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环境形势

2024-08-24

行业发展环境形势(通用9篇)

行业发展环境形势 篇1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基础、信息源泉和执法保障。环境监测工作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满足环境管理现代化需要为方向,用科学的数据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状况和变化规律,说清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发

挥基础作用,管理服务职能显著增强

多年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证明,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有力支撑,提供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是政府实施综合决策和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安徽省芜湖市环境监测站始终履行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持职能,为环境管理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徽省芜湖市环境监测站近5年来,在对地表水、空气、酸雨、噪声和辐射环境的例行监测中,环境监测工作共取得监测数据30多万个,全面反映了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为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通过污染源监测,为排污收费、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竣工验收等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仲裁监测,以代表性强、准确性高、科学合理的监测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安徽省芜湖市政府实施的水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工作过程中,环境监测站以全面、详实的调查分析报告,为政府综合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做好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环境监测注重加强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分析、环境质量变化原因分析和总量分析,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在原有的年报、公报、季报和文字表述的基础上,陆续开展了概要、月报、双月报、快报、周报、日报、预报、发布类报告和阶段性报告,增加了图片、图示、表格和电子演示版,采用多种形式及时向领导、有关方面和公众报告。例如《芜湖市“十五”环境质量报告书》在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情况下,对主要污染因子进行模拟预测,阐释了国民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对应关系,在综合分析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监测站编制的《芜湖市银湖、凤鸣湖水环境监测双月报》、《芜湖市龙窝湖水质监测调查报告》等阶段性分析评估报告,及时说清、说准了区域水环境质量变化和污染源达标情况,将充足的监测数据转化成准确有效的信息,提高了为环境管理和领导决策服务的水平。

近几年,芜湖市监测站先后完成了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地表水和大气环境容量核定、酸雨普查、危险源调查等专项监测项目,这些专项监测工作的成果为环境监测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基础性资料,并运用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各个方面。

二、适应新需求,有效提升监测技术

没有科学先进的监测手段,综合决策和环境管理就没有科学依据,污染减排就缺乏有力支撑,难以对当前复杂的环境形势做出准确判断,特别是如果预警监测跟不上,就可能在出现突发污染事件时措手不及,应对无方,甚至对群众健康、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造成影响。环境监测站领导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十一五”期间,通过推行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和环境监测自动化建设,不断增加监测投入,以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预警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先进实用、整体协调的环境监测技术装备体系,在自动监测、应急监测、监测网络建设及监测领域拓展方面有了明显变化。

“十一五”期间,芜湖市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建设共投入1000多万元,大幅提升仪器装备水平,站设备原值已经达到1554.98万元,装备质量显著提高。同时,抓住实验室改造机遇,争取芜湖市财政资金300余万元,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现代环境监测实验室,标准化建设通过了省级验收。目前,拥有icp-ms、色质谱联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bod快速测定仪、cod快速测定仪、多普勒流量流速仪、红外分光测油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等大型监测仪器。同时,环境自动监测设施也不断加强,4套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和3套酸雨自动采样系统稳定运行,通过精心维护与管理,保证科学、准确的数据产生。长江水质自动监测站通过了安徽省环境监测站的验收,正式投入了运行。目前,已逐渐建设成为一个拥有先进仪器设备、现代化监测技术手段的环境检测机构。

在此期间,芜湖市环境辐射监测能力从无到有,先后配置了3套电离监测仪、1套电磁监测仪器、相关配套硬件如计算机、测距仪等设备。监测范围由原来单一的放射源监测扩大到电磁辐射监测和辐射环境质量监测,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目前常年开展地面水和空气例行辐射监测、验收和环评等委托监测、辐射污染纠纷与投诉监测等。

面对近几年突发性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污染纠纷增多的趋势,芜湖市环境监测站加大了应急监测投入,配备了200多万元的环境应急监测车以及必要的应急监测装备,科学

行业发展环境形势 篇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飞速发展,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各企业发现不知不觉中已经面对一种新的形势。一方面,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政府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使企业再也不能和以前一样忽略环境保护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非政府组织和一般民众都可能成为政府以外的有力环保监督主体,而且公众对企业环境形象声誉以及产品环境友好性的态度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再有,我国企业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国际社会日益严峻的“绿色采购”、“绿色消费”等绿色贸易壁垒。此外,投资者和保险公司把对企业的环境评估和社会责任纳入其投资政策中,银行和保险公司针对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来评判企业的偿还能力和承保能力。种种变化都表明了我国企业已经处于环保压力影响企业发展生存的新形势,我国原有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处理上述环保压力。这时部分有先见之明的企业开始尝试吸收利用了一些国外先进的企业环境管理工具,对企业现行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完善。

本文汇总分析了一些世界范围使用比较有效的企业环境管理理论工具,为我国企业在新形势下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进行调整时提供参考。其中最广为国内所熟悉且应用最广泛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本文不再具体论述,主要介绍其他一些有效而又不为人熟知的企业环境管理工具。

1 从环境统计到环境管理会计,再到企业环境报告

长久以来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环境统计。企业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经济和人群健康的影响,其研究对象是污染物控制、环境质量变化及其相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4]。在企业日常环境管理工作中,环境统计的直接成果就是企业环境管理部门向企业和政府环保部门呈交的污染物排放统计、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排污费缴纳等报表。

