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主题活动

2024-11-05

一次主题活动(精选12篇)

一次主题活动 篇1

前不久, 我校组织了一次“红领巾书市”主题活动, 旨在引导学生将看过的旧书相互交换, 从而达到共享图书资源的目的。我觉得这次活动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那就是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际话题, 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好机会。

为了避免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言不发, 我在活动前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我故意问大家:“谁的书好看?借给我看看。”学生顿时兴奋起来, 纷纷把书往我手里塞。我笑着说:“我这几天只能看一本。要不, 你们先给我介绍一下, 我觉得哪本有趣, 就先看那本。”于是, 一些胆大的学生就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书的内容, 还讲了自己喜欢的理由。这其实给那些平时不敢说话的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我走到了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旁边, 表示出对他的书比较感兴趣, 请他介绍一下书的内容。他刚开始比较拘谨, 后来在大家的鼓励下, 终于红着脸介绍了自己的书。这时, 我对学生说:“在今天下午的‘红领巾书市’上, 你们不仅是一个推销员, 同时还是一个顾客, 要把自己所喜欢的书换过来。要使这次交易成功, 大家该怎么做呢?”经过讨论, 学生们得出结论:“说话要有礼貌, 热情详细地介绍自己的书, 耐心地听对方的介绍, 公平交换。”最后, 在全校举行的“红领巾书市”活动中, 学生表现得很出色。“红领巾书市”结束后, 我让学生说说活动的感受。通过这次活动, 学生不仅知道了很多书的大概内容, 更重要的是他们愉快地完成了一次交流活动, 口语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这次主题活动让学生受益无穷, 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深度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教材, 应该把口语交际训练延伸到广阔的天地中, 渗透到学生的生活里,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为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把口语交际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给口语交际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我们要用心捕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借机训练。如班里有学生病了, 我准备派几位学生代表去看望一下, 但如何带去全班同学的问候呢?我让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这样学生既受到了教育, 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二、把口语交际融入学生的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学生实践交际能力的机会延伸到家里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结合口语交际课的内容, 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口语交际的家庭作业, 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学生给爸爸、妈妈介绍体育课上学到的新游戏等。这样的作业, 学生乐于做, 又感兴趣,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把口语交际融入学生的社会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口语交际资源。所以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要有强烈的资源开发意识。如我带领学生外出活动时, 有时需要问路, 这时我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与社会上的人接触、交流, 实践在口语交际课上学到的“问路”“感谢”等交际技巧。又如学习了《买文具》后, 我为学生组织了主题为“逛商场”的实践活动, 让其在逛商场的过程中与售货员进行交流。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总之, 我们既要抓好口语交际课上的集中训练, 又要重视在生活中与教材相关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 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生活实践, 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次主题活动 篇2

明祖陵中学本学期活动提纲1、2、3、每月一次主题活动 每周3期春芽之声广播 1次代表盱眙在市违法犯罪工作会议上作让“问题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经验交流4、5、6、7、8、9、1次在盱眙关工委座谈会上作“用爱播撒阳光” 经验交流 1周1次的问题生培训 3月份去敬老院慰问老人 清明节前带领部分学生去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盱眙烈士陵园 1次法制报告会 1次“拒绝烟酒、文明上网、重视健康、关爱生命”签名活动10、1次家长座谈会、1次家长培训、1次家长总结表彰会11、5月份法制宣传月

一次难忘的活动 篇3

伴着音乐,施洋扮演的吉祥物“乒宝”上场了。他那憨态可掬的模样、夸张的动作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一下子把我们引向活动的高潮。

五位男同学的快板节奏欢快强烈,尤其是小机灵尤顾豪,一边拍打着手中的竹板,一边还不时用他那双小眯花眼瞄向旁边的同学,他一定是担心自己一紧张就把台词给唱错了。王子衡平时可是个胆小鬼,就连说话都细声细气的。这一次,他自告奋勇报名,希望能挑战一下自己。还真行,没几天他就把《乒乓要领歌》背得滚瓜烂熟了。看他眼睛死死地盯着远方,脸涨得通红,我们大家都为他捏了把汗。

活动在大家的掌声中继续着。15位女同学根据音乐自编自导的乒乓操整齐划一,她们把好些乒乓基本动作都穿插在了一起,让舞蹈与体育融合在一起,体现出别样的风采。活动中,我们还选出了中队中拥有勤奋刻苦、顽强拼搏、坚持不懈乒乓精神的少先队员代表,“乒宝”分别给他们赠送了一个可爱的小“乒宝”。

乒乓健体,乒乓启智,乒乓育德。節目结束时,大合唱《我想要飞》唱出了所有队员藏在心底的呼唤,乒乓馆上空回荡着我们嘹亮的呼声:“我们爱乒乓,enjoy ping-pang.”

