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2024-09-28

最新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共8篇)

最新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篇1

股权质押登记办法

登记,股权,质押,行政管理,工商,机关 股权质押登记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本市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出质登记,保护质押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防范金融风险,根据《物权法》、《担保法》、《公司法》等规定,结合本市股权出质登记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股东将自己所持登记股权质押,行政管理,工商,机关

股权质押登记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本市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出质登记,保护质押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防范金融风险,根据《物权法》、《担保法》、《公司法》等规定,结合本市股权出质登记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股东将自己所持有的、在本市登记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出质,出质人和质权人将股权出质情况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其分局分别负责办理各自所登记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出质登记工作。

第四条股权出质登记的登记事项包括出质人和质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出质股权数额、质押期限。

第五条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共同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股权出质登记,也可以共同委托代理人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

理。

申请办理股权出质登记,应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六条申请办理股权出质登记,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出质人和质权人共同签署的股权出质登记申请书;

(二)出质人和质权人共同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文件;

(三)出质人和质权人共同签署的股权质押合同;

(四)出质人、质权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明;

(五)股权出质记载于出质人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名册的证明文件;

(六)出质人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章程中股权转让无禁止性规定的证明文件;

(七)法律、法规、规章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七条股权出质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出质人和质权人共同签署的股权出质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出质人和质权人共同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文件;

(三)变更出质人、质权人、出质股权数额和质押期限的,应当提交出质人和质权人就变更事项所达成的协议文件;

(四)变更出质人、质权人的,还应当提交新出质人、新质权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明文件;

(五)法律、法规、规章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八条质押合同约定质押期限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从其约定登记质押期限;质押合同约定的质押期限表述为无固定期限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表述为“无固定期限”。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一)主债权消灭;

(二)质权实现;

(三)质权人放弃质权;

(四)其他导致所登记质权消灭的情形。

质押期限到期的股权出质无需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条申请人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出质人和质权人共同签署的股权出质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出质人和质权人共同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文件;

(三)申请注销登记事由的证明文件;

(四)法律、法规、规章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一条因质权实现导致国有股权转让的,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下列程序办理股权出质登记:

(一)收到股权出质登记申请后,对收件进行登记。

(二)依据本办法的规定,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核对。

(三)根据核对结果,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

(四)出具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文书。

第十三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准予股权出质登记的,应当出具《准予股权出质登记决定书》,并载明出质人、质权人姓名或者名称、出质人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的名称、出质股权的出资额和质押期限。准予股权出质变更登记决定的,应当出具《准予股权出质变更登记决定书》,并载明登记事项的变更情况。

准予股权出质注销登记决定的,应当出具《准予股权出质注销登记决定书》,并载明原股权出质登记事项。

不予登记决定的,应当出具《不予登记决定书》,并注明不予登记的理由。

第十四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设立股权质押登记薄。

公众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查询股权出质登记事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提供查询服务。

第十五条申请人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质押登记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股权出质登记,并予以公示。

第十六条本市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股权出质登记办法,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有关管理机关另行规定。

第十七条股权出质登记的法律文书和表格,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制定。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最新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篇2

在《物权法》颁布之前, 一些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也有所不同。有些地方性法规规定只有期房的转让和抵押可以适用预告登记, 例如, 《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第49条第1款规定:“房屋尚未建成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当事人可以申请预告登记: (一) 预购商品房及其转让; (二) 以预购商品房设定抵押及其抵押权的转让; (三) 以房屋建设工程设定抵押及其抵押权的转让; (四)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山西省城市房屋权属登记条例》第6条规定:“预告登记包括预购商品房、未预售的在建商品房的所有权和抵押权的预告登记及其注销登记。”有些地方性法规规定, 不仅期房的转让可以适用预告登记, 即便是期房的租赁也可以办理预告登记, 例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房屋权属登记条例》第48条规定:“预购或者预租尚未建成的房屋, 房屋预购人或者预租人, 可以凭签订的预购房屋买卖合同或者预租合同, 向登记机构申请办理预告登记。”

《物权法》第20条第1款对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 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 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首先, 预告登记的目的在于“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换言之, 预告登记是一种必须在不动产登记簿上登记的担保手段, 它是为了保障债权人实现其进行物权权利变更的债权请求权。它限制债务人违背其义务对不动产进行处分的权限, 使得债权人在债务人违反义务进行处分的情况下也能够取得物权。所以, 《物权法》第20条第1款第2句规定:“预告登记后, 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 处分该不动产的, 不发生物权效力。”其次, 预告登记中登记的内容为以取得、变更和消灭不动产物权为目的的债权请求权。具体来说, 就是基于“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而产生的债权请求权。这一规定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在一些国家中, 预告登记的债权请求权可以是基于合同而产生的, 也可以是依法产生的, 甚至对于将来的请求权或者附条件的请求权也可以进行预告登记。例如, 在德国可以进行预告登记的包括三类情形:1.针对不动产物权的请求权, 如出让或消灭土地权利的请求权;2.为进行诉讼保全而进行的预告登记;3.法院作出的假执行判决 (相当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先予执行) 而进行的预告登记。但是, 依据我国《物权法》第20条第1款, 能够进行预告登记的债权请求只能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物权变动协议而产生的债权请求权。至于房屋的租赁无论是现房租赁还是期房租赁, 都不能办理预告登记。此外, 法院或其他有权机关对不动产进行查封、预查封等限制不动产处分的情形,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 采取的是查封登记的方式, 也不能适用预告登记。

在起草《房屋登记办法》的时候, 对于房屋预告登记的范围如何确定, 曾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 预告登记应仅仅适用于期房的买卖和抵押, 如预购商品房、预购商品房抵押。对于现房的买卖和抵押不应办理预告登记, 因为在现房买卖和抵押中, 当事人并不存在办理所有权转让登记和抵押权登记的困难, 没有必要办理预告登记。但是, 多数人认为, 预告登记既可以适用于期房的买卖和抵押, 也适用于现房的买卖和抵押, 理由在于:首先, 依据《物权法》第20条第1款, 只要是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 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 都可以按照约定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物权法》并没有将预告登记的范围局限在期房。其次, 现房买卖和抵押中当事人也存在办理预告登记的需要。例如, 在房屋分期付款的买卖中, 卖方为了防止买受人违约, 而与买受人约定, 只有在最后一笔房款付清之后才与买受人一起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 此时买受人为了使自己在全部房款付清之后能够确定地得到房屋所有权, 阻止出卖人一房多售, 也具有申请预告登记的需要。

《房屋登记办法》采取了多数人的主张, 于第65条明确规定, 现房和期房的买卖或抵押都可以申请预告登记。但是, 《房屋登记办法》规定的预告登记却并没有涵盖全部期房和现房的买卖、抵押, 被排除在预告登记范围之外的是预购商品房转让及预购商品房抵押权转让。这是因为, 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局、银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有关规定, 国务院决定, 禁止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在预售商品房竣工交付、预购人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之前, 房地产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转让等手续;房屋所有权申请人与登记备案的预售合同载明的预购人不一致的, 房屋权属登记机构不得为其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由于目前预购商品房不得转让, 所以不能办理预购商品房转让的预告登记, 更不可能办理预购商品房抵押权转让的预告登记。

二、预告登记的效力

预告登记的首要效力在于担保功能, 即防止不动产权利人违反义务对不动产进行处分。但是, 如果请求权人在办理了预告登记后, 不动产权利人依然违反义务对该不动产进行处分, 在立法政策上可以有多种选择模式。例如禁止在预告登记之后再进行登记, 或禁止登记名义人进行处分登记, 或虽允许处分登记但是此种登记相对于预告登记权利人无效而非绝对的无效。在《物权法》的制定过程中, 就登记名义人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效力问题, 有不同珠观点。有人认为, 应当采取德国民法的相对无效的规定。有人认为此种处分行为应当是绝对无效而非相对无效。《物权法》第20条第1款规定:“预告登记后, 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 处分该不动产的, 不发生物权效力。”显然, 《物权法》采取的是物权变动绝对无效的观点, 换言之, 预告登记后, 登记名义人处分不动产时, 其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债权效力不受影响, 但是绝对不能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我们认为, 这一规定对于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确立预告登记担保效力是十分必要的。

