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

2025-01-01

语法知识(精选12篇)

语法知识 篇1

高中语法教学行至今天, 面临一个较为尴尬的局面:从教材编排, 教师授课到学生学习, 都不够重视, 造成语法教学各个环节脱节, 但高中语文教学又无法脱离语法知识, 矛盾随之产生, 教学陷入迷茫。 由于初中语法知识早已作为非考试知识, 因此教师跟随“教改”走, 语法知识就成为盲点, 很多学生最基本的语法知识没有掌握, 语法知识的缺失继而影响高中课程的学习, 范围较广, 许多知识点无法点透, 学生无法真正理解。 如何在现在的语法教学中, 分析得失, 寻找突破口, 使语法教学运用于教学实践,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 成为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笔者在刚接手高一班级时做过调查, 8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语法似懂非懂, 掌握不够;这个数据里面又有17%的学生甚至连最简单的“主、谓、宾”都不了解。这些语法知识薄弱的同学对涉及语法的病句修改一头雾水, 划分不了层次, 更别说文言文了。 针对这些现象,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要做好以下方面的转变。

一、不再淡化处理, 强化学生语法意识

在早此时候的语文课改中提出的 “加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1]等改革方案所引发的关于“淡化语法教育”的争论已经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甚至出现由“淡”到“弃”的局面。 之所以会这样, 主要是因为《考纲》这根“指挥棒”在发挥作用, 高考翻译当中的“句意”分的提法模棱两可, 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握不好“度”, 对于语法要如何教, 教到何种程度, 平时如何检验语法教学效果等问题, 教师没有明确方向, 举棋不定。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 语法教学在有些教师和学生眼中属于“高投入, 低产出”的教学模块, 大量时间精力投入, 繁杂不堪却很难在答卷中有明显提高。 这使得一部分老师和学生对语法知识模块望而却步。 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翻译必须遵循 “字字落实” 的翻译原则, 将答案中的句意分转化成得分点, 要求学生在看文言文的时候, 忽略答题要求, 全盘理解。 这样做的好处是, 学生开始重视一些原来忽视了的语法现象, 比如《项羽之死》中的“项王军壁垓下”, 学生在翻译的时候, 结合以前教过的《鸿门宴》中的“沛公军霸上”的军是理解成“驻军”, 更缺乏思考能力的同学很容易把两个军字理解成一样的意思, 仓促之下把原句中的“壁”忽略了。 在要求他们划分这句的句子成分之后, 学生才找到问题所在。“项王军”是主语, “壁”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原句省略了垓下这个地点前的介词“于”, 补充上去之后, 发现这些还涉及介宾结构后置的倒装。 这样的教学实例在书中非常多, 每次都强调后, 学生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一眼能发现句中的语法现象, 这样坚持下来, 学生不仅语法学好了, 而且对文言文的兴趣更浓厚了, 文言文这个模块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另外, 语文教材和考试内容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翻遍语文课本, 内容本身基本不直接涉及语法。 文言虚词不再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后, 试卷当中就没有了直接专门针对语法的题目, 这就让教师和学生有了语法教学不重要的错觉, 但事实是语法知识在语文教学的中无处不在, 考点也是暗扣在题目当中。 因此, 语法教学的淡化处理也会付出相应代价, 其结果就是学生语法基础薄弱, 由“点”辐射到“面”, 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与解题能力都受到很大影响,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 语法教学的淡化是否“矫枉过正”了。 任何问题脱离了实际情况去谈都是不全面的, 语法教学淡化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不能轻视。 虽然这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 但一线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调整方向, 自己不能“轻视”语法, 教师要花心思将“隐形的语法考点”挖掘出来, 还原课本, 展现给学生, 引导学生重视语法, 学会运用语法知识。

二、打破初、高中的语法教学的隔阂, 实现有效链接

笔者教过一年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也有自己的方向和特点, 教授的重点基本都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文章或诗词的情感, 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的过程体验, 但扎扎实实地系统地学习语法比较少, 比如学生可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这种体验式的东西对他们而言难度不会很大, 但真正要深入字词, 分析句子语法时能力就显得不足。 当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时, 接触到要求更高的文言文或者词句分析时, 开始觉得难度加大, 学得比较吃力。 相对的高中的语文教师也是按照高中的教学要求上课, 高中课本也没有设立专门的语法学习章节, 并且绝大多数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初中的学习情况, 总以为这些语法知识在初中就应当掌握了, 只是涉及地方会提及, 也很少花大量时间系统地教, 于是两头都忽视了, 没有有效衔接。 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转变观念, 本着“一盘棋”的观念, 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 在初中阶段进行适当讲解。 高中教师在全面讲文言文之前先做好语法的复习和强化, 笔者就是在每年的高一教学前, 先花几个课时的时间, 从基本的成分讲起, 把语法知识讲清讲透, 并把语法知识会在病句和文言文中出现的考点和考查方式交代清楚。 解决基础再开始讲课文, “磨刀不误砍柴工”, 多年下来发现效果比较好。

三、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实效

在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但提起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语法知识, 如何让学生愿意钻研语法, 就变得很困惑。 讲语法知识, 往往留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枯燥,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课堂反应较慢, 难有互动, 教师教得辛苦, 效果却不显著。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 以往都是“满堂灌”, 教师不停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却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 自己摸索, 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使得学生可能掌握了知识, 没有掌握方法, 碰到没教过的题目解决不了, 学生能力没有实际提高。 笔者在教《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时, 一开始打算自己讲, 但发现课文内容长, 语法多且复杂, 为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在课前设置了学习小组, 将课堂任务按段落分配到小组中, 通过小组讨论整合再形成答案, 板书出来。 学生对课本里面的“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语法现象找得很全面, 课堂气氛很好。这样做既能减轻任务量又能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合作和积累。 另外, 组以组之间, 我也让他们互相设置难题, 拷问对方, 这样既能强化知识点, 又能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 以往讲语法都单纯教授语法知识, 在学生眼里, 艰深难懂, 教师很少将语法知识联系生活来讲, 这样, 语法教学就被“架”在一个高而空的位置上。学生体会不到学习语法知识的妙处和用处, 缺乏兴趣, 语法教学当然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有时为加深学生的印象, 我在讲文言文时, 将难懂的句子转变成现实生活中非常好理解的现代汉语的句子, 学生一对比, 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 我还设置一些小练习考查学生, 比如让学生用文言文形式写一个请假条, 提出要包含哪些句式。 学生觉得很新颖, 很快就动手, 自己造句, 其乐无穷, 交上来的请假条我挑比较好的板书出来, 也把有问题的拿出来, 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 动手改, 这样, 他们很容易记住大家犯过的语法错误, 对学习语法不再排斥。

等学生都有了学习的兴趣, 就要解决“用”的问题, 也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 往往有学生说, 我知道这个是倒装就是没把它倒装过来。 这时别着急责怪学生, 老师要做到让他们学会使用这些知识点。 笔者会设一个课堂前五分钟提问环节, 我向学生发问, 经常我会故意说错, 让学生找。 也会在知识积累上和他们一起努力, 制作一些班级教材, 学生和老师一起收集资料补充, 定期更改, 考查。 久而久之, 学生记的东西越来越多, 用起来得心应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现阶段, 我们要把目光放在如何搞好语法教学上, 而不是要不要重视语法教学上, 学生的学习情况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因此, 我们不能忽视语法教学, 应该将语法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抓, 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语法知识的基本规律,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教学真正实现工具与人文的统一。

摘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可忽略, 高中语法教学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 却长期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没有得到应有重视。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现有观念, 合理改进语法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实践中更好地完成语法教学这个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中语法,语法知识,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近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董耀会, 主编.当代教育教学文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语法知识 篇2

一.名词:名词单复数,名词的格

(一)名词单复数

1.一般情况,直接加-s,如:book-books, bag-bags, cat-cats, bed-beds

2.以s. x. sh. ch结尾,加-es,如:bus-buses, box-boxes, brush-brushes, watch-watches

3.以“辅音字母+y”结尾,变y为i, 再加-es,如:family-families, strawberry-strawberries

4.以“f或fe”结尾,变f或fe为v, 再加-es,如:knife-knives

5.不规则名词复数:

man-men, woman-women, policeman-policemen, policewoman-policewomen, mouse-mice

child-children, foot-feet, tooth-teeth, fish-fish, people-people, Chinese-Chinese, Japanese-Japanese

不可数名词的复数就是原型: paper, juice, water, milk, rice, tea

(二)名词的格

(1) 有生命的东西的名词所有格:

a) 单数后加 ’s 如: Lucy’s ruler my father’s shirt

b) 以s 结尾的复数名词后加 ’如: his friends’ bags

c) 不以s 结尾的复数后加 ’s children’s shoes

? 并列名词中,如果把 ’s加在最后一个名词后,表示共有, 如:

Tom and Mike’s car 汤姆和迈克共有的小汽车

? 要表示所有物不是共有的,应分别在并列名词后加’s

Tom’s and Mike’s cars 汤姆和麦克各自的小汽车

(2)表示无生命东西的名词通常用“ of +名词”来表示所有关系:如:

a picture of the classroom a map of China

二.冠词:不定冠词,定冠词种类:

(1)不定冠词:a / an a unit / an uncle

元音开头的可数名词前用an :

an egg / an apple / an orange / an eraser / an answer / an ID card / an alarm clock / an actor / an actress /

an e-mail / an address / an event / an example / an opera / an houran old man / an interesting book / an

exciting sport / an action movie / an art lesson /

(2)定冠词:the the egg the plane

2. 用法:

定冠词的用法:

(1)特指某(些)人或某(些)物: The ruler is on the desk.

