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产教工作计划(精选8篇)
实训、产教工作计划 篇1
实训、产教工作计划
(2010-2011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校长室的领导下,根据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抓好专业课课堂教学常规规范为重点,以教务处工作计划的精神为准则,提高专业课实验实习教学质量为目标,更新教育观点,通过深入教学检查与各种活动安排,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本学期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下实训处将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实习条件开展实验实习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实习物资规范化管理,切实抓好岗位职责和技能教学工作质量评估的考核目标,圆满完成学校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性教学任务。
二、工作目标:
1.对所有实验实习室仪器、设备等物资进行检查、核对,进一步明确或调整各室责任人并落实各室实验实习物资安全保管职责,加强规范管理。
2.各联办学校和本校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认真落实每个专业的实习任务,根据学校现有的实习条件落实实习内容。
3.确立校内技能竞赛训练、选拔、成绩考评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提高参赛的积极性和省市大赛的成绩。
4.加强实训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明确实习老师的基本要求,修定各专业技能的教学内容。
5.注重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安全工作,明确实习安全措施和责任。6.强化专业实验、实习课的教学工作,并不断完善教学实习档案。7.加强学生的考证和管理工作。
三、主要工作:
(一)认真抓好专业课教学常规工作,不断提高专业实验实习课的教学质量。1.要求专业课教师认真学习各专业的教学计划,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专业课教学计划与实验实习计划。
2.认真检查专业课教师的备课,对照标准,分解难度,形成梯度。3.加强实习课课堂规范教学检查,要求任教者能够处理好教学和各个环节,合理安排时间,对学生严格要求,精心辅导,实习结束后认真记好台账,在实习过程中慎防事故的发生。
4.严格办事程序,对领用材料、量具、工具实行审批签字制度,每学期要彻底进行材料、设备的核查工作。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程序,形成规范化的实习管理制度。
5.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校实训处制定的“十要”“十不准”制度,使他们自觉爱护实习仪器设备,注重对精密的工量具正确保养,凡人为造成遗失及损坏的,除赔偿外,视情节轻重追究其责任。
6.在设置实习课题时,要根据学校现有实际与学生现状力求节约,尽量降低实习成本,杜绝浪费及占为己有的现象。
7.认真开展实习课的教学工作,对专业实习课的教学进行规范培训,逐步完善我校的实训教学档案。
8.根据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技能鉴定和考核工作。
(二)加强实验实习室的建设,逐步增加我校舍的各种专业的实践课教学。本学期继续对实习各处室进行专门教师承包责任制,每人负责一室,从财产到管理,到实习教师一条龙。由于我校无专职实习教师,只能由各处室的任课老师来承担这个责任,这对这些教师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压力和责任,应加强思想
教育工作,制定出一系列完整的实习操作规程,确保我校的实训工作逐步走上正规。
(三)由实训处组织相关教研组、专业教师,依据实施性教学计划和鉴定标准制订各专业实训科目和实训内容、实训计划、考评方案。在实训科目和实训内容的确定上,要结合当前产业结构的实际,提高实践性教学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在管理上着重做好老师对学生的考评、实训处对老师的考评这两个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工作的研究,落实实践性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要求,将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评价范畴。本学期,泰州市将要举行教师技能教学比赛,这是对各职业学校技能教学水准的一次检阅,意义重大,因此,各专业教研组必须及早研究,拿出相应的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四)遵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各项活动。
1.认真组织落实好各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的报名、考试和发证工作。2.认真组织好上海港湾学校学生的计算机考证的培训工作。3.配合教务处搞好各专业学生的普通话测试工作。4.其他班级学生的计算机的考试培训工作。
5.参加教育局、劳动局的双师型专业课教育的对口专业的技能鉴定工作。
四、工作行事历:
二月份:1.制定实训处工作计划,安排好实训内容和指导教师。
2.开展实训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出实习的规范要求。3.组织好市级技能大赛的技能训练工作。
三月份:1.组织学生参加合肥市技能大赛。
2.组织部分教师与学生参加合肥市技能大赛。
3、设备器材申购、检测入库
四月份:1组织09级学生的就业前实训提高工作
2、组织好10级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
3、实训中心产教工作会
4、选拔学生参与产品生产
五月份:
1、实训中心生产产品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与兄弟学校交流实训中心工作 六月份 1.核对各实训室的器材
2.实训处工作总结
3.整理实习档案材料
2011年2月18日
实训、产教工作计划 篇2
一、国际实训基地发展情况
从国际视野来看,德国、新加坡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典范,分别以“双元制”和“教学工厂”闻名于世,其实训基地建设水平高,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
1.德国“双元制”以企业教育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补充,其实训基地建设特点是:企业担负着实训基地的主要建设工作;行业(协会)对实训基地发挥指导、监督、检查和资格认定等方面的作用;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用作直观演示课堂教学所教授的知识。
2.新加坡以学校为主,在校内建设综合性的教学工厂,引入企业真实的职场环境、设备、运作体,并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中。其特点是:学校和企业合二为一,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认知有机融合;实行项目教学,以工业项目、实际生产为中心开展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
二、国内实训基地发展情况
从国家和各省实训基地建设来看,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总体上呈现普惠、平衡的特点,实训基地在专业之间、地区之间有较为均衡的布局。但是,与国际一流实训基地相比较,国内高职实训基地在建设主体多元化、资源开发联合化、实训项目体系化、功能多样化、管理智能化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同时,高职教育实训基地也存在着实训资源短缺和既有实训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难题,因此,亟待推动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在软硬件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提档升级。
三、建设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的现实需要
1.这是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加速,在为高职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积累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要能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2.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的现实要求。新时期,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要具有较强的技术革新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要具有更强的技术技能积累能力,能成为面向广大中小技术革新、员工培训的服务支点,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3.这是原有实训基地提档升级的迫切需要。经过多年建设,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软硬件条件都得到很大提升,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开发相对滞后;企业较少参与实训基地管理;实训基地技术研发与服务功能薄弱;实训基地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以新的思路、新的机制、新的方法促进实训基地提档升级。