在《房屋登记办法》起草过程中, 多数人认为, 依据《物权法》第20条第1款, 预告登记后, 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 处分该不动产的, 不发生物权效力。因此预告登记后并非所有与预告登记所涉房屋的登记都不得办理, 只是不能办理处分登记, 即所有权转让登记、抵押权登记。至于并非处分登记的其他登记, 例如变更登记等, 依然可以办理。这是因为, 不动产登记法中有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登记同意原则”。所谓的登记同意原则是指在办理不动产登记时, 必须取得其权利因该登记而被涉及的民事主体对登记所表示的同意。由于已经预告登记房屋的处分登记涉及到预告登记权利人的利益, 因此必须取得该权利人的书面同意, 没有其作出的同意, 登记机构绝对不能办理处分登记。所以, 《房屋登记办法》第68条第1款规定:“预告登记后, 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书面同意, 处分该房屋申请登记的, 房屋登记机构应当不予办理。”所谓“处分该房屋申请登记的”指的就是申请处分登记, 包括转移房屋所有权的登记、设定房屋抵押权的登记以及注销房屋所有权的登记等。具体来说, 依据预告登记的类型不同, 房屋登记机构不予办理登记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类:

1. 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

在预购商品房的情形下, 由于该房屋没有办理初始登记, 所以预售人是无法申请办理房屋转移登记的, 只可能是预售人申请将该房屋进行抵押, 要求办理预售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 此时房屋登记机构应当不予办理。

2. 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

由于目前我国禁止预购商品房再行转让, 房屋登记机构不可能为预购人办理预购商品房转让的预告登记, 因此也存在适用《房屋登记办法》第68条第1款的可能。

3. 房屋所有权转移预告登记。

此时如果房屋所有权人因设立抵押权或转让房屋所有权而再次到房屋登记机构要求办理登记的, 在没有预告登记权利人书面同意的情况下, 房屋登记机构不应办理。

4.房屋抵押权预告登记。

此时, 如果抵押人因转让房屋所有权而到房屋登记机构办理登记, 在没有预告登记权利人书面同意的情况下, 房屋登记机构不应办理。但是, 如果房屋所有权人再行以该房屋设立抵押权的, 由于预告登记具有保全顺位的效力, 所以房屋登记机构应当办理, 但是该抵押权的顺位应当在房屋抵押权预告登记的顺位之后。

三、预告登记与查封登记、预查封登记之间的关系

查封登记是指登记机构依据人民法院或者有权的行政机关的嘱托, 依照法定的程序作出的以限制不动产的处分为目的的一种登记。《物权法》第9条第1款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经依法登记, 发生效力;未经登记, 不发生效力,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 为贯彻查封效力, 防止该已被查封的不动产再行转让或设定他项权利等有妨害执行或财产保全效果之登记, 人民法院在对不动产进行查封后, 应立即通知登记机关进行查封登记。查封登记实即为对债务人之不动产所为限制处分的登记。我国以前的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没有查封登记的概念。例如, 《民事诉讼法》第230条只是规定:“在执行中, 需要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的, 人民法院可以向有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有关单位必须办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1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试行) 》第41条也只是规定, 通知有关产权登记机关不予办理财产权证照手续。这些规定都没有明确的关于查封登记的概念。真正明确查封登记这一概念的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 该通知第3条第1款明确规定:“对人民法院查封或者预查封的土地使用权、房屋, 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及时办理查封或者预查封登记”。此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9条第2款规定:“查封、扣押、冻结已登记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 应当通知有关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未办理登记手续的, 不得对抗其他已经办理了登记手续的查封、扣押、冻结行为。”

预查封是《最高人民法院、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告》中新创立的一项强制执行措施, 它是指对尚未在登记机关进行物权登记但又履行了一定的批准或者备案等预登记手续、被执行人享有物权期待权的房地产所采取的控制性措施, 即由法院制发预查封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 由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预查封登记手续;待该房地产权属登记完结时转为正式查封。之所以创立预查封制度, 是因为被执行人对未经登记的物权或者预期物权享有的仅仅是一种受限或者期待利益, 是否能够成为完全的或者真正的权利主体, 尚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另外, 登记主管部门也往往以被执行人没有办理权属登记为由不予办理查封登记。所以, 参照房地产买受过程中的预告登记制度, 创立了该项制度。

就可以预查封房屋的范围而言,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第15条规定, 主要包括:1.已办理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且尚未出售的房屋。如果房屋已经出售, 则此时为保护购房人的物权期待权, 不能进行预查封。2.被执行人购买的已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办理了房屋权属初始登记的房屋。3.被执行人购买的办理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或者商品房预告登记的房屋。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和预告登记制度均具有保全债权的实现、保全将来发生的不动产物权的功能。虽不导致不动产物权的设立或者变动, 但是可以使登记申请人取得一种请求将来发生物权变动的排他性权利。

预告登记也属于限制登记的一种, 具有限制不动产登记名义人处分该不动产的效力, 对此, 《物权法》第20条第1款有明确的规定:“预告登记后, 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 处分该不动产的, 不发生物权效力。”但是, 由于预告登记只能限制登记名义人所为之处分, 对于因征收、法院判决或强制执行等所为之新登记, 并无排除之效力。由此可知:

1.当预购人是被执行人时, 其预购的房屋尽管已经办理了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 法院仍然可以对该房屋进行预查封。但是, 当预售人是被执行人时, 如果其与预购人已经办理了预购商品房屋预告登记, 则法院不能对该房屋进行查封。

2.当抵押人与债权人已经就抵押的房屋设立了房屋抵押权预告登记时, 如果抵押人是被执行人, 法院仍然可以对该房屋进行查封, 房屋登记机构应当办理查封登记。

3.当房屋的买受人与出卖人办理了房屋所有权转移预告登记时, 如果出卖人是被执行人, 法院可以对该房屋进行查封, 房屋登记机构应当协助办理查封登记。如果买受人是被执行人, 则法院应对该房屋进行预查封, 房屋登记机构应当协助办理查封登记。

四、预告登记转为相应的房屋登记

如果预告登记权利人在已经实现了债权请求权而本应进行本登记时却迟迟不进行登记, 必然会导致不动产的流通性受到限制。因此, 依据《物权法》第20条第2款规定, 预告登记后, 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预告登记权利人要申请登记, 否则预告登记失效。该款中所谓的“申请登记”具体到房屋的预告登记中, 就是指申请相应的房屋登记。例如, 就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而言, 就是指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就房屋抵押权预告登记而言, 就是指办理房屋抵押权登记。这里所谓的“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就预购商品房的买卖或抵押的预告登记而言, 是指预购商品房已经办理了所有权初始登记, 进而为所有权转移或抵押权设定登记奠定了基础;就现房的买卖或抵押而言, 是指买受人或抵押权人已经符合了办理相应房屋登记的条件, 例如现房分期付款买卖的买受人已经支付了全部购房款, 符合合同约定的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条件。因此, 《房屋登记办法》规定, 预告登记后, 自能够进行相应的房屋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 当事人申请房屋登记的, 房屋登记机构应当按照预告登记事项办理相应的登记。所谓“应当按照预告登记事项办理相应的登记”有两层含义:其一, 预告登记的内容是转移所有权, 则相应的登记就是所有权转移登记;预告登记的内容是设定抵押权, 则相应的登记就是抵押权设定登记;其二, 预告登记中设定的抵押权是第一顺位, 则相应的抵押权设定登记中该抵押权也应当是第一顺位。

五、预告登记的失效

《物权法》第20条第2款规定:“预告登记后, 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 预告登记失效。”这里规定了预告登记失效的两种情形:

1. 债权消灭导致预告登记失效。

债权消灭是指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终止的情形, 如买受人在购买现房且办理了预告登记之后又与出卖人协商终止合同;再如, 因出卖人交付的房屋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条件构成严重违约, 买受人解除买卖合同, 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 此时由于买卖合同已经解除, 作为预告登记的基础法律关系丧失了, 自然预告登记也应失效。按照《物权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 预告登记后, 债权消灭的, 预告登记失效。但是, 由于债权是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合同产生的, 不具有公开性, 房屋登记机构难以知悉当事人之间的债权是否失效, 因此在预告登记后, 如果债权消灭的, 当事人应当持债权失效的证明文件 (如当事人解除买卖合同或抵押合同的书面协议、法院解除合同的生效判决或仲裁机构生效的裁决) 到房屋登记机构申请注销房屋预告登记。因此, 《房屋登记办法》规定的, 预告登记后, 债权消灭, 当事人申请房屋登记的, 房屋登记机构应当按照预告登记事项办理相应的登记, 是指房屋登记机构必须依据当事人的申请办理预告登记的注销登记。

2. 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导致预告登记失效。

按照《物权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 预告登记后, 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 预告登记失效。所谓“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是指不动产登记的条件成就之日, 例如预购商品房已经办理了初始登记, 从而办理转移登记的条件成熟了, 初始登记完成之日就是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再如双方就房屋所有权的转移约定了相应的生效条件, 该条件成就之时就是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 预购商品房的买受人可能常常并不清楚何时是“能够进行相应房屋的登记之日”;而作为预售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往往是非常清楚的, 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后不通知预购人, 导致预购人在三个月之后来房屋登记机构办理相应的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 房屋登记机构是否应当办理?对此, 《物权法》和《房屋登记办法》都没有规定。我个人认为, 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能是:房屋登记机构在预售人以三个月时间已经届满预告登记失效为由到登记机构办理将已经预售的房屋再次转让给第三人时, 登记机构应当要求预售人出具预告登记权利人的身份证明文件以及书面同意的文件, 否则即便三个月的时间已过, 房屋登记机构也不能在明知该房屋已经办理了预告登记的情形下, 为预售人再次办理所有权转让登记。当然, 这个问题希望将来能够在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做出明确的规定。

