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实验室

2024-10-19

化实验室(共12篇)

化实验室 篇1

优化课堂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 实现素质教育, 不仅在于教师对新授课的把握上, 还体现在对习题的处理方式上, 体现在实验习题的探究和验证上, 这对于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掌握知识是有很大帮助的, 因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探究越来越成为高效课堂的关键, 已经成为各种类型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在实验教学中, 不仅要将教材中的实验、演示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也要有可能的将一些习题中的实验题改为实验, 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 下面谈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习题的处理。

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实验在中学阶段没有提出明确要求, 但相关的习题却出现不少, 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因理解不透彻, 产生困惑出错较多, 比如弱电解质醋酸与氨水混合导电性为什么会显著增强、为什么导电能力会有显著变化?两种强电解质溶液混合, 比如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 导电能力为什么没有明显变化?稀释弱电解冰醋酸时为什么会出现导电性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呢?我在讲这一类问题时, 明显发现学生不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释这些问题, 而且这块内容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并没有出现较多的解释, 教学要求在高中阶段没有明确提出, 但所涉及的习题却比较多。我想能不能通过实验来对理论进行验证和解释呢?这不仅能解决学生对理论的正向理解, 而且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实现素质教育。正好我在讲这一节的理论知识的时候, 也有学生和我提出要实验的想法, 于是我对这一内容多加了一堂实验课。

在设计这一堂实验课的时候, 我通过三道习题引入:

1.用1mol/LCH3COOH进行导电性实验, 发现灯泡亮度很低, 用氨水进行导电生实验, 发现灯泡亮度同样很低, 但若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进行导电生实验, 灯泡亮度显著增强。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2.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mL液体中, 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自来水

B.0.5mol·L-1盐酸

C.0.5mol·L-1醋酸

D.0.5mol·L-1NH4Cl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 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 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加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1) 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没溶解, 无电离。

(2) a、b、c三点处, 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

当我向学生了解这三道题的解题思路时, 发现学生对已经在课堂上处理的习题认识不深刻, 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透彻, 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四组分组实验:

Ⅰ相同体积的1mol·L-1BaCl2与2mol·L-1Na Cl导电能力对比

Ⅱ相同体积的1mol·L-1HCl、1mol·L-1NH3·H2O、1mol·L-1CH3COOH、1mol·L-1Na OH、1mol·L-1Na Cl的导电能力对比

Ⅲ相同体积的1mol·L-1NH3·H2O、1mol·L-1CH3COOH混合前后的导电能力对比

Ⅳ相同体积的1mol·L-1HCl、1mol·L-1Na OH混合过程中的导电能力变化

学生实验结束后, 分组总结现象并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 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实验, 学生获得了理论教学无法感受到的最直接的认识, 亲身体会到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 导电性变强与变弱, 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知道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溶液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很少, 离子浓度较小, 是其导电能力不强的本质原因等等。

学生实验结束后, 当我问及前面提到的三道习题时, 由于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深刻了, 所以上述习题自然迎刃而解, 随后我又展示了另一道试题, 让学生试着解决:

有一实验如图所示, 将20mL0.1mol·L-1Ba (OH) 2溶液置于烧杯中, 然后边慢慢加入0.1mol/L某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某酸溶液共25ml。加入酸溶液的体积V与电流强度I的I-V图如图所示。

(1) 此酸的化学式为:%H2SO4%%%%。

(2) 处于C点时溶液中导电的阳离子主要是:Ba2+。

(3) 处于F点时, 溶液中导电的阴离子主要是:SO42-。

(4) 烧杯中刚加入酸时, 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沉淀。

(5) 从A→E电流强度I变小的主要原因是:硫酸中和Ba (OH) 2溶液产生BaSO4沉淀;Ba2+与SO42-浓度降低。

这道试题难度较大, 综合性较强, 但是学生在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基础的指导下, 对于解这一类习题有了较好的认识, 能较顺利的完成这道题, 可见单一的理论与实验的完美结合在解实验习题中结出累累硕果。

大量的研究证明, 实验更能充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散性, 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参与研究课题的初步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开放式的实验,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课题研究的思维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化实验室 篇2

杨丹

小班化教学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施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同时,小班化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空间,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如何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使每个学生享受高质量的教学呢?以下是我这几个月在实践中总结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学习。而小班化教学增加了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空间,扩大了学生活动的空间,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如:我在教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我在课前布置给学生上课的准备任务,因为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相当于一个复杂的在途中找到数学知识的过程,于是我让学生课前在家里自制一份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表格,带到学校来,上课比一比谁做的表格比较精准,于是学生在家都精心准备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表格,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大家纷纷秀出了自己的表格,在那一堂课,我们学生的热情有了罕有的高涨。

二、打破传统教学中“填压式”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效果不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

小班化教学缩减了班级规模,缩小了师生比例,因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动口、动脑、合作的机会,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

我在进行小班数学教学时,总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自学,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一系列课堂内师生、生生学习交流活动,最后让学生掌握知识。数学尝试教学,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体现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即由“呈现——灌输——被动接受”的模式变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得到真正的培养。

三、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小班班级小人数少,老师能更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面向有差异的个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达到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

如教学中,将程度相近的同学归为一类,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分层施教。A类学生重点指导其自学,提高其获取知识能力。B类学生重点点拨释疑,辅导其完成所学知识。C类学生重点在于拾遗补缺。这样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再如,作业批改方面,小班化教学可实行面对面批改,个别指导,更直接、更及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师生之间感情也更融洽,“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物理演示实验魔术化一例 篇3

趣味物理实验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对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以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覆杯实验就是一例.如果能够将趣味物理实验设计成魔术节目进行表演,并且当场或在后续的教学中给予揭密.同时又教学生学会表演这个魔术.不仅具有更强的观赏性和可操作性.还能将上述趣味物理实验的各种功效和作用发挥到极至.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热爱物理学.通过让学生参与器材的准备和魔术的表演操作,还能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经研究,前述的覆杯实验就可以用魔术表演的形式来进行演示.

