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同义词论文

2024-10-09

创新的同义词论文(精选5篇)

创新的同义词论文 篇1

摘要:同义词是任何一门成熟的语言都必然存在的语言现象。同义词不仅达意, 而且重在修辞, 正是因为同义词的这种修辞功能才使语言变得丰富多彩。各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同义词存在, 深入研究同义词的修辞功能, 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民族的语言, 并能将其运用到俄汉翻译、修辞学习之中。

关键词:同义词,同义现象,修辞

一、同义现象在修辞学中的意义

词汇同义现象包括词义和修辞两个方面。如果从语言修养来谈论语体应有的特征, 那么区分同义现象在含义上的差别就极为重要了。但是就语言的同义现象而言, 核心修辞手段是那些词义颇近或等同, 却在修辞色彩和运用上有所差别的修辞性同义现象。所以, 把同义现象分为语义性的和修辞性的两类是相对而言的。同义词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资源, 在语言的运用中, 它的修辞手段和本身具有的修辞功能, 必然影响着语言的表现力和表达效果。因为修辞学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上下文中的功能问题, 同义词的基本功能是代换功能, 正是这种相互代换的可能性符合修辞学的一个原则———选择原则。这就是说, 同义词本身的代换功能, 同时造就了自身的修辞功能。

二、同义词的定义

同义词作为同义形式的一部分, 不仅是语义学和语用学, 也是修辞学非常关注的问题。大多数同义词都是相对同义词, 即在意义、深浅、搭配、感情色彩和风格上存在着细微的区别。还有些词只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才成为同义词, 即语境同义词。一种通行的同义词定义, 是以同义词汇所表达的物象———概念相符为基础的, 即同义词汇含义相近或等同, 同时又有词义和修辞上的细微差别。在叶夫根耶娃的著作中, 同义词的定义表达的比较完善:Снонимы—это《словаблизкиеилитождёственныепозначениюобозначающиеодноитожепонятие, ноотличющиесядруготдругаоттенкамизначений (близкие) , либостилистическойокраской (тождественные) , либообоимиэтимипризнакими》 (А.П.Евгеньева) 同义词是, 词义相近或等同, 表示同一概念, 但相互间或在含义上有细微的差别 (词义相近) , 或在修辞色彩上有细微差别 (词义等同) , 或含义及修辞色彩上都有细微差别的词。

三、同义词在修辞中的运用

修辞现象是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和语言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指在交际时, 人们根据环境、对象、目的和内容, 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修辞现象与同义词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义词同样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

1. 同义词与语体

语体是人们在长期的语用过程中形成的言语功能变体。除了所适用的交际领域、交际任务、修辞主体等, 语体的修辞特点主要表现在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方面。语体分为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例如, “папа (爸爸) ”、“мама (妈妈) ”, 多用于口语语体, 而“отец (父亲) ”、“мать (母亲) ”, 则多用于书面语体。

2. 同义词与语境

作为一种言语行为, 修辞是离不开人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论是口语交际, 还是书面语交际, 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进行的。人们通常把修辞交际行为实施的环境及其相关因素, 叫做言语环境, 简称语境。例如, 普希金致诗人中的选词:…Тысамсвойвысшийсуд, всёстрожеоценитьумеешьтысвойтруд.Тыимдоволенли, взыскательныйхудожник?你自己对自己是最高的审判者, 你对自己的作品能作出最严格的评价。你对它满意吗, 苛求的艺术家?

这里普希金对艺术家用了一个分量很重的修饰语взыскательный, 事实上, 作者曾经过精心的选择, 对разборчивый (严谨的) 和взыскательный (苛求的) 两组同义词反复敲定才定下来взыскательный (苛求的) 这个词的。在挑选的过程中, 为了突出“严格”的意思, взыскательный (苛求的) 这个词是最合适的。作为同义词, 俄语中还有строгий (严格、严厉的) 以及требовательный (要求严格、求全责备) 等, 由于韵律关系不能放在诗句那个位置上。再从上文всёстрожеоценить (越加严格评价) 看, 这两个词也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意思。

3. 同义词与情感态度

在语言表达中, 说话者对所叙述的对象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可以通过词语不同的褒贬功能体现出来。例如俄语中表达“脸”意义的词汇:лицо是一个中性的词汇, 而лик具有褒义, морда, рожа, образина, харя都具有一定的贬义。而相应指小的词语却具有了一定的情感态度, 例如:Унеехорошенькаямордочка. (她有一张可爱的小脸。)

