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评价

2024-08-27

效率评价(共12篇)

效率评价 篇1

摘要:电商企业日益增多,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消费和购物, 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利润, 但同时电商企业的效率还未达到令人满意, 因此有必要通过电商企业的效率评价, 找出综合发展效率较高的企业, 为其他企业的运营提供借鉴;另一方面针对企业效率评价方法多为定性分析, 采用定量的DEA方法, 并在传统DEA的基础上, 提出有效改进DEA中自身最优的交叉效率评价方法。最后, 选取了10家电商平台上的卖家, 并设置了相关的评价指标, 分别运用两种模型对其进行效率评价, 得出按发展效率进行的电商企业有效排序结果。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交叉效率,效益评价

一、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电商企业不断增多, 网络消费群体也在不断扩大, 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传统行业转型为电商企业, 这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但是企业在一味追求利润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效率。某知名电商平台上商家的效益可视为多指标投入和产出的系统, 商家效益好坏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强弱, 如何提高商家效益是企业关注的重点。数据包络分析法, 简称DEA, 以及DEA交叉效率评价法在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的有效性评价方面, 具有显著优势。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方法) 是处理多输入多输出问题的基本模型, 而DEA交叉效率评价法是对DEA模型的改进。文章通过阐述分析数据包络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的交叉效率评价法的基本理论, 运用两种方法分别对选取的10家电商平台上的卖家进行了效益评价, 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 并进行相关排序。

二、DEA模型介绍

(一) DEA概述

DEA方法于1978年首次被美国运筹学家提出, 其理论基础是“相对评价效率”的概念, 它是对相同类型的单位或者部门, 根据多指标输入和输出原则进行效益评价的新方法[1]。它在解决多目标决策等相关问题等方面非常有效。

采用DEA软件计算的结果以0到1区间的数字表示, 1表示DEA有效, 否则为非DEA有效。若某个决策单元为非DEA有效, 使之与同类型的其他决策单元进行比较, 看差距有多大, 找出问题所在, 之后做出完善。

现实情况下DEA的特点包括:1.DEA在确定输入输出指标的权重时具有客观性, 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2.DEA无需确定决策单元输入输出指标相互间的显性关系表达式;3.采用DEA方法在有些情况下是存在误差的, 由于模型采用的是线性规划方法, 评价结果可能由于随机项的干扰产生影响;4.所使用的评价指标对于总评价目标均具有相同的权重, 指标间的重要程度被忽视了;5.每个决策单元都是以自身最优化的角度进行评价, 忽视了其他企业最优情况下本企业的效率变化情况, 缺少了综合的评价效果[2]。

(二) DEA交叉效率评价方法

DEA交叉效率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他是将DEA当作多准则决策的其中一种排序工具的前提上产生的。交叉效率模型是1986年由Sexton等人首次提出的一种用做评估排序的新的DEA方法。交叉效率评价就是将每个决策单元的投入数据及产出数据均以其他企业效率最优时的权重进行评价, 即用所有决策单元的自身最优权重值来评价每个决策单元。

交叉效率评价是将自我评价和其他评价进行了融合, 决策单元从自身效率最优的角度和其他企业效率最大化的角度两方面进行评价[3]。从而在n个决策单元中每个决策单元都可以得到n个自身效率最优值。交叉效率评价法是在DEA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 在某些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对DEA方法的改进和完善, 最后得到了综合评价的效果。

假设有m种类型的输入, s种类型的输出,

输入指标的向量:Xi=[xi1, xi2, ..., xim]

输出指标的向量:Yi=[yi1, yi2, ..., yis]

n个决策单元:DMUi=[Xi, Yi]

输入指标的权向量:v=[v1, v2, ..., vm], 输出指标的权向量:u=[u1, u2, ..., us]

效率评价指数, 即为DMUi的总输出与总输入的比值:

基于CCR模型, 建立起交叉效率评价矩阵:

上面, 主对角线的元素Eii为决策单元的自我评价值, 而非主对角线的元素Eik (k≠i) 为决策单元交叉评价值。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的权向量的定义方法如下所示。对于每个决策单元DMUi, 可以采用下面规划模型求解 (k=1, 2, ...n, k≠i) :

得出最优解:和, 得出交叉效率评价值:。

在交叉效率评价矩阵E中, 其中E的第i行是DMUi对i个决策单元的评价值, 它的值越小, 就会对DMUi越有利;矩阵E的第i列是i个决策单元对DMUi的评价值, 它的值越大那么DMUi就会越优。对评价矩阵第i列进行平均值计算, 它可以当作判断DMUi优劣的一个指标。Ei可作为所有决策单元对DMUi的总评价值, Ei的值越大, 就说明DMUi越优[4]。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 决策单元的选取

决策单元DMU是使用DEA模型来进行评估和比较的。在选择决策单元DMU时, 需要有相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 为了保障评价结果是有意义的, 选取的决策单元需要具有相同的立足点, 即选取标准必须是同类型的DMU[5]。同一类型的DMU, 其特点如下:1.所有的决策单元必须要有相同的目标和任务;2.所有决策单元需要具有相同的外部环境条件;3.所有的决策单元具有相同的输入输出指标。基于上述要求, 本文选取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电商企业作为DEA模型的决策单元。

(二) 评价指标的选取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电商企业发展过程中成败的关键。本文主要选取了企业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债务保护倍数、电子商务能力五个指标来对电商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行评价。资产总额是指企业拥有的全部资产的总计, 它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之和。主营业务收入指的是企业在其经营的主要业务上的收入。利润总额代表的是企业的盈亏总额, 是指企业在扣除各种费用和税收后的盈利情况。债务保护倍数指的是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会受到所有者权益的有效保障, 同时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和债务保护倍数二者是成正比的, 债务保护倍数越高, 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反之越弱。电子商务能力包括了信息提供能力、在线交易能力、客户定制能力及供应商系统集成能力, 以及电子商务的服务能力。这些都是衡量电商企业运营情况的最基本的指标。其中输入指标为企业资产总额, 输出指标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债务保护倍数、电子商务能力。

四、计算结果与分析

(一) 基于DEA的数据分析

把上面的输入和输出指标数据输入到DEA的CCR模型中。得到决策单元DMU的相对效率值, 结果为1表示有效, 否则无效。用CCR模型计算的10家决策单元有效性, 得到的结果如下:

(二) 基于交叉效率DEA的分析

将上述输入输出指标数据代入到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中。选用MATLAB软件进行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经编程计算, 得到10家电商企业综合效率评价指标值。

其中对角线元素为个决策单元即电商企业的自我评价值:

对比发现基于交叉效率DEA的评价结果中对角线数值与DEA评价的结果一致。但是, DEA中无法对有效单元进一步排序, 所以, 需要使用基于交叉效率DEA的方法进一步得出各个电商企业即决策单元的平均交叉效率评价值:

按照得出的结果, 将各个企业效益由小到大进行排序有:

因此得出, 这10家电商企业中效益评价最高的是DMU9、效益评价最低的是DMU10。

五、结论

DEA分析结果表明, 10家电商企业中只有第5家和第9家DEA有效, 结果并非全是DEA有效的, 那么其他企业就需要找出产生该问题的原因, 并作出努力。从经济意义上讲, DEA有效的两家电商企业在规模和技术上都是有效的, 企业资源配置已经达到最优组合, 而且达到了最优的效果。但是, 结果为DEA有效的电商企业在现实环境下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资源利用率, 因为它计算的结果是相对的数字。用DEA交叉效率评价法计算出的10家电商企业排名, 更好的表明了10家企业经营效益的相对优劣, 即反映了其投入产出的效率。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在指标数据的选择上可观性比较强, 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但是在以投入最小或者产出最大化的最优准则的前提下, 为企业设置最优权重的同时忽略了企业间的相互评价, 所以交叉效率评价法的引入弥补了DEA数据包络分析法自我评价的不足, 分别用两个方法计算得到每个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评价以及决策单元的平均交叉评价值, 使结果更为准确, 更能体现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7-99.

