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准确鉴定电动车

2024-06-27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准确鉴定电动车(共5篇)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准确鉴定电动车 篇1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准确鉴定电动车型别之我见

一、清楚法律对非机动车的定义

我认为,不要一看是电动车就认为是电动自行车,把它归为非机动车范畴,而应当搞清楚法律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四)项规定:“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可见靠电瓶驱动的交通工具,只有在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电动自行车有关国家标准的,才属于非机动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技术要求”是这样规定的:

第5.1.1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m/h”。

第5.1.2规定:“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Kg”。

第5.1.3规定:“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30min的脚踏行驶距离应不小于7Km”。

不符合上述标准,就不是电动自行车,不属于非机动车范畴。

二、要清楚法律对机动车的定义

并不是所有电动车就一定是非机动车。超过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的,就不属于非机动车,而属于机动车范畴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三)项规定,“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第3.5条对“摩托车”是这样规定的:

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最高设计车速大于50km/h,或若使用内燃机,其排量大于50ΜL的两轮或三轮车辆,包括两轮摩托车、边三轮摩托车和正三轮摩托车(边三轮摩托车和正三轮摩托车可合称为三轮摩托车)。

第3.6条规定:“轻便摩托车”: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50km/h,且若使用内燃机,其排量不大于50ΜL的两轮或三轮车辆,包括两轮轻便摩托车和三轮轻便摩托车,但不包括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20km/h的电驱动的两轮车辆。

从上述法律和国家标准的规定可以看出:

设计最高时速大于20公里且小于50公里的电瓶车,达到了轻便摩托车的国家标准;设计最高时速大于50公里的电动车,达到了摩托车的国家标准,二者都应当属于机动车范畴。

三、关于认定交通事故案件中的电动车类别的方式

1、应当以其出厂说明书的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来认定

不应当以其在事故发生时的行驶速度来作出认定。实践中,超过设计时速行驶的情形是很多的。如果出厂说明书的设计时速低于20公里/小时的,应当认定为非机动车。设计最高时速超过20公里/小时的,应当认定为机动车。

对于涉案的电动车在事故发生时超过法律规定的行驶速度,可以按照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可按照其对于事故的发生所起的作用程度作为认定事故责任的根据。

2、如果没有出厂说明书可供鉴定的,应当委托专门鉴定机构鉴定,以鉴定的结论进行认定

从网友咨询反映的问题中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办案交警没有委托鉴定机构,仅凭经验判断就做出车辆型别属性的认定,这样不但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而且多不被当事人接受,引起上访不断。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

四、准确认定电动车型别的意义

准确认定电动车的型别,是公平、公正处理交通事故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确认车辆驾驶人是否具有法律规定的驾驶资格的需要。

如果涉案的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车辆驾驶人则应当具有相应的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件,如果属于非机动车则不需要。

2、是区分驾驶人罪与非罪的需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以上规定说明,车辆驾驶人只有驾驶的是机动车辆并符合上述规定的时候,才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驾驶的是非机动车,即使具有上述事实,也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3、是受害人可得利益能否获得最大实现的需要

如果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是非机动车或者行人一方,那么只有在受到机动车的侵害,才会获得交强险的赔偿。受害人受到非机动车的侵害,不会获得交强险的赔偿。如果受害人遇到没有赔偿能力的赔偿义务人时,交强险的赔偿无疑能够使受害人的可得利益得到最大的实现。

还有,即使属于机动车范畴的电动车没有投保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也应当承担交强险责任限额内的赔偿责任。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使受害人的利益得到更大的保证.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的诉讼时效起算时间

郭健

关于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起算时间,网上多有讨论。经常有当事人来咨询。我根据本人对法律条款的理解,结合交通事故各种情况的特点,总结出如下的计算办法,供当事人参考。

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1年。诉讼时效起算的时间是:

1、协商损害赔偿争议,但未达成协议的。

(1)自行协商,但未达成一致的,从达不成一致意见之日起计算;

(2)交警适用简易程序当场调解,但未达成一致的,从接到交警当场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计算;

