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反思作文

2024-07-31

初中反思作文(共10篇)

初中反思作文 篇1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现就中学作文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文的重要性。

对于语文,作文分数比例是让人不敢忽视的,在150分的总分中作文就占了1/3甚至更多,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真可谓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就算他们的基础和阅读比较差,但是却不会影响他们在作文方面拿多一些分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光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你基础再差都要去写作文,特别是在考试中,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作文写得差就胡乱完成甚至不写。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在生活,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做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描绘下来。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其中的素材,那么他们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

第三,避免面面俱到。

在以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文体、立意、谋篇到谴词造句做到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00字。但是,这样的要求却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且,由于一次作文花费的时间多,而语文又不能仅上写作课,写作的次数很有限,每学期仅六至八次作文,训练重点又不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提高。并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学生很难取得成功,受到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的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又怎能写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最好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而不应面面俱到,希望学生能一次性地就写出一篇上好的作文来,对普通班的学生更是如此。

总之,写好作文的方法技巧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初中反思作文 篇2

(一) 教师的思想观念过于传统

有些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只重视学生能否取得较高的成绩, 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步骤进行设定, 并交给学生应对作文考试的方法, 使学生由以前自由的写作变成现在充满框架的写作, 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 写出的作文缺乏创造性。

(二) 学生写作脱离生活实际

初中生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 所以在写作中有时会无话可说, 但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又不得不写一些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这时, 学生可能就会抄袭作文书中的范文或者自己编一些内容。学生的写作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造成文章内容缺乏真情实感。长期被动地写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 不但使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 而且抑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三) 学生语言贫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很多学生都学会了上网, 而且一些学生还迷恋上了网络游戏。这些学生每天面对电脑, 缺乏与教师、同学的沟通, 语言积累量少, 造成语言贫乏, 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

(四) 学生的素材缺乏新意

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写作模式, 但是其写作素材没有新意。在写“一件最感动的事”时, 学生经常写自己生病时母亲的悉心照顾;写“自己长大了”时, 就写自己为父母洗脚……这些事例缺乏新意, 很可能全班绝大部分的学生写的都是这些事情,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成绩, 而且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 不注重作文评改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 往往是教师安排作文, 学生写好后统一交上来, 教师改完后, 再发给学生。有些学生在拿到作文本后只看一下自己的成绩, 对教师给出的评改并不重视, 还有些学生即使看了评改, 但是在下次写作时依然会犯同样的错误, 这使得作文的评改发挥不出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初中生对这个世界是充满好奇的, 他们喜欢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事物, 但是他们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 而且也不注重积累, 这导致他们的作文水平不高。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 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并且让学生学会积累。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让学生将一天中观察到的事情记录下来, 并对这些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日记中表达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通过写日记,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且能够为写作积累素材。初中生大多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需要在教师的不断督促下, 才能够更好地积累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并且摘抄一些好词好句。教师要定期地让学生进行互相交流, 并互相推荐好的课外读物, 以及自己收集的一些好词好句。

(二) 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写作充满兴趣, 才会积极主动地写作。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知识竞赛、朗读比赛,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到一定的知识, 这也可以为写作积累一定的素材。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户外中去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学生通过亲近自然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 并为写作积累素材。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并对其进行鼓励。教师要带着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即使学生只有很小的进步, 教师也要积极地给予鼓励, 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时, 教师也不能对他们进行批评、训斥, 而要对学生进行鼓励, 与学生一起分析、研究出现错误的原因,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并对学生提出一些建议, 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 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内容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都是教师给学生一个题目, 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题目进行写作。这使得学生即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素材, 但却运用不到。这种教学方式, 不仅使学生对写作失去了兴趣, 而且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写作, 使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加以运用, 进而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 为学生安排口头作文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刚开始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 演讲的题目可以由学生自己拟定。学生刚开始可能会比较紧张, 说话不连贯, 这时教师要不断地鼓励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增强其演讲的信心。教师通过安排口头作文, 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注重作文的评改

教师在评改过程中要恰当地使用评语, 不能过分地夸大, 也不能一味地贬低, 而要讲求实事求是。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评改形式。以往的作文评改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改, 这种评改形式使学生得不到重视。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评改形式, 让学生进行互评。学生在评改之前, 教师要强调评改的重要性, 以便使学生在评改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态度。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 使学生在评改过程中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 并找出其中优秀的部分, 而对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学生则要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之间互评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要不断总结作文教学经验, 创新教学方法, 使学生乐于写作文, 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摘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通过作文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但是,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较低, 而且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 语文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学习中,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初中作文教学的反思 篇3

一、精雕细琢,课课精品。

二、紧扣文本,以读导写。

三、释放心灵,快乐作文。

四、言传身教,下水引路。

五、修改批阅,梯度安排。

六、“读”具一格,“写”亦精彩。

[反思背景]

