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家长会

2024-07-19

分层次家长会(共12篇)

分层次家长会 篇1

召开的是分层次,收获的却是幸福感。

分层次家长会是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学习基础等综合水平把学生分成三类,分三次召开小型家长会。会上以尊重为前提,以平等座谈为形式,以实效为目的。它不是有意贬低哪个学生,而是为了使各方面各得其所,收到实效。而这种分层次家长会有三处优点:

第一,分层家长会,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又保护了家长的面子,还可以就学生成绩不理想或是表现不如意等实际问题展开座谈,征求家长意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形成共识,从而提高教育效果,让家长体会到平等。甚至主人公的地位,感到来了有所得,激发他们积极参加家长会的兴趣。

第二,分层家长会规模较小,班主任有机会倾听每位家长的意见和想法。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教师和家长互通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及情况后,相互配合会更密切,教育也因此更具有针对性。

第三,分层家长会目标很明确,集中解决一个中心问题,这样家长会主题单一,能有的放失,话题集中,容易谈到点子上,增强了家长的主体意识,促进了老师与家长的配合。

经过精心的准备,高三年级这次分层次家长会于11月份终于圆满结束,历时三周。这次家长会对我们老师与家长之间进行密切的交流、沟通,对我们老师与学生之间能更加和谐地相处、对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和关注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管理及教学工作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让我们反思教育教学中的点滴不足和缺憾。为了使我们今后的工作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做以下总结:

整个会议的会风:沟通热情诚挚。

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家长表示要全力以赴支持孩子学习和老师的要求,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教育过程。

本次高三分层次家长会会议的议题有三个:

1、家长老师互相探讨孩子目前学习的成功科目和有些欠缺的科目,并且谈今后的协作和督导举措。

2、家长谈谈自己是如何在家里管理孩子的作息时间以及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关注情况。

3、老师谈谈对每一个孩子的希望以及把希望变成现实的关键点。

一、收获与感动:

1、让老师对孩子在家的表现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以便我们老师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策略教育。

2、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让家长们学习到了一些优秀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以使自己在管理督促孩子时,能够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法去教育和管理自己的孩子。

3、增进了学校与家庭、家长与教师的和谐沟通,使得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理解和协作,共同帮助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提升。

4、整个会议中,家长诚挚的言语和深度的信任,让我们觉得教学中的苦累也成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感和使命感。

二、启示:

1、家长们对新形式下的教育是很关心的,对我们老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我们做为老师有很多方面给予的关注还不够。有的家长要求班主任最好能每个星期把孩子的学习及表现都向家长进行反馈;有的家长要求老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家长要求老师要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提出了“老师的话比家长的话管用”的观点等。

2、沟通从“心”开始!很多家长诚挚的希望我们在教学之余能够跟孩子谈心交流,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从而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从内心挖掘孩子的某种潜质。唯有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才能很好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真正了解与理解孩子们的所言、所思、所行。

三、改进:

我们老师要克服上述所有的困难,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孩子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老师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老师与家长会面的时间较少,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以及家校联系本留言的方式勤于沟通,当然也希望家长要经常积极主动的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不要总是等待老师的反馈或回报以致于很多的工作就滞后并拖沓;老师要抽出更多的休息时间,与孩子们进行以生活为主题的交流,与孩子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真正做到无距离地亲密接触,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既要注重方法,策略,更要有赋予耐心和关心,不能操之过急。

总之,此次分层次家长会的召开,相信只要我们做老师的勤于心力,倾心付出,真情浇灌,一定会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春花绚烂。

分层次家长会 篇2

中学教学大纲把教材分为必选和限选两部分, 基本教材是保证全体学生全面有效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选用教材则是体现大纲灵活性的主要措施之一, 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某些项目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上改革了传统的教学过程, 在实际中遇到一些问题, 了解自己的不足, 从而能对症下药地进行学练,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 检查预习, 把准目标。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情况, 把握好教学的层次目标, 这是“分层”教学的首要环节。目标一般分为浅层次目标和深层次目标。所谓浅层次目标, 即传授知识, 实现认知的智能教育。所谓深层次目标, 即培养能力, 开发智力的开发教育。层次目标的设计是否恰当, 是实现“分层”教学的基础。

其次, 展示提纲, 指导自学。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条件, 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 把方法教给学生, 让学生会学。提纲的设计, 要体现出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层次性。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依据提纲, 动口、动手、动脑, 寻求解答问题的方法。