四、建设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的几点建议
1.机制建设。发挥好政府统筹和市场激励作用,探索建立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建共管共用实训平台的长效机制。
2.实训资源开发。探索建立实训装备与产业主流技术同步更新机制;探索按照企业真实产品、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等设计实训课程的有效途径;形成线上线下相结、资源丰富的实训教学体系。
3.实训教学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专业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的激励机制。探索校企人员双向融合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营结合的实训教学队伍。
4.信息化水平建设。探索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实训平台的管理、使用的智能化。
5.技术技能积累。探究技术技能积累的平台、制度、队伍等方面的建设;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持。
6.管理制度建设。构建包括教学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组成的实训平台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实训平台的使用效率。
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是建设有世界水平高职教育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无论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视野来看,还是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升级换代来看,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都代表着未来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建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6):79-81.
[2]朱其训.国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76-79.
实训、产教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实训课 产教结合 教学体系
实训课实施产教结合教学是以“教”为主,以产促教,实现三个“零距离”对接,实训教学内容与生产工艺“零距离”对接,实训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对接,实训教学管理与生产流程管理“零距离”对接。产教结合教学能有效解决实训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一线对接,使学生的知识与企业的要求相统一。
一、实训课产教结合教学的准备
(1)根据专业特点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的主要场所。校内实训基地要以“教”为主,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扩展。学校要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形成校外实训基地链,巩固校内学习的課程,进而推动学校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顶岗实习是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延伸,学生在生产线上实践,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对于提高其实践技能并顺利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2)科学组织,高效运作产教结合实训教学体系 系统设计产教结合实训教学体系是保障产教结合取得实效的关键。在教学计划中应当确定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产教结合教学的整体观念,把实训教学体系分为基础实验、认知实习、专业实训、现场操作、技能考核等几部分,使其形成循序渐进的完整体系。要坚持以生产的理念、环境、过程、工艺、标准、目标等要求实施教学。在组织保障上,要成立专门机构,为产教结合教学的实施提供服务,可建立以教学部门、实训部门和企业三位一体的专业指导组织,对专业的教学计划、实训内容、组织实施等重要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听取各方意见,保障各环节顺利进行。
(3)强化实践环节考核与评价标准 考核与评价是实习实训环节开展顺利与否,实效如何的重要判断依据。从产教结合实际来看,必须在实训环节建立起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并切实提高考核的效度和信度,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实训课程的考核标准是:综合成绩合格=平时成绩合格+工件制作成绩合格+取得一个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种复合性的考核要求对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训课产教结合教学的实施
(1)成立学校实训中心,组建专业实训基地 为满足产教结合教学的要求,必须建立相配套的实训基地,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操作技能,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成立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扩展,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也必将随之变化。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或其他因素的制约,新开专业和课程所需要的实训设备不见得能够跟得上。因此,学校需要与校外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形成校外实训基地链,把校内不具备产教结合教学条件的课程拉到校外去完成,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3)成立由企业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学校可以定期请企业专家到学校来共同商讨专业计划,实训内容、组织实施等重要问题,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工艺相吻合。
(4)制定实训教学计划 以企业的实际产品的典型工艺为案例,逐层分解成若干教学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教学计划,建立与企业生产环境对应的教学场所,分布实施。
三、实训课产教结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产”与“教”的关系 产教结合教学是以“教”为主的,“产”是以“教”服务的,以产促教。实施产教结合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不是为教学而教学,更不是让学生加工产品去赚钱。因此,产教结合必须坚持以教为主的教学原则,偏离了这个原则,就偏离了教学大方向。学校的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任何以生产为主的生产车间不可比拟的。
(2)区分产教结合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不同 要准确把握其产教结合特定的含义,并准确地运用到教学实践。比如有些老师统一地把实践教学叫做“产教结合”或“半工半读”模式等,这样模糊的理解是非常错误的,对指导教学也是有害的。
1)首先要准确理解把握某种模式的自身含义,要求在理解和把握上既不能咬文嚼字,也不能教条的理解,要以他们的内容和内在含义的统一体中去把握,如对“产教结合”模式的理解,就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生产与教学的结合,更不能理解成边生产边教学或“生产+教学”。
2)在理解和运用中要注意不同模式的差异性,不能单凭直觉。如“产教结合”模式和“工学结合”模式都有“结合”二字,但结合的方式、方法和时间、地点、环境条件大不相同。“产教结合”模式着重从教学方法上强调实践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相统一,其教学场所主要在学校的实训基地;而“工学结合”着重从教学方式上强调做工与教学并举,其教学场所在企业车间和学校相互交替。
技工学校“产教结合”教学模式,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但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技能以更好地服务就业,我们每个职教人要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产教结合总结 篇4
