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效率评价

2024-08-06

生态效率评价(共12篇)

生态效率评价 篇1

1引言

稀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之一,在现阶段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和军事作用。尽管我国拥有储量丰富的稀土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应国。但随着国内外对稀土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屡次刷新,严重超出了稀土开采区的资源环境承受能力,更加加重了稀土产业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此为背景,以生态效率的核心理念为基础,对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利用DEA方法对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进行定量评价,全面衡量稀土产业生态效率的发展状况。

2基于DEA模型评价体系的构建

2.1评价模型选择

本文使用DEAP2.1软件对生态效率进行分析评价,根据稀土产业的发展特征,本文选取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下以投入为导向型的BBC模型,计算得出2001年-2013年间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值。BBC模型能够得出三个值,即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本文以综合技术效率的值代替生态效率的数值。通过评价结果能够看出规模报酬的变化情况。其中,IRS代表决策单元格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CRS表示决策单元格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DRS代表决策单元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且三者的关系为: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2.2数据的选取

根据前人的研究,本文所构建的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评价指标分为经济类、资源类、环境类三大类别。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下:环境类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为:大气污染(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水体污染(化学需氧量、氨氮);资源类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为:劳动投入(从业人员年平均数)、资本投入(固定资产投入、生产成本投入)、原料消耗(原料消耗总量)、经济类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为:经济产出(产品产量、工业产值、利税总额)。其中资源类属于投入,经济类属于期望产出,环境类属于非期望产出。

2.3熵权法

由于DEA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决策单元格个数必须要大于所有指标个数之和的两倍以上,由由此本文将投入指标(人才投入、固定资产投入、资源消耗、生产成本投入)压缩为资源投入综合指数,将非期望产出指标(水污染、大气污染指标)压缩成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期望产出指标(销售收入、精矿产量)压缩成产出综合指数。并以压缩转化后的数据代替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压缩以后的数据如所示:

3基于DEA模型的中国稀土产业生态效率评价

3.1基本评价

以熵权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可以看出,资源投入综合指数、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经济产出综合指数综合评价值并不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就意味着中国稀土产业在实现经济效益增加的同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水平也随之上升,过度追求产出增长的后果是带来资源面临枯竭、生态环境问题加重。尤其是污水排放中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上升趋势尤为明显。未来稀土产业面临的生态问题仍需要重视,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建设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熵值能够分析一个事件的无序程度,以熵权法处理后的数据代表一组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可以直观反映这组指标的状态,从上图中可以基本反映出资源投入、环境污染与经济产出之间的关系,能够反映出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比较直观,也易于操作。但熵值所得出的综合评价值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反映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无法深入分析产业运行的整体状况,也不能真正代表生态效率,只是对资源投入、环境污染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直观反映,因此,要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对资源投入综合指数、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经济产出综合指数进行综合评价,全面把握产业发展的状态。

3.2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软件Deap2.1将压缩转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得出中国稀土产业2001年-2013年间的综合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以及规模效率值。本文以综合技术效率值代表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值,综合技术效率的值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以综合技术效率来代表生态效率,可以分析生态效率与技术水平以及规模水平的内在联系。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2011年外,中国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总体趋势呈现下降状态,且发展状态不均衡。综合来看,2001年-2013年中国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只有在2001年、2002年、2011年达到DEA有效。其中2003年、2005年、2006年以及2013年的纯技术效率的值为1,说明这些年份的纯技术效率有效,导致生态效率无效的原因是规模效率无效。其他年份生态效率DEA无效,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处于无效状态。从规模报酬状态来看,在生态效率达到DEA有效的状的年份,规模报酬不变,除去2010年以外,均为规模报酬递减,表明稀土产业的发展过度依赖规模的扩张,忽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较小,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态效率低下。整体来看,在生态效率无效的年份,规模效率的值要大于纯技术效率的值,表明二者在对生态效率的作用中,产业生态效率的提升主要是规模效率的驱动作用,纯技术效率的拉动作用较小。

3.3投入产出冗余分析

Deap2.1软件可以进一步分析投入产出的冗余状态,从而能够进一步找到生态效率变化的原因和提高生态效率的方法,表3是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状况。

在生态效率达到有效状态的年份,投入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都取得了最大产出效果,即产出相对投入而言已经达到最大,而此时稀土产业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状态,说明此时稀土产业不仅投入产出达到最佳水平,其规模也达到最佳状态。但综合分析结果来看,我国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整体不高,且大部分年份的投入存在冗余,稀土产业的规模与其投入、产出之间的比例不协调,虽然现阶段政府对稀土产业加强了管控,但政策效果仍然不明显,提高生态效率关键要提升技术水平以及合理调控产业规模,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稀土产业规模的扩大,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评价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稀土产业为评价对象,从稀土产业多投入、多产出的发展特性出发,构建了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模型,研究了2001年-2013年中国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值。

关键词:稀土产业,生态效率,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正明,赵玉珍.中国稀土产业生态效率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12).

[2]谢园园,傅泽强.基于生态效率视角的循环经济分析[J].生态经济,2012(09).

[3]成金华,孙琼,郭明晶,徐文赟.中国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1).

生态效率评价 篇2

加强野外教学提升生态环境教育效率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原因很多,但民众特别是学生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做的更好?提高生态环境教育效率非常关键,本文从野外教学的`角度进行了一些探讨,从野外教学的选点、背景资料的准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作 者:朱清泉 陈红花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高安校区,江西高安,3308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分类号:X-4关键词:野外教学 生态环境教育

生态对话,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态对话

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对话过程,学生、教师、教材是对话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将教材“捣碎”了“喂”给学生,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被忽视,而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也更多的是“师讲生听”,没有建构起互动对话形式,至于学生间的对话与交流则更多地被“独立完成、独立学习”所遮盖。生态对话就是要从传统的被动式、灌输式和单向式的教学逐渐过渡到主动的、双向的、互动的教学中。

一、构建教材和学生的对话

简单说就是要让学生多读书。当然,一提到读书更多人想到的是文科一类的事情,和数学毫不相关。其实不然,在新教材中更注重教材的可读性和研读性编排。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去读教科书,并会读教科书。在引导过程中,要提出相应的问题来作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构建起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对话

教学是师生间的互动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主动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从传统的只顾讲的模式转变到以引导为主的模式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形成知识的构建。数与代数也好,方程也罢,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掌握相关的概念、定义、定理,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少讲多导。

三、构建起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这是传统教学中最不重视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质上是一种合作与交流。合作交流中,因学生心理距离的缩短,交流会更自由,同时,因参与小组内的交流能“博采众长”,有利于问题解决方案的优化。以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例,对同一个问题,有的会采用配方法,有的则采用因式分解法,通过对比讨论,能筛选出最优的方法。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生态对话,从传统教学模式向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转变,不仅是学生发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还要从三个方面不断思考,具体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林增余.初中数学对话教学的话题设计浅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21).

