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和智慧是高尚的美德(精选6篇)
思想和智慧是高尚的美德 篇1
思想和智慧是高尚的美德
一个人的生命是可宝贵的,但一代的真理更可宝贵,生命牺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这死是值得的,—鲁迅
对真理的最大尊敬就是运用它。—谚语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列宁 权威:人类没有它就无法生存,可是它带来的错误跟真理一样多。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李大钊 “逆风而行”是要冒风险的,有时可能遭到灭顶之灾,但是在真理问题上,不能让步。—翦伯赞真理的旅行,是不用入境证的`,但是,真理还在穿鞋时候,谎言已跑了大半个世界。—谚语 心灵之爱真理,有过于眼睛之爱美丽。—洛克 岁月的大河淘尽了一切无价值的泥沙,而把真理留下。—佚名 一件事实是一条没有性别的真理。—纪伯伦 把真理用在那些其存在对谁都不重要的,认识它又一无用处,无谓事情上,那就是对真理这个神圣的名词的亵渎。真理,如果毫无用处,就不是一件必须具有的东西。—卢梭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要被关在门外了。 只要能随时纠正错误,则谬误之门就是真理之门。—佚名圣人之智如日,贤人之智如月,士人之智如烛,……如日者,无所不照,无所不彻也, 如月者,无所不照,有所不彻也,如烛者,思至则见,不思不见也。—庄元臣 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塞涅卡 真理多半是从各种意见冲突中来。—谚语 人抛弃理智就要受感情的支配,脆弱的感情泛滥不可收拾,象一只船不小心驶入深海,找到碇泊处。—马克·吐温 蒙田说:智慧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恒定的欢乐,它的境况有如目外的景物,永远的宁静。—佚名 人的智慧就像一面凹凸不平的镜子,它把自己的本性掺杂在事物的本性中,所以它反映的事物是歪曲的畸形的。—弗·培根智慧有三果:一是思考周到,二是语言得当,三是行为公正。—德谟克利特 智慧可以使一个人即使未受教育仍可活下去。—谚语 反对真理归根到底最能促使真理获胜。—钦宁格 对实验的专横就是对真理的恐惧。—谚语 智慧是不会枯竭的,思想和思想相碰,就会迸溅无数火花。—马尔克林斯基 思想和智慧是高尚的美德。—海塞 包含着某些真理因素的谬误是最危险的。—亚当·斯密
思想和智慧是高尚的美德 篇2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且, 这里说的人是我们社会的未来, 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是数以亿万计的群体。对人的教育, 不仅意义重大, 而且内容极其复杂多样, 引领这样一个无与伦比的工程的, 是人的思想。而形成我们的思想的, 是我们的事业心、爱心、思考和行动。我们眼前的这本文集, 正是这些方面的记录。从中我们会知道一个教育的领导者、教育的管理工作者、教学工作者, 如何在他们的工作中形成和运用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借此来学习具体的教育思想。但我觉得, 我们可以做得更基本一些, 就是得知一个事实:教育者必须是思想者。帕斯卡尔说, 人是思想的苇草。这句话初听起来有点儿悲凉, 但我们细思之, 却深深地为之震撼, 因为它用如此方式来强调思想和智慧于人的重要性。我们原以为教育只要运用相关知识就行了。然而不, 我们得用思想。我们在做教育的任何事情的时候, 在总结所做的事情的时候, 会发现最终我们只是发挥了自己的本性, 是本性使我们产生了思想和智慧, 并把我们获得的既有知识融化于相应行动中。我们用自己的思想来享受人们既有的思想, 同时也创生着自己的思想。而且, 教育世界是动态的, “人不能两次跳进同样的激流”, 所以, 我们不能须臾离开思想。我们用思想和智慧来进行教育和改变教育。
从另一个角度看, 教育的复杂性, 在于它“阐旧邦以辅新命”, 要求我们“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冯友兰先生写在自己墙上的铭言。我想这两句铭言对我们也是很适合的, 所以在这里借用。教育是“旧邦”, 自古以来就有, 但是今天教育要现代化, 也就是要求我们“辅新命”。为此, 必须“极高明”, 具有高的境界, 而且“道中庸”:中是不偏, 庸是不变。那么, 什么是不偏和不变呢?按照通常的理解, 不偏, 首先要有一个坐标系, 也就是客观的参照物, 比如说有了东头和西头, 取其中, 然后才有“中”;首先要定义“原来”是什么, 然后才谈得到“不变”。如果坐标和“原来”都没有定义, 就来说中或不变, 岂不是说与不说差不多了吗?还有, 不论情况如何, 都来一个折中和不变, 岂不是没有创新、没有前进、缺失了我们对事物的立场了吗?我们的思想和智慧何由发生呢?可见, 先定义什么是“极”和“原来”, 是问题的焦点。好在子思———孔子之孙和他的“心法传人”, 《中庸》的作者, 在《中庸》的开篇说的“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给我们寻找“极”和“原来”以极好的指引。它的意思是, 我们的人性, 是天命所予, 也就是大自然淘洗的结果, 而我们过自由宽广的生活, 无拘无束地率性而为, 就形成了道 (这同孟子的人之初, 性本善是一致的, 就如我们装在你电脑中的初始软件, 必定是好的程序而决不是病毒。这也是我们对基础教育的教育对象的品性的基本刻画) , 也就是说, 我们的所有道, 都是自然的规定性。所谓教, 让学习者修习就是了。这就透出了一种判断:大自然就是我们思考的“极”, 是“原来”。这符合老子所说的,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这样看来, 我们的所谓“中”, 其实就是“正确”的意思, 正确地反映自然之“极”, 或者融入道, 融入大自然———我们的精神物质之母, 一切真理和道的最终的依据。
