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管理干部培训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

2024-10-25

基础管理干部培训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共10篇)

基础管理干部培训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 篇1

基础管理干部培训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

围绕天津钢管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快速发展对基础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经过对其素质现状和岗位能力分析,探讨和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目的、模块化教为手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管理干部岗位培训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具有前瞻性,实施效果显著.

作 者:雷希梅  作者单位:天津钢管集股份有限公司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72 关键词: 

 

基础管理干部培训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 篇2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课程精细化,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

1课程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进一步把管理工作做精做细,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精”是指完美、周密、高品质。 “细”是指细节、细致。 而 “精细”则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理念和管理技术, 把它应用到课程的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内涵建设的表现。

为全面落实国家和江苏省教育规划纲要部署, 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响应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扎实推进“三风”建设,促进我院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现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际,探索并实施了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精细化管理。 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使课程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和专业培养的需求,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和完善多形式的教学评价制度,也深化了学校教学管理机制改革。

2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精细化管理

课程的精细化管理立足于三大原则:注重细节、立足专业科学量化。 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精细化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团队和相关专业人士通过精细化研讨,选择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精细地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料, 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选择先进的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情动态并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满足学生需求、动态调整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2.1课程的研讨精细化

2.1.1教学项目单元的研讨

课程实施前, 包含一线企业专业人士的合理结构的师资构成课程团队和进行研讨。 依据专业培养方案中对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要求以及课程教学大纲的规范, 集授课团队与相关专业人士的广泛意见,结合授课班级所属专业和课程基础的情况,共同研讨了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 明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同时也在大纲的框架下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 通过研讨,确定该班级的授课项目单元。

2.1.2技能与素质培养的研讨

在课程主要项目单元研讨的基础上, 分别配套对应的实操训练,授课团队共同探讨具体的实操项目内容和要求。 根据课程总课时的安排,划分其完成实操练习的课时。 实操项目的培养目标和理论教学相统一,同时考虑学生的普遍情况,以实践加深理论学习的作用。

课程教学素质目标的培养除了电子商务的领域知识外,主要以学生的自主评价为体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学生自己个人的素质评价, 另一部分是各学习小组组长的评价。

2.1.3教学效果的研讨

针对课程理论教学和实操过程中的调查, 研讨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例如调查发现有不少同学对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中的对称加密技术存在疑惑,研讨通过丰富教学方法改进,以学生表演,让自身感受过程理解如何实现对称加密技术原理的理解。 另外,实操报告经过修改后,将报告反馈给学生,表彰优秀学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点评和建议。

2.2教学资料的精细化

2.2.1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相关文件规范

课程教学文件主要包括规范的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各教学单元多媒体课件、 每个项目的教学案例和有关教学视频等内容。 例如标准模式的教学案例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课题的主题与背景: 介绍各案例内容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2) 情景描述: 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教学片段或者情景故事进行文学化的描写, 一方面展示案例问题, 另一方面增强可读性。

(3) 教学设想:包括对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案例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操作建议,以及一些必要的说明。 并且围绕案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讲座,这些问题不但阐述案例的主题,提示案例中存在的各种困惑,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激发学习者反思和讨论。

(4) 教学反思、 研究: 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分析、 教师的课后反思、对教与学原则的引申等,有些案例研究的结论在此进行了展开。

2.2.2实操训练的规范

根据计划的项目统一制定技能操作的内容, 将每个操作划分成包括具体的实操项目、项目目标、具体要求和内容、相关知识和实操示范等内容。 将实操训练与理论知识关联起来,规范实操训练的具体内容,又不脱节于理论知识。

2.2.3学生拓展学习内容的规范

将学生进阶学习的知识进行规范,依据不同的类别划分,如创业培训、竞赛资源、课后思考、行业资讯、综合测试等参考学习的资源等。 创业培训提供课程选用模块的扩展, 以网店建设为例, 包括了从入门到图片拍摄及处理、 到店铺装修和推广与营销、发货等各环节的流程与指导。

2.3教学设计的精细化

该课程的设计主要基于课程培养目标的知识、 能力及素质目标3个主要方面进行思考。 知识方面主要通过课堂讲解,总结提问形式巩固, 重点和难点知识以实操中附的相关知识作为熟悉内容,另外还有习题课与复习课开展形式学习主要理论知识; 能力方面的设计以个人实操和团队合作项目,互帮互助,相互监督培养技能操作方面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素质培养方面以具体的评价开展,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个自我评价,团队的组长有个评价,培养学生的道德等素质。

教师对学生的每个操作项目除了提供讲解外, 还有对应的同一模板与操作示范, 最后以细致化的标准对学习操作情况评价。 例如其中的B2C认知教师成绩评定=学生是否准时完成任务20%+实操是否符合要求80%评价。 任务准时完成得20分,没有准时完成酌情扣分, 实操是否符合要求按照操作要求评分参照以下标准:

(1) 正确B2C模式的理解(5分)。

(2) 体验B2C网站购物流程完整(40分): 会员制(10分)、 订单生成(10分)、支付(10分)、物流(10分)。 体验内容完整且报告详细者得满分,否则酌情给分。

(3) 设想课程学习内容(5分):涉及电子商务技术基础、 支付、安全、物流、网络营销等内容(5分)。

(4) 相关知识(30分): 含义(5分)、 特点(5分)、 分类(10分)、交易流程(10分)。

以上没有达到的酌情扣分。

2.4教学过程材料的精细化

课程平时表现通过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情况标记+与-符号, 基本做到平均每个同学回答两次以上,具体评分参照明细标准, 如3个+以上得分90分,2个+以上的80分,1个+以上得分70分,其他60分及以下。 将内容体现在平时的点名册上,一方面让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熟悉学生的一种途径。 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努力,突击考试考高分,教师对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人和名对不上的情况。