六、能否单方申请预告登记

关于预告登记能否单方申请的问题, 在《房屋登记办法》的起草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 预告登记只能是在双方有约定的情况下申请, 也就是说, 必须双方共同申请, 不能允许单方申请预告登记。因为《物权法》第20条第1款已经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 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 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另一种观点认为, 预告登记需要有双方约定, 这是《物权法》的第20条第1款所明确规定的, 不存在疑问。但是《物权法》并没有规定预告登记必须要双方共同申请, 而只是规定“按照约定”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双方约定并不等于必须要双方共同申请, 如果在双方已经有约定的情况下, 一方拒绝共同申请预告登记时, 不允许他方单独申请, 必将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例如, 开发商在预售商品房时与购房人约定了申请预告登记, 但事后又违背约定拒不与购房人共同申请预告登记, 如果购房人不能单方申请, 必将不利于保护购房人的合法权益。此外, 我国在《物权法》颁布之前的一些地方性法规也明确允许在一方未提出登记申请的情况下, 另一方可以单方申请。例如, 《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第49条规定:“房屋尚未建成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当事人可以申请预告登记: (一) 预购商品房及其转让; (二) 以预购商品房设定抵押及其抵押权的转让; (三) 以房屋建设工程设定抵押及其抵押权的转让; (四)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的登记, 一方当事人未提出登记申请的, 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单方申请预告登记。”再如, 《广州市城镇房地产登记办法》第42条第3款规定:“预售人未在规定或者双方约定的期限内与预购人申请预告登记或者未依预购人委托代为申请预告登记的, 预购人提交第一款规定的材料, 可以单方申请预告登记。”从实践效果来看, 这些规定很好地维护了购房人的合法权益。

强化企业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 篇3

摘要:税务管理是企业对涉税业务、纳税实务所开展的一些互动总称,旨在提高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税务成本支出。财务管理是企业开展税务工作的出发点,如果财务管理不到位,不仅造成企业无法采取有效的规避税务风险的措施,加重税负,还极有可能直接遭受税务处罚,使企业在财务、信誉遭到多重损失。

关键词:强化;企业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加强税务管理是企业防税务风险最直接的手段,而税务管理的加强必须在充分了解税务风险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本文首先论述了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接着据此提出了强化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的具体举措,希望对大家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业绩考核及激励制度、信息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投资控制及担保制度等共同保障着企业税务安全,任何一个企业内部制度不合理都会导致税务风险的发生。所以说只有在一个健全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下税务风险才能得到有效防范。否者税务风险将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加大税务管理的难度,降低税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2.企业所处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

税收政策、执法环境、税务执法、社会意识、法规环境等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税务环境,税务环境是不断发展和变变化的,它既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合理规避税的机会,也会产生更大的税务风险。作为政府调控市场宏观的经济的手段,税收政策、法规变化的更快,而企业的财务人员若不不能及时掌握税收政策或法规的变动,那么其在进行税务管理的过程中难免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继而产生一定的税务风险[1]。此外,如果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无法全面地预测和评估税务风险,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致使无法经济行为发生之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继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3.税收行政执法不规范

我国的税务部门较多,有财政、地税、海关、国税等,不同的税务部门又分成不同的税务行政执法主体,这些同样会导致企业的税务风险。对于税务部门来说,其具有较大的税收法规的行政解释权,而我国的税收法规并不完善,只要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税务部门就可以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来认定企业是否纳税,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财务人员很难把握税务管理的重点和方向,产生税法风险。对于执法主体来说,分属不同的税务部门其对同一涉税行为的理解和处理也是不一样的,导致税务管理很难兼顾到各方面的要求和规定,继而产生税务风险。此外,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同样会影响到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大小,执法人员的素质越低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就越大。

4.企业财务管理不到位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会计制度与纳税制度在涉税事项存有一定的差异,而财务管理的作用就是为了平衡这种差异,确保涉税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否者企业在筹划纳税方案上将出现较大的纰漏,继而产生税务风险。在财务管理中,影响企业税务安全的因素有:财务人员税法精神不高,缺乏专业的税务知识和技能;会计工作的开展没有充分考虑纳税因素,影响后期纳税方案的设计;财务管理混乱,税务工作不能有效及时开展[2]。这些因素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纳税制度严重脱节,甚至干税务制度功能的实施和完备。

5.企业纳税意识欠缺

纳税意识越弱,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就越大。如果没有较强的纳税意识,企业就不可能注重税务筹划的规划和设计,具体的纳税工作也将得不到有效地开展,继而造成企业面临的社会风险大大增加。此外,有些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会尽可能降低税负,甚至不惜违背国家的税务政策和法规,如伪造、变造、隐匿记账凭证等,这些都是企业缺乏纳税意识纳税意识的具体表现。而这些行为极有可能被税务部门查实,由此造成的税务风险也是巨大的,甚至超出企业的承受范围。

二、强化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1.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想要有效防范税务风险的发生,企业应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能有效弥补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使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纳税工作,提升税务风险防范的力度。从防范税务风险的角度来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自掘地把风险的意识嵌入到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二是提高财务管理制度应对税务风险的能力,应根据企业可能面对的税务风险制定科学严密的防范机制,及时规避税务风险。

2.加强税务信息的收集和管理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数据的传递、收集和管理更加的便捷和高效。由于企业所面临的税务环境是复杂和多变的,无论是国家政策法规的调整,还是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税务安全。随意企业应建立一个信息收集和管理系统,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及时更新外部相关信息的变化和调整,为企业的税务筹划提供数据支撑。

3.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企业应加强与税务机关沟通和联系,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我们现行的税务政策和税法体系,导致税务机关的税务执法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自由裁定全。在这种情况下,与税务机关良好的关系,能更深入地了解税务机关的工作程序、征税方法以及对税法的解读,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制定相应纳税规划[3]。此外,良好税企关系还有利于在面对一些模糊的税务事项达成共识,从而避免由于不同的理解引发的税务风险。

4.充分把握经济形势,准确学习税收政策

税收既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而宏观积极的发展是在不断变化的,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政府会实施较宽松的税务政策;为了避免经济过热,政府会加大纳税的征收力度。也就是说,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税收政策也是不同的,税收政府总是随着经济的周期波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企业应在把握经济大方向的同时,注重税收政策的学习,平衡好企业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尽可能减少经济波动和税务政策调整对企业税务安全的影响。此外,通过学习税收政策还能帮助企业利用优惠政策尽可能合理避税,减少不必要的税务成本。

结束语:

总之,只有在充分了解税务风险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我们的税务管理才有可能不断改进和完善,才有可能有效防范税务风险的发生。相信随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我国税收体系逐步完善,企业的税务规划将更加的合理、安全,继而实现降低税务风险的目标。(作者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国强 吴春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综述与框架构建[J].会计之友,2012,(31):65-69.

[2]陈云婵.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J].改革与开放,2010,(16):67,69.

最新税务员个人鉴定-精品 篇4

经过这段时间以来,在县局领导的关心下,各位同仁的帮助下,我各方面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又能很好地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我是以具体行动实践“三个代表”的真实体现。

学以致用,我在日常审理案件时遇到政策业务问题,总是提出来一起讨论,及时翻阅有关的文件,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到有关税务网站获取相关信息,在业务理论上做到“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反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同时还将学习的心得形成文字,今年xxx共有8篇税收调研文章分别在盛市税务报刊杂志和我局内部刊物《国税xxx信息》上发表,并对各检查科在平时的xxx中提出的各种业务问题作出答复,促进了xxx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加强xxx业务的指导,做好查前培训工作,按照专项检查工作安排,在xxx员下户检查前,我将金融企业相关的所得税税收政策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整理,编写了《金融企业所得税政策法规汇编》,为xxx员下户检查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为了明确责任,加强管理,落实各项工作目标,我进一步促进“一级xxx”的规范运行,结合我局实际情况,我草拟了《南昌市国税xxx局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从队伍建设、学习培训、遵守纪律、环境卫生、勤政廉政、调查研究、信息报道等几个共性部分进行考核外,还结合办公室、案源、检查、审理及执行各部门的各自工作特点入手进行分级考核、日常考核、不定期考核及年终考核。确定了40项考核项目,细化了考核目标,明确了考核计分标准,规定了考核方法及考核单位,对规范和促进全年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09年最新税务机关社会实践报告 篇5