[2]李萍.探讨生态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

生态效率评价理论研究展望 篇4

1990年,瑞士学者Stefan Schaltegger和德国学者Andreas Sturm首次在学术界提出生态效率的概念,即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的比值[1]。1992年全球峰会上《改变航向:一个关于发展与环境的全球商业观念》报告的提出,生态效率评价研究在学术界得到广泛重视[2]。生态效率评价研究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已经涉及到企业、行业、区域等层面。

一、国外研究进展

在企业层面,学者侧重于工业企业的研究。第一,建立了具体可操作的企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评价企业某一经济行为或环境措施的生态效率。第三,评价企业某一生产阶段、某一产品或设计或某一指标的生态效率。

在行业层面,生态效率的评价研究涉及广泛,包括林业、建筑、电力、煤矿、食品、电子产品、移动通讯和旅游等行业,普遍采用行业平均值的方法进行整体评价,但是不同行业选择的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存在差异。在农业领域,学者评价了海洋渔业和蔗糖产业的生态效率。在工业领域,学者研究了公路运输业、德国洗衣机行业、尼泊尔铁棒产业、泰国的石油石化行业等的生态效率。在旅游业领域,瑞典学者Stefen Gossling[3]首次将生态效率引入旅游中,后有学者评价了旅游交通和新西兰旅游业的生态效率。

在区域与国家层面,学者普遍通过构建经济指标、环境指标以及社会发展指标等方法评价生态效率。目前学术界有针对欧洲各国、日本生态镇、比利时弗兰德地区等的生态效率评价。

二、国内研究进展

早在1983年,国际上还未提出生态效率的概念,我国学者就进行了农业领域生态效率的研究,后经国外学者Claude Fussler及中国学者李丽平等[4]的努力,生态效率的概念引入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顺应国情的理论和方法。

在个体层面,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园区或企业,基本采用指标体系法。目前学术界有针对体育建筑、生态工业园、钢铁企业、产业园、高等院校等的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在行业层面,学者研究也涉及农业、工业、旅游业等领域。在农业领域,学者运用数据包络分评价了农业、农业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率。在工业领域,学者研究了燃煤电站、焦作市工业行业、中国煤炭产业的生态效率。在旅游业领域,李鹏[4]正式引入生态效率概念和研究框架,对云南香格里拉线路产品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学者运用生态足迹法评价了饭店生态效率;李鑫,杨新军等[5]对比两个景区对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的生态效率进行比较评价。

在城市、区域和国家层面,生态效率评价在我国掀起了广泛研究热潮。学者基于能值和物质流分析的评价方法对北京、深圳、广东、厦门、江苏、吉林、宁夏、江西、铜陵等城市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学者对城市群、中部地区人文发展、中国30个地区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研究。

三、总结和讨论

生态效率评价 篇5

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主办的“养分管理国际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来自欧美、亚太等12个国家的42位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解决中国养分资源过度消耗、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进行专门研讨并提出诸多建议。

欧美发达国家在养分管理方面有着先进的经验,他们在如何节约养分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养分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了众多先进的技术。然而,这些研究都是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缺乏在增加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同时能保护环境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实践,而这正是中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欧盟农业环境政策科学顾问、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养分管理专家oeneoenema博士指出,这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并需要多个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他说,中国在生产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同时作为占世界人口10%的发展中国家,解决了中国的问题,就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在五天的研讨中,来自土壤、植物营养、农业生态、环境工程、化肥工业、动物营养、动植物育种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农业生态系统养分管理理论与技术推广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探讨将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利用效率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50%,同时减轻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技术与政策途径。

生态效率评价 篇6

关键词:教学效率 现代多媒体技术 体验学习 “交际性”原则

一、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实施原则

根据《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要求,中职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必须遵循其中两条重要原则,即增强实效性原则、注重灵活性原则。

首先,“增强实效性”原则要求教师破除旧的教育观、教学观和课程观,敢于推陈出新、不拘一格,采用真正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本;其次,“注重灵活性”原则,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而且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面对这一教学现状,英语教师应该在遵循“实效性”和“灵活性”两大课程改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创新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配置各种教学资源,从而将课堂45分钟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最终实现各项英语能力的充分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稳定提升。

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通过学习其他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思路,结合多年的一线英语教育教学实践经历,作者在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即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着手,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方位的“360度”的学习生态环境:静态方面,依托各种多媒体技术,营造一个色彩丰富的英语环境,辅助英语知识点教学;动态方面,通过学生的交际、参与,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一举多得地实现英语能力的综合升级。

1.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平台,使学生身临其境

随着文化多元化、信息全球化的影响,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终端技术给教学带来诸多便利,对提升学生英语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更喜欢直观、可视、形象的图表、图画、视频和可听的音频,因而利用好这些多媒体信息和工具,能够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鲜活的“第二教材”。

教师应该抓住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在吃透书本教材的基础上,活用、常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逼真的英语环境中,不仅理解和吸收知识,更感受到英文语言之美和异国文化之美,从而增加对课文词汇、语法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开始前摘选一些经典影视剧(如《Friends》)中的相关片段,在教室的多媒体工具上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动态的画面和生动的剧情,感受这种文化差异,从而引发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和动力。

随后,适时引入本篇课文,结合视频中出现的对话,与学生一起准确地分析出现的重点词汇、句式和语法,并让学生比较课文中和影视中的英语表达,总结二者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从中选出更漂亮的表达方式,并模仿这种表达,做到对视频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不是“看完就忘”。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多媒体资源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同时紧密结合具体的课文主题和教学目标,选择与他们的理解能力一致的英语音频或影视片段。

2.以“交际性”原则为指导,使学生全身心参与

交际性原则即将中职生的英语学习当做一个“听、说、读、写、译”的统一体,让学生在表达、表演过程中更有效地练就综合性的英语技能,这意味着必须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让他们深度参与。只有通过实施交际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将英语说出来、用起来,才是最适合学生英语能力整体升级的方式。

要实现学生从“被动交际”到“主动交际”的转变,必须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真正“动”起来,不再简单地、被动地听老师所说、记老师所讲,而是先写出来,然后用嘴表达、用耳朵听、用肢体表演,从而成为一个“准英语人”。

首先,从上课第一分钟开始,充分营造轻松的学习语境。为此,作者在刚上课时建立了“三分钟课堂会话”的机制,进入教室后,用英语询问学生一些轻松、愉悦的话题。在抛出问题后,一般先是表现活跃者主动发言,然后老师点名回答。这既是一种轻松的打招呼方式,让学生看到老师对自己近况的关心,又能通过抛出问题,创设一个英语式的学习语境,学生们在轻松的“一问一答”中,得以尽快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而且,每位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将会一环套一环,引出更多的对话,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初步交际的目标。

其次,创设“体验式”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英语的语境中,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气氛可以感受,做到先感受、后表达。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灵活运用英语角色对话、英语短剧表演等教学方法,将其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故事巧妙融合,让学生经过“身体语言—情绪体验—大脑记忆”的顺序,获得更深的身心体验、情感体验,不仅爱上英语,而且学好英语,二者相互促进。

对于特别重要、困难的知识点,尤其应该让学生代入角色对话或表演情境,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在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和角色演绎的过程中,老师不能过多干涉,除布置话题、规定时长之外,都由学生自行分组、独立完成。对学生的对话和表演进行总评时,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对于一些语法、发音等错误,个别指出,并以肯定式、鼓励式为主的语气点评,保护学生的英语表达欲望和展现欲望,提升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进而在一次次反复的实践中强化英语交际水平。

再次,坚持做“Daily Speech”,锻炼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留出一段时间,让一名学生上台讲五分钟,就最近发生的热点新闻、话题或当天的天气等,自由地发表看法。由于这些话题都取材于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不会“无话可说”。由于不限定演讲的具体形式和内容,而且班上每位学生都需要轮流做“Daily Speech”,从而给了每位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制定、引导各种“交际性”教学环节时,教师应遵循学生“求新求变”的学习规律,切忌盲目和一成不变,应该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阶段性的科学评估,通过定期检验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水平,更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学环节的实施效果,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情况,适时做出调整,改进不合适的教学环节设置,同时创造新的“交际性”环节,与班级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相契合。

三、小结

通过将静态和动态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让中职生不仅身临其境地感受英语环境,而且全身心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用中学,学中用”的良性循环,从而在这个“360度”的学习生态环境中受益:既学好了核心英语知识点,又能用英语自信表达和读写,实现教学效率的螺旋式提升。

参考文献:

[1]夏桂敏.创设情境,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5(6).

[2]张继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英语教学效率[J].新课程(中学),2015(6).

[3]秦爱华.新课程理念下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J].职业技术,2014(9).