一次主题活动带来的感悟 篇4

第二天, 我在班上说了这件事。当时, 正值奥运期间, 我让学生们每天关注奥运赛事, 体会奥运健儿展现出的拼搏精神, 因为这些正是高三学生不可或缺的品质。

高三语文课本上有两篇文章———《人生的境界》和《人是什么》, 刚好与这个活动的主题相关, 结合这两篇文章, 我让学生们去思考:十八岁生日如何度过?十八岁有什么意义?成人后我应该肩负起什么?人生的境界是什么?我的价值如何体

在活动前, 我还让学生以十八岁生日为主题办了一期黑板报, 另外, 我准备了一部影片《拯救大兵瑞恩》。这是一部描写二战时期八个士兵拯救一个士兵的故事。被救的士兵瑞恩有三个亲兄弟接连在战场上死去, 为了让他能够活着回去照顾年迈的母亲, 上级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他活着回去。在整部影片里, 有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温和、团队的合作、机敏的作战, 有毅力、有责任、有温馨, 有太多感动

(兰

盛和震撼的元素。

虹雅, 甘选择这部影片,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

肃学生体会责任的重要性。日常学习中他们兰学习目标不明确, 缺乏意志力, 迟到现象州无法杜绝, 独立意识不强, 究其根本与缺7少责任心有很大关系, 所以选择这部影片30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认清成人之后必须000) 肩负起的责任。

这个成人仪式是由观看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开始的。影片很长, 将近三个小时。看完影片后, 我让学生谈感受, 他们的体会比我想象的更为深刻。他们说到了和平与战争, 珍惜今天的幸福;说到了团队精神, 勇于拼搏;说到了战争的残酷, 士兵的可爱……更令人鼓舞的是更多的同学谈到了责任。影片中那个带领士兵机智勇敢作战的上尉, 他原本是一位老师, 有着体面的工作和温馨的家庭, 但是为了国家他离开了家园, 带领部下浴血奋战。还有士兵瑞恩, 在战场上得知可以即刻回家的消息时, 他却毅然决定留下来和自己的战友们继续战斗, 此时他忘记了自己的安危, 放弃了回家的权利, 忘却了自己已经失去三个儿子的母亲。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勇敢, 如此无畏呢?是责任。学生被他们的光辉形象深深感动的同时, 更加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

接下来, 当几位同学读出自己十八岁人生感言的时候, 我看到有些同学哭了。感言之后大家都沉醉在一片温馨与祝福中, 每个人的脸上都呈现出甜蜜的微笑。

学生们点起了生日蜡烛, 我想, 他们手中拿着的不就是属于自己的希望之火吗?每个人的希望只能由自己去实现, 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是由他们自己主导的。作为老师, 我们所要做的只能是让他们手中的希望之火不灭, 让其燃烧得更加光亮。

最后, 学生们在黑板上纷纷留言, 有几个同学这样写道:“我能行!我能飞!只流汗水, 不留遗憾。”、“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到最后永不放弃。”

活动仅有几个小时, 但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中, 我惊讶地发现, 一次看似平常的活动却带来了巨大的意义。平时, 我们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这样做那样做, 让学生树立信心, 让学生永不放弃。可是, 却往往是事与愿违, 学生并不买账。然而, 这次几个小时的活动却实现了我们平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其实, 教育是一种艺术, 教育是不局限于某一种方法的, 是一个开放的、有很大空间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里, 不同的老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 来实现教育的目的。这也是这次活动带给我的最大的感受。

设计一次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篇5

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故事,编排成节目,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认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各种文明习惯。

活动形式:

抢答、讨论、表演、拍手歌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做好准备,编排小品,行为习惯拍手歌

主持人:

黄钰贤、李梦琪

策划指导:

班主任

活动过程:

一、小主持人谈话。

合:能成为三(1)班的学生我们是多么高兴,多么快乐,多么自豪!做个文明的小学生,那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李:小学生应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黄:小学生应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李:小学生应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黄:好习惯能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成绩

李:好习惯能帮助我们健康成长

黄:好习惯能让我们成为人人喜爱的好孩子

合: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三(1)班《好习惯,早养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黄:下面请区老师讲话。

区老师:同学们,良好的习惯是我们小学生必须做到的,因为养成教育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还是我们每个小学生身心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件大事,经过这段时间的共同学习,同学们在行为习惯上都有了不同的进步,今天我们组织这个活动。就是希望同学们有更多的体会和收获。下面我把时间交回给同学们,希望大家会有更多收获。

二、看小品,讨论

李:讲文明,讲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塑造一个人的美好形象,首先要做到说话文明。下面请看小品《课间十分钟》。

(表演者:李勇、王彦彬演某高年级学生;表演者:冯佳华、陈嘉骏演某一年级学生;地点:教室外走廊。)

C、D:(正在走廊上做游戏。)

A、B:(追跑过来,猛地把C撞倒在地上。)

C:(扑在地上,大哭起来。)

D:(连忙扶起C,发现鼻子流血了。)哎呀!流血了。你……你们……

A:我们怎么了?小屁孩!谁让你们在路上挡着的?

C:没挡着,我在边上。呜……

D:(生气地)走,我们告诉老师去!

B:敢?我看你是欠揍!(握拳,举起要打。)

C、D:不告,不告。(举手抱着头。)

A、B:(耀武扬威地退下。)

C、D:(惊恐地哭泣着。)

黄:看了刚才的小品,同学们有何感想呢?下面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再请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黄:(指名2~3名学生发言)

李: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很好。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明用语是通向心灵的金钥匙。在交际中能否使用文明用语,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而这两位同学既不文明,又欺负小同学,蛮不讲理,这种行为是可耻的。

黄:如果你撞了别人,你准备怎么做?

(组织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

刚才同学们说的建议都很好。讲脏话、粗话的世界是“黑白”的,讲文明用语的世界是“彩色”的。净化环境,我们应坚决不讲粗话、脏话,提倡文明用语!

