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教育专业自荐书

2024-11-07

历史系教育专业自荐书(共12篇)

历史系教育专业自荐书 篇1

我是一个耐心细致,责任心极强,又充满活力的师范大学生。办事沉着稳重,勇于创新是我的工作风格;拥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的超越自我是我前进的动力,这些特点都塑成了我坚韧不拔的精神。只有勇于奋斗才能获得成功,这是我的人生信条。

我慕名来到XX大学历史系教育专业。XX大历史系是全国历史研究基地之一,师资力量雄厚,为全国培养出一批批各种优秀人才。四年中,我始终没动摇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信念。学习历史增强了我学习的信心和意志,博览群书为我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并且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在无数次的拼搏与挑战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在业余时间,还进行英语和计算机学习。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两千多个学时的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加强了我的口语和听力的训练,扩大了我的英语词汇量,能够进行简单的英语交谈和书面或口头的翻译。此外,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我在大学里获得的又一项成绩。98年,我参加了系里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到长春市实验小学讲先进人物的事迹。99年暑假,到南川市白沙镇中心校进行社会实践,义务讲课。

我衷心的渴望领导给我一个机会,同大家共事,充分发挥我的潜力。谢谢!

历史系教育专业自荐书 篇2

关键词:《历史教育》杂志,刊行始末,宗旨

1931年, 日本法西斯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东北三省相继沦陷,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在此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 历史教育的作用凸显, 历史教育类刊物应时而生, 《历史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办的。

一、《历史教育》刊行始末

回顾《历史教育》的创办始末, 就不得不述及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与北平师范大学史学会。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民国学术版图占据重要一席。北平师范大学史学会, 是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师生创办的学术组织, 当时国内著名的高校历史系几乎都有自己的学会团体, 并且自办有学术刊物。早在1920年,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曾成立史地学会, 创办不定期刊物《史地丛刊》, 由史地部代主任何炳松担任主编, 《史地丛刊》与后来同类刊物的出现, “标志着专门性史学期刊的出现”[1]351。1931年, 北平师范大学史学会创办《师大史学丛刊》, 历史系主任陆懋德担任主编, 刊登了不少有较高学术质量的文章。20世纪30年代以来, 日寇侵略铁蹄步步紧逼, 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史学界寄希望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用, 唤起国民爱国心,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历史教育的论著名噪一时。1937年北平师范大学史学会创办《历史教育》杂志, 是当时国内首个以历史教育为刊名的专业学术刊物, “在国内似汗牛充栋一般的出版品中, 像‘历史教育’这种性质的刊物, 至今还未见及”[2]1。《历史教育》实际筹办时间应始于1936年, 出版时间比预期要推迟, “本刊原定于元旦出版, 后来因为储备期间太短, 预定的稿件大多没有收到, 所以决定延迟了一个月”[3]49。《历史教育》第一期于1937年2月1日出版发行, 第二期于1937年5月25日出版问世, 前后共出版两期, 后因卢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北平师范大学内迁而被迫中断, 此后也一直没有复刊。

《历史教育》具体编辑工作由北平师范大学史学会编审委员会主持, 编审委员会主要由历史系师生组成, 教师编委有李飞生、陆懋德、齐思和、熊梦飞、何竹淇等五人, 李飞生担任主编。学生编委从北平师范大学史学会和历史系中选出, 史学会推举四人, 分别是史学会学术股的浦安修、冯来仪, 史学会执委会的邵辅周、萧远健;历史系推举四人, 每个年级推举一人, 由于四年级同学即将毕业没有推选, 实际推举了张凤鸣、赵象山、孙克刚等三人。《历史教育》编审委员会的成员, 有不少在后来的学术研究以及抗日战争中, 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历史教育的真谛。李飞生时任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 讲授西洋史, 对西洋高等教育亦颇有研究, 曾撰写《欧洲中古大学之起源》一文, 解放后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4]108。齐思和, 1935年获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学成归国后, 获聘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 开设“史学概论”、“美国史”。齐思和留学哈佛大学前, 曾求学燕京大学历史系, 并担任燕京大学历史学会会刊《史学年报》的主编, 有丰富的编辑经验。抗战期间, 齐思和先后在燕京大学、中国大学、天津工商学院等高校任教, 数次拒绝日伪的威逼利诱, 坚守民族气节。何竹淇,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抗战爆发后, 任西北联大讲师, 著有《岳飞抗金史略》、《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等。浦安修曾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 抗战爆发后, 她在延安任中央妇女委员会研究员, 从事妇女宣传工作, 解放后, 长期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克刚系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 是史学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孙克刚毕业后投身抗日战争, 1942年随中国军队远征缅甸, 后根据此段经历撰写《缅甸荡寇志》和《印缅远征画史》, 记录中国军队在抗战中远赴缅甸英勇作战的动人事迹。

二、《历史教育》的宗旨与内容

经世致用, 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每当国家、民族出现危亡的征兆或现实的危险, 史家们会毫不犹豫地拿起这个武器。明末清初之际, 顾炎武等人开经世致用的先河, 到鸦片战争前后, 经世致用思潮的崛起, 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如果说求真是史学学科属性之使然, 那么, 经世致用, 则是时代赋予了史学的另外一个功能。史学的致用, 主要表现在历史教育方面。《历史教育》的办刊宗旨是:“努力实现历史教育的重要使命, 培植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提倡历史教育之普及, 研讨历史教育之改进。”[5]1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与经世致用的目的, 即通过创办《历史教育》杂志, 刊登相关文章, 表彰民族气节, 唤起民众激情。

