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标记物

2025-01-06

血清标记物(精选8篇)

血清标记物 篇1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治疗及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87例)及良性病变患者(29例)血清CEA、SCCAg、NSE含量。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上述3项指标的水平均较良性病变组明显增高。其中CEA在腺癌患者中明显增高,SCCAg在鳞癌患者中明显增高,NSE在小细胞患者中明显增高。结论血清CEA、SCCAg、NSE含量的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及病理类型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是三者的联合检测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肺肿瘤,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鳞癌相关抗原,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

肺癌是当前世界各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已成为目前人类因癌症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当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大多数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但是肺癌的早期诊断是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近几年有关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肺癌早期诊断的报道逐渐增多。因肿瘤的病理类型不同,其标记物在血清中的表达也有很大的区别。本研究通过对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癌相关抗原(S C C A g)、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 S E)水平的检测,以探讨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意义及各病理类型的鉴别诊断。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肺癌患者87例,男54例,女33例。肺癌的诊断及病理分型依据电子支气管镜检查66例,肺包块穿刺12例,手术病理学检查9例。其中鳞癌37例,腺癌22例,小细胞癌(SCLC)29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包括肺炎、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哮喘等)29例,男28例,女8例。

1.2 方法

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离心后取上清液,-20℃冷冻保存。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NSE、SCCAg检测试剂盒由瑞典Can Ag公司提供,CEA试剂盒购自美国雅培公司。各肿瘤标记物的阳性标准分别为:NSE>13μg/L,CEA>10μg/L,SCCAg>1.5μg/L。

所有病例均同时测定血清C E A、N S E、S C C A g,超过正常值范围即为阳性,联合检测时任一指标阳性即为该项阳性,并依此计算阳性率。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用表示,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率的检验用χ2检验。统计学计算软件为SPSS15.0。

2 结果

2.1 肿瘤标记物在肺癌组、良性肺病组的水平

CEA在肺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最高,为65.35±108.13μg/L,高于小细胞肺癌患者(4.95±6.62μg/L)、肺鳞癌患者(6.74±8.34μg/L)和肺良性病变患者(3.56±3.89μg/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NSE在肺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最高,为27.85±36.32μg/L,高于肺腺癌患者(10.91±4.06μg/L)、肺鳞癌患者(10.71±4.08μg/L)和肺良性病变患者(10.41±5.93μg/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CCAg在肺鳞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最高,为1.73±1.68μg/L,高于肺腺癌患者(1.04±1.11μg/L)、肺小细胞肺癌患者(0.87±0.43μg/L)和肺良性病变患者(0.87±0.46μg/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P<0.01

经q检验:CEA组:a与b(P<0.01),b与c(P<0.01),b与d(P<0.01);SCCAg组:a与b(P<0.01),a与c(P<0.01),a与d(P<0.01);NSE组:a与c(P<0.01),b与c(P<0.01),c与d(P<0.01)。

2.2 肺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中3种肿瘤标记物诊断阳性率比较

2 2例肺腺癌患者中,C E A诊断阳性率最高,为7 2.7 3%,NSE为22.73%;SCCAg为27.27%%,CEA诊断肺腺癌阳性率与NSE、SCCAg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6例肺鳞癌患者中,SCCAg诊断阳性率最高,为44.44%,NSE为22.22%,CEA为19.44%,SCCAg诊断肺鳞癌阳性率与NSE、CE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9例肺小细胞肺癌中,NSE诊断阳性率最高,为55.17%,SCC为17.24%,CEA为20.69%。NSE诊断小细胞肺癌阳性率与SCCAg、CEA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

经χ2检验:CEA组:a与c(P<0.01),b与c(P<0.01),c与d(P<0.01);NSE组:a与b(P<0.01),b与c(P<0.05),b与d(P<0.01);SCCAg组:a与d(P<0.05),b与d(P<0.05),c与d(P<0.05)。

3 讨论

肿瘤标志物是细胞在癌变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过程中所分泌、产生的一些肽类活性物质,它们存在于癌组织及宿主体液中,正常人的血清中没有或仅有很低浓度。肿瘤标记物通常具有如下特征:①为恶性肿瘤所特有;②对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具有特异性;③能从肿瘤组织或宿主体液中检测得到,且含量较健康组织或体液有明显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恶性肿瘤的大小,有助于估价治疗效果及肿瘤的复发和转移[1]。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以及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血清中肿瘤标记物检测逐渐用于肿瘤早期诊断、估计预后,以及观察疗效、复发及转移等方面。在肺癌的血清中发现多种肿瘤标记物,其中CEA、NSE、SCCAg分别在肺腺癌、肺小细胞肺癌和肺鳞癌中阳性率较高。