随着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及劳动就业制度、招生分配制度的改变,加之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普高热”在各地不断升温,中等职业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其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广大职教工作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就是在新形势下,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所谓“产教结合,校企一体”,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一、“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现实意义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对于职业学校、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摆脱困境,求得发展。在计划经济下,职业学校奉命办学,“招生靠计划、分配靠政府、经费靠拨款”,现在,这种办学机制已被彻底打破,职业学校已经完全置身于市场当中,学校关键的办学因素,如生源、毕业生就业、办学经费等都没有计划保证,职业学校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目前,不少职业中学生源不足,学生素质较差,毕业生就业层次低,教学设备陈旧,办学经费短缺,真可谓是举步维艰,濒临困境。在此之下,职业学校必须增强自身适应市场、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新观念,积极兴办专业产业,并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教育性和产业性的双重功能,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职业学校的不好印象和看法,带动学校的招生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而且由于专业产业还会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盈利,这样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职业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从而使职业学校摆脱困境,求得发展。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并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
职业学校兴办专业产业,并使之与教学相结合,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在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产教结合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还有,我们都知道,职业中学里不少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家庭并不太富裕,学校兴办专业产业,让学生参与生产或经营,取得一定的报酬,这客观上也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建设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大多是从高校直接分配的,他们专业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缺点是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职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对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有利于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我们知道,中等职业教育是最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它与当地经济建设关系密切、联系广泛,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都与当地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头脑灵活,他们依靠科技兴办产业,因而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职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走上社会,必然会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二、“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实践
1、加快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积极稳妥地兴办专业产业。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资金短缺,教学设备简陋,学校的许多专业都没有一个属于学校自身的专业实习基地,教师只能在课堂抽象讲解,学生也只能生硬接受,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职业学校对应用型人才、创业人才的培养,必然会制约学校的发展。所以,职业学校的领导者必须更新办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实习基地的建设事关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大局,下定决心,根据学校所设专业及其他方面的情况,加
快主干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积极稳妥地兴办专业产业,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如针对计算机专业,学校可开办文印社、电脑服务公司等;针对烹饪专业,学校可开办学校饭店、风味小吃等;针对养殖专业,学校可开办各类家禽养殖场、水产养殖场等;针对电子专业,学校可开设家电维修部及小型电子公司等;针对农产品加工专业,学校可开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之,学校应尽一切可能为各专业特别是骨干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提供创业的场所。有了这样的基地,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学才不再是纸上谈兵,才可以改变职业学校以前出现的教师光教不示范、学生光学不实践的弊端,也只有这样,才能极大的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业能力。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过去,中等职业教育受普通教育影响甚大,学校注重的是老师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侧重于课堂灌输,教学上搞一刀切,齐步走,忽视了对学生生产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实践环节,这样必须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能力不能协调发展,教学和训练不符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要,学生动手能力差,就业能力不强,创业能力更无,这种传统的办学模式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坚决改变。职业学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加强应用性学科的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当前,特别要重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好知识
的同时,积极参加生产实践,在实践中掌握本领,增长才干,让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指导学生实践的同时,广泛开展科学研究,以促进学校专业产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才能够改变现状,全面实现自己的办学目标。
3、鼓励教师带头创业,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培养创新人才是职教的办学方向,在“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中等职校的办学模式中,学校要鼓励广大教师带头创业,特别是对那些具有一技之长、具有创业精神的老师,学校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和政策扶持,为他们的创业提供有利条件。他们创业的成功,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实习基地,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提供创业的经验,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当然,作为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创业上,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本领,学校所创设的各类实习基地都应该对每个学生开放,学校要努力使实习基地中的每个项目都成为社会经营性企业的缩影,成为一个个自主经营的实体,让学生能够依托于自己的专业,参与或独立承担该实体的生产经营。对此,学校还要给予全力支持,不仅要给政策,而且还要给经费,教师要给予引导和指导,当好他们创业的顾问和参谋,成为他们创业的领路人,在其创业过程中,不断地鼓励他们,给他们以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把所学到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通过创新、创造,获得创业的初步成功,这种成功会令他们喜悦,会激发他们进