李:除了“对不起”之外,我们还要学会哪些文明用语呢?

(指名2~3名学生回答)

(您好、请、谢谢、欢迎、再见、没关系、请原谅、对不起、请稍等……)

黄:当然啦,讲文明、讲礼貌不仅挂在口头上,更要把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不但要做到语言美,还要做到行为美。让我们再看一段表演《一声“对不起”》,看看他们的行为美不美?

A:在操场上走着。

B:边玩球边走路,球突然砸在A身上。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A:没关系。(拍身上的灰尘)

B:大哥哥,你没受伤吧?(帮忙拍身上的尘土)

A:还好,谢谢你。

黄:同学们,他们的行为美不美啊?(集体回答:美!)是啊,一声“对不起”作用了不起,一声没关系,团结我和你!人际交往中,学会道歉,是我们从小学做人的很重要的一项道德修养。

三、判断题

李:每天早晨,我们披着灿烂的朝阳,走进美丽的校园,开始了一天愉快的学习生活。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好习惯呢?又有哪些不好的好习惯呢?请看下面的画面作出判断。(当每幅图出现的时候,主持人问举手的同学:这种行为对不对?)

四、抢答题

黄:下面进行的是“好习惯早养成”的知识竞赛,这里有几道题目,请同学们踊跃抢答,我们还未答题正确者准备了一些小奖品,现在先来看看比赛要求。(主持人读一次比赛要求)比赛正式开始,请看第一道题目:xx

李:同学们,好的习惯包括的范围很广泛。课堂是我们最基本的学习途径,在课堂上能否认真听讲,不仅关系到我们学习的成效,而且还反映我们思想行为的修养,反映我们是否尊重他人的劳动。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我们小学阶段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一个故事,看看同学们从故事当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由钰贤朗读故事)

李:听完了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指名1、2个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同时跟一个老师学习下棋,效果却不一样,是由于前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后者却没有,学习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即使拥有了高智商的好老师,但是如果学习三心两意,到头来也是一无所获的。

五、“学习习惯”小测试

黄: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测试,大家手上都有一张表,请根据要求填写:

(同学完成之后,出示一张正确的进行集体纠正)

李:同学们,这些都是教育专家们确定的小学生应着重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作为一名小学生,不仅仅掌握好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怎样学习。

黄:当然,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并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够形成,希望做的还不够的同学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形成更多的好习惯。在班会结束之前,请我们的老师给我们总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的主题班会开得很有意义。我发现你们都长大了,都能明辨是非了,认识问题有深度了,祝贺你们!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文明有素养的人,你们能做到吗?

一次特别的教研活动 篇6

【关键词】金荷花幼儿园 闵桥中心园 教研活动

背景

金湖县金荷花幼儿园是县城一所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闵桥中心园是该县乡镇幼儿园,现为实现现代化幼儿园,三年来,两园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了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本学期,闵桥园的全体教师来到金荷花幼儿园,先观摩了中一班组织的主题区域活动,接着两园教师来到大会议室,会议室横幅上写着 几个大字“教师沙龙活动”,下面是沙龙活动的主题——区域活动之我见。活动的第一部分是:

一、找朋友

音乐响起,主持人请大家说一说放的是什么乐曲,所有的老师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是“找朋友”,于是主持人请大家跟着音乐做一做“找朋友”的游戏,要求各位老师找到的朋友不能是本园的,如金荷花园的要找闵桥园的。

二、欣赏——执教者反思

首先由组织区域活动的黎老师说课。她先阐述了自己对主题的理解,介绍了这些区域活动的主要目标,然后说明了自己为什么安排这些区域,在区域活动中做了哪些材料的准备,活动中的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小黎老师还深刻反思了自己在组织活动中感受到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今后要注意的地方。

三、畅所欲言

接着主持人给老师20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分别对今天观摩的区域活动从内容安排、材料准备、老师的指导和评价等几个方面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大家可以边吃边聊,最后各园选派代表发言。如金荷花园朱老师从“区域活动内容的安排”角度评价,黎老师组织的区域活动结合主题,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如让幼儿将夏天的水果画下来,动手制作设计夏天的服装和鞋子,找一找夏天的降温用品,把幼儿的学习带入到生活中,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让幼儿初步掌握了解了夏天的有关知识。金荷花园吴老师从“区域活动中材料的运用”角度评价,“在材料的运用上突出的优点是既具有操作性,同时又能适合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能力强的幼儿本组活动完成后,可以到别的组继续活动,减少了等待的时间。闵桥园的徐老师从“区域活动中导入环节的安排”角度评价,认为黎老师注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同时能加强规则意识。闵桥园的黄老师从“活动的评价”的角度评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比较,教师所做的是鼓励,给幼儿以信心,让孩子有成就感。当然各园也提出了不足之处:如:闵桥园认为活动开始环节老师的介绍太烦琐,没有重点,时间太长,评价环节不应只局限于结束部分;再如,育才园老师认为有些幼儿对区域活动不太感兴趣,做什么事都是两分钟热度,后来就做破坏工作,教师该怎么指导?[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教师的反思也是如此。教师的反思必须在群体活动之中进行,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坦诚的交流看法和意见,实行友善监督,坦诚相见,在交流中得到启发,达到群体素质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集体反思——焦点讨论