(2)复述上文提到的人或物:He has a sweater. The sweater is new.

(3)谈话双方都知道的人或物:The boys aren’t at school.

(4)在序数词前: John’s birthday is February the second.

(5)用于固定词组中: in the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

不用冠词的情况:

(1)专有名词前:China is a big country.

(2)名词前有定语:this , that , my , your , some, any , no 等:

This is my baseball.

(3)复数名词表示一类人和事:Monkeys can’t swim. They are teachers.

(4)在节日,日期,月份,季节前:Today is Christmas Day. It’s Sunday.

(5)一日三餐前:We have breakfast at 6:30.

(6)球类 棋类运动前:They often play football after class. He plays chess at home.

* 但乐器前要用定冠词:I play the guitar very well.

(7)学科名称前:My favorite subject is music.

(8)在称呼或头衔的名词前:This is Mr Li.

(9)固定词组中:at noon at night by bus

三、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

人称代词 物主代词

主格 宾格

第一

人称 单数 I(我) me my(我的)

复数 we(我们) us our(我们的)

第二

人称 单数 you(你) you your(你的)

复数 you(你们) you your(你们的)

第三

人称 单数 he(他) him his(他的)

she(她) her her(她的)

it(它) it its(它的)

复数 they(他们/她们/它们) them their(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四、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

(一)、形容词的比较级

1、形容词比较级在句子中的运用:两个事物或人的比较用比较级,比较级后面一般带有单词than。比较级前面可以用more, a

little来修饰表示程度。than后的人称代词用主格(口语中可用宾格)。

2.形容词加er的规则:

⑴ 一般在词尾加er ;

⑵ 以字母e 结尾,加r ;

⑶ 以一个元音字母和一个辅音字母结尾,应双写末尾的辅音字母,再加er ;

⑷ 以“辅音字母+y”结尾,先把y变i,再加er 。

3.不规则形容词比较级:

good-better, beautiful-more beautiful

(二)副词的比较级

1.形容词与副词的区别 (有be用形,有形用be;有动用副,有副用动)

⑴在句子中形容词一般处于名词之前或be动词之后

⑵副词在句子中最常见的是处于实义动词之后

2.副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基本与形容词比较级相同 (不规则变化:well-better, far-farther)

五 数词:基数词,序数词一、基数词

(1)1-20

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eleven,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

sixteen,seventeen,eighteen,nineteen,twenty

(2)21-99 先说“几十”,再说“几”,中间加连字符。

23→twenty-three,34→thirty-four,45→forty—five,56→fifty-six,67→sixty-seven,78→seventy-eight,89→

eighty-nine,91→ninety-one

(3)101—999先说“几百”,再加and,再加末两位数或末位数;

586→five hundred and eighty-six,803→eight hundred and three

(4)l,000以上,先从右往左数,每三位数加一个“,”,第一个“,”前为thousand.第二个“,”前为million,第三个“

,”前为billion

1,001→one thousand and one

18,423→eighteen thousand,four hundred and twenty-three

6,260,309→six million two hundred and sixty thousand three hundred and nine

750,000,000,000→seven hundred and fifty billion

二、序数词

(1)一般在基数词后加th

eg.four→fourth,thirteen→thirteenth

(2)不规则变化

one→first,two→second,three→third,five→fifth,eight→eighth,nine→ninth,twelve—twelfth

(3)以y结尾的十位整数,变y为ie再加th

twenty→twentieth, forty→fortieth, ninety→ninetieth

(4)从二十一后的“几十几”直至“几百几十几”或“几千几百几十几”只将个位的基数词变为序数词。

twenty-first,two hundred and forty-fifth

基数词转为序数词的口诀:

基变序,有规律,词尾加上-th.

一,二,三,特殊记,词尾字母t,d,d.

八去t,九去e, ve要用f替。

ty将y变成i,th前面有个e.

若是碰到几十几,前用基来后用序。

六、介词:常用介词:in, on, at, behind等

1.at表示时间概念的某一个点。(在某时刻、时间、阶段等)。

at 1:00(dawn,midnight,noon)在一点钟(黎明、午夜、中午)

2.on

1)表示具体日期。

注:(1)关于“在周末”的几种表示法:

at(on)the weekend在周末---特指

at(on)weekends在周末---泛指

over the weekend在整个周末

during the weekend在周末期间

(2)在圣诞节,应说at Christmas而不说on Christmas

2)在(刚……)的时候。

On reaching the city he called up his parents.

一到城里他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

3.in

1)表示“时段”、“时期”,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和during互换,前者强调对比,后者强调持续。 in(during)1988(December,

the 20th century)在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世纪)

七、动词:动词的四种时态:

(1)一般现在时:

一般现在时的构成

1. be动词:主语+be(am, is, are)+其它。如:I am a boy. 我是一个男孩。

2. 行为动词:主语+行为动词(+其它)。 如: We study English. 我们学习英语。

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he, she, it)时,要在动词后加“-s”或“-es”。如:Mary likes Chinese.玛丽喜欢汉语。

动词+s的变化规则

1.一般情况下,直接加-s,如:cook-cooks, milk-milks

2.以s. x. sh. ch. o结尾,加-es,如:guess-guesses, wash-washes, watch-watches, go-goes

3.以“辅音字母+y”结尾,变y为i, 再加-es,如:study-studies

(2)一般过去时:

动词过去式详解 动词的过去式的构成规则有:

A、规则动词

① 一般直接在动词的后面加ed:如worked , learned , cleaned , visited

②以e结尾的动词直接加d:如lived , danced , used

③ 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动词要改y为i再加ed(此类动词较少)如study – studied carry – carried worry –

worried (注意play、stay不是辅音字母加y,所以不属于此类)

④ 双写最后一个字母(此类动词较少)如stopped

B、不规则动词(此类词并无规则,须熟记)小学阶段要记住以下动词的原形和过去式:sing – sang , eat – ate ,

see – saw , have – had , do – did , go – went , take – took , buy – bought , get – got , read – read

,fly – flew , am/is – was ,

are – were , say – said , leave – left , swim – swam , tell – told , draw – drew , come – came , lose

– lost , find – found , drink – drank , hurt – hurt , feel – felt

(3)一般将来时:

基本结构: ①be going to + do;

②will+ do. be going to = will

I am going to go swimming tomorrow(明天). = I will go swimming tomorrow.

(4)现在进行时: am,is,are+动词现在分词

动词现在分词详解 动词的ing形式的构成规则:

① 一般的直接在后面加上ing , 如doing , going , working , singing , eating

② 以e 结尾的动词,要先去e再加ing,如having , writing

③ 双写最后一个字母的(此类动词极少)有:running , swimming , sitting , getting

第三部分:句法

1.陈述句

(1)肯定句:是指用肯定的语气来陈述的句子,如:I’m a student. She is a doctor. He works in a hospital.

There are four fans in our classroom. He will eat lunch at 12:00. I watched TV yesterday evening.

(2)、否定句:含有否定词或表示否定意义词的句子,如:I’m not a student. She is not (isn’t) a doctor.

He does not (doesn’t) work in a hospital. There are not (aren’t) four fans in our classroom.

He will not (won’t) eat lunch at 12:00. I did not (didn’t) watch TV yesterday evening.

2. 疑问句

一般疑问句:是指询问事实的句子,此类句子必须用“yes”,或“no”来回答。

特殊疑问句:以特殊疑问词(what , where , who , which , when , whose , why , how等)开头引导的句子。此类句子应该

问什么就答什么,不能用“yes 、no”来回答。

3.There be句型

There be 句型与have, has的区别

1、There be 句型表示:在某地有某物(或人)x kb 1.c om

2、在there be 句型中,主语是单数,be 动词用is ; 主语是复数,be 动词用are ; 如有几件物品,be 动词根据最*近be 动

词的那个名词决定。

3、there be 句型的否定句在be 动词后加not , 一般疑问句把be 动词调到句首。

4、there be句型与have(has) 的区别:there be 表示在某地有某物(或人);have(has) 表示某人拥有某物。

5、some 和any 在there be 句型中的运用:some 用于肯定句, any 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

6、and 和or 在there be句型中的运用:and 用于肯定句, or 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

7、针对数量提问的特殊疑问句的基本结构是:

How many + 名词复数 + are there + 介词短语?

How much + 不可数名词 + is there + 介词短语?