四、同义词的修辞功能

1. 使语言形象生动

俄语有着极为丰富的同义词, 如:царьзверей—лев (兽中之王———狮子) , зелёноезолото—лес (绿色的金———森林) , городнаНеве—Лениград—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涅瓦河之城———列宁格勒———圣彼得堡) 等。比如普希金的诗中, 用Унылаяпора, очейочарование (凄凉而迷人的时节) 代替осень (秋天) , 用лазурныйсвод (蔚蓝的苍穹) 代替небо (天空) , 给人以诗意的美感。有时还可使用一些在语言体系中并非同义, 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同义”的词语, 如:Неуспелярасплатилсясостарыммоимямщиком, какДунявозвратиласюьссамоваром.Маленькаякокеткасовтороговзглядазаметилавпечатление, произведённоееюнаменя… (Пушкин) 我还没付清老车夫的钱, 冬尼娅已经把茶炊拿来了。小妖精第二眼看出了她给我的印象… (普希金) 这里Маленькаякокетка“小妖精”就是用来代替“Дуня”。

2. 避免重复

写文章需要重复, 但最忌单调重复。有了丰富的同义词可供选择, 就能使得那些意思相同相近的语句表达得更准确生动, 增强修辞色彩, 提高语言的表达力度。如: (1) КатяобожалаприродуиАркадийеёлюбил, хотьнесмелпризнатьсявэтом. (Тургенев) 卡佳热爱大自然, 而阿尔卡也喜欢大自然, 就是他不敢承认这一点。 (2) Вотпролетелидикиегуси, пронесласьвереницабелыхкакснегкрасивыхлебедей. (Чехв) 那里飞过一群野雁, 掠过一行洁白美丽的天鹅。 (3) Желалтыславы—идобился, хотелвлюбиться—ивлюбился. (Пушкин) 你期求荣誉———你获得了, 你想恋爱———你恋爱了。

3. 相互补充

同义词在意义上既相近又相互补充, 不仅使句子的内容得到了丰富, 而且使句子的节奏感增强, 加强了感染力, 具有独特的修辞效果。如:УОлеганебылоотнаснисекретов, нитайн. (Кошевая) 奥列格对我们没有机密, 没有隐私。由于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有时几个同义词表达的意思会逐步加深, 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Миражаждетвсёчеловечество, изамиронабудеттвёрдорешительно, непоколебимовлюбойточкеземногошара. (Паваенко) 全人类渴望和平, 他们将在地球的任何角落坚定、果敢、毫不动摇地争取和平。

4. 释义功能

在方言或地方话中有很多语词外地人不明白,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书面语把那些语词替换出来, 这实质上就起到了一种翻译的效果。在词典和教科书中, 通常用同义词来相互解释。如: (1) Отчегобымненесделатьсяпедагогомили, говоряпопросту, учителем. (ургенев) 为什么我不当教员, 或通俗些, 不当老师。 (2) Началасьанархия, тоестьбезначалие (С.Щедрин) 无政府状态, 即无领导的状态开始了。

参考文献

[1]张会森.修辞学通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解静莉.浅谈同义词[J].语文教学研究, 2007 (1) .

[4]陈秀梅, 等.论俄语同义词的修辞功能[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7) .

[5]顾霞君.俄语同义词的修辞功能[J].中国俄语教学, 1985 (5) .

[6]董薇.同义词的语用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 (1) .

创新的同义词论文 篇2

亦作“剏新”。创立或创造新的。 《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据《春秋》, 仲子 非 鲁惠公 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十二:“在语言创新方面,享有特权的诗人理应是先驱。” 首先。 《元典章·兵部三·铺马》:“有今后剏新归附的百姓有呵,有舖马里上来者,他每的拜见马匹沿路上依在先体例,与草料者。”

二、创新近义词

更始 [ gēng shǐ ]

立异 [ lì yì ]

创造 [ chuàng zào ]

三、创新造句

1、自强不息,务实创新,稳健经营,追求永续。

2、“劳动是创新的动力,智慧是文明的象征”,劳动创造了智慧,是普通的真理,无法否认。

3、创新是做至公司唯一之路。

4、我们要拥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行动才可以谱写21世纪的新 篇章!

5、时常运用头脑风暴,利用脑力激荡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6、创新是名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国家发展的长久推手,是世界繁荣的永世奇才。

7、各种科学发现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和创新精神。

8、创新激发潜能,潜能带动创新。

9、创新是决定成为领导者或是跟随者的关键。

10、创新有时起源于身边的小事情。

11、欲师者,温故而知新。欲达者,吐故而纳新。欲强者,明故而创新。

12、科学技术史表明,过多的知识信息有时反倒会妨碍和限制创新。

13、在改革中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14、我们要勇于创新,破除条条框框的束缚。