从工作中接触的情况看,每天都有纳税人来办理税务登记和税务注销,也就意味着每天都有新的投资者进入该开发区,同时也有一部分投资者退出。作为外贸英语专业的学生,看到企业提交的填满了零的利润表是我不愿意接受的,那些企业大多数根本就没有开始生产就走到了解散的地步,我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投资目标不明确,盲目介入

(二)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筹措不力

(三)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连年亏损。

实习工作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就是作为税务局工作人员到企业进行纳税稽查了,稽查主要涉及企业的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对于税务机关而言,由于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其税务稽查工作也更简单和省事,对已发生的错误也可以直接归责于企业和相关人员,增加了企业纳税的透明度;会计人员和会计岗位配备较为合理,没有发现违反法律的岗位兼任现象。当然也有一些非法行为的存在,如存在帐外不动产,帐外债权和大额现金交易的现象;另外也有一部分企业经常性拖欠税款,漠视纳税义务。

在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既是对我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我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检验,我很高兴通过了检验。不过我想使我收获更多的是实习使我终结了一些只有在学校里才有的观点,对社会、对工作、对竞争、对合作都有了全新的看法和认识。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其中往往有一部分因操作困难而没有实际的应用或普及面狭窄,一部分已经被新的理论所替代,还有一部分甚至被错误的运用,真正能在工作中运用的只有一小部分。知识水平是处理工作的基础,这以为着我应该不断地努力学习,以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为将来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初次体会社会给我的震撼并不限于工作方面,也在为人处世上给我上了一课。从最初找实习单位的迷茫中,我已然感觉到了在社会上拼搏的艰难,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偏向于较稳定的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吧。从在单位实习的第一天起,团结和合作的概念在我眼前展开了详细的解释。在学校,也许可以说个人的优秀是一个人奋斗的结果,与他人关系并不大,但在工作中却不是这样,分工的明确细致决定了所有人都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发挥团队精神,积极协助他人,才能发挥最好的功效。

深圳土地登记发证实施细则最新版 篇6

第一条为加强土地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特区内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按本细则的规定到深圳市国土局(以下简称市国土局)或其授权的区国土局办理土地权属登记,经市国土局审核无误后,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颁发土地证书。

第三条土地证书是确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法律凭证。依法确认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犯。

依法变更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必须办理变更登记,更换土地证书。

第四条土地证书分为《集体土地所有证》、《 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建设土地使用证》和《临时用地证》。

土地证书的外形规格、尺寸、颜色按国家土地管理局规定的式样由市政府统一制作。

第五条《集体土地所有证》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取得土地所有权的法律凭证。颁发的对象是依法拥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

第六条《集体建设土地使用证》是单位或个人依法取得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用于非农业建设的法律凭证。颁发的对象是依法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的集体企事业单位或村镇居民、农民、华侨、港、澳、台同胞。

第七条《国有土地使用证》是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颁发的对象是依法使用国家所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第八条下列用地,其土地使用证的颁发对象:

(一)跨区域的国有工程、市政设施(包括铁路、公路、绿化带、水利工程、自然风景区、文化、体育、通讯、电讯等公共设施)用地分别为该用地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

(二)公产房用地为同级房产管理部门。

(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股份有限公司的用地,为该企业。

(四)同一幢建筑物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业主的,为各该业主。

(五)从事滩涂和海水养殖的用地,为该经营组织或专业户。

(六)私人住房,为房主本人。

第九条《临时用地证》是单位或个人依法取得土地临时使用权的法律凭证。颁发的对象是经批准的临时需要用地的单位或个人。

批准临时用地的有效期限为二年,期满后,临时用地者需要延期的,在期限届满两个月前向原批准用地机关办理续用手续。期满或者申请延期未获准的,由临时用地者清理好场地,恢复原貌,并由发证机关收回用地证。用地证被收回后仍继续使用土地的,按违法占用土地查处。

第十条土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有义务配合市或区国土局做好土地的登记工作。登记时,必须如实反映情况,如有隐瞒或虚报,由市或区国土局根据情节的轻重,给予经济处罚或取消其登记资格。

第十一条参与单位土地登记的当事人,应该是这个单位的主要领导人,个人使用的土地登记人应是土地使用者本人。

委托他人代为登记的,必须向市国土局或其授权的区国土局提交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外国、港、澳、台经济组织、个人委托他人代为登记的,其授权委托书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确认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权属的依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定。登记时,土地所有者除向市国土局或其授权的区国土局提交盖有公章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申请登记表》外,还必须提交当时的有关文件、图件资料(一九五二年宝安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房地产证等)。如无文件、图件资料的,一般以一九七八年生产大队或生产队的耕地、鱼塘、园地、旱地、林地的统计资料为准。所有资料都无法提供或界线未划清的,由市国土局或其授权的区国土局根据毗邻单位申请登记的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召集有关的单位协商确定。

第十三条农村集体企事业单位使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登记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用地申请登记表》;

(二)规划设计图;

(三)本细则公布前,提交深圳市城市规划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批准用地文件及红线图;本细则公布后,提交市国土局的批准文件。

第十四条市规划局规划的农村新村个人住宅用地,登记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用地申请登记表》;

(二)管理区批准的报建文件;

(三)本细则公布前,提交市规划局批准用地文件及红线图和个人用地分配图;本细则公布后,提交市国土局的批准文件和个人用地分配图。

第十五条允许留用的违法、违章占用的土地,登记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用地申请登记表》;

(二)市或区国土局准许留用的处理决定书。

第十六条国家干部、职工在特区内的私屋用地,凭下列文件、资料办理登记:

(一)《用地申请登记表》;

(二)深圳市私人建房领导小组的处理文件。

市规划局已核发用地红线图的,当事人应向登记机关提交。

第十七条通过协议、招标、公开拍买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人进行登记时,应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用地申请登记表》;

(二)土地使用合同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用地红线图。

第十八条本细则颁发前行政划拨的用地,登记时,应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用地申请登记表》

(二)市政府批准征用土地的文件和征地的补偿安置协议书;

(三)用地红线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第十九条《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申请表》、《用地申请登记表》均由市国土局统一印刷。

第二十条申请登记手续完备,经审核,符合发证条件者,发给土地证书。

土地证书由持证单位或个人妥善保存,如有遗失或毁灭。应及时向市国土局报告,并申请补发。

土地证书不得涂改、出租、出借或擅自转让,如有违反,应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吊销土地证书。

第二十一条土地证书必须附有关土地范围、面积、座标、地形等要素的图件。比例尺的大小可依土地面积的多少而不同,经注册登记的土地,其地籍数据列入地籍档案。

第二十二条本细则公布前有关部门依法颁发的林权证、滩涂使用证、地产证等关于土地权属的证书,由市国土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清理,经查对核实后予以更换。

第二十三条本细则公布前行政划拨的土地,土地证书记载的土地使用年限以当时市政府的批准文件为准,没有确定土地使用年限,由市国土局根据其生产行业和经营项目予以确定,一九八二年一月一日以前的用地,土地使用期从一九八二年一月一日起计算;一九八二年一月一日以后的用地,土地使用计算期日由市国土局根据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须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一)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被依法征用的;

(二)市国土局批准改变土地用途的;

(三)土地使用权以及土地使用权连同建筑物转让的;

(四)土地使用年限届满受让人续约的;

(五)因其他原因发生土地权属转移的;

第二十五条办理变更登记,除应提交原土地证书和变更登记申请书外,还必须分别提交下列有关的文件、资料:

(一)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被征用的,提交征地补偿安置协议书副本,或有关补偿决定书、裁决书。

(二)改变土地用途的,提交市国土局的批准议文件、土地使用补充合同副本。需要补交地价的,还须提交补交地价款的凭据。

(三)土地使用权以及土地使用权连同建筑物转让的,提交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副本。

(四)继承的,提交被继承人的遗嘱。没有遗嘱的,应提交继承人关于房产分割协议书、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书。

(五)赠与的,提交经公证机关公证的赠与书。

(六)交换的,提交双方签订的合同书副本。

(七)土地使用期限届满续约的,提交重新签订的土地使用合同副本。

(八)私人房屋买卖的,提交房产证副本。

第二十六条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应分别在下列期限内到市国土局或其授权的区国土局办理土地登记或变更登记手续:

(一)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在本细则公布之日起二年内。

(二)农村集体企事业单位使用的集体所有的土地,在接到市国土局批准文件之日起三十天内。

(三)农村新村住宅用地在接到管理区批准报建文件之日起三十天内。

(四)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被征用的,在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书之日三十天内。

(五)本细则公布前已使用的土地,在本细则公布之日起二年内。

(六)协议、招标、公开拍卖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在签订土地使用合同之日起三十天内。

(七)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在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之日起十五天内。