CEA是一种分子质量为150KD~300KD的糖蛋白,其基因编码于19号染色体上,为胚胎性致癌抗原,存在于多种肿瘤组织,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记物之一,在肺癌、胃肠肿瘤、乳腺癌、类癌和肝癌病人中均升高[2]。1965年由Gold等发现并命名,首先从结肠癌及胎儿肠中提取的肿瘤相关抗原。正常成人血清中CEA含量极低,而失去极性的癌细胞分泌CEA进入血液和淋巴,导致血中CEA水平增高。CEA本质上是腺癌的标志物,肺癌细胞能直接产生CEA,17%~80%肺癌患者CEA高于正常值,CEA升高程度与肺癌的广泛程度有关,CEA水平的动态变化,能反应患者的治疗效果[3]。CEA对肺癌的诊断阳性率为40%~50%,特别在肺腺癌中,阳性率及特异性较高[4]。本研究观察到CEA对肺癌的特异度较高,为82.76%;对腺癌敏感性为72.73%,CEA在肺腺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为65.35±108.13μg/L,明显高于鳞癌及小细胞肺癌,故CEA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应为首选。

NSE是临床上很有价值的APUD细胞(脱羧基化细胞系列)肿瘤标志物,是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组织的R亚基同功酶,是一种具有免疫反应活性的脑蛋白。SCLC占肺癌的20%左右,是一种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其具有氨前体摄入和脱羧酶(APUD)系统特点,含有高水平的APUD细胞关键酶—L-dopes脱羧酶、神经内分泌腺体和多种激素、多肽产物,因此具有APUD特性,可合成和释放较多的NSE,因此NSE在大多数SCLC病人血清中活性明显增高[5]。肺癌组织中NSE含量是正常肺组织的3~35倍。Plebani等[6]认为,肺癌组织和血清中NSE含量依次为小细胞肺癌>大细胞癌>鳞癌>腺癌,其浓度高低有助于肺癌组织分型。本组29例SCLC患者16例呈现NSE阳性,阳性率为55.17%,与良性病变组患者相比,NSE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与国内外报道相一致。小细胞肺癌与腺癌、鳞癌相比,NSE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故NSE可用于肺癌诊断,特别是对SCLC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SCCAg是用单克隆技术从肿瘤相关抗原TA4提纯出的一个糖蛋白片段,分子质量为48000的糖蛋白,最初应用于子宫颈癌、阴道癌等妇科鳞癌的诊断[7],后发现在肺、食管等器官的鳞癌患者血中也异常增高[8],是有较好特异性的鳞癌标志物。SCCAg有助于肺癌类型鉴别,能有效监测手术疗效及术后转移或复发,而且与其他肿瘤标志物如C E A、N S E、C A 1 5 3等同时检测,对于区别良、恶性疾患有很高的准确率[9],在肺癌诊断中有重要价值。Body等[10]报道,CEA敏感性高于SCCAg,但SCCAg对鳞癌特异性高于CEA,SCCAg仅在8.5%的小细胞肺癌和18%的其他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可检测到,而CEA在49%的小细胞肺癌和55%的非小细胞肺癌可检测到;并且吸烟者CEA水平高于非吸烟者,但吸烟的习惯并不影响血清SCCAg水平。SCCAg含量的增多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内在特性,其次为肿瘤组织的大小[10]。因而SCCAg是更稳定的鳞癌诊断指标。

本文结果显示,CEA诊断肺腺癌的阳性率为72.73%,NSE诊断小细胞肺癌的阳性率55.17%,SCCAg诊断肺鳞癌的阳性率为44.44%,说明这3种肿瘤标记物可以反映主要肺癌类型。本组3种肺癌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特异性都较高,而灵敏度却较低,但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1.95%,明显优于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单项测定。由于血清肿瘤标志物均为非特异性的肿瘤相关抗原,若在肺癌的诊断中仅依靠各单项标志物,则必然会引起部分患者的漏诊。因此,联合检测CEA、NSE、SCCAg可明显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从而弥补了单项标志物对各类型肺癌灵敏度不高的缺点。对提高肺癌的检出率有积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力,李龙芸,李槐,等.肿瘤标记物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肺癌杂志,2002,5(3):214-216.

[2]Vincent RG,Chu TM,Lane WW.The value of CEA in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the lung[J].Cancer,1979,44:685

[3]陈香丽,陈小燕.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04,6:591-592

[4]Kulpa J,Wojcik E,Radkowski A,et al.CYFRA 21-1,TPA-M TPS,SCC-Ag and CEA in patients with squamouscell lung cancer and in chemical industry workers as a referencegroup[J].Anticancer Res,2000,20:5035-5040.

[5]Pinson P,Joos G,Watripont P,et al.Serum neuron-specific enolase as a tumor marker in the diagnosis and follow-up of small-cell lung cancer[J].Respiration,1997,64(1):102-107

[6]Plebani M,Basso D,Navaglia F,et al.Clinical evaluationof seven tumor markers in lung cancer diagnosis;can any com-bination improve the results[J].Br J Cancer,1995,72(3):170-173.

[7]Maruo T,Shibata K,Kimura A,et al.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A-4 in the monitoring of the effects of therapyfor squamc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J].Cancer,1985,56:302.

[8]Castelli M,Salvati F,Cruciani A,et al.Comparative analysisof CEA and SCC serum marker with IAP in human lung cancer[J].Int J Biol Markers,1989,4:45.

