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计划

2024-10-20

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计划(精选8篇)

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计划 篇1

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工作计划2篇

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促进我镇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促我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和谐、有序地发展。

二、工作思路

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实施“生本教育”,提高课程管理和实施水平,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打造高效率课堂,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我镇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深入实施国学经典诵读工程,营造“书香校园”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确保每一名学生德、智、体、美、劳、心理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重点工作任务及工作措施

㈠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提高课程管理和实施水平。

1、认真开展课程实施水平研讨活动,依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情况,总结查摆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估有机结合,努力将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到实处。

2、全面实施“生本教育”,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各校要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正确处理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发展学生特长,丰富校园生活,创办学校特色。

4、加强德育课程的实施。各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学科教学德育研究,强化全员育人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德育课程的管理,完善德育课程评价机制,确保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好人,进而成为能人、贤人。

5、加强综合实践类课程的实施,各学校与乡村少年宫综合实践类活动相结合,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指导,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每个学生建立和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档案。

6、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各学校组织相关教师认真研究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地方课程的实施水平。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好学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

㈡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1、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研究。各学校要进一步规范各教研组集体备课的要求,采用说课、示范课、评课等形式,以课堂研讨为重点内容,解决教、研脱离的实际问题,实现集体备课从教材通研向高效课堂模式研究、展示与推广的转变。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加强学校常规教研。进一步完善常规教学研究制度和督查考评制度,以课程和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课例或案例为载体,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基本要素,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会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并形成研究成果,并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积极作用。

3、创建学科教学特色。通过组织学科课堂教学研讨会,加大对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抓好课堂教学,包括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业和练习设计等方面的整体优化,不断深化课型研究,创造学科教学特色。

4、进一步加强学科网络教研。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开展教学研讨展评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的优质课、优秀个案、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督促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认真抓好听、评课活动。

㈢深入实施国学经典诵读工程,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的进程

1、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各学校要把经典诵读融入课间操、课间活动中,努力做到让全体学生在课间活动中沐浴经典。让丰富多彩的经典活动,唤起学生诵读经典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各学校要定期组织诵读比赛、评选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要开展主题诵读活动与感恩教育、忠孝礼仪教育相结合,还要与民风民俗、传统节日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主题诵读活动。

2、进一步规范诵读标准和要求,提高诵读的质量,保证间周一节的国学经典诵读课和每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定期组织有关经典诵读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诵读课的效率。

3、将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切实提升广大师生的国学素养和道德人格,努力提高师生的文学素养和诵读国学经典的能力。各小学要组织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如讲故事比赛、诗配画比赛、读书笔记展览、手抄报比赛、好书推荐等。

㈣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1、继续加大“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培养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通过教育教学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展示、撰写论文等形式,不断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水平,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如优质课评选、课堂教学研讨会等。教师学习归来,要召开专题讲座把信息传达到每位教师。建立骨干教师成长档案等多种渠道加以重点培养,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各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培养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并指导青年教师进行理论研修,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各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要规范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常规,特别是个人备课,青年教师要写详案,重视各个环节的内容设计,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活动,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

3、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教研活动、教师基本功比赛、青年教师综合素养展示活动。

4、继续开展以“读书、治学、育人”为主题的教师读书活动,鼓励教师阅读优秀图书,撰写优秀读书笔记,通过读书活动,促进广大教师教育思想的提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施教能力的提高。

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工作计划二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各校区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施科学管理,突出教学中心,深化课程改革,丰富办学内涵,促进学校实现新的发展与进步。

一、突出教育教学,确保办学质量

(一)抓实教学常规管理

以暑假教学资料展示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备课、作业设置与批改、听课记录、学习笔记、校本教研计划、课程纲要编制、学生辅导记录等各项常规工作的要求,并抓好落实;进一步完善学科资源库,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创新作业形式和方法,提高作业效能;通过抽查作业、听课询问、检查单元练习、分析学习状态、学科教师汇报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控,让“八个精心”落到实处。认真学习践行《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实行教学“十项制度”,即教学质量监测制度、业务领导蹲级包组制度、教研组长负责制度、周五校本教研上报制度、单元研究课率先执教制度、推门听课制度、学科资源共享制度、提前候课制度、教学安全巡查制度、严格执行课程表制度,抓实常规管理,使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健康运转,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我校新进青年教师人数较多,因此,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突出青年教师的培养,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更为重要和迫切。

1.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文件,明确各项要求,杜绝推荐教辅、有偿代课、体罚和变相体罚等违规行为。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成为学生钦佩、家长满意、社会称赞的楷模。

2.实施目标引领。除了制定好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的目标和计划外,为青年教师制定“三三”制培养目标:即学校制定青年教师三年培养规划,让青年教师制定个人三年成长规划,剖析自我,明确发展方向。举行青年教师“寒假作业”交流展评。

3.开展结对互助。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师傅带徒弟,互学互助,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同时,也促进骨干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4.大练基本功。以市区基本功比赛为契机,开展教学基本功大练兵活动,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人人达标测试。特别要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参加各学科区级教学基本功比赛,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三)开展校本研训

1.加强教研组建设

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各组校本教研的自觉性、主动性,变“要我研”为“我要研”。通过完善制度、举行教研组长培训、实行教研组考核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

2.开展校本培训

抓好校内各项培训交流,采取讲座、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给每位教师展示才能和互相学习、合作的机会。

走出去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各学科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备课研讨会、质量分析会、复习研讨会等活动,保证培训效果。积极申请争取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并进一步完善外出学习的“三个一”制度,即:面向学校或教研组进行一次汇报,上一节汇报课或模拟说课,为学校或者教研组发展出一个金点子。

请进来指导。积极邀请教育专家和教研员来学校指导,让学科教师明确研究方向和努力目标,让年轻教师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3.抓实校本教研

抓好周三的常规教研。组长认真组织,提前安排,严格考勤,详实记录;采取集体备课、模拟课堂、理论学习、观看优秀课例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不断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利用周三教研活动时间积极开展大教研活动,组织学科专题研讨等活动,学校业务领导走进教研组,和老师们共同研究教学专题,让教研发挥更大的作用。

各组随时开展即时教研、网络教研等,定期开展网上教师研修、交流活动。建好各学科网络资源平台,充实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开展东门好课堂系列活动,通过单元研究课、优质课评选、教学能手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家长开放日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打造东门特色的“师生双向互动”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四)提升教育科研

进一步加强“五项机制”建设,即导向机制、保障机制、管理机制、操作机制和推介机制,不断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扎实抓好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改专委会课题《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省“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整合的研究》、省级实验课题《小学翻转课堂的研究》等,力争早出成果。