本学期,我们江北区全体初中语文教师在区教研员干红姿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培训下,全面地展开了作文教研教改活动,成绩斐然。这次活动依托全区骨干学校和骨干老师的带动和辐射,分三个年级组分别在孔浦中学、庄桥中学和洪塘中学组织青年骨干教师上公开课,全区教师观摩评课,促进了教学交流,优化了教学行为,提升了作文教学质量。

[反思一]

精雕细琢,课课精品。

新时代和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要努力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构思、设计课堂环节,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到听老师讲析作文课就是一种享受。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

[案例一]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次上公开课的六位老师的课就都是精雕细琢的精品,每堂课精彩纷呈,亮点多多。其中葛雯雯老师的《让你的作文“亮”起来》尤为突出。首先,葛老师端庄美丽,教态自然,笑容灿烂,声音甜美,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葛老师精心准备,技艺精湛,上课时有条不紊,循循善诱,把深奥抽象的理论知识简单化,以学生最熟悉的教材《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从“看听感想做”来分析“我”当时趴在悬崖上的恐惧害怕的心理,学生很快明白可用具体形象的描绘来替代直白概括的记叙,然后学生在课堂习作中就动用了各种感觉来描写饥饿,还描写了考试后发卷时的紧张或高兴的心情,学生写得特别逼真,同时也觉得挺容易写,克服了不知道怎么写和无话可写的毛病。所以葛老师上课独具匠心,用“细节一小步”,让学生“作文一大步”。

[反思二]

紧扣文本,以读导写。

习作模仿范文是读写结合的手段。元朝学者程端礼曾论述过“读”与“写”的关系:“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铜既已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在读书上多用功,在作文时就轻松。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理解消化文章内容,学习写作的技能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要写作的内容按所读文章的框子表达出来。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低形式”。以所读文本来训练学生作文,比泛泛讲授写作技巧更有效。

[案例二]

胡绉妤老师的《写作中的慢镜头》就是很好的以读导写的典范。胡老师课堂上就以文本为突破口,训练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她充分利用了学生所学的课文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和鲁迅的《风筝》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白选择最恰当的动词,用分解动作,选用修辞和修饰语可以让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胡老师在写作指导时,巧妙地打开学生的思路,抓住一些好的文章,捕捉学生闪现出来的想象的火花,激发学生作文的浓厚兴趣,给学生的写作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变厌写为乐写。

[反思三]

解放心灵,快乐作文。

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有时间读书,读好书,读自己喜欢的书,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知去体验,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想的热情、冲动和愿望,降低他们的写作门槛,让他们消除畏难情绪,敢写,爱写,想写。《庄子·渔父》中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意思是有真实的感情才能感动人,让我们语文教师不懈努力,鼓励学生放开手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快乐作文”吧。

[案例三]

洪塘中学的邵迎老师在上《写作是一种打开》时,就突出强调作文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邵老师从游戏——真诚的微笑导入,课堂上启示学生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打开思路,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打开记忆,把想象的情景写下来——打开生命,把文本的细节用起来——打开生活。学生用亲身经历写下了大量好的作文,都有真情实感,都是真实心灵的袒露。有了它,学生作文才不会大话、假话、套话连篇;有了它,才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深刻体察,对人生世相的深刻感悟,对健全人格的渴求与挚爱。

[反思四]

言传身教,下水引路。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善读善写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而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写“下水作文”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中的作用。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谈论写作的切身体会。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是身教胜于言教。

[案例四]

胡姬娜老师给同学讲《写出你的心声》时,就以自己的下水作文《我上公开课时》恰到好处地导入,还亲自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一篇文章的构思、选材、写作、修改的全部过程。事实证明,这种下水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感情,而且还能以丰富的泀汇,精彩的篇章感染学生,陶冶学生。这种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激趣,使学生更加喜欢习作。

[反思五]

修改讲评,梯度安排。

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改与作文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中学语文大纲也提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可指导他们互相修改”,而自我修改作文的过程既是一种纠错和思维成型的心智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能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有关信息的反馈中最终达到对某项技能的掌握。

[案例五]

葛雯雯老师和胡绉妤老师上课时都特别强调精修细改,抓好作文教学中作文修改这一重要环节,她们梯度安排以下几种方法:

1.自改。两位老师都教给学生修改的具体步骤:第一步,初读细改,从文章的字、词、句及标点符号,文章的格式方面入手;第二步,再读精改,可从文章的选材、中心、结构方面入手;第三步,浏览润色,可从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入手。

