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电力工业化关系日趋紧密(共2篇)
信息化与电力工业化关系日趋紧密 篇1
在电力企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中小型机、微型计算器装备级别不断更新提高,各电力公司本部主要岗位工作人员使用计算器的比例很高。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机构建设不断健全。电力企业建设、生产、管理各个方面都已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信息化手段,为企业更快速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动力。
目前,电力工业正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各电力企业通过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发电安全可靠性、采用较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以及更合理的营销过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企业也试图通过对制度基础、经营资源、技术状况和组织能力的改善和优化来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信息化如何进一步与产业链上的发、输、配、售等环节,以及勘测设计、设备制造、咨询服务等产业融合,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而融合发展是信息化的生命力所在,是信息化的本质要求。信息化是全球发展趋势,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深远影响。但是,信息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融合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之中,并为这“四化”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信息化的作用表现在为各行各业的服务之中,并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有如下途径:一是促进信息技术与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二是发挥信息技术的创新作用与倍增效应,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四是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五是促进信息文明与工业文明的融合,培育发展网络文化。
信息化与电力工业化关系日趋紧密 篇2
融合历程可分为4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80年代初期, 为第1个时期, 电力企业计算机应用阶段;80年代中90年代初, 为第2个时期, 信息化与电力企业管理融合的起步阶段;第3个时期是90年代中到21世纪初 (2005年前) , 这一时期以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为主要特点;2005年以后到现在, 为第4时期, 电力信息化建设进入科学发展阶段。这一时期, 电力信息化由感性向理性转变, 由战术阶段向战略阶段发展。电力企业把信息化发展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 信息化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进一步融合。以建立“数字化电厂”、“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为发展目标, 全面深化电力信息化进程。建设信息支撑体系, 实现信息化与企业生产和管理及经营业务的全面融合。决策层、管理层和生产业务操作层的各项工作与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展开。信息化推动了企业的管理的模式的变革和经营方式的改革, 推动了企业资金流、业务流、物资流、信息流的管理与再造。信息系统对企业的支撑力度迅速提升, 信息化在电力企业已经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力信息化正在成为电力企业新的生产力。这一时期, 各集团公司在信息系统开发建设中, 强化信息化建设的“四统一原则”, 科学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加速建立企业级的统一信息系统平台和企业级应用系统;实施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与集中;强化企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建立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国家电网公司从2006年开始的SG186信息化工程是这一时期典型项目, 它是电力行业信息化进入科学化、理性化、工程化的高水平建设阶段的重要标志。
2 信息化与电力工业融合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工业信息化是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如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即IT技术)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的各个环节领域的应用。在电子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自动化、知识化、智能化、现代化工业转变的过程。
电力工业信息化是电力企业(规划设计、基建、发电、输变电、供电、用电等各类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开发过程。其目标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电力工业的生产过程、管理流程以及企业经营和服务等进行技术改造;流程优化;经营模式的现代化改造等。主要包括建设企业的信息网络、开发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建立企业级的、统一的标准化信息系统平台;改造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电力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优化管理和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管理和经营的信息化水平。
电力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电力企业的方方面面,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和管理环节和流程,涉及企业的每一个人员工。信息化同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技术策略、管理模式、方针政策、企业经营模式、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管理机制、企业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生产计划、项目管理、业务流程、经营思想和理念、企业产品、市场环境、物资设备、企业资产、人力资源等密切相关。总之,信息化不是企业的某部门的一个单一或孤立的生产或管理项目的技术改造。企业信息化涉及到企业的机制与机构、发展战略与管理制度、技术与装备;涉及企业的人、财、物;涉及企业发展方向、影响企业经营模式;涉及企业的内部与外部,涉及企业当前并影响企业未来。
信息化与电力工业的融合,包括实现信息化与电力工业自动化的融合、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融合、信息化与企业的人、财、物的融合,因此,信息化与电力工业化的融合是一项巨大的、长时间的不间断发展的系统工程。电力信息化在实现与电力企业的融合过程中,将推动电力企业组织机构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企业的经营方式创新、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创新、企业的人才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