[9]Moriya H,Snzuki S,Aizumi J,et al.A clinical studyon CA153,CEA,SCCAg in patients with squanmous cellcarcinoma of the lung[J].Rinsho Hoshasen,1989,34(1):63.

[10]Body JJ,Sculier JP,Raymakers,et al.Evaluation of SCCantigen as a new marker for lung cancer[J].Cancer,1990,65(7):1552-1556.

肿瘤标记物增高,就是得癌了吗 篇2

在我出门诊、会诊、朋友电话咨询中,每天都会碰到“肿瘤标记物”的问题。近年癌症高发,公众健康体检意识日益增强。很多体检中心、医疗机构开展了象征癌筛查的“肿瘤标记物”项目,有的一滴血可查10余项。有人检查后,结果可能出现个别增高,于是便恐慌、着急:我得癌了吗?其实,对此轻视或过度担心都不可取,下面我们就此话题分类谈谈。

体检发现“肿标”增高怎么办

首先,建议复查异常项目,排除因试剂、检测方法、人员或者机器误差导致的失误,这种情况较为多见。肿瘤标记物升高了,一定要首先排除假阳性,别自己诊断为“癌”。其次,复查结果如再次增高,就需要仔细甄别:哪些项目增高?增高程度如何?一些良性疾病往往伴有肿瘤标记物轻度增高。那么,如何判定“有没有得癌”?本人不建议上网查相关科普文章,自己下结论,一定要找肿瘤专科有经验的医生咨询。

两年前我曾收治过一个患者,体检全套肿瘤标记物提示CA199增高,数值在300左右,高出正常上限数十倍。在当地医院行消化道造影,做了胃镜、肠镜、全腹部CT等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后建议出院观察,出院后半年患者日渐消瘦。一次因感冒发热就诊于我院,查胸片考虑可疑右肺占位合并炎症,进一步的胸部CT检查考虑肺癌可能,最终经PET-CT和气管镜确诊为肺癌。

因此,诸多肿瘤标记物,项目繁多,每个项目增高意义不尽相同,而且临床情况复杂,绝不是“AFP就是肝癌、CA125就是卵巢癌、CA153就是乳腺癌、PSA就是前列腺癌、CA199就是胰腺癌”这么简单。

已确诊患者可通过“肿标”评估疗效

已确定为癌症的患者,检测“肿标”可评估病情、判断治疗疗效。

癌症手术后,复发早期,往往CT核磁发现不了问题,但肿瘤标记物逐步增长,因此肿瘤标记物象“无形探测仪”,是对影像学形态诊断的有力补充,可供医生提前判断病情并行干预。比如癌胚抗原CEA作为肿瘤标记物之一,在大肠癌、肺癌、胃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其含量增高,且变化与肿瘤的消长相平行,测定血清CEA值对病程进展、治疗效果、预后、复发、转移等相当有用。肿瘤生长越旺盛、其数量越多,反之,肿瘤增长被控制、其产生量相应减少。

所以,病情控制不好,标志物可能会蹭蹭上涨,得到有效治疗后会哗哗降低,因此动态观察尤为重要;另外有些肿瘤患者的肿瘤标记物自始至终都不增高,因此不能过于看重肿瘤标记物的价值,慎重对待才是正确的态度。

何生奇,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及妇科肿瘤等各种恶性肿瘤。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血清标记物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为观察组, 年龄38~65岁, 平均年龄 (51.26±8.41) 岁, 男性患者41例, 女性患者25例。另选择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年龄35~70岁, 平均年龄 (55.43±6.06) 岁, 男性40名, 女性20名, 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采集观察组患者放疗前后的血清TPS、VEGF、NSE、CEA、CA125、CYFRA21-1等肿瘤标记物水平和对照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含量, NSE、CEA、CYFRA21-1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 TPS、VEGF水平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 CA125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

1.3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所得各组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肿瘤标记物浓度的比较

在观察组患者放疗治疗前,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放疗前血清肿瘤标记物相关指标均与对照组志愿者比较, 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观察组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浓度的比较

比较观察组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浓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 治疗后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较放疗前明显降低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 恶性肿瘤的肿瘤发病率呈显著逐年上升的趋势, 肺癌是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于所有恶性肿瘤之首, 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4]。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的综合治疗方法,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 以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 并辅助以支持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姑息性治疗手段, 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病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放疗作为局部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5]。在放疗效果的评价下, 我国现多采用CT或胸部CT技术主要判断依据, 在疗效评价中增加了患者的辐射剂量, 费用高, 技术要求高, 无法满足患者的及时检测的需求[6]。肿瘤标记物由肿瘤组织细胞分泌产生, 肿瘤标记物一般在正常组织中不存在, 在临床检测中具有较高敏感性, 血清中少量的肿瘤标记物即可准确检测, 因此, 常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曹津津等[7]在临床研究中发现,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CEA、CYFRA21-1检测存在明显差异, 治疗前CEA (30.72±5.21) ng/m L、CYFRA21-1 (45.24±10.93) U/m L, 治疗后CEA (8.14±1.29) ng/m L、CYFRA21-1 (6.08±0.74) U/L, 这与该次课题研究成果相一致。该次课题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放疗前CEA (29.63±8.24) ng/m L、CYFRA21-1 (17.03±2.08) U/L, 观察组患者放疗前血清肿瘤标记物相关指标均与对照组志愿者差异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放疗后CEA (8.09±3.42) ng/m L、CYFRA21-1 (6.12±0.93) U/L, 观察组患者在放疗治疗后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较放疗前明显降低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测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浓度即可直观了解患者的放疗治疗效果, 在治疗前进行血清肿瘤标记物测定便于患者治疗与预后的监测管理, 在治疗后进行测定可以有效估测患者治疗后肿瘤组织的残留情况, 对于调整治疗方法和预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

