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片分析范文(精选7篇)
电视片分析范文 篇1
电视片拍摄编辑制作工作流程
1、要按照年初确定的拍摄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地拍摄、编辑制作党员教育教材,接到的临时任务,经科长审核报主管部长审定后方可实施。
2、电教片编辑前要审稿,编后要审片。经科长审批的电视片方可制作,内容重要的片子须经主管部长审定。
3、电教片要讲政治,编制典型经验或人物事迹的电视片须经主管部长审定后,方能摄制。电视片内容要事实清楚,真实可信,符合政治和艺术标准及技术指标。
4、全市党员电教片统一教材的摄制要坚持服务于市委中心工作。农村版要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党员素质为重点,城市版要以非公有制国有企业、社区党建为重点;要做好电教片的选材工作,善于挖掘和发现工作典型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
5、部内重点工作需电教科拍摄资料或电视新闻片,须经科长审核后,报主管部长批准。
6、电教工作经费审批,电教科根据制片工作需要形成拨付经费的请示,经科长审核后报主管部长阅批。
电视片分析范文 篇2
电视节目的剪辑对增强画面的丰富性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优秀的剪辑能够为观众呈现优良的电视效果。现阶段, 在电视节目的推广下, 人们在视觉上已经越来越挑剔, 这对电视节目后期的剪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发展背景下, 加强电视剪辑的理论研究, 对电视节目的质量得以良好呈现有着促进作用。
二、电视剪辑的技术和操作方式分析
(一) 电视剪辑的主要技术分析
电视节目的剪辑技术是多方面的, 剪辑技术中的合成技术是光线的合理应用, 这对于电视剪辑比较重要。合成镜头中要把每个素材都要放在相同光线条件中, 这样才能对光线的强度进行比较, 要将光度保持一致, 并要和电视节目自身的类型相结合, 对画面的色温等进行合理化的调节。[1]合成技术和电视节目画面的融合度有着紧密联系, 在应用上也比较广泛。
再者, 电视剪辑中的叠化技术也是比较常用的技术, 这是技巧性转场的特技, 叠化方式的不同在表现的功能上也会不同。在叠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 要对画面场景中人物叠化加以避免, 不然就容易出现错乱人物头像以及场面混乱的情况, 这会对电视画面的整体效果造成很大影响。
电视剪辑技术中的场景加速技术是结合节目自身需求, 在一些情况下对场景实施加速处理。在一些节奏比较慢的画面当中, 通过加速处理能让整体速度实现协调化。在这一技术的应用中要避免发生画面跳动的情况。[2]而大场景的制作技术就要避免手工通道制作, 通过对真实素材加以拍摄可以避免出现穿帮的问题。
最后就是电视剪辑技术中的抠像技术, 这也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比较常用的技术手段。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要将画面颜色先调整好, 让背景物体产生颜色上的差异。随着技术的发展, 当前抠像特技的应用能够采用非线性编辑软件来加以实施, 所以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 电视剪辑的主要操作方式分析
电视节目的后期剪辑过程中, 通过正确的操作方式才能呈现出良好的节目效果。首先要对剪辑切入点进行良好把握, 剪辑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节目的效果得以良好呈现, 所以要充分把握剪辑点。由于电视节目的要求不同, 所以在剪辑点上也会有所不同, 这就要结合具体的节目类型找到剪辑切入点。例如, 当下比较流行的娱乐节目的剪辑, 主要突出互动性, 所以这一互动可以在音乐以及语言等形式下进行, 剪辑过程中就要对这些方面得到充分重视。[3]