一步创业的热情,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更好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应该指出是的“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但这刚刚是起步,而且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各专业的特点不同,所以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各学校在兴办专业产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先求有,不求大,不求强,但求多,要把握好市场信息,依靠科技进步,这样才能使我们中等职业教育的产业化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产教合作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篇5
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会长金辉
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中等专业学校算起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高等职业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创办联合大学开始,也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应该说,产教结合的办学实践与职业教育的创立与发展是同步的,在这期间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有历史的曲折、挫折。进入新时期,面对新任务,职业教育如何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体制改革要求,积极探索产教合作、校企结合新路,创新办学模式,加快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需要我们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需要深入开展理论的探讨。
一、产教合作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
职业技术教育的成长、发展源于经济、社会的进步和教育自身的发展,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来自与经济、社会和普通教育的相互关系的实践和研究。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产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应用性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中职教育是中等教育的一部分,现在高职占高等教育的规模已是半壁江山,中职即将与普通高中平分秋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高、中职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初中后、高中后的教育结构的两次分流。高、中职这两个“一部分”,与普通高等教育、普通中学教育是类别关系,不是级别关系;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高、中、初等职业教育是级别关系,但又不同于普通教育那种逐级升学的级别关系。专升本、对口招生则是职、普立交桥的建设与拓宽。对中等教育的两次分流和职业教育类别的正确认识,是经过几代人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化才得来的。每当某种思潮冲击这一认识,模糊、淡化,乃至否定这一认识的时候,职业教育就受挫折,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就难以健康持续。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及上世纪末两次中等教育曲折历程的感受及其深刻。而认识回到正确定位,职业教育又快速发展。这是为什么呢?简言之,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重任;二是教育结构必需适应时代要求,使人才培养的总体结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三是职业教育必须遵循自身规律,探寻、践行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真办职教,办真职教,真正办好职教”。
1996年公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性质(本质属性)作了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制度则从基本制度层面上保障着职业教育性质目标的实现。职业院校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方针,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广大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了产教合作、校企结合的职业院校建设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教育的社会性以及生产性、相对独立性等等基本属性,这是各级各类教育所共有的。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紧密、直接地联系经济,促进劳动就业,及其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产教合作、校企结合,成为体现职业教育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职、普关系是教育结构内部的普遍性、特殊性,共性、个性的关系,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职业教育的个性、特殊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就没有区别了,如果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只是将本科教育的四年压成三年,只是内容压缩,那就是没有区别,没区别就没有职业教育了。同时,又不能否定教育的共性、普遍性,我们职业院校必须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培养计划要由市场推动,公办院校办学体制要探索改革、创新,这些都是我们的特点、特色,但不能也不可能走向职教产业化,否则,也就不是教育了。
产教合作、校企结合已成为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涵。我们正由文化自在走向文化自觉。坚信产教合作是职业技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思想的实践途径,是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环境有机对接的有效形式,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教育环境资源,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育模式,是校企文化交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必由之路。
二、产教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产教合作、校企结合,从产业、企业角度看,是要解决技能人才(技师、技工)的补充和提高,以师带徒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了,特别是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自己培养解决不了,或成本太高,质量、门类无法满足,就必然要专门学校来办;从举办学校角度看,勿容置疑,不能脱离产业、企业,否则就是离开了服务对象,就失去了存在目标;从学生培养角度看,没有校企结合,就不可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技能人才,就业就没有竞争力;从教育及其结构角度看,人的智能多元化、人才需求的多样化需要发展职教。周济部长把它提升为对“办什么样职业教育”和“怎样办好职业教育”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确实毫不为过。
进入新世纪、新时期以来,国家召开了三次职教工作会议(2002、2005年国务院召开,2004七部委召开),从2002-2004年教育部连续召开四次产学研经验交流会(三次高职,一次中职),全国职业院校交流研究,部长每会必到,大家说是部长总动员,走向产学研结合新时代,真可谓汹涌澎湃,如火如荼。
纵观连续几次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和产学研交流会,全国职业院校经验交流,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大计,为我们指明了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这些目标、任务,可以概括为五个要点,凸现产教合作的大趋势。
1.进一步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推进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坚持一个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三个转变(从计划培养向市场推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政府宏观指导转变;从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使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急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实践、实训环节教学,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就业、胜任岗位要求。并且,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