实操报告是课程中占据非笔试比例较大的一块, 一般有根据计划安排,适当调整个人与团队工作的比重,例如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实操过程中,有10次的内容,其中6次是个人独立完成, 团队成员负责辅助与监督, 另外的4次为团队合作完成,分别对应理论教学项目。 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完成的实操都要提交实操报告。 避免了全部是团队合作完成的任务,有个别学生搭便车的情况,另外,对应实操的理论知识点,通过笔头作业实施,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于技能的操作,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5教学效果

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以项目单元为单位,每个项目实施完成后, 及时地进行跟踪调查, 通过对学生调查表了解、口头访问、报告作业中发现问题,即使跟进加强问题的解决针对教学项目单元的内容, 将重点和难点反映在学习效果调查表中,进行每个学生的调查,统计结果,将发现的问题整合,在计划的习题课中重点讲解和练习。

通过课程学生学习效果情况调查表, 将本项目单位的核心知识进行罗列,让学生反馈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划分为非常好、好、一般还是较差,以及填写对该项目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结合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对要求掌握但统计结果普遍一般及以下的进行重点跟进, 并及时采纳学生的教学意见和建议。 将实操的问题在批改后的上课复习前进行反馈,提出问题和建议。 从实施课程精细化管理的班级来看,学生对教学的知识点、 技能点掌握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面表示肯定。

从实施该课程精细化的班级成绩来看, 课程成绩包括平时表现10%,过程技能与作业40%,期末测试50%,其中过程成绩包含了每一次的自我评价、组长评价和教师评分,根据实操内容分配必要的权重,进行加权得出过程总成绩,再结合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比例进行总分的加权统计。 从学生的成绩来看,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的分布来看,基本满足正态分布的情况。 因此,课程精细化的实施是可以肯定的继续落实下去,并不断改进教学的。

3结语

基础管理干部培训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 篇3

近年来,随着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营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如何造就一支适应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如何培训一批适合新的管理体制需求的企业基层管理者,是集团公司培训学院的一个新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创新道路,加强培训求实效,不断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对基础管理人员的培训中,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更新培训理念,调整工作思路,对集团公司基层干部培训课程设置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课程体系的培训需求分析

自2000年公司成功进行“债转股”以来,连年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实力显著增强,无缝钢管生产能力从50万吨提升到350万吨,成为国内钢管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了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公司确定了“实现千亿集团,管材世界第一”的两大战略目标,对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管理创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基层管理工作水平和基础干部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层管理干部是处于生产和管理的第一线,直接带领员工群体冲锋陷阵的重要群体,其中包括:承担生产管理的作业长和处在重要基层管理环节的科长。由于他们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贯彻执行管理高层决策、指挥组织基层操作的主力军。岗位要求他们既要有贯穿工艺流程的全面意识、也要熟悉具体的业务工作,既要具备区域生产和专业管理的指挥能力、也要有快速反应的执行能力。近年来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诸多新生产线的投产,使大批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到基层管理干部岗位上。在生产管理系统的528名作业长科长中,38%具有本科以上学历,41%具有大专学历,且所学专业基本上都是工程类专业;92%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这些基层管理干部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生产实践经验丰富,对他们的提拔与使用,满足了基层管理对人才总量的需求。但由于其长期从事生产或技术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在知识结构、创新意识、管理理念和团队管理等方面与基层管理工作需求仍然存在着差距。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对基层管理干部培训的着力点是:

第一,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提高执行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第二,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精选高水平课程,安排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课程内容,并分模块组织教学实施。

第三,培训考核与能力训练相结合,考核方式从联系实际写专题培训报告到提炼工作案例,指导工作。

第四,充分结合生产和工作实际,加强实践性环节,采取灵活多样、具体直观、易于为基层干部接受的教育手段。

第五,充分考虑生产一线工作繁忙、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分期分批组织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建立基层管理干部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结合岗位特征 为使培训更有实效性,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人员现状、培训目标、培训主题、课程设计、培训实施以及培训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比较作业长和科长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确定作业长以“生产管理及相关知识”为主线,科长以“现代管理及相关知识”为主线,选择主干课程,建立课程体系。

整个课程的设置,立足于使参加培训人员在基本技能、个人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通过培训使学员提高个人素养和岗位角色认知水平、掌握现代企业管理与生产现场管理的必备知识、技能,达到提高岗位胜任能力的目的。因此,考虑到作业长和科长的岗位特点,既有提高综合素质的共性课程,又有体现岗位特殊需要的个性课程。整个课程经过能力细化分解,以模块化进行课程组合,采取面授、多媒体教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全部课程120课时,每年60课时,分两年组织实施。同时,公司规定完成全课程和实践性环节教学,考核合格者,由集团公司培训学院和党委组织部共同颁发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竞聘上岗、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

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化设计 课程体系设计了基本功训练、自我发展、团队建设管理、领导艺术、创新管理以及生产现场运作管理或现代化管理知识共六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并安排实践性环节和严格的考核。前五个为共性课程,最后一个是与工作实际结合紧密的个性课程。

基本功训练模块主要讲授岗位必备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积极工作,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和履行岗位职责。

自我发展模块的教学目的是认识和开发自我潜能、确定发展路径和目标、掌握个人发展和成长方面的知识、经验和技巧。主要内容及知识点涉及到个人能力提升、基本素质培养、管理技能提升、分工合作论、人生价值论、了解不同类型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发展、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时间管理的理念与方法等。