再者, 剪辑过程中要严格遵照脚本进行剪辑。电视节目剪辑前, 要对脚本有比较详细的了解, 对脚本的立意以及构思等方面都要准确地把握。作为剪辑师也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专业的技术和理论知识, 正确地表达出节目的核心含义, 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剪辑的作用。不仅如此, 还要具备音乐节奏。电视节目的剪辑过程中, 音乐是比较重要的依据。通过合理地运用音乐, 才能让节目的主题以及氛围得到有效渲染, 并且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电视剪辑对电视节目的各方面影响分析
(一) 电视剪辑对电视节目的各方面影响
电视剪辑对电视节目制作而言是一次再创造, 其影响体现在多个层面, 其中对节目效果的影响方面, 只有通过剪辑以及编辑, 才能让电视节目的各个镜头得到有效衔接, 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才能感受到画面的视觉效果以及节奏感。在电视剪辑的作用下, 能让节目的丰富变化得以充分呈现。再有是对电视节目的层次感影响也比较突出。[4]电视节目的节奏感主要是在摄像机的镜头运动下以及画面的主体等多种因素下形成的, 由于拍摄的顺序比较杂乱, 如果不进行剪辑就不能呈现出良好的节目效果, 所以电视剪辑能够让电视节目呈现出层次化。
电视剪辑对节目的构思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整体的制作构思有着很大的关系。电视节目的类型以及内容等方面的不同, 也会表达出不同的主题, 所以在科学的剪辑技术应用下, 就能呈现出不同的构思。
电视剪辑对电视节目的整体画面感方面也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电视节目的内容是节目的核心所在, 而内容的呈现质量是对电视节目价值的反映。要想电视节目的画面能给观众呈现出美感, 就需要电视剪辑的介入, 通过对顺序以及时间和节点等方面的剪辑, 就能让节目的内容和大众的需求得到契合, 整体的画面呈现才能完整化。
(二) 电视剪辑在电视节目中的运用策略
电视剪辑在电视节目的运用过程中, 要能够科学化的实施, 最大化地创立独特的剪辑风格, 在切入点上要恰当的选择。剪辑风格方面, 首先要让节目导演确定节目的整体风格, 然后和剪辑人员实施沟通, 最后才能确定剪辑的风格。[5]后期的剪辑要熟练运用剪辑技术, 恰当选择剪切点, 这对节目的逻辑性以及节目的连贯性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 还要准确把握电视节目的整体结构, 正确拼接镜头, 控制好节目的剪辑节奏。
电视的节目效果和电视节目的内容有很大关系。在娱乐节目盛行的当下, 内容变化也比较快。在剪辑过程中, 要充分重视电视节目中人物以及情节的变化速度, 充分保障电视节目的流畅性, 控制好剪辑节奏, 按照脚本的设计进行剪辑。
四、结语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 电视剪辑是必不可少且非常关键的一个内容, 这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最终呈现效果。所以在剪辑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要充分重视其合理性。此次主要对电视剪辑的技术以及操作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就其对电视节目的影响以及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希望有助于剪辑技术的实际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就电视剪辑的技术和操作方式进行详细分析, 然后结合实际, 探究电视剪辑对电视节目的各方面影响, 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对电视剪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视剪辑,电视节目,影响
参考文献
[1]曹明英.节奏在电视剪辑中的合理运用[J].大众文艺, 2014 (02) :28-29.
[2]李悦.对电视节目剪辑的思索[J].影视制作, 2014 (10) :36-37.
[3]王凤梅.电视新闻节目的剪辑技巧[J].青年记者, 2015 (20) :45-46.
[4]杨宇.电视剪辑艺术的核心要点[J].新闻天地 (下) , 2014 (05) :82-83.