(五)坚持德育为首

1.建设德育阵地。除了继续用好原来的黑板报、班级版面、楼廊版面外,进一步发挥电子屏幕、校园文化长廊和宣传橱窗等校内阵地的宣传作用,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社区、绿地等校外德育阵地的作用,不断增强德育工作成效。

2.构建德育网络。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形成合力,共同育人。开发家长资源,举办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通过讲座、座谈、发放《给家长一封信》等多样的形式,不仅帮助家长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和家教环境,帮助家长使用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积极开展“千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作,充分发挥家长的各种优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校的发展服务,更好地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

3.突出德育重点。围绕养成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重点,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守则》的学习和落实。同时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要求,让学生不仅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等好习惯,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在学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

4.开展德育活动。结合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坚持常规和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学生活动。利用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开展演讲、读书、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深入开展全国“法制教育示范区”和“零犯罪学校”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进课堂”,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

5.加强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学生安全、纪律、卫生、校风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落实成效,因此要抓实抓好。通过加强班主任培训、召开班主任例会、开展班级评比考核等措施,不断加强班级管理力度,增强德育实效,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六)推动经典诵读

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和经典联盟交流活动,利用好学校丰富的图书资源,积极实施“阳光读书”工程,在师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除了分年级背诵规定的诵读篇目,要求一至五年级都把《论语》作为重点诵读篇目,通过过级、比赛等措施促进《论语》的整篇背诵。要求教师会唱《大同歌》、抄写研读背诵《论语》、《孟子》、《中庸》等经典篇目。积极开展师生的经典诵读展示和比赛活动。

(七)丰富学生活动

1.深化社团活动

总结以往社团活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优化组合,创新方法和形式,在全面开展的同时,重点打造一批立意新、品位高、策划精且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社团,让学校社团活动有新的发展和进步。利用“六一”时间进行艺术展演,在此基础上,保证我校上报艺术节目的入选数量和质量。

进一步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结合“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课程内容、专业课程内容整合研究》和我校的艺术教育,争取早日拿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成果。

2.丰富体育活动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广泛传播“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积极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和“1211”工程。在开足上好体育课,做好“两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阳光体育大课间”和自主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筹备召开学校的春季运动会,积极组织好学校体育运动队的训练,在城区运动会上争取好成绩。开好足球课,加强学校足球队的训练,力争在“市长杯”和“区长杯”比赛中能获得满意成绩。在积极训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加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棋类比赛和航模运动会等,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3.开展竞赛活动

除继续搞好学生征文比赛、期末学科竞赛等常规竞赛外,结合学校实际和新的要求,创新竞赛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做好毕业班工作

对毕业班的抽测是每年的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学校的质量和声誉。相关领导老师要提高重视程度,采取得力措施,充分准备,在毕业年级综合学科技能抽测、毕业年级教学视导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中取得优异成绩,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抓住有利契机,改善办学条件

本学期,校舍建设任务很繁重:北校区综合楼还有后续工程没有完工,_校区仅仅主体封顶,本学期要全部完工,运河校区要紧锣密鼓进行建设。

另外,因为北校区建设比较早,班级多媒体、黑板等设施设备老化,我们将利用综合楼完工的契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对现有多媒体进行更换,对北教学楼进行粉刷,对教室防盗门进行维护,让北校区的校容校貌、设施设备再上新的台阶。

通过这些措施,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更大的改善。

三、坚持依法治校,实施科学管理

结合上级新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

首先,明确管理底线要求。带领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市教育局下发的《_市普通中小学管理底线清单》,明确校务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评价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要求,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其次,实现物尽其用。南校区有些功能室刚刚建起来,北校区因为综合楼建设很多物品堆在了一起,有些功能室建设和管理还不到位,物品的使用效率太低,没有做到物尽其用。新学期,进一步加强各功能室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作用,为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实施科学管理。做到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平时工作与相关考核相结合。探索既不让老师们整天多个校区跑又不误工作的科学管理方法;探索既保证多个校区工作齐头并进,又保证各个校区分工不分家的、积极融合的路子;探索规模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能下降的有效方法。做到管理不松,感情不分,质量不降。

四、注重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

1.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利用综合楼完工地面硬化、围栏改造和春季绿化的契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北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绿化、美化与文化的有机融合。积极推进南校区校园文化的设计和招标,加快实施南校区文化建设,使每个校区都做到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育人。

另外,开展学校文化的相关比赛和交流活动,用好校史馆,让学校的优秀文化传承到每个校区的每个学生,让学校文化不仅在氛围中,也走进师生心中,时刻受到学校优秀文化的浸润。

2.结合校区优势,突出办学特色

继续深化学校的艺术教育,通过加强学科高地建设、期末社团成果评比、组织学生参加艺术竞赛活动、加大交流力度、做好与国学经典教育的结合等措施,不断深化艺术教育,使办学特色更加鲜明。认真贯彻落实《_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的意见》精神,积极争创市级特色学校。

五、加强对外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加强学区制等交流平台的建设。结合新形势和两校实际,在做好校长联席会议、学区计划交流、同课异构、命题、质量分析、班队工作等常规交流的前提下,创新形式和方法,不断提升学区制建设的层次和深度,使学区交流常态化,实现两校全方位的交流,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建设好学校网站、名校长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加强同各级优秀学校的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六、统筹各项工作,实现全面进步

1.建设平安校园

对学校的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发挥现代化设施设备对于安全的保障作用。进一步细化安全管理责任,明确学校各处室的职能分工,让全校教职工人人都是安全员,确保安全不留漏洞,不留死角。加强安全教育,组织全校师生学习《_区学校安全(应急)管理须知20条》、《_区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应知应会50条》等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用好学校安全教育网络平台,不断提高使用效率。定期组织安全逃生演练,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召开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成为安全教育的主体,成为安全活动的主人。实行值班值勤制度,加强对卫生间、楼梯等重点部位的值守和检查,增加课间巡视检查,加大评比、反馈和奖惩力度。值班领导和教师认真履行值勤职责,确保学生的安全、纪律、卫生和学校的正常秩序。同时,严格执行意外事故报告制、事故责任追究制和班主任接岗制。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打造平安校园。

2.强化党务工作

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上好党课,开好党支部会议、支部党员大会、党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做好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对重点积极分子作好考核和教育工作,定期对党员进行民主测评。认真做好“党员教师一帮一,情系学生送温暖”等活动,迎接好党员冬训活动的总结和检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优化后勤管理

进一步加强校产管理,落实物产保管使用责任制度,开源节流,努力消除水、电、物的浪费现象,使财尽其效,物尽其用。进一步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4.做好卫生工作

开展学生口腔保健、近视预防、减盐控压、学校传染病防控、防艾滋病、禁毒教育宣传和食品卫生安全等,做好学生的定期体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加大检查和评比力度,不断提高学校环境卫生水平。

