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东地区旅游业的swot分析

2024-10-08

南通如东地区旅游业的swot分析(通用7篇)

南通如东地区旅游业的swot分析 篇1

南通如东地区旅游业的swot分析

引言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提出,是把组织的优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分析综合在一起,构造SWOT矩阵[1~2]。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结论的分析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对南通如东旅游业发展的内部、外部条件进行具体分析,以便于南通如东在旅游开发中更好地抓住机会、避开威胁、发挥优势、克服弱势,促进南通如东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优势(Strengths)

(一)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①如东县属于南通,东临黄海,南靠长江,与苏州,上海相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中国的版图上,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另一个就是与其一衣带水、处于长江北岸的南通。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

②洋口港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外海,目前为一个天然渔港。经过全国十几个著名勘察设计单位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长达10多年的前期工作,确认这里可以建10—20万吨级深水大港。“如东最大的特色在沿海,最大的优势在沿海,最大的潜力也在沿海。”

(二)资源优势

(自然)如东104万亩滩涂,盛产文蛤等几十种珍稀贝类,洋口的国家渔港,如东县有着优良的自然环境。陆地是典型的滨海平原,地势基本平坦,略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之势,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受海洋的调节和季风环流影响,一年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是最宜于人类生活和作物生长的地区。县境内土地肥沃,水草丰盛,林木繁茂,田园葱茏,盛产棉粮果蔬。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如东海岸绵长,滩涂宽阔,兼具渔盐之利.除粮、棉、油、茧、猪等农副产品资源外,广阔的海域和滩涂带来了取之不尽的财富。近海资源十分丰富,有各种浅水贝类50余种,其中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此外还有“西施舌”、竹蛏、泥螺、蚶子、蛤蜊、相思螺、角螺等。常见鱼类则有百种以上,而以黄鱼、鲳鱼、马鲛鱼、鳓鱼、鲻鱼、鮸鱼、刀鱼、板鱼、箭头、河豚等最为知名。虾蟹类出名的则有红虾、白虾、对虾、金钩虾以及梭子蟹、大青蟹、关公蟹等。被誉为“软黄金”的鳗鱼苗以及以海产为原料深加工的紫菜、烤鳗、虾米、文蛤干(粉)、“醉八鲜”等则更是风靡海内外。全县1.6万亩盐田,年产高品质原盐3万吨。

(人文)如东古代为海洋,唐代时逐渐成为陆地,唐将薛仁贵在此驻兵,是马塘镇得名的由来。北宋始设栟茶、丰利二镇,范仲淹所修“范公堤”贯穿全境,至明代逐渐繁荣,掘港有“十里小扬州”之称,佛教兴盛,庙宇众多,至满清始废。

范公堤是江苏省黄海沿岸防风防海潮个堤坝。范公堤是当地老百姓为仔纪念北宋范仲淹主持修建个捍海堤坝而命名个。位置勒勒江苏苏北沿海,长江口北面,北起阜宁,南到启东个吕四,全长大约匝300公里。当时建成个范公堤,大致从盐城到东台沿线大约匝百把公里,海堤堤高5米,堤底宽10米,堤面宽大约匝3米,勒河穿堤入海个地方弄砖头、石头围衬,而且勒堤里向种柳树植草皮,加固堤防,施工技术非常完善。古人登范公堤东望,堤外有烟墩(烽火墩)七十余座,远近相接,如有兵变匪警,即在墩上点火报警;还有潮墩(救命墩)103座,涨潮时,赶海人爬上潮墩避难。烟墩、潮墩星罗棋布,海雾飘忽,茫茫苍苍,别是一番风光。

国清寺位于如东县城掘港的西南,始建于唐朝,至今己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国清寺的历史与如东掘港的成陆几乎相等。唐朝初年,一道捍海围堤把掘港与海滩分开,国清寺便带着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期盼应运而建。掘港国清寺是在唐朝宗宪年代建起来的,来建的和尚名叫行满,是天台山国清寺的第十年祖师,所以掘港的国清寺和天台山的国清寺是一个名字,原来的结构方式也是一个模式行满法师在建筑佛寺时,曾有“寺若成,国即清”之说,然而,这座在历史长河中跌宕起伏千年的古刹,并没有象行满法师所期望的清净太平。从唐到宋元,国清寺饱受战火之乱,至明清虽然多次重修,但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夷为平地。现在的国清寺是从1991年由如东县、南通市两级政府批准,准予落实宗教政策开始筹建,到现在己有21年了。

国清大殿内供奉的是三世佛:释家牟尼居中,右尊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左尊为东方琉璃世界的琉璃光佛。药师佛救死扶伤,阿弥陀佛接引众生,与其它寺院中释家牟尼两侧侍者是阿难和迦叶有所不同。国清寺最珍贵的当属念佛堂供奉的白玉千手观音。这尊缅甸国赠送的玉观音由一块整体的缅甸玉石雕刻而成,玉质细腻,高三点八米,重四吨。这样造型的玉观音在全国也是罕见的。睡下来的释家牟尼佛、卧佛那种玉佛很多,象国清寺这种千手观音玉佛,是唯独少见的,可以说在全国国清寺是第一尊。

寺还是中日友好的见证。唐开成年间,日本高僧圆仁随第13批遣唐使西渡求法,来到掘港国清寺,住宿寺内半月有余。圆仁后来所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对掘港国清寺有详细记述。在世界旅游文化宝库里,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我国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被列为“世界三大旅行游记”。《行记》的面世使“掘港”、如东“国清寺”在历史典籍中首次亮相,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近年来,国清寺还接待了不少国外游客,其中包括一些来南通投资兴业的客商。这几年来香火都比较旺盛,各方游客络绎不绝,其中包括接待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

如东大部分地区属于淮语区如泰片,在历史上属泰州管辖,后被人为划入南通,南部兵房乡属于北吴语区。在语言上又分东路区和西路区,东路区保留了更多的明代古音,是重要的语言活化石区域。近年来,随着如东经

济发展,淮语音色也在不断消褪。

二、弱势(Weaknesses)