在中国电力工业各类企业中,信息化与电力工业的融合在近年来得到普遍提高,取得了巨大成果: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的电力规划设计信息化(如:计算机网络自动化绘图、电力工程建设计算及档案数据库系统等)、电力工程信息化(包括施工监控与检测、工程进度和质量管理等信息化)、发电企业信息化(如电厂机组监控系统、燃料储存煤厂监控与管理系统、操作票管理系统、厂级监控系统—SIS, 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如DMIS、电网运行与调度系统、电网规划与建设信息系统、电网设备管理系统、电力市场管理系统)、供电服务信息化(如呼叫中心和客户关系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等)、中高层管理信息化(如总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才管理、统计分析、决策分析、计划与投资管理等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等。
信息化与电力工业化的融合从支持业务角度,可分为战略决策层、中间管理层和生产经营操作层的3层应用。
(1)企业战略决策层应用,主要是建立为企业经营和生产决策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决策支持和统计分析的支撑系统。它从企业发展方向和改革走向以及企业管理模型出发,根据企业生产和管理决策的需要建立企业决策分析系统或辅助决策系统。它包括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提升企业决策层的企业宏观管理和决策能力;建立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决策的经营决策系统;建立提高企业抗击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的应急分析与决策系统,提高企业生产与经营安全度;
(2)电力企业业务管理层的信息系统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中心环节。管理信息化主要涉及电力企业各级管理部门的业务管理模型的优化、管理流程再造,推进和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其目标是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建立一个对电力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全方位支撑体系。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环境下协同办公,建立有效的、可控的以及对企业经济运行和生产管理提供有效信息化支撑体系。目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正在从局部支持向整体支持转变;从业务支持向决策支持转变;从部门支持向流程和协同转变。因此,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注重了企业管理模型的数据规划与业务模型的建立,工作重点是实施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数据共享。管理系统围绕着调动和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整合企业应用系统、提高信息和数据共享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的统一性、可控性、实现管理的集中化、集约化和精细化。部分电力企业正着手建设企业集中型财务系统、企业资源规划 (ERP) 、企业资产管理 (EAM) 系统、电厂厂级监控系统、企业门户系统、数据中心及数据仓库等系统。
(3)电力企业生产和经营操作层的信息化融合,主要是解决电力企业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中的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并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电力工业自动化装备水平和经营信息化的服务水平。这包括电厂的生产监控系统的信息化、机组运行系统的管理与检测计算机网络化、燃料管理信息系统、发电生产的节能减排管理系统;企业资产、设备、材料物资管理系统;电站、变电站远程监控无人职守系统;电厂、电网工程建设监视检测系统、电力调度与自动化信息系统、环境保护与监测信息系统、统一标准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电力线路巡检与抢修信息系统、输配供电网GIS系统、电力工程设计数字化系统等。
3 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与电力工业的融合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电力信息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个行业加快了信息化与电力生产与管理的全面的融合过程,把信息化建设推进到了新的阶段。
各电力企业统一组织开展了生产、办公自动化、营销、财务、物流、配网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企业门户和数据仓库、人力资源、综合管理、计量自动化、门户、ITSM等多套应用系统的建设与推广,主营业务应用平均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应用系统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实用化,有力地促进电力企业业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来,供电企业信息化对业务的支持度大幅提升,其中营销与客服、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支持度高达100%,财务业务的支持度上升到90%,电网生产运行业务支持度上升到88%,工程管理业务支持度达到60%, 办公自动化管理业务支持度达到100%,综合业务管理支持度达到80%以上,主营业务信息系统数据集中度提升到90%以上,各主营业务平均支持度达到了80%以上。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优势已经逐步呈现,为电力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还建立了企业级系统网络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同业对标平台、供电GIS系统平台等系统。一些发展较快的企业在建设基本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还建设了企业的ERP系统,对企业的基础业务支持度大大提高,企业的各项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做到了从模糊、指令性管理发展为量化、细化管理,为调整改善企业的管理质量和可控性,提升企业整体管理的水平,为企业战略评价和科学决策以及绩效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信息化与电力企业的融合建设当前主要包括:
3.1 统一信息平台建设
为适应电力企业集团公司的管理需要和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构筑一体化企业级集成信息平台,主要项目有:
(1)建立企业统一网络平台。各电力集团公司初步建成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形成庞大的企业网络。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企业广域网以光纤网络为主,带宽155M,局域网以1 000M为主体。各电力企业网络覆盖达100%,县级企业达到70%以上。
同时,加强企业网的基础硬件的建设与改造,优化企业网络结构,提高企业网络管控水平,确保企业网络安全和稳定运行;
(2)企业统一软件平台或中间件平台,以及系统软件平台及应用软件平台,包括采用ERP等系统作为企业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平台,实现应用集成;