8、针对主语提问的特殊疑问句的基本结构是:

主观表述题关涉的语法知识 篇3

高考语文试卷有一道大题,即古代诗文阅读赏析,考试内容多,分值高,且难度大。首先来看诗词鉴赏,鉴赏哪些方面呢?通常有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和诗歌的表达技巧,其中语言赏析包括“炼字”艺术和“诗眼”神韵。古人写诗作词都很讲究炼字。一首诗中,表达诗人情感,体现诗人匠心者莫过于“炼”过的字,因其炼得妙而境界全出。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三类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此乃语法范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着意描写赤壁景象,句中“穿”“拍”“卷”三个动词向来为人称道。“穿”字形象地写出了江边山崖之陡峭和高耸,“拍”字形象地写出了奔腾的浪涛猛烈击打着江岸的气势,“卷”字形象地写出了滚滚江流怒卷千万叠浪花的情态,此三字集形状、声音、颜色于一体,极写赤壁景物的雄奇壮阔,目之胸荡波澜。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句中“轻”字别有意蕴。原来李白因永王璘案,遭遇流放,行至白帝城,忽闻敕书,自是大喜过望。变故遇赦,飞舟东下,拈一形象词“轻”联结虚实——实写船行速快,虚写乘舟人心情轻快。正所谓轻描淡写,神采飞扬,意蕴深厚,作者陶然醉然,读者醉然陶然。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忽”字初读颇感突兀,细品却耐人寻味。此诗题为《闺怨》,闺中少妇悲怨何来?少妇原本乘兴观赏春色,几分迷醉,不虞陌头杨柳又是一春新绿,顿时勾起她送别丈夫远行觅封侯的情景,离愁别绪一下子涌上心头,心理巨变瞬间完成。若非用一副词“忽”,安能愁肠百结悔与恨,道是无情却有情!“炼字”艺术这般令人激赏不已,“诗眼”神韵同样让人如醉如痴。古人评诗素有“诗眼”之说。“诗眼”的表现形式一为关键句,二为诗中最精妙传神能巧妙表达主题的词语,且以后者居多。王维《过香积寺》第三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脍炙人口,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有诗眼。如何找到诗眼,既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主旨来考量,又要结合句法的分析来确定。这首诗描写作者到香积寺沿路所见之景,表现了山林古寺的幽静环境,由景明心,表达了诗人的恬静心境。把握整首诗这种幽静孤寂的意境,第三联的诗眼就映入眼帘,当是“咽”和“冷”。这两句是说山中危石耸立,泉水于嶙峋乱石中穿行,遇危石阻挠,不能发出欢快舒畅的哗哗声,只能发出痛苦的呜咽声;山中古木摩天,浓阴遮地,苍翠欲滴,日色照在上面,亦被映冷,不再给人燥热之感。而从句法上说,“咽”“冷”均属于使动用法,危石让泉声呜咽,青松使日色阴冷。理解至此,方知这两个字极具表现力,尤其是“冷”字出乎意料,令人拍案叫绝,将那山寺幽静、空寂、清绝尘宇的神韵,表现得非常准确,不爽毫厘,全然神来之笔。

接下来谈谈古文阅读,它分两个主要内容:断句和翻译。断句古称“句读”,文句断得准,才能读得明,这是毋庸置疑的。常用的方法有四种:懂词义、明结构、晓句式、识标志。第一种重在懂得句中的多义词或兼类词的含义。第二种重在给省略主语的语句断句,切忌将前句的宾语或“补语”误以为是后一句的主语;给含有介词结构的语句断句,勿要割裂介词结构与动词之间的关系。第三种重在对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组合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第四种重在识记标志动词:曰、道、云等。且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识记标志虚词:句首虚词有夫、惟、凡、盖、请、窃、敬、即、若、苟、纵、纵使、于是、向使,且夫、虽等,句中虚词有以、于、而、者等,句尾虚词有乎、也、矣、哉、邪、耳、焉等。翻译古文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惯用的方法分为补齐省略、查看结构、古今对译、整理语句诸种。第一种补齐省略,是说在翻译之前,要看看句子是否完整,因为文言文省略成分是司空见惯的,省略主要有主语、谓语、介词和介宾短语等。第二种查看结构,是说大凡语句通常由主干和修饰语组成,古今汉语构成基本相同,差异往往在特殊句式上。第三种古今对译,且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如“地方”译为“土地方圆”、“中人”译为“一般人、平常人”、“西河”译为“黄河以西”、“中间”译为“中间夹杂”等等。第四种整理语句,即在全句译过之后,检查是否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不可出现病句,造成文意不连贯,文气不贯通。

总之,掌握并熟练运用语法,可以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还能增强现代文阅读理解、概述能力,不失为一种良方。

语法逻辑知识教学刻不容缓 篇4

其题目是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 整合成一个解释“端午节”的不超过35个字的单句, 分值是4分。现将试卷中的典型病例抄录如下:

(1) 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一个传统节日, 于每年夏历五月初五以赛龙舟和吃粽子度过。

(2) 在五月初五。人们要赛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个传统节日。

(3) 每年的五月初五纪念屈原。人们要赛龙舟吃粽子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4) 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人们要赛龙舟南方人吃粽子且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

(5) 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订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6) 端午节是每年厦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源于为纪念屈原而举行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的节日。

(7) 是为了纪念屈原, 在厦历五月初五人们都要赛龙舟吃粽子, 是民间的传统节日。

(8) 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是人们赛龙舟也是南方省区吃粽子是我国的个传统节日。

(9)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为纪念诗人屈原而赛龙舟吃粽子, 时间是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

(10) 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为纪念屈原面举行赛龙舟、吃粽子等的活动。

分析病例出现的情况有如下方面:

(1) 单句应该只有一个谓语, 而许多病例却出现两个谓语中心词“是”。

(2) 单句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一个单句只能出现一个句号, 而病例中却出现两个甚至三个句号。

(3) 从形式上看变换的句子是一个单句, 实际上是两三个单句的叠加, 仍然不是一个单句。

分析种种病例现象得出一个结论, 实际上学生的知识建构中没有单句的概念, 没有逻辑学的简单思想。因此考生在做这类题目时就显得无所适从, 便只能够胡乱拼凑。其实这种现象不是偶一为之, 在前几年的高考中就见端倪。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许多学生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没有, 分不清主谓宾, 分不清单复句, 更有甚者, 许多学生把英语语法分析的思想拿来分析汉语语法现象 (什么主语的同位语) , 虽然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有相近似的地方, 但毕竟是两套不同的语法体系。出现这种教学现状, 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实, 中学语文界对《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理解与解读不完全正确,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喜欢走极“左”的路线, 淡化语法教学就一定要把语法打倒, 让语法教学在中学语文的讲坛上“寿终正寝”, 《考试说明》不考语法的名词术语而不是不考语法知识, 淡化语法的教学不是不学语法, 初高中应该有必备的语法知识。

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 实际上就是逻辑学中的下定义, 给一个词下定义实际上就是把相关的材料整合起来成为单句。下定义的句式一般是一个单句并且是一个判断句。

逻辑学中下定义的方法如下:

种概念=种差+属概念

种差就是把相关的材料作为定语放在属概念前作属概念的定语。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未繁琐地给学生讲许多逻辑语法术语, 而是借助一个典型的例句给学生讲清了许多相关的繁琐冗长的逻辑知识, 可以说起到了化繁为简, “以巧破千钧”的作用。

高中生都知道数学如何给直角三角形下定义的方法:直角三角形是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这样的句子就是下定义, 也就是给一个词语所作的解释, 在这众多的内容中, 如果我们用一个耳熟能详的典型的例句作为参照, 就可把相关的非常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学生学得轻松, 又能解决教学中一大类题型现象。教学是一门科学, 教学更是一门艺术, 是运用智慧打开与呵护着学生灵性之门的艺术, 教师一定要用智慧去思考怎么用最小的代价换来学生最丰硕的果实。

在具体解答这类题目时, 应先从众多分散的句子中, 找一个主体句子作为单句的主干, 再把相关的语句变换整合后成为句子的定语, 再考虑定语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这样就可达到题干中的要求, 使句子变得科学规范, 从而让考生得到高分甚至满分。

高三英语语法知识 篇5

1. family(家庭),team(队),class(班),audience(听众)等

其用法特点为:若视为整体,表示单数意义;若考虑其个体成员,表示复数意义。比较:

This class consists of 45 pupils. 这个班由45个学生组成。

This class are studying English now. 这个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

2. cattle(牛,牲畜),people(人),police(警察)等

其用法特点为:只有单数形式, 但却表示复数意义,用作主语时谓语用复数;不与 a(n) 连用,但可与the连用(表示总括意义和特指)。如:

People will laugh at you. 人们会笑你的。

The police are looking for him. 警察在找他。

For these many cattle were killed. 就因为这个原因宰了不少牲畜。

注:表示牲畜的头数,用单位词 head(单复数同形)。如:three head of cattle 3头牛,twenty (head of )cattle 20头牛。

3. goods(货物), clothes(衣服)等

其用法特点是:只有复数形式(当然也表示复数意义,用作主语时谓语也用复数),但通常不与数词连用。如:

Such clothes are very expensive. 那样的衣服很贵。

To whom do these goods belong? 这些书是谁的?

4. baggage / luggage(行李), clothing(衣服), furniture(家具), machinery(机器), poetry(诗), scenery(风景), jewelry(珠宝),equipment(设备)等

其用法特点为:是不可数名词,只用单数形式,不用不定冠词 (当然更不能用数词),没有复数形式。如:

Our clothing protects us from [against] the cold. 我们的衣服可以御寒。

Have you checked all your baggage? 你所有行李都托运了吗?