上世纪90年代国外逐步发展起来“环境管理会计(E-MA)”的会计学科,其定义为:EMA是企业或组织为了同时提高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将环境因素纳入成本管理、投资决策、业绩评价等内部管理活动,而对环境成本与业绩、材料与能源等方面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系统[11]。环境管理会计是传统环境统计的进一步发展,其最突出的变化是将环境成本考虑进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从近十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各企业的初步实践,环境管理会计的潜在效益可总结为:(1)帮助企业从源头控制好环境成本,降低环境负债成本,甚至进一步指导产品定价。(2)降低企业环保违规风险,将外部环境成本转化为企业内部成本,降低财务风险。(3)改善企业与社区和政府的公共关系,提升企业形象;(4)通过改善设计、采购、制造等途径来提高产品质量[5]。

随着环境统计向环境管理会计发展,企业环境信息不再仅仅要求传统形式中的部门内部之间的报表汇报,还要求向外部社会利益相关者进行披露,因此逐步发展为企业在年度报告中增加环境信息部分,并最终成为独立的企业年度环境报告。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环境报告在国外企业中快速发展,2005年调查显示世界250强企业中有52%发布了相关的环境报告,全球16个国家的前1600家企业中有33%发布了环境报告。在我国,最早的企业环境报告是200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健康安全环境(HSE)报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03年9月发布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中指出,企业“必须”和“自愿”公开环境信息。迄今为止,我国发布环境报告的企业仅23家,均为行业带头企业,如海尔电器、宝钢股份、高桥石化、上海大众、金光集团等。企业环境报告书除了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促进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实施等意义外,对企业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进其与外界的交流,树立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提高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

2 从末端治理到清洁生产

一直以来,污染源管理是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的最根本工作,包括污染源治理、污染源监测以及环保工程维护等,不知不觉形成“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思维。与此相对,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已经开始推广实施以“预防为主”为方针的清洁生产来控制污染。

清洁生产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削减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3]。

清洁生产对企业的意义在于:(1)清洁生产尽量将污染物消除或减少在生产过程,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并对最终产生的废物进行综合利用。(2)清洁生产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既减少了末端治理的运行成本,又带来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各方面的经济效益。

200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将清洁生产确定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清洁生产工具是清洁生产审核,是对污染来源、废物产生原因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化的分析和实施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实行污染预防分析和评估,寻找尽可能高效率利用资源,减少或消除废物产生和排放的方法。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不但可以实现清洁生产可取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并且可以获得排污费减免等优惠,同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进而扩大其市场影响力。

3 从排污事故处理到环境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是指在一定区域或环境单元内,由人为活动或自然等原因引起的“意外”事故对人类、社会与生态等造成的影响及损失等。对于企业,长期以来最关注的环境风险就是排污事故环境影响,如松花江苯污染事件、北江镉污染事件以及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等,不但严重污染了环境,危害了社会和人民安全,也严重影响了排污事故企业自身的发展甚至生存。

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就是由企业运用各种先进的管理工具,通过对环境风险的分析、评估,考虑到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提出供决策的方案,力求以较少的环境成本获得较多的安全保障[1]。目前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对排污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包括排污风险评价、工程预防措施、应急预案、事故后评价以及环境生态恢复等。

随着企业需要面对的环保压力变化,企业环境风险内涵也不断变化,现代环境风险管理的内容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排污事故预防措施,还加入了不少新的内容和元素,如:预防和处理因政府环境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处理和应对社会公众以及投资者等对环境风险事故预防和控制带来的压力;预防和处理“绿色采购”和“绿色营销”带来的风险;在选择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客户时评价其环境风险;公司为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投保;企业留出储备金弥补因违反环境的罚金支出等等。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发展,更全面地考虑到由环保方面带给企业发展的种种不确定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对策,进一步以较少的环境成本获得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4 通过环境标志认证打破绿色壁垒

环境标志是一种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证明性标签,以声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能源等优势。

环境标志最初起源于生产商为了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而作出的环境友好自我声明,后来逐渐成为需要第三方认证的环境标志,如德国“蓝色天使”、加拿大“环境选择”、日本“生态标章”以及北欧“白天鹅”等环境标志。中国环境标志是由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认证,截至目前,我国已颁布电冰箱、彩电、空调、无磷洗衣粉、生态纺织品等产品的环境标志技术要求78项,全国共有700多家8000余种型号的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

对于社会,环境标志可以促进公众参与、宣传绿色消费等作用;而对于企业本身,环境标志就是企业抓住绿色消费潮流,在产品增加的新附加价值和新卖点。通过环境标志认证,企业不但能更好规范自身环境保护工作,还能争取到市场先机,打破国际绿色壁垒,赢得公众和投资者的认同感。

5 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的环境人力资源管理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和环境管理看似是各不相干的两个企业管理组成部分,但企业有时发现,尽管已经采用了新方法和新技术来进行环境管理,却没有获得预期的效益,反而员工的环境素质的提高可以直接提升环境绩效,因此最近兴起的环境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有效执行环境管理的重要先决条件。环境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针对所推行的环境管理政策而进行调整,进而使企业的环境绩效改善,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可实施的环境人力资源管理调整措施包括:建立符合公司环境管理目标的组织结构;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绿色议题;进行绿色招募;加强环境教育与培训;将环境报酬引入薪酬体系等[10]。