(一)海洋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受损,海洋产业面临威胁

如东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海洋经济是经济重要增长点,海洋年捕捞量7万吨左右.丰富的滩涂和海洋资源为如东提供了显著的生态净化效应和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近年来,滩涂和海洋作为如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利用速度和强度较往年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文蛤,紫菜,河蟹育苗已成为海洋经济主导产业,其中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年出口6000多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污水排入海洋,加之长期过量渔业捕捞,天然渔业资源已经大量减少.“十五”期间入海河口总体水质为Ⅴ类,入海河口水质继续恶化.2005年监测结果表明,近岸海域水体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活性磷酸盐,而且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此外,随着大面积的滩涂围垦,减少了湿地面积,使沿海生物多样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二)人才缺乏

人才缺乏是限制如东旅游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如东是教育大县,基础教育工作也是相当突出,然而一些人才往往不愿意重回故里,建设我们的如东。

(三)经济基础薄弱

如东国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与南通其他县(市)相比较,社会经济欠发达.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3545元,财政总收入11.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35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南通6县(市)中均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在全县经济结构中,农业依然占据很大比重;近年来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但工业体系尚不健全,高新技术产品种类不多,产值较低,科技进步贡献率虽然发展速度快,但总体水平仍有待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偏低,三产增长速度慢,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低.三、机遇(Opportunities)

(一)国家政策的调整

充分利用洋口港开发这一优势条件

(二)中国人均GDP的稳步提升

随着中国人均GDP的提高,旅游人数将呈现出逐年增长势头,即人均GDP与旅游人数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中国现在已经总体上进入小康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由过去追求物质享受转变为精神享受,人们逐渐走出家门开始追求异地的体验,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四、威胁(Threats)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化

随着中国居民人均GDP的不断提高,观念的转变,休闲时间的增多,扩大了旅游范围,丰富了旅游内涵。各地都想法设法提高自身形象建立有特色的旅游

产品来吸引游客,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目的地需要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成熟的精品线路、鲜明的旅游形象、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如东将滩涂资源开发和海洋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在不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前提下适当开展有特色的沿海生态旅游业,比如“海上迪斯科”(滩涂踩文蛤)和“空中交响乐”(滩涂放风筝)等旅游项目.主打自己的海鲜。如东县生态型第三产业建设首先应发挥海洋优势,全面提升以海港,海鲜,海运为主体的特色旅游业,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和促进服务业的大发展,在长三角形成“吃在如东,休闲旅游娱乐在如东”;

结语

通过用SWOT全面分析南通如东旅游业,可以清楚地掌握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与弱势、机遇与威胁,在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时要抓住机遇利用优势,转变思路创新体制将弱势转变为优势,将威胁转变为机遇,全面促进如东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培养成地区的支柱产业,为如东经济的腾飞作出贡献。

南通如东地区旅游业的swot分析 篇2

关键词:新疆南疆地区,旅游业,SWOT分析,战略

新疆南疆地区 (以下简称南疆) 包括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五地州。总面积107.51万km2, 约占全疆总面积的64.76%。人口总数943.11万, 约占全疆人口总数的46.91%。其中, 汉族166.53万人, 少数民族776.57万人, 占人口总数的82.34%。[1]

一、南疆地区旅游资源概况

南疆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依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五地州旅游资源进行归类, 克州有31个亚类中的21个, 旅游资源亚类类型盖度67.74%;喀什有22个, 覆盖度为70.97%;阿克苏有20个, 覆盖度为64.52%;和田有20个, 覆盖度为64.52%, 巴州有23个, 覆盖度为74.02%, 五地州共有414个旅游单体。[2]

二、南疆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 新疆南疆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 特色鲜明。

南疆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类型多, 拥有8大主类中的7类, 主类盖度为87.5%, 共有414个旅游单体, 旅游资源科学内涵丰富, 人文内涵丰厚深邃, 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

2.政策优势。

南疆地区是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 中央及自治区领导高度重视对南疆旅游事业的发展, 在2007新疆旅游工作会议及新疆“十一五”规划中都特别关注南疆地区, 指出“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南疆地区重要支柱产业,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南疆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3]这对南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政策保障作用。

3.南疆五地州旅游资源整合粗具规模。

北京中坤投资集团从2003年8月起至今, 正全力着手对南疆五地州以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伊塞克湖的旅游资源进行战略性开发整合。将南疆五地州众多旅游景点 (区) 与吉尔吉斯国的伊塞克湖融汇整合, 着手建设以南疆为中心, 以吉国为重点, 辐射中亚国家, 进而吸引欧洲市场的国际性旅游大板块。

4.地缘优势。

南疆地域辽阔, 约占全疆总面积的64.76%, 边境线较长, 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等6个国家接壤, 有4个对外开放的口岸, 具备着发展边境旅游的地缘优势。

5.古丝绸之路优势。

“丝绸之路”在五地州沿线遗留下来大量的城堡、塔寺、石窟、墓穴等人文景观, 许多著名的遗址如尼雅遗址、龟兹国都故城遗址等, 均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名胜依靠丝绸之路的背景将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观光者。

(二) 南疆旅游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1.交通条件。

交通运输业发展滞后是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南疆航线尚未形成联网运输, 航线尚不能覆盖区内主要旅游重点城市和地区, 旅游旺季时铁路运力紧张, 区内与周边省市尚未形成旅游联运业务;全区现有等级公路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地区之间相距较远, 旅游景点分散, 主要景点之间尚无快速、便捷的旅游大巴或中巴相连接, 这些都影响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2.主要客源地居民收入水平低。

收入水平决定着居民家庭生活质量, 也决定着旅游意识的形成和出游决策。南疆地区主要游客来自本地区, 根据2007年统计资料, 南疆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090.3元和2098.66元, 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1698.7元和956.3元, 这对南疆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外出旅游都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3.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不足。

现代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 没有较高的投入, 其旅游发展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南疆地区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旅游开发和建设资金短缺,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从而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4.旅游淡季较长, 旅游宣传不足。

南疆地区大部分自然类旅游景点只有4—5个月旅游时间, 在5—10月形成一个明显的旅游旺季, 旅游淡季时间较长, 淡旺季游客差异极大。

(三) 南疆旅游业发展的机会分析

1.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自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来, 国家有关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性政策措施, 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南疆地区也大力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收入呈现良好增长势头。