2 器材准备

到超市选购2只口径约12 cm高约5.5 cm的仿瓷小碗.从汽车补胎站找块汽车内胎橡皮膜(该膜厚约2.5 mm) .让碗倒扣在橡皮膜上,并用笔画出碗口的形状后依图用剪刀剪下比碗口稍小的橡皮膜作为碗盖备用(注意应使剪切口光滑连续) .如图1所示.另备一块约35 cm×35 cm的深色平绒布料,也可用与之等大的深色方巾代替.用深颜色的绒布或方巾的好处是:即便是将绒布或方巾弄湿了,旁边的观察者也不会分辩出来.以便于平行班教学.

3 操作方法

表演前,先将仿瓷碗和橡皮膜盖洗净,如果要演示空碗变水,就往碗里注满清水.然后用橡皮膜盖在碗口的水面上,接着用手轻轻下压橡皮膜,将里面的空气排出,同时会看到有少量的水也被挤出,橡皮膜呈现出凹陷的形态.接着用手缓缓推挤橡皮膜的四周,使橡皮膜的边缘与碗口边绿等距,这样可以防止橡皮膜意外脱落.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碗和橡皮膜碗盖同时浸入水桶里,在水里将橡皮膜压入碗口,使其外表面呈凹陷状.这样可以保证碗里的水中没有空气.如图2所示.为使表演万无一失,此时教师可以用手抓住碗体,让倒扣的碗口在桌面上自上而下磕撞桌面数下,并使其发出“嘭” “嘭” 的响声.看橡皮膜是否会被震脱,如果橡皮膜未被震脱(或水未漏出) ,翻过来看仍跟图2一样.就可以将该碗倒扣于透明塑料水槽或托盘之内备用.为防万一,应作好备份.

表演时,教师先讲“今天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节目” ,接着端出放有倒扣着碗的水槽或托盘.并顺手抓出一只碗倒扣于讲台的桌面上.随后用手抓住碗体自上而下往桌面磕撞,有意识地使其发出“嘭” “嘭” 响声.这时观察者都以为桌面上的碗是空着的.教师接下来取出方巾,用两只手分别抓住方巾相邻的两个角在竖直面内抖动几下后令其垂直,并当众旋转使学生能看到方巾的正反两个面.之后把方巾盖在倒扣于桌面的碗上,教师用一只手煞有介事地从空中一抓然后扔向桌面,口中同时说“东西来了” !接下来用左手按住被方巾盖住的碗体并向前推碗体,使碗口平面与桌面形成一个夹角,右手随即伸到方巾下面抓住碗体使其转动至碗口朝上.注意在右手转动碗体的过程,左手应向上抓住方巾的中点使其始终盖住碗体和右手,以防露馅而至表演失败.同时被方巾遮住右手的拇指在碗口处迅速用力推挤橡皮碗盖,使其与碗口脱离,且一部分巳从拇指的对边移出碗口.这时用左手抓住右手拇指对面的碗口处的方巾(实际上是抓住方巾和橡皮膜碗盖) .并迅速将方巾抽走后随即放入并不起眼的地方(比如说讲台的台面之下) .这时右手有意识地晃动几下,学生会看到原来的“空碗” 里竞然有水溢出来了.教师可以将水倒入事先备好的透明容器中,表演即告结束.学生都会感到非常惊讶!

上述表演中如果事先盛入碗里的不是水而是茶或酒液,同样可以成功.还可以将液体换成颗粒状物质,如大豆、花生米或葵瓜籽等.可以令表演形式更活,花样更多.当碗里盛的不是液体时,应该注意做到如下两点:一是颗粒物不要装得太满,一般应比碗边缘低约2.5 cm ,其次在碗缘内表面的四周和橡皮膜边缘同时粘上少许清水.这样下压橡皮膜排除碗口部分空气之后,呈现凹陷状的橡皮膜就不易脱落.如果粘的不是清水而是食用油或石蜡油,则效果更佳.

4 表演原理

上述魔术表演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下压盖在碗口处的橡皮膜之后,使碗内区域的压强小于橡皮膜外的大气压强.是大气压把碗内物质连同橡皮膜一起托起的缘故.这正是初中物理学教材的教学内容.

5 决定表演成败的重要因素

一是碗的材质,最好是用仿瓷品而非陶瓷材料的.仿瓷品材质的碗不仅较轻而且表面也较为粗糙,便于抓握而决不会滑脱,即使用力与桌面磕撞也不会破损.而陶瓷材质的碗则恰好相反,其表演的成功率将大打折扣.况且粗略的观察很难区分仿瓷与真瓷的差异.二是碗口的形状应以喇叭口形状为最佳,忌用直筒形的碗口.因为喇叭口的碗,当下压橡皮膜排除碗内空气之后,橡皮膜的四周与碗口内缘的接触面积就会尽可能大些,密封程度就会更好,吸附力也就更强,就会更难漏气.三是用做碗盖的橡皮膜至少应有一面是光滑的,而且表演时光滑的一面应与碗的内表面相对,可防止橡皮膜因漏气而松脱.四是当表演的讲台平面高出前排学生的水平视线时,应避免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看到碗口内的黑色橡皮膜,以免露馅而影响表演效果.

6 表演时机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什么时候表演上述魔术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首推的应是初中的第一堂物理课(即绪论或序言课) ,利用不多的时间,增加表演这个魔术,在全班学生对表演结果大感意外的同时,教师指出:这实际上是一个物理实验,想必大家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那么请大家从今天开始认真学好初中的物理学知识,到时候你们不但会知道这个魔术的秘密,老师还会教你怎样自己表演这个魔术,同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这样不仅能给绪论课添色不少,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的教学设下伏笔.其次可以作为大气压新课的引入实验或该内容的应用练习时表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最后一个场合就是复习课时表演,揭密后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 结束语