除了上述环境管理工具外,企业还可以实施的包括:针对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绿色设计;针对改善能源利用效率的能源审计;针对供货商管理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针对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的环境监理;针对从温室气体减排中获得经济效益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等等。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作为环境管理的一种标准程序,事实上是前面各个环境管理工具的综合统筹。近来,在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两大体系的基础上,更是诞生了EHS(Environment Health and Safety)管理体系,将企业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方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管理体系。

重视环境保护是世界发展必然趋势,因此企业只会面对越来越繁重的环保压力。这就需要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利用新的理论方法进行充实和完善,目的是让企业在新形势下能够更主动、更积极、更正面,把过去的环境负债转化为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董道明.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管理.1994-2008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08.

[2]高志谦,王平心.企业环境报告:西方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1994-2008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08.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清洁生产审核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4]马忠普等.企业环境管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5]田学峰.环境管理会计作用探析[J].会计之友,2008,(12).

[6]王军,汤大伟.企业环境报告书期待中国指南[J].环境经济,2007(,7).

[7]夏青,于洁,徐成,尹航,刘静.环境标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8]于秀娟.环境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9]张颖洁.地方工业企业环境管理问题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2(1).

[10]郑如霞.环境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绿色竞争力的利器[J].煤炭经济研究,2006,(11).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宏观环境研究 篇3

关键词:经济发展;宏观环境;变化

一、国际宏观环境

世界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国际经济“十三五”时期将从低速调整进入到温和增长期,先进新兴市场国家,可能会有一批经济体先后进入到中上等或者高收入国家,包括巴西、阿根廷以及中东欧一些国家,都有可能进入到高收入国家;三是后起新兴市场国家有可能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这三类国家都会成长出新的供给和需求,带来机遇。

然而,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全面复苏基础不牢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欧盟的新工业革命概念,德国的工业4.0战略,将吸引高端制造不断回流;一批中低收入国家利用劳动、土地、环境资源和汇率,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的供给替代效应;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竞争力;贸易保护抬头等均带来挑战。

二、国内宏观环境

从国内来看,改革力度加大、新的增长带培育以及新常态下的走出去战略等重大举措正逐步形成促进内部发展的有利条件,改革红利将继续释放。但同时也面临劳动成本上涨、全要素生产率下降、金融风险增加等不利因素。

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可释放一些改革红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正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改革将减轻企业负担;国资委将大力推进深化中央企业内部改革工作。改革后国有企业定位更明确,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国家重大战略与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红利。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型城市化、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联动发展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会让区域差距缩小,北京周边城市向北京看齐,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同时三方的内部协同不仅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也有利于推动各地的产业升级换代,加强良性合作,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作为新常态下实施新的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旨在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联动起来。“一带一路”会在“十三五”时期开始全面部署实施,有专家预测,2015年“一带一路”可能会产生3000亿到4000亿元投资,拉动GDP0.2到0.3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带来的增长可能是巨量的。

从不利方面看,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力下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带来诸多不利。主要包括:劳动成本继续上升,年轻和廉价的劳动力在不断减少;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出现下降,依靠技术进步获取增长的难度在不断增加;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十三五”时期我国产能过剩矛盾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剧等。

三、未来经济发展变化分析

综合以上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分析,预测未来几年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都将再上一个新台阶,与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距离将进一步拉近。与前段周期相比,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变化。

一是经济增长趋势由高增长转向中位增长。在经济周期和宏观调控作用下,本周期内经济增长下行阶段将接近结束,“十三五”期间经济回升,但平均增长率将低于前几个五年规划。

二是由主要依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随着我国劳动力、资金、环境的成本压力的不断持续上升,依靠简单的要素投入型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正逐步由要素投入重点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

三是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依靠消费等内需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应对外部国际环境变化,实现我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消费强国变化,消费主导型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必然选择。

四是从四大板块到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十三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将成为重头戏,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切实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四、结束语

经济是国家发展之根本,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与走势保持良好,但在国际市场竞争背景下,必然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与矛盾。我们必须更为深入的去进行改革,保持更好的状态去迎接挑战,为我国经济稳步发展提供保障,为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树华,范玮,孙克强.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未来走势预测[J]. 江苏纺织,2010,08:1-8.

[2]杨发琼. 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走势的相关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5,06:9.

行业发展环境形势 篇4

(一)分析M&D公司的战略环境,并为M&D公司的空调压缩机业务选定一般性竞争战略

答:M&D公司的战略环境:在行业市场中,M&D公司受到了新竞争者的威胁,随着竞争者的增加,行业内部竞争惨烈,产品供大于求,而且企业直接竞争手法,产品等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另外,空调压缩机技术近期难有重大突破,所以竞争者之间产品技术的差异化不大,导致价格差距缩小,价格战的威胁进一步扩大。

M&D公司的空调压缩机业务应选定一般性竞争战略是:

差别化战略和重点集中战略

因为在整个行业中各个竞争者在技术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所以应当依托于产品及其设计、工艺、品牌、特征、款式和服务等几个方面,在与竞争者相比时能有显著的独到之处。而重点集中战略是把目标放在某个特定的、相对狭小的领域内,在局部市场竞争成本领先或差别化,以建立竞争优势。