团队建设管理模块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员的领导能力,提供了建设高效团队的基本知识和必要技能,主要内容及知识点涉及到团队建设基本理论、团队沟通和冲突、团队权变管理理论、团队合作的前提、高效团队的要素、团队中的分工合作、团队发展阶段与状态、团队中几种常用的沟通技巧、方式及如何提高沟通能力等,使学员理解并亲身体会团队发展的各个阶段,并在工作中成功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员的信心、能力和热情,激励学员愉快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绩效。

领导艺术模块的教学目的旨在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艺术地开展工作。主要内容及知识点涉及到人的心理原理和规律,领导者、领导者素质、领导艺术的概念等领导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各种分析性的管理工具、方法和技术的运用,主要介绍决策、创新、应变、指挥,统筹、协调、授权、用人、激励的艺术内容。

创新管理模块用于学习创造思维和技法。其教学目的是打破常规,开展创造性的思考和系统性思考,实现技术和管理的突破。主要内容及知识点涉及到头脑风暴法、联想法、逆向思维法、模仿创造技法、组合发明法和联想思维法等创造学的方法,提升学员对管理创新及相关问题的认识程度,促进学员掌握管理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技巧。

管理知识模块依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分为现代管理知识和生产现场管理两个模块。根据岗位,科长参加现代管理知识模块培训,作业长参加生产管理知识培训。现代化的管理知识模块的重点在于正确地运用现代化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改善和提高管理绩效。主要内容及知识点涉及到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等学科的内容,重点是介绍管理现代化的概念、基础方法、手段和量化等知识,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探讨个体、群体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增强自己对组织行为解释和预见的能力,提高权变管理意识和技能,改善或提高管理绩效。通过这个模块的培训达到学员更新观念、转变思维,在消化、运用中使科室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作业长生产现场管理模块的重点是明确作业长职责及角色定位,提升管理水平,掌握必备的技能,提升生产现场领导能力,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杜绝安全事故、熟悉CIP(不断改进流程)的思想及其实施方法,掌握作业区生产改善的有效方法,为作业长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提供指南。

课程实施的效果

科长和作业长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管理环节,他们的素质与工作效果是和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关联的。此课程实施以来已经组织培训730人次,有100多人经过严格的考核获得了培训合格证书。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施效果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评。主要效果表现在:

一是达到了提高能力素质的目的 通过培训,学员获取了管理前沿学科的最新知识技能,了解和掌握了现代企业的发展动态,提高了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二是开放与互动效益 培训班学员通过与油田工程技术人员技术交流,开阔了眼界,既增进了与用户的沟通联系,也了解了油田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交流。在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构筑了一个新的平台,进一步扩大了集团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肯定了课程体系的适用性 从培训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学员对培训模式的评价是好的,一致反映生动有效的培训,使他们拓展工作思路,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学到了知识。特别是通过拓展训练,挑战了自我,对于团队绩效的管理与提高,信心更足。

基础管理干部培训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 篇4

班级是学校管理中最基层的单位,班主任就是这个基层单位的直接领导者,是联系科任教师的纽带,也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对学生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今天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班主任的实践体会,谈谈我的一些很不成熟的班级管理经验。

一、明确班级目标——针对班级不良的表现,为班级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目标是集体建设在一定时期前进的方向与核心,有了明确的目标,班集体才会有前进的方向。记得在刚接任我班时,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学生课间谈论的话题不是学习,而是怎样玩游戏,为了确定明确的方向,我先召开班委会,让班干部对照这些不良现象进行自我检查,再让他们思考怎样帮助其他同学端正思想,与班主任携手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然后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同学们自己制定出班级的班规,明确了班级努力和前进的方向,营造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朝气的学习环境。让全班同学懂得只有团结合作,班级才能积极向上的,充满活力。

二、形成班级合力——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为班级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相互理解,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和学生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密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因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而歧视他们,既做学生的导师,又做学生的益友,针对学生的情绪波动,我主动找他们谈心,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我耐心辅导,学生生病我会多加问候与照顾,细微之中见真情,慢慢地我在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同时也树立起了威信。

2、管理有方,协调好与班干部的关系

班主任是班级的带头人,也是班级的灵魂,一个班级管理得好不好,能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主要取决于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协作。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动性,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开展工作,去发挥他们的才能,分工授权,管大放小,管主放次,分层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听取他们对班上的看法和建议,帮助他们排除工作中的困扰,发扬工作中的优点,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改进,带好和管理好班集体,让他们真正成为我的得力助手。

3、长期沟通,协调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做好与家长沟通工作是很重要的,本学期我通过电话交谈,请家长来学校面谈,或家长主动到校了解情况等方式互相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互相配合教育好学生。这样既融洽了班主任和家长的感情,又及时了解了学生的近况,为教育的针对性提供良好的条件。还有最近开通的“校讯通”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可以将平时考试成绩,学生在学校的特殊表现,或学校有什么活动,我们都通过“校讯通”及时给家长发去信息,这样学生在校的情况,家长很快就能知晓,这样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三、增强班级信心——班主任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动力

1、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班主任是搞好班级建设的领头雁,“正人先正已,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必须严于律已,处处起示范作用,使自己的知识技能、人格魅力都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记得在刚接上三年级的这个班时,学生还不会搞卫生,我就亲自给孩子们做示范,指导他们怎样扫地、拖地、倒垃圾、擦桌子、浇花等。学生见老师这样干也就跟着干了起来,平时,见到地上的纸屑,我总会随手捡起,哪里桌子歪了,我随手摆正。这一举一动都无声地感染着每位学生。因此,我班学生逐渐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2、奉献爱心,其乐融融