[2]马占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3]王金祥.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交叉效率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 2009, 27 (6) :115-118.

[4]彭育威等.利用MATLAB进行DEA交叉评价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5) :553-556.

[5]杜栋, 庞庆华, 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6:62-70.

效率评价 篇2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效率评价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换乘是一个关键环节.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运能匹配度、人均换乘设施面积、枢纽停车设施率、平均换乘时间、平均换乘距离、舒适性、安全性等7个指标对指标体系进行定义和量化,建立评语集并构造判断矩阵,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效率进行综合评价.

作 者:穆振华 米根锁 乔磊 MU Zhen-hua MI Gen-suo QIAO Lei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刊 名:交通科技与经济英文刊名:TECHNOLOGY & ECONOMY IN AREAS OF COMMUNICATIONS年,卷(期):12(1)分类号:U121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换乘 轨道交通 评价

关注即时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程;评价;即时评价;课堂效率

体育教学改革很多年过去了,我们体育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变得生动了,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也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越来越喜欢体育了,评价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大家都知道,传统的体育课程仅仅是对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一种竞技运动的评价方式。竞技运动主要评价的是运动员的体能与技能,谁的技能、谁的体能强,谁就能获得好成绩。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多采用相对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开展自评互评等不同的形式。

但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学会”到“会学”。

一、即时评价的概念、意义

评价是指在获取关于学生表现的信息时所使用的各种方法的总称;是评定学生学习发展质和量的全过程。课堂即时评价,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作出反应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种评价,不仅对被评价的学生是一种教育,而且对全班学生也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学生在教师的肯定评价中尝受到成功的快乐,诱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欲望,也能在教师的否定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教学评价不可能是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智等于一身的教学智慧。如果学生被评价为是成功的,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自尊心就会得到提高,由此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

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说学生被评价是失败的,学生也会找出失败的原因,也会通过多种途径去克服这些不足,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即时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即时评价要注意即时评价的主体性、发展性、针对性、艺术性、真实性、多元性原则。只有很好地运用这些原则进行即时评价,我们的体育课堂才能充满活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即时评价要因人而异

体育的各种素质和技能都存在先天的差异,再加上小学初中阶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轨迹,所以在高中阶段,学生在体育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的情况。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即时评价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切不可评价用一种语言,一种方式。如素质不好但比较喜欢体育的,要多多的鼓励表扬,让他感受到教师很在意他,使他一直保持着对体育的热情,在慢慢的进步中得到体育的快乐;素质不好也不喜欢体育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厌其烦地激励他加入体育这个大的家庭,对于此类学生也要有必要的强制要求,使他在关爱和严厉中成长。而对于素质好,运动技能优秀的学生,教师不可一味地赞许表扬,要有适当的批评,这类学生在体育课上优越感很强,他们往往会自以为是,如在篮球技战术教学中,课中需要的是团队配合,可他们往往会自认为个人技术好,不注重配合,教师此时要提出批评,强调篮球是一个团队运动,不可个人英雄主义。

2.即时评价的形式要多样

在新的课堂模式下,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分组教学,分层教学。在这个基础上,会出现师生、生生两条线。

一方面是学生在自练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地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激励他们继续更好的练习技能;

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小组骨干的评价。这种即时评

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他们在互相评价时,会出现讨论,甚至争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技术有更好的理解、掌握、提高,同时,在互评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如,在小组之间进行篮球对抗比赛中,同学助攻得分,两人击掌庆贺,或者同学一声“好球”。这些不经意间的学生间评价,产生的效果已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堂了。

即时评价是时刻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从而达到体育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鲁斌.即时评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学校教育,2011(06).

作者简介:谭兵,男,1973年7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宝应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学校体育教学及业余体育训练。

Focus on Real-time Evaluation,Improve 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Tan Bing

Abstract:In the sports teaching,real-tim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do good,it can make students get more confidence and self-esteem is a big increase,so as to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to drive,improve learning enthusiasm,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learning,initiative; Promote their has greater improvement in the study,can make them from the “society”to“learn”,lay a foundation for lifetime sports.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the new curriculum;evaluation;real-time evaluation;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提升课堂评价效率的策略 篇4

1. 片面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式评价。

在“激励性评价”的大旗下,不少人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片面地理解为“激励”,认为只要“激励”,就一定能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这种笼统简单的评价方式很难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2. 评价主体单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对语文学科的“评价建议”时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反观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师的评价仍然占据着几乎整堂课,学生间的互评也是在教师的提醒下完成的,学生没有获得自我评价的机会。家长评价则是空白。这样单一的评价机制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惰性,缺乏学习的创造性和个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漠视个体差异。

所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指的是“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所有人都一样地发展。既然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评价也应该是有区别的,没有任何一种评价适用于全体学生。而在我们的教学中,“缺乏个别对待”的学习评价占了大部分。因此,教学评价中轻视个体差异,课堂上只要答对就说“好”,只要答错就说“不好”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甚至是伤害。

4. 评价的“甄别性”依然存在。

新课程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各项教育教学政策不断完善的趋势下,以考试来评价学生的落后局面得到了改变。但由于这种以考试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在教师心目中根深蒂固,很难从主观上全部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对成绩好的学生总是格外照顾,对待中等生或后进生就敷衍了事。这种以分数评价好坏的“甄别性”评价依然存在于学校中。

二、提高课堂评价效率的可行性方法

1. 评价出发点——始终牢记评价的宗旨是促进学生学习,以人为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活动特别是学校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进行,各种教育力量都应以这一目标而着力。课堂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出发点理所当然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评价的优劣不应该是课堂是否热闹,不应该是评价是不是多、语言是不是华丽,而应该看评价有没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听一些特级教师的课时,我们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些教师在课堂上非常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不仅是倾听,甚至如搜索一般在发掘学生回答中任何有价值的“点”,而后加以点评,总是恰到好处,学生听了后总能会心一笑,以至于小手直举,兴味盎然。有人把评价分为两个要素:一是“评”,即搜集信息;另一个是“价”,基于信息做出价值判断。信息从何搜集,当然是从学生处,基于信息要作出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不仅仅是“好”和“不好”的判断,而是要判断这其中哪些是有价值的,而后针对有价值的部分给学生一个合适的反馈,针对有价值的部分给全班同学一个解释。这种基于价值的解释对那些回答问题的同学形成第二次反馈,这样公正、民主,不带功利色彩、表演色彩的评价才能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