15、我们需要创新,需要别具一格。

16、在音乐创作上,他一直是勇於创新,绝不墨守成规。

17、请大家把有关创新工程的资料尽量收集起来。

18、管理创新,知易行难,成功必须创新。

19、经过我们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终于完成了这项研究。

20、搞改革开放,就是要有创新精神,不能时时处处都要循规蹈矩。

21、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与时俱进,我们才能成为走在时代的前端。

22、如果没有积极的创新就没有扣人心弦的艺术。

23、希望重庆不负众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之路。

24、金融创新的迷人之处在于标新立异和纷繁复杂。

25、他束马悬车,毫无创新,当然是不会成功的。

26、我们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于打破一切陈腐的传统观念。

2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28、创业创新,超越自我,努力建设大行强行。

29、创新合作务实平常心。

30、在中国,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3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2、市场竞争不同情弱者,不创新突破只有出局。

33、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永远也只能是一个执行者。

34、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

35、多思考才能创新,勤检讨才有进步。

36、始终保持创新意识,用自己的眼光注视世界,而不随波逐流。

37、我决定今后公司的政策不再萧规曹随,而是全盘创新。

38、有的同志安于现状,不愿改革创新。

39、我们写文章不能只仿效别人的写法,应有所创新。

40、青年人应当敢于创新,敢于实践,而不应当畏首畏尾,束手束脚。

41、关于对未来的创新,老板们可以去高谈阔论。

42、中国现存的创新是一种非驴非马的模式。

43、庸人得过且过混日子,志士奋发图强创新业。

44、这次科技创新比赛的节能模型具体而微的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45、博学笃行,学好知识走天下与时俱进,身体力行创新思。

46、詹天佑不但对工作一丝不苟,而且还有创新精神。

47、与其苟且偷安,不如奋力一搏,或许可以开创新局。

48、然而现在中国的创新市场上良莠不齐。

49、按部就班不是不对,但死守陈规旧章,拒绝改革创新就错了。

50、我要的是创新的点子,而不是拾人牙慧的老套。

51、文章贵在创新,屋如七星,人云亦云,是没有出息的。

52、这个时代就是要勇于创新,不能故步自封。

53、对于商品的款式,这家厂商只求亦步亦趋,从未有创新。

54、在工作中,他大胆创新,不因循守旧,做出了许多成绩。

55、方向错了,不是创新,而是守旧复古,前功尽弃。

56、为别人着想的创新,成就自已的伟大事业。

57、战逆境,勇攀高峰。办世博,敢于创新。

58、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古代汉语同义词的教学探析 篇3

关键词:古代汉语同义词教学,定义,辨析

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同义词并不一定意义完全相同, 意义完全相同的词称为等义词。等义词由于不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因此一种语言中的等义词一般数量极少, 并且不能长期共存。同义词在词义上往往是大同小异, 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对这些细微差别的辨析是同义词教学的关键之处。

在古代汉语同义词教学之中, 不少学生对于什么是同义词认识比较模糊, 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的词, 缺乏对同义词这一概念的准确认识。在阅读古籍时, 一些学生由于对于古代文献的语感不强, 对同义词之间差别往往难以把握, 造成对古代文献阅读的困难和误解。在古汉语同义词的教学实践中, 一方面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同义词这一概念的内涵, 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古汉语同义词之间的差别, 提高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

一、同义词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同义词, 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不确切的, 只是简单地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的词。

如何对同义词进行科学的界定, 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也是热点问题。张永言先生给同义词下的定义为:“同义词就是语音不同, 具有一个或几个类似意义的词。这些意义表现同一个概念, 但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 以及用法 (包括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 上则可能有所不同。”[1]蒋绍愚先生对这一定义表示认同, 指出:“这个定义说得比较全面。它说明: (1) 同义词是几个词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义位上相同, 而不是全部义位都相同。 (2) 同义词只是所表达的概念 (即理性意义) 的相同, 而在补充意义 (即隐含意义) 、风格特征、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却不一定相同。”[2]张永言先生对于同义词的定义科学地指出了同义词的特征, 蒋绍愚先生又为之做了详细的说明。

在古代汉语的同义词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学界关于同义词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同义词形成科学的正确的观点, 摒弃过去模糊的、不确切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 几个多义词是同义词, 它们往往只是在一个或几个义项上相同或相近, 而不是所有的义项都相同。

例如:“良”和“善”是一对同义词。《说文》:“良, 善也。”“良”和“善”都有“好的、善良的”这一意义。如:《周礼·天官·冢宰》:“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 以待邦之大用。”《礼记·曲礼上》:“修身践言, 谓之善行。”