电视片分析范文 篇3
【关键词】高清电视;传统电视;优劣
1.简介
电视行业的现状:按技术划分,电视可分为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传统(模拟)电视有三大电视制式,NTSC制、PAL制和SECAM制。数字电视又可分为高清电视(HDTV)和标清电视(SDTV)。标清,英文为“Standard
-Definition”,是视频的垂直分辨率为720线逐行扫描以下的一种视频格式。而视频的垂直分辨率达到720p以上则称作为高清,(英文表述High Definition)简称HD。关于高清的标准,国际上公认的有两条:视频垂直分辨率超过720p或1080i;视频宽纵比为16:9。从视觉效果来看HDTV的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从画质来看,由于高清的分辨率基本上相当于传统模拟电视的4倍,画面清晰度、色彩还原度都要远胜过传统电视。而16:9的宽屏显示也带来更宽广的视觉享受。从音频效果看,高清电视节目将支持杜比5.1声道环绕声,而高清影片节目将支持杜比5.1 True HD规格,这将给我们带来超震撼的听觉享受。
2.高清电视原理及其核心技术
2.1 数字信号及其传输方式
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一般有两种:基带传输与载波传输。前者由于矩形脉冲波包含有较大的谐波分量,在有限带宽的信道中传输必定会产生失真,引起码间串扰。为了提高其传输效率,多采用多路复用技术,而应用最广泛的是时分复用。它不易产生交调和互调失真,对非线性失真指标要求不高。而在较长距离的传输中,必须采用后者。调制方式主要可分为三种:即ASK(振幅键控),FSK(频移键控),PSK(相位键控)。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的频带宽度为二进制基带信号的两倍,而二进制频移键控的带宽较大,频带利用率低;相位键控的误码率较低。
2.2 数字电视的主要技术
从图像信息的获取上来讲,就必须使用数字化的摄像设备。在节目的制作和编排上,由于有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图像处理的一套软件系统作保障,将获取的原始素材进行加工和剪辑就显得比较容易。制作好节目后进行播出的过程中,电视台发射和用户接收到的信号均为数字载波信号,而在电视机内部则全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
HDTV的技术核心包括:信源编码解码,复用、信道编码解码,以及调制与解调等。信源编解码技术包括视频和音频压缩编解码。
在信道编码与调制解调技术中,通过纠错编码、网络编码、均衡技术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通过调制将信号加载到脉冲串上发射。
3.高清电视与传统电视的差异
即使是数字化电视,仍然属于模拟电视的范畴。因为它只不过是利用了目前数字图像处理以及微电子技术的成果,对模拟的彩色图像进行数字方式的处理,以求获得更好的图像重现效果。而数字电视的图像、伴音处理信号均为数字信号,它与模拟电视的最大区别则是信号处理方式的不同。
3.1 传统电视的缺陷
传统模拟彩色电视系统已经存在50多年了,它由于隔行扫描产生的一些缺陷,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需求的提高,越来越凸现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间闪烁:隔行扫描方式,把一帧图像分为奇数场和偶数场扫描,虽然降低了视频带宽,简化了电路,但是一行图像出现的频率比逐行扫描降低了一半,场频是50Hz或60Hz,帧频仍是25Hz或30Hz,低于临界闪烁频率45.8Hz,一行图像出现的频率25Hz或30Hz,视觉感觉图像有行间闪烁。行间闪烁影响图像垂直清晰度,大面积图像闪烁易造成视觉疲劳。
(2)视在并行:当运动物体沿垂直方向向下移动的时间恰好是经过一场时间,即T=1/50Hz=20ms或T=1/60Hz=16.67ms,物体垂直向下运动速度等于扫描线向下移动一行的速度时,则第二场传送的细节与第一场相同,图像垂直清晰度下降了一半,即图像像素未变,但是人的感觉是图像清晰度下降了。
(3)垂直边缘锯齿化:当运动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速度足够大时,因隔行扫描使相邻行在时间上相差一场,结果导致运动物体垂直边缘锯齿化;运动速度越快,垂直边缘锯齿化越严重。
(4)并行现象:传统模拟电视系统采用隔行扫描方式,理想情况下奇数场扫描线与偶数场扫描线均匀镶嵌。但当场同步电路产生同步误差时,有可能使奇数场图像与偶数场图像重合或镶嵌不均匀,造成并行或准并行。当奇数场图像与偶数场图像完全重合时,垂直方向图像清晰度下降了一半,使图像清晰度降低。
(5)爬行效率:PAL制彩色电视信号的色度信号采用逐行倒相方式,如果在色度解码电路中存在解调误差(解调角误差、相位配合误差、幅度配合误差)时,色差信号中混有远行倒相的串色分量,产生相邻行电平的不一致性,显示的图像亮度逐行有强弱变化,再加上隔行扫描的原因,场扫描自上而下进行,人眼感觉有明暗间隔的行结构缓慢向上“爬行”,低频串色引起大面积爬行,高频串色引起彩色图像边缘蠕动;色饱和度越强,爬行现象越明显。
3.2 数字电视的优点
