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相关培训

2024-10-25

院感相关培训(共11篇)

院感相关培训 篇1

院感相关知识及手卫生管理知识培训小结

时间:2015年12月25日

地点:八楼会议室

主讲人:支淑华

张莉

王辉

内容:(1)加强医院感染防控保障患者安全

(2)多模式管理全面提升手卫生执行力

(3)消毒技术和医院感染控制新动态

为深入学习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进一步贯彻安徽省卫计委关于“加强手卫生管理”活动方案精神,我院定于2015年12月25日(星期五)下午3时在八楼会议室举行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院感相关知识及手卫生管理知识培训。

在会上,纪检书记支淑华总结了2015年我院院感工作,并对来年工作进行部署。强调我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认真分析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就医安全系数。

院感科主任张莉结合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第十一届学术会议内容,进行了多模式管理全面提升手卫生执行力专项讲座,从“系统改变”、“培训与教育”、“评估与反馈”、“工作场所的提醒”、“机构安全氛围”五方面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多模式手卫生改善策略,再次普及了手卫生基础知识,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从不同层面阐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紧迫性与面临新挑战。

院感科副主任王辉进行了“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专题讲座,主要内容包括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隔离防护技术等等。进一步加强对《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消毒专业知识的讲解。督促医务人员在日常的消毒灭菌工作中争取做到科学规范工作,持续质量改进,加强专科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岗位职责,规范岗位培训,加强科学管理,加大质量控制,保证医疗安全。

培训期间,参训人员认真记录,现场纪律良好。讲座结束就授课内容进行知识测试,手卫生知识部分:合格(≥95分)167人,不合格6人,合格率97%,消毒隔离部分:合格(≥95分)172人,不合格1人,合格率99%。通过这次培训不仅能增加院感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能改变临床医务人员对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中的抵触情绪,加强医务人员自我职业防范措施,也熟知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流程、规范的行为,增强院感防控意识。

这次培训仍存在不足的地方,时间紧,内容较多,总体来看还是达到了我们预期培训的效果。通过本次培训,使医务人员加强了医院感染方面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在今后我们更要尽可能多地加大培训次数和力度,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5年12月27日

院感相关培训 篇2

一、网络培训的特点

第一, 网络培训是平等培训, 它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机会均等”。第二, 网络培训是交互式培训, 它能发挥学员的主动性, 使学员和讲师之间真正做到平等、自由的沟通。第三, 网络过程培训就是多媒体培训。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手段作为传递的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的组合, 对于学习加速理解和记忆认识, 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四, 网络培训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 从而使教学活动得到延伸和扩展;可以采用同步或异步、实时或非实时的方式进行, 学员能够灵活地根据个人需要安排学习时间, 选择课程和教师。第五, 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 在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企业网络培训面临的问题

1、定位不准、需求不明确。

企业对网络培训的定位不够准确, 仍将网络培训等同于知识教育, 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推广新的理念上, 而不是要促进学习型社会中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或没有从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 导致广大员工对网络培训的意义和实践要求认识不清, 使网络培训活动很难付诸实践。

2、注重了形式和内容, 忽略了硬件设施对培训效果的制约。

硬件设施建设是网络培训的基础, 是构建网络培训环境的必要条件, 没有符合规范与标准的硬件条件, 提高网络培训效果就是一句空话。虽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给受训教师提供了视频、音频、文本、教材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 受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学习形式进行交叉互动。但是目前现有的硬件设施却远远不能满足蓬勃发展的培训需求, 严重影响了网络培训的实际效果。

3、企业网络培训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比如员工认知和接受度低、网络覆盖面窄、网络速度慢、投入成本高费用大、缺乏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网络培训平台不成熟、公司领导对网络培训有看法、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

三、完善我国企业网络培训的几点建议

我们必须看到, 网络培训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方式, 在现实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制约的因素。在网络培训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要极力发挥网络培训的特点, 克服制约因素的影响, 积极探寻网络培训的有效策略和路径。

1、企业在实施网络培训之前, 需要对企业的网络学习环境进行分析, 对员工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分析, 为网络培训的开发和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第一, 硬件环境。具备相应的计算机软硬件条件是实施网络培训的必要条件。为发展网络培训最初投入的资金却是巨大的, 这其中包括购置设备、购买软件、拥有和保持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和技术维护队伍。第二, 完善的软件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进行网络培训, 要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它是基于网络的、便于交互的、界面友好的一套平台软件系统, 而且涵盖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 从学员培训教学管理直到培训结束, 都要有完整的管理办法, 才能确保人、物、运营方面的正常化。

2、做好培训设计工作。

培训设计是网络培训的生命线。要想达到良好的网络培训效果, 必须以一种恰当的方式来表现 (交互性、生动性) , 否则只会使员工对企业的网络培训失去信心。我们应该意识到, 网络只是信息的传输通道, 是技术手段, 是企业员工培训的局部因素。网络培训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融入其中的培训理念、培训制度和培训方式方法。这就必须将以培训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为基础的培训设计作为开展网络培训的第一要素来考虑, 将培训设计作为网络培训的生命线。

3、及时对员工的学习进行跟踪。

网络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充分体现个性化, 没有统一的教材, 没有统一的进度, 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 在方便的时间从互联网上自由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 并按照适合白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在进行网络培训时必须及时跟踪学习者的学习, 可以在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传递信息时, 增加导航和提示重点的工具, 并设立跟踪学习进度的软件, 保证教师能够及时帮助学员解决当前的问题和提示学习目标, 避免其在大量信息前迷航和丧失最初的目标。