特别提醒:machinery, poetry, jewelry, scenery 相应的个体可数名词是 machine, poem, jewel, scene。如:a poem / a piece of poetry 一首诗,many machines / much machinery / many pieces of machinery 许多机器。

5. hair(头发,毛发)

指全部头发或毛发时,为集合名词(不可数);指几根头发或毛发时,为个体名词(可数)。如:

My hair has grown very long. 我的头发已长得很长了。(D21)

The police found two hairs there. 警察在那儿找到了两根头发。(D23)

6. mankind(人类)

是一个不可数的集合名词,不用复数形式,也不连用冠词。如:

This is an invention that benefits mankind. 这是一项造福人类的发明。

Mankind has its own problems. 人类有自己的问题。

特别提醒:mankind 表示“人(类)”时,虽不可数,但有时却可以表示复数意义,尤其是当其表语是复数时。如:Mankind are intelligent animals. 人是理智的动物。

7. fruit(水果)

作为集合名词,它通常是不可数的。如:

He doesn’t not eat much fruit. 他不大吃水果。

He is growing fruit in the country. 他在农村种水果。

但是,当要表示种类时,它可视为可数名词,即a fruit 指一种水果,fruits 指多种水果。体会:

Some fruits have thick skins. 有些水果皮很厚。

语法知识 篇6

◆知识网络:祈使句是表示请求、命令、邀请、劝告或叮嘱等的句子,句子主语不在句中出现。祈使句即以动词开头,该动词应使用其原形。例如:

Please do as I told you. 请按我说的做。

为了强调,主语you有时也会使用。例如:

Jim, you clean the blackboard. The others clean the doors and windows. 吉姆,你擦黑板,其余的人擦门窗。

◆句式结构:

★肯定式

祈使句的肯定结构有:

1.由行为动词引导

Remember to turn off the light when you leave. 离开时记得关灯。

2.由be引导

Be careful when crossing the road. 过马路时要小心。

3.由let引导

Let’s stop to have a rest. 我们停下来休息一下吧。

★否定式

祈使句的否定结构有两种:

1.在动词原形前加don’t。例如:

Don’t look out of the window, please. 请不要向窗外看。

2.Let’s+not+动词原形。例如:

Let’s not play computer games. 我们别玩电脑游戏了。

★附加问句的构成

祈使句后的附加问句多表示请求、建议,不论祈使句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附加问句均可用will you构成。但由let’s引导的祈使句后则使用shall we。例如:

Let us do the work by ourselves, will you?

Don’t be angry with my little sister, will you?

Let’s go to the farther island, shall we?

★强调结构有时为了表示强调,可以在祈使句前加do。例如:

Do be careful. 务必小心。

Do remember to send an e-mail to me. 一定记着给我发个电子邮件。

◆巩固练习:

1) 将下列汉语翻译成英语。

1. 请照看好您的包。 ___________________.

2. 让我们去学校吧! ___________________!

3. 亲爱的,高兴点儿! 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要把书放这儿。 ___________________.

5. 不要让猫进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

1. ____ make any noise here. The baby is sleeping.

A. NotB. Don’tC. NoD. Do

2. ____ computer, shall we?

A. Let’s to playB. Let’s play

C. Let playD. Let to play

3. Let’s go and play basketball, ____?

A. shall weB. will youC. shall usD. will us

4. Don’t close the window, ____?

A. will weB. shall weC. will youD. shall you

5. ____ when you do your homework.

A. Be careB. CarefulC. Is carefulD. Be careful

(B)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对抗赛”

英语中的名词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他们俩常常为自己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发生争执,今天他们要举行一次“对抗赛”,精彩内容,不容错过噢!

★身份之争

可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如:a book, two books, a bus, threebuses。

不可数名词只有单数形式。如:bread, tea, water, juice, milk。

★与冠词的关系

可数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可以直接用不定冠词a/an或基数词来修饰。如:I am a student. I have two books.

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不能用不定冠词或数词直接修饰。如:不能说a tea, two breads。

★修饰语的异同

可数名词可以直接用具体的数词来修饰。如:three trees, five buses等。可数名词还可以用some, any, few, a few, many, a lot of来修饰复数可数名词。如:some girls, a few friends, many pears。

不可数名词不能用数词直接修饰,但可以用some, any, little, a little, much, a lot of来修饰。如:some milk, a little tea, a lot of food。不可数名词表示确切的数量时,用“数词+表示量的名词+of+不可数名词”结构,若表示复数,只把of前表量的名词变为复数。如:a cup of tea, two glasses of orange juice。

★与“多少”的缘份

可数名词天生就与how many有缘,而且how many后只跟名词的复数。如: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对不可数名词前的修饰语提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若对不可数名词前的全部修饰语提问,疑问词用how much。如:

I want two cups of tea. →How much tea do you want?

若对不可数名词前表示数量的名词提问,疑问词用how many。如:

They want two cups of tea. →How many cups of tea do they want?

★作主语时谓语的表现

可数名词作主语,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要看主语的脸色行事。单个的单数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多个单数名词或复数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要用复数。如:

Jim comes from England.

Lily and Lucy are twins.

The students are reading English books.

不可数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但是,当不可数名词前面有复数名词短语修饰时,谓语动词就要用复数。如:

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glass.

There are three bottles of water on the table.

巩固练习:

一、用名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he cat caught two ____(mouse) last night.

2. Jack went to have two ____(tooth) pulled out yesterday afternoon.

3. There is some ____(rice) in the bag.

4. There are two new ____(shelf) in my study.

5. The ____(German) are going to fly to Beijing for their holiday.

6. All these ____(thief) have been caught.

7. The P.E teacher gave me some ____(advice) on how to play soccer well.

8. Kate can’t walk now because she hurt her ____(foot) yesterday.

9. They built many ____(build) on Shanghai.

10. In the earthquake, lots of people lost their ____(life) in India.

二、单项选择。

1. ——Would you like ____ tea?

——No, thanks. I have drunk two ____.

A. any; bottles of orange juice

B. some; bottles of orange juice

C. many; bottles of oranges juice

D. few; bottle of oranges juice

2. There are a lot of ____ down there but hardly any ____.

A. sheeps; peopleB. sheep; people

C. sheeps; peoplesD. sheep; peoples

3. Look!These ____ doctors are under the ____ trees.

A. woman; appleB. women; apples

C. woman; applesD. women; apple

4. This is James Allan Green. We can call him ____.

A. Mr. GreenB. Mr. Allan

C. Mr. JamesD. James Green

5. On the table there are some ____ near the ____.

A. tomatoes; photosB. tomatos; photos

C. tomatos; photoesD. tomatoes; photoes

6. ——What can I do for you?

——I’d like some ____.

A. bottle of oranges juiceB. bottle of orange juice

C. bottles of orange juiceD. bottles of oranges juice

7. Mr. Johnson has a ____.

A. ten year old boyB. ten years old boy

C. boy of ten year oldD. ten-year-old boy

8. Mum, I’m thirsty. Will you please give me some ____?

A. pencilsB. cakeC. waterD. books

9. ——____ there ____ for me on the bus?

——No, it’s crowded.

A. Is, a roomB. Are, any roomC. Are, roomsD. Is, any room

10. My mother bought ____ for me yesterday.

A. a pair of glassesB. a pair of glass

C. a glassesD. glass

(C)攻克一般过去时

Hi! My dear friends. 我是一般过去时,在七年级我已经出现过。先来回顾一下吧!

本单元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和大家一起学习动词过去式的构成及一般过去时的句型转换。Come on!

◆动词过去式的构成

实义动词的过去式分规则和不规则两种变化。规则动词过去式的变化,可归纳为以下四种形式:

1. 一般情况下在动词后直接加-ed。如:stay→stayed; look→looked。

2.以不发音字母e结尾的动词去掉e再加-ed。如:like→liked; love→loved。

3. 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动词且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双写最后一个辅音字母再加-ed。如:shop→shopped; stop→stopped。

4.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动词变y为i,再加-ed。如:study→studied; carry→carried。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请同学们注意总结。本单元出现的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有:

be→was/were; have/has→had; do/does→did; go→went; eat→ate; hang→hung; see→saw; buy→bought; win→won; get→got; meet→met; take→took; sleep→slept; come→came; put→put; read→read(注意read的原形和过去式的发音不同)

◆一般过去时的句型结构

1.be动词一般过去时句型结构

肯定句:主语+was/were+表语+其它成分。

否定句:主语+was/were+not+表语+其它成分。

一般疑问句:Was/Were+主语+表语+其它成分?

肯定回答:Yes, 主语+was/were。

否定回答:No, 主语+wasn’t/weren’t。

2.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时句型结构

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时作谓语时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肯定句:主语+动词过去式+其它成分。

否定句:主语+didn’t+动词原形+其它成分。

一般疑问句:Did+主语+动词原形+其它成分?

肯定回答:Yes, 主语+did。

否定回答:No, 主语+didn’t。

3.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结构

1)疑问词在句中不充当主语时,句型结构为:疑问词+一般疑问句?

2)疑问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时,句型结构为:疑问词+行为动词的过去式(或was/were+表语)+其它成分?

◆一般过去时的句型转换

1.实义动词作谓语的一般过去时句子变否定句,谓语动词改为“didn’t+动词原形”;变一般疑问句,助动词did提到句首,句中的动词要改为原形,句末用问号,肯定回答为:Yes, 主语+did;否定回答为:No, 主语+didn’t。

2.be动词的一般过去时,动词be的形式为was或were。肯定句变否定句直接在was或were后加not,而且was, were可与not缩写为wasn’t, weren’t;变一般疑问句将was或were提前到句首,句末用问号,肯定回答为:“Yes,…+was/were.;否定回答为:No,…+wasn’t/weren’t.”。

巩固练习:

一、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He ____(not bring) us books yesterday.