最后我们针对“区域活动中教师该如何进行指导”展开了讨论,两园老师们群策群力,各人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金荷花园张老师认为在区域活动中,观察性指导尤为重要,从区域的选材到材料投放,幼儿在区域中需要哪些帮助,有些什么兴趣,需要补充些什么知识,都要通过观察来实现。 王老师认为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应让他们自己先尝试着解决,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暗示的方法,使之受到启发。当然,当暗示无效时,也可以采取直接指导的方法,因为这时老师给予的直接指导,能增加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有一种成功的体验。闵桥园陆老师认为给每个活动区设计标志牌,材料的分放点也贴上标志图,便于幼儿游戏和整理。张老师认为幼儿在活动时,老师假装自己没做过,不会做,边研究边动手按步骤一步步地做,这样幼儿会受到老师的影响,学起老师的样子。这种师生同步的行为指导,使孩子们觉得老师是他们的玩伴,共同享受活动的乐趣,活动的气氛轻松多了。

五、归纳总结——大家来学

主持人将大家的讨论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用或改进:

1. 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调整活动内容。

2. 较多地采用间接指导的方式,它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行为的。

3. 参与孩子的活动,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指导者。

4. 建立活动区常规,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

5. 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主持人又将活动中大家争论的另一焦点问题进行了提炼,提出了“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评价”的问题,拟定为下次教研活动的话题。

对本次教研活动的反思

1.组织形式新

这次教研活动当时不仅是我们育才园的老师们全体参与,还有闵桥园的老师们也积极主动参与。这种教研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发挥引领作用的不是专家,而是在讨论中发表真知灼见的老师。

2.研讨方式新

首先研讨是在平等交流互动中进行的,整个教研活动对课不对人,只是根据自己对这节课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其次对问题的分析新,抓住细节,聚焦重点,进行具体的解剖、分析,找出对策。这样明显对以后同类的教学具有实在的启发指导意义。

3.民主平等,共同成长

在整个教研活动中,发言的老师意气风发,不但敢说而且会说;倾听的老师心潮澎湃,不仅善于赞赏更敢于质疑,相互间洋溢着的是一份民主平等、信任融洽的教研氛围。在这样的教研中我们共同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一次主题班会的启示 篇7

周一的班会时间到了, 我走进教室, 看到学生把黑板布置得非常漂亮, 主题突出, 图案精美;教室前面空出一大块地方, 学生都集中成一个半圆形。我坐到了学生中间。班会开始了, 首先是全班学生朗诵《三字经》, 后面的活动分四个环节进行。在第一个情景表演环节里, 一个关于乱扔垃圾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中的正反面事例无声但却有力地教育我们:文明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紧接着我和实习老师表演了一个在餐厅用餐的情景剧, 我让学生仔细观察, 找出其中不文明的言行。第二个环节是学生自由发言, 也就是讲述生活里文明和不文明的习惯和行为。在谈到校园里学生说脏话的话题时, 一些学生特别是女生 (因为校园里讲脏话者男生居多) 表达了她们不能忍受的愤怒。这时我也激昂陈词:脏话是对我们听觉、对我们心灵的一种严重污染, 虽然它没有留下看得见摸得着的痕迹, 但它恰恰是最不文明的一种行为。让人始料不及的是:一些男生在大家的痛斥之后勇敢地站起来进行了自我批评, 并表示以后会痛改此恶习。然后学生又讲述了一些令人感动的所见所闻。在大家踊跃发言的热烈气氛中, 我分明感觉到了一种比说教更有魅力的教育效果。最后一个环节是大家谈谈在学校里应该注意哪些文明礼仪, 怎样做到举止文明。就这个话题我和学生进行了讨论并充分交换了意见。最后我给大家又讲了几个典型的事例, 告诉学生:一个人被别人瞧不起, 常常不是因为贫穷, 而是因为他低劣的素质!一个人的一言一行有时不仅代表着自己, 甚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节目完毕后, 我做了总结, 表扬了学生对这次班会的认真态度及他们的精彩表演。之后我让学生写了对这次主题班会的感受, 从周记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这次班会的评价很高, 从中得到的收获也很大。很多学生还在文章中对自己以前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剖析和反思, 并希望班主任以后多组织这样的班会。为了巩固这次活动的成果, 我鼓励大家进行文明礼仪的竞赛, 第10周时, 我们评选出了班级“文明之星”和“文明行为进步之星”。

这次尝试放手让学生举办主题班会的做法使我尝到了甜头。后来, 我们班又举行了中学生上网利弊的辩论会, 高中生学习方法的交流会等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 效果都不错。班级形成了团结、积极、健康的良好风气。这次班会活动也使我收获颇多, 得到一些启示与大家共勉:

首先, 班主任应该多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学会借他人之口表自己之意, 借他人之力达自己之目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 直截了当的说教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 但如果你借助一次活动或故事, 不仅可以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 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拉近师生的距离和增进师生感情。如, 一部好的电影, 一次精彩的演讲, 一次才艺的展示, 一段感人的故事, 一场激烈的辩论……都可以成为教育的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究、去感悟、去享受。

其次, 班会活动要让学生做主人, 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 发挥他们的才能。相信学生已有足够的能力做得很好, 使他们在活动中主动接受教育, 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 又提高了他们语言表达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 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早在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动地球。”在班级管理中, 寻找一个学生自主管理的支点, 还给学生一片自主的天空, 把班主任自己从繁重而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放手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给班级管理注入青春和活力, 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律意识, 形成了良好的学风、班风, 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共同造就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协作、活泼和谐的班级团队。