爱心对于班主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每个人都有其生存的价值,“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对尖子生“响鼓也要重锤敲”不能偏袒,要采用多种形式的培养和磨练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而优上加优。对中等生,不能因为他们影响小而对其不爱也不恨,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进入优秀的行列。对后进生要真正的爱得起来,要知道:淘气的学生往往有头脑,只不过就是学习习惯较差,长久形成了一种不爱学习的惰性。

我班有个学生叫张函榕,我刚接这个班时,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要么做小动作,要么发呆走神,听课的积极性不高,作业经常忘写或拖拉,书写也不认真。于是,我找她谈话,希望她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她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她开始是光听我说,自己一声不吭,我也搞不清楚她究竟在想什么。每次谈过,也不见她有什么改进。当时我很沮丧,也有些失望,生气时我想干脆不管她了。但冷静之后,我又觉得身为她的老师,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

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的做法,我打算先和她爸爸沟通沟通。在和她爸爸的几次交谈中,我把孩子的情况和她如实反馈;我也把我的一些想法和要求告诉她,并且得到她的支持。在此基础上,我又再次找她谈话,把我和她爸爸之前所说的一些话告诉她,这次谈话中,我发现她有所触动了,她向我说今后她要好好学习。为了提高她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她,感化她,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跟她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她,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她,使其进步。此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她,教育她。有时,这个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这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她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她,我还鼓励她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同桌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她自己的努力下,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她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进步,特别是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竟然语文考了98.5,数学97,英语98, 总分全班第一,这都让我有点不相信,我想是不是阅卷老师批错了,我将她的三科卷子拿来仔细看,发现卷面是那样干净整洁,答题非常完整,这不禁让我开心的笑了,觉得自己做的一番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篇5

新一轮课改实验按国家教育部总体规划正稳步推进。一年来我们在区教育局下,在各校领导和实验教师的辛勤努力下,进行了艰苦的教学实践,领导老师们忘我地投入,克服了种种困难,放弃了许多长假休息,参与培训,钻研教材,并且边实践边总结反思,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区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进展是顺利的,效果是明显的。下面我从“课改带来的变化、困惑以和我们的考虑”三方面与大家做简要交流。

变化:

1、教育观念不时更新 参与课改的一个最大收获就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新的课程、课程规范所提出的课改新理念逐渐被教师们所接受,并正在融入教师的教学实践。

2、改革热情不时提高 第八次课改是教育的一次质变,面对新课程,大家普遍感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教师们积极参与学习,参与研究,进行了许多发明性工作。

3、教学氛围不时融洽 课堂上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交流的生动场景。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多了、引导点拨的次数多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更更贴近了。营造了民主、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4、课改的力量不时增强 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改工作。对课改的工作做了周密布置。各校精心挑选实验教师。他们大多年轻且有活力,整体素质好,实验中勤于考虑勇于创新。教育局分管的领导带领教研员专家到各校调研,深入课堂听课、辅导,进行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使我们学校实验教师感受到一种坚实的支撑力量。学校中的非实验教师也非常关注、支持课改工作,有活动必参与,有课必听,并积极地献计献策,使实验气氛浓厚,力量不时增强。

困惑:

1、语文学科中识字量增大,如识写分流,写字推迟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2、班额过大,制约了老师在课堂上关心每位同学。

3、教师的行为与新课程要求不适应。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对待师生关系上应尊重与赞赏,教学关系上应引导和协助,对待自我应善于反思,对待与他人的关系应沟通、互动。而能完全做到这些的教师确实不多。

4、学校管理制度与新课程实施不适应。教学管理、教学常规的检查方法和形式等,与新课程的.实施显露出越来越多的矛盾。

考虑:

1、积极的心态对待课改中的困难 要使改革顺利推进,仅有认识是不够的,必需要去实践。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当教师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和时鼓励,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2、在更新观念的同时一定要“多加考虑”做到 “继承中发展” 我们既要不时学习、内化课改新理念,同时又要认真识别、分辨、反思。既要继承古老的教育智慧,又要不时创新。切实处置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学习理念的过程是一种感悟感悟的过程。在转变教育观念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不时学习、善于反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让反思和实践相辅相成。

3、建设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研 首先要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学校内部的教研活动应从新课程开放性的特点动身。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全体老师的一起学习、讨论、上课、评课,研究解决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基础管理干部培训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 篇6

2.1设计好导课环节,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在45分钟的课时中,学生的思维分思维逐渐集中、最佳思维和思维水平逐渐下降三个阶段,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尽量延长最佳思维活动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第一阶段以最快的速度将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因此,导课设计对这堂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导课的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比如和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可采用生活经验导入法,即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直接导入新课。也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直接观察到一些实验现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 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授课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不管学生有无兴趣,因而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欠缺,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获得真理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电阻串并联知识时,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的方式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先给他们设置一个问题及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数据铺垫:如何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扩大电表(电压表或电流表)的量程?要求明确以下问题:(1)扩大电表量程应确定哪些数据?(2)如何确定这些数据?(3)实际用电与你所计算的理论数据是否相符?(4)你能否制作一个电表并用所制作的电表进行测量?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后面的学习试验做好准备。

2.2合理安排教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启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例如,在讲“电路的三种状态”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实验课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电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三种状态下电路的`端电压和电流,从而总结出电路在三种状态下的特点,最后写出实验报告。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看到学生缺乏知识、能力与经验的一面,更应该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发挥内在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带动相关知识的学习。对教材中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相关实验联系起来,然后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先安排学生做分组实验,再由教师进行相应知识的讲授,这样学生先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对所应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效果自然显著上升。

2.3鼓励性的教与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注意教学状态的形成[4]。教学状态指师生双方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及相互间的关系。比如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两体”,即学生是“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具体而言,课堂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各尽其才,不能把目光盯在几个特定的学生身上,而是要开发全体学生的才智,发展其个性。课堂上人人平等,交往形式灵活多样,这种多方式的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

3结语

在教学中,先做试验再学习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显著地提高,教师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也是对教师的考验,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总之,在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改革,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努力为社会培养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阚振坤.《电工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2~5.