《历史教育》第一期于1937年2月1日出版发行, 第二期于1937年5月25日刊行。《历史教育》杂志设置了“论著”、“漫谈”、“译录”、“书评”、“消息”、“答问”、“会讯”等栏目, “论著”栏目主要刊载两类文章, 一种是关于历史教学方面的问题, “例如, 教学方法之应如何比较研究, 教学效率之应如何设计促进, 教学设备之应如何配置充实, 教材标准之应如何决定去取, 教材内容如何可期分配合理, 以及教学经验之忠实叙述等等”。另一种是关于历史研究方面的问题, “如史学方法之评论, 史源之探索与指导, 史实之申辩与考订, 史籍之诠释与解题, 又或国际问题之检讨阐明, 历史辅助学科之独立研究。盖凡平日读史之所会心, 能有所见而有所抒, 直接或间接以裨益史学知识与史学教育者, 皆无不录矣”。“漫谈”栏目主要刊登有关历史教育的随笔等文章, 与现实联系比较紧密。“译录”是对外国史学论著的译文的摘录[5]2。

其中“论著”、“漫谈”、“译录”、“书评”四个栏目是《历史教育》杂志的核心部分, 从已经出版的两期内容来看, 共有“论著”九篇, “漫谈”五篇, 译录三篇, 书评七篇, 详见下表。《历史教育》杂志所刊载的文章, 其作者既有著名的学者, 也有史学会的学生。从文章的内容来看, 凸出了《历史教育》的办刊宗旨与时代特点, 第一, 十分关注历史教育问题, 《历史与教育》第一期与第二期中, 共有历史教育相关的文章有八篇;第二, 凸显时代特点与对民族危亡的关注, 关注国际局势, 尤其是与中国息息相关的远东局势, 这两期共刊登了四篇远东史或远东国际关系研究的书评, 反映了编者、作者对国际局势的关注, 对中国前途命运的关心。

在历史教育方面的文章中, 有些包涵着重要的思想价值, 如钱穆的《历史与教育》。钱穆的《历史与教育》发表于《历史教育》第二期, 他在文中阐述了其历史教育思想, 第一, 钱穆强调中国史教育, 认为应当把中国历史教育提到应有的位置, 他说:“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 对其本国史的智识, 绝对需要而有用, 尤其是所谓知识分子, 在社会各界负中心领导的人物, 对其本国历史, 更不应该茫无所知。所以一个国家真有教育, 真有陶冶公民的教育, 无论如何, 本国史, 须是极端重要的。”[6]8第二, 钱穆指出当时历史教育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了改进历史教育的方法。他批评当时教育界与史学界都不重视历史教育的现象, “教育界的眼光, 既看不起所谓本国史, 史学界的风气, 顾不到所关教育的意味, 两者凑合, 遂成浸提国内各级学校之历史教育”。面对中国史教育不受重视的局面, 钱穆提出了两点思考:“一方面要国内教育界对于国家教育国民之根本旨趣之认识, 另一方面要国内史学界对于本国史意态之转变与理论及方法之更新。”[6]9第三, 钱穆认为历史教育的责任在于培养爱国精神, 培养国民对于中国历史的尊重与理解, 他说:“国史之教育意义, 应该首先使其国民承认本国以往历史之价值, 而启发其具有文化意味的爱国精神, 同时培养其深厚的奋发复兴之思想与抱负。”“国史教育之责任, 至少当使国民对其本国史具有一种温情及善意之看法与理解。”[6]8可见, 钱穆不仅强调历史教育对爱国精神的培养, 而且重视历史教育对国民的本国历史认同感方面的功用, 彰显钱穆对历史教育的重视, 以及强烈的时代感与危机意识。

《历史教育》杂志虽然中断, 但历史教育对救亡图存、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并未中断。抗战期间, 有的史学家投笔从戎, 直接战斗在抗战前线, 马革裹尸, 死而后已, 如姚名达。有的史学家, 在大后方宣扬爱国主义教育, 以致积劳成疾, 鞠躬尽瘁, 如吴其昌。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国家、民族危亡多事之秋, 在太平盛世, 也应该加强历史教育工作。当前历史教育观念淡化, 历史知识社会化过程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如以错误的历史观为指导, 出现一些调侃历史甚至歪曲历史的不良现象, 这都要求我们要重视历史教育, 重视把正确的历史知识与历史观传播给社会、民众。

参考文献

[1]张越.新旧中西之间——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学[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

[2]李飞生.发刊词[J].历史教育, 1937 (1) .[3]《历史教育》编辑部.编辑后记[J].历史教育, 1937 (1) .

[4]刘北成等.建设中国的世界史学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2 (5) .

[5]李飞生.创刊旨趣[J].历史教育, 1937 (1) .

历史系教育专业自荐书 篇3

关键词:英国;成人教育专业;历史发展

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英国的成人教育历史悠久且十分发达,被誉为“世界成人教育之乡”,对世界各地成人教育的发展都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成人教育经验都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推广和应用。英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是逐渐向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尽管成人教育的专业化在世界上日益达成共识,成为世界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潮流和各国致力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对于专业化的理解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多少个研究专业这个课题的学者,便有多少个专业的定义”,研究者从不同视域、角度探讨专业化,提出了不同见解和观点。但事实上,无论是在研究者心中,还是在广大民众眼里,专业群体的共同性都是十分明显的,即作为一种专业,它须具备的核心特质可归纳为四方面:一是专业知识(professional knowledge);二是专业人才培育(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三是专业组织(professional oration);四是法律规范(legal norm)。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理论体系、专业人才培育、专业组织和法律规范这几个方面来探讨英国成人教育专业化的发展历程。