3.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要求中职学生要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高职学生实习实训不少于半年。并相应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使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劳动保护、安全工作,支付合理报酬。要求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两年两个月)以及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推进体制创新,增强职教活力。提出了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优化组合,扩大优质资源,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路子;提出了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提出了公办职业学校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境外资金,探索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
5.充分利用优质职教资源和就业市场优势,进一步推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总之,产教合作已是职教发展的大趋势,顺之者昌,逆之者衰。我们只有适应大势,坚持产教合作的改革发展之路,主动融入安徽中部崛起、新型产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流大潮,才能立起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才能建设发展得更加兴旺。
三、产教合作模式的探索实践在于创新突破
产教合作、校企结合直接关连着职业院校建设发展,人才培养工作,关连着行业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使用管理,已成为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省各类职业院校勇于开拓,立足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实践,产教合作、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多样化态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横、纵两个层面看,横向层面有以下类型:①行业、企业主管主办院校,依托行业企业,直接结合,紧密联系;②原有历史、基础与行业、企业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院校,背靠行业企业,虽现属教育主管或地方主管,“已有婆家,不离娘家”;③专业方向鲜明,与行业、企业结合成立职教集团,如安徽汽车工业学校牵头组建的汽车职业教育集团,安徽经济技术学校牵头组建的经济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安徽化工学校牵头组建的化工职教集团;④主动与相关企业建立产教合作委员会、董事会的多种形式;⑤民营企业举办民办高职,相互依存,机制灵活。
从纵向看:有点状的,某个或多个办学环节、教学环节的合作,如校外实践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冠名班、订单培养;有条状的或点、线结合的,如按专业大类或主干专业建立产教合作机制,逐步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有块状或综合的,从办学指导思想,到教育过程、教学基本建设、教学工作各环节,贯穿全过程的产教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区域性的合作方式:合肥(磨店)职教基地,根据合肥市“十一五”规划,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瑶海工业园等构建合肥东北工业组团,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轻纺、服装、建材及相关配套产业,进入基地的职业院校将有利于与企业紧密联系,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相结合;芜湖市依托开发区,组建职教集团;铜陵市采取“大集中,小分散”方式组建职教园区,都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教合作营造良好的城市组团环境。
我省高职学院仅从开展了第一轮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院校看,绝大多数都与产学研合作办学相联系,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项目。如,淮南职技院的“通过产学研理事会体制下的产学研合作办学,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特色项目;安徽水利水电职技院的“校企合作,培养行业实用人才”特色项目;安徽商贸职技院的“传承百年老校办学传统,培养现代商贸技术人才”的特色项目;安徽职技院的“传承依托行业办学传统,培养服务社会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特色项目;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的“依托开发区,密切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等等。其他院校也无一不在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不断总结提高。
总之,这些探索实践都是十分可贵的,都在坚持不断进取,积极推进,逐步深化,加快发展,都未止于至善。当然,从总体看,与兄弟省市,特别是与那些积极借鉴吸收世界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美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加拿大的“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亚TATE学院的培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有计划开展实验项目的高职院校相比,应当承认还有一定差距。
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我们如何立足省情,跟上全国先进水平,面向世界,去深化改革、创新突破,确实任重道远。有专家研究提出要在建立典型模式,开展理论研究,构筑运行机制三方面去突破,以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与市场的结合;还有专家认为要体制创新等等,都是很有见地的。我认为,从我们自身实际出发,需要:
第一,在联合合作上下功夫,推进产教合作。无论高职、中职,学校单个闯市场,显然势单力薄成本高,当由主干专业强、基础好的院校牵头,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组成团队,开展联合合作,投入全国市场竞争。我们相当数量的中职学校苦于对外联系少,信息不足,整体实力不够强,要解决拿什么去合作、怎么合作的问题。首先要增强合作意识,主动去争取,而不可等待;其次总是要拿出自己最优最强的专业去参加合作,打开局面,所以一定要强化自己的骨干、重点专业,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再就是无论是企业牵头的合作,还是兄弟职业院校牵头的合作,或是区域性、跨区域性的合作都要积极参与、争相加盟。
第二,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学合作、校企结合运行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面动力机制,确实需要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也需要有可行的成功的典型模式作基础,也要合作努力,共同推进。目前的状况,职业院校普遍与行业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不同层面的合作,但多数又是处于“松散型”的,“紧密型”的校企合作相对较少。于是有一种说法,就是“学校一头热,企业不积极”。其实,切不可如此一概而论,每一所学校的校企合作状况应作具体、客观的深入分析。“松散型”合作的走向无非是或者走向“紧密型”,或者走向萎缩,再就是双方根据合作内容项目目标的需要保持“松散型”。毕竟现在的阶段是已有的基础。我们的目标是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过渡,着力点在哪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核心还是在于合作各方“利益相关”的关联程度和“合作双赢”的成长程度。同时,建立起相应的运作机制,合作模式。还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第三,在点面结合上下功夫。只要在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总体改革方案指导下,点状、线状的实践都是重要的,能在点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都是可贵的,就是能够发展推广的。应当避免的是本身特点不突出,又无总体导向和面上支持,而孤立、萎缩。一所成功的职业学校,总是在大目标下找准突破口,在点上起好步,在块状发展,不懈努力走出全方位建立产教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联合合作路子。
第四,在理论创新上下功夫。产教合作教育实践的重大突破,迫切需要理论研究为先导。但我省职教研究力量薄弱、分散,不少高职院校和若干中职学校建有研究机构,但缺乏信息交流,课题选择缺乏协作整合,缺少重大课题的联合攻关,更少与企业、行业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省职成教学会组建学术委员会和产教合作委员会,也是为了推进理论研究和产教合作教育,关键在于全省职业院校之间以及和企业界加强多种形式的联合合作,才能真正开展起来。一个目的,就是努力让安徽职教更多地进入国家队,要争取有国家队的主力队员,带动全省职教健康发展,为安徽崛起,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作更大贡献。