我们原来以为有两极, 自然和社会, 而在子思的说话里, 归并为一极, 大自然。我的思考是, 社会的基本法则和自然的法则是一致的, 前者是后者的凝聚。 (见我的文章:基础教育之本: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依托人的生命自然, 《教育研究》, 2008年第12期)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或者就可以表达我的这个意思了:1+1=2, 考试答错了会扣你的分, 说明它是社会的法则, 而我们任何实践, 1个苹果和1个苹果合拢起来, 必然是2个, 表明它又是自然的法则。既然如此, 我们何不让孩子们依托自然去学习社会呢?我们何不依托孩子们的生命自然, 去一同享受社会的和自然的美景呢?教育的思考追寻自然, 回归自然, 享受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我们以为这只是回归, 但其实是前进。现代化, 就是人的解放, 教育需要通过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 来实现人的解放。而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来自自然, 却难于回归自然, 就如现在, 我费了很大的劲才能说明我们思考的参照物———自然之极。难就难在教育在多年来已经被异化为远离自然了。因此, 我们要通过思想和智慧, 来找到教育回归自然的道路。这也是教育需要思想和智慧的另外一重理由。这里, 我们顺便进入了探讨自然的境界, 我想它可以用来审视我们思想和智慧的依归。其直接的作用, 是可以借此更好地读这本文集, 领略其中的文章何以打动我们, 我感到, 其中重要的, 就是引向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比如, 带着这种自然的感受和追寻, 读江东先生的教育文化说, 更清晰地看到了他是在文化和自然的结合上驰骋思考, 一个古老的带着自然气息的命名, 如何使学校的文化面貌焕然一新。又如读黄永光先生广雅中学和谐教育的论述, 领会了他如何把矛盾的事物结合成和谐, 作为表达, 我恰好在写此序的同时, 获广雅中学校庆120周年邀约写了几句话, 是“遐龄广雅, 风致高标。春和秋丽。长领风骚”, 其中“春和秋丽”是说春天般和暖的素质教育和秋天的艳丽的高考收获, 都是那样地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又如谢小萍副校长的文章, 用自己独特的方式, 在教学中努力发挥人的生命自然的力量, 生动地表现了教育教学如何回归自然。还有曲先生的教育公平的论述, 等等。
我们的思想回归自然, 就是追求真实, 就会凝结为智慧。这给我们带来一种浩然之气, 静气。与有静气的朋友交朋友, 永远是美妙的。我们读这本文集, 也就可以领略其中的美妙。在这里, 我把自己的一点点思考也摆进去了, 这可以说明我受到了文集的主题的鼓舞, 也来参与了讨论, 同时, 就更不敢说这是序言了。谢谢文集的主持者给我参与讨论的机会。书供同好, 祈望教正。
思想和智慧是高尚的美德 篇3
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最大的变化是由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特征的生存型社会,转向以解决人的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型社会。新阶段解放思想,就是要把人的发展作为推进改革发展的基本方略;新阶段改革发展,就是要从新阶段的客观现实出发,说到底是要构建人民市场经济。
改革发展为了人民。过去30年,改革开放解决的是人的生存需要,在那个时期,经济总量的增长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都把注意力放在搞GDP上,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是现在继续这样搞,就会出现两大问题:一是政府作为公共治理的主体,如果仍把注意力放在经济总量提高上,谁来解决资源环境这些日益突出的公共问题?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提升,全社会全面快速增长的公共需求与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矛盾比较突出,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经济总量的提高上,谁来解决民生问题?人民市场经济就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尽快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为公平的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改革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市场经济不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其精髓在于使人从工具性中解脱出来,恢复人的主体性。新阶段如何继续调动人的积极性?就是要给人更大范围的自由、民主、人权,就是要把人的发展作为发展的本质。新阶段如何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就是使经济发展少依赖自然资源,多依赖人力资源。这就需要尽快使改革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过去的成就不应成为下一步改革发展的负担。