认真做好妇女、计生、宣传、财务、档案等各项工作,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计划 篇2

一、转变观念, 强化服务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普及阶段发展, 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点, 传统的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刚性的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社会、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工作中出现了教育功能弱化、管理权威下降、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开展学生工作必须作出适应性的转变, 正确处理教育、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

高校学生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体现。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主要体现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 增加了管理学生的功能, 即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实施规范和控制;90年代后期, 开始强调指导学生和服务学生的功能。高校的学生工作从教育、管理到服务功能的演变过程, 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注重“服务型”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由之路。目前, 我国许多高校为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需要, 相应成立了如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中心之类的服务机构, 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依然在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能, 这无疑影响到这些服务机构功能的发挥, 影响到学生工作的成效, 也违背了其成立的宗旨。因此在工作中, 我们要牢固树立学生工作的“服务意识”, 切实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将服务功能放在学生工作的主导地位,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和尽可能好的条件, 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服务职能, 丰富工作内容, 提高工作实效

1. 传统学生工作的误区。

传统的学生工作中, 学工人员把学生仅视为教育的对象, 注重教育和管理的功能,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客观差异性。教育方式上多以灌输、说教为主, 管理方式上多以防御型、被动式为主, 工作的导向和评价往往是以学生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为原则, 从而形成以“问题管理”为重点的工作模式, 体制中“政府化”倾向较为明显, 学工人员都成了“保姆”、“消防员”, 又累又苦, 事倍功半, 客观上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要求。

新型学生工作倡导以学生为本, 以服务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工作目标, 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工作重点, 将教育、管理、服务与发展融合为一体, 并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始终。以学生为本, 就是要尊重学生, 研究学生, 服务学生, 发展学生。尊重学生, 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能对自己负责的人, 尊重学生主体性发展, 工作中与学生平等、友好相处, 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形成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同时要更多地站在学生角度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成为沟通社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研究学生, 就是要全面、及时地了解和研究学生, 随时掌握学生身心及行为的变化, 要知道学生思考什么、需要什么、关心什么, 这样我们的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服务学生, 就是要把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 融教育、管理、服务、发展于一体,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条件, 创新服务思路, 提高服务质量, 尊重学生, 满足学生基本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保护学生发展自我的要求。通过服务教育人, 通过服务感染人, 通过服务吸引人, 通过服务引导人, 通过服务发展人。发展学生, 就是要把一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整合学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资源, 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 搭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 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 肯定自我, 发展自我。

3. 强化服务职能, 创新工作模式, 不断丰富学生工作内涵。

教育方式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发展而在不断地改进。当前, 高校学分制的施行,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 给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新的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学生工作要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融入一系列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活动中, 在服务中教育学生, 在服务中管理学生, 在服务中发展学生, 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 做到寓教于学, 寓教于乐, 寓教于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达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叶圣陶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自我教育。学生工作应把学生的需求与学生主体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改变那种千人一面的目标模式和整齐划一的工作观念, 尊重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注意满足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 让学生自己选择, 自我负责, 自我设计学习、生活及发展目标。

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内容十分广泛。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 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需要指导和帮助的问题与困难都是服务的内容, 主要包括:招生咨询服务、入学教育指导服务、思想道德引导服务、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学习指导服务、职业指导服务、经济资助服务等。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上述服务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质量必将影响到教育和管理的效果, 关系到学生对学校、对老师的感情, 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 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 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应该创新工作方式, 丰富工作内容, 采取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措施, 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 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

三、全员参与, 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合力

从1999年开始, 高等学校连续多年扩大招生, 带来在校生人数的急剧增加, 高等教育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学生缴费上学, 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在逐步增强;生源素质的多层次, 毕业生就业难, 加上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等因素, 导致学风建设难度在加大;竞争加剧, 独生子女比例递增, 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多, 呈现强烈的个性化倾向等, 这些都使学校的学生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目前, 高校, 尤其是地方同类高校之间, 除了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培养质量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外, “服务质量”也成了竞争的重要内容。要在这场高等教育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在扩招的新形势下培养出一流学生, 就要求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积极发展“服务”工作, 努力做好培养人的工作。

我国高校一贯重视“三育人”工作, 强化教育、管理、服务三大板块的育人功能, 多年来形成了“服务只是后勤部门的事”的观念, 同时也使政工干部、教师没有认识到服务学生的责任或义务;还有部分教师存在“教育”、“管理”与“服务”等同的概念, 认为把书教好, 把学生管好, 也就完成了服务的职责。种种因素, 使得大部分学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也从教师、政工干部那里得不到完整的教育。然而教学活动、管理行为在高校育人活动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 教师、政工干部在这一工作中, 担任着导演的角色, 教他们对人生和学术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以及日常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导向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失去了这样接受教育的好机会,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我们不能把教书、管理和服务相分离, 高水平的学生服务需要相应的环境、氛围, 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 一起努力。无论是学校的教学人员、政工干部, 还是后勤工作人员, 虽然各自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但都应以自己的无私爱心把服务学生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以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全身心地投入, 满腔热忱地服务于学生。要树立“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主动为学生服务”、“服务是每个教职员工的职责”的观念, 在自己的岗位上, 用行动和真情感染学生, 透过各方面的服务、教育和引导, 影响和激励学生自立、自律、自强, 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

总之, 高校开展学生工作要转变观念, 以学生为本, 强化服务意识, 凸显服务职能, 这是一种趋势, 也是一种必然。当然, “服务学生”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实现, 其需要我们全体高校学生工作人员为之作出不懈的奋斗。让我们一起努力, 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服务工作。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 高校学生工作面对着经济社会变革提出的新挑战, 教育改革进程加快提出的新目标和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新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要认清形势,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强化学生工作的服务职能, 创新工作模式、丰富工作内容, 更好地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 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潘世墨.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务”的辩证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0.

[2]刘恒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 6.