绿色建筑的生态效率评价方法探讨 篇7

生态效率 (Ecological Efficiency) 也叫生态文明, 它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效率概念最早在1992年由促进可持续发展世界商务协会 (WBCSD) 提出。它是基于使用更少的资源和减少废物和污染, 创造更多的商品和服务的概念。生态效率反映出了生态资源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 原理简明, 便于定量分析, 因而逐渐成为了企业或经济实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建筑生态效率评价在国内仅有少量的研究文献发表, 实际应用案例更是鲜见。以下, 就建筑生态效率评价的相关指标和方法进行了理论性的综合探讨。

一、建筑生态效率评价指标构成

生态效率计算公式是建筑生态效率=建筑价值/环境负荷=建筑增值/环境减负。从算式可知, 建筑价值和环境负荷是生态效率评价的输出和输入指标。生态效率与价值成正比, 与环境负荷成反比。

1. 建筑环境负荷构成

建筑物的环境负荷发生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 建筑生命周期包含材料生产、施工、使用和拆除四个时期, 建筑环境负荷包括土地、材料、能源、水和污染物排放五大项。

(1) 土地

土地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资源。建造之前的土地可能成为林地、耕地或水体, 它们原本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筑物除了消耗土地, 还占用空间, 高层建筑遮挡周围地面的阳光、阻碍自然通风。因此, 除了用地面积还应该考虑建筑的高度或建筑阴影的影响。日本CASBEE体系提出了建筑生态边界了假定: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高度, 高容积率与紧凑形体是节地两个重要措施。

(2) 材料

建筑材料包括结构材料、围护材料、装修材料、建筑设备等, 不同材料在生产阶段所消耗能源和碳排放量差别巨大。材料能耗从高到低的排序大致为铝、塑料、钢、玻璃、水泥、陶瓷、石、砂、木材。建筑设计提倡节省材料, 选择低能耗和低污染材料。

(3) 能源

建筑能源主要有电能和煤气。相关的研究表明,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1/3。建筑能耗主要发生在使用阶段 (>80%) , 其次是材料生产阶段 (>15%) , 施工和拆除阶段只占极小的份额 (分别1%及0.1%左右) 。使用期的能源消耗主要来自于建筑的采暖与空调。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有效地降低了空调的能耗, 也就是降低了建筑物的整体能耗。

(4) 水

建筑使用期的水消耗包括室内生活用水和室外景观用水, 有效的节水措施是设置中水处理和雨水收集系统。

(5) 废物与污染

建筑各个时期排放的废物与污染有建筑垃圾、粉尘、污水、噪声、光线、二氧化碳等, 建筑施工的噪声、粉尘、运输车辆成为了城市中严重的环境问题。

2. 建筑价值评估

建筑总体价值由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三部分构成。建筑的性质不同, 三者的分量也不同。如商品房注重经济价值, 而政府的保障性住房强调社会价值。

建筑的经济价值的最直接来源是市场交易价格, 如一手房成交价、出租价格等。由于近年来国内商品房价格变化迅速, 市场价格可比性极低, 房地产价值评估主要使用的是特征价格分析模型 (Hedonic Price Model) 。按照HPM理论, 任何住房的价格都是由住房的特征价格集合来决定的。而住房价格之间的差异, 是由于住房所含特征数量不同以及特征所能提供的功能大小不同而引起的。通过对建筑价格有影响的特征进行分解, 分别计算出每一个“特征”所值的价格, 最终获得建筑总体价值。以商品住宅为例, 构成建筑价值的三个特征价如下。

(1) 区位交通

住宅到城市中心 (CBD) 的距离, 如地铁站距离、公交线路等。

(2) 内部环境

建筑性能与质量包括建筑面积、景观、户型、楼层、装修、电梯等。

(3) 外部环境

公共绿化、商业、学校的距离等。

建筑经济性还需要考虑前期投入的成本和后期的维护费用。对地产商来说, 前期投入费用包括土地价格、建安费、人工费、税金等。对于业主来说, 后期的维护费用如维修费、装修费、物业管理费、水电费等。

建筑的社会价值、环境价值主要有建筑促进人口就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环境美化等。这部分价值需要在城市层面加以评价, 目前定量分析还是个难点。

日本CASBEE评价体系用建筑物质量与性能替代建筑价值, 即BEE (建筑环境效率) =Q (建筑物环境质量与性能) /L (建筑外部环境负荷) 。虽然建筑环境质量与性能不能直接等于建筑价值, 但它们是建筑价值的决定因素。按照特征价格分析法, 除了没有区位交通特征, 其他价值特征都还在, 而区位交通恰恰是建筑设计不能自行控制的。BEE可以看成建筑生态效率的特殊表达式, 不太适合房地产企业, 但适合第三方进行生态效率评价。

二、建筑生态效率评价方案

国内学术界已经开始了建筑生态效率的评价研究, 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距离应用实施也还有不小的距离。归纳已有与可能评价方案, 有单一比值法、指标体系法与数学模型法几种类型。它们各有特长与不足, 适合不同的目的与用途。

1. 单一比值法

对建筑价值与某项环境负荷比较, 获得单一比值, 如单位面积的碳排放、单位产值的生态足迹 (标准土地消耗) 等。单一比值法通常采用生命周期评价 (Life Cycle Assessment, 即LCA) 的系统清单分析法进行环境负荷核算。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用于评估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 即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的生产直至产品使用后的处置, 继而对环境影响的技术和方法。单一比值法计算数据量大, 技术要求高, 适于分析独立的单体建筑和某项建筑技术。

2.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能够用较少的综合指标概括存在于大量观测数据中的各类信息, 而综合指标之间彼此不相关、各指标代表的信息不重叠的分析方法。为避免指标过多而增加分析问题的难度和复杂性, 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减弱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干扰, 以便减少指标选择量、达到简化分析计算的目的。比如建筑能源消耗每个阶段都会发生, 有些阶段很高, 有些阶段很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 把影响小的阶段省略, 以减少统计和计算工作量, 并且不会产生错误结论。

3. 指标体系法

当一个或几个指标不足以分析和评价建筑生态效率问题时, 需要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操作。指标体系 (Indication System-IS) 的建立是进行预测或评价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它是将抽象的研究对象按照其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某一方面的标识分解成为具有行为化、可操作化的结构, 并对指标体系中每一构成元素 (即指标) 赋予相应权重的过程。

建筑环境负荷涉及土地、能源、建材、水、污染等不同指标, 为了定量计算, 需要对不同指标付以权重。常用的权重确定有专家估测法、频数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层次分析法 (AHP) 是一种综合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系统分析方法, 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复杂问题的决策分析, 被广泛地应用于确定指标的权重。

4. 数学模型法

以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为代表, 被广泛应用于生态效率研究之中。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简称DEA) 适合类型相同, 且具备多项投入和产出指标的研究对象进行的相对效率评价的系统性分析方法。DEA分析方法有如下优点:所需指标少;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可以对无法价格化以及难以确定权重的指标进行分析;不需要统一指标单位, 简化了测量过程, 保证了原始信息的完整, 也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影响, 对具有共同特点的评价单元进行综合评价时, 不需要对变量做函数假设。DEA方法局限是不能计算决对效率值的, 对不同类型的对象也不能进行比较。由于篇幅所限, DEA在建筑生态效率评价上的特点我们拟另文讨论。

三、结语

建筑生态效率评价将建筑价值输出与环境负荷挂钩, 原理清晰, 结论明确。

建筑生态消耗维度核算, 一是正向的消耗统计, 二是负向的节约减排统计。前者需要建筑整个周期内的环境消耗进行全面计算, 后者只是对关键节约技术的应用效能进行核查。建立建筑生态消耗的数据库, 对减轻核算的工作量、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价值维度的核算有三种方案, 一是直接获取市场价值;二是通过特征价格分析模型进行估算;三是以建筑环境的质量和性能代替建筑价值。好处是避免了市场波动干扰, 也剥离了城市规划问题 (如地段交通便利性) 对建筑价值的影响。

建筑生态效率存在多种评价方法, 适合不同的评价目与评价主体。单一指标法以生命周期评价为代表, 结论明确, 但信息处理量大, 适合单体建筑研究;主成分分析法, 数据量小, 效率高, 不容易出错, 适合建筑业宏观分析;指标体系法是定量与定性统计结合, 操作简单,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但指标体系人为因素多, 执行起来容易流于形式;DEA模型法, 数据少, 不需要权重, 算法科学。但DEA只能做出相对效率评判, 并不能算出绝对的效率值, 因而适合大批量同质的建筑项目效率比较评价。

总体上看, 国内建筑生态效率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比较薄弱。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一是建筑界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对建筑生态效率不够重视, 推广应用的积极性不高;二是评价方案还不够成熟, 标准不统一, 操作难度大;三是建筑环境消耗定量计量难度大, 建筑价值信息失准, 造成基础数据来源困难。对应的举措是, 一是加强生态效率知识宣传, 提高执行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学术研究, 提高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三是建立相关的数据库, 加强信息共享, 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陈黄平.高层住宅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深圳大学, 2012.