(3)交警适用一般程序调解,但未达成一致的,从接到交警制作的终结调解书之日起计算。

2、协商损害赔偿争议,达成一致,但一方到期不履行的,从协议书约定履行的时间届满之日起计算。

3、未协商损害赔偿争议的。

(1)未达到伤残的,从医疗终结时间届满之日起计算;

(2)达到伤残的,从伤残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计算;

(3)死亡的,自受送达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计算;

4、肇事逃逸的,从接到交通警察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或者从确定车辆所有人、实际支配人和肇事人之日起算。

5、未在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交警队处理,交警队决定不予受理的,从接到交警队送达的不予受理通知书之日起计算。

6、需要康复治疗、后续治疗的,从康复和后续治疗费实际发生之日起计算。

7、其他未列情形的,从接到相关的法律文书之日起计算。

附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

1、《民法通则》

第136条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第137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139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第140条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修改稿)》

第196条 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计算。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四条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四条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对交通事故致死的,调解从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致伤的,调解从治疗终结或者定残之日起开始;

第九十五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期限为10日。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书送交各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共同签字后生效;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终结书送交各方当事人。

5、《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公安部令第104号

第六十六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当场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由各方当事人签字,分别送达各方当事人。

调解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调解依据;

(二)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基本事实和损失情况;

(三)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数额;

(四)各方的损害赔偿责任及比例;

(五)赔偿履行方式和期限;

(六)调解日期。

经调解各方当事人未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终止调解,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终结书送达各方当事人。

6、《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公安部 公交管[2008]277号

第八十一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在规定的期限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由参加调解的各方当事人签字,主持调解的交通警察签名或盖章,并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后,分别送达各方当事人。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终结书》,由主持调解的交通警察签名或盖章,并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后,分别送达各方当事人。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交通警察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准确鉴定电动车 篇2

司法鉴定就是一种运用科技方法、专门知识、职业技能和执业经验为诉讼活动提供技术保障和专业化服务的司法证明。这个概念就要求的属性是法定性、中立性、客观性。

法定性也即是法律性, 要求司法鉴定的诉讼参与者, 不仅要具有法定资格, 也要从启动条件、鉴定的实施、得出鉴定意见、鉴定后的证据质证、采信还要有出庭作证的义务都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1) 其要求司法鉴定的提起要以诉讼和处理案件的执法机关决定, 不要是市场化, 利益化, 不能因个人的喜好和意志来自由的启动和进行实施。 (2) 其司法鉴定的机关要具有相应的资格, 并且要经过法定的程序进行聘请委托。 (3) 鉴定的范围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进行鉴定, 不能进行超范围进行鉴定。 (4) 鉴定的活动属于科学技术类的事项。 (5) 鉴定意见是法定的证据之一。

中立性也即是独立性、公正性。在鉴定中, 只有公正、独立的才是司法鉴定的内在要求也是保证其司法鉴定过程的客观性的基本准则。其要求为 (1) 在司法鉴定中保持独立是保证公正的前提, 也是我国关于程序公正的要求。 (2) 在进行技术活动中, 只有很好的排除了一切的外界因素, 保持独立性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和要求, 也是保证结果客观公正的的前提条件。 (3) 程序上要求鉴定人和鉴定机构不能与当事人任何一方有任何的利害关系。要做一个彻底的第三方。要要求较高的证明力和权威性, 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客观性也即真实性, 客观性要求在鉴定过程中要运用科学规律和科学定理对专门的问题提出一个真实性的答复。鉴定意见的可信性和公正性, 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要程序上的公正, 即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做出一个鉴定, 来保证鉴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二要在鉴定时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对问题的分析。要使鉴定结论在科学规律、科学定理、科学理论、科学知识来构成司法鉴定的理论基础, 要鉴定人员利用其本人掌握的专业的技术, 利用专业的设备, 按照符合其专业技术程序规范和技术检验标准的要求, 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和认定。