2. 教师的姿态——抛弃控制欲,丢弃安逸的“贴标签”式评价,让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程对所有教育者形成的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影响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是观念性的变革。新课程推行的初期,这样的变革对很多人来说是极其艰难的。教师放下了多少年来高高在上的威严,转而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甚至要“站在学生后面”,后来有人说:“放低身姿,你不会矮了高度。”不过这一点在课堂评价上的体现远不如其他方面明显。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本来就显得格外权威,如果我们不降低教师在课堂上评价的姿态,课堂上教师一句话就给学生判了是非,教师三个字就给学生贴上了标签,那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成了一句空话。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坚决地、毫无保留地抛弃判断式的课堂评价。学生灵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成果不能简单地论对错。“冰雪融化后是春天?错!冰雪融化后应该是水。”这样的课堂评价万万要不得。其次,教师要逐渐减少评价的次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评价的权利也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评,让学生之间相互评。教师可以不评回答者,改为评价所有的评价者,这样既直接对评价者形成价值肯定,激发学生评价的热情,又通过评价者间接地对回答者给予反馈,一举多得。第三,拓展评价渠道。班级博客及网络课堂中的发贴留言等都是很好的借鉴,评价的渠道多了,就能相应地减少单一的教师评价。

3. 心思缜密、因人而异、于恰当处点拨提升——提高教师课堂评价的标准。

大量的教学案例已经证明了日常的课堂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非常有效。通过让学生深入地参与日常的课堂评价、记录和交流等方式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就。“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成就,而且还将收集到的有关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用来促进学生学习。”那么,教师这种“搜集信息”“促进学习”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教师毕竟是课堂的组织者。评价素养的提高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锤炼自己成为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缜密的发现者。倾听并搜集学生的有价值的信息,这是高效评价的基础。(2)牢记因材施教的准则,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非智力因素,根据学生原有的水平给予中肯的评价。(3)评价宁缺毋滥,只在关键处点拨提升。

对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评价 篇5

高校的行政管理的使命、任务,是向教学和科研服务,它的效率同样需要用“投入―产出”的标准来衡量研究。

高校的行政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效率与效益的综合收益。

通过不断提高效率和效益,使高校追求的目标实现。

管理效率的高低不仅仅是管理中诸多因素、手段作用综合反映,也是检查管理是否科学、切合实际的重要标准,探索研究效率具有深远意义。

管理效率是管理制度荣衰的重要标志。

制度的发展表现为管理效率提高,相反则是效率下降。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制度,都能与管理效率保持正相关一致性,都可通过管理的效率高低反映出管理制度的兴衰。

较高的管理效率必然具有较先进管理制度的特点,较低的效率必然是与落后、不合时宜的管理制度伴随。

2 当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特别是在国家政策调整下,高等教育得到了空前提升。

由于高校数量众多,发展速度较快,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也在所难免。

机构臃肿、条件繁多、分工太细、职责不清,是制约对高校行政管理效率评价低下的重要因素。

似乎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已成为了当前某些高校日常管理的共性问题。

根据笔者研究,造成行政管理效率低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1)行政权力扩张。

在高校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行政权力的泛化、扩张导致了学术权力缩减,从而影响行政管理为教育服务的目标。

集中表现为机构开始膨胀,人员冗余过多。

(2)决策缺乏民主。

决策多倾向于行政化,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的合理意见无法顺畅、有效地被采纳。

基层部门、机构的自主权力受到了影响和限制,抑制了创造性的发挥。

(3)群体利益不能通过合法途径得到有效实施,群众性代表机构的职能作用呈现弱化趋势。

3 看待效率评价的重要标准

测定行政管理效率是一件异常复杂的事情。

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可以像被生产出的产品那样有一些硬性规定的指标,可根据实际产出与指标进行直接比较来得出效率高低结果。

对于管理效率,特别是高校中的行政管理效率研究,应充分考虑到学校是以教书育人为根本目的,高校不同于一般学校的各种特性特点,要结合高校师生、管理者等各种因素。

如果相对行政管理效率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贴合实际的评价,那么可采用行政职能测量结果来评定效率。

所谓的行政结果评定效率,是指考核高校行政管理是否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是否达到了预计的职能目标。

在实际测算中,通过采用因素评分法、积分卡等方式方法,对影响结果的人力、制度、经费、方法等一些因素,按作用确定为不同权重,通过客观打分来形成一个完善的考评体系,以此达到评价效率高低目的。

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单独于行政部门的管理智囊团,由专家、学者兼任,不设专门机构,通过定期讨论、研究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各种重大决策,客观评价和分析决策、执行结果,以第三方的角色提供一份完整的效率评价研究。

4 高校行政管理效率提高的有效策略

(1)因地制宜做好高校机构改革。

要对机构进行改革、精简机构数量,职能部门的设置要从科学性、整体性出发,达到精干、高效的目的。

人员编制数量不能太多,部门应有明确职责、科学分工、应强调部门间协调配合。

(2)建立健全科学管理的有关制度。

高校一切行政活动都应当具备基本规范、程序。

各个职能部门都要遵守严格的工作制度,制度上要求杜绝敷衍塞责、争功诿过、拖拉扯皮。

根据工作的发展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修改,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在制定制度时,要尊重绝大多数教职员工意见,获得广泛认可。

在执行时要依靠大家,做到互相促进、监督。

(3)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及意识。

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应当具有现代管理理念,通晓现代化管理规律,树立信息化、系统化、时间化的观念,进一步充分的发挥集体的作用,在分工把关的前提下保证领导管理的一致 性,极大地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4)改革并改善激励机制。

调动起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学校应通过采用物质奖励、精神激励方法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设定职务、职称、工资、住房等与管理者的个人利益切实相关的实际问题,学校要积极解决解决管理者的后顾之忧,使积极性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5)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

管理者在日常办公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办公自动化软件来解决。

高校应当加快办公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建设,通过使用计算机来处理公文、传递、贮存有关管理信息,大大提升管理速度和质量,以达到改善效率目标。

特别是通过运用信息系统,将准确及时地解决决策问题。

5 结语

通过对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评价和分析,我们要在管理方法上进一步提升效率,要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办法,加强对高素质队伍建设,完善激励考核机制,通过采用多维度、贴合实际的测评效率体系,广泛运用科技含量提高的现代化办公手段,以此来达到提升效率的目标。

特别是要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来增强高校行政管理水平。

有效课堂评价,提升学习效率 篇6

关键词:课堂评价语;具体丰富;机智幽默;饱含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89-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对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究竟什么是教师的课堂评价呢?概括地说,“教师的课堂评价”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欣赏,是激励,是点拨,是导向。

一、具体丰富的课堂评价语能提升学习的能力

著名的教育评价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有效的评价语要求教师评价时不只是简单的判断或褒奖,而应注重具体引导,应更多的从内容方面去点拨和启发。有位老师在教学《狼和鹿》时进行说话训练:“……的鹿在林间……?”话音刚落,一个小男孩站起来一口气说了两种情况:饥饿的鹿在林间啃树皮。生病的鹿在林间呻吟。教师评价说:“你真聪明。”仔细瞧瞧,那个学生一脸平静,不经意地坐了下去。显然,学生听多了这样泛化的评价,早已产生审美疲劳,不感兴趣了。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确实常会听到像这位老师说的“你真聪明”“你读得真好”或让学生合着拍子喊:“棒棒,你真棒”之类的评价,这样泛泛而又单一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久而久之,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对如此的评价会麻木不仁,心理效应为零,评价也就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你真聪明”,聪明在哪里?“你真棒”,棒在何处?都应大声给出具体参数,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的关注和重视,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升。另一位教师在教学鸟岛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这么多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在做些什么呢?