2. Yesterday Mike and I ____(go) to the farm. We ____(carry) some

water for the old man. We ____(have) a good time there.

3. Some foreign friends ____(visit) your school three days ago. ____

they ____(ask) you any questions about your study?

4. The old man ____(live) in Shanghai in 2000.

5. ——When ____ your sister ____(do) her homework?

——She ____(do) it an hour ago.

6. When we ____(be) on holiday in Shenzhen last summer, we ____

(enjoy) ourselves there.

二、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型。

1. I was at home this morning. (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否定回答)

——____ ____ at home this morning?

——____, ____ ____.

2. He did morning exercises in the morning. (改为否定句)

He ____ ____ ____ ____ in the morning.

3. They had a big dinner yesterday. (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肯定回答)

——____ ____ ____ a big dinner yesterday?

——____, ____ ____.

4. Mr Wang went to America by plane.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Mr Wang ____ to America?

5. How did you like Shanghai? (改为同义句)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Shanghai?

巧用数学知识优化英语语法教学 篇7

1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现有问题

处于教育第一线的英语教师都知道英语语法的重要性。也都花了很多心血在这上面。为了讲好一个语言要点, 例如:为了讲好enough这一词的用法, 大多数人不惜花上大量的时间去查许多相关资料, 从参考书上抄了许多有用的例句, 如: (1) He has enough money to pay for the bill. (2) The house is big enough等。上课时教师就把这些例句列举在黑板上, 完后, 老师又带着学生逐个分析这些例句, 然后引导学生以文字形式写下该词的用法。等到学生记下这个词的用法后老师又忙着在黑板上写其他语言点的例句, 然后再带着学生去分析和总结。整节课老师都忙着在黑板上写例句然后讲解例句, 学生就在下面忙着抄呀抄。一节课下来, 学生的例句也抄了, 语言点的用法也记了, 有些教师甚至还要求学生背诵例句, 加强记忆, 但是过两天, 再问学生这些语言点的用法时, 学生就可能记不完全了。为什么?例子太多, 语言文字太多, 学生的印象不深刻。

再有另外一种情况, 教师为教语法而教语法 (teaching grammar for grammar) 。照本宣科, 一字不漏, 先按照字意解释某一语法的基本概念, 再讲解基本规则, 最后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来解释其用法。老师在讲台上大汗淋漓, 学生在下面听得格外认真。这样的一堂语法课, 讲解非常仔细但过于复杂, 且没有重点归纳, 学生尽管听得认真, 可是在阅读和使用时仍然搞不清楚。这真是教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苦。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 一定要背会、记熟这些规则。但是,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懒于记忆, 课堂上学会, 课后却不复习, 不背诵。随着知识点的深入, 没有扎实的基础做支撑就逐渐感到语法难学, 就对语法失去了兴趣。

2 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巧用数学知识

英语语法的教与学并没有那么困难, 只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就能达到化繁为简, 易懂易记的效果。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和经验积累, 笔者发现:如果恰当地运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线段、阿拉伯数字或简图等数学符号或数学知识来辅助英语语法教学, 就可以简单、直观、形象地将英语语法知识点表现出来, 从而达到简化英语语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增强语法记忆的效果。

2.1 巧用线段和百分比, 深化记忆

英语语法中常有一些频率、程度副词, 它们几个词的意思相近, 程度却各有不同, 学生在使用它们时就显得很混乱。像这样的副词, 教师可以将其结合起来, 利用数学中的线段和百分比引导学生找出其中规律, 形成系统性的知识, 从而简化记忆过程。如:英语中有六个词都可以表示频度, 它们是often (经常) , usually (通常) , never (从不) , seldom (很少, 偶尔) , always (总是) , sometimes (有时) 。除了never (从不) 和always (总是) 这两个词比较极端外, 其它几个词的意思都比较接近, 容易混淆。在教授时, 教师可以用线段将六个词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 按照频率的大小进行排列, 如图1:

在上面的线段图中, 六个频度副词的程度都清楚地标了出来, 学生一看, 一目了然, 恍然大悟。在记忆时只要按照从小到大, 从0到5%、20%、60%、80%、100%的升序就可以轻松地将这六个词及其用法记在脑海里。

在这里补充一点, 除了可以用线段来辅助英语语法教学, 也可以采用在直线上作标记来体现动词的时态, 如, 过去完成时。这一时态的定义是这样下的:它表示过去某一时间或动作以前已经发生或完成了的动作。它强调动作发生的时间是“过去的过去”。如果采用在直线上作标记来解释这一定义, 那就清楚容易得多。以一例为证;When they arrived the cinema, the film had begun. (当他们到达电影院的时候, 电影早就开场了) 。

通过图2, 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出begin这一动作发生在过去的一个动作“arrived”之前, 在时间上属于“过去的过去”, 所以该用had begun.

2.2 简单的几何图形也能让语法直观、形象

简简单单的几何图形, 如果运用得好, 它也能给英语语法课增添趣味。

高中英语教材里曾有一篇名为“Britain and Ireland”的课文。这篇课文的知识点之一就是学习区分方位介词in, to, on的用法。三个方位介词都可以解释为“在……处”。将课文中的句子“Britain lies to the east of Ireland”;“London is in the southeast of England”和英国的地图有机结合起来, 不难找出两者的区别:in表示在某一地域之内的某方位 (属于该范围) ;to表示在某一地域地区之外的某方位 (不属于该范围) 。老师再向学生补充on的用法:它表示与某地相邻的关系。像这样指导学生亲自动手, 通过观察来找in和to的区别, 学生确实能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 只要再进一步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归纳总结, 这三个词的用法就更容易记住。通过分析这些区别, 不难发现这三个词表达位置关系恰似数学中圆的“包含 (in) 、相离 (to) 、相切 (on) ”关系。如图3所示:

以A为坐标 (A的上面是北, 下面是南, 左边是西, 右边是东) , 以B, C, D不同的位置来表示这三个词的不同用法。像这样比较直观、形象的图形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的记忆。

2.3 利用简图讲解语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利用简图讲解英语语法可帮助他们尽快理解所学语言。有些简单的语法结构可采用简图法, 如:

区别take和bring时, 可用图4、图5帮助理解其不同。

(把斧头拿到隔壁房间去, 把锉刀拿到这儿来。)

(1)

上句指将斧头从说话人处带到另一处去。

(2)

这句指将锉刀从他处带到说话人处。

再有, 讲解across和through的区别时也可以采用简图法。

在图6中, 两条平行线表示一条马路的两边, 中间是马路, 线条A表示横穿, 所以用across, 线条B表示直穿, 用through.

2.4 化繁为简, “8-4-2”时态讲解法 (2-4-8时态记忆法)

英语动词时态的学习历来都是语法教学的重点。传统语法家认为动词有16种时态:

一般时—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一般将来时, 一般过去将来时

进行时——现在进行时, 过去进行时, 将来进行时, 将来过去进行时

完成时——现在完成时, 过去完成时, 将来完成时, 过去将来完成时

完成进行时——现在完成进行, 过去完成进行时, 将来完成进行时, 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

这些时态学起来十分复杂, 学生无从下手。其实, 在日常生活中, 只有8种时态是比较常见的: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一般将来时, 过去将来时, 现在进行时, 过去进行时, 现在完成时, 过去完成时。英语教师只需将这8种时态的用法传授给学生就足够了。仔细观察, 这8种时态之间还是存在有一定的规律性。完全可以化繁为简, 找出规律, 形成系统性的知识。这8种时态可以归纳为4类:

(1) 一般时——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2) 将来时——一般将来时, 过去将来时

(3) 进行时——现在进行时, 过去进行时

(4) 完成时——现在完成时, 过去完成时

再仔细观察, 这4类还可以进一步归为2类:现在时和过去时 (维多利亚大学教授肯尼迪认为, 动词只有两种时态, 没有将来时, 只有将来时间, 即“助动词+动词原形”) 。

一步一步地, 将8种时态归为4类, 进而再归为2类, 在推理归纳的过程中, 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也在逐步减少, 印象也逐步增强, 而且“8-4-2”这三个数字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生特别感兴趣。在背诵的时候学生只需反向记忆, 记住“2-4-8”, 倒过来推理:动词的时态有2类:现在时和过去时;这2类又可以推理成4类:一般时, 将来时, 进行时, 完成时;之后, 这4类还可以变成8种: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一般将来时, 过去将来时, 现在进行时, 过去进行时, 现在完成时, 过去完成时。这样, 8个时态就完全表达出来了。

2.5 选择、填空题式的归纳法

有许多教师教英语语法时常采用归纳法, 因归纳法是让学习者在语言环境中学语法,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归纳法是先让外语学习者接触语言材料, 通过学习大量例句, 使学生形成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 进而对材料进行加工, 最后再总结归纳出语法规则来。若将推理归纳的过程变为做选择题、填空题的数学形式, 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勾起, 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自己去寻找答案。

在教enough这一词的用法时, 我们不妨采用此法。先以选择题的形式给例句:

让学生根据各自的语感来判断, 做选择。学生选择完后, 老师再公布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第一题B, 第二题A, 第三题A。之后, 在总结enough的用法时, 教师可以给出一道填空题:

教师提示学生从词性出发, 通过分析三个例句, 在空格处写上答案, 就得出了图8:

图8清楚地表现了enough这一个词的用法:当它修饰形容词或副词时, 要把它放在形容词或副词的后面;当它修饰名词时, 要把它放在名词的前面。以做选择题、填空题的方式, 学生亲手将该词的用法归纳了出来。在这个变单向灌输式教学为发散式互动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兴趣昂然, 教学效果特别明显。

数学, 是一门在学科性质、知识结构、语言功能等方面与英语完全不同的学科, 两者几乎没有交叉点。但是, 只要找到切入口, 运用其知识有效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就能达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 深化语法记忆, 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效果。

摘要: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 赋予了语言以结构系统。在外语教学中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人们强调语法, 重视语法, 但是在语法的教和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有不少问题:语法讲解过细, 概念模糊, 学生懒于或难于记忆。针对此情况, 可以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线段、阿拉伯数字或简图等数学符号或数学知识来辅助英语语法教学, 英语语法知识点就可以简单、直观、形象地被表现出来, 从而达到简化英语语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增强语法记忆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语法,数学知识,系统讲解,增强记忆

参考文献

[1]王本全.魔法英语, 高中语法手册[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5.1-530.