一次“有效教研”活动引发的思考 篇8

一、现象扫描

【镜头一:好友诉苦, 教研问题“暴露”】

在本次活动中, 首先执教的是笔者的好友——洁。她执教的《认识几分之一》, 课堂一帆风顺, 行云流水, 教学思路和教学效果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 一下课她便坐到笔者的身边发起了牢骚:为了上这一节课, 她整整瘦了5斤。每天不仅要忙着备课, 还要带着学生一遍遍地“演练”给教研员看。为了避免出错, 课堂上所要学习的内容及各个细节, 教研员都要求她事先安排好, 熟记于心, 并反反复复试上。每次试上, 课堂上稍有差错或“越轨”现象, 教研员则令其停下来, 指导一番, 再重新上。更可悲的是就连回答问题的学生及内容, 教研员都要她事先安排好, 不能改变……

洁的话, 让笔者惊诧, 令笔者震撼。

公开课是目前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 带有一些“展示”和“表演”的成分是可以理解的, 也是允许的。但笔者认为, “展示”的应是上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及教学形式, 供大家学习。这种学习既应包括好的方面, 也应包括失败或值得讨论的方面。“表演”的应是教师有意地突出的某些设计, 为的是“别开生面”、“别出心裁”,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 凡事有一个度, “真理向前迈一步就成谬论”, “展示”和“表演”一旦过度就给人留下作秀的感觉。

【镜头二:活动现场, 话语霸权“垄断”】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有效教研活动大家谈。为了便于研讨, 组织者对近200名与会人员按学段进行了分组。

笔者和洁都被分到了中段组, 这一组的人数多达百余人。可在研讨活动现场, 发言的却只有6人。

首先发言的是本组负责人, 也是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他说:关于有效教研, 我市已轰轰烈烈地搞了两年多。通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有效教研方面, 我市已走在了兄弟县市的前列。今天, 再一次把大家召集在一起, 共话有效教研, 针对《认识几分之一》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谈一点想法, 仅作抛砖引玉。《认识几分之一》是一堂概念性很强的数学课……

组织者说完, 把话语权交给了东道主。东道主孙校长点评到:课堂上, 执教老师抓住“份数不变、整体在变”、“整体不变、份数在变”这两个层次, 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为学生创设了较多的探究学习的机会。学生在探究中推理, 在探究中发现, 在探究中验证, 在探究中归纳、整理, 在探究中求异创新,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我, 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之乐”, 教学效果特别好。

东道主刚一说完, 又把话语权交给了坐在他左边的市数学权威人士。权威人士张校长说道:“执教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精彩朴实而又深刻的研究课, 她的课有以下几个优点……”在组织者的眼神暗示下, 坐在东道主右边的市名校长接过来继续点评。接下来, 组织者又直接点了两位市名教师进行点评。之后, 组织者便进行了总结性发言。

对本次活动, 每一个参与者都充满了期待。因为他们想象着能在此次活动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可是活动现场, 每一个参与者无不体会到领导、权威人士话语霸权的垄断。

【镜头三:总结发言, 官腔官调“空泛”】

(某领导总结发言) 今天, 我们在XX小学成功召开了小学数学有效教研主题研讨活动。有效教研的内涵很丰富, 要真正做到“有效教研”就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研”什么, 二是怎么“研”。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 其实涵盖了平时所说的“有效教”、“有效学”、“有效研”、“有效管”四大常规, 只有做精、做细、做实、做好以上四项常规, 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研。

有效教研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无论教育教学怎样发展,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一样的, 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水平。每一个教师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 那就是都想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于是,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为了体现课标理念和精神, 引导学生作出一些不着边际的猜想, 并美其名曰为“有创造力”, 实际上是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又一个误区, 反而使学生思维混乱, 答非所问。这就使得自己既享受不到成功的愉悦, 又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其实这是很不幸的事情。

可以说, 我们今天的教研活动是成功的、有效的。

……

二、问题诊断

1. 目标上导向不准, 方向不明

目标是活动的灵魂。只有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 才能让教研活动走向有效。回顾此次活动,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研讨活动, 展现于人的是陈旧的教学理念占上风, 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难以贯彻, 原先的形式主义、活动主义现象严重, 即注重“展示、表演”, 追求“完美、圆满”, 致使活动目标导向不准, 方向不明。

2. 认识上唯权唯上, 流于形式

教研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于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保证。而教研活动的主持者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 参与的教师才是活动的主体。但在此次活动中, 我们看到的是权威人士占有绝对的话语霸权, 教师群体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 无法形成群众性的研究讨论格局。

3. 内容上华而不实, 空洞无物

教研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 一堂课的教学方法、一个知识点的解读、教师们困惑的问题、评课、磨课等, 都是教研活动的内容, 而此次活动的组织者将教研活动窄化为“上课评课”。上课, 害怕暴露问题, 百般雕饰, 追求设计美、行进“畅”、花样多、气氛“热”;评课, 停留在言于表、浮于形的外在形式上, 唱高调, 颂赞歌, 缺少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前瞻性研讨和理性思考。

4. 形式上单一陈旧, 缺乏新意

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形式来体现, 否则, 就会事倍功半, 甚至毫无功效。而此次教研活动, 仍停留在“上课—评课”的教研误区中, 形式单一, 新意缺乏。