2.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机遇。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国家加大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 大力加强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项目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整治。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南疆旅游业的发展。

3.南疆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近年来, 南疆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精神生活的需要都有了一定的要求, 这对旅游业的发展将是一个较好机遇。

4.各级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2006年自治区旅游工作会议确定了未来五年新疆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指出“新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要满怀信心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新疆的重要支柱产业”。 “十一五”期间, 新疆旅游业将围绕丝绸之路文化做文章, 开发并提升特色旅游产品系列;着重建设乌昌旅游中心、南疆旅游板块、北疆旅游板块;争取在民俗文化旅游、冬季冰雪旅游、特种旅游和边境旅游上取得突破。

5.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吸引更多的入境旅游者。据估计, 北京奥运会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1700亿的旅游收入。南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 有许多古建筑遗迹都是举世瞩目的, 奥运会会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 南疆各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作好旅游促销和宣传, 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到这神奇美丽的地方。

(四) 南疆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1.国内同行的挑战。

在发展旅游产业时作为个体的省份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现象, 南疆地区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其他省份和新疆其他地区的竞争, 内部的旅游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旅游后发地区与先发地区的差距非短期可以消除。随着旅游目的地的日益增多, 国内客源市场的争夺将日益加剧。

2.国外同行的挑战。

南疆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 存在差距较大, 这些给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结论

上述南疆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表明, 南疆旅游业具有优势劣势并存、机会与威胁同在的特点。如何保持和进一步发挥优势来弥补劣势, 如何捕捉机遇并减缓威胁, 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来考虑南疆旅游业的未来发展。

首先, 南疆旅游业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捕捉可能的机会, 围绕南疆特色旅游资源,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 扩大旅游产品规模和品种, 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制定南疆旅游营销战略规划, 积极拓展国内和海外市场。同时要考虑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的威胁, 注意克服自身的劣势。

其次, 利用机会改进自身劣势。在保持、稳定、发展和提高现有的经营领域的同时, 开展多元化经营, 培养核心竞争力。

第三,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要准确定位, 积极探索旅游开发管理新思路, 整合旅游开发资源, 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 积极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

第四, 不断完善旅游政策体系, 实现旅游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加强旅游界人员素质建设, 不断提高南疆旅游整体服务水平。积极与周边地区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克服劣势, 回避风险。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2007.

[2]韩芳.基于生态理论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动力机制研究——以南疆五地州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3 (6) :1-2.

南通如东地区旅游业的swot分析 篇3

关键词:生态体育旅游;安康地区;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06-02

一、生态体育旅游的概念

生态体育旅游是旅游中层次较高的一种旅游种类,通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是以参加或观赏各类健身娱乐、体育竞技、体育交流等为主要目的,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体育效益和经济效益,又能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体育旅游活动[1]。

二、安康地区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地域和山水资源。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地缘和区位优势独特,在省际之间,处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安康市有着十分丰富的户外游憩环境,水域面积39861公顷,林地1858496公顷,森林覆盖率62.5%,森林覆盖率及覆盖面积均居陕西省第一位,生态环境十分良好。安康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汉江、中华太极城、瀛湖、香溪洞、天柱山、巴山秋池、子午栈道、龙王山、文峰塔、吕河千里荷塘等风景区。其中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4个,3A级风景名胜区10个。

2.交通状况。安康市交通便利,途经安康市的有起于湖北省十堰市终于甘肃省天水市的十天高速公路,以及由陕西省省会西安市通往安康市的西康高速公路,还有途经安康市的316和210国道。铁路线更为发达,以安康站为核心的安康铁路枢纽处在包(头)柳(州)通道与沪汉蓉大通道的交会处。市内有阳安、襄渝,西康三条电气化铁路:阳安线从阳平关至安康,襄渝线从襄樊至重庆,西康线从西安至安康。这三条铁路是我国中南、华北、西南、西北铁路交通之间重要的联络线路,是连接西北、华北、华中与西南地区的重要枢纽,每天有列车分别可达北京、上海、郑州、西安、成都、重庆、武汉、福州、青岛等大城市。随着我国高铁网络建设的发展,安康地区的高铁线路建设已经在论证之中,有望在近几年实现高铁网点的投建。安康机场正在迁建之中,2016年新建的4C标准的新机场将投入使用,届时安康地区的交通将更加的方便。

3.地域文化。安康市地域文化是一种具有连续性、文脉深远、高度复合、兼收并蓄的文化,具有很强的杂合性和包容性。安康市举办的文化节有安康龙舟节、紫阳富硒茶文化节、汉阴油菜花节、平利茶文化节、岚皋旅游文化节、安康盆景展、旬阳农民文化节等。其中安康龙舟节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十大魅力节庆。

优越的地域条件、丰富的山水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深厚的汉水文化底蕴是安康地区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的巨大优势。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1.市场知名度不高。尽管安康地区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是安康的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生态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生态体育旅游的营销模式缺乏创新,体育管理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合作开发不足,生态体育旅游这种新形势的高层次的旅游种类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此外,景区知名度不够高,市场影响力不够明显,其品牌优势不够突出。

2.经济发展落后,体育赛事平台不足。安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陕西省排名靠后,经济水平偏低,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和机遇收到经济发展水平的较大限制,缺少大型体育赛事这样一个平台,自然会影响安康地区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市场潜力。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高质量的生活需求不断增大。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大大增强,参与旅游活动的经济基础和精神需求都有所增强。而生态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种类,在世界各地迅速兴起,势必会影响人们参与旅游的消费方式的改变。目前生态体育旅游在云南、广西等知名度较高的生态旅游地区发展较快,这样就会带动生态体育旅游在安康地区的发展。