4、开发人才资源, 提供网络培训的人才保障。

要发展网络培训, 必须首先要优化网络培训人才队伍, 提高队伍素质。目前, 复合型人才匮乏问题成为了影响我国企业员工网络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鉴于此, 就要区别对待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与要求。对一般教师的培训, 应要求掌握电子备课系统以及所教课程教学软件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并具备基本的文字、声音、图像、信息的查询、编制、组配、存取能力。而对专门的网络培训师, 则要求掌握Front Page、Photoshop等平台组合与页面制作软件, 并能进行初步的教学软件加工。

综上所述, 网络培训是为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 对企业员工进行知识的扩充和再学习, 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 网络培训在前期需要成本投入, 比如增添网络设备, 开发网络课程, 构建网络培训服务平台, 都需资本投入。但从远期的收益来看, 效益还是非常明显的。加强网络培训的投入, 增加相应网络培训配置, 可以在培训后期节省培训开支, 缩短培训时间, 形成良性循环, 最终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 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和民, 吴瑞君.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2]、潘西华.建立企业职工教育网络培训系统初探[J].石油教育, 2003 (2)

院感培训内容 篇3

(培训内容)

一、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职责明确

二、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统计指标:

医院感染率≤6%;医院感染漏报率<10%;I类切口感染率≤0.5%;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达100%

四、医院污水与污物管理

1、医疗废物按国家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密闭运送; 一次性用品,医疗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生活垃圾按规定分类收集。

2、包装物与容器符合国家规定,外标识明确; 医疗废物用黄色有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包装物。

3、医疗废物交换登记内容完善,登记资料齐全;有签字记录。

4、医疗废物暂储存设施及设备符合国家要求,暂存放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医疗废物由专人及时收集,专车密闭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不得露天存放。

①、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②、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③、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④、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⑤、易于清洁和消毒; ⑥、避免阳光直射;

⑦、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5、微生物培养物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丢弃前必须高压蒸汽消毒或焚烧;

五、按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

1、根据不同用途选择消毒或灭菌方式,进入人体组织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凡接触人体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

2、能够合理地使用化学消毒剂

2%戊二醛消毒要求20分钟,灭菌要求10小时; 含气氯消毒剂,浓度1000mg/L,消毒时间30分钟; 碘伏浓度为500mg/L,作用时间30分钟。

六、医院感染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1、医院感染管理职能不到位,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

2、硬件建设不到位;

3、建筑布局十分不合理;

4、普遍广泛地使用湿式灭菌法;

5、消毒措施不规范;

6、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普遍较欠缺;

7、门诊是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

8、医院疫情报告制度陈旧;

9、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不完善;

10、医疗废物无集中处置点;

七、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有如下途径:

1、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有如下四种途径: 患者传染医生;医生传染患者;患者和医生传播到器械和物品或床椅里面;这些物品或床椅感染患者或医生。

2、疹疗科室一般工作量大,器械周转快,凡是进入病人身体的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如按每人一用一更换需求量非常大,高压灭菌后损耗也大,采用化学消毒灭菌需要的时间太长,所以必须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周转。增加消毒灭菌的难度。

3、诊疗器械多为含腔器械,形态不规则,价格昂贵,内腔清洗存在问题,这也给消毒灭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与医务人员的手清洗存在隐患。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等都可能造成空气污染。

5、大多数医师在治疗期间不戴口罩和手套,戴手套在多位患者之间共用,未能做到每治疗一位患者清洁消毒一次手,存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

八、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的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应用于所有病人和所有医务人员,以防止病人之间的传播和病人与医务人员的传播。

1、落实医务人员基础防护措施: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在治疗前后均应用抗菌液洗手,并做到每治疗一例患者必须更换一双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

2、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防护目镜。

3、加强隔离措施:由于有些慢性传染病不可能通过问诊或物理检查确定,在治疗过程中对每一位患者应严格按预防交叉感染原则进行。如对治疗室的空气、治疗台、诊治用品、地面等进行定期定时清洁、消毒。

4、治疗实行一人一用一更换,所有使用后的针头、刀片、锐器类等废弃物放于锐器盒。

5、注重手的消毒:在临床,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感染的重要载体。为尽量减少手表面微生物数量,减少交叉感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规范的洗手,用洗手液或肥皂认真搓揉双手及腕部10~15秒,用流动水冲净,无菌纸巾擦干。

6、提倡医师在诊治时戴手套,但治疗中不能用戴手套的手打电话,触摸其它物品。治疗结束时,脱下手套才能书写病历。每治疗一位患者更换一双手套,保障医患双方的安全。

7、改善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方法,器械在每一次使用后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地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尤其是中空器械和小器械。

8、每治一位患者之间,冲洗水路20~30秒。

9、凡是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的器械,如拔髓针、拔牙钳、手术刀等每人用后均采用高压灭菌。

总之,医务人员预防交叉感染的最好办法是了解易被感染因素、传播途径,加强防范意识,把每一位患者视为感染带菌者,并采取最好的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九、医疗感染暴发的处理

(一)、暴发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需要实验室的检查证据)

(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回放(略);

(三)、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理:

1、法律规定: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启动医院感染暴发的紧急预案: ①、证实流行或暴发; ②、查找感染源;

③、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④、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⑤、分析调查、上报; ⑥、总结完善、制订防范措施。

十、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控制计划与方案:

(一)临床科室:

1、健全感染管理组织,有专人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测;

2、临床医生: ①、日常报告散发的院感病例,并及时送标本检查病原体; ②、发现可疑同种和同源感染病例三例以上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或医务科。

3、病区护士:

①、在日常消毒灭菌、隔离工作的基础上以简易方法测试病室中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

②、检查使用中的无菌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或者有无污染迹象;

③、换药室有专人管理,防止物品交叉污染;