二、英国成人教育专业化的历史发展

(一)理论体系

成人教育理论是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血肉”与“灵魂”,只有形成科学、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成人教育实践。英国致力于成人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有较长的历史,也是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主导国家之一。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把“成人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术语,从一般教育活动中分离出来区别认识与对待,专门用来描述有关成人进行的学习活动的国家。1816年,托马斯·波尔(Thomas Pole)出版专著《成人学校的起源及发展》,以大量的事实表明,以成年人为教学对象的教育活动已经遍及英国,并受到各阶层人士的重视和支持。他首次使用“成人教育”一词,用来描写与普通学校教育不同的成人学校的活动。J·W·哈德逊(J·w·Hudsoi2)的论著《英国成人教育史》(1851),也使用“成人教育”这一术语,对英国成人教育的起源、发展等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20世纪20年代,研究者为构建成人教育学科体系进行了初步尝试,同时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探讨成人的学习,因此,有关成人教育的社会地位及成人学习能力的理论与实验研究逐渐兴起。1926年,英国诺廷厄姆大学教授、成人教育学者彼得斯(R,Peers)撰文批评社会对成人教育的不公正态度,指出将教育人为地割裂为几个部分,并且教育研究仅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做法是有害的、毫无科学根据的。他认为,人的一生都有学习能力,没有任何时期不能施之以教育。因此,成人教育不应作为青少年教育的替代物,而应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与青少年教育并列的组成部分。他首次采用与青少年教育相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成人学习的各种特点,其观点在英国心理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心理学家斯彼尔曼(S·Spirman)于1927年发表文章,以一战期间美军士兵的能力测验结果为依据,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成人的学习能力,认为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成人学习能力不低于青少年。他还提出了经验的二重性问题,以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了经验是一把“双刃剑”,即对成人的学习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如经验容易使成人固守旧的习惯、方法,容易养成保守的心态。主张教育工作者在组织成人学习时,必须适时指导他们分析已有经验并决定其取舍。上述研究成果拉开了世界范围内关于成人学习能力研究的序幕,并奠定了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向。

20世纪60年代至今,英国成人教育研究进入一个新时期,“科际整合”的特征愈来愈明显,逐步形成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从研究成果数量来看,多部有影响力的专著、工具书先后问世。在专著方面,有M·泰尔格特的《费边手册》(1960)、R·拉尔的《自由社会中的成人教育》(1962)、托马斯·凯利的《大不列颠成人教育史》(1962)、Authony KayeKeith Harry的《利用媒介进行成人基本教育》(1982)、Lorraine Mar-shall和France Rowarrd的《自学指南》(1983)、W·E·Styler的《成人教育和政治制度》(1984)、A·H·Chacaleg等人著的一《为失业成人的教育》(1985)、Richard Taglord等著的《英国和美国的大学成人教育》(1985)、Alan Rogers著的《教成年人》(1986)、Roy Woolfe等著的《成人和继续教育中的指导和咨询》(1987)以及彼得贾维斯所著的《社会环境中的成人学习》(1987)、《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社会学》(1989)、《成人及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等等;在工具书方面,有c·J·泰特缪斯主编的《培格曼终身教育百科全书》(1989)、彼得·贾维斯主编的《国际成人继续教育词典》(1990),等等。

此外,有关成人教育的研究成果还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如《成人教育委员会关于终身学习的报告》(1983)、《拉塞尔报告》(1973)、《亚历山大报告》(1975)、《凡纳布尔斯报告》(1976)等。从研究范域来看,不再是就成人教育论成人教育,而是采取“多学科立场”,将成人教育置身于“复杂的视域”中,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比较学、传播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等不同学科探讨。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的视角不断完善和充实成人教育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成人教育理论更适应个人和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

(二)专业人才培育

英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关注成人教育专业人才培育的国家。早在《1919年报告》中就指出,成人教育师资可以从教师指导班的毕业生中招聘,但必须建立培训中心,尤其在大学里,以为成人教师提供必需的培训。3年后,教育部成人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师的聘用、培训和酬劳》又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1921年,诺丁汉大学成立成人教育系并开设“成人教育文凭”和“成人教育证书”课程,其目的在于为不断发展的大学和工人教育协会的成人教育项目培养师资。此后,不少大学纷纷效仿,相继成立成人教育系,开设成人教育师资培训课程。1964年,成人教育学者威伦斯基提出要对成人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

创办专门的训练学校,

“这所学校以后要谋求同大学合并,如果一开始没有这样做的话”。

1973年《拉塞尔报告》指出,要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为专职教师以及尽可能多的兼职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特别是成人教育工作方面的培训是极为重要的。”此报告发表后,成人教育师资培训得到迅速发展。1975年,“教师培训和咨询委员会”继续教育分委会发表报告,建议凡是任成人教育的专职教师应该在任职后不久,至少应随2年的每周1日课程学习1年,然后其中的1/3的人应继续完成学习,获得“扩充教育证书”。为此,新的年制课程先后出现。这些课程大都在综合技术学院里进行,同时,全国有4所技术教育学院(相当于扩充教育学院)专门承担了成人教育师资的培训任务,其课程由“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统一评审。“教师培训和咨询委员会”尤为重视兼职教师的培训,于1978年发表报告,强调对兼职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并专门设置了三级培训制度。在课程完成后学生所获的证书上,除了扩充教育证书外,又增设了成人教育证书,开设的课程也采用了较以前更加灵活的形式。此外,为适应扩充及成人教育师资培训的需要,政府对教育学院进行改革,出现了一批高级教育学院,以和综合技术学院一起承担较高水平的师资培训任务。

为加强成人教育专业人才培训教材建设,1984年,英国与德国、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的专家联合,编写了一套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训教材,并配有培训手册和学员手册。近年来,英国终身教育大学联合会与欧洲成人教育协会、德国成人教育协会、波兰哥白尼大学等联合,采取案例教学法,对大学成人教师实施TEACH项目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

目前,英国的成人教育专业人才培育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很多大学的成人教育系或继续教育系都开设了有关方面的证书、文凭以及研究生课程,全日制和兼时制并举,并在入学方面也做了相应改革。地方教育局、志愿组织积极与大学合作,因地制宜,制订富有变通性的教育、培训措施。无论是专职成人教育工作者还是兼职成人教育工作者,都有机会接受由高到低、循序渐进的系统培训。

(三)专业组织

成人教育专业组织是由成人教育工作者组成的具有专业性、服务性、互利性的专业群体。“它们在成人教育调查、研究、咨询、中介、监督、评估等方面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发挥这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伴随着英国成人教育专业化的发展,出现了种类繁多、功能性质不尽相同的成人教育专业组织,大致可将其分为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三种类型。