再次, 课堂练习, 分层要求。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体现对各层学生的适应性和挑战性。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题组和题目,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地选择练习, 既保证低层次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 体会到成功的愉快, 又使高层次的学生学有创见, 有用武之地。

最后, 达标检测, 总结提高。要求教师吃透教材, 驾驭课堂, 对学生通过达标检测所反馈的疑难问题, 教师要给予综合归类, 选择具有普遍性和关键性的问题, 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力求使他们自行解决,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解疑后的喜悦, 从而增强求知的强烈愿望。

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要彻底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思维定式。教师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应该是:一是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二是把方法教给学生, 让学生会学;三是增强课堂活力,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四是学会倾听学生意见;五是加强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

谈分层次教学 篇3

1 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原因

1.1 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现代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个体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圆满完成学业,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同时,为了推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让每一位学生实现各自的圆满发展是国民素质整体性提高的前提。在这种社会的要求下,在个人能力有大小的现实中,有必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实施分层次教学。

1.2 教育平等的需要 新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的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只有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最大程度地促进其自身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平等的教育。

1.3 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学生的经验不同、需要和兴趣不同,因此应尊重儿童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引导其不同的探究兴趣,这样才能促进其完满的发展。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关注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反对划一的、标准化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倡导多样化的、非模式化的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分层次实施教学。

1.4 转变学习方式的需要 主体教学和分层将把教师从课堂的“一言堂”解放出来。课上,教师将从“传授知识”转变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实践模式。学生将从注重模仿转变为注重理解;从缺乏创造转变为注重创造;从热衷于过多的常规练习转变到发展基础及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从接受性学习向发现性学习转变,而发现性学习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过程具有开放性。

1.5 满足个体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提高思维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学习,从而发展他们的这一方面的才能。

2 分层教学的优势

2.1 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2 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3 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次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3 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3.2 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是对传统教务管理的挑战,学生不是在班主任的“监控”、“保护”之下,任课教师又不能保证全员性管理,学生将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会增大,管理的范围会拓宽,这就要求管理者、任课教师,“教书育人”尽到责任。新的分层管理中加入了动态调控,将淘汰制变成了自我选择制。

3.3 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3.4 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护士分层次使用制度 篇4

1、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考核后,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分层次使用。

2、按照苏大附儿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通过竞聘上岗,设立主管护士(三级岗),副主管护士(二级岗),护士(一级岗),其中三级岗的任职要保证高学历、高职称、高年制护士及专科护士的优先,设立各层次的年、月考核标准,其考核绩点与绩效津贴挂钩。

3、成立护理单元护士分层使用“三级岗”考核小组,督促完成各级岗位职责。

4、分层次考核模式:对照年月考核标准,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护士长考核三级岗,三级岗考核二级岗,二级岗考核一级岗。

5、年考核内容: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服务质量、安全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科研教学。月考核内容:临床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劳动纪律。

6、每年召开各岗位护士座谈会,本科护士座谈会,合同制护士座谈会,了解护士分层次使用情况,以便不断改进考核标准。

7、护理部鼓励本科护士报考护理研究生,参与护理科研。

分析高中物理分层次作业 篇5

一、作业量和作业难度的分层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让他们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将作业分为以下三层:A级“必做题”(基本题),以基本知识为主,有一定的模仿性,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达到“会”的目的。这部分作业针对A层次的学生。B级“选做题”(综合题),体现知识技能的转化,设计了能够体现知识相互关联的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学生达到“熟”的目的。要求B层次学生完成A级题后再完成这部分作业。C级“挑战题”(发展深化题),体现知识优化过程,具有创造性、灵活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智能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达到“活用”的目的。要求C层次学生快速完成A、B级题后完成。通过作业量和作业难度的分层处理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本解决“吃不了”“、提不高”“、吃不饱”的问题。

二、作业批改的分层

由于A级作业题型单

一、要求层次较低,基本是基础知识和例题的模仿,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自己会订正,作业中的问题B层和C层的学生完全可以自主解决。教师只需将重心放在A层学生身上,从各学习小组的A层学生中抽查几本,只要作业的完成质量较好,都可以给一个好的评价,鼓励其继续努力。如果做错,就再设计同类题型让他们补做,争取练一次,进一步。B级作业学生互改。B级作业体现知识技能的转化,教师先作必要的重点提示,然后学生交换作业,根据提示互相批改,最后教师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错误进行集中评议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掌握纠正的方法。

“自改”与“互改”的批改方式,不仅反馈及时,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批改作业中得到启迪,思维得到锻炼。C级作业由教师批改,并由教师对错题进行记录。通过分层次作业设计和批改,争取实现以下目的。针对学困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