[2]王彩平.关于《电工基础》课程教法的探索[J].职教与成教,(4):1~2.

[3]张海杰.浅谈《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J].现代农村科技,2009(5):4~6.

基础管理干部培训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 篇7

1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2]

《材料科学基础》是本科学生由基础理论课转向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包含大量的专业知识与概念,涉及的专业知识十分广泛,而且几乎所有的章节与内容都是学习的重点。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在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认为该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短时间内很难理解透彻;重点内容应接不暇,还在消化前面学习的内容时,新的知识点又接踵而至,有时难免顾此失彼;在掌握知识要点时,只关注到具体内容,没有思索为什么提出这些问题又能解决什么问题,机械的学习与记忆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听课走神,学习效率低下。可见,这是一门难教又难学的课程,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在教和学两方面多下功夫。

2 围绕教学目的优化教学内容[3]

现有的教学内容,从材料的微观结构到宏观性质,详细阐述了材料的成分、结构、相态之间的结合与变化。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要涉及材料科学的方方面面又要保证一定的深度,难度较大。《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们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知识,建立起成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使得传统的《材料科学基础》在教学内容上出现许多落后和不合时宜的情况,在教学时需要对此作出适当调整。从以上两个方面着手优化教学内容。

2.1 根据专业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

我校使用的参考教材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胡庚祥、蔡珣、戎咏华等编著的《材料科学基础》。这本教材在许多章节中都设计到高分子材料。这与同期开设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课程有许多重复性内容,因此在授课时不再特别介绍高分子材料,而是在介绍三大材料的通性和区别的时候和学生一起复习讨论相关内容。

2.2 与时俱进,增添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

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发展,使一些初浅的内容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需要补充。如在介绍第三章晶体缺陷时,只用少量篇幅介绍了表面及界面,而许多新材料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量子点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材料,其表面效应突出,具有不同于一般纳米材料和块体材料的特性,表面缺陷会严重影响这种材料的光学性能;复合材料一直是制备高性能、多功能材料的有效手段,性能的好坏与微观结构中不同相态之间的界面情况息息相关。可见表面及界面在现代材料的研发过程中不容小觑。因此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增添了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动态。

2.3 快慢结合,突出教学重点

《材料科学基础》的内容十分丰富,在教学前期适当放慢速度,让学生在刚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接受它不同于以往基础理论课的事实,摆正态度,认真对待这门课程。同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掌握材料学一些基础的概念和理论,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第三章晶体的缺陷对学生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理论,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承上启下,即和固体结构有关,又是材料产生变形、再结晶的理论基础。弄懂学习好这部分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章节的内容。但是在这部分内容当中,概念多而抽象(如刃型位错、螺型位错、全位错、不全位错等),理论繁杂(柏氏矢量的反应、面角位错等),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枯燥无味。因此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需要反复讲解,耐心指引学生学习掌握这部分内容。

3 综合应用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任务重,课时紧,难免出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时比较被动,容易产生消极怠慢的情绪,缺乏学习的动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们的行为发现,每当老师提及一些相关事件、人闻趣事、科研动态,或者展示图片和视频时,都会不同程度的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在这一段时间内,学生们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学习要点,并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3.1 灵活使用多媒体[4]

材料科学中,从微观到宏观,许多知识都和空间结构有关,需要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仅仅依靠书本上的平面图很难了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制作课件,将三维动画引入课堂,立体直观地为学生展现各种空间结构,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如讲解金属的晶体结构时,利用三维图形,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的分析出原子半径、晶胞内原子数、配位数、间隙等晶体学特征;在讲解位错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位错如何运动、增殖、反应等;在讲解三元相图时,立体剖析相图,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单相、两相、三相和四相区的界限及相图中点、线、面的真正含义。这种形象的教学手段,视觉上的冲击效果显著,可以立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使晦涩的概念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解决了老师在语言和板书上的欠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2 引入人闻趣事[5]

材料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在课堂中引入学生熟知的人闻趣事,拉近学生与深奥的材料理论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材料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加深对材料科学的印象和亲切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如在讲到合金时,向学生展示越王勾践剑的图片。越王勾践的故事学生们耳熟能详,对他佩带的宝剑怀有一定的亲切感和好奇心。当学生被问到“这把剑为什么历经千年依然华美如新,锋利无比”时,自然能够引起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有困惑就会寻求解答,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时,注意力大幅提高。此时,通过适当的引导,配合讲解与合金有关的合金强化、溶质元素的作用等内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更深刻地理解该部分内容的科学涵义。

3.3 与科研实践相结合

在第一章晶体学基础中有一小部分内容为学生介绍了倒易点阵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涉及数学推导,由数学推导出来的点阵与真实的点阵的差异性容易使学生晕头转向,很难理解这部分内容到底在讲些什么,又能做什么。此时为学生介绍X射线衍射技术,在学生了解倒易点阵的神奇之处、感叹科学家的聪明才智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第四章介绍柯肯达尔效应时,为学生介绍柯肯达尔在研究固体中原子的扩散规律时,如何设计的实验方案,来证明固体中的非互易扩散。同时,这种实验技术虽然发明的较早,但至今仍被用来制备功能性的纳米空心球,散发着新的活力。让学生明白,即使是早期的理论知识也可以“为今所用”。不能因为理论形成的年代久远,就认为是“过时的,无用的”,不认真学习。