播放鸟的活动图片。

生:有的在休息。

师:说得很清楚,如果能再具体些,就更好了。

生:有的在静静地休息,有的在认真地孵鸟蛋。

师:你能用上怎么样的来说,真了不起。你能把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吗,也可以自己想象。出示句式: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有的——,有的——,有的——……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生: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有的展翅飞翔,有的静静地休息,有的认真地跟着妈妈学飞行……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师:真喜欢听你说话,又清楚又生动。

可以看出,老师在表扬学生的同时也在进行有目的的引导:“说得很清楚,如果能再具体些,就更好了。”“你能用上怎么样的什么来说,真了不起。”这样,导向明确,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有所启示,表现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样具体的评价语能非常有效地引领学生提升。

另外,评价语也要力求丰富多样。在评价时,教师常常是对学生的谈话给予直接的评价,如果不求变化老是用相同的夸奖之词或赞扬句式就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机智幽默的课堂评价语能创设教学的氛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机智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的和风细雨、诙谐轻松,可以使它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匡正纠谬、明辨是非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机智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更是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自然段时,以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妈妈的温柔”读出来。当第一个同学读时语气比较平直、轻短,老师风趣地说:“读得很流利,很投入,可是缺少了一点妈妈的温柔。”课堂上笑声一片,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求知的欢乐,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教师这样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违课文意思,进行有效地引导和过渡。

三、饱含激励的课堂评价语能激发学习的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确加以引导。”老师不能吝啬赏识与赞许,如及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能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检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薛法根在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学生在朗读完课文后,他夸奖道:“小朋友读得真专心!被老师摸过小脑袋的举手!(许多学生都举手)你们读得特别认真,所以老师情不自禁地摸了一下你们的小脑袋,很喜欢你们!(学生微笑)。”顿时学生变得更自信,同时,班里的其他学生也开始一个个争做认真的读书人,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这些如此亲切、明朗、热情洋溢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能不被感染、不受鼓舞呢?

科学评价 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篇7

一、科学分组 促进全员参与

任务单导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全员参与对任务单的合作讨论, 让职业高中的学生全部活动起来, 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所以, 学习小组组织合理分配适当是任务单科学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部分, 我在英语课堂上是这样进行学习小组划分的。根据全部学生首先规定每个小组六个人, 一至二名优秀学生, 中等和成绩差的学生各两名, 基本按照二二二配置, 这样兼顾小组成员的总体水平以及班级的整体构建来组织, 当然即使如此每个小组可能也不会很平均, 但是基本上达到最优组合。因为我已经从班级上学生英语学习实际现状出发, 进行相当相对均衡的划分。如此组间的学习水平差不多能够促使不同小组之间相互进行竞争。另外, 小组组内的学习水平不一样又能够形成组内互帮互助的积极上进局面。经过这样科学地编排, 全班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课堂互动积积极向上机制。

二、能力不同 评价因人因组而异

由于任务单模式的分小组学习打破了原来上课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学生觉得比较新奇和兴奋, 在小组活动中, 那些优秀的学生好像服了兴奋剂一般, 他们表现得异常活跃, 可是这些优秀小组成员不太喜欢帮助那些的成绩不好的小组成员。在教学中我也发现班级那些成绩差学生表现得也很被动, 常常游离在小组活动之外围。看到这种现象, 我立刻意识到这样下去肯定不行。需要寻找一个有效长久的评价办法。依据各种层次学生的个人表现, 我在班级推出了不一样的加分办法:按照小组中各人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加分方法, 例如:成绩优秀的成员回答正确一道题或者正确解出一个练习题就能够得到二分, 若是稍微差一些的学生答正确了得三分, 如此依次增加, 小组有六个成员, 成绩差的学生答对小组可以得到六分 (每个小组加六分学生要由全部学生认可) 。在此得分方法下, 因为“成绩差的学生”要是能够解决问题、板书、讲解决问题方法、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等, 尤其能够得到高分, 作为组长从本组能够得到高分的利益出发, 也会认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这样的得分方法促进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动脑。当然, 也不排除个别成绩差的学生不够活跃和一些优秀生吃不饱的情况, 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完善,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向前发展。

三、课堂得分即时公布结果 积极评价

课堂得分方法还仅仅停留在课堂活动中, 怎样将这样的评价内化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本能的自我激励, 仍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针对英语学科的学科特点, 学生们要识记许多单词、短语、对话、文章。通过怎样的办法让学生们达标、过关是一直困扰所有老师的问题。在采用了任务单模式之后, 我将默写结果当场让小组推磨批改并当场计算出每个小组的平均分, 按照平均分的高低分别给小组加分。最高的小组可以加上五分至十分不等, 依次递减。当然, 在实际操作时, 教师要能够进行一定的调节。我的这一做法刚开始遭到备课组其他老师的质疑:高一教学任务这么紧张, 这样做是不是太浪费时间了, 还是我们老师辛苦点, 自己来吧。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欣喜的发现, 课上看似浪费几分钟, 学生们课后却自学自愿的花几十分钟在英语上, 注意是他们主动且发至内心的。在我们班上, 有这样一个小组几次默写平均分都是最后, 组长着急的眼泪都下来了, 看到那个情形, 我让那一组的其他成员都看着组长, 每个成员均有感动。课后我也和他们一起有效探讨, 促进了小组的凝聚, 增强了小组的成功机会。果然几天之后他们的平均分上升到班级第二名, 这是内在鼓励的收获, 当然我也给他们小组加了全班认可的八分, 这也是这种评价方法成功之处。

四、实行一周一月累计 评定优秀

中国稀土产业生态效率评价 篇8

稀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之一,在现阶段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和军事作用。尽管我国拥有储量丰富的稀土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应国。但随着国内外对稀土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屡次刷新,严重超出了稀土开采区的资源环境承受能力,更加加重了稀土产业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此为背景,以生态效率的核心理念为基础,对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利用DEA方法对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进行定量评价,全面衡量稀土产业生态效率的发展状况。