2.政府支持。安康市近年来对旅游开发的投入不断加大,安康市政府在2010年提出把安康市建设成为中国山水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和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安康市旅游局对安康市旅游发展进行了总体的规划,大力支持各大景区的建设和开发。例如:安康市旅游局在2010年进行了紫阳真人宫城市公园景区建设、白河县红石河生态旅游开发、镇坪县“自然国心”鸡心岭景区建设、旬阳县太极城旅游区建设、紫阳县汉江洞河水上风景区建设、宁陕县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等六项旅游建设的招商引资,总投资达14.75亿元。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空间竞争激烈。近年来,与安康市同处陕南地区的汉中、商洛等地生态体育旅游发展迅速,靠近秦岭北麓的西安市目前也在着力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相对于周边的地区,安康市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不具备明显优势。此外,省内类似的生态旅游资源较多,尤其同处陕南地区的汉中、商洛等地的生态体育旅游在国内已经具有一定的的知名度,对在安康地区发展生态体育旅游威胁较大。

2.生态环境影响。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在有些方面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对安康市局部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态保护对新型旅游种类发展的制约。安康市在2011年发布了“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体育旅游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规划者运用智慧提前防治。

3.地质条件影响。安康市地理环境复杂,全市地质灾害隐患量大面广。全市行政区域面积为23391平方千米,境内山高、沟深、坡陡、地薄、断裂构造发育,易滑坡地层分布广泛,地质环境脆弱。加之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汛期极端天气因素,人为建设活动日趋频繁,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多发,是全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对生态体育旅游发展存在一定威胁。

三、结论

(一)安康地区发展生态体育旅游能活跃安康市的旅游市场,拓展安康市的旅游种类。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山水资源,浓厚的地域文化,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对在安康市生态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二)市场知名度不高,经济发展落后,体育赛事平台不足等客观条件是安康地区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的劣势。激烈的空间竞争,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影响,以及安康市自身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对安康地区发展生态体育旅游存在一定的制约。

参考文献:

[1]刘凤云.生态体育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1).

[2]孟铁鑫. 国内体育旅游研究综述[J].体育科学研究,2006(3).

[3]廖金琳.对福建土楼生态体育旅游的开发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5).

作者简介:郭西魁,男,汉族,中共党员,安康学院体育系讲师,硕士研究生。

南通如东地区旅游业的swot分析 篇4

一、发展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的SWOT分析

(一) 优势分析 (Strength)

1. 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渝东南地区以仙女山、南天湖、武陵山、小南海、黄水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为依托, 拥有大仙女山旅游区、大武陵山旅游区、大乌江画廊旅游区和黄水森林旅游区四大生态旅游区。武隆的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与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极其广阔, 大武陵山旅游区的生态休闲度假、山乡风情体验、科考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乌江画廊的“百里乌江、千年古镇”旅游精品开发极具吸引力, 黄水国家级森林公园则是理想的生态、科普考察及动植物观赏之地。

2. 厚重的历史文化。

渝东南地区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和宗教圣地。如黔江的山阳岭恐龙化石遗迹、红土湾旧石器时代遗址、仰山头佛教道教文化遗址等;彭水的郁山开元寺、郁山蚩尤庙遗址、乱石坝苗族传统民居群等;酉阳的大车湾墓碑石刻、摆手堂等;秀山的扁口洞新石器时代遗址、石堤故城遗址等;石柱的三教寺、秦良玉陵园、龙河崖棺、沿溪乡明朝摩崖造像等。此外, 渝东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众多。如武隆的坨田红军战斗遗址和苏维埃政府遗址, 酉阳的赵世炎烈士故居、南腰界红三军旧址, 以及秀山、彭水等地的红军遗址。

3. 绚丽的民族风情。

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种类多, 数量大。有丰富的民族礼仪、民间工艺、民俗民居、民族歌舞、民族服饰和说唱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柱土家啰儿调、黔江南溪号子、秀山花灯、酉阳土家摆手舞、秀山民歌、酉阳民歌、彭水高台狮舞、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酉阳古歌等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近年来的打造, 渝东南地区已挖掘、开发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情的文化产品, 并形成了一些土家族、苗族民族节日文化和饮食文化。

4. 良好的区位优势。

渝东南地区以武陵山区为核心区域, 北连长江三峡旅游胜地, 南接湖南张家界旅游区, 与重庆山城、长江三峡、湖南张家界、凤凰古城等大景区有较强关联性和互补性, 在湘、黔、鄂三省之间的交通运输、旅游商贸等方面有着承西启东的作用。随着周边区域建设加快, 渝东南地区旅游区位优势日趋明显。

(二) 劣势分析 (Weakness)

1. 投资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 财政投入长效机制较为缺乏。

目前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主要投资方仍然以地方政府为主, 且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景点景区。地方财政投入文化建设资金较少, 市级财政配套项目资金到位不及时, 有效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旅游交通条件和旅游设施仍需大力改善。

2. 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保护不够, 开发不力。

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流失情况严重, 一些传统技艺、习俗、礼仪传承后继乏人, 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因缺乏资金投入, 面临消亡的危险。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存在文化品位不高, 不能适合旅游市场需求的问题。

3. 宣传主题不统一, 知名度不高。

渝东南地区旅游宣传力度普遍不大, 很多地方的宣传流于形式, 忽视了内涵的吸引力, 宣传内容上具有局限性。由于各自为政, 渝东南地区至今为止并没有形成一个较好的统一的宣传主题, 这也导致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力偏弱。

4. 缺乏科学的战略定位, 旅游产业化程度较低。

目前, 渝东南地区开发出来的景点之间并没有形成相互呼应、融为一体的状态, 有些旅游景点不顾及整个发展战略各自盲目开发。民族文化人才匮乏, 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缺乏。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不够, 精品不多, 对旅游产业带动作用不大。

(三) 机遇分析 (Opportunity)

1.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奠定了发展基础。

随着近年来西部大开发和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的实施, 渝东南地区对外的交通和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对外开放力度加大, 经济文化往来逐步频繁;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旅游业得到优发发展。

2.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成立起到了助推作用。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四省边境邻近地区, 也是国家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交会地带。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有利于把各地分散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综合的旅游资源优势, 助推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

3. 重庆出台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政策带来了新的机遇。

今年重庆出台《关于加快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提出了渝东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在“十二五”期间, 旅游业将成为渝东南地区战略性支柱产业, 旅游市场份额占重庆市总量的1/3。届时, 渝东南地区的年接待旅游能力、旅游收入和旅游从业人员数量都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四) 挑战分析 (Threat)