[3]张欣.建筑物生命周期的生态效率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4]尹科, 王如松, 周传斌, 梁菁.国内外生态效率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述评[J].生态学报, 2012 (11) .

[5]吕彬, 杨建新.生态效率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J].生态学报, 2006 (11) .

[6]洪竞科, 王要武, 常远.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及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综述[J].工程管理学报, 2012 (02) .

[7]李江南.对美国绿色建筑认证标准LEED的认识与剖析[J].建筑节能, 2009 (01) .

[8]秦波, 焦永利.北京住宅价格分布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J].经济地理, 2011 (11) .

[9]刘慧媛, 杨忠直.Hedonic价格理论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11 (09) .

生态效率评价 篇8

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世界经济正从粗放型经济逐步向生态型经济转变,提高资源效率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途径。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1992年,WBCSD首次提出了“生态效率”的概念[1,2]。发展至今,生态效率已成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WBCSD对生态效率最初的定义是:“通过创造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将其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强度适配于地球的承载力水平”。欧盟环境署(EEA)把生态效率定义为:“从更少的自然资源中获得更多的福利。”还有许多企业将生态效率理解为“以最小的影响产生最多的价值或者‘以少生多’”。而生态经济学者则将生态效率定义为“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3]。可见生态效率不论在哪个领域,其表达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目前当务之急的任务是在实践中应用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来实现该理念。

目前国外对生态效率的研究主要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展开,集中在企业层面,而国内的重点放在为政府审批项目提供依据,多从区域角度进行研究。自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将碳排放纳入生态效率评判标准是学术界和应用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如杨斌[4]基于DEA方法对中国2000-2006年区域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杨开忠,李玉萍[5]利用地区GDP与地区生态足迹的比值来表示生态效率建立了“经济发展-生态冲击”矩阵来衡量地区生态文明。中国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气候大会上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然而在生态效率的测算中考虑到碳排放的影响还鲜有学者述及。因此,本文将研究在中国2020年碳减排承诺下,将碳排放纳入到生态效率的评判标准,建立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并以2005-2008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样本应用该模型进行测算和评价,为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生态效率评价模型

生态效率强调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的统一,目前普遍接受的生态效率计算公司由WBCSD提出:

其中环境影响指原材料、能源的使用和废物的排放[6]。但由于生态效率计算目标的差异,所以WBCSD对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环境影响的指标和数值计算方法没有统一规定[7]。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也称为生态占用(ecological appropriation),于1992年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s提出,并于1996年由Wackernagel完善的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8,9]。生态足迹被其定义为任何已知人口所生产的废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形体地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它代表了既定技术条件和消费水平下特定人口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和持续生存对环境提出的需求。

区域经济的生态效率由GDP与区域生态足迹的比值表示[5,10],即单位GDP的生态冲击,其倒数为该区域经济资源使用强度。

顾晓薇[10]等用此指标,计算了辽宁省各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对2001年辽宁省14个市进行了横向的比较,杨开忠[5]用生态效率表征地区的生态文明指数,并测算了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效率;李斌,陈东景[11]也利用该公式,比较了青岛五所饭店的生态效率,并给与评价。

在原有模型中,分子代表经济量的产出,分母代表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欧盟2003年第87号指令(Directive/2003/87/EC)中规定了每个国家的碳排放限额,若某个排放实体的排放超过了自己的限额将会受到处罚。根据这一思想,若区域碳排放量超过了国家标准,地方政府应交纳相应的罚金对其进行治理,使得碳排放量低于国家标准。因此,当区域碳排放量超过国家标准,可将超标碳排放量折算为经济量,在分子经济产出中扣除相应处理费用予以显示,当碳排放量低于国家标准时,不进行该计算。所以,本文综合WBCSD、生态足迹及欧盟碳排放权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提出评价区域生态效率模型如下:

式中,GDP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Pc为超出标准碳排放的惩罚性碳单价(亿元/吨),Ems为地区碳排放总量(吨),S为该年该地区碳排放标准量(吨),EF为该年该地区生态足迹(万gha)。

1.2 生态效率指标计算

1.2.1 区域生态足迹核算模型

本文计算生态足迹时涵盖了三种账户:生物消费账户、能源消费账户、建成区账户。生物消费账户计算了粮食、食用植物油、牛羊肉、禽类、蛋类、水产品、蔬菜、瓜果、奶类等十余种物品,分别收集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物消费量。能源消费账户参照了Wackernagel(1997)的处理方法,计算了煤炭、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七种能源消费折算成的能源地面积。建成区直接采用了统计年鉴中的建成区面积一项指标。由于没有准确的木材消费量,因而各省生态足迹中没有包括森林地。关于“产量因子”,耕地的产量因子为中国谷物的单产和世界谷物单产的比值,而草地、森林、水域的因子借用了Wackernagel(1997,1999)的数据。关于“均衡因子”,本文采取了“EF-NPP”的数据。

1.2.2 区域碳排放核算模型

根据IPCC-NGFCC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温室气体主要由能源消费、工业生产过程、土地利用和废弃物等产生,而温室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则主要产生于能源消费中的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工业生产,包括水泥、石灰石和钢铁等的生产过程。为此,本文对区域碳排放量的核算侧重于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由于目前我国没有碳排放量的直接检测数据,因此碳排放的核算都是基于对能源消费量的测算得来。基于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量呈正比的假设,得到折算公式(4),把全国总排放量根据能源消费量折算到各个省级地区。

式中,Emsj和Ej分别为j省(除西藏自治区外)的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量;Emstotal和Etotal分别为全国碳排放总量和能源总消费量。

考虑到各地区在能源结构上存在差异,而不同能源品种的碳排放系数又不同,根据王铮[12]等的研究成果,采用各省平均碳排放系数对式(4)再次进行折算。

1.2.3 碳排放标准量核算

中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以此为参照标准,即以2005年单位GDP碳排放量为基准,平均每年碳排放强度降低3%。

式中Cei为碳排放强度,即万元GDP碳排放量。

1.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各省区市的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和FAO的官方网站等资料。中国碳排放总量数据来自EIA美国能源信息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IA)于2007年公布的International Energy Annual 2005。超出标准碳排放的惩罚性碳单价采用的是欧盟2003年第87号令中的罚金标准,即2005-2007是每吨二氧化碳40欧元,2008-2012年是每吨二氧化碳100欧元,按照2005-2008每年的平均汇率进行欧元和人民币的兑换。由于数据的可得性,研究地区为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没有包括西藏和台湾。

2 区域生态效率评价结果

经过实证计算分析得到2005-2008年中国30个地区的生态效率评价结果,部分结果如表1所示。

2.1 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2005-2008年鉴,中国整体的生态效率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0.3-0.4左右的平均效率水平,且呈逐年提高趋势,然而各省市之间的生态效率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生态效率较高,宁夏、贵州、山西等经济欠发达省份的效率则较低。以天津和山西为例,2008年两地的GDP总量均在6500亿左右,而前者的生态效率为0.62,后者仅为0.058,悬殊巨大。从生态足迹以及碳排放的情况来看,山西的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远远高于天津。而山西近四年的碳排放强度均高于国家碳排放强度,对生态效率的核算影响巨大。由此可见,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低利用和高排放”的粗放生产方式来实现,而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显然严重制约着生态效率的提高。