综上所述, 目前临床已经将CEA、CA125、CYFRA21-1血清肿瘤标记物作为肺癌患者临床诊断治疗的常规检测项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记物作为临床诊断鉴别的重要指标, 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放疗疗效评判及癌细胞转移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对于非小细胞的肺癌患者的观察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非小细胞肝癌患者的分期、病程、生存期等相关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国云, 周春宇, 刘晓岚.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5) :851-852.

[2]周欣, 于壮.血清肿瘤标记物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 :91-93.

[3]郭健, 高志斌, 贺少枫, 等.肿瘤标志物与晚期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疗效的相关性[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 (1) :2048-2050.

[4]卡哈尔江·阿不都外力, 李晓琴, 刘春玲.化疗前后肺癌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 (1) :93-96.

[5]王颖轶, 陈书长.肿瘤标志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疗效的评估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 2014 (1) :23-25.

[6]阿合力·那斯肉拉, 巴尔夏古丽·扎比胡拉, 穆朝东.血清CEA、CYFAR21-1、SCC、CA125水平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的评估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 2014 (9) :1055-1057.

[7]曹津津, 戴琼艳, 段满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变化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9) :65-67

血清标记物 篇4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神经母细胞瘤患者52例, 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学确诊, 符合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3]。其中男33例, 女19例, 年龄1~10岁, 平均3.5岁。按神经母细胞瘤国际分期 (inter-nationalneuroblastoma staging system, INSS) 进行临床分期, Ⅰ期5例, Ⅱ期12例, Ⅲ期24例, Ⅳ期11例。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全切术或大部分切除术。

研究方法: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 通过这些临床资料, 主要分析在手术前后, 患者血清NSE和LDH水平是否发生了相应变化。在本研究中, 我们对NSE进行检测时, 使用的是电化学发光法, 对于健康人, 其值一般在0~16.3μg/L, LDH正常参考值80~245U/L。除了研究在手术前后NSE和LDH的变化外, 还需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和处理。数据分析使用秩和检验, 相关分析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结果

52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NSE、LDH水平比较:手术前患者血清NSE为33~356μg/L, 血清LDH水平251~806U/L, 手术后血清NSE为9~125μg/L, 血清LDH水平101~320U/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LDH水平的关系:手术前患者血清NSE为33~356μg/L, 血清LDH水平251~806U/L,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 NSE水平与LDH水平呈正相关 (r=0.593, P<0.01) 。

手术后血清NSE为9~125μg/L, 血清LDH水平101~320U/L, 术后患者血清NSE为19~110μg/L,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 NSE水平与LDH水平呈正相关 (r=0.726, P<0.01) 。

讨论

NSE是一种糖元酵解酶, 一般情况下, 神经元和周围神经组织中的含量较多[4~6]。国外报道NSE与肿瘤负荷相关, 多在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比较, 未能比较NSE、LDH在手术前后的变化。本组资料研究患者围手术期NSE、LDH血清水平的改变, 提示患者手术前后血清NSE、LDH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NSE、LDH水平可能与肿瘤负荷相关。另外, 本文研究发现患者血清NSE水平与LDH水平呈正相关, 业已证实LDH可有效反映肿瘤负荷, 而NSE与其呈正相关, 故提示NSE有可能成为反映该类患者的肿瘤负荷的指标之一[7]。

综上所述, 本组资料显示, 血清NSE、LDH水平可反映肿瘤负荷, 可作为手术前后监测神经母细胞瘤疗效的辅助性指标。

参考文献

[1] Cooper BS, Stone SP, Kibbler CC, 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isolation policies in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ith epidemiological and economic modelling[J].Health Technol Assess, 2003, 7 (39) :1-194.

[2] 孙艳虹, 姜傥.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J].新医学, 2008, 39 (1) :52-54.

[3] 高解春, 王耀平.现代小儿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538.

[4] 张小红, 王静, 王红民.血清NSE, TSGF, CAl25, 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6, (1) :16-18.

[5] Ando S, Suzukim, Yamamoton, et al.The prognostic value of both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 and Cyfra 21-1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J].AnticancerRes, 2004, 24 (3b) :1941-1946.

[6] Karnak D, Beder S, Kayacan O, et al.Neuron-specific enolase and lung cancer[J].Am JClin Onco, 2005, 28 (6) :586-590.