5. 效度上重教轻研, 缺少引领

谈及教研活动的效果, 大家都会想到“有效”一词。这里的“有效”, 更多的应体现在“研”处。研课标、研教材、研学生、研教师……而此次教研活动, 注重的是课堂教学的展示与评价, 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真实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的研究探讨少之又少。

三、策略探析

1. 找准问题, 诱发内需, 变任务为需求——有效教研的基本起点

一提到教研, 教师们谈得最多的往往是每周要听多少节课、写几篇教学反思, 每学期要承担几节公开课、参加多少次集体备课, 每学年要读几本书、写几万字的学习笔记等。大量数据显示, 教研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但令人不解的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却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 就是那一切只是领导布置的一项任务、一项工作, 而不是教师自身的一种需求。在日常工作中, 要让教研活动的效益最大化以达成有效教研, 找准要解决的问题, 诱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内需, 变教研任务为教师的成长需求是教研活动的基本起点。因为, 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教研活动能否正确、顺利、有效地开展。

有学者曾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成效取决于教师能否满足他们对于知识和情感的需求。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情感需要共同制约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其实成人何尝不是如此?对于教师来说, 只有能够满足他们专业成长需要、能够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惑问题的学习和培训, 才能激发出教师内在的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和欲望, 才能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这就是说, 要真正实现有效教研, 就必须找准“真问题”, (即问题必须真正来自教师的体验) , 诱发“真内需”, 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们必需的一种生活。要达成这一目标, 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深入到教学第一线, 和教师一起去观察、调查, 以了解他们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最需要通过教研活动帮助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从而寻找在教师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真问题。然后, 通过座谈、访问等途径加以认真研究、分析, 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 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 而不是就事论事, 就问题谈问题。

2. 确立地位, 激发热情, 变被动为主动——有效教研的核心关键

教研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在教研活动中, 只有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 让其处于主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态, 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变被动为主动, 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研。如何才能确保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呢?

一是坦诚真实。诚实地做学问, 真诚地做教研, 应是我们的教研原则。作为执教者, 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课堂, 都应精心准备, 充分做好课前的预设、课中的调控、课后的反思, 不能以应付的态度敷衍了事。作为听课者和评课者, 不能不切实际地一路唱赞歌, 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全盘否定, 抑或是不语。再成功的课也有遗憾之处, 再失败的课也有可取之处, 不能因点滴精彩而大“颂”, 因一处糟糕而大“贬”, 否则, 就是对自己及他人的不负责任。

二是拒绝“权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对同一种设计、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在进行教研活动时, 应拒绝“权威”, 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让执教者勇于深刻地剖析自己课堂中的不足, 敢于说出困惑及疑虑, 让评课者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善于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 优点、亮点能言足, 不足、缺陷也敢言明。

三是赋予“权利”。一是规则制定的话语权。教研活动的组织过程、评价方式等规则制定, 应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 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二是主题确定的参与权。教研活动的主题应源自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问题, 主题的确定应在教师的亲自参与下进行, 并由教师自主选择提出。三是内容确立的知情权。对具体内容 (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 应提前告知教师, 以便教师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避免教师在活动时处于茫然状态或随机式的即兴发言中。四是观点陈述的选择权。在教研活动中, 对说什么、怎么说, 不应是管理者或主持者去规定、限制, 而应是由教师自己去确定、把握。

3. 抓实环节, 精心引领, 变指令为指导——有效教研的重要基础

说课、授课和评课, 被称为“教研三课”, 是有效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只有抓实以上三个环节, 才能实现有效教研, 把教研活动引向深入。

(1) 抓实说课环节

说课,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教研手段, 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 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实践证明, 良好的说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它集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 这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 对于一些教师, 尤其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而言, 往往摸不透说课时应该说什么, 怎么说。因此, 抓实说课的流程管理, 科学指导说课的技巧, 才能促使说课者说深课标、说实方法、说准习题、说精程序。

(2) 抓实授课环节

授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被予以高度重视。然而长期以来, 我们关注的大都是教师的课堂表现———教什么、怎样教, 很少关注课堂的主角———学生的行为表现, 即使关注一点, 也常常看的是学生的反映和课堂气氛。因此, 变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为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 是抓实授课环节的关键, 也是实现有效教研的基础。

(3) 抓实评课环节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是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改进, 以利于课程的教学。它集鉴定激励、诊断指导、管理调控、沟通反馈及科研为一体, 是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实践表明, 认真组织评课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 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群体的专业成长, 促进具有生命活力的合作文化和探究文化的形成。因此, 评课时要深入、全面、扎实、有效, 不可以走过场。

4. 深度反思, 积极对话, 变敷衍为负责——有效教研的根本保证

真正有生命力的教研根基是什么?是理性思辨。特级教师袁蓉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中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可见, 教研只有在“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新问题”的过程中才会有思想的火花出现, 我们的教研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才会是有效教研。因此, 正确审视课堂, 深入剖析问题, 说出真实想法, 坦诚地提出建议是奠定有效教研根基的有力保证。

一次县(片)教研活动的启示 篇9

片断1:教师A上了一节水平三的篮球课。在课堂的开始阶段,首先,教师A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地交流所认识的中国篮球明星,如,姚明、易建联、王治郅……其次,教师A抛出“喜不喜欢学习这些明星的技术动作”的问题,学生听到问题后表现得非常激动,兴趣也异常高涨;第三,教师A随即引出课的内容“篮球胸前传接球”。