(二)根据选定的一般性竞争战略,试为M&D公司的空调压缩机业务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战略

答:M&D公司的空调压缩机业务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战略:

(1)个性化营销,企业把对人的关注、人的个性释放及人的个性需求的满足推到空前中心的地位,建立消费者个人数据库和信息档案,与消费者建立更为人化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动向和顾客需求。

(2)联合营销,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联合向消费者开展营销活动,寻找消费者购买积极性的因素,达到次级消费者购买目的。

(3)价格适众策略,在产品技术差异化不大情况下,对于求实、求廉心理很重要的中国消费者面价格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购买行为

(4)个性包装,在产品技术差异化不大情况下,应改变其产品外观,做出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产品,以促进产品销售量

我国环境保护形势研究 篇5

1当前我国的环境状况分析

1.1大气污染

我国的大气污染是十分严重的,其形成主要由于企业生产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形成灰尘或者是酸雨,尤其是酸雨污染逐渐严重,造成了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酸雨污染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的排放,目前,我国还没有找到治理其的有效方法,造成了我国大面积酸雨污染。我国现在正在面临较为严重的雾霾,造成其原因也主要是因为微尘颗粒的排放,尤其在北京等城市是较为严重的,这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1.2水污染

我国的水污染也是较为严重的,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或者是有机物,很多企业对于垃圾废物没有能够较好的处理,而是排放到江河里,造成了大面积的水污染。就我国来讲,水污染曾经得到过治理,但是并没有控制住,这几年来,变得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湖泊污染比较严重,这也是人们的生活用水较比以前有所减少,地区的水污染严重,能够作为生活用水的水资源很多指标不合格,这种现象必须得到治理。

1.3植被破坏

众所周知,森林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生态系统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森林覆盖率。但是,我国由于政策的原因,曾经一度的采伐森林植被,造成森林植被大面积的减少。人们逐渐认识到森林的重要性,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一些政策,要求当地居民恢复植被区,对于用材林的.采伐也有了一定的限制。但是退耕还林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很多森林植被,草原等地方严重退化,加大了风沙和水土流失的危害。

2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及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人类生活的需要,以防止生产建设活动,自然环境的恶化,并寻求控制的过程,要管理和各种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素消除,努力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它更好地满足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换句话说,环境保护是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使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理解的原因和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防止环境质量恶化,污染控制,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的材料来源,可以使经济繁荣。如果地球没有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不可能生存和茁壮成长。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使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以猛烈的冲击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许多资源的日益减少,而面临枯竭的危险;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越来越严重,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社会发展,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3就当前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治理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要加快煤的洗选速度,降低产品中硫的含量。要加强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扩)建燃煤电厂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电厂外,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或者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要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要根据当前的环境状况,制定防止酸雨污染以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合理治理规划燃煤电厂氮氧化物,严格控制其粉尘颗粒的治理力度,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此外,可以发展其他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等资源),有效利用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3.2有效治理水污染

人们生活用水安全,控制重点流域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控制,应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调整,加强生活用水源保护,建设城市备用水源,以解决我国饮水安全问题。要坚决控制直接排污口水源保护区,防止养殖业污染源,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水污染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人们饮用水安全。要尽快改善重点地区,重点流域的环境质量,增加“三条河流和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及沿线水污染防治和控制工作。要着眼于渤海海岸河口地区为重点,加强环境保护。要禁止直接向河流和湖泊超过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3.3加强植被恢复,建立有效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并进行治理,对于不合理的资源开发采伐活动进行控制或禁止。对于森林植被资源进行保护,因地制宜,在注重天然恢复的同时要进行治理。加强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加强荒漠化,水土保持和岩石荒漠化防治工程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草原的控制。加强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生态功能,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监理。做好沿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群岛等离岸,近岸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要及时并长期有效的进行治理。了解并实施国家对于环境保护方面出台的政策,同时,个人也要从自身出发,从小做起,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

形势与政策论文 校园环境建设 篇6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教35年,其中有23年在一所叫“帕夫雷什中学”的乡村学校担任校长。他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曾指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他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把其教育理想与具体的环境有机结合,通过教育环境这一载体极好地贯彻了他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精心设计、创建良好校园环境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物质基础(我们把学生周围的一切陈设也包括在内)首先是一个完备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它又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因而,他特别重视改善校园环境。这个环境包括自然风光、校园美化、教学设备、室内陈设以及图书保障。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作为育人场所的校园环境,必须经过教育者精心设计而成,要尽可能地调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他辛勤耕耘了几十个春秋的帕夫雷什中学,校园里到处都是树木花草。他认为,美丽的校园首先应是一个绿色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环境。在绿色植物中,在美化的环境中,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成长。

在每个教室里,班集体都要设法使其具备某种独有的特色。审美环境的独特性以布置在黑板旁边的花木来体现:这个教室是一株柠檬树,那个教室是一盆玫瑰,另一个教室则是一盆小松树,这些花木显示整个房间环境美的格调。他认为,美丽又整洁的校园环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到心旷神怡,积累更多的审美印象。因为环境美素来就有气爽明亮之感;另一方面也可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从内心深处不能容忍肮脏、丑陋和杂乱无章的现象。