2.互改。一开始,葛老师组建学生作文互改小组,然后,葛老师利用投影、照相机等现代教学工具给学生示范怎样修改,让学生学着来,最后,慢慢地放开让学生独立完成。

3.分组讨论。葛老师上课时还采用分组讨论法。几个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起读,一起找毛病;再互相讨论,确定怎样修改。最后,大家一起来给作文下评语。这样,群议群策,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4.集体修改。胡老师在学生作文时用照相机拍下了学生习作,把它投影到大屏幕上,在胡老师德指导下,全班集体修改,从而体现师生互动性,老师在指导全班学生集体修改作文时,既要起到“导”与“引”的作用,在怎样改好作文上起好引路人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敢于发言,勇于发言,从而在“老师指导,学生参与”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改好作文。

[反思六]

“读”具一格,“写”亦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个学生要积累240余篇优秀古诗文,要完成约400万字的阅读量。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常读那些艺术性和思想性都很强的名家精品之作,这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丰富、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养成也有着重要意义。

[案例六]

在“读”字上,六位上课教师在作文课上都做了大量的文章,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思,通过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小组竞赛朗读、表情朗读等朗读形式指导学生当堂朗读学生佳作,注意引导学生善于在“读”中发现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段落,引导学生品味、欣赏这些语句段落美在何处,好在哪里,然后,把这些优美的语句段落摘抄下来,把自己的欣赏、品味记录下来,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胡老师在上《写出你的心声》时,要求学生描写考试后进办公室时的心情,就有同学拿出日记本,这本子就是他的“活期储蓄”存折,平日存得多,现在用得上。在读的同时,这些老师以最大的热情引导和帮助学生认真写好日记和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作文也就不会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

[总结]

总之,这次作文教改的重点是利用文本资源学习语言风格,要求七年级学生学会平实地写人记事,作文语言平实、自然、连贯。八年级追求语言个性化,注重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的综合运用,要求语言形象、生动、感人。九年级强调语言幽默、风趣、含蓄。

期末时,我们江北区教研员干老师对这次全区作文教研教改活动做了总结发言,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充分肯定了这次作文教改活动的卓著成绩。

赵梅香,教师,现居浙江宁波。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篇4

杨玲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教学的新人,经过一年的实践教学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压力。心理学认为老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关注学生”,处于成长的第一阶段,我深刻地体会到要做一名好的甚至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艰辛,虽然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经验,同时也让所学的一些教学理论得以实现,但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应提出来以供以后的教学设计参考,现就作文教学方面的缺口陈述出来,作一个简单的作文教学反思。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做一个反面事例,从而鼓动自己更加努力地进行作文教学方面的学习钻研,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学生,让他们从心底感受到作文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作文教学计划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缺少自己的认识。

有人提出“写作能力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实际,制订一个翔实的计划,以便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这个计划应包括整个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全程训练目标,包括每个学期的阶段目标以及每堂作文课的训练重点和要求。”但提到作文不仅学生头疼,老师也一样的头疼,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这是一个事实也是语文教学的瓶颈,所以很多老师对作文教学没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设想规划。

当然这也包括我自己在内,这一学年里,我对作文教学的计划可

以说极为粗糙。 1、内容及时间安排缺少系统的科学的构想:十二个单元的作文基本以课本的综合性学习及学生学业质量的作文提供为标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喜好及他们的需求;上学期坚持每周一个周记,都是以作文形式的要求来让学生练习,周记内容具有不确定性;没有确切的上作文课的时间安排,往往“随遇而安”,缺少了学期的计划性。2、作文教学缺少自己的见解认识,缺少教师自己的构想,教师教学应该先将教材吃透,但我对作文教学的理解非常肤浅,没有宏观的丰富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也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引导,这样很容易将作文教学引入一个误区:不知如何教导作文。

二、作文教学活动缺乏生活性、情感性,缺少学生的体验。

对于作文教学有教师认为培养其悟性是非常有必要的,“生活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但是生活这位老师给人的教育从来都不是滔滔不绝的说教和明白无误的结论,而是暗示。所谓悟性就是意会和接受生活暗示的能力。我让学生在生活笔记中写生活启示,要求他们:从日常的普通现象悟出生活的哲理;从多彩的自然现象联想到纷繁的社会生活。”由此可见让学生感受生活对于他们的写作至关重要。

很多成功优秀的教师我往往能抓住每个生活的细节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他们常常组织学生校外游览、校外实践。反思我的整个作文教学过程,没有组织任何一次的与生活与社会与自然近距离接触的活动,教学从来都是课堂黑板,缺少了灵动性显得死板枯燥,将学生与生活隔开,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哀,他们往往“惜墨如金”殊不知就是缺少对生活的体验,缺少对生活的接触机会,缺少了一个个鲜活的