1. 邻近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竞争。

地处黔湘渝鄂交会地带的武陵山区, 有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等特点, 相近的旅游资源势必会使渝东南地区面临着相邻省份在市场、客源、信息等方面的激烈竞争。

2. 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较慢。

旅游住宿接待体系建设还需加快, 民族特色餐饮系列和品牌还需全力打造、优化布局和规范管理, 地方旅游商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和销售网络建设还需加强, 特色旅游文化娱乐体系还需精心打造。

3. 旅游人才较为缺乏。

旅游人才的专门培养机构较少, 特别是高级旅游专门人才较缺乏。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评定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旅游执业人员岗前、在岗、转岗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对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1.处理好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关系,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渝东南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资源开发中加强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保护, 在资源保护中进行资源开发, 积极推进旅游循环经济, 建设绿色旅游体系,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旅游。在资源开发过程中, 可实行“局部开发, 限制游客”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有效地兼顾了保护与发展两方面, 在中国旅游开发的实践中已初见成效。同时, 要提倡生态化旅游开发, 追求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渝东南地区的旅游开发具有特定的区域生态特征, 其核心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旅游环境的保护;二是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的弘扬;三是注重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拉动效应及其依托性之间的关系处理。只有把握好这些核心问题, 才能准确制定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 才能更好地权衡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利益关系, 实现“绿色”产业。

2.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 实行新型产业运行模式。目前最主要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型和市场运作型。前者是通过政府强效的行政干预管理, 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产品宣传营销、行业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宏观调控。后者是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 通过转让企业经营权, 吸纳民营资本参与投资开发, 激发旅游企业参与竞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渝东南地区来说, 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自身现状、特色与优势, 选择不同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笔者认为, 可采用“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逐步过渡”的产业发展战略。在产业发展初期, 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和宏观经济调控职能, 建设和改善旅游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条件, 协调相关产业和部门, 以提供结构合理和完整的旅游服务和产品;当旅游发展的各类软硬件条件和设施都基本具备时, 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使企业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 同时政府仍然需要发挥必要的监督管理职能来规范市场秩序。

3.处理好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大力发展渝东南地区旅游业, 不仅可以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而且也可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创新性发展, 从而实现其他产业与旅游业优势互补, 三大产业间优化互动。应加强典型旅游小城镇建设, 结合小城镇在统筹城乡中的独特作用, 加快城乡一体化,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旅游小城镇建设模式可采用民族文化建设型、风景名胜服务型、历史遗存保护型、红色旅游教育型等多种建设模式, 按照“全面动员、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式分类建设。应加强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建设, 建设休闲观光农业, 推进乡村旅游与旅游商品企业、文化产业、城镇建设、体育产业、养老产业等联动, 带动农业、文化产业、轻工业、房地产等产业发展, 延长产业链。企业是产业塑造和整合的关键, 应加强旅游商品中小企业建设, 设立旅游中小企业的专门管理机构和行业协会, 制定为乡村旅游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和计划指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建立旅游“小企业孵化器”体制, 促进旅游小企业发展。

摘要:渝东南地区是以武陵山为核心区域的贫困连片区。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 以产业化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发展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应处理好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关系,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 实行新型产业运行模式;处理好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关键词: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SWOT分析,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Z], 2009-01-26.

[2]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意见[Z], 2012-04-27.

[3]杨胜华.繁荣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助推旅游产业发展[J].重庆经济, 2011, (4) .

南京高校旅游的SWOT分析 篇5

关键词:高校旅游;可行性;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及教育中心,拥有59所高校,蕴含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南京地区的高校旅游主要有以下四大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势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是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同时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也是中华文明的政治文化中心。几千年的历史赋予了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在发展中具有鲜明的人文优势。而且南京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收入已经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仅2015年,南京游客的到访数量就突破一个亿,总收入达1688亿元,占南京市GDP比重的7%。

(二)交通条件优势

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贯穿南北的重要地位,所以交通极为便利。而南京共有三个大学城,分别是位于栖霞区的仙林大学城,江宁区的江宁大学城和浦口区的浦口大学城。其中,数仙林大学城最为著名。它北抵312国道,南达沪宁高速公路,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对外交通条件一应俱全。大运量、低能耗、出行便捷的交通网络是仙林大学城的交通特点,也为仙林大学城的高校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自然资源优势

南京的大多数高校都有较高的植被覆盖率,不仅景色优美,气氛也是宁静而和谐,整体布局体现了山、水、草、木的完美组合。南理工的二月兰、南林大的樱花大道、东南大学的六朝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东华湖、南师大的爬山虎……这一处处美景,无时无刻不叫人心旷神怡。

(四)人文资源优势

南京的高校作为历史与文化的传统载体,人文资源极为丰富。1、特色建筑:南京大学的北大楼、赛珍珠故居;东南大学的南大门;南师大的古典外廊等。高校的建筑风格不尽相同,有的是将古典与现代结合、有的则是描绘了江南园林的景象。总之,各有各的独特之处。2、先进科技:为数众多的实验室、标本室、博物馆,参观这些地方你会发现科技的美妙。3、校园活动:各种研讨会、报告会、知识讲座、音乐演奏会、艺术展接二连三。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会让你感受到学术的氛围和高校学子的风采。

二、劣势分析

(一)影响校园秩序与学生生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将近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校园旅游可能会扰乱学校的秩序、使他们的校园生活产生影响。高校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场所,学生们需要安静平和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方面也必须为学生的安全负责。一旦校外人员大规模进入,势必会造成道路交通的拥挤、环境卫生的问题以及学生人身安全的担忧。

在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有少数的专家学者并不赞同高校旅游的开发。他们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若是引进旅游开发,参与到市场的竞争当中去,会不会太过于商业?这一问题也值得思考。

(二)旅游设施落后,服务管理有待加强

相较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的知名度,南京高校的知名度在游客当中并不出众,因此当前南京地区的校园旅游尚未得到有力的开发。高校内的一些旅游设施还未落实完善,相关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也都还有待加强,所以接纳大批量的游客对南京的高校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三)形式单一,缺乏竞争力