司法鉴定在目前我们是在诉讼过程中的应用, 但是交通事故发生后, 在处理交通事故案件时也是经常应用到。我国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 交通警察往往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执法人员, 案件各有各的不同, 根据各种情况的需要, 肯定达不到要求各个技术性的专门的鉴定人员及时到达现场进行分析和认定。往往是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处理认定该事故的各种情况, 进行对外进行委托某问题。对外委托的一般为, 对车辆的性能进行检测、对案件当事人的损伤情况进行鉴定, 对当事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 对当事人的财产损失进行评估。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每年发生的数量居世界第一, 因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也居世界第一, 国家现在非常重视这个安全性问题, 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道路问题, 人的问题, 车辆的安全性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道路交通事故。虽然道路交通事故是一个偶然性因素, 但是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无论社会发展到如何的进步, 道路交通事故都是存在的, 解决发生交通事故后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的实际需要, 而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一些专门性的技术问题, 就需要我国的执法部门去聘请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去认定专门性问题的, 在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所作出的鉴定意见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鉴定机构和行政机构一体化。

在我国司法鉴定机构存在一定的一体化,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发生交通事故后, 对于技术性的鉴定, 一般委托公安、司法部门内部的鉴定机构, 国家行政机构的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内设机构价格认证中心, 而很少对外委托法律规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公安、司法部门的内部鉴定机构是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有着同样的情况, 即是国家的内设机构, 存在“检查与鉴定合一、执法机构和鉴定机构合一”, 缺乏司法鉴定活动的独立性和中立性, 鉴定机构会带有各种感情的色彩、带着国家的色彩去收集相关证据, 去完成其鉴定职能。发改委的价格认证中心本身的主题就是其发改委的内设机构, 也就是行政机构与鉴定机构的一体进行职能不分。

(2) 司法鉴定程序不统一。

在鉴定程序的启动上, 现在多数交通事故案件的委托人多为当事人和行政执法机构, 委托鉴定的单一性, 就我国目前的国情, 在各项制度不完善, 当事人多数选择自己有点熟人和能找到关系的鉴定机构鉴定, 看如何鉴定对自己有利, 如何做, 拉关系, 采用人情、金钱、利益等各种引诱来使鉴定人。我们在交通事故案件中, 因为多数都有保险公司的保险, 多数当事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 对于鉴定也是没有任何异议, 反正认为钱最终是保险公司来赔偿。而保险公司在进行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赔偿时, 发现鉴定结论有问题时, 也是因为时过境迁, 无法进行重复鉴定, 即使重新鉴定也是因为有前一个鉴定的存在, 后者在同行业保护的情况下, 多数选择的是结果的一致性。

(3) 鉴定内容随意性大、结果不具有意义。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 多数人选择的是通过法院的方式解决这一纠纷, 法律规定要由证据进行证明其主张的观点, 鉴定有被推上了前沿, 原告对鉴定多数是单方面进行委托, 对内容没有任何的要求根据法律规定由对方来进行质证认可, 而是采取自己提供证据证明其损害结果。鉴定机构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就不确认其真实性, 为了对其进行鉴定有不愿意承担责任, 就在结论处, 若鉴定材料真实, 本鉴定结论有效。并且结果经常出现, 经目测为丧失功能的10%进行鉴定, 没有一点技术含量和专业知识。也是不符合鉴定的客观性原则的, 对于鉴定事项按照科学思维而不是主观随意性进行分析、判断, 作出有关案件事实的鉴定意见, 也不符合我们鉴定的目的。

3 造成现状的原因分析

(1) 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

司法鉴定时司法鉴定人员运用自然科学、科学技术和方法解决诉讼中专门性问题, 进行鉴定必须坚持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忠于事实、追求真理。在实践中, 特别是在涉及到交通事故的损害时, 不能很好的区分出来人情、个人利益和科学、公正、公平的去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科学的进行司法鉴定。笔者在一个道理交通事故案件中, 受害人是一位83岁的老人, 同时也是一位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 在过马路时与车辆发生了交通事故, 在人民法院诉讼前委托了一个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为十级伤残和一个九级伤残原因是其发生交通事故使其不能长时间行走, 劳动能力丧失10%及自理能力丧失30%。首先80多岁的老人是不是具有劳动能力, 第二就是不发生交通事故是不是其完全可以自理, 在审理阶段, 保险公司申请做了因果关系参与度的司法鉴定, 其同时一个鉴定机构意见为有因果关系, 并没有对参与度进行评定。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 不要说是司法鉴定机构就是一个小孩也认为是有因果关系的。司法鉴定机构是一个专门性的机构, 其作出一个小孩智力的鉴定, 其更可笑的是其中一个鉴定人却是老人的主治医生, 鉴定人要公开公正与当事人无任何利害关系的人。可是在本案的司法鉴定机构明显违反了回避原则, 是可悲的。鉴定机构及鉴定人丧失了其科学性和公正性。

