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制度设计

2024-10-14

考核制度设计(精选12篇)

考核制度设计 篇1

“双证书”教育在我国的许多教育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已经有了具体的制度保障。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必须要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与深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双证书”制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1 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在课程体系的搭建中, 以模具专业职业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 建设以实践教学为主导, 注重技能培养, 按专业技能培养的规律建立层次分明的专业课程体系。深入模具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中, 进行模具专业岗位群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是首要的工作, 是进行专业定位和开展各项后续工作的基础。

2 课程体系的搭建与实施

2.1 岗位及岗位群调研

2011年7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印发了《模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这一规划必将指引广大模具企业和我国整个模具行业的发展。为了深入了解市场, 获取社会对模具人才需求的情况, 进一步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改革进程, 我校组织人员分别到武汉久瑞核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电子工业发展 (昆山) 有限公司、鸿准精密模具 (昆山) 有限公司、武汉重冶模具产业部等多家企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进行深入地调研。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各类模具制造企业以下就业岗位:

1.模具CAD、CAM设计员;

2.模具装配和调试员;

3.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及操作员;

4.模具生产与加工人员

5.生产现场管理与维护人员;

2.2 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 模具企业要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是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 能综合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 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职业能力分析情况如下表。

2.3 专业课程设置

在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问卷调查和走访后, 通过调查统计。企业对学生在识图与制图方面的能力普遍具有较高的要求。再次之是对模具制造工艺、3D模具设计能力的要求。也有些企业认为3D设计、CAD、英语、工艺等也需要开设。

企业十分注重专业课的实训、实习环节, 尤其是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力度。对证书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加强学生对模具操作实际的动手, 增强实训环节的教学。还要体现“双证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须性。

2.4 课程体系建设

密切关注模具技术的最新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 使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基于工作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等级与素质要求, 遵循知识的循序渐进, 分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综合技能应用训练模块、顶岗实习模块五类课程。结合工作岗位群, 制定出5门左右的核心课程, 找出核心课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的支撑, 并形成新的专业课程。将这些课程进行分解和重组, 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3 考核评价体系

职业技能鉴定以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国家职业标准》和原劳动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为依据, 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可以采取课程认证、技能竞赛评选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举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院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技能、相关技术知识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

职业技能包括理论知识要求和操作技能要求。理论知识要求考试采用笔试或答辩的形式进行, 其成绩可直接由学院课程成绩认定;操作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相关技术知识方面可由学生的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成绩认定。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综合评价及纪律评价等立体化的评价体系。

摘要:在“双证书”制度的保障下, 文章分析了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在获得模具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中, 须搭建好一个基于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体系, 并建立一个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融合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让学生更科学有效的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关键词:双证教育,课程体系,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勇, 张敬芳.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01) .

[2]胡晓岳, 林剑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 2010 (04) .

[3]张信群.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模具工业, 2012 (04) .

考核制度设计 篇2

为了调动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升工作业绩,增强公司竞争力,保证公司目标的顺利达成,特制定本绩效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公司所有部门及员工(总经理除外)。

二、考核内容和方式

(一)考核时间:每月1日至31日。

(二)考核工资标准:将员工每月应发工资总额的10%作为绩效考核工资,根据当月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确定绩效工资发放比例和具体金额。

其中,年薪制员工考核工资标准为:年薪÷12×80%×10%;置业顾问考核工资标准为:基本工资×10%。

(三)考核内容:员工本人当月工作完成情况及综合表现。

(四)考核方式:

实行分级考核,由直接上级考核直接下级,并由分管领导最终评定。即:

1、公司总经理考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其中,总工程师的考核结合分管副总意见);

2、公司副总经理考核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部门;

3、部门负责人考核部门所属员工,并由分管领导最终评定;

4、财务部门人员由集团公司财务审计部负责考核,公司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三、考核流程

由制定工作计划、执行工作计划及工作考核三部分组成,详见下页图表1。

(1.)制定工作计划:

1、员工制定月度工作计划(详见附件1),交部门负责人审定;

2、部门负责人制定部门月度工作计划(详见附件2),交分管领导审定;

3、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

(2.)执行工作任务

(3.)进行绩效考核:

1、员工考核:员工自评、部门考核,最终由分管领导审定(详见附件3);

2、部门考核:部门自评、互评,分管领导考评(详见附件4、5)

3、高管考核:由公司总经理执行(详见附件6);

4、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

四、考核结果及奖惩

(一)对员工的考核

1、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以分数确定,最终转换为A、B、C、D四个等级,以分管领导最终评定为准。各个等级对应分数及基本标准如下(图表2):

A级:超额完成当月工作任务,综合表现突出,工作成绩优异; B级:全面完成当月工作任务,综合表现良好,工作成绩良好;

C级:基本完成当月工作任务,综合表现合格,工作成绩一般,偶有工作失误; D级:未完成当月工作任务,综合表现一般,工作成绩较差或有重大工作失误。

最终考核分数 等级

98分以上A

86-97分B

60-85分C

60分以下D

图表22、奖惩办法

当月考核结果直接与员工当月绩效工资的发放挂钩:

(1)考核结果为A级:绩效工资按100%发放,并按本人当月考核工资标准的10%另行发放奖励工资。

当月绩效考核为A级的员工比例不超过公司员工总数的10%,各部门原则上不超过1人。

(2)考核结果为B级:绩效工资按100%发放。

(3)考核结果为C级:绩效工资按60%发放。

(4)考核结果为D级:不予发放绩效工资。

考核中过程中,当月考核等级为D的,留任原职查看;累计达到两次的,转为试用员工;累计达到三次的,给予解聘或辞退。C级考核结果累计达到或超过三次的,根据其实际工作情况,给予适当惩处。

此外,员工月度工作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优秀员工评选、年终考核和奖惩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对部门的考核

1、考核标准

对部门的考核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部门工作完成情况(70%)、执行力(10%)、下属督导力(5%)、工作失误和安全事故(5%)、自律力(5%)、团队精神(5%)。

2、考核办法

对部门的考核采用部门自评和分管领导考评的方式,以分管领导最终评定为准。

3、考核结果和奖惩

年终,公司将根据各部门全年总体表现情况,评选优秀部门,并根据公司当年效益情况,给予部门适当奖励。

对于年终考评较差的部门,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部门负责人降职、降薪或解聘处理。

五、考核执行程序

(一)计划制定和返回:

1、员工月度工作计划:由员工制定《员工月度工作计划表》(详见附件1),交部门负责人审核后返回员工。

2、部门月度工作计划:每月28日,部门负责人制定下月《部门月度工作计划表》(详见附件2),交分管领导审定后返回部门。

3、计划制定各阶段,应进行必要的沟通。

(二)考核、汇总

1、员工考核:员工考核由员工自评、部门考核、分管领导评定三个部分组成。

(1)员工填写《员工月度工作考核表》(详见附件3),交部门负责人考核;

(2)部门负责人考核完毕后,交分管领导评定;

(3)考核各阶段,应进行必要的沟通。

2、部门考评:部门考核由部门互评、部门自评和分管领导评定三部分组成。

(1)部门互评:由部门负责人填写《部门月度互评表》(详见附件4),对其他部门月度表现进行评议,并交公司领导,作为对其他部门考评的参考依据;

(2)部门自评:由部门负责人填写《部门月度自评表》(详见附件5),交分管领导评定;

(3)考核各阶段,应进行必要的沟通。

3、高管考核:高管人员填写《高管月度考核表》(详见附件6),交公司总经理评定。

4、汇总:每月5日前,各部门将员工考核和部门考核汇总后,交分管领导评定。

(三)结果反馈

(1)每月8日前,分管领导将部门及所属员工的考核下发综合部;

(2)综合部根据考核结果填报《员工月度考核汇总表》(详见附件7),并于每月10日前交公司领导审批;

(3)综合部将经公司领导审批后的考核结果反馈至各部门,并函告财务部;

(4)考核人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与被考核人进行沟通,以改进和提高工作绩效。

(5)年终,综合部将填报《员工考核汇总表》(详见附件8)和《部门考核汇总表》(详见附件9),经公司领导审批后,反馈至各部门。

六、其他事项

(一)考核人员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考核。被考核人认为考核结果严重不符合事实的,可以向综合部或有关领导提出申诉。经调查属实的,报公司领导同意后,可给予纠正,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二)本办法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于2006年8月起执行。

(三)本《办法》由综合部负责解释。

薪酬管理

一、概述

为规范公司薪酬管理、充分发挥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根据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二、薪酬分配原则

(一)价值导向原则

在保障员工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根据公司发展要求,以及各岗位对公司价值贡献的大小,进行薪酬分配。

(二)公平性原则

确定各岗位对公司的价值贡献时,从各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沟通难度、工作的复杂程度、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监督职责和工作的稳定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充分体现公平性。

(三)绩效导向原则

员工的薪酬与其工作业绩挂钩,相同岗位的员工,由于所取得的工作业绩不同,享受的薪酬也会有所差别。

(四)市场化原则

参照成都地区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合理确定薪酬标准,薪酬向各类专、精、特人才适当倾斜。

(五)激励原则

承担责任越大的岗位,激励性的浮动收入(如绩效工资、奖金等)占的比例越大。

三、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单位。各子公司、控股公司参照执行。

四、职能

本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贯彻实施。

五、规定

(一)员工分类

1.职位系列

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将公司的岗位分为五大类,每一类称为一个职位系列(简称职系)。五大职系是:职务系列、行政系列、技术系列、技工系列和通勤系列。

职系名称 职系定义

职务系列 中高层管理岗位

行政系列 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专业管理岗位

技术系列 从事产品设计、工艺、质量检验等技术性工作的岗位

技工系列 从事生产的工人,包括基础生产工人、辅助生产工人和辅助工人 通勤系列 不需专业知识的,从事后勤、服务类工作的岗位

2.职位等级

根据职系岗位的工作内容、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等因素,将各职系中的岗位划分为若干职位等级(简称职等)。

职系名称 职等划分

职务系列 七大职等: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部长、专业厂长、经理(主任)、主管(工段长)

行政系列 三大职等: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

技术系列 八大职等:总师、副总师、主任师、副主任师、主管师、专业师、主管技术员、技术员

技工系列 五大职等:专业技师、技师、助理技师、专业技工、技工 通勤系列 两大职等:通勤管理、通勤

3.职系、职等与岗位对应关系(详见附表一)

(二)薪酬结构

员工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计件工资(只适用于计件工人)、特殊津贴、奖金、年金、社会保险和协议薪酬。各职系的薪酬结构如下所示:

1.基本工资:为保障员工基本生活,综合考虑员工的学历和历史贡献等要素而支付的工资。

基本工资=成都市最低生活保障×学历系数×工龄系数

2.岗位工资:岗位工资是根据岗位的价值,每月固定支付的工资。

3.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兼顾岗位价值与该岗位的员工的业绩表现,支付的工资。

4.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以工人的劳动量(劳动时间或者生产的产品数量)计算的工资。各专业厂根据本厂产品的特性确定单位劳动量的工资水平。

5.特殊津贴

特殊津贴是指对特定工作、特定岗位和为鼓励计件工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而发放的特殊补贴形式。包括项目津贴、计件工人技能津贴等。

由于计件工人不享受岗位工资,因此特设立计件工人技能津贴,鼓励计件工人提高技能水平,技能津贴按照计件工人的受聘职等发放,具体标准如下:

受聘职等 技能津贴标准

专业技师 250

技师150

助理技师 80

专业技工 30

技工0

6.奖金

奖金是根据公司实现的利润情况,对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员工的奖励。奖金一般按年发放,计算方法如下:

奖金系数是用于计算奖金与岗位工资的对应关系,起到一种杠杆作用。为了加大激励作用,责任大、职等高的岗位的奖金系数要高于责任小、职等低的奖金系数。奖金系数与岗位所处职等相对应,具体关系如下所示:

职系 职务系列 技术系列 行政系列 技工系列 通勤系列

职等 副总经理 总经理助理 部长 厂长经理 主管 总师 副总师 主任师 副主任师 主管师 专业师 主管技术员 技术员 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 科员 专业技师 技师 助理技师 专业技工 技工 通勤管理