2基于DEA模型评价体系的构建

2.1评价模型选择

本文使用DEAP2.1软件对生态效率进行分析评价,根据稀土产业的发展特征,本文选取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下以投入为导向型的BBC模型,计算得出2001年-2013年间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值。BBC模型能够得出三个值,即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本文以综合技术效率的值代替生态效率的数值。通过评价结果能够看出规模报酬的变化情况。其中,IRS代表决策单元格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CRS表示决策单元格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DRS代表决策单元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且三者的关系为: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2.2数据的选取

根据前人的研究,本文所构建的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评价指标分为经济类、资源类、环境类三大类别。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下:环境类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为:大气污染(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水体污染(化学需氧量、氨氮);资源类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为:劳动投入(从业人员年平均数)、资本投入(固定资产投入、生产成本投入)、原料消耗(原料消耗总量)、经济类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为:经济产出(产品产量、工业产值、利税总额)。其中资源类属于投入,经济类属于期望产出,环境类属于非期望产出。

2.3熵权法

由于DEA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决策单元格个数必须要大于所有指标个数之和的两倍以上,由由此本文将投入指标(人才投入、固定资产投入、资源消耗、生产成本投入)压缩为资源投入综合指数,将非期望产出指标(水污染、大气污染指标)压缩成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期望产出指标(销售收入、精矿产量)压缩成产出综合指数。并以压缩转化后的数据代替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压缩以后的数据如所示:

3基于DEA模型的中国稀土产业生态效率评价

3.1基本评价

以熵权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可以看出,资源投入综合指数、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经济产出综合指数综合评价值并不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就意味着中国稀土产业在实现经济效益增加的同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水平也随之上升,过度追求产出增长的后果是带来资源面临枯竭、生态环境问题加重。尤其是污水排放中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上升趋势尤为明显。未来稀土产业面临的生态问题仍需要重视,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建设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熵值能够分析一个事件的无序程度,以熵权法处理后的数据代表一组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可以直观反映这组指标的状态,从上图中可以基本反映出资源投入、环境污染与经济产出之间的关系,能够反映出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比较直观,也易于操作。但熵值所得出的综合评价值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反映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无法深入分析产业运行的整体状况,也不能真正代表生态效率,只是对资源投入、环境污染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直观反映,因此,要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对资源投入综合指数、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经济产出综合指数进行综合评价,全面把握产业发展的状态。

3.2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软件Deap2.1将压缩转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得出中国稀土产业2001年-2013年间的综合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以及规模效率值。本文以综合技术效率值代表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值,综合技术效率的值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以综合技术效率来代表生态效率,可以分析生态效率与技术水平以及规模水平的内在联系。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2011年外,中国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总体趋势呈现下降状态,且发展状态不均衡。综合来看,2001年-2013年中国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只有在2001年、2002年、2011年达到DEA有效。其中2003年、2005年、2006年以及2013年的纯技术效率的值为1,说明这些年份的纯技术效率有效,导致生态效率无效的原因是规模效率无效。其他年份生态效率DEA无效,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处于无效状态。从规模报酬状态来看,在生态效率达到DEA有效的状的年份,规模报酬不变,除去2010年以外,均为规模报酬递减,表明稀土产业的发展过度依赖规模的扩张,忽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较小,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态效率低下。整体来看,在生态效率无效的年份,规模效率的值要大于纯技术效率的值,表明二者在对生态效率的作用中,产业生态效率的提升主要是规模效率的驱动作用,纯技术效率的拉动作用较小。

3.3投入产出冗余分析

Deap2.1软件可以进一步分析投入产出的冗余状态,从而能够进一步找到生态效率变化的原因和提高生态效率的方法,表3是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状况。

在生态效率达到有效状态的年份,投入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都取得了最大产出效果,即产出相对投入而言已经达到最大,而此时稀土产业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状态,说明此时稀土产业不仅投入产出达到最佳水平,其规模也达到最佳状态。但综合分析结果来看,我国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整体不高,且大部分年份的投入存在冗余,稀土产业的规模与其投入、产出之间的比例不协调,虽然现阶段政府对稀土产业加强了管控,但政策效果仍然不明显,提高生态效率关键要提升技术水平以及合理调控产业规模,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稀土产业规模的扩大,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评价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稀土产业为评价对象,从稀土产业多投入、多产出的发展特性出发,构建了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模型,研究了2001年-2013年中国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值。

关键词:稀土产业,生态效率,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正明,赵玉珍.中国稀土产业生态效率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12).

[2]谢园园,傅泽强.基于生态效率视角的循环经济分析[J].生态经济,2012(09).

如何提高作文评价的效率 篇9

一、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修改能力的先决条件。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文章写完,并不意味着其过程的终结,还有修改这一必不可少的环节。古今中外修改文章的典范很多,通过讲解这些事例,唤醒自主意识,让批改之路在思想上畅通无阻。

其次,运用“诵读法”,让“旧貌换新颜”。叶圣陶说:“文章写完之后,最好先读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著名作家老舍也常常通过诵读来检查自己的文章是否妥当。这里的诵读法是说作文写完后不要急于定稿,要反复诵读自己的作品,边读边修改,直到读起来流畅顺口才能誊写。之所以要诵读是因为汉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音义携手”一体,音、意、情是统一在一起的。此外,诵读还可从音节、声调上发现文章的毛病。总之,理不足读不下去,气不盛读不下去,情不真读不下来,词不雅读不下去,起处不引人入胜读不起来,篇终不耐人寻味读不下去。“诵读法”的好处,就在于发现“读不下去”的地方,并加以修改,使文章通俗易懂,琅琅上口。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老师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传授学生自改方法和要领,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修改之时,先教给修改符号和用法,再尝试采用如下方法。

1. 提纲修改。

成文前,学生按要求编好作文提纲。修改提纲,主要是对照要求从大处入手进行修改,一是校正主题,改正错误的、模糊的、杂乱的主题,使主题变得正确、鲜明、有中心。二是理清思路,把离题的加以矫正,把段落不合理的加以调整,注意调整详写和略写的内容。

2. 通观全文。

这是成文后修改的第一步。如果是记叙文,主要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恰当,事件交代是否完整;如果是说明文,就要看说明方法是否恰当,说明语言是否简洁准确;如果是议论文,主要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严密。总之,叙事要清楚,说明要具体,议论要严密,描写要形象生动,抒情要真实自然。通过通观全文,找出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精雕细刻改。

这是成文后修改的第二步。在做了总体修改后,接下来就是润色的问题了。主要解决词语是否贴切、句子是否通畅、修辞有没有效果等问题。修改时千万不可轻视错别字,不可忽略标点符号。

要让学生掌握修改要领。一删:即删去多余的不必要的成分。二增:增补欠缺部分,把内容写具体,进一步修饰润色。三换:换掉错误的、不恰当的、不优美的和前后互换。

三、互动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老师批改学生作文,通常是教师一人面对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作文,工作非常繁重。为了减轻教师负担,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修改效率。通常是先将清本次作文的写作要领,然后找几篇存在普遍问题的作文,投影在大屏幕上,老师和学生共同在屏幕上修改,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既学习了修改作文,又提高了作文水平,效率很高。这种办法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就可以分组让学生自己修改了。