④、当疑有院感流行趋势,监控护士应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二)、临床微生物室:

1、设有医院感染监控员,每日将阳性结果的病人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如发现某病区同种病原菌感染达以了三株和三株以上者应及时通知院感科,并有记录备查;

3、临床微生物室应积极配合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微生物检测。

(三)、药剂科:

1、按正规渠道采购消毒剂,产品合格,证件齐全。

2、消毒剂首次进入医院之前,应由感染管理科进行消毒效能检测,合格后方能进货。

3、配合医院感染科进行输液反应的调查。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

1、完成日常院感监控任务,掌握各科室、各部位常见病原体的本底感染率。

2、每周至少一次到病区进行院感病例的前瞻性调查,并对病区院感工作进行质控检查;

3、当疑似有医院感染暴发,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对高压灭菌锅,使用中的消毒剂、和无菌物品,应每月进行监测并有记录可查。在流行期间必要时可进行重复检测。

(五)、医院行政

1、配备骨干医务人员组成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对感染发生病区的工作进行检查与质控。

2、发生以下情况医院感染科应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①感染疫情进展快,一周内不能控制; ②新生儿出现2例同种和同源感染者; ③输液反应超过5例,7~10天内不能控制者;

3、医院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管理; ①、必要时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汇报; ②、保证人力实行分组护理; ③、停止某些药物和某些诊疗措施的使用,必要时关闭病房、停诊。

4、疫情发展快,经7~10天本单位流行病学调查未能控制者,应请有关单位协助调查。

5、有恶性暴发趋势的感染疫情,7~10天内不能控制应向卫生部医政司报告,感染控制后应有总结报告上交行政主管部门。

(六)、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1、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应有调查设计,调查结果、流行期的控制措施等记录可查;

2、仔细收集有关资料:

将所需收集的相关资料列成调查表,逐个调查病人。具体内容包括:

①、一般资料:姓名、床号等

②、临床资料:本次感染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诊断依据等。③、流行病学资料:感染发生以前1~2周内的暴露史,如输液、导管、尿路冲洗、手术、吸入治疗、输血、特殊器械检查、药物治疗、与其他感染患者接触、可疑食品及饮料、饮水等。

④、实验室资料:鉴定病原体的种类、和耐药性等。实验室资料除了从病例的血液、体液中采取标本外,还应从可疑传染源和传播媒价(包括水、食物、食具、各种诊疗器械、药液、输液及注射器械、与病人密切接触的各种生活用品、密切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和陪伴人员的手)采取标本送检。

(七)、发生暴发流行后的工作及处理:

1、分组治疗与护理:

①、已经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所有用物进行预处理,污物烧毁;

②、未感染者,超过感染的潜伏期就出院; ③、有条件的进行保护性隔离(特别是新生儿);

2、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迅速查找传染源。

3、病人、工作人员、密切接触者全面调查;

4、采取大量的标本(环境、物表、手、体液、医疗设备等)

5、进行有效的消毒、隔离工作;

6、组织人员接待、宣传,把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及时告知家属。

7、写出总结报告,上报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

8、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十一、落实传染病管理

1、有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诊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全员熟悉或掌握《传染病防治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2、门诊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普通门诊无确诊或疑似的传染病人就诊;

3、医院有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消毒隔离措施;

4、不得超范围收治传染病人;

5、其他科室收治病人一经确认为传染病应立即转诊;

6、建立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设有专门科室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

7、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100%;

8、具备网络直报条件,有专人负责,并按规定上报;

9、传染病报告人员掌握传染病报告信息的情况;

10、疫情报告卡填写规范、齐全、及时。

新建 院感知识培训总结 篇4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于2016年3月20日在三楼会议室举行“医疗废物处理操作规范”培训。具体情况如下:

一、参加培训的人员

全院医人员

二、培训内容

1、医疗废物处理操作规范

三、考核结果

2017.7院感培训总结 篇5

2017年7月心二科院感培训总结

为了加强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控,我科于本月对全科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为”抗生素合理应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指征及相关知识的提高,预防抗生素滥用,加强医务人员对感染知识的重视,本次主讲是监控医生苏昕。培训结束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理论考核,及格率100%,具体分数见医院感染手册

通过本次培训,医务人员对抗生素合理应用有了新的认识,感染防控意识明显加强,考核证明,此次培训效果良好,医务人员对培训内容有了新的认识,达到预期培训效果。

口外手术与院感的临床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0年11月至2011年11月, 本院共收治口腔颌面外科2613例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1927例, 占73.75%, 女性686例, 占26.25%;以年龄区分, 患者中年龄最大者91岁, 年龄最小者5个月, 10岁以下患者192例, 11~60岁患者982例, 61岁以上患者297例;以患者的疾病结构区分, 唇腭裂患者174例,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786例, 口腔颌面外伤患者283例, 口腔颌面感染患者153例, 其他口腔病种为75例。全部患者在手术前都不存在其他感染症状。

1.2 方法

自行设计《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手术感染情况调查表》, 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住院时间、感染状况、感染部位, 在填写表格的同时, 查阅其出院病历, 并对出现手术感染的病例详加分析。经统计, 所有医院感染病例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 口腔颌面手术创口感染的原因

2.1 内源性感染

(1) 疾病本身的原因:由于口腔颌面部的手术后位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端, 解剖生理的特殊, 特别是口咽部结构复杂, 术野范围大, 渗血多, 创口难以达到严密缝合, 止血不易彻底, 创口引流不畅, 加之口腔微生物的存在, 常常不可避免地引起伤口感染。 (2) 营养因素:术后患者因疾病的影响, 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术后体重减轻。营养不良, 机体抗病力减弱, 代谢平衡失调,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口感染。 (3) 年龄因素:由于老年人颌面部疾病造成的生理缺陷, 身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降低, 防病能力差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影响, 细胞免疫调节功能下降, 对疾病的易感性强, 存在于体内或表面以及环境中的正常菌引起感染的概率增加, 从而增加了创口感染概率。