通勤

奖金系数 10 8.5 7 6

~5 4 8 7 6 5 3 2 1.5 1 3 2 1 3 2 1.5 1 1 1 0.8

注:由于总经理实行年薪制,因此不设奖金系数

6.年金和社会保险

年金和社会保险属于福利,按照具体规定执行。

7.协议工资

为了吸引各类专、精、特人才,对于特殊岗位实行协议工资制,协议工资的工资范围不受岗位工资水平或者绩效工资水平约束。

(三)薪酬水平

1.总体薪酬水平

为了充分体现不同岗位对公司贡献的不同价值,公司的薪酬体系将不同岗位的工资收入水平和年总收入水平适当拉开差距。

总体原则如下:

(1)公司最高职等的“总经理级”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宜是最低职等的“通勤级”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10~15倍左右。其中工资收入水平是指每年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计件工人的计件工资以及特殊津贴的总收入。

(2)公司最高职等的“总经理级”的平均年总收入水平宜是最低职等的“通勤级”的平均年总收入水平的15~25倍左右。其中年总收入水平是指每年工资收入与奖金收入之和。

2.岗位工资水平

岗位工资水平与岗位所处职等以及岗位的相对价值相关。各岗位所处职等详见附表一《职系、职等与岗位对应表》。

各职等分为若干职级,根据职等内各岗位的相对价值,确定各岗位的起始职级。根据宽带薪酬的原则,每个岗位的职级有一定的浮动范围。根据岗位所处职等的不同,其职级的浮动范围有所不同。各岗位的职级浮动范围详见附表二《各岗位起始职级一览表》。

根据岗位价值评估的结果,各职等、职级对应的岗位工资水平对应情况详见附表三《各职级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标准和奖金标准一览表》。

3.绩效工资水平

根据岗位所处的职等和职级,各岗位的绩效工资标准的金额水平(即绩效工资的计算基数)有所不同。具体绩效工资标准与岗位所处职等、职级的对应情况详见附表三《各职级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标准和奖金标准一览表》。

4.奖金水平

根据各岗位的奖金系数以及各岗位的岗位工资水平,可以计算出各职等、职级的奖金标准。详见附表三《各职级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标准和奖金标准一览表》。

(四)试用期薪酬

公司实行新入职员工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3个月。

试用期期间,员工享受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计件工人享受70%的计件工资。试用期内的员工不参与绩效考核,因此不享受绩效工资和奖金。

试用期期间,员工的福利只能享受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

(五)员工薪酬定级与薪酬级别调整

1.薪酬定级

员工转正申请得到批准后,人力资源部对转正员工进行薪酬定级:根据员工所在岗位,以及试用期的表现,确定该员工的职等和职级。原则上转正员工的职级为所在岗位的起始职级,如果表现特别突出的可以考虑调整级别。

2.员工薪酬级别调整

员工薪酬级别调整分为两大类:(1)、根据员工考核结果进行的薪酬级别调整;(2)、由于员工岗位变动进行的薪酬级别调整。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的薪酬级别调整的相关规定详见《成飞员工考核管理制度》。

由于员工岗位变动进行的薪酬级别调整的规定:员工岗位变动获得批准之后,人力资源部根据该员工的新岗位以及该员工以前的考核成绩,确定该员工的职等和职级。原则上转岗员工的职级为新岗位的起始职级。

(六)公司薪酬整体调整分为两大类:

1.由于成都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调整,对公司所有员工的基本工资进行整体调整。调整原则按照同等比例上调:比如成都市基本生活保障金上调了1%,则按照新的基本工资体系计算基本工资的员工的基本工资也应该上调1%,而没有按照新的基本工资体系计算基本工资的员工则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调整基本工资计算方法或者维持原基本工资。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篇3

绩效考核,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行为和效果。其结果可以影响到员工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职业生涯设计等诸多的切身利益。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但它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热情,挖掘员工的潜力;反之,则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给企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中对于企业员工的奖励机制、惩罚评定,企业岗位的人员调动,都要以绩效考核作为依据。由此可以看出,绩效考核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发展、人才管理、绩效评定、职工潜能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在帮助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的满意度和成就感。通过绩效考核,管理者可以了解员工的整体状况,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员工的潜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评估结果,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在未来招聘员工、培训员工方面提供帮助。与此同时,员工绩效考核系统也为员工薪酬制度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使得薪酬管理更加趋向合理化和公平化。参照期望理论和需求理论,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潜能,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绩效考核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必然会更加促进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应用绩效考核体系可以衡量员工在企业中的表现,这也是当前企业进行奖惩的主要评定指标,当前由于绩效考核的各种因素,并不能公平认真的对企业员工进行合理化的惩罚评定,导致企业不能持续发展。根据相关探讨和分析,发现当前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考核方式简单,过于单一。当前绩效考核的方式,主要采用上一级领导对下一级员工的直接考核方式。这种简单的考核方式往往带有个人倾向,夹杂个人情感因素;而对企业的某个员工产生一定的喜爱或偏见,也会间接影响企业绩效考核结果的公正性,企业上一级领导很难对员工进行准确的绩效考核,由此给企业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企业员工会产生失望情绪甚至不满,长期下去,最终会加剧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紧张关系,破坏了企业自身的核心凝聚力。

企业考核周期设计不合理。根据调查发展,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于员工考核的周期和时间设计不合理,一般是按照一年为周期在年底进行最终的考核,以评定结果作为判定员工在整个一年中的表现,这样考核方式,忽略了整体性,往往不能够实际反映员工的效力。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对象缺乏可比性。当前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大都在同一层面员工中按照工作方式、工作性质来划定评定项目、范围,这种方式往往忽略个别工作之间的差异,造成企业竞争氛围下降低甚至消失,削弱企业竞争力。

企业绩效考核结果公布不及时,缺乏反馈。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公布较慢,员工的反馈也得不到及时回应。绩效考核过程中,企业领导和员工缺乏相应的交流和有效沟通,并未及时听取员工的反馈,导致绩效考核的时效性大大降低,考核也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绩效考核方法在企业中失效的原因

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缺乏足够的相互信任,企业领导往往高高在上,听不进下级的意见,基层员工又因怕得罪领导而对考核敬而远之,评价部门对绩效考核工作只能消极应对,这种对考核制度的敷衍态度严重影响了绩效考核的真实性。

结果类考评方法在企业中应用很普遍,但出现的问题也很多。总结来看,问题出在目标太高,结果根本无法实现;要么是公司不具备相关的条件,目标实现的软硬件不足。即使这两者都具备,还是经常出现偏差,主要的原因是员工努力的结果与领导期望的结果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出现员工多次返工仍达不到领导要求的情况。除此之外,结果导向是一种事后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进行改进,因此无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行为类考评方法因其实施困难,在企业中应用范围要小一些。主要的问题在于评价部门对员工的行为很难进行全面的跟踪,而且因为近因效应的存在,容易出现“一俊遮百丑”或“一丑掩百俊”的现象,也容易因人际关系问题而使得考评结果不够公平。总体而言,这类方法因公平性而受到了很大的质疑。

对于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改进建议方案

新时期新形势下,企业人员的考核应该大力推行绩效管理,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强化企业绩效考核的制度建设。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重在考核企业的制度执行情况。一个完善成熟的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既可防止腐败也可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着重在制度的层面上去思考,去追求企业的绩效考核结果。毕竟制度是文字性的东西,是一种静态的形式,要促使企业将制度转变为企业组织、流程和程序。做到严格按企业制度进行绩效考核和管理员工,让制度来制约过程,就是要把问题解决在过程之中,实现企业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

加强绩效考核与员工培训发展相结合。绩效考核应用到企业中,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如何发现自身的“短板”并加以改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绩效考评,发现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对于这些不足之处针对性的加强培训与教育,提升整体素质,改善自身的绩效,不断地推动个人的发展,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公司整体绩效的目的。同时,也可利用绩效考评结果来检验培训的效果,减少无效培训,发掘公司内部的可造之才,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储备适当的人才。

加强企业文化在绩效考核中的渗透和应用。在企业的发展和绩效考核过程中,要把建立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对企业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应用,给企业员工灌输科学的管理理念,促进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认同。做到对企业员工的精细管理,告别原来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粗放管理、单向管理等行为,做到企业与员工的双向互动式管理和现场走动式管理,做到企业绩效考核得到真正的落实,收到实效。

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于优化配置。所谓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做合适的事。职业匹配理论指出,当人格与职业相匹配时,则会产生最高的满意度和最低的流动率。当工作环境与人格类型协调一致时,会产生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低的离职可能性。高工作绩效对具体的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方面的要求,取决于工作本身对能力的要求。因此,仅仅关心员工的能力或仅仅关心工作本身对能力的要求都是不够的,员工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因此,将考核结果运用到优化配置工作当中,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可靠的改进依据。

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员工工作行为及结果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过程。企业绩效考核要有整体的、综合的、长远的眼光,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出发,引用合理的过程考核,放眼长远与未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吸收各种绩效考核方法的长处,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方法。设计出科学的、可操作的、与实际相符的绩效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的企业的战略目标,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

电力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探讨 篇4

1 绩效考核概述

绩效考核是定期考察和评价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行为状态和结果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绩效考核可以影响和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 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的个人资料, 作为人力资源规划和其他人力资源管理作业的依据。因此绩效考核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高效管理工具, 在国内外企业中普遍运用。

2 电力企业深化绩效考核管理的意义

深化完善绩效考核应用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在电力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绩效管理体制, 对电力企业及其员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绩效考核是确定员工劳动报酬的根据。只有正确的衡量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才能实行“按劳分配”, 做到公平分配奖酬。其次绩效考核能有效合理的安排人员任用。经过考核, 可以对员工进行全面的了解, 从而可以通过其能力和专长进行判断, 适合某种岗位, 达到人尽其才、因岗配人的效果。再次, 绩效考核可以为员工培训提供客观的依据。通过考核, 可以了解员工存在的问题不足及缺陷, 从而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更好的发挥培训的效果。最后, 绩效考核可以激励员工, 有效的促进员工的成长。总之, 绩效考核的深化应用是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自我发展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3 当前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企业原有的考核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管理理念的提升和竞争压力的加大, 国内企业越来越重视绩效管理。但是, 由于经营环境、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员工素质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当前企业绩效考核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 考核体系不够系统, 缺乏统一性。电力企业人员复杂, 分公司多、项目部多, 因此, 绩效考核方法各异, 没有统一的尺度, 多种考核体系共存, 考核效率低下, 员工对绩效考核不满意, 带来诸多弊端。

其二, 考核指标不够准确, 缺乏针对性。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 应结合不同部门、不同工种的职能情况, 合理制定, 在共性基础上体现各个部门的特殊性。[1]但在实践考核过程中, 很多企业设计的考核指标、评价标准过于笼统, 没有针对岗位工作分析及岗位说明书制定, 此外, 考核标准过于单一, 定量性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 缺乏针对性。

其三, 考核方法不够灵活, 缺乏及时性。绩效考核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目前大多数企业在考核方法上比较单一, 还是较多采用之前的一些比如考勤制、领导评分制、主管部门检查制等考核方法, 难以对员工对企业运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此外, 采用定期考核等方法弊端比较多, 考核结果容易失真, 缺乏及时性, 容易出现应付检查的投机行为, 直接影响了绩效考核的成效。

其四, 考核结果难以应用, 缺乏激励性。从绩效考核实施效果看, 很多企业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考核结果难以应用, 也不会对被考核者最终的报酬和未来职位的升迁产生任何影响。奖罚的力度与绩效考核结果不相符, 在某种程度上, 对于绩效显著的员工和绩效差的员工出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个样, 缺乏激励效用, 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最终失去了绩效考核的目的。

4 电力企业绩效考核及其完善

基于以上分析, 结合电力企业实际, 笔者认为电力企业绩效考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

4.1 把握好电力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方向与内容

电力企业虽然属于公益事业单位, 但作为企业, 经济效益也是十分重要的, 而且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需要通过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来呈现一个电力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结合电力企业的特殊性, 绩效考核要对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员工进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考核电力企业要合理调节和使用现有的装机容量, 尽最大可能提高现有发电机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准确定位绩效考核,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绩效考核体系是实施绩效考核的基础, 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和完善的指标体系是当务之急。绩效考核指标要结合被考核对象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完成这些工作所应履行的工作职责和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工作条件等进行分析确定, 要结合考核的目的对工作进行合理分析研究, 对于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要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准确定位、合理制定, 要将考核程序化、制度化,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设。[2]4.3选择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的方法直接影响到考核标准的成效和考核结果的正确与否, 因此要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 并且考核方法必须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评价结果必须相当可靠, 即对同一员工的多次测评结果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效度是指考核能达到所期望目标的程度, 即考核方法与考核目标之间要有较高的关联度。

4.4 正确使用考核结果, 重视绩效考核反馈

考核结果应与人才使用相结合, 通过信息化手段, 建立员工考核档案, 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结果在绩效工资分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优秀人才选拨、岗位变动、评选评模、职务变动方面的重要参考作用, 形成能力与业绩并重的用人向导, 加强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3]此外, 要做好绩效反馈, 在分析和判断基础上形成考评成绩, 并将绩效成绩反馈给职工, 让职工对自己存在工作缺陷做到心中有数, 并明确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功效。

总之, 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只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 绩效考核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 及时地、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方法做好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增强绩效考评的信度和效度, 使工作绩效的“考和评”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璐.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推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 (5) :21-22.