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市场经济是照顾所有人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本质的要求。小平同志将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在看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相当艰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富人的消费已趋向饱和,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难以上去,没有形成一个巨大的中等收入者群体,社会和谐也缺乏基础。因此,应当充分估计、高度重视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在新阶段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不能简单地以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有利于調动人的积极性。
继续解放思想,营造全面改革的良好氛围,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没有新的思想解放,改革很难顺利推进,要以新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面对新的复杂形势。温家宝总理曾强调,“解放思想运动将永不停止,一直到中国现代化成功,到那时也还需要解放思想”。
大胆突破过去的一些理论“禁区”。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就是要讲老祖宗没有讲过的话。如果有禁区,很难解放思想。民主、自由、法治、人权、平等、博爱,有什么不能说的呢?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人的发展离开这些怎么行呢?搞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机制,也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思想和智慧是高尚的美德 篇4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首先想给大家讲述一个故事: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们上了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火烧。”乙说:“撒上石灰。”丙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一年后没有除掉,再来此相会。”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哲学家没有来。但他们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欲无杂草,须种庄稼。
我们的社会不正是一片无垠的草地吗?这里绿意葱茏,却也有稗草暗藏其中;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不也是一片小小的草地吗?这里生机勃发,却也有不良情绪偶然来袭。我愿做一颗智慧和美德的良种,以我微薄的力量去绿化、美化、净化我所身处的外部世界和我所拥有的心灵世界。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叫《做一颗智慧和美德的良种》。
从小,爸爸妈妈教我与人为善,老师同学催我天天向上,我要做一颗智慧和美德的良种,让自己的人生拥有崇高的价值,为家庭和社会增光添彩。
在家里,我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而是有责任感、懂得体贴家人的小小男子汉。爷爷年老体弱,我经常帮他端茶倒水,还陪他聊天,耐心地教爷爷使用电脑、VCD等打发时间。我知道,一个人不能光想着自己,那样太自私,我们要懂得为他人着想。听爸爸说,在我5岁的时候,得知妈妈生病需要做手术,我赶紧砸碎自己的存钱罐,把所有的零花钱全部捧到妈妈的怀里,关切地说:“妈妈,把我的钱都拿去看病,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妈妈泪流满面说:“养个懂事的儿子,真好!”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洗碗筷、做卫生、倒垃圾、叠被子、收拾房间,自己的事情独立完成,争取今后读高中、上大学能够自我管理,做个有能力有贡献的人。
在学校,我想和那些与我一样的学习上有“野心”同学来一场龙争虎斗。我把“有志者事竟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按照老师的`要求提前预习,不懂就问,学会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周密地安排学习时间,争取全面发展。我曾经获得过全区第一的桂冠,也获得过武汉市计算机LOGO语言编程竞赛一等奖、武汉市科学探究大赛一等奖、楚才作文竞赛三等奖、语文知识竞赛、英语竞赛等一些奖项,但我没有一点骄傲情绪,我知道我们的学校藏龙卧虎,要想勇立潮头,就要永不懈怠。
说起那次夺取全区桂冠的事,还有一段小故事。我们的班主任张利琼为了激励大家,私人出钱重奖冲进全区前十名的同学。她要奖给我一百元,我当时不肯接受。因为我觉得我已经得到了最好的奖励,那就是对自己的超越。张老师对我说:“你看淡物质,这非常好。可是如果你把这物资奖励用得得当,它也能产生极大的精神力量啊。”那个周末,我特意到光谷书城,用我得到的奖金买了两本书捐给了班级的图书角。看到同学们津津有味地阅读我捐献的书籍时,我心头的喜悦如海浪一样澎湃!