2.2 外源性感染

(1) 手部清洁:洗手是阻断接触传播, 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在临床护理中连续给患者做护理操作及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增加了污染的机会, 换药时往往忽视洗手, 这也是造成伤口感染的外源性因素之一。 (2) 术中原因:手术中细菌的含量、器械、敷料及其他物品的污染均可造成手术后伤口感染。 (3) 侵入性操作及无菌技术的影响:口腔颌面手术中大部分手术与口鼻相通, 侵入性操作多, 如果不严格掌握各种侵入性操作的适应症, 无菌技术不严格, 就难免会造成术后伤口感染。

3 结果

3.1 患者的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1471例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住院患者中有60例出现医院感染, 比例为4.08%。其中, 唇腭裂患者的感染率最高, 达到6.67%;患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 占33.33%。

3.2 患者年龄、麻醉方式、住院时间和感染率情况

从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 婴幼儿与61岁以上的老年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患者是医院感染中的易感人群, 其感染率分别达到5.73%与4.71%;从麻醉方式来看, 全麻患者的感染率是4.2%, 局麻患者的感染率则是3.66%, 全麻患者的感染率略高一些;从住院时间来看, 时间越长, 出现医院感染的概率越高。可见, 住院时间与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

4 讨论

4.1 上、下呼吸道感染率在感染部位中居于首位

呼吸道感染率占全部感染患者的61.66%, 其中下呼吸道感染为33.33%, 比上呼吸道感染的比例更高。颌面外科手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因素非常多, 这是因为口腔颌面部位处于呼吸道和消化道之始, 通过口腔与鼻腔和外界进行连通, 其解剖结构十分特殊, 其温度和湿度都适宜于细菌的大量滋生和快速繁殖。手术后, 患者的咳嗽与吞咽功能均会受到不同程度之影响。同时, 手术后患者的呕吐与免疫力低下、气管切开、留置胃管与鼻饲管饮食等因素也十分容易导致感染。

4.2 手术伤口感染率在感染部位中处于第二位

手术伤口感染率达到23.33%, 在感染部位的统计中处于第二位, 这是因为人的口腔颌面部血液循环十分丰富, 手术后大量出血, 很容易造成血肿与组织水肿。因为口腔颌面部结构十分复杂, 其形态也不规则, 再加上手术的时间长、难度也大, 患者面部也暴露于外, 这样一来, 手术就会破坏患者的口腔黏膜防御体系, 从而加大了局部感染之概率, 以上因素均为印发颌面伤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4.3 婴幼儿与老年患者是手术感染的易感人群

婴幼儿群体实施颌面外科手术者主要是唇腭裂患者。这些患儿大多存在吮吸功能障碍, 导致喂养困难, 进而表现为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 对于手术后的刀口愈合存在显著影响, 因而容易发生感染。

与成人患者比较起来, 患儿的气管与支气管管腔更为狭窄, 软骨缺少弹力组织, 因而不易排出各类异物;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口腔颌面手术患者主要是肿瘤患者, 大多要实施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及和腔、道等相通手术, 所以十分容易引发感染。有鉴于此, 婴幼儿与老年患者是口腔颌面手术感染的易感人群。

4.4 预防措施

加强术中细菌源的控制:手术室工作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规则更衣, 特别强调术前应严格洗、刷手, 严格控制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进入手术室。手术室器械、敷料必须彻底消毒。严格空气消毒, 术中严密仔细止血, 在缝合切口前用双氧水或甲硝唑液彻底冲洗, 洗去伤口内颗粒物质, 以达到预防术后感染的目的。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口腔颌面手术患者应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食或软食, 少量多餐。口腔颌面手术后患者的抗病能力尤其对口咽、颊、舌等口腔内大型复杂的手术患者, 术后予以鼻饲饮食7~10d, 以保持口腔清洁, 减少吞咽, 预防伤口感染或裂开。

正确的口腔护理及病房环境卫生:正确的口腔护理可减少口腔本身的细菌定植。术前三天用抗生素漱口, 术后每次进食后仔细漱口, 对口腔内暴露伤口每天用消毒液擦拭, 以减少感染机会。

另外, 加强病房管理, 避免人员过多走动, 限制探视, 定时通风换气, 消毒液擦拭喷雾消毒的措施, 保持空气新鲜, 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并做细菌学检测。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 证实本院在手术过程管理中较为科学规范, 但依然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薄弱环节, 需要高度重视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医院感染管理, 并实施术后医院感染监测, 从而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手术切口感染防控措施。要加大对医务工作者实施医院感染知识、无菌操作观念等方面的培训, 加强消毒隔离, 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严格做到手术无菌操作, 从而切实降低颌面外科手术的感染发生率。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手术感染问题。方法 收集本院200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2613例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住院患者资料, 其中60例出现医院感染。本研究对全部病例进行了分析, 且所有医院感染病例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果 2613例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0例, 比例为2.29%。60例病例中, 唇腭裂患者发生感染率最高, 占6.67%;患者感染部位以手术伤口居首位, 占33.33%;幼儿与老年患者为此类感染易感人群, 分别占5.73%和4.71%;全麻感染率达4.20%, 局麻感染率达为3.66%;患者住院时间和医院感染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故应当对其加以重点研究。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J].中华医学杂志, 2001, 81 (5) :61-67.