[2]李红卫, 徐时红.绩效考核的方法及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J].经济师, 2002 (5) :1 5 2-1 5 3.

考核制度设计 篇5

一、分析说明题(60分)、1、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约束有哪些?如何确定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答:会计制度设计是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过程的总称.其目的是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制定可供操作约束和指引,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组成内容。

在设计企业会计制度时最重要的约束是国家颁布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

确定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会计制度设计程序既要满足会计制度设计范围的总体要求与具体要求,又须顾及会计制度设计方式。会计制度设计通常是由指定的机构以特有的组织方式来完成的。指定机构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比如丰富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坚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储备与实务操作能力等。

2、企业会计实务有时会出现与对外财务报告设计初衷相违的现象有哪些? 出现这些相违现象的原因有哪些?谈谈你对这些现象的思考和对企业对外财务报告设计的反思?(20分)答:对外财务报告设计初衷是为更好地向使用者提供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应当有助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获得对其决策有用、准确的信息,但事实上企业会计实务有时会出现与对外财务报告设计初衷相违的现象,最常见的是财务报表未能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以及所有者变动情况,更为严重的是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虚假、不真实而是经过企业管理当局粉饰后的财务报告。

产生原因包括:相关者间的利益不同,内部人利用其自身的控制地位,扭曲初期设计流程,编制虚假公司业绩报告,以满足内部人的利益取向。

思考和反思:强化对内部人的道德约束,加强外部法律监管力度,加大惩戒力度;在内部还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流程设计运行的自我评价,以实现初期的设计目标等。

3、在我国财政部未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之前,曾经出现过一些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表上信息均佳的企业,最后企业却因现金流停滞而导致破产,你认为原因何在?现金流量表的设计应包括哪些内容? 现金流量表的设计和其他主表设计有何联系和区别?(20分)答:(1)原因在于大量现金外流,资金无法周转;长期无现金流入,企业经营停滞。

(2)现金流量表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及相关附注,其三个基本部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并采用报告式的结构报出。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包括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正表包括五项内容分别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额以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3)现金流量表的设计和其他主表设计的联系和区别:现金流量表是对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有益补充,三表结合会产生增量信息,主要是: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要素与负债要素按照流动性大小来列报,而现金流量表则衡量了企业流动性最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资产的变化结果及原因,有助于评价企业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2)利润表主要是按照净利润的形成过程分层次进行列报,但不能清楚反映利润的质量,即利润增减变化与现金流量间的对应关系。3)现金流量表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对企业全部现金流量进行划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完全以会计要素为主体对业务活动进行划分的不足。

4、分析企业设计财务报表附注的原因? 说明财务报表附注的设计内容?(10分)答:附注披露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定量与定性信息相结合,以实现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企业经济事项完整进行反映,从而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二是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系统合理的排列和分类,顺序披露信息,便于使用者理解和掌握,也更好地实现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三是与财务报表等报表中列示的项目相互参照,以有助于使用者相关联使用信息从而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

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及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内容。

二、制度设计题(40分)案例资料:

在江苏苏州有一家制药厂,已从事制药生产多年,在苏州有制药生产车间和相应的管理部门,为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公司2011年开始在上海设有销售部。

要求:如果你是该公司的会计制度总设计者,你如何总体设计公司会计制度呢?会计组织机构设置的形式有哪些?如何选择?会计工作岗位职责与人员配备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答:

一、针对该企业的会计制度设计,首先要满足会计制度设计范围的总体要求(即既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又适应本企业特点并能直接指导会计活动的具体规范)和具体要求(1.会计制度设计的层次性。2.会计制度设计的全面性。3.会计制度设计的针对性。4.会计制度设计的内部控制导向性。),同时又要顾及会计制度设计的方式。

在上述的基础上针对制药公司的生产车间和相应的管理部门及销售部的特点再进行具体的会计制度设计:1.为方便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财务报告为载体的具备一定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制度设计是关键,其具体内容是:对外务报告设计、会计核算程序设计、具体业务核算的设计。2.成本会计制度设计,具体内容是:产品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设计、基本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设计、作业成本核算制度设计。3.责任会计制度设计,它交易视角下财务会计制度提供的会计信息,还可以从预算责任的角度来反应管理目标及其实现程度,其具体内容是:责任预算制度、责任会计核算模式选择、责任会计报告与业绩评价制度等方面的设计。4.会计信息化制度设计,包括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信息化、内容控制和评价报告信息化等具体内容。

二、会计组织机构设置的形式有两种,1.会计组织机构与财务组织机构的分设与合一。合一的优势在于提高会计职能与财务职能的协同性;不足是可能造成职责不清与降低内部控制效果,削弱会计信息的管理功能。适用于中小企业。分设的优势突出了会计组织与财务组织的专业化分工,不足在于导致会计信息传递环节增多,协调难度加大。适用于大型企业。2.会计组织机构的集中设置与分级设置。集中设置可以适当减少核算层次和工作人员,但不利于企业内部各部门或单位借助会计职能加强对业务活动的管控。分级设置的优缺点则与之相反。集中与分级设置都要面对会计组织机构内部组织设置问题,它有利于清晰界定职责和实施内部控制机制,但内部组织设置过大或过小都不经济,具体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职责完整性、考核机制等。

三、会计工作岗位职责,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包括:(1)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应当符合内部牵制的要求。(2)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的进行轮换。(3)会计岗位的设置由各单位根据会计业务需要确定。会计工作岗位人员配备需要注意的是:(1)会计人员的任职条件。(2)会计人员的配备方式。(3)会计人员的考核与任免。(4)会计人员的交接。

会计制度设计作业2

一、分析说明题(30分)1.自制原始凭证如何设计?

答:在设计原始凭证具体格式时应考虑如下因素:格式大小;内部位置安排;联数;版式。

2.你认为企业应如何设计无形资产业务内部控制? 答:设计适当的无形资产业务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取得无形资产与组织验收,确定权属关系;(2)使用与保全;(3)技术升级、更新换代;(4)无形资产处置

3.你认为企业应如何设计固定资产业务内部控制? 答:固定资产业务内部控制设计要点:(1)取得与验收;(2)使用;(3)维护;(4)改造;(5)清查;(6)处置

二、制度设计题

(一)案例资料

在几年前,发生过一起典型的出纳员贪污、挪用公款案。这是一个国有小企业,财会部门设置有财务经理、会计、出纳三个岗位。其中出纳员是一个从职业高中毕业没多久的年轻女孩。按单位惯例.出纳负责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并掌管空白支票和企业在银行预留的法人代表印章、财务章.自己从银行取回银行对账单并负责与银行对账。年轻女孩有一个男朋友因为生意要她临时挪用了一笔几千元的资金。从此年轻女孩每日提心吊胆,她每天有事无事的都往银行跑。银行对账单终于取到了。她赶紧把对账单拿回家,照着原对账单,将偷拿的那一笔款去掉,重新再打一张,叉跑到街上刻了一枚银行的萝卜章盖上。回单位后像模像样地又作了一张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年轻女孩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一个月,可什么事也没发生。这之后的男朋友变本加厉胃口越来越大.年轻女孩的胆子越来越大,在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共八次以此手段挪用公款近120万元。直到男朋友携款外逃后,年轻女孩才如梦方醒,只能投案自首。

要求:1.说明该企业货币资金岗位分工控制中存在的问题。2.指出应如何完善。答:1.此案违反了岗位责任控制如下规定: 出纳人员不得同时负责总分类帐的登记 和保管.货币资金的收付和控制货币资金收支的 专用印章不得有一人兼管。2.完善措施: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的稽核人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相分离,出纳人员应与负责现金的清查盘点人员 和负责与银行对帐的人员相分离。如可以由财务经理负责企业在银行预留的法人代表印章、财务章保管,由其对相关的支出票据进行审批,由会计人员到银行取对账单,并由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两人共同进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对账工作.(二)案例资料

w公司是医药制品公司,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除考虑价格因素外,还要注重质量要求.w公司原材料采购主要是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的。采购部门首先从建立的供应商档案中确定参加招投标会议的供应商,通过比较产品性价比确定凡家供应商,由公司的检验部门对待选供应商的原材料样本进行检验,经检验后,采购部门从中确定质优价廉的供应商。然后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购买合同;购买的原材料到达后再经检验部门进行抽检,出具检验单;仓库保管部门对数量、品种进行检验并出具入库单,财务部门审核及核对检验单、入库单、购货发票后登记明细账:采购部门制订用款计划,财务部门根据用款计划筹备资金付款。要求:分析该企业存货采购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对策。

答:1.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及资产类会计制度设计要求,公司存的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存在以下问题(1)公司采用招标形式进行采购是比较好的,但采购部门从建立的供应商档案中进行选取,可能因信息不充分,优良的供应商被排除在外;(2)公司检验部门的检验,解决的是材料样本的质量问题,而采购部门据此确定质优价廉供应商,依据不足;(3)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购买合同没有使用部门的请购单或用料申请和材料计划,易造成多余采购;(4).购买的原材料到达后再经检验部门进行抽检的做法不妥,除在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数量上也可能存在误差;(5)采购部门制订用款计划,财务部门根据用款计划筹备资金付款,该行动应在年初进行,而不是材料采购之后。2.完善措施:

(1)大宗采购在网络和媒介上发布招标公告

(2)材料的性价比判断应吸收成本核算人员和材料使用部门参与

(3)采购部门的采购应依据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和生产部门的请购单为依据,并商财务部门进行经济批量采购测算。

(4)材料到货的验收应是完整的,以便对采购材料的数量、质量、规格等与合同核对,对与合同不符的材料拒收并索赔,(5)采购部门应提出用款计划申请报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做出资金预算,时间应为年初或上年末,而不是依据采购部门制订的计划,以防因资金安排不当造成违约。

(6)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三)案例资料:(20分)A公司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销售部门的业务人员在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后,确定交易的初步意向.填写客户资料表。该表交由信用管制部门派驻的信用管制师对客户的经营能力、资信状况进行评核.出具授信建议。经销售部门经理核准-b客户的交易方式及给予客户的信用额度后,签定销售合同。销售部门业务助理将客户资料输入电脑系统存档。如是现销客户。当收到客户订货单及缴款时,将客户之缴款填写缴款单送交财会部门出纳员。出纳员在收款后,将缴款单的一联交财会部门负责收款的会计进行电脑系统缴款确认。如是放账客户.须将已获核准的授信责任书送交财会部门负责应收款的会计进行电脑系统的授信额度确认,同时,将客户的订货单的一联及相应的销售合同一份转交营业管理部门。营业管理部门的人员将电脑系统中制作的销货通知单送交储运部门(营业管理部门、储运部门工作由一人领导)。储运部门依据销货通知单标明的品种、数量进行备货并生成一式四联的送货单送交财会部门。财会部门核对价格、收款金额无误后签字并在电脑系统确认生成销货清单,据此填制销货发票并予以记账。财会部门将销货发票及三联送货单送交储运部门。储运部门,留存一联.其余两联送货单及销货发票连同货物送交客户。客户签收后将送货单留存一联,另一联送货单由储运部门返回财会部门作为销售收入或应收账款之依据。要求:请指出A公司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答:

一、A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优点: 1.该公司销售业务较好地运用了不相容职务分工控制。将销售作业中客户甄选、客户信用调查、接受客户订单、核准付款条件、填制销货通知单、发出商品、开具发票、收取货款及会计记录等不相容岗位所涉及到的销售人员、信用管制人员、营管人员、财务人员、储运人员进行了分工。2.该公司建立和健全信用管制系统。信用管制系统的建立,保证了销售成果的有效性,避免了坏账的发生,实现了对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3.该公司采用电脑系统授信额度确认的权限控制。电脑系统授信额度的确认,提高了销售业务的工作效率,保证了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有效性,同时也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查阅的方便性。

该公司采用的这些内控制度有利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和监督。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减少销售业务可能出现的低效率和侵吞企业利益的行为。

二、A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现销客户,应补充对相关票据的审核机制,以防票据欺诈,并且应该设立最终确认后才能进行发货的控制机制。

2.由于营业管理部门、储运部门工作由一人领导,两者间缺乏制约机制,可能使得信用审核等失控,财务部门也无法对应收账款实行有效控制,可能带来坏账风险。

3.没有指定专门人员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

会计制度设计作业3

一、分析说明题(10分)

1、说明长期借款会计核算制度的设汁要点?(10分)答:(1)企业会计部门或资金管理部门制定具体长期借款计划;(2)企业应设置记录长期借款负债业务的会计凭证和账簿,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和制度,正确核算资金取得、本息偿还等相关情况;(3)定期根据有关金融机构的贷款对账单核对长期借款的余额;(4)资产负债表日应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长期借款利息费用,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和制度,正确进行借款费用资本化或费用化的确认;(5)将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内偿还的长期借款转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

2、所有者权益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要点包括哪些?(10分)可依据教材第七章第一节P166等内容。

答:所有者权益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要点包括:

(1)权益资本筹资有严格的程序和法律约束,同时还受到债权人权益保护的制约,因此,所有者权益业务内部控制的核心确保其合法合规。

(2)尽管所有者权益业务体现了较强的稳定性,但涉及面广且复杂,包括了投资协议、合同和企业章程条款,利润分配决议与分配方案,会计处理程序等方方面面,因此,所有者权益业务内部控制要与资产类及负债类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对接。

(3)各类所有者权益业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审批与决策控制制度,以实现各类所有者权益业务在各个环节上都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4)所有者权益业务作为企业筹资的重要来源,应当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主要涉及到所有者权益业务计划的编制与审批、所有者权益业务方案的编写与审批、所有者权益业务方案的执行与资产取得、股息的计提与支付与所有者权益业务的恰当分类、准确记录。

(5)需要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策程序并由相关监管机构或部门(单位)审批的股权筹资,要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并对审批过程进行完整的书面记录。

3、说明收入与费用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10分)答:收入与费用要素在通过一系列收入类会计账户与成本费用类账户的总分类核算的基础上,借助“本年利润”账户而影响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变化。(1)各项收入的确认应当遵循规定的标准,杜绝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2)各项费用、成本的确认应当符合规定,杜绝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以及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3)利润应该由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构成,杜绝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以及编造虚假利润。

4、试说明对企业期间费用控制进行制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0分)答:(1)制定严格的预算标准。企业要为期间费用总量建立严格的费用预算制度,使其尽量达到最优水平。对于具体费用项目的预算编制、执行与考核等应该选择差异化的方法,比如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或零基预算等。

(2)对费用预算进行分解。企业应当根据费用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分解费用指标,落实费用责任主体,保证费用预算的有效实施。

(3)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企业应明确审批人对费用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费用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4)企业应当根据费用预算和支出标准的性质,按照授权批准制度所规定的权限,对费用支出申请进行审批。财会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费用开支项目和标准进行复核。

(5)对于未列入预算的费用项目,如确实需要支出,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申请追加预算;已列入预算但超过开支标准的费用项目,应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报上级授权部门审批。

(6)会计部门或人员在办理费用支出业务时,应当根据经批准的费用支出申请,对发票、结算凭证等相关凭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

(7)企业应当建立费用支出内部报告制度,实时监控费用的支出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8)企业应当建立费用考核制度,对相应的费用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和奖惩。通过费用考核促进各责任中心合理控制各种耗费,实行费用责任追究制度。

(9)企业应当加强对费用的监督检查,明确监督检查人员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检查工作。比如费用授权批准制度、费用核算制度等的执行情况等。

二、制度设计题(60分)(一)资料:(20分)某企业的工资核算岗位职责规范如下: 第一:负责办理公司员工工资入卡工作:其中,每月第5个工作日前根据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工资发放明细表按照银行规定格式进行数据转换,同时打印工资汇总表并交人力资源部主管审核签字后,交由出纳将公司工资文件送银行完成工资入卡X-作;负责员工工资卡号和身份证号的登记工作,负责催促无卡的职工及时办理工资卡。第二:负责公司全部的工资报销单据的保管工作。第三:会同人力资源部门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汇缴,正确计算应缴住房公积金总额并建立职工住房公积金台账,按时将住房公积金上缴并及时办理调出、调入、离退休职工住房公积金的建立、封存、提取工作。对需要提取住房公积金的职工,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审核,及时办理。第四:住房公积金资料保管。要求:结合本案例分析应付职工薪酬会计核算制度的设计要点。可依据教材第六章第二节P153等相关内容。

答:应付职工薪酬会计核算制度的设计要点包括:

(1)以种类齐全、内容完整、手续齐备的原始记录和凭证作为职工薪酬计量的依据,以确保应付职工薪酬提取和支出依据的合规性;

(2)合理安排应付职工薪酬的总账与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工作,通常应付职工薪酬总账由会计部门进行,而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则由各职能部门、处室管理,并以员工个体为单位设置;

(3)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与应付职工薪酬总账要定期进行核对,同时会计部门应该指导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工作,做好辅导和监督;

(4)应付职工薪酬的分配应符合配比性与权责发生制原则,通常要以其薪酬发生的地点和岗位进行分配;

(5)恰当的应付职工薪酬的财务报表列报及在附注中披露与职工薪酬有关的信息。

(二)资料:(20分)某公司于2006年10月8日创立并营业,是由甲、乙、丙三企业共同投资组建的独立法人,注册资本为l00万元人民币,其中甲方出资40万元,乙方与丙方各出资30万元。经公司董事会协商并在合同上明确规定甲、乙、丙三方分别以银行存款、机器设备及原材料进行投资。同年l2月该公司出现经营资金紧张,乙方与丙方怀疑甲方未交齐或抽走部分注册资金.经调查发现甲方将40万元人民币作为出资投入后便在10月底以“借”l0万元名义汇出。该公司ll月份资产负债表“实收资本”项目金额为90万元,“实收资本”总账11月末余额是90万元,“实收资本”账户明细账上登记的甲、乙、丙三方投资额分别为30万元、30万元与30万元。通过查阅该公司账目发现.2006年10月28日的一张银行付款凭证所附原始凭证记载了汇入丁公司l0万元,用途为“代甲方归还借款”并附有现任会计的签名和盖章。这造成了该公司“实收资本”账户期初数和期末数相差10万元人民币。经办人认为只需要减少甲方原来投入资本,待甲方以后还款时再增加其投入资本。如果甲方最终没有还款则在以后的利润分配中抵扣补上就可以来。经了解,该公司主管财务副经理是原甲方会计科副科长。要求:结合本案例进行企业实收资本业务会计制度设计。

答: 本案中的存在的问题如下:2006年10月28日,公司“代甲方归还借款”并附有现任会计的签名和盖章,系抽逃资本的行为,违反了公司法的基本原则;会计人员单方认为利用利润分配中抵扣充实实收资本的行为也是错的,前者属于甲的投资行,后面属于公司分配问题,受不同会计设计制约。至于公司主管财务副经理是原甲方会计科副科长,如属双方兼职,则违背内部控制原则。如为单方则是典型的内部人控制。综上实收资本的会计核算业务应包括如下内容:

(1)企业应设置“实收资本”账户核算投资者投入的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应将本科目改为“股本”科目。本科目可按投资者进行明细核算,杜绝将国家投资记入其他投资主体账户、通过假验资虚列实收资本、注册完毕抽逃资本以及虚假评估虚列实收资本等现象的发生。

(2)企业股票按面值发行时的发行费用应作为开办费处理,溢价发行的溢价收入和扣除发行费用的余额应全部记入“资本公积”账户,同时,也要正确划分权益性资本与借入资金间的界限。

(3)企业应在确保实收资本发生增减变化合法与合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比如投资者以实物投资,该实物应该附有原始发票、验资证明及财产所有权证明等原始单据。(4)实收资本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地列示,同时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准确反映出年末金额与年初金额相比发生变化的原因。

(三)资料:(20分)甲公司对从事销售与收款业务方面规定:按市场营销管理制度要求制定相应的销售政策,为了增加销售过程中的灵活性,授予销售业务人员比较大的折扣政策、付款政策等权限。为了提高效率,销售业务人员可以单独与客户进行谈判;重要的特殊销售业务,由总裁做出决策。建立了国外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制度。公司制定了加强业务管理系统的规定,规范了内外销售合同、利润分析单及装运单制作、签订、审批、留存程序,明确了收汇风险小组及财务部的职责。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将年初确定的营销指标进行分解,下达给各相关营销机构和人员,并确定销售利润指标和货款回笼的相关要求,考核营销费用。要求:结合甲公司情况设计企业销售业务会计核算制度。

答:会计部门应充分利用记账、核对、岗位职责落实和相互分离、档案管理、工作交接程序等会计控制方法,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企业销售业务会计核算制度设计的要点包括:

(1)会计部门应严格遵循发票管理规定,依据经审核的计量单、出库单、货款结算单、销售通知单等单据开具销售发票。会计部门应与相关部门月末核对当月销售数量,保证各部门销售数量的一致性。

(2)在对销售报表等原始凭证审核销售价格、数量等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确认销售收入,登记入账。由于采用递延方式的合同价款具有融资性质,应当按照应收合同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

(3)会计部门应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及时登记并评估每一客户应收账款余额增减变动情况和信用额度使用情况,并督促销售部门加紧催收应收账款。

(4)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对应收账款可能的坏账部分计提坏账准备,并按照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对实际坏账损失应在履行规定审批程序后做出会计处理。企业核销的坏账应当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已核销坏账收回时应当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款。

(5)企业应明确应收票据受理范围和管理措施,加强对应收票据合法性、真实性审查;由专人保管应收票据,即将到期时要及时向付款人提示付款;取得和贴现应收票据必须经过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的书面批准;已贴现但仍承担收款风险的票据应当在备查簿中登记,以便日后追踪管理;制定逾期票据冲销管理程序和逾期票据追索监控制度。

(6)应定期抽查、核对销售业务记录、销售收款会计记录、商品出库记录和库存商品实物记录;以函证等方式定期与往来客户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往来款项。

会计制度设计作业4

一、分析说明题

1.阐述责任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分析说明是否所有公司制企业都有必要设计责任会计制度。答:责任会计制度是对企业内部责任中心的业务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建立一套职责履行情况的评价与考核机制的内部会计制度。责任会计制度核心是利用会计信息对分权单位的责任业绩进行计量、控制与考核。

责任会计制度适应于现代企业的分权管理模式,分权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为企业内部组织机构配置相应的决策职能,使决策点尽可能靠近需进行决策的地点做出,这样就在确保职责完整性的同时充分调动各职责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合理的授权本身就是一种内在激励机制。

2.说明企业责任中心如何确立?企业责任中心的制度设计包括哪些方面?概括说明企业责任中心的制度实施要点。(20分)答:(1)企业责任中心如何确立:一是以内部控制的职责划分来确定责任主体,这样容易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责任会计制度间的对接,但这无疑限制了责任会计职能的发挥。二是在企业内部重新设定经济责任中心,并以之为会计核算对象。三是以企业原有组织架构的各部门为中心的核算。实践中企业通常不会对原有组织做根本性调整,而是以它们在企业整体活动中的定位来决定的,即包括了成本中心、收入中心、利润中心与投资中心等。(2)企业责任中心的制度设计包括 ① 企业责任预算编制的设计。