行业发展环境形势 篇7

一、房地产行业当前的现状分析

自2010年以来, 政府陆续发布了三次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通知, 实施了包括限购、限贷、限价、加息、收紧取款操办金率的调控政策, 对日益水涨船高的房价进行了严格的打压, 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状况来看, 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折势头。总的来看, 房地产行业的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房地产市场销售增速放慢

销售方面的增速减慢具体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房地产销售均价增速放缓, 截止2011年底, 全国房地产市场商品房和住宅销售均价连续四个月下降, 1-11月分别比1-10与销售均价下降0.5%和0.7%, 而且从当前的政策持续性来看, 房价很难再出现大幅的变化;二是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逐渐放缓, 201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99亿平方米, 增速比2010年回落5.7个百分点, 比1-11月回落3.6个百分点。两方面作用的结果是2011年房地产销售额增速比上年回落6.8个百分点。

(二) 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出现回落

首先, 房地产开发企业2011年资金来源虽较上年有所增长, 但增速比上年下降12.1个百分点, 说明政府限贷政策起到了效果;其次,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也有所下降, 为5.3个百分点, 土地购置面积仅比去年增长2.6%。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 也是房地产投资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 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有所下降

2011年底, 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8.89, 比11月底回落0.98个百分点, 而2010年底为101.79, 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这说明, 经过市场调整, 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观望状态, 成交量的降低说明消费者观望心理增强, 等待新的调整信号。

二、房地产企业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挑战

从当前房地产行业的现状来看, 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环境不容乐观, 未来5年甚至10年仍将面临着宏观环境和市场的双重挑战, 经营压力愈来愈大。

宏观环境方面, 首先, 短期内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不会有所松动, 这可以从近期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持续性上看出来,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 不要期待调控很快有松动, 要松动也是顺着保障性住房或中低收入者要买的房子来松动。其次, 宏观调控将可能持续到房价下跌, 为保证调控政策的效果, 后续政策出台也不是不可能, 特别是加息政策, 将会作为主要金融政策对房地产投资进行管控, 因而未来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依然巨大。第三, 严控土地购置, 也成为房地产企业继续做大的阻碍。

从市场方面来分析, 一是房价回升难度加大, 首先是国家的调控所致, 其次, 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供大于求, 降价是肯定的, 而且由于房地产业存在很大的泡沫, 一些买房者只是投机者, 在房地产前景堪忧的状况下, 一旦他们开始抛售, 房价大跌是必然的。二是市场观望态度浓厚, 很多消费者虽然有刚性的买房需求, 但由于房价可能出现变幻莫测的变化, 他们万不得已不会轻易作出买房的决定, 那些短线投资者们也更加谨慎, 从而整体来看, 房地产企业继续扩大销量存在较大的困难。三是融资更加困难, 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时代, 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成本越来越高, 而政府却限制企业融资, 从而使那些资金实力较低的企业, 尤其是小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四是复杂的市场需求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开发风险, 买方居于主导地位的市场环境下, 企业的产品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实现销售, 现在的消费者要求更加多样, 个性化产品更受欢迎, 房地产开发市场风险加大。

(二) 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机遇

尽管房地产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但作为一项特殊的行业, 房地产行业不会就此一蹶不振, 房地产企业可以充分的挖掘可能利用的机会。

一是政府调控只是暂时的, 未来还会支持。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通过建筑和卖房, 既可以拉动投资, 也可以带动消费, 对GDP和国民经济的贡献巨大。而且房地产业与地方政府收入也有很大的联系, 因此房地产企业不必对前景过于悲观。

二是市场需求依然大量存在。首先, 城市居民刚性需求将会持续, 很多人有能力购买房产, 只是由于市场观望的心理而压制了下去, 一定时候这种需求必将被释放出来;其次, 从我国的人口分布来看, 农村居民依然是多数, 向城镇居民的转化进程不会就此停滞,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很多农民也产生了买房的需求, 因而农村市场还有待开发;第三, 当前调控重点是一线城市, 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所松动, 是房地产企业需要投入的地方;第四, 保障性住房市场存在很大的潜力, 由于利润较低, 很多房地产企业对此不屑一顾, 但应当看到, 政府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补贴, 未来可以为房地产企业提供新的增长机会。

三是融资存在可能。从我国资本市场现状来看, 尽管银根紧缩, 资本市场流动性依然过剩, 房地产企业可以自主拓宽筹资渠道, 增加民间资金筹集比例, 适当的运用海外投资, 这是面临资金断链情况下无可厚非的选择。

四是房地产行业重组势在必行。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体现出分散、规模小、质量差的特点, 小型的房地产企业充斥其中, 增加了整个行业的运营风险, 阻碍了我国房地产行业规模化、专业化的实现, 因而实现产业格局的转变是整个房地产行业实现发展的必经过程。

三、房地产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看到, 我国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房地产企业要充分的了解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及时把握发展机会, 争取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一) 密切关注政府政策, 及时掌握行业动态

未来政府的宏观调控仍将继续, 在这种背景下, 房地产企业需要顺势而行, 密切关注政策变化, 将经营与国家宏观环境结合起来。要建立政策预警机制, 随时注意政策导向和行业动态, 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有效地应对可能的政策变化。