[3]刘恒新.以育人为根本, 构建高校学生工作新格局[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4]李平安.以人为本与学生管理[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计划 篇3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近年来,学校确定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精心策划布局,积极创造条件,以优美的环境熏陶、净化学生心灵。整体校园充满浓厚的育人氛围。学校大门东侧设有“走向成功,飞向蓝天”的主题造型;校园中央有庄严、大方的花岗岩镶嵌的升旗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教学大楼上方绘有书本图案,大楼正面墙体镶嵌校训:诚实、善良、负责、超越,校风:宽容、公正、唯实、有效;大楼门厅处书有教风:爱生、善导、严谨、求精,学风:博览、勤思、善问、巧练。楼道内精心布置了名人名言和学生的小名人挂像,悬挂了习惯养成方面的提示语、警示语等,使学生时时受文明的洗礼,受到教育熏陶。每个班级有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商定的班名、班风,每个教室都设立了图书角,让学生随时可以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

二、加强师德建设,打造德育主力军

1狠抓教师师德,提升教师德育素养。学校要求教师人人进行师德承诺,设立师德监督信箱。同时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师德演讲竞赛活动。

2增强教师能力,提高教师德育水平。我校先后邀请陈茂林、张国宏等德育专家和全国优秀班主任来校做学术报告,两年来,先后组织了200余人教师参加县、市、省组织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及校长实施德育教育的能力。推动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由“学科型”向“人文型”转变。

3建立长效机制,实施德育“名师工程”。学校逐步完善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制度,制定了名师评价标准,把实施德育的能力作为评选的重要条件,每学年进行一次“校园名师”、“师德标兵”、“教学尖兵”评选活动。

三、立足课堂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

1认真落实课程设置计划,上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以课堂教学为基点,充分发挥《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这些教材教育作用,老师们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和陶冶情操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收到良好效果。

2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强化渗透德育教育。我校制定下发了《北关小学课堂教学十条意见》,明确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我校在课堂教学中确立了尊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理念,老师带微笑带关爱进课堂。

四、激活养成教育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重视《守则》《规范》学习,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紧扣以“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学会感恩,学会合作,学会竞争”为中心进行思想教育。

2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落脚点,学校各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励志与感恩活动。①每天背诵一个励志警句。②每周讲述一个感恩故事。③每月训练一个好习惯。

3开展“争创星级文明班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制定了《北关小学争创星级文明班集体标准》,从学习、纪律、卫生、安全、品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做到日公布,周小结,月评比,进行公平竞争,逐步落实了“三个轻轻”、“到校三件事”、“课后三件事”、“班级事务承包”等教育内容,将思想教育与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4坚持周一升国旗制度。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我们一直坚持按《国旗法》要求开展升、降旗仪式,认真组织“学生国旗下演讲”、“校长国旗下讲话”活动,每周一个主题,先后举行了“新学期新希望”、“安全伴我成长”、“祖国在我心中”、“弘扬长征精神,争做爱国少年”、“做时间的主人”等一系列主题活动。

5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相关主题系列活动。我们利用“清明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或纪念日,不失时机地举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校迅速开展了向灾区献爱心活动,向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人物学习,全校共捐款23000余元。

6开展读书教育活动。学校认真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成立了228个读书活动小组,38个读书班级,读书活动经过教师辅导、师生学习、小组演讲、学校比赛层层选拔,推荐成绩优异的同学参加县、市、省、国家组织的“中华魂”主题读书演讲竞赛活动。

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辅导,对学校、班级管理有不同看法可以当面交换意见或来信咨询,心理健康老师多渠道及时进行疏导,保障每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五、创新评价机制,深化养成教育

1学校开设花鼓、舞蹈、器乐、合唱、绘画、书法、科技、摄影、演讲、体育等十几个兴趣小组,每年“六一”、“元旦”进行学生个性特长大赛,为每位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

2学校根据学生日常各方面的表现,每学期进行“文明礼貌小标兵”、“遵守纪律小标兵”、“卫生小白鸽”、“事务承包优秀”、“花鼓能手”、“小歌唱家”、“小书法家”、“小舞蹈家”、“小演奏家”等评选活动,从学生文明行为、礼貌待人、衣着、卫生、守纪、学习、才艺等方面,通过学生评、班主任评、学校发奖表扬,树立榜样。

3学校每月都要开展“星级文明班”的评比活动。严把值周工作评比关,形成“学校领导——德育处教师——值周检查组——学生干部”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

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计划 篇4

灵宝市第四初级中学

在德育主题教育月活动中,我校紧紧围绕“文明、感恩、奉献”的主题,以明星学生和首席教师评选两条主线为抓手,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开展了多样化、系列化、层次化的实践体验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以明星学生评选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活动中我校创造性的开展了“校园明星”评选,设置了学习之星、孝敬之星、创新之星、才艺之星、体育之星、管理之星等16个单项奖,在全校营造一种浓厚的“追星”氛围,让更多的同学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发挥潜能、快乐成长。一是开展海选活动。通过个人自荐——班级初选——年级评比——学校考核的程序,经过层层选拔共评出50名校园明星学生候选人,使每一个有闪光点的学生得以发现和展示;二是增强评选透明度。在班级评选的基础上由各年级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将符合评选条件的人选名单与事迹材料上报政教处,随后从中择优选取“校园小明星”候选人,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和凌志校报等载体,向广大师生进行宣传。最后,组织全校学生进行投票,评选出“校园小明星27人,保证了评选的公正、公开;三是加强明星宣传。在明星学生评选过程中,学校利用大型集会,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晨集时加以宣传,全方位发挥“班级明星”和校园明星的感召力,倡导“学生引领学生”的德育教育新模式。学生们每天耳濡目染,被自己身边的榜样所引导和鼓励,不断通过自己 的努力向心目中的“明星”靠近;四是加大表彰力度。这次我们有幸邀请到教体局杜继英局长、林卫星主任一起和校领导为获奖的学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进一步增强了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学明星的热情;五是建设校园星光大道。投资10万余元建成有27名明星学生和13位首席教师照片组成的精美灯箱,以此激励更多的学生走进星光大道,展示自己最亮丽的风采。

同时,我们以校园明星评选为契机,积极开展“学明星学生,创优秀小组,创文明班级”三级联创主题教育。一是制定优秀小组和文明班级评选办法,成立由政教人员、学生会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组成的考评小组从常规和活动考核,每天在黑板上公布一次考核成绩,最后按照积分每班评出两个优秀小组,每个年级评出两个文明班级。二是实施动态考核,在常规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小组中和班级中的好人好事、精神面貌、活动成绩给予加减分,以鼓励学生形成优良的班风和校风。三是在班级开展《我距明星学生有多远》大讨论活动,通过学生自身与明星学生在生活态度、人生信念、行为习惯、理想追求、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比较,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扬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通过三级联创活动的检查评比,本次我们共评出优秀小组54个,文明班级6个,涌现出一批知进取、善合作、讲文明的好学生和班风优良、热爱学校、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另外,我们积极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通过教育方法、家访调查、学生素质、热心学校活动以及与班主任交流次数等方面考核家长,共评出81位家长进行颁奖表彰。

二、以德育活动为主体,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1、举行“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教育。通过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仪式、设立文明监督岗、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等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抓起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系列活动,通过学雷锋演讲比赛、讲雷锋故事、观看雷锋影片、讨论雷锋精神内涵等活动,让学生懂得奉献的意义。

3、抓好社团活动。利用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课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每月底我们要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检验和促进学生社团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