3.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信息技术发展至今,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视野,也为许多企业厂矿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通过网络视频,许多工业信息技术能够直达普通民众的视野。尤其一些与材料加工相关的视频资源,对于不能开设金属材料类实验课程的高校来说更加难得。通过寻找合适的资源,将远离校园的生产实践近距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加真实、生动地了解到材料科学中的原理、规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指导意义。“看得见、想得到、用得上”的材料科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如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许多关于“轴”的加工的视频资源,小到自行车轴,大到发电机轴。不同的轴加工过程大相径庭,但里面涉及的钢铁材料的熔炼、浇筑、锻压、回火、退火、表面处理等原理却是一样的。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并对材料科学在生产实践当中的应用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4 课堂教学与课后自学相结合

《材料科学基础》难教难学、教学时数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要使学生学到更多的材料科学知识,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下功夫,还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布置课后习题是帮助学生自学的有效手段。学生必须对相关的知识有所掌握,才能顺利的完成课后习题。同时,教师还能从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错误较多,理解偏差加大的内容再讲解。除了布置课后习题外,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小论文。优秀的科研和学位论文是很好的辅助教材,让学生在调研论文过程中,对所学的内容加强认识,并了解什么是材料学科的科研。用先进的科技,激发学生学习《材料科学基础》和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热忱。

5 结语

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作为材料专业的学生必须适应这样的新要求。因此,需要改革现有的《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欲望,提高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为后续各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为材料行业培养合格的研发人才,促进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晴,冉坤,贾竟航,等.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214-217.

[2]张桥,鄢国平,李亮,等.材料化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5,43(1):167-168.

[3]邓景泉.《材料科学基础》课堂教学体会[J].考试周刊,2010(7):207-208.

[4]王永懂,王振廷,李柏茹,等.《材料科学基础》多媒体课件教学应用研究[J].广州化工,2012,40(4):110,112.

基础管理干部培训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 篇8

[关键词]学科发展 课程建设 基础化学

化学是现代农业科学、生物科学的基础,化学类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为了促进化学学科与专业的结合,加强学科和课程建设,培养学术的新增长点,2001年我校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室、有机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教研室与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方向)教研组合并成立化学生物系,进入生命科学学院。同时,我校组建了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7年来的实践,我校基础化学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全面提高了基础化学教学水平。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系一向重视教师的专业学习和专业进修,每年选派专任教师外出进修,同时,聘请一批资深教授为兼职教授。近年来,先后选派了数名教师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学习。统计数字表明,我系教师在校外进修超过半年者已达1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

为了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充分发挥系内高水平教师的作用,我系于2004年8月正式颁布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决定在加大青年教师派出培训和攻读学位力度的同时,实行系内青年教师导师制。新来青年教师接受指导的时间一般为2年。接受指导的青年教师第一年以跟班听课和上实验课为主,理论课除跟班听课外,还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辅导、批改作业等。在指导老师同意和指导下,第一学期可试进行部分章节的讲课。第二年经导师组考核合格后可独立上实验课和部分章节理论课。上课期间,接受指导的青年教师要和导师组成员之间互相听课,同时每学期集中交流2次(期中和期末各1次)。导师制实施的近五年来,我系青年教师进步很快。教学队伍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高级职称比例为4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硕士21人,学历层次在本校基础课教学队伍中处于领先水平。

二、以科研促进学科发展

由于学科重新组合,增加了原来从事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的交流合作机会。近年来,从事基础化学教学的教师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将学术研究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形成并凝练了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产生了李清禄、何海斌、林瑞余等若干位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出色的领军人物,并在教学与科研领域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教学与研究成果。

1.以科研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任务极其繁重和任课教师紧缺的情况下,我系仍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支持现有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提高,先后选送10余名教师外出学习深造,现有8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6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几年下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我系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而且显著提升了我系科研工作的整体实力,使我系逐渐在化学生态学,天然产物化学,药物化学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和学术梯队,为我系有效实施科研促进教学,提供了较强的学科和师资力量保障。

2.以科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科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它不仅要传授知识,传承文明,还担负着发现未知和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能力的任务。因此,本科教学过程本身就内含着教学与科研两种因素,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基于这种共识,我们在抓教学质量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我们要求教授、博士等高职称高学历教师都要为本科生上专业课,其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学术含量,要求教授、博士把他们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开阔学生的学术眼光和视野。

例如,我系承担着全校30 多个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的教学任务,责任重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科专业的学生对化学课学习兴趣不高这个长期困扰教学质量的难点,我系教师都把讲好第一节课“绪论”作为切入点。在讲授“绪论”时,除了强调化学在所有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基础地位之外,还结合教师自身多年来从事化学与农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交叉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体会,有理有据地系统阐述化学与农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的密切关系及化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基础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如系主任李清禄老师长期从事药用植物的研究,在为生物技术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药物化学课时,经常选择教学内容与科研实践适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结合自己主持的科研课题天然药用植物楮头红生物活性物质研究(B0510012)来。扩展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把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带到了课堂,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质量,也使学生更充分地掌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给学生以前沿的引导。

3.以科研促进实验课教学。由李清禄主编,全体教师合编出版的教材《实验化学》是科研走进课堂,走进教材,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的又一成果。依据专业本科生大学化学实验课教学的需要,我们在教材中编制了30个创新性实验项目,这些实验内容均来源于基础化学课程教师的科研课题。

又如,“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化学实验研究”和“农林类化学子课题《21世纪高等农林院校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创新与研究》(BIA010092-F02)”是我系林瑞余教授主持的两个在研项目。项目的研究目的是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角度进行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适合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实验教学模式。目前,课题组在开放实验室、改革实验考试模式,开设综合性、创新性、研究性实验的意义、条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