实训科工作计划 篇6
2月工作计划:
1、制定各实训室管理制度规章,予以实施。
2、结合教学计制定并执行实训教学计划,制定各实训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3、调整、布置焊接、钳工、数控、普车等实训室。
4、设备维护、登记造册,建立台帐。
5、印制各种表册为开学做准备。
3月工作计划
1、完成设备整理、登记造册,台帐建设工作,并核查验收。
2、结束11级行考工作。
3、组织做好12学生顶岗实习前的考证报名工作。
4、成立专业特长班,参与省市县各种比赛为主要目标,以赛促成绩,为学校争光,在校园内产生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5、对参加省技能比赛的同学开始培训。
4月工作计划
1、开展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专业技能比武)。
2、实训教师交流课、观摩课。
3、认真落实和部署12级各专业学生技能等级考试与组织安排工作 5月工作计划
1、加强校本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开展业务竞赛(竞课),增进教师之间的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促进青年教师的技能提高。
2、加强实训教学过程管理,特别是指导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对教师责任心的评价,对全体实训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评。6月工作计划
1、与劳动部门联系组织一次对教师专业技能等级鉴定考试。
2、各责仪器设备检查回收。
3、完成本学期各专业工作总结,讨论各专业下学期工作方案。
4、学期结束每位实训指导教师写出教学经验文章或撰写论文。
实训、产教工作计划 篇7
2004年, 在教育部与劳动部等部门联合颁发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 作为对我国长期以来对学科系统化课程批判的回应, 提出了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课程模式。
于是从2006年开始, 我省率先启动了数控、服装、汽修和旅游4个专业的课程改革, 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先导, 以职业需求为依据, 以工作过程为基础, 制订了以上4个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 为进一步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2008年12月,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在《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指导意见》 (下文简称《指导意见》) 中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类型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新模式”[1]。这些文件和措施, 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破”掉“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后不知道“立”什么的矛盾, 为进一步推进中职专业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园林专业创建于1979年, 一直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最有影响的园林技术专业之一。2007年园林技术专业被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浙江省技工院校示范专业。2010年园林技术专业被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浙江省技工院校品牌专业。目前我校园林专业招生规模为每年4个班 (含慈溪联合办学班1个) , 在校共12个班, 在校生总人数达400多。园林技术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4名, 其中技师以上18人, 占75%;高级职称9人, 占37.5%。同时还有浙江省技工院校省级督导员1人, 浙江省技术能手1人, 杭州市“131”人才1人, 杭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1人, 杭州市技术能手2人, 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10人。目前建有园林工程、栽培养护、规划设计、植物环境四大类实训中心, 12个实训室 (场) , 面积4754平方米, 同时还开辟有室外实训场地10亩。实训设施设备种类齐全、功能完备, 总值近780万, 其中枝叶粉碎机、移动高空修枝车等设备均为率先配置, 智能型玻璃温室、专业机房等设施工位充足, 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现场化、任务化、项目化实训的需求。另外临安重点建设占地250亩的综合实训基地, 将基地内的苗木生产、花卉栽培、园林工程和园林盆景艺术等功能区建设得初具规模, 能够开展技师项目研修。2013年学校列为国家中职示范校, 2014年学校列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园林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与省园林学会、在杭园林绿化行业协会、企业、大师工作室、高校建立了广泛的交流, 为专业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对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 依托实训基地进行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
2.1 依托实训基地进行课程改革的课程、课程结构编制
1) 课程编制。
根据人才总体的培养目标, 我校园林专业将花卉园艺师、绿化工、园林施工员、盆景工、植保工、花卉工、假山工、制图员等国家职业标准应知应会知识与技能分解到各个课程中, 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主要涉及经验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 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 形成岗位能力。
以《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植物形态解剖及生理》《园林植物生产》《园林植物保护》《土壤与肥料》《养护管理》《盆景与插花》《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课程为例, 教材的教学内容相互间属于平行关系, 理论性强, 不符合形象思维见长的学生构建认知和能力规律, 本项目研究从岗位能力出发, 整合教学内容, 将教学内容项目化、过程化。具体方案是:将原有的《园林树木学》和《园林花卉学》中分类学部分整合成《园林植物识别》, 课程的教学主要目标从原先掌握植物分类学知识和植物生理特性转变为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识别250种左右园林植物;将《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生产》和《植物形态解剖及生理》中的栽培知识整合成《苗木生产技能实训》和《花卉生产技能实训》, 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常见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 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将《园林植物保护》《土壤与肥料》和《养护管理》中关于植物保护和绿地养护方面知识整合成《园林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和《树木种植绿地养护技能实训》, 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以及不同等级绿地养护管理技术要点;将《盆景与插花》和《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知识整合成《花艺陈设及实训》《园林工程及实训》《盆景制作》《艺术插花》和《假山堆叠》, 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掌握工程施工及盆景、插花、假山堆叠等技术要点。 (课程调整方案见表1和部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设定见表2)
2) 课程结构编制。
为了系统完成专业教学目标, 培养具有岗位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结合园林专业的行业发展方向和岗位群设置,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8]8号) 和浙江省教育厅《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 (浙教职[2008]233号) 文件精神, 园林专业开设课程 (不含公共基础课) 由主干课程和相关课程两大类组成, 相关课程又分为支持课程和其他课程两类, 主干课程共6门, 支持课程9门, 其他课程3门。整个课程体系由18门课程组成。以上课程均以一体化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表3) 。