数字电视采用逐行扫描方式,就不存在以上问题。数字电视技术与原有的模拟电视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信号杂波比与连续处理的次数无关。电视信号经过数字化后是用若干位二进制的两个电平来表示,因而在连续处理过程中或在传输过程中引入杂波后,其杂波幅度只要不超过某一额定电平,通过数字信号再生,都可能把它清除掉,即使某一杂波电平超过额定值,造成误码,也可以利用纠错编、解码技术把它们纠正过来。所以,在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不会降低信杂比。而模拟信号在处理和传输中,每次都可能引入新的杂波,为了保证最终输出有足够的信杂比,就必须对各种处理设备提出较高信杂比的要求。模拟信号要求S/N>40dB,而数字信号只要求S/N>20dB。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噪声逐步积累,而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新的噪声,也即信杂比基本不变。
(2)可避免系统的非线性失真的影响。而在模拟系统中,非线性失真会造成图像的明显损伤。设备输出信号稳定可靠。因数字信号只有“0”、“l”两个电平,“l”电平的幅度大小只要满足处理电路中可能识别出是“l”电平就可,大一点、小一点无关紧要。
(3)易于实现信号的存储,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近年来,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可以存储多帧的电视信号,从而完成用模拟技术不可能达到的处理功能。可实现时分多路,充分利用信道容量,利用数字电视信号中行、场消隐时间,可实现文字多工广播(Teletext)。压缩后的数字电视信号经数字调制后,可进行开路广播,在设计的服务区内(地面广播),观众将以极大的概率实现无差错接收,收看到的电视图像及声音质量非常接近演播室质量。
(4)在同步转移模式(STM)的通讯网络中,可实现多种业务的“动态组合”(dynamic combination)。例如,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中,经常会出现图像细节较少的时刻。这时由于压缩后的图像数据量较少,便可插入其他业务(如电视节目指南、传真、电子游戏软件等),而不必插入大量没有意义的“填充比特”。
(5)由于采用数字技术,与计算机配合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调整。很容易实现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技术,便于专业应用(包括军用)以及广播应用(特别是开展各类收费业务)。
(6)具有可扩展性、可分级性和互操作性,便于在各类通信信道特别是异步转移模式(ATM)的网络中传输,也便于与计算机网络联通。可以与计算机“融合”而构成一类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成为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语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模拟电视必将走入历史。数字产业正朝着高清的方向发展,标清开始逐渐让位,但随着对高清技术的挖掘、IP网络应用的推广和用户体验层次的精细化,高清同样需要向更高层次进化,全高清将是视频会议的新标杆。在这一过程中,标清设备要尽其所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逐渐实现新老技术的平滑过渡。
参考文献
[1]陈万伦.电视技术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2]王锡胜.有线电视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黄东(1980—),男,贵州贵阳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现供职于贵州省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
市领导春节电视讲话(范文模版) 篇4
(2007年1月17日)
同志们、朋友们:
“瑞犬辞旧岁,金猪报新春”。在这喜庆团圆的中华民族传统佳节—2007年春节到来之际,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85万人民,向驻九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同志们,向在九台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及所有关心支持九台发展的各界朋友,向在外工作学习的九台籍乡友,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和美好的新春祝福!
在这辞旧迎新的喜庆时刻,回首2006年,我们几多欣慰,几多自豪。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市这一主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一城两区”建设突飞猛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各项改革稳步实施,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一个经济发展、文明开放、繁荣和谐、充满活力的新九台正以崭新的雄姿在吉林大地崛起!
