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读《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有感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读《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有感 篇1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读《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有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语出《论语》,说的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重任在身应该让自己具备宽大的胸怀,坚强的意志。近来我仔细阅读了最高人民法院监察室编写的《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后,思虑万千久久不能自己,该书分为案例和忏悔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记录了十一则触目惊心的贪腐案例,后半部分是四篇感人至深的忏悔书。我们时常在说要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但遇到自己的时候,却经受不住物质的诱惑,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诚然司法的公平公正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但是再好的制度也需要由人去执行,所以在这里我仅就个人层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警惕物欲之思,常持理想之剑
一个人拥有再多的财富,其花销奢侈的程度也是受到当代的生产物质基础所限制的,但是财富本身却是无限的,把一个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追求无限的金钱中去,未免是愚蠢的、悲哀的,使用有限去追求无限,而有回归到有限,生命却在此白白浪费了,又有什么意义呢。书中每一个个案都涉及到贪腐,数额不等,可是最后他们得到了什么?多数人年过五旬,却要接受牢狱之灾,所贪钱粮全部上缴,家庭成员还要受到牵连,以后也难抬头做人。如此有何幸福可言,此前的追求难道就是为了这般田地吗?我想如果他们料到今天的结局,必也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吧。
案例中的杨贤才,最令我叹惋,出身贫寒,业务骨干,曾经少年壮志,经过几十年孜孜不倦的打拼才有今朝,最终却闹得晚节不保,可谓是一生心血付诸东流。虽然制度上存在缺失,但是同样的制度下,并非每个人都是杨贤才。从他的事件中,我觉得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坚定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论是在审判活动中还是在执行活动中,一方面要立正自身,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面对有违反规定插手案件的,应当严词拒绝,申明大义,不惧权贵。方能维护司法公正,扬正义之旗,举理想之剑!
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个人成功,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攀上高峰,成就一世英名;一个人堕落,也是不断放弃自我良知,一点一点爬向悬崖,最终跌落深谷。浙江省高院的潘华山在案发后被发现家中存有大批名烟名酒及价值不菲的购物卡。很多承办人员都是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接受当事人或者律师的吃请和送礼,殊不知“小者大之源”、“轻者重之端”,今天吃请,必然未来就可能要为其帮忙,今天是帮小忙,明天或许就是消灾救急的大忙了,任何问题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许多看似小事的问题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积重难返,失去控制,最后就是你想回头也难以回头了。而潘华山也
正是如此一步步走上了故意杀人的犯罪道路。
在作出自己一个决定之前,要深思慎行,把时间想得长远一些,把结果放大一些,能够看得到后面结果的人,或许对于即将要犯的小错误,才会去避免。只要是恶的,不管多小,我们都坚决不能去做,做到防微杜渐。孟子曰:“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应当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在行动的时候在脑子里多打几个问号:我这么做侵害了他人的利益吗?合适吗?对吗?会不会让人家反感?会不会讨人嫌?都说“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小大之说,轻重之辩,都在乎对自己行为的三思而后行。心中要存乎对法律的敬畏,对公平正义的维护,对现实生活的知足,对家人、父母、社会的感恩,以此来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定自己的德行。
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从众多的案例中,“朋友”这个特殊的群体常常出现在眼前。当这些案例当事人接触到权力的时候,可以有利可图的时候,他们就会来和你称兄道弟,请你吃饭娱乐,对你阿谀奉承。最终在办理案件的时候,他们利用友情,将你拉入无尽的深渊,走上犯罪的道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一文中中劝诫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本书的案例中行装处处长王向明就是未能亲贤远佞,端正自身,最后因小失大,断送前程。孔子说:“防祸于先而不
至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
当然无论如何,朋友以及环境的影响只是外部条件,如果能够端正自身,加强自我约束,慎交友、交益友。同时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必然能够抵御那些“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逐利之人。
后记
努力饯行敬廉崇洁,贵在身体力行。廉政教育主要告诉我们要做什么,廉政制度主要告诉我们不要做什么,但是最终能否做到廉洁从政,还取决于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我要坚持遵守禁令,坚持廉洁自律,自觉抵制金钱、权力等带来的哪怕很小的诱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没有草稿,篇篇都是正文。从现在做起,一日三省吾身,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
执行庭何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