课程设置根据“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分三个有机结合、上下衔接的阶段, 循序渐进地完成培养计划。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和生产实训, 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的生产技术和养护技术, 达到本工种4级 (中级) 职业资格的水平。通过第二阶段的学习和实训, 使学生掌握小型绿地的设计、放样和施工, 具备假山堆叠、盆景制作和插花的技能并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达到本工种3级 (高级) , 或2级 (技师) 职业资格的水平。第三阶段以定向培养为主, 强化与就业相关的技能训练, 并能结合训练的内容, 训练内容依托实训基地完成学习和训练过程, 以形成“一专多能”的职业能力, 满足不同企业对不同人才技能的需要。举例说明 (图1)
2.2 依托实训基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施
1) 依托实训基地教学的组织形式改革。
学生岗位能力的习得需要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为前提, 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实施需要具备实训基地作为硬件保障。实训基地能够创建和模仿工作情境, 但是由于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的巨大变革,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教学, 依托实训基地实施产教结合的教学,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种组织形式得以实现:
第一种:班级的不同专业课集中在同一天安排, 如果上理论课或者在教室内即可解决的实训课, 教师可按传统方式安排自己的授课内容, 如果有实训安排的需要, 教师间可相互调整。如一天中安排《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工程及实训》三门课, 当《园林工程及实训》课需要外出完成项目任务时, 《园林植物识别》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课时调整为《园林工程及实训》课, 反之同理。主要适用于低年级的核心课程教学。
第二种:按季节需要, 有计划地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实习。主要用于高年级的综合实训实习。
第三种:积极开展技师研修项目教学, 每一项目围绕绿化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展开, 使学习内容专题化, 实训操作现场化、小组化, 使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充分体现技工教育的特色。主要用于高技工、技师阶段的综合实训实习。
第四种:学生顶岗实习, 实行学校、企业共同制订实习方案, 共同指导实习的教学模式, 使教学贴合岗位实际。主要用于学生毕业前一年的企业顶岗实习。
以上四种教学组织情况相对复杂, 涉及的科目、教师、班级较多, 在制订课程计划 (包括实训计划) 和安排课表时, 需要科学、周密的论证和思考, 形成“学生课内实训—仿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轮岗实训—技能鉴定—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技能训练链的建立。这也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区别与普通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原因[2]。
2) 依托实训基地教学的教法和学法改革。
(1) 教法。
(1) 项目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是通过项目教学实现的, 即通过完成项目任务, 完成对项目技术的习得。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学习适当、够用的知识, 运用知识完成任务, 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发现和解决问题, 使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更强, 对工作的组织、思考、合作更加关注, 对任务的结果体会更加深刻, 并促使其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项目教学法促进了学生经验的获得和思维的锻炼, 更有利于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 (2) 仿真教学法:由于仿真教学法模拟工作的实境, 为学生充分动手的机会, 更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 培养专业意识, 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接近于工作状态的岗位能力[3]。依托实训基地, 计划进行以下一系列仿真教学活动:开拓绿化家政服务, 承担单位绿地养护和公园景区局部景点花艺布展, 开展仿真花艺术插花、庭院装饰、花街铺地和研究新品种新工艺。依托实训基地, 可以进行苗木繁育、反季节生产, 进行园林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实践, 并在实训基地实践的基础上, 有效开展仿真教学。仿真教学的过程能使学生接触生产一线的实际工作, 并在一线工作中, 培养岗位技能和素质, 真正获得企业用得上、学生能用上的岗位职业能力。
(2) 学法。
(1) 小组合作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通常有2~5人组成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合, 组内异质 (包括性别、能力、水平、个性等) 能形成互补而有利合作, 组间同质具有可比性, 能产生动力而有利竞争。小组可以按照不同项目的要求临时组合, 每人在不同项目中扮演不同角色, 也可以作为一种常规机制确定下来, 由组长带队完成各个项目[4]。 (2) 课业学习法:课业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个体智能优势为“切入点”, 由于对学习的准备, 学习过程、学习结果都不做统一要求, 由学生在学习体验、实践中获得, 所以可以做到“人人参与, 个个习得;学会自主, 学会学习。”课业学习法让全体学生主动接受或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又符合专业要求的课业, 参与自主学习过程;让不同学生在同一或不同角度和层面独立或合作开展自主学习, 认真参与各类课业的学习过程, 获取成功, 并展示才华。课业学习法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记录、总结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
3) 依托实训基地教学的评价改革。
依托实训基地的教学, 教师通过项目、技能仿真进行教学, 学生依托小组合作, 在实践过程中习得技能, 培养岗位职业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教学评价, 评价以职业资格为标准, 开展多元性评价,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反思、改进和提高。
(1) 采取职业资格标准的评价制度。
依托实训基地的教学, 我们着重研究如何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将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借用社会化的考核方法, 使学生在完成了专业学习的同时, 取得相关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提高就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强调了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的重要性, 把好学生的评价标准进行了修改, 突出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能力的比重。同时推动考试形式的改革, 把期中考试由课堂转变为实训基地, 由书面理论考核转变为职业能力和技能的考核和竞赛, 使评价体系更加适合构建岗位职业能力的学生的发展。在专业评价中强调理论够用, 技能要精, 逐一过关, 对照各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 评价专业技能水平。
(2) 开展多元化评价。
(1) 开展内容多元化的评价。评价内容应该考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实训成绩, 包括认知结构和水平、情感态度、学习或操作技能、反思、交流与创造能力等等。学生评价模式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采取“四结合”模式, 即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与技能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程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评价工作贯穿于学习、实训的全过程, 分段、分项、分人评价。对学生在学习、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能力、态度、道德等进行全面的考察, 在整体层次上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重参与、重态度、重方法、重过程、重合作、重交流、重应用, 轻结果。
(2) 开展方法多元化的评价。不同学生、不同项目、不同阶段, 评价方法和标准都应不尽相同, 允许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和所掌握的技能以及各自的思维方式得出不同的方案或成果, 不追求学习的唯一性和标准化。评价方法多元化主要采纳激励与诊断相结合, 严肃与灵活相结合, 个体与团队相结合。