通过表1对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生态效率水平所作的比较可以看出,2005-2008年区域间生态效率差异明显。东部的生态效率最高,中西部的效率值要明显低于东部。虽然三大经济带不论从GDP增长还是生态效率都呈增长趋势,但地区生态效率差距却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趋势。这表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对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正在产生积极的效应,但在实施这些战略过程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没有受到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同等的重视。

2.2 中国区域碳排放对生态效率的影响

从2005-2008年各地区碳排放数据来看,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均超过国家承诺碳减排强度,其他地区如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北等地区正在逐步接近并低于国家承诺碳排放强度。以2008年数据为例,将地区生态足迹和碳排放强度的相对水平在数轴上进行标注如图1,以反映不同地区生态效率类型。

从图1中可以看出,高排放地区仍然为山西省,其生态效率也是最低,其次为宁夏、内蒙古、贵州,碳排放强度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在上述四省(自治区)中显著,尤其是山西。河北、甘肃、云南、青海、新疆、辽宁碳排放强度高于国家承诺碳排放强度,且其生态效率也低于中国平均水平。高碳排放强度-低生态效率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部分省区。北京的生态效率水平最高,其碳排放强度最低,其次是广州、上海。可以看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基本摆脱了对能源的高度依赖,而西部地区经济的能源依赖性没有很大改观,未来减排形势不容乐观,对其生态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文中构建的生态效率模型对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评价与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2005-2008年中国各地区的生态效率在整体上变化不大,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在此期间各地区已向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转变。(2)区域间生态效率的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总体生态效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压力依然巨大。(3)碳排放强度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显著。碳排放强度高的地区说明对于资源的消耗较大,导致其生态效率较低,仍然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效率提高的制约,其生态型经济发展任重道远。

本文尝试构建的生态效率研究方法,可以对区域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和比较,还能清楚地判断出一个区域碳排放强度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可为地方政府对重大项目上马的评判提供一定的参考。但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和标准量的选取,可能使结果有偏差。首先是惩罚性碳单价的选取,文中选用的欧盟的惩罚标准,但该标准对于中国实际情况来说过于严格,此价格可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其次,关于碳排放标准量的选取,本文以中国政府承诺碳排放强度为标准,但未考虑到区域历史情况不同,可根据政府实际出台的减排标准作定量的调整。

生态效率评价 篇9

一、上市公司财务生态效率概述

生态系统最早由英国生态学家A.G.Tansly (1945) 提出, 即在一定空间和时间上, 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大小和结构的整体, 其中各生物借助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形成具有自适应、自调节和自组织功能的复合体。Sua.Tan Sen (1990) 开始将自然生态系统原理应用于人类企业活动, 随后, 学者们将生态系统的研究视角进一步扩展到商业、学术、政府机构等领域, 探讨不同主体之间和谐共生与企业群的生态化成长等问题。

(一) 上市公司财务生态系统

上市公司财务生态系统是以上市公司为主体, 以财务生态环境、财务生态效率、财务生态伦理、财务生态调控为物质构成, 通过信息流、价值流、能量流、物资流等传导机制, 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动态平衡系统。其中, 财务生态效率子系统为上市公司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的公平与高效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 上市公司财务生态效率

上市公司财务生态效率是评价上市公司在创值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 在数值上表现为单位生态足迹的产值, 即上市公司的产值越高, 对环境的负影响 (生态环境的占有、使用) 越小, 则财务生态效率越高。与上市公司传统“逐利”的财务指标不同, 财务生态效率指标强调财务生态位和谐共生, 旨在协同“经济人”与“生态人”的价值取向, 寻求财务资源的生态平衡, 实现从“经济人”向“生态经济人”的转变。因此, 亟需科学评价财务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 从而优化财务生态系统, 确保上市公司财务系统健康、高效、持续地发展。

二、上市公司财务生态效率的生态足迹评价模型

生态足迹法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教授和Wackernagel博士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基于土地空间面积占用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态综合核算方法。生态足迹法从生态学和系统学的角度来度量并评价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及其程度, 由于具有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和精简统一的评价量纲, 已获得全球生态评价的广泛应用。

(一) 生态足迹法基本原理

生态足迹的现有计算方法有综合法、成分法和投入产出法, 其中, 成分法适用于城市、企业和个人生态足迹的测算。上市公司财务生态足迹成分法将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相关的能源进行细分, 通过收集和实测相关消费与排放成分的量值来计算生态足迹。其计算步骤为:

(1) 划分消费项目, 计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消费量。以制造类企业为例,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相关的生态耗费主要包括原料、能源、水、垃圾、建筑用地等五类。

(2) 利用平均产量数据, 将各消费量折算成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将每一成分的消费量根据其土地占用特点转换为提供该成分所需的相应种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 并将各成分的土地占用根据土地类别汇总得出六类土地 (化石能源用地、耕地、牧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和水域) 中每一类的占用总量。

(3) 生态足迹的汇总计算。分项汇总对应同一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生态足迹需求项目, 用各类土地的等量因子乘以相应类别土地的占用面积后求和, 得出一个以全球公顷为度量单位的土地占用总面积, 即生态足迹。

(二) 生态足迹法计算模型主要包括:

(1) 原料的生态足迹。

根据企业所耗用的原料分别计算, 本文中研究企业的主要原料为木材, 计算其制造过程中所携带的能源量, 再归入能源的生态足迹中计算。

(2) 能源的生态足迹。

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能源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冲击主要表现为CO2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 要抵消这一影响就需要有足够的林地来吸收CO2。由于这类土地专门用于吸收CO2, 不为生产林产品为目的, 故将其独立列出, 称之为“化石能源地”。以煤炭和电力为例, 其能源消费所需的化石能源地面积为:

其中, Ac、Ae分别为计算年内煤炭、电力消费所需的化石能源地面积;Qc、Qe分别为计算年内煤炭、电力的消费量;η为燃煤锅炉的平均燃烧率;Cc为煤的C排放因子;β为C与CO2的转化因子;ECO2为普通火电厂单位发电量的CO2排放量;Pa为平均每公顷林地一年内可吸收的CO2的量。

(3) 水的生态足迹。

水的生态足迹主要是由输送水和处理污水消耗的能量产生, 即电力。因此首先需要计算出计算年内输送水和处理污水的电力消耗量, 然后利用式 (2) 计算其土地占用面积。

(4) 垃圾的生态足迹。

垃圾的土地占用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吸收垃圾降解所产生的CO2的化石能源地, 即间接用地;另一部分是垃圾堆放直接占用的土地 (一般为耕地) 。垃圾场中的废物经细菌作用后产生所谓的垃圾瓦斯。一般而言, 垃圾瓦斯以体积论大约一半为CO2, 一半为CH4, CH4量可折算成相当温室效应的全球暖化潜热GWP, 即产生同等温室效应的CO2量。计算垃圾的间接用地要根据垃圾的构成物分别计算, 其公式为:

其中, Aw为计算年垃圾排放的间接土地占用面积;Qi为计算年内第i种垃圾成分的排放量;q1i为第i种垃圾成分的CO2产生率;q2i为第i种垃圾成分的CH4产生率;V为CH4的GWP当量系数;Pa同式 (1) 。

(5) 建筑用地。

对建筑用地生态足迹的计算, 可直接将建筑物的占地面积通过均衡因子转化为生态足迹。

(三) 企业财务生态效率的计算企业的生态效率是企业占用单位生态足迹所创造的产值, 其公式为:EE=B÷EF

其中:EE为企业的财务生态效率;B为企业的年产值;EF为企业生态总足迹, 财务生态效率指标定量地表述了单位生态资源的财务价值。

三、上市公司财务生态效率评价的实证分析

某造纸类上市公司 (简称为TY公司) , 位于山东省兖州市, 是全国造纸龙头企业和高档涂布包装纸板生产基地,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高档涂布包装纸板、高档工业用原纸、高级文化办公用纸等多个品种规格, 产品畅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年产值104亿元。