(二) 转变经营战略, 开拓新兴市场

首先, 经营模式的转变, 任何行业要实现长久的发展, 规模化、专业化是必由之路。房地产企业现在也处于逐渐规模化的进程中, 通过整合业务和资源, 兼并小企业, 实现全行业的规模经营, 将带来巨大的规模效益, 同时也增强房地产企业应对外部竞争和系统风险的能力。其次, 加大产品开发和创新的力度, 房地产企业要在原有产品基础上, 对消费者市场进行细分, 充分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开发产品要尽量多元化, 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同时注意创新, 在绿色房产、生态房产、信息化房产等方面加大开发力度, 重视向二三线城市市场的转移, 以开拓新的市场。与政府合作参与城市建设和开发也是房地产企业可以考虑的方式。第三, 保证房地产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成本,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保障, 尤其是房产这一类特殊产品, 质量尤为重要, 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的顾客流。性价比高的房产总会受到顾客的青睐, 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必须在严把质量关的前提下进行。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愈来愈大, 必须采取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 以保证有限的资金条件下经营的平稳进行。从一定程度来说, 保证质量也是为了降低企业成本。第四, 做好产品营销, 面对供过于求的现状, 企业要立足市场, 做好产品营销, 注重广告的信息作用, 提高宣传的详细性、准确性和吸引力, 与顾客建立融洽关系, 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三) 拓宽融资渠道, 保证资金供给

房地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是巨大的, 当前银根紧缩的情况下, 企业现金流风险加大, 如何保证资金链不被中断, 是房地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筹资渠道的创新是必要的, 寻求多元化的融资途径, 比如现在流行的房地产投资信托, 就是很好的融资方式, 目前在我国开始试点, 不过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而小的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开发来减轻资金压力, 或是与大企业合并, 通过规模优势实现生存。

(四) 企业管理实现精细化和创新化

管理决定企业成败。房地产企业经营的重心应是产品的开发与销售, 而不是单纯的买地建房, 土地增值不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方式, 房地产企业必须转变过去粗放的管理思想, 更加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和人才的培养, 改善管理结构, 加强风险防控,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摘要:当前由于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房地产企业的前景不容乐观, 经营压力越来越大, 如何克服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首先对房地产行业现状进行了概述, 然后分析了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房地产,生存

参考文献

[1]李铮.宏观调控下房地产行业的新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J].金融经济.2011 (18) [1]李铮.宏观调控下房地产行业的新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J].金融经济.2011 (18)

[2]杨硕.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模式分析[J].现代商业.2011 (05) [2]杨硕.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模式分析[J].现代商业.2011 (05)

[3]曹晓丽.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战略转型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21) [3]曹晓丽.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战略转型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21)

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思考 篇8

一、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问题

(一)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格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些基本要求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都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首都环境建设工作,2013年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印发《进一步加强首都环境建设工作的意见》,对“美丽北京、环境先行”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了到2015年全市环境建设卫生脏乱死角基本消除、环境违法行为得到遏制、城市环境秩序明显好转、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的工作目标。

(二)首都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对城市环境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虽然这些年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城市环境水平与首都城市定位仍不匹配,与市民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类环境问题普遍存在。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和经济发展不相关的很多棚户区、小片平房区、企业后勤社会化剥离出的居住区的环境无人顾及,这些地方私搭乱建严重,市政设施落后,逐步演变成城市环境脏乱、安全隐患突出的环境薄弱区域;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失控无序的发展和建设,大量人口的聚集使得环境问题积重难返,已成为首都环境的突出问题;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开发甩项、工程留尾、架空线私搭、违章建设和违法广告仍在不断新生,给首都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第二,城市建设规划实施不均衡。城市建设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为目标,但目前城市规划实施很不均衡,依靠市场的城市开发规划进展较快,而靠政府实施的环境建设规划进展缓慢。据统计北京城区二环以内,规划详规为公共绿地,目前仍为破旧房屋的地区有68片,在城六区建成区内,这样的区域有510片,这些区域多成为环境脏乱的根源。这些受各种条件限制无法靠市场开发建设解决的区域,无疑需要政府制定解决方案,以前的“城中村”、“边角地”项目有效地解决了部分这类问题,2009年由于国家清理地方政府融资贷款平台,北京市“城中村”、“边角地”的拆迁补助资金失去来源,项目基本停滞。2020年国家制定了实现小康的目标,届时北京二环内公共绿地规划尚未实现无疑是政府的责任。

第三,优先发展环境意识不足。城市发展建设追求短时经济效益,以开发商的兴趣导向发展,将城市中易开发的、有较高利润收入的地区优先开发,搁置周边难度大的边角地区,最终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遗留地区,后期政府不得不花大量资金对其进行整治,而先期开发地区也因周边环境不好或基础设施不配套而达不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2003年的南中轴项目是个成功的案例,北京市政府花了9亿元建成了两坛间的大块绿地,周边地价也随之逐年攀升,如果现在整治,肯定要超过100亿元,而周边地价也达不到现在的水平。