生活素材,如果将他们带入大自然,春游黑龙滩、夏游飞泉山、秋游天梯、冬赏金马河,他们定会游刃有余。

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的写作尤为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点不假。“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以写作为重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它要求学生要综合利用学习要素,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反思我的整个作文教学,情景激发做得太少,对他们的熏陶也太少,这对他们写作限制极大。

三、作文评改缺乏灵活性、多变性,缺少学生与老师的对话,缺少

学生的参与。

“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对批改中发现的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一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后一次作文的指导。”处理好评改,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很有帮助。运用好方法也是一大重点。评改方式灵活多变,主要有教师评改、学生自评、学生他评、学生间相互评改、师生一起课堂评改。

纵观我的评改方式主要以教师仔细批阅为主,通过作文本评语指导学生的作文。其间我还采用了学生间相互评改,给同学三点以上的评价、给中考优秀作文评价,可以抓住任何角度的方式,虽然他们在

课堂积极性很高,有很多同学妙语连珠,掌声不断,博得其他人的热烈赞赏,但仍然未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写作浓厚的兴趣。有些学生仍旧表现出惧怕厌恶作文的心理。可见我的整个作文教学处于蛮荒时代,想要冲破阻碍但又余力不足。

反思这一年的作文教学,确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后将从这些方面缺点入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1、提升自己的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多借鉴有经验

老师的教学方式,活学活用。

2、假如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行业,让学生从生活中去真实地感

受作文的快乐,提高积极性,主动性。

3、评改方式灵活多样,应多思考怎样运用到课堂,让学生从

自身的实际情况一步一步提升作文水平。

4、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教学计划对上好作文课起着重大的作

初中反思作文600字 篇5

当时我估分是478分,但现实却和我的分差了31分,31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证明了我估分过高,高估了自己的成绩。平时总认为自己很聪明,没想到成绩出来和第一名差那么多。所以我认真的进行了反思。

首先,最重要的是上课认真听讲。任何考试的题目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只要上课,你肯认真听讲,就不会再用大量时间在下课补习,也不会再在考试前手忙脚乱的复习。而且一些题是课本上的没有的。课堂上一走神就会漏下,复习时也不知道,考试时便会失分。

然后,就是要认真写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是对我们有益的,而且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复习。如果不认真写作业,就会养成一种懒散的习惯。导致我们干什么事都无法完全集中注意力,恶性循环会让我们综合水平整体下降。

最后要做到,有不懂的问题就去问,不要不好意思。闭门造车对我们一点好处也没有。不懂的地方不去问还是不懂,会给我们以后的学习造成困难。

考后反思初中优秀作文 篇6

当我接到考试成绩的时候,我的心情一落千丈,这个分数比我预计的还要差很多。我想:啊O,完蛋了!又要被老爸海K一顿了。当我回到家把成绩报给老爸的`时候,老爸顿时拉下脸来。把我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当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心就想,Oh dear,完蛋了。老爸怒气匆匆的拿了把尺子,指着我说:“把手伸出来。”我战战赫赫的把手伸了出来。

“啪、啪、啪、啪。”的几声,我手都快打麻了。我正想哭,但我要忍着,因为熟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不过,这次确实考得不好,语文才81.5,数学才82,英语也才76。所以我就来分析了一下原因,为什么没考好?

语文主要是阅读理解和作文扣得比较多,所以我要多阅读,多做阅读题。作文就要多读书增加好的词句,这样才对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主要是不认真,没静下心来读题。还有些计算也是不认真扣了很多分,还有一题因为粗心所以漏掉了。所以我要认真审题,要静下心来,要细心检查。

英语就是阅读做少了,扣了很多分,还有些单词形态不会,也扣了不少分。说以我要多多练听力,还要增加单词量,这样才能考得好。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反思 篇7

根据教学原则和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 我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应该针对学生认识问题做好思想工作,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会写和善写的重要性。信息时代同样需要多种形式的交流, 写作也是十分重要的交流手段, 让学生明白写作不仅是社会的需要, 也是自己生活、工作与学习的需要, 从而重视写作和喜欢写作, 以便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可以采取组织学生给远方的亲人写书信汇报学习情况的形式, 也可根据现有条件组织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和观察等活动, 要求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将活动情况写下来。我在梁平县清平乡初中部八七级、八八级、八九级、九二级和碧山镇初中的教学中, 多次组织学生实地观察, 所观察的对象大到天空, 小到一片树叶, 有云彩和山峰, 有桥梁与乡间小路, 有田野和农家小院, 还有大树与小草, 有人和事, 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和认识自然, 认识社会, 认识家乡, 让他们热爱大自然, 热爱家乡, 觉得自己有很多要写的, 有很多能写的, 从而产生强烈的创作热情。观察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整理好观察笔记, 写出自己的感想, 再次让学生认识写作的重要性。这样坚持下来, 自己所教学生的写作激情保持得比较好。