4、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系列活动。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作文竞赛、“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讲故事比赛、“名著伴我成长” 读书笔记展评和“读书小博士”评选活动。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在浓浓书香中健康成长,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5、深入做好创新青少年帮扶工作。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这一平台,通过建立咨询制度、人员常态化促进活动的有序开展,通过心理信箱、视频通话、主动寻访、团体讲座等形式保证活动取得实效,特 别对稳定班级潜能生效果明显,使一部分性格叛逆、行为怪癖、缺少关爱的潜能生在情绪宣泄、音乐茶座中放松心情,调整状态。例如八一班马某把对父亲酗酒暴打母亲的愤怒转嫁到同学身上寻衅滋事,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理疗后,现在变得情绪稳定,学习努力,与人为善。

三、以“文明、感恩、奉献”教育为平台,教育学生感恩社会。针对当前中学生“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和奉献”的现状,我们通过开展感恩奉献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奉献,成为一个知恩图报、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人。

一是开展学生向家长“八个一”献真情活动。我们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八个一”活动,即为父母亲写一封信,与父亲谈一次心,为母亲做一张贺卡,为母亲献一束鲜花,为父母提一个建议,向父母表一个决心,为父母送一句温暖的话语,为父母唱一首诗歌等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同时让学生真正明白正是因为父母的无私奉献,才有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是开展感恩主题教育家长开放日活动。3月20日,我们邀请300位家长参加感恩主题教育班会活动,主要以“家长辛劳的的一天”为主题,通过家长一天从起床、做饭、上班、工作中的艰辛和赡养老人和教育子女等方面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家长的不容易和生活的不容易,最感人的是八(1)班张真的家长,讲述自己卖豆腐的艰辛和遭人白眼的辛酸历程,深深的教育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和家长,激发学生感恩父母,奉献社会的豪情。

三是深入边远山区关爱留守儿童。3月8日利用与边远薄弱学校 帮扶的时机,通过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结对帮扶,以捐赠物品、慰问演出、写信交友的形式为深山区边远薄弱学校送去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鼓励。同时使参加活动的师生深受教育。

四是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3月5日组织100余名学生分成三个志愿小组分别到桃林街头、西华敬老院和影剧院广场,捡拾垃圾,净化城市,为孤寡老人洗衣、捶背、表演节目,以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热心公益的高尚情怀。

五是开展“流淌在心中的教育故事”讲述活动。一会一个教师,先后有王琳老师、郭珊瑚老师、赵赞宁老师分别讲述《那人,那班、那事》、《我和我的组员们》和《我是这样教育学生的》等有关老师与学生、家长、家人的故事,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感恩社会、无私奉献。

此外,我们通过组织学生观看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学唱感恩歌曲、诵读感恩文章,讲述感恩故事等等,营造人人学会感恩,人人要感恩的良好氛围,使感恩文化成为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线。

四、以首席教师评选为助推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教育的践行者,我们在抓好学生德育活动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素质,激发教师比学赶超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快乐高效学习。

1、开展首席教师评选活动。从3月2日开始我校历时一个月通过年级初赛、学校决赛、量化考评和师生评议四个环节的较量,共选拔出13位业务精湛、师德优良、乐于奉献的教师,学校授予“首席 教师”的光荣称号。在颁奖典礼上我们邀请教研室主任任杰、师训科科长张清波、远程教育中心副主任杨丰烈作为嘉宾为获得“首席教师”殊荣的13位教师颁奖,进一步增强教师投身课改的信心和决心。

2、强化提升课“磨课”活动。我们在青蓝工程的基础上,把13位首席教师与13名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结对帮教,通过说课指导、备课审批、听课研讨、课后反思、案例分析、博文交流等措施,充分发挥首席教师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经过近一个月的指导和实践,已经有5位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教育教学成绩明显提高。

3、深化德育导师队伍培训活动。我校从实际出发,为每个班级配备德育导师队伍,相继组织开展了班主任论坛、教研组长论坛、领导班子集体研修,处室人员专题学习等“体验式”培训活动,主要探讨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做法和问题困惑,使每一位教师在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交流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

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计划 篇5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海子街镇教管中心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你们来我镇进行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我谨代表全镇教职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和支持下,我镇广大教职员工根据《贵州省普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方案(试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发扬无私奉献、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接受最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张扬学生优质个性”为办学理念,使全各校素质教育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现将镇教管中心开展的素质教育工作向各位领导作如实的汇报,在汇报中,肯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指正。

一、全镇基本概况

海子街镇教育管理中心,辖一所镇中心完小,一所九年制学校,12所村级完小和3个教学点,社会力量办初级中学和小学各一所,一所学校现有校级干部12人,校长岗位培训率和持证率100 %、提高培训合格率100 %;有教职工 301 人,学历合格率达100 %,其中本科学历 96 人、大专学历 186 人,大专以上学历占 93.69 %;有小学中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99人;有市级骨干教师 4人,区级骨干教师4人,镇级骨干12人。全镇现有 146 个教学班,学生7421 人。近年来,镇中心完小学校坚持“三个面向”的办学方向,秉承 “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强师兴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文明、进取、自主、创新”的校风;“诚实做人、踏实做人”的教风和“勤学、好问、乐读、精思”的学风。为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已成为一所有一定影响力的镇级素质教育农村示范学校。因此,全镇其余13所村级学校校以此为榜样,扎实开展自身素质教育工作,素质教育成绩显著,硕果累累:学校集体先后荣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优秀少先队集体”、“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奖”、“禁毒示范校”、“地级绿色学校”、“地级德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教师、学生分别荣获国家、省、地、县、镇级表彰146人次。

二、工作与成效

(一)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保证素质教育质量 1.领导班子建设

各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锐意进取,身先力行。各部门团结合作,分工具体明确,职责到位且能独挡一面,是一支有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的青年骨干队伍。能够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管理水平。班子成员坚持做到定期检查自己的分管工作,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班子成员都具有为教师服务的意识,能够与教师真诚相处,工作中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政治上引领教师,事业上支持教师,业务上指导教师,生活上关心教师,使教师能充分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从而让教师队伍充满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激发教师在工作中释放巨大潜能。

2.教师队伍建设(1)师德建设

在师德建设中,全镇各校长期坚持师德教育,弘扬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抓住考核和德育优秀教师建设评选,大力表彰奖励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如吴志凌、吴梅等14为教师被为县级德育优秀教师。同时坚持每周一、周四下午集中教师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不断进行师德、师能、师表的修炼,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每一次的学习中,校领导都耐心细致地教育引导教师处处做学生的楷模,做学生的典范,做学生最真诚的朋友。校领导不放过与教师每一次谈心的机会,结合教师实际工作潜移默化渗透新的教育理念。经过不断学习,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和睦的朋友”悄然转变,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2)骨干培训