(八)改变土地用途的,在接到市国土局批准文件之日起三十天内。

(九)续约的,在重新签订土地使用合同之日起三十天内。

(十)临时用地,从获准之日起十天内。

第二十七条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按规定由市国土局办理登记的,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自抵押合同签订之日起十五天内,持下列文件、资料到市国土局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一)抵押登记申请书;

(二)抵押合同副本。

第二十八条不按规定期限办理土地登记或变更登记的,每逾期一日处十元逾期金。

第二十九条土地使用期限届满,用地者须向市国土局办理注销手续,由市国土局收回土地证书,地上附着物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市国土局或其授权的区国土局可向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收取土地证书、土地测量查丈和绘图等工本手续费。收费标准由市国土局拟定报市政府核准后公布施行。

第三十一条本细则由市国土局负责解释。

最新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篇7

所谓形式审查, 是指登记机构仅对反映相关法律事实的材料进行审查, 查验其内容是否完备, 形式是否符合要求;而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等加以审查。所谓实质审查, 是指登记机构不仅要对材料进行审查, 还要考察材料反映的法律事实即其内容是否真实、合法、有效。

《物权法》第12条规定:“登记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 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二) 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 (三) 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 (四)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的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证明的, 登记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必要时可以实地查看。”从这一规定来看, 首先, 登记机构查验的是材料而非相关事实本身, 对于有关事实不清楚的, 登记机构也是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而非对相关事实展开调查;其次, 登记机构的询问也是围绕有关登记事项即申请人的申请材料来展开;第三, 在材料齐备且符合要求的情况下, 登记机构就要“如实”也就是严格按照登记申请书的请求进行登记。显然, 这些都是登记机构在对材料而非相关事实进行审查, 换言之, 登记机构是在进行形式审查。而只有在特定情况下, 登记机构才需要实地查看。因此, 从《物权法》的规定来看, 我们认为, 实际上确立了登记机构形式审查为主、辅以必要的实质审查的原则。

基于登记机构审查能力、审查权限以及审查错误后承担的责任相匹配的考虑, 《房屋登记办法》 (下称《办法》) 对《物权法》确立的登记机构审查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具体化。《办法》第17、18、19条对登记机构的受理、查验及询问以及实地查看进行了规定。而第20条则在前三条基础上对何种情况下予以登记加以规定, 从而实际上确定了登记机构对登记申请材料的审查标准以及具体审查内容。从这些条文尤其是第20条的规定来看, 其实际上确立了登记机构以形式审查为主、辅以必要的实质审查的审查职责。当然, 考虑到《物权法》的规定较为抽象, 我们认为, 应当区别各种具体的登记申请材料来分别具体确定其审查标准。

二、登记机构对登记申请材料的审查标准

在登记实践中, 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主要包括登记申请书、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权属证书或登记证明、权利来源证明文件以及其他必要材料。对于这些材料, 基于登记机构的审查权限和审查能力, 登记机构的审查标准是不同的。

1. 对权利来源证明文件的审查

权利来源证明文件主要包括合同、继承关系证明等。权利来源即房屋权利变动原因, 也就是导致房屋权利变动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 对权利来源证明文件进行实质审查, 也就意味着登记机构审查权利来源证明文件的有效性, 或者说对导致房屋权利变动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我们认为, 登记机构无权对权利来源证明文件进行实质审查。这是因为, 一方面, 如果登记机构有权审查房屋权利变动的原因合法性, 也就意味着登记机构能够对当事人之间实体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性加以判断, 从而最终确认房屋权利的归属和内容。因为在房屋买卖或者设定他项权利的合同被宣告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情况下, 依据该合同完成的房屋登记显然构成了错误登记;反过来说, 如果登记机构能够判断实体民事法律关系的效力, 只要完成房屋登记, 就能够保证合同是合法有效的。而依据《物权法》第32条, 物权的确认应当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 显然其并未授予登记机构确认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权力。

另一方面, 房屋权利变动主要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登记机构审查房屋权利变动的原因合法性, 也主要是对合同效力的判断。但《合同法》第127条只是授予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对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 负责监督处理“的权力。换言之, 只有在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合同无效之后, 行政机关方可监督处理, 行政机关无权确认合同效力。在此情况下, 登记机构的确权完全无从谈起。此外, 从我们对登记机构人员构成的调研也可以看到, 其很难达到《法官法》、《仲裁法》对法官和仲裁员要求的业务水平, 因此无法胜任判断实体民事法律关系的要求。

故而, 《办法》并不要求对房屋权利变动的原因进行审查, 换言之, 对于房屋权利变动的原因文件, 登记机构只是负有形式审查的义务。权利来源证明文件的合法性, 如作为物权变动依据的合同、遗嘱是否有效的问题, 法院判决是否妥当的问题, 本身不应属于登记机构审查的职权范围。登记机构只需加以简单核对, 判断其主体是否是登记申请人, 客体和内容与登记申请书是否一致即可。

2. 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对于登记机构是否对申请人的身份负有实质审查义务, 在《办法》起草过程中存在较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 登记机构应当确保身份证明的真实性、有效性, 且申请人系身份证明记载的民事主体。另一种观点认为, 登记机构只对身份证明负有合理的审核义务。

我们认为, 鉴于第一代身份证较难辨认, 而且容易伪造, 而第二代身份证虽然很难伪造且比较清晰, 但绝大多数地区登记机构尚无法与公安机关的查询系统联网, 从而无法核实身份证的真实性。因此, 登记机构仅对申请人的身份是否属实负有合理的审核义务, 应当根据当地具体条件以及案件具体情况来判断登记机构的具体审核义务。申言之, 在目前的条件下, 原则上登记人员只要比对身份证明, 如果该身份证明没有明显伪造痕迹, 身份证明号码与登记档案记载一致, 且申请人形象与身份证明上照片基本吻合即可。如果条件具备, 则登记机构应当对身份证的真实性负有实质审查义务, 即应当确认身份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 权属证书或登记证明

登记机构对权属证书、登记证明负有实质审核义务。之所以如此, 是考虑到权属证书、登记证明系登记机构颁发, 故而登记机构有能力也有义务确保申请人提交的权属证书、登记证明是真实、有效的。

4. 国家机关依法制作的其他文书、证明文件

这主要包括合法建造房屋的证明, 法院、仲裁机构的法律文书, 有关机关出具的其他证明文件等等。严格地讲, 合法建造房屋的证明, 法院、仲裁机构的法律文书属于权利来源证明文件, 但为方便起见, 在此一并介绍。

合法建造房屋的证明, 如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明、建设工程符合规划的证明等;有关机关出具的其他证明文件, 如公安机关对房屋坐落的街道、门牌号或者名称加以核准的文书, 系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内出具;法院、仲裁机构的法律文书更是对相关民事纠纷的终局判决。登记机构当然无权对其合法性、合理性加以判断。故而, 登记机构对此也只负有形式审查义务, 判断其系对申请登记的房屋出具, 且主体、客体、内容与其他登记申请材料一致即可。

5. 有关机构出具的证明

主要包括竣工证明、测绘报告、公证文书等。这些证明是有关中介机构依法出具的, 对相关事项具有较高的证明力, 而且登记机构也没有能力对其证明的事项进行实质审查。故而, 登记机构只要核对其符合《办法》以及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即可, 而无须对其准确性加以审核。

三、登记机构的审查内容

《办法》第20条逐项列举了登记机构予以登记的条件, 明确了登记机构的具体审查内容, 申言之:

1. 申请人与依法提交的材料记载的主体一致

本项是对登记申请过程中主体一致的要求。其主要目的在于确定登记申请人的身份, 从而为依据登记簿判断申请人一方是否对房屋享有权利奠定基础。要求主体一致, 也就为避免他人伪造相关证明骗取登记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在登记实践中, 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主要包括登记申请书、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权属证书或登记证明、房屋权利变动的原因文件 (合同、继承关系证明、合法建造房屋的证明等) 以及其他必要材料。依据本项, 这些材料在主体上应当是一致的。实现本项的要求, 登记机构应当完成如下步骤:

第一, 登记机构应当首先确认申请人提交的房屋权属证书、登记证明的真实性、有效性。如果权属证书、登记证明无法提供, 则应当告知其按照《办法》规定的程序申请补发;如果权属证书、登记证明系伪造、变造或者已因补发、换证等情形而失效, 则应当依据《办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 登记机构应当比对申请人及其身份证明, 判断申请人是否是身份证明上记载的当事人。如前所述, 在此, 登记机构应当负有合理的审查义务。如果该身份证明明显系伪造, 或者已经过期, 或者身份证号码与登记簿记载不一致, 或者申请人与身份证明上的照片区别较大, 登记人员因过失没有发现从而导致错误登记, 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 登记机构应当比对登记簿、身份证明、登记申请书、权属证书、登记证明以及房屋权利变动的原因文件等其他申请材料, 确认其记载的申请人姓名、名称是一致的。