启示:采取这种形式导入课堂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游戏教学中,教师A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让学生持球进行“奥运圣火”接力比赛,要求学生在交接时必须使两球相碰(表示点火)才可以跑出。在游戏中,学生甲到了交接地点没有和学生乙所持的球相碰,学生乙没有跑出,本组后面的学生着急地喊到“快跑”,此时,笔者清晰地听到学生乙咕噜着说:“我们的球没碰,火还没有点好呢!”孩子的这一句话,引起了笔者的很多思考:是啊,只是一个游戏,教师怎样去运用,运用是否恰当,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学习热情,乃至孩子一生的发展。

启示:教师A把游戏活动和2008年奥运圣火接力传递联系在一起,既营造了浓郁的体育氛围,鼓舞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还在无形中使学生了解、体验了奥林匹克的精神。

片断2:教师B同样上了一堂篮球课,他模仿NBA篮球比赛入场的形式,让学生成一路纵队跑步进入场地(师生逐个击掌,并在击掌时逐一报数)。

启示:这种形式的出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结合了时代的气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使课内、课外知识得到较好的衔接和传授。

片断3:教师C上了一堂“一物多用”的投掷课。在课堂上,教师C始终利用两张废旧报纸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将报纸变成“棒”,进行一些“棒”的玩法,再利用“棒”进行“击剑”活动(使学生体会脚蹬地的动作);让学生将“棒”变成“纸球”进行“打雪仗”的游戏 (使学生体会挥臂“鞭打”的动作),再将纸球当作投掷器材,进行投掷教学。

一次主题活动 篇10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阳春三月,我班用了两天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面试模拟”,其结果可谓喜忧参半,别有一番滋味在“面试”。

“面试”共分为三部分,即背诵、朗读、说话(脱稿口语表达)。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我预设了两种方案:其一,主动面试者可以自主从备选话题中选择话题,如“我想对你说”“我心目中的老师”“我的理想”等。其二,被动面试者,其内容均由老师为其确定,即为即兴演讲、说话。在面试时,教师应作必要的指导,如面试者应注意站姿、语言、声音、眼神交流等,同时确定各项分值,鼓励学生树立自信,超越自我。

在面试时,我先请两位准备较充分的学生上台模拟面试,紧接着我也加入被面试行列,亲自“下水”并作适时指导、点评。在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时,我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我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面试结果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忧”。班级数十位学生得分均在85~90分,而科代表杨婉晴同学所作的有关“我的理想”的演讲,无论是台风、眼神交流、朗读停顿节奏、情感把握,还是演讲内容、语言衔接等方面均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最终得了94分。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有的学生眼神交流不够,普通话平翘舌不分,不能很好地放松下来;有的学生前两项背诵、朗读尚可,说话时仅说了几句便“卡壳”了,满心的话语竟无从说出口,如“热锅上的蚂蚁”;更有几个平时相当活跃的学生竟然“临阵脱逃”,主动弃权,最终只能被无情的“面试”竞争所淘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位学生平时说话做事较为随便,但他们在“面试”时进入角色后却一反常态,较好地完成了“面试”任务,特别是即兴演讲让我们对他们刮目相看,后被“评委们”给出了85~90的高分。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得到了激发,在实践中学习了语文、运用了语文。

2011年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其综合实践素养,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教师应逐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树立自信,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要努力构建鲜活的、生成的、动态的课堂,立足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这是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之所在。言语是心灵的表达,正所谓“言为心声”,言语亦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亦可谓“情动而辞发”。

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篇11

虽suī然rán我wǒ们men的de生shēnɡ活huó越yuè来lái越yuè好hǎo,但dàn还hái有yǒu许xǔ许xǔ多duō多duō的de山shān区qū孩hái子zi不bù能nénɡ像xiànɡ我wǒ们men一yí样yànɡ坐zuò在zài明mínɡ亮liànɡ的de教jiào室shì里li学xué习xí,我wǒ希xī望wànɡ他tā们men能nénɡ和hé我wǒ们men一yí样yànɡ快kuài乐lè地de成chénɡ长zhǎnɡ。

我wǒ也yě找zhǎo出chū了le很hěn多duō书shū,里lǐ面miàn有yǒu我wǒ最zuì喜xǐ欢huɑn的de《小xiǎo王wánɡ子zǐ》和hé《十shí万wàn个ɡè为wèi什shén么me》,希xī望wànɡ他tā们men早zǎo一yì点diǎn看kàn到dào我wǒ的de书shū,愿yuàn他tā们men能nénɡ在zài书shū中zhōnɡ学xué到dào更ɡènɡ多duō的de知zhī识shi,早zǎo点diǎn走zǒu出chū大dà山shān,看kàn到dào更ɡènɡ精jīnɡ彩cǎi的de世shì界jiè。

小编有话说

小xiǎo作zuò者zhě用yònɡ深shēn情qínɡ的de笔bǐ触chù记jì叙xù了le活huó动dònɡ的de内nèi容rónɡ,并bìnɡ寄jì托tuō了le自zì己jǐ对duì山shān区qū孩hái子zi的de希xī望wànɡ,突tū出chū了le活huó动dònɡ的de意yì义yì。