活性化焊剂的实验研制 篇4

关键词:TIG焊,活性剂,正交试验

TIG焊由于可获得高质量的焊缝,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机车、航空航天、化工和纺织等重要工业领域中, 但由于TIG焊单道可焊熔深深度浅, 在不开坡口不填充焊丝的情况下, 单道可焊厚度在3mm (不锈钢, 氩气保护) 以下, 对于厚大件往往需要开坡口焊接, 限制了TIG焊的应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乌克兰的巴顿焊接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的焊接工艺-A-TIG焊, 据称与常规的TIG焊相比, 焊缝熔深提高1-3倍[1-2]。A-TIG焊技术的关键就是活性剂的研制, 目前, 英、美和日本等国正在加大对活性剂的研制研究力度, 并已投入生产使用[3]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还远没达到实用阶段, 而活性剂的研制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 正交试验正是一种科学高效的试验方法, 它能通过少量的试验得到较准确的试验数据, 在科研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从增加焊缝熔深效果方面考虑确定最佳活性剂成分。

其中, S因, S误分别为因素和实验误差的变动平方和

注:查得F0.25 (2, 5) =1.85, 表中*表示因素有显著影响, 因子的下标是因子的水平.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中采用的被待焊材料为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 试样尺寸为500×20×8mm, 焊前将两钢板对接点固, 不留间隙。

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来确定活性剂的最佳配方, 首先选择试验因素及确定因素的水平数, 然后选择适当的正交表进行表头设计, 根据所选正交表和因素的水平配制活性剂进行正交试验, 最后对试验数据进行正交方差分析确定活性剂的最佳配方。

2 试验结果分析

正交试验具体步骤如下:

(1) 因素的选择与水平的确定

氧化物与卤化物都能使焊接电弧产生收缩, 起到增加焊缝熔深的目的, 本试验选取Na F、Ca F2、Ti O2和锰铁等作为活性剂的基本成分.考虑到目前对活性剂增加焊缝熔深的机理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氧化物与氟化物起主要作用的机理有可能不同, 因此, 试验中固定其它成分不变, 选取一种氟化物Na F与一种氧化物Ti O2及锰铁作为因素进行三水平的正交试验, 分别以A、B、C表示.各因素所选水平见表1所示。

(2) 正交表的选择和表头设计

这次试验共有三个三水平的因子, 采用L9 (34) 正交表, 表头设计见表2, 在表头设计中没有考虑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

(3) 活性剂的配制

根据所选正交表与各因素的水平配制活性剂, 共有九种配方, 分别编号F1~F9, 用丙酮将活性剂调和成浆糊状, 分别涂在试验钢板的一侧, 另一侧不涂活性剂, 然后进行焊接, 焊接工艺参数见表3, 焊后观察比较不涂活性剂时焊缝熔深h0与涂有活性剂时焊缝熔深h, 并重复两次试验, 得出试验结果h/h0, 进行正交方差分析, 得到最优的活性剂配方。

在相同的焊接工艺参数下涂有活性剂的焊缝熔深h与未涂活性剂的焊缝熔深h0, h/h0的值见表4。

根据上表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对各因素的显著性进行方差分析。首先由式 (1) 计算各因素的F因值, 然后与某一显著水平α的F分布值Fα相比较, 若F因大于Fα则认为因素的影响是显著的, 否则就认为因素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f因, f误分别为因素和实验误差的变动平方和的自由度。

S因的计算方法见式 (2) :

其中, Ⅰi, Ⅱi, Ⅲi, 分别为i列1, 2, 3水平数据之和

T-全部数据的总和;

P-水平重复数;

K-重复试验次数。

各因素的变动平方和Si的自由度fi可按式3计算,

本实验是重复二次试验, 总的实验误差包含空列误差Se1和重复试验误差Se2, 即:

Se=Se1+Se2

Se1的计算方法同式 (2) 。

Se2的计算见式 (4) 。

式中, y-h/h0的值

m-试验条件数

k-重复试验次数

误差变动平方和的自由度计算公式为:

fe1的计算同式3,

fe2=m× (K-1)

式中, m=试验条件数

K=重复试验次数

取显著水平α=0.25, 列出方差分析表, 对各因子作显著性检验, 见表5。

从表5中试验数据可以得到, 在所研制的活性剂配方中, 氟化钠与氧化钛的含量分别在10%-30%和7%-17%之间时, 认为对焊缝熔深的影响不显著, 锰铁的含量对焊缝熔深有显著影响, 当活性剂中锰铁含量为13%时, 活性剂的效果最好.因此, 从增加焊缝熔深方面来说, 活性剂的最佳配方。为ABC2需要说明的是, 此试验结论只适用于本试验中的活性剂配方, 另外, 并不是氟化钠和氧化钛对增加熔深没有作用, 只是氟化钠与氧化钛的含量在试验范围内变化时, 焊缝熔深没有明显的变化, 这同时也表明, 试验中根据经验所选的活性剂中各化合物的含量是效果较好的。

综合考虑活性剂对焊缝表面成型的影响及其脱渣性能, 最终确定活性剂的成分.使用此活性剂在表3的焊接规范下, 可一次焊透8mm厚的奥氏体不锈钢对接板, 焊缝熔深是相同焊接规范下普通TIG焊的3倍多, 如图1所示。

3 结论

3.1本试验中, 氟化钠与氧化钛的含量在10%-30%和7%-17%之间时, 焊缝熔深的变化不大, 锰铁含量为13%时, 焊缝熔深达到最大值。

3.2通过正交试验所研制的活性剂可一次焊透8mm厚奥氏体不锈钢对接钢板, 在相同焊接工艺参数下其熔深是普通TIG焊的3倍多。

参考文献

[1]Lucas w.Activating Flux-Increasing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TIG and Plasma Processes[J].Welding and Metal Fabrication, jaunary, 1996, 11-17.

[2]Dstrovskiioe O E, etc.Ifluence of Activiting Fluxes on Penetrating Ability of Welding Arc and Energy Concentration in Anode Spot[J].Welding Production.1977, (3) :3-4.