院感常见知识竞赛培训试题 篇7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什么是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三、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①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向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②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③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④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物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⑤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⑥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四、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1、根据指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①术前0.5-1小时使用抗生素②24小时内停用抗生素③正确选择抗生素品种

2、正确的脱毛方法

3、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暖

4、围术期血糖控制正常水平

5、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6、强制性向公众报告感染率

五、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是什么?

1、预防感染:接种疫苗、拔除导管

2、有效地诊断和治疗感染:针对病原菌治疗、专家会诊

3、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①控制抗菌药物使用②应用当地资料③治疗感染,而非污染④治疗感染,而非寄殖⑤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征⑥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4、预防传播

新上岗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总结 篇8

为使我院上岗人员充分认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知识,2014年3月6日下午,医院开展了2014年新上岗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

此次培训围绕手卫生,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职业防护,消毒隔离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进行了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现场对新上岗12名人员进行了考核,考核结果良好。

通过此次培训考核,进一步规范了我院医务人员的从医行为,使新上岗职工明确了在医疗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另外,通过规范化培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进一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院感相关培训 篇9

关键词:农民工,教育培训,目标函数,影响因素

不少研究文献指出, [1][2]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民工自身对教育培训不够重视, 用人企业缺乏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政府提供的培训项目及资金缺乏统筹规划, 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等。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至少包括企业、农民工自身和政府三个行为参与主体, 他们之间纠缠着复杂的权益关系。而且, 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着各种溢出效应和投入与产出、投资与收益的不对称性。要解决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仔细区分农民工教育培训相关行为参与主体的目标函数与制约因素, 建立供求均衡条件和博弈分析模型, 对农民工教育培训进行实证分析, 提出符合不同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帕累托改进路径。本文主要根据对农民工问题的长期调查研究积累和相关理论, 给出了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相关目标函数与制约因素的分析模型, 以期为进一步基于均衡分析、博弈分析等分析方法的农民工教育培训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一、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目标函数分析

根据长期调研了解的情况, 绝大多数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的主要目标集中在提高收入、适应工作、有利创业、不怕失业和丰富经历等方面, 这些方面可以分别归纳为农民工希望通过参加教育培训提高适应能力、增加收入要求和自我发展要求三个方面。而针对具体的农民工个体, 其参与教育培训对这三个方面的要求重要性程度不同。按照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 影响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目标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民工自身条件、培训费用、企业用工要求 (包括用工要求和用工薪酬) 、培训的提供 (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含金量) 等。按照这些因素对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目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 笔者认为其中农民工的自身条件可以被看作制约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目标的外生变量, 即假定农民工的各种自身条件固定不变;其余培训费用、企业用工要求和培训的提供均可以被看作内生变量, 即这些因素本身都可以进行调整, 且这种调整将对目标函数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这样的规定, 以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的三个要求为三个目标, 农民工自身条件为外生变量, 培训费用、企业用工要求和培训的提供为内生变量, 并假定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 则根据三个目标之间相互独立的思路, 建立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undefined

式 (1) 中F1 (C, R, T) 代表作为因变量的参与培训目标, 包括提高适应生存环境能力f1 (C, R, T) 、收入提高f2 (C, R, T) 和自我发展f3 (C, R, T) , 这三个目标都分别受到C、R、T的影响, 因此是这三个内生变量的函数。其中, ai (i=1, 2, 3) 表示作为外生变量的农民工自身条件, 为一常数;C代表作为自变量的培训费用, 含义是增减培训费用可以改变农民工参与培训的意愿;R代表作为自变量的企业用工要求, 含义是改变企业用工要求会改变农民工参与培训的意愿;T代表作为自变量的培训提供, 含义是改变提供的培训可以改变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的意愿;bi (i=1, 2, 3) 表示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的培训费用贡献率;ci (i=1, 2, 3) 表示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的企业用工要求贡献率;di (i=1, 2, 3) 表示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的培训提供贡献率, 且式中:

式 (2) 表示构成农民工自身条件的因素, 包括年龄ag、性别se、学历ed、家庭背景fa和参与培训的时间tm。对具体农民工而言, 其对每个目标的影响以一个常数表示。

式 (3) 表示构成培训费用的因素, 包括农民工承担的费用sc、企业承担费用fc、政府资助gc, αi (i=1, 2, 3) 分别表示农民工承担费用、企业承担费用及政府资助对培训费用的贡献率。

式 (4) 表示构成企业用工要求的因素, 包括用工要求re和用工薪酬sa, αi (i=4, 5) 分别表示用工要求、用工薪酬对企业用工要求的贡献率。

式 (5) 表示构成培训提供的因素, 包括培训内容ct、培训方式mt和培训含金量ut, αi (i=6, 7, 8) 分别表示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含金量对培训提供的贡献率。

因此, 农民工参与培训的总的目标函数可以写成:

按照以上分析模型所设定的因变量、自变量和外生变量设计出适当的问卷, 并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以农民工为对象的抽样调查,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影响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目标的各影响因素贡献率和外生变量的值, 从而比较真实地反映该范围内各种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对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目标的影响情况。