[2]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150-180.

语法知识淡化下的作文教学 篇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由于“随文学习”的机动性,再加上语法知识早已淡出了考试的范围,为数不少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往往忽略了语法知识的教学,而在作文教学中,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他们习惯上把作文与语法看成是两个完全独立、各自表述的系统,例如把作文看成是能力系统,把语法看成是知识系统。于是,在教学中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作文与语法也就成了一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冤家”。

我们经常看到的作文教学,有着相同的情形:无论是作前指导还是作后总结,教师的考虑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全面周到,从审题到立意,从结构到方法,从主题到形象,从思想到文采……无不条分缕析,逐一讲解,但很少涉及语法问题,虽然有的教师也讲作文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但又往往是粗线条式一笔带过,不愿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而且,在评改中,教师对学生的语病不是看不出,便只是划条线,写上“语句不通”之类的评语,至于不通在哪里,该如何修改,就不再具体指导。因为,有的教师认为,语法是比较抽象的,可说而不可用,对学生的作文不会有大的帮助。由于缺乏系统的教学,对于语法知识,大多数学生都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学生一窍不通,再加上新概念作文的怪异、流行歌曲的随意等等的不良影响。于是,学生在作文中的语法问题屡现错误,堪为忧人。

最近,我以2014年苏州中考作文“不错过”为题,请本届初三学生练习。下面以一位学生的作文片段为例,来谈谈个人看法。

不错过坚持

①一股花香钻进了我的鼻子,这味道勾起了我的回忆……

我家后院有许多花,唯一醒目的就是缠绕在树上的紫藤萝花。

冬雪覆盖着它枯瘦的身躯,②

终于有一天,太阳显摆了它的半个身子,给白色增添了一抹光彩。

想到它的不堪重负,我忍不住想帮它清理一下对它纠缠不清的雪,但又舍不得毁掉这一风景,③我相信它是最特别的。

……

主要问题如下:

1. 题目补充得不恰当。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填补题目的空缺内容,这也是写半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填补题目空缺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要仔细琢磨缺的是词组的哪部分内容,要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比如本题是一个动宾短语,补充时应考虑到需要填写的是“错过”的宾语,一般情况下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很显然,这个同学补充的“坚持”从语法角度讲是不准确的。题目就已经是一处败笔。

2. 语病多见。如①,语义重复。

3. 修辞使用得不自如。如②,比喻缺乏相似点。

4. 不会长短句的灵活使用,作文读起来拗口,也不会灵活处理定语状语补语的位置,影响情感的表达。如③,应改为:就任由着它的枝条在呼啸的北风中瑟瑟发抖,在严寒中抵抗着白雪,倔强地坚持着。

由上述例子可见,作文教学离开了语法的有机合作,造成学生写作时问题层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作文的质量。作文作为言语活动的主要产品之一,只有接受语法的必要制约,才能发挥其表达、交流功能。有了一定的语法规范,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律写作,写出来的东西,才有可能做到简明连贯,句通文顺。离开了一定的语言标准,每人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那么,作文就有可能成为半懂不懂的胡言乱语。假如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能够结合语法知识,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在一定的语法规则的指导下进行,那么,他们还会在作文中出现低级的语言错误吗?有人可能会认为语法教学阻碍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写作陷于僵化。他们认为初中生学了语法就会处处受约束,这些顾虑纯属无稽之谈,因为没有人会先定好多少语法法则,再来组合句子进行填空的。相反,当一个人自觉地遵守语言规则时,才有可能写出令大家满意的作品。试问,从古代到近代,从现代到当代,哪一位作家是不懂得语言运用规律的呢?

语法和作文是一个统一体,语法是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法则,它就必定潜在于言语产品──作文之中,语法系出言语,又服务于言语生产,而作文则是语法的存在方式之一。因此,结合语法开展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实用的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法则,使他们以最便捷的方法,达到作文的较高境界,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正确、有效地表达自己,实现低耗高效的目标。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作文教学中结合语法知识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讲解”都显得较为宏观,经常说些大而无着的道理,如“审题要仔细”“立意要深刻”“观点要鲜明”或者“内容空洞”“文体不清”“结构松散”等。这种指导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写作实践帮助不大,学生能听懂,却不易操作,最后自然对教师的指导不屑一听。反之,一旦让语法介入其中,让语法在作文教学的大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则作文教学便有了实质性的内容,学生听有所得,学有所获,自然不会在心理上拒斥作文指导和讲评。曾经听过一堂作文课。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请一个学生蒙上眼睛,上黑板来画眼睛鼻子等器官。然后要求全班学生根据刚才那个学生的一系列表现把“他画脸”三个字扩充成一个四百字左右的作文片段。

生1:他蒙上了眼睛,迈着摸索的步伐。

生2:不能说“摸索的步伐”,“的”前面应该用名词或者形容词。

师:那应该怎么说呢?

生2:他摸索着迈开了脚步。

生1:他碰到了前排同学的桌角,一不小心,绊了一下。

生3:“一不小心”应该放到“碰到”的前面,他是一不小心才碰到了。

……

生4:他举起右手,拿着粉笔,在他以为正确的位置一笔一笔地画了起来。

生5:错了,应该是先拿着粉笔,再举起右手。

师:大家想一想,他画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心情。

生6: 紧张。

师:我们请他自己来说说好不好?

画脸的学生:我当时是有点紧张,还有点害怕,担心画错了,大家会笑我,所以画得尽量慢一些。

师:大家想一想,怎样把他那种心情写出来 ?

生7:把“一笔一笔”放到后面去。

师:在他以为正确的位置画了起来,一笔,又一笔。嗯,的确有点郑重的感觉。

……

师:大家刚才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写了这个过程。可是,算下来才一百多个字,离要求还有距离,怎么办呢?

生8:还可以写他的神态。

师:对,我们还可以对谓语“画”进行扩充:他画脸前后的神态,同学们七嘴八舌的指挥和他的反应。还可以对主语进行扩充,他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去画脸的,是毛遂自荐,还是无可奈何?等等内容都可以发挥,这些内容的加入,就能使情节更加丰满。

……

本堂课教师将语法知识有机地结合到写作中,使语法知识与作文技巧浑然一体。另外,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所使用的语法术语都极为普通,是每个初中生都能够也应该掌握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本课语法知识的容量比较大,涉及词语的准确运用、词语的搭配、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恰当的句式等等,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活跃,没有把它们当成纯粹的语法知识进行机械的识记,而是在提高作文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接受了。整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的途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二、在读写结合中穿插语法知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作家都是语言高手,因为他们对语言有与众不同的敏感与悟性,凭他们的敏感与悟性,他们在感性语言的学习中,很好地掌握了语言运用的规则,熟知怎样搭配才正确,怎样搭配属不当,怎样使用精妙,怎样使用不好,由此写出了传世之作。掌握了这样一些东西,不就算是学好了语法?如上述学生问题作文中的第四个问题,其实在阅读教学中也屡次出现。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韩愈《马说》中“马之千里者”。教学时就要明确提出这些是定语后置的句子,起强调、突出的作用。并要求学生进行仿句练习,甚至可以拿出自己的作文本,看看哪些句子可以用这种句式来加强表达效果。要让学生把阅读过程中掌握的一些语法规则与自己的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

(一)“啄木鸟”行动

一个学期下来,大小作文也会有十余篇。请每个学生都做一只“小小啄木鸟”,找出同学作文中的语法使用不当、不佳的句子(包括那些被教师圈出的句子和自己发现的句子),并提出修改意见。方式可包括同桌互选、小组共选等等。这种选择过程,就是一种反思的过程,一种互动的过程,这项活动若能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对作文中语法的理解会进入到更高的境界,写作时对语法的运用也将更得心应手。

(二)“对对联”比赛

对联是中国传统的写作样式,它能反映一个人写作时对语言规律与法则掌握的程度。对联不仅在思想内容上对作者的要求较高,在形式上更是提出了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对、位置相应、对象相关、结构相同等要求。学生在比赛中,慢慢地能摸索到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与法则。当然,在学生对对联中,只要大致符合语法规定就行。每次比赛后,教师可将学生的对联进行展示,师生共同比较分析。长此以往,潜移默化下,学生在写作中定会更多地考虑到语法的合理性。

总之,作文精巧的结构、真挚的情感、深刻的主题,都离不开“语法”这一根基。作文和语法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自如地写作,实现作文低耗高效的目标。