实验小学班主任例会常态化 篇5

为了更好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10月8日下午,县实验小学在多媒体室召开了10月份班主任工作例会,行政人员、年级组长以及全校34名班主任参加了会议。

会上,副校长黎松就10月份开展的“安全文明伴我行”主题教育月活动做了全面部署,副校长刘军进行了班级安全教育与管理培训,教务主任胡菊香、少先队辅导员朱爱军分别安排了校运会方阵排练和班级文明卫生工作。校长李光才充分肯定了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的支撑、骨干作用,感谢班主任的辛勤工作。他强调指出,班主任首先要重方法,要有“四心”:即有热心、有爱心、有信心、有恒心,要做到“五字”,即做到“勤”、“爱”、“细”、“严”、“导”;要把安全摆在首位,坚守岗位善始善终;要加强家校联系,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切实服务于学校教学上来,尽职尽责。他希望班主任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加强班级管理,齐心协力推动学校德育稳步向前发展。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分析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逐渐提升对小班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但是在小学语文的小班化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健全的教育体系,致使小班教学一直处于摸索阶段。加强对小班化教学实验分析可以为实现小班教学提供较好的依据,进而有利于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现。

一、小班化教学的概念分析

对于小班化教学,目前教育界缺乏明确的定论,从教学组织方面而言,小班化教学是指班级中拥有学生的数量相对较少。在美国和德国的教育中,其小班教学的人数通常为25人左右。由此可见,小班教学是将学生的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以便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理念分析

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理念中,其为教育形式带来了改革契机,可以在符合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力。在小学语文小班化的实现中,必须遵循以下几点教育理念: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育理念,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而小班化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教师的思想观念得以转变,才可以保证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其次,在教学方式方面,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采用灌输式教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兴趣相对较低,而小班化教学则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采用个性化教育方式。

三、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策略分析

1.加强对教学资源的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实行和我网络资源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注重对网络资源的使用。在常规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加强对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扩展知识体系,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更好的提升。例如,在观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计算机来搜集相应的资料,并且将图片制作成PPT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体会到观潮时的情境,继而可以引发无尽的遐想。当多媒体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身的感受,在学生学习热情最高的时刻,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注重实践教学

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小班化教学的实践性,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通常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虽然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但是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如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可以实现小班化小学的实践性意义。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注重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较好地体现语文的魅力,并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3.加强小组学习

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并且采用小组探究的方式来提升学习效率,并且通过小组学习方式,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例如,在幸福是什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学习来讨论幸福的概念。有的学生说吃饱就是幸福;有的学生说穿暖就是幸福;还有的学生说星期天就是幸福。当讨论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即得到满足就是幸福。由此可见,通过小组教学的方式,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且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探讨中。另外,这种探究方式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做到引导式教学。

四、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可行性分析

在对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学校需要对班级的组成形式进行科学的划分,使其可以满足小班化教学的需求。(2)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要采取引导式的教育方式。(3)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4)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否则小班化教学将会演变成小市场。(5)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延伸,提升学生的积极性。(6)教师要将作业的形式转化成为探究性作业,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而言之,只有满足多项需求,才可以保证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开展。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可以在满足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目前的小班化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及教师的不断努力,逐渐完善小班化教学,使其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孙来勤,曹兰芹.美国的小班化教学实践、绩效分析及启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93-97.

初中作文教学专题化实验初探 篇7

从事语文教学, 我深感初中作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病, 诸如:

1. 随意性大。

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 整体目标大都清楚, 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 并不十分明了。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 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 即使是重视作文及练笔, 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 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 写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 有什么效果, 大家心里恐怕并不是十分了解。

2. 效率低下。

学生积极性差, 常是完成任务了事;目的不明确, 就文写文, 就文改文, 没有解决问题;重改不重写前指导, 写后讲评, 改时不是就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集中笔墨, 讲评也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讲评, 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错字别字, 标题标点, 构思立意, 开头结尾, 照应衔接, 语言表述, 等等, 无一不及, 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 全方位讲评, 什么问题都涉及, 什么问题都没解决。

3. 效果不佳。

由于训练程序僵化呆板, 训练手段陈旧单调, 训练周期长, 且没有检验效果的阶段性标志, 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这又反过来增加了前两个问题的严重性。

造成以上弊病的原因应该是比较复杂的, 但以下两点不容忽视:

1. 作文教学不受重视。

领导评价作文教学常用数理化作业的要求来要求作文, 只看是否“精批细改”满纸红, 课程设置从没有排过专门的作文课。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 一些与提高作文能力有关的课外活动如文学社团等, 也常无法开展。教师往往满足于写一写、改一改而视课文教学为重心所在, 甚而占用作文时间以弥补课文讲读课时的不足。

2. 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

目前统编教材一直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 大纲对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 但训练的具体内容, 每项具体内容所应达到的具体标准, 训练的先后步骤等,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思考与研究。

笔者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摸索改进以上通病的有效途径。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在我校语文科组进行了作文教学专项化训练的有益探索, 从而选择了作文教改的课题, 提出了“构筑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 开辟语文课外‘小天地’”这一专题教改实验。自觉作文专题训练计划性强, 可操作性强, 训练扎实, 能较大发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这种训练的基本构想与基本训练过程如下:

1. 制订整体训练目标计划。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 按照文体制订各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计划。初一阶段以进行记叙、描写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 初二阶段以抒情、说明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 初三阶段以议论表达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为主。

2. 进行专题集中式训练。

(1) 划分专题。在以上计划的指导下, 有针对性地划出详细的训练点, 如记叙文就可以划分构思、选材、描写、线索、场面、结构等。这些训练点也就是专题化训练中的专题内容。

(2) 训练步骤。训练点亦即专题确定之后, 具体训练分五步完成:

(1) 知识示范:教师按训练点即专题精心备课, 用至少一节课给学生讲清该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 或者教师当场作文围绕该专题作比较具体的示范。讲清系统知识, 学生作文有章可循, 教师做好示范, 学生训练有“法”可依, 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 因此知识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分层训练:与一般的训练不同的是, 分层训练是教师拟出从一般性的基础题到有一定深度的提高题, 使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量力而行, 分别选择不同题的作文,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避免全班“齐步走”以达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的目的。

(3) 自评互评: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的弊端已是有目共睹, 教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且效率低下, 学生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 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账, 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批改权交给学生, 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当然, 在交给学生自批互批之前, 教师应做好示范, 先教给学生评改方法, 规定修改符号, 明确修改程序。学生可交换互批, 也可结成评改小组讨论批改, 可固定批改对象, 也可经常变换。