(2) 职业道德缺失严重。

现在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在社会活动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其职业道德也是到达了一个底线,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发现, 多数是违反了廉洁, 违反了公正义务, 违反了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 有的甚至是犯罪。

4 对策

4.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鉴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要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规范体系, 要高于一般的社会道德, 这一职业群体必须要求要形成高尚德职业道德品质, 必须全面系统的学习、全面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高标准的道德规范。同是司法鉴定人员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 其本身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 来科学的认定所涉及到的事实进行专门性认定, 对我国的司法公正、社会的公平公正、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其权力和职责要求鉴定人员和鉴定机构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正确履行鉴定职责。当前, 加强和提高鉴定人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伦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 向鉴定人员系统的传输社会主义鉴定人员的职业道德理论, 要使之充分认识和领会鉴定人员职业的原则、规范和基本要求, 全面学习我国关于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法律法规, 为更好的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以实际出发, 采取灵活多样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耐心教育、榜样引导、个人示范和增强集体主义和奖励和惩罚的方式进行教育。要加强鉴定人员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 鉴定人员的自我修养要使鉴定人员在鉴定过程中, 提高自我、自我教育使自己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4.2 制度上加强信息平台

(1) 建立健全司法鉴定网络。

在信息日益公开化的今天, 应该是对各个行业的充分利用起优势, 在司法鉴定领域也应该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来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推动司法鉴定的网上公开透明。这个平台是专业化、科学化、技术化公开的一个平台。就像检察院的办案公开化、法院的审判公开, 司法鉴定目前尚没有这样的公开制度, 也没有公开的体系, 目前鉴定是模板式的鉴定, 闭门造车式的鉴定, 如何打开这样的体系, 必须进行加强监督, 对社会公开, 对人民群众公开, 对媒体公开, 出了问题, 有地方控告, 有地方反映, 别认为是技术性的鉴定就以技术性的不公开, 不透明, 无监督, 无管理。必须将所有的鉴定进行上网公开, 接受同行业的监督, 人民的监督, 管理机构的监督。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网络、新闻等向社会公开。

(2)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违法处罚力度。

我国的立法机关人大常委会在对司法鉴定管理条例中就明确规定了, 司法鉴定机构违反鉴定人和鉴定机构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违反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 尊重科学, 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 骗取登记的, 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 拒绝出庭作证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有违反本决定规定行为的, 予以警告, 责令改正。 鉴定人或者鉴定情节严重的, 撤销登记: 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 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笔者认真上述是从制度层面上去加大的力度, 但是远远不够, 因为如果没有信息公开, 处罚就显得不够公开, 公正。也不能使管理者去发现违反法律和法规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

5 结束语

司法鉴定的公开、公平、正直是构建社会和谐, 经济发展, 正确处理交通事故, 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只有让公开、公平、公正观念深入到每一个人心里, 才有可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当前我国交通事故依然严峻, 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由于交通事故产生原因的复杂性, 对它的治理不能采取单一的手段, 应多管齐下, 综合治理, 惩罚与救济并举, 媒体要多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宣传, 呼吁整个社会重视交通事故的危害, 让国家、社会和个人结合起来, 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人人为出行安全。

摘要:针对发生交通事故后的案件, 大多数要进行司法鉴定, 在司法鉴定中存在很多问题, 并非全部是制度上和法律上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加强司法鉴定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提出了建立网络平台、公开鉴定文书加强司法鉴定人及鉴定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建议。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准确鉴定电动车 篇3

一、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应以交警部门已经向当事人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为前提。