“良”和“善”在“好的、善良的”这一义项上构成同义关系, 但作为多义词的“良”和“善”还有其他一些义项是不相同的, 各自所独有的。如“良”还有“甚、很”、“的确、确实”、“古代妇女称呼丈夫”等义项, “善”还有“熟悉”、“容易, 常”等义项。在这些义项上“良”和“善”就不存在同义关系。因此“良”和“善”作为一对同义词, 它们只是在“好的、善良的”这一义项上意义基本相同, 并不是它们所有的义项意义都相同。

2. 同义词只是表达的概念意义 (即理性意义) 基本相

同, 但在意义的轻重、意义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异。

例如:“疾”和“病”是一对同义词, 都有“病痛, 疾病”义。但语义的轻重程度不同。《说文》:“疾, 病也。”“病, 疾加也。”“疾”指一般的疾病, “病”指重病。如:《论语·为政》:“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左传·桓公十八年》:“是行也, 祭仲知之, 故称疾不往。”这两例用“疾”是指一般的疾病。《庄子·内篇·大宗师》:“俄而子来有病, 喘喘然将死, 其妻子环而泣之。”《韩非子·难一》:“管仲有病, 桓公往问之, 曰:‘仲父病, 不幸卒于大命, 将奚以告寡人?’”这两例用“病”指的都是得了重病将死。

“朋、友、党”是一组同义词, 都是指因具有共同的志向、情趣或利益而联合在一起的人。但感情色彩不同, “朋”和“友”是中性词, 而“党”是贬义词。“朋”和“友”指的是志趣相投的人。《论语·学而》:“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郑玄注:“同门曰朋, 同志曰友。”“朋”有时也指互相勾结的朋党, 同伙。如《楚辞·离骚》:“世并举而好朋兮, 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但由于“朋”指朋党, 同伙只是少数情况, 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因此仍属于中性词。“党”则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指同伙、党羽, 为私利而勾结在一起的人。如《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 不为党。”《论语·述而》:“吾闻君子不党, 君子亦党乎?”

3. 应将同义词与同源词区别开来。

在古汉语教学中, 一些学生常常将同源词与同义词混淆起来, 不明白二者有何区别。

同源词是来自同一语源的音近义通的一组词。王宁先生指出:“由一个根词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 因而具有音近义通关系的词叫同源词。”[3]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语音上则没有联系。

同源词和同义词的区别, 从意义上看, 同源词是意义相通、相关, 而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从语音上看, 同源词声音相同或相近, 而同义词在语音上没有联系;从语源看, 同源词来自同一语源, 而同义词则没有共同的语源。

例如:“卑”和“婢”是同源词, 二者在意义上有相通、相关之处, “卑”指地位低微、低贱, 而“婢”指的是女奴、使女, 是地位低微的人。“卑”和“婢”语音相近, 上古音“卑”为帮纽支部, “婢”为並纽支部, 帮並为旁纽, 支部叠韵。“卑”和“婢”由于具有相同的语源, 因而音近义通。“卑”和“贱”是同义词, 意义基本相同, 都可指地位低下, 《说文》:“卑, 贱也, 执事者。”二者在语音上没有联系, 也没有共同的语源。

二、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的概念、意义 (即理性意义) 基本相同, 但在其他方面还存在细微的差别。学生如果不掌握这些古汉语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就不能准确理解这些词的词义特征, 从而造成古籍阅读的困难和偏差。因此, 对同义词差异的辨析是古汉语同义词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析古汉语同义词的差异。

1. 程度的轻重不同

例如:“饥”和“饿”是一对同义词, 但语义的轻重程度不同。“饥”指吃不饱, “饿”的程度比“饥”深, 是严重的饥饿。

“饥”指吃不饱, 肚子饿。如《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之道, 无饥无饱, 是之谓五脏之葆。”“饿”的程度比“饥”深, 是严重的饥饿, 饿得厉害, 因长时间没有吃饭而陷入困乏的境地。如《左传·宣公二年》:“初, 宣子田于首山, 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 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这一例中灵辄三天没吃饭用“饿”。《韩非子·奸劫弑臣》:“古有伯夷、叔齐者, 武王让以天下而弗受, 二人饿死首阳之陵。”伯夷、叔齐“饿死”是指长时间绝食而死。从以下两例“饥”和“饿”的对举, 更能看出“饿”的程度比“饥”深。《韩非子·饰邪》:“语曰:‘家有常业, 虽饥不饿;国有常法, 虽危不亡。’”《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 无一旬饿。”

2. 范围的大小不同

例如:“洲、渚、沚、坻”是一组同义词, 都是指“水中陆地”, 但范围、面积大小不同。《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 小洲曰陼, 小陼曰沚, 小沚曰坻。” (陼同渚) 可见“洲、渚、沚、坻”面积是递减的。