血清标记物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1-2013年收治急性原发性肺脓肿患者16例, 均符合国际肺脓肿诊断标准, 其中男12例, 女4例, 年龄44~63岁, 平均 (56.3±8.5) 岁。原发性肺癌组:收集同期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周围型肺癌患者 (病理学明确诊断) 32例, 其中男17例, 女15例, 年龄54~83岁, 平均 (66.5±13.8) 岁。肺结核组:收集同期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符合最新肺结核诊疗指南) 25例, 其中男15例, 女10例, 年龄24~73岁, 平均 (46.5±16.4) 岁。健康对照组:收集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0例的血清学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

方法:每位研究对象分别抽取2 ml静脉血置于EDTA-k:抗凝管及含有分离胶试管中, 用于PCT、IL-6、CRP检测。 (1) PCT采用德国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检测, 正常参考范围<0.046 ng/ml。 (2) IL-6采用德国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检测, 正常参考范围<7.0 pg/ml。 (3) 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正常参考范围CRP<10 mg/L。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检测相关关系, 检测水准0.05。

注:与健康组比较, *P<0.05, 与肺结核组比较, #P<0.05。

结果

肺脓肿患者血清PCT、CRP及IL-6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肺结核组血清PCT及CRP水平高于肺癌组及健康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IL-6水平较肺癌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肺结核组血清PCT水平较肺脓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CRP水平低于肺脓肿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相关性分析:血清PCT水平与CR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 (r=0.54, P<0.01) ;血清PCT水平与IL-6水平之间呈正相关 (r=0.65, P<0.01) 。

讨论

肺脓肿以坏死空洞形成为特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空洞直径常常>2cm并含有液体。原发性肺脓肿病因主要为误吸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液体, 常常表现为单发不规则厚壁空洞。其起病急, 进展快, 在误吸后24~48小时即可形成脓肿。因局部坏死组织出现低p H值及低氧条件, 适应于各种病原体生长, 包括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1]。典型急性原发性肺脓肿根据误吸病史, 感染中毒症状, 胸部影响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不难诊断。但是, 外周性肺脓肿患者呼吸道及感染中毒症状较轻, 病原学检查常常不能得到阳性结果, 影像学表现外周团块无空洞形成, 很难与肺部团块性疾病鉴别, 常常使临床医师及时做出诊断。因此, 寻找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成为临床面临的困境。

炎性标记物与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已得到认识, 临床可通过检测各种体液的炎性标记物帮助诊断疾病, 因检测方法快捷被广泛应用。PCT是降钙素的前体, 是一种功能性、可溶性蛋白, 由114~116个氨基酸组成。在血浆和血液样本中性质稳定, 不易降解, 且易于检测[2]。生理情况下, 甲状腺C细胞可产生极少的PCT, 健康人的血清PCT水平<0.05μg/L。近来大量临床研究认为, PCT优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炎性反应指标, 可作为早期鉴别全身感染, 尤其是细菌感染的快捷、敏感、准确的检测手段, 比如Delevaux等[3]。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非特异性炎性标记物, 在健康人群中, 血清CRP处于较低水平, 当机体发生炎症、手术、烧伤及肿瘤时, 其会迅速增加, 并随病情好转而逐渐下降[4]。IL-6在炎症急性期发挥重要的作用, 小鼠若缺少IL-6将导致炎性反应和急性期反应受损[5]。以上3种炎性标记物近来受到临床广泛的关注, 但同时检测在肺脓肿中的研究却很少。

肺癌及肺结核均为常常出现外周肺部团块状阴影, 前者很少出现明显的感染中毒表现,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其炎症指标明显低于肺脓肿组 (P<0.05) , 我们推测其可以成为临床是否采取有创性检查的依据。然而, 肺结核属于肺部特异性感染疾病, 由于大部分患者慢性起病, 给临床诊断提供了较多的时间,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肺结核组血清PCT及CRP水平高于肺癌组及健康对照组 (P<0.05) , IL-6水平较肺癌组及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P>0.05) ;肺结核组血清PCT水平较肺脓肿组无明显变化 (P>0.05) , CRP水平低于肺脓肿组 (P<0.05) , 我们推测其可以成为临床是否使用普通抗菌素的指证。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早期肺脓肿患者血清PCT、CRP及IL-6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及肺癌组均不同程度升高 (P<0.05) ;同时, 血清PCT水平与CR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 (r=0.54, P<0.01) ;血清PCT水平与IL-6水平之间呈正相关 (r=0.65, P<0.01)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联合以上3种炎症指标可能有鉴别感染与非感染所致肺部团块样高密度影的价值, 为临床是否使用抗菌素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 联合炎症指标检测可能在肺脓肿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降低滥用抗菌素及耐药性发生, 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加以证实。

2014年度卫生技术评估选题原则确定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近日组织召开2014年度卫生技术评估选题会, 确定了今年卫生技术评估选题的5项基本原则。

据了解, 本年度卫生技术评估选题的基本原则是:卫生技术评估选题需要有依据;项目方案内容与目标要明确;评估机构要具有相应的资质;评估团队最好由评估专家与临床专家共同组成;项目经费预算和研究周期要科学合理。

根据上述原则, 会议对复旦大学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 (中国循证医学中心) 、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提出的关于宫颈癌筛查、宫内节育器等7个卫生技术评估方案进行了讨论, 进一步明确评估内容和目标。据《健康报》

参考文献

[1]Marina M, Strong CA, Civen R, et al.Bacteriology of anaerobic pleuropulmonary infections:preliminary report[J].Clin Infect Dis, 1993, 16 (4) :256-262.