三、重视课程建设

在长期从事基础化学的主讲、辅导、实验、实习等各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系在管理体制、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与创新,探索出分层次、相互衔接的科学的教学体系,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础化学实验课程2007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普通化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1.实验化学课程

(1)全新的课程体系:实验从无机、分析、有机和物理化学课程中剥离出来,实验内容打破原来的课程界限,按化学实验技术要求、操作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要求,统一设置实验内容,整合为独立课程《实验化学》,单计学分。(2)全新的教学体系:以四个教学平台为支撑,按学习、巩固、提高、创新的培养模式构建了全新的教学体系。(3)鲜明的理农结合:实验内容与农、林、牧等不同专业息息相关,让学生选做实验,创新性实验完全根据题目聘用教师和根据学生爱好确定实验内容。

2.普通化學、物理化学课程

几年来,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培养要求的不同以及不同学科特点,我们对普通化学、物理化学两门课程实行了分类教学。依照不同类型专业和课时,制定教学大纲,指导和实施教学过程,在授课内容上各有侧重,做到既保证基础理论的掌握,又兼顾专业的需要。例如:普通化学课程的分类主要依据后续课程是否学习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来确定教学层次,将其分为农工类、理学类和文理兼收类三大类;物理化学课程依据专业特点的不同以及对物化知识要求的侧重点的不同分为生物理学类、农工科类、化工类三类。

总体来说,通过分类教学,符合了因材施教的要求。近五年来,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学生考试的成绩逐年上升,补考率逐年下降。

3.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改革试点。目前双语《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已面向生物科学、生物信息、生物技术以及生物科学理科基地等理学类专业开设,准备逐步推广。

4.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我系注意学生毕业论文的题目与学科发展方向,即化学生态学、植物化学、药物化学的相关性,同时注重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对化学相关知识的复习和掌握。因此,学生毕业论文已经成为我们基础化学课程教学的一门重要的延伸课程。

总之,在课程建设方面,我系注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合理衔接,实验课与理论课内容融汇贯通,努力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模式

普通化学课程组教师在近五年的教学工作中,严格执行学校和学院有关考试考查工作细则规定,建立起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化学五门课程的试卷库各30套,并根据考试要求把好考试命题关。评分标准明确、严格,评分公正合理,考试成绩优良、分布合理。同时,还积极进行考试方式的改革,采用“半开闭卷”、“开卷”以及“传统闭卷”等多种方式,来启发学生如何做好考前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研活动及教改成果

在教学实践中,基础化学各个学科都能做到:

1. 始终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和开展经常性的教学讨论;2. 始终坚持新教师的试讲试做制度;3. 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我校化学课程教学现已由板书为主逐步过渡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为主,制作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板书与课件共同引导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较好地解决了普通化学内容多、课堂讲授课时少的矛盾,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具体化、提高了教学质量。4. 教师坚持每周定时、定点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学生对此满意,反映好。化学课程一直是大班课,作业量大,但全体教师坚持认真批改作业。通过习题课、辅导答疑、课后练习和写小论文,教学效果进一步加强。5.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近年来基础化学课程组教师主持和参与多项与化学教学密切相關的教研课题,发表了教学论文数十篇,同时还参编了多部教材。在教材编写中注意本课程的时代变化、学科变化、层次变化,使教材与时代同步。目前,我系正在酝酿编写适合我校课程新特点的双语课程教材以及实验化学课程教材。

六、今后的建设规划

第一阶段:

1. 进一步优化基础化学教学团队的学历、学缘、年龄与职称的结构。

2. “普通化学”争取省级精品课程“立项和“实验化学”课程争取“国家级精品课程”立项。

3. 建立与精品课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制度。

4. 做好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为学生开出更丰富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新实验。

第二阶段:

1. 结合我校“学分制”的改革,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基础化学各课程的教学体系,制定一套内容先进、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大纲。

2. 调整实验教学安排,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3. 加强同国内外同类教学单位交流。

4.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建设,充实和完善网上教学资源,扩大教学的受益面。

5. 进一步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促进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前,我校的生命科学学院正朝着由教学研究型学院向研究教学型学院的方向迈进,这不但有利于我系专业课程和化学生物学学科的建设,也将进一步促进我校基础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基础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基金]福建农林大学校级精品课程(0114B1)资助

参考文献

基础管理干部培训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 篇9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的视频、图片表达形式适合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现已成为教学开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讨论了摄影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注意方向,提出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希望能够提高摄影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摄影基础 多媒体技术 实践探究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电子产品的发展,随着摄影技术的普及应用,很多学校开始设立了摄影专业,但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够、学生只是一时兴起、摄影教材不统一、教学内容较为复杂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摄影专业的教学开展。学生在进行摄影学习时,往往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到一些专业知识,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学生拿不到相机,就无法对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目前的摄影学习现状带来了新的可能。[1]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更新教学方法

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想要取得优秀的教学成果,培养出高素质、多元化的摄影人才,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我国摄影课程的开展,只是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内容也只是教材中提及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拍摄技巧,甚至一部分教师对摄影方面不是很了解,学生不能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摄影课程的开展应该走出学校,重视实际,根据当前的教育现状这显然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扩宽视野,让科学技术代替自己走出校门。多媒体教学能够促进中国摄影教育的进步,使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2]