(4) 快速批阅:这一步主要由教师来完成。经过学生的互批互评。一篇文章的格式、书写、用语、中心、选材、结构等基本内容的好坏优劣已基本清楚, 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围绕目标看学生的作文是否达到了要求, 同时也酌情处理一下互批互评中的不当之处。

(5) 讲评再练:同批阅目标的相对单纯一样, 讲评也集中在本专题训练的情况上。其他方面的内容已无需啰唆。最好是把优秀的文章与代表倾向性问题的文章印发给学生, 通过集体讨论教师点拨让学生明确好在何处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专题化训练中, 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 除一部分确实已掌握该专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者外, 余下的学生将再次认真审视自己的作文, 直到教师认可自己满意为止, 这大大有别于传统的作文训练写完改完讲完一塞了事的简单重复。

(3) 作文课程设置。与训练步骤相应, 设置四种课型:示范课 (即进行第一步——知识示范) 、训练课 (即第二步——分层训练) 、讲评课 (即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重点讲评) 、反刍课 (即再写再练) 。

3. 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

(1) 按专题要求写周记, 一周一篇, 可以成文, 也可以只写片段, 以使专题训练的训练量有足够的保障。

(2) 利用教室后的黑板办黑板报, 要求学生在报纸杂志上寻找摘录与正在训练的专题有关的知识予以刊载, 注重趣味性、实用性, 使学生对专题知识的掌握得到强化。

(3) 开展每日一写 (每日至少写300字的日记) 、每旬一抄 (每半月抄1000字的精彩文段, 即把自己课外所读到的最精彩的文字抄录下来) 的课外活动。

(4) 开展每课一讲 (每节课课前三分钟演讲) 、每日一读 (每天读1000字左右的文章) 的课外活动。这一阶段主要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 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5) 开展每周一练 (每周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 每月一改 (每月对作文进行一次自改、互改、集体改) 的课外活动。

高等数学实验化教学的实践 篇8

关键词:高等数学,k阶无穷小,绝对误差限,收敛速度

高等数学[1]是大学理、工、文、经非数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索意识与创新精神、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为主要手段, 以继承前人积累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高等数学的实验教学由于其课程实验本身的特殊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直没有受到重视[2].实验化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定量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与数值计算 (含数据处理) 能力, 加强“用数学”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4,5].本文用误差概念来解读极限nli→m∞xn=a的数学定义, 直观体验无穷小的阶的变化速度及对收敛速度的影响, 展示实验化教学的特色.实践表明, 实验化教学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应用数学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2无穷小的阶及与收敛速度的关系

无穷小及k阶无穷小是传统极限理论学习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学习主要在掌握无穷小及阶的概念上.实验化教学可以从几何、数值两方面更直观地观察无穷小的阶数对无穷小趋于零的速度的影响, 进一步可将无穷小及阶与科学计算的收敛速度联系起来.

例2无穷小的阶实验化教学.

1) 先从图形上观察无穷小的阶数对无穷小趋于零的速度的影响, 如图1.

由图1可知, 无穷小的阶数越高, 函数趋近于零的速度越快.

2) 从数值上进行观察, 即给一列xn, 利用数学软件分别计算对应的函数值, 列表进行对比函数数值的变化, 具体操作略.

3) 无穷小及阶与科学计算的收敛速度分析.

为了保证高等数学实验化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让学生认识、理解, 并积极参与到实验化教学过程, 数学软件Matlab是有效的工具, Matlab集数值计算功能、符号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功能为一身, 且易学易用, 编程效率高, 是进行高等数学学习、体验、探索的最有效的语言环境.

借助数学软件的高等数学实验化教学过程, 将数学知识、数学建模与实验、计算机应用以及与相关学科的知识很好地融为一体, 克服了传统教学的许多不足, 体现了理解性地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宗旨和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教学目标.实验化教学实践表明, 实验化教学过程是“用数学”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 在教学实验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有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和当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实验化教学对传统演绎数学的挑战与影响, 以及目前我国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班动辄上百人的教学规模对实验化教学实施的影响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王海明.实验数学对传统演绎数学的挑战与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4, (2) :19-23.

[3]胡守信, 李柏年.基于MATLAB的数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4]陈爱萍, 黄甫全.问题式学习的内涵、特征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 2008, (1) :38-42.

解剖实验课的兴趣化教学 篇9

与解剖实验相关的教学方法比较多, 如PBL教学、直观性教学、多媒体教学等。PBL教学是以提问为基础的教学, 由老师课前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兴趣。但是, 解剖学知识较多, 需要记忆的名词、结构容易搞混, 如果一味追求自主学习,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掌握好知识点。直观性教学是通过实物示教、直观教具等指导学生观察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教师为学生示教实体标本、模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但这种教学方法趣味性差、缺乏动感, 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 并借助于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来开展的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科技的发展将平面的知识立体化, 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专业程度较高, 在应用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软件的操作也有一定的难度, 从而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

近年来由于尸源匮乏、标本陈旧使用过多、标本更新受限制等原因, 使得医学生动手机会越来越少。而解剖学名词繁多, 结构复杂, 枯燥难记。这使得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亲身教学中, 积累了一些经验, 实现了解剖实验课的兴趣化教学。

兴趣很重要,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带着兴趣去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是教与学之间的活化剂。在解剖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兴趣教学法, 可提高学生对解剖标本的兴趣, 从而加深巩固对人体各个部位形态结构的记忆, 提高教学效果。我校学生为初中毕业就升进来的中专学生, 学习基础薄弱,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 在刚刚接触解剖学时对人体的结构、标本的制作都有一定的兴趣。随着学习的逐步进行, 需要掌握记忆的知识越来越多, 逐步会出现自我放弃的现象,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

在解剖实验课的教学中, 教师应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由教师引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重点, 学生自主地结合标本、模型巩固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自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进行一定的指导, 最后要为学生进行示教, 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