二、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当事人为道路交通损害赔偿纠纷中死者亲属的,应提交死者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证明及继承人的身份证明资料。

2、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登记资料、社团法人登记证等;如在诉争的法律事实发生后,法人或其他组织有变更登记的,应提交变更登记后的资料。

4、提交肇事车辆的所有人、实际支配人、驾驶人的证明及其相互关系的证明。

5、提供受损车辆的所有人、实际支配人、驾驶人的证明及相互关系的证明。

三、证明双方当事人存在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证据

1、提供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2、如果肇事车辆已购买了第三者强制责任险,被保险人应当提交保险单。

四、要求赔偿事项的证据

1、人身受损的,提交医院出具的病历、疾病证明书、出院证明书、转院证明书、鉴定部门出具的法医报告、医疗费发票、伤者误工工资证明、护理人员的工资证明(用人单位的登记资料、劳动合同、工资表、工资条、银行存折、个人纳税证明等)、残疾用具价格证明、抚养人的基本情况证明(身份证、户口本、亲属关系证明、无生活来源证明)、交通费、住宿费发票等。

2、财物受损的,提交财物损失的评估报告,维修发票。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准确鉴定电动车 篇4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2.62元 /年;56.01元/天

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732.96元/年;37.62元/天

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24.94元/年;20.62元/天

4、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5032.14元/年;13.79元/天

5、河南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4203元(2011年)

二、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

1、农、林、牧、渔业20732 元56.8元/天

2、采矿业52784 元144.5元/天

3、制造业30215 元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41297 元

5、建筑业29054 元79.6元/天

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7817 元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9420 元

8、批发和零售业27230 元

9、住宿和餐饮业24809 元

10、金融业55160 元

11、房地产业34485 元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8682 元

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39656 元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8542 元

15、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25379 元

16、教育36275 元

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5780 元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闻出版业 31719 元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准确鉴定电动车 篇5

(征求稿)

(第五稿20100520)

为正确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 【诉讼地位】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被侵权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和侵权人列为共同被告。

机动车一方具有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将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公司列为共同被告。

第二条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明力】

人民法院应综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和其他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当事人提出相反证据足以推翻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其证明力。

第三条 【保险公司的责任性质】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不论机动车一方有无责任,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全额赔偿。但交通事故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除外。

第四条 【交强险中的第三者】

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处于被保险机动车之外的人员都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中的“第三者”。

第五条 【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的理解】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人身伤亡”是指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受害人(被侵权人)的人身损害,包括《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所规定的物质损害和《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精神损害。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财产损失”是指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受害人的车辆等财产毁损、灭失的损失,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计算其数额。

第六条 【财产损失的范围】

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受害人的车辆等财产毁损、灭失的损失,包括车辆的维修费用、经营性车辆修复期间的停运损失、因交通事故导致车辆的使用中断所造成的损失、待销售车辆或明确适用于交易目的的车辆的贬值损失以及受害人的其他财产毁损、灭失的损失。

前款所称的“车辆的使用中断所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受害人为获得通常的替代性交通工具所支付的费用确定;前款所称的“贬值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鉴定结论以及该车辆的使用年限、受损程度等其他因素确定。

第七条 【交强险与商业险并存时精神损害赔偿的次序】

同一机动车同时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的,发生交通事故后,先由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予以赔偿。

同一机动车同时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的,精神损害赔偿与物质损害赔偿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中的赔偿次序,请求权人有权选择。请求权人选择优先赔偿精神损害,物质损害赔偿不足部分由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予以赔偿。

第八条 【未投保交强险的责任承担】

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投保义务人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投保义务人和行为人不一致的,由投保义务人和行为人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不足部分,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和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条 【保险公司拒绝承保的责任】

机动车一方有证据证明具有从事机动车责任强制保险业务资格的保险公司拒绝或者拖延承保,机动车一方在依据本解释第 条的规定向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请求该保险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十条 【多辆车导致一起交通事故的责任承担】

两辆或两辆以上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由各该机动车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在各自责任保险限额内平均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及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牵引挂车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两辆或两辆以上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有的机动车不具有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应先由已投保机动车的保险公司在其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依照本解释第六条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 【多辆车导致一起交通事故的责任分配】