二是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作文复作的方法解决学生写作敷衍了事的问题。作文复作就是在学生作文交给老师批改后再根据批改意见进行二次写作, 其流程是:老师辅导→学生初作→老师批改讲评→学生复作→老师批改讲评。操作中, 初次辅导非常重要, 老师要根据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 重点解决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主要辅导学生怎么审题, 怎么选材, 怎么立意, 如何开头, 如何过渡, 如何结尾, 可以专题单项训练辅导, 也可以全面综合辅导。对初中一年级学生写作辅导, 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专题单项训练辅导为主, 全面综合训练辅导为辅;对初二和初三年级的学生应以全面综合训练为主, 单项专题训练辅导为辅, 可以辅导学生进行拟写作提纲的训练。在辅导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写作水平差异的实际进行分层辅导, 对学困生更要耐心辅导, 帮助他们解决写作问题, 不能伤害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教师根据需要可以提供范文给学生作参考, 比如课本上的文章与课外阅读材料, 教师还可以写出“下水作文”供模仿, 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学生写作时能够借鉴, 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但是, 如果长期这样做就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缺少创新, 出现新的“八股文”, 同时客观上让学生逐渐产生依赖思想, 创作激情逐渐消失, 以至作文训练中出现抄袭作文。教师写“下水作文”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初一年级时学生写作能力整体较差, 教师需提供较多的“下水作文”, 初二年级时学生写作能力有了提高, 教师应逐渐减少“下水作文”的个数,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 初三年级时学生写作能力较强, 教师应尽量少用“下水作文”, 给学生灵活作文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 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写作, 这样才能“百花齐放”。

在老师辅导下学生初次写作后, 教师根据作文教学目标要

农村初中作

文教学中的

求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批改时, 应首先看其作文是学生自己写作, 还是抄袭别人的, 如果是抄袭的, 就要及时制止, 要学生赶快重作, 要求学生写自己的文章, 写自己的生活, 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写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样坚持下去就能杜绝写作中的抄袭现象发生。再从文章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和遣词用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精心批改。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 要全批全改。就是所教班级多, 也应该注意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要批改, 不能只批改写作水平较高的作文, 不然会造成写作教差的学生丧失积极性, 也会给后面的学生复作造成困难, 影响整体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依据“因人施教”原则, 方法上可以采用笔批, 也可以采用面批, 笔批适用于大多数学生, 面批适用于少数学生, 特别是学困生。批改时, 教师应准确指出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和错误,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写评语, 评语应中肯, 多提建议, 多鼓励, 少批评, 切忌挖苦讽刺。作文讲评时应就事论事, 针对学生作文中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讲评, 不能就人论事, 那种把部分学生夸上天而把另一部分人压入地的做法是不对的。其实作文讲评不仅是对写作的总结, 也是教师对该次写作的再次辅导。讲评中, 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讲评清楚知道自己作文的毛病, 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写好这次作文。教师应该重视作文讲评, 因为它同样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然而在乡村初中作文教学中, 有的老师却没有重视作文讲评, 淡化了作文讲评, 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阅读;反思

农村七年级学生,常出现错别字较多、上下句子不通顺、词不达意等现象,到了八、九年级,虽然文章成型,但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无话可说,胡编乱造,说一些假话、空话、套话。归根到底是农村孩子读的书太少,肚子里没有“货”。其实阅读就是积攒作文素材,写文章就是抒发厚积薄发。针对农村初中生作文种种现象,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肚子里没有“货”的问题。

一、提高阅读兴趣,多读书,多积累素材

一般情况下,学生积攒素材的方法有两种:(1)生活。生活是学生直接获取材料的途径,这个需要学生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把生活转化成材料的能力,这个比较慢。(2)阅读。这是绝大多数学生间接获取大量素材的最便捷的途径。对于写作水平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使他没有什么可写的,也就是缺乏素材。作文是精神艺术品,是用心发现,用心写。作文是对生活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是对生命的感悟。重视阅读和指导,让学生多积攒,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前提。光有生活的积攒,没有阅读中诸多的感受,要想把具体的生活体验用笔写出来是很不容易的,俗话说,能想出来,不一定能说出来,能说出来,不一定能写出来。

二、阅读指导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不是为了考试

现行中考指挥棒,大家都以分数论英雄,为了中考的那篇课外现代文阅读,很少真正地去关注孩子纯正的阅读,为理解而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当前学生的这种阅读不是纯正意义的阅读,是带着中考现代文问题的烙印来阅读,也就是说是带着“功利性”来阅读。看起来读了多年的书,其收效很小,积攒不多,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对于阅读失去兴趣,这样不仅影响作文的表达,而且影响孩子一生的阅读。教师的阅读指导是为考试而进行的指导,是个问题式的阅读指导。很少专门就纯正的阅读指导过学生,虽然课堂上每一篇课文都是阅读课,但那是以考试为目标的问题式的教读,这种不是纯正阅读的指导,是不可能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笔者觉得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目标,顺便捎带一下考试,完全抛开考试是不可能的。更长远的是要让学生达到离开教师的指导后自我阅读,主动阅读,兴趣阅读,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学生的阅读目标变成求得理解的阅读,学生的精神财富就积攒多了,要支出的时候,就容易了。