教师示教的过程中可以多联系临床实际, 将解剖学知识与临床病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情况相结合,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肘关节时, 我们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肘关节的组成、特点、运动进行讲解, 结合日常生活中小孩肘关节容易脱臼的例子, 让大家分组讨论为什么成人肘关节不易脱臼, 让每组出一名同学上台解释说明。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作出结论:因为婴幼儿肘关节桡骨环状韧带发育不完善, 当受到外力时容易出现桡骨小头半脱位。这样举例、分组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锻炼了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如讲眼眶与鼻腔时, 提出问题:“为什么特别伤心的时候会一把鼻涕一把泪?”由学生分组讨论, 最后教师作出总结:因为鼻泪管连通鼻腔与眶腔, 当流泪多的时候眼泪会顺着鼻泪管进入鼻腔, 所以会痛哭流涕。通过这样的举例, 将日常生活中以及今后临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剖学的知识结合在一起,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把一些简单、明快、顺口押韵的歌诀来帮助学生记忆。如12对脑神经的顺序用“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副舌十二全”来描述等。如此类推, 学生很容易就把这样繁琐的内容记住了, 并且记得很深刻。

在实验课结束后, 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课堂效果, 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布置课后作业。如学习完骨的内容, 要求学生对照图谱绘制骨的结构图, 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学习完内脏可以要求学生绘制肝外胆道的结构图, 从而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在每次学习中要注意前后相关知识的延续, 要注重系统知识的把握。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 与学生多进行互动, 才能发现学生的兴奋点从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 实验课在解剖学习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本文对如何提高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解剖实验课,兴趣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朱振东、张林、苗莹莹、付升旗.多种教学方法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1 (1) :78

化实验室 篇10

据了解, 气象社团的学生每天都要开展相应的气象观测活动, 从记录观测结果到绘制图表, 再到去丹阳市气象局汇总处理观测结果, 一切流程就像上课一样正式、规范。而这, 只是该校社团建设课程化实施的一个缩影。学校的其他100 多个学生社团也以类似的方式各自开展活动。“这就是我们大力推行的社团活动课程化, 即‘小社团, 大课堂’, 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王旭平校长介绍说。

转变思路, 提升社团活动层级

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是一所创建于2004年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为落实“优秀+特长”的办学宗旨, 该校陆续建立了100 多个以兴趣小组为标志的学生社团, 被广大师生幽默地称为“百团大战”。为使社团活动开展得有特色、有意义、有价值, 学校对社团建设进行了系统周密的规划, 提出以“课程化实施”带动社团良性发展。

匡洪浩副校长是社团活动课程化实施的主要设计者之一, 他说:“社团活动要立足学生的兴趣基础。但是, 要想最大化地发挥活动效益, 就必须将其上升到课程层面, 通过管理机制的创新, 走出一条社团建设的特色之路。”

基于这样的认知, 学校创新了人的要素, 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既是“演员”, 又是“导演”, 可以自主地设计、组织活动, 从而提升了综合素养;学校创新了主题要素, 要求各社团把问题设计、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作为活动主题, 并分类归档, 以便查询;学校还创新了制度要素, 要求所有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像对待上课一样, 认真投入每一次活动, 不随意缺课、迟到早退, 同时在活动中融入“调查、实验、讨论、辩论”等多种方法, 从而提高社团活动课程化实施的有效性。

思路的转变让华南实验学校的社团建设走出了一条从“兴趣化发展”向“课程化实施”转变的新路, 成为推动该校社团活动常态发展、有序开展的有力保障。“这一做法符合新课改关于创新校本课程建设的精神, 已成为我校社团建设创新发展的鲜明标志。而且, 我们的实践在镇江市学校社团建设现场会上也得到了专家以及同行的充分肯定。我们会继续坚持下去。”王旭平说。

挖掘资源, 丰富社团活动内容

“你们怎么就对我们水厂产生了兴趣呢?”“因为我们社团最近的课程学习专题是‘水’, 所以, 我们想要了解相关的内容。”“那你们想要了解什么?说说思路吧。”……这是华南实验学校环保社团团长黄虹同学与丹阳市自来水公司净水厂厂长吴光平的一段对话。为深入探究“水”的相关知识, 该社团希望能从水厂找到答案。吴光平满足了大家的愿望。他特意安排了半天时间, 带领大家参观了自来水的生产流程, 从一级泵房→沉淀池→加药处 (聚氧化铝) →清水池;他还详细解答了大家的各类问题, 并介绍了水厂的未来发展设想。最终, 社团成员顺利地完成了“认水—知水—惜水—爱水”的学习。

深入挖掘资源, 提升社团活动课程化实施水平, 是华南实验学校社团建设从“活动”走向“课程”的一个突破。为此, 学校专门研制了《华南实验学校社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指南》, 从课程目标、组织机构、课程学习要求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阐述。学校还充分借鉴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苏州十中等名校社团建设课程化的实施经验, 整合、形成了符合学校校情的社团资源开掘策略。

“我们鼓励广大师生活跃思维, 拓展社团的文化视野, 充分利用一切可促进社团活动开展的资源, 以此推动社团建设往内涵发展。”王文忠副校长告诉记者。

2014年5月, 历史研究社团准备对丹阳的历史文物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与梳理, 为此, 60 多名社员上博物馆查找资料、到网上搜集信息、在学校图书馆查阅《丹阳县志》、专程登门拜访已退休的老专家, 甚至到距离市区10 公里之外的“丹阳天地石刻园”现场考察、学习。做完这一系列功课后, 他们对丹阳的历史文物状况有了基本的了解。“有家长看到孩子所做的事情后, 啧啧称赞, 说真没有想到孩子会像上课一样, 那么认真地参与社团活动。其实, 这正体现了社团活动课程化之后所散发出来的巨大魅力。而且有了这么丰富的资源支撑, 社团活动真的变‘活’了。”王文忠表示。

资源挖掘之后, 学校还以校本教材的方式将其系统化、固定化。比如, 诗词社团开发了一套完整的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课程学习教材, 编写体例参照了现行的语文教材, 包括活动准备 (预习) 、活动开展 (上课) 、活动总结 (下课) 、活动延伸 (作业) 等内容。这样, 活动与课程“双轮驱动, 并行不悖”,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元展示, 放大社团活动效益