分组前,先对学生写作水平进行摸底,按作文水平高低合理搭配,一般三至五人为一组,这样每人都可以看到几种不同类型的文章,便于比较、借鉴,以优带差。

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自改能力有所提高,就可让学生进行互批自改,让同桌两人互相批阅,写出批改意见,然后自己修改,这样每人评阅一篇,时间充足,精力集中,批得仔细。在批阅他人作文时,联想自己的,互相借鉴,通过互批自改,扬长避短,为修改自己的文章打好基础。之后,张贴批改好、成绩高的文章,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当然,互批作文,事先应指导,事后要检查,否则,不但徒劳无益,而且有害。

四、面批面改,重点指导与突破

对于问题较多,需要个别指导以提高作文水平者,当面批改,不失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方法,在批改过程中因材施教,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对作文“闪光点”准确及时地指出,让他们增强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健全作文评价机制,重视作文讲评

为调动学生写作和批改作文的积极性,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作文都要认真对待,检查批改情况,根据他们的批改水平再给批改作文的同学打分。这样,使写作的同学都能认真对待每一篇作文,也使批改者在批改作文时不敢马虎,增强学生对待作文的责任心。

对每一次作文,我都选出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范文来念,大家交流看法,我总结其真知灼见,对范文中的不足部分,让学生引以为戒,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学习,这样就达到了作文评价的目的,使学生在作文评价中有所收获,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从作文主体意识的增强,到指导示范、扶持、放手,再到多元评价,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方式是多样的,但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固定不变的。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作文过程,求实求活,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与总结,才能使学生写出更精彩的习作,进而才能从作文中品尝丰收的甘果。

摘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是学生的主体行为, 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作文的每一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从修改作文主体意识的增强, 到指导示范、扶持、放手, 再到多元评价, 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掌握方法和要领, 重视作文评价过程, 才能提高效率。

关注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篇10

关键词:教学评价,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评价,问题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只有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够保证教学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使教学评价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一、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评价的意义

1.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教学评价的作用,能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通过有效的评价,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英语知识,形成一定的英语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还能够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情操得到陶冶,从而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2. 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丰富其经历的过程,所以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让教师对于英语教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教学评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教师能够有一个明确的优化方向,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技能,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3. 逐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因为教学评价能够给教学指明方向,找到高效学习的道路。同时能够让教师和学生知道怎样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

二、传统英语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评价缺少科学的理念

在我国传统英语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会沿用传统教学评价理念,缺少系统的理论说明。这样就会使教学评价没有科学的理念作为支撑,学生在得不到正确评价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没有科学评价的引导作用,教师优化教学效果也会变得不明显,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率。

2. 教学评价没有明确的标准

教学评价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是传统英语教学评价中的另一重要问题。因为传统的初中英语评价比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只有学习优秀的学生才能够得到表扬。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方面被忽视。同时,在评价学生学习的时候,更加重视的是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也就是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能力被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加得不到重视。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其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评价没有可以依据的理论基础,从而导致评价不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3. 教学评价的手段比较匮乏

在传统初中英语评价过程中,使用比较多的评价方式就是考试和模拟测验,这两种形式也被沿用了很长时间。这样就让许多教师认为,考试和模拟测验能够直接显示出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和教师教学的情况。同时,通过考试,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的评定也就会变得非常简单。所以导致这种方法成为了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但是实践证明,这样的评价方法比较单一,难以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所以有效解决评价手段的匮乏性是当前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水平的重要方法。

4. 教学评价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教师的评价基本都是针对学生,对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可以说,传统的教学评价完全是为了使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得到更加明显的显现,实质作用被完全忽视。学生在评价中成为了被动接受评价的机器,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是一种很大的打击,直接影响到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开展教学评价的方法

1. 开展主体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随着传统的由教师主导的教学评价弊端日益显露,这就需要教师更加注重优化教学的主体,保证学生能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并且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应该更加多元化。首先,应该包含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例如在学习《Welcome to China》的时候,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一下自己对课标要求字母的掌握情况,从而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更加明确的了解。其次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作用,随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教师与学生已经处于平等的地位。所以通过有效开展教师评价,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如在学习《what sweet music》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于本课重点的掌握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本课主要学习的句子就是“what sweet music?”,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句子由哪些单词组成来让学生对句型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应该引导其分析句子成分,熟练掌握句型。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也应该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评价。最后,就是开展师生互评,这样可以使师生之间形成了有效的监督,既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够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

2. 充分发挥感情评价的作用

人的行为是由心理支配的,所以感情会影响人的行为。同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感情评价,也能够有效保证教学效率。因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涉及到对社会的认识和自然的思考,这些会体现出人们认识世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I Cooked the most successfully》的时候,教师应该利用其中作者的感情因素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有效保证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3. 提高教学评价的积极影响

教学评价有的时候会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不当的评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评价措施,例如鼓励性的语言或者动作,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积极评价的影响下,有效提高英语能力。例如在学习《Getting Together》的时候,教师应该围绕学习内容,采取鼓励性的措施。可以表扬学生对于现有词汇的掌握情况,在学生展示的时候可以用眼神或者动作来进行鼓励,充分发挥积极评价的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需要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能够有效保证英语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传统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这样能够保证教学评价更好地开展,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英语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敏儿.多面展示教学魅力立体提高学习效率—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1(02).

[2]陆继红.让学生情感意志在英语学习中磨练—英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探究[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4(17).

关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篇11

常见的评价失当现象:

1、简单武断

尽管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是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如“答得好”、“不对!”。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直来直去,简单武断,只是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

2、言过其实

为了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教师对学生评价过高,随意地给学生戴高帽。

课堂上只有褒奖赞扬,没有否定性评价,缺乏恰当的价值判断和必要的批评纠偏,“满地遍开表扬花,未见一根批评刺”,学生的对错、优劣都无法清楚地呈现,学习就处于一种混沌、模糊状态。

那么怎样才能合理使用课堂评价语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要有激励性

众所周知,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确加以引导。”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

恰如其分的激励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激励性的语言就像催化剂,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激励的语言又像润滑剂,促使师生磨合,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因而,教师要在课堂上要多用激励的课堂评价。

2、评价要投入真情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点滴学习成果,及时捕捉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及时捕捉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态。利用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及时赞赏,传递真情,让学生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地自然流露,只有这样,这样才能博得学生信任,才能赢得学生的心。” 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评价讲究引导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发者、辅导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再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惑,作为教师负有引导的责任,要充分利用评价语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引导学生的情感层层推进, 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经过挫折而获得成功感……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教师一定要使自己的语言具有导向性,通过即时的评价语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对文中词语或句子的理解,有的学生用文中的语句作解释,有的学生用自己的话作答,这时教师的评价非常重要,首先要对学生给予肯定,然后再适当引导,教给学生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则是最好的引导,根据原文中语句,自己再适当组织一下,这样的答案是最佳的。

4.评价要注重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专利,要敢于善于让学生发表对自己、对同伴、对老师的评价,从学生的角度作出的课堂评价,有时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体验到的成功感会更强。为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可进行自评、互评等多向沟通。师生互评,突破了教师评价学生的垄断权威,真正体现师生的合作关系。课堂上师生互动、师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能产生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