在这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展望2007年,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新的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实现全面跨越腾飞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推进“一城两区”建设,带动“六业”发展,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完成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开创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局面。
同志们、朋友们:
“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励精图治,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共同创造九台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简析 做电视广告的优势(范文) 篇5
摘要:如今,在广告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电视广告拥有了经济晴雨表的称呼,电视广告是一种经由电视传播的广告形式,通常用来宣传商品、服务、组织、概念等,做电视广告也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一个行业
如今,在广告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电视广告拥有了经济晴雨表的称呼,电视广告是一种经由电视传播的广告形式,通常用来宣传商品、服务、组织、概念等,做电视广告也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一个行业。目前大部份的电视广告是由外面的广告公司做电视广告,并且向电视台购买播放时数。
2003年6月9日茂名市广播电视台正式建立,归属茂名市广播电视局管理.茂名市广播电视台所播出的自办广播、电视节目分别使用“茂名人民广播电台”、“茂名电视台”呼号,该台由于广告业务多,因此茂名电视台本港台广告代理数量持续增加。
可以清楚地看到商品的形象和广告演员的模样是电视广告的特征,观众可以在很深程度上自主对商品作出评价,广告具有很强的直观效果.现在利用名人作的广告也大走其俏,大腕们的价值观变了,普通劳动人民的价值观也和过去不一样了.商品经常因某位名演员爱吃或爱穿而走俏,广告效果自然非凡.做电视广告透过视觉、听觉、动态来诉说其内容,这样是电视广告效果大幅度提升,它的效果自然是收音机的三倍以上.目前,电视广告的费用高于广播,原因就在于此.(当然,还有电视覆盖观众更广泛更集中的原因.)
电视片分析范文 篇6
1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现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视节目种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目前,有线数字电视已经普及到了我国各大城市,大部分城市居民都采用有线数字电视来观看电视节目,可在部分偏远地区,要建设有线电视仍然非常困难,虽然有些农村已经开始投入有线数字电视的建设,但是,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全面建设完成,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必须大力推广地面数字电视技术。
目前,我国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由广电总局的无线电台管理机构统筹安排地面数字电视的工作。很多一线城市,例如北京、天津、广州等,早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时期就已经完成了地面数字电视的一期工程建设,为地面数字电视提供中央电视台节目的信号传输覆盖了多达330 个城市以及数十个县城;
第二,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推广下,成都、西藏等省市开始了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的建设工作,这也意味着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历史阶段;
第三,我国有不少省市地方部门开始自发地投入资金建设地面数字电视网络传输工程。多个地区通过“免费公益”与“商业运营”相结合的方式,摸索全新的地面数字电视业务模式,主要由广电总局为人们提供免费的公益性服务。
2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2.1 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优势
2.1.1 频谱使用效率更高
以往的传统模拟技术,每8MHz的宽带智能传输1 套电视节目,而数字电视技术至少能够传输4 ~ 8 套。
2.1.2 节目传输更可靠
传统的模拟电视技术无法消除附加在信号中的噪音,并在多次传输之后,信号质量会有所下降。如果采用数字电视技术,不仅可以消除噪音,不论经过多少次重复传输,信号依然可以无损到达传输地。
2.1.3 提高了图像质量
一些常见的模拟电视问题,例如重影和噪声等,在应用了数字电视技术后,都有了明显改善,同时,还可以控制图像的质量。
2.1.4 丰富的业务形式与服务手段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包括固定接收与移动接收两种模式。固定接收模式与移动接收模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固定接收模式可以为人们提供高清的数字电视与电视业务、数字声音广播以及多媒体广播等业务。而移动接收模式只能为人们提供标清的数字电视与电视业务、数字声音广播以及多媒体广播等业务。
2.1.5 节省了频率资源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其抗干扰的能力大大提升,因此,可以通过单频网实现邻频道广播电视系统。这种模式有效节省了频道资源,增加了地面电视的节目数量。
2.1.6 覆盖范围广,覆盖效果更优质
与模拟电视系统相比,地面数字电视系统覆盖所需要的电场强度小得多,因此,在同等功率条件下,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覆盖范围要比模拟电视系统更广,信号的覆盖效果也更好。