依据《办法》第15条规定, 申请人原则上应当亲自到场。申请人如果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申请, 代理人在办理登记时应当使用被代理人的名义。此时, 登记机构应当比对代理人与其身份证明以及授权委托书的记载, 并检验代理人提交的委托人的身份证明与其他登记申请材料是否一致。

2. 申请初始登记的房屋与申请人提交的规划证明材料记载一致, 申请其他登记的房屋与房屋登记簿记载一致

本项是对登记过程中客体一致的要求。房屋登记是对特定房屋的登记, 房屋登记过程中各项申请文件指向的房屋必须是同一特定的房屋。而且, 房屋登记原则上以一方对特定房屋有权处分作为前提, 如果某人对某一房屋没有处分权, 其就不能对该房屋进行处分, 自然也就不能申请相应的登记。因此, 客体的一致, 不仅有利于确定需要登记的特定房屋, 也有利于登记机构判断房屋的权属从而决定是否予以登记。

客体一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对于初始登记和预告登记、在建工程抵押登记, 鉴于此时申请登记的房屋登记簿尚未建立, 故而对房屋的特定化应当依据规划证明材料完成。登记机构无权对规划证明材料的合法性加以审查, 但其首先应当对规划证明材料加以核查, 判断其真实性。其次, 登记机构应当比对登记申请书、房屋权利变动的原因文件以及申请人提交的规划证明材料, 确认其指向的房屋是同一的。在这一过程中, 可能出现建设工程取得规划许可后, 其坐落的街道、门牌号或者名称等发生变化的情形。登记机构应当通过询问当事人、要求其补交材料等方式, 确认登记客体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 对于其他登记来说, 其以初始登记的完成为前提, 故而登记机构应当依据登记簿, 对申请登记的房屋予以特定化。登记机构应当首先核查申请人提交的权属证书的记载是否与房屋登记簿的记载相一致, 再比对登记申请书、房屋权利变动的原因文件以及登记簿记载的房屋坐落的街道、门牌号或者房屋名称等, 确认其指向的房屋是同一的。

3. 申请登记的内容与有关材料证明的事实一致

本项是对登记申请材料内容一致的要求。这就是说, 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书记载的申请登记的内容, 应当与房屋权利变动的原因文件以及其他有关材料证明的事实是一致的。

房屋权利的变动或者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虽然因登记完成而发生, 但是之所以发生此种效力, 本质上在于当事人之间存在变动房屋权利的意图或者法律做出了直接规定。但是, 考虑到登记机构无权对实体民事法律关系加以审查, 故而《办法》强调以当事人的登记申请书代替当事人之间的合同以及其他房屋权利变动原因以供登记机构审查。因此, 就房屋权利的登记, 登记申请书的内容应当与权利来源证明文件记载的内容相一致。

权利来源证明文件主要包括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继承关系证明, 法院、仲裁机构的法律文书、征收决定以及合法建造房屋的证明。申请登记内容与权利来源证明文件记载的相一致, 具体来说:

第一, 在因当事人之间的合同 (如买卖、互换、出资、抵押、设立地役权等) 发生房屋权利变动的情况下, 登记机构应当审核登记申请书中记载的申请房屋登记的内容是否与合同中房屋权利变动内容一致。登记机构无权审核当事人之间房屋权利变动合同的真实性、有效性, 但是其应当对该合同中是否具备房屋权利变动的内容以及该内容与登记申请书是否一致加以比对。

首先, 登记机构应当确认合同中当事人要对哪一特定房屋进行权利变动。如果合同中没有指明具体房屋, 或者该房屋与登记申请书不一致, 则登记机构应当要求双方当事人对此提交书面补充协议, 明确约定该具体房屋;如果当事人拒绝补交材料或者补充协议确认的房屋与登记申请书记载不一致, 则应当不予登记。

其次, 登记机构应当审查合同的主要条款是否齐备。如果合同中欠缺房屋权利变动的具体内容, 也就是说该合同欠缺主要条款, 例如抵押合同中当事人并未约定担保的主债权, 地役权合同中当事人没有约定利用方法, 则登记机构应当要求当事人对此提交书面补充协议, 对缺失的主要条款予以规定。

然后, 登记机构应当确认当事人在合同中具体表达了何种房屋权利变动的意图, 究竟是转移所有权, 还是设立抵押权、地役权等, 并比对其是否与登记申请书的记载相一致。如果存在不一致, 需要通过询问、补交材料, 来保证二者的一致。

第二, 因继承或者遗嘱发生房屋权利变动的情况下, 登记机构应当对相关证明材料中记载的内容与登记申请书的记载是否一致加以审核。

因继承或者遗嘱发生房屋权利变动的情况下, 鉴于登记机构无权也没有能力对继承关系加以判断, 依据有关行政规章, 应当首先通过公证文书对继承关系加以确定, 再据此办理相应登记。建设部和司法部在1991年8月31日联合发出了《关于房产登记管理中加强公证的联合通知》, 其中对继承、遗嘱、赠与中的公证问题进行了规定。在此需要强调的是, 一方面, 登记机构不得对公证文书中公证的相关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审查。另一方面, 登记机构应当核对公证文书记载事实的完整性及其内容是否与登记申请书相一致。这里所言的完整性, 就是说该公证文书应当就继承权和遗嘱继承权进行全面描述。实践中, 有些遗嘱继承人仅有遗嘱公证书, 而没有遗嘱继承权公证书, 则只能证明该遗嘱的真实性以及在立遗嘱时的合法性, 而不能证明遗嘱继承人能够依据该遗嘱享有相应的继承权。例如, 某甲立遗嘱将其唯一的财产某一房屋给其长孙继承, 但其死亡前可能另行立了一份遗嘱将该房屋给其次子;或者其虽然没有另立遗嘱, 但是其次子没有劳动能力且没有其他生活来源, 依法必须获得一定的遗产份额。这就要求公证机构必须就被继承人死亡后发生的继承关系进行全面的核查, 并出具相应的公证文书。

第三, 法院、仲裁机构的法律文书, 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对此, 登记机构无权审核其效力, 但是仍然要对其内容是否与登记申请书一致加以核对。如果其涉及的房屋并非申请登记的房屋, 或者其描述的房屋权利状况与实际状况不一致, 登记机构应当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或者不予登记。但是, 如果系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提出登记要求, 基于对司法权威的尊重, 即便存在不一致或者与登记簿记载权利冲突的情形, 登记机构也应当办理登记, 并同时告知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 由其提出执行异议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纠纷。

第四, 合法建造房屋的证明。申请人合法建造房屋、申请房屋初始登记时, 申请人申请登记的房屋权利状况和自然状况必须与其提交的规划、土地、竣工验收等方面的登记资料所反映的内容一致。

4. 申请登记的事项与房屋登记簿记载的房屋权利不冲突

本项强调, 一方面, 登记机构应当审核申请登记的事项是否与在先权利冲突。这是因为, 房屋权利主要是物权。基于一物一权主义的要求, 在同一物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所有权, 也不能同时存在两个内容相互冲突的他物权 (他项权利) 。而房屋登记中各种事项的登记, 往往涉及对权利处分的限制, 一经登记, 就可能限制房屋权利人的处分权。因此, 在房屋登记中, 登记机构应当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 对申请登记的房屋权利加以审核, 判断其是否与在先的房屋权利相冲突。

另一方面, 登记机构只对登记簿记载的房屋权利是否与申请登记事项相冲突加以审核。这是因为登记机构对实体民事法律关系无权加以审查, 故而, 在涉及对权利是否存在的审核时, 登记机构无需审核实际的权利状态, 而仅需就登记簿记载的权利状态加以审查。换言之, 以登记簿记载的权利状态替代了真实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例如, 在抵押权被协议注销后, 抵押人与买受人申请转让抵押房屋, 登记机构审查后认为并无权利冲突, 从而办理了转让登记。此后, 即便认为该消灭抵押权的合同无效, 也不能认为登记机构的转让登记不当。

规范登记管理,根治一药多名 篇8

从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获悉,为配合农业部新近颁布的有关农药管理6项新政策的施行,农业部将2008年确定为农药登记管理年,组织各地农业部门加大有关政策的宣传培训和贯彻落实,进一步强化农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销假劣农药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2007年12月8日,农业部颁布了《关于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决定》、《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3个农业部令,发布了农药名称登记核准管理的公告:2007年12月12日,农业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农药名称命名和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2个公告。6项新政策的出台,为了规范农药登记管理,主要解决农药“一药多名”、产品数量和标准乱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现行的农药管理法规及配套规章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暴露出许多突出问题,急待解决。一是产品数量多。二是“一药多名”。目前农药产品可以使用3种名称。即通用名称、商品名称、注册商标名称。许多企业为达到变相涨价的目的。编造了五花八门的商品名。“一药多名”问题突出。如吡虫啉就有700多个商品名。三是标签管理不规范。为解决上述问题,农业部对现行的《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农药登记资料要求》进行了修订,并就农药标签管理、农药名称和产品含量管理制订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