国际性成人教育专业组织。(1)世界成人教育协会。成立于1919年,经常举行专题研讨会,鼓励研究别国的成人教育项目。1929年在剑桥召开了来自30多个国家300多名代表参加的世界成人教育大会。该协会不仅推动了成人教育在新领域的发展,也促进了跨地区、跨国家的成人教育活动的交流与合作。(2)国际工人教育协会联盟。1945年由英国工人教育协会发起,1947年成立,每3年举行1次大会,选举执行委员会。通过会议、研讨会、信息资料交流等,促进协会成员间的理解和合作。

全国性成人教育专业组织。(1)全国成人继续教育协会。1921年该组织在曼斯布里基成立,时称“英国成人教育协会”。1949年,与“全国成人教育基金会”合并组成“全国成人教育协会”,1983年改为现名。协会除了协调成人教育活动外,还组织研究和出版发行工作,总结、推广成人教育经验,加强与国际成人教育机构的联系。协会有定期刊物《成人学习》和《成人教育研究》。(2)工人教育协会。1903年成立,时称“工人高等教育协会”,不久改名为“工人教育协会”,简称WEA,到1907年在全国各地已建立74个支部,其目标有3个:建立大学和工人阶级的联盟;援助工人兴办的教育事业,开办工人补习学校。该组织旨在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为工人和一切失去教育机会的人提供教育训练的条件,引导和组织他们开展教育活动。协会与大学推广教育合作,共同创建了“导师指导班”制度,不仅开创了劳工民众基础教育后成人教育的新形式,也为民间教育组织与大学和政府有关部门协作,一起推动成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目前与综合大学校外(成人)教育部合作在全国各地举办成人教育讲座,开设实用性短期课程。(3)基督教成人和继续教育协会。1979年成立,其主旨在于促进基督教的成人教育活动。此外,还有“大学成人和继续教育委员会”等其他组织。

区域性成人教育专业组织。(1)西北地区成人教育协会。1947年由兰卡郡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发起成立,每年都要举行年会。(2)苏格兰成人教育协会。1949年成立,目的在于“促进对社区成人的教育,并为此协调各组织,机构以及个人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是举办会议和组织其他有关活动,加强对政府成人教育政策的影响。定期发行简报和《苏格兰成人教育》杂志,也出版有关成人教育的著作。在对外合作方面,协会和国际成人教育理事会及欧洲成人教育局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3)全爱尔兰成人教育协会。1969年成立,是爱尔兰岛的成人教育协商联合组织,发行《通讯》和《成人教育评论》杂志。协会与国际性及区域性成人教育组织来往频繁(4)北爱尔兰成人教育协会。1983年成立,旨在协调北爱尔兰各成人教育组织和部门间的活动,促进成人教育信息和经验的交流。另外,还有“西北地区公共图书馆成人教育委员会”、“中东部地区成人教育理事会”等其他组织。

(四)法律规范

依据立法或法律性的规程规范成人教育,加强对成人教育的监控,这是成人教育走向专业化、制度化的重要标志。英国是一个法治国家,重视成人教育立法由来已久。其成人教育专业化的发展是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分不开的。

早在1859年,英格兰就对成人教育作出规定,用助学金的形式资助成人“科学性教育”,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20世纪初,英国通过一项法令,允许地方为成人提供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并直接资助高等院校、工人教育协会等机构的推广教育,从而把成人职业教育纳入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1924年制定《成人教育规程》,这是西方国家关于成人教育的最早的专门法律。提出维持国民的幸福是国家的责任,完备成人教育制度是建设福利国家的责任和重要环节;强调成人教育的市民性,尊重民间团体自发办成人教育,国家给予成人教育补助金,并监督检查实施情况,接受补助的部门有大学校外教育部和工人教育协会的地方组织。该《规程》使成人教育被纳入建设福利国家的政策之中,确立了成人教育制度的基础。1944年颁布《教育法案》,将成人教育确认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政策与手段”,并纳入有关的条款之中。规定:“各级政府有义务为那些未受完义务教育的成人提供全日的或半日的教育;有义务组织教育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国民

的需求;继续教育的经费由各地的税收来解决,不足的部分由国家予以补贴。”该法案确立了成人教育非义务性和自愿原则,从法律上确定了成人教育的地位,明确了地方当局促进成人教育发展的职责。还提出普及教育休假制度,即采用每周一天或两个半天,到成人教育机构“连续性间断”学习。1957年颁布《继续教育条例》,规定政府有向工人教育协会开设的成人教育课程提供资助的责任,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刚离开学校,需要在地方学院学习初级职业技术或商业知识的人。

1964年颁布《产业训练法》,规定职工培训费用采取征收制度,即按工资的百分比或按人平均负担,向每个从业人员征收一定数量的费用。1973年颁布《就业与培训法案》,为成人职业训练提供了法制基础。1975年,教育部颁布《扩充教育规定》,把大学以外的一切中学后教育均划入扩充教育的范围,由地方教育局统一领导,相对地理顺了管理环节。同年,《教育法》规定,从事成人教育的志愿机构和组织可以从科教部或地方教育当局得到资助。

1981年,“工业培训委员会”拟定一项议案,提出: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为成人提供各种职业教育的机会;为就业或重返工作岗位的成人,提供广泛的机会,使之获得或更新职业知识和技能。1983年《教育资助法案》规定:政府有向工人教育协会开设的成人教育课程提供资助的责任。1985年,教育与科学国务大臣向议会提出建议,即绿皮书。提出为了满足工作和个人更高的需求,应该给人以终身教育的机会。建议政府有义务为能从高等教育中获益的成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同年,《扩充教育法》规定,准许各地方学院出售其研究及教学成果,用以强化扩充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此外,《教育改革法案》(1988)与《扩充与高等教育法案》(1992)的颁布使英国成人教育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2003年7月,英国教育大臣查尔斯·克拉克颁布成人教育白皮书——《21世纪技能实现我们的潜能》,从政府角度提出了如何帮助业主提高雇员技能水平、如何提高国民教育素质的具体目标,设定了包括改革政府资助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改革资质构架等一系列方案。