2.2 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广播电视应用中的要点
2.2.1 发射天线
地面数字电视信号的主要发射装置是发射天线,电磁波的方向性、干涉性以及衍射性都会直接影响发射天线对地面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因此,在选择发射天线时,应对其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进行综合考量,从而提升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效果。
2.2.2 发射地点
在选择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射地点时,应遵循“高位定址”的原则,在选址时,要考虑所选地方的气候因素、地形因素以及经济性因素。有效保证电视信号的质量,避免出现信号死角及信号重叠等问题。
2.2.3 发射频率
地面数字电视的信号质量会因为其发射频率的高低而受到影响,因此,研究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射频率,对实现其覆盖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2.2.4 发射场强
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射场强决定着其信号能量与信噪比,要想有良好的覆盖性,场强的大小有着决定作用。保证场强的一定高度,能有效提升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信号水平和其在广电中的应用效果。
2.3 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广播电视应用中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效果很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地面数字电视的各项工作模式缺少能够全面支持其运作的地面数字技术,这种技术上的缺失,导致地面数字电视系统不能真正全面开展。
第二,我国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设备(例如芯片、发射接收设备等)发展还不够成熟,存在价格高昂、设备不兼容等情况,这些问题都是阻碍我国发展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主要因素。
第三,我国在2006 年就已经出台了关于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标准,但相关规定与大致发展方向都没有完善的规划,导致地面数字电视技术没有突出特点与突出优势,从而抑制了地面电视数字技术的发展。
第四,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单向广播形式已经满足不了群众多元化的信息追求,有线数字电视技术与卫星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让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地位受到了强力的打击。
第五,目前,我国在检测地面数字技术系统方面普及不够,缺少规范的测试仪器,这对于地面数字技术的推广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3 有效提升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策略
为了有效提升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广播电视应用中的效果,寻找能有效提升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方法十分重要。
第一,可以通过开展有效的技术应用试验,从我国所支持的地面数字电视工作模式与传输码率中选出可用磁场强度低、抵制干扰能力强、单频网规划好的几种工作模式并大力推广,以此来提升电视广播中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水平。
第二,应根据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发展的需求,制定一个全面准确、科学合理的标准制度,将所有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内容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让地面数字电视技术能够规范化、标准化地发展。
第三,应建立一个关于地面数字电视规划的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的规划参数合理规划地面数字电视频率。
第四,相关部门组织应根据我国频率资源的现况以及广播电视机制的状态,为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制定一个全面的政策与实施策略,为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发展初期提供一个良好的过渡条件。
第五,为了让地面数字电视技术设备能规范化生产,应加大力度发展地面数字电视技术中的产品,如芯片、发射器、接收器以及测试仪器,真正实现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感官享受的同时,更促进了广电技术的发展。虽然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广播电视应用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应用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功能,需不断加强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加大对其研究力度,全面提升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电视选秀节目的文化分析 篇7
[关键词]电视选秀大众文化文化导向