(3) 开展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主要采纳“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先自我评价, 以便自我反思;再学生互评, 以便取长补短;后教师评价, 以便促进学习。凭借这种评价方式,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 使评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3 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3.1 与专业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建设
构建基于岗位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教师是教学实施的关键。从教师的来源和知识构建经验来看, 大部分教师接受的是高等教育, 学习的是专业学科体系化的理论知识为主, 具有抽象思维特点。而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者为主,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人才, 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知识构建的经验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或按照自己知识构建的方法进行教学, 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受到学生排斥, 教学效果会事倍功半, 所以要求在培养学生岗位能力时, 首先要求教师需要熟悉工作过程, 掌握工作方法, 具备工作经验, 这就要求教师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 转变教学理念, 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施教学, 在今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专家的联系, 提高自身的岗位职业能力。
3.2 与专业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计划方案
构建基于岗位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实施的核心。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必须通过具体的课程实施去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是职业教育课程区别于学科体系化课程重要特征, 所以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 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 强调“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 从而习得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 而以理论性知识为辅, 概念和原理适度够用。在课程内容和课程的排序上, 应与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 与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相符, 从而使学生能在实践或模拟操作的过程中, 得到思维和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在实施过程中, 可以按季节或按项目开展, 这使得教学的组织和安排较普通较复杂, 这就要求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并通过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体制得以顺利实施。
为了更加尊重学生的个体优势和存在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实施时, 尽量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给予学生相对丰富的选择项目, 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特点有倾向性的发展。
以上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加改革力度, 从而进一步探究适应职教教学的新模式、新措施。
3.3 与专业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建设
构建基于岗位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实训基地是教学实施的主阵地。实训基地为学生在再现或模拟工作情境中进行实践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材料, 其对课程改革乃至专业建设和发展都是重要的物质保障, 但是城市用地紧张也使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最大的瓶颈, 学校后山新开辟的10亩土地虽然解了暂时的燃眉之急, 但不是长久之计, 临安重点建设占地250亩的综合实训基地配合示范校建设正在建设中, 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投入, 真正为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要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的产业运营, 使学生在真正的生产中, 获得岗位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指导意见.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 2008.
[2]李木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于实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2.
[3]陈翔.工学一体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学习系统.2009.
物流专业实训工作计划 篇8
一·设立活动概述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训课程,将设立长期活动项目及短期活动项目。设立活动形式内容初步预计如下:
社团纳新
物流企业参观
物流大赛组织及参与
模拟物流项目
知识讲座
二·活动原则
协会切实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和提高会员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实践过程;立足于校内,走向校外,共同营造一个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并发扬“学习、交流、实践”的精神,致力于物流专业理论探讨及物流管理社会实践。
三·活动意义
首先,作为物流专业的社团,社团致力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动的向物流专业的同学及对物流感兴趣的同学展示物流行业的本质,为同学们将来的就业择业提供良好的基矗
其次,通过最新加入的活动——模拟物流项目,使同学们掌握更多的实际操作技术,包括掌握如何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应用rf和条码,电子标签等,更好的在毕业后与物流公司的实际业务接轨。
最后,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大家能在紧张的课业间隙中,体会物流行业带给大家的快乐感受,让同学们能够劳逸结合,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工作计划细则
之一:
召开协会的第一次会议
时间:20nn年**月**日
地点:学校
内容:①协会成立仪式,介绍协会成立的目的及意义。
②老师讲话,会员代表发言。
③综合介绍协会的整体架构。
④布置任务,搜集最新物流咨询,为下次开会做报告
参加人员:物流组专业老师,协会全体成员。
之二:
系统基础知识和物流培训
时间:**月**日
地点:校内
内容:介绍物流供应链的基本知识,偏重管理内容,播放视频教学片等,最后通过案例剖析加强对物流的`认识。
参加人员:协会全体成员
之三:
时间:**月**日
地点:学校实训室
内容:进行物流实训室介绍,自动化仓储分拣介绍,进行物流供应链软件的现场操作等,偏重物流技术,加深对物流供应链的认识和学习。
两次培训应该与后续的参观实践内容结合,以便会员系统的学习
参加人员:协会全体成员。
之四:
企业参观实践
时间:**月**日
地点:跟老师商讨决定
内容:对配送型企业物流学习,探讨问题。与物流相关领导探讨、参观生产线、学习供应物流、生产物流以及整车配送物流,与企业探讨问题。
参加人员:协会会员
之五:
相关讲座
时间:**月**日
地点:校内
内容:①会员总结上次参观企业的所见,所想一级所感,上台演讲。
②邀请上次参观企业物流部门的相关领导对会员的讲话进行现场讲解,最后详细介绍本企业物流部门的工作流程。
③布置任务:根据所学知识以及课程内容,进行物流规划设计,可以:模拟筹建仓库,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要求,以word形式上交,ppt当众展示讲解)
参加人员:协会会员
之六:
作业展示
时间:**月**日
地点:校内
内容:①针对上次布置任务进行现场讲解,展示。因为作业内容包括很多内容,比如:成本,选址,设备配置,工作流程等等,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实际的组织管理。
②对会员作业进行评比
参加人员:老师,协会全体成员
之七:
实际训练
时间:**月**日
地点:学校实训室
【实训、产教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数控实训车间工作计划08-01
电工基础实训计划08-11
文秘专业实训计划09-03
实训创业计划书范文08-30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计划10-01
中西餐摆台实训计划08-09
客户关系管理实训计划书06-11
实训“工作页”06-03
实训室工作日志07-02
工作过程节点实训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