针对中等生:有变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馈;针对学优生: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最终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发展,人人有所得,人人能发展。

分层次阅读教学模式 篇6

一、 主要依据

国家教委就原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修订大纲),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过渡性大纲,又很快出台了《语文课程标准》。《分层次阅读教学模式》正是把《修订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作为主要依据,而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具体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归结出来的。

二、指导思想

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模式,确立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师生平等,双向互动,建立阅读教学新理念。

三、基本思路

用《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指导语文教学,淡化分析讲解,加强读写训练,分层次阅读课文(初读、整体感知;熟读,理清文路;精读,理解文意;赏读,感悟意境),并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写话、习作和表达,从而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水平。

“分层次教学”之我见 篇7

一、“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原则

“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求老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是老师的“授”一定适应于学生的“学”;老师要针对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差异分成不同的层次, 再根据这种差异去实施教学, 这种教学能使老师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 从而使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 学生更能学有所得, 提升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理论

由于人类的认知都是从浅到深、从外到内、从易到难。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 因此“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人类的认知规律, 缩小学生之间的认知差距。老师要根据高中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的方法、基础知识的现状所存在的差异, 进行因人而教, 才能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把数学知识学习好。

三、“分层次教学”的教学实践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知识理论性较强和计算能力都要求比较高, 如果继续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相对比较困难。现在高中生的基础知识普遍不是很高, 大部分学生都有“学不会、学不好”的想法, 从而导致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尴尬状况。

四、“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存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为了应付规定的统考任务, 努力地假日补课, 平时放学了还要加课, 不管学生对已学习的内容懂不懂, 就要他们去“死记硬背”那几个公式和统考点, 以此来达到老师的目的。再者, 现如今的高中学校均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办学的观念, 以升学率的奖金来激发老师的教学思想。于是乎, 就出现了大批老师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地去专门提拔和指导那几个所谓的“尖子生”和“有希望升学的学生”, 这样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因为缺少老师的关怀和指点所产生的怨恨和反感心理, 使他们感觉到学不学都已经没希望了, 很大程度上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和热爱, 严重降低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也影响了高中数学的教学素质。

总之, 老师要有为了学生学好、学会高中数学;为了国家培养数学方面的人才这样的道德观念才能更好地教好高中数学课。而“分层次教学”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 希望老师能以人为本, 从根本上让高中生学好数学。

摘要:“分层次教学”的使用对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素质有很大提高, 它为高中生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存章.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2 (07) .

“分层次教学”之我见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和实践

高中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根据个人的性格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继续之前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了。“分层次教学”的使用对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素质有很大提高,它为高中生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一、“分层次教學”的基本原则

“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求老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是老师的“授”一定适应于学生的“学”;老师要针对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差异分成不同的层次,再根据这种差异去实施教学,这种教学能使老师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学生更能学有所得,提升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理论

由于人类的认知都是从浅到深、从外到内、从易到难。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因此“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人类的认知规律,缩小学生之间的认知差距。老师要根据高中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的方法、基础知识的现状所存在的差异,进行因人而教,才能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把数学知识学习好。

三、“分层次教学”的教学实践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知识理论性较强和计算能力都要求比较高,如果继续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相对比较困难。现在高中生的基础知识普遍不是很高,大部分学生都有“学不会、学不好”的想法,从而导致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尴尬状况。

四、“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为了应付规定的统考任务,努力地假日补课,平时放学了还要加课,不管学生对已学习的内容懂不懂,就要他们去“死记硬背”那几个公式和统考点,以此来达到老师的目的。再者,现如今的高中学校均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办学的观念,以升学率的奖金来激发老师的教学思想。于是乎,就出现了大批老师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地去专门提拔和指导那几个所谓的“尖子生”和“有希望升学的学生”,这样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因为缺少老师的关怀和指点所产生的怨恨和反感心理,使他们感觉到学不学都已经没希望了,很大程度上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和热爱,严重降低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高中数学的教学素质。

总之,老师要有为了学生学好、学会高中数学;为了国家培养数学方面的人才这样的道德观念才能更好地教好高中数学课。而“分层次教学”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希望老师能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让高中生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王存章.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河南教育:基教版,2012(07).

[2]衡海梅.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信息教研周刊,2011(07).