电视选秀自本世纪初传入我国,短短几年之内迅速蔓延,从央视到各地方台相继开办选秀节目,电视选秀已成为中国电视的一大风潮。在2005、2006年,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和央视“梦想中国”为代表的选秀节目在各类综艺节目中占据了14%的播出比重,位居第三,而收视份额更是高达30%,位居第一。与传统娱乐节目形式相比,选秀节目受到了观众的更大程度的普遍欢迎,“选秀”在经过各类媒体的放大和观众认可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电视选秀在近几年内的风靡绝非偶然,其实质是媒介商业化和“泛娱乐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体追求商业利益、迎合观众口味而制造娱乐元素的必然结果。在网络传播和媒介资本全球化时代,当传统的娱乐新闻和劣质娱乐化的新闻被无限复制、随意加工,并在全球范围即时传播时,泛娱乐时代也就到来了。”[1]选秀节目——这一“泛娱乐时代”的产物,很好地符合了电视的日常性和非日常性特征。一方面,在现代生活高节奏高效率下,观众更加渴望了解同他们一样在彼地又同时生活着的人们的生存状况,获得某些日常经验,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看到一些非日常、奇观化的东西。选秀节目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人们日益求真的文化消费心理,从而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选秀节目较大程度地满足了文化的大众需求。
源自西方“真人秀”的选秀节目,是借鉴纪录片、电视剧和竞赛节目的一些要素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娱乐节目,纪录片式的跟踪拍摄和细节展现是萁主要拍摄手段,细节的真实是选秀节目的必需元素,也是抓住观众眼球的首要手段。电视艺术是“基于人类希望能更进一步逼真地模拟外部世界而产生的艺术”,其最大的优势、最基本的特性就是“所具有的客观而且完整地再现外部世界的能力,这是它与传统再现艺术最本质的区别”[2])。电视娱乐节目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娱乐诉求,以真人真事为主要表现元素。真实参与是它的最高境界。在经历了最早的文艺节目录播、主题晚会到游戏类、益智类、婚恋类等热潮,发展到现在以真人秀为主的“选秀”时期,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已由注重欣赏的虚拟性逐渐演变成注重参与的真实性。以诉求。真实”为主要特征的选秀节目,很好地符合了电视艺术的本质要求,顺应了电视观众对真实强烈需求的趋势,从而较大程度地满足了大众的需求。
另一方面,选秀是大众娱乐需求的真实体现。娱乐是文艺走向市场的必然结果,大众文化的兴起和文艺娱乐功能的彰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娱乐是大众对文艺最初级的、最普遍的需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压力之下,娱乐逐渐成为一种休闲消遣时尚。尽管人们的兴趣、观点以及利益需求各不相同,但娱乐却是相同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产品供应带有强烈的“教化子民”的高贵意识,过分追求文化的教化功能使其日益暴露出脱离大众的趋势。在此背景下,电视也一直作为一种精英文化的形式存在着。电视长期以来被作为新闻媒体而存在着,其娱乐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在弘扬主旋律的大前提下的电视剧和歌舞节目,其主角多是经过严格筛选后的明星,大众在明星的引导下欣赏并接受着他们的教化,却忽视了大众的参与愉悦的需求。选秀节目一反“明星主打”的常态,开创了既有别于专业电视大赛,又迥异于依靠明星取悦大众的模式,使电视实现了全民参与的娱乐。大众文化是普通民众所创造并欣赏的一种普及文化,它与精英文化共同构建起我们这个复杂的文化系统,他们之间并不是简单地对立或排斥的,例如交响乐产生时就是欧洲的流行乐,流传至今已被奉为经典音乐。它依靠自身通俗性、随意性和趣味性的优势,贴近于大众生活,易于与大众亲和,也便于在大众中传播。因此,选秀节目无论是节目内容还是形式,大众化都是他们共有的招牌,也是这类节目得以成功的制胜法宝。选秀节目没有高雅的外衣,但从节目本身的定位而言,它就是一档娱乐节目,其宗旨就是为大众提供娱乐,这样的形态虽然不可避免地与传统的精英文化有些格格不入,但它以平民姿态出现,主动向平民审美情趣转化,这种想。秀”就“秀”的节目形式,实质上是电视的大众文化本性的表现。
从文化心理上看,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具有浓厚的道德训诫因素和日常礼仪制约,形成了一种敦厚而整饬的民族文化心理。在这一背景下,电视观众已习惯于被动接受来自荧屏的说教。然而,在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这种娱乐的原罪心理正随着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而淡化。在一个物质相对丰裕而内心不安的时代,人们往往渴求的是心理的宣泄,娱乐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缓解心理压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娱乐的无罪化成为必然趋向。中国娱乐节目逐渐从演艺明星的自娱自乐转向草根平民的大众狂欢,舞台的主角由精英换成了大众,精雕细刻的节目内容逐渐被原生态的个性表达所取代,节目内外的互动趋势日渐明显,节目从内容、形式到运作手段所包含的“选秀”元素越来越多,娱乐节目的全面“升级换代”恰恰是大众的文化需求的更替的最直接体现。
因此,优质的选秀节目,以其鲜明的趣味性、贴近性和平民化特征,很容易引起普通人的兴趣,满足了他们的娱乐需要。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文化水平整体偏低,人口众多的国家,具有通俗化的内容和娱乐消遣性特征的选秀节目自然最容易得到众多受众的欢迎。
第二,选秀节目顺应了文化的互动需求。
文化互动不仅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冲突与融会,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平等对话。综观人类传播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口口相传”为主的人际传播,到以手段新颖、渠道丰富为优势的电子媒体时代,传播经历了一个由小众到大众,由传者到传播途径再到受众的发展过程。新技术的诞生和文化观念的形成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文化传播领域也不例外,最直接的体现便是越来越强调以受众为主导的传播方式,文化的传播不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