语文教学与非智力因素等三个方面来阐明问题。

(一)非认知因素与个性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其它心理因素,即非认知因素。学生的心理品质有许多结构成分,除了作为智慧本身的智力成分外,还有心理过程及心理特征的非智力成分。如动机、态度、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以及独立自主的性格,这和语文教学与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二)非智力因素的复杂性与系统性

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广泛而又复杂的系统,它与智力系统紧密联系,相辅相承,构成个体健全、完整的心理体系。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实现语文的信息处理、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这个多层次的大系统中,属于起着发动、维持、引导和调整作用的子系统。非智力因素直接参与语文教学中的听、读、说、写活动,并决定着这些活动的方向与结果,而且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学生一定的智力认识为起点,又以智力过程的效果为终结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只有知识的传授与接受。而缺乏正确的动机与意志,那么语文学习的心理活动过程就会严重受阻,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在学校或家中总是感到心理愉快、充实,就能增加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喜思爱辨,从而收到好的效果。反之,学生情绪低落,态度消沉,思想集中不起来,即便长时期学习,效果也不会好。例如有的学生畏惧写议论文,教师如果一味指责,学生就可能完全丧失了信心;反之,若能热情地鼓舞,循循善导,则会激发其兴趣,增强其信心,议论文的写作水平终于不断得到提高。

效率评价 篇12

近几年来,财政支出的效率等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理论界和实际业务部门乃至广大民众的极大关注。正如李春根(2005)所指出的,对中国财政支出效率的重视和研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是如此的重要。因此,本文在李永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演进及其效率》的研究基础上,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及其影响配置效率的各具体因素(或支出项目)进行研究分析。

一、相关研究回顾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我国财政支出效率进行过大量有益的研究与探讨。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国民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财政支出效率和用管理绩效来评价财政结构的不合理等方面,并取得了一些建设性的成果。财政理论认为,财政支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是其经济发展职能的核心内容,政府采取各种财政措施,包括直接性投资和增加社会间接资本,使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位移至更高的位置,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正是在此理论思想的指导下,以国民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财政支出问题的研究成为我国财政支出效率研究的主要方向。例如,林毅夫和刘志强(2000)、郭庆旺和吕冰洋(2003)、孙长青和赵桂芝等(2004)、赵娟红和赵福军(2005)、张晏和龚六堂(2005)、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6)等。这些研究都是以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绩效来分析财政支出的相关问题。

事实上,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只是财政支出职能的一个方面而已,而仅仅将这种经济增长效应作为评价财政支出效率的准则,则显得有些片面,且有失准确性。基于此,近年来一些研究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配置分析的范围进行了扩展,从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缺位"与"越位"等管理绩效与体制方面来评价财政结构的不合理。例如,胡荣华(2002)通过研究我国财政支出工作中的问题指出要提高财政支出管理绩效,有效使用财政资金,正确处理好地方与中央财政职能的分工协作关系。OECD(2006)通过对我国政府间财政体制的分析研究了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安排正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傅用和张晏(2007)通过对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偏向的激励根源的研究分析得出了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重基本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的结论,并认为这是一种明显的扭曲现象。

除此之外,财政支出还应包括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外部效应巨大的社会公共事业支出。这些具有巨大外部效应的社会公共事业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支出的无效率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个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产生影响。因此,将财政支出与转移支付、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平、健康教育等和社会发展直接相关联或有直接影响的指标联系在一起来研究也是必要的。例如,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6)通过对政府社会性投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分析了财政支出的最优安排问题。吕炜(2004)通过对公共支出对公平的结果的主动调控和影响的分析研究了公共支出和公平之间的关系。

不可否认,以上文献对财政社会保障性支出的研究对补充和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社会性支出毕竟也只是财政支出结构中的一个方面而已,其片面的视角,势必会得出以点盖面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是否值得借鉴,是否有意义等都还值得商榷。

除了上述文献外,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我国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研究分析,用来阐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配置的优劣。对我国财政支出的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建立财政支出绩效指标来综合衡量我国财政支出绩效。例如,刘汉屏和周谓兵(2000)对公共支出项目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郭亚军和何延芳(2003)通过建立财政支出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拉开档次"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1994-2001年财政支出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而在定量分析方面,国内一些学者开始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方法测度我国财政支出效率。例如,陈一诗和张军(2008)利用DEA方法对分权前后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及其地区差异进行了分析。汪柱旺和谭安华(2007)利用了同样的测度方法和不同的投入产出指标对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测度。李永友(2009)也利用了DEA方法,并将产出指标定义为财政职能实现程度,从横向和纵向对我国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测定。实际上,利用DEA等一些非参数方法测度财政支出效率在国外已经相当常见,例如,Prieto and Zofio(2001)、Gupta and Verhoeven(2001)、Afonso et all(2005,2006)、Wilson(2005)、Herrerea and Pang(2005)、Afonso and Fernandes(2006)、Mattina and Gunnarsson(2007)、OECD(2007)等。这些研究都试图通过使用DEA或FDH技术测度公共支出效率。DEA等非参数方法的引入丰富了财政支出效率评价的方法体系,但王群伟和周德群等(2009)对用DEA方法来评价效率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传统的以数据包络分析(DEA)为代表的效率评价模型关于产出最大化的假定已经失效,其原因主要是分析效率问题的基本假设是在投入和产出的相互过程中除了带来期望产出(或好产出)外,也不可避免的会带来非期望产出(或坏产出),并总是希望最大化期望产出,最小化非期望产出,但DEA方法却无法区分二者。

从已有文献看,无论是传统的基于经济增长绩效的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或是扩展范围的评价,还是DEA等非参数评价,要么只把财政支出结构的有效性或合理性的评价目标确定在财政功能的一个方面,要么就是没有完全考虑到财政支出结构的配置是否具有效率,或者即使有从财政支出来评价的,也只给出了效率趋势,而没有具体剖析是哪些支出指标,或产出指标无效率,也没有针对这种具体的情况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因此,本文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李永友的"投入-产出"指标,并对其指标作适当处理后,具体分析是哪些指标导致的无效率,并给出相关解释。

二、应用模型介绍

A.Charnes,W.W.Cooper和E.Rhodes(1978)首先提出了评价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即DEA)。这种方法主要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利用观察到的有效样本数据,对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进行生产有效性评价。假设有n个DMU,这n个DMU都是具有可比性的。每个都有m中类型的输入和s种类型的输出。分别用Xj表示输入,用Yj表示输出。

其中,xij>0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DMUj的第i种类型输入的输入量;yrj>0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DMJj的第r中类型输出的输出量;i=1,2,∧,m;j=1,2,∧,n;r=1,2,∧,s.