[2]Lapichino G, Marzorati S, Umberllo M, et al.Daily monitoring of biomarkers of sepsis in complicated long-term ICU-patients can it support treatment decisions[J].Minerva Anestesiol, 2010, 76:814-823.

[3]Delevaux l, A ndre M, Colombier M, et al.Can procalcitonini measurement help in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bacterral infection and other kinde of inflammatory processes[J].Ann RheumDis, 2003, 62 (22) :337-340.

[4]Póvoa P.C-reactive protein:a valuable marker of sepsis[J].Intensive Care Med, 2002, 28 (3) :235-243.

血清标记物 篇6

关键词:胰头癌,CA199,动态监测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 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1]。而一直以来CA199作为肿瘤标志物之一, 被用于联合检测诊断恶性疾病, 特别是消化道与妇科肿瘤[2]。作者在临床实验室工作中, 通过检查结果认为, 动态监测CA199对于胰头癌的诊断, 以及同其他良性疾病, 梗阻性黄疸所致的CA199增高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CA199高于正常值 (0~37 U/ml) 的患者68例, 其中确诊胰头癌32例, 急性胰腺炎15例, 慢性胰腺炎9例, 胆总管结石7例, 肝硬化患者5例;男45例、女23例, 最大年龄92岁, 最小年龄25岁, 平均年龄65.46岁。每间隔5 d检测CA199, 连续检测3次。

1.2 检测方法

应用德国Bayer公司ACS:180SE化学发光检测仪及该公司的原装试剂, 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 并用原装T1-12质控液控制检测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华西医科大学PMS3.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动态监测CA199三次异常例数比在不同疾病中的情况胰头癌第三次检测只有2.7%的患者参考值回复正常, 而其他良性疾病则有接近80.5%恢复正常。见表1。

注:胰头癌同其他4种良性疾病比较, 第二次, P<0.05;第三次, P<0.05

3 讨论

在胰头癌的诊断中目前主要是由一系列的临床检测组成, 除了超声、影像学、内窥镜技术, 活检穿刺外, 血液实验室检查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3]。由于特异性不高, 后者越来越不被重视。以往认为临床实践中单项检测某一种肿瘤标志物所作的诊断, 易出现漏诊或误诊, 因此, 对于肿瘤的实验室诊断常需采用两种以上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4]。由于血清CA199在胰腺癌患者85%~95%为阳性, 相对于其他消化道肿瘤来讲, 特异性相对较高。除了用于联合检测外, 由于肿瘤切除后CA199浓度会下降, 如再上升, 则可表示复发, 因此作为检测肿物复发或转移的指标。经过反复观察对比, 本院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良性疾病时如胰腺炎和梗阻性黄疸, 肝硬化等疾病, CA199浓度也可增高, 但往往呈“一过性”, 随着原有疾病的好转往往降低或恢复正常。为了同这些良性疾病鉴别, 借鉴甲胎蛋白 (AFP) 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经验。本院动态检测CA199在初检阳性患者中的变化规律, 总结出在良性疾病中随着病情好转, CA199会在2周左右明显降低或恢复正常。因为癌细胞具有产生CA199的功能, 胰头癌患者即使在做了减黄处置后CA199阴转率也不足3%。所以动态检测CA199比单次检测对临床的诊断意义更大。虽然这不是, 也不可能成为病因诊断的金标准, 但动态检测CA199无疑为判断疾病的性质, 尤其是在胰腺疾病同其他相关良性疾病鉴别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果动态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记物, 则对于临床诊断的意义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311.

[2]关玲英, 陈莉霞, 胡预兵.CA199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药学, 2010, 1 (5) :146-147.

[3]Sun z, Fu X, Zhang L, et al.A protein chip system for parallel analysis of multi-tumor marker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ncer dctection.Anticancer Res, 2004, 24 (2C) :1159-1166.