两辆或两辆以上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同一损害,难以查清各行为人的过错大小和原因力比例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的规定。

第十二条 【多个受害人情况下的责任承担】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多人损害的,由侵权行为发生地人民法院管辖。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多人损害,仅有部分受害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受害人参加诉讼。受害人已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可不予追加;既不愿意参加诉讼,又不放弃实体权利的,仍追加为共同原告,其不参加诉讼,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依法作出判决。

各个受害人从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限额中获得赔偿的数额,应当按照各自损失占总损失的比例确定。

第十三条 【被保险机动车转让未办理保险合同变更手续】

被保险机动车所有权转移后未办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变更手续,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保险公司以未办理合同变更手续为由主张免除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四条 【盗抢、无证驾驶、醉酒驾驶等情形下保险公司的责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人身损害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保险公司自向第三者赔偿之日起,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1、盗窃、抢劫或者抢夺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

2、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醉酒、滥用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后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的;

3、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

保险公司在前款规定情形下已垫付抢救费用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二条之规定。

第十五条 【擅自驾驶他人车辆的责任承担】

未经许可擅自驾驶他人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承担责任。

第十六条 【好意同乘】

个人之间免费搭乘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搭乘人损害,属于被搭乘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其对搭乘人的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 【挂靠机动车的责任承担】

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实际经营人与名义经营人不一致的,由实际经营人和名义经营人对超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之外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八条 【城市出租车的责任承担】

城市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由出租车的经营者对超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之外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九条 【出质中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承担】

出质中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损害,由机动车使用人对超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之外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出质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 【修理或者保管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承担】

机动车送交修理或者保管期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损害,由机动车使用人对超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之外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 【分期付款或所有权保留的机动车的责任承担】

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机动车,出卖人在买受人付清全部价款前保留车辆所有权并交付机动车的,发生交通事故后,由买受人对超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之外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 【融资租赁的机动车的责任承担】

以融资租赁方式购买的机动车已交付给承租人的,发生交通事故后,由承租人对超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之外的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连环购车情形下的责任承担】

同一机动车被多次以买卖等方式转让并交付,都未办理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发生交通事故后,由使用人对超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之外的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被多次以买卖等方式转让,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所有的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十四条 【非因实施雇佣行为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承担】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对超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之外的损害,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非因执行工作任务,驾驶用人单位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对超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之外的损害,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之规定;提供劳务一方非因劳务驾驶接受劳务一方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

第二十五条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双方都受到损害,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机动车一方要求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赔偿其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仅机动车一方受到损害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一条之规定。

第二十六条 【高速公路管理者的赔偿责任】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高速公路管理者未尽到安全防护、警示等管理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进入高速公路引发交通事故,造成自身损害的,高速公路管理者已尽到安全防护、警示等管理义务的,应当免除高速公路管理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公共道路的遗撒物、倾倒物、堆放物责任】

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倾倒、遗撒妨碍通行的物品造成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行为人应承担侵权责任;公共道路的管理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 【拍卖款优先支付人身损害赔偿费用】

人民法院拍卖肇事机动车所得价款,清偿债务的顺序是:

(一)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费用;

(二)车辆保管费用;

(三)其他债务。

第二十九条 【诉讼时效】

因道路交通事故遭受人身损害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从受害人首次治疗终结之日起算。受害人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残的,应在首次治疗终结后1年内,申请伤残等级鉴定。受害人申请伤残等级鉴定的,诉讼时效从鉴定机构作出鉴定结论之日起计算。

第三十条 【时间上的效力】

本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解释施行后尚未审结的一审、二审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本解释的规定。

本解释施行前已经审结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以违反本解释为由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交强险合同中的责任限额是指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人对每次保险事故所有受害人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所承担的最高赔偿金额。责任限额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以及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其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分为无责任死亡伤残赔偿限额、无责任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以及无责任财产损失赔偿限额。

1、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50000元;

2、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8000元;

3、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元;

上一篇:会计手工账实训报告推荐下一篇:五四青年节发言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