评价第j0决策单元DMUj0有效性的C2R模型为:

第j个决策单元是DEA有效的充要条件是θ0=1,并且它的最优解λ0,S-0,S+0都满足S-0=0,S+0=0。

DEA有效所具有的经济含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增加一种产出的产量,就必须要增加一种或多种投入,或减少其它种类的产出;除非增加一种或多种投入,或减少其它种类的产出,否则无法再减少任何投入。

设D为投入-产出指标集(包括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Vj(D)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在指标集D下的DEA有效性系数。用Di表示在指标体系D中去掉第i个指标(包括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后的指标集,定义公式(1)如下:

对于满足的j0决策单元而言,假如第i个输入指标后的有效性系数相对最大,说明j0决策单元在利用第i个输入指标方面相对于其它决策单元具有优势,或可能j0决策单元在获得第i种资源方面渠道不畅。

另外,通过调整指标集还可以对某一决策单元j0的无效性进行诊断。类似于公式(1)得到公式(2):

设有i0和i1分别满足:

i0是使决策单元j0无效性影响大的指标,实际可能的结果是指标i0输入过大或利用率太低,而指标i1可能输入过少,成了约束因子。

三、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及其影响指标分析

(一)变量指标、数据及样本空间选择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资金分配支付。根据这一定义,加上我国的体制和实际国情,我国的财政支出主要有: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各级政府政权建设的支出;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外部效应巨大的社会公共事业支出;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巨大外部经济效应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对宏观经济进行必要调控的支出等。因此,本文在选取投入指标时综合考虑了这四个方面的作用,将投入指标定义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而根据郭庆旺和赵志耘对财政职能的分类,本文将采用财政职能的实现程度作为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评价中的产出指标,而对财政职能的实现程度的度量将采用李永友的评价指标体系,即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波动幅度。

为了便于比较分析,本文选取中国大陆地区1990-2006年的国家财政支出和与经济社会相关联的17年数据作为分析样本,其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1-2007)和中国财政统计年鉴(2000-2010)。由于本文在对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指标量繁多,为了数据的可使用性和可比较性,对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做如下处理:

1. 将各项支出指标转变为财政支出比重。

2. 收入分配差距采用低收入家庭(占调查家庭总数的20%)与高收入家庭(占调查家庭总数的20%)的个人年平均收入的倍数的倒数表示。

3. 采用名义增长率与平均增长率之差的绝对值的倒数作为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实现程度的度量指标,经济波动幅度越小,说明财政稳定经济职能实现得越好。

(二)我国1990-2006年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的DEA评价

对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不同的组合,得到各种不同的方案。表1给出了部分方案及其DEA评价结果(DEA有效性系数)和在这些方案下各年份的平均有效性系数值。

根据表1作如下分析:

1. 总的结论。

从1990-2006年的数据看,相对而言,1990、1991、1999、2003、2006这五年在全部产出的各种方案下,DEA有效性系数全部为1,即全部为DEA有效,如果用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差距、经济波动幅度作为产出,用经济建设比重、社会文教比重、国防比重、行政管理比重、其他支出比重作为投入,用二者的相对效益作为实现财政支出结构配置职能的度量,那么1990、1991、1999、2003、2006这五年的国家财政支出结构配置职能实现程度是最高的,即财政支出的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实现得最好。从平均有效性系数来看,其次是2001年,最差的是1994年,这与1994年国家税制改革和经济过热不无关系。在所有方案下均为非DEA有效的年份有1993、1994、1995、1996、1997、1998、2000、2004和2005年,但2005年的有效性系数均较大。所以可以认为1993-1994年(1993年和1994年的有效性系数相对来看比较低)即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财政支出职能的实现状况不是很好,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当时国内经济持续过热和财政税收改革。进入21世纪以后有明显改进。总的趋势是我国财政支出职能的实现程度越来越好。

2. 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投入的情况。

应用公式1比较方案1和方案2,得到max Sj(I1)=0.038=S1994(I1),说明1994年国家财政支出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相比较其他方面的支出更具有优势,或者可能1994年财政支出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投入过少,其次是1993年(有效性系数是0.036),这也与1993、1994年我国持续经济过热政府利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即在1993年和1994年政府为了调控经济,避免我国经济泡沫继续增大,也为使当时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会使得财政支出的调控向经济建设方向倾斜,但政策对经济的调控的复杂性可能使得调控的力度不大,致使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低下。同样比较方案7和方案8,可以单纯考察分析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的经济效益的有效性情况,由此,相应的就有max Sj(I2)=0.038=S1994(I2),说明单纯考察经济建设支出和资源配置效率(经济效率),1994年国家财政支出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相比较其他方面的支出更具有优势,或者可能1994年财政支出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投入过少,那么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可能会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从方案7和方案8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财政支出有效性系数只有1993、1994、1997、1998、2000、2001和2002年有变化,其他年份在去除投入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的情况下,财政支出的有效性系数并无改变,而1994年前后和1998年前后我国经济发展分别受到了内部过热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我国的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3. 财政在民生方面投入的情况。

应用公式1比较方案1和方案3,得到max Sj(I2)=0.015=S2005(I2),说明2005年我国财政支出在社会文教方面的支出相对于其它方面的支出发挥着更大的优势,或可能2005年社会文教支出比重过低,其次是1998年(有效性系数是0.01)。方案9是用收入分配差距作为产出,用经济建设比重、社会文教比重、国防比重、行政管理比重、其他支出比重作为投入,单纯考虑我国财政支出和社会收入分配之间的效率,又由图3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DEA有效性系数是越来越低的,这说明我国财政支出在缩小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方面所起的效果是越来越差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我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却在不断增大的原因。

4. 对非DEA有效年份的分析和诊断。

以各方案(表1只给出了部分方案)平均有效性系数最低的1994年为例,应用公式2比较各方案其DEA无效的原因。通过对各方案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针对1994年):

以上结果说明投入指标中最小值对应的I2(社会文教支出)、I3(国防支出)、I4(行政管理支出)和产出指标中最小值对应的O3(经济波动幅度)是对1994年DEA无效性影响较大的因素,即1994年的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投入过大,利用效率比较低。而1994年财政支出在稳定经济波动方面所起的效果不是很好,相反,最大值对应投入指标I5(其他支出)和产出指标O1(经济建设支出)对1994年的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的贡献最大,即相对而言其他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过小,而财政支出对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增长)的支持效果最大。

四、结论及展望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从总体上来讲还是比较高的,未来可以继续保持这种支出比重。且我国财政支出对资源配置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面却没有呈现出很好的趋势,反而出现随时间下降的趋势,就上述具体分析结果来看,财政在社会性支出方面、国防支出方面、行政管理支出方面的投入效率不是很高,这几项相对来说是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配置的无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因此,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时,可适当调整这些具体支出项目比重,从而使得我国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适当的提高。

本研究以国家层面的财政数据为基础,实际上有关的效率评价模型也可用于地方层面。但需要说明的是,DEA模型本身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它不能区分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这就使得我们在遇到有非期望产出的评价时难以得出理想的结论。这种不足可以利用更复杂的线性规划模型来解决(大型线性规划模型求解软件GAMS可做)。

摘要:政府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对财政支出的安排将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成功转型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大部分学者对我国财政支出效率的研究以国民经济增长为标准的判断有失偏颇。本文以财政的三大主要职能为评判标准,利用DEA评价模型对我国1990—2006年间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将不同指标组合方案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影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的具体因素。

上一篇:低效原因下一篇:提高建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