血清标记物 篇7

关键词: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HBV-DNA

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肝脏炎性病变,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该病在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侵害了大批的青壮年及儿童, 若未能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部分患者可能恶化为肝癌或肝硬化[1]。临床通常以肝功能检查以及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作为诊治的依据, 特异血清包含Pres1、HBs Ab、HBs Ag、HBe Ag、HBe Ab、HBc Ab-Ig M、HBc AbIg G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对HBV-DNA、DNA-p等指标的检测, 可更好的进行病症的鉴别[2]。若仅凭阳性表型指标进行病症的鉴别, 并不能很好的反映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活动状况, 且无法准确评估病情的进展, 可能出现较高的漏诊率或误诊率, 从而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 引发高死亡率。为了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准确性, 本次研究对HBV-DNA水平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本院接诊的460例血清检测Pres1、HBs Ab、HBs Ag、HBe Ag、HBe Ab、HBc Ab-Ig M、HBc Ab-Ig G中两项或两项以上呈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50例, 女210例, 年龄17~65 (43.6±5.3) 岁。并取10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标本进行对照, 其中男58例, 女42例, 年龄18~67 (44.2±5.7) 岁。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 , 可知均衡可比。

1.2 方法

1.2.1 ELISA法检测

选择KHBST-360酶标仪、MICROPLUS加样器以及KHST-360洗板机采用ELISA法进行Pres1、HBs Ab、HBs Ag、HBe Ag、HBe Ab、HBc Ab-Ig M、HBc Ab-Ig G指标的检测[3]。所有试剂均由上海科华技术生物公司提供。严格依据试剂盒的操作说明进行检测, 记录血清标本各检测指标的阳性情况。

1.2.2 PCR荧光定量法

采用PCR荧光定量法对HBV-DNA进行检测, PCR试剂盒选用上海科华技术生物公司, 并将所有血清标本在ABI7500实时定量PCR仪上进行测量 (103copies/ml的敏感性) 。具体操作为[4]: (1) 提取核酸, 取血清标本及对照样本各100μl, 进行10min离心处理, 保持13000r的转速。去除上清液, 将25μl的DNA溶于其中, 摇匀后进行10s的离心处理, 保持2000r的转速, 之后再沸水中维持10min, 再次进行10min的离心处理, 13000r的转速, 取上清液待用; (2) 准备好扩增试剂, 将Taq酶、HBVPCR反应液以及UNG充分混合, 10s的离心处理, 2000r的转速, 制备好反应体系; (3) 加样处理, 将上述操作步骤中准备好的待测标本各取2μl, 分别将其进行10s的离心处理, 2000r转速, 之后依次放入PCR荧光检测仪中, 再将其转移至扩增检测区; (4) 扩增检测, 设置好检测参数, 调整检测参数:循环参数:3min、37℃;预变性参数:1min, 92℃;变性参数:5s, 92℃;退火;延伸;荧光检测参数:30s, 60℃。经40次循环后冷却仪器, 温度降至40℃。 (5) 读取结果, 经仪器软件的自动化分析, 可得出最终的HNV-DNA含量。

1.3 观察指标

(1) 经ELISA法检测后可知7个指标共表现出11种常见的阳性组合, 分别比较每种组合的占比以及平均HBV-DNA水平; (2) 比较本次研究对象与对照组血清样本中的平均HBV-DNA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需进行统计学处理, 将其输入SPSS 19.0软件, 并依据不同类型的数据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 其中以±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 行t检验;以 (%) 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 行卡方检验。组间比较得出P值, 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即为P<0.05。

2 结果

2.1 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结果及各表型HBV-DNA水平的分析

经ELISA法检测后可知7个指标共表现出11种常见的阳性组合, 其中HBe Ab、HBs Ag、HBc Ab-Ig G阳性组合的占比最高, 达30.9%, 其HBV-DNA水平为 (5.4±1.3) ×104copy/ml。HBs Ag、HBe Ag、HBc Ab-Ig M阳性组合次之, 占比22.8%, HBV-DNA水平为 (1.2±0.3) ×104copy/ml。见表1。

2.2 两组血清样本HBV-DNA水平的比较

对照组血清样本中的HBV-DNA含量显著低于研究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危重疾病, 在全球各地均有较高的发病率, 据相关统计显示, 约20亿人感染过HBV, 乙型肝炎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卫生问题[5]。而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也值得各临床学者加大重视, 不断提高对乙肝五项以及表面标记物的检测, 做好及早的预防及诊治措施[6]。临床通常采用ELISA对乙肝五项进行检测, 然而由于该检测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且病毒复制的水平较低, 则可能出现较高的误诊率[7]。需结合血清HBV-DNA的检测, 对乙肝病毒进行更加精确的鉴别。本次研究在ELISA检测的基础上采用PCR技术对各种不同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的组合进行了HBV-DNA的检测, 11种常见的阳性组合中HBe Ab、HBs Ag、HBc Ab-Ig G阳性组合的占比最高, 达30.9%, 其HBV-DNA水平为 (5.4±1.3) ×104copy/ml。HBs Ag、HBe Ag、HBc AbIg M阳性组合次之, 占比22.8%, HBV-DNA水平为 (1.2±0.3) ×104copy/ml。ELISA检测出占比较高的阳性组合中其HBV-DNA水平并不一定高于其他阳性或阴性组合, 乙肝病毒的高复制性表现出一定的威胁性, 仅仅通过阳性率的检测并不能准确的评估病情。又如, 在此次试验中将对照组的HBV-DNA水平与研究组进行了对比, 可知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病毒复制水平的分析也可作为评估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一项重要依据。而在鲍淑华[8]的研究中对研究组再次进行了活动期标记物表型与非活动期标记物表型的细化比较, 可知活动期的HBV-DNA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 病毒复制水平的鉴别也为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 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并未此次实验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综上所述, 通过采用PCR技术对HBV-DNA含量的分析可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准确性, 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可靠的诊治依据。

参考文献

[1]崔中锋, 王雪侠.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HBV-DNA的检验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23 (6) :837-839.