护士分层次培训考核制度 篇9

为促进护士知识技能巩固、提高和扩展,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使各类护理人员得到充分培养,促进各类人才的成长。现制定护士分

层次培训考核制度如下。

一、培训目标: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各级护理人员能够适应不同工作任

务,培养一支能适应现代护理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护理队伍。

二、实施方法

1、制定培训考核内容及标准:制定不同的培训考核标准,各级各

类护理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内容及标准应包括护理工作、2、各级各类护理人员根据培训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评价,与医院和科室绩效分配方案挂钩。

3、学分考核:注册护士每年至少完成25学分的继续教育项目学习

(其中Ⅰ类学分≥10学分,Ⅱ类学分≥15学分)。

三、组织培训、新护士基本护理技术培训与考核、举办内容丰富的继续教育讲

座、,培训形式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科室可根据实际情况

组织不同内容的培训项目,人员参加培训情况与学分考核相结合。

四、组织考核

根据科室及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考核结果,并与岗位绩效工资

挂钩。

护士分层次培训科室指导意见 篇10

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既能提升整体护理品质,开拓护理事业发展,又能通过鼓励护士不断晋级,增加专业满意度并减少人员流失。2005年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明确规定: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技术水平要求,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质、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士的作用。

2013年是“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后的关键整改期,为落实三甲医院的具体要求,落实“人才兴院”战略和实现“质量管理年”目标,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职业素质,进一步打牢临床护理基础,增强科室护理人员能力,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健康快速合规发展,现就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重点,全力实施“人才兴院”战略,以建立健全符合三甲医院要求的教育培训体系为目标,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突出重点抓落实、强化管理上水平,大力开展覆盖全院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稳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开创医院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为进一步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实现医院十二五战略规划和重点工作目标、推动医院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一)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结合我院三甲复审的经验总结,探索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员的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创造良好的教育培训环境和学习条件,开展全流程、全覆盖的教育培训工作。

(二)以人为本,按需培训。强化培训需求导向,突出学员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把医院业务发展需要、岗位素质要求和学员本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科室业务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学员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不断满足医院和学员共同发展的需要。

(三)分层分类,量质并重。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护理人员,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开展教育培训,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教育培训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四)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紧密联系三甲复审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确定不同层级护理人员不同阶段的培训工作重点,优化配置教育培训资源,优先满足重点岗位、重点人群、重点项目的培训需要。

(五)循序渐进,探索创新。围绕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在转变培训理念、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建设教师队伍、提高培训质量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持续改进,使科室教育培训工作始终保持蓬勃生机。

三、总体目标

(一)积极实施全员教育培训,护理人员队伍业务水平、专业素质和管理技能不断提升。全年护理人员培训率达到100%,人均培训时间每月不少于6小时。

(二)推进教育培训基地和远程教育培训网建设,有效支撑自主教育培训工作。依托中国好医生教育培训资源,年底前初步建成以总医院培训基地为龙头、省分医院培训基地为骨干、地市和县市机构培训基地为补充的培训基地网络;力争实现医院内部护理人员培训网开通运行,实现足不出户想学就学。

(三)加快教师团队和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满足培训需要。年底前院科两级机构专兼职教师队伍达到20人;探索建立以岗位职责规范和能力素质要求为基础的护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大力开发引进培训教材和远程培训课件。

(四)初步建立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体系,教育培训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健全。

四、重点任务

(一)统筹规划体系,提升教育培训科学管理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百姓放心医院”的工作部署,立足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与医院战略发展相适应、面向全体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教育培训管理科学化水平。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建立院、科两级教育培训组织实施体系。按照“全院覆盖、资源共享”的原则,逐步建立以教育培训基地、网络培训为主体的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按照“内部老师为主,外聘教师为辅”的原则,建立起专业齐备、覆盖面广的教师队伍。按照“分级分类、完备全面”的原则,探索建立面向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课程体系。按照“探索创新、持续改进”的原则,建立贯穿培训全过程的培训运行管理体系。

(二)实行分级负责,确保教育培训任务落实到位 实行教育培训分级负责制,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服务、检查和督导力度,层层落实培训任务,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医院和护理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以解决全院护理人员培训需求为主。各科室在完成医院各项培训计划任务的同时,应抓好本科室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的落实;要根据本科室实际,提升专业培训广度和深度,切实做好科室护理人员延伸培训工作。

(三)整合全网资源,提升教育培训支撑能力

紧紧依托中国好医生网教育培训资源,加大教育培训基地、网络培训资源等资源的整合力度,努力形成互依互补的教育培训网络,有效提升教育培训的支撑能力。

1.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医院科教资源,加强医院护理人员培训师资力量建设。

2.建设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医院脑内网资源和中国好医生网平台,积极发挥远程教育培训优势,确保具备网络学习硬件条件的各级护理人员都能进行远程学习,有效扩大培训的覆盖面。