三、作文指导要系统化,要多写多练

初中反思作文 篇9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写作是学生进行自主、真实、创新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农村初中语文作文的实际教学中,多数写作课只是把作文题一布置,等着收上作文本,挑出分数较高的习作一念就算完了。这是很明显的不适应素质教学的写作方法。在体现素质教学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地关注,学生是不是通过写作展示了自我的个性和创造的价值。本文主要对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做分析阐述,并从教学实践中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广大农村语文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写作能力,交际能力、语文综合素养都有了较快的提高。但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斥着中学课堂,从总体上看,农村中学写作教学还不尽如人意。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

1、作文教学中忽视写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应试作文教学 在一般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知识和方法的教学,虽然能使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对于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也比较有利,但它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缺陷——把写作能力仅仅看成是一种只与写作知识有关的、操纵文字符号的能力。在写作课上,教师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呼应,如何交代,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等方面进行指导,让不少学生产生一种共同的印象:写作文首先要把写作方法学好,把写作知识掌握了,就能写出好作文来。这样,许多学生到书店里专拣“作文技法”之类的书买,以为买到了这类书,就得到了写好作文的秘诀。

《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我们在传授诸多的写作知识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注重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思维高度。

2、作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情感 在传统的中学写作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写作理论的指导,而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调动,忽视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更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中学生的情感世界是异常丰富的,他们思维活跃,敏感自信,易激动也易漠视,易亢奋也易消沉。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调动他们的情感,或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在平时,我们就要注意引导他们满腔热情地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去热爱、体验身边的事物。命题时,可以努力捕捉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火花,拨动他们的心弦,开发他们灵感深处的宝藏,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从而使他们在浓郁的写作欲望的催动下进行心灵激情的燃烧。关于写作前的指导,宜因人而异,采用不同方式。总之要有启发性,要能营造一种急于倾诉的情境,来开启学生思维和情感的闸门,使之产生一种写作的冲动和灵感的兴奋。只要我们善于敏锐地把握写作动情点,有的放矢,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抒发自己欲罢不能的感慨,总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作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现实生活

写作教学要关注现实生活。离开了生活,作文将是无源之水。现在写作教学却面临着生活缺失的危机,一篇篇作文只能在狭小而有序的空间——教室里,精心打造,只要没跑题、只要符合一系列要求,一篇所谓的好作文就出炉了。按照课本编排的写作教程亦步亦趋地完成操作、守着课内的那点阅读材料精讲细练、捧着几篇范文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视学生作文中不符合课堂学习的思想为洪水猛兽等等不一而足。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吸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新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写作介入关于社会,关于自然,关于人生的思考,让学生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之中,把握时代强劲的脉搏;同时把写作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写作教学体系,从而使语言文字的封闭教学变为生活化的开放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写作教学只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不少老师习惯于在写作课上朗读一篇或几篇范文作为写作指导。老师推荐这样那样的范文,也说明你老师很喜欢这样的作文,那就是让学生学它,学生能不不遗余力地学习仿效吗?所以结果只能落入范文模式,写出来的文章机械生硬,毫无灵气和创意,更不见独特个性和思想。

不少教师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大检查不得不要求学生写作文。作文交上来,赶紧埋头苦改,给个分数,缀些评语,然后匆匆发下去,在迎候第二篇作文的“洗礼”。对于老师来说,写作教学就是完成每学期六次或七次的大作文的批阅就行了。至于学生作文的横向对比或纵向分析,每次作文是不是都有闪光点,就无暇顾及了。

只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写作教学,很明显抛却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违背了学生为中心教学观,也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更不能达成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独立自主、和谐发展、有创新精神的人。

(二)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之原因分析

对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客观的外在环境的干扰,同时更要看到主观的内在因素的影响。1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影响深远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集中体现的不足是: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整个作文教学过程全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以教师的认识作为评价标准,以教师的态度作为价值取向,而学生只是不得不完成一篇莫名其妙的作文而已。即使有学生的活动,也只是恭听指导、突击作文和愧对讲评。而下一回作文,还不知道老师会从哪里抓一个题目来,再来一次临阵交锋。这样的教学模式,置学生的主观体验、个人感情及自身积累于不顾,完全忽视了主体的个体差异和情感价值,最终只能算是老师完成一学期若干次的大作文任务而已,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价值的提升,效果微乎其微。2 当前的农村教育体制不健全