目前南京校园旅游大多是简单短暂的自由行,并没有很好地与城市旅游相结合,大多旅行社都没有将“高校游”作为单独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同时,高校旅游的受众目前还停留在学生阶段,如何开拓新的客户群体也是一大问题。

三、机会分析

(一)相关政策支持

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行业成为了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拉动旅游消费的增长,国家颁布了多项政策,包括《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旅游业”、《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带薪休假制度、推行“2.5天”休假模式等。同时,国家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有了这些政策的支持,我相信对高校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产业前景利好

据专家们预言,文化旅游将是21世纪旅游消费的新趋向。国家鼓励文化旅游产品创新,高校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知识含量很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形式,能给旅游者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四、威胁分析

(一)客源单一

高校旅游的主要受众是学生,对于其他客户群体来说需求量不大。而且学生群体的出游时间都集中在假期,高校在假期也放假,一些人员、设施在假期期间也不能及时到位。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有收入,主要的资金还是来源于家长,所以,在旅游上的花费叫其他群体来说较少。

(二)其他高校的竞争

上面也提到说南京高校的知名度问题。像北大、清华作为全国知名度最高的两座学府,拥有的资源肯定远远超过南京的各大高校,所以大部分游客肯定会优先选择一些高等名校。来自其他高校的竞争势必会对南京高校的旅游开发产生影响。

南通如东地区旅游业的swot分析 篇6

111如东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南黄海交汇处, 拥有104万亩的滩涂和6 000平方公里的海域, 海产品资源得天独厚, 文蛤、条斑紫菜的品质和质量均列全国第一。

地理标志产品具有稀缺性、不可复制性和历史传承性等特点, 如东条斑紫菜、如东文蛤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后, 能够形成地域主导品牌和产业集群, 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同时能够拓展产品的出口空间, 给养殖户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南通如东地区旅游业的swot分析 篇7

一、腾冲地区旅游业现状及优势分析

腾冲位于云南西部边陲, 与缅甸山水相依, 国境线长167.78公里, 有国家级口岸1个、省级口岸2个, 是云南著名的侨乡, 同时是南方丝绸古道要冲和历代中、缅、印陆路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著名的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从这里穿境而过。腾冲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神奇的山水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边地风貌孕育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珠联璧合的旅游资源, 火山热海、高黎贡山、和顺侨乡、丝路古道……众多世界级的大自然杰作和高品位的人文景观形成了“七彩云南”风景线上耀眼的亮点, 中原文化、侨乡文化、马帮文化、翡翠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历经千百年, 仍以鲜活的形态存在于这片沃土之上。

用SWOT的优势经济理论进行分析, 腾冲地区旅游经济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旅游为腾冲地区, 同时也为全省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0~2005年, 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00.1万人次增加到110.1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从3.39亿美元增加到4.22亿美元, 年均分别增长2.4%和5.6%;接待国内游客从3841万人次增加到6010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从183亿元增加到334亿元, 年均分别增长11.8%和16.2%;旅游总收入从211亿元增加到369亿元, 年均增长15%。在这些可喜的经济成果中, 其中就有腾冲地区旅游业的巨大贡献。例如仅2003年一年, 腾冲地区旅游业完成增加值就达174.66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当年全省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5.1%上升到2005年的5.9%, 提高了0.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 从2000年至2005年, 腾冲地区旅游业提供的税收由10.1亿元增加到25.8亿元, 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由5.9%增加到9.8%, 提高了3.9个百分点。

第二, 腾冲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社会投资。据不完全统计, 自2000年以来, 腾冲地区旅游业总投资累计已达到457.26亿元。其中, 国债资金投入2.67亿元, 省级旅游专项资金投入9.81, 地县政府投入31.22亿元, 带动社会资金投入413.56亿元。政府引导性投资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 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第三, 腾冲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扩大了社会就业。据统计, 2003年, 全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达28万人, 比2000年的10万人净增18万人, 年均增幅达133%。若按每一个旅游直接就业人员可带动4.9个间接就业人员的国内外通用测算方法测算, 以2003年为例, 该年全省旅游业共带动社会间接就业137.4万人, 旅游产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员共计165.4万人, 占当年全省劳动就业总人数的7%。其中, 有相当比例的旅游就业人数是来自腾冲地区。

此外, 腾冲地区旅游业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今而言, 在中国, 地方旅游业向旅游产业化转化和综合发展,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形势需要和客观要求, 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趋势, 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举措。几个月来, 通过对腾冲地区旅游业的反复调研和分析, 可以看出, 近年来, 腾冲地区决策者正在顺应时代潮流, 紧跟形势需要, 为该地区从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产业的转型进行着主动、积极和不懈地努力。

首先, 腾冲地区决策者正在通过发挥地区资源、区位、文化等优势, 重点投资交通、城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依靠重大项目带动全区发展, 重点培植旅游支柱产业, 大胆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 率先引入民营企业参与旅游开发。可以想见, 这种理性而富有气魄的发展之路, 必将为云南乃至全国的旅游产业化转型与探索发展提供许多宝贵经验。

其次, 推进腾冲旅游产业化转型与发展, 需要在体制、机制、运作模式上大胆突破和创新, 特别需要在旅游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利用方式、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对外贸易和涉外旅游、旅游大通道建设、旅游精品建设、打造文化品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发展、财税体制改革等10个方面取得突破, 并尽自己的所能, 为全省乃至全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提供示范性模板和可借鉴的做法。而腾冲地区决策者, 目前正是这样做的。其主要领导表示, 腾冲改革发展要坚持五个基本原则, 即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原则;坚持统筹发展、和谐至上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胆创新原则;坚持保护为主, 科学开发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原则。

通过几个月的实地调查可以看到, 腾冲地区正在利用旅游业相对淡季的冬季时期, 对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完善, 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正在采取积极措施改善交通、增辟景点、美化环境, 正在修建规格不等的饭店, 设立专门接待国内旅游者的二三类旅行社。腾冲地区主要领导清醒地意识到, 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极其庞大, 而腾冲地区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速度远远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当前腾冲地区对国内旅游者的接待, 主要还停留在吃、住、行和安全保障这些基本层面上, 距离享受性服务还有很大差距。