“洲”是水中的陆地, 水中可以住人的地方。《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渚”是小洲, 《诗经·召南·江有汜》:“江有渚, 之子归, 不我与。”毛传:“渚, 小洲也。”“沚”是小渚, 《诗经·秦风·蒹葭》:“遡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坻”是小沚, 《诗经·秦风·蒹葭》:“遡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3. 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例如:“灾、难”是一对同义词, 但二者意义的侧重点不同。“灾”指自然灾害, 天灾。“难”指人为造成的灾祸。

“灾”本指自然发生的火灾。《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 人火曰火, 天火曰灾。”《左传·桓公十四年》:“秋, 八月, 壬申, 御廪灾。”杜预注:“天火曰灾。”这一例指的是御廪 (御廪是储藏国君亲自耕种所获得的用来飨祀的粮食的仓库) 自然起火。引申指各种自然灾害。如《周礼·春官·宗伯》:“国有大故、天灾, 弥祀社稷, 祷祠。”《韩非子·难二》:“事慎阴阳之和, 种树节四时之适, 无早晚之失, 寒温之灾, 则入多。”“难”指由政变、战争等人为造成的灾祸。如《左传·哀公六年》:“国之多难, 贵宠之由, 尽去之而后君定。”《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 而美荐绅之饰。”

4. 方式、方法不同

例如:“侵、伐、袭”是一组同义词, 它们都有“进攻、出兵攻打”义, 但进攻的方式不同。《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 无曰侵, 轻曰袭。”

“有钟鼓曰伐”, 伐是公开征讨, 鸣钟鼓, 公布罪行, 去讨伐有罪者。如《左传·隐公元年》:“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大叔段谋反, 郑庄公讨伐大叔段, 是公开讨伐谋反者, 因此用“伐”。“无曰侵”, “侵”指没有公开宣战的, 不设钟鼓的进犯。“侵”这种进攻方式往往是欺凌、侵犯他国, 因此不会公开地鸣钟鼓宣战。如《左传·隐公六年》:“五月庚申, 郑伯侵陈, 大获。”这一例中郑国入侵陈国, 是没有公开宣战的侵略行为。“轻曰袭”, “袭”是秘密地偷袭, 是乘人不备、出其不意的进攻。《春秋·襄公二十三年》:“齐侯袭莒。”杜预注:“轻行掩其不备曰袭。”

5. 感情色彩不同

例如:“杀、弑”是一对同义词, 都有“杀戮”义。二者除了概念意义略有不同外, 感情色彩也不同, “杀”是个中性词, “弑”是一个贬义词。

“杀”意义宽泛, 适用于一切有生命之物, 是一个中性词。如《老子·道经》:“杀人众多, 以悲哀泣之。”《庄子·外篇·山木》:“故人喜, 命竖子杀雁而烹之。”“弑”是以下杀上、以卑杀尊, 是一个贬义词。“弑”常指臣杀君、子杀父。《说文》:“弑, 臣杀君也。”《论语·先进》:“子曰:‘弑父与君, 亦不从也。’”《礼记·檀弓上》:“世子曰:‘不可, 君谓我欲弑君也, 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

6. 搭配关系不同

例如:“熄”、“灭”是一对同义词, 二者都指火熄灭, 又都引申出消亡、停止之义。但它们的搭配关系不同, “熄”是不及物动词, 不带宾语, “灭”是及物动词, 可以带宾语。

《说文》:“熄, 畜火也。从火, 息声。亦曰灭火。”“熄”由“火熄灭”义引申出“消失、平息”义。上古“熄”是个不及物动词, 不带宾语。如《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 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不熄, 则谓之水不胜火。”《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固不独, 士有孤而自恃, 人主有奋而好独者, 则名号必废熄, 社稷必危殆。”

《说文》:“烕, 滅也。从火戌。”“烕”是“滅”的古字。“灭 (滅) ”的本义是火熄灭, 引申出消除、除灭义。“灭”是个及物动词, 可以带宾语。如《诗经·小雅·节南山》:“燎之方扬, 宁或灭之?”《韩非子·十过》:“五曰贪愎喜利, 则灭国杀身之本也。”

古汉语同义词之间的差异是复杂多样的, 以上几点只是同义词差异的主要方面, 并不能概括同义词所有的差别。在古代汉语教学中, 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针对具体的同义词, 结合古籍中特定的语言环境, 跟学生分析讲解这些同义词的异同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2:108.

[2]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94.

[3]王宁.训诂学原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49.