完成了获准省教育厅立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研究》和市教育局《六个三》课题实验结题工作,在实验过程中,结合新课改,打破教育教学活动“以课本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闭关自守局面,构建了一种课内外衔接、校内外结合、多学科整合的教育体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当年全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中,总体成绩居全区第一;2012年6月,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安排,完成了省级课题《学科教学中的学生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申请报评工作,获准省教育厅立项后,我校将立即开题实验,争取2014年结题。老师们在国家、省级、地级、县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参加省教育学会、省教科所论文评比40余人次获等级奖。

(二)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供素质教育保障

1.在上级教育部门帮助下,各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已按农村学校一类标准基本配齐,有标准篮球场、乒乓球桌、单杠、双杠、等。

2.学校教学用房充足,班班有教室,校校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少先队活动室等。科学实验仪器齐全,能满足学生分组实验和各种实验需要。实验开出率为100%,每次实验,教师都会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实验记录。全镇学校总藏书量达书193946册,生均26.13册。各校阅览室、图书室配有1—2名图书兼职管理员,全天向学生开放,各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及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3.海子街小学、迎宾小学等建立了校园广播、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全镇学校现有电视42台,计算机85台,配备了相应的各学科教学光盘。海小两个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了完备的多媒体设备,为全镇的教研教改提供了先进的电教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优良的信息技术学习场所,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传送,教学设备管理规范,办学条件大为改观。

4.为了让残疾儿童也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海小、前所等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抓的比较扎实。有专职老师辅导,因材施教。曾经省教育厅、民政厅、残联等三家联合授予了“贵州省‘十五’期间特殊教育先进随班就读点”荣誉称号;上级有关领导多次对我镇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给予较高评价。

5.各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和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每天中午12:30到1:30,每周三、周五下午两节课后向学生开放。在开放时间,安排心理咨询兼职教师负责和前来咨询的学生或留守儿童谈话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指导他们与父母聊天,解除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中的烦恼。

(三)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彰显素质教育本色 1.规范课程设置,切实减轻课业负担

近年来,各学校严格按《贵州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设置课程,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师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严禁语文课、数教课挤占音体美等课堂,各学校不断完善修改了对教师的教学评估方案,将音、体、美、综合实践、科学、英语、地方课程等学科的教学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内容。各校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格按《省教育厅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黔教基发[2011]85号)文件精神布置课外作业,禁止教师向学生推荐或暗示学生购买课外教辅用书,禁止教师私自办班和有偿家教,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2.以教研教改为契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各学校严格执行教管中心制定的备、讲、批、辅等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备课提出了具体要求,坚持先备课再上课,备课做到:任务清楚、目标落实、教法新颖、学法科学、反思及时。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落实课前研究,提倡集体备课,改变备课形式化;教师备课提倡写详案,教案形式多样化,做到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实际和认知规律,具有可操作性,真正体现新课程精神。要求教师每课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执行《课程标准》,灵活机动地使用教科书。教导处对教师备课进行月查,对优秀的教学设计,向全体教师推广。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课,多年来,我校教师自制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得以较好凸显。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要务。倡导师生协作交流、自主探索,引导学生默读静思、质疑问难、筛选内容,进而合作讨论,以促进教学,张扬学生个性。在新课程改实验过程中,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给素质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变化。

3.以具体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各校高度重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引导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龙活虎、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努力做到:(1)上齐体育课。(2)进一步上好“两课、两操”(体育课、活动课、眼保健操、广播操)。(3)统一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4)举办好每一届冬运会。

4.坚持以德育为首,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德育教育质量是学校的发展之本,生命之本。(1)我校每周一坚持举行升国旗仪式,坚持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校刊、班刊、校园广播为宣传阵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德育规范建设。(2)每周少先队广播站广播内容由队员们自己投稿、采编,中间插播各班每天的好人好事。广播站为培养队员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3)大队部坚持每学期开展“主题队会观摩”制度。近年来,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诚信在我心中”、“安全伴我行 ”等中队主题会。(4)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在节日庆典中,如元旦,了解祖国过去一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六一”儿童节,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学好本领;国庆节回顾光辉的历程,展望祖国美好的前景等。(5)将品德教育融入主题活动中。如爱心捐款、手拉手活动等。安全教育周,举办防灾自救知识讲座,观看《安全知识教育》,进行安全知识竞赛;文明礼貌月,“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队会活动及“告别不良习惯,争做阳光少年”大队主题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

(四)开展特色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推广“经典诵读”,打造书香校园

烧杠小学为了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校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深化学校读书文化的教育。经过多年的《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生背诵积累的诗篇猛增,作文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进一步优化,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品格与快乐健康的人生观。

2.倡导低碳生活,宣传环保理念

近年来,海子街小学开展了“倡导低碳生活,宣传环保理念”活动,将养成教育渗透在环保活动中。在学校里,学生可将学校每一角落的垃圾捡起,每一位学生都会守护好班级植物角,坚决不让任何一个人摘走一片树叶,使整个校园四季常绿鲜花常开。这是我校在学生中广泛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取得的成效,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尊重个性差异,改革学业评价方式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光“的机遇,每个学生都有被激励、赏识和成功的权利,从而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我校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全面推行学生综合评价方案,决不单纯以语文、数学成绩评价学生。而是从道德品质、运动与健康、科学素养、审美与特长、学业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既有平时评价,又有期末评价,改变了学业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在每学期末,学校组织各班班主任认真填写《学生素质报告册》。认真记录每一位学生在成长路上的闪光点。班主任对学生评语贴近学生,为学生需改进的地方指引方向。

(六)营造美好育人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安全工作计划”。每学期初学校与班主任、学校与全体教师、学校与值日教师、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学校与食堂工作人员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强化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告家长书、宣传橱窗、校会、队会等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防溺水安全、防火安全等安全知识教育,同时,要求各班每学期进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学校水、电路、教学设施及教学楼的安全隐患排查,并记录存档,及时作出整改。同时,学校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加强学生食堂管理,同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师生饮食、环境卫生的监督整治工作。学校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预案,建立了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争取做到无安全隐患死角。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得力,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2.校园文化建设