摘要:语法和作文是一个统一体,语法是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法则,它就必定潜在于言语产品──作文之中。语法系出言语,又服务于言语生产,而作文则是语法的存在方式之一。作文教学离开了语法的有机合作,就会造成学生写作时问题层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作文的质量。因此,结合语法开展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实用的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法则,使他们以最便捷的方法,达到作文的较高境界,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正确、有效地表达自己,实现低耗高效的目标。

语法知识 篇9

对于语法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还有这样的表述:“在阅读教学中, 为了帮助理解课文, 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它明确地告诉我们:适当的、必要的语法知识还是应该学习的。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 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不能一味地围绕考试指挥棒转, 那种因为不考而不教极为功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必刻意追求系统、完整地讲授语法知识, 但也不能完全不要语法知识。把语法知识全部逐出语文课堂, 有损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是无益的。语法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首先, 学习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有利于提高中学生自觉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法知识能让学生读懂文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阅读能力中, 理解能力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 但也是最薄弱的。缺失了基本的理解能力, 其他的能力培养都是缘木求鱼。认真研究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应用, 从中探索理解的规律, 则对阅读理解能力提供了一个技术层面的支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不少学生理解文言文字词句完全靠死记硬背。如果运用语法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醉翁亭记》中“人不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其乐”中的第一个“乐”、第二个“乐”各是什么意思?学生没有“动宾短语”的知识储备, 往往讨论半天也说不清。但如果掌握了“动宾短语”这一知识点, 则能很快说出:“乐其乐”是一个动宾短语, 所以第一个“乐”, 是动词, 意为“以……为乐”;第二个“乐”, 是名词, 意为“乐趣”。在现代文阅读中, 有时候抓住一个关键词辨析其意义或用法, 就能够理解和赏析这句话。如《春》中“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抓住“闹”字, 让学生体会它的含义和作用, 既有形容词“热闹”的意思, 也有动词“闹腾”的意思, 还会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真是“着一‘闹’字, 而境界全出”。教学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语法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文句写正确。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 初中毕业生应该具有相应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 打下较好的语文基础。可现在不少学生学了近十年的语文, 还是不能准确无误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目前我国初中生作文的突出毛病是错别字连篇, 病句多, 常见的修辞格不会用, 更谈不上什么文采可言。究其原因, 除了学生平时作文训练得少以外, 不会语法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学生很少懂语法, 平时常说出一些让人难以听懂的话, 有的甚至滥造词语。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不利于学生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 我们也能发现不少违背语法规则的现象。如“今年过节不收礼, 收礼就收脑白金”这一广告词, 就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这些现象更加剧了学生各种语病的产生, 也使我们更加意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其次, 语法知识的教学是英语等其他学科的需要, 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 更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需要。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 国家间竞争异常激烈, 外语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学习外语成为时代的需要。如今, 全国各中小学几乎都开设了英语课, 而英语和汉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尤其是在语法方面的联系更普遍。一个汉语基础薄弱, 对汉语语法一无所知的人, 学好外语是不可想象的。另外, 语文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其他各门功课都要用汉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试想, 如果一个学生连数学题都读不懂, 你又怎能要求他学好数学?更谈不上让他将来要从事这门学科的研究了。

众所周知,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终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另外,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 它将伴随着人的一生。语文知识的好坏影响着一个人的终生学习, 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如果初中不教语法, 学生升入高中后, 遇到逻辑性很强的说理性文字, 如人物、科技类论文, 往往读不懂, 直接影响了高中语文的教学。同时, 从目前高考试题来看, 不少省份的语文试题中都有关于语法知识的考题, 如果学生没有语法基础, 上述试题如何解答?退一步讲, 即使高中老师重新进行初中语法的教学, 结果也可能是事倍功半。所以, 在初中阶段,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初中语文语法要教, 但新课程要求淡化语法教学, 那就要我们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创新思路, 改革和完善初中语法教学方法, 避免回到过去语法教学的老路上。

语法教学要适度。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在实践中已经不自觉地使用基本的汉语知识, 而初中语法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规范母语的能力。由于语法知识体系本身博大精深, 过偏、过难、繁琐, 确实会使教师难以操作, 让学生望而生畏。因此, 我们需要建构合理的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体系。能删就删, 不能删的基础部分、精华部分, 则根据新《课标》的精神, 以通俗、严密、具体、生动的方式呈现。如, 常见的基本短语类型、常见的四种句式、常见的单句构成方式、复杂的单句、常见的复句, 等等, 是不宜删的内容, 因为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日常应用密不可分。所以, 中学语法教学应该选取教学语法体系中一小部分内容, 即学生最实用、最基本而又能够学习、运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根据“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来组织教学。

语法教学要讲究方法。以往的中学语法教学侧重传授语法知识, 脱离学生语言运用实际, 脱离读写教学。随着研究的深入, 大家逐步形成共识, 中学语法教学要侧重训练语法能力, 兼顾传授语法知识。教学中, 应将静态的语法教学和动态的语法教学相结合, 把语法和语言运用实际结合起来, 做到随文而教。如我在教学《社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时, 设置这样一些问题情境:句子的主干是什么? (清香吹来) “豆麦”和“水草”是什么关系? (并列关系) “朦胧”这一词语用得好, 好在何处? (形容词活用动词, 新鲜、生动) 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活生生的语言里学会分析、掌握技能、把握精髓。同时, 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透彻、深刻了。

语法知识 篇10

1. 要让学生做好笔记。

做好笔记是为更好地记忆语法点做好铺垫。在上课前, 教师要精心备课, 参照资料, 对照课文内容, 列出本单元的大纲和所要掌握的语法点, 哪些是难点重点, 哪些是容易的点, 哪些是新的语法点, 哪些是以前学生学习过的。把这些全部列出来, 然后再逐课归纳讲解。这样每节课教师给学生呈现的语法点就不同, 难点和易点分配好来讲解, 学生也易于接受。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把每节课的语法点一一呈现在黑板上或屏幕上, 用彩色粉笔做备注, 用各种线形或标点进行重点强调。这样学生们会非常清晰明了地知道需要掌握本课的哪些语法点, 然后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便于课后记忆。教师再附上例子, 逐词逐句强调, 多举例子, 加深学生们的记忆, 然后让学生们大声地读、说, 当堂能掌握的当堂掌握, 这样学生们对当堂的语法点也就记忆深刻, 不再那么容易忘记了。

2. 要课前考查。

在每节课上课前, 教师要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等方式来考查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上节课的语法点。不管学生们答得是对是错, 教师都要加以讲解或纠正, 而且让学生们集体重复几遍来加以巩固。如记忆由基数词变序数词的规律时, 我们学的口诀是:一般情况加th, 一二三变化特殊记;八去t, 九去e, ve要用f替;遇上几十几, 只变个位就可以;遇上整十, 把y变为ie再加th。课前可以让学生进行背诵, 再在黑板上列举单词变化, 让学生们抢答。这样既复习了序数词的变化, 又考查了学生们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前考查, 教师也就清楚了学生们是否已经掌握了上节课的语法点, 是否记忆得牢固, 最终争取能够达到牢固记忆的效果。

3. 要随时温故而知新。

课堂上, 在讲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 遇到学过的语法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口头去回顾;遇到新的语法点, 教师就指导学生自己找出来, 然后教师再详细讲解, 标注出哪些是新点, 哪些是学过的点, 让学生们分重难点、容易点两种类型去记忆。这样既学习了新的语法点, 又复习了旧的, 再附加例子来练习, 慢慢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 长此下去, 学生们运用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方法, 肯定能够牢固地记忆所学的语法点, 至少不会很快忘记, 考试做题也就不会出错太多了。

4. 要巧妙布置课后作业。

对于课后作业, 教师要精心设计, 分层次去布置, 主要以当天所学的语法点为主, 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题型, 让基础好的学生做难一点的, 基础差些的做简单一点的, 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句型转换题等形式让学生再一次对所学语法点进行练习巩固。通过讲解、练习、考查、巩固等形式, 我相信久而久之, 学生们会慢慢记住所学过的各个年级的语法点知识, 就算一时忘记了, 课堂上当老师或同学们提及时, 也会有印象, 会瞬间记起来的。这样, 记忆语法点就不再成为学生们的学习负担, 学生们也就不再惧怕英语课堂, 不再厌学、逃学了。

5. 要合理利用好课余时间。

课余时间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和游戏, 也是帮助学生们牢固记忆语法点的方法和途径, 如:教师可以给出固定词组、情景、时态、语态、句子结构, 让学生们设计对话, 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进行表演。或是规定学生在家里每天必须说出十个不同的单词、词组或句子结构, 教师定时跟家长联系, 设计反馈表让家长填写, 让家长配合监督和管理, 通过与家长的联系配合, 来掌握学生们是如何记忆语法点的、记忆的程度如何, 从而更加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动态。还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 让学生们轮流说出一个词组、时态、语态或者句子结构, 哪个组说得越多越快越准确, 哪个组就获胜, 对获胜的一组给予一定的奖励, 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 大家也就愿意主动去记忆、去学习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每上完四课, 教师可以进行考试, 然后让学生同桌互改试卷, 当堂公布成绩, 进行小组评比, 给出合理的评价, 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哪些掌握了, 哪些没有, 对于没有掌握的及时进行补救, 课后多记多背, 争取下次考试时或者老师提问时能够答对。这样形成学生之间的监督体系, 相信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竞争意识一定会得到提升, 也会使班级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 更加活跃, 使学生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浅述语法基础知识对阅读的制约 篇11

一、正确的语法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众所周知,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语法知识正是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关键。目前高中阶段,阅读理解通常有五篇文章需要学生去理解和分析,因此,了解构成句子的语法势在必行。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就要学会分析句子中的主、谓、宾、定、补、状,然后才能完整理解句子意思。

(一)正确分析句子结构

高考英语阅读文章中往往会有一些长难句,这些长难句常常是考题所要考查的对象,也是考生理解文章的一大障碍。针对长难句,要学会利用语法知识中的句法知识来理解,先判断句子的主干部分,而对于句子的修饰、补充成分,可以先忽略不看。在理解了句子的主干意思后,再来理解修饰、补充成分。同时,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依据,要充分利用标点符号,帮助我们判断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

例句一:Among the painters who broke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painting were the Impressionists, who lived and worked in Paris.