一是从2008年1月8日起,停止批准商品名称,农药名称一律使用通用名称或简化通用名称,直接使用的卫生农药以功能描述词语和剂型作为产品名称。自2008年7月1日起,生产的农药产品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称。二是将农药临时登记证的累积有效期由4年缩短到3年。三是对于已批准正式登记的产品,在其申请续展时,应按新规定补充所缺少试验资料或综合报告,以便对其进行再评价。四是提高农药登记门槛,减少临时登记与正式登记的差距。尤其是提高了临时登记在农药残留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规范了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的管理。进一步明确标签应当标注的内容,不得标注的内容,同时规定农药名称应当标注在标签的显著位置,商标标注的单字面积不得大于产品名称标注的单字面积。六是规范农药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和剂型相同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的设定梯度不得超过5个;添加渗透剂或增效剂的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不得降低。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上述一系列新政策措施的施行,预计农药产品名称可由目前的1.6万个减少到1700个,农药登记的数量也将明显减少,“一药多名”、产品数量等问题将得到解决。

财政支农投入迈上“高速路”

“三农”事业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从3月5日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再一次得以印证。去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5%: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562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0%。这4个数据,充分体现了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抓住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机,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的要求,也表明中央财政支农投入迈上了“高速路”,

但欣喜之余,还须冷静观察。2003~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约17万亿元,比上1个5年增加10万亿元,年均增长22%,幅度不小。5年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打破了徘徊僵局,但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增长仅为6.8%,速度并不快,农民收入增速不到财政收入增速的1/3,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处理好国家财政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还大有文章可做。

再看财政支出情况。2003~2007年。全国财政支出累计约17.4万亿元,比上1个5年增加9.3万亿元,年均增长16.1%:5年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达到1.6万亿元,超过1993~2002年10年的总和。“三农”投入力度大大加强。但是,5年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比重平均还不到10%,提高的空间也不小。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没有回避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农业基础,增加财政投入是把“金钥匙”。《农业法》作出的明确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呼吁:农业政策性保险应加快发展步伐

受年初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我国南方多个地区的农业生产遭受了巨大损失。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陆续开展,农业保险缺位带来的现实难题也进一步凸显。在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纷纷呼吁,应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困境:农民受损难获赔偿,政府救济杯水车薪

据中国保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月14日,全国20个省(区、市)农作物受灾1186万hm2,因灾死亡畜禽6956万头(只),水产养殖受灾面积达到97万hm2。与此相应的却是另一组势单力弱的数据:截至2月12日。保险业共接到雨雪灾害保险报案85.1万件,已付赔款10.4亿元。但其中农业险报案量仅1.73万件,保险赔付4014万元,只占总案件数的2%,总赔款额的3.9%。雪灾之前,涉农保险严重缺位。

难题:要么农民买不起,要么保险公司赔不起

今年的雨雪冰冻灾害或者是较为极端的例子,即使常年,我国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灾损失每年都在1000亿元以上。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农业保险的覆盖率依然很低。

我国农业保险自1982年恢复开办以来曾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期。但1993年以后,却日趋萎缩。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费收入由1992年的8.17亿元逐渐降到3.96亿元,年均负增长5.9%。直到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问题受到广泛重视,在中国保监会的积极努力下,2005年全国农业保险初步扭转了多年下滑的趋势。

“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一直都把农业保险当作商业保险来经营,要么农民买不起,要么保险公司赔不起。但是,农业保险是具有明显准公共产品的险种。无论从降低保险者及投保人风险的角度,还是从保障社会公益的角度看,政府都应该承担起扶持的责任,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据了解。美国农作物保险的保费50%以上由政府承担;在日本,依据不同的农作物。政府对保费补贴甚至高达70%以上。“这些实践都证明。发展农业保险,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王玉佩委员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代表委员的认同。

出路:国家应给予支持。以再保险分担风险

温思美委员提出,政策性农业保险,最重要的内涵是国家应给予财政、税收、金融方面的政策支持。建议中央财政、各级财政在年度预算中预留一部分农业风险基金,并将此作为股份注入到农业保险公司中,而保险公司实行市场化运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一般的保险公司,也可以是专业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来自云南的全国政协委员曾华建议,可以对农业保险公司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谈及如何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很多委员都提到了两个重要的内容“农业再保险机制”和“巨灾保险制度”。

提出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亦是受此次雪灾的深深刺痛。面对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保险业在灾后救助过程中发挥了较大作用,总体赔付比率仍然偏小。委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既可以分担政府财政的支出压力,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延伸:通过保险制度补贴。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吴焰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些年来,中央给予了农民在种粮等方面许多补贴。使农民得到了很大实惠。这种补贴的方式是否可以多样化一些呢?以保费补贴的方式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可以显著提高财政收入惠及范围。农民一旦遭受灾害风险,能够得到数十倍于财政补贴的赔付,风险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农业节能减排,方略在哪——访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立志

当前我国农业节能减排形势如何?它的重、难点在哪?应从何处着手?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立志。

形势严峻

“就现状来看,我国农业生产中能源浪费和污染排放同时并存,且形势渐趋严峻,节能减排刻不容缓”朱立志分析说。据专家测算,目前全国每年化肥使用量达4700万t,利用率仅为35%左右:农药使用量超过140万t,利用率仅为30%左右:灌溉用水效率仅为45%;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利用率较低,对水体污染影响巨大;同时,畜禽粪便中的各种病原体还污染了周边环境,极易引发疾病流行。另外,水产养殖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缺乏规划。产生的污染对水体自然生态系统也造成了直接破坏。尽管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不是很多,但消耗了大量的高耗能产品,如生产1t氮肥平均要消耗1.4t煤炭。

重、难点凸显

“时下,节能减排的关键在于要结合各地特点进行技术集成创新,组装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模式。同时。还要花大力气完善与现有技术体系配套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快建立农业节能减排的有效激励机制。”朱立志说。他认为在节能减排方面还应重点抓好4个方面工作: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减少物质能量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消除废物排放,保护环境、提升生态功能;扩大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农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包括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高层次的生态与社会服务:将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起来,重塑农业发展的理念:加强农业节能减排支撑点的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抓重点工作的同时,其难点也与之俱来。相应的补偿政策体系却尚未建立:对潜伏期较长的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所造成的土壤生态恶化、过度使用耕地导致的土地退化,国家相关法规对此也规定了一些要求,但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却相当困难。再比如,对农民使用农药化肥的监控如何进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多长时间监测1次以及监测的费用来源等问题都没有解决。

“4大方略”消融“坚冰”

“要想真正的消解节能减排这块‘坚冰’,我认为主要有4个方略: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农业污染综合防治、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科学使用工业投入品。”

2007年农业标准化大事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在重点地区、品种、环节和企业。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

4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提出制订无公害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和监管所需的产地环境标准,粮食及主要农产品标准,农药、化肥合理使用标准,转基因生物安全标准,动物疫病防治标准。建立大宗鲜活农产品、优势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体系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3日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实施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对实施农业标准化和保障食品安全重大意义的认识,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于7月26日起施行。规定生产者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销售方和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台账制度,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8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标准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外先进标准情况,健全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和标准制订修订快速应急机制,完善国家标准,涉及健康和安全的主要指标要符合国际标准。抓好食品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尽快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食品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制订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

11月23-25日,“中国农业标准化·食品安全发展论坛-三北地区峰会”在河北廊坊举行。来自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的13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质监等部门及相关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农业标准化如何保障中国食品安全、如何利用中国农业大国的资源优势打造中国农业标准在亚洲乃至世界的标准优势等主题进行了研讨和经验交流。三北地区代表还共同签署了农业标准化与食品安全发展联盟战略合作协议。

12月22-23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巩固和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积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体系网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

做合格的奥运瓜菜供应商海南瓜菜借奥运重整队列

今年7-10月。海南的辣椒、茄子、豆角等绿色无公害瓜果菜将被端上北京奥运餐桌。海南作为“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13个省份之一,已与农业

部签署备忘录,保障奥运期间的北京瓜菜供应。

面对奥运需求,琼菜亮出“金刚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海南省冬季瓜菜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每年都有数百万t绿色瓜菜出岛。2007年,海南瓜果菜抽检合格率9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生产基地抽检合格率更高达98.5%。

海南省农业厅厅长肖杰说,海南省多年来高度重视绿色无污染瓜果菜生产和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持续提高。1999年创建全国最大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2000年在全国率先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2004年海南省农业厅又同北京市有关部门签署了“无公害农产品场地挂钩”备忘录,确认进入北京市场免检的海南无公害瓜果菜基地8万hm2