猜想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4

估计: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估计

探求:1.探索寻求。探求

推求:1.寻求;探索。 2.追究。推求

预见:①预先推测到将来:预见一切|早有预见|他预见到此预见

猜测:1.推测;凭想象估计。猜测

揣测:推想;估计:难以揣测|事实证实了他的揣测。揣测

推测:1.依据已知的测度未知的。推测

揣摩:仔细推想探求:揣摩出他的心思|揣摩这幅画的主旨。揣摩

料想:猜测(未来的事);预料:~不到ㄧ他~事情定能成功料想

预想:1.预先推想或测定。 2.指事前的推想。预想

预料:①事前推测:难以预料|我预料这事能成功|非我所能预料

推断:1.判断。推断

猜度:1.推测揣度。猜度

料到:1. 料想,预期。如:他怎么也没有料到理智居然能料到

揣摸:1.估量;推测。 2.玩味;研究。 3.摸索揣摸

揣度:推测忖度:我揣度了好一会,才明白她刚才一笑的含意揣度

忖度:1.推测。 2.思量。 3.量度。忖度

测度:1.猜测,料想。测度

臆度:1.主观推测。臆度

臆想:1.主观想象。臆想

推度:1.揣测;想象。推度

推想:1.揣度;推测。推想

猜想的反义词

确信:1.确切的消息。 2.坚定的信心。 3.确实确信

断定:下结论:我敢~这事是他干的ㄧ这场比赛的结果,还难断定

肯定:肯定

确定:1.固定。 2.明确肯定。 3.坚定。确定

猜想的造句

1、她的猜想不一定准确。

2、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

3、下这么大的雨,我猜想他不会来了。

4、赞恩:那我猜想它很贵,对吗?

5、这个猜想是拓朴学发展的关键。

6、下这么大的雨,我猜想他不会来了。

7、看弟弟那高兴的样子,我猜想他准是得了满分。

8、她的猜想不一定准确。

9、研究人员猜想,光晕内到处有白矮星。

10、我猜想最好自愿去唱第一首歌开个头。

11、我怎么也猜想不出究竟是谁在厨房里弄得叮叮当当地。

12、他立刻猜想到,她已经侦察到他的行动。

13、这艘古沉船的身世之谜一直引人遐思猜想。

14、犹大回想起席丽雅的娇容,无奈的猜想着。

15、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凭主观意识去猜想。

16、我猜想,当我考上重点中学的时候我一定会欣喜若狂的。

17、看弟弟那高兴的样子,我猜想他准是得了满分。

18、我看她脸色异乎寻常,猜想她一准碰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

19、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凭主观意识去猜想。

基于语料库的同义词研究 篇5

目前, 学习者经常在使用语言时对外语中的同义词不加细致区分, 信手拈来, 随意使用, 因而极易造成语言使用的不正确或不地道。比如, 一些学生不能区分英语中的big和large, 将二者都等同于汉语中的“大”。这说明学习者对词汇知识的关键要素认识不够。本文试图从与词汇知识深度相关的三个层面:类联接 (colligation) 、搭配 (collocation) 和语义韵 (semantic prosody) 角度对英语中的同义词进行研究。以acquire和obtain为例, 将其在本族语语料库和由文秋芳教授建立的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 中的使用进行对比分析, 探索利用语料库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并研究学习者在同义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 类联接、搭配以及语义韵

现今, 人们在学习词汇时经常提到的两个概念就是:词汇知识的广度和词汇知识的深度 (濮建忠, 2003:439) 。前者是指学习者所掌握的词汇量, 而后者是指学习者对词汇用法所掌握的程度 (濮建忠, 2003:439) 。显然, 对同义词的分析是帮助学习者增加词汇知识的深度。词汇知识的深度包括两个要素:1) 词汇的核心语法结构;2) 词汇的典型搭配形式 (濮建忠, 2003:439) 。在本文, 这两个概念分别被称为“类联接”和“搭配”。

类联接这个概念最初是由Firth提出来的。它是指“句法结构中语法范畴间的内在关系” (Firth, 1957:99) 。这个概念被人们用来描述词汇的语法结构, 是对语法范畴之间的系统的语法关系的一种抽象表达。例如:单词“accept”经常用于"V N"和"V that"结构中, 那么"V N"和"V that"就被认为是动词“accept”的两个典型类联接。

词汇知识深度的另外一个要素—搭配已经被研究至少50年了。Firth是最先定义“搭配”的先锋人物之一。他认为, “搭配是指习惯一起出现的词语” (Firth, 1957:99) 。在本文, 搭配指的是在某种类联接中习惯共同出现的词语 (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濮建忠, 2004:78) 比如, 英语单词accept在其常用的结构"V N"中, 常与之共同出现的名词有:offer, view, 及proposal。这些名词被视为是accept的类联接"V N"中的重要搭配。由此可以看出搭配与类联接紧密相关。