(四)组建教师团队,促进智力资源共享

适应医院培训工作的需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成素质优良、专业齐备、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促进智力资源在医院内部的共享。

1.选拔培养教师队伍。医院将研究出台教师管理办法,对院、科两级教师的任职资格、工作职责、选拔培养、聘期管理、考核激励等作出明确规定。各科室要将管理人员、业务骨干以及临床护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人员,选拔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年底前要组建不少于20人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医院将适时对各科室的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重点培养其授课能力、授课技巧、培训组织管理能力。

2.强化教师团队管理。根据教师管理办法,强化对教师团队的考核激励和动态管理。教师每年要承担一定的培训任务,医院和科室应积极为教师培训提供机会和条件,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评优、续聘的依据,对考核不合格的要坚决予以淘汰。要按规定给专兼职教师发放承担培训授课、编写教材、开发课件等教育培训任务的酬金,并报销一定的学习资料费用,调动专兼职教师参与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性。

3.推动教师资源共享。医院将建立全医院专兼职教师信息库,积极推动教师资源的共享。各科室在做好本科室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医院选拔推荐本科室优秀专兼职教师。医院和科室要分别建立院、科两级“种子”教师团队,承担所辖机构的教师培训和重点项目培训等任务,发挥其对教育培训工作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医院将建立外部师资信息库,将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高校专家学者等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各科室也要建立外部教师信息库,并及时将聘请的外部教师信息上报护理部备案,为全院引进和共享外部智力资源奠定基础。

(五)完善课程体系,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根据培训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培训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教材课件建设工作。1.建立完善培训课程体系。加快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岗位职责和能力素质要求,探索建立护士长领导力提升培训、中高级职称护理能力提升培训、科室护理骨干培训、新护士入职培训等课程体系。

2.加大教材课件建设力度。根据建立的培训课程体系,采取内部开发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培训教材课件建设,为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提供资源保障。重点开发医院核心制度、危重症护理、护患沟通、护理文件书写等培训课件。

(六)创新培训管理,全面提升教育培训质量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推动教育培训的管理创新,积极探索与医院护理工作发展模式相适应的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方法,加强培训运行过程管理,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1.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针对护理人员和科室业务发展的不同需求,采取集中现场培训与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长期和短期培训相结合,自学和讲座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培训工作。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和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在完善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效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2.强化培训项目全流程管理。按照需求分析、计划制定、项目实施、效果评估的流程,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开展深入细致的需求调研,准确把握培训需求,以此为依据确定培训项目,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目标、方式、对象、课程和师资等内容,并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和流程组织实施。加强培训效果评估,采取理论考试、案例研讨、现场演练、情景模拟、撰写学习心得或论文等方式,对学员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采取问卷调查、学员访谈等方式,对培训项目、课程设置、教师水平、教学管理等培训项目整体效果进行评价,促进培训管理质量的提升。

(七)分类开展培训,不断提升全员综合素质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履岗能力。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培训项目:

1.开展护理管理人员领导力提升培训。按照打造卓越管理团队的要求,医院将组织举办两期护理管理人员培训班,对医院和科室管理人员进行以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职业规划、护理进展、医院文化、领导艺术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培训,着力提升护理管理队伍的大局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提高管理的能力、带领队伍的能力、贯彻执行的能力,使他们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医院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坚定引领医院/科室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推动医院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

2.开展临床护理能力提升培训。围绕三甲复审标准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医院将开展专业能力和危重症护理能力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科室要做好所辖护士的培训工作,稳步提升其专业素质和管理技能,不断适应医院业务发展需要。

3.开展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培训。为推动医院医疗护理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医院将通过好医生远程培训和医院内网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各科室护理人员开展以护理基础知识、医院发展、服务理念、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专科护理新进展以及职业规划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同时积极为护理人员晋升考试创造学习条件。科室要采取集中面授、送教到手等多种形式,自主开展医院内无缝隙培训,不断增强护理人员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全院护理人员临床护理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4.开展护理安全和风险防范知识培训。按照医院提出的“建造和谐医院”的要求,落实医院《护理查对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输血制度》、《压疮风险评估与上报制度》、《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和管理制度》、《导管滑脱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中心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患者跌倒、坠床防范制度》《患者跌倒、坠床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腕带标识使用程序》等制度,对全部从业人员开展法律法规、护理人员执业规范、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医院持续发展与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医院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