(一) TY公司生态足迹计算

在TY公司生态足迹计算中, 主要考查原料 (木材) 、能源 (煤炭, 电力) 、水、垃圾和建筑用地。TY公司数据来源于统计资料, 计算中各相关因子、排放参数和当量系数等取自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相关报告和中国新能源网;各类土地的世界平均生产力取自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

(1) 原料的生态足迹计算。

TY公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 原料的生态足迹如表1所示。

(2) 能源的生态足迹计算。

TY公司的能源消耗主要是煤炭和电力, 其生态足迹如表2所示。

(3) 水的生态足迹计算。

TY公司水的生态足迹见表3所示。

(4) 垃圾的生态足迹计算。

TY公司的垃圾主要是废气、废水等, 生态足迹如表4所示。

(5) 建筑用地的生态足迹。

TY公司的建筑用地面积为60hm2, 用地类型为耕地, 生态足迹经过均衡转换为168 ha。

(6) TY公司生态总足迹。如表5所示。

(二) TY公司财务生态效率

TY公司的年产值为104亿元, 则财务生态效率为:EE=B÷EF=104亿元÷6606035.78=1574.32元/ha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法实证分析了某上市公司的财务生态效率, 结果发现:该公司的财务生态效率仅为1574.32元/ha, 远低于上市公司平均生态效率, 财务生态系统脆弱。究其原因在于该公司属于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三高”企业, 生态占用较大, 企业的财富效应是以耗竭自身资源或区域自然资产为代价的。从计算结果可知:垃圾生态足迹占总足迹的比重最高, 其次是原料和水的生态足迹, 三者总和占了总足迹的92.93%, 因而, 该公司应从合理治污减少三废排放、改善原料结构、强化节能措施等环节入手, 不断提升财务生态效率, 以赢得低碳经济时代的财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 《生态经济》2000年第10期。

[2]李兵、张建强:《企业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研究》, 《环境工程》2007年第12期。

生态效率评价 篇10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为江西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不少学者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了各城市经济发展效率、基于DEA模型的评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等相关研究。而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效率的研究却未见报道, 本文运用DEA模型对鄱阳湖区的9个区市的生态经济效率进行比较分析, 为环鄱阳湖地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鄱阳湖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投入和产出2项1级指标, 各项2级指标如下: (1) 投入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 (万元) 、用水总量 (亿立方米) 、社会就业人数 (万人) 、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 (吨) 等。 (2) 产出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价值 (万元) 等。

三、基于DEA方法的鄱阳湖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模型

设决策投入单元矩阵为Xm×n, 输出单元矩阵为Ys×n, 若系统有n个数据决策单元, 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个输入和个输出, 输入输出具有非线性关系, 则有关系式:Y=F (X) 。

设输入输出的权向量矩阵分别为:U=[u1u2…um]T, V=[v1v2…vs]T;则决策单元DMUi (i=1, 2, …, n, 为自然数) 的效率评价指数λii为:

根据DEA的CCR模型, 对DMUi的效率评价指数求极大值, 可得线性优化模型:

其中λii为最优化DMUi权重下的效率评价指数, 如果λii=1, 决策单元是有效的;如果λii≠1, 决策单元是非有效的。若有效的决策单元λii均为1, 则控制单元不可能同时多种选择, 且控制效果不可能均相同, 因而有效决策单元的排序问题十分重要。因此本文采用MDEA对决策单元排序。

四、应用案例分析

(一) 建立决策单元

DMU1~DMU9为9个决策单元, 即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9个市区, 依次为: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景德镇市、抚州市、鹰潭市、吉安市、新余市、宜春市。其投入和产出数据来自2009年中国江西省统计年鉴。

(二) 数值计算

采用DEAP2.1解DEA模型的技术效率、综合效率, MATLAB解一系列线性规划问题 (多输入、多输出)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三) 分析与讨论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南昌市、景德镇市、抚州市、鹰潭市、新余市具备技术有效性, 其余地市不具备;景德镇市、抚州市、鹰潭市、新余市具备规模有效性, 其余地市不具备。环鄱阳湖各城市的生态经济效率排序依次为:鹰潭市、抚州市、景德镇市、新余市、南昌市、上饶市、九江市、吉安市、宜春市。上饶市、吉安市、宜春市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南昌市、九江市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景德镇市、抚州市、鹰潭市、新余市处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综合效率0.725, 技术效率0.812, 规模报酬率0.878。

表2给出了环鄱阳湖区域中非技术有效的4个城市的投入改进措施, 即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 降低各项投入指标以达到技术有效。各个非技术有效的地市应缩小投入规模, 同时区域内各地市应互补资源, 统筹协调, 以使整体达到规模报酬递增, 提高整个环鄱阳湖区域的生态经济效率。

九江市 (DUM3) ,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用水总量、社会就业人数和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应分别减少25.19%、25.19%、44.86%和69.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减少的比例最大, 说明现九江市的规模以上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情况, 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应采取新技术新方法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其次是社会就业人数也存在严重的过剩情况。

上饶市 (DUM3) , 其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用水总量、社会就业人数和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应分别减少36.26%、36.26%、62.49%和48.41%。每个指标减少的幅度都比九江市的幅度要大, 这说明上饶市的各项指标投入冗余程度比九江市要大。其中社会就业人数调整百分比最大, 说明目前上饶市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市, 存在就业人员集中、生产效率低下现象, 因此, 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就业人员的劳动效率。

吉安市 (DUM7) , 其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用水总量、社会就业人数和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应分别减少80.75%、47.13%、42.78%和42.78%。可以看出,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削减的比重超过4/5, 说明大部分投资没有起到提高技术有效性的作用, 存在盲目投资的现象, 其余三项投入也存在比较严重的冗余情况, 因此吉安市目前急需解决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过剩问题, 做到对症下药。

宜春市 (DUM9) , 其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用水总量、社会就业人数和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应分别减少64.91%、73.36%、64.91%和69.57%。所有投入要素的调整比重都超过了2/3, 说明目前宜春市各投入要素存在非常严重的过剩问题, 尤其是用水总量。因此目前宜春市需要削减各投入要素的绝大部分以达到DEA有效, 同时要注重节水意识到培养,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其他资源的利用率。

五、小结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江西省的首个国家战略规划区域, 其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保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DEA方法的鄱阳湖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模型可以有效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区市同一时期和同一区市不同时期的生态经济效率排序比较、技术及规模有效性的确定、生态环境管理问题诊断等问题, 有利于管理调控与改善, 提高管理过程的准确性和快捷性。

参考文献

[1]OECD Proceedings.Innov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R].NewYork:OECD, 1999.139

[2]陆翱翔, 余虹.基于DEA模型的环鄱阳湖地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评价[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10) :157-158

关注即时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程;评价;即时评价;课堂效率

体育教学改革很多年过去了,我们体育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变得生动了,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也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越来越喜欢体育了,评价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大家都知道,传统的体育课程仅仅是对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一种竞技运动的评价方式。竞技运动主要评价的是运动员的体能与技能,谁的技能、谁的体能强,谁就能获得好成绩。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多采用相对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开展自评互评等不同的形式。

但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学会”到“会学”。

一、即时评价的概念、意义

评价是指在获取关于学生表现的信息时所使用的各种方法的总称;是评定学生学习发展质和量的全过程。课堂即时评价,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作出反应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种评价,不仅对被评价的学生是一种教育,而且对全班学生也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学生在教师的肯定评价中尝受到成功的快乐,诱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欲望,也能在教师的否定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教学评价不可能是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智等于一身的教学智慧。如果学生被评价为是成功的,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自尊心就会得到提高,由此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