改变腾冲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必须建立省市县三级组织保障机制, 大力推动旅游管理体制和旅游经营方式的创新。目前, 腾冲地区已经制定出进行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规划, 准备尽快探索出一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重新树立腾冲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围绕腾冲旅游产业的定位、腾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 以及如何推进腾冲旅游产业向国际化发展、如何建立腾冲特色旅游产业集群, 如何使大型企业积极参与腾冲旅游产业发展等诸多问题, 腾冲地区主要领导已经开始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高层次的深入研讨和论证。

二、腾冲地区旅游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运用SWOT劣势经济分析理论对腾冲地区旅游业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 特冲地区在旅游产业化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目前的体制和机制还不能适应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实现旅游产业化,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 从根本上说, 首先面临的问题, 可以说都是体质上的问题。要想实现旅游产业化, 首先必须建立旅游产业化的体制, 如果不建立产业化的体制, 那么所谓旅游产业化就无从谈起。因此, 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旅游业发展相接轨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是加快云南腾冲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步伐的关键。在反复采访和调研过程中, 我发现, 腾冲地区在旅游产业化体制方面的问题表现是, 在政府、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 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符合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机制, 因而致, 使旅游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 行业管理职能尚未理顺, 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 旅游行业管理方式和调控手段目前还比较单一, 不能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旅游的宏观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开发机制还不成熟, 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投融资机制还不完善, 合理的旅游促销机制尚未形成, 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有待创新, 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和引进机制尚不完善。

二是创新不足。“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产业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只有勇于创新, 旅游产业才能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才能应对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腾冲旅游业产业在发展中有过不少创新, 如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交通建设紧密结合, 推广运用“旅游一卡通”等, 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得到了国内外旅游界和全社会的关注。但创新不足仍然是腾冲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思想观念上危机感不强、整体观念不强、服务意识不强、效益观念不强, 缺乏新思路, 应对措施少;对外合作和市场开拓创新不够, 对外开放领域不宽、范围不广, 开拓客源市场、对外招商引资手段不多、力度不大, 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不强, 影响云南旅游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依法治旅和整治旅游市场方面的手段和方式创新不够, 诚信旅游体系的创新薄弱, 标准化管理的创新力度不够, 旅游产业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在推进企业改革和产业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创新不够, 做大做强旅游企业的思路、方式和实现途径单一,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旅游、兴办旅游的具体鼓励措施薄弱;在旅游业如何运用现代科技尤其是网络技术来提高旅游产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经营方式等方面创新不够, 旅游人才的合理流动和管理以及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引导不力、手段缺乏等等。

三是海外游客总量少、比重低。虽然去年云南全省接待游客总规模和旅游总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但全年接待的海外旅游者仅有110万人次, 尚未恢复到以往最高水平, 只占全省旅游接待总量的1.8%, 在全国的位次也由第7位下降到第9位。海外游客总量少、比重低, 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客源市场结构的问题, 实质上反映出在体制机制、基础设施、旅游产品、服务质量、营销方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还不能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需要。

四是从业人员队伍平均素质偏低。旅游业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腾冲地区旅游企业竞争力不强, 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高, 其根本性制约因素就是缺乏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只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普遍提高了, 腾冲地区旅游业的总体素质和整体竞争力才会更上一层楼。

三、腾冲地区旅游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用SWOT经济理论分析腾冲旅游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先来看两组数据。

第一组是国内数据:首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总收入情况 (2000年、2003年、2005年、2007年)

第二组是国外数据:国外旅游接待旅游人次

从第一组数据可以看出, 近些年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2003年的各项主要指标均大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在入境旅游方面, 中国是2003年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国家, 全年入境旅游总人数达1.09亿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257亿美元, 并已被全球知名的旅游传媒巳评为年度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在国内旅游方面, 全年国内旅游总人数达到9.3亿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 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之一。在出境旅游方面, 其增速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全年出境旅游人数预计可达2600-3000万。中国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之一。由于中国旅游业的全球吸引力和国内需求不断增强, 产业基础和供给能力不断提高, 中国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将在2009年及今后几年得到进一步显现。

国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必将影响到腾冲地区旅游产业化的发展, 对腾冲地区旅游产业化发展形成的挑战十分明显:

第一,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日益多元, 云南腾冲地区多样性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进一步加强, 云南腾冲地区旅游产品由观光型为主向以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步伐必须不断加快, 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必须更加紧密, 产业链必须不断延伸, 否则将会陷入被动局面。

第二, 云南腾冲地区旅游产业成熟度的必须迅速提高。近几年来, 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消费趋势已经开始由以团队游为主向团队与散客并重方向转化和发展, 含自驾车在内的自助旅游已大幅增加, 旅游预定时间正在不断提前, 旅游服务项目正在不断拓展, 旅游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特色化、精细化特征更加明显。腾冲地区旅游业必须迎头赶上, 其中的各中介组织必须快速发展, 细化分工、优化服务并通力合作。

第三, 由于旅游业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目前全国旅游产业的危机管理正在逐步加强, 旅游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同时, 随着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推进和旅游管理方式的转变, 国内旅游业的管理将更加理性而规范。云南腾冲地区旅游管理因此也必须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方向迅速转变, 并不断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危机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危机管理能力。

第二组数据分别列出了泰国、美国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近些年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致情况, 从国际的角度说, 这三个国家的旅游产业化发展, 比较具有代表性。可以看出, 这三个国家的旅游产业化程度已经非常之高, 发展已经相当成熟, 从国际之间竞争的角度说, 这无疑对中国乃至云南腾冲地区旅游产业化发展构成巨大挑战。因为, 不但中国以及中国云南和腾冲地区旅游产业化的起步比这几个国家要晚得多, 而且, 在起步之时, 所面临的也并非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