电视传播过去一直是单向传播,在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上,电视观众大多情况下都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很难真正地参与互动。选秀节目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强大参与性和空前互动性是选秀节目的另一典型特征。以“超级女声”代表的选秀节目,不仅低门槛、少限制的地给参与节目者最大限度的均等机会,同时也给观众提供了有效的参与途径。几乎所有的选秀节目都开辟了观众互动的通道、设置观众影响选秀结果的环节。新技术、新手段(如短信)的不断发展,为
选秀节目制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表现手法。观众可以通过这些手段参与节目之中,参与对选手的评判。对于观众而言,投票机会也是均等的,选手的去留由普通大众的票数决定,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大众参与的热情。甚至有媒体把这样一种方式归结为“娱乐民主”,固然有其偏颇之处,但至少体现出了改写电视传受关系上的有益尝试。诚然,这种“娱乐民主”的背后存在着节目制作方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的利益动机,但同时也加强了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性,可以说。选秀是现阶段观众参与程度最高的电视节目。在节目中,观众不仅是观赏“明星”的制造全过程,更可以亲身造就这些选秀明星,并由此获得参与集体娱乐的机会,
因此,选秀节目中所体现出的“起点公平”和“机会均等”,改变了传统的欣赏式的审美、庙堂式的文化传受关系,开辟了电视大众参与话语权的时代,有效地消除了传播者与受众的紧张、单向关系,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成为积极主动的、互动交流的参与者。
第三,选秀节目是消费社会文化产生化、商品化的结果,是文化的商业需求的典型体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繁荣和多样化,生产逻辑逐步向消费领域延伸,消费社会的特征日益得到显现。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对消费品不再以其使用价值为占有目的,而是炫耀其附加值,成为一种情绪性的消费,并由这一消费行为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在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的大众传媒时代,文化作为商品,与大众消费已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消费社会的一部分。文化活动不再只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而是与经济活动合二为一,成为关系复杂的文化商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选秀节目及其相关的文化产业,不仅吸引观众眼球,而且具有强大的商业价值,极大地带动着文化消费。
就媒介而言,在媒介商业化背景下,媒体必然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来选择节目内容和形式。在西方,选秀节目自诞生之日就成为了电视文化工业中通过收视率得以实现的商业逻辑的载体,其终极目标是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国内选秀节目的蔓延。在考虑到为大众提供广泛的娱乐的同时,也是看中了其高收视率所带来的良好的经济效益,故而“投大众之所好”。纵观荧屏上一度火爆的选秀节目,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几乎无例外地打上了媒介与商家合作营销的标记,如央视与青岛啤酒合作的《梦想中国》、湖南卫视与蒙牛酸酸乳联袂打造《超级女声》、上海东方卫视联手“莱卡”推出《我型我秀》等等,选秀节目成为电视媒体赚取高额利润的一个品牌。2006年,中国社科院《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追踪了超女的整个产业链条,并估算出这个节目各利益方直接总收益约7.66亿元。“按照上、下游产业链间倍乘的经济规律分析,‘超女’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至少达几十亿元。按照品牌估价的一般方法,目前其品牌的商业价值将超过20亿元。”另一方面,观众也愿意为这种文化消费“买单”。把文化当作商品来消费是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既为大众提供在现实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欲望的想像性满足,同时又刺激大众产生更多的、而且是只能通过大众文化产品想想像的满足的欲望。大众文化的消费主义倾向,不仅一般性地鼓动受众追逐欲望满足和感官享乐,同时制造时尚运动。选秀这一通过蓄意制造的明星偶像和推行生活时尚的节目形式,正是大众文化的消费主义倾向的典型体现。在选秀节目的运作全过程中,媒体越来越受商业资本的掌控,商业因素无孔不入,诸如赞助商、通讯营运商等参与节目制作之中,观众则为之付出一定的消费(如短信投票的信息费),为自己参与节目的愉悦付费,数以亿计的观众背后累积的是巨大的商业利润。
可以说,选秀节目正在使电视媒体的社会角色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单一的宣传教化、审美欣赏开始转型,更加注重让观众轻松愉悦地消费文化,回归电视作为大众文化的本质。
【电视片分析范文】推荐阅读:
电视新闻语言分析09-14
电视商业化分析05-14
电视受众心理需求分析05-30
电视新闻群众视角分析07-01
电视新闻评论语言分析07-12
如何分析电视节目06-18
电视栏目策划案范文07-03
编导电视节目策划范文07-09
数字电视分析仪06-25
电视栏目包装元素分析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