爸爸妈妈一直注重提升我的综合素质,我先后学习了葫芦丝、萨克斯,紧张的学习之余,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令人心神沉静,一支圆润的《小步舞曲》让人心旷神怡,美妙的音乐带给我无穷的快乐,既消解了精神的紧张,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因此能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在欣赏同学才艺的同时也给大家带去快乐。
在社会生活中,我是一个好公民。志愿者社区服务、清明节祭奠英烈、福利院照顾老人,我都积极参加。我渴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的毅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坐公交车,看到老年人我总是主动让座;在大街上,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也会尽己所能献献爱心。在汶川和玉树灾后捐款活动中我积极参与,不落人后,希望自己的爱心能给灾区小朋友带去慰藉和温暖。
作为一名男生,我觉得自己要有阔大的胸襟。所以我性格开朗,友善待人,当有同学有难题找到我时,我总会使出浑身解数给他们讲解,希望能与所有同学共同进步。我的视力不太好,家长希望我能坐在靠前一点的位置,我总是主动要求坐到教室后面几排,家长不理解我。我对他们说:我个子高,坐在前边就像块门板,后面的同学怎么看黑板呢?我总不能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吧。
现在,我深深地懂得,我给别人的只是一片绿叶,我收获的却是一片森林!入团的时候,大家都投票支持我;加入国旗班,大家又把机会让给了我!站在这神圣的舞台之上,更是大家馈赠给我的宝贵礼物!今天我要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说一声:谢谢你们!
谢谢大家!
【演讲稿:做一颗智慧和美德的良种】相关文章:
1.做一颗安心草演讲稿
2.科学和美德初中作文
3.中华传统和美德的作文
4.做一颗黑珍珠随笔
5.做一颗的稻草作文500字
6.做一颗沙粒小学作文
7.我想做一颗糖想象作文
8.做一颗坚强的树作文
思想和智慧是高尚的美德 篇5
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
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从第一个答案中,我们知道必须工作,有工作,就会使人快乐;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必须充满想像,对未来充满希望;第三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爱,那种无私的、不计报酬的爱;第四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有能力,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
只有这样的人,世人才会给他最美妙的报偿,正所谓予人快乐予己快乐。
思想和智慧是高尚的美德 篇6
反思,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 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 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教学实践是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又称反思性实践, 是“一种思考经验问题的方式, 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 (皮连生, 1997)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并指出,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对一个教师来说, 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 一个叫做“情感”, 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 忘我地工作, 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 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 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可以说, 绝大多数教师都有着真诚的教育情感, 因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孩子, 热爱自己的职业;但作为一项事业, 教育仅仅有感情是不够的, 至少是不完美的。爱, 是教育的前提, 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由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我们不能仅仅向学生奉献心血、青春乃至毕生的年华, 不能仅仅因学生的成长和成功而喜悦, 还应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 提升自己的事业境界和人生品位;在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同时, 自己应该不断成长并走向成功, 从中体验到人生的快乐, 为自己的生命喝彩。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奉献的岗位, 也应该是一个获取的职业;教师不是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 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
要达到这个境界, 我们就必须做反思型的教师。何谓“反思型教师”?通俗地说, 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 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这里的“思考”主要指“反思”, 即对自己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
二
必须强调的是, 我这里所说的“反思型教师”之“反思”绝不仅仅是“想”。近二十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 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 不停地阅读, 不停地写作, 不停地思考。当然, 这四点决不是互相分离的。在反思型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不停地实践, 不停地阅读, 不停地写作, 不停地思考, 完全是融为一体的, 其中, 思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渗透到每一个环节。
1. 不停地实践。
这里的“实践”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 投入到学生之中, 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日常工作。和一般纯粹老黄牛式的“干活儿”不同, “反思型教师”的实践, 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情感型”, 就是带着感情投入工作, 融入学生, 在教育实践中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和对学生的依恋之情;第二是“科研性”, 就是不盲目地干, 而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研究对象, 把每一个难题都当作课题, 以研究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实践中既不重复别人又不重复自己, 每一阶段都要有创新, 都要有超越。
2. 不停地阅读。
反思型教师同时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身体力行者, 他把阅读当作像每天都要洗脸刷牙吃饭一样的必须的生活内容。反思型教师的阅读, 也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专业性”, 教育名著、教学专著、教育教学报刊, 等等, 都是阅读的对象;第二是“人文性”, 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者, 除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外, 反思型教师还要读一些政治的、哲学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学的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 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憧憬未来, 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感悟世界。