② 各责任主体间的内部转移价格与结算制度的设计。③ 责任中心业务凭证、表格与责任报告的设计。④ 责任会计账簿体系的设计。

⑤ 责任中心责任目标实现程度评价与考核的设计。(3)企业责任中心的制度实施要点。

设计责任中心首要的考虑因素就是它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职能定位,企业内部的分工机制使得各职能部门都有自身的业务范围,企业授权也是按照它们的业务范围进行的,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中心实际上也是在强化各职能部门的业务专业化问题。这样,一般意义上的责任中心就包括了成本费用中心、收入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四类。

3.你认为内部结算制度设计是否必要,并说明理由。(20分)答: 内部结算制度是指企业各责任中心间按内部转移价格清偿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内部债权债务关系而进行的安排。企业原有组织被划分各类责任中心后,建立内部结算制度设计是必要的。各责任中心间的业务活动关系便具有了交易性,也就需要为之设计内部结算制度,以便分清各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明确各责任中心的业绩,为考核提供依据。设计企业的内部结算制度涉及内部结算方式、内部结算价格与内部结算机构三部分内容。

4.简述责任会计核算与报告设计的内涵?说明责任会计核算与报告设计与一般财务会计核算与报告设计的联系与区别?(10分)答:(1)责任会计是在重新设定会计核算对象并以责任预算作为考核标准的会计信息加工,与财务会计制度有着内在逻辑关系,责任会计核算模式设计有两种基本思路供选择:一是借助于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另一个是独立于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而建立自身核算方式。企业各责任中心在将其发生的成本、收入以及各责任中心之间相互结算或转账的经济业务记入各自责任会计账户后,要定期据以编制责任会计报告,从而对各责任中心的实际绩效与责任预算进行评价与考核。由此,责任会计报告可定义为系统而全面地反映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责任预算完成情况的总括性文件,又称为业绩报告或绩效报告。

(2)从核算角度看,责任会计也是一种分类核算方式,只是这种分类可能要对原有的企业组织架构进行改变,就是将原先的组织架构在遵循分级分层、权责利结合、责任可控及目标一致等原则的基础上,以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费用中心、收入中心等预算责任中心的形式出现,实现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通常意义的财务会计核算包括两个基本特点:其一是以业务流程的具体业务活动作为核算对象;其二是各部门的会计信息质量是依靠一系列的监控制度来实现的。显然,这种核算忽视了各部门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责任,责任会计体系则有助于这种责任的实现。

三、制度设计题(40分)资料: 某大型煤矿集团中,有采煤煤矿、洗煤厂、焦化厂、坑口发电厂等。当企业集团内部各单位之间存在交易时:如洗煤厂和发电厂采用煤矿挖出的原煤时,内部结算价格如何确定?会对责任业绩计量与控制产生什么影响? 答:企业内部结算价格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计盈亏”的价值尺度,也是进行合理分配的经济杠杆。因此,建立和完善内部结算价格系统,对原材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配件等物资和劳务制定合理的内部交换价格,对于实行成本控制,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单位之间的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首先强调公允性,尽可能反映产品或劳务的实际消耗水平,使买卖双方均感到公平合理;其次考虑目标一致性: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应能保证整体预算目标最大化实现,使整体利益、局部利益协调一致,再次在自主性,适当的分权、授权,可激发各预算执行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因此应尽可能由当事人各方自主确定内部结算价格;最后,站在整个价值链的基础上,作为集团企业,要充分考虑到集团企业的产业链的重要程度,酌情调整。

检察官绩效考核制度浅析 篇6

检察官绩效考核作为公务员考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1978年检察机关重建以来,一直以“检察人员”对其称呼,对其考核也一直沿用政府公务员的考核方法。直到1995年7月颁布《检察官法》,我国才开始推行检察官制度,为此,同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制定《检察官考核暂行规定》,把“检察官”单独作为考核对象与一般公务员加以区分,为职业化检察官奠定了基础,也开始了专业化的检察官考核制度探讨,但是实践中检察官的绩效考核仍没有摆脱公务员考核的束缚,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而在2002年3月的《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就队伍管理等方面明确要求,提出绩效考核要以“动态评价为主,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从此,检察官的绩效考核制度在我国有了政策依据。2011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的意见》再次重申检察官绩效考核的作用,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检察官的日趋职业化使得检察官绩效考核制度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

一、检察官绩效考核制度概述

我国《检察官法》第2条规定:“检察官是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检察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检察官绩效考核应当是,以《宪法》、《检察官法》限定的检察官职能为依据,法定的考核主体(检察官考评委员会)依照考核程序对检察官从事检察业务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态度、能力和业绩进行全方位、公正、客观的计量和评价的过程。而检察官绩效考核制度是关于检察官绩效考核主体、内容、程序、方法、结果运用等法律化的规范以及检察系统公认的行为规则和公序良俗。笼统讲绩效考核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层次的内容:“绩效考核的主体、绩效考核内容、绩效考核程序、绩效考核的方法、考核结果运用。”我国《检察官法》第51条对于检察官的绩效考核主体明确规定为检察官考评委员会;而第26条“对检察官的考核内容包括:检察工作实绩,思想品德,检察业务和法学理论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其中重点考核检察工作实绩”,对检察官的考核内容也做了专门规定;但是关于程序的规定是最为简单,实际操作中任意性较大;在考核方法方面,《检察官法》用“具体办法另行规定”一句话简单概括;至于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第36条、第39条、第41条、第43条分别就处分、工资福利保险、辞退等方面做了概括性规定。

二、我国检察官考评制度面临的困境

目前,检察官绩效考核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并且在各级检察系统内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考评行政化色彩浓厚,不能很好的体现检察官职业特点

当前,我国检察官绩效考核制度的主体是以同级党委组织部为主体的年终考核以及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会等形式的平时考核和上级检察机关考核下级检察机关的组织考核中的附带检察官个体考核。检察官的绩效考核与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基本一致,仍是《公务员法》框架下的“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完全无法凸显检察官的职业特色,无法真正做到有针对性的考核,极大的挫伤了检察官的履职积极性,影响法律公平正义理念的实现。

2.缺乏科学的考评方法和程序

(1)考评方法与模式人际化。考评方法上,平时考评与年度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平时考评基本流于形式,年度考核也是院内全院干警民主测评,而后统一填写由党委组织部下发“公务员年度考核表”,使得目前民主测评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情感及利益。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只有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与人们所获得的回报挂钩,才能真正使绩效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1]对检察官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直接关系着其制度存在的根本意义。当前,检察官绩效考核结果都未与工资福利、晋升调级、奖优罚劣联系起来,全国性法律法规关于考核结果的运用也是停留在纸面上,缺乏可运作性的细则,致使考核制度无法对检察官履职起到促进作用。

三、我国检察官考评制度的现实选择

完善我国检察官考评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正视当前检察官绩效考核制度现状,查找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在现有的体制环境下逐步改进。

1.确立检察官考评的目标

考评本身并不是目的,检察官考评的目标必须与检察职能的目标一脉相承,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所在。应以保障司法独立和实现司法正义为考评的终极目标,以检察官自我发展为其直接目标。

2.充分发挥检察官考评委员会的绩效考核作用,激活检察官绩效考核制度考核主体活力

“人民检察院设检察官考评委员会。检察官考评委员会的职责是指导对检察官的培训、考核、评议工作。”[2]《检察官法》虽然明确规定了检察官考评委员会的对检察官绩效考核的主体地位,但实践中仍然在相当程度上架空了检察官考评委员会考评作用的发挥,这就需要各级检察院给予充分重视,逐步放权给由检察官考评委员会,这样即很好的发挥了《检察官法》赋予检察官考评委员会的职能,又很好的完成了绩效考核。

3.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方式

首先在考评步骤方面,主要分为检察官述职、考评组织考核、评议及考评异议四个部分。对考评过程或考评结果有异议的检察官,可以通过复议程序处理。其次在考评频率方面,应当建立平时考评与定期考评相结合、并侧重平时考评的考评体系。在建立平时考评机制的过程中需明确以下两点:一是简便实用的考评指标体系是平时考评的基础,指标体系不宜太过繁琐,否则只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得不偿失。二是建立检察官考评业绩档案,对检察官行为进行追踪、记录,借用网络管理系统,对检察官的办案行为进行动态量化管理,建立电子化信息的终端记录,确保业绩档案的客观性、及时性。

四、科学、合理地运用考评结果

(1)应将考核结果作为对检察官进行奖惩、培训、免职、辞退以及调整等级和工资的重要依据,防止恣意提拔任免。

(2)作为检察官个人,应当参照考评结果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改进,有针对性地改进欠缺的法律知识,完善技能,使各项工作有的放矢。

(3)社會公众有权获知检察官的职务行为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对检察官的考评结果公开是公众获知其履职情况的一种有效途径。检察院可以通过设立网上专栏、开办公共宣传栏等形式,将考评结果与社会公众进行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孙柏瑛,祁光华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64.

[2]《检察官法》第51条.

作者简介:

张媛,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民检察院业务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

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篇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也叫绩效评价,就是指在考核周期结束时,选择相应的考核主体和考核方法,收集相关信息,对员工完成绩效目标的情况作出考核。绩效考核对象也有可能是某个组织集体,但是因为篇幅有限,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结果可以鼓励员工更加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激发最大工作积极性,是所有员工朝着企业整体目标前进,无论是对员工个人还是企业整体都有巨大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绩效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员工个人切身利益,所以错误的绩效考核结果可能导致员工内心不平衡,出现跳槽,人才流失等现象,甚至出现危害企业利益,报复社会等扭曲心理,后果不堪设想。由此可见,绩效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对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发展影响巨大,所以,企业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考核制度既是时代的呼唤,优势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1]。

1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意义

1.1 对员工个人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发展好坏与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但是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企业员工,因为企业决策是由人做出的,任何企业行为也是由人完成的,即使现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但是这些先进技术归根到底还是有人来操控,所以每个员工都对企业的发展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企业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一段时间内行为作出评价,进而对员工进行嘉奖或批评。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以及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值,并且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在需求得到满足或者有所期望的情况下才会更加努力工作。企业根据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及时奖励,这样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得到及时满足,就能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全心全意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才华。如果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价中出现负面结果,企业还可以根据结果对员工一些不足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帮助员工更好地认清自我,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对员工的发展前途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

1.2 对企业的意义

上文已经提到,绩效考核对员工的重大意义,但是绩效考核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对整个企业的发展都有意义。任何企业都有不同的部门,需要不同的员工来履行不同的职能,只有再合适自己的岗位上,员工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如何合理分配员工、岗位和资源呢?这就需要对员工进行绩效第4卷考核,根据评估结果,发现每个员工最适合的工作岗位,进而为企业人事调度提供依据,合理分配薪资。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员工都能在自己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还能优化薪酬配置,给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薪资奖励,对于表现差强人意的员工适当降低薪资,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还能进一步节约整个企业的资源,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吃大锅饭”的极度平均主义出现。从而整体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氛围[3]。

2 我国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了进行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但是,受各方面原因影响,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的员工考核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考核形式单一

绩效考核并不是绝对意义上新鲜产物,我国商业发展历史悠久,自古就有老板对自己雇佣的伙计的评价,进而根据评价做出奖赏,到了当今时代,这种评价发展成了如今的绩效考核,但是由于深受传统影响,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仍保持了传统考核方式那种老板对员工(伙计)主观评价。这就是我国目前企业员工绩效评估面临的最大问题:形式过于单一,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相关领导还没有意识到绩效评估的重要性,所谓的绩效评估仅仅是自己随便对员工评价一下;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深受传统影响。这种自上由下的单一考核形式很大程度依赖于考核主体的能力,容易受到考核主体私人情感影响,往往不能做出科学准确的绩效考核,这不仅对企业和员工没有帮助,甚至有负面影响。