5.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提升专业素质。鼓励护理人员结合岗位和自身发展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护理职称、计算机职称、专业外语等职业(从业)资格认证考试、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在职学历教育等学习。对经医院批准同意参加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的护理人员,医院将在学习时间和费用上给予支持,同时约定服务期,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究 篇11

一、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建立学生分层次档案

1.科学的分层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在经过多种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教学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综合素质很好的学生、B层为中等学生、C层为各种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目的是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跟踪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过程。

2.将学习成绩作为分层次的主要标准,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的分层次标准,经过三次的综合测试,评出学生的层次。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次

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进行的主要任务,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华东师范版义务教材数学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课标的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

要求A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层次。

2.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对性

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有成功感,加上教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从中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从而能达到提高全班整体成绩的教学目标。

3.作业练习的分层次

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作业本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并注明A、B、C,保证练习题效益;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

4.考试、评估的分层次

考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功能、矫正强化的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等。我班考试采用一卷盖三层,严格按ABC提早命题,A组全做、BC组折算后仍为满分、同时改革成绩册。某些C层按传统的评价方式永远是不及格的,采用A、B、C分层试卷后可考到及格以上,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了C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激励B层学生向高一级努力,A层学生采用相互竞争与目标达成与否的方式,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气氛。

5.课后跟踪辅导具体化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次教学的另一个环节,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

加强C层辅导,加快差转优的速度。在辅导中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采用作业过关法、作业面批、成立课外补课小组等形式,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工作来消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同时利用小组学习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强化A(B)层次辅导,促优拔尖。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活动,加强变化题指导;对A层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竞赛辅导,发展其个性特长。

二、教学结果与反馈

1.强化了学生主体作用

分层次教学的落脚点是建立在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听课、练习、作业测试等环节学习知识并在课堂上找到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进而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具有针对性

在集体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各环节以照顾到班级中各层面的学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课堂效率,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使学科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

3.在分层次教学中,学生的层次应该是动态的,要确定相应的升降级制度,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4.分层次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师生之间要努力建设融洽的双边关系。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都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耐心指导学生,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正面表扬。

价格理论分层次管理评述 篇12

一、古代价格理论的萌芽和形成

(一) 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价格观念

在春秋战国时期, 有关商品交换、商业逐渐增多, 有关货币和价格的观念不断引起诸子百家的重视, 并不断提出了一系列价格概念与理解。春秋初年的管仲提出“轻重理论”;春秋后期的范蠡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判断价格的贵贱;其次是战国后期的墨家, 对商品分出了两种用途, 一种供自己使用, 另一种是用来交换,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价格理论;最后, 战国时期还有一些思想家在价格方面也有不少可贵的见解。如荀子主张“以一易一”的等价交换思想;孟子认为商品的价格不仅要考虑数量, 而且要重视商品的大小和质量;商鞅主张提高粮食价格以鼓励农业生产等等 (余鑫炎等, 2005) 。

(二) 古希腊时代的价格理论

古希腊关于商品交换和价格的理论也相当丰富。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以物物交换为主, 其“价格标准”是家畜, 如全套青铜甲胄值牛4头, 而全套黄金甲胄值牛100头, 女奴隶视其技能和美丑的差异很大, 一个普通女奴值牛4头, 而一个出色的女奴值牛20头 (余鑫炎等, 2005) 。此后古希腊关于商品交换和价格理论以苏格拉底为集中代表, 其观点是通过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的著作流传下来。

劳动生产产品, 既可自己使用, 也可用于交易。用于交易, 需要一种等价物做中介, 价格便渐渐在人们生产的产品交易中形成。早期人类的主要产品以农牧产品为主, 价格以人类生存需要的物品为基础, 价格概念也基于此基础, 这也是整个价格理论的基础所在, 后来研究价格理论者必须记住这个基础。

二、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

欧洲自古希腊时代以后, 又经历了罗马时代、中世纪时代、重商主义时代。期间, 价格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如13世纪意大利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公平价格理论认为价格应反映商品生产所耗费的劳动量, 同时必须保证卖主维持其“相当于他的等级地位的生活条件”, 以及16世纪至17世纪英国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的价格竞争理论坚持对外贸易的差额是货币汇率的基础等, 但是以上价格理论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直至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西方价格理论随着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 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