社团是学生表现的平台, 华南实验学校非常重视通过多元化的展示, 放大社团活动的效益。

据了解, 当某一社团步入正轨后, 指导教师就逐渐地从台前转入幕后, 甘愿担当社团成员的参谋与顾问, 这样, 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与空间, 自主地开展学习、设计活动, 从而展示才华, 得到提升。比如, 以“少年科学院”为平台的40多个社团的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特殊的“活动作业”的设计过程, 学生各自发挥才干, 活动效果显著。

而活动成果的展示也是多元化的, 既有评比展示, 也有推荐发表, 甚至有的信息和数据还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互动。据不完全统计, 仅2015年, 各社团就有多达50篇小论文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艺术类社团、版画社团、儿童画社团等在全国比赛中每年都摘金夺银;香草河艺术团在丹阳市中学生会演中, 包揽声乐、器乐、曲艺、舞蹈和团体总分5 项第一;篮球、足球、田径等社团也在各类比赛中纷纷荣获佳绩。这样的展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潜能的深度发展和延伸发展。

这样的影响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不少活动中, 学生都是自己联系交通工具, 自己准备摄影摄像设备, 他们逐渐学会了自己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每年, 我们都会评选各班级的优秀学生。通过近两年的观察, 我们发现, 有相当一部分班级评选出的优秀学生, 都是社团活动的中坚人物。这充分表明, 我们的社团建设的确起到了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的作用。”王文忠说, “社团活动的开展与综合素养的提升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或许这种影响不是直接地体现出来, 但效果却是不可否认的。”

化实验室 篇11

关键词:白磷;水下燃烧;微量化设计;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3–0054–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笔者阅读了《化学教学》有关“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的实验改进文章[1~3],三篇文章中对“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去探讨改进方案,共涉及改进装置12个,实现了白磷在密闭的装置中燃烧,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细细品味后让笔者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上述诸文中的装置设计虽然体现了一定的安全性、环保性和趣味性,但笔者认为文中装置未展现化繁为简的理念。在此,展示一例我市实验技能大赛上本校化学教研组对此实验设计的优秀改进方案,以飨读者。介绍如下:

1 实验用品

直通管(Φ3.5×15cm)、橡胶塞2个(与直通管配套)、带小孔圆形铝片(Φ3.4cm)、白磷、热水、胶垫(薄)、镊子1把

2 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甲是实验前改进图,乙是甲倒立后反应时的装置图。

3 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

3.1 装置的制作步骤

首先取一块薄铝片用剪刀剪成Φ3.4cm的圆形铝片,以圆形铝片中点为圆心,半径为(r=0.5cm、r=1.0cm、r=1.5cm)分别画三个圆弧,在每个圆弧上均匀打上小孔(最好用小米钉打孔),使圆形铝片上的小孔分布均匀。其次用薄胶垫把圆形铝片的边缘包好,放入直通管内(大约距管口1/3处),一定要装紧(关键)。再次在直通管的下方放上火柴头大小的白磷,塞紧橡胶塞,从直通管的上方内壁倒入50℃左右的热水(水量大约是直通管的总体积1/3)。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直通管的上方用橡皮塞立即塞紧,即为甲图。此时,水下方的白磷不燃烧。

3.2 实验操作及现象

在做实验时,把甲装置倒立过来,水由于重力的作用从圆形铝片上的小孔流下,氧气至下而上流动,白磷在铝片上燃烧,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有趣。

4 实验装置优点

装置设计体现了:(1)简易性、安全性——操作简单、方便,课堂上学生能亲自动手完成,耗时少;(2)环保性——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可被水吸收,有效避免生成物的污染;(3)趣味性——整个实验具有观赏性和趣味性,对原有实验装置的改进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钱胜,冯红霞.对“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的多种改进[J].化学教学,2011,(3):38~39.

[2]郭强,支维洲,杨嵘,赵越.“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的再改进[J].化学教学,2011,(11):39~40.

化实验室 篇12

一、小班化特色教育呈现的喜人优势

小班化教育是在缩减班级规模基础上,通过备课、施教、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变革而形成优于大班诸多显著特点的一种优质化教育,它是为克服“大班教学”规模化、非个性化弊端[1],在学生数量控制较少范围内,通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境、教学组织形式和班集体建设等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展示的教育组织形式。对此,我们在实验中采取全校整体推进方略,着力围绕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个别辅导策略、作业批阅方式、教学师生关系、教育评估体系、德育活动方式、教师专业化成长、班级管理创新等”展开探索。并把小班化班级规模控制在25~30人之间,创造小班化教学所需的各项生态条件。如在师资短缺的弥补与培训、新型教学策略的使用等维度上实施探究,使小班化教育内涵不仅局限于教学,还涵盖到小班化教学的环境创设、班队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设计乃至课堂评价等方面。通过我校三年来系统有效的实验推进,让学生真正成为教改的受益者。实验不仅让课堂氛围发生着喜人变化,呈现诸多的鲜活成功经验与案例,还使教师能够在课改中焕发新的活力,给学校特色办学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

1.课改实验搭建起小班化教育发展新常态

班额变小后,课题组实施协同融合探究方式,在追求小班化班级规模、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特色发展上,我们着力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方式,不把小班化视为班额减少的“大班教学”。而是在“为每一位学生设置最合适的课程”上下工夫,从“全面关注”向“个性差异”实施教改,注重小班化生态课堂物理、 文化、心理、行为等环境要素的改善,加强课程设置、师生关系、主体交往、评价机制等生态结构实践,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空间。培养情同手足的师生感情,合理利用多元发展平台,重构三生幸福情感课堂, 使学校特色办学真正步入生态化、生本化、生命化、愉悦化的发展新常态。在优化环境措施上,我们把物质与精神文化创建同学校特色办学相融合,以制度、环境、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校本科技特色文化工程,搭建温馨生态校园,指导各班构建生物角、图书银行和成果展示台等,使小班化硬软件开发呈现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在小班化教育推进策略上,我们以深化“三生幸福积极课堂”为立足点,扎实渗透各学科三生隐性和显性课程;全方位开展“生命教育周、青春放飞月、生活实践月、科普活动月、安全自护月、法制教育月、好人好事周、感恩母亲节、爱国教育月”等系列主题教育;积极创建校园“开心健身会所、开心咨询小屋、开心对话天地”等特色文化,关注与矫治学生生命成长中所存在的问题,放大师生正向品质和育人效果。努力创建平等、和谐、民主、宽松的校园环境,引领师生积极幸福健康地学习与生活,从而办有灵气的小班化特色教育。