第四,城市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城市环境建设水平相应提高,但城市环境建设的投入明显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增速这必然导致环境建设速度放缓或环境建设标准难以提升,使得城市发展与环境之间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北京环境建设市级重点项目的资金安排每年10亿元,而需求量约30亿元左右,即使这样仍然无力触及项目中涉及的拆迁问题,造成环境建设不彻底,容易造成环境问题反复。

第五,环境问题底数不清,规划欠缺,环境建设不系统。对于影响北京市的各类环境问题,尚未形成分类分级台账,各类环境建设规划欠缺,对项目的统筹安排和管理造成影响,难以估算资金需求。市级重点项目采取区县申报制,造成项目分布散乱,缺乏清晰明确的环境建設重点和主线,主导性不强,环境建设难以形成有规模,成系统的景观效果。

第六,部门分割,环境建设缺乏统筹。目前首都环境建设办组织开展的环境建设,多是各区县市政市容委能够承担的工作,大多集中在绿化、铺装、粉饰、规范牌匾、清运垃圾渣土等工作,对于破旧房屋、违建临建等严重影响环境的问题,受制于整治资金、工作手段、办法等条件制约,难以触及。从全市角度看,市政府各部门也在按照各自职责分头实施环境建设,这种缺乏统筹、无法形成合力的环境建设格局,造成项目间的相互牵制,交叉影响,且易导致环境的再破坏,与统筹开展全市环境建设的目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第七,环境建设与后期管理结合不足。环境建设仍然存在就建设而建设的问题,而对如何建设便于后期管理,建设中如何引入社会参与以达到共治的管理模式思考不足。如区域环境建设工作,部分区县对区域环境综合提升工作理解不到位,当成一个纯整治项目,导致项目实施时忽视环境管理和社会建设两个层面。

二、针对问题,理清思路,实现“五有”,使首都环境建设再上新水平

目前的首都环境建设需要攻坚克难,我认为做好环境建设工作要从“五有”入手,即有机制,有规划,有目标,有方法,有保障。

(一)通过完善机构,建立制度,做实职能,实现有机制

首都环境建设工作需要统筹,就要设立高位统筹机构,改变目前各部门各自为政,多头整治,多次扰民,既浪费资源,又效率不高,不能一次性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环境水平,使环境建设工作成为一种“差一米”、“差一点”的遗憾工程。北京市委、市政府成立首都环境建设办,就是要借鉴奥运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高位协调,全面统筹,科学系统的做好首都环境建设工作。因此在完善市级机构的同时,区、街乡镇都要设立机构,配备人员,使环境建设工作各层级都有人管,并逐步建立起常态的工作制度,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集合力量,专家参与,使北京的环境建设工作形成综合统筹的格局。

(二)通过排查问题,分类汇总,实现有规划

环境建设要从摸清环境问题入手,各区县要按照条专块统的管理原则,不受部门职能分割影响,从首都整体环境入手,克服本位主义,高站位全面排查环境问题,分类统计形成全市环境问题台账。目前已开始排查包括铁路沿线、轨道交通沿线、国道、高速路和城市快速路沿线、水系沿线以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城市脏乱死角等环境问题。在摸清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分类分级做好环境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后期及“十三五”时期环境建设工作思路,建立并完善环境建设项目库,统一项目管理,各项目在项目库中运转,成熟一批,根据规划和重点实施一批。在未来环境建设中做到“齐、实、清、明”,即各专项规划齐,各建设项目实,总规划投资额清楚,年度投资计划明确。

(三)通过规划实施,任务分解,实现有目标

要实现高位统筹,就要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以总体规划确定分年度工作目标,安排重点项目,通过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明确环境建设内容,根据工作内容和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好规划统筹实施方案,通过首都环境建设办的平台将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建立总体目标明确,部门目标清晰的工作体系,形成真正意义的科学统筹,解决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部门重点不统一、行动不一致和多头交叉难以协调的问题。

(四)通过加强服务,研究问题,攻坚克难,实现有方法

第一,加强服务意识。在工作方法上,首都环境建设办要从强化服务做起,包括对区县、对委办局和对中央单位的服务,在规划统领下深入了解各部门的工作重点,以首都环境建设办为平台,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放大各部门的工作效能,使各部门的工作取得仅靠本部门而无法达到的效果。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取得各部门的认知,形成各部门愿意依靠首都环境建设办开展环境建设工作,增加环境建设凝聚力,促进统筹。

第二,加强对复杂环境问题的研究,制定方案,个个击破。涉及多部门的复杂环境问题,例如城乡结合部地区,没有部门牵头研究解决,属地政府也持观望态度等政策,谁也不愿意往前多走一步,大家已习惯于只谈问题,不研究破解思路,只提难度,不谋划解决方法,一切等待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对于这类涉及土地、规划、人口、业态等多因素的环境问题,要研究如何发挥属地政府的作用,真正实现条入块,块统条。比如城乡结合部的整治,探索由区县政府统筹提出几个城乡结合部的打捆整治,这样才能给职能部门留出在产业、居住和公共设施建设重新规划布局的余地,这肯定比单一区域的整治既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又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对于复杂环境问题需要区县政府根据自身条件积极主动落實并包装项目,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内容,项目方案应具备实施或可报市政府决策的深度。按照集中智力、财力办大事出效果的原则,今后每年都应提出2-3项能出整体效果的重点环境建设工程,报北京市政府批准,集各部门力量出环境成果,通过重大重点项目实现首都环境的改观。