以取得高分为能的写作教学中,必然会使教师更注重写作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生命创造和价值升华的尊重;也必然会使教师更强调大众化的或中考的要求,而漠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思维独创;甚至会使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课内和基础,而忽视对写作应有的重视,这是因为基础和课文掌握不了说不过;而作文,只要写了,差不离都能得上些分,何况功夫下得多也不见得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3 教师自身素质制约

在学生心目中,语文教师应该是人类文化的代表和人文精神的体现者,但在中学语文老师中,的确存在着不少的素质不高者。很多的教师一旦工作稳定、业务熟悉了,就满足于现状,不再去关注、学习新的事物、不再去充实自己那“一桶水”的容量和提高那“一桶水”的质量,满足于在课堂上能勉强“浇灌”就行,只抱着那点已日益老化的知识对学生粗暴指责。再比如批改,宜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学生互批、共批相结合,可以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写作效果好,评改质量高,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4教师无明确的写作教学计划

如果查教学计划,哪一个单元哪一课什么时候讲、几课时,肯定在计划上写得清清楚楚,但如果要看写作教学计划,一学期下来该怎么安排写作,却很少见有陈述者。因为课文一篇一篇在课本上,有目共睹,而写作,只要完成那几篇作文就行了。就像有的老师说的:“课文是硬任务,作文是软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就没有一个写作训练的目标和能力提高的梯度。有的采取走马观花式,即写作训练跟着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学什么文体的课文,写什么体裁的文章。有的老师甚至靠“临场发挥”。我就见过一个语文老师抱着一摞作文本往教室跑,边跑边说:“这次写什么呢?写什么呢?”可以想见其“灵感”会来得有多快,因为不久学生们就在那“写什么”中抓耳挠腮地构思了。6学生生活面窄

学生的生活范围只在那两点一线(住校生就几乎只有一个圆点了),他们所感受到的、体验到的生活非常有限。而我们知道,“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对于要达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目标的写作活动而言,更离不开生活这片肥沃的土壤,只有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在生活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才能真正体现写作的初衷。

学生感受不到生活的广阔,那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引导他们走进家庭、走近社会,体验生活。如树立大作文教学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今天我当家”、“给妈妈洗脚”、演讲比赛、辩论会、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名著人物评说、民间采风、记者调查活动等等,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在活动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思考生活,从而不断的过滤和积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认识。7学生阅读不足

老师和家长经常慨叹:学生写作水平怎么那么难以提高?其实学习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写作更需要长期的积累。这个积累既包括生活经验的积累,也包括阅读感悟的积累。即如杜甫所言,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可见,作文能力低下,关键在于平时缺乏积累。老师和家长只是让孩子对着作文本,每周写,天天写,却忽视了原始积累,这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作为语文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刊杂志,并利用阅读课与自习课让学生相互推荐好的文章,也鼓励他们课间交流,交换阅读体验。

如果说生活是作文之源,那么阅读就是作文之流,欲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就应该把生活和阅读结合起来,实现开源引流。

三、对农村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新课标对“人”与“文”离合问题的正确解答。所以,我们要突破“为作文而作文”的传统模式,纠正片面强调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而忽视培养人、发展人的不良倾向,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意识。毕竟写作只是手段,发展健康和谐的个性人格、促进生命体的良性变化和改革才是最终的目标。1.鼓励思维内容上的创新。这需要教师高度自觉地培植学生独立的人生立场和自主的人格体系,力克盲目从众;需要教师毫无保留地发展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敢于怀疑既成定论。如果没有这种对学生精神品格和文化心理的重构,作文的创新性就失去了逻辑起点。其次,要鼓励思维形式上趋向发散。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倡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将会获得不同感受和体验,即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摆脱了思维惯性和惰性,才能极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生命深处的创造性能量,发展创造性思维。

思维内容的“标准化”必将外化为语言表达的标准化。这就是作文为什么会有“学生腔”、为什么会“千篇一律”。新课标旗帜鲜明地呼唤“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就是呼唤真实的个体活生生的语言,而不是俗语、套话、人云亦云。我们知道,真实的个体生命之间是充满着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因此,只要是“属于自己”的,属于个体生命的语言就会闪烁着个性色彩,就是最具有个性的别致的语言。归根到底,作文语言的个性化取决于为人的个性化、思想的个性化。2.提倡作文评价开放化

传统的写作教学评价模式是“学生习作,老师批改”。显然,这种教师单方面注入式教学,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主义教学原则。我们传统的做法是:吹毛求疵→玉中指瑕→多找缺点;精批细改,老师全批全改,学生不改。这样既耗时间,又难出成效,还严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民主开放的写作教学评价观是:沙里淘金→多找闪光点;多评少改,评而不改;全体评议全体改,教师指导学生改。