三、结语

在我国,成人教育专业化正在“从边际迈向主流”,成为发展成人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借鉴英国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经验,为促进我国成人教育专业化的发展,我们至少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推进成人教育理论体系构建。遵循反思性、自主性、创造性、科学性:实践性、系统性等基本原则,确定成人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明确成人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主攻方向,采取全面更新学科建设理念、高度重视科研队伍建设、重点组建科研基地、认真组织学科合作研究、不断优化研究方法等策略,推进成人教育理论体系构建。二是加强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育。更新传统观念,深刻认识到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育的重要性,在本科阶段广泛开设成人教育学专业,加强成人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点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专门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训机构,强化在职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健全培养与培训体系,推进职前培养与在职教育一体化等。三是注重成人教育专业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成人教育专业组织建设氛围,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规范成人教育专业组织建设,扩大成人教育专业组织的自主活动范围,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加速成人教育立法。加快成人教育立法步伐,完善成人教育法律体系,尽快制定《成人教育法》,确定成人教育的专业地位和专业规范,变“人治”为“法治”,做到有法可依,使成人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应聘历史教育专业自荐信 篇4

东北师范大学是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而历史系又是国家文科研究基地,基础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我能在这里学习感到十分骄傲,并且在各方面获得了极大的充实与提高。

在大学四年中,我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我在学好专业课与公共课的基础上,博览群书,为我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而且,我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不断地增加新知识,陶冶情操、开拓视野。不仅如此,我还努力学习外语和计算机,顺利通过了外语国家四级,初步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大学四年中,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协助学生会组办各种文艺节目,培养了我一定的组织与社交能力。我还积极参加校里举行的足球赛、排球赛等各种比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1998年,我参加了系实践部组办的社会实践活动,到各中小学去讲课。而且,在2000年暑假到母校进行社会调查活动,了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这些活动提高了我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展了我的知识面。特别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我在课堂教学上,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历史课听起来更加生动、活泼,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积极与学生沟通,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这期间初尝了当教师的酸甜苦辣,这使我更加坚定了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信念。

我深信当一名合格教师并不简单,但我相信,凭着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与挑战自我的勇气,加之贵校提供给的机会,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衷心地希望,贵校能给我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

好范文简历网提供(http://jianli./)更多的求职相关资料 这里有最全面,

最实用的 :求职信范文 英文求职信范文 自荐信范文 自荐书

历史专业自荐信 篇5

你好!

英语和计算机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一次性成功通过了四六级。为了适应以后工作的需要,我努力学习计算机,现在已经掌握了dos、windows、word等基础知识。,可以使用powerpoint、author ware、photoshop等多媒体开发工具制作教学课件。

我知道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摇篮,也是培养能力的殿堂。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比如去xx中小学参加“与中小学保持联系”、“1+1”助学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教育实践,我逐渐掌握了教师的基本技能,明白了为人师表的意义,坚定了我做人民教师的信念和信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心血,我只愿学点东西;深思熟虑,永不后悔,致力于教育。

听说贵校人员庞大,教学管理严格,学生综合素质高,社会口碑极佳,是我理想的`地方。希望能通过贵校的严格检查,成为贵校的一员。我会用我的行动,我的成绩,我的付出,证明我的能力,证明你的选择,不后悔。

他热切而真诚地希望回复!

此致

敬礼

祝愿:工作顺利!

自荐人:

历史专业毕业生自荐信 篇6

历史专业毕业生自荐信在求职应聘时自荐信一定要以自己应聘的职位而写以下是一篇相关历史学专业自荐信以写作模板。大学生简历网yj s jl.o rg还推荐一份历史专业 自荐信参考为应聘时写自荐信参考。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首先,向您致以诚挚的问候,向您道一声:辛苦了!

我是XX大学历史系XX届毕业生,我之所以选择历史,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和热爱,而且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历史是伟大的,永恒的。它是一幅包罗万象,纵横古今的精彩长画卷,它可以使人睿智、思索渊博、进取,永往直前。

岁月匆匆,转瞬大学生活即将拉下帷幕,回首大学四年,虽说不是惊天动地,异彩纷呈,但却回味无究,平凡中有收获,收获中有喜悦,喜悦中有动力。使我能够在人生的篮子里积累了沉甸甸的果实,其中有外语的顺利过级、专业论文的闪光,计算机的辅修以及自修的二外英语等。虽说这过程是艰辛的,结果却是令人欣慰的,促使我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向人生的更高阶段迈步。

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在大学四年中,我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倦怠来度这几年寒暑。我一直以专心、虔诚之心来学习专业,一丝不苟。我觉得务实,求实很重要,不好高骛远,夸夸其谈,不设空中楼阁,走就走得踏实。在专业学习中,我力求把知识学得扎实、明白、透彻,并不断思索、探究,向老师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我的论文常以高质量、有深度,逻辑思维严密获得任课老师的赞扬。在历次考试中也取得好成绩,并连年获得人民奖学金。中国自古就有“文史哲不分家”之说,这就说明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我在认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本文来源于 y J s j l.o r g广泛涉猎文学,哲学,经济学,地理学方面的书籍来开拓自己的视野。同时,我又旁听教育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以使自己在今后教师职业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老师,实现自身的价值,为学校的`更加辉煌尽一份心,尽一份力。

我的性格就像我的名字一样开朗,乐观,活泼。我非常喜欢一句广告词“年轻没有失败,只要亮出你自己”所以各项活动我都积极策划,参与。“重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我认为有实力加上有能力才更有魅力。我参加过“教师技能大赛”“行走在团旗下知识竞赛”“红烛献爱心”以及运动会和各类文艺汇演等。而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参见实践部的活动和教育实习。到中小学去讲课,面对一双双眼睛,五花八门的问题,让自己没有理由不热爱自己的职业,不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在教育实习中,我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件和录象来配合教学,取得“优秀”评分成绩的同时,更让我懂得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现代化,信息化,知识化相结合,才是高素质,高水平的老师。

“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我坚信命运之神会垂青有准备之人,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我将贵校作为首选目标是因为贵校拥有良好的管理体制,浓厚的教学气氛,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相信在您的指导下我将做的得更好,学得更好,希望贵校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一定会用我的真心,成绩来换得您的信任,满意,一定不会让贵校失望。

“事实胜于雄辩”我要用行动来证明您的选择是对的!