二、制定合理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在教学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课件的编排,充分考虑专业特色和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在信息收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教学流程,视频和图片的采用要注重合理性和趣味性,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要将课程的课时进行规划,将自己需要讲解的重点、难点,单独设立一部分教学环节提出。同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学生在提出问题时能够及时的进行解答,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以学生为本,增强课堂的交互性。摄影基础课程的内容比较繁琐,在进行课件的制作时,要考虑到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比如,色彩对比在光应用中也有体现,风景人物的拍摄过程中都需要对色彩进行把握,明确课程的关联性,就可以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小问题为以后的课程开展服务。[3]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存在很多问题,在进行课件制作时,要注意课件内容的合理性,课件的装饰不应太多,要突出教学重点,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知识储备,在面对学生的提问时,能够及时的进行解答,课程的讲授要注意内容的整体性,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使用,比如分组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完善自己,充分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合理运用教学技巧,以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2.教学要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比如,在讲解摄影中的光应用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一组不同光线的同一景物变化,让学生的思维能够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连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将光的用法和不同光线的特点进行分类总结,教师将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并由此对主要教学内容进行解析。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进行课程讲解,要设立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1.根据我国教育部的相关文献规定,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收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的主导仍然是教师,教师要在课前将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好学习课件,在多媒体演示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明确教学方向。教师要将学生的思维控制在多媒体课件上,让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等感官刺激,引发出无限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便利。

2.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踊跃的进行发言,建立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要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比如,在进行人物拍摄讲解时,要先将抓拍和摆拍的不同操作要点,让学生进行探讨总结经验,完善自己的摄影技巧,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发言,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自己的知识掌握进行总结。

3.摄影基础课程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要利用网络的信息?鞯莨δ埽?多收集一些课程相关文献,多媒体的运用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学习,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实现教学最优化。

结语

在“摄影基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多媒体教学的教学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处理好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促进摄影课程向现代化、多样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基础管理干部培训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 篇10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这门课程作为高校政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培养均有很重要作用,依据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思修》课教学质量,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及学习里所遇到一些问题。关键词:教学改革;思想道德;法律基础;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是国家设置不久的高校新课程,是对原来课程《法律基础》及《道德修养》这两门课程有机融合,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及思想道德素质,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法律意识及思想道德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及困惑,通过这门课程开设,并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及手段,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修》课教学改革实践必要性

从高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存在着教学单调、死板且针对性差等问题,教学中也是情感陶冶少,理论说教比较多,启发少,渗透少,被动灌输教育多,其实效性小,原来填鸭式教学,与实际联系不紧密,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很难感到学习乐趣所在,致使不能达到要求教学效果。其思想道德及法律不是一种知识,更多的是一种修养、价值观及信念,这门课程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决定了运用马哲观点、立场及方法进行价值观、道德观及人生观等教育内容准确理解,要想树立高尚情操及远大理想,仅纸上谈兵是很难取得效果的,像我们记忆犹新的马加爵案件及药家鑫案件等,均是现代社会思想道德及法律素养应该提高的案例,进行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很有必要的,要想加强大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程度、及学习积极性,并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就需要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实践教学。

二、加强教学改革实践的具体做法

1.教学内容理解,加强教学针对性及实效性

《思修》教学这门课程主要围绕着大学生活进行开展的,并且包括思想教育、道德观教育及法制教育等内容,在绪论中,对高中及大学的道德教育思想内容进行过渡及衔接,让学生能够有个切身感受,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重要性及必要性,然后对思想教育进一步深入学习,辅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等,接下来的道德观教育,所涉及内容主要是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及公共生活等方面有关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然后是法制观教育,对有关法律知识及制度进行阐述,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及遵守法律的自觉行为,对这门课程整体构架及概况了解及把握,能够有效树立教学思路,在教学实践中,更有针对性及实效性。2.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加强教学改革实践

运用恰当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自我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好的教学方法,为教学改革实践带来新鲜活力及良好教学效果。主要有演讲式、讨论式、直观式及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演讲式教学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所关注重点及热点进行意见发表,像大学生就业、恋爱和学业关系、法律和道德关系等,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并阐发自己观点及意见,既能促进学生间交流及教育,还能拓宽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实际问题认知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讨论式教学所指的是,教师和学生间,针对某个主题进行讨论,以达到思想共识,激发学生

参与热情,在参与过程里,起到自我教育目的,教师还能够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及时掌握,更有利于下一教学开展,像药家鑫事件讨论思考,教师可让学生进行相关材料搜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药家鑫犯罪危害及原因,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及遵纪守法等有关问题正确认识;研究式教学所指的是教师依据教学现实及内容,提出某个研究课题,像大学生怎样准确认识及对待贫困、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等课题,让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学习,还能够和同学及老师共同探讨研究,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互助精神;直观教学所指依据大学生心理及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教育资料及影片安排来真实反映生活中的一些情况,进行学生内在思想教育,并达到教育目的。像在讲美育的时候,可把徐本禹的例子作为教学素材进行探讨,还有具有爱国意义的电影《冲出亚马逊》及家庭美德的《暖春》等优秀影片,让学生认识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及其思想境界深度,从引起大学生思想共鸣及情感升华,从而提高这门课程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3.多媒体教学合理运用,并完善考核方法

随着网络及多媒体等技术发展,多媒体已被广泛应用在教学领域,并成为主要教学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手段能够有效节省原有课堂大量板书时间,教学内容讲解时间得到了提高,还可以通过图、音、文等形式,进行教学资料及内容丰富完善,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像我们提到优秀影片及视频资料展示,就是通过多媒体来完成的。在这门课程考核方式上,应该更符合素质要求有关考试模式,可引导大学生由高分追求转为能力及素质提高上来,为更好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可采取平时及期末成绩相结合方法,其考核形式也应该多样化,像平时中的课堂表现、考勤、笔记及作业情况,期末中的开卷及闭卷考核、论文写作及口试等形式来综合评价。结束语:

上一篇:初次加入域的操作步骤下一篇:优秀话题作文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