为了实现农产品“出岛、出口、进宾馆、进超市”的要求,海南高标准、严要求发展农业生产。目前已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251个,种植业基地面积17.9万hm2;无公害产品252个,绿色食品63个。去年下半年以来。海南抓住农产品出口从配额制改为备案制的有利时机,发展供港等出口瓜果菜基地达1.3万hm2。海南岛的优质瓜果菜等农产品已热销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去年海南省瓜果菜出岛总量449万t。同比增长21%:农产品出口总额突破4亿美元,同比增长44%。

奥运瓜菜,质量“四有”流通畅

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宋攻文说,为了做好海南省“南菜北运”工作,保障奥运会期间的市场供应,海南成立了“保障行动”协调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成员单位为农业厅、交通厅、公安厅和各市县的相关负责人,落实一批供应北京奥运会的瓜果菜生产基地。按照农业部的要求,保证农产品的供应量,加强对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生产基地要做到“四有”,即有认证、有规模、有标准、有检测。

此外,还将加强对“南菜北运”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做到有台账、有记录、索票索证、可追溯:加强协调,保证“南菜北运”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在机场、码头开辟奥运鲜活农产品专用通道,以最快的速度,使“南菜北运”农产品及时上机、上船:设立举报电话,对在“南菜北运”工作中出现的设卡、刁难、阻挡运输车辆行为的人和事及时追究责任和处理。

3月4日上午,海南省农业厅已派人分赴各市县,选择落实供应北京奥运会的瓜果菜生产基地。

借奥运契机,品质更上层楼

近年来,海南抓农业标准化建设。制定了近百个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但是距离标准化生产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年要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奥运蔬菜”的标准与商机

随着奥运会开幕的日益临近,奥运经济在各行各业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奥运蔬菜”也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全国各地都拿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努力成为“奥运蔬菜”名单中的一员,这不仅是一种荣耀,而且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

想入选“奥运蔬菜”。必须遵循一种标准:安全,优质,绿色……这也是我们看到各种入选的“奥运蔬菜”所具有的共同特质。在距离北京延庆县龙庆峡景区4km处有1个占地67 hm:的“奥运蔬菜”基地,它将为北京奥运会运动员提供600t有机蔬菜,这里的“奥运蔬菜”独具特色:模样上,色彩缤纷鲜亮、个头匀称;味道上,果肉厚、果皮薄、口感清甜;包装上,都有产品安全追溯码;病虫防治上,生物农药轮换使用。健康安全。营养美味。成为“奥运蔬菜”种植的最高诉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优质、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蔬菜作为城乡居民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消费品,其质量安全状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奥运蔬菜”构建了农产品种植的一种标准,这个标准不仅能够重振消费者的安全信心,也开启了农产品重塑商业价值和品牌的一个大门。

“奥运蔬菜”所形成的理念对行业的影响并不止于奥运会的结束,它所造就的产业价值正在悄然形成。比如青岛市“奥运蔬菜”工程的实施,更具长远意义的是借助奥运形成新的产业,让外来蔬菜品种陆续实现本土化栽种,以推动青岛市建立科学的蔬菜销售和配送技术系统,加快外来蔬菜的产业化发展,让稀有蔬菜进入寻常百姓家,丰富市民的“菜篮子”。

“奥运蔬菜”无疑为各地的农产品展示独特魅力和提升知名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同时。也对各地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引进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加强无公害蔬菜监管力度,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我们期待“奥运蔬菜”的高标准严要求能成为产业发展的共同理念,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为塑造品牌、拓展商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深圳最大“菜篮子”工程龙岗奠基

总投资18.4亿元、占地面积30.3万m2的广东省深圳市国际农产品物流园3月26日隆重奠基。这个深圳市最大的“菜篮子”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华南地区最大农产品进出口交易市场,而与法国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合作,也使物流园成为深圳首家中外合作的国际农产品物流园,

深圳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选址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其北面为机荷高速公路,南面为水官高速公路。东面为盐排高速公路。西面为规划中的平安大道,并紧临丹平快速干线。按照规划,整个物流园将分3期开发建设,1期工程将推出档位2500个,重点布局水果、蔬菜、冻品等专业交易区。以及加工配送中心、进出口交易中心等,并配套大型冷库和现代化商务配套区。其核心部分1期工程的交易区、加工配送区、仓储区将在2009年上半年完工并投入使用,预计2011年完成全部3期工程的建设。

多数“当家菜”种子长期依赖进口,外国种企赚足钞票

寿光蔬菜产业期盼自己的“芯片”

蔬菜产业要发展,蔬菜种子的研发首当其冲。种子市场是一个巨大的蛋糕。但是中国蔬菜良种研发企业在其中占了多少份额?一个事实令人尴尬:中国蔬菜种子市场上外国良种占据半壁江山。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一山东寿光拥有5.3万hm2的蔬菜种植面积,拥有一流的蔬菜栽培技术、先进的蔬菜经营管理经验和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但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优良品种,蔬菜产业发展的核心却长期受制于人。

看家品种“全线失守”

我国蔬菜种子市场巨大、利润极高,这是国外良种进人我国市场的根本原因。在寿光,已汇聚了瑞士、以色列、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的种子公司26家。他们都在寿光建立了新品种试验基地,以寿光为中心向全国各地辐射。在寿光建立研发机构的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等国外种子公司,每年通过蔬菜种子市场经营种子的销售额就超过6

亿元,在全国辐射面积达到16.7万hm2

在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寿光市蔬菜站站长刘良琪讲了这样一件事:寿光种的胡萝卜有0.33万hm2,种子全是日本的,成品几乎都销往国外,从源头(种子)到终端(销售),全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据被誉为寿光蔬菜首席专家的刘明杰介绍,寿光蔬菜种业曾经历3个阶段:从建国至上世纪80年代,菜农用自己的种子;上世纪90年代初期,逐渐推广国内科研单位的种子;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外种子公司抢占寿光市场。当地茄子、辣椒、西红柿等看家品种“全线失守”。

国外种子价比黄金

目前,寿光蔬菜主栽品种主要从荷兰、美国、以色列等国家进口,3.33万hm2目光温室和大棚蔬菜每年大约有2万hm2需进口种子约6000kg,每粒种子的均价是0.3~0.5元,价值在18000~30000万元。比如荷兰甜椒品种曼迪。1粒种子曾卖到1.8元,每kg种子高达18万元,1g这样的甜椒种子相当于1g黄金的价钱。

这些外国优良蔬菜品种,在抗病性、产量、蔬菜品质及销路等方面。都有着我国蔬菜种子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国外良种虽好,对我国菜农来说,却有一些难以解决的弊端,其价格昂贵,又具有一次性消费的特性,因而会产生重复引种的问题。相对增加了生产费用。影响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同时,国外蔬菜品种繁多,来源繁杂,给农民正确选择品种也带来一定的困难。

刘明杰说,外国种子受知识产权保护,在推广上具有独特优势。而我国的不少蔬菜品种却鲜有知识产权。久而久之,种业创新就难占一席之地,

寿光渴望自主创新

“我们渴望蔬菜种子自主创新。”这是记者在寿光听到的肺腑之言。刘良琪告诉记者,以寿光为例,全市蔬菜种子总销量为6万kg,其中进口种子达4万kg,每kg等同种子,进口与国产价差3万元,一年就增加种子费用1.2亿元。

刘良琪说:“如果用自己研制的种子,667m2均成本能降低600元,仅寿光市1年就可节约资金1.8亿元。制种业在农业中的作用相当于计算机内芯片。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如果全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育苗得以长足发展,占全国蔬菜面积30%的约1千亿株市场种子、种苗容量的温室蔬菜,效益仅从成本降低计算,每株节约资金022元,则市场容量内节约资金在200亿元,社会效益巨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从冬暖式大棚蔬菜诞生之日起,寿光就已开始着眼于当地蔬菜品牌的提纯复壮。到目前,已选育出了独根红韭菜、气煞风大葱、实干芹菜等逾100个蔬菜新品种。同时,许多育种专家对国外优质蔬菜品种通过筛选、分离、组合杂交,经多年尝试,已掌握了大量亲本材料,初步解决了育种难的问题。

2006年4月20日。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成立。研究院以国外目前正在寿光大面积推广的进口蔬菜品种为对照。从近150个国产设施蔬菜新育品种中筛选出2个红果型番茄品种,1个辣椒品种和1个甜椒品种,1个有刺茄子砧木和1个无刺茄子砧木,白皮甜瓜、网纹甜瓜、哈密瓜型甜瓜各1个,2个小西瓜品种,上述品种有关性状在寿光的综合表现均优于国外同类品种。

上一篇:水利工程施工合同范本下一篇:六年级下语文课文我最好的老师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