2.2 考核标准单一

商人的天性就是追逐利益,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益最大化,这就导致了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面临的另一个绩效考核问题:考核标准单一。不可否认,企业的确应该追求更多的利益,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企业不能仅仅追求眼前利益,企业的发展除了眼前利益,还有长远利益、还有不可量化的利益指标。如果对员工绩效考核将利益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每个人为了有个优秀的考核结果,必然导致无人问津企业的长远利益以及一些不可量化的利益(如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等),这对想要做大做强的企业是非常致命的。

2.3 考核周期太长

虽然我国大多数企业迫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逐步实行了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但是,这只是初级阶段,很多只是形象工程,这可以通过大多数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周期过于漫长表现出来。前面在绩效考核的定义已经提到,绩效考核有一定的考核周期,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考核周期都保持在一个季度甚至是一年,如此漫长的考核周期,根本无法准确客观地反映一个员工在这一周期内的表现,因为每个员工总的评价都有“回归”的倾向,这就导致了每个员工最终的考核结果归为“平等化”,没有办法做出区分,这样的绩效考核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2.4 只有考核,没有反馈

根据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绩效考核之所以对企业和员工个人有如此大的意义,主要在于考核结果可以改变企业和员工,试想一下,如果绩效评估对企业和员工个人没有任何改变,那么这样的绩效考核意义何在?这就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员工绩效考核面临的有一个重大问题:只有考核,没有反馈。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绩效考核主体和客体尚未意识到考核的重要性,绩效考核也沦为“形象工程”,考核结束以后,企业领导没有根据考核结果与与员工本人交流,也没有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人事调动或者薪资改变,这就导致被考核对象不了解企业,企业不了解员工。这样的“形象工程”不仅对企业和员工个人发展没有意义,反而浪费了资源,损害了企业形象。

3 构建科学的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建议

新时代下企业在呼唤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这是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和管理水平的基本保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科学有效的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3.1 选择多元考核主体

考核主体是指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的人员。由于企业中岗位众多,每个岗位工作职能不同,每个员工工作能力也不同,为了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在实施考核的过程中,应该从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员中抽出相关成员组成考核主体,避免考核形式仅仅局限于上级对下级考核的传统形式。一般考核主体包括五类成员:上级、同事、下级、本人以及客户。每个考核主体都有独特的意义,上级进行考核有助于实现管理的目的,保证管理权威;同事由于与被考核者一起工作,因此能够对员工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下级作为考核主体能够促使上级关心下及工作,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员工本人作为考核主体能够更加有效地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客户考核有助员工更加关注自己的工作结果。实现了上述五类成员的360度综合绩效考核,才能对员工做出最公正的评价[4]。

3.2 确定合适的考核内容

上面提到目前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往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指标单一指向经济效益,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考核内容模糊引起的,所以应该确定合适的考核内容。严格意义上讲考核内容应该包括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首先,工作能力指的是员工工作时表现出的能力,包括许多方面如学习能力、协调能力、公关能力等,每个人能力有大小强弱之分,也有自己优势或薄弱项目,所以应该在绩效考核中有区别的评价出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其次,工作态度直接决定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归属感,在绩效考核中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能力不管大小,只要工作态度不积极都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最后,工作也即是员工的直接工作结果,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可以直观的说明员工工作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工作业绩可以直接表明员工需要改进的方面,工作业绩有可量化和不可量化之分,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进行评估,而不能一概论之。

3.3 加强沟通,深化反馈

上文已经论述了绩效考核与反馈的重要关系,说明绩效考核只是准备工作,真正起作用的是反馈。上级就绩效考核的结果同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表扬员工在这一周期内工作的出彩处,更要指出员工这考核期间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制定有效的改进计划,这是绩效考核后反馈工作应该达到的目的。在考核过程中,企业应该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员工真实的想法,并采纳他们所提出的合理的建议,做出适当修正。为了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反馈工作必须及时,需指出具体问题,还要指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改进建议,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反馈只能对事不能对人,避免引起员工反感;最后反馈过程中要注意说话技巧[5]。

3.4 科学利用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结果是企业耗费大量成本资源才获得的,所以应该科学合理的利用考核结果,针对不同的用途,每个绩效指标应该及时调整,而不是一概而论,例如在下发奖金或者上调工资时,工作业绩就应该占据较大比重,工作能力和态度所占权重较小;但是在职位调整时,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所占权重就应该有所上升,因为管理层需要的不仅仅是业绩,更需要的是能力和态度。此外,还要讲最终考核结果划分成不同等级,据此给与员工不同的奖惩,绩效越好,给予的奖励越大,反之,绩效越差,得到的惩罚也要越大。

4 结语

总之,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单位员工工作行为及结果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过程。绩效考核制度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前途以及员工个人的发展前途,在实施之前要选择合适的考核主体,确定考核对象,在考核过程中要发挥创新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绩效考核,最考核之后要和利用考核结果,并深化反馈交流,进而推动企业整体发展。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走访调查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提出了一些确立更加科学有效的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孙晓雯.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问题与对策[J].人力资源,2013(13):78-79.

[2]徐亚菲.付长春.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的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5):89-92.

[3]吴丽宁.浅谈中国特色的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J].北方经贸,2011(9):78-79.

[4]马玉姣.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4(12):110-112.

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探究 篇8

一、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的建立背景以及必要性

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的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其地方官员进行科学的管理而建立起来的一项有效的制度措施, 比如选官制度、考课制度、官阶制度等一些列具有针对性的考核制度。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的建立是在对其以前朝代考核制度的总结分析基础之上, 结合宋朝的具体情况而逐步得到改进完善起来的一个对其本朝官员进行考核的制度。

宋朝地方官员制度的建立成为了中央统治政权对其地方政权以及民间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以及评价地方官员从政政绩好坏的一项有效的制度措施, 同时也是本朝官员升职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宋朝的中央统治政权将其本朝包括中央官员以及地方官员在内的所有级别的官员全部纳入了这项考核制度之中, 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各个官员对其自己负责的职务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才能对其进行很好的管理。宋朝官员考核制度的建立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对其不同级别的官员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制度, 以此来更好的对其各个级别的官员的从政业绩进行很好的掌握。

二、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

宋朝考核制度的建立是在总结以前历史朝代官员考核制度经验的基础之上, 结合本朝实际的情况特点出发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项考核制度。因此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有一定的历史特点:第一, 从考核对象来看, 宋朝的官员考核制度主要是针对地方的官员的执政业绩以及地方官员的升迁进行考核, 主要的考核重点侧重于对其本朝地方官员的考核;第二, 从考核的内容方面来看, 在对其所有官员进行全面统一考核的基础之上, 中央还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特点以及在不同的年代面对的发展任务的不同, 对其地方官员的考核存在着适时适地的显著特点, 总体来说就是考核内容方面在稳重求变;第三, 从考核的方面来看, 考核制度规定除了对其地方官员进行详细全面的考核之外, 还针对某一项具体的地方官员的业务进行专门的考核, 比如说对某县税收的考核, 这种专项的考核制度在考核制度之中是被普遍认可而得到广泛采用的一项制度措施;第四, 从考核的量化方面来看, 对其地方官员的考核在量化方面是非常注重的一方面, 比如地方官员对其地方的商税等征收数量的多少, 经常采用的是定额制度以及与上期征收数量的多少进行对比的形式对其地方官员的执政业绩进行有效考核, 最终根据官员对其税收征收数量的多少对其地方官员进行相应的奖惩, 主要的奖惩形式主要从经济方面以及行政方面对其地方官员进行一定程度的奖惩。

三、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的具体分析介绍

上述两节对其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的历史背景采取考核的必要性以及考核制度的特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阐述。本节将对其地方官员考核制度中的几项具体的具有代表性的考核制度进行分析介绍, 以此来让读者对其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

1、州县官员的考核制度

州县官员是极具代表性的地方官员, 因此很有必要介绍一下针对州县官员的执政业绩所制定的考核制度。宋朝对其州县的官员尤其对其县令以及知州的考核制度方面制定的更加严密细致, 对其县令以及知州的执政业绩的好坏也有着清晰的奖惩制度。州县官员的考核制度在其宋朝对其所有官员的考核制度之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显著地位, 因此宋朝对其州县官员的考核内容及其的丰富。比如在宋徽宗时期宋徽宗制定的一些考核制度是因其宋徽宗具有的个人爱好而建立的, 尤其注重对其州县官员在自身执政业绩方面的奖惩, 以及采取有效的政策让其地方官员对其中央制定的政策积极的响应贯彻执行。但是在某些考核制度方面因因为没有做到位而使其地方官员做了一些阻碍本朝经济发展的事情。

2、监当官的考核制度

宋朝监当官的考核制度也是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朝在其监当官方面进行考核主要是通过采取定额的方式实行有效的考核的。如果监当官的业绩超出定额则有一定的奖励, 比如经常所说的迁官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奖励措施;如果监当官的业绩没有达到所规定的定额的要求范围之内, 那么就要收到相应程度的惩罚。如果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监当官没有完成任务那么将不会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监当官在进行惩罚的同时还会对其监当官进行负责的州县长吏, 但是后来为了使得考核制度更加的人性化, 在考核制度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其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的历史背景以及建立考核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介绍, 然后对其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的具体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最后通过州县官员的考核制度以及监当官的考核制度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制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介绍为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本文对其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所做的分析介绍希望能对广大研究宋朝文化的同行们起到借鉴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方旭:《宋代官员考核内容与方法研究》, 《兰台世界》, 2011 (22) 。

[2]徐小梅:《宋朝江西地方官员与士人的救灾活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5) 。

[3]郑志强:《浅议宋代税收监督》, 《江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4) 。

浅析如何完善高校绩效考核制度 篇9

一、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 对绩效考核重要性认识不足。

绩效是员工的工作成果, 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诸如工作能力、责任心、工作态度、协作意识等一系列行为特征。对员工绩效进行有效考核, 不仅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方法, 而且是准确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进行晋升决策、薪酬决策等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

高校不同于企业、工厂, 他们的产出 (服务) 量化能力差, 人才培养的好坏, 科学研究的成果, 社会服务的效益周期长短不一, 干好干坏对个人的收入、晋升等影响不明显。对绩效考核重要性认识不足, 或者考核不科学, 容易导致不满情绪、教职工归属感差, 行为短期化, 不注重团队合作以及资源合理配置, 造成单位内部资源浪费, 不利于学校目标实现。

2. 绩效考核主观性大。

目前, 高校的绩效考核内容比较单一, 标准不明确。不同职务, 不同岗位绩效考核区别不大, 考核内容简单, 聘期考核和年终考核流于形式。由于无明确标准, 考核方法相对单调, 再加上个人偏好等心理作用, 导致绩效考核主观性较大, 影响了考核的公正性。例如, 从心里学的角度, 人们对近期发生的事印象比较深刻, 而对远期发生的事情印象比较淡薄。在绩效评估时, 评估者往往职重视近期的表现和成绩, 以近期的表现和成绩来代替整个评估期的表现, 出现评估误差。再加上人们的情感效应和领导的某些暗示, 很容易时考核的结果不够科学、公正。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挫伤了真正努力工作而又不善于人际关系的员工的积极性, 与绩效考核的目的相差甚远。

3. 绩效考核未与加薪、晋升联系在一起。

在企业, 尤其是业绩优良的企业, 很重视员工的绩效, 对那些出类拔萃, 业绩优良的员工, 采取加薪的形式作为奖励, 这对员工来说, 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 员工的工作成绩直接作为员工职务晋升的依据,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高校的绩效工资改革尚未展开, 目前考核结果与加薪、晋升联系不很紧密, 唯一体现加薪的是对于考核称职以上人员晋升一个职务工资档次, 这种形式的加薪实际上等同于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 已影响到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 管理理念不够科学。

目前, 高校的管理在理论上仍是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 和与“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相当距离。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 对人力资源的招聘、录用、考核、培训、晋升、辞退、流动等进行主动的、动态的管理, 主动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 组织不断吐故纳新, 保持活力。绩效考核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绩效考核在这种传统的管理理念引导下, 势必影响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2. 绩效考核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作支撑。