(五)通过加大投入,奖励激励,市场运作,社会宣传,实现有保障

第一,建立环境建设资金保障机制。环境建设是社会各类建设的基础,市民对环境的满意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升,必须建立合理的环境建设投入和增长机制,确保北京市环境建设水平持续稳步提高。根据当前首都环境现状和形势,每年市级财政环境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应不低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办期间的水平,并建立相应的增长机制。同时,各区县的环境建设投入也应与市级投入按照一定比例配套和增长。

第二,制定环境建设“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奖励激励政策。通过环境建设项目的追踪问效,在市级环境建设资金的使用上,应体现奖励的原则,不搞区县间的项目资金平衡,鼓励区县政府先行先得,多投多得,精品多得,制定环境建设“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对于市级环境重点项目,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支持,对于环境脏乱死角的治理,采用“以奖促治”的方式给予支持。“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中央财政在农村环境保护项目中已经推行,山西等省市也已实行,对调动实施主体积极性,提高环境建设质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起到显著成效。

第三,注重市场运作研究,探索环境建设的市场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会还指出: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这些重要精神我们要弄懂、吃透,逐步在首都环境建设中探索市场机制的运用。

第四,重视社会宣传作用,为长效管理提供保障。成事先攻心,宣传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环境建设需要社会单位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保持环境建设成果更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只有形成社会单位和居民的自治,才能有效的形成长效管理,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要求。要重视宣传工作,做到长效管理。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严论文 篇9

经济发展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当前我国对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较大,农村的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精准扶贫更是农村发展的保障和支撑,农村的发展同样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有深刻认识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才能找到并制定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方式和途径。

农村环保资金缺乏

对于我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投资资金,没有找到直接数据依据,所以通过中国环境治理投资总额来间接反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认为:要使中国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2%以上;环境问题基本解决,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1。5%;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环境保护投资也需占GDP的1%。我国到的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比例大致呈逐年增长趋势,在1。15%~1。67%之间,属环境问题基本解决。中国经济基础薄弱政府难以保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自上而下决策”的供给制度下,环境投融资机制难以建立起来,导致目前环境保护投资不足,资金使用效率偏低,并且有些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银行商业融资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较弱,环境保护投资的.商业化运作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资金大部分由政府投资,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方面,还没有专项资金,再加上农村地域污染源分散,污染治理难以达到规模经济,我国农村地域目前普遍经济规模不大、平均利润率不高,吸引资金力量不强,融资困难。我国现阶段环境投融资机制在城市地域难以建立,在农村地域更是步履维艰。

农村环保制度缺失

我国现有的国家制度在面对污染农村的面源污染中存在着空缺,这使得本来问题就非常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不但得不到丝毫缓解,而且已经呈现了变本加厉之势,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和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严重性的忽视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追求经济发展和GDP增长成了地方政府的首要目标和政绩考核的标准,整个社会对于环境问题都没有很重视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环境污染。即使政府逐渐重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逐步出台一些政策、采取一些措施应对环境问题,也主要是针对城市环境问题,而没有关注到农村的环境现状。在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其对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农村在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边缘化的双重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的严重性没有给予充分认识和应有的关注。

(2)国家在资源分配、政策出台和制度安排上的缺失

纵观我国数十年来的发展史,“三农问题”产生和加剧的过程也同时是国家在资源分配、政策出台和制度安排不公平,向城市倾斜的过程。牺牲农村利益重点发展城市导致了农村多方面的问题,包括环境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已经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在资源、政策和制度上更多地向农村倾斜,突出表现为农业税的免除等政策措施。但我们还没有从政策和正式制度上给予农村环境问题以足够的重视。

(3)研究上的不足

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引起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充分关注,现有的学术研究对于农村具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也提供了有效的智识支持,但是现有对于农村面源污染的研究,要么关注宏观的治理对策,要么是零散的现状描述,鲜见有系统的专门的研究,这客观上阻滞了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

农村环保治理效果低下

农村面源污染具有污染面广、隐蔽性强、控制难度大、表现不突出的特点,可引起地下水和河流水域的污染,且量大面广且难以治理。部分地区已经制定治理措施并实施,总体来说效果不太理想,如个别地区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缓和一段时间,还会“复发”;个别乡镇和部门对农村面源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农村面源污染的污染源分散面广,防治及监管难度大。国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想通过改变农业生产习惯来达到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目的,但我国农村数量众多,分布广阔,由于某些限制原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困难重重。同时国家在农村地区推行沼气建设,某些农村地区发展的沼气池建设只是解决了部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农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还是无法得到根本治理。

农业发展方式不适合农村环境的保护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还是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这种农业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合农村环境的保护。面对农村面源污染逐年加重的趋势,急需改变农业发展方式,以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少公害的目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村落众多,不同农村情况各不一样,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再予以改进。同时政府相关支持政策,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偏软,可操作性不强;经济、技术政策偏少,实用的政策偏少,政策间缺乏协调;执法监督工作薄弱,内部监督制约措施不健全,层级监督不完善,社会监督不落。

农户缺乏主动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上一篇:高中美术老师述职下一篇:中班主题杭州龙井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