大约从1750--1875年是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 法国的魁奈, 德国的马克思等。一般说来, 政治经济学派相信经济规律决定于价格和要素报酬, 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威廉.配第的重大贡献是论证了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发现了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亚当·斯密 (1776年) 在其科学巨著《国富论》中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不仅提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 还分析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大卫.李嘉图批判性地继承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他 (1817年) 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明确指出: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 并不是个别生产者在生产商品时实际所耗费的劳动, 而是必要劳动。马克思 (1867年) 在其经济学巨著《资本论》中紧密结合当时英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实际, 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吸取了斯密和李嘉图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批判了其中不彻底的地方, 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二) 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

19世纪70年代起, 由“边际革命”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新古典经济学。该学派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 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问题。其代表人物有萨伊、马尔萨斯、庞巴维克和马歇尔等。

首先, 萨伊 (1803) 从交换价值即价格的角度来分析, 把价值规定为效用, 提出了“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其次, 马尔萨斯 (1820) 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用供求关系来说明商品价值 (价格) 具有普遍适用性, 他把供给定义为:具有出售愿望的待售商品的数量, 把需求定位为:人们对于该商品的具有一般购买能力的购买愿望, 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并进一步研究了有效需求并提出了需求价格的概念。

最后, 在价格理论上, 庞巴维克 (1889) 提出了买卖双方竞争时, 价格由边际对偶决定。庞巴维克的边际对偶已经接近于马歇尔后来提出的均衡价格理论。而马歇尔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中, 运用边际效用理论说明了需求价格和需求规律, 即“需求数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 随着价格上涨而减少”, 又运用边际生产费用理论说明了供给价格和供给规律, 即“供给与需求相反, 价格高则供给多, 价格低供给少”, 最后, 他把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均衡价格规律, 即“当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一致时, 需求量和供给量也相一致, 就会形成均衡价格”。

综上所述, 随着交易行为的普遍化与不断成熟, 价格促进交易, 促进发展的背景下, 价格的本质是什么引发了学者更加深入的思考, 学者们已从本质的层次来理解价格, 探索其运行的机制, 内容包括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人的需要效用、劳动创造价值、价值决定价格、物化要素转移成为价格、供求博弈等。

三、现代价格理的思考

(一) 现代价格理论学派

现代价格理论, 分为完全竞争价格理论, 垄断价格理论和垄断竞争价格理论。其中, 完全竞争价格理论是价格理论的重点, 也是区分不同价格学派的主要理论。完全竞争价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是完全竞争市场下, 短期内商品价格是由供求均衡点决定, 长期内 (长期竞争均衡时) 商品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值。垄断价格理论的主要观点为, 垄断情形下, 商品价格由生产者制定, 但垄断者制定价格时, 需要考虑生产成本曲线和消费者需求曲线;垄断竞争价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是垄断竞争的情形下, 厂商短期内具有一定的定价权, 长期内, 商品价格将等于平均成本。然而实际的市场既不是竞争的, 也不是垄断的, 而是这两种因素的混合。在张伯伦 (1933) 看来, 许多市场价格都既具有竞争因素, 又具有垄断因素, 因此, 资本主义市场的整个价格制度, 是由纯粹竞争市场、垄断市场以及由垄断和竞争力量相混合的各种市场上的价格关系组成的。

(二) 价格理论新思维

20世纪中期以后, 许多学者都对价格理论进行了新的探索研究Stigler、Peter、Friedman、Hirshleifer等在此领域均做出新的贡献。Stigler (1946) 在其《价格理论》中对不完全信息价格决定进行了研究, 他指出在不完全信息下, 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受到价格分布和消费者的搜寻成本的影响, 在不完全信息下, 同样的商品的实际售价可能不同, 而在完全信息下, 同样的商品之间的价格偏差将接近于0;Peter (1960) 则认为定价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由消费者行为, 公司技术与成本、市场行为等为定价前提, 指出了定价的政策与运用;Friedman (1962) 在其《价格理论》一书中引入货币理论, 将宏观经济理论应用于微观经济分析;Hirshleifer (1976) 则在《价格理论及其应用》中认为价格理论的正确意义是选择理论, 选择理论之所以被称为价格理论, 因为局限是价。价的变动导致的行为变动要有理论的约束, 这理论的重心就是需求定律。