现代管理学中激励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并成功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对于高校, 激励理论同样实用, 并且, 可以根据单位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 人们只需发挥20%~30%的能力, 就足以应付自己的工作。但是, 一旦他们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他们的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可见, 激励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绩效考核是对教职工工作的全面考核, 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 考核只能是流于形式, 走走过场, 不会改变考核的实质。如果建立配套的激励体制, 包括用人机制、工资福利机制、晋升机制等等, 都直接与绩效考核挂钩, 也就是说直接与教职工的工作实绩挂钩, 多劳多得, 多付出多得到, 只有这样, 考核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考核, 才能真正激发教职工的工作活力与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出更多的成果, 创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完善高校绩效考核制度的基本构想

1. 转变观念, 加强绩效考核培训。

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理念上远未实现从传统人事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因此, 要转变观念, 坚持人事制度改革的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管理中引进竞争激励机制, 为科学的绩效考核提供沃土, 使考核制度科学化;促进内部的公平性和外部的竞争性, 给教职工带来压力, 造成危机感, 激发他们的斗志和潜能, 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

对于绩效考核, 要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学习, 真正让教职工认识考核的重要性, 明确考核的目的, 了解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自己工作的目标以及考核结果和个人利益、自我发展的关系, 从而改变个人的意愿, 服务大局, 从知识技能, 教学态度、师德修养, 教学方法等方面主动进行改进。

2. 绩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1) 客观公正的原则:这是绩效考核的首要原则。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实事求是, 尽量避免或减少主观因素和感情色彩, 要有较为客观的评价标准, 真实地衡量和反映教职工的工作状况, 使评价的结果客观公正, 有较强的说服力。如果考核不够客观公正, 进而引起教职工之间的矛盾, 影响士气和凝聚力。 (2) 公开原则:在绩效考核时, 应公开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 接受来自人事管理部门的参与与监督, 防止出现暗箱操作。考核结束后应及时将考核结果通知到每一位被考核人员, 使他们了解自己及他人的考核信息。公开原则有助于提高考核的可信度, 也有利于被考核者看清问题和差距, 找到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进一步改进工作, 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 可以增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感, 使其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 (3) 反馈原则:考核并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 而是要通过考核及时反馈考核结果, 通过反馈, 领导了解教职工的业绩和要求, 肯定成绩和进步, 有的放矢地进行激励和指导, 指出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教职工知道上级领导的评价和期望, 根据要求不断提高。

3. 改善考核办法, 明确考核标准。

高校的绩效考核方法比较单一, 评价标准粗廓, 不能科学公平地评价每个人的表现。因此, 要改善考核方法, 明确考核标准。

绩效考核的内容可包括品德的考评, 工作能力的考评、工作态度的考评和工作业绩的考核, 高校已相继实行全员聘任制, 实行目标管理, 每个岗位有明确的职责、任务。考核时, 被考评者将工作完成情况、出勤情况等与既定标准比较, 对照目标进行评价, 尽量避免掺入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4. 加强沟通与交流, 确保考核反馈有效性。

反馈, 犹如一面镜子, 让教职工知道自己到底做得怎样, 在同事和领导眼里, 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形象。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讲的最高层次需求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 工作的认可, 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因此, 主管领导和教职工之间要加强交流与沟通, 达到考核的教育提高的效果。主管领导可采取面谈形式, 与教职工进行双向沟通, 总结工作, 分析成绩与不足, 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倾听真实的想法, 建议与意见。通过交流, 改进工作绩效, 提高教职工知识结构, 教学水平和服务意识等等, 从而促进学校整体绩效的提高。

5. 建立与考核结果相关的激励机制。

科学的考核体系的建立, 离不开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 没有配套的激励机制, 再有效的考核也只是纸上谈兵。

高校要完善现有的考核制度, 并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工资福利、职务晋升、奖惩制度等激励机制。通过考核, 对超额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 给以加薪、福利的提高等物质奖励, 鼓励多劳多得;亦可以加重责任, 授权等形式给予精神奖励;对优秀人才可破格晋升, 不拘一格, 把那些工作业绩优良, 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出来。反之, 对于完不成任务的, 聘期考核不合格的职工, 可采取转岗、待岗和解聘措施。奖惩分明, 激励得当, 才能创造一个公平做事的环境, 激励教职工不断为个人目标和学校目标贡献力量。

高校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改进。只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加之强有力的执行, 才能真正实现绩效考核的目的, 有效激励教职工, 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以来, 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 愈来愈受到高校的重视。文章从高校目前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 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 并对进一步完善高校绩效考核制度提出了一些思路。

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浅析 篇10

一、把握四项原则

1.坚持确保结余、促进卫生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收支结余50%用于基本建设, 50%用于绩效奖, 既调动职工积极性, 又保持事业发展。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绩效工资适度向技术含量高、创造价值大、医疗风险大的医生岗位倾斜。既要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又要防止差距过大。

3.坚持综合考核、真实反映绩效的原则。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和费用控制同时兼顾。绩效工资不能单纯与业务收入挂钩。

4.坚持成本核算、严格控制各项支出的原则。严格控制招待费、修理费、差旅费、水电费等主要公务支出, 加强低值易耗品的领用管理, 降低药品收入比例和药品成本, 最大限度降低卫生院运行成本, 提高收支结余。

二、建立两级绩效考核体系

(一) 县级相关部门对卫生院考核体系

县卫生、发改、财政、人保部门制订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绩效考核实施细则》, 对乡镇卫生院考核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1.预防保健占35%分值 (主要为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等) 。

2.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村卫生所建设管理占25% (主要为病历处方书写、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治愈率等八大主要医疗指标, 以及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等) 。

3.财务管理占20% (主要指标为医疗收入增长率、人均收支结余、药占比等) 。

4.新农合和费用控制占10% (主要为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增长率、及时报账率、违规情况及群众投诉情况等指标) 。

5.患者、职工和上级组织测评占10%。

(二) 卫生院对职工考核体系

对职工考核内容包括四部分:

1.工作数量占60%分值 (主要指标为门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人次、医疗收入和公共卫生工作等) 。

2.工作质量占20% (主要指标为处方及病历质量、合理用药、药占比、医疗安全及各种报表等) 。

3.岗位纪律占10% (主要指标为出勤率、执行岗位纪律情况等) 。

4.群众和职工测评占10%。

以上为临床医生考核指标, 其他岗位的考核指标根据本岗位工作内容有所不同。各项考核指标都进行量化和细化。

三、核定绩效工资总额

1.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基本标准线为每年2.28万元, 财政对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职人员每年分别补助14260元和17100元, 以后随公务员津补贴的提高再予以调整。绩效工资总量不得低于基本标准线, 但原则上也不得高于公务员水平。

2.基础性绩效工资为基本标准线2.28万的70% (约1.6万元) , 我县每月固定发1000元, 三节发约1000元, 年终考核后再发放3000元年终目标奖, 平均达到1.6万元。

3.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核定:

(1) 卫生院人均绩效工资参照公务员水平 (2012年为22800元) , 据此测算全县卫生院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

(2) 按区域和收支近两年结余情况规定各卫生院收支结余提取比例, 区位优势及经济效益好的卫生院提取比例低一些, 但全县总的提取比例不得超过收支结余50%。

(3) 各乡镇卫生院每月按规定比例提取奖励性绩效工资, 年终决算后再根据工作目标考核结果和收支结余情况, 最终确定全年应提取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

四、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

1.确定各岗位分配系数:院长1.3, 副院长1.1, 医生1, 护士和会计0.8左右, 医技和药剂0.7左右。

2.分组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

3.核算各人奖励性绩效工资

(1) 计算二次分配系数:

(2) 计算各人应发绩效工资:

4.2012年实际发放情况

(1) 2012年乡镇卫生院人均绩效工资27856元, 同比增长51% (2011年18396元) 。其中固定发放的基础性绩效工资16000元, 同比增长76% (2011年9100元) ;浮动发放的奖励性绩效工资11856元, 同比增长28% (2011年9296元) 。固定和浮动部分绩效工资分别占57.4%和42.6%。

(2) 根据各乡镇卫生院年度考核情况和收支结余情况, 卫生院之间适当拉开了分配差距, 2012年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最高的卫生院年人均为17000元, 最低的年人均约为7000余元。同一个卫生院职工之间也保持一定的差距, 各卫生院的前2~3名骨干医生奖励性绩效工资约为后几名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的2~3倍, 确保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五、公共卫生单位绩效工资及离退休人员津补贴

疾控中心和卫监所参照公务员发放水平, 由县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发放, 每年年终奖经考核后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妇幼保健院按卫生院绩效考核办法实施。系统内离休人员津补贴按公务员标准的95%全额发放, 即22800元的95%计21660元全部由财政补助。系统内所有退休人员按事业单位标准的75%即17100发放, 财政全额补助。

六、主要成效和体会

通过实施绩效考核, 财政投入加大, 职工收入稳中有升, 与公务员水平相衔接, 有效调动了卫生院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确保了各项卫生工作在基层的落实, 2012年1月~12月份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同比分别增长了24%和15%, 未出现消极怠工、推诿病人以及离退休人员因津补贴待遇问题上访等现象, 全系统和谐稳定, 广大干部职工安居乐业。

1.实行综合考核, 取消绩效工资单纯与业务收入挂勾, 药品收入不作为绩效考核依据, 有效控制了医药费用、尤其是药品费。同时, 也能促进全面完成公共卫生等社会效益性的工作任务, 确保“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和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

2.考核指标尽可能量化、细化并做到科学合理, 这是关键和难点, 而且工作量指标仍应占主要份量, 这样才能便于考核, 才能拉开分配差距, 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3.将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水平相衔接, 保障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 对稳定基层卫生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

4.各卫生院之间规定不同的提取比例, 体现了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各岗位之间规定不同的分配系数, 体现了不同的劳动价值和风险, 既适当拉开了差距, 又防止差距过大, 产生矛盾;既有一定竞争性, 又能保持团结协作。

5.绩效工资改革应循序渐进、稳步推行。分配制度改革是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 牵涉每个单位、院长和职工切身利益, 并且十分敏感, 必须稳步推行, 循序渐进。因此, 一是不能完全推倒重来, 要尊重多年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二是不能急于求成, 要做好职工思想工作, 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防止影响职工积极性。

薪酬激励中的绩效考核制度 篇11

关键词: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效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管理组成部分。薪酬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杠杆,一个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是和薪酬有关系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也面临着人才因素不稳定等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目前使用的薪酬制度不是很合理,不能充分的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导致优秀人才不能长期为企业做贡献,企业不断的在新员工身上进行培养投入,这些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综上,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是薪酬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薪酬激励与绩效考核两种机制

企业以薪酬的方式来对员工对企业做出的贡献进行回报,薪酬是一种最重要也最直接的激励员工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员工对于企业的价值所在,也代表了员工的个人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的在工作中进行探索,不断进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从而可以使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具激励性的薪酬待遇,不断的进行良性循环,个人和企业一起进步。

薪酬的激励可以是企业支付给员工各种的物质薪酬,也可以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教育培训机会、职位晋升荣誉等,主要分为内在和外在的支付形式。内在既是指职位的上升,也包括受到表扬或重视员工内心产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外在激励除了金钱之外还有企业为员工安排的各种假期活动和节日福利。

绩效考核是通过制定系统的方法来对员工在企业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判,这样的考核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员工要知道自己需要为企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及怎样去做;2.工作与技能联系,建立能带来增加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技能,员工通过培训来改善其工作技能,从而能够实现更高的目标;3.薪酬体系必须在系统中反映,并且其他没有财务绩效的薪酬计算也要采用这种方法。