2.课改实验彰显出特色价值的优势与追求

农村初中小班化教改实验,是基于农村留守儿童占多数的情况下,在农村初中生源自然减少的特定背景下,为满足群众希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旨在教育资源相对稳定情况下探寻一种更高效的教育办学路径。近年来,我们从满足学生最根本的需求出发,把小班化界定在以“全纳、精致、优质”的教育发展内涵上,追求一种符合小班化教学理念规则、要求和操作程序,使小班化教育呈现出“教学常规制度化、课堂规程常态化、学科内容充分化”。课题组通过探究式实践,提炼并丰富了小班化教育价值优势与目标追求的深刻内涵:即以全心全意和真心诚意为职业操守,全面接纳每一位学生及其每一个方面,力求从小中求精、小中求美、小中求特、小中求新,让学校及学生都成为一个特色的“精品”。近年来我校在小班化优质教育的设施、理念、服务、质量上积极引领教师转变理念,提高教学管理和教师的课程执行能力,并通过实验使小班化教育凸现以下主要特色:即管理创新从外控走向激活;环境建构从物质化走向儿童立场化;课程开发从校本走向生本;教学优化从粗放走向精致;教学个别化关照从“每一个” 走向“这一个”。同时我校通过小班化课改实验彰显出以下主要价值益处与优势:有助于全体学生的学业进步;有助于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教学时效;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有助于学校特色发展;有助于争取家长与学校配合。

二、小班化特色课堂改革的实践创新

小班化课改形式和活动实施从方略来看是一种“微型教育”,也是被添加了许多“鲜活元素”的创新性教育,“小班化”仍属于班级授课制形式范畴,因班级学生数的减少,这样的办学方式不仅给教师提供了分组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的时空,而且在这种“小班精神”理念下更有利于教学精致化和创造性人才的培育。

1.小班化教学实践凸显出个性化生命风采

近年来,为让小班化教学能够取得预期目标与效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主动发展与张扬,我校在小班化教学推进上,通过对教学时空的重新组合,改变与活化课堂教育模式和教学空间,着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密度与频度,让师生生命主体得以在提升效度中和谐交往与沟通,并通过要求各学科对课堂导学案进行精心设计,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着力培育一种崭新的生命态的教学模式与课堂形态。例如,我校重构了“三生、幸福、智趣”导学课堂,以构建基础知识点(重讲、精讲)、设置探究面(技术、 方法)和效果评价(自评、互评)为操作层面,开展分层、合作模式教学,即围绕“发现差异—分层编组—设定目标—实施教学—阳光评价—体验成功”为操作流程,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小班化教学氛围。如将课堂座位改造成“马蹄型”、采用团队拼桌、研究性桌面设计和多面黑板等结构空间,以大容量、主题活动为载体,采取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创新教学手法,将多媒体、电子白板与传统教具有机结合起来,让课堂呈现一种“原生态”之生命常态。

在小班化施教方略上,积极采取游戏、表演、情境、案例、探究等教学手法,最大限度挖掘学科文本显性和隐性内涵,引导学生开展深层体验,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对话、展示、交互、合作的机会,让课堂交互灵动、合作探究、自学自悟,使小班化小组学习、讨论呈现出一种自主活跃、分享生命成长的场景。教师则以朋友的身份、微笑的姿态、赞赏的目光来审视课堂,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如教学过程采取个别化的规划,多样化分类布置作业,选择性地翻转课堂及开设课程超市,开展“关注每一个”个性化辅导,从而彰显出对学生生命的最大关怀。

2.小班化课改发展呈现出精品化精彩篇章

为确保小班化教育实验有序运行,我们把规范教学流程管理作为课改实验的有效保障手段,围绕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发展关注“每一个”的整体课程、打造精致化教学、再造组织结构、建构环境资源,着力探寻适应小班化教育发展的“精细化、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管理突破与创新;在涉及精细化教学常规管理上,我们围绕小班化条件下备课管理、上课过程管理、作业练习管理、课外辅导管理等,要求教师精心准备导学案、实行分组教学、精心设计习作、分层面批与个别辅导学生,并随时依据教学实际与学生需求调整教管策略,着力形成一种“先学后教”的开放式教管形态;在班级自主多元化管理上,我们要求教师敢于放手,力求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课堂管理,让各班学生和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主分层实施管理,把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起来,并积极联络家庭和社会协管力量,从而融成一股多元化的班管合力;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上,我们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彻底与“大班额”的传统教法“断奶”,让教师在实验中自觉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不抱残守缺安于现状;在发展“每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性开发上,如我们将课程内容结构划分为文、理、双语、艺术、体育与健身综合活动六大类,分限选(学科拓展)与自选(社团活动)两类,让学生依据自身爱好自主选择,并以备课组为单位,设计了道德、艺体、科普、生存、素质教学模块与综合性长期作业。近三年围绕小班化课改综合实验实施了含科技、体育、 音乐、美术、书法、乒乓球、羽毛球、摄影、导游服务等30多个单项课程,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平台,发挥校本科技创新特色优势,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调研显示,96%学生感到小班化课业活动没有负担过重,小班化生命工程切实满足了学生多元选择需要,使得学校近三年中考教学质量进入县域前三甲。我们通过小班化课改实践,勾勒出我校精品化特色办学的管理举措及成效:建立并形成了小班化教学领导推进组织;推出并实施了基于差异的小班化课堂策略;搭建并拓展了“三生化”课堂培养模式;研发并实践了“校际联盟”的课程资源平台。

三、小班化特色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价

上一篇:数学建模与实验下一篇:职校生心理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