必须看到, 与正在飞速发展的其他国家旅游业相比, 中国旅游业的宏观管理体制基本上仍然沿用计划经济色彩极浓的模式。可以说, 旅游业发展的超前性与管理体制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是分不开的, 这已经成为中国以及云南腾冲地区旅游业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 除核心旅游业外, 辅助旅游业遍布几十个行业和部门。当前, 就腾冲地区而言, 其旅游业又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变型时期, 产业界定尚不清晰, 产业组织也不健全, 亟待规范和完善。在这种情况下, 建立适应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实属当务之急。为此, 必须及早构建既适应旅游业特点, 又符合中国实情的旅游管理体制, 才能迅速发展旅游业, 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具体说来, 腾冲地区旅游产业化发展在国际国内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政府主导性资金投入逐步减少, 旅游发展资金筹措难度增大。

第二, 国内外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普遍, 创新难度较大。

第三, 中国旅游、云南旅游与国际接轨带来的挑战。

第四, 周边旅游区对腾冲旅游的空间挑战。

第五, 境外政策的不稳定性。

俗话说, 挑战往往也孕育机遇, 这句话也完全适用于腾冲地区的旅游产业化发展。用SWOT的机遇经济理论辩证地分析腾冲地区旅游产业化发展情况, 可以明显发现其所面临的如下难得机遇:

其一, 世界和中国经济当前已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总体经济形势看好。随着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 中国公民可支配弹性收入和闲暇时间将持续增加, 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需求进一步释放, 这为云南腾冲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云南腾冲地区旅游业将呈现国际旅游稳步发展、国内旅游持续发展、出境旅游快速发展的格局。其中, 国内旅游仍将继续是全省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柱。

其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特别是中国及云南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腾冲地区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其三,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度期的结束和旅游业对外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 腾冲地区旅游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旅游企业向大而强和小而精两个方向发展的步伐加快, 并将成为推动腾冲地区旅游企业改革创新的突破点。同时WTO过渡期结束后旅游业开放程度的提高必将带来国际资源大量引入的机遇。

其四,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必将带来加快发展优势产业重大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必将使旅游成为支柱性产业新一轮云南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都为云南旅游业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其五, 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旅游经济强省以及腾冲地区市建设“精品特色旅游市”和“两极带动”战略的实施, 以及云南省建设国际大通道目标已上升为国家行为, 云南将实施对东南亚、南亚的开放战略, 也将成为腾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其六, 腾冲地热和火山旅游区已列入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七个优选旅游区之一, 以及腾冲市县极力打造火山热海为滇西旅游的“龙头旅游区”等鼓舞人心的一系列情况, 都将成为腾冲旅游产业化发展的种种机遇。

总之, 云南腾冲地区旅游业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 既面临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诸多的发展机遇, 又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和严峻挑战。为此,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经进一步增强了危机感和紧迫感, 正在正确认识和主动把握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用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 力争全面推动旅游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

四、结语:对腾冲地区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 迫切需要政府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和调控职能。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社会化属性很强、公共产品比重较大的产业, 尤其需要政府的介入。由于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相对滞后, 使得政府行为异化或弱化, 严重阻碍了国家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迫切需要改革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 从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角度规范政府行为, 发挥政府的各项职能。

以下是笔者对于云南腾冲地区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产业发展, 就要坚持“以人为本”, 更加注重旅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 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 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不断深化和完善旅游经济体制改革, 保持旅游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 增强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协调的促进作用, 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在旅游产业内部的各生产要素之间、与其他产业之间、与发展环境因素之间统筹兼顾,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可持续, 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处理好旅游发展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使旅游产业走上长久持续的发展道路。

(二) 发展旅游产业要与促进全省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相结合

旅游产业关联度强、就业容量大、成长性好, 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也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 拉动全省经济全面快速增长;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改善旅游产业的发展条件、扩大市场需求, 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因此, 要把旅游产业的发展放在全省经济会发展的大局中予以谋划, 正确处理旅游产业发展与促进全省经济增长和增加社会就业的关系。要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社会就业这一目标, 以“提质增效”为核心, 切实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 进一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平努力为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更大贡献。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体制改革, 真正做大做强一批旅游企业和企业集团, 为云南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撑。要按照“兴旅为民、兴旅富.民、兴旅强省”的总体要求, 在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的同时, 促进产业规模的适度扩张, 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的就业容量, 为扩大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做出新贡献。

(三) 发展旅游产业要与全省解决“三农”问题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相结合

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和生态环境, 造成腾冲地区特色鲜明、品位较高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山区和民族地区。开发利用好各类旅游资源既是腾冲地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 也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进程的重要选择。要根据腾冲地区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 把发展旅游产业与全省解决“三农”问题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科考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要不停地创造旅游亮点, 培育旅游热点, 努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要积极开发各种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和旅游生态食品, 并不断开发旅游娱乐项目, 扩大城乡旅游交流, 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能力, 为全省解决“三农”问题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做出贡献。

(四) 发展旅游产业要与对外开放尤其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相结合

发展旅游产业是云南省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把发展旅游产业与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平衡旅游服务贸易收支。要把旅游合作作为云南省参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酒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及次区域国家间的旅游合作, 联抉开拓国际旅游市场, 促进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和旅游贸易壁垒, 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省区的旅游合作, 共同建设在国内外市场都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大旅游圈, 并努力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始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 在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共同参与全省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 积极鼓励有实力的省内企业“走出去”, 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不断提高全省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五) 旅游产业发展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腾冲地区旅游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命脉。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 对腾冲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要始终坚持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与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并重的原则, 妥善处理发展旅游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努力形成以保护促发展, 在发展中实现保护的良性发展格局, 不断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要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 把环境保护作为项目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切实做好旅游项目的前期规划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力度, 严格按规划实施, 在项目开发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对不符合环境要求的项目严禁上马。要根据各景区 (点) 的环境容量, 进一步改进经营方法,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确保良好的生态环境。对部分热点地区, 要妥善调节、疏散客流, 避免竭泽而渔, 造成过大的环境压力, 影响长远发展。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技人, 对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生态环境失衡或者破坏的部分景区 (点) , 必须加强管理和整治力度, 避免进一步恶化。

(六) 以游客为本, 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上一篇:高温消毒规章制度下一篇:薯片的自述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