(3)企业统一门户平台(EIP),企业资源整合平台。解决企业数据集成、业务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和建立企业门户;
(4)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建设。解决企业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间隔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流与信息传递。
(5)企业统一数据中心和数据仓库建设。数据中心建设近年来成为电力企业实现企业数据资源共享和实现企业系统集中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数据中心平台,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改变信息系统的分散状况,提高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建立实时数据与历史及管理信息的集中和统一管理,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数据中心提高了企业各类资料的一致性和共享性。
规范化的企业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信息资源整合
各电力集团公司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和集中开发,将典型成功的应用系统推广到企业集团的下属企业,使应用系统规范化,同时规范企业应用级的操作和管理。如国家电网公司在组织SG186信息化工程中,加速八大应用系统开发,规范集团公司所属企业的应用系统。
3.2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标准化是信息化融合电力行业的关键,是信息化实现对电力行业支撑的基础。各大企业加强信息化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06-2007年度,电力行业各企业制定了300多用于本企业的信息化相关的标准与规范。
3.3 信息安全、灾难应急反映和灾害恢复系统建设
一个安全的信息系统是实现信息化融合的核心和关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密切相关。电力企业进行了信息系统安全论证、加强信息安全防毒防攻击、防入侵等一系列安全基础建设基础。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开展ISO/IEC27001安全管理体系论证,建立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信息安全标准。加强信息系统在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3.4 加强信息发展规划,建立信息化支持体系
信息化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密切关联,它从全局和长远企业战略发展出发,从电力信息系统对企业业务局部支持向整体支持转变,从阶段支持向全过程转变,从业务经营层向企业决策层支持转变。制定与企业发展速度、改革方向和业务发展同步的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是实现信息化与企业融合的指导和纲领性文件。
要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信息化发展远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全面评估企业内部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型和制度;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及企业竞争力;对企业的人、财、物和管理流程实施改造与优化,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力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体系的融合,形成企业的计算机和网络化及信息化环境。
3.5 IT治理和加强信息化组织建设是实现信息化与电力企业融合的组织和环境保障。
确立企业信息化领导和组织机构,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的运维管理,是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组织和管理措施。IT治理包括建立信息化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建立企业内部的IT服务专门机构和资讯工程测试和上线管理中心等,提高内部IT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4 结语
党的十七大提出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的战略发展之路, 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它抓住了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核心。从电力工业的信息化历程来看, 信息化无疑是电力工业水平提升的主要手段和发展道路。
电力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之路还仅仅是起步, 电力信息化与电力工业的深层融合还有很多路要走.尽管信息化在电力行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 也产生了明显的实际效益, 但是离建立世界一流的电力企业还有很大的距离。还需完整地科学地认识信息化,确立信息化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和现代化的融合;建立电力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融合机制和环境,推进电力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本组织保障建设;建立企业坚强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加强信息化领导,建立稳定的科学的、长效的信息化投资机制;加强电力企业与行业信息化建设标准;把信息化发展战略与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密切结合起来,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体系。
电力工业要实现电力产业的提升和技术跨越,赶上和达到世界电力工业先进水平,唯有提高电力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发电、输电、供电等领域,在电力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在企业操作、管理和决策的各层面,深入地实施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信息化与电力工业化的完全融合。坚定走中国电力信息化与中国电力工业融合的道路。
下期要目
信息化发展历程的主要特点。专访行业专家, 探索电力, 高屋建瓴地表述专业观点, 引导业界深刻思考。
全面聚焦改革开放30周年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沿革
【信息化与电力工业化关系日趋紧密】推荐阅读:
工业与信息化部09-24
信息与经济的关系07-03
顺德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01-13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07-25
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12-24
浅谈税收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关系05-12
内部信息传递与会计制度设计的关系05-21
简析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10-02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