译文:在那些突破传统画法的画家中有生活和工作在法国巴黎的印象派画家。

解析:此句包括两个语法点:倒装和两个定语从句。此句的主句是 Among the painters were the Impressionists. 使用的语法点是全部倒装。 考查的两个定语从句分别为:1. who broke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painting. 修饰前面的名词 the painters. 2. who lived and worked in Paris. 修饰前面的名词 the Impressionists. 这就要求学生在翻译此句时要把握倒装和定语从句的灵活运用,才能正确理解句子意思。

例句二:If, on the other hand, producing more of a commodity results in reducing its cost, this will tend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fered by seller-producers, which in turn will lower the price and permit more consumers to buy the product.

译文:另一方面,如果大量制造某种商品导致其成本下降,那么这就有可能增加卖方和制造商能提供的供给,而这也就会反过来降低价格并允许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产品。

解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多个角度来理解此句。主句为:If producing more of a commodity results in reducing its cost, this will tend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fered by seller-producers. 所使用的语法项目为“主将从先”,即主句用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从句是if 条件句,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此句中 “which in turn will lower the price and permit more consumers to buy the product.”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ich指代前面整个句子。 此句中使用了多个短语:on the other hand, result in, tend to do, in turn, permit sb. to do.

(二)正确理解句子中某些词的用法

在阅读中,有些句子结构不复杂,但对于说汉语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容易产生误解。比如:(1)I havent heard from him since he lived in Beijing.

(2)How long is it since you smoked?

这两个句子看起来不复杂,但是如果不了解since的用法就很容易误译为:(1)自他住在北京以来,我没有收到过他的来信。(2)自他吸烟以来多长时间了?其实,since这个词若引导的状语从句的谓语动词是持续性动词或表示状态的动词的过去时时,则从句表示的时间是“从那持续动作或状态结束时算起”。所以,上面的两个句子需译为:(1)自他离开北京以来,我没有收到过他的来信。(2)你戒烟多久了?

我们再看两个句子:

(1)All my friends do not smoke.(2)Not all my friends smoke.

以上两个句子结构看似也是很简单的。但是,学生在翻译时第一个句子很容易误译成:“我的朋友没有一个吸烟的”。 其实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我的朋友并不个个都抽烟。”这主要考查的是all在否定句中的用法。

根据以上句子可以看到语法知识对句子及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扎实的语法知识及灵活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学生就很难把握一个句子及篇章的更深一层含义。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该多积累词汇量,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语法知识,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正确识别阅读理解中的关联词和省略

在英语语法中,关联词和省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语篇文章中的运用更是屡见不鲜。当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需要理解一篇文章的完整意义,读懂句子意思。因此,语法中关联词和省略的运用会对学生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制约。

(一)正确理解关联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关联词在句中有时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比如:However, I lost sight of Wang Ping when we reached what looked like a large market because too many carriages were flying by in all directions.该句子成分复杂,句子中出现了四个关联词,它们分别是however, when, what, because. 其实这句话的主句是 I lost sight of Wang Ping. 但是这四个连词把句子搞得复杂了许多。第一个关联词 however 表示转折关系,第二个关联词when引导的是时间状语从句,第三个词what引导的是宾语从句,第四个词because引导的是原因状语从句。搞懂关联词,抓住主句,就很容易得出句子意思为:然而,当我们到达一个看上去像是个大市场的地方时,由于太多气垫车正在朝四面八方飞奔,我看不见了王平。

(二)正确理解句子中的省略

省略是英语的一种习惯用法。按照语法的分析,句子应该具备的成分,有时出于修辞上的需要,在句中并不出现,这种句子叫做省略句。这种语法现象称之为省略。其特点是:虽然省去句子语法构造所需要的组成部分,但仍然能表达其完整的意义。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的高中生来说,省略结构恐怕是加大了理解的难度。翻译时,如果不熟悉省略结构,就不能正确判断句子结构,甚至造成与原文相反意思的理解。

例:The pianos in the other shop will be cheaper (than those in this shop), but (they are) not as good (as those in this shop).此句是简单句,将那家商店的钢琴和这家商店的钢琴进行对比。Cheaper 后面省略了 than those in this shop. But 连接两个并列句,当前后主语和对比成分一致时,后句省略了主语 they are 和 as those in this shop.译文如下:那家商店的钢琴比这家商店的钢琴便宜,但是不和这家商店的钢琴一样好。

此句不是太长,但是如果找不出省略部分很可能在翻译时出现错误。在英语阅读中经常会遇到省略,因此,我们就得正确学会语法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

总之,英语语法知识对阅读有很大的制约性。没有坚实的语法知识基础,阅读能力的提高则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积累和归纳总结语法知识,有了基础,学生才可能在英语学习中凸显自己的优势。

语法知识 篇12

关键词:显性语法知识,隐性语法知识,内化

引言

显性知识是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的知识。 (Ellis, 1993) 传统的描述性语法为学习者提供的就是显性语言知识。学习者习得的显性语言知识多为语言知识本身, 而不是如何运用知识、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隐性知识是直觉的无意识的知识。在隐性知识的二语习得中, 成功率远不如那么理想, 这可能与隐性知识的始学年龄和学习环境有关系。Dekeyser (2003) 认为成人学习者更多地依赖显性的学习过程。

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问题的观点可分为无接口说 (Non-interface Position) 、强接口说 (Stronginterface Position) 和弱接口说 (Weak-interface Position) 。无接口说所关注的是知识的心理表征, 认为两种知识是无法转化的。强接口说从信息储存、加工过程转化的角度认为经过有意识训练的语言知识可以被无意识地自动化使用。弱接口说则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交叉入手, 认为在一定条件下, 显性知识可以间接促进隐性知识的习得。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语法来测试二语学习者的显隐性知识, 并通过描述二语学习者的知识构成提出相关教育学的建议。本文的假设为:中国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没有有效地内化他们的二语知识, 并且他们必须在测试中求助显性知识。某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300名大学生 (男:76人;女:224人) 随机挑选参与此项试验, 年龄在19-21岁之间。

测试的方法是:通过不计时语法测试来测试学生显性语法知识;计时语法测试针对学生的隐性语法知识。本实验的内容和手段是来自于Rod Ellis (2005) 。

根据Rod Ellis的实验, 隐性语法知识测试 (计时) 需在电脑上进行, 共30个句子, 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各一半, 测试17项语法结构。受试者在6秒钟内通过点击鼠标来确定句子语法结构的正误。本次测试的信度系数为0.703.

显性语法知识测试 (不计时) 以纸质的形式进行, 共17个含有语法错误的句子, 在每一句的错误下面会有划线。受试者被告知要使用元语言来描述错误, 单纯地改正错误将不被视为完全正确。如果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元语言来解释错误原因, 将会得到加分。本次测试的信度为0.795.

两次考试的结果被输入13.0版本的SPSS软件中并分析数据。三次测试的描述性数据被计算, 不同测试的信度使用Cronbach的Alpha (上表) 来计算。

二、研究结果

分析图1, 从显性知识得分可以看出, 分数比较高的结构是动补结构、所有格、关系从句、一般过去式和一般疑问句。对受试者而言较难的显性知识 (得分低于0.5) 为比较级、作格动词和反问句。从各语法的分项的均值可以看出, 学习者基本内化的结构仅有动补结构、一般过去式、非现实条件句 (三项均值均高于0.6) ;掌握不好的有所有格、复数和第三人称单数 (均值均低于0.5) , 最差的是作格动词 (最低均值仅为0.384) 。学习者几乎没有掌握此结构的隐性知识。

信度的测试表明:两个测试结果都是可信的。在测试中所得到的平均分, 与Ellis在他的研究中的平均分是接近的, 这表明本次研究中的学生大致具有相当的英语水平。他们在元语言知识测试中的表现要略微高于计时语法测试。Ellis (2005) 的实验在平均分上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

两个测试结果表明:在显性语言知识和二语水平上, 有着极为明显的相关。1.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显性语法知识优于他们的隐性语法知识。他们的隐性语法知识呈现出更多的趋同。而显性知识却有更大的分化。2.显性和隐性语法知识都与学习者有着明显的正相关。

三、结论

中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们没有有效地内化二语知识。从测试分数来看, 学习者显性语法知识要优于隐性语法知识。不过, 结果也表明, 一小部分知识被内化了。这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Rod Ellis的弱接口说。

上一篇: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下一篇:农业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