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说学生被评价是失败的,学生也会找出失败的原因,也会通过多种途径去克服这些不足,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即时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即时评价要注意即时评价的主体性、发展性、针对性、艺术性、真实性、多元性原则。只有很好地运用这些原则进行即时评价,我们的体育课堂才能充满活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即时评价要因人而异

体育的各种素质和技能都存在先天的差异,再加上小学初中阶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轨迹,所以在高中阶段,学生在体育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的情况。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即时评价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切不可评价用一种语言,一种方式。如素质不好但比较喜欢体育的,要多多的鼓励表扬,让他感受到教师很在意他,使他一直保持着对体育的热情,在慢慢的进步中得到体育的快乐;素质不好也不喜欢体育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厌其烦地激励他加入体育这个大的家庭,对于此类学生也要有必要的强制要求,使他在关爱和严厉中成长。而对于素质好,运动技能优秀的学生,教师不可一味地赞许表扬,要有适当的批评,这类学生在体育课上优越感很强,他们往往会自以为是,如在篮球技战术教学中,课中需要的是团队配合,可他们往往会自认为个人技术好,不注重配合,教师此时要提出批评,强调篮球是一个团队运动,不可个人英雄主义。

2.即时评价的形式要多样

在新的课堂模式下,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分组教学,分层教学。在这个基础上,会出现师生、生生两条线。

一方面是学生在自练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地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激励他们继续更好的练习技能;

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小组骨干的评价。这种即时评

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他们在互相评价时,会出现讨论,甚至争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技术有更好的理解、掌握、提高,同时,在互评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如,在小组之间进行篮球对抗比赛中,同学助攻得分,两人击掌庆贺,或者同学一声“好球”。这些不经意间的学生间评价,产生的效果已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堂了。

即时评价是时刻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从而达到体育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鲁斌.即时评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学校教育,2011(06).

作者简介:谭兵,男,1973年7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宝应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学校体育教学及业余体育训练。

Focus on Real-time Evaluation,Improve 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Tan Bing

Abstract:In the sports teaching,real-tim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do good,it can make students get more confidence and self-esteem is a big increase,so as to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to drive,improve learning enthusiasm,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learning,initiative; Promote their has greater improvement in the study,can make them from the “society”to“learn”,lay a foundation for lifetime sports.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the new curriculum;evaluation;real-time evaluation;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生态效率评价 篇12

山东省正在从我国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型,其GDP近三年均保持了近10%的增长速度,GDP稳居全国省市前三甲。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需要资源的大量快速消耗并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2008年山东省万元GDP能耗达到了1.1吨标准煤/万元,在东部11省份中仅次于辽宁和河北居第三位;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33 505亿标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146.55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工业烟尘排放量达32.7092万吨,居全国第七位;工业粉尘排放量达26.0835,居全国第九位。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制约了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环境、资源三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山东省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大障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是推动山东省经济增长向集约型转变、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通过提升生态效率可以缓解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并有效的促进山东省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我国对生态效率的理论研究比较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综合国内研究情况可得如下结论:首先,对生态效率的定性研究居多,而定量测度较少;其次,生态效率测度大多集中于企业、行业或者是国家宏观层面,而对中观区域层面生态效率的测度研究较少;第三,对生态效率提升驱动因素的研究较少,而这一点更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区域中观层面为研究视角,对2006-2008年间山东省区域生态效率实施评价,深入分析山东省及各区域生态效率变化,深入探究其驱动因素,并特别关注山东省“一体两翼”战略规划涉及区域的生态效率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山东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1 研究方法与模型

当前生态效率的评价方法往往采用简单的价值-效率法,如何选择合理的权重来加总不同的环境压力指标成为这类方法的关键,有些文献通过单一环境压力指标来表征生态效率,有些文献则通过分别测算多个基于单一环境压力指标的生态效率来综合考虑生态效率的高低[4],等权重法或专家赋权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等权重法漠视环境压力指标重要度的差异,而专家赋权法对专家经验过分依赖而使评价结果受专家主观影响较大[5]。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以“相对效率”为基础,依据多投入、多产出指标对相同类型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作出判断,采用统计学方法根据数据本身的特点得到投入、产出指标的内生权重,从而避免了等权重法和专家赋权法的诸多问题。

假设对n个地区开展生态效率评估,每一个地区被称作一个决策单元(DMU),每个地区均有m种投入要素s种产出,故称这些地区(DMU)是同类型决策单元。Xij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种投入总量(i=1,2,…,m;j=1,2,…,n),Yrj表示第j个地区第r种产出的总量,输入指标表征了决策单元对资源的消耗,而输出指标则表征了决策单元消耗资源之后的所得。令V为投入指标的权向量,U为输出指标的权向量,则第j个地区的生态效率为[6]

undefined

以第j0个地区的生态效率为目标函数,以所有决策单元的效率指数为约束条件,就得到DEA的经典C2R模型[7]

undefined

undefined

上式为一分式规划,通过Charnes-Cooper变换,并引入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ε,上述分式规划可以转换为等价的线性规划模型[8]

undefined

该模型中,undefined为元素均为1的m维向量,e是元素均为1的r维向量,θ则表征了待评估DMU的效率值,λj为权向量,S+、S-为松弛变量,分别表征了可以减少的投入资源量和可以获得更大产出量。令θ*,S+*,S-*为上述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则①若θ*=1,且S+*=S-*=0,那么待评估地区生态效率为DEA有效;②若θ*=1,且S+*≠0,或S-*≠0,则称该地区生态效率弱DEA有效;③若θ*<1,则称该地区生态效率DEA无效,通过减少原投入依然可以获得当前产出[9]。利用S+*、S-*可以研究各地区投入冗余情况及产出不足情况。

应用式(3)开展区域生态效率测度时往往会得到效率为1的地区多于1个的情况,由于DEA采取的是“相对效率”的概念,所以效率值为1的地区是在决策单元集合内生态效率相对较高,并不代表这些地区可以高枕无忧;而且效率值同为1的地区之间实际也存在生态效率的差异。通过在上述模型中引入虚拟决策单元可以有效的对效率值同为1的区域进行识别,并对各决策单元提升生态效率指明努力的方向。本文在上述模型中引入两个虚拟决策单元A和B,其投入、产出由下列方法构建

DMUA={(XiA,YrA)|i=1,2,…,m}

其中,

XiA=max(Xij),YrA=min(Yrj) j=1,2,…,n

DMUB={(XiB,YrB)|i=1,2,…,m}

其中,

XiB=min(Xij),YrB=max(Yrj) j=1,2,…,n

即DMUA表征了一个高消耗低产出的决策单元,而DMUB则表征了一个低消耗、高产出的理想决策单元,这种构建方法有两个优点:其一,对于应用传统DEA模型获得的生态效率值同为1的决策单元而言,引入虚拟决策单元后未必DEA有效,并且与理想决策单元具有相似投入产出的决策单元效率值才会较高,这样就将传统DEA模型评估出的DEA有效决策单元进行了区分,实现了DMU的排序,识别出了生态效率真正较高的区域;其二,理想决策单元的引入扩张了生产可能集,虽然理想决策单元未必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但却可以为提升生态效率指明各决策单元存在的“木桶短板”,对各决策单元提升生态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获取

生态效率讲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改进的双提升,换言之生态效率的提升要求在资源低消耗、环境低污染(与区域的估计承载力水平一致)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本文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作为DEA模型的投入指标,而经济效益作为模型的产出指标[3],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本研究投入产出的数据均以山东省统计信息网为基础,并经过计算整理形成山东省2006-2008三年1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另外,进行区域生态效率分析时,除按照地市进行比较外,重点以 “一体两翼”战略规划进行区域划分,讨论山东省一体紧密层、一体外围层、北翼、南翼的生态效率情况及其驱动因素,并就其生态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3 实证结果分析