现在, 本文再从对语言形式的研究转向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一些利用语料库对其进行的研究表明, 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 词语和其搭配词之间以及搭配词之间都总是存在着语义关系 (Stubbs, 2002:225) 。在词语和其搭配词以及搭配词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语义氛围就被称为“语义韵” (Louw, 1993:157) 。Louw认为, 语义韵是指“语义接近的一组词性一致的搭配词之间存在的一种意义, 这种意义的主要功能是表达说话者或作者的态度或评价” (Louw, 2000:57) 。一般说来, 语义韵可归为三种类型:褒义, 中性和贬义。也可以这样理解:语义韵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下, 由词语和其搭配词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该词语所具有的一种意义。例如, Stubbs (2007) 的研究表明动词cause具有较强的贬义语义韵, 因为它的超过90%的搭配词含有贬义, 比如cause a crisis, cause delay等等。

由此可见类联接、搭配和语义韵分别指的是某一词语的语法结构、词汇搭配和感情色彩。

2. 语料库及本文的研究方法

2.1 语料库

本文使用了三个语料库:Brown、LOB以及SWECCL。每个语料库都大约有一百万个词汇。Brown和LOB是两个知名的本族语语料库, 而SWECCL是一个中国学习者语料库, 主要收集了中国学生的英语口笔语语料以及1148个学生演讲样本。所使用的索引检索工具是Word Smith Tools (3.0) 。

2.2 研究对象

考虑到本文的研究目标, 本文没必要也不可能研究英语中所有同义词的用法。只需选一对作为范例即可。这里, 以acquire和obtain作为样本。《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给出的二者的意思几乎是相同的:acquire的意思是:“acquire by skill or ability, by one’s own efforts or behaviour”“obtain (sth) ;be given (sth) ”.;obtain的意思是:“get sth;come to own or possess sth (by buying, borrowing, taking, etc”。它们的汉语意思都是“获得”。事实上, 词典给出的意思和例句, 是很难区分二者的动词用法的。因此, acquire和obtain是一对典型的英语同义词, 可以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

2.3 研究方法

选好研究样本, 以及索引检索工具, 便可以检索acquire和obtain在Brown、LOB语料库和SWECCL中的使用, 由此发现本族人以及中国学生对二者的具体使用情况。本文先详核出可接受的索引结果, 并按不同语法结构进分类。由此分别建立三个不同语料库中二者的类联接。之后分析其搭配和语义韵。

3. 研究结果

这里显示本族人以及中国学生在使用ACQUIRE和OBTAIN时的不同显著特点, 并探索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

3.1 ACQUIRE和OBTAIN在本族语语料库中的使用

(1) 类连接

在Brown和LOB语料库中, ACQUIRE的语法结构可总结为“V N”。OBTAIN则基本用于"V N"和"V N from"中。由于本文篇幅有限, 现将二者在Brown语料库中的部分索引列举出来。

ACQUIRE在Brown语料库中的索引举例:

1 l by Sen&Frank Owen/3, of A02 0920 El Paso, to acquire sites for underground storage reservoirs f

2 A38 1140 at the 9th.On the back nine he began to acquire the tidal wave of A38 1150 a gallery that

OBTAIN在Brown语料库中的索引举例:

1 worked relentlessly.A14 0600 His goal was to obtain a National League team for this city.The

2 b Republic that she hadn’t A16 0690 been able to obtain a visa.#FIRST, HONOLULU#Honolulu will be

(2) 搭配和语义韵

正如前文所述, 搭配是指某一类连接中各成分的词汇组合关系 (濮建忠, 2003:123) 。本文仅从"V N"和"V N from"这两种类连接中来考察ACQUIRE和OBTAIN的搭配和语义韵。以下分别呈现了二者在Brown和LOB语料库中的搭配和语义韵的相关数据。

由此, 可以总结出二者在本族语语料库中的搭配和语义韵的一些特点。

1) ACQUIRE在两个本族语语料库中都表现出强烈的中性语义韵:各占80%和100%的名词搭配的意义是中性的。仅在Brown语料库中有一个褒义名词搭配。两个语料库中都没有ACQUIRE的贬义名词搭配。

2) 人们将要“获得” (OBTAIN) 的东西可以是令人愉快的, 比如“degree”和“reasonable place”;也可以是一些中性概念的东西, 比如“license”和“visa”;亦或是一些令人不喜欢或讨厌的东西, 比如“reduction”。在LOB语料库中, OBTAIN的褒义、中性和贬义的名词搭配分别占所有搭配的25%, 62.5%和12.5%。尽管在Brown语料库中没有出现OBTAIN贬义名词搭配, 但只30%的名词搭配是褒义的, 而70%是中性的。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OBTAIN在两个本族语语料库中都是中性的语义韵。

3.2 ACQUIRE和OBTAIN在学习者语料库中的使用

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ACQUIRE和OBTAIN在SWECCL中的使用。所采用的方法与考察其在本族语语料库中的使用相同。结果如下:

(1) 类连接

ACQUIRE和OBTAIN的类连接在SWECCL中完全相同, 都是“V N”。在OBTAIN的索引行中, 没有出现“V from”。这不同于在本族语语料库OBTAIN的类连接的情况。以下是取自SWECCL的部分索引行。ACQUIRE在SWECCL中的索引举例:

you want to learn, acquire knowledge as badly a en people would like to acquire further degree, the

OBTAIN在SWECCL中的索引举例:

ho was very eager to obtain knowledge and one da a kind of way to obtain certain degree or cer

(2) 搭配和语义韵

以下展示了在SWECCL中ACQUIRE和OBTAIN的搭配和语义韵。

由此可见, 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 ACQUIRE和OBTAIN的用法几乎是相同的。二者的名词搭配以及由这些名词搭配在各个语境下所产生的语义氛围都非常相似。分别有96.875%和90.643%的ACQUIRE和OBTAIN的名词搭配是褒义的。换言之, 在SWECCL中, ACQUIRE和OBTAIN都表现出强烈的褒义语义韵。

究其原因, 是由于二者在学习者的母语—汉语中意思非常相似。都相当于“获得”, 不同于其英文释义, “获得”在汉语中并不传达令人不悦的感情色彩。汉语中有很多由获得构成的短语, 比如:获得成功、获得知识等。而几乎没有“获得减少”或者“获得判罪”这样的表达。因此, 受到母语的影响, 中国学习者很少使用贬义的名词作ACQUIRE或OBTAIN的搭配。

总的说来, 以本族人和中国学习者在使用ACQUIRE和OBTAIN时, 在类连接、搭配和语义韵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对本族人来说, ACQUIRE经常用于"V N"中, OBTAIN经常用于"V N"和"V N from"中。而中国学习者经常将二者都仅用于:"V N"中。这表明中国学习者没有掌握OBTAIN的类连接"V from", 而这是本族人经常使用的。在搭配和语义韵上, 本族人对待二者是不同的。ACQUIRE的大部分搭配是中性的, 因此ACQUIRE在两个本族语语料库中都主要表现出中性语义韵。而OBTAIN的搭配比较复杂, 可以是褒义的, 可以是中性的, 也可以是贬义的。但总体说OBTAIN是中性的语义韵。与之相比, 中国学习者认为二者几乎是相同的, 其大部分的搭配都是褒义的。

结语

本文是通过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 探讨了ACQUIRE和OBTAIN这对同义词的类连接、搭配关系和语义韵。同时还通过SWECCL考察了中国学习者对这对同义词的使用情况。从中可以看出, 索引行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词汇的类连接、搭配和语义韵。由于看似完全相同的词语可能会有不同的类连接形式、搭配方式以及语义韵, 它们在某些情况下通常是不能互换的。基于本次研究, 我们可以越发明显地注意到词汇和句法是互相选择的, 形式和意义是紧密相关的。教师在教授词汇、学生在学习词汇以及我们在区分同义词时, 应该既考虑到词汇的语法特点又考虑到词汇的词汇特点。因此, 在词汇教学课堂上, 尤其是在高级英语学习者的课堂上, 词汇学习不应仅仅包括对词汇意义的学习还应包括词汇的用法, 比如:词汇的核心语法结构, 以及词汇的词汇特征。显然, 语料库能够在以上两方面加强词汇教学以及学习的质量。由于语料库能够提供充足、真实的语料, 学习者便会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上下文, 发现词汇的正确用法和惯用法。这样, 学习者在使用中, 就会仔细选词, 而不是信手拈来, 随意使用。

参考文献

[1]Firth, J.R.Papers in Linguistics1934-1951[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2]Louw, B.Irony in the text or insincerity in the writer?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semantic prosodies[A].M.Baker, G.Francis&E.Tognini-Bonelli (Ed.) .Text and Technology: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 (p.157-176) [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1993

[3]Louw, B.Contextual prosodic theory:bringing semantic prosodies to life[A].C.Heffer, H.Sauntson&G.Fox (Ed.) .Words in Context:A Tribute to John Sinclair on His Retirement[C].Birmingham: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2000.

[4]Sinclair, J.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5]Stubbs, M.Collocations and semantic profiles:on the cause of the trouble with quantitative studies[A].Teubert W.and R.Krishnamurthy (Ed.) .Corpus Linguistics:Critical Concepts in Linguistics[C].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7.

[6]Stubbs, M.Two quantitative methods of studying phraseology in Englis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 2002 (7) .

[7]濮建忠:《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类联接、搭配及词块》[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6) .

上一篇:药厂污水处理下一篇:污水脱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