海子街小学通过问卷形式,组织全体教师和高年级学生思考并回答几个问题:你理想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你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是校长,你办学的愿景是什么?通过这样一个活动,从老师和同学的想法中找到了我们的办学愿景——校训:健康、诚信、平安、快乐;校风:文明、进去、自主、创新;教风:热爱学生、严格要求、施教严谨、理念创新;学风:勤学、好问、乐读、精思。各校按照《海子街镇教育管理中心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不断加强育人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每一面墙和每一个角落育人功能。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朱红色的校门柱子上镂刻着一副对联——“春风无限意宜晴宜雨,苑树几多情渐长渐新”,这幅对联是曾在我校读书又在我校任教的知名老教师路敦书所撰,且有幸得到我们区教育局陈影平局长宝墨书就。每当师生进出校门时,这副对联随时都在滋养着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勾画出一幅学生每天都在教师的无限春雨中渐长渐新,校园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顽强、积极向上的育人美景。校园内从下操场到上操场的梯子中间的大理石上刻着校训、教风、学风以及校徽等内容,这个校徽来之不易,是托人请北师大的一位教授精心设计而成,他表达的意思是以乌蒙山为背景,象征我们毕节海子街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天空中展翅翱翔的大雁如放飞的希望,把祖国的花朵一批一批送往梦想之地,下方的阶梯象征一切从海小起步,走向成才,实现理想,登上人生之顶峰。右边树荫下的墙上是曾在我校任教的靳鑫、吴亚宇两位老师的巨作,左边是吴亚宇老师书写的国学经典《弟子规》,让学生知道《弟子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做一个对社有用的人。,首先要孝敬父母,有爱兄弟姐妹,其次,说话办事诚实守信,在与人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亲近有仁、有识之士。在此基础上,还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很好报效父母,报效祖国。上下操场敬立着雷锋、陶行知、张衡、孔子爱迪生等多位古今中外名人雕塑。让学生从小就把他们对世界所作出的贡献及精神画像深深的刻在心里,深受教育,让他们的精神时时鼓励师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教学楼走廊、墙壁经过规划设计,悬挂名人名言、张贴师生作品等,校办文化长廊让学生的手抄报、书画作品、才艺展示在此得到尽情展示,琳琅满目的作品不但令人眼界大开,还凸显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道德苑中的《三字经》、《弟子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吟咏诵读,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三、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打算

在全镇各校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我镇各校素质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有待切实解决。一是硬件设施的品位有待进一步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置和应用还要加强。二是师资队伍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音体美等学科教师要逐步充实。三是教学研究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改革要继续深化。

今后我们将在问题中寻找办法,在创新中谋求发展,一是再加大要资金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二是争取区教育局的支持,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吸纳更多的青年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不断加强校本教研,用教科研来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提高全镇办学质量。

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计划 篇6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10月25日上午,唐庄镇第四小学全面开展了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本次测试,学校高度重视,前期由政教处姜淑芬组织全体教师开会,对测试的项目和测试方法进行了研讨,决定本次学生体质测试与数据采集工作以班主任为主,体育教师密切配合。接着组织全体学生集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

本次测试,主要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以及50米跑、10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跳绳等项目进行测试。通过本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图/文

登封市唐庄镇第四中心小学

赵海銮

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计划 篇7

一、充分认识为学生服务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首先, 为学生服务, 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而在学校里, 人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 在学校里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教职工和学生为本, 尤其以学生为本更显重要。因为, 在现代社会里, 学生是各级各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因素。

其次, 为学生服务, 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具体体现在:

第一, 在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 现代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办学同企业一样, 存在竞争和优胜劣汰, 企业存在争取产品销售对象 (即顾客) 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问题, 学校存在着争取招生对象 (即生源) 以扩大办学规模的问题, 二者的性质是相同的。

第二, 在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 企业的原材料数量质量及其产品质量, 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样, 在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就业体制下, 招生与生源以及毕业生的质量, 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是校方市场或需求方市场, 即学校选择学生。现在是学方市场即学生与家长选择学校。一些教职工仍停留在过去的校方市场, 老是埋怨学生素质低、难教难管, 而不去思考供求关系已经发生转变、教育教学与管理对象已经发生变化, 我们的思想意识与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方式方法也要随之转变。

再次, 事实证明:学校必须服务好学生, 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就拿招生来说, 现在中职学校都普遍感觉难招生, 学校及教职工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与精力, 但通常是事倍功半, 有很复杂的原因, 但在校生的影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通常或恰恰是学生的一句反话, 就抵消我们的一百句话和各种宣传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没有服务好学生所导致的结果。

二、学校缺失学生意识及其后果

(一) 学生意识的淡薄导致学校及其教职工与学生关系疏远。

职业教育改革的本质在于把学生的发展当作学校的生命线, 因此, 要真诚关心学生未来的命运, 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事业天地。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有不少教师的学生观念变得淡薄起来, 他们平时顾及最多的是个人得失, 很少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很少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与就业的实际状况。当学生学习生活遇到问题或困难时, 教师不是袖手旁观, 就是抱怨学生素质太差;当学生的技能实训实习得不到应有的收获时, 教师只会以客观条件有限敷衍塞责;当学生思想上、生活上出现困难时, 教师大多熟视无睹或视而不见, 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如例行公事, 很少投入自己的情感与真爱。长而久之, 就会导致学生对学校及教职工感情的疏远, 导致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职能的不到位, 直至损害学生的权益与学校的声誉。

(二) 学生意识的简单性导致学校人文精神的缺失。

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相当多的学校及其教职工认为, 学生进入学校学习, 就与学校构成了接受管理与服从的培养关系, 教职工是学校的管理者。因此, 将学生看作被管理的对象, 完全将学生置于一种被支配的地位。在管理教育过程中, 习惯于居高临下地训、管、压、卡, 很少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尊严、理想、权益、情感、健康、个性、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 在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影响和引导, 忽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状况、文化素质、观念情感、行为习惯等, 长而久之, 造成部分学生情感缺失以及人格不健全。

(三) 学生意识的错位导致学校及其教职工与学生的关系对立。

学校的学生意识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学校与学生应该是一种服务者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学生决定着学校的一切, 而不是学校决定着学生的一切, 学校工作的总要求应该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处处以学生为中心, 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考虑决策时, 宁可有利于学生不利于学校, 也绝不可有利于学校而不利于学生。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 部分学校以改革为名, 以不同方式减少对学生的教育生活服务及经济困难的帮助, 服务不到位的现象经常发生, 有的在趋利思想的引导下, 甚至以各种名义搜刮学生钱财, 把办学的目的定位于商业化经营, 把学生当作谋利的对象, 在学生择业与就业时, 学校不是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立场上加以考虑, 而是像送瘟神那样送出校门了事。当学生遇到问题或困难时, 不是施以援手, 而是推诿扯皮, 不了了事。凡此种种, 无形中把学生与学校及其教职工的关系推向了对立的境地, 当出现问题时, 学校领导及其教职工总是怨学生素质差, 而学生则埋怨学校不作为, 久而久之, 就会造成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的极大混乱。

三、如何做好服务学生的工作

(一)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思想决定行为, 意识决定行动。所以, 我们要想做好服务学生的工作, 首先, 必须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无论是从使命道德的角度, 还是从竞争生存的角度, 学校都应具有明晰而强烈的学生意识。这种意识应包含以下内容:学生是学校生存之源, 学校以学生为本, 要尊重学生的生命, 爱护与携助每一位学生, 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断获得欢乐、进步与才智。学校里有了明晰的学生意识, 其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的各种运行轨迹都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从这样的学校走出去的学生, 无论身在何处, 母校的形象将会永远留在他 (她) 充满感恩的记忆里。