(三) 中国学者对价格理论的思考

改革开发以来, 我国的一些研究者谷书堂、苏星、晏智杰、汪林海、何全胜、张五常等对价格决定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谷书堂 (1985) 先生根据我国现阶段生产社会化程度不够高和商品经济还未达到充分发展的程度提出不完全的生产价格理论;苏星 (1992) 则认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 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是生产价格;影响供求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货币投放与发行;晏智杰 (1995) 在《价格决定与劳动价值论——对一种传统观念的质疑》一文中指出:影响和决定价格的因素不是只有劳动, 而是多元的;价格是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它应反映时代的特点。汪林海 (2008) 在他的《价格理论》一书中对现有价格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 完善了消费者选择理论, 建立了二元价格理论, 并详细介绍了房价理论。何全胜 (2010) 的《新价格理论》从传统价格理论的谬误之中, 重新去寻找价格的形成机制, 并根据价格形成的不同方式, 将价格分为内生价格和外生价格, 从而建立了“新价格理论”。后来发展起来的新制度经济学, 尤其是张五常先生倡导的经济学, 是把价格理论作为更普遍的合约经济学的一个特例。在张五常先生看来, 价格只是合约的诸多项内容之一, 虽然在有些时候可能是最最重要的内容。

纵观中外学者对现代价格理论的观点, 我们发现在新的历史时期, 价格的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变化, 其决定因素由劳动一元论到二元, 甚至多元, 此外它还受到外部环境, 如生产社会化程度、商品经济发达程度、货币投放与发行情况、以及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分布和搜寻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价格决定及价格理论的发展历程。

四、结论

根据傅国华教授提出的“分层次管理的本质在于能精细识别管理对象的发展层次, 设计相应的层次管理手段、方法, 实施层次对应的有效管理, 实现优化管理, 提高管理的效率, 减少管理手段、方法层次与管理对象发展层次的不对称而导致的管理资源浪费”的这一观点, 结合文章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价格理论的分层次分析, 我们得出价格理论是时间和社会进步的函数的结论, 并进一步提出价格理论的分层次应用建议。

(一) 价格理论是时间与社会进步的函数

1. 早期价格体现的是一般等价物功能, 为了促进生产和交易, 价格协调交易的功能被重视。

2. 在古典经济学那里, 价格是包含劳动在内的各种要素的函数, 商品价格 (价值) 决定于生产商品的代价 (如生产成本、劳动、社会必要劳动等) 。

3. 在新古典经济那里, 价格由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均衡点决定, 主要体现为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

4. 现代的价格理论则更多的体现了人的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审美观念不断改变, 现代的价格理论则不仅体现为劳动等要素的函数, 还必须考虑到人——消费者的因素, 如个人偏好、个人的价值取向、情感等等。

(二) 价格理论的分层次应用建议

基于对价格理论的分层次分析,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 我们应借鉴西方成熟的价格理论体系, 根据我国的实际,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使其服务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下根据分层次管理理论的观点就价格理论的应用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1. 在交易层次上, 价格理论必须服务于生产, 促进交易, 体现一般等价物的基础性功能。

2. 在要素价格理论上, 必须建设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 在供求价格体制、机制上做好文章, 促进效率提升。

3. 在以人为本的信息时代, 价格与人的时间稀缺出现了矛盾, 人类在价格谈判中的成本越来越贵, 体现在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除去非劳动时间以外所能提供的劳动力更是有限的, 因此作为人的劳动的价格成本呈大幅提升的趋势, 我们在制定价格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4. 分层次制订价格是当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第一层次是生活保障产品, 需要低价政策, 政府要给予支持;第二层次是高档产品, 应实施竞争性高价政策, 让市场机制、供求关系主导;第三层次, 对稳定性与国家安危相关的商品, 建议继续实施国家指导性价格政策。

参考文献

[1]陈明衡 (2010) :《从张五常读价格理论》[Z], 2010/2/26。

[2]陈志 (2008) :《论公平价格理论与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完善》[J],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5期。

[3]将自强等 (2003) :《经济思想通史》[M], 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4]马尔萨斯 (1962) :《政治经济学原理》[M], 商务印书馆。

[5]马歇尔 (1981) :《经济学原理 (下卷》[M]) , 商务印书馆。

[6]萨伊 (1982) :《政治经济学概论》[M], 商务印书馆。

[7]托马斯·孟 (1981)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M], 商务印书馆。

[8]亚当·斯密 (1981)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分析 (上卷) 》[M], 商务印书馆。

[9]余鑫炎、黄汉民等 (2005) :《价格学》[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第二版, 第11-17页。

[10]张伯伦 (1993) :《垄断竞争理论》[M], 华夏出版社。

上一篇:制粒岗位实习报告下一篇:道州工业园规划建设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