最后,诚挚希望贵校能够垂惠!祝贵校明天会更好!

此致

历史系教育专业自荐书 篇7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审美教育的因素。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 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魂宝, 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 元代以后之小说与剧本, 以及历代著名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 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事迹, 无不于智育之中, 含美育之原素。”史之所存, 美之所存, 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大宝库, 而旅游资源的评价更具历史和美学意义。旅游资源的历史意义取决于其产生年代与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的关系, 所存的文物古迹之多寡等。一般说, 历史越久远的评价越高, 如古建筑、出土文物等;与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的关系越密切者评价越高, 如重大事件发生地、名人故居等。其意义在于它们人类历史和社会变迁的佐证, 或径直称做“历史的载体”, 可以引人发思古之幽情, 了解历史进程, 探素社会和人生之真谛, 做现实之借鉴。旅游资源的美学意义主要取决于自然风光的美感种类与强度, 即自然美的状况, 人文旅游资源的艺术成就与造诣, 即艺术美和社会美的状况。

二、旅游课程渗透历史课程内容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旅游的认识

在旅游资源的观赏中, 历史学科中的许多文艺作品, 尤其是山水诗、抒情诗、风景画、游记, 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 并有许多独到见解。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提醒学生:古人对景观美的评价依据除了具体的客观的标准和尺度外, 还十分重视这块土地是否与名人发生过联系。若有联系, 即使此地并无特色, 也会令人流连忘返, 发古之幽情, 正所谓“山以贤江苏袁开玉刘芳

称, 境缘人胜”前者如泰山, 因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记载, 也有杜甫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绝句等, 而为后世游客所敬仰从而纷至踏来;后者主要是名人身后纪念地, 即使景观不那么美, 也会为后世游客所惦记。如成都的“杜甫草堂”。历史上的审美观念还体现了他们在其他领域中的创造中, 从工艺品、建筑、园林、城市整体规划直至日用器皿、服饰, 大量的历史遗存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三、旅游课程渗透历史课程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在学习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时, 我们认识到它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 也就是历史的产物。人类活动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 因此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人文旅游资源的产生决定了它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及特色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长短、文化传统等都有直接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中, 如伟大工程作为旅游资源更体现了它们是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是历史的载体和见证。在所有的工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长城, 其修筑历史持续时间最长, 工程量最大, 影响最深远, 因而成为我们民族的象征, 而不是仅仅看到该工程对人民的摧残。再比如我国的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反映了古代先民防止水患、兴修水利的经验, 以及我国古代人民对不同治水方法的评价。我国历史上先后兴建的水利工程以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坎儿井最为重要。它们曾经对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 并且现在仍然在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四川的都江堰, 在今年“五·一二”四川汶川大地震后, 我及时调整《旅游地理》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引导学生迅速学习四川旅游资源, 重点讨论了都江堰工程经受八级特大地震考验的启示。同时引用《参考消息》文章进一步让学生知道, 在世界上目前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灌溉系统在地震中仅轻微受损而附近大坝和水库却出现不同险情说明它们是一地区发达的根源, 是古人因地制宜巧妙改造自然的产物。表明人民巨大的创造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它们所体现出来的治水经验和某些创举迄今也大可借鉴。当然通过上述信息也使学生深刻体会旅游资源“变化性”的含义, 即可能是人文旅游资源变化 (人类的破坏或开发也可能是大自然力量的破坏) , 也可能是自然旅游资源变化 (如地震引起山体滑坡甚至形成堰塞湖) 。同时上述伟大工程中的关键工程又往往在地形险要、风光秀丽的地区。因此这些地方又都成为极其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四、旅游专业渗透历史知识教育可以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深化对教材相关内容的理解

在《旅游地理》讲解北京旅游名胜天安门广场时, 教材仅提及“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都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在此渗透“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的史实后, 学生明白了自己作为青年学生在和平年代更应读好书的道理;讲解“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时, 我便渗透卢沟桥事变的史实, 从而让学生懂得落后挨打和居安思危的道理。在讲解井冈山名胜时, 渗透土地革命战争、红军长征等史实, 使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在其他的红色旅游地讲解中, 如上海, 很多同学不能把中国最大的都市与红色旅游对应起来, 通过渗透“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五卅运动”等与上海相关的史实, 帮助学生掌握此段历史知识。

摘要:在几年的历史和旅游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逐步尝试把二者进行有机交叉与融合, 初步形成“史以旅游而生动, 旅游以史而添彩”功能性教学风格。

历史系教育专业自荐书 篇8

关键词:历史教师;教师素养;教学途径

一、当前历史教学现状

1.轻视历史教学价值

一个国家是否重视历史教学,小则影响国民道德品质和理论文化水准的高低,大则影响国民和执政者能否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规律,也影响社会发展进程和个人事业的成败。但当前,在许多人包括教育界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对于历史学科的价值与功能的认识,存在不容忽视的偏见。

2.教学要求缺乏思想性、科学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太偏重知识的传授,堂课大多只是罗列知识点。而在思想教育方面,也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导致学生茫然,似懂非懂。历史教学的科学性要求很高,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等,有意歪曲了一些史实和人物。

3.教学内容助长思维惰性

当今的历史教学难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却常会感到“学习无用”,由此产生厌学情绪。教学内容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本缺乏第一手历史资料,对学生创设历史学习的问题情境和理解历史极为不利。

4.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通过讲授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为系统地获取、接受书本上的知识,充分体现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其弊端也相当明显,就是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形成“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二、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分析

1.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积累不足

虽然大部分历史教师在高等学院受过专业历史教育,达到了成为历史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基本条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教师的专业知识没有增加和更新,反而是在减退。