3. 不停地写作。
这里的“写作”实际上是搜集积累自己的教育矿藏的过程, 也是总结提炼自己教育智慧教育艺术的过程。和有些教师仅仅是应付职称评定的“写作”不同, 反思型教师的写作同样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日常性”, 把写作当作自己的需要并养成习惯, 通过每一天的写作点点滴滴地积累教育心得, 而不是到期末为了应付校长才写一篇总结;第二是“叙事性”, 就是写原汁原味的教育案例不必煞费苦心地“构建”什么理论框架, 也不借时髦的“理论”和晦涩的名词来进行学术包装, 就让自己的教育故事保留着鲜活的气息, 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4. 不停地思考。
教育本身就是最具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所以教育者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文情怀和独具个性的思考精神, 当然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这里的思考首先指对自己的思考, 即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 揣摩、琢磨、体验、品味着自己已经和教育水乳交融的日常生活;“思考”也包括关注、研究、咀嚼、审视别人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如果这思考带有对自己进行检讨、解剖的意味, 它便成了我所理解的“反思”, 而这种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正是任何一个教师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
三
回顾我从教18年的经历, 我的反思主要包括五项内容:
1. 对教育实验的反思。
既然是“实验”就有可能成功, 也有可能失败, 如果能够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反思, 那么, 即使失败了的教育实验, 也是一笔财富;而对于成功的实验, 同样需要以科学的眼光进行实事求是的剖析和评价。比如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搞的“未来班”实验, 按说是当时大家都比较公认的成功实验, 但我从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进行严肃的反思, 结果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
2. 对教育行为的反思。
反思不仅仅是针对明显的教育失误, 也包括对自己一切教育 (含教学) 行为的反思:和学生谈一次心, 上一堂课, 组织一次活动, 甚至和学生交往过程中的某一个蕴含教育因素的细节, 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内容。精益求精, 与时俱进, 缘时而新, 因人而异, 都可以使教育更加完美, 更具心灵的感染力。
3. 对教育现象的反思。
教育者的反思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自己教育的反思, 还应扩展为对自己所见教育现象的反思。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同时胸襟开阔的教育者, 他会关注与自己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其他教育现象, 并同样以科学的态度, 尤其是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和追问。在解剖自己的同时, 解剖整个教育, 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育反思境界。
4. 对教育理论的反思。
我们尊重理论, 但不迷信理论。我们在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理论与传统的同时, 理应以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胆识, 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之处;对一些似乎已有定论的教育结论或教育命题, 我们也可以根据新的实际情况、新的实践予以重新的认识与研究, 或修正, 或补充, 或发展。没有千千万万普通教育者富有个性的反思和富有创造性的实践, 就不可能推进教育理论的蓬勃发展。
5. 教育失误的反思。
几乎可以绝对地说, 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 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 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 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善于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 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所谓“反思错误”, 通俗地说, 就是犯了错误之后不要轻易地原谅自己, 而是拷问自己的心灵:我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这样的错误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 还是有着必然的思想根源?这样的错误事先能不能够避免?这样的错误是否受到了我期望达到的“教育效果”?如果达到了某种“教育效果”, 那么我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如果没有达到, 那么这次错误所造成的表面的后果和潜在的危机有哪些?这样的错误蕴含着怎样的教育遗憾、教育缺陷乃至教育悲剧?这样的错误可能会在我的学生心灵中造成怎样的伤害?这样的错误包含着哪些可以理解的善良意图?这样的错误掩盖着哪些不可原谅的自私而可怕的个人动机?我是否真正从这次错误中汲取了教训, 并从中获得了新的教育启迪?……
每一次错误, 对所有具备真诚反思精神的教育者来说, 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 我们沿着错误的台阶一步一步走向事业成功的高峰。相反, 那些敷衍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且被某些狭隘的功利思想束缚头脑的人, 往往会拼命地掩饰错误, 会给自己找许多“借口”和“理由”来原谅自己。对这样的人来说, 每一次自我原谅都是新的错误, 这个错误同时也是一个陷阱———他们即使可能从这次错误的陷阱中艰难地爬上来, 但随时都可能掉进另一个错误的陷阱, 而永远不能够走向教育的成功。
我始终认为, 高素质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灵敏的人;追求真理, 崇尚科学, 独立思考, 保持个性, 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
成长是一个过程, 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 永无终点。我的教育之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将继续迎来一批又一批新的学生, 将继续上好一堂又一堂的课, 将继续面对一个又一个预想不到的教育难题……但只要保持着对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 我就会继续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乐, 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 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
摘要:反思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也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教师通过反思发现研究问题的切入点, 使经验得到锤炼、升华。只有不断反思, 教师才能得到进步。
关键词:教学反思,四个不停,五项内容,教育激情
参考文献
[1]朱小曼.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黄晓颖.关于如何培养“反思性教师”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5) .
【思想和智慧是高尚的美德】推荐阅读:
叔本华名言:叔本华人生哲学思想的智慧10-26
勤奋和智慧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09-12
集美德与智慧于一身的人 - 陕西省教育厅08-18
智慧的人生是幸福10-08
格言警句:书是智慧的钥匙05-30
“绝对忠诚”是人生的大智慧09-14
夏洛的智慧和力量10-23
智慧建造的应用和管理08-13
会用钱的人才是智慧的人的美文摘抄06-07
双赢是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初中作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