二、用工企业的目标函数分析

我国农民工作为企业的生产要素之一, 虽然学历和技能都不高, 但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使用农民工的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 这些企业所要求的技术含量比较低, 但由于大多数农民工缺乏相应的教育培训, 因此刚录用的人员很难完全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按照厂商理论, 企业对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在经济学上被看作是人力资本投资, 目标在于追求投资回报。如果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投入小于其带来的效益, 企业一般就不会进行投资。影响企业投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用工类型 (主要看劳动密集化程度) 、培训类型 (主要区分通用型和专有型培训) 、劳动力市场状况、向农民工转嫁负担程度、员工流动性和企业外部资助 (包括政府提供培训补贴程度、政府等企业外部提供的培训以及政府其他相关支持政策) 等。按照这些因素对企业投资农民工教育培训目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 笔者认为其中企业的用工类型、培训类型和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可以被看作制约企业投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外生变量, 即假定企业的用工类型、培训类型和劳动力市场状况固定不变;而员工流动性、向农民工转嫁负担程度和企业培训资助可以被看作内生变量, 即企业或企业外部可以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整, 而且这种调整将对目标函数产生不同的影响。此外, 假定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 则建立企业投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式 (7) 中F2 (L, F, Z) 代表作为因变量的企业投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目标收益, 该目标受L、F、Z的影响, 因此是这三个内生变量的函数。其中, ω1作为影响企业收益的外生变量, L代表作为自变量的企业员工流动性, F代表作为自变量的向农民工转嫁负担程度, 这两个自变量的改变均降低或增加企业培训成本, Z代表作为自变量的企业培训资助, 含义是企业可以改变培训资助项目而改变企业培训收益, e表示企业投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企业员工流动性贡献率, g表示企业投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向农民工转嫁负担程度贡献率, k表示企业投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企业资助贡献率, 且式中:

式 (8) 表示外生变量的构成因素。包括企业用工类型wk, 含义是不同类型的企业投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目标收益各异;企业提供的培训类型tk, 含义是企业提供通用型培训主要增加“溢出效应”和员工“逆向选择”风险, 而企业提供专有型培训主要增加产生“沉没成本”的风险;劳动力市场状况lk, 含义是劳动力市场供给变化会影响企业增加或减少培训投资。

式 (9) 表示企业培训资助的构成因素, 包括农民工承担费用sc、企业承担培训费用fc、政府提供培训补贴gc及政府其他相关支持政策pl, βi (i=1, …4) 分别表示农民工承担费用、企业承担费用、政府资助及政府其他支持政策对用工企业收益的贡献率。

因此, 用工企业的总的目标函数可以写成:

按照以上分析模型所设定的因变量、自变量和外生变量设计出适当的问卷, 并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以使用农民工企业为对象的抽样调查或普查,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影响企业投资农民工教育培训目标的各影响因素贡献率和外生变量的值, 从而比较真实地反映该范围内各种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对企业投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影响情况。

三、政府部门的目标函数分析

从基本属性来看, 农民工教育培训属于私人产品, 因为直接获益的是农民工和企业。但是, 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是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之一, 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因此, 政府无论是出于社会责任的考虑还是外部性矫正的考虑, 都有义务参与提供农民工教育培训资助。从政府的公共职能来看, 提供农民工教育培训资助的目标是为了强化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正外部性, 避免单纯依靠市场的人力资源培训失灵, 缓解社会矛盾, 促进教育公平, 最大化社会福利。[3][4]影响政府资助农民工教育培训目标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的支持能力、农民工教育培训市场的发育程度、接受支持方的配合程度 (包括农民工承担培训费用、企业承担培训费用) 、政府的支持方式 (包括政府直接提供、直接资助农民工、资助企业或资助培训机构等) 和力度 (即政府承担培训费用、政府其他相关支持政策) 以及非资助性政策措施对农民工教育培训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等。按照这些因素对企业投资农民工教育培训目标函数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 笔者认为其中政府的支持能力和农民工教育培训市场的发育程度可以被看作制约政府资助农民工教育培训目标的外生变量, 即假定政府的支持能力和农民工教育培训市场的发育程度固定不变;而政府的支持方式和力度、接受支持方的配合程度以及非资助性政策措施对农民工教育培训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可以被看作内生变量, 即政府或其他参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方面可以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整, 而且这种调整将对目标函数产生不同的影响。此外, 假定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 则建立政府资助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maxF3 (M, D, P, Y) =ω2+ηM+ξD+ζP+ρY (11)

式 (11) 中F3 (M, D, P, Y) 代表作为因变量的政府资助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效果, 受M、D、P及Y的影响, 因此是这四个内生变量的函数。其中, ω2表示对目标有影响的外生变量, M代表作为自变量的政府的支持方式, D代表作为自变量的政府资助力度, P代表作为自变量的接受支持方的配合程度, Y代表作为自变量的非资助性政策措施对农民工教育培训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 η表示政府资助培训效果的政府的支持方式贡献率, ξ表示政府资助培训效果的政府的支持力度贡献率, ζ表示政府资助培训效果的接受支持方的配合程度贡献率, ρ表示政府资助培训效果的政府非资助政策措施对农民工教育市场的发育程度影响贡献率, 且式中:

式 (12) 表示外生变量的构成因素。包括政府的支持能力gz, 含义是政府资助农民工教育培训受政府的财政支持能力约束;农民工教育培训市场的发育程度nf, 含义是政府资助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效果与教育市场的发育程度相关。

式 (13) 表示政府支持方式的构成因素, 包括政府直接提供gt、直接资助农民工gn、资助企业或培训机构gf, γi (i=1, 2, 3) 分别表示政府直接提供、直接资助农民工、资助企业或培训机构对政府支持方式的贡献率。

式 (14) 表示政府支持力度的构成因素, 包括政府承担培训费用gc、政府其他支持性政策pl, γi (i=4, 5) 分别表示政府承担培训费用、政府其他支持性政策对政府支持力度的贡献率。

式 (15) 表示接受支持方的配合程度构成因素, 包括农民工承担培训费用sc、企业承担培训费用fc, γi (i=6, 7) 分别表示农民工承担费用、企业承担费用对接受支持方的配合程度的贡献率。

因此, 政府的总的目标函数可以写成:

按照以上分析模型所设定的因变量、自变量和外生变量设计出适当的访谈问卷, 并前往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访谈调查, 就可以获得该地区内各种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对政府资助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效果影响情况的相应数据资料。

四、小结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获得两个结论:

第一, 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各个参与主体的目标以及影响目标的因素繁杂多岐, 缺乏共同的交集和相互的匹配性, 简单地改变某些影响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 应该仔细区分农民工教育培训相关行为参与主体的目标与影响因素, 根据各目标与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建立供求均衡条件和博弈分析模型, 对农民工教育培训进行实证分析, 提出符合不同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帕累托改进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关于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吉林农业, 2010, (07) .