一次主题活动 篇12

经过前后两任数学教研组长以及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我校数学教研组逐渐摸索出自己所要走的路。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从教学中的小切口入手, 探究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现实的教学问题, 深入研究, 让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能真正解决一个问题。我们自己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和各个点上的困惑才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 才是我们可以做的主题, 才是我们需要做的主题。

我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下面, 笔者以我们数学教研组开展的一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为例, 介绍学校在这个模式下校本研究开展的情况。

一、发现问题, 确定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主题就应来自教师教学中产生的共性问题和困惑。教师在日常教学反思中把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提出来, 与教研组成员进行交流, 选择普遍存在并急于解决的问题作为教研的主题。

在一次数学教研组的交流中, 许多教师提到了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作高的过程中, 学生碰到了很大的困难, 操作方法比较难掌握, 有没有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会被三角形作高给难住?三角形作高的难点是什么?学生在作高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又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掌握作高。于是,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三角形作高”就成了这次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

二、观点碰撞, 智慧共享

交流研讨是实施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保证。在确定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之后, 教研组给每一位教师都布置一个任务, 准备一次3分钟的主题观点汇报, 内容包括“我认为三角形作高的难点是什么”“学生作高时有哪些共性的错误”“我有什么好方法来指导学生作高”三部分。

正因为探究的主题就是教师自己的困惑点, 所以每一位教研组的成员都有话想说, 有话能说。大家精心准备, 将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思考、自己查阅资料得到的启发在一周后召开的教研组会议中充分展示。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 教师的顾虑没有了, 对话变得畅所欲言, 大家毫无保留地叙述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每一种观点和想法都有其存在以及值得尊重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 年长教师的宝贵经验、年轻教师的创新想法都让所有教师眼前一亮, 人人洋溢着激情, 碰撞出灵动的思维火花, 教师的群体智慧被激活了, 真正实现了观点碰撞、智慧共享。

下面是教师们的观点汇报的汇总表:

三、课例探讨, 深层探究

主题产生于课堂, 教研结果最终服务于课堂。根据教研组讨论得出的关于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三角形作高的方法假设, 需要用课堂教学的实践来印证。

1.主题式备课

主题式备课与平时的备课有所不同, 主题式备课的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在于凸显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 用于实际教学过程的。所以, 备课时不仅要关注这节课, 更要关注“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三角形作高”这个主题。我校的主题式备课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2.课堂观察记录

本次课堂观察记录由全体数学教研组成员参与, 同时为了提高听课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在听课的前期对教师提出了两个要求。

首先要求教师改变听课的位置, 传统的听课教师往往都一起坐在教室的最后排, 而现在要求教师深入课堂, 分散坐到每一个学生四人小组的旁边去, 以便深层次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其次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听课记录习惯, 更加关注教师指导学生三角形作高方法的细节和片断。我们在课前发给每一位教师一张课堂观察记录分析单, 要求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去捕捉值得关注的观察点, 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课堂观察记录分析单如下:

这样做, 能够引导全体教师有目的性地听课、思考, 能够在教学的构思和对比中思考教师指导学生三角形作高的各种策略是否有效, 教学环节是否高效。

3.反思研讨

反思研讨是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 是对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活动的深层探究。在课后的反思研讨会上, 上课教师是反思自己的教学, 所以教师能够深入体验, 将自己整个备课思考的历程以及课后的感悟和全体教师分享;其他教师是看别人的课堂, 想自己的课堂, 围绕自己所记录的观察点, 亮出自己的见解与建议, 与大家共研, 最后共同整理总结出有效指导学生三角形作高的方法以及方法实施的细节。也许每位教师思考问题深浅不一, 但是每个人都真正参与了这个过程, 反思研讨会成为一个教师涌现思维激荡、呈现互助共进的活动平台, 它既是对整个校本教研活动的评价和提升, 也为每一位教师留下了成长的轨迹。

4.后续跟进

“后续跟进”是其他教师将校本教研活动中的成果付诸自己课堂的过程, 是校本教研的延续阶段。往常的教研活动收获最大的往往是上课的教师, 而其他教师只有思考的过程而缺乏实践的过程。不管教研的过程是多么令人愉快, 多么让人有启发, 如果在教研活动中获得的成果, 不能付诸行动, 没有去成功地实施的话, 或许参与教研活动对于教师成长的作用也就只有事倍功半的功效了。因此我们要求教研组的其他教师在今后上到这块内容的时候, 要将此次校本教研活动的成果运用于自己的课堂, 并且形成自己对于这块内容的再次思考, 通过所有教师不断地后续跟进, 将这个主题不断充实, 不断深入, 走向深刻。

四、以写促思, 提升认识

校本教研活动除了改进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外, 还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整个校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体验。我们要求教师不要流于形式, 不要走过场, 而是实实在在抓住与主题本质有关的重要细节和因素, 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感悟通过教学随笔、教学反思、论文等文字记录下来, 这也是一个教师自身内化的过程, 是记录教师成长的过程。对于教研组长则要求其将此次校本教研活动的经验和方法记录下来, 提炼出一般可推广的做法, 形成主题报告。

“主题性”校本教研活动源于教师的实际需要, 它是以问题为驱动、以同伴互助为动力、以课例为载体、以共同发展为目标, 有着鲜明主题的教研方式。它重视活动前的师生调研, 从学情和教师最困惑的问题入手, 以问题真正解决为目的, 力求每一次活动能够真正解决一个具体问题。

上一篇:输变电工程质量安全下一篇:商业银行管理研究