提倡作文评价开放化,首先要对每一篇作文,都要挖掘它的亮点。哪怕只有一句话、一个词语用得好,我们也要给予表扬。通过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我能写好”的自信,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其次,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允许学生想评什么就评什么,想怎样评就怎样评,并鼓励学生多角度去评,多鼓励地评。3.突出“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语文的目的是生活应用,写作更是如此。只有把写作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写作教学获得本质意义上的返璞归真。突出“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就是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感悟,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做一个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的、能有效地对付社会变动的严峻挑战的、人格全面发展的人。

4.扩大实用性文章的写作范围

反思我们的写作教学,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写作”却常常被忽略。教学中即使有此内容,也未被列为重点学习的对象,常是轻描淡写地走过场。因此,我们应该重点扩大实用性文章的写作范围,作文依托生活,生活需要作文,写作教学必须要向社会性、应用性、实践性发展,让学生在阅读写作实践中吸取大量的适合日后发展的显性和隐性知识,培养生存和竞争的本领,以便能对付将来生活的挑战。

让创新与反思同行作文初中生篇 篇10

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思考。一年来,我们大胆推行了“十项举措”,有效地加快语文课改步伐。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年来,我们大胆尝试了“十项举措”,并且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适时加于补充、修正,有效的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学生进语音室。语音室已不再是英语科的“专用教室”,本学期语文学科充分利用语音室,组织学生听散文、诗歌等名家朗读,我们还举行了诗歌朗诵赛、普通话测试,并适时利用语音室的录音设备,把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情况录了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编印《古代优秀诗文200首》。内容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9年级学生须背诵的古代优秀诗文,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理解、背诵古诗文的热潮;

三是设立“初一课外阅读专柜”。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选择《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保证,目前本专柜供初一年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共计1000多本;

;四是印发“课外阅读记录单”与“反思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与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五是鼓励人人有A盘。我校校园“网吧”已全面开通,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鼓励学生人人备有A盘,并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是印制“作文评点单”,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作文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做法。此评点单的印制,目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七是在“小荷作文网”网站上建立了侨声中学专集,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目前,学生发表在网上的作文共100篇,其中有不少作文还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作文评点报》、《作文指导报》、《特区作家报》、《学习方法报》、《东南早报》等,有些作文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八是用电脑设计分票,彩色画面,内容选择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名人等,每张都印有不同的分值,融欣赏、收藏、娱乐、奖励为一体,然后制定了《分票奖励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各方方面面都做了相应的奖励规定,通过分票奖励,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九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小组发展记录袋。统一目录,教学生学会整理,定时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十是制定《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细则》与《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表》。除学业成绩外,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在评价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多元化。

课改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课改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的“十项举措”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课堂教学活了:让学生进语音室学朗读、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作文课采取自评与他评、师评三结合的“评点单”、课堂上在分组条件下用发分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答问……师生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其乐融融;

二是学习气氛浓了。课改后,就教师而言,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课前设计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每周六参加年段课改交流……教师的学习多了、教研浓了;就学生而言,语文课已不再是简单的听老师讲,课前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课后上图书馆、进“校园网吧”、踊跃投稿……学生的学习乐了、能力强了。

三是课改成果多了。一年来,语文学科取得了一定成绩:王秋英老师荣获晋江市秋季期末优秀试卷评选中学语文二等奖;蔡梓楠老师的课改论文《我教学生改作文》发表在《教育新导向》第五期(CN23―1340/GD),并荣获全国“园丁论坛”征文大奖赛二等奖;学生黄雅玲的作文《那个夏天啊……》被推荐发表在《特区作家报》(月21日总第118期),学生蔡东发的作文《我家的.足球小子》被推荐发表在《东南早报》(年12月15日总第753期),学生郑嫦娥的作文《烛光中的妈妈》被推荐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205月14日总第542期),学生白娜芬的作文《都是“非典”惹的祸》发表在《作文指导报》初中版年6月1日第19期总249期,学生黄龙辉的作文《难画的像》发表在《泉州广播电视报》(2003年6月11日总第546期)……

目前,我们的几项举措已被其它学科模仿,并加以创新,有的还在初二、高一年段推广。

在惊喜之余,我们心中仍有一些矛盾或困惑:

;1、开展小组讨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有的学生讨论时有时会偏离中心,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我们有的老师有时会按照老方法教学,如何处理好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2、班生规模太大,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受课堂限制,很难做到全体参与。如何进一步面向全体学生,有待于大家集思广益。

3、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自由发问、自由活动的过程中很活跃,但他们会说不会写,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上一篇:深圳锦绣中华作文下一篇:室外环境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