(2) 许晓峰.关于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农村财政与财务, 2009, (08) .

(3) 王鹏程, 张丽波.关于政府支持农民工培训的几点思考[J].中国市场, 2010, (15) .

成家庄镇中心卫生院院感培训内容 篇10

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今医院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将日益突出,它不仅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而且已成为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桎梏。那么,针对医院感染管理我们所要遵循的法规要求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医疗器械管理办法

3、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4、消毒管理办法

5、医疗感染管理规范

6、消毒技术规范

7、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8、医务人员爱滋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

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0、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11、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12、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13、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那么,大家可以看到有13个法规在指导和约束着我们日常的医疗行为,而且,在历次的检查工作中,医院感染管理也占了很重的比例。下面举例:1993年某市妇儿医院44名新生儿科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1998年某市妇儿医院发生166名产妇手术伤口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005年宿州市立医院10例白内障手术出现绿脓杆菌感染造成9人眼球摘除。大家听到这些是不是感到很可怕,因为我们医疗上的失误,给病人造成了终身的痛苦,可见认真执行和贯彻各项规章制度,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增强责任心,不是光嘴上说的那么简单的。下面从几个方面我们共同学习一下:

一 消毒隔离

1无菌操作:衣帽整洁,做到一人一巾一针一带。

2区域划分标志清楚:如污染区、清洁区要明显区分,严禁在治疗区存放医疗废物。3消毒液配比正确,有标识,止血带一用一浸泡,治疗一人后应洗手。(尤其静脉输液后洗手:一人一洗手,或消毒液洗手。)4碘酒酒精瓶每周消毒两次,更换后应贴标记3m胶带。安尔碘72小时更换。

5无菌物品应专柜存放,定期消毒,标识清楚,无菌物品一经打开24小时需重消。无菌物品柜不可放置非无菌物品。6墩布专用,要有标识。

7医疗废物处理正确,按感染性,损伤性分类,放污染区,做到防渗漏防锐器穿透,装至四分之三即用双层黄袋密封并贴好标识待运送,污染区应有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严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

医用垃圾不得贩卖必须送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凡是医用垃圾标明科室名称及重量

对违反规定的科室及个人将承担法律责任 各种诊疗及抢救物品要有定期消毒制度,有登记。9 便器冲泡容器消毒液浓度准确,固定水池冲洗,晾干备用。10 治疗车清洁,上清下污,备有手消毒液或洗手消毒桶。11 镊子罐为带盖干罐,4小时一消毒,贴有3m 胶带标识,并注有使用时间。

重点强调一个问题 增强自我隔离防护意识:(1)洗手 洗手指征 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4 脱手套后。

洗手方法 严格按六步洗手法操作。用清洁剂认真搓揉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 拇指及腕部,每步时间不少于10 至15秒钟,流动水洗净。

手消毒指征 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 接触特殊感染病源体后。

手消毒方法 用快速手消毒剂搓揉双手。2 用消毒剂浸报双手。(2)锐利器具的使用: 1.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2.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3.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4.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5.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6.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

7.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3)针刺伤的处理,1及时处理:如发生皮肤黏膜针刺伤、切割伤等出血性损伤,应立即挤出损伤局部的血,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等彻底冲洗,再用碘伏、75%酒精、0.2%次氯酸钠、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2报告 二 各种登记

医疗废物、消毒液浓度监测更换、诊疗物品消毒、紫外线消毒监测、院感活动记录本上述项目均需登记建册,资料保存三年。三 环境物品

诊区整洁,无乱堆放,布局合理,摆放有序。垃圾无混放,生活垃圾装黑色垃圾袋,冰箱管理正确,无私人物品。病室有通风记录。四 各项消毒监测

1、紫外线灯的使用,起始、消毒、擦拭、监测,有效时间。

2、空气培养 采样方法:

1.室内面积小于30平米的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离墙壁1米处。

2.室内面积大于30平米的,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离墙壁1米处。平板暴露法: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9厘米)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离地面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要求:1、2、3、4、操作人员必须带好帽子、口罩。采样前室内进行彻底清洁,不留死角,室内用1:200 84消毒液擦拭 紫外线照射1小时

3、手培养:

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棉拭子1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剪去受接触部分,送检。

4、物体表面培养

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

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 被采表面>100cm2,取100 cm2。采样方法:

在10×10的面积内,用棉拭子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最后,医院感染既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安全,也关系到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健康,因此,希望大家重视院感工作,从保护自己做起,使我们今后的工作更加规范。

成家庄镇中心卫生院

院感相关培训 篇11

1 2005-2007年全国新农合培训的基本情况

从2005年开始, 为提高新农合管理能力, 建立科学、稳定、规范的新农合管理制度框架, 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西部地区22个省 (区、市) 的新农合试点县 (市、区) 的管理干部、经办机构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培训。3年来, 用于此项新农合培训的资金达到了8 600多万元, 共培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人员239 900余人次, 其中, 培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管理干部34 000余人次, 经办机构人员37 000余人次, 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168 900余人次。