2.重视教学技能的提高,忽视知识的更新

新课改开始实施到现在,历史教师的素质应该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教学技能方面的提高,可能要好于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提高。很多教师热衷于“术”的研究和实践,看书学习也是首选提高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成绩方面的书籍,听报告也是希望听到切实可操作的做法。

3.重视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忽视对知识的把握和研究

不少教师可能还没有搞懂要教的内容,就先去设计教学过程了,先想什么样的教法、什么模式,重视的是怎么让学生记住,怎么考好。如果先把教学内容弄清了,然后再想怎么教,就可能想出很多非常精彩的教法来,课堂教学也就真正有效了。

三、提高历史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1.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历史教师专业素养

在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培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加快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一要努力优化培训方式。反思教学、校本教研、经验参与式培训、体验式培训等多种模式,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育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要健全培训体系。对历史教师培训体系要有系统考虑和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践基地,整合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机会,以保证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有计划地稳步实施。三要改革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上要拓宽教师的思路,让历史教师的思维方式更加灵活,更具前瞻性。四要明确培训目标。只有当培训目标与历史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满足历史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时培训的目标才会变成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内在的需求。五要优化培训队伍。只有学校才能够直接面对课堂及教学过程,只有一线教师才清楚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所以,让实际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历史教师充实到培训师资队伍中来,有利于培训更具针对性。

2.打破自身的局限,实现自我完善

(1)亲近阅读。阅读是历史教师获得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也是提高自身素养最有效的途径。通过阅读,用教育理论武装头脑,能让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完善,让信息技术为课堂增添色彩,让教学研究成为专业成长的阶梯。

(2)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更新思想观念。重视优秀品质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灵魂,也是历史教学为社会服务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内化升华。

(3)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改正错误,不断发展自我,在不懈的追求和探索中走向新的境界。教师通过审视自己的教育习惯,寻找改革的切入点,又理性思考自己的教育习惯,促进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再在这一基础上实现教育创新。

教师专业发展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工程”,而这个关于人的发展的“工程”,重要的是人的热情、积极性和自我领悟能力。当然,必要的动力或者压力同样有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需要发现的眼睛,需要自觉的行动,需要经常的反思和一个实践共同体。教师要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在锤炼中升华,在探索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充满魅力的历史课堂,也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历史课程改革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初贵仁.农村小学的校本培训的策略思考[J].新课程,2011(6).

语文教育专业自荐书 篇9

我是一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女大学生,毕业于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我通过三年来的努力和锻炼,我顺利的拿到了大专学历,在校期间我主修语文教育专业,为今后胜任教师职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秘书的基本知识,提高了自己的修养。秘书专业中的交际、沟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能更好的辅助我所从事的教师职业。

我从网上看到了贵学校的招聘信息,我非常喜欢贵单位,贵单位。。。。我相信我可以胜任贵学校的语文教师,我有扎实的教师基本功,三笔字,简笔画,以及语文教育专业的知识基础,我都已熟练的把握,并且在校期间多次登台试讲,毕业后曾到某某学校实习,听

着同学们围在身边老师、老师的叫个不停,看着那一双双布满信任的眼睛,那一张张稚气的小脸,生活中所有的不快顿时烟消云散。使我多了一份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

我曾参加学校举行的大型越野赛,班级的团结和努力获得了系越野赛的第一名。在大一时加入了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行列,曾为学院的大型团体活动服务,并在大一期间获得了三等奖学金。

当一名光荣的教师始终是我心向往并愿倾尽毕生心血追求的事业。教师是神圣而伟大的,人常说“学高仅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因此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我很注重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

我希望能成为贵学校的一名成员,为贵学校服务,我相信我可以胜任贵学校的语文教师,请给我一次机会,我相信我会努力最到最好。愿您的慧眼,开启我人生的路途!

最后,祝贵学校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学前教育专业自荐书 篇10

1、三年来,承师长教诲,比较全面系统的学习了理论知识。跟老师一起进行幼儿实验设计和实施,对此积累了一些经验。曾翻译两万字的专业资料,此外,还选修了儿童简笔画、幼儿舞蹈创编等实用性课程,并自学了powerpoint、flash课件制作。

通过实习,进一步认识到幼教工作的艰辛,我虽没有丰富的幼教经验,但有一颗对幼儿的爱心,相信:有爱心必定有收获。

2、在校期间,曾多次担任班干部,工作踏实、肯干,有很强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3、个人爱好:对美术极感兴趣,对于各种宣传刊、海报的设计比较熟悉,曾多次获得校、院主题手抄报比赛一、二等奖;爱好书法,三笔字成绩均达到优秀。曾利用课余时间为几所幼儿园进行环境布置,对于幼儿园教室环境创设有一定经验。

4、英语已过四级。

我忠诚的希望您能给我这颗即将发芽的种子提供一片滋养的土壤。

如有幸成为贵园的一份子,我会和同事们一起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幼儿园越办越出色。恭祝贵园办出特色,蓬勃发展!

xxx

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篇11

关键词:教师职业 ; 教师专业化;发展 ; 热点课题;

一、中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在原始时期,教育活动并没有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负责教育的是有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夏代以后,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培养本阶级的力量,需要进行专门的教育。此时,教育活动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形式,此时的教师还不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长者为师、能者为师、学者为师、以吏为师,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史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是,这些教学人员还未真正将教师作为职业来源,所以还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开始在民间兴起,私学发端于春秋战国,兴盛于汉唐,沿袭到清末,期間时有涨落。唐宋时期,私学第二次兴盛,私学和官学相互补充、相互发展。直至清代,私塾的种类已非常繁多,塾师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队伍规模较之以前有所扩大。在教师职业发展中,塾师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中的一些人因学识渊博、品行高尚、治学严谨而受到人们的尊敬,也为后世的教师所批评接受,成为后来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进入近现代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与新型学堂的设立,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校涌现出来。由于受教育的人数增多,所教学科门类增加,所以此时有知识同时掌握所教学科知识并知道如何教的人才能当好教师。此时,人们已对教师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将它作为一个专门职业,并对教师进行专业化训练。