(二) 完善为学生服务的设施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除了树立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等软件外, 还必须具有完善的服务设施等硬件。这不但包括教室、宿舍、食堂、商店、运动场室等传统大型、学习生活的基础设施, 还要包括诸如电视、热水系统、信息网络、电信服务、银行等现代生活必需服务设施, 更需要包括诸如洗衣、理发、厕所等日常生活必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 要突出“完善、先进、细致”的原则, 所谓“完善”, 就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活动所需要的设施要尽可能的达到或具备;所谓“先进”就是所有的设施, 要尽可能与时代同步, 具有先进性, 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或已经淘汰或过时的设施上;所谓“细致”, 就是服务设施应尽可能精细, 给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活动提供一个细致的设施环境。

(三) 增强为学生服务的能力

第一, 加强心理学特别是青少年行为心理学的学习, 提高了解掌握学生心理思想的能力。要依靠心理学知识与技能, 不但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及其行为表现, 更重要的是当学生出现心理思想问题后, 能指导和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冲破心理障碍, 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和成长。

第二, 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 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交流、为学生服务的能力。诸如利用手机短信、E-Mail、QQ等等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第三, 要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以适应现代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或劳动者的需要。现在许多职业学校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还比较根深蒂固, “双师型”教师还比较缺乏, 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无法适应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所以, 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促使教师快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这也是增强服务能力的内容之一。

(四) 建立学生民主监督与参与管理和服务质量的考评机制

第一, 设立传统意见箱和网络意见箱, 公开学校领导和中层科室负责人的手机、邮箱、QQ号等, 固定性和长期性地收取听取学生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心声呼声, 给学生一个发表意见、发泄不满、提出建议的平台, 让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意识。

第二, 要充分利用学生骨干队伍和学生代表的作用, 积极引导和组织他们参与学校的各种管理服务工作。一方面既发挥他们的民主监督和参与学校管理服务的作用, 另一方面, 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管理服务的能力。

第三, 建立学生参与管理和服务质量的考评机制, 也就是要在教师教学质量、班主任工作质量、行政工勤质量等的考评体系中, 设置有学生监督与评价的项目与要求。就如企业的产品必须以消费者的评价为最重要依据那样, 学校中教师的教学、班主任工作、行政管理服务质量, 至少学生有参与评价的权利。

(五) 要建立跟踪与服务毕业生机制

传统或一般的观念认为, 服务学生主要应是学生在校期间, 学生毕业离开学校后, 就应该没有学校什么事了, 这是一种完全落后于时代的观念。我们应该尽快引进企业的售后服务机制, 建立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后的跟踪服务机制, 包括为失业的毕业生推荐重新就业、指导或帮助毕业生创业、允许毕业生回校回炉 (补课) 、毕业生就业创业跟踪调查以及优秀毕业生信息收集、信息库的建立和展示利用等等。

总而言之, 在现代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 学校及其教师必须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能力, 建立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机制, 才能推动和确保整个学校的繁荣与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凤.“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谋求学校内涵发展”, 来源:上海市铜川学校。

[2]王林波.“关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意识及职责”,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3]吴文底.“浅谈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来源:《素质教育论坛》。

[4]唐林平.“浅谈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的服务理念”, 来源:湖南省麻阳县民族中学。

[5]马春玲.“让服务意识引领课堂教学”, 来源:甘肃省庆阳市庆化学校。

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计划 篇8

工作。

一、七年级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方面,小学毕业生到中学后,学习方式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小学时期,班主任教语文、数学两门课,几乎整天不离开教室,因此,对学生的管理能面面俱到。学生几乎整天都在班主任的监管下,能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但到了中学,班主任只任教一门课,每天只有一节课,即使加上班会课、自习课,每天最多不过两节课,其他时间都是任课教师到课堂,这样自治能力差的学生就会放松对自己的管理,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学困生。

另一方面,小学时期,学困生分布在全镇多所学校,每个班级只有个别的学困生,学困生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不明显,学困生的帮扶工作也好做。到中学后,将全镇的学困生集中在一起,又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班级,因此,学困生就较集中,学困生的影响就明显凸显出来。这些学生一旦数量增多,形成规模,就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因此,就学校管理工作而言,学困生的帮扶转化工作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

多年的经验证明,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必须从头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从学生一进中学大门就抓起,从细微处抓起。先抓思想品德教育,抓良好习惯的培养,再抓学校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把一个班级交给一位班主任之后,学校就不管不问,一方面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同时也体现不出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学生会感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不够。学校积极参与学困生的帮扶转化工作,加大对学生的管理,使学困生能从心理上调整自己,收敛不良行为,有利于学困生的全面转化。

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依据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学校实际情况,依托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做到班级管理与学校管理相结合,思想品德教育与提高学习成绩相结合,控制两极分化,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三、学困生帮扶转化的具体措施

1.建立学困生档案,摸清学困生情况,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展帮扶转化工作

七年级开学初,根据小学毕业成绩和毕业鉴定及了解到的情况,初步确定出每班10名学困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形成规范化管理;发放学困生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及学习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2.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指导,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领导者,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日常行为,所以,班主任是此项工作的主力军。但目前我们的班主任多数是凭借经验去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学校要加强班主任教育理念的培训,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汇报交流班级学困生转化工作,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学校也要及时了解各班的情况,帮助班主任解决工作困难,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使他们能在愉悦的环境中工作。

3.提高任课教师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正确认识,实现全员参与学困生转化工作

任课教师担负着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生接触较多,了解学生的情况,这将为转化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但长期以来,任课教师始终认为,学困生转化工作与自己无关,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学校要对任课教师进行积极地引导,明确教学过程中不要忘记还要育人。多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多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多调动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他们能在邻近的区域得到发展、学到知识,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改变厌学心理,实现转化。

4.学校加强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管理力度,切实做好有效工作,真正实现工作目标

学校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工作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做好帮扶和转化的实效工作,是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手段。集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困生的思想素质。学校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教导处、党支部、共青团共同做教育工作,从《守则》《规范》入手,从怎样做合格中学生入手,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进而让他们感到学校的关怀,促进其健康成长。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困生融入活动中,找到归属感,体现自身价值,促进转化

一些学困生只是学习方面差一些,在某些方面有很大的长处,是学优生不能比拟的。比如擅长某项体育项目或爱好绘画等等,教学中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开展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的比赛活动,让这些学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体现存在的价值,从而留住他们的心。教师要抓住契机更好地与他们沟通交流,便于做好转化工作。

通过一系列的帮扶转化工作,学困生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得到了全面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土局执法队工作总结下一篇: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