运用DEAP2.1软件,将表1指标体系的相关数据输入软件求解,得到山东省2006-2008三年生态效率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3.1 山东省区域生态效率DEA有效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2006-2008三年间,山东省生态效率维持在0.8以上,但稳中有降;而各地市生态效率差异明显,青岛、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五地市三年生态效率均为DEA有效,而枣庄、莱芜等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较低,三年均值分别只有0.499、0.574,枣庄为山东省著名的煤炭城市,莱芜则为山东省著名的钢城,通过对比枣庄与滨州两个地市发现(见图1),二者在三年间GDP增长相差不大,滨州GDP总量略大于枣庄,但前者生态效率三年均为1,而后者生态效率均值仅有0.499,进一步比较发现,枣庄市大多数投入指标均高于滨州市,其中枣庄市废水排放量、固废污染、土地消耗、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分别是滨州市的1.25倍、1.15倍、2.87倍、2.39倍和1.62倍,粉尘排放量更是滨州市的62倍,由此可见,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资源的大量快速消耗和污染物的高排放,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影响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提升的最大障碍。

注: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从山东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实施区域的生态效率评价结果来看(见表3),山东省一体核心层及两翼中的北翼生态效率较高,而一体外围层及两翼中的南翼生态效率较低,因此,实现山东省经济均衡、协调、可持续增长还需要提升一体外围层和南翼的生态效率。一体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一体外围层在整个一体两翼战略规划中起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作用,一体外围层生态效率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快速实现区域内经济结构转型,更有利于拉近同一体紧密层在产业结构上的差距,并对山东西部欠发达地区起到示范拉动作用。两翼是山东省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但该区域腹地广阔,资源丰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北翼(主要考察了东营和滨州)依靠优良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尤其通过拉伸能源产业链,提高能源产品附加值已经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升,其生态效率连续三年均DEA有效,而且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在环渤海经济圈的辐射下北翼将迎来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南翼2006-2008三年生态效率均较低,且存在下降趋势,这对于南翼地区开展节能减排、发展集约型经济非常不利,发挥与多省份毗邻的区位优势,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摆脱依靠内部资源发展的窘境,主动实现低消耗、高产出产业的引进与对接,从而提升区域生态效率实现产业结构转型。

3.2 增加虚拟决策单元后山东省区域生态效率的DEA有效性

虚拟决策单元的引入扩张了生产可能集,可以更好的表征各决策单元对前沿面的投影(见表4),由表4发现,虚拟决策单元A在三年中效率值最低,虚拟决策单元B效率值最高,A和B很好的扮演了高投入低产出、高产出低投入城市的角色,为其他决策单元树立了标杆。对比表2及表4发现,虚拟决策单元的加入对决策单元及各区域相对效率的影响不大,但对未加入虚拟决策单元之前均为DEA有效的决策单元影响较大,虚拟决策单元的引入更好的区分了各决策单元。见表4:虽然青岛、烟台、威海、东营、滨州在未引入虚拟决策单元时同为DEA有效,但通过虚拟决策单元的对比作用发现,青岛市在上述5地市中生态效率更高,即在同样资源投入情况下产出效益更明显,或在同产出的情况下资源投入更节约。引入虚拟决策单元后各区域生态效率位次变化不大,但各区域之间的对比更加明显,引入的虚拟决策单元B很好的起到了标杆作用,将各决策单元生态效率表现实现了有效的投影。

注: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3 投入冗余分析

对表2中的评价结果按照“一体两翼”战略规划进行统计可得(见表5):山东省处于生产前沿面的地区逐年减少,只有青岛、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五城市连续三年保持在生产前沿面上;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处于生产前沿的城市绝大多数来自一体紧密层和北翼,且数量变化不大,而一体外围层三年间没有一座城市生态效率DEA有效,南翼位于生产前沿的城市数目逐年减少,由此可得出结论:山东省一体紧密层、北翼和一体外围层、南翼的生态效率正在逐年拉大。

生态效率非DEA有效的城市说明其资源投入、环境投入未能获得理想产出,即出现了相对的高资源消耗和高环境污染,通过投入冗余分析可以明确各城市、区域生态效率提升的关键指标。投入冗余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各决策单元生态效率提升的驱动因素和努力方向,故本文应用加入虚拟决策单元之后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见表6)。

从全省生态效率投入冗余情况来看,三年间山东省生态效率投入冗余变化不大,废水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元GDP能耗等指标投入冗余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稳定减轻,但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烟尘排放、粉尘排放、建设用地及用水总量等指标投入冗余情况正在加剧,尤其是粉尘排放三年来投入冗余情况一直居高不下;从生态效率提升驱动要素的角度来看,影响山东省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为废水排放、固体废物排放、粉尘排放。由此可见,从全省角度来看,近三年来山东省生态效率提升效果不明显,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影响依然较大,尤其资源消耗冗余情况正在加剧,而废水排放、化学需氧量排放、固体废物排放、粉尘排放冗余情况一直都比较严重。从山东省全局考虑提升生态效率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必须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通过资源、经济、环境三系统的逐步协调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生态持续改进。

从“一体两翼”战略布局来看,一体两翼各区域投入冗余变化情况各异,其中一体紧密层生态效率提升效果较明显,平均投入冗余率下降较快,这同其生态效率值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北翼投入冗余率仍然很高,这同其以能源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有关;南翼和一体外围层投入冗余下降不明显。由此可见,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一体紧密层同其他区域的生态效率差距将逐渐拉大。从生态效率提升驱动因素角度分析发现,对一体紧密层而言,三年间废水排放、建设用地、用水总量、粉尘排放投入冗余情况比较严重,且建设用地、用水总量冗余加剧明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是该区域提升生态效率的当务之急;对一体外围层而言固体废物排放、烟尘排放、粉尘排放是制约该区域生态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加强环境治理、提升公民环保意识、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是提升该区域生态效率的必要措施,尤其对于该区域内的资源型城市,摒弃以往以GDP为主要指标的发展观念加强环境治理刻不容缓,相比较其他区域而言,该区域能耗水平最高,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强化技术创新对提升生态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对南翼而言废水排放、化学需氧量排放、粉尘排放投入冗余情况较严重,且废水排放冗余近三年有上升趋势,北翼地区生态效率投入冗余比较鲜明,废水排放、化学需氧量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烟尘排放对生态效率提升影响较大,前三者投入冗余三年间一直较高。显然加大对上述投入冗余率较高指标的控制对山东省一体两翼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指标均简称。

4 结论

本文应用DEA方法对2006-2008年间山东省区域生态效率展开评价,结果显示:

(1)在此期间,山东省生态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缓慢,处于生产前沿的城市数目呈逐年下降趋势;

(2)山东省区域生态效率呈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一体两翼”布局中,“一体”紧密层及两翼中的北翼生态效率较高,而“一体”外围层及南翼生态效率较低;

(3)从总体来看,废水排放、固体废物排放、烟尘排放、粉尘排放成为影响全省生态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各区域生态效率提升的驱动因素各有不同,各区域应结合自身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生态效率提升策略,发达地区的策略不可照搬;

(4)通过引入虚拟决策单元,进一步明确了山东省各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通过投入冗余分析更加明确了各区域生态效率的提升方向。

参考文献

[1]WBCSD.Eco-efficient Leadership for Improved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M].Geneva:WBCSD,1996:3-16.

[2]吕彬,杨建新.生态效率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J].生态学报,2006,26(11):3898-3906.

[3]杨斌.2000-2006年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09,29(7):1197-1202.

[4]Tyteca D.O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performance of Firms-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 productiveEfficiency perspectiv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6,46(3):281-308.

[5]杨文举.基于DEA的生态效率测度-以中国各省的工业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2009,27(3):56-60,65.

[6]Cooper W W,Seiford L M,Thanassoulis E,Zanakis SH.DEA and its Us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4,154(2):337-344.

[7]孟激,刘文斌,李晓轩.DEA在定量科研评价中的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研究,2005,26(9):11-16.

[8]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8):66-76.

上一篇: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下一篇:电容型电流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