二、教师专业化

教师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清末时期的教师培养机构的设立——师范学校。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设师范院,以培养上中两院的教员,解开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和职业化培养师资的序幕。1897年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的诞生,开了中国教师教育的先河。1902年北京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创办,标志着中国高等教师教育的发轫。同年,著名实业家张骞在南通创办通州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私立的师范学校。清政府分别在1902年推出的“壬寅学制”和1904年的“癸卯学制”,设立了专门的师范系统,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确定了师范教育在学制系统中的地位。其中,癸卯学制建立了体系独立、层次分明、类别多样的师范教育系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师范教育的实践。

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颁行“壬子学制”,师范教育仍在学制中成独立体系。与清朝相比,这一时期的示范学校规模比较完备,计划比较周全,师范教育的建设走上了新台阶。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师范教育令》和《师范学校规程》、《高等师范学校规程》等法令成为这一时期师范教育的准则,对师范教育的规范和推动起了积极的作用。从当时的师范教育和教师队伍状况看,这一时期的教师专业化程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建国后,新中国建立起了独立成系统的师范教育体系,结束了解放前师范院校要不要独立设置的公开论争和废存不定的动荡局面。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师范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这一时期的教师专业化是远远不够的,普通教育中的师资还有相当多的没有达到合格的标准。

三、从教师专业化到教师专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政策的付诸实施,我国的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严峻挑战。在众多的争论声中,教育改革体现出两种相对的价值取向:一是学科专业化的取向,二是教育专业化的取向。其实质反映了人们对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做教师,教师要不要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必备条件和要求,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等等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见解。这两种取向,各具一定的根据和理论,应该说从不同的方面推进了教师培养模式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改革,推动了教师队伍建设。在21世纪,我们必须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超越师范性和学术性的矛盾和对立。实现教师培养与教师成长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热点课题

进入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发展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此后,许多国家已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到教育政策的视野之中,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刚刚起步,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只能说初露端倪,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仍然面临学习、借鉴的任务,但是应该看到,中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起步虽晚,但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

就已有研究来看,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焦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实际经历的专业发展的变化过程,即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即外部保障措施。研究内容涉及到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情意、态度、动机、道德和伦理等的发展变化过程,几乎涉及到各个方面;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实验研究、相关研究和比较研究等等。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我国学者主要是在比较研究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现状和趋势,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等方面加以研究分析,从而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中国教师教育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正在从数量发展向质量提高转变,提高质量将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教师专业化是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求与方向。

参考文献:

[1]梅新林.聚焦中国教师教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瞿保荃,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3[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刘婕.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谢维和.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制度改革---兼评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改革与转型[N].中国教育报,2002.

论当下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 篇12

一、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1.整 体 性

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历史专业知识、教师专业技能历史专业素养和教师专业情感在内的全面发展, 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片面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 某一时段、某一活动的任务或内容可能会有所侧重, 但就整个过程而言, 它是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目的的。

2.终 身 性

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 而是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 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历史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 也就是终身学习。

3.自 主 性

任何一个学科教师专业的发展都是教师个体自主支配自主行动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的, 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当然也不例外。这一过程源自教师发自内心地想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是事业心的趋势, 是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

二、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注意的方面

1.对 于 新 的 历史 教学 理 念 的 理解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学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学的基本观念, 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性支点。学校的历史教育, 不能没有优秀的教师。教师优秀, 讲亦优, 活动亦优。新课程的实质, 当重人格的开发与养成, 而非形式的“教或“学”的多样化。国外的教育理论, 不都适合我们搬用, 只可借来开阔眼界和启迪创新。在新课程面前, 我们若失去起码的判断力, 且不善于运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 仅凭热情和感觉是靠不住的, 因为历史教育不可能照搬任何一种理论或模式。历史教师应该树立历史教育以树人为本的观念, 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到重要位置, 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民族自豪感、社会使命感, 学会交往、生存、创造,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此, 历史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变“讲台上的圣人”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程的主体、教学的依据, 让历史课真正活起来。

2.对 于 历 史 教学 资 源 的重新 认 识

传统的课程资源往往被理解为教材, 即教科书, 很显然这种课程资源观已不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其实, 历史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包括文献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 其中教师本身即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学校图书馆、社区课程资源等均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仅仅是教本、读本与学本的统一, 是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材料, 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 只是对历史的一种认识, 课程内容也远非历史事实的干瘪叙述, 必须使历史教师形成以各种方式丰富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的能力, 包括及时了解最近、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为学生提供与特定历史主题相关的阅读书目等, 当然也包括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历史的材料。

3.通 过阅 读 丰富 历史 专业 知识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上自天文, 下至地理, 包罗万象。因此, 历史教师要勤于学习, 广泛涉猎, 及时、随时“充电”, 丰富自己的专业学识。

首先, 要有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 包括丰富的通史和史学理论知识, 断代史、国别史、专史、地区史知识。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挑选一些史学名著进行研读, 如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等,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其次, 要了解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成果, 站在学科前沿, 及时充实教学内容, 使教学具有新颖性。

再次, 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历史教师要广泛地学习与历史相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如哲学、地理、文学、美学、天文、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知识, 这样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 在教学中旁征博引、左右逢源。

4.精 湛 的 历 史 教学技 能

历史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又要有较强的教学技能。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知识的过去性, 因此历史教师应具有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语言要有准确性、形象性、趣味性、通俗性、精炼性, 把语言家的用词准确、数学家的逻辑严密、演说家的论证雄辩、艺术家的情感丰富融为一体, 把模糊事理讲清晰, 把枯燥道理讲生动, 把深奥的事理讲通俗, 让学生感知历史氛围, 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历史教师平时应多看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 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及语言驾驭力。这样, 教学中才能信手拈来, 水到渠成。

5.经 常 交 流 和 自 我 反 思

上一篇:歌颂赞美学生诗朗诵下一篇:水利测量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