二、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相互影响

绩效考核是薪酬管理的更进一步延伸,它关系到企业利益的经济分配,只有做好薪酬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激励的作用,才能使绩效考核制度顺利实施。要保障这种管理制度有效的推广,企业的重点在于薪酬管理对外要有竞争性,对内要有激励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因此对于员工为企业所做的贡献,要尽量客观公正的回报给员工,使员工获得了满意,也使企业得到了发展。绩效考核制度与薪酬管理制度相互协调,使企业在形成有竞争力的薪酬标准,并且让企业人才保护政策得到很好的实施,使员工的积极性与企业的生产效率达到一种很好的平衡状态,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薪酬是最能体现一个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它受公司本身的结构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其中公司本身的管理机制是影响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管理机制不仅对人力资本的薪酬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也能够体现为对人力资本控制的动态调整。制度能够决定行为,进而决定效益。人力资本的努力程度和人力资本的能力通过公司的管理机制共同决定人力资本的最终行为,前者是体现人力资本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可以实施的行为,后者能够确定人力资本最终的表现行为。所以,企业要通过不断改善薪酬管理机制,以提高人力资本的努力程度,最终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在整个薪酬管理制度中,绩效与薪酬的关系可以是短期的激励,例如根据员工的考核结果,进行一次性的奖励,而其他时间不再有激励,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是短暂的,但是便于实施管理,目的性更加明确;另外两者的关系也可以是长期的,把员工一段时间内的绩效成绩与长期的薪酬标准相关联,逐级递增或递减,或者根据绩效评比结果进行职位的晋升嘉奖,使员工能够有一个长远的目标,这种相互影响的考核方式能够起到一种更加长远的积极影响,企业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情况要两者结合运用。

三、薪酬激励制度的细节方面

(一)要制定灵活的激励制度

在这样的制度下,企业根据员工的贡献值进行相应的物质或者其他形式的奖励,而不再根据职位的高低进行奖励分配,这样的奖励可以不单单的以员工的业绩为标准,根据工作态度、同事评价、企业的利润进行灵活多变的激励,尽量使激励面覆盖大部分员工,在员工的心目中自然会对自己的奖励有不同的想法,这样做既起到了奖励的作用,也使员工关系更加稳定和谐,最终促使大家一起更加努力工作。

(二)薪酬激励制度在制定上要与企业长远发展方向相适应

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相配合,在有力的薪酬激励制度支持下,公司的战略目标才能够更好的被实施,员工们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评价公司制定的战略目标。因此可以说薪酬激励制度与公司长远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统一程度直接决定着公司最终的经营业绩,并时刻影响着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和战略制定,所以说薪酬管理制度和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核心技术一样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为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薪酬水平,前期需要进行调查

在同一个区域要有针对性的对当地劳动资源市场的工资水平进行统计,重点调查相同或相近行业的员工薪酬水平。尽量拓展调查的深度,把不同企业的薪酬水平和种类数据记录详细,再与往年进行对比,分析出行业员工的合理薪酬标准,根据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人员的综合能力制定出比较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

四、结论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无不是都具有着完善的薪酬激励制度,并且在这方面不断的改善,在企业进步的同时,制度也更加先进,绩效考核的方法被不同程度的应用到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上面,尽管方式可能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的使员工为企业服务,所以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把握好绩效考核方法在薪酬激励中担当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兰邦华.交易性人力资本新探 [C].中国工业经济,2010,07.

[2]冯子标.人力资本运营[M].经济出版社,2011,05.

考核制度设计 篇12

(一)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是对中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考核的一种制度。其运行机制为:班主任与全体学生共同制定班规, 并将班规与分数挂钩, 学生违反某一班规扣相应分数, 遵守特定的班规奖励相应分数。班干部负责登记学生的得分, 并在学期末将每名学生得分进行统计, 根据以此得来的分数评定学生的操行等级。

可见,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有四个特征: (1) 该制度的考核对象是中职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2) 考核的方法是实施“记分制”。即将学生的行为规范与一定的分数相对应, 违反 (或遵守) 某一细则扣除 (或奖励) 一定的分数, 学生一个学期的得分为其德育分。 (3) 该制度参与和执行的主体是学生自身。班级的全体学生共同制定考核的“行为标准”, 班干部负责登记学生的德育量化分。 (4) 该制度是一种学生品德评价制度。学校将学生的德育量化考核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在一定时期内操行等级的依据。

(二)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功能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功能是指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本应具有的作用。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作为评价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的制度, 通过设定学生的行为准则, 对违规行为进行统计, 当学生的分数被扣到一定程度时, 就按照相关规定对学生实施一定的惩罚措施。因此, 该制度具有以下功能:

奖惩功能《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试行) 》 (以下简称《规定》) 第六条规定:成绩考核包括学业成绩和操行两个方面……操行方面,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考察评定。《规定》第八条:操行评定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操行评定每学期或每学年进行一次, 毕业时进行全面鉴定。操行评定不合格者, 学校按照有关条款处理。可见, 《规定》实际赋予了中职学校根据学生的操行评定结果对学生实施相应惩处和奖励的权利。例如, 河源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奖学金制度实施细则》将“德育量化分90分以上”作为获得“综合奖学金”、“单科奖学金”、“文明学生奖学金”的必备条件。该校的《学生德育量化管理规定》第一条规定:学生每学期的德育量化总分为100分, 每学期总分被扣10分以上者不能评为“三好学生”, 操行不能评为甲等……德育量化被扣15分者, 给予警告处分;被扣20分者, 给予严重警告处分;被扣25分者, 给予记小过一次处分;被扣30分者, 给予记大过一次处分;被扣35分者, 给予留校察看的处分;被扣40分以上者, 劝其退学。可见, 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本身就具有奖惩功能。

评价、引导、修正功能学生获得的德育量化分数是评价学生品德的依据。学生所得的德育量化分数高, 说明学生遵守班规;得分低, 则说明学生未很好地遵守班规。获得的评价不同, 面对的结果也不同。得分高的学生, 有机会获得各项奖学金, 而得分低的学生, 就有可能得到警告、记小过等处罚。该制度针对学生不同行为采取不同的对待措施, 使学生做出不同的反应。该制度的奖励功能引导学生“趋利”, 从而遵守行为规范。它的处罚功能引导学生“避害”, 使学生尽量不违反班规。而该制度在对学生违规行为“扣分”的同时, 也允许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活动、维护班级利益等行为来获得加分, 从而为违规学生提供“修正自己行为”的机会。可见, 在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外在强制力的保障下, 通过该制度的引导和修正功能, 学生由被动遵守班规变为主动、自觉地遵守班规, 从而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信息导向功能德育量化考核能为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 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提供决策信息。由于班主任具有处罚学生的提议权, 学生在班主任面前的表现会好很多。班主任仅凭自己的观察并不能了解班级的真实情况。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每星期都能提供每个学生的德育量化分, 这使得班主任能够了解本班所有学生的具体表现, 这就为班主任管理班级、采取相应措施及针对某些学生开展思想道德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运行状况, 笔者对所在学校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班主任和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 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严格执行确实能起到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修正的作用,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德育量化考核的标准不统一为了便于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实施, 我校专门制定了《学生德育量化管理规定》, 对学生“加分”和“扣分”的范围进行了规定。但在实践中, 不少班主任扩大了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考核范围。他们一般是借鉴其他班级的班规, 然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 与全班学生一同制定本班的班规, 以此作为本班德育量化考核的执行标准。因此, 不同班级的执行标准不统一, 但得到相同德育量化分的学生面临的奖惩标准是一致的, 这可能会导致该制度执行的不公平。

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奖惩功能与其他功能没有得到均衡发挥在教学实践中, 有些班主任过分强调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奖惩功能, 而忽视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信息导向功能和引导、修正功能。学生的德育量化分很容易就被扣到很低, 很快到了要对学生进行惩罚的地步。这样, 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就被异化为对学生的一种外在强制力。而中职学生处于“心理逆反期”, 一旦对德育量化考核制度产生抗拒心理, 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就很难再被学生自觉遵守和执行。

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在各年级的作用不同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 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在一年级执行得最好, 二年级就渐渐不起作用了, 到了三年级就几乎不被执行了。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在同一个班级并没有得到持续执行, 尤其是其惩罚功能没有得到真正实现。表现在: (1) 学校由于某些原因未严格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 影响了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执行。班主任从严肃班规、加强管理的角度, 要求学校对严重违规、德育量化分被扣很多的学生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 比如劝其退学。而学校往往从学校招生困难、人际关系等角度考虑, 并不对学生采取相应惩罚措施。这在客观上影响了班主任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积极性。 (2) 班主任在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过程中执行力度减弱。尽管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执行主体是班干部, 但班主任所起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如果班主任不支持班干部登记学生的违反班规行为, 班干部就很难执行下去, 因为执行容易得罪人。班主任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积极性往往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或者基于某些原因决定不支持班干部登记或不处罚德育量化分数很低的学生。这就使得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惩罚功能得不到发挥。学生自然就不怕违纪被纪录了。这样, 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在某些班级就慢慢执行不下去了。 (3) 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执行主体———班干部, 在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中存在不少问题。他们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往往对某些学生的违反班规行为不登记或忘记登记。这些行为, 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抵触情绪, 从而影响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执行。 (4) 三年级的不少学生出去实习或者申请提前工作, 一个班留下的学生不多, 客观上无法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

德育量化考核制度自身的局限性也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1) 班干部对违纪行为登记范围有限。班干部作为德育量化分的登记者, 其更重要的角色是学生。班干部上课认真听讲时, 无法顾及到其他学生的私下违规行为, 如偷偷看小说、玩手机等。然而, 学生在校时间有一半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 中职学校的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局限性自然影响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功能发挥。 (2) 该制度考察学生的行为, 而无法考察学生行为的动机。有的学生纯粹为了加分而参加各种活动, 行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确保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有效运行的必要措施

学校要严格执行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惩罚措施由于学校在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时考虑了许多制度外的因素, 该制度往往没有被严格执行, 从而影响了运行效果。具体影响包括: (1) 影响班主任贯彻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积极性。班主任提议处罚不守班规的学生时, 学校不处罚,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不好做, 在学生中的威信受损, 班主任对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执行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 (2) 降低了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如果学生违纪而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 学生对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惩罚功能就不在乎, 这将导致该制度形同虚设。因此, 学校要加强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执行力度, 不能考虑太多制度外的因素而影响该制度的严格执行。同时, 中职学校也要制定统一的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执行标准, 以免出现不同班级的学生违纪程度不一样但却受到相同处罚的情形, 以实现该制度执行的公正性。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组织、指导、监督作用 (1) 建立执行程序, 保证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执行的公正性。对于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班干部执行不公, 徇私枉法等问题, 班主任可以设计一套好的执行程序来应对。具体做法是:先选择比较正直的班干部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学生违纪被登记时, 违纪的学生要签名, 以示确认。如果违纪的学生不服而不签名, 执行德育量化登记的班干部要找两名相关负责的班干部进行确认并签名。如果班干部处理不了的, 就上报给班主任。同时, 执行违纪登记的班干部对全体学生负责, 全体学生可以定期选举班干部来负责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 (2) 重视反馈信息, 及时总结并采取措施。比如, 开展主题班会解决突出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学生,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这样, “对学生品德的评价”就能反过来促进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 从而实现“对德育进行评价、边德育边评价、边评价边教育的”中职德育良性循环。 (3) 加强对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支持力度。班主任要加大德育量化分数在学生奖励中的比重。比如, 有的班级规定德育分在各项奖学金评比中所占的比重为30%, 而期末考试分仅占70%。从而, 让学生更重视自己的平时表现。

建立中职学生德育评价的配套制度, 克服量化考核制度的局限性 (1) 加强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沟通, 让班主任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班主任对班级的情况了解难以全面, 而班干部也无法全面地对同班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观察, 但任课教师对学生上课的表现了如指掌。如果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 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管辖范围就能大大拓宽。一方面, 任课教师要维持班级的秩序, 对学生的严重违纪行为进行纠正。这就容易让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班干部观察到学生的表现。另一方面, 任课教师应及时将其了解到的学生表现反馈给班主任, 以便班主任采取相应措施。 (2) 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没有参加实习的学生, 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 对于其严重违纪行为也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参加实习的学生, 学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对学生在实习中的严重违纪行为要严惩, 以此来解决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在毕业班学生管理上的盲区。

参考文献

[1]凌果.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建议[J].中等职业教育, 2009, (1) .

[2]陈云龙.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惑与创新[J].21世纪, 2009, (12) .

[3]余东芳.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1) .

[4]刘婕.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中的意义[J].中等职业教育, 2009, (7) .

上一篇:访问路径树论文下一篇:扬琴伴奏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