为了提高各省 (区、市) 培训师资水平和培训质量, 2006-2007年卫生部围绕新农合运行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对全国新农合培训省级师资进行了专题培训, 先后重点就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设计与完善、医疗费用控制、运行情况的监测评价和信息统计等方面举办了6次培训班, 平均每期培训70多人。

随着新农合制度的逐步推开, 为加强新农合管理, 充分发挥地 (市) 级管理干部在新农合运行中的监管作用, 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的支持下, 2007年卫生部委托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中心对来自全国180个地 (市) 共221名新农合地 (市) 级管理干部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围绕新农合制度建设与发展、基金风险防范、监测评价与督导、新农合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新农合用药目录制定策略等方面内容做了专题讲座, 并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新农合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2 新农合培训目标和原则的确定

为了使新农合培训工作更加有效和规范, 应首先明确新农合培训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2.1 总体目标

新农合培训是以提高新农合管理干部、经办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为核心, 注重加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 从而保证新农合制度能长期、有效和稳定地运行。通过培训, 使各级新农合管理经办人员及时掌握新农合相关政策的动态, 不断提高新农合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 以及管理干部、经办机构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新农合制度是本着维护农民的利益, 促进卫生公平的目的,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2.2 基本原则

2.2.1 从实际出发, 注重实效

根据各地新农合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的实际需要, 以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为目标, 主要针对新农合运行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开展培训, 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2.2.2 分类培训, 点面结合

针对领导干部、管理干部、经办机构人员、定点医疗机构人员等不同培训对象, 集中或分别围绕新农合运行中的各个关键环节, 进行分层次、分类型的管理理论和实用技术的培训。

2.2.3 统筹规划, 科学规范

新农合的培训应规范化、制度化, 由国家制定总体规划, 明确培训目标和重点, 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更新培训理念, 完善培训方法, 加强培训的考核与监督, 建立和完善培训评估体系, 以增强培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新农合运行不同阶段的培训重点

3.1 新农合试点阶段的培训重点是宣传政策, 普及基础理论知识

在新农合试点阶段, 各级管理干部和经办人员对新农合政策的认识较为粗浅。培训的重点是宣传新农合政策目标和基本政策, 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新农合的重视;普及新农合基础理论知识, 提高新农合管理干部和有关经办人员的认识。对于领导干部、管理干部、经办机构人员、定点医疗机构人员等不同的培训对象进行分类培训, 内容应涵盖新农合有关政策和制度、组织管理、基线调查、方案设计、基金管理、信息管理、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等新农合启动和运行的各个环节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3.2 新农合推行阶段的培训重点是正确解读新农合政策的调整, 着力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新问题, 促进经验交流

随着新农合逐步推广, 各地对新农合政策有一定的认识, 也积累了不少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新农合的理论也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 对于新农合政策的调整和正确解读是该阶段的培训重点。同时, 由于已开展新农合和新开展新农合的地区并存, 应对这两类地区有不同的侧重点。一方面, 对已开展新农合的地区进行定期轮训, 重点学习、讨论解决各种新问题的策略, 因地制宜地调整统筹补偿方案, 不断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效率。另一方面, 对新开展的地区进行新农合政策和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并可以充分地借鉴已开展地区的成功经验, 科学地制定统筹补偿方案, 掌握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3.3 新农合平稳运行阶段的培训重点是加强监管, 进行运行效果的监测评价

在新农合全面铺开、平稳运行的阶段, 由于开展新农合的地区数量多, 运行规模庞大, 合作医疗基金的筹资金额大, 需要进一步强化各级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的监管能力, 规范新农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培训应重点针对合作医疗基金运行、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和费用、参合农民就医行为等方面的监管方法以及新农合运行效果的监测评价指标的应用等内容。

4 培训方式的选择

4.1 国家级培训

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政策培训班等方式。国家级培训的师资多为卫生部新农合技术指导组专家, 培训对象是各省 (区、市) 新农合管理干部和技术指导专家, 在新农合的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围绕新农合运行中的各个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讲座, 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或现场考察等方法, 及时解决新农合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也可以根据卫生部技术指导组专家的科研成果举办学术报告, 使最新的新农合研究成果能够尽快应用到实践中;同时, 还要结合国家新制定的相关政策和策略举办培训班, 以提高学员的政策水平, 确保政策的实施和落实。

4.2 省级培训

是面向地 (市) 级、县级新农合管理经办人员的培训, 可以采取短期理论培训班、观摩学习、在岗培训等方式。根据新农合国家级培训整体计划和要求, 结合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 实际, 每年可以分期、分类和分层次地组织对领导干部、管理干部、经办机构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短期轮训班, 确保基层新农合管理、经办人员得以不断地充实相关知识, 提高管理水平。新农合新增县的管理经办人员可以到已开展地区观摩学习, 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对于人员变动较大的地方, 可以采取在岗培训的方式进行新老交替。

5 新农合培训的效果评价

新农合培训效果评价是培训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由此可获得培训有效性的信息, 有助于培训组织管理者进一步改进培训工作[1]。在2006-2007年的全国新农合省级师资培训和地市级管理干部培训中, 我们采用了班前和班后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评价。班前问卷是结合培训内容, 了解参训学员在培训前的相关知识水平。班后问卷一方面是了解学员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认识, 从而分析对比培训前后学员的认知变化;另一方面, 也可了解学员对培训效果的主观反映, 班后问卷就培训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难宜度, 培训形式的合理性和新颖性, 以及授课质量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五等级式的评分 (1—5分别代表最差、较差、中等、较好、最好) , 并且了解学员对今后培训的需求和建议。根据对班前和班后问卷的统计分析, 有助于我们合理调整培训内容、改善培训形式和正确选择师资。

参考文献

上一篇: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感下一篇:环保节能室内设计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