[2]庄鹏, 吴正林, 刘键, 等.慢性HBV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检测与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 2009, 30 (2) :211-212.

[3]张碧莹, 邢延芳, 王珍珠, 等.血清稀释与否对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 (3) :428-430.

[4]朱珉之, 杭双熊, 申红玉, 等.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清标志物模式与血清及乳汁HBV-DNA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 2014, 34 (13) :1958-1960.

[5]张智贤, 何秋莹, 温英梦, 等.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信息, 2015, 14 (43) :135-136.

[6]郑专, 董学军.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与HBs Ag、HBe Ag的相关性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2, 25 (3) :284-286.

[7]龙波, 吕微, 魏秀丽, 等.125例乙肝病毒携带产妇乳汁HBVDNA与血清HBV-DN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4) :495-496.

血清标记物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 年3 月~2015 年7 月收治的57 例各个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已经过穿刺活检、CT扫描、胸片、手术、诊断性治疗等方法确诊为肺癌, 其中男39 例, 女18 例;年龄25~71 岁, 平均年龄 (56.0±6.5) 岁;小细胞肺癌23 例, 大细胞肺癌10 例, 鳞癌8 例, 腺癌16 例。

1. 2 方法

1. 2. 1 扫描方法采用PHILIPS Brilliance16 排螺旋CT机, 常规剂量扫描参数为120 k V, 200 m A, 螺距1.0, 层厚为5 mm, 检查前嘱患者禁食6 h以上, 保持空腹血糖维持在7.0 mmol/L以下,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在肘静脉注射18F-FDG显影剂, 然后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肺部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 由两位以上高年资医师得出影像学诊断意见。

1. 2. 2 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方法空腹抽取患者5 ml外周静脉血进行离心分离, 分离出血清后检测人多效蛋白 (PTN)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NSE) 、细胞角质蛋白19 片断 (CYFRA21-1) 及癌胚抗原 (CEA) ;采用TOSOH公司AIA2000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 检测方法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说明书规范操作。

1. 3 评价标准CEA正常值为0~3.30 ng/ml, CYFRA21-1 正常值为0~3.50 ng/ml, NSE正常值为0~16.30 ng/ml, PTN正常值<425 pg/ml ;四项检测指标其中有一项或多项超出正常范围即诊断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7 例肺癌患者, 经过单纯CT扫描检查, 确诊为肺癌患者43 例, 其中Ⅰ期肺癌9 例, Ⅱ期肺癌12 例, Ⅲ期肺癌10例, Ⅳ期肺癌12 例;确诊率为75.44%, 确诊结果与病理相符。通过PET-CT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 确诊为肺癌患者56 例, 其中Ⅰ期肺癌16 例, Ⅱ期肺癌18 例, Ⅲ期肺癌10例, Ⅳ期肺癌12 例;确诊率为98.25%, 确诊结果与病理相符。PET-CT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对肺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单纯CT扫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肿瘤标记物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分泌的一种活性物质, 因此在癌症患者血液和组织中含量较正常人高, CEA是一种酸性糖蛋白, 是肺癌腺癌肿瘤的重要标记物, 对于肺癌腺癌患者的确诊率非常高, 是现阶段肺癌肿瘤标记物检测的主要标记物之一, 有外国学者曾报道, 肺癌CEA的水平升高较明显, 灵敏度在35%~70%[3], 而本次研究的结果与其接近。NSE水平在小细胞肺癌血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和腺癌, 灵敏度约为65.31%。可见, 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与肺癌诊断和病理分型具有密切相关性, 特别是对肺癌早期诊断和单纯CT扫描、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不能确诊的肺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PET-CT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确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单纯CT扫描对于肿瘤征象不典型的、强化幅度不明显的癌症病变敏感性较差, 不能准确的诊断;而血清标记物则能够更早的通过敏感性较强的肿瘤标记物而确诊[4], 两者具有取长补短的作用。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 单纯CT扫描对肺癌早期的诊断效果较差 ( Ⅰ期检出9 例, Ⅱ期检出12 例) , 而PET-CT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 对早期肺癌的确诊率明显提高 ( Ⅰ期检出16 例, Ⅱ期检出18 例) ;单纯CT检测的整体肺癌诊断准确率为75.44% ;联合检测的整体肺癌诊断准确率为98.25%, 远高于单纯CT检测, 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及对肺癌的治疗、生存质量、生存时间、预后等都有重要意义, 避免错过肺癌治疗最佳时机而耽误病情,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亚男.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 (2) :219-222.

[2]王佳.CT与18F-FDG PET-CT分别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对肺癌诊断准确率的比较.中外医疗, 2015, 8 (28) :167-169.

[3]曾聪.联合检测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广东医学, 2012, 33 (6) :808-810.

上一篇:公寓团组织下一篇:少先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