-CVI/UA和S-CVI/Ave分别不低于0.8和0.9提示内容效度好[7,14]。本量表的内容效度I-CVI在0.75以上, S-CVI/UA为0.886, S-CVI/Ave达到0.971, 说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3.4量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正确地识别高风险人群是预防跌倒/坠床的关键。试验组与对照组高风险人数、跌倒人数 (P<0.05) , 差异具有显著性, 说明试验组较对照组能更好地筛查出高风险人群, 从而有效防止因评估项目不全导致护士忽略对部分高风险患者的关注、防范措施不全、患者及家属对自身跌倒的认识不足等情况的发生[1]。

上一篇:阿长与山海经说课教案下